CN102347561B - 卡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7561B
CN102347561B CN201110049495.3A CN201110049495A CN102347561B CN 102347561 B CN102347561 B CN 102347561B CN 201110049495 A CN201110049495 A CN 201110049495A CN 102347561 B CN102347561 B CN 1023475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rd
slide block
card medium
abut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94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7561A (zh
Inventor
延与笃志
镰谷裕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47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7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7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75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连接器使在能安装宽度较窄且在插入方向较短的小型卡与宽度较宽且在插入方向较长的大型卡的卡连接器中的卡式介质的突出量相同。小型卡在插入第一平坦部与第二平坦部间的扁平的容纳空间(106)时靠第一平坦部侧。大型卡靠第二平坦部侧地插入容纳空间(106)。滑块(201)具有与小型卡抵接的第一抵接部(203)、与大型卡抵接的第二抵接部(204)。第二抵接部位于比第一抵接部更靠卡式介质的插入方向的内侧且靠容纳空间(106)的侧部。滑块(201)的基部(211)随着朝向插入方向的跟前侧而朝向第一平坦部侧倾斜。滑块(201)的复位部(206)使被大型卡推压而位移的滑块(201)复位到原来位置。

Description

卡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移动电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便携式录音机、游戏机、摄像机、打印机、信息终端机等各种电子设备,能够安装尺寸不同的多种卡式介质的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具备用于安装存储并保持数据的卡式介质的卡连接器的各种电子设备(移动电话机、电话、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便携式录音机、游戏机、摄像机,打印机,信息终端机等)得到了普及。卡式介质有例如安装有CPU或存储器用的IC芯片的IC卡及PC卡,以及SD卡和SIM卡等,尺寸随着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在普及各种卡式介质的过程中,对于卡连接器,不仅要求薄型化和小型化,还要求能够安装多种卡式介质。此外,也有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设置盖部,在壳体的内部在盖部附近配置卡连接器,使卡式介质的一部分从卡连接器突出并以盖部推压该突出部分的情况。 
图13是表示卡连接器的现有例子的示意图。在以往,如图13所示,存在有在卡式介质的插入方向上具备自由滑动的滑块单元902的卡连接器901。宽度较窄且在插入方向上较短的第一卡式介质CC1与比第一卡式介质CC1在插入方向上长数毫米左右的宽度较宽的第二卡式介质CC2都能安装在该卡连接器901中。滑块单元902具有与第一卡式介质CC1的前端部CCa1和第二卡式介质CC2的前端部CCa2都抵接的抵接部903。 
其它的卡连接器的现有例子有专利文献1所述的卡连接器20。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图9。该卡连接器20具备在卡式介质的插入方向上自由滑动的滑块40。在滑块40上自由转动地安装有可动部件50。在可动部件50上,限制长卡(第一卡C1)的前端部位置的第一抵接部42及第一限制部43,以及限制短卡(第二卡C2)的前端部的位置的第二抵接部44及第二限制部45设置为在卡式介质的插入方向上的位置不同,另外,在卡式介质的厚度方向 上位置也不同。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436404号公报(特别是图9、图16) 
