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2085B -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2085B
CN102342085B CN201080010676.9A CN201080010676A CN102342085B CN 102342085 B CN102342085 B CN 102342085B CN 201080010676 A CN201080010676 A CN 201080010676A CN 102342085 B CN102342085 B CN 1023420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ata
image processing
unit
imag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06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2085A (zh
Inventor
伊藤直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42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20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2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20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implementation details or hardwa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video compression or decompression, e.g. dedicated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 H04N19/43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implementation details or hardwa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video compression or decompression, e.g. dedicated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using parallelised computationa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33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2201/33307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of a particular mode
    • H04N2201/33342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of a particular mode of transmission mode
    • H04N2201/33357Compression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 Of Band Width Or Redundancy In Fax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处理输入的图像数据,并输出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该图像处理设备包括:多个图像处理部件,其包括图像处理功能固定的第一图像处理部件和图像处理功能可变的第二图像处理部件;指示部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图像处理部件展现与工作模式相对应的图像处理功能;以及控制部件,用于将图像数据提供给所述多个图像处理部件,使所述多个图像处理部件执行与所述工作模式相对应的处理,接收所述多个图像处理部件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并且根据所述工作模式对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排序,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图像处理部件和所述第二图像处理部件来实现与所述工作模式相对应的图像处理。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并行执行多个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MFP(多功能外围设备)包括扫描器和打印机,并且具有读取原稿的功能和从PC等接收数据并打印该数据的功能。包含在MFP中用于与诸如扫描器或打印机等的输入/输出装置传输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设备必须具有超过该输入/输出装置的图像数据传输速率的数据处理的功能。其中一个原因是输入/输出装置以页为单位执行原稿读取或打印处理:一旦开始处理,则不能停止操作,直到处理了整个页为止。如果输入/输出装置不具有作为增加成本的因素的页缓冲器,则在装置的操作期间,必须与装置的操作同步传送至少一页的图像数据。由于该原因,与这些装置连接的图像处理设备必须满足数据传送条件。由于数据传送条件根据装置的工作速度、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和颜色空间的种类等而极大地改变,因而图像处理设备必须具有满足所有数据传送条件的数据处理的功能。在这些情况下,考虑到所要求的最大数据处理功能来设计图像处理设备。因此,例如,图像处理设备的电路规模、制造成本和功率消耗难以小于或等于期望值。
提出了包括多个能够并行执行多个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单元的图像处理设备。这些图像处理单元处理同一或相关数据并组合它们的输出数据以实现期望的图像处理(日本特开2006-67117号公报)。
同样在该结构中,所有图像处理单元必须具有所要求的数据处理功能。而且,根据图像处理的特性,各图像处理单元可能单独需要不同的最大数据处理功能。
当图像处理设备具有多个工作模式时,各图像处理单元所需的数据处理功能可能根据工作模式而单独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将各图像处理单元配置成具有要求最大必需数据处理功能的工作模式所需的数据处理功能。假定第一图像处理单元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必须具有最大数据处理功能,并且第二图像处理单元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必须具有最大数据处理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将第一图像处理单元和第二图像处理单元各自设计成具有相应的工作模式下的最大数据处理功能。
然而,如果根据要求最大数据处理功能的工作模式来设计各图像处理单元,则这些图像处理单元在其它工作模式下始终具有过剩的数据处理功能。当图像处理设备包括许多图像处理单元,而且这些图像处理单元因特性之间的不同而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需要最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时,这种状况尤其明显。各图像处理单元在工作模式下的过剩的功能导致整个设备的成本和功率消耗的增大。因此存在通过进一步优化各图像处理单元的功能来降低整个设备的成本和功率消耗的需求。
为实现该目的,可以使用其处理能够被改变的诸如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的数据处理装置来实现各工作模式下最佳的图像处理功能。例如,通过使用FPGA构成各图像处理单元并根据工作模式改变(FPGA的)处理,可以满足各工作模式下的最大数据处理功能。然而,与使用具有固定处理的数据处理装置相比,使用其处理能够被改变的数据处理装置使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具有可变图像处理功能的图像处理单元和具有等于或低于所需最大功能的图像处理功能的图像处理单元的并行处理,实现了期望的图像处理功能。因此,本发明降低了各图像处理单元的制造成本,由此降低了整个设备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图像处理设备具有下面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处理输入的图像数据并输出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多个图像处理部件,其包括图像处理功能固定的第一图像处理部件和图像处理功能可变的第二图像处理部件;指示部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图像处理部件展现与工作模式相对应的图像处理功能;以及控制部件,用于将图像数据提供给所述多个图像处理部件,使所述多个图像处理部件执行与所述工作模式相对应的处理,接收所述多个图像处理部件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并且根据所述工作模式对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排序,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图像处理部件和所述第二图像处理部件来实现与所述工作模式相对应的图像处理。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图像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2是用于解释扫描器在各工作模式下的数据输出速率的图;
图3是用于解释打印机在各工作模式下的数据接收速率的图;
图4是示出解压缩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用于解释解压缩单元内的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各自的每周期的性能和门规模的图;
图6是用于解释解压缩单元的CMYKZ模式下的数据解压缩单元和整个解压缩单元的解压缩性能的图;
图7是用于解释解压缩单元的KZ模式下的数据解压缩单元和整个解压缩单元的解压缩性能的图;
图8是示出解压缩单元内的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示出解压缩单元内的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示出压缩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用于解释压缩单元内的图像数据压缩单元、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各自的每周期的性能和门规模的图;
图12是用于解释压缩单元的CMYKZ模式下的数据压缩单元和整个压缩单元的压缩性能的图;
图13是用于解释压缩单元的KZ模式下的数据压缩单元和整个压缩单元的压缩性能的图;
图14是示出图像数据压缩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15是示出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16是示出在CMYKZ模式下从扫描器向压缩单元的图像数据/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17A、17B和17C是用于解释在压缩单元的CMYKZ模式下从数据输入单元向数据压缩单元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18A、18B、18C和18D是示出在图像数据压缩单元的CMYKZ模式下从图像成分分配单元向图像成分压缩单元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19A、19B、19C和19D是示出在图像数据压缩单元的CMYKZ模式下从图像成分压缩单元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20A和20B是示出在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的CMYKZ模式下从图像区域分配单元向图像区域压缩单元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21A和21B是示出在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的CMYKZ模式下从图像区域压缩单元向图像区域排序单元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22A、22B和22C是示出在压缩单元的CMYKZ模式下从数据压缩单元向数据输出单元的压缩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23是示出在CMYKZ模式下从压缩单元2向存储器的压缩图像数据/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24是示出在KZ模式下从扫描器向压缩单元的图像数据/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25A、25B和25C是示出在压缩单元的KZ模式下从数据输入单元向数据压缩单元的图像数据/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26A、26B、26C和26D是在图像数据压缩单元的KZ模式下从图像成分分配单元向图像成分压缩单元的K成分的一个像素图像数据的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27A、27B、27C和27D是示出在图像数据压缩单元的KZ模式下从图像成分压缩单元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的K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的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28A和28B是示出在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的KZ模式下从图像区域分配单元向图像区域压缩单元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29A和29B是示出在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的KZ模式下从图像区域压缩单元向图像区域排序单元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30A、30B和30C是示出在压缩单元的KZ模式下从数据压缩单元向数据输出单元的压缩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以及
图31是示出在KZ模式下从压缩单元向存储器的压缩图像数据/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注意,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来确定本发明,并且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特征的所有组合不都是本发明所必需的。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解压缩单元1经由总线8接收存储器6中存储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所接收到的数据以生成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生成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打印机4。解压缩单元1与CPU 5连接,以在CPU 5的控制下在改变工作模式时工作。解压缩单元1具有CMYKZ模式和KZ模式,作为分别与彩色图像的解压缩和单色图像的解压缩相对应的工作模式。
压缩单元2对从扫描器3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进行压缩,以生成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经由总线8存储在存储器6中。压缩单元2与CPU 5连接,从而使得能够在CPU 5的控制下改变工作模式。压缩单元2具有CMYKZ模式和KZ模式,作为分别与彩色图像的压缩和单色图像的压缩相对应的工作模式。
扫描器3使用CCD传感器读取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以生成图像数据。扫描器3还基于所读取的图像数据生成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区域数据提供给压缩单元2。图像数据表示图像的各像素的浓度。彩色图像的图像数据包含C(青色)、M(品红色)、Y(黄色)和K(黑色)这四个颜色成分的数据。单色图像的图像数据包含K(黑色)的数据。注意,在本实施例中,C、M、Y和K数据各自均为8位数据。图像区域数据表示图像的各像素的属性,并且下面将其表示为Z。属性是与像素有关的信息,并且表示:像素包括在照片区域还是字符区域中,以及像素是彩色还是非彩色。在本实施例中,各像素包含一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因此,彩色图像具有四个颜色的图像数据CMYK和图像区域数据Z,并且单色图像具有一个颜色的图像数据K和图像区域数据Z。
