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6857A - 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6857A
CN102336857A CN2011101792199A CN201110179219A CN102336857A CN 102336857 A CN102336857 A CN 102336857A CN 2011101792199 A CN2011101792199 A CN 2011101792199A CN 201110179219 A CN201110179219 A CN 201110179219A CN 102336857 A CN102336857 A CN 102336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ile
narrow distribution
san resin
inert solvent
s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792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36857B (zh
Inventor
王景兴
卿东
赵万臣
娄玉良
徐松波
孙文盛
雷华
杨言江
张海荣
朱立鑫
张忠庆
何方华
李剑平
周晓阳
付洪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792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368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36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6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36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6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是反应单体在混合惰性溶剂和分子量调节剂存在下实现的连续热引发本体共聚物,其中丙烯腈含量≥32%(质量),熔融指数小于6g/10min(230℃,3.8kg),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小于2。本发明提供的苯乙烯与丙烯腈连续热引发本体共聚合方法,是在共聚合反应体系中加入混合惰性溶剂,降低丙烯腈在蒸发撤热过程中的蒸发,进而降低进料中丙烯腈的比例,得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

Description

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化工业中苯乙烯与丙烯腈共聚合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SAN树脂是苯乙烯与丙烯腈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力学性能、耐化学性能和抗渗透性,主要应用于透明结构材料或者作为聚合物合金的共混组分。
SAN共聚物在化学组成上是相当复杂的混合物,分子量大小及分布、共聚物中丙烯腈含量等指标对SAN树脂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SAN树脂中丙烯腈含量的提高,树脂的力学性能、耐溶剂性和耐温性都有较大的提高,目前商业SAN树脂的丙烯腈含量都在30%以下。在分子大小分布上,由于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会导致分子量分布变宽,同时由于是两种单体的共聚,还存在着单体组成分布的问题,更窄的分布和更均匀的单体组成分布对成型制品的透明性、色泽和力学性能有利,目前商业SAN产品的分布指数在2~3范围。在特殊的应用领域,需要更高的丙烯腈含量和更窄的分子量分布。
SAN树脂的制备是苯乙烯与丙烯腈进行自由基共聚合而得到,在工业上,可以通过本体法、悬浮法或者乳液法等聚合方法实行。热引发连续本体法生产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短、聚合温度、压力易于控制,操作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不需要引发剂、添加药剂少(只用少量的分子量调节剂)的特点,该工艺不需要乳化剂、分散剂、盐或水,是一个无废水处理或环境污染问题的生产过程,因此是工业领域应用最多的方法。
热引发连续本体聚合方法的特点包括:(1)反应单体的配制;(2)聚合反应器中进行本体共聚合;(3)未反应单体的脱挥。反应单体的配制,就是确定了参与聚合反应的单体的组成,参与反应单体的组成决定了聚合物的组成;单体在聚合反应器中发生共聚合,其特点是高粘聚合体系,反应强放热,温度控制较难,通常采用蒸发反应单体来撤热,由于丙烯腈和苯乙烯的沸点相差较大,这将导致聚合反应器内组成的变化及分布的变宽,反应器进料中的丙烯腈含量要高于SAN树脂中丙烯腈含量;对未反应单体脱挥过程是物理过程,但要避免期间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聚合反应的发生,加宽了产物的分布。
从共聚合机理来说,要制备高丙烯腈含量SAN树脂是可行的,因为丙烯腈的竞聚率为0.04,而苯乙烯的竞聚率为0.40,属于有恒比点的非理想共聚,丙烯腈更倾向于与苯乙烯发生共聚合,而苯乙烯与丙烯腈发生共聚合的概率也大于苯乙烯发生均聚的概率,因此从机理上,制得高丙烯腈含量的SAN是可能的。
