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4020A - 一种含有酯类化合物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酯类化合物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34020A CN102334020A CN2011800019572A CN201180001957A CN102334020A CN 102334020 A CN102334020 A CN 102334020A CN 2011800019572 A CN2011800019572 A CN 2011800019572A CN 201180001957 A CN201180001957 A CN 201180001957A CN 102334020 A CN102334020 A CN 1023340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quality control
- hemorheology
- ester
- plastifier
- com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96—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blood or serum control standard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1/00—Investigating flow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e.g. viscosity, plasticity;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flow properti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包括酯化合物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包括60-99.99(重量)%的第一组分和0.01-40(重量)%的第二组分。所述第一组分为血浆或血清,所述第二组分为酯类化合物,二者构成非牛顿流体,并且其表现粘度与切变率成反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诊断领域中血液流变指标检测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含有酯类化合物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背景技术
宏观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最基本指标应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血液是复杂的非牛顿流体,它的表观粘度随剪切率和剪切时间而变异。血流变检测的质控相当复杂,又由于缺乏标准参考物质,使不同医院、不同仪器检测的血流变临床数据缺乏可比性,影响了血液流变检测的临床应用。因此,研制一种合适的血流变质控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关注的问题。
国内外报道了一些对血液粘度质控物的相关研究。张宁等(血液粘度室内质控物的研究与应用,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0(1):41~42)研究用聚合物乙二醇-6000溶液作为全血粘度检测质控物;Brookshier KA等(Evaluation of a transparent blood analog fluid:aqueous xanthangum/glycerin,Biorheology.1993 Mar-Apr;30(2):107-16)研究用水溶性黄原胶和己二酸丙二醇聚酯的混合溶液作为血液的流变性类似物;Ohba等(Model blood consisting of dense suspension of natural polymeric gelparticles,IV world congress of biomechanics proceedings CD,(2002),p.687)研究用褐藻酸钙颗粒的悬液作为血液的类似物。但是血液是很复杂的生物非牛顿流体,化学物质并不能完全拟合血液的流变特性。
而马景德等(血液流变学分析质控物的研制及体会,医学检验杂志,1991,6(2):114~116)对于醛化红细胞悬浮液可否作为全血粘度质控进行了研究;CN1584591A公开了一种血液流变全血质控物,该质控物包括全血、抗凝液和细胞培养液;Shunichi等(Development of blood analog fluids usinghuman hair protein particles,JSME International Journal,Series C,Vol.48,No.4,2005)研究用人的头发角蛋白颗粒悬液作为血液流体类似物。
但以上技术方案的长期稳定性和流变性重现性还有待确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含有酯类化合物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含有酯类化合物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60~99.99%的第一组分,和0.01~40%的第二组分,所述第一组分为血浆或血清,所述第二组分为酯类化合物;所述第一组分与所述第二组分形成表观粘度与切变率成反比的非牛顿流体。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其中,所述的酯类化合物包括一元羧酸酯、多元羧酸酯、硝酸酯、磷酸酯、磺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其中,所述酯类化合物包括邻苯二甲酸酯、脂肪二元酸酯、磷酸苯酯、环氧酯、聚酯、苯多酸酯、多元醇酯、多元糖酯、纤维素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其中,所述酯类化合物为可改变血浆蛋白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增塑剂。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其中,所述增塑剂为油溶性增塑剂;所述血浆或血清含量为80~99.99%,所述油溶性增塑剂,含量为0.01~20%。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其中,所述增塑剂为油溶性增塑剂;所述血浆或血清含量为95~99.99%,所述油溶性增塑剂含量为0.01~5%。