扫描器3使用在主扫描方向上配置有8,192个像素的线传感器读取原稿,并且针对各行输出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更具体地,扫描器3与传送时钟同步地顺次输出构成一行的8,192个像素的数据。因此,与扫描器3连接的压缩单元2的处理速率必须高于从扫描器3输出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的传输速率。压缩单元2可以从扫描器3接收构成一行的8,192个像素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这两者,并且在无中断的情况下顺次处理这些数据。扫描器3具有CMYKZ模式(彩色模式)和KZ模式(单色模式)这两个工作模式,因而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的传输速率根据工作模式而改变。
打印机4接收从解压缩单元1发送来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并且打印这些数据。打印机4是以页为单位进行打印的页式打印机。因此,解压缩单元1的处理速率必须高于打印机4在打印期间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的接收速率。打印机4针对由8,192个像素构成的各行,与传送时钟同步地输入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打印机4具有CMYKZ模式(彩色模式)和KZ模式(单色模式)这两个工作模式,因而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的接收速率根据工作模式而改变。
CPU 5基于存储器6中存储的程序来控制图像处理系统的操作。CPU 5向扫描器3、压缩单元2、解压缩单元1和打印机4发送控制信号,由此控制这些单元的操作。在扫描器3正读取原稿时,CPU 5使压缩单元2压缩所读取的图像数据,并且将该图像数据传送给存储器6以存储该图像数据。可以将存储器6中存储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存储在HDD 7中。为读出图像数据,CPU 5从HDD 7读出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存储在存储器6中。存储器6不仅存储CPU 5用的程序,还用作CPU 5的工作区以及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的临时存储器。HDD 7在CPU 5的控制下接收来自存储器6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存储这些数据。HDD 7还读出所存储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传送给存储器6。总线8与解压缩单元1、压缩单元2、CPU5、存储器6和HDD 7连接以在这些单元之间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
图2是用于解释本实施例的扫描器3在各工作模式下的数据输出速率的图。
如图2所示,在CMYKZ模式下,在一个传送时钟周期中输出两个像素的CMYK数据(8个成分)和两个像素的图像区域数据(2个成分)。在KZ模式下,在一个传送时钟周期中输出四个像素的K数据(4个成分)和四个像素的图像区域数据(4个成分)。
如上所述,扫描器3顺次传送一行8,192个像素的数据。因此,在CMYKZ模式下,扫描器3每周期以两个像素为一组顺次输出一行8,192个像素的数据。在KZ模式下,扫描器3每周期以四个像素为一组顺次输出一行8,192个像素的数据。在CMYKZ模式下,发送一行8,192个像素的数据需要4,096个周期。在KZ模式下,发送一行8,192个像素的数据需要2,048个周期。注意,后面将说明该数据传送定时。
图3是用于解释本实施例的打印机4在各工作模式下的数据接收速率的图。
如图3所示,在CMYKZ模式下,在一个传送时钟周期中可接收两个像素的CMYK数据(8个成分)和两个像素的图像区域数据(2个成分)。在KZ模式下,在一个传送时钟周期中可接收四个像素的K数据(4个成分)和四个像素的图像区域数据(4个成分)。因此,各工作模式下的数据传送定时与上述扫描器3的数据传送定时相同。更具体地,在CMYKZ模式下,接收一行8,192个像素需要4,096个周期。在KZ模式下,接收一行8,192个像素需要2,048个周期。注意,后面将说明该数据传送定时。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解压缩单元1的结构的框图。
控制单元106根据从CPU 5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向数据输入单元101、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和数据输出单元105输出工作模式切换信号,由此控制这些单元的操作。数据输入单元101经由总线8接收从存储器6传送来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输出给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和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各自对应于具有固定图像处理功能的第一图像处理单元。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对应于具有可变图像处理功能的第二图像处理单元。
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解压缩从数据输入单元101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以获得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105。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解压缩从数据输入单元101接收到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以获得图像区域数据,并将该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105。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是诸如FPGA、DSP或处理器等的其处理能够被改变的硬件,并且可以根据来自控制单元106的指示来切换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的处理。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解压缩图像数据所使用的图像数据解压缩算法与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的算法相同。数据输出单元105根据通过控制单元106所指定的工作模式,按照原始图像数据的像素的顺序来排列从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和/或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输出给打印机4。
CMYKZ模式(彩色图像数据处理模式)
数据输入单元101将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中的四个CMYK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给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通过利用JPEG压缩64个像素形成一个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数据输入单元101将所接收到的四个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以与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合作来实现分布式解压缩处理。每行重复该处理64次。也就是说,在CMYKZ模式(彩色模式)下,在控制单元106的控制下将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的功能切换成图像数据解压缩功能,从而使得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用作压缩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通过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解压缩输入的压缩图像数据。
数据输入单元101还将接收到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以解压缩该压缩图像区域数据。数据输出单元105交替地从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接收解压缩图像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输出给打印机4。数据输出单元105还接收从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所提供的解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该数据输出给打印机4。
KZ模式(单色图像数据处理模式)
数据输入单元101将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仅输出给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数据输入单元101还将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交替输出给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在控制单元106的控制下,将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的功能切换成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功能,从而使得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将通过对从数据输入单元101接收到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进行解压缩所获得的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105。更具体地,数据输入单元101将一个成分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给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并且将一个成分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给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从而使得可以实现分布式解压缩处理。每行重复该处理64次。通过利用JPEG-LS压缩64个像素形成一个成分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注意,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的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算法与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的算法相同。数据输出单元105将从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输出给打印机4。数据输出单元105还交替地从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接收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输出给打印机4。
图5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解压缩单元1内的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各自的每周期的性能和门规模的图。
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和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的功能是固定的。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的功能在控制单元106的控制下改变,并且性能还根据功能而改变。在解压缩图像数据时,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具有每个传送时钟周期一个像素即四个成分的解压缩性能。在解压缩图像区域数据时,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具有每个传送时钟周期两个成分(两个像素)的解压缩性能。
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排他地执行图像数据解压缩功能或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功能。也就是说,每次仅执行一个功能。如上所述,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是其功能能够被改变的硬件。为实现与各自具有固定功能的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和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的功能和性能相同的功能和性能,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可能需要比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和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的门规模更大的门规模。
图6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解压缩单元1的CMYKZ模式下的各数据解压缩单元和整个解压缩单元1的解压缩性能的图。
在CMYKZ模式下,如上所述,将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的功能切换成图像数据解压缩功能。因此,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具有每周期四个成分(一个像素)的图像数据解压缩性能。然而,当将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的功能切换成图像数据解压缩功能时,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不具有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性能。由于该原因,整个解压缩单元1具有每周期八个成分(两个像素)的图像数据解压缩性能和每周期两个成分(两个像素)的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性能。该性能满足图3中示出的打印机的接收速率,同时不会存在性能过剩。
图7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解压缩单元1的KZ模式下的各数据解压缩单元和整个解压缩单元1的解压缩性能的图。
在KZ模式下,将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的功能切换成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功能。因此,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不具有图像数据解压缩性能,并且具有每周期两个成分(两个像素)的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性能。由于该原因,在KZ模式下,整个解压缩单元1具有每周期四个成分(四个像素)的图像数据解压缩性能和每周期四个成分(四个像素)的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性能。该性能满足图3中示出的打印机4的接收速率,同时不会存在性能过剩。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解压缩单元1内的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的结构的框图。