但在工程上,针对热引发连续本体聚合方法的特点,要制备高腈含量和窄分布的SAN产品,由于加大了反应进料中丙烯腈的比例,这将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高腈含量SAN树脂的聚合体系粘度升高,同时,丙烯腈含量的提高,由于丙烯腈属于极性基团,而通常聚合过程采用乙苯为溶剂,乙苯为非极性溶剂,因此随着SAN中丙烯腈含量的提高,乙苯逐渐成为了SAN树脂的不良溶剂,综合这些会导致反应体系的粘度急剧增加,这会带来撤热和混合困难,反应体系出现不均匀;(2)反应进料中丙烯腈含量的提高,增大了反应器内生成丙烯腈均聚物或超高含量丙烯腈共聚物的几率,导致分布变宽,将大大恶化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色泽;(3)反应体系中丙烯腈含量的提高,聚合反应器中蒸发出来的丙烯腈单体也越多,这将要求反应器进料单体组成中有更高的丙烯腈含量,这将进一步加剧前述的两个问题,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在蒸发出来的气相中丙烯腈含量更高,这增大了在冷凝器生成丙烯腈均聚物或高丙烯腈含量的共聚物的几率,这些成份是不溶的凝胶样聚合物,其热稳定性非常低,使得成型制品上带有红色和黑色斑点,破坏了制品的外观。
因此,制备高腈含量窄分布SAN树脂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研究其聚合方法。根据文献调研的结果,很少有文献报道高腈含量窄分布SAN树脂的制备方法,在中国专利CN85106459A中公开了一种苯乙烯和丙烯腈进行连续本体聚合的工艺,其实施例5共聚物中丙烯腈含量为33%,属于高腈含量SAN树脂,但未指明其分布。在其聚合方法中,为解决高粘度问题,其增大了反应体系中惰性溶剂的比例,而进料单体中丙烯腈含量为40%,同时,其也公开了常规的丙烯腈含量26%的SAN的聚合结果,此时,进料单体中丙烯腈含量仅需30%。由此对比可以看出,为得到高丙烯腈含量的SAN树脂,需要大大增加进料单体中丙烯腈的比例,这就会导致我们前面分析的可能出现的问题。
因此,为了制备高腈含量窄分布SAN树脂,必须解决丙烯腈含量提高带来的宽分布、色泽黄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所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是反应单体在混合惰性溶剂和分子量调节剂存在下实现的连续热引发本体共聚物;其中丙烯腈含量≥32%(质量),熔融指数小于6g/10min(230℃,3.8kg),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小于2。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惰性溶剂由高沸点的乙苯和低沸点的惰性溶剂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低沸点的惰性溶剂包括四氢呋喃、苯、甲苯或环己烷。
进一步地,所述低沸点的惰性溶剂包括四氢呋喃、苯或环己烷。
进一步地,所述低沸点的惰性溶剂是四氢呋喃。
进一步地,所述分子量调节剂是异十二烷基硫醇。
进一步地,所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中丙烯腈含量32~40,熔融指数小于4g/10min(230℃,3.8kg),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小于1.9。
进一步地,所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中丙烯腈含量32~36,熔融指数小于3g/10min(230℃,3.8kg),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小于1.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反应单体、混合惰性溶剂和分子量调节剂连续地引入反应器内,在反应器中使三种反应混合物聚合,得到SAN共聚物;所得共聚物经反应器出口排出泵入脱挥器中进行两级脱挥,而后在造粒机中造粒,即得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
进一步地,聚合反应是在140-160℃、压力0.15~0.26MPa下聚合1.5-2.5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单体的量为:32-40重量份数的丙烯腈和60-68重量份数的苯乙烯;
分子量调节剂添加量为占以反应单体计0-0.5的重量份数;
混合惰性溶剂为高沸点的乙苯和低沸点的惰性溶剂组成,其中,高沸点的乙苯添加量为占以反应单体计0-30的重量份数,低沸点的惰性溶剂添加量为占以高沸点的乙苯计0-30的重量份数。
进一步地,所述低沸点的惰性溶剂的量为占高沸点的乙苯的5-20重量份数。
进一步地,所述低沸点的惰性溶剂的量为占高沸点的乙苯的8-15重量份数。
进一步地,所述低沸点的惰性溶剂为四氢呋喃、苯、甲苯或环己烷。
进一步地,所述低沸点的惰性溶剂为四氢呋喃、苯或环己烷。
进一步地,所述低沸点的惰性溶剂为四氢呋喃。
进一步地,所述分子量调节剂为异十二烷基硫醇。
进一步地,所述聚合温度为142-155℃。
进一步地,所述聚合温度为145-152℃。
进一步地,将反应单体、混合惰性溶剂和分子量调节剂连续地引入反应器内进行共聚反应,反应过程中通过反应器夹套中冷却介质撤热,同时在特定的反应温度和压力下通过反应混合物中低分子物质的蒸发冷凝,进而在特定的反应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共聚反应。
