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1602A - 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1602A
CN102331602A CN201110301414A CN201110301414A CN102331602A CN 102331602 A CN102331602 A CN 102331602A CN 201110301414 A CN201110301414 A CN 201110301414A CN 201110301414 A CN201110301414 A CN 201110301414A CN 102331602 A CN102331602 A CN 102331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fibre
fiber
fine
d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1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31602B (zh
Inventor
倪纪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3014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316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31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1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31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1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传输领域,公开了一种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本发明中,在经过系统调度、对纤、核对系统开放情况、获取尾纤连接情况信息后,通过新光纤开剥及固定、原光纤开剥及熔接、接头测量、盘纤与封盒等一系列操作,将介入光纤逐对或逐束管与原光纤进行对接。有效提高了光纤割接的时效性和经济性,全面确保了光纤线路在割接期间的业务畅通和光纤接续质量。

Description

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传输领域,特别涉及光纤割接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诞生,光纤上承载的传输系统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40M准同步数字系列PDH(PlesiochronousDigital Hierarchy,简称PDH),逐步发展到目前的10G同步数字系列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简称SDH)和1600G的密集波分复用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DWDM)。人们对通信业务的需求也从传统的语音业务逐步发展到目前的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业务并存使用,同时人们对通信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光纤线路作为全部通信网中的一个重要承载部分,要求必须时时保持畅通、安全,如一旦发生光纤线路故障或由于光纤线路割接而造成的业务中断,将会给广大用户造成极大的不便。随着我国各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政、公路等建设项目越来越频繁地影响光纤线路运行,引起的光纤线路割接与故障抢修中所涉及的问题也愈来愈多。一方面网络通信业务要求尽可能减少业务中断时长,另一方面大量增加的配合市政、公路等建设项目需要光纤线路迁移、大修工程不可避免地造成业务中断,在这些特定因素影响下,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光纤割接处理,平均中断时长需要4-6小时,这期间势必会造成大量的通信业务中断,同时也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的光纤割接处理主要有调电路方式和倒纤方式。
调电路方式就是将光纤割接过程中的受影响的电路调至其他光纤中的电路里,将在用光纤空出后再进行割接的一种方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光纤割接前,必须详细调查影响的业务开放情况,由于目前传输系统容量较大,电路颗粒多为2.5G或10G,并且电路开放较满,具体调电路实施方案必须做到详细、周密。电路调度如涉及外省机务人员进行协作,需提前通知对方,并将详细的实施方案提交对方,双方共同确认操作统一步骤,操作同步时间。