图像成分分配单元1021将从数据输入单元101接收到的四个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顺次分成CMYK数据,并且将其分配至四个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2~1025。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2~1025分别对CMYK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进行解压缩,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2~1025所使用的图像解压缩算法可以是JPEG。由于通过压缩64个像素形成一个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因而该解压缩处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每一成分包括64个像素。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2~1025均具有能够在64个周期中解压缩一个成分的64个像素的处理速率。平均地,处理速率允许每周期处理一个成分。因此,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2~1025可以每周期解压缩一个像素数据。
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按照CMYK的顺序,对从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2~1025接收到的像素数据进行排序,并且将这些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105。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各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都输出每一成分64个像素的解压缩图像数据。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将数据分割成各自对应于一个像素的成分,并且依次排序来自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2~1025的成分的数据,从而输出由四个成分构成的一个像素数据。
在CMYKZ模式下,由于通过分别压缩颜色成分来形成CMYK图像数据,因而基于上述过程的排序使得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输出像素数据。同样在KZ模式下,由于通过将四个相邻像素作为独立成分进行压缩来形成K图像数据,因而基于上述过程的像素排序使得能够以与原始图像数据的顺序相同的顺序输出像素数据。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包括四个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2~1025,并且使这些单元并行工作,从而实现用于每周期解压缩四个成分(一个像素)的处理。注意,在通过并行处理提高处理速率的结构中,各单元的处理速率和电路规模差不多成正比。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解压缩单元1内的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的结构的框图。
图像区域分配单元1031依次分离从数据输入单元101接收到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且依次将这些数据分配至两个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2和1033。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2和1033对从图像区域分配单元1031接收到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进行解压缩,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图像区域排序单元1034。这两个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2和1033的图像区域解压缩算法可以是JPEG-LS。由于通过压缩64个像素形成一个成分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因而该解压缩处理所生成的图像区域数据每一成分包括64个像素。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2和1033均具有能够在64个周期中解压缩一个成分的64个像素的处理速率。平均地,该处理速率允许每周期处理一个成分(一个像素的图像区域数据)。
图像区域排序单元1034依次排序从这两个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2和1033接收到的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105。
如上所述,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2和1033各自输出每一成分64个像素的解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图像区域排序单元1034从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2和1033交替地接收一个成分作为一个像素的图像区域数据,并且输出两个像素的图像区域数据。由于通过分别压缩两个相邻像素的图像区域数据形成图像区域数据,因而基于上述过程的排序能够使得以与原始图像数据的顺序相同的顺序输出像素数据。
这样,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包括这两个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2和1033,并且使这两个单元并行工作,从而实现每周期两个成分(两个像素)的处理速率。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单元2的结构的框图。
数据输入单元201接收从扫描器3传送来的、且包含按照像素顺序排列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的数据,并且将该数据输出给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数据输入单元201在控制单元206的控制下切换工作模式。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和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各自对应于具有固定图像处理功能的第一图像处理单元。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对应于具有可变图像处理功能的第二图像处理单元。
在CMYKZ模式下,数据输入单元201将从扫描器3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交替输出给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在KZ模式下,数据输入单元201将从扫描器3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仅输出给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在CMYKZ模式下,数据输入单元201将所接收到的图像区域数据仅传送给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在KZ模式下,数据输入单元201将所接收到的图像区域数据交替传送给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
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压缩从数据输入单元201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所获得的压缩图像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205。以每一成分64个像素为一组来压缩图像数据。通过压缩一个成分即64个像素的像素数据所获得的压缩图像数据是一个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
一个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具有根据图像数据的内容而改变的可变数据长度。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在各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之间插入诸如“0xFF”和“0xD0”等的2字节的标记作为分隔符,然后输出这些数据。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压缩从数据输入单元201接收到的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所获得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205。以每一成分64个像素为一组来压缩图像区域数据。通过压缩一个成分即64个像素所获得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是一个成分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一个成分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具有根据原始图像区域数据的内容而改变的可变数据长度。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在各成分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之间插入诸如“0xFF”和“0xD0”等的2字节的标记作为分隔符,然后输出这些数据。
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是诸如FPGA、DSP或处理器等的其处理能够改变的硬件,并且可以在控制单元206的控制下切换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的功能。在CMYKZ模式下,在控制单元206的控制下,将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的功能切换成图像数据压缩功能,以将通过压缩从数据输入单元201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所获得的压缩图像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205。这样在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之间实现了分布式图像数据压缩处理。这种情况下的图像数据压缩功能的算法与后面所述的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的图像数据压缩算法相同。
在KZ模式下,在控制单元206的控制下,将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的功能切换成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功能,以将通过压缩从数据输入单元201接收到的图像区域数据所获得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205。这样在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之间实现了分布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处理。这种情况下的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功能的算法与后面所述的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的图像区域数据压缩算法相同。
数据输出单元205按照顺序排列从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且经由总线8将这些数据输出至存储器6。数据输出单元205在控制单元206的控制下切换工作模式。更具体地,在CMYKZ模式下,数据输出单元205将从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和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按照下面的顺序经由总线8输出至存储器6。首先,数据输出单元205输出来自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的四个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然后输出来自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的一个成分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接着,数据输出单元205输出来自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的四个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然后输出来自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的一个成分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每一行重复该处理64次,从而使得数据输出单元205输出4,096个像素的压缩图像数据。
在KZ模式下,数据输出单元205将从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按照下面的顺序经由总线8输出至存储器6。首先,数据输出单元205输出来自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的一个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然后输出来自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的一个成分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接着,数据输出单元205输出来自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的一个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然后输出来自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的一个成分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每一行重复该处理64次,从而使得数据输出单元205输出4,096个像素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
控制单元206根据从CPU 5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向数据输入单元201、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和数据输出单元205传送工作模式切换信号,从而对这些单元进行控制。
图11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单元2内的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各自的每周期的性能和门规模的图。
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和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的功能是固定的。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具有每周期四个成分(一个像素)的性能。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具有每周期两个成分(两个像素)的性能。如上所述,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的功能在控制单元206的控制下改变,并且性能还根据功能而改变。在压缩图像数据时,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具有每周期四个成分(一个像素)的性能。在压缩图像区域数据时,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具有每周期两个成分(两个像素)的性能。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的图像数据压缩功能和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功能是排他的,并且不能被同时执行。
如上所述,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是其功能能够被改变的硬件。为实现与各自具有固定功能的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和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的功能和性能相同的功能和性能,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可能需要比这两个单元的门规模大的门规模。