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其中,所述增塑剂为亲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所述血浆或血清含量为60~99.9%,所述亲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含量为0.1~40%。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其中,所述增塑剂为亲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所述血浆或血清含量为80~99.5%,所述亲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含量为20~0.5%。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其中,所述亲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包括亲水性聚酯、亲水性多元醇酯、亲水性多元糖酯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血浆或血清中加入酯类化合物,使得酯类化合物插入血浆蛋白分子链间,改变血浆或血清内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从而改变了血浆或血清溶液的流变性能,使其与全血和血浆或血清的粘度都有更好的对应性,在血流变的临床检测中可以作为血液粘度测定时的标准物和质控物。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血浆与组合物1粘度随切变率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全血与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的粘度比与切变率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60~99.99%的第一组分,和0.01~40%的第二组分。其中第一组分为血浆或血清,优选采用血浆,第二组分为酯类化合物。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形成表观粘度与切变率成反比的非牛顿流体。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酯类化合物分别为可改变血浆或血清蛋白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增塑剂。血浆与血清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有纤维蛋白原,酯类化合物对其流变性的影响机理是相同的。血浆粘度主要取决于血浆溶液内的蛋白组分,如球蛋白、脂蛋白的含量。增塑剂插入血浆蛋白分子链间后,改变了血浆蛋白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从而改变了血浆溶液的流变性能,使其与全血和血浆的粘度都有更好的对应性,在血流变的临床检测中可以作为血液粘度测定时的标准物和质控物。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的酯类化合物包括一元羧酸酯、多元羧酸酯、硝酸酯、磷酸酯、磺酸酯。其中一元羧酸酯它的分子通式是R1-COO-R2,其中取代基R1、R2彼此独立,可以是烷基、环烷基、芳香基、芳烷基、烷芳基、含碳的杂环及其衍生物。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的酯类化合物还包括邻苯二甲酸酯、脂肪二元酸酯、磷酸苯酯、环氧酯、聚酯、烷基磺酸酯、多元醇酯、多元糖酯、纤维素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邻苯二甲酸酯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葵酯等。脂肪二元酸酯包括:癸二酸二辛酯、己二酸二辛酯等。磷酸苯酯包括磷酸甲苯二苯酯、磷酸三丁酯等。环氧酯包括环氧油酸丁酯等。聚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己二酸丙二醇聚酯、聚芳酯等。多元醇酯包括: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脂肪酸多元醇酯如脂肪酸甘油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等。多元糖酯包括麦芽糖酯、蔗糖酯等。纤维素酯包括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等。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酯类化合物为油溶性增塑剂时,其在血流变质控组合物中的含量优选为0.01~20%,更优选为含量为0.01~5%,最优选为0.02~1%,以得到相对更加接近真实血液流变性能的组合物流体。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酯类化合物为水溶性或亲水性增塑剂时,水溶性或亲水性增塑剂与蛋白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相比上述的油溶性增塑剂可在血流变质控组合物占有更高的含量,以得到相对更加接近真实血液流变性能的组合物流体。所述的亲水性增塑剂包括亲水性聚酯类、亲水性多元醇酯、亲水性多元糖酯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亲水性聚酯类增塑剂即在聚酯分子链上引入亲水性基团,如磷酸盐(R-SO3-Na+)、羧酸盐(R-COO-NH4 +)、季铵盐R-N+(CH2)3Cl-或R-N+(CH3)3Br-的离子基团,或者引入如二元醇、二元酸的非离子基团,使其具有亲水性。亲水性多元醇酯如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600单油酸酯、聚乙二醇6000双硬脂酸酯等。亲水性多元糖酯如麦芽糖月桂酸酯、蔗糖单脂肪酸酯等。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亲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在血流变质控组合物中的含量优选为0.1~40%,更优选为含量为0.5~20%,最优选为1~10%,以得到相对更加接近真实血液流变性能的组合物流体。