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5839A - Ic卡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Ic卡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5839A
CN101295839A CN 200710159725 CN200710159725A CN101295839A CN 101295839 A CN101295839 A CN 101295839A CN 200710159725 CN200710159725 CN 200710159725 CN 200710159725 A CN200710159725 A CN 200710159725A CN 101295839 A CN101295839 A CN 101295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insertion slot
housing
terminal group
card inse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5972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田光宏
上原省吾
江尻孝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95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58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将卡的长度相同而接触点组的配置相近的两种IC卡(100)、(200)以同一面、同一方向接触地插入到共用的卡插入槽(19)中,而不会伤及卡的背面的使用方便性良好的连接器。在将罩(5)套装在壳体(1)上形成共用的卡插入槽(19)的IC卡用连接器中,在卡插入槽(19)内设有滑块(7),滑块(7)具备用第一配合部(76)与IC卡(100)的前端部配合,并用位于比第一配合部(76)更靠卡插入口一侧的第二配合部(77)与IC卡(200)的前端部配合的卡座体(72),将第一端子组(2~2)的固定部(21~21)固定在壳体(1)的卡插入里侧,将第二端子组(3~3)的固定部(31~31)固定在壳体(1)的卡插入口一侧。

Description

IC卡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等小型电子设备的IC卡所使用的IC卡用连接器,涉及借助于壳体和罩形成可插入两种IC卡的共用的卡插入槽,并使择一地插入到卡插入槽内的两种IC卡的接触点组与固定在壳体上的两种端子中的对应的端子部的接触部弹性接触的IC卡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这种IC卡用连接器中,公知的有例如现有技术例1(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案注册第3115813号公报)及现有技术例2(参照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17861号公报)。
现有技术例子的IC卡用连接器如下做成:将罩套装在壳体上形成共用的卡插入槽,并具备在壳体上配置的四种端子组,四种端子组的接触部沿卡插入槽的卡插入方向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并将从长度不同的四种IC卡中选择了一种的IC卡插入到卡插入槽中时,使其接触点组的接触部与四种端子组中的对应端子组的接触部弹性接触。
在现有技术2中,将罩套装在壳体上形成共用的卡插入槽,并将两种IC卡用的端子组的固定部固定在壳体的卡插入里侧,选择卡的长度和接触点组相同而厚度不同的两种IC卡的一方插入到卡插入槽中时,使其接触点组的接触部与端子组的接触部弹性接触。
然而,现有技术例1虽然能够使卡的长度、接触点组的配置不同的多种IC卡的接触点组与在同一个面、同一个方向对应的端子组的接触部弹性接触,但存在对于卡的长度相同、而接触点组的配置相近的两种IC卡不能利用的问题。
另外,现有技术例2虽然能够使卡的长度和接触点组相同的两种IC卡的接触点组与在同一个面、同一个方向对应的端子组的接触部弹性接触,但存在对于卡的长度相同、而接触点组的配置相近的两种IC卡不能利用的问题。
例如,如图13及图14所示,存在卡的长度L1、L2大致相同,而接触点101~101、201~201的配置相近的第一和第二IC卡100、200不能利用的问题。
第一IC卡100如图13所示,做成宽度为W1(例如11mm),厚度为T1(例如0.7mm),第二IC卡200如图14所示,做成使宽度为W21(例如12.5mm),厚度为T21(例如0.6mm)的下段部和宽度为W22(例如11mm),厚度为T22(例如0.6mm)的上段部二段重合成一体的形状。