图12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单元2的CMYKZ模式下的数据压缩单元和整个压缩单元2的压缩性能的图。
在CMYKZ模式下,将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的功能切换成图像数据压缩功能。此时,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具有每周期四个成分(一个像素)的图像数据压缩性能,并且不具有图像区域数据压缩性能。由于该原因,整个压缩单元2具有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总共每周期八个成分(两个像素)的图像数据压缩性能,并且具有每周期两个成分(两个像素)的图像区域数据压缩性能。可以看出,该性能满足图2中示出的扫描器3的传输速率,同时不会存在性能过剩。
图13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单元2的KZ模式下的数据压缩单元和整个压缩单元2的压缩性能的图。
在KZ模式下,将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的功能切换成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功能。因此,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不具有图像数据压缩性能,并且具有每周期两个成分(两个像素)的图像区域数据压缩性能。由于该原因,整个压缩单元2具有每周期四个成分(四个像素)的图像数据压缩性能,并且具有每周期四个成分(四个像素)的图像区域数据压缩性能。可以看出,该性能满足图2中示出的扫描器3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时不会存在性能过剩。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单元2内的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的结构的框图。
图像成分分配单元2021将从数据输入单元201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分成颜色成分,并且将这些颜色成分分配至四个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2~2025。在CMYKZ模式下,“将图像数据分成颜色成分”是指将CMYK图像数据分成C、M、Y和K成分。在KZ模式下,“将图像数据分成颜色成分”是指将K图像数据分成从行的开头起第(4×i+0)个像素、第(4×i+1)个像素、第(4×i+2)个像素和第(4×i+3)个像素(i是整数,0≤i≤2047)。也就是说,在KZ模式下,为了方便,将一个成分的K图像数据当作四个成分的图像数据,并且将该K图像数据分成四个部分。
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2~2025各自压缩从图像成分分配单元2021接收到的一个成分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这四个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2~2025的图像压缩算法可以是JPEG。以每一成分64个像素为一组来压缩图像数据。要输出的压缩图像数据是通过一起压缩每一成分64个像素的图像数据所获得的压缩码。各图像成分压缩单元均具有能够在64个周期中压缩每一成分64个像素的图像数据的处理速率。平均地,每周期可以压缩一个成分的图像数据。
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针对每一成分逐一获得从这四个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2~2025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排序,并且将这些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205。这样,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包括这四个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2~2025,并且使这些单元并行工作,从而实现每周期四个成分(一个像素)的数据压缩速率。该并行处理使得能够提高处理速率。假定该处理速率和门规模差不多成正比。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单元2内的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的结构的框图。
图像区域分配单元2031将从数据输入单元201接收到的图像区域数据分成多个成分,并且按照顺序将这些成分分配至两个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2和2033。“将图像区域数据分成多个成分”是指将图像区域数据Z分成从行的开头起第(2×i+0)个像素和第(2×i+1)个像素(i是整数,0≤i≤4095)。也就是说,为了方便将仅包含一个成分的图像区域数据Z当作两个成分的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对该图像区域数据Z进行分离。
各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2和2033压缩从图像区域分配单元2031接收到的一个成分的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图像区域排序单元2034。这两个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2和2033的图像区域压缩算法可以是JPEG-LS。要输出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是通过一起压缩每一成分64个像素的图像区域数据所获得的压缩码。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2和2033均具有能够在64个周期中压缩每一成分64个像素的处理速率。也就是说,图像区域压缩单元均具有平均每周期一个成分(一个像素)的处理速率。
图像区域排序单元2034针对通过压缩每一成分64个像素所获得的各成分,对从这两个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2和2033接收到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进行交替排序,并且将这些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205。
这样,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包括这两个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2和2033,并且使这些单元并行工作,从而实现每周期两个成分(两个像素)的处理速率。
图16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系统的CMYKZ模式下从扫描器3向压缩单元2的图像数据/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的定时的时序图。图16还示出在CMYKZ模式下从解压缩单元1向打印机4的图像数据/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的定时。
参考图16,“时钟”表示传送时钟。每个传送时钟周期与该时钟同步地传送两个像素(八个成分)的数据。因此,利用传送时钟的4,096个周期传送构成一行的8,192个像素的数据。每周期传送的图像数据是由各自对应于两个像素的CMYK数据所构成的64位数据。每周期传送的图像区域数据是与两个像素相对应的16位数据。也就是说,数据位总共为80。注意,在图16中,C0、M0、Y0和K0表示第一个像素的CMYK数据,并且Z0表示与第一个像素相对应的图像区域数据。以相同方式表示第二个像素到第8192个像素。将80位数据表示为数据[79:0]。另外,“使能信号(enable)”是表示数据有效的信号。这同样适用于后面的时序图。
图17A~17C是用于解释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单元2的CMYKZ模式下从数据输入单元201向数据压缩单元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这些时序图还表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解压缩单元1的CMYKZ模式下从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向数据输出单元105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17A示出从图10中的数据输入单元201向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图17A还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解压缩单元1的CMYKZ模式下从图4中的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向数据输出单元105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每个传送时钟(时钟)周期与该时钟同步地传送一个像素的CMYK数据。如上所述,在CMYKZ模式下,数据输入单元201向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交替输出图像数据。由于该原因,传送给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的数据是一行的像素数据的1/2即4,096个像素。因此,数据输入单元201将每行4,096个像素的数据顺次传送给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一行的像素数据的传送周期的数量是4,096。
图17B示出从图10中的数据输入单元201向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图17B还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解压缩单元1的CMYKZ模式下从图4中的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向数据输出单元105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17C示出从图10中的数据输入单元201向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图17C还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解压缩单元1的CMYKZ模式下从图4中的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向数据输出单元105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
每个传送时钟(时钟)周期与该时钟同步地传送两个像素的图像区域数据。如上所述,在CMYKZ模式下,数据输入单元201将图像区域数据仅传送给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由于该原因,传送给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的数据对应于8,192个像素,即整个行。因此,顺次传送每行8,192个像素的数据,并且每行的传送周期的数量是4,096。
图18A~18D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单元2内的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的CMYKZ模式下从图14中的图像成分分配单元2021向图像成分压缩单元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18A~18D还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的CMYKZ模式下从图8中的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18A示出从图14中的图像成分分配单元2021向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2的C成分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将C成分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2并进行压缩。图18A还示出从图8中的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2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的C成分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18B示出从图14中的图像成分分配单元2021向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3的M成分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将M成分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3并进行压缩。图18B还示出从图8中的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3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的M成分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18C示出从图14中的图像成分分配单元2021向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4的Y成分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将Y成分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4并进行压缩。图18C还示出从图8中的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4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的Y成分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18D示出从图14中的图像成分分配单元2021向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5的K成分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将K成分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5并进行压缩。图18D还示出从图8中的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5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的K成分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19A~19D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单元2内的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的CMYKZ模式下从图像成分压缩单元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图14)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图19A~19D还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的CMYKZ模式下从图像成分分配单元1021向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图8)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19A示出从图14中的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2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的C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以C/表示)的传送的定时。图19A还示出从图8中的图像成分分配单元1021向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2的C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19B示出从图14中的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3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的M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以M/表示)的传送的定时。