当将图13所示的卡连接器901容纳在电子设备的壳体内,并以电子设备的壳体的盖部904推压从卡连接器901突出的卡式介质的一部分时,盖部904不能保持安装在卡连接器901中的第一卡式介质CC1。这是由于,第一卡式介质CC1与第二卡式介质CC2的长度不同。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所述的卡连接器20可安装宽度较窄且在插入方向上较长的卡和宽度较宽且在插入方向上较短的卡。因此,在安装第一卡式介质CC1(宽度较窄且在插入方向上较短)与第二卡式介质CC2(宽度较宽且在插入方向上较长)的如图13所示的卡连接器901中,不能使用专利文献1所述的滑块40及可动部件50。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使能够安装宽度较窄且在插入方向上较短的第一卡与宽度较宽且在插入方向上较长的第二卡的卡连接器中的卡式介质的突出量相同。 
本发明的卡连接器具备壳体和滑块,上述壳体确保供卡式介质滑动地插入的扁平的容纳空间,形成与滑动地插入的上述卡式介质的平面部对置的第一对置部及第二对置部;上述滑块以靠近上述容纳空间一侧的侧部的方式配置,沿上述卡式介质的插入方向自由滑动,且与第一卡式介质和第二卡式介质均接触,上述第一卡式介质靠上述第一对置部侧并滑动地插入上述壳体中,上述第二卡式介质比上述第一卡式介质更长且宽度较宽、靠上述第二对置部侧并滑动地插入上述壳体中;上述滑块具有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倾斜部以及复位部,上述第一抵接部与滑动地插入的上述第一卡式介质的前端部抵接;上述第二抵接部在比上述第一抵接部更靠卡式介质的插入方向的内侧且比上述第一抵接部更靠上述容纳空间的侧部的位置,与滑动地插入的上述第二卡式介质的前端部抵接;上述倾斜部随着朝向插入口侧而朝向上述第一对置部侧倾斜;上述复位部具有弹性,并使位移至上述第一对置部侧的上述滑块复位至原来位置。 
本发明的效果是,根据本发明,利用第一抵接部及第二抵接部的位置关 系,能够使在安装宽度较窄且在插入方向上较短的第一卡与宽度较宽且在插入方向上较长的第二卡的卡连接器中的卡式介质的突出量相同。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第二卡相对于倾斜部的接触和利用复位部的复原力使滑块向卡连接器的厚度方向移动,还能够实现卡连接器的薄型化和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a)是卡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b)是卡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2(a)是取下罩的状态的卡连接器立体图。图2(b)是取下罩的状态的卡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a)是大型卡的俯视图。图3(b)是大型卡的仰视图。 
图4(a)是小型卡的俯视图。图4(b)是小型卡的仰视图。图4(c)是从前端侧观察小型卡的图。 
图5(a)是从顶侧观察滑块的立体图。图5(b)是从底侧观察滑块的立体图。 
图6(a)是滑块的俯视图。图6(b)是滑块的左侧视图。 
图7(a)是安装了小型卡的状态的卡连接器的立体图。图7(b)是安装了小型卡的状态的卡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8是与滑块接触的小型卡的仰视图。 
图9(a)是与滑块接触的大型卡的立体图。图9(b)是与滑块接触的大型卡的俯视图。 
图10是沿图7(b)的B-B线剖视图。 
图11是图9(b)的C向视图。 
图12是大型卡取代小型卡安装在卡连接器中的状态的沿图7(b)的B-B线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卡连接器的现有例子的示意图。 
其中: 
101-卡连接器,102-壳体,102a-第一平坦部(第一对置部),102b-第二平坦部(第二对置部),106-容纳空间,201-滑块,203-第一抵接部,204-第二抵接部,206-复位部,211-基部(倾斜部),213-外侧部分,214-内侧部分,301-大型卡(第二卡式介质),303-切口部,401-小型卡 (第一卡式介质),407-阶梯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a)、图1(b)至图12说明实施的一个方式。图1(a)是卡连接器101的立体图。图1(b)是卡连接器101的主视图。宽度较宽且较长的大型卡301(第二卡式介质)(参照图3(a)及图3(b))与宽度较窄且较短的小型卡401(第一卡式介质)(参照图4(a)及图4(b))都能够安装在卡连接器101中。卡连接器101具备壳体102。壳体102是在树脂成形的机体103上覆盖罩104而构成的,俯视呈大致矩形的平坦的箱型形状。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a)表示的壳体102的一侧的平坦部称为第二平坦部102b。此外,将位于与第二平坦部102b相反一侧的壳体102的另一侧的平坦部称为第一平坦部102a。并且,以第二平坦部102b侧为上方,以第一平坦部102a侧为下方。此外,第一平坦部102a又称之为第一对置部,而第二平坦部102b又称之为第二对置部。 