进一步地,所述制备所得SAN树脂与ABS高胶粉掺混制备ABS板材。
本发明提供的苯乙烯与丙烯腈连续热引发本体共聚合方法,是在共聚合反应体系中加入混合惰性溶剂,降低丙烯腈在蒸发撤热过程中的蒸发,进而降低进料中丙烯腈的比例;采用两级脱挥降膜蒸发、冷凝和撤热、高粘度熔体输送,得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聚合温度与所得树脂物性的关系示意图,其中1为维卡软化点;2为拉伸强度;3为熔融指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利用苯乙烯与丙烯腈连续热引发本体共聚合得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
首先,在连续热引发本体聚合过程中。在通常的连续热引发本体共聚合中,反应热的撤走主要是通过蒸发反应体系中的低分子物质来实现的。反应体系中的低分子物质主要包括了丙烯腈、苯乙烯、乙苯及少量低聚物,针对共混体系的气液平衡研究及反应过程中各取样点采样分析,其结果见表1:
表1:聚合过程中各采样点组成分析结果
  组分   进料   循环物料   反应器出口   蒸发物料
  苯乙烯   70%   28%   14.5%   8%
  丙烯腈   30%   34%   17.5%   78%
  乙苯   38%   20%   14%
  聚合物   48%
上述聚合过程中所得到的SAN树脂其丙烯腈含量为26%。从各采样点的组成分析看,由于丙烯腈相对于苯乙烯和惰性溶剂乙苯,具有低沸点易挥发的特性,其在蒸发过程中被大量蒸发并带走热量,从而导致聚合过程中各处的物料组成并不一致。在高丙烯腈含量下,蒸发物料中丙烯腈的含量还会更高。
由此,本发明为了减少丙烯腈物料被大量蒸发,同时又能保证聚合热通过蒸发的方式带走,因此引入低沸点的惰性溶剂,减少丙烯腈的蒸发,使丙烯腈单体尽量多地留在反应器中,保持与苯乙烯的组成比例,得到更均匀的共聚组成。
在苯乙烯和丙烯腈的本体共聚合过程中,惰性溶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反应体系的粘度,有利于反应过程的传热和混合。因此选择惰性溶剂,其基本要求是:(1)应该是SAN共聚物的良溶剂;(2)不与反应体系中的其它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保持惰性;(3)与反应单体保持良好的互溶。因此,在常规的SAN共聚物的制备中,通常选择乙苯作为惰性溶剂,乙苯除了满足前面提到的要求外,还具有饱和蒸气压低,因此降低了设备的要求,可以减少投资和操作风险。但是在制备高丙烯腈含量SAN树脂时,随着丙烯腈含量的提高,由于丙烯腈为极性组分,SAN树脂的极性提高,而乙苯作为非极性溶剂,其对SAN树脂的溶解能力降低,导致体系的粘度会增大;同时,由于其高沸点物性,对减少丙烯腈的蒸发并无帮助。因此在传统的本体共聚合工艺中,继续选择乙苯为惰性溶剂,所得到的SAN树脂性能和色泽都不能令人满意。
进而要降低丙烯腈的蒸发,选择低沸点的与丙烯腈沸点接近的惰性溶剂。丙烯腈的沸点常压下为77.3℃,可选择的惰性溶剂有四氢呋喃(66℃)、苯(80℃)、环己烷(81℃)、甲苯(110.8℃),这些物质能溶解SAN树脂,与反应单体也能保持良好的互溶,不与反应体系的其它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可以作为SAN共聚合时的惰性溶剂。而且这些溶剂的常压沸点都比乙苯(136℃)低,在引入反应体系后,可以减少丙烯腈的蒸发,有利于高腈含量SAN树脂的合成,并能保证窄分布。在这几种溶剂中,优选的是具有更低沸点的四氢呋喃、苯和甲苯,而从极性的角度,有利于高丙烯腈含量SAN的溶解,更优选的是四氢呋喃作为低沸点的惰性溶解。
虽然低沸点惰性溶剂有利于高腈含量SAN树脂的合成,但低沸点惰性溶剂会有更大的饱和蒸汽压力,如果完全取代乙苯,对设备的耐压要求更高,则不利于在传统的SAN生产设备上合成高腈含量的SAN。因此,本发明用低沸点惰性溶剂部分替换乙苯,使用低沸点的惰性溶剂与高沸点的乙苯组成的混合惰性溶剂来调控丙烯腈的蒸发量。在混合惰性溶剂中,低沸点的组分占高沸点的乙苯的0~30%,优先在5%~20%,更优先在8%~15%。
可见采用混合惰性溶剂方法,在制备高丙烯腈含量SAN树脂时,可以降低丙烯腈的蒸发,缩小进料单体丙烯腈比例与SAN树脂中丙烯腈的含量间的差距,同时,在一级脱挥中不用升高温度,即可脱去大部分丙烯腈和部分低沸点溶剂,降低了在后处理阶段未反应单体继续在高温下进行聚合的可能,有利于得到窄分布的SAN树脂。
另外,苯乙烯与丙烯腈的共聚合是放热反应,需要在适当的温度下引发后才能聚合,而在引发产生自由基的前提下,反应温度还影响着聚合速度,同时对聚合体系的粘度也产生影响,这也间接影响了体系的传热和传质效率。由于苯乙烯与丙烯腈有不同的竞聚率,在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聚合时以不同的速度进入聚合物链。苯乙烯和丙烯腈共聚合过程中,在不同温度下聚合速率、固含量、熔体粘度等不同,影响反应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引发剂加入量、反应压力、分子量调节剂加入量、苯乙烯和丙烯腈配比、反应釜液位、循环液量的大小等。
针对高腈SAN树脂的生产,从引发和聚合速度的角度看,丙烯腈含量的高低不会对聚合温度产生影响,而从聚合体系的传质、传热来看,由于体系粘度的增加,从而可以希望通过提高反应温度来降低体系的粘度,从而有利于传热、传质。但是反应温度过高不利于聚合装置的可控性。
本发明通过一系列不同的聚合温度131-169℃对高腈SAN树脂的产品性能的影响(参见图4),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其维卡软化点降低,表明耐热性降低,拉伸性能也降低,熔融指数升高。这些现象表明了聚合物的分子量在降低,高温不利于高分子量SAN树脂的生成。因此制备本发明所述SAN树脂,其聚合温度在140-160℃范围,温度的选择优选在142-155℃范围,更优选在145-152℃范围。
