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4084A - 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4084A
CN102344084A CN2011102090920A CN201110209092A CN102344084A CN 102344084 A CN102344084 A CN 102344084A CN 2011102090920 A CN2011102090920 A CN 2011102090920A CN 201110209092 A CN201110209092 A CN 201110209092A CN 102344084 A CN102344084 A CN 102344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oor
plate
car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090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田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44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40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具有轿厢的电梯,容易进行轮椅利用者向厢室外的移动。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具有:门板(16),配置在出入口面部(10),并且构成为,在轿厢停止时可进行开闭;前侧壁板(11),将一个侧面部的出入口面部(10)侧的一部分和门板(16)的接近侧面部(30)的开闭方向端部(16a),从厢室内进行覆盖;以及边界显示部(22),形成在地板面(21)上,并且构成为,从前侧壁板(11)的门板(16)侧的端部朝向背面部,互相平行地延伸,能够对包括地板面(21)的中心的第1区域(21a)和侧面部(30)侧的第2区域(21b)进行识别。

Description

电梯
本申请基于并主张申请日为2010年7月27日、申请号为2010-167677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所有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具有轿厢的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的轿厢具备出入口面部、与该出入口面部相对配置的背面部以及连结该背面部和上述出入口面部的侧面部。在出入口面部配置有门板。在该门板的两侧配置有前侧壁板(return panel)。前侧壁板是配置在轿厢的角落的部件,安装有显示装置等。
轮椅利用者也能够乘降电梯的轿厢。轮椅利用者通常朝向存在门板的方向进入。在轿厢内(厢室内)较狭窄的情况下,在出轿厢时,该轮椅利用者需要一边将轮椅向后移动一边从门板开放了的状态的出入口面部通过。
然而,如上述那样,在使轮椅向后移动时,轮椅利用者必须一边注意不要与前侧壁板的端部接触一边移动轮椅。门板开放的时间有限。在该有限的时间内一边注意一边移动轮椅,会成为轮椅利用者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为,能够容易地进行轮椅利用者所操作的轮椅向厢室外的移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是具有轿厢的电梯,该轿厢在升降路内可上下移动,并且该轿厢具备:出入口面部,形成有出入口用的开口部;背面部,与该出入口面部相对配置;至少两个侧面部,连结该背面部和上述出入口面部;以及地板部,该电梯的特征在于,上述轿厢具有:厢门装置,具备门板,该门板配置在上述出入口面部,并且构成为,在上述轿厢停止时可开闭上述开闭口部;前侧壁板,被配置为,将一个侧面部的上述出入口面部侧的一部分和上述门板的靠近上述侧面部的开闭方向端部,从上述轿厢的内侧朝向外侧进行覆盖;以及边界显示部,形成在上述地板部的地板面上,并且构成为,从上述前侧壁板的上述门板侧的端部或比该端部靠上述门板侧朝向上述背面部侧,以与上述侧面部互相平行或者接近上述侧面部的方式延伸,能够对上述地板面中的与上述开口部的中央连接的第1区域和上述地板面中的上述第1区域以外的第2区域进行识别。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容易地进行轮椅利用者所操作的轮椅向厢室外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内的透视图,并表示在厢室内从背面部侧观察门板的状态。
图2是表示图1的轿厢内的透视图,并表示在厢室内从门板侧观察背面部的状态。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内的透视图,并表示在厢室内从背面部侧观察门板的状态。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内的透视图,并表示在厢室内从背面部侧观察门板的状态。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内的透视图,并表示在厢室内从背面部侧观察门板的状态。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内的透视图,并表示在厢室内从门板侧观察背面部的状态。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内的透视图,并表示在厢室内从背面部侧观察门板的状态。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内的透视图,并表示在厢室内从背面部侧观察门板的状态。
符号说明:
10出入口面部;11前侧壁板;12正面登记显示装置;15厢门装置;16门板;16a开闭方向端部;18幕板;20地板部;21地板面;21a第1区域;21b第2区域;22边界显示部;22a第1边界显示部;22b第2边界显示部;25光源;27a第1铺板;27b第2铺板;30侧面部;31侧板;32侧面登记显示装置;40背面部;50顶棚部;51照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利用图1和图2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内的透视图,并表示在厢室内从背面部侧40观察门板16的状态。图2是表示在图1的厢室内从门板16侧观察背面部40的状态。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的构成进行说明。
该轿厢能够在形成于建筑物内的铅直延伸的升降路内上下移动,并且能够在建筑物的预定楼层停止。该轿厢具有顶棚部50、地板部20、形成有门开口部(未图示)的出入口面部10、背面部40以及两个侧面部30,被这些部件包围而形成厢室。在顶棚部50安装有照明装置51等。
出入口面部10和背面部40以互相相对的方式配置。出入口面部10具有厢门装置15、前侧壁板11以及幕板18。该厢门装置15是双开门型的部件,具有构成为能够开闭门开口部的两个门板16和用于移动这些门板16的轨道(未图示)。此外,厢门装置15具有用于使门板16在轨道上移动的驱动部(未图示)。
