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2091A - 校正闪光的影响的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校正闪光的影响的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2091A
CN102342091A CN2010800105164A CN201080010516A CN102342091A CN 102342091 A CN102342091 A CN 102342091A CN 2010800105164 A CN2010800105164 A CN 2010800105164A CN 201080010516 A CN201080010516 A CN 201080010516A CN 102342091 A CN102342091 A CN 1023420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video signal
flash
output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05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2091B (zh
Inventor
福井克幸
浅田良次
福岛保
井上直幸
元田一真
横山贵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42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20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20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20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3/81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for suppressing or minimising disturbance in the image signal gen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消除因闪光而造成的画面中的亮度不均,且得到确保了连续性的影像作为运动图像。在摄像装置(1)中,通过对摄像而得到的影像信号受闪光的影响的场的信号进行加法运算或者加法运算平均,来使不均匀地出现在画面中的闪光的影响均匀化。

Description

校正闪光的影响的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用于对连续图像进行摄像的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摄像装置的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缓和因外部闪光而造成的不良影响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摄像装置(相机等)的闪光灯等的外部闪光,在由摄像装置摄像(取得)的图像中,有时画面会突然变得过亮。此时,在使用CCD型摄像元件(CCD型图像传感器)的摄像装置(相机等)中,外部闪光带来的影响在摄像图像的画面中几乎一律都会呈现。这是由于,将电荷从CCD型摄像元件的按每个像素设置的光电二极管发送到成为缓冲器的CCD(电荷耦合元件)的动作在所有光电二极管中同时进行。
然而,近年来,开始搭载于摄像装置(相机等)的CMOS型摄像元件(CMOS型图像传感器)将CMOS型摄像元件的按每个像素设置的光电二极管的电荷(累积电荷)从画面(摄像元件面)之上依次发送到成为缓冲器的部分。因此,在CMOS型摄像元件中,在将由配置于画面(摄像元件面)的上部的光电二极管累积的电荷转发到缓冲器的期间、与将由配置于画面(摄像元件面)的下部的光电二极管累积的电荷转发到缓冲器的期间会产生偏离。
例如,在如图17(a)所示的期间,若闪光灯带来的强光进入CMOS型摄像元件,则如图17(a)所示,在由该CMOS型摄像元件取得的摄像图像的画面下面的部分的“场2”,在画面的上面的部分的“场3”分别受到闪光灯光的影响。其结果是,如图17(b)所示,在“场2”,仅摄像图像的画面的下部变亮,在“场3”,仅摄像图像的画面的上部变亮。而且,由于闪光灯的光是强光,因此在那样的状况下,所摄像的影像(图像),其变亮的部分将亮得过度(产生所谓的“过亮”现象),从而多成为白色带状的情况(在图像(影像上)中产生白色带状的高亮度部分)。
针对这样的影像,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现有的摄像装置)中,在记录影像时,不记录含有因闪光造成的带状影像的场,取而代之地记录未受到带状影像的影响的前后的影像。例如,若以图17(b)所示的影像来说明,则在现有的摄像装置中,取代“场2”的影像(图像)和“场3”的影像(图像)而记录“场1”的影像(图像)。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7-306225号公报
然而,对于现有的方法(现有的摄像装置),在拍摄静止图像的情况下没有问题,但在拍摄运动图像的情况下,因闪光的影响而在替换的地方影像变得不连续,从而变得不协调。另外,在通过现有的方法(现有的摄像装置)而摄像的影像中,由于没有残留有混入了闪光的影像,因此,闪光的有无也不知道(在通过现有的摄像装置来对实际有闪光的场景进行摄像的情况下,现实中不管有无闪光,在摄像影像中都不存在闪光,因此没有忠实地再现现实的场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摄像方法、程序以及集成电路,其消除存在因外部闪光而造成的亮的横带的不自然画面(摄像图像),并能知晓是否加进了闪光,且输出确保了连续性的图像(影像)作为运动图像。
第1发明是具备摄像部、闪光检测部、闪光校正部的摄像装置。
摄像部具有摄像元件,将从被摄体入射的光信号变换成电信号来取得影像信号并输出。闪光检测部检测由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是否受到闪光的影响。闪光校正部在通过闪光检测部判断为由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利用判断为受到闪光的影响的影像信号,来校正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
对于该摄像装置,根据上述构成,在判断为由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利用判断为受到闪光的影响的影像信号,来校正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这样,在该摄像装置中,能消除存在因外部闪光而造成的亮的横带的不自然的画面,另外,能既知晓闪光是否进入了摄像装置,又得到确保了连续性的影像(图像)作为运动图像。
第2发明是在第1发明的基础上,在通过闪光检测部判断为形成第N个(N为整数)单位图像的影像信号即第N个影像信号以及形成第(N+1)个(N为整数)单位图像的影像信号即第(N+1)个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闪光校正部利用第N个影像信号以及第(N+1)个影像信号来生成校正影像信号,并将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替换成校正影像信号,由此来校正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
这样,在受到闪光的影响的第N个影像信号以及第(N+1)个影像信号形成的画面(第N个画面以及第(N+1)个画面)中,消除存在因外部闪光造成的亮的横带的不自然的画面,另外,能既知晓闪光是否进入了摄像装置,又得到确保了连续性的影像(图像)作为运动图像。
此外,“单位图像”是指由影像信号(图像信号)形成的图像,在显示装置中,构成1个画面。例如,场图像(影像)或帧图像(影像)相当于“单位图像”。
此外,“替换”是包含对一部分进行替换的概念。例如,“替换”包含对下述对一部分进行替换的情况。
即,在“单位图像”是场图像的情况下,第1个场图像未受外部闪光的影响,第2个以及第3个场图像受到外部闪光的影响,然后,第4个场图像未受外部闪光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1)用未受外部闪光的影响的第1个场图像来替换第2个场图像,
(2)用通过对受到外部闪光的影响的第2个场图像以及第3个场图像进行加法运算而生成的校正图像来替换第3个场图像。
“替换”还包括如下情况:利用受到外部闪光的影响的场图像而生成的校正图像来替换上述受到外部闪光的影响的2个场图像之中的仅1个场图像。
第3发明是在第1或者第2发明的基础上,闪光校正部具有第1选择部、延迟部和输出选择部。
第1选择部能够输入多个影像信号,并基于闪光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所输入的多个影像信号中选择任意1个影像信号并输出。延迟部使从第1选择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延迟与由影像信号形成的单位图像相当的时间即单位图像时间而输出。加法运算部对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以及从延迟部输出的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处理,并输出经处理后的影像信号。输出选择部选择从加法运算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和从延迟部输出的影像信号中的某一方来进行输出。
而且,第1选择部将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以及从加法运算部输出的影像信号作为输入,在通过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未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进行输出,而在通过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受到了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从加法运算部输出的影像信号进行输出。输出选择部,在通过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未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从延迟部输出的影像信号进行输出,而在通过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受到了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从加法运算部输出的影像信号进行输出。
对于该摄像装置,根据上述构成,能检测在其画面的一部分(例如,画面的上部或者画面下部)受到闪光的影响而变亮的单位图像(例如,场图像或帧图像),并能利用受到闪光的影响而变亮的图像区域(例如,画面上部或者画面下部)来校正该单位图像。其结果是,能防止在通过该摄像装置而取得的影像中,不自然地产生闪光的影响。
这样,在该摄像装置中,能消除存在因外部闪光而造成的亮的横带的不自然的画面,另外,能既知晓闪光是否进入了摄像装置,又得到确保了连续性的影像(图像)作为运动图像。
此外,“单位图像”是由影像信号(图像信号)形成的图像,在显示装置中,构成1个画面。例如,场图像(影像)或帧图像(影像)符合“单位图像”。
另外,“单位图像时间”是指由影像信号形成单位图像所需的时间,例如,在“单位图像”是“场图像”的情况下,“单位图像时间”是“场时间”,在“单位图像”是“帧图像”的情况下,“单位图像时间”是“帧时间”。