对于在聚合过程温度的控制,在初期引发时需要供热,而在稳定后则需要撤热,整个过程主要是撤热,保持聚合温度的恒定。通常通过通入低温的反应混合物、通过反应器夹套中冷却介质撤热或反应混合物中低分子物质的蒸发冷凝的方法进行撤热。
其中反应混合物中低分子物质的蒸发及其气相是以控制反应器压力,使反应混合物中低分子物质在特定温度下蒸发,并通过外接冷凝器冷凝,将冷凝的液体混合物再循环到反应器中来进行控制的。
SAN树脂通过连续本体共聚合制备,单程转化率在60~70%,因此从反应器出口排出的物料中不少未反应的单体和惰性溶剂,需要通过脱挥脱除。常规SAN树脂生产工艺中是通过两级脱挥:先是把反应器中排出的物料升高到一定温度,控制脱挥器的真空度,把混合物中低沸点的丙烯腈组分先脱除,完成一级脱挥,然后在二级脱挥器中,再次升高温度和提高真空度,完全脱除里面的苯乙烯和乙苯。针对高丙烯腈含量SAN树脂,如果脱挥温度过高,则聚合物发黄概率增加,而在本发明提高的应用混合惰性溶剂的制备工艺中,一级脱挥可以不用升高温度,即可完成大量的低沸点的物质的脱除,在二级脱挥中升温脱除高沸点物质,在此阶段高温导致物料发黄的几率降低。
实施例1
在一个体积为27m3的现有立式搅拌釜式反应器中,苯乙烯和丙烯腈混合物进行连续热引发本体共聚合反应。反应单体混合物的进料速度为18.5m3/hr,新鲜反应单体混合物在进入反应器前先泵入一静态混合器中,在此静态混合物内发生混合的物料还包括从反应器底部被高粘齿轮泵抽吸上来的循环物料以及被脱挥冷凝下来的再循环液体物料,三路物料在静态混合器中完全混合均匀后进入反应器中。
新鲜进料单体混合物的组成为66重量份苯乙烯、34重量份丙烯腈、28重量份混合惰性溶剂和0.15重量份分子量调节剂。其中的混合惰性溶剂组成为3重量份四氢呋喃,25重量份乙苯。
反应器的有效反应体积控制在75%,物料停留时间约为2hr。
在搅拌釜反应器内发生共聚合反应,要保证整个釜内的均匀性,通过使用反应物料外循环和搅拌器的搅拌作用得以实现,搅拌器为锚式加透平叶片的组合桨,搅拌转速为110rpm,釜内的最大温差在1℃以内。
控制搅拌釜的反应压力,使反应器内的反应温度保持在148℃。聚合反应器外设置有夹套,夹套内有循环导热油,通过恒温油槽控制导热油温度在135~140℃。达到稳定状态,反应器中温度和压力保持恒定。通过把一部分聚合的反应混合物通过高粘齿轮泵从反应器底部连续地泵出,就可以在反应器中维持一恒定的物料体积,出料速度应该与进入该反应器的反应单体混合物和再循环物料的速度相等。
从聚合反应器中泵出的反应混合物直接送到一级脱挥器,脱除大部分残留的丙烯腈和四氢呋喃,剩余物料经过高粘齿轮泵泵入预热器中,将物料升温到230℃,物料进入二级脱挥器中,脱除残余的苯乙烯和乙苯,得到高腈含量的SAN聚合物。
将所得到的SAN聚合物进行表征分析,测量丙烯腈含量、分子量及其分布和熔融指数、黄指数等参数。其结果见表2。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SAN的制备过程中混合惰性溶剂中四氢呋喃4重量份,乙苯为24重量份。所得到的SAN聚合物表征分析结果见表2。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SAN的制备过程中混合惰性溶剂中四氢呋喃2重量份,乙苯为28重量份。所得到的SAN聚合物表征分析结果见表2。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SAN的制备过程中新鲜单体进料组成为64重量份苯乙烯,36重量份丙烯腈,混合惰性溶剂中四氢呋喃为4重量份,乙苯为24重量份。所得到的SAN聚合物表征分析结果见表2。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SAN的制备过程中混合惰性溶剂中的低沸点溶剂选择苯。所得到的SAN聚合物表征分析结果见表2。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SAN的制备过程中聚合反应温度控制在145℃。所得到的SAN聚合物表征分析结果见表2。
比较实施例1
SAN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除了混合惰性溶剂中四氢呋喃为0重量份,即采用纯乙苯作为惰性溶剂,所得到的SAN聚合物表征分析见表2。
比较实施例2
SAN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除了混合惰性溶剂选择二甲苯(144℃)和乙苯的混合体系,占比保持不变。所得到的SAN聚合物表征分析结果见表2。
表2:各实施例所得SAN树脂表征结果
表2的结果显示了本发明制备的高腈含量窄分布SAN树脂具有良好的性能、低的颜色。
同时将本发明实施例所得SAN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参见表3提供的SAN树脂物性分析典型值。
表3
  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
  黄度指数   13   HG/T 3862
  残留单体/(mg/kg)   640   Q/SY DH0438
  维卡软化点/(℃)   107   ASTM D1525
  拉伸强度/(MPa)   71   ASTM D638
  冲击强度/(J/m)   19   ASTM D256
  熔体流动速率/(g/10min)   4.6   ASTM D1238
另外,将本发明实施例所得SAN树脂按照现有技术与高胶ABS粉料掺混,生产板材ABS树脂,各项性能指标均显著提高(参见表4提供的板材ABS树脂物性典型值表)。
表4
 项目   板材级770   试验方法