调电路方式同时作为倒纤方式的一种辅助手段,对备用光纤资源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对大容量、重要电路进行倒纤,对其他电路则进行电路调出。
调电路方式优点是对传输设备的操作少,尤其是光纤中全部为环状SDH系统时,不进行设备操作,只需机务人员在监控系统上对设备进行观察,减少机线操作程序,降低风险。
然而,由于准备工作需要大量时间,因此只能运用于时间相当充裕的割接工程,而不能适应割接地点分布散、数量多的越来越频繁地市政、公路等建设项目,难以按时按质完成光纤割接任务。即缺点是适用范围窄。
倒纤方案是光纤割接不中断业务的首选方案,适用于具有备用光纤路由的光纤线路割接,此方案主要强调是机务、线务部门的协调配合,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首先,机、线务相关人员必须在光纤割接前,确定割接调度总指挥以及参加割接的相关人员和具体分工。
(2)测试人员应提前准备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用尾纤、法兰盘、清洁剂、光电话机、光源、光功率计、割接光纤线路维护资料等,并在割接开始前到达机房,试通两边机房通信联络,确认割接光纤及备用光纤的ODF架位置,同时分别使用OTDR和光源、光功率测试光纤备纤,核对两端机房ODF架的尾纤序号对应情况。机务人员要对传输设备的状态进行观察,详细记录设备运行状态。
(3)割接开始前15分钟,机务部门或网管中心应通知受影响的大客户和其他相关部门。
(4)线务测试人员协同机务人员在做好设备的监视工作后,通知割接现场进行光纤外皮的开剥处理工作。
(5)按照割接调度总指挥的指令,两边机房的机务人员应同步、快速地将带业务纤芯倒接到已测试过的备用纤芯上,倒接后要确保业务电路及时恢复。倒纤过程中由机房机务人员观察本地维护终端,与倒接前状态进行比较,正常则记录割接中断时间;若倒接不成功则启用紧急调度预案,调回原倒接用备用纤芯;将倒接不通的原因查清后,方可继续进行。
(6)按制定的割接操作顺序,重复步骤(5),将其余在用纤芯倒换至备用纤芯,完成光纤倒换工作。
(7)光纤倒换完成后,线务测试人员要经在场的机务人员和有关业务部门证实系统完全恢复后,通知割接现场进行光纤割接操作,并对光纤接续过程进行监测,确保光纤接续质量,测试记录进行保存;光纤割接完成后,线务测试人员要及时通知机务人员进行系统复原。
(8)机房、线路测试人员向机务人员确认所有系统已恢复,并向调度总指挥汇报,经调度总指挥同意后,通知割接现场指挥,可以进行接头盒封盒、保护,以及清理现场,完成割接。
(9)割接完成后,线务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将割接后光纤各纤芯的性能测试结果交给当地机务的业务领导局。
(10)机务部门在割接过程中应注意执行通传汇报制度,即割接光纤段的端站机务人员必须及时把光纤割接的情况(包括开始割接、割接完成恢复、割接出现异常等)向上级部门及电路终端站进行通报。
然而,这种倒纤方案只能适用于具有备用光纤路由的光纤线路割接。由于此方案需要有备用光纤或重新敷设光纤,因此成本相对高昂,适用于光纤双路由的终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以有效提高光纤割接的时效性和经济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通过机房与机房之间、机房与现场之间的调度,进行逐根对纤并核对系统开放情况;
获取尾纤连接情况信息;
根据核对的系统开放情况和获取的尾纤连接情况信息,对光纤开天窗,将介入光纤逐对或逐束管与原光纤进行对接;其中,在所述对接的过程中,包含以下步骤:
新光纤开剥及固定;
原光纤开剥及熔接;
接头测量;
盘纤与封盒。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经过系统调度、对纤、核对系统开放情况、获取尾纤连接情况信息后,通过新光纤开剥及固定、原光纤开剥及熔接、接头测量、盘纤与封盒等一系列操作,将介入光纤逐对或逐束管与原光纤进行对接。由于利用了原有光纤将在用光纤的业务导回,完成切割,利用已有的电信资源通过各种调度方式来减少在用电路的阻断次数、提高电信传输网络全程全网电路可用率,因此可以避免长时间中断在用业务,实现瞬断(五分钟内)电信业务的光纤割接,有效提高了光纤割接的时效性和经济性,全面确保了光纤线路在割接期间的业务畅通和光纤接续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的障碍点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的障碍处理决策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的环保护传输方式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的主用备用保护传输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城域光纤线路以管道光纤为主,辅以架空和其它敷设方式的极少量光纤,其特点是:线路段比较短,可分为局间中继、用户接入网主干和用户引入光纤,光纤的芯数程式呈多样化(例如天津的城域网光纤有6、8、12、24、48、72、96、144、216、288芯等),且48芯以上的光纤线路段较多。光纤路由走向情况复杂。依据线路维护规程,以光配线架(ODF)里的光纤接续盘(ODM盘)上的光适配器力界点,适配器外侧(即光纤侧)的线路设备属于光纤线路维护的范围,而适配器内侧至光端机的光跳线部分属于传输设备维护范围。光纤线路设备维护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线路设备完整良好;保证传输质量良好,预防、尽快排除障碍。我国市政建设日益频繁,特别在一些特大城市中几乎每天都在光纤割接,因此,光纤割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光纤线路设备的中断时间及用户满意度的好坏。