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血浆采用浓度为0.1mg/ml的肝素抗凝,或者采用浓度为1.5mg/ml的EDTA-Na2或EDTA-K2抗凝。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中还包括防腐剂,例如叠氮钠,或者其他种类的防腐剂。还可加入蛋白稳定剂、乳化剂等添加剂,以增加所制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的有效期和稳定性。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的制备过程,及所制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的全血/血浆粘度与组合物拟合实验,组合物批间重复性测定实验及稳定性测定实验。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举例子仅为本发明的几个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下面各实施例中,采用北京普利生LBY-N6K自清洗快测血流变仪作为粘度检测仪器。
实施例1
(1)、制备含有0.1%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1
在99.9g血浆中加入0.1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其中血浆采用浓度为0.1mg/ml的肝素钠抗凝,采用0.1ml叠氮钠作为防腐剂,混匀后采用无菌技术分装,每管5ml,储存于-20℃环境下。
(2)、全血/血浆粘度与组合物1拟合实验
取正常血液标本,将红细胞压积调至42%,测定10、60、150s-1切变率变化范围内的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与组合物1的粘度曲线比较拟合程度。血浆与组合物1粘度随切变率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其中切变率单位为s-1,粘度单位为:mPa.s,图1中用“□”标识的为血浆粘度变化曲线,用“○”标识的为组合物1粘度变化曲线。从图1中可以看出,血浆粘度不随切变率而变化,而含有0.1%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表观粘度随切变率增高而降低,表现为非牛顿流体。
以10s-1的表观粘度为初始粘度,测得各切变率下表观粘度与初始粘度(10s-1)的比值,即粘度比,检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全血/血浆粘度与组合物1拟合实验结果
全血与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的粘度比与切变率曲线如图2所示,图2中切变率单位为s-1,用“○”标识的为组合物1粘度比变化曲线,用“×”标识的为全血粘度比变化曲线。虽然两条曲线不重合,但两曲线之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所制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可作为标准物或者质控物应用到全血粘度的测定中,尤其可增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检测的准确度。
(3)、组合物1批间重复性测定
取10管组合物1,用粘度检测仪器测定其在10、60、150s-1时的表观粘度,计算其标准偏差(SD)和变异系数(CV)。重复测定10管组合物1,测定结果显示,各管间CV%<5%,表明组合物1溶液管间重复性好。
(4)、稳定性测定
每3天监测组合物1在切变率为10、60、150s-1时的表观粘度,测定前组合物需在室温放置回温,连续测定六个月。结果显示:各管间CV%值均小于5%,检验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组合物1溶液在现有保存条件下的性质稳定。
实施例2
(1)、制备含有0.2%癸二酸二辛酯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2
在99.8g中血清加入0.2g癸二酸二辛酯,其中血清采用浓度为0.1mg/ml的肝素抗凝,采用0.1ml叠氮钠作为防腐剂,混匀后采用无菌技术分装,每管5ml,储存于-20℃环境下。
(2)、全血/血清粘度与组合物2拟合实验
取正常血液标本,将红细胞压积调至42%,测定10、60、150s-1切变率变化范围内的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清粘度,与组合物2的粘度曲线比较拟合程度。比较结果显示,血清粘度不随切变率而变化,而含有0.2%癸二酸二辛酯的组合物2表观粘度随切变率增高而降低,表现为非牛顿流体。
以10s-1的表观粘度为初始粘度,测得各切变率下表观粘度与初始粘度(10s-1)的比值,即粘度比,检测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全血/血清粘度与组合物2拟合实验结果
根据表2的试验结果可知,虽然全血与组合物2的粘度比与切变率曲线不重合,但两曲线之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所制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可作为标准物或者质控物应用到全血粘度的测定中,尤其可增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检测的准确度。
(3)、组合物2批间重复性测定
取10管组合物2,用粘度检测仪器测定其在10、60、150s-1时的表观粘度,计算其标准偏差(SD)和变异系数(CV)。重复测定10管组合物,测定结果显示,各管间CV%<5%,表明组合物2溶液管间重复性好。
(4)、稳定性测定
每3天监测组合物2在切变率为10、60、150s-1时的表观粘度,测定前组合物需在室温放置回温,连续测定六个月。结果显示:各管间CV%值均小于5%,检验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组合物2溶液在现有保存条件下的性质稳定。
实施例3
(1)、制备含有40%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吐温80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3
在60g血浆中加入40g吐温80,其中血浆采用浓度为0.1mg/ml的肝素抗凝,采用0.1ml叠氮钠作为防腐剂,混匀后采用无菌技术分装,每管5ml,储存于-20℃环境下。
(2)、全血/血浆粘度与组合物3拟合实验