第4发明是在第3发明的基础上,加法运算部通过对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和从延迟部输出的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来进行加法运算处理。
第5发明是在第3发明的基础上,加法运算部通过对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和从延迟部输出的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并取平均,来进行加法运算处理。
这样,由于能防止由该摄像装置取得的影像信号的信号值变得过大,因此能有效地抑制因闪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所谓的“过亮”现象等。
此外,“加法运算并取平均”除了对2个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并取平均的情况之外,还包括对2个影像信号分别赋予“1/2”的加权系数来进行加法运算。进而还包括基于除“1/2”之外的加权系数的加法运算。
第6发明是在第1或者第2发明的基础上,闪光检测部检测由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是否受到闪光的影响,并保持与由影像信号形成的单位图像相当的时间即单位图像时间之前的检测结果。
而且,闪光校正部具有第1选择部、延迟部和输出选择部。
第1选择部能够输入多个影像信号,并基于闪光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所输入的多个影像信号中选择任意1个影像信号并输出。延迟部使从第1选择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延迟1个单位图像时间而输出。输出选择部选择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和从延迟部输出的影像信号中的某一方来进行输出。
而且,第1选择部,在通过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与由1个单位图像之前的影像信号形成的单位图像的画面下部相当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在成为处理对象的单位图像中,在相当于画面下部的期间,选择从延迟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而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选择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输出选择部,在通过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与由影像信号形成的单位图像的画面上部相当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在成为处理对象的单位图像中,在相当于画面的上部的期间,选择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而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选择从延迟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
对于该摄像装置,根据上述构成,能检测在其画面的一部分(例如,画面的上部或者画面下部)受到闪光的影响而变亮的单位图像(例如,场图像或帧图像),并能利用受到闪光的影响而变亮的图像区域(例如,画面上部或者画面下部)来校正该单位图像。其结果是,能防止在通过该摄像装置而取得的影像中,不自然地产生闪光的影响。
这样,在该摄像装置中,能消除存在因外部闪光而造成的亮的横带的不自然的画面,另外,能既知晓闪光是否进入了摄像装置,又得到确保了连续性的影像(图像)作为运动图像。另外,通过第3发明能容易知晓混入了闪光的图像的原始图像。
第7发明是在第1或者第2发明的基础上,闪光检测部检测由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是否受到闪光的影响,并保持与由影像信号形成的单位图像相当的时间即单位图像时间之前的检测结果。
而且,闪光校正部具有延迟部和选择部。
延迟部在通过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与由1单位图像前的影像信号形成的单位图像的画面的下部相当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在成为处理对象的单位图像中,在相当于画面的下部的期间,不受理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在1个单位图像时间之前,使从摄像部受理的影像信号进一步延迟1个单位图像时间来进行输出,而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使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延迟1个单位图像时间来进行输出。选择部在通过闪光检测部判断为相当于由影像信号形成的单位图像的画面上部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在成为处理对象的单位图像中,在相当于画面上部的期间,选择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而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选择从延迟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
对于该摄像装置,根据上述构成,能检测在其画面的一部分(例如,画面的上部或者画面下部)受到闪光的影响而变亮的单位图像(例如,场图像或帧图像),并能够利用受到闪光的影响而变亮的图像区域(例如,画面上部或者画面下部)来校正该单位图像。其结果是,能防止在通过该摄像装置而取得的影像中,不自然地产生闪光的影响。
这样,在该摄像装置中,能消除存在因外部闪光而造成的亮的横带的不自然的画面,另外,能既知晓闪光是否进入了摄像装置,又得到确保了连续性的影像(图像)作为运动图像。通过第6发明,电路规模变小,当对存在闪光的影响的图像进行处理时,电力也变小。
此外,“在成为处理对象的单位图像中,在与画面下部(上部)相当的期间”是指,例如,在将“单位图像”设为“场图像”的情况下,在当前以摄像装置为处理对象的场图像中,形成其场图像的画面的下部(上部)的影像信号在摄像装置中成为处理对象的时间(期间)。
第8发明是在第1或者第2发明的基础上,闪光检测部检测由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是否受到闪光的影响,并保持与由影像信号形成的单位图像相当的时间即单位图像时间前的检测结果。
而且,闪光校正部具有第1选择部、延迟部、加法运算部、混合部和输出选择部。
第1选择部能够输入多个影像信号,并基于闪光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所输入的多个影像信号中选择任意1个影像信号并输出。延迟部输出使从第1选择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延迟1单位图像时间的第1延迟信号、和使第1延迟信号延迟1单位图像时间的第2延迟信号。加法运算部对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和从延迟部输出的第1延迟信号进行加法运算处理,并输出进行了处理后的影像信号。混合部以规定的比例来混合从加法运算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和第2延迟信号并输出。输出选择部选择从混合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和从延迟部输出的第1延迟信号的某一方来进行输出。
而且,第1选择部将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以及从混合部输出的影像信号作为输入,在通过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未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而在通过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从混合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输出选择部在通过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未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选择第1延迟信号来进行输出,而在通过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从混合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
对于该摄像装置,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检测在其画面的一部分(例如,画面的上部或者画面下部)受到闪光的影响而变亮的单位图像(例如,场图像或帧图像),并能利用受到闪光的影响而变亮的图像区域(例如,画面上部或者画面下部)来校正该单位图像。其结果是,能防止在通过该摄像装置而取得的影像中,不自然地产生闪光的影响。
这样,在该摄像装置中,能去掉存在因外部闪光而造成的亮的横带的不自然的画面,另外,能既知晓闪光是否进入了摄像装置,又得到确保了连续性的影像(图像)作为运动图像。另外,在该摄像装置中,通过由混合部利用更多的单位图像而生成的图像(影像)来进行闪光校正,因此较之第3发明,能缓和运动的不连续。
第9发明是在第8发明的基础上,延迟部仅在通过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输出所述第2延迟信号。
在该摄像装置中,仅当需要时,由延迟部输出第2延迟信号,因此较之第8发明,在对存在闪光的影响的图像进行处理时的电力变小。
第10发明是在第1至第9中的任一项的发明的基础上,单位图像是场图像,单位图像时间是场时间。
这样,能进行场单位下的闪光校正处理。
第11发明是在第1至第10中的任一项发明的基础上,闪光检测部以像素单位、行单位或者场单位的任意一个来检测由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是否受到闪光的影响。
另外,闪光检测部进行以下信号的生成。
(1)在由影像信号形成的图像的画面中,仅在与受到闪光的影响的画面区域相当的期间,对表示存在闪光的影响的值进行输出的第1闪光判断信号的生成。
(2)在由影像信号形成的图像的画面的开始时,在判断为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在相当于画面全部的期间,对表示存在闪光的影响的值进行输出的第2闪光判断信号的生成。
(3)在判断为仅在由影像信号形成的图像的画面内的下部存在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在相当于整个画面的期间,对表示存在闪光的影响的值进行输出的第3闪光判断信号的生成。
而且,闪光检测部能使第1闪光判断信号、第2闪光判断信号以及第3闪光判断信号分别延迟规定时间,闪光检测部能输出第1闪光判断信号、第2闪光判断信号、第3闪光判断信号、以及使第1闪光判断信号、第2闪光判断信号、第3闪光判断信号延迟了规定时间后的信号之中的1个或者多个信号。