 悬臂梁冲击强度,J/m   267   ASTM D256-2006
 拉伸强度,MPa   53   ASTM D638-2003
 洛氏硬度(R标尺)   100   ASTM D785-2003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g/10min   12.4   GB/T 3682-2000
 热变形温度,℃   89   ASTM D648-2006
弯曲强度,MPa 65   ASTM D790-2003
 弯曲弹性模量,MPa   2260   ASTM D790-2003
本发明提供的苯乙烯与丙烯腈连续热引发本体共聚合方法,是在共聚合反应体系中加入混合惰性溶剂,降低丙烯腈在蒸发撤热过程中的蒸发,进而降低进料中丙烯腈的比例;采用两级脱挥降膜蒸发、冷凝和撤热、高粘度熔体输送,得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其特征在于:
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是反应单体在混合惰性溶剂和分子量调节剂存在下实现的连续热引发本体共聚物;其中丙烯腈含量≥32%(质量),熔融指数小于6g/10min(230℃,3.8kg),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小于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惰性溶剂由高沸点的乙苯和低沸点的惰性溶剂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沸点的惰性溶剂包括四氢呋喃、苯、甲苯或环己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沸点的惰性溶剂包括四氢呋喃、苯或环己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沸点的惰性溶剂是四氢呋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子量调节剂是十二烷基硫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中丙烯腈含量32~40,熔融指数小于4g/10min(230℃,3.8kg),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小于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中丙烯腈含量32~36,熔融指数小于3g/10min(230℃,3.8kg),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小于1.8。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反应单体、混合惰性溶剂和分子量调节剂连续地引入反应器内,在反应器中使反应混合物聚合,得到SAN共聚物;所得共聚物经反应器出口排出泵入脱挥器中进行两级脱挥,而后在造粒机中造粒,即得丙烯腈含量32~34%的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反应是在140-160℃、压力0.15~0.26MPa下聚合1.5-2.5小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单体的量为:32-40重量份数的丙烯腈和68-60重量份数的苯乙烯;
分子量调节剂添加量为占以反应单体计0-0.5的重量份数;
混合惰性溶剂为高沸点的乙苯和低沸点的惰性溶剂组成,其中,高沸点的乙苯添加量为占以反应单体计0-30的重量份数,低沸点的惰性溶剂添加量为占以高沸点的乙苯计0-30的重量份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沸点的惰性溶剂的量为占高沸点的乙苯的5-20重量份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沸点的惰性溶剂的量为占高沸点的乙苯的8-15重量份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沸点的惰性溶剂为四氢呋喃、苯、甲苯或环己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沸点的惰性溶剂为四氢呋喃、苯或环己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沸点的惰性溶剂为四氢呋喃。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子量调节剂为十二烷基硫醇。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温度为142-155℃。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温度为145-152℃。
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反应单体、混合惰性溶剂和分子量调节剂连续地引入反应器内进行共聚反应,反应过程中通过反应器夹套中冷却介质撤热,同时在特定的反应温度和压力下通过反应混合物中低分子物质的蒸发冷凝,进而在特定的反应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共聚反应。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备所得SAN树脂与ABS高胶粉掺混制备ABS板材。