图19B还示出从图像成分分配单元1021向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3的M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19C示出从图14中的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4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的Y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以Y/表示)的传送的定时。图19C还示出从图8中的图像成分分配单元1021向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4的Y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19D示出从图14中的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5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的K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以K/表示)的传送的定时。图19D还示出从图8中的图像成分分配单元1021向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5的K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0A和20B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单元2内的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的CMYKZ模式下从图15中的图像区域分配单元2031向图像区域压缩单元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图20A和20B还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的CMYKZ模式下从图9中的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向图像区域排序单元1034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0A示出从图15中的图像区域分配单元2031向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2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0A还示出从图9中的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2向图像区域排序单元1034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0B示出从图15中的图像区域分配单元2031向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3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0B还示出从图9中的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3向图像区域排序单元1034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1A和21B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单元2内的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的CMYKZ模式下从图15中的图像区域压缩单元向图像区域排序单元2034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图21A和21B是还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的CMYKZ模式下从图9中的图像区域分配单元1031向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21A示出从图15中的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2向图像区域排序单元2034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以Z/表示)的传送的定时。图21A还示出从图9中的图像区域分配单元1031向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2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1B示出从图15中的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3向图像区域排序单元2034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以Z/表示)的传送的定时。图21B还示出从图9中的图像区域分配单元1031向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3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2A~22C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单元2(图10)的CMYKZ模式下从数据压缩单元向数据输出单元205的压缩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图22A~22C还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解压缩单元1(图4)的CMYKZ模式下从数据输入单元101向数据解压缩单元的压缩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2A示出从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向数据输出单元205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2A还示出从图4中的数据输入单元101向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2B示出从图10中的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向数据输出单元205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2B还示出从图4中的数据输入单元101向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2C示出从图10中的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向数据输出单元205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2C还示出从图4中的数据输入单元101向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3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系统的CMYKZ模式下从压缩单元2向存储器6的压缩图像数据/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图23还示出在CMYKZ模式下从存储器6向解压缩单元1的压缩图像数据/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
每个传送时钟周期与该时钟同步地传送16字节(128位)的数据。
压缩码数据包括以2字节的标记“0xFF”和“0xD0”进行分隔的、对应于64个像素的压缩图像数据成分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成分。参考图23,“C/0”表示C成分的第0个压缩图像数据,“M/0”表示M成分的第0个压缩图像数据,“Y/0”表示Y成分的第0个压缩图像数据,而且“K/0”表示K成分的第0个压缩图像数据。“Z/0”表示第0个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以相同方式表示与一行相对应的第一个~第127个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
图24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系统的KZ模式下从扫描器3向压缩单元2的图像数据/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图24还示出在KZ模式下从解压缩单元1向打印机4的图像数据/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
每传送时钟(时钟)周期与该时钟同步地传送四个像素的数据。另外,顺次传送每行8,192个像素的数据。因此,每行的传送周期的数量是2,048。每周期传送的图像数据是以数据[79:0]所表示的80位数据。每周期传送构成一个像素的四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因此,每周期传送的数据是四个像素的数据。图像数据仅包含K(黑色)成分,而且图像区域数据包含一个成分Z。注意,在各周期中,在以数据[15:0]所表示的16位数据中设置固定值“0”。
图25A~25C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单元2的KZ模式下从图10中的数据输入单元201向数据压缩单元的图像数据/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图25A~25C还示出在解压缩单元1的KZ模式下从图4中的数据解压缩单元向数据输出单元105的图像数据/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顺次传送每行8,192个像素的数据。因此,每行的传送周期的数量是2,048。
图25A示出从图10中的数据输入单元201向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的K成分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5A还示出从图4中的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向数据输出单元105的K成分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如上所述,在KZ模式下,数据输入单元201将图像数据仅传送给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由于该原因,传送给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的数据对应于作为整个行的8,192个像素。每传送时钟(时钟)周期与该时钟同步地传送四个像素的数据。
图25B示出从图10中的数据输入单元201向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5B还示出从图4中的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向数据输出单元105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每周期与该时钟同步地传送两个像素的图像区域数据。
如上所述,在KZ模式下,数据输入单元201向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交替传送图像区域数据。由于该原因,传送给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的数据是整个行的像素数据的1/2即4,096个像素。因此,顺次传送每行4,096个像素的数据,并且每行的传送周期的数量是2,048。
图25C示出从图10中的数据输入单元201向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5C还示出从图4中的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向数据输出单元105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每周期与该时钟同步地传送两个像素的图像区域数据。
如上所述,在KZ模式下,数据输入单元201向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交替传送图像区域数据。由于该原因,传送给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的数据是整个行的像素数据的1/2即4,096个像素。因此,顺次传送每行4,096个像素的数据,并且每行的传送周期的数量是2,048。在这种情况下,在以data[15:0]所表示的16位数据中设置固定值“0”。
图26A~26D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单元2内的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的KZ模式下从图像成分分配单元2021向图像成分压缩单元的K成分的一个像素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图26A~26D还示出在解压缩单元1的KZ模式从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的K成分的一个像素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6A示出从图14中的图像成分分配单元2021向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2的K成分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6A还示出从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2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的K成分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6B示出从图14中的图像成分分配单元2021向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3的K成分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6B还示出从图8中的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3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的K成分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6C示出从图14中的图像成分分配单元2021向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4的K成分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6C还示出从图8中的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4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的K成分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6D示出从图14中的图像成分分配单元2021向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5的K成分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6D还示出从图8中的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5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的K成分的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7A~27D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单元2内的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的KZ模式下从图14中的图像成分压缩单元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的K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图27A~27D还示出从图8中的图像成分分配单元1021向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的K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7A示出从图14中的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2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的K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K/)的传送的定时。