取正常血液标本,将红细胞压积调至42%,测定10、60、150s-1切变率变化范围内的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与组合物3的粘度曲线比较拟合程度。比较结果显示,血浆粘度不随切变率而变化,而含有40%吐温80的组合物3表观粘度随切变率增高而降低,表现为非牛顿流体。
以10s-1的表观粘度为初始粘度,测得各切变率下表观粘度与初始粘度(10s-1)的比值,即粘度比,检测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全血/血浆粘度与组合物3拟合实验结果
根据表3的试验结果可知,虽然全血与组合物3的粘度比与切变率曲线不重合,但两曲线之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所制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可作为标准物或者质控物应用到全血粘度的测定中,尤其可增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检测的准确度。
(3)、组合物3批间重复性测定
取10管组合物3,用粘度检测仪器测定其在10、60、150s-1时的表观粘度,计算其标准偏差(SD)和变异系数(CV)。重复测定10管组合物3,测定结果显示,各管间CV%<5%,表明组合物3溶液管间重复性好。
(4)、稳定性测定
每3天监测组合物3在切变率为10、60、150s-1时的表观粘度,测定前组合物3需在室温放置回温,连续测定六个月。
结果显示:各管间CV%值均小于5%,检验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组合物3溶液在现有保存条件下的性质稳定。
实施例4
(1)、制备含有0.01%己二酸丙二醇聚酯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4
在99.99g血清中加入0.01g己二酸丙二醇聚酯,其中血清采用浓度为1.5mg/ml的EDTA-Na2或EDTA-K2抗凝,采用0.1ml叠氮钠作为防腐剂,混匀后采用无菌技术分装,每管5ml,储存于-20℃环境下。
(2)、全血/血清粘度与组合物4拟合实验
取正常血液标本,将红细胞压积调至42%,测定10、60、150s-1切变率变化范围内的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清粘度,与组合物4的粘度曲线比较拟合程度。比较结果显示,血清粘度不随切变率而变化,而含有0.01%己二酸丙二醇聚酯的组合物4表观粘度随切变率增高而降低,表现为非牛顿流体。
以10s-1的表观粘度为初始粘度,测得各切变率下表观粘度与初始粘度(10s-1)的比值,即粘度比,检测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 全血/血清粘度与组合物4拟合实验结果
根据表4的试验结果可知,虽然全血与组合物4的粘度比与切变率曲线不重合,但两曲线之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所制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可作为标准物或者质控物应用到全血粘度的测定中,尤其可增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检测的准确度。
(3)、组合物4批间重复性测定
取10管组合物4,用粘度检测仪器测定其在10、60、150s-1时的表观粘度,计算其标准偏差(SD)和变异系数(CV)。重复测定10管组合物4,测定结果显示,各管间CV%<5%,表明组合物4溶液管间重复性好。
(4)、稳定性测定
每3天监测组合物4在切变率为10、60、150s-1时的表观粘度,测定前组合物4需在室温放置回温,连续测定六个月。
结果显示:各管间CV%值均小于5%,检验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组合物4溶液在现有保存条件下的性质稳定。
实施例5
(1)、制备含有0.4%环氧油酸丁酯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5
在98.6g血浆加入0.4g环氧油酸丁酯,1g乳化剂硬脂酸钠盐,其中血浆采用浓度为1.5mg/ml的EDTA-Na2或EDTA-K2抗凝,采用0.1ml叠氮钠作为防腐剂,搅拌混匀后采用无菌技术分装,每管5ml,储存于-20℃环境下。
(2)、全血/血浆粘度与组合物5拟合实验
取正常血液标本,将红细胞压积调至42%,测定10、60、150s-1切变率变化范围内的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与组合物5的粘度曲线比较拟合程度。比较结果显示,血浆粘度不随切变率而变化,而含有0.4%环氧油酸丁酯的组合物5表观粘度随切变率增高而降低,表现为非牛顿流体。
以10s-1的表观粘度为初始粘度,测得各切变率下表观粘度与初始粘度(10s-1)的比值,即粘度比,检测结果如下表5所示。
表5 全血/血浆粘度与组合物5拟合实验结果
根据表5的试验结果可知,虽然全血与组合物5的粘度比与切变率曲线不重合,但两曲线之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所制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可作为标准物或者质控物应用到全血粘度的测定中,尤其可增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检测的准确度。
(3)、组合物5批间重复性测定
取10管组合物5,用粘度检测仪器测定其在10、60、150s-1时的表观粘度,计算其标准偏差(SD)和变异系数(CV)。重复测定10管组合物5,测定结果显示,各管间CV%<5%,表明组合物5溶液管间重复性好。
(4)、稳定性测定
每3天监测组合物5在切变率为10、60、150s-1时的表观粘度,测定前组合物5需在室温放置回温,连续测定六个月。
结果显示:各管间CV%值均小于5%,检验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组合物5溶液在现有保存条件下的性质稳定。
实施例6
(1)、制备含有10%聚乙二醇600单油酸酯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6
在90g血浆加入10g聚乙二醇600单油酸酯,其中血浆采用浓度为1.5mg/ml的EDTA-Na2或EDTA-K2抗凝,混匀后采用无菌技术分装,每管5ml,储存于-20℃环境下。
(2)、全血/血浆粘度与组合物6拟合实验
取正常血液标本,将红细胞压积调至42%,测定10、60、150s-1切变率变化范围内的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与组合物6的粘度曲线比较拟合程度。比较结果显示,血浆粘度不随切变率而变化,而含有10%聚乙二醇600单油酸酯的组合物6表观粘度随切变率增高而降低,表现为非牛顿流体。