目前的光纤维护管理状况是:由于电信企业的技术分工,光纤线路专业与传输专业的维护段落如前所述是以ODM上的适配器为分界点,这样便在ODF里留下了一个薄弱环节,传输专业只考虑传输通道的形成,而不注意使用的是哪条光纤里的哪号纤,即不考虑光系统传输的物理路由;而光纤线路专业只考虑整条光纤的物理路由,对于整条光纤的纤芯占用情况基本不掌握,对于传输的局间跳接、占用纤芯的传输来去方向、传输系统的实际走向知之甚少。线路和传输的有关资料是分离的人工管理,几乎互相不交流,跟不上实际的变化。传输方面跳线的标注和线路方面光纤尾纤的标准不统一,一些已经停用的光系统的光纤链路和某些曾经作为临时传输的光纤链路的跳线不能及时拆除,光纤链路长时间处于连通状态,造成混乱,引起误会。因此在纤芯的使用与管理上容易积累起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随着用户接入网光纤的建设和发展,中继光纤的逐年增加以及传输的不断扩容,光纤线路专业和传输专业分离而在其上又没有建立起综合性的管理体系的维护模式显得已不能适应光纤网的建设、维护、使用和管理的需要。而城市建设需要通信事业的发展,也就存在大量光纤搬迁工作。
因此,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对没有备用光纤路由,同时电路还不能调出的光纤,采用了光纤开天窗的方法将介入光纤逐对或逐束管与原光纤进行对接,实现光纤瞬间中断业务的割接。
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在步骤101中,进行系统调度。具体地说,按照割接方案中制定的步骤和顺序,进行系统调度,调度完成后通知现场进行下一步操作。值得一提的是,单个系统调度中断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系统调度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机房之间、机房与现场之间的配合。
接着,在步骤102中,按照割接方案中制定的步骤和顺序,与现场进行对纤,对纤要逐根进行。发现实际纤号、纤序、标号与实际不符时,要及时进行更正。
具体地说,纤序是接续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何确保正确的光纤纤序,有以下两种方法:
(1)类似电缆色谱排序法:正对光纤端面,使其中的松套管(带状缆除外)按填充芯颜色:红、绿......顺时针(或逆时针)统一排列编号。松套管中的光纤按电缆色谱:兰、桔、绿、棕、灰、白、红、黑、黄、紫,顺排,常见光纤色谱还有乳白、浅红两种,可排在对应色前,电缆色谱排序法在光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可形成一个较统一的规范,易于记忆掌握和资料整理。
(2)操作中的三方交叉监控法:即光纤端面制备人员的全过程总负责、总监控:熔接人员的辅助监控;光时域反射仪(OTDR)终端测试人员的实时单芯检测。
另外,在本步骤中,还需要核对系统开放情况。
接着,在步骤103中,进行机房调度和相关准备工作。包括熟悉机房情况,机架位置,尾纤连接情况,相关仪表通电检查、建立联络方式,并确认联络工具使用正常等工作。
接着,在步骤104至步骤107中,根据核对的系统开放情况和获取的尾纤连接情况信息,对光纤开天窗,将介入光纤逐对或逐束管与原光纤进行对接。
在步骤104中,进行新光纤开剥及固定。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1)光纤开剥长度应不小于1.2m,不伤及松套管、光纤,光纤断面应平、齐,无毛刺。
(2)加强芯留适当长度后剪断,剪断填充绳与缆口平齐(不超过0.5cm)。
(3)将光纤端口外皮用细砂纸打毛8~10cm,固定加强芯。
(4)松套管进入容纤盘固定时,无明显受力点。
(5)松套管应做编号。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纤接续中,需要对尾端进行处理,包括尾缆的剪切、开剥和固定。具体操作前,应做到“一查,二看”。即首先核对图纸资料,了解本接续处的类型(直接,支接,掏纤,分路)和下纤分配。再察看实际线路的光纤走向:进/出,分支光纤的尾端标记及有无过短、过长、漫杆、绞钢线等情况,最后再参考接续盒结构,确定接续盒在杆线上的预固定位置,做到空中光纤进/出条理清楚,分支自然畅顺,弯度科学、美观、大方。尾端的处理,具体操作应把握好“剪、切、拔、固”四个环节。下面对这四个环节进行具体说明:
“剪”,余缆的剪除,应干净利落,保证光纤完全断开,切忌在“藕断丝连”的情况下顺缆拖拽,以防伤及内纤。
“切”,光纤的环切,应把握好力度和深度,采用“分层渐进”法,切忌“一步到位”式的一刀法,以防对松套管和内纤造成伤害。