在壳体102的正面侧的侧面上开口有插入口105。在壳体102的内部形成有与插入口105连通的容纳空间106。该容纳空间106为能滑动地插入大型卡301或小型卡401的扁平形状。第一平坦部102a及第二平坦部102b分别规定容纳空间106的下限与上限。第一平坦部102a及第二平坦部102b都与滑动地插入容纳空间106中的卡式介质(大型卡301、小型卡401)的平面部对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101中,大型卡301从插入口105靠近上方侧(第二平坦部102b侧),以与第一平坦部102a或第二平坦部102b平行地插入并压入,从而容纳在容纳空间106中。此外,小型卡401从插入口105靠近下方侧(第二平坦部102b侧),以与第一平坦部102a或第二平坦部102b平行地插入并压入,从而容纳在容纳空间106中。 
在机体103中设有卡支撑阶梯部107。卡支撑阶梯部107位于插入口105的两侧部分的下方侧,从卡连接器101的正面侧向背面侧延伸。在各个卡支撑阶梯部107的上方形成有コ字形的导向部108。导向部108的コ字形的开口朝向插入口105的内侧。 
图2(a)是取下罩104的状态的卡连接器101的立体图。图2(b)是取 下罩104的状态的卡连接器101的俯视图。卡连接器101具备第一触点部111和第二触点部112。第一触点部111与插入容纳空间106中的大型卡301的触片部302(参照图3(b))接触。第二触点部112与插入容纳空间106中的小型卡401的触片部402(参照图4(b))接触。第一触点部111及第二触点部112都向在与插入口105相反一侧从机体103的上表面竖立设置的后壁部103a压入,且在卡连接器101的宽度方向(从卡连接器101的右侧面向左侧面的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第一触点部111从后壁部103a向容纳空间106侧突出,并位于第二平坦部102b(参照图1(a)及图1(b))的附近。第二触点部112从后壁部103a向容纳空间106侧突出,位于第一平坦部102a(参照图1(b))附近比第二平坦部102b靠下方。 
图3(a)是大型卡301的俯视图。图3(b)是大型卡301的仰视图。大型卡301是比小型卡401(将根据图4(a)~图4(c)后述)更长且宽度较宽的板状,呈在长方形的一个角部形成有切口部303的五边形。切口部303相对于大型卡301的长边及短边都倾斜。将在大型卡301中从切口部303延伸的短边称为大型卡301的前端侧。在大型卡301的一侧的面(底面)的前端侧有排列成列状的触片部302。触片部302与第一触点部111(参照图2(a)及图2(b))接触,构成与安装有卡连接器101的电子设备(未图示)的电信号的通信路线。此外,在大型卡301中从切口部303延伸的长边上,形成有使第二配合部208(参照图5(a)、图5(b)等)进入的配合槽304。SD存储器卡(商品名)就是这样的大型卡301的一个例子。 
图4(a)是小型卡401的俯视图。图4(b)是小型卡401的仰视图。图4(c)是从前端侧观察小型卡401的图。小型卡401是厚度与大型卡301大致相同的板状,在比大型卡301短且宽度较窄的长方形的一个角部处形成有切口部403,大体为五边形。切口部403严格来说俯视为带有圆度,并向外侧凸起。将在小型卡401中从切口部403延伸的短边称为小型卡401的前端部。在小型卡401的一侧的面(底面401c)的前端侧有排列成列状的触片部402。触片部402与第二触点部112(参照图2(a)及图2(b))接触,构成与安装有卡连接器101的电子设备(未图示)的电信号的通信路线。此外,在小型卡401中从切口部403延伸的长边上形成有使第一配合部207(参照 图5(a)、图5(b)等)进入的配合槽408。存储棒Duo卡(商品名)就是这样的小型卡401的一个例子。 
对小型卡401的底面侧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小型卡401在从小型卡401的底面401c侧观察靠近左侧的位置有排列成列状的十个触片部402。触片部402定位在从小型卡401的底面401c凹陷的位置。并且,在各触片部402之间,细分隔部404在小型卡401的插入方向上呈梳齿状地延伸。 
在由十个触片部402构成的组的左侧相邻位置有第一粗分隔部405a。在由十个触片部402构成的组的右侧相邻位置有第二粗分隔部405b。 
第一粗分隔部405a及第二粗分隔部405b均比细分隔部404粗。第一粗分隔部405a及第二粗分隔部405b均在小型卡401的插入方向上延伸。第一粗分隔部405a沿小型卡401的一侧的侧边(第一侧边401a)。第二粗分隔部405b位于从小型卡401的另一侧的侧边(第二侧边401b)离开的位置。在第二粗分隔部405b与第二侧边401b之间设有槽部406。槽部406从小型卡401的前端向小型卡401的插入方向延伸。 