图27A还示出从图像成分分配单元1021向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2的K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7B示出从图14中的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3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的K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7B还示出从图8中的图像成分分配单元1021向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3的K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7C示出从图14中的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4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的K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7C还示出从图8中的图像成分分配单元1021向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4的K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7D示出从图14中的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5向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的K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7D还示出从图8中的图像成分分配单元1021向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5的K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8A和28B是示出在图15中的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的KZ模式下从图像区域分配单元2031向图像区域压缩单元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图28A和28B是还示出在图9中的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的KZ模式下从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向图像区域排序单元1034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28A示出从图15中的图像区域分配单元2031向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2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8A还示出从图9中的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2向图像区域排序单元1034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8B示出从图15中的图像区域分配单元2031向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3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8B还示出从图9中的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3向图像区域排序单元1034的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9A和29B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图15)的KZ模式下从图像区域压缩单元向图像区域排序单元2034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图29A和29B还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图9)的KZ模式下从图像区域分配单元1031向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9A示出从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2向图像区域排序单元2034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9A还示出从图9中的图像区域分配单元1031向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2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29B示出从图15中的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3向图像区域排序单元2034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图29B还示出从图9中的图像区域分配单元1031向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3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30A~30C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单元2的KZ模式下从数据压缩单元向数据输出单元205的压缩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图30A~30C是还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解压缩单元1的KZ模式下从图4中的数据输入单元101向数据解压缩单元的压缩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30A示出从图10中的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向数据输出单元205的K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图30A还示出从图4中的数据输入单元101向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的K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30B示出从图10中的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向数据输出单元205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图30B还示出从图4中的数据输入单元101向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30C示出从图10中的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向数据输出单元205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图30C还示出从图4中的数据输入单元101向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
图31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系统的KZ模式下从压缩单元2向存储器6的压缩图像数据/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图31还示出在KZ模式下从存储器6向解压缩单元1的压缩图像数据/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的定时。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在使能信号处于高电平时,进行数据传送。每传送时钟周期与该时钟同步地传送16字节的数据。压缩码数据包括以2字节的标记“0xFF”和“0xD0”进行分隔的、对应于64个像素的压缩图像数据成分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成分。“K/0”表示K成分的第0个压缩图像数据,并且“Z/0”表示第0个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以相同方式表示K成分的其余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
下面将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整个图像处理系统的操作。
首先将说明CMYKZ模式。
CPU 5向解压缩单元1、压缩单元2、扫描器3和打印机4发送用以将工作模式切换成CMYKZ模式的控制信号。解压缩单元1、压缩单元2、扫描器3和打印机4的工作模式由此变成CMYKZ模式。此时,解压缩单元1在控制单元106(图4)的控制下,将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的功能切换成图像数据解压缩功能。压缩单元2在控制单元206(图10)的控制下,将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的功能切换成图像数据压缩功能。
接着,CPU 5指示扫描器3开始扫描。扫描器3开始读取原稿,并且在图16中示出的定时将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压缩单元2。压缩单元2经由数据输入单元201(图10)接收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数据输入单元201在图17A~17C中示出的定时,将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分成分离的图像数据和分离的图像区域数据,并将图像数据提供给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并且将图像区域数据提供给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如图17A所示,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经由图像成分分配单元2021接收图像数据。如图18A~18D所示,图像成分分配单元2021(图14)分割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并将分割得到的图像数据提供给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2~2025。
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2利用JPEG压缩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以生成图19A中示出的C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并将所生成的C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3利用JPEG压缩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以生成图19B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并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4利用JPEG压缩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以生成图19C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5利用JPEG压缩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以生成图19D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按照原始图像数据的颜色成分的顺序来排序C、M、Y和K成分的压缩图像数据,以生成图22A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205。
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利用与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压缩从数据输入单元201所提供的图17B中示出的图像数据,以生成图22B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205。
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经由图像区域分配单元2031(图15)接收从数据输入单元201所提供的图17C中示出的图像区域数据。图像区域分配单元2031将图像区域数据分割成图20A和20B中示出的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这些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2和2033。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2利用JPEG-LS压缩所接收到的图像区域数据,以生成图21A中示出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图像区域排序单元2034。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3利用JPEG-LS压缩所接收到的图像区域数据,以生成图21B中示出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图像区域排序单元2034。图像区域排序单元2034以上述方式排序这些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以生成图22C中示出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205。
数据输出单元205接收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按照上述方式对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进行排序以生成图23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且经由总线8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给存储器6。CPU 5将由此存储在存储器6中的图23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传送给HDD 7以进行存储。
接着将说明由此存储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的解压缩。
CPU 5从HDD 7读出图23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将所读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存储在存储器6中,然后将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解压缩单元1。解压缩单元1经由数据输入单元101接收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如图22A~22C所示,数据输入单元101将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分成分离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分离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数据输入单元101将压缩图像数据提供给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和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并且将压缩图像区域数据提供给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