另外,作为将卡长度大致相同,接触点组的配置相近的两种IC卡(例如IC卡100、200)做成可以利用的IC卡用连接器,虽然可以考虑以下方法,即:①将插入两种IC卡的槽做成不同的槽,采用上下两段或并列设置的方法;②将插入两种IC卡的槽做成共用,将两种IC卡表里翻转插入的方法;③将插入两种IC卡的槽做成共用,将两种IC卡的插入方向前后颠倒的方法。然而,方法①存在的问题是,连接器的高度增高或者连接器占有基板的面积增大;方法②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需要将与两种IC卡对应的端子组配置在卡插入槽的上下,因而,连接器的高度增高的同时,端子组的接触部容易对IC卡的背面造成损伤;方法③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需要将两种IC卡中的一方的卡与原来的插入方向相反地插入到卡插入槽中,因而,使用的方便性变差的同时,在使用方法上容易产生错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存在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性良好的连接器,其将插入卡的长度大致相同而接触点组的配置相近的两种IC卡的槽做成共用并能降低连接器高度的同时,可减小连接器占有基板的面积,而不会伤及IC卡的背面。
本发明第一方案的IC卡用连接器,在壳体上形成卡插入槽,将该卡插入槽做成可插入长度大致相同而接触点组的配置相近的第一和第二IC卡的共用的卡插入槽,使择一地插入到上述卡插入槽内的上述第一和第二IC卡的接触点组与固定在上述壳体上的第一和第二端子组中相对应的端子组的接触部弹性接触,其特征是,在上述卡插入槽内设有可沿上述第一和第二IC卡的插入方向滑动的滑块,上述滑块具备用第一配合部与所插入的上述第一IC卡的前端部配合,并用位于比上述第一配合部更靠卡插入口一侧的第二配合部与所插入的上述第二IC卡的前端部配合的卡座体,将上述第一端子组的固定部固定在上述壳体的卡插入里侧,将上述第二端子组的固定部固定在上述壳体的卡插入口一侧。
本发明第二方案的IC卡用连接器是在第一方案的IC卡用连接器中,其特征是,在卡座体上形成有向卡插入槽插入了第一IC卡时,将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一侧的前端部向上述卡插入槽内的上述第一IC卡的插入区域外推出的端子推出部。
本发明第三方案的IC卡用连接器是在第一或第二方案的IC卡用连接器中,其特征是,在卡座体上形成有将第二IC卡向卡插入槽的插入结束时,与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有间隙地配合的避让孔。
本发明第四方案的连接器是在第一或第二方案的IC卡用连接器中,其特征是,在卡座体上形成有将第二IC卡向卡插入槽的插入结束时,与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有间隙地配合的切口。
本发明第五方案的IC卡用连接器是在第一、二、三或第四方案的IC卡用连接器中,其特征是,第一和第二IC卡做成共有宽度和厚度的重合部分,并将不同部分沿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延长;在向卡插入槽插入时,重合部分在宽度方向的移动由壳体的两侧板限制,厚度方向的移动由上述壳体的顶板和第一及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限制。
本发明第六方案的IC卡用连接器是在第一、二、三、四或第五方案的IC卡用连接器中,其特征是,具备与第一和第二IC卡的推入、推出的插入拔出动作联动而使滑块进行滑动动作,在上述滑块推入时进行锁紧,在推出时解除锁紧的锁紧机构。
本发明第七方案的IC卡用连接器是在第一、二、三、四、五或第六方案的IC卡用连接器中,其特征是,滑块在卡插入槽的单侧具备可与壳体滑动地配合的滑动配合体,卡座体是从上述滑动配合体向横跨上述卡插入槽的方向突出的突出体。
本发明第八方案的IC卡用连接器是在第七方案的IC卡用连接器中,其特征是,在卡座体上形成有在第一IC卡的前端部与上述卡座体配合时,在上述第一IC卡的前端部和上述卡座体的前端部之间形成间隙的倾斜部。
本发明第九方案的IC卡用连接器是在第一、二、三、四、五或第六方案的IC卡用连接器中,其特征是,滑块在卡插入槽的两侧具备可与壳体滑动地配合的滑动配合体,卡座体是连接上述两侧的滑动配合体并横跨卡插入槽的连接体。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在壳体上形成共用于第一和第二IC卡的卡插入槽,使第一和第二IC卡的接触点组与固定在壳体上的对应的端子组的接触部弹性接触的IC卡用连接器中,由于在卡插入槽内设有滑块,滑块具备带有第一和第二配合部的卡座体并在沿着滑动方向的不同位置与第一和第二IC卡配合,将第一端子组的固定部固定在壳体的卡插入里侧,将第二端子组的固定部固定在壳体的卡插入口一侧;因而可以起到如下的效果:
①可以将第一和第二IC卡插入到作为同一面、同一方向接触的共用的卡插入槽内。因此,端子组的接触部不会对IC卡的背面造成损伤,不必将第一和第二IC卡的一方前后翻转地插入到卡插入槽中,其使用方便性良好,并可降低连接器高度,可减小连接器的电路板所占的面积。