如前所述,在位于小型卡401的第二侧边401b侧的前端侧的角部设有切口部403。并且,通过切口部403与槽部406,小型卡401的第二侧边401b的前端位于比细分隔部404的前端或第一粗分隔部405a的前端及第二粗分隔部405b的前端都靠近插入方向的跟前侧。由此,在小型卡401的第二侧边401b侧,设置有位于插入方向的跟前侧的阶梯部407。对阶梯部407的前端部分的形状在小型卡401的厚度方向进行详细叙述。阶梯部407以在从形成槽部406的槽部底面406a至小型卡401的底面401c的方向上大致垂直的方式立起。并且,在阶梯部407的前端部分,从槽部底面406a至底面401c的厚度方向的距离大致一半由与小型卡401的底面401c正交的面构成。阶梯部407的前端部分的剩余的大致一半朝向小型卡401的底面401c倒角。 
再次参照图2(a)及图2(b)。卡连接器101具备弹出机构121。弹出机构121具备:滑块201、心形凸轮部122、弹簧123、凸轮杆124。滑块201配置在容纳空间106内,相对于卡式介质的插入方向在左侧的侧部靠近后壁部103a附近。滑块201能够在从插入口105向后壁部103a的方向(卡式介质的插入方向)上自由往复滑动。对于滑块201的详细结构,将根据图5(a)、 图5(b)、图6(a)及图6(b)在后面叙述。 
心形凸轮部122靠近容纳空间106的侧部并设置在容纳空间106的内侧。心形凸轮部122包括心形凸轮125与凸轮槽126。凸轮槽126在心形凸轮125的周围设置为周状。凸轮杆124的一侧的端部拘束在滑块201上。凸轮杆124的另一侧的端部进入凸轮槽126并以压力与凸轮槽126的底面接触。凸轮槽126的底面为阶梯状,凸轮杆124的另一侧的端部仅能在规定的旋转方向上移动。 
弹簧123为在从插入口105向后壁部103a的方向上延伸的间绕的线圈弹簧。弹簧123的后壁部103a侧的端部与机体103固定。装在滑块201上的爪体202(参照图5(a)、图5(b)等)钩挂在弹簧123上。弹簧123通过爪体202使滑块201向插入口105侧移动。 
卡连接器101具备:闸门131、扭簧(未图示)、连动板132。闸门131也抑制从插入口105插入的小型卡401的上浮,使小型卡401(参照图4(a)~图4(c))不与第一触点部111接触。闸门131具有尺寸较长的板状部131a。板状部131a在容纳空间106内向卡连接器101的宽度方向延伸。闸门脚部131b从板状部131a的两端部向下方延伸。就闸门131而言,由板状部131a和闸门脚部131b整体构成为门形,形成小型卡401通过的コ字形的通过空间131c。闸门轴部(未图示)从各个闸门脚部131b延伸。闸门轴部与板状部131a平行地延伸。闸门131在机体103的内侧壁上保持闸门轴部,并在闸门轴部的轴旋转方向自由旋转。在闸门轴部的外周以卷缠的方式配置扭簧。 
利用扭簧(未图示)将闸门131向图2(a)所示的箭头R的方向推压,朝向与第一平坦部102a或第二平坦部102b(均参照图1(a)及图1(b))正交的方向。由此,闸门131的板状部131a配置在从插入口105滑动地插入的大型卡301的移动轨迹中。 
若从插入口105插入大型卡301,则闸门131的板状部131a被大型卡301推压而向与箭头R相反的方向旋转。此外,若使大型卡301从容纳空间106排出,则扭簧使被推压的闸门131复位原来位置。 
若从插入口105滑动地插入小型卡401,则小型卡401通过两个卡支撑阶梯部107之间的空间,接着通过由闸门131形成的通过空间135,进入到 容纳空间106内。此时,闸门131的板状部131a与要向上方上浮的小型卡401的上表面接触。闸门131的板状部131a阻止该小型卡401的上浮。 
连动板132与闸门131的板状部131a的上方部分自由旋转地连结,其为在容纳空间106内比闸门131更向后壁部103a侧延伸的板状部件。连动板132具有向后壁部103a突出的棒状的推压部132a。 
通过扭簧使闸门131向箭头R的方向旋转而将连动板132向上方侧(第二平坦部102b侧)抬起。向上方侧抬起的连动板132的推压部132a与通过了通过空间135的小型卡401的上表面正对,以防止小型卡401向上方侧的移动。在此,在小型卡401产生变形的情况下,推压部132a推压小型卡401的上表面来矫正小型卡401的变形。 
若闸门131被大型卡301推压而向与箭头R相反的方向旋转,则连动板132向下方侧(第一平坦部102a侧)移动。向下方侧移动的连动板132的推压部132a与大型卡301的下表面正对,以防止大型卡301向下方侧的移动。在此,在大型卡301产生变形的情况下,推压部132a推压大型卡301的下表面来矫正大型卡301的变形。 
若大型卡301从插入口105向后壁部103a压入到容纳空间106中,则大型卡301在推压闸门131后与滑块201接触。此外,若小型卡401从插入口105向后壁部103a压入到容纳空间106中,则小型卡401在通过了通过空间131c之后,与滑块201接触。滑块201被大型卡301或小型卡401推压而向后壁部103a侧移动。此时,滑块201的爪体202将弹簧123向后壁部103a侧压缩。 
然后,若解除大型卡301或小型卡401的压入,则弹簧123通过爪体202向插入口105侧推压滑块201。此时,凸轮杆124与心形凸轮125卡合。由此,滑块201停止在将大型卡301或小型卡401从插入口105排出规定长度的量的位置。在该状态下,若再次将大型卡301或小型卡401向后壁部103a侧压入,则凸轮杆124与心形凸轮125分离。然后,若解除对大型卡301或小型卡401的压入,弹簧123通过爪体202向插入口105侧推压滑块201。由此,滑块201从插入口105排出大型卡301或小型卡401。 