以10s-1的表观粘度为初始粘度,测得各切变率下表观粘度与初始粘度(10s-1)的比值,即粘度比,检测结果如下表6所示。
表6 全血/血浆粘度与组合物6拟合实验结果
根据表6的试验结果可知,虽然全血与组合物6的粘度比与切变率曲线不重合,但两曲线之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所制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6可作为标准物或者质控物应用到全血粘度的测定中,尤其可增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检测的准确度。
(3)、组合物6批间重复性测定
取10管组合物6,用粘度检测仪器测定其在10、60、150s-1时的表观粘度,计算其标准偏差(SD)和变异系数(CV)。重复测定10管组合物6,测定结果显示,各管间CV%<5%,表明组合物6溶液管间重复性好。
(4)、稳定性测定
每3天监测组合物6在切变率为10、60、150s-1时的表观粘度,测定前组合物6需在室温放置回温,连续测定六个月。结果表明组合物6溶液在现有保存条件下的性质比加入防腐剂的组合物要差。而加入防腐剂后,所制备的组合物6可保存较长时间。
实施例7
(1)、制备含有1%蔗糖脂肪酸单酯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7
在99g血浆加入1g蔗糖脂肪酸单酯,其中血浆采用浓度为1.5mg/ml的EDTA-Na2或EDTA-K2抗凝,混匀后采用无菌技术分装,每管5ml,储存于-20℃环境下。
(2)、全血/血浆粘度与组合物7拟合实验
取正常血液标本,将红细胞压积调至42%,测定10、60、150s-1切变率变化范围内的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与组合物7的粘度曲线比较拟合程度。比较结果显示,血浆粘度不随切变率而变化,而含有1%蔗糖脂肪酸单酯的组合物7表观粘度随切变率增高而降低,表现为非牛顿流体。
以10s-1的表观粘度为初始粘度,测得各切变率下表观粘度与初始粘度(10s-1)的比值,即粘度比,检测结果如下表7所示。
表7 全血/血浆粘度与组合物7拟合实验结果
根据表7的试验结果可知,虽然全血与组合物7的粘度比与切变率曲线不重合,但两曲线之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所制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7可作为标准物或者质控物应用到全血粘度的测定中,尤其可增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检测的准确度。
(3)、组合物7批间重复性测定
取10管组合物7,用粘度检测仪器测定其在10、60、150s-1时的表观粘度,计算其标准偏差(SD)和变异系数(CV)。重复测定10管组合物7,测定结果显示,各管间CV%<5%,表明组合物7溶液管间重复性好。
(4)、稳定性测定
每3天监测组合物在切变率为10、60、150s-1时的表观粘度,测定前组合物7需在室温放置回温,连续测定六个月。结果表明组合物7溶液在现有保存条件下的性质比加入防腐剂的组合物要差。而加入防腐剂后,所制备的血浆流变质控组合物可保存较长时间。
根据前述实施例1-7中的方法,选用不同的酯类化合物,包括邻苯二甲酸酯、脂肪二元酸酯、磷酸苯酯、环氧酯、聚酯、苯多酸酯、烷基磺酸酯、多元醇酯、多元糖酯、纤维素酯等。其中邻苯二甲酸酯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葵酯等。脂肪二元酸酯包括:癸二酸二辛酯、己二酸二辛酯等。磷酸苯酯包括磷酸甲苯二苯酯、磷酸三丁酯等。环氧酯包括环氧油酸丁酯等。聚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己二酸丙二醇聚酯、聚芳酯等。多元醇酯包括: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脂肪酸多元醇酯如脂肪酸甘油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等。多元糖酯包括麦芽糖酯、蔗糖酯等。纤维素酯包括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等。将所选的酯类化合物以不同的比例来与血浆或血清混合,并分别测定所得到混合物的粘度比。
由于篇幅限制,在本申请文件中不一一赘述各个实施例的具体试验过程及实验结果,仅以如下表8列出所采用的组合物中血浆与酯类化合物比例:
表8 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含量
经过大量反复的试验证明,通过在血浆或血清中加入酯类化合物,使得酯类化合物插入血浆或血清蛋白分子链间,改变血浆或血清内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从而改变了血浆或血清溶液的流变性能,使其与全血和血浆或血清的粘度都有更好的对应性。而且在加入防腐剂后,所得组合物的性质更加稳定,容易储存,在血流变的临床检测中可以作为血液粘度测定时的标准物和质控物。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含有酯类化合物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60~99.99%的第一组分,和 0.01~40%的第二组分,所述第一组分为血浆或血清,所述第二组分为酯类化合物;所述第一组分与所述第二组分形成表观粘度与切变率成反比的非牛顿流体。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酯类化合物包括一元羧酸酯、多元羧酸酯、硝酸酯、磷酸酯、磺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酯类化合物包括邻苯二甲酸酯、脂肪二元酸酯、磷酸苯酯、环氧酯、聚酯、苯多酸酯、多元醇酯、多元糖酯、纤维素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酯类化合物为可改变血浆蛋白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增塑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油溶性增塑剂;所述血浆或血清含量为80~99.99%,所述油溶性增塑剂,含量为0.01~2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油溶性增塑剂;所述血浆或血清含量为95~99.99%,所述油溶性增塑剂含量为0.01~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亲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所述血浆或血清含量为60~99.9%,所述亲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含量为0.1~4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亲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所述血浆或血清含量为80~99.5%,所述亲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含量为20~0.5%。