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经由图像成分分配单元1021(图8)接收所提供的图22A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如图19A~19D所示,图像成分分配单元1021将所提供的压缩图像数据分割成多个压缩图像数据,并且将分割得到的压缩图像数据提供给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2~1025。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2利用JPEG解压缩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以生成图18A中示出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3利用JPEG解压缩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以生成图18B中示出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4利用JPEG解压缩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以生成图18C中示出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5利用JPEG解压缩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以生成图18D中示出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按照上述方式对各成分的图像数据进行排序,以生成图17A中示出的图像数据,并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105。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利用与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的方法相同的方法解压缩图22B中示出的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以生成图17B中示出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105。
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经由图像区域分配单元1031(图9)接收图22C中示出的输入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如图21A和21B所示,图像区域分配单元1031将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分割成多个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分割得到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2和1033。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2利用JPEG-LS解压缩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以生成图20A中示出的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区域数据提供给图像区域排序单元1034。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3利用JPEG-LS解压缩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以生成图20B中示出的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图像区域排序单元1034。图像区域排序单元1034按照上述方式对所接收到的图像区域数据进行排序,以生成图17C中示出的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105。数据输出单元105按照上述方式排序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以生成图16中示出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打印机4。打印机4接收并打印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
接着将说明KZ模式。
CPU 5向解压缩单元1、压缩单元2、扫描器3和打印机4发送用以将工作模式切换成KZ模式的控制信号。解压缩单元1、压缩单元2、扫描器3和打印机4的工作模式由此切换成KZ模式。此时,解压缩单元1在控制单元106(图4)的控制下将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的功能切换成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功能。压缩单元2在控制单元206(图10)的控制下将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的功能切换成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功能。
接着CPU 5指示扫描器3开始扫描。扫描器3开始读取原稿,并且如图24所示,将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压缩单元2。压缩单元2经由数据输入单元201接收图24中示出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如图25A~25C所示,数据输入单元201将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分成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输出给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和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图像数据压缩单元202经由图像成分分配单元2021(图14)接收图25A中示出的图像数据。
图像成分分配单元2021将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分割成图26A~26D中示出的图像数据,并且将分割得到的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2~2025。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2利用JPEG压缩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以生成图27A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3利用JPEG压缩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以生成图27B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4利用JPEG压缩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以生成图27C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图像成分压缩单元2025利用JPEG压缩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以生成图27D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图像成分排序单元2026按照上述方式排序这些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以生成图30A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205。
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经由图像区域分配单元2031(图15)接收从数据输入单元201所提供的图25C中示出的图像区域数据。图像区域分配单元2031将所接收到的图像区域数据分割成图28A和28B中示出的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分割得到的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2和2033。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2利用JPEG-LS压缩所接收到的图像区域数据,以生成图29A中示出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图像区域排序单元2034。图像区域压缩单元2033利用JPEG-LS压缩所接收到的图像区域数据,以生成图29B中示出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图像区域排序单元2034。图像区域排序单元2034按照上述方式排序这些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以生成图30C中示出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205。
图像/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4利用与图像区域数据压缩单元203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来压缩从数据输入单元201所接收到的图25B中示出的图像区域数据,以生成图30B中示出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205。
数据输出单元205按照上述方式排序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以生成图31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且经由总线8将这些数据传送至存储器6以进行存储。CPU 5使HDD 7存储存储器6中所存储的图31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在打印图像数据时,CPU 5从HDD 7读出图31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将这些数据临时存储在存储器6中,并且将这些数据输出给解压缩单元1。
解压缩单元1经由数据输入单元101(图4)接收图31中示出的传送来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数据输入单元101将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分成图30A~30C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输出给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和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图像数据解压缩单元102经由图像成分分配单元1021(图8)接收图30A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图像成分分配单元1021将压缩图像数据分割成图27A~27D中示出的压缩图像数据,并且将分割得到的压缩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2~1025。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2利用JPEG解压缩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以生成图26A中示出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3利用JPEG解压缩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以生成图26B中示出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4利用JPEG解压缩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以生成图26C中示出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图像成分解压缩单元1025利用JPEG解压缩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以生成图26D中示出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图像成分排序单元1026按照上述方式排序这些图像数据,以生成图25A中示出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105。
接着说明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
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经由图像区域分配单元1031(图9)接收图30C中示出的传送来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图像区域分配单元1031将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分割成图29A和29B中示出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分割得到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2和1033。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2利用JPEG-LS解压缩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以生成图28A中示出的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图像区域排序单元1034。图像区域解压缩单元1033利用JPEG-LS解压缩所接收到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以生成图28B中示出的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图像区域排序单元1034。图像区域排序单元1034按照上述方式排序所接收到的图像区域数据,以生成图25C中示出的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105。
图像/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4利用与图像区域数据解压缩单元103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来解压缩图30B中示出的传送来的压缩图像区域数据,以生成图25B中示出的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图像区域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单元105。数据输出单元105按照上述方式排序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以生成图24中示出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输出给打印机4。打印机4基于从解压缩单元1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来打印图像。
其它实施例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者CPU或MPU等装置)和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各方面,其中,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来进行上述方法的各步骤。由于该目的,例如经由网络或者通过用作存储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将该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09年3月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9-052556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处理输入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并输出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多个图像处理部件,其包括:
图像处理功能固定的第一图像处理部件,用于对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功能固定的第二图像处理部件,用于对图像区域数据进行图像处理;以及
第三图像处理部件,其中在所述第三图像处理部件中,能够基于是对彩色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还是对单色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来切换用于对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功能和用于对图像区域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功能;
指示部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三图像处理部件展现与工作模式相对应的图像处理功能;以及