这样,能够生成表示哪个单位图像受到闪光的影响的信号、表示在由影像信号形成的图像中画面的哪个区域受到闪光的影响的信号,利用这些信号,在摄像装置中,能够适当地进行闪光校正处理。
第12发明是在第1至第11中任一项发明的基础上,加法运算部以及选择部在输入到加法运算部以及选择部的2个影像信号的垂直相位彼此偏离0.5行时,使其中的一个影像信号偏移0.5行来使垂直方向的相位一致,在此基础上对信号进行加法运算以及选择。
在该摄像装置中,对于由摄像部生成的信号,在输入到加法运算部以及选择部的2个影像信号的垂直相位彼此偏离0.5行时,使其中一个影像信号偏移0.5行来使垂直方向的相位一致,在此基础上对信号进行加法运算以及选择,由此,将消除信号在垂直方向的相位因处理而偏离的情况。
这样,对于隔行扫描形式的影像信号也能适当地进行闪光校正处理。
第13发明是一种摄像方法,用于具备摄像部的摄像装置,该摄像部具有摄像元件,将从被摄体入射的光信号变换成电信号来取得影像信号并输出。
在闪光检测步骤中,检测由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是否受到闪光的影响。在闪光校正步骤中,在通过闪光检测步骤而判断为由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利用判断为受到闪光的影响的影像信号,来校正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
这样,能实现起到与第1发明相同的效果的摄像方法。
第14发明是一种使计算机执行摄像方法的程序,该摄像方法用于具备摄像部的摄像装置,该摄像部具有摄像元件,将从被摄体入射的光信号变换成电信号来取得影像信号并输出。
在闪光检测步骤中,检测由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是否受到闪光的影响。在闪光校正步骤中,在通过闪光检测步骤而判断为由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利用判断为受到闪光的影响的影像信号,来校正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
这样,能实现起到与第1发明相同效果的使计算机执行摄像方法的程序。
第15发明是一种集成电路,用于具备摄像部的摄像装置,该摄像部具有摄像元件,将从被摄体入射的光信号变换成电信号来取得影像信号并输出,该集成电路具备闪光检测部和闪光校正部。
闪光检测部检测由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是否受到闪光的影响。闪光校正部在通过闪光检测部判断为由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利用判断为受到闪光的影响的影像信号,来校正从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
这样,便能够实现起到与第1发明相同效果的集成电路。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种摄像装置、摄像方法、程序以及集成电路,其能消除存在因外部闪光而造成的亮的横带的不自然的画面,另外,能既知晓闪光是否进入,又得到确保了连续性的影像(图像)作为运动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的框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闪光校正部103的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各部的影像的样子的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闪光校正部103的框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各部的影像的样子的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闪光校正部103B的框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各部的影像的样子的图。
图8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闪光校正部103B的框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各部的影像的样子的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2的框图。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闪光校正部103的框图。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的闪光校正部103的框图。
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各部的影像的样子的图。
图14是第3实施方式的闪光校正部103的框图。
图15是第3实施方式的闪光校正部103的框图。
图1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各部的影像的样子的图。
图17是在使用CMOS型摄像元件时,闪光进入时的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
1、200:摄像装置
101:摄像部
102:闪光检测部
103、103A、103B、103C、103D、103E:闪光校正部
201、601:第1选择部
202、602:输出选择部
203、703、903、1003:延迟部
204:加法运算部
404:加法运算平均部
905:混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1.1:摄像装置的构成)
图1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的框图(概略构成图)。
此外,以下为了说明方便,针对以场为单位的处理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摄像装置1具备:摄像部101,其拍摄被摄体来生成影像信号VI;闪光检测部102,其以场为单位从摄像部101生成的影像信号VI中检测外部闪光的有无,并生成包含检测结果的信息的闪光检测信号FD;和闪光校正部103,其依照由闪光检测部102生成的闪光检测信号FD,来校正受到外部闪光的影响的摄像部101的输出影像信号VI。
摄像部101包含例如CMOS型摄像元件(CMOS型图像传感器等),对来自被摄体的光进行聚光,并通过对聚光的光进行光电变换来取得影像信号VI。摄像部101将取得的影像信号VI输出到闪光检测部102以及闪光校正部103。
闪光检测部102将从摄像部101输出的影像信号VI作为输入,并以场为单位从影像信号VI中检测外部闪光的有无。具体而言,在由影像信号VI形成的场中,在判定为相当于场开始时的影像信号VI受到外部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在判定为场的第1行的影像信号VI受到外部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在该场期间内,生成成为“1”的闪光检测信号FD,而在其他情况下,生成成为“0”的闪光检测信号FD。然后,闪光检测部102将生成的闪光检测信号FD输出到闪光校正部103。
闪光检测部103将从摄像部101输出的影像信号VI、和从闪光检测部102输出的闪光检测信号FD作为输入,并基于闪光检测信号FD,对影像信号VI进行闪光校正处理,且输出闪光校正处理后的影像信号VO。
如图2所示,闪光校正部103具有第1选择部201、输出选择部202、延迟部203和加法运算部204。
第1选择部201将从摄像部101输出的影像信号VI、从加法运算部204输出的影像信号VM、和从闪光检测部102输出的闪光检测信号FD作为输入,并基于闪光检测信号FD,选择影像信号VI和影像信号VM的其中之一输出到延迟部203作为影像信号VW。
具体而言,第1选择部201按以下方式进行选择处理,并输出影像信号VW。
(1)在闪光检测信号FD为“0”时,选择从摄像部101输出的影像信号VI,并作为影像信号VW输出到延迟部203。
(2)在闪光检测信号FD为“1”时,选择从加法运算部204输出的影像信号VM,并作为影像信号VW输出到延迟部203。
延迟部203将从第1选择部201输出的影像信号VW作为输入,并将使影像信号VW延迟1个场(延迟相当于1个场期间的时间)的影像信号输出到加法运算部204以及输出选择部202作为影像信号VR。
加法运算部204将从摄像部101输出的影像信号VI、和从延迟部203输出的影像信号VR作为输入,并生成对影像信号VI和影像信号VR进行了加法运算后的影像信号VM。然后,加法运算部204将影像信号VM输出到输出选择部202。
输出选择部202将从延迟部203输出的影像信号VR、从加法运算部204输出的影像信号VM、从闪光检测部102输出的闪光检测信号FD作为输入,基于闪光检测信号FD,选择影像信号VR和影像信号VM的其中之一作为影像信号VO输出。
具体而言,输出选择部202按以下方式进行选择处理,并输出影像信号VO。
(1)在闪光检测信号FD为“0”时,选择从延迟部203输出的影像信号VR作为影像信号VO输出。
(2)在闪光检测信号FD为“1”时,选择从加法运算部204输出的影像信号VM作为影像信号VO输出。
(1.2:摄像装置的动作)
针对以上构成的摄像装置1,兼用图3说明其动作。
图3是在图17所示的定时,将在闪光入射摄像装置1的情况下的影像信号VI、VR、VM、VO、VW、以及闪光检测信号FD的关系配合时间轴表示的图。在图3中,示意地表示了由影像信号VI、VR、VM、VO以及VW分别形成的图像(影像)中的闪光的影响的样子。
此外,图3中的斜体字(粗体字)的号码表示输入影像(信号)的场的号码(下同)。
首先,在摄像部101中,通过包含在摄像部101中的镜头,进到CMOS型摄像元件中的光学图像(来自被摄体的光)被变换成电信号。对该电信号进行A/D变换,并进一步进行白平衡等处理,将由此生成(取得)的信号作为影像信号VI从摄像部101输出到闪光检测部102以及闪光校正部103。
然后,对于此影像(由影像信号VI形成的影像),若在图17所示的定时闪光进入,则成为图3所示VI那样的影像(场图像)。即,在闪光进入时,“画面2”(场2)(以下,有时将“场N”(N:整数)称作“画面N”。)的上部,由于是在已作为影像信号输出之后(用于生成形成与“画面2”的上部相当的部分的影像(图像)的影像信号的累积电荷(在摄像部101的CMOS型摄像元件的像素中累积的电荷)在(闪光之前),已从摄像部101的CMOS型摄像元件读取),因此不受闪光的影响而成为通常的影像。另一方面,“画面2”的下部因闪光而变亮,成为图3的VI的“画面2”(场2)所示那样的图像。这是由于,用于生成形成与“画面2”的下部相当的部分的影像(图像)的影像信号的累积电荷(累积在摄像部101的CMOS型摄像元件的像素中的电荷)在有了闪光后,是从摄像部101的CMOS型摄像元件读取的。然后,“画面3”(场3)在闪光进入的期间生成画面的上部的影像(用于生成形成与“画面3”的上部相当的部分的影像(图像)的影像信号的累积电荷(累积在摄像部101的CMOS型摄像元件的像素中的电荷)在有了闪光后,从摄像部101的CMOS型摄像元件读取),因此,“画面3”的画面上部成为明亮的影像,而在生成“画面3”的画面下部的影像时,闪光消失,因此,“画面3”的画面下部不受闪光的影响而成为通常的影像。
基于该影像信号VI,由闪光检测部102生成图3所示那样的闪光检测信号FD。即,在闪光检测部102判断为在形成影像信号VI的场图像的最初(最初的行),外部闪光进入(受到外部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在该场期间,使闪光检测信号FD的信号值为“1”(高)来输出。即,在图3所示的情况下,闪光检测部102在影像信号VI为“画面3”时,使闪光检测信号FD的信号值为“1”(高)并输出,而在除此之外的场中,使闪光检测信号FD的信号值为“0”(低)并输出。另外,外部闪光的检测方法自身不是本发明的主要内容,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1.2.1:闪光校正部103的动作)