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包括亲水性聚酯、亲水性多元醇酯、亲水性多元糖酯类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1/070182 WO2012094809A1 (zh) | 2011-01-11 | 2011-01-11 | 含有酯类化合物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34020A true CN102334020A (zh) | 2012-01-25 |
CN102334020B CN102334020B (zh) | 2013-05-01 |
Family
ID=45484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0195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4020B (zh) | 2011-01-11 | 2011-01-11 | 一种含有酯类化合物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34020B (zh) |
WO (1) | WO201209480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05472A (zh) * | 2017-08-25 | 2017-12-22 | 重庆南方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血液流变分析仪质控液及该质控液的配置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36824A1 (de) * | 2000-03-18 | 2001-09-26 | proRheo GmbH | Flüssigkeit zur Nachbildung des rheologischen Verhaltens von Bioflüssigkeiten |
US6514763B2 (en) * | 2000-04-28 | 2003-02-04 | Hematronix, Inc. | Hematology blood control and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same |
CN1584591A (zh) * | 2004-05-31 | 2005-02-23 | 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血液流变全血质控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824770A (zh) * | 2005-02-25 | 2006-08-30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生物红细胞体积长期稳定的处理方法 |
CN1873413A (zh) * | 2006-06-27 | 2006-12-06 | 四川省迈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全血质控物及生产工艺 |
TW200700086A (en) * | 2004-12-23 | 2007-01-01 | Alza Corp | Injectable non-aqueous suspension |
CN101007046A (zh) * | 2006-01-25 | 2007-08-01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 | 一种血浆代用品及其在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
-
2011
- 2011-01-11 CN CN201180001957.2A patent/CN10233402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1-11 WO PCT/CN2011/070182 patent/WO201209480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36824A1 (de) * | 2000-03-18 | 2001-09-26 | proRheo GmbH | Flüssigkeit zur Nachbildung des rheologischen Verhaltens von Bioflüssigkeiten |
US6514763B2 (en) * | 2000-04-28 | 2003-02-04 | Hematronix, Inc. | Hematology blood control and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same |
CN1584591A (zh) * | 2004-05-31 | 2005-02-23 | 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血液流变全血质控物及其制备方法 |
TW200700086A (en) * | 2004-12-23 | 2007-01-01 | Alza Corp | Injectable non-aqueous suspension |
CN1824770A (zh) * | 2005-02-25 | 2006-08-30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生物红细胞体积长期稳定的处理方法 |
CN101007046A (zh) * | 2006-01-25 | 2007-08-01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 | 一种血浆代用品及其在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