卡连接器101还具有第一限制部136、第二限制部137及上推部138。第 一限制部136是与从插入口105插入的大型卡301的左右两侧面接触的弹簧件,防止该大型卡301在宽度方向的晃动。第一限制部136在容纳空间106的两侧部分别在卡支撑阶梯部107的上方,定位在比卡支撑阶梯部107的插入口105侧的边缘部靠插入方向内侧的位置。第二限制部137是向容纳空间106的内侧推压从插入口105插入的大型卡301的弹簧件。容纳空间106与滑块201一起在宽度方向上夹住大型卡301,防止该大型卡301在宽度方向的晃动。第二限制部137在容纳空间106的与滑块201相反一侧的侧部,定位在与导向部108相同高度的位置。上推部138形成为将机体103的底面的两个卡支撑阶梯部107之间的部分切口并向上方翻边。上推部138将从插入口105插入的小型卡401向上方上推。 
图5(a)是从顶侧观察滑块201的立体图。图5(b)是从底侧观察滑块201的立体图。滑块201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滑块201具有:基部211、第一抵接部203、第二抵接部204、复位部206、第一配合部207、第二配合部208。第一抵接部203与滑动地插入的小型卡401的阶梯部407(参照图4(b)及图4(c))抵接。第二抵接部204与滑动地插入的大型卡301的切口部303(参照图3(a)及图3(b))抵接。第一配合部207具有弹性,在卡连接器101的宽度方向移动。该第一配合部207与滑动地插入的小型卡401的配合槽408(参照图4(b))配合。第二配合部208具有弹性,在卡连接器101的宽度方向上移动。该第二配合部208与滑动地插入的大型卡301的配合槽304(参照图3(a)及图3(b))配合。 
图6(a)是滑块201的俯视图。图6(b)是滑块201的左侧视图。参照图5(a)、图5(b)、图6(a)及图6(b)。就滑块201而言,将图6(a)的右侧及图6(b)的纸面跟前侧朝向容纳空间106的内侧,将图6(a)的左侧及图6(b)的纸面内侧朝向卡连接器101的内侧壁侧,配置在容纳空间106内。 
滑块201具有基部211。该基部211较为平坦,并相对于第一平坦部102a或第二平坦部102b(参照图1(a)及图1(b))朝向倾斜的方向,从而使插入口105(图1(a)等参照)侧向下,而随着靠近后壁部103a(参照图2(a)等)侧而朝向上方。 
切口CT1从朝向基部211的容纳空间106的内侧的侧部向卡连接器101的宽度方向延伸。有时将位于比切口CT1更靠插入方向的跟前侧的基部211的一部分称为第一部分211a。有时将位于比切口CT1更靠插入方向的内侧的基部211的一部分称为第二部分211b。 
第一部分211a的容纳空间106的内侧部分沿在插入方向上延伸的折痕F1向下方折弯。将第一配合部207比折痕F1更靠下方的部分的插入方向的跟前侧的前端部分以朝向容纳空间106内侧凸起的方式折弯形成为角状。 
第二抵接部204通过将第二部分211b切口翻边而形成。该第二抵接部204在插入方向及宽度方向上均倾斜,并在与从插入口105插入的大型卡301的切口部303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第二部分211b的容纳空间106的内侧部分沿在插入方向上延伸的折痕F2向下方折弯。该折痕F2位于比前述的折痕F1更靠容纳空间106的内侧。第一抵接部203形成于由切口CT1形成的第二部分211b的插入口105侧的端面上。该第一抵接部203通过在折痕F2处折弯而呈正面看为大致L字形。 
在此,基部211比第一抵接部203在卡式介质的插入方向的跟前侧及内侧均延伸,并随着朝向卡式介质的插入方向的跟前侧而朝向第一平坦部102a侧倾斜。在此,基部21起到倾斜部的功能。此外,第二抵接部204位于比第一抵接部203更靠近卡式介质的插入方向的内侧且比第一抵接部203更靠容纳空间106的侧部。 
复位部206将从第二部分211b向插入方向的内侧延伸的部分向下方折弯而形成。通过折弯,使复位部206产生弹性复原力。 
第一部分211a的容纳空间106的侧部一侧的部分沿在插入方向延伸的折痕F3向上方折弯。第二配合部208将比折痕F3更靠上方的部分的插入方向的跟前侧的前端部分折弯形成为角状,从而使其朝向容纳空间106的内侧凸起。由此,第二配合部208位于比前述的第一配合部207更靠容纳空间106的侧部。 
第一部分211a的比折痕F3更靠上方的部分在比折痕F3更靠上方沿在插入方向延伸的折痕F4折弯,从而形成最上方阶梯部211c。最上方阶梯部211c向容纳空间106的侧部一侧延伸。爪体202及内接部212从最上方阶梯 部211c延伸。爪体202通过分别将最上方阶梯部211c的插入方向的跟前侧及内侧延伸的部分向下折弯来形成。内接部212从最上方阶梯部211c的容纳空间106的侧部一侧向上方延伸,并与机体103(参照图2(a)等)的内侧壁抵接。 
第二部分211b的容纳空间106的侧部一侧的部分进入コ字形的切口CT2,从而分为外侧部分213与内侧部分214。外侧部分213沿位于折痕F3的延长线上的折痕F5向上方折弯,并与朝向弹出机构121(参照图2(a)等)的容纳空间106的内侧的面抵接。内侧部分214沿折痕F5向下方折弯,并与朝向弹出机构121(参照图2(a)等)的容纳空间106的内侧的面抵接。 