接下来,针对将从图3的“画面1”起到“画面5”为止的影像信号VI输入到闪光校正部103时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在此,将“画面1”之前的场的影像作为“画面0”,并设为在“画面0”没有外部闪光的影响。
(“画面1”时):
当影像信号VI为“画面1”时,没有外部闪光(没有外部闪光的影响),闪光检测信号FD的值为“0”,因此,在第1选择部201中选择影像信号VI。由此,如图3所示,影像信号VW成为“画面1”的影像信号,并输出到延迟部203。
在延迟部203中,输出1个场前的场的影像信号,因此,如图3所示,影像信号VR成为“画面0”的信号。
然后,在输出选择部202中,闪光检测信号FD的值成为“0”,因此选择影像信号VR。因此,如图3所示,作为输出选择部202的输出信号的影像信号VO成为“画面0”的影像信号。
(“画面2”时):
在下一个场中,输入“画面2”,即如图3所示,画面下部因闪光的影响而变亮的影像。此时,闪光检测信号FD的值为0,因此成为与输入“画面1”时相同的动作,如图3所示,影像信号VR成为“画面1”的影像信号,既是输出选择部202的输出、又是闪光校正部103的输出的影像信号VO成为“画面1”的影像信号,而为了延迟1个场,输入到延迟部203的影像信号VW成为“画面2”的影像信号。
(“画面3”时):
进而,在下一个场中,输入“画面3”,即如图3所示,画面上部因闪光的影响而变亮的影像。此时,闪光检测信号FD的值为1,因此成为与输入“画面1”时不同的动作。
在延迟部203中,为了在之前的场延迟1个场,而将输入到延迟部203的“画面2”的影像信号延迟1个场后作为影像信号VR输出。并用加法运算部204对作为该影像信号VR的“画面2”的影像信号和作为影像信号VI的“画面3”的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来生成影像信号VM。然后,由于闪光检测信号FD的值是“1”,因此对“画面2”的影像信号和“画面3”的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而生成的影像信号VM由输出选择部202选择,并成为作为闪光校正部103的输出信号VO。另外,由于闪光检测信号FD的值是1,因此在第1选择部201中,选择对“画面2”的影像信号和“画面3”的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而生成的影像信号VM。也就是说,为了延迟1个场,输入到延迟部203中的影像信号VW成为影像信号VM。
(“画面4”时)
进而,在下面的场中,输入如图3所示那样的“画面4”的影像信号。此时,闪光检测信号FD的值是“0”,因此成为与输入“画面1”时相同的动作。由此,如图3所示,影像信号VR成为对在前面的场中作为影像信号VW的“画面2”的影像信号和“画面3”的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的信号。然后,关于既是输出选择部202的输出、又是闪光校正部103的输出的影像信号VO,由于闪光检测信号FD的值是“0”,因此选择对作为影像信号VR的“画面2”的影像信号和“画面3”的影像信号进行了加法运算后的信号,来作为影像信号VO。另外,为了向延迟部203延迟1个场而输出的影像信号VW成为作为所输入的影像信号VI的“画面4”的影像信号。
(“画面5”时)
进而,下面也同样,若输入“画面5”的信号作为影像信号VI,则如图3所示,影像信号VR成为“画面4”的影像信号,影像信号VO成为“画面4”的影像信号,而且,影像信号VW成为“画面5”的影像信号。以下按每场重复同样的动作。
此外,当用加法运算部204对2个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后的结果是加法运算后的信号值变得过大时,可以将该加法运算后的信号值替换成能表现输入影像信号的最大值。例如,若输入影像信号是10比特的数字信号,则当加法运算结果(加法运算后的信号值)是1024~2046,可以将其替换成1023。
通过以上动作,在摄像装置1中,像图3的影像信号VI那样,将在“画面2”中画面下部,在“画面3”中画面上部分别因闪光的影响而成为明亮的影像的影像信号,如图3的输出影像信号VO那样,在相当于影像信号VI的“画面2”以及“画面3”的地方,成为画面全部明亮的影像(由对“画面2”的影像信号和“画面3”的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后的影像信号生成的影像),能生成像实际的被摄体那样,全部均匀地变亮的影像。另外,在摄像装置1中,通过使用有闪光的影响的影像,闪光是否进入的信息也残留在影像信号中。
此外,当由摄像部101生成的影像信号是隔行扫描的形式时,在用图2的加法运算部204对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时,使影像信号VI向垂直方向移动0.5行进行校正以使之与影像信号VR在垂直画面的位置相同,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此时,尽管延迟量与上述说明的情况相比会发生变化,但只要通过改变从延迟部203读取影像信号VR的定时来进行调整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摄像装置1中,使用了影像信号VI作为用于判断闪光是否已进入的信息,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在摄像装置1中设置检测闪光本身的专用传感器,在摄像装置1中,用从该传感器得到的信号来生成闪光检测信号FD。
(第1变形例)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对于本变形例的摄像装置,构成为:在摄像装置1中,将闪光校正部103替换成图4所示的闪光校正部103A。闪光校正部103A的构成为将闪光校正部103中的加法运算部204(参照图2)替换成图4所示的加法运算平均部404,除此之外,闪光校正部103A与闪光校正部103相同。
对于将闪光校正部103替换成图4所示的闪光校正部103A的构成的摄像装置,在图3中,在“画面2”以及“画面3”的地方,替换成由对“画面2”的影像信号和“画面3”的影像信号进行了加法运算后的影像信号形成的画面(在图3中,标记为“2+3”)的信号,如图5所示,成为由对“画面2”的影像信号和“画面3”的影像信号取加法运算平均的影像信号形成的画面(在图5中,标记为“(2+3)/2”)。这样,在该摄像装置中,与加法运算时相同,能得到画面全部均匀地变亮的影像,且与加法运算时不同,未受到闪光影响的部分的影像的信息因闪光过强而不知道拍摄了什么的情况将消除(能抑制因闪光过强而造成的影响)。取而代之,在该摄像装置中,将抑制因闪光而变亮的效果。为此,在该摄像装置中,可以不是对加法运算取得的影像信号取半的加法平均运算,而是对加法运算取得的影像信号乘以4分之3来进行加法运算平均处理。这样,在该摄像装置中,能既保留因闪光而变亮的效果,又有效抑制闪光过强带来的影响。此外,对上述加法运算取得的影像信号乘上的数值,可以是“3/4”以外的数值,这也是不言自明的。
(第2变形例)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对于本变形例的摄像装置,在摄像装置1中,构成为将闪光校正部103替换为图6所示的闪光校正部103B。此外,以下,针对与上述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闪光校正部103B如图6所示,具备第1选择部201、加法运算部204和延迟部203B。
第1选择部201将影像信号VI、从加法运算部204输出的影像信号VM和闪光检测信号FD作为输入。第1选择部201基于闪光检测信号FD,选择影像信号VI以及影像信号VM两者中的任一者,并将所选择的影像信号作为影像信号VW输出到延迟部203B。
加法运算部204将影像信号VI、和从延迟部203B输出的影像信号VR作为输入。加法运算部204将对影像信号VI和影像信号VR进行了加法运算后的影像信号VM输出到第1选择部201。
延迟部203B将闪光检测信号FD、和从第1选择部201输出的影像信号VW作为输入。延迟部203B将使影像信号VW延迟1个场(延迟相当于1个场期间的时间)后的影像信号作为影像信号VR输出到加法运算部204。另外,延迟部203B基于闪光检测信号FD,输出影像信号VO。即,
(1)当闪光检测信号FD是“0”时,延迟部203B将与影像信号VR相同的影像信号作为影像信号VO输出。
(2)当闪光检测信号FD是“1”时,延迟部203B将与1个场前的影像信号VR相同的影像信号作为影像信号VO输出。也就是说,在当前处理中的场是第N个(N是自然数)场的情况下,延迟部203B输出第(N-1)个场的影像信号VR。
图7是在图17所示的定时,将在闪光入射至本变形例的摄像装置的情况下的影像信号VI、VR、VM、VO、VW、以及闪光检测信号FD的关系配合时间轴表示的图。
如图7所示,在本变形例的摄像装置中,与图3的情况比较,不同点如下。
即,在图3的情况下,在“画面3”中,影像信号VO是对“画面2”的影像信号和“画面3”的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后的影像信号(在图3中,标记为“2+3”)。
另一方面,在图7的情况下,在“画面3”中,影像信号VO是“画面1”的影像信号(在图7中,标记为“1”)。
也就是说,在本变形例的摄像装置中,在“画面3”,闪光检测信号FD是“1”,因此作为影像信号VO,输出1个场前的影像信号(在图7中,标记为“1”)(“画面2”中的影像信号V0(VR))。
(第3变形例)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
对于本变形例的摄像装置,在摄像装置1中,构成为将闪光校正部103替换为图8所示的闪光校正部103C。此外,以下,针对与上述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闪光校正部103C如图8所示,构成为:从图2所示的闪光校正部103中删除输出选择部202,并将延迟部203替换成延迟部203C。除此之外,闪光校正部103C与闪光校正部103相同。
延迟部203C将闪光检测信号FD、和从第1选择部201输出的影像信号VW作为输入。延迟部203C将使影像信号VW延迟1个场(延迟相当于1个场期间的时间)之后的影像信号作为影像信号VR,输出到加法运算平均部404。另外,延迟部203C基于闪光检测信号FD来输出影像信号VO,即,
(1)在闪光检测信号FD为“0”时,延迟部203C输出与影像信号VR相同的影像信号作为影像信号VO。
(2)在闪光检测信号FD为“1”时,延迟部203C输出与1个场前的影像信号VR相同的影像信号作为影像信号VO。也就是说,在当前处理中的场为第N个(N为自然数)场的情况下,延迟部203B输出第(N-1)个场的影像信号VR。
图9是在图17所示的定时,将在闪光入射本变形例的摄像装置的情况下的影像信号VI、VR、VM、VO、VW、以及闪光检测信号FD的关系配合时间轴表示的图。
如图9所示,对于本变形例的摄像装置,与图5的情况比较,以下的点不同。
即,在图5的情况下,在“画面3”中,影像信号VO是对“画面2”的影像信号和“画面3”的影像信号取加法运算平均后的影像信号(在图3中,标记为“(2+3)/2”)。
另一方面,在图9的情况下,在“画面3”中,影像信号VO是“画面1”的影像信号(在图9中,标记为“1”)。
也就是说,对于本变形例的摄像装置,在“画面3”中,由于闪光检测信号FD是“1”,因此作为影像信号VO,输出1个场前的影像信号(在图9中,标记为“1”)(“画面2”中的影像信号V0(VR))。