CN1873413A (zh) * | 2006-06-27 | 2006-12-06 | 四川省迈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全血质控物及生产工艺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BLOOD》 20021101 Dina A.Andrews,et al Phorbol ester stimulates a protein kinase C-mediated agatoxin-TK-sensitive calcium permeability pathway in human red blood cells 3392-3399 1-9 第100卷, 第9期 * |
DINA A.ANDREWS,ET AL: "Phorbol ester stimulates a protein kinase C–mediated agatoxin-TK–sensitive calcium permeability pathway in human red blood cells", 《BLOOD》 * |
王开军: "血液流变学质控物的研制及应用", 《济宁医学院学报》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05472A (zh) * | 2017-08-25 | 2017-12-22 | 重庆南方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血液流变分析仪质控液及该质控液的配置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34020B (zh) | 2013-05-01 |
WO2012094809A1 (zh) | 2012-07-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00264B (zh) | 一种双连续乳液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Walter | Partition of cells in two-polymer aqueous phases: a surface affinity method for cell separation | |
Repine et al. | The influence of 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 on oxygen consumption by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 |
Evans et al. | Static and dynamic rigidities of normal and sickle erythrocytes. Major influence of cell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 |
JPS6118138B2 (zh) | ||
Dintenfass | Rheology of pocked red blood cells containing hemoglobins AA, SA, and SS | |
JPS58502166A (ja) | 鮮血(未調整)血液学用対照物 | |
JPS63122954A (ja) | 生育可能細胞の標識 | |
Castle et al. | Susceptibility of mammalian erythrocytes to hemolysis with hypotonic solutions: A function of differences between discoidal volume and volume of a sphere of equal surface | |
CS271468B2 (en) | Method of hyaluronic acid's insulation | |
CN110567780A (zh) | 一种糖化血红蛋白质控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30325B (zh) | 一种液体型纤维蛋白原检测试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334020B (zh) | 一种含有酯类化合物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 |
EP0853761A1 (en) | Blood control standard | |
Nemeth et al. | Early hemorheological changes in a porcine model of intravenously given E. coli induced fulminant sepsis | |
US6124089A (en) | Blood control and system for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measurement | |
CN102147418B (zh) | 一种含有多元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 |
Scott et al. | α‐and β‐haemoglobin chain induced changes in normal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comparison to β thalassaemia intermedia and Hb H disease | |
CN108226538B (zh)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试剂 | |
CN107290545A (zh) | 一种稳定的β2微球蛋白溶液、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
Waugh | Effects of abnormal cytoskeletal structure on erythrocyte membrane mechanical properties | |
Zhao et al. | Sodium alginate as viscosity modifier may induce aggregation of red blood cells | |
JPH11316228A (ja) | 組換え組織因子に基づく、即時使用可能なプロトロンビン時間試薬 | |
Meiselman et al. | Flow behavior of ATP-depleted human erythrocytes | |
CN1256587C (zh) | 血液流变全血质控物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