控制部件,用于将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提供给所述多个图像处理部件,使所述多个图像处理部件执行与所述工作模式相对应的处理,接收所述多个图像处理部件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并且根据所述工作模式分别对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进行排序,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图像处理部件、所述第二图像处理部件和所述第三图像处理部件来实现与所述工作模式相对应的图像处理,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用于处理彩色图像数据的模式和用于处理单色图像数据的模式,
所述图像处理设备的特征在于:
当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在用于处理彩色图像数据的模式下处理彩色图像时,所述控制部件对所述第一图像处理部件和所述第三图像处理部件进行控制以对所述彩色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并且对所述第二图像处理部件进行控制以对所述彩色图像的图像区域数据进行图像处理,以及
当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在用于处理单色图像数据的模式下处理单色图像时,所述控制部件对所述第一图像处理部件进行控制以对所述单色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并且对所述第二图像处理部件和所述第三图像处理部件进行控制以对所述单色图像的图像区域数据进行图像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指示所述第三图像处理部件和所述第一图像处理部件执行相同的图像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图像处理部件执行与所述第一图像处理部件的图像处理相同的图像处理时,所述第一图像处理部件和所述第三图像处理部件并行执行图像处理,并且对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图像处理部件各自的图像处理功能的性能低于与所述工作模式相对应的所述图像处理设备的图像处理功能的性能。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功能包括图像数据压缩功能和图像数据解压缩功能的其中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数据包括像素数据和表示所述像素数据的属性的数据;
所述多个图像处理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图像处理部件对所述像素数据进行处理;以及
所述多个图像处理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图像处理部件对表示所述属性的数据进行处理。
7.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处理输入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并输出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多个图像处理单元,所述多个图像处理单元包括:图像处理功能固定的第一图像处理单元,用于对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处理功能固定的第二图像处理单元,用于对图像区域数据进行图像处理;以及第三图像处理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三图像处理单元中,能够基于是对彩色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还是对单色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来切换用于对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功能和用于对图像区域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功能,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指示步骤,用于指示所述第三图像处理单元展现与工作模式相对应的图像处理功能;以及
控制步骤,用于将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提供给所述多个图像处理单元,使所述多个图像处理单元执行与所述工作模式相对应的处理,接收所述多个图像处理单元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并且根据所述工作模式分别对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区域数据进行排序,
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图像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图像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三图像处理单元来实现与所述工作模式相对应的图像处理,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用于处理彩色图像数据的模式和用于处理单色图像数据的模式,
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
当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在用于处理彩色图像数据的模式下处理彩色图像时,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对所述第一图像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三图像处理单元进行控制以对所述彩色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并且对所述第二图像处理单元进行控制以对所述彩色图像的图像区域数据进行图像处理,以及
当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在用于处理单色图像数据的模式下处理单色图像时,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对所述第一图像处理单元进行控制以对所述单色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并且对所述第二图像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三图像处理单元进行控制以对所述单色图像的图像区域数据进行图像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步骤中,指示所述第三图像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一图像处理单元执行相同的图像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图像处理单元执行与所述第一图像处理单元的图像处理相同的图像处理时,所述第一图像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三图像处理单元并行执行图像处理,并且对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图像处理单元各自的图像处理功能的性能低于与所述工作模式相对应的所述图像处理设备的图像处理功能的性能。
11.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功能包括图像数据压缩功能和图像数据解压缩功能的其中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数据包括像素数据和表示所述像素数据的属性的数据;
所述多个图像处理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图像处理单元对所述像素数据进行处理;以及
所述多个图像处理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图像处理单元对表示所述属性的数据进行处理。
CN201080010676.9A 2009-03-05 2010-02-05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420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52556A JP5241574B2 (ja) 2009-03-05 2009-03-05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2009-052556 2009-03-05
PCT/JP2010/052107 WO2010101015A1 (en) 2009-03-05 2010-02-05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2085A CN102342085A (zh) 2012-02-01
CN102342085B true CN102342085B (zh) 2015-01-28

Family

ID=42709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067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42085B (zh) 2009-03-05 2010-02-05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25167B2 (zh)
JP (1) JP5241574B2 (zh)
CN (1) CN102342085B (zh)
WO (1) WO20101010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15099B2 (ja) * 2018-07-25 2022-08-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1031B1 (en) * 1997-07-16 2002-04-30 Minolta Co., Ltd. Compression and expansion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9164A (ja) * 1997-08-21 1999-03-09 Toshiba Corp 画像符号化方法および画像符号化装置および画像復号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85703A (ja) * 2000-03-31 2001-10-12 Minolta Co Ltd 電子カメラ
JP2004140683A (ja) * 2002-10-18 2004-05-13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JP3750666B2 (ja) * 2003-03-24 2006-03-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
JP4533043B2 (ja) 2004-08-25 2010-08-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符号化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JP4405884B2 (ja) 2004-09-22 2010-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描画処理回路、及び画像出力制御装置
JP2008311792A (ja) * 2007-06-12 2008-12-25 Canon Inc 画像符号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436454B2 (ja) 2007-07-03 2010-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そ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5132530B2 (ja) * 2008-02-19 2013-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符号化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JP5031668B2 (ja) * 2008-05-30 2012-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1031B1 (en) * 1997-07-16 2002-04-30 Minolta Co., Ltd. Compression and expansion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11-41429A 1999.02.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25167B2 (en) 2015-05-05
WO2010101015A1 (en) 2010-09-10
JP5241574B2 (ja) 2013-07-17
JP2010206721A (ja) 2010-09-16
US20110255119A1 (en) 2011-10-20
CN102342085A (zh)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49021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or high speed compression processing
JPH11179984A (ja) 構成可能なデータ処理パイプライン
JPH11170634A (ja) データ処理パイプライン
JPH11179983A (ja) データ処理パイプラインにおける併合ユニット
US8488893B2 (en) Image compression apparatus and image compression method
CN101453543B (zh) 图像处理装置
CN102342085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US6118898A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ing and decompressing multiple data sets and for managing memory storage of compressed data sets
JP432931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8750607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iciently compressing an original image
US6301010B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0440919C (zh) 用于图像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US8494261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US8244047B2 (en) Image compression unit, image decompression unit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JP3997851B2 (ja) 画像符号化装置および画像符号化プログラム
JP4324892B2 (ja) シリアルプリンタ及び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559903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3581499B (zh)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JP471992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7918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2018098730A (ja) 画像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及び画像データの転送方法
JPH04132462A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6142833B2 (ja) 電子機器
JP3070770B2 (ja) 並行処理対応画像符号化装置
JP2005065147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圧縮画像処理用データ生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圧縮画像処理用データ生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