(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信号的流向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闪光校正部103的构成和动作,因此下面以该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2.1:摄像装置的构成)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2在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中,将闪光检测部102替换成闪光检测部102A,并将闪光校正部103替换成闪光校正部103B,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与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相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闪光检测部102A将从摄像部101输出的影像信号VI作为输入,并根据影像信号VI生成闪光检测信号FD,输出到闪光校正部103B。此外,闪光检测信号FD是由FDO构成高位比特,FDW构成低位比特的2比特的信号。
具体而言,闪光检测部102A按如下方式生成闪光检测信号FD并输出。
(1)闪光检测部102A判断为在各场图像的画面中,仅画面的上部有闪光(画面上部受到闪光的影响)时,闪光检测部102A将闪光检测信号的高位比特FDO的值设为“1”,而在除此之外时,将闪光检测信号的高位比特FDO的值设为“0”,并输出到闪光校正部103B。
(2)闪光检测部102A判断为在1个场前的场图像的画面中,仅画面的下部有闪光(画面下部受到闪光的影响)时,闪光检测部102A将闪光检测信号的低位比特FDO的值设为“1”,而在除此之外时,将闪光检测信号的低位比特FDO的值设为“0”,并输出到闪光校正部103B。
闪光校正部103B如图11所示,具备第1选择部601、输出选择部602和延迟部203。
第1选择部601在闪光检测信号的低位比特FDW是“0”时,选择从摄像部101输出的影像信号VI,而在闪光检测信号的低位比特FDW是“1”时,选择从延迟部203输出的影像信号VR,并生成影像信号VW输出到延迟部203。
延迟部203使从第1选择部601输出的影像信号VW延迟1个场来生成影像信号VR,并输出到第1选择部601以及输出选择部602。
输出选择部602在闪光检测信号的高位比特FDO是“0”时,选择从延迟部203输出的影像信号VR,而在闪光检测信号的高位比特FDO是“1”时,选择从摄像部101输出的影像信号VI,来作为影像信号VO输出。
(2.2:摄像装置的动作)
针对以上构成的摄像装置2,兼用图13说明其动作。另外,将图13的“画面1”之前的场的影像作为“画面0”,在“画面0”中,没有外部闪光的影响。
从摄像部101输出的影像信号VI如图13所示,在“画面2”中,画面的下部受到闪光的影响而变亮,在“画面3”中,画面的上部受到闪光的影响而变亮。
在闪光检测部102A中,如图11所示,针对受到闪光的影响的“画面2”和“画面3”的影像信号,当判断为仅画面的上部有闪光时,生成成为“1”的闪光检测信号FDO(基于闪光检测信号FD的高位1比特的信号),而在之前的场中判断为仅画面的下部有闪光时,生成成为“1”的闪光检测信号FDW(基于闪光检测信号FD的低位1比特的信号)。
在图11所示的情况下,闪光检测部102A在“画面2”的最后(形成“画面2”的最后行的影像信号),判断尚有闪光进入(受到闪光的影响),若到了下一个垂直消隐期间,则使闪光检测信号FDO的值为“1”并输出。然后,闪光检测部102A继续监视影像信号VI,在能判断为闪光带来的亮度的增加(闪光造成的影响)消失的“画面3”的中央部分,使闪光检测信号FDO的值为“0”。
另外,闪光检测部102A存储闪光刚开始进入的行,并当成为在下一个场中存储的行时,将闪光检测信号FDW的值设为“1”,进而,在下一个垂直消隐期间到来时,将闪光检测信号FDW的值设为“0”。
(2.2.1:闪光校正部103B的动作)
下面,说明将从图13的“画面1”起到“画面5”为止的影像信号VI输入到闪光校正部103B时的动作。
(“画面1”时):
当输入到闪光校正部103B的影像信号VI为“画面1”时,闪光检测信号FDW的值为“0”,因此,在第1选择部601中选择影像信号VI,影像信号VW成为“画面1”的影像信号,并输出到延迟部203。
在延迟部203中,输出延迟了1个场的影像信号VR,因此,将1个场之前的场的影像信号即“画面0”的信号输出到第1选择部601以及输出选择部602。
然后,在输出选择部602中,闪光检测信号FDO的值成为“0”,故而选择从延迟部203输出的影像信号VR。因此,如图3所示,作为输出选择部602的输出信号的影像信号VO成为“画面0”的影像信号。
(“画面2”时):
在下一个场中,输入“画面2”,即如图13所示,画面下半部分因闪光的影响而变亮的影像。此时,闪光检测信号FDW和FDO均为0,因此成为与输入“画面1”时相同的动作,如图13所示,影像信号VR成为“画面1”的影像信号,既是输出选择部602的输出、又是闪光校正部103B的输出的影像信号VO成为“画面1”的影像信号,而为了延迟1场而输入到延迟部203的影像信号VW,成为“画面2”的影像信号。
(“画面3”时):
进而,在下一个场中,输入“画面3”,即如图13所示,画面上部因闪光的影响而变亮的影像。此时,由于存在闪光检测信号FDW的值为“1”的期间、和闪光检测信号FDO的值为“1”的期间,因此成为与输入“画面1”时不同的动作。
在延迟部203中,为了在之前的场延迟1个场,而将输入到延迟部203的“画面2”的影像信号延迟1个场后作为影像信号VR输出。
然后,在输出选择部602中,当闪光检测信号FDO的值是“1”时,选择作为影像信号VI的“画面3”的影像信号,而当闪光检测信号FDO的值是“0”时,选择作为影像信号VR的“画面2”的影像信号。在此,如图13所示,当闪光检测信号VDO的值是“1”时,作为影像信号VI的“画面3”的影像信号,是受到闪光的影像而变亮的影像,另外,当闪光检测信号VDO的值是“0”时,作为影像信号VR的“画面2”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像而变亮,因此图13的影像信号VI如“画面3”时的影像信号VO所示,画面上部为“画面3”、下部为“画面2”,均受到闪光的影响而变亮,因此,画面全部成为明亮的影像。即,输出选择部602的输出,即闪光校正部103B的输出的影像信号成为画面全部明亮的影像信号。
(“画面4”时)
进而,在下面的场中,输入如图13所示那样未受到闪光的影响的“画面4”的影像信号。此时,闪光检测信号FDW以及FDO的值是“0”,因此成为与输入“画面1”时相同的动作。由此,如图13所示,影像信号VR成为对在前面的场中作为影像信号VW的“画面2”和“画面3”进行组合后的画面整体明亮的影像信号,该影像信号由输出选择部602选择,成为也是闪光校正部103B的输出的影像信号VO。另外,为了延迟1个场而向延迟部203输入的影像信号VW,成为作为所输入的影像信号VI的“画面4”的影像信号。
(“画面5”时)
进而,在下一个场中也同样地,若输入“画面5”的信号作为影像信号VI,则如图13所示,影像信号VR成为“画面4”的影像信号,影像信号VO成为“画面4”的影像信号,而且,影像信号VW成为“画面5”的影像信号。然后,以下按每场重复同样的动作。
根据以上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2中,如图13的影像信号VI那样,通过对画面下部因闪光的影响而变亮的画面即“画面2”的影像信号、和画面上部因闪光的影响而变亮的画面即“画面3”的影像信号进行组合,与图3所示的影像信号VO同样地,在相当于“画面2”以及“画面3”的地方,成为画面全部明亮的影像,能生成如实际的被摄体那样全部均匀地变亮的影像。另外,在摄像装置2中,通过使用有闪光的影响的影像,从而闪光是否已进入的信息也将残留在影像信号中。而且,摄像装置2,与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比较,由于没有加法运算部,电路规模将减小相应的部分,另外,也不会产生加法运算处理带来的溢位。
此外,当由摄像部101生成的影像信号是隔行扫描的形式时,在用图11的输出选择部602选择影像信号时,使影像信号VI向垂直方向移动0.5行进行校正使之与影像信号VR在垂直画面的位置相同,然后再进行选择。此时,尽管延迟量与上述说明的情况相比会发生变化,但通过改变从延迟部203读取影像信号VR的定时来进行调整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摄像装置2中,使用了影像信号VI作为用于判断闪光是否已进入的信息,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在摄像装置2中设置检测闪光本身的专用传感器,并用从该传感器得到的信号来生成闪光检测信号FD。
(变形例)
另外,在摄像装置2中,可以将闪光校正部103B替换成图12所示的闪光校正部103C。如图12所示,闪光校正部103C构成为:将闪光检测信号FDW加入到延迟部703的控制中,并省略第1选择部601。
在该摄像装置(本变形例的摄像装置)中,对于延迟部703,在FDW的值是“1”时,不受理为了延迟1个场而输入的影像信号VW,并维持前面的场的值。即,对于延迟部703,在输入“画面3”的影像的场中,“画面3”的上部的影像信号作为要延迟1个场的信号而被受理(输入到延迟部703),并在延迟1个场后,在下一个场输出。另一方面,忽略“画面3”的下部的影像信号(不输入到延迟部703),取而代之地,延迟部703将在之前的场受理的“画面2”的下部的影像信号维持原状,并在下一个场输出“画面2”的下部的影像信号。
这样,在该摄像装置(本变形例的摄像装置)中,能得到与图11的构成相同的影像信号VR。若用半导体存储器来实现该摄像装置的延迟部703,则对于延迟部703,在闪光检测信号FDW为“1”时,不给予写入许可。由此,将减少1个选择部(相当于第1选择部601。)。
(第3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信号的流向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闪光校正部103的构成和动作,因此下面以该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3.1:摄像装置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在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中,将闪光校正部103替换成图14所示的闪光校正部103D。
在闪光校正部103D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闪光校正部103的不同点如下。
即,对于闪光校正部103D,如图14所示,
(1)在加法运算部204之后追加了混合部905,
(2)通过延迟部903,对该混合部905输入将第1选择部201的输出信号延迟了2个场后的信号VR2,
(3)延迟部903能够生成延迟了2个场的信号VR2。
在此,混合部905以7比1的比例来混合从加法运算部204输出的影像信号、和影像信号VW。
(3.2:摄像装置的动作)
针对包含以上构成的闪光校正部103D的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兼用图16说明其动作。另外,将图16的“画面1”之前的场的影像设为“画面0”,在“画面0”中,没有外部闪光的影响。
从摄像部101输出的影像信号VI如图13所示,在“画面2”中,画面的下部受闪光的影响而变亮,在“画面3”中,画面的上部受闪光的影响而变亮。将该影像信号VI输入到闪光校正部103D。
(“画面1”、“画面2”、“画面5”时):
在输入“画面1”、“画面2”、“画面5”时,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如图16所示那样,使影像信号VI延迟1个场后的影像信号成为闪光校正部103D的输出信号VO。
(“画面3”时):
当输入“画面3”时,用加法运算部204对从延迟部903使影像信号VW延迟了1个场后的影像信号VR1,即“画面2”的影像信号、和从摄像部101输出的影像信号VI,即“画面3”的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并输出到混合部905。然后,对该“画面2”的影像信号和“画面3”的影像信号进行了加法运算后的影像信号,在混合部905,与对从延迟部903输出的影像信号VW延迟了2个场后的影像信号VR2,即“画面1”的影像信号,以7比1的比例混合,来生成影像信号VM。