②由于将第一和第二端子组的固定部固定在壳体的卡插入里侧和卡插入口一侧,因而能够将第一和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的位置设置得更近,能够减小第一和第二IC卡向卡插入槽的插入深度之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在第一方案的发明中,由于在卡座体上形成有端子推出部,在向卡插入槽插入了第一IC卡时,将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一侧的前端部向卡插入槽内的第一IC卡的插入区域外推出;因而,可防止第一端子组的纵向弯曲。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在第一或第二方案的发明中,由于在卡座体上形成有避让孔,在将第二IC卡向卡插入槽的插入结束时,与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有间隙地配合;因而,可减小卡座体从第一端子组受到的推压力的同时,可减小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的位移量而防止“失效”。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在第一或第二方案的发明中,由于在卡座体上形成有切口,在将第二IC卡向卡插入槽的插入结束时,与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有间隙地配合;因而可减小卡座体从第一端子组受到的推压力的同时,可减小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的位移量而防止“失效”。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在第一、二、三或第四方案的发明中,由于第一和第二IC卡做成共有宽度和厚度的重合部分,并将不同部分沿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延长;在向卡插入槽插入第一和第二IC卡时,重合部分在宽度方向的移动受壳体的两侧板的限制,厚度方向的移动受壳体的顶板和第一及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的限制;因而,可将第一和第二IC卡的重合部分利用于宽度方向的导向,可以用端子部的接触部的位移量来吸收第一和第二IC卡的厚度方向的不同,可以将第一和第二IC卡向卡插入槽内的预定位置正确引导的同时,可因此而简化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在第一、二、三、四或第五方案的发明中,由于具备与第一和第二IC卡的推入、推出的插入拔出动作联动而使滑块进行滑动动作,在滑块推入时进行锁紧,在推出时解除锁紧的锁紧机构;因而,可以容易而且稳定地进行IC卡的插入拔出动作,并可以在第一和第二IC卡中共用推入、推出的锁紧机构而实现整体形状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在第一、二、三、四、五或第六方案的发明中,由于滑块具备滑动配合体,卡座体做成从滑动配合体向横跨卡插入槽的方向突出的突出体;因而,可简化滑块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在第七方案的发明中,由于在卡座体上形成有倾斜部,在第一IC卡的前端部与卡座体配合时,在第一IC卡的前端部和卡座体的前端部之间形成间隙;因而,可以将由第一IC卡向卡座体的推压力集中到具有强度的卡座体的根部(与滑动配合体的连接处附近),可以减小卡座体的板厚及进深长度(卡插入方向的长度)而实现小型化、薄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案,在第一、二、三、四、五或第六方案的发明中,由于滑块在卡插入槽的两侧具备可与壳体滑动地配合的滑动配合体,卡座体做成连接两侧的滑动配合体之间并横跨卡插入槽的连接体;因而,可提高卡座体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图;(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c)是图1(a)的右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剖视图;(a)是沿图1(a)的A-A线的放大剖视图,(b)是沿图1(a)的B-B线的放大剖视图,(c)是沿图1(a)的C-C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沿图1(a)的D-D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将图示的一部分简化、经简化了的图1的简要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图4中的壳体1的图;(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c)是(a)的右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1~图4中的罩5的图;(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c)是(a)的右侧视图。