这些门板16是铅直方向较长的长方形的板状,并构成为长边端部彼此在出入口面部10的门开闭方向(图1左右方向)的中央进行接触分离。即,各门板16的长边端部成为开闭方向端部16a。该门板16在轿厢停止在预定的楼层时进行开闭。
前侧壁板11分别配置在门板16各自的门开闭方向的外侧、即分别配置在出入口面部10的各侧面部30侧。各前侧壁板11被配置为,将离各个前侧壁板11较近的侧面部30的一部分和离门板16的侧面部30较近的开闭方向端部,从厢室的内侧朝向外侧进行覆盖。
该前侧壁板11安装有正面登记显示装置12。该正面登记显示装置12是表示轿厢的当前位置、并且乘客能够登记目的地楼层的装置。正面登记显示装置12配置在乘客在站立的状态下容易按下开关等的位置上。
幕板18配置在门板16的上方、图1左右两侧的前侧壁板11之间。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该幕板18上设置有显示装置等。
两个侧面部30以互相相对的方式平行地配置,分别连结背面部40和出入口面部10。各侧面部30分别具有多个侧板31。这些侧板31被连结多个而构成1个侧面部30。在各侧面部30的比较低的位置上,例如轮椅利用者容易操作的位置上,安装有侧面登记显示装置32。侧面登记显示装置32具有与正面登记显示装置12同样的功能,并互相联动。
在地板部20的地板面21上形成有边界显示部22。该边界显示部22为两条线状,分别互相平行地延伸。这些边界显示部22分别从图1的左右前侧壁板11的门板16侧的开闭方向端部16a朝向背面部40延伸。各边界显示部22与侧面部30的侧板31互相平行地延伸。
各边界显示部22是能够在地板面21上对地板面21内的与门开口部连接的区域即包括地板面21中央附近的区域(第1区域21a)和侧面部30侧的区域(第2区域21b)进行识别的边界线。此外,由于各边界显示部22是在地板面21上涂敷形成的,因此能够抑制乘客被绊倒的情况。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停止在预定楼层的轿厢的门板16开放。这时,成为轮椅利用者能够与轮椅一起从出入口面部10通过的状态。
之后,由轮椅利用者移动轮椅,轮椅与该利用者一起进入到厢室内。这时,以轮椅左右某一个端部、例如右端沿着对应的一个边界显示部22的方式,通过轮椅利用者的操作来移动轮椅。
在图1的例子中,从轮椅利用者观察的右侧方向与图1的左侧方向对应。因此,上述“对应的一个边界显示部22”是处于图1左侧的边界显示部22。进入到厢室内的轮椅利用者为朝向厢室的背面部40的状态。
在轮椅进入到厢室内之后,由轮椅利用者操作侧面登记显示装置32。这时,通过侧面登记显示装置32登记目的地楼层。
在门板16关闭了之后,轿厢向目的地楼层移动。在轿厢到达了目的地楼层之后,轿厢停止,门板16开放。
在门板16开放了之后,轮椅由轮椅利用者进行操作,而从厢室内向后移动。这时,以轮椅的右端沿着对应的一个边界显示部22的方式移动。
由于边界显示部22是从前侧壁板11的门板16侧的开闭方向端部16a朝向背面部40延伸的直线状,因此通过使轮椅的端部沿着该边界显示部22移动,由此抑制轮椅与前侧壁板11接触(碰撞)的情况。因此,在轮椅利用者进行使轮椅向厢室外移动的操作时,肉体上的负担和精神上的负担减轻。
如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进行轮椅利用者所操作的轮椅向厢室外的移动。
(第2实施方式)
利用图3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内的透视图,并表示在厢室内从背面部40侧观察门板16的状态。再者,本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图1和图2)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部分或类似部分赋予相同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边界显示部22,分别从图3的比左右前侧壁板11的门板16侧的开闭方向端部16a还靠门板16侧的位置,朝向背面部40互相平行地延伸。即,各边界显示部22的出入口面部10侧的端部(成为始点的位置),比前侧壁板11还靠近门开闭方向(图3左右方向)的中央。此外,该始点比门开闭方向的中央靠前侧壁板11侧。
由于成为各边界显示部22的始点的位置比前侧壁板11靠门板16侧,因此,即使轮椅的端部由于轮椅利用者的操作不当而向前侧壁板11侧越过边界显示部22,也能够抑制立即与前侧壁板11接触的情况。
(第3实施方式)
利用图4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内的透视图,并表示在厢室内从背面部40侧观察门板16的状态。再者,本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图1和图2)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部分或类似部分赋予相同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边界显示部22具有第1边界显示部22a和第2边界显示部22b,该第1边界显示部22a具有第1实施方式(图1和图2)的特征,该第2边界显示部22b具有第2实施方式(图3)的特征。
第1边界显示部22a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为两条线状,分别互相平行地延伸。这些边界显示部22分别从图4的左右前侧壁板11的门板16侧的开闭方向端部16a朝向背面部40延伸。
第2边界显示部22b比第1边界显示部22a靠近门开闭方向(图4左右方向)的中央。
轮椅通过轮椅利用者而沿着第2边界显示部22b移动。
因此,即使轮椅的端部由于轮椅利用者的操作不当而向前侧壁板11侧越过第2边界显示部22b,通过以不越过第1边界显示部22a的方式进行操作,也能够抑制立即与前侧壁板11接触的情况。
(第4实施方式)
利用图5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内的透视图,并表示在厢室内从背面部40侧观察门板16的状态。再者,本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图1和图2)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部分或类似部分赋予相同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各个边界显示部22,分别从图5的左右前侧壁板11的门板16侧的开闭方向端部16a朝向背面部40,以接近各侧面部30的方式延伸。即,各边界显示部22彼此之间的门开闭方向(图5左右方向)的距离,以从出入口面部10朝向背面部40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
在轮椅进入厢室时,当沿着一方侧的边界显示部22使轮椅移动时,向对应的侧面登记显示装置32接近。因此,在轮椅利用者进入到厢室内之后,能够迅速地登记目的地楼层。
此外,当使该边界显示部22成为假设了轮椅轨迹的曲线时,更有效。
(第5实施方式)