CN201110179219.9A 2011-06-29 2011-06-29 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336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9219.9A CN102336857B (zh) 2011-06-29 2011-06-29 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9219.9A CN102336857B (zh) 2011-06-29 2011-06-29 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6857A true CN102336857A (zh) 2012-02-01
CN102336857B CN102336857B (zh) 2014-09-24

Family

ID=45512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79219.9A Active CN102336857B (zh) 2011-06-29 2011-06-29 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36857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7246A (zh) * 2012-12-21 2013-03-20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连续本体san树脂的连续管式平推流反应器及制备方法
CN104628925A (zh) * 2013-11-08 2015-05-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釜串联聚合生产san树脂的方法
CN105385058A (zh) * 2015-12-21 2016-03-09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内应力耐热abs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79521A (zh) * 2016-08-29 2017-01-04 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腈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
CN106397666A (zh) * 2016-08-29 2017-02-15 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窄分子量分布丙烯腈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
CN111662407A (zh) * 2020-08-02 2020-09-15 敖琪 一种碳纤维用聚丙烯腈聚合物高效聚合制备方法
CN113436688A (zh) * 2021-06-26 2021-09-24 浙江智英石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san反应进料控制方法、系统及其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6459A (zh) * 1983-09-21 1987-02-18 考斯顿技术公司 制造苯乙烯类-链烯腈共聚物的方法
CN1368983A (zh) * 1998-12-18 2002-09-11 Lg化学株式会社 制备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6459A (zh) * 1983-09-21 1987-02-18 考斯顿技术公司 制造苯乙烯类-链烯腈共聚物的方法
CN1368983A (zh) * 1998-12-18 2002-09-11 Lg化学株式会社 制备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戚盛杰: "SAN树脂的研制", 《合成树脂及塑料》, no. 01, 13 July 1929 (1929-07-13), pages 14 - 19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7246A (zh) * 2012-12-21 2013-03-20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连续本体san树脂的连续管式平推流反应器及制备方法
CN102977246B (zh) * 2012-12-21 2014-06-25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连续本体san树脂的连续管式平推流反应器及制备方法
CN104628925A (zh) * 2013-11-08 2015-05-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釜串联聚合生产san树脂的方法
CN104628925B (zh) * 2013-11-08 2017-10-2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釜串联聚合生产san树脂的方法