图7是表示图1~图4中的滑块7的图;(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c)是(a)的右侧视图,(d)是(a)的导向槽74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组装图1~图3的IC卡用连接器时的、将罩5与壳体1有间隙地配合之前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说明锁紧机构的推进、拉出动作的图;(a)是初始状态(卡排出状态)的说明图,(b)是卡推入状态的说明图,(c)是卡锁紧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图1~图4中的滑块7的第二实施例(7a)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图4中的滑块7的第三实施例(7b)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图4中的滑块7的第四实施例(7c)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一IC卡的图;(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c)是仰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二IC卡的图;(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c)是仰视图。
图中:
1-壳体,13-导向凹部,15-弹簧容纳部,16-配合孔,17-弹簧卡合突起,19-卡插入槽,2、3-端子,21、31-端子2、3的固定部,22、32-端子2、3的接触部,5-罩,58-引导片,59-弹簧片,7、7a、7b、7c-滑块,71、71c-滑动配合体,72、72a、72b、72c-卡支撑体,74-导向槽,76-第一配合部,77-第二配合部,78-倾斜部,81-端子推出部,83-避让孔,85-切口,9-锁紧机构,91-锁销,92-螺旋弹簧,100-第一IC卡,101-IC卡100的接触点,200-第二IC卡,201-IC卡200的接触点,L1-IC卡100的长度,L13-锁紧状态的IC卡100的突出长度,L2-IC卡200的长度,L23=锁紧状态的IC卡200的突出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图1~图7表示的是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些图中,标号1为壳体(例如绝缘壳体),2~2为第一端子组,3~3为第二端子组,4为检测用端子,5为罩(例如屏蔽罩),7为滑块,9为锁紧机构,19为卡插入槽。
标号91为横向较长的倒U字形的锁销,92为螺旋弹簧,锁销91和螺旋弹簧92是锁紧机构9的构成要素。
另外,标号100为图13所示的第一IC卡,200为图14所示的第二IC卡。
卡插入槽19通过将罩5套装在壳体1上来形成,在图1(a)和图2(b)中将下侧作为卡插入口。
第一IC卡100如图13(a)~图13(c)所示,做成长度为L1,宽度为W,厚度为T1;第二IC卡200如图14(a)~图14(c)所示,做成将长度为L2,宽度为W21,厚度为T21的下段部和长度为L2,宽度为W22,厚度为T22的上段部二段重合成为一体的形状;第一和第二IC卡100、200的长度相同(L1=L2),接触点组101~101,201~201配置在接近的位置,第二IC卡200做成其宽度和厚度的一部分与第一IC卡100重合(W1=W22,T21<T1<T2=T21+T22),与第一IC卡100不同的部分形成为沿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延长的形状。
图13及图14中,例如,L1、W1、T1分别做成15mm、11mm、0.7mm;L2、W21、W22、T21、T22分别做成15mm、12.5mm、11mm、0.6mm、0.6mm;卡插入槽19的卡插入口做成共有第一和第二IC卡100和200的宽度和厚度的重合部分,而将不同部分沿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延长。
壳体1用绝缘性合成树脂等成型,如图4及图5所示,做成将平面上观察形成大致倒L字形的厚壁的第一主体11和平面上观察形成大致L字形的薄壁的第二主体12连接起来的大致框状。
第一主体11具备与卡插入方向平行的宽度较大的侧壁和与卡插入方向垂直的宽度较小的侧壁;在宽度较大的侧壁上,将上面开口并沿卡插入方向形成长的导向凹部13和弹簧容纳部15;在导向凹部13的卡插入口一侧的侧壁上,将上面开口并形成用于卡合锁销91的一端的配合凹部16;在弹簧容纳部15的卡插入里侧的侧壁上,突出地设有用于卡合螺旋弹簧92的弹簧卡合突起17。
在第一主体11的宽度较大的侧壁和宽度较小的侧壁的外壁面上,突出地设有用于卡住罩5的卡合突起18~18。
在第二主体12的与卡插入方向平行的宽度较小的侧壁的外壁面上,突出地设有用于卡住罩5的卡合突起18~18。
第一和第二端子组2~2、3~3及检测用端子4通过对薄的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冲裁、弯曲等形成,并在壳体1成型时通过镶嵌成型组装到壳体1中。
第一端子组2~2,其固定部21~21固定在第一主体11的宽度较小的侧壁上,其接触部22~22面对卡插入槽19内,其连接部23~23向外侧突出。
第二端子组3~3,其固定部31~31固定在与第二主体12的卡插入方向垂直的侧壁上,其接触部32~32面对卡插入槽19内,其连接部33~33向外侧突出。