图7(a)是安装了小型卡401的状态的卡连接器101的立体图。图7(b)是安装了小型卡401的状态的卡连接器101的俯视图。此外,为便于说明,在图7(a)及图7(b)中省略了罩104。小型卡401使具有触片部402(参照图4(b))的面朝向下方,定位在两个卡支撑阶梯部107之间并以沿着第一平坦部102a(参照图1(b))的方式从插入口105滑动地插入。由此,小型卡401通过通过空间131c(参照图2(a)),且小型卡401的前端部分与滑块201接触。 
图8是与滑块201接触了的小型卡401的仰视图。参照图7(a)、图7(b)及图8。若小型卡401在容纳空间106内向插入方向的内侧移动,则小型卡401的阶梯部407与滑块201的第一抵接部203接触。由小型卡401的阶梯部407推压滑块201,使其进入插入方向的内侧。然后,若解除小型卡401的压入,则滑块201通过弹簧123的弹性复原力向插入口105的方向推回。由此,从滑块201延伸的凸轮杆124钩挂在心形凸轮125上,滑块201停止。为便于说明,将此时的滑块201的位置称为停止位置P1。若将滑块201推回至插入口105侧,则滑块201的第一抵接部203向插入口105侧推压小型卡401的阶梯部407。然后,若滑块201停止,则小型卡401停止并定位在容纳空间106内的预定位置。此时,滑块201的第一配合部207进入到小型卡401的配合槽408中,从而防止小型卡401从插入口105脱落。然后,通过位于小型卡401的上表面一侧的连动板132使小型卡401不会向上方上浮。再有,小型卡401的两侧面被第一限制部136夹住。此外,小型卡 401的平面部被上推部138(参照图2(a)及图2(b))与闸门131夹住。由此,使小型卡401的触片部402与第二触点部112可靠地接触。 
图9(a)是与滑块201接触了的大型卡301的立体图。图9(b)是与滑块201接触了的大型卡301的俯视图。参照图7(a)、图7(b)、图9(a)及图9(b)。此外,在图7中,以点划线表示大型卡301。大型卡301使具有触片部302的面朝向上方,将大型卡301的两边缘部301a定位在导向部108内,并以沿着第二平坦部102b(参照图1(a)及图1(b))的方式从插入口105滑动地插入。由此,大型卡301的前端部分推压闸门131。大型卡301进入到插入方向的内侧,大型卡301的前端部分与滑块201接触。 
若大型卡301在容纳空间106内向插入方向的内侧移动,则大型卡301的切口部303与滑块201的第二抵接部204抵接。滑块201被大型卡301的切口部303推压而进入到插入方向的内侧。然后,若解除对大型卡301的压入,则利用弹簧123的弹性复原力向插入口105的方向将滑块201推回。由此,从滑块201延伸的凸轮杆124钩挂在心形凸轮125上,滑块201停止。此时滑块201定位在停止位置P1(前述)。若滑块201利用弹簧123的弹性复原力向插入口105侧移动,则滑块201的第二抵接部204将大型卡301的切口部303向插入口105侧推回。然后,若滑块201停止,则大型卡301停止并定位在容纳空间106内的预定位置。此时,滑块201的第二配合部208进入到大型卡301的配合槽304中,从而防止大型卡301从插入口105脱落。另外,由于位于小型卡401的下表面一侧的连动板132,使大型卡301不会向下方下沉。再有,大型卡301的两侧面被滑块201与第二限制部137夹住。由此,大型卡301的触片部302与第一触点部111可靠地接触。 
图10是沿图7(b)的B-B线剖视图。图11是图9(b)的C向视图。图12是以大型卡301取代小型卡401安装在卡连接器101上的状态的沿图7(b)的B-B线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101中,通过第一抵接部203及第二抵接部204的位置关系,能够使宽度较窄且在插入方向上较短的小型卡401(第一卡)与宽度较宽且在插入方向上较长的大型卡301(第二卡)各自的从卡连接器101的突出量相同。对于这一点,参照图8、图10、图11及图12进行说明。 
小型卡401借助于闸门131形成的通过空间131c(还参照图2(a))以靠下方侧(第一平坦部102a侧)的状态,滑动地插入到容纳空间106内(图10)。在此,小型卡401的阶梯部407与设置在滑块20上的第一抵接部203抵接。该第一抵接部203在滑块201的基部211的下方侧,位于比第二抵接部204更靠插入方向的跟前侧。 
另一方面,大型卡301借助于导向部108(参照图1(a)等)以靠上方侧(第二平坦部102b侧)的状态,滑动地插入到容纳空间106内(图12)。在此,大型卡301的切口部303与设置在滑块201上的第二抵接部204抵接。该第二抵接部204在滑块201的基部211的上方侧,位于比第一抵接部203更靠插入方向的内侧。 
通过如上所述的第一抵接部203与第二抵接部204的插入方向的位置的差别,使从插入口105突出的大型卡301及小型卡401的各自的突出量相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101中,通过大型卡301的接触相对于倾斜的滑块201的基部211和复位部206的复原力,滑块201向卡连接器101的厚度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实现卡连接器101的薄型化和小型化。对于这一点,参照图8、图10、图11及图12进行说明。如前所述,滑块201的基部211以插入口105侧朝下的方式倾斜。在此,若大型卡301以靠上方侧(第二平坦部102b侧)的状态从插入口105滑动地插入,则大型卡301的下方的面的前端部分T与基部211接触。然后,随着大型卡301进入到插入方向的内侧,前端部分T向下方推压基部211。由此,滑块201的整体向下方侧位移。 