利用图6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内的透视图,并表示在厢室内从门板16侧观察背面部40的状态。再者,本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图1和图2)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部分或类似部分赋予相同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边界显示部22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地板面上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互相平行地延伸到背面部40。进一步,各边界显示部22在背面部40上以从地板面21朝向顶棚面延伸的方式形成。设置在背面部40上的两个边界显示部22互相平行。
通过在背面部40上设置边界显示部22,由此在轮椅利用者向厢室外移动轮椅时,即使轮椅利用者不确认地板面21(下方)也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6实施方式)
利用图7对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内的透视图,并表示在厢室内从背面部40侧观察门板16的状态。再者,本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图1和图2)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部分或类似部分赋予相同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边界显示部22为,在地板部20上沿着形成在地板面21上的边界线埋设有LED等光源25。通过从该光源25发出的光,能够对包括地板面21中央附近的第1区域21a和侧面部30侧的第2区域21b进行识别。
此外,通过使该光源25的色调或点灯方法变化,能够表示门板16的开闭动作的状态。该光源25能够发出绿色、黄色和红色的3色光,并且能够进行闪烁。
在对绿色光进行点灯时,为门板16开放的状态,在对黄色光进行点灯时,为门板16的关闭动作即将开始之前的状态,在对红色光进行点灯时,为关闭动作中。使对光源25发出的颜色与门板16的动作之间的关系进行表示的内容,在登记显示装置上显示。
此外,光源25具有对各色光进行闪烁显示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黄色光进行点灯时,以预定时间间隔进行闪烁。此外,在对红色光进行点灯时,以比黄色光时闪烁的时间间隔短的时间间隔进行闪烁。
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轮椅利用者变得容易视觉确认边界显示部22。此外,能够效果良好地唤起轮椅利用者的注意。
(第7实施方式)
利用图8对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内的透视图,并表示在厢室内从背面部40侧观察门板16的状态。再者,本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图1和图2)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部分或类似部分赋予相同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地板面21上铺设有色调不同的2种正方形的铺板,即,铺设有第1铺板27a和第2铺板27b。第1铺板27a铺设在包括地板面21的中央附近的第1区域21a上,第2铺板27b铺设在侧面部30侧的第2区域21b上。成为第1和第2铺板27a、27b的边界的线成为边界显示部22。
因此,能够不损坏厢室内的设计性地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其他的实施方式)
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可以考虑例如下面的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为,从地板面21的出入口面部10侧的端部起形成有边界显示部22,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从比端部靠内侧起形成边界显示部22。
此外,也可以在具有第3~第5实施方式的特征的边界显示部22上设置在第6实施方式中说明的LED等光源25。此外,该光源25也可以构成为对3色以上的光进行发光,而效果更良好地唤起注意。
此外,在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背面部40的边界显示部22,也可以改变构成背面部40的背面侧板的色调来形成边界线。
上述各实施方式也能够适用于例如门板16为向一方开放的单开门型、仅在一方侧具有前侧壁板11的情况。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没有对发明的范围做限定的意图。这些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的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超出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调换以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与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内同样,也包括在专利要求的范围所述的发明和与其同等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电梯,具有轿厢,该轿厢能够在升降路内上下移动,并且该轿厢具备:出入口面部,形成有出入口用的开口部;背面部,与该出入口面部相对配置;至少两个侧面部,连结该背面部和上述出入口面部;以及地板部,该电梯的特征在于,
上述轿厢具有:
厢门装置,具备门板,该门板配置在上述出入口面部,并且构成为在上述轿厢停止时能够开闭上述开闭口部;
前侧壁板,被配置为,将一个侧面部的上述出入口面部侧的一部分和上述门板的靠近上述侧面部的开闭方向端部,从上述轿厢的内侧朝向外侧进行覆盖;以及
边界显示部,形成在上述地板部的地板面上,并且构成为,从上述前侧壁板的上述门板侧的端部或比该端部靠上述门板侧的位置,朝向上述背面部,以与上述侧面部互相平行或者接近上述侧面部的方式延伸,能够对上述地板面中的与上述开口部的中央连接的第1区域和上述地板面中的上述第1区域以外的第2区域进行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边界显示部是边界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具备沿着上述边界线埋设的光源,
并且构成为,通过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对上述第1区域和第2区域进行识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构成为能够闪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构成为色调可变。
6.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边界显示部延伸到上述背面部,并以从上述背面部朝向顶棚面延伸的方式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边界显示部具有:
第1边界线,形成在上述地板部的地板面上,并且构成为,从上述前侧壁板的上述门板侧的端部朝向上述背面部,与上述侧面部互相平行地延伸,能够对上述第1区域和第2区域进行识别;和
第2边界线,形成在上述第2区域上,从比上述前侧壁板的上述门板侧的端部靠上述门板侧,朝向上述背面部侧,以与上述第1边界线互相平行或者接近上述第1边界线的方式延伸。
CN2011102090920A 2010-07-27 2011-07-25 电梯 Pending CN1023440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7677/2010 2010-07-27
JP2010167677A JP2012025565A (ja) 2010-07-27 2010-07-27 エレベ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4084A true CN102344084A (zh) 2012-02-08

Family

ID=45543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90920A Pending CN102344084A (zh) 2010-07-27 2011-07-25 电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025565A (zh)
CN (1) CN1023440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7216A (zh) * 2015-05-21 2016-11-3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2269A (ja) * 1996-11-22 1998-06-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かご室の案内装置
JP2000136081A (ja) * 1998-10-29 2000-05-16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車椅子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2145563A (ja) * 2000-11-08 2002-05-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かご室の戸開装置
JP2004010264A (ja) * 2002-06-07 2004-01-1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車椅子兼用エレベータ乗降支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22233A (ja) * 1998-05-15 1999-11-24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乗りかごの側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2269A (ja) * 1996-11-22 1998-06-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かご室の案内装置
JP2000136081A (ja) * 1998-10-29 2000-05-16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車椅子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2145563A (ja) * 2000-11-08 2002-05-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かご室の戸開装置
JP2004010264A (ja) * 2002-06-07 2004-01-1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車椅子兼用エレベータ乗降支援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7216A (zh) * 2015-05-21 2016-11-3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
CN106167216B (zh) * 2015-05-21 2019-02-1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25565A (ja) 2012-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XPA05007707A (es) Instalacion de elevador con cabina de elevador que se mueven individualmente y metodo para operar dicha instalacion de elevador.
KR890000334A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및 그 안전운행 방법
US10906782B2 (en) Passive elevator car
JP2010143683A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内呼び登録装置
CN107701034A (zh) 一种套叠型站台屏蔽门
CN103420253B (zh) 双层电梯装置
JP2011068428A (ja) エレベータ
CN204264155U (zh) 一种具有led指示光带的轨道交通列车门
CN102344084A (zh) 电梯
CN101723221A (zh) 电梯装置
JP2011235993A (ja) エレベータ
CN102408053B (zh) 多层升降机
CN104159844B (zh) 电梯的出入口装置
KR101680537B1 (ko) 재난안전 미디어 승강문
CN213768521U (zh) 一种用于有轨电车的地下车站
CN209650275U (zh) 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用的照明结构
KR20180114317A (ko) 점등블록을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점등블록
KR102007318B1 (ko) 승강 설비의 도어 개폐장치
JP2714500B2 (ja) 高層建物に於ける駐車施設
CN102602757A (zh) 电梯用按钮开关以及电梯设备
ITMI20010728A1 (it) Azionamento oleodinamico per ascensori e montacarichi con centralina bel vano corsa
CN202440198U (zh) 一种电梯信息显示装置
CN201214587Y (zh) 四个控制面板的电梯轿厢
CN103863928A (zh) 电梯用出入口装置
CN213037219U (zh) 一种电梯用语音提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