检测用端子4,其固定部41固定在第二主体12的宽度较大的侧壁上,其接触部42一侧仅面对卡插入槽19内之中的第二IC卡200通过的区域,其连接部43向外侧突出。
第一和第二端子组2~2、3~3利用其弯曲量吸收由第一和第二IC卡100、200的厚度差产生的配合间隙。例如,对于端子宽度,通过将第一端子2的宽度做成比第二端子3更宽;对于间距,如图2(b)所示,通过将第一端子2的间距做得比第二端子3长等,并将第一端子2的弹簧常数做得比第二端子3更小,从而吸收了由第一和第二IC卡100、200的厚度差(T2~T1)产生的配合间隙。
罩5通过对薄的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冲裁、折弯等形成,如图4及图6所示,包括:大致矩形板状的顶板51;从该顶板51的左侧边部大致垂直向下折弯后再向外侧大致垂直地折弯,随后再大致垂直向下折弯而形成的上部左侧板52和下部左侧板53;从顶板51的右侧边部大致垂直向下折弯而形成的右侧板55;以及从顶板51的里侧边部大致垂直向下折弯而形成的里侧板56。
在顶板51上,通过冲裁、挤压等形成用于一边向下推压滑块7一边引导滑块7的滑动的引导弹簧片57、57。
在顶板51上,通过翻边形成向下突出到卡插入槽19内的引导片58,该引导片58与插入到卡插入槽19内的第一IC卡100的右侧面和第二IC卡200的上部右侧面接触而限制向右侧的移动。
在顶板51上,通过翻边形成向下突出到卡插入槽19内的舌片状的弹簧片59,该弹簧片59将锁销91的水平部推向下方以防止锁销91脱出。
在下部左侧板53、右侧板55及里侧板56上形成有卡合在壳体1的卡合突起18~18上的卡合孔61~61~61。
滑块7用绝缘性合成树脂等形成,如图4及图7所示,做成大致横向较长的倒L字形,并由可在壳体1的导向凹部13内滑动配合的滑动配合体71和与该滑动配合体71连接的卡座体72构成。
在滑动配合体71的上面形成有位于心形凸轮73周围的导向槽74,该导向槽74具有如图7(d)所示的横截面,可以将锁销91的一端仅仅沿心形凸轮73的周围从A点经B、C、D点回到A点的反时针方向旋转进行引导。
在滑动配合体71上形成有在卡插入口一侧向右侧突出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的面对卡插入里侧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卡合螺旋弹簧92的一端的弹簧卡合突起75。
卡座体72做成从滑动配合体71的卡插入里侧的端部向左侧连续设置成大致直角以横跨卡插入槽19,在该卡插入口侧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与所插入的第一IC卡100的前端右肩部配合的第一配合部76和与所插入的第二IC卡200的前端右肩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77。
为了在与所插入的第一IC卡100的前端面之间形成随着向左侧移动逐渐增大的间隙G,在卡座体72的卡插入口侧的内壁面上形成向卡插入里侧倾斜一些的倾斜部78。
在卡座体72的卡插入里侧形成有由于插入第一IC卡100而使滑块7向卡插入里侧滑动时,将第一端子组2~2的接触部22~22侧的前端部向下方推压并向卡插入区域外推出的端子推出部81。
在卡座体72的上面形成有可与罩5的导向弹簧57、57滑动地配合的配合凹部79、79。
锁紧机构9由以下各部分构成:滑动配合体71的导向槽74;一端可滑动地与导向槽74配合,另一端与壳体1的配合凹部配合的锁销91;以及以压缩状态安装在滑动配合体71的弹簧卡合突起75和壳体1的弹簧卡合突起17之间的螺旋弹簧92。
下面,参照图8对IC卡用连接器的组装进行说明。
通过合成树脂成型以形成壳体1,在该壳体1成型时,端子组2~2、3~3、4通过镶嵌成型组装到壳体1中,端子组2~2、3~3、4的固定部固定到壳体1的卡插入里侧、卡插入口侧。
随后,将滑块7的滑动配合体71与壳体1的导向凹部13及弹簧容纳部15配合,以压缩状态将螺旋弹簧92设置在滑块7的弹簧卡合突起75和壳体1的弹簧卡合突起17之间,将锁销91的一端与壳体1的配合凹部16配合的同时,将另一端与滑块7的导向槽74配合,形成图8所示的组装体。
接着,从该组装体的上部套装罩5,通过将壳体1的卡合突起18~18卡合到下部左侧板53、右侧板55及里侧板56的卡合孔61~61中而完成组装,在罩5和壳体1之间形成卡插入槽19。
下面,参照图9对上述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①初始状态(卡排出状态)
将IC卡100、200插入到卡插入槽19中之前的初期时和通过推出动作而解除了卡的锁紧的卡排出时,成为如图9(a)所示的状态。
即,利用以压缩状态设置在滑块7的弹簧卡合突起75和壳体1的弹簧卡合突起17之间螺旋弹簧92将滑块7推压到卡插入口一侧的同时,由于滑动配合体71的卡插入口侧的外壁面与导向凹部13的内壁面接触并限制了滑块7向卡插入口侧的滑动,因而,锁销91的一端与滑块7的导向槽74的A点配合,处于图9(a)的状态。
在该图9(a)的状态下,在将第一IC卡100插入到卡插入槽19并将其前端部与滑块7的第一配合部76配合的场合,IC卡100的突出长度为L11(例如6.5mm),在将第二IC卡200插入到卡插入槽19并将其前端部与滑块7的第二配合部77配合的场合,IC卡200的突出长度为L21(例如7.9mm),