CN105385058A (zh) * 2015-12-21 2016-03-09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内应力耐热abs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5058B (zh) * 2015-12-21 2018-05-29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内应力耐热abs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79521A (zh) * 2016-08-29 2017-01-04 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腈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
CN106397666A (zh) * 2016-08-29 2017-02-15 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窄分子量分布丙烯腈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
CN111662407A (zh) * 2020-08-02 2020-09-15 敖琪 一种碳纤维用聚丙烯腈聚合物高效聚合制备方法
CN113436688A (zh) * 2021-06-26 2021-09-24 浙江智英石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san反应进料控制方法、系统及其存储介质
CN113436688B (zh) * 2021-06-26 2022-08-26 浙江智英石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san反应进料控制方法、系统及其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6857B (zh) 2014-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6857B (zh) 高腈含量窄分布的san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8925B (zh) 一种两釜串联聚合生产san树脂的方法
US3954722A (en) Manufacture of uniform polymers
JP2659722B2 (ja) モノマー混合物から成形材料を製造する方法
EP2471821B1 (en) Maleimide-alpha-alkylstyrene-based tetrapolymer with low molten viscosity
CN1232549C (zh) 制备热塑性树脂的方法
EP2160422B1 (en) Maleimide-alpha-alkylstyrene-based terpolymer with low molten viscosity and continuous bulk process for producing it
CN106188374A (zh) 高腈san树脂及其生产方法
GB715666A (en) Continuous method for making solid polymeric materials
CA1124432A (en) Process for the continuous mass polymerization of polyblends having a bimodal rubber particle size
CA1196148A (en) Production of copolymers of alpha-methyl-styrene
US4042768A (en) Continuous solvent-free polymerization of vinyl derivatives
Lenzi et al. Semibatch styrene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US6362296B1 (en) Continuous bulk polymerization process
CN105418836A (zh) 聚碳酸酯增韧用丙烯酸酯聚合物/纳米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13877498A (zh) 一种制备组成稳定低挥发分san树脂的装置及方法
US3928495A (en) Continuous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BS type polyblends
US6488898B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crylonitrile-styrene copolymer
CN107257808B (zh) 制备高耐热性共聚物的连续方法
CA1054290A (en) Continuous mass polymerization process for abs polymeric polyblends
EP0202706B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thermoplastic polymer
KR100874030B1 (ko) 스티렌계 단량체 및 아크릴로니트릴계 단량체의 공중합체의제조 방법
KR100751020B1 (ko) 내열특성과 표면광택도 및 실용충격강도가 우수한 고충격폴리스티렌 수지의 연속 제조방법
JPH09136917A (ja) スチレン系ランダム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674404B (zh) 一种利用分子蒸馏技术连续生产碳氢树脂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