即,由闪光校正部103D生成的影像信号VM,是具有通过下式取得的信号值的信号,
((画面2)+(画面3))×(7/8)+(画面1)×(1/8)
此外,在上式中,“(画面N)”(N:整数)示出了“画面N”的影像信号的信号值。
然后,由于闪光检测信号FD的值是“1”,因此用输出选择部202选择该影像信号VM,成为闪光校正部103D的输出信号VO。由此,闪光校正部103D的输出信号VO成为以7比1的比例将对“画面2”的影像信号以及“画面3”的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后的影像信号、与“画面1”的影像信号进行混合后的影像信号。
另一方面,该混合后的影像信号VM,因闪光检测信号FD的值是“1”,因此由第1选择部201选择并输出到延迟部903。在此,在混合部以7比1的比例进行混合的处理是对乘以8分之7的信号和乘以8分之1的信号进行加法运算。此外,尽管上面以混合比是7比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混合比。另外,取代加法运算处理,还可以使用加法运算平均处理、加权平均处理等。
(“画面4”时)
接下来,当从摄像部101输入“画面4”的影像信号时,尽管动作本身与输入“画面1”的影像信号时相同,但不同点在于,由延迟部903延迟了1个场之后的影像信号VR1,是在之前的场将对“画面2”的影像信号以及“画面3”的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后的影像信号、与“画面1”的影像信号以7比1的比例混合后的影像信号。
因此,输出选择部202的输出成为影像信号VR1,故而,作为闪光校正部103D的输出信号VO,如图16所示,与之前的场相同,成为以7比1的比例将对“画面2”的影像信号以及“画面3”的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后的影像信号、与“画面1”的影像信号混合后的影像信号
另一方面,由于闪光检测信号FD的值是“0”,因此用第1选择部201选择从摄像部101输出的影像信号即“画面4”的影像信号,并作为影像信号VW输出到延迟部903。
根据以上动作,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画面下部因闪光的影像而变亮的画面即“画面2”的影像信号、和画面上部因闪光的影像而变亮的画面即“画面3”的影像信号如图16的影像信号VO那样,在相当于“画面2”以及“画面3”的地方,能得到画面全部明亮的影像。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即使在加法运算中发生溢位的情况下,所得到的影像也能知晓大概是怎样的影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中,由于使用有闪光影响的影像(不是完全删除而是使用有闪光影响的影像),因此在由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输出的影像信号形成的影像中,还能知晓闪光是否进入。
此外,当由摄像部101生成的影像信号是隔行扫描的形式时,在用图14的加法运算部204对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时,使影像信号VI向垂直方向移动0.5行以进行校正使之与影像信号VR1在垂直画面的位置相同,然后再进行选择。此时,尽管延迟量与上述说明的情况相比会发生变化,但通过改变从延迟部903读取影像信号VR1的定时来进行调整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使用了影像信号VI作为用于判断闪光是否已进入的信息,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中设置检测闪光本身的专用传感器,并用从该传感器得到的信号来生成闪光检测信号FD。
(变形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中,可以将闪光校正部103D替换为图15所示的闪光校正部103E。如图15所示,闪光校正部103E构成为:在闪光校正部103D中,将延迟部903替换成延迟部1003。也就是说,构成为:将闪光检测信号FD输入到延迟部1003,由闪光检测信号FD控制延迟部1003。
然后,延迟部1003仅在闪光检测信号FD的值是“1”时输出影像信号VR2。如此,由于延迟部1003进行的读取处理中止,因此在摄像装置中,能削减相应的电力。
另外,可以将图14、图15的加法运算部204的处理替换成加法运算平均。这样,能更加明确闪光拍摄的被摄体是怎样的物体。然而,由于闪光的影响变小,因此有强光进入的印象将减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针对混合了“画面1”的影像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混合“画面4”的影像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针对混合了3个画面(场)的情况(上述,混合“画面1”、“画面2”、“画面3”)进行了描述,但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混合更多的画面(场)。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尽管上述是针对以场为单位进行的处理作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摄像装置还可以进行以帧为单位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说明的摄像装置中,各模块可以通过LSI(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半导体装置而个别地单芯片化,也可以按照包含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单芯片化。
此外,在此,尽管以LSI为例,但根据集成度的不同,有时也称作IC、系统LSI、超LSI(super LSI)、特LSI(ultra LSI)。
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还可以用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在LSI制造后,还可以利用可编程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或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进而,若随着半导体技术进步或通过衍生的其他技术来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出现,则当然也可以用该技术来进行功能模块的集成化。生物技术的应用等也是有可能的。
另外,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各处理,也可以通过软件(包含由OS(操作系统))、中间软件、或者与规定的库一起实现的情况)来实现。进而,还可以通过软件以及硬件的混合处理来实现。此外,在通过硬件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用于各处理的定时调整,这是不言而喻的。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说明方便,省略了在实际的硬件设计中产生的各种信号的定时调整的详细说明。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处理方法的执行顺序不一定受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只要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就能改变执行顺序。
此外,本发明的具体的构成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以及修正。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摄像方法、程序以及集成电路防止了在所摄像的影像(图像)中产生因外部闪光而造成的高亮度的横带,且能输出确保了连续性的图像(影像)作为运动图像,因此在对连续图像进行摄像的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中是实用的。

Claims (15)

1.一种摄像装置,具备:
摄像部,其具有摄像元件,将从被摄体入射的光信号变换成电信号来取得影像信号并输出;
闪光检测部,其检测由所述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是否受到闪光的影响;和
闪光校正部,其在所述闪光检测部判断为由所述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利用判断为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所述影像信号,来校正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在通过所述闪光检测部判断为形成第N个单位图像的影像信号即第N个影像信号以及形成第N+1个单位图像的影像信号即第N+1个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
所述闪光校正部利用所述第N个影像信号以及所述第N+1个影像信号来生成校正影像信号,并将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替换成所述校正影像信号,由此来校正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在此,N为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闪光校正部具有:
第1选择部,其中能够输入多个影像信号,并基于所述闪光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所输入的多个影像信号中选择任意1个影像信号并输出;
延迟部,其使从所述第1选择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延迟与由影像信号形成的单位图像相当的时间即单位图像时间并输出;
加法运算部,其对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以及从所述延迟部输出的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处理,并输出经所述处理后的影像信号;和
输出选择部,其选择从所述加法运算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或从所述延迟部输出的影像信号中的任一个来输出,
所述第1选择部,将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以及从所述加法运算部输出的影像信号作为输入,在通过所述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未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在通过所述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从所述加法运算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