另外,如图3所示,在将第一IC卡100向卡插入槽19插入时,第一IC卡100由罩5的上部左侧板52和引导片58限制其宽度方向的移动,由罩5的顶板51和第二端子组3~3的接触部32~32限制其厚度方向的移动;第二IC卡200由罩5的上部左侧板52及下部左侧板53和引导片58及壳体1的内壁面限制其宽度方向的移动,由罩5的顶板51和第二端子组3~3的接触部32~32限制其厚度方向的移动。由此,能以极稳定的位置精度将第一和第二IC卡100、200向卡插入槽19内插入。
②卡推入状态
为了通过推入动作而成为卡锁紧状态,在将IC卡100、200插入到卡插入槽19内的里侧时,处于图9(b)所示的卡推入状态。
即,若克服螺旋弹簧92的弹簧力而将IC卡100、200插入到卡插入槽19内的里侧,则IC卡100、200的前端部与配合部76、77配合,将滑块7推入到卡插入槽19内的里侧,滑块7的卡插入里侧的壁面与壳体1的第一主体11的对应的内壁面接触,锁销91的一端绕反时针在导向槽74内沿心形凸轮73的周围移动而从A点移动到B点,成为图9(b)所示的状态。
这时,滑块7由于其滑动配合体71与壳体1的导向凹部13配合,其卡座体72的配合凹部79、79与罩5的导向弹簧57、57配合,因而,向卡插入方向顺利地滑动。在这样滑动时,由于滑块7的端子推出部81将端子组2~2的接触部22~22侧的前端部向下方推压,并向卡插入槽19内的IC卡100的插入区域(卡插入区域)外推出,因而,端子组2~2的接触部22~22不会因IC卡100、200的插入而纵向弯曲。
另外,虽然在宽度较窄的第一IC卡100插入时不进行以下的检测动作,但在宽度较宽的第二IC卡200插入时,由IC卡200推压检测用端子4,其接触部42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焊盘(未图示)弹性接触,通过电路板上的电路等检测第二IC卡200的插入。
另外,在图9(b)的状态下,第一IC卡100的突出长度为L12(例如1.6mm),第二IC卡200的突出长度为L22(例如2.9mm)。
③卡锁紧状态
在上述②的卡推入状态中,若解除对IC卡100、200的推压,则由螺旋弹簧92的弹簧力将滑块7向卡插入口一侧压回,锁销91的一端在导向槽74内从B点移动C点,由螺旋弹簧92产生的对滑块7的弹簧力与由锁销91引起的向滑块7的相反方向的力达到平衡,成为如图9(c)所示的卡锁紧状态。
这时,第一IC卡100的突出长度为L13(例如2.6mm),第二IC卡200的突出长度为L23(例如3.9mm),两者的差(L23-13)很小(例如1.3mm)。
④卡锁紧的解除
在上述的卡锁紧状态下,若将IC卡100、200向卡插入槽19内推入,则通过排出动作而解除锁紧,成为如图9(a)所示的卡排出状态(初始状态)。
即,在图9(c)的卡锁紧状态下,若克服螺旋弹簧92的弹簧力将IC卡100、200推入到卡插入槽19内的里侧,则与上述②同样,滑块7被推入到卡插入槽19内的里侧,锁销91的一端绕反时针在导向槽74内沿心形凸轮73的周围移动而从C点经D点返回到A点,返回到图9(a)所示的卡排出状态(初始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做成为了在所插入的第一IC卡的前端部和滑块的卡座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间隙,并由与滑动配合体的连接侧(根部侧)承受从第一IC卡受到的推压力,在卡座体上形成倾斜部,可使滑块的宽度变窄,可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薄型化;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即使在卡座体上不形成倾斜部,而做成由卡座体的整个内壁面承受从第一IC卡受到的推压力的场合,也可以使用。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说明的是为了简化滑块的结构,滑块在卡插入槽的单侧具备可滑动地与壳体配合的滑动配合体,卡座体从滑动配合体向横跨卡插入槽的方向突出的突出体的场合;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对于滑块在卡插入槽的两侧具备可与壳体滑动地配合的滑动配合体,卡座体是连接两侧的滑动配合体之间并横跨卡插入槽的连接体的场合也可以使用。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说明的是为了简化卡座体的结构,在卡座体上未形成与端子组的接触部有间隙地配合的避让孔和切口的场合;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对于为了防止端子组的“失效”而在卡座体上形成与端子组的接触部有间隙地配合的避让孔和切口的场合也可以使用。
例如,对于如图10、图11或图12所示的实施例也可以使用。
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在滑块7a的卡座体72a上形成了在第二IC卡200向卡插入槽19插入结束时,与第一端子组2~2的接触部22~22有间隙地配合的避让孔83~83,因而,可防止第一端子组2~2的“失效”。
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在滑块7b的卡座体72b上形成了在第二IC卡200向卡插入槽19插入结束时,与第一端子组2~2的接触部有间隙地配合的切口85~85,因而,可防止第一端子组2~2的“失效”。