若滑块201向下方位移,则复位部206与容纳空间106的底面接触,并被该底面压弯。然后,若大型卡301从插入口105排出,则复位部206利用其自身的弹性复原力将滑块201整体向上方侧推起,使滑块201复位原来位置。 
这样通过使滑块201在卡连接器101的厚度方向上移动,能够使从插入口105插入的小型卡401及大型卡301的各自的移动轨迹重复,能够有助于卡连接器101的薄型化和小型化。 

Claims (5)

1.一种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和滑块,
上述壳体确保供卡式介质滑动地插入的扁平的容纳空间,形成与滑动地插入的上述卡式介质的平面部对置的第一对置部及第二对置部;
上述滑块以靠近上述容纳空间一侧的侧部的方式配置,沿上述卡式介质的插入方向自由滑动,且与第一卡式介质和第二卡式介质均接触,上述第一卡式介质靠上述第一对置部侧并滑动地插入上述壳体中,上述第二卡式介质比上述第一卡式介质更长且宽度较宽、靠上述第二对置部侧并滑动地插入上述壳体中;
上述滑块具有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倾斜部以及复位部,
上述第一抵接部与滑动地插入的上述第一卡式介质的前端部抵接;
上述第二抵接部在比上述第一抵接部更靠卡式介质的插入方向的内侧且比上述第一抵接部更靠上述容纳空间的侧部的位置,与滑动地插入的上述第二卡式介质的前端部抵接;
上述倾斜部随着朝向插入口侧而朝向上述第一对置部侧倾斜;
上述复位部具有弹性,并使位移至上述第一对置部侧的上述滑块复位至原来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滑块具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
上述第一配合部具有弹性,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移动,并与滑动地插入的上述第一卡式介质的侧部配合;
上述第二配合部位于比上述第一配合部更靠上述容纳空间的侧部的位置,具有弹性,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移动,并与滑动地插入的上述第二卡式介质的侧部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卡式介质的与上述第一对置部对置的面的前端侧的角部,设有位于上述插入方向的跟前侧的阶梯部,
上述第一抵接部与上述阶梯部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卡式介质的前端侧的角部设有相对于上述宽度方向及上述插入方向都倾斜的切口部,
上述第二抵接部与上述切口部在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滑块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
CN201110049495.3A 2010-07-28 2011-02-28 卡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475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9051A JP4986003B2 (ja) 2010-07-28 2010-07-28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2010-169051 2010-07-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7561A CN102347561A (zh) 2012-02-08
CN102347561B true CN102347561B (zh) 2014-03-12

Family

ID=45545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949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47561B (zh) 2010-07-28 2011-02-28 卡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86003B2 (zh)
CN (1) CN10234756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3020A (zh) * 2003-03-25 2004-11-03 ɽһ�����ʽ���� 卡用复合连接器