所述输出选择部,在通过所述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未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从所述延迟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而在所述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从所述加法运算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加法运算部通过对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和从所述延迟部输出的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来进行所述加法运算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加法运算部通过对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和从所述延迟部输出的影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并取平均,从而进行所述加法运算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闪光检测部,检测由所述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是否受到闪光的影响,并保持与由影像信号形成的单位图像相当的时间即单位图像时间之前的检测结果,
所述闪光校正部具有:
第1选择部,其中能够输入多个影像信号,并基于所述闪光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所输入的多个影像信号中选择任意1个影像信号并输出;
延迟部,其使从所述第1选择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延迟1个单位图像时间来进行输出;和
输出选择部,其选择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或从所述延迟部输出的影像信号中的任一个来进行输出,
所述第1选择部,在通过所述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与由1个单位图像之前的影像信号形成的单位图像的画面下部相当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在作为处理对象的单位图像中,在与所述画面的下部相当的期间,选择从所述延迟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选择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
所述输出选择部,在通过所述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与由影像信号形成的单位图像的画面上部相当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在作为处理对象的单位图像中,在与所述画面的上部相当的期间,选择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选择从所述延迟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闪光检测部检测由所述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是否受到闪光的影响,并保持与由影像信号形成的单位图像相当的时间即单位图像时间之前的检测结果,
所述闪光校正部具有:
延迟部,其在通过所述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与由1个单位图像之前的影像信号形成的单位图像的画面的下部相当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在作为处理对象的单位图像中,在与所述画面的下部相当的期间,不受理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在1个单位图像时间之前,使从所述摄像部受理的影像信号进一步延迟1个单位图像时间来进行输出;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使来自所述摄像部的影像信号延迟1单位图像时间来进行输出;和
选择部,其在通过所述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与由影像信号形成的单位图像的画面上部相当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在作为处理对象的单位图像中,在与所述画面的上部相当的期间,选择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选择从所述延迟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闪光检测部检测由所述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是否受到闪光的影响,并保持与由影像信号形成的单位图像相当的时间即单位图像时间之前的检测结果,
所述闪光校正部具有:
第1选择部,其中能够输入多个影像信号,并基于所述闪光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所输入的多个影像信号中选择任意1个影像信号并输出;
延迟部,其输出使从所述第1选择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延迟1个单位图像时间后的第1延迟信号、和使所述第1延迟信号延迟1个单位图像时间后的第2延迟信号;
加法运算部,其对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和从所述延迟部输出的所述第1延迟信号进行加法运算处理,并输出进行了所述处理后的影像信号;
混合部,其以规定的比例来混合从所述加法运算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和所述第2延迟信号并输出;和
输出选择部,其选择从所述混合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或从所述延迟部输出的所述第1延迟信号中的任一方来进行输出,
所述第1选择部,将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以及从所述混合部输出的影像信号作为输入,在通过所述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未受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在通过所述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从所述混合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
所述输出选择部,在通过所述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未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选择所述第1延迟信号来进行输出;在通过所述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从所述混合部输出的影像信号来进行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延迟部,仅在通过所述闪光检测部判断为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输出所述第2延迟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单位图像是场图像,
所述单位图像时间是场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闪光检测部,以像素单位、行单位或者场单位中的任意一个来检测由所述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是否受到闪光的影响,在由所述影像信号形成的图像的画面中,仅在与受到闪光的影响的画面区域相当的期间,生成对表示存在闪光的影响的值进行输出的第1闪光判断信号;在由所述影像信号形成的图像的画面的开始时,在判断为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在与所述画面全部相当的期间,生成对表示存在闪光的影响的值进行输出的第2闪光判断信号;在判断为仅在由所述影像信号形成的图像的画面内的下部存在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在相当于所述画面全部的期间,生成对表示存在闪光的影响的值进行输出的第3闪光判断信号,
所述闪光检测部,能够使所述第1闪光判断信号、所述第2闪光判断信号以及所述第3闪光判断信号分别延迟规定时间;
所述闪光检测部,能够输出在所述第1闪光判断信号、所述第2闪光判断信号、所述第3闪光判断信号、以及使所述第1闪光判断信号、所述第2闪光判断信号、所述第3闪光判断信号延迟了规定时间后的信号中的任1个或者多个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加法运算部以及所述选择部,在对所述加法运算部以及所述选择部所输入的2个影像信号的垂直相位彼此偏离0.5行时,使其中一个影像信号移动0.5行以使垂直方向的相位一致之后,对信号进行加法运算以及选择。
13.一种摄像方法,用于具备摄像部的摄像装置,该摄像部具有摄像元件,将从被摄体入射的光信号变换成电信号来取得影像信号并输出,
其中,所述摄像方法包括:
闪光检测步骤,检测由所述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是否受到闪光的影响;和
闪光校正步骤,在通过所述闪光检测步骤判断为由所述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利用判断为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所述影像信号,来校正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
14.一种使计算机执行摄像方法的程序,该摄像方法用于具备摄像部的摄像装置,所述摄像部具有摄像元件,将从被摄体入射的光信号变换成电信号来取得影像信号并输出,
其中,所述摄像方法包括:
闪光检测步骤,检测由所述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是否受到闪光的影响;和
闪光校正步骤,在通过所述闪光检测步骤判断为由所述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利用被判断为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所述影像信号,来校正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
15.一种集成电路,用于具备摄像部的摄像装置,该摄像部具有摄像元件,将从被摄体入射的光信号变换成电信号来取得影像信号并输出,
其中,所述集成电路具备:
闪光检测部,其检测由所述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是否受到闪光的影响;和