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滑块7C在插入槽的两侧具备可与壳体滑动配合的滑动配合体71C、71C,并将卡座体72C作为连接两侧的滑动配合体71C、71C之间且横跨卡插入槽的连接体,因而,在实现卡座体72C的宽度较窄的同时,对于需要加大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的场合也可以满足要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说明的是为了使第一和第二IC卡100、200的插入拔出动作容易且稳定地进行,具有在推入时锁紧,而在推出时解除锁紧的锁紧机构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对于省略了锁紧机构的情况也可以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说明的是将罩套装在壳体上而形成了卡插入槽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对于省略罩而在壳体上形成了卡插入槽的情况也可以使用。

Claims (9)

1.一种IC卡用连接器,在壳体(1)上形成卡插入槽(19),将该卡插入槽(19)做成可插入长度大致相同而接触点组的配置相近的第一和第二IC卡(100)、(200)的共用的卡插入槽,使择一地插入到卡插入槽(19)内的第一和第二IC卡(100)、(200)的接触点组与固定在壳体(1)上的第一和第二端子组(2~2)、(3~3)中相对应的端子组的接触部弹性接触,其特征在于:
在卡插入槽(19)内设有可沿第一和第二IC卡(100)、(200)的插入方向滑动的滑块(7、7a、7b、7c),滑块(7、7a、7b、7c)具备用第一配合部(76)与所插入的第一IC卡(100)的前端部配合,并用位于比第一配合部(76)更靠卡插入口一侧的第二配合部(77)与所插入的第二IC卡(200)的前端部配合的卡座体(72、72a、72b、72c),将第一端子组(2~2)的固定部(21~21)固定在壳体(1)的卡插入里侧,将第二端子组(3~3)的固定部(31~31)固定在壳体(1)的卡插入口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卡座体(72、72a、72b、72c)上形成有向卡插入槽(19)插入了第一IC卡(100)时,将第一端子组(2~2)的接触部一侧的前端部向卡插入槽(19)内的IC卡(100)的插入区域外推出的端子推出部(8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卡座体(72、72a、72b、72c)上形成有将第二IC卡(200)向卡插入槽(19)的插入结束时,与第一端子组(2~2)的接触部(22~22)有间隙地配合的避让孔(83~8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卡座体(72、72a、72b、72c)上形成有将第二IC卡(200)向卡插入槽(19)的插入结束时,与第一端子组(2~2)的接触部(22~22)有间隙地配合的切口(85~85)。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和第二IC卡(100)、(200)做成共有宽度和厚度的重合部分,并将不同部分沿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延长;在向卡插入槽(19)插入时,重合部分在宽度方向的移动由壳体(1)的两侧板限制,厚度方向的移动由壳体(1)的顶板和第一及第二端子组(2~2)、(3~3)的接触部(22~22)、(32~32)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第一和第二IC卡(100)、(200)的推入、推出的插入拔出动作联动而使滑块(7、7a、7b、7c)进行滑动动作,在滑块(7、7a、7b、7c)推入时进行锁紧,在推出时解除锁紧的锁紧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滑块(7、7a、7b)在卡插入槽(19)的单侧具备可与壳体(1)滑动地配合的滑动配合体(71),卡座体(72、72a、72b)是从滑动配合体(71)向横跨卡插入槽(19)的方向突出的突出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卡座体(72、72a、72b)上形成有在IC卡(100)的前端部与卡座体(72、72a、72b)配合时,在IC卡(100)的前端部和卡座体(72、72a、72b)的前端部之间形成间隙的倾斜部(78)。
9.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滑块(7c)在卡插入槽(19)的两侧具备可与壳体(1)滑动地配合的滑动配合体(71c)(71c),卡座体(72c)是连接滑动配合体(71c)(71c)之间并横跨卡插入槽(19)的连接体。