CN1744388A (zh) * 2004-08-31 2006-03-08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存储卡用连接器
CN101350460A (zh) * 2007-07-18 2009-01-2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CN101399406A (zh) * 2007-09-24 2009-04-01 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仅供单卡插入的多合一卡片连接器
JP4944550B2 (ja) * 2006-09-19 2012-06-06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87773A (ja) * 2005-09-22 2007-04-05 Molex Inc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4633156B2 (ja) * 2008-09-11 2011-02-1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3020A (zh) * 2003-03-25 2004-11-03 ɽһ�����ʽ���� 卡用复合连接器
CN1744388A (zh) * 2004-08-31 2006-03-08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存储卡用连接器
JP4944550B2 (ja) * 2006-09-19 2012-06-06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1350460A (zh) * 2007-07-18 2009-01-2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CN101399406A (zh) * 2007-09-24 2009-04-01 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仅供单卡插入的多合一卡片连接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87773A 2007.04.05
JP特许第4944550B2 2012.06.0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7561A (zh) 2012-02-08
JP2012033273A (ja) 2012-02-16
JP4986003B2 (ja) 2012-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8477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a housing with two covers receiving two cards
US7976327B2 (en) Card connector for receiving multiple cards
CN101212102B (zh) 卡用连接器
CN100386927C (zh) 适应具有不同宽度尺寸的卡的卡连接器
CN100550521C (zh) Ic卡误插入防止机构及具备其的ic卡用连接器
US20120108091A1 (en) Ic card connector
CN101030684B (zh) 卡连接器
US8708721B2 (en) Connector
CN102414932A (zh) 卡连接器
CN101662085A (zh) 存储卡连接器
CN103633498A (zh) 卡片连接器
US6896555B1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US7097511B1 (en) Structure for SIM card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JP4619132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2427190B (zh) 卡连接器
CN102347561B (zh) 卡连接器
CN101938066B (zh) 卡用连接器
CN101295839A (zh) Ic卡用连接器
CN102340063B (zh) 卡连接器
EP1845476B1 (en) SIM card reader
CN102738644B (zh) 托架式的卡片用连接器
CN102683998A (zh) 卡用连接器
CN102820586A (zh) 卡连接器
CN102856703B (zh) 卡连接器
TWM521284U (zh) 卡托及卡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16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