闪光校正部,在通过所述闪光检测部判断为由所述摄像部取得的影像信号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情况下,利用判断为受到闪光的影响的所述影像信号,来校正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影像信号。
CN201080010516.4A 2009-03-03 2010-02-24 校正闪光的影响的摄像装置 Active CN1023420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49361 2009-03-03
JP2009049361 2009-03-03
PCT/JP2010/001252 WO2010100866A1 (ja) 2009-03-03 2010-02-24 閃光の影響を補正する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2091A true CN102342091A (zh) 2012-02-01
CN102342091B CN102342091B (zh) 2014-12-10

Family

ID=42709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0516.4A Active CN102342091B (zh) 2009-03-03 2010-02-24 校正闪光的影响的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76272B2 (zh)
EP (1) EP2405647B1 (zh)
JP (1) JP5167405B2 (zh)
CN (1) CN102342091B (zh)
WO (1) WO201010086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4363A (zh) * 2014-06-30 2017-05-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闪光冲突检测、补偿和预防
CN111710061A (zh) * 2020-06-28 2020-09-25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9182B2 (ja) * 2009-03-12 2013-01-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制御方法
JP5634901B2 (ja) * 2010-05-10 2014-12-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外部閃光補正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JP5928290B2 (ja) * 2012-02-14 2016-06-01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5928319B2 (ja) * 2012-12-03 2016-06-01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6156686B2 (ja) * 2013-02-20 2017-07-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6145746B2 (ja) 2013-03-08 2017-06-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826229B2 (ja) * 2013-08-30 2015-12-0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商品認識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5149691A (ja) * 2014-02-10 2015-08-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補正装置、画像補正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46400A (ja) * 2005-03-07 2006-09-14 Nec Corp 映像データ修復装置と修復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映像圧縮符号化システム
JP2007306225A (ja) * 2006-05-10 2007-11-22 Sony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1179663A (zh) * 2006-11-07 2008-05-14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及系统及其机器可读取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2699A (en) 1992-02-18 1999-06-15 Neopath,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pid capture of focused microscopic images
JPH06205374A (ja) * 1992-03-31 1994-07-22 Toshiba Corp 画像補間回路
US9036977B2 (en) 2007-03-22 2015-05-1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utomatic detection, removal, replacement and tagging of flash frames in a video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46400A (ja) * 2005-03-07 2006-09-14 Nec Corp 映像データ修復装置と修復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映像圧縮符号化システム
JP2007306225A (ja) * 2006-05-10 2007-11-22 Sony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1179663A (zh) * 2006-11-07 2008-05-14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及系统及其机器可读取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4363A (zh) * 2014-06-30 2017-05-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闪光冲突检测、补偿和预防
CN111710061A (zh) * 2020-06-28 2020-09-25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710061B (zh) * 2020-06-28 2021-04-13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67405B2 (ja) 2013-03-21
CN102342091B (zh) 2014-12-10
EP2405647A4 (en) 2014-01-01
EP2405647A1 (en) 2012-01-11
US8976272B2 (en) 2015-03-10
JPWO2010100866A1 (ja) 2012-09-06
US20110317029A1 (en) 2011-12-29
WO2010100866A1 (ja) 2010-09-10
EP2405647B1 (en) 2019-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2091B (zh) 校正闪光的影响的摄像装置
US10542227B2 (en) Image sensor,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sensor,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6914630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10212377B2 (en) Solid-state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CN102025917B (zh)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捕捉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程序
US7911507B2 (en)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in which the saturated signal quantity of a W pixel is controlled
US9357131B2 (en) Imaging device and imaging method
US6587149B1 (en) Video camera with progressive scanning and dynamic range enlarging modes
US11172149B2 (en) Image sensing system using average pixel data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JP2010136224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CN103491310A (zh) 图像捕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8218021B2 (en)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program
US11240442B2 (en)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US7656434B2 (en) Analog front-end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US20110298959A1 (en)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4028396B2 (ja) 画像合成方法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7020463B2 (ja) 撮像装置
JP2009296134A (ja) 撮像装置
JP2010245686A (ja)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0299821A (ja) 固体撮像装置
CN118018853A (zh) 使用图像传感器的环境光感测
JP2010206591A (ja) 固体撮像装置、集積回路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324731A (ja) 映像信号処理回路
JP2004222161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KR20130069118A (ko) 촬상장치, 촬상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