CN 200710159725 2007-04-24 2007-12-21 Ic卡用连接器 Pending CN1012958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14811A JP2008270109A (ja) 2007-04-24 2007-04-24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07-114811 2007-04-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5839A true CN101295839A (zh) 2008-10-29

Family

ID=40049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59725 Pending CN101295839A (zh) 2007-04-24 2007-12-21 Ic卡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270109A (zh)
CN (1) CN1012958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1938A (zh) * 2012-11-07 2014-05-21 Smk株式会社 按进入/按退出类型的卡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32342B1 (ja) 2012-08-24 2014-03-05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6079965B2 (ja) * 2013-04-03 2017-02-15 Smk株式会社 取出し機構付きカードコネクタ
CN106713556B (zh) * 2017-03-31 2019-06-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卡托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1938A (zh) * 2012-11-07 2014-05-21 Smk株式会社 按进入/按退出类型的卡连接器
CN103811938B (zh) * 2012-11-07 2016-04-13 Smk株式会社 按进入/按退出类型的卡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70109A (ja) 200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02529B2 (en) Card connector
KR101018912B1 (ko) 카드 커넥터
JP3109893U (ja) メモリカードリーダ
US7717724B2 (en) Connector card housing with a slider restraining protrusion
US8500469B2 (en) IC card connector
US8740634B2 (en) Card connector
US6699061B2 (en) Card connector
US7118395B2 (en) Card connector locking member arrangement
US7192292B1 (en) Card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ejecting mechanism
US7377814B2 (en) Card connector
US20110250772A1 (en) Small sized stacked card connector with ejector facilitating ejection of a sim card
US7628624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guiding member
US6908321B1 (en) All-in-one card connector
CN101295839A (zh) Ic卡用连接器
TW201106558A (en) IC card connector
KR100741009B1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듀얼카드형 커넥터
TWM538666U (zh) 卡保持元件及卡用連接器
US7891998B1 (en) Card connector with detection terminal unit
KR20090129894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듀얼 메모리 카드형 소켓
KR100717740B1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듀얼카드형 커넥터
JP3935830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KR100530443B1 (ko) 카드 소켓
JP2004220787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KR100717741B1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커넥터용 스위치단자 구조
US20090093144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