“拔”,PE塑料保护层的拔除应讲究方法和技巧。困难情况下,可采取“一分”、“二缠”、“三烤”法,即分段环切和拔除,线杆缠绕加力,电暖器热烤膨胀软化。在野外严寒条件下,非常简单有效。
“固”,光纤在接续盒内固定时,应合理利“废”。可将废弃的光纤PE保护层剪段(纵剖)做填塞加固之用。实践证明,PE护层较之胶带、胶盒加固效果更好,可有效防止光纤转动。
在步骤105中,进行原光纤开剥及熔接。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1)开剥松套管应使用专用开剥工具,开剥方法正确。
(2)掐断光纤前应与机房进行对号,确认无误并经机房同意。
(3)剥除光纤上的涂覆层,并进行清洗。
(4)将待接续的光纤套上热缩套管。
(5)用切割刀制作光纤端面。切割刀的使用要规范,每次切割完毕,应注意刀片复位,特别不能带光纤回刀。切割长度应在12~16mm。
(6)正式接续前,应做放电实验。
(7)将已制备好的光纤端面放入熔接机的V形槽中。纤芯端面不能和V形槽及电极摩擦碰撞,放完一根,盖上防风盖,再进行下一根光纤端面的制作。
在光纤接续主要涉及到软硬两大因素,即操作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和指性能优良、运行可靠的切割、熔接、测试设备,先进齐备的通信联络工具和干燥无尘的工作环境。
在光纤涂覆层的剥除过程中,应掌握平、稳、快三字剥纤法。“平”,即持纤要平。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紧光纤,使之成水平状,所露长度以5cm为宜,余纤在无名指、小拇指之间自然打弯,以增加力度,防止打滑。“稳”即剥纤钳要握得稳。“快”,即剥纤要快,剥钳应与光纤垂直,上方向内倾斜一定角度,然后用钳口轻轻卡住光纤,右手随之用力,顺光纤轴向平推出去,整个过程要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对不易剥除的,应用“蚕食法”,即对光纤分小段用剥钳“零敲碎打”,对零星残留可用酒精棉浸渍擦除,冬季施工,纤脆易断时,还可用电暖器“烘烤法”,以使涂覆层膨胀、软化,使纤芯韧性增加。
在裸纤的清洗过程中,一是讲究清洁用料择优原则,即选择使用优质医用脱酯棉,工业用优质无水乙醇。二是应用“两次”清洁法,即剥纤前对所有光纤用干棉捋擦,并用酒精棉对尾纤5-6cm处重点清洁;剥纤后,将棉花撕成层面平整的扇形小块,洒少许酒精(以两指相捏无溢出为宜),折成“V”形,夹住已剥覆的光纤,顺光纤轴向擦拭,力争一次成功,一块棉花使用2-3次后要及时更换,这样既可提高棉花的利用率,又防止了裸纤的两次污染。三是注意与切、熔操作的衔接,清洁后勿久置空气中,谨防二次污染。
由于切割是光纤端面制备中最为关键的步骤,因此在裸纤的切割过程中,操作规范如下(以手动为例):光纤的放置,应讲究“前抵后掀、先进后撤”,即手持光纤,稍超前刻度要求平放导槽中,后部稍向上抬起,使光纤前半部紧抵导槽底部,然后向后撤至要求刻度,从而确保光纤吻合“V”导槽并与刀刃垂直。切割时,动作要自然、平稳、勿重、勿急,避免断纤、斜角、毛刺、裂痕等不良端面的产生。另外,应学会“弹钢琴”,合理分配和使用自己的右手手指,使之与切刀的具体部件相对应,并同时注意洁、切、熔协调配合,整个操作过程中放、夹、盖、推、压、掀、取、传,一套动作应有行云流水般的和谐流畅。另外,谨防污染,已制备的端面切勿放在空气中,移动时要轻拿轻放,防止与其它物件擦碰。
下面对本步骤中的光纤熔接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应根据光纤工作要求配备蓄电池容量和精密合适的熔接设备,操作中应狠抓“快、准、细、严”四字。即动作快捷,放纤准确,观察仔细,严格按流程操作,光纤的接、放、取、缩及仪器操作应快速、程序化。
光纤在导槽及熔接室中放置应准确、到位,以便于仪器校准调节。操作过程中观察仔细,应做到“一瞧、二看、三分析”。即拿纤后快速观察,有无明显的棉花绒毛、灰尘颗粒粘附,光纤端面有无因断、碎而造成侧面反光现象,在光纤的拿、放、取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两侧光纤有无挂、扯、挤压。同时观察熔接中屏幕上有无气泡、过细、过粗、虚熔、分离等不良现象的原因,若产生不良现象应检查熔接的两根光纤材料、型号是否匹配,切刀和熔接机是否被灰尘污染,并检查电极氧化状况,若均无问题,则应适当提高熔接电流。
接着,在步骤106中,进行接头测量。接头测量相关要求如下:
(1)单个接头,双向测试平均值应≤0.08db/个。另外,
(2)使用OTDR等传输仪表进行测试时,必须先将传输设备光路隔离。也就是说,在进行接头测量前,先将传输设备进行光路隔离,在进行光路隔离后再进行接头测量。
加强OTDR的监测,对确保光纤的熔接质量,减少因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和封盒可能对光纤造成的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整个接续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OTDR四道监测程序:
(1)熔接过程中对每一芯光纤进行实时跟踪监测,检查每一个熔点的质量;
(2)每次盘纤后,对所盘纤进行例检以确定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
(3)封接续盒前,对所有光纤进行统测,以查明有无漏测和光纤预留盘间对光纤及接头有无挤压;
(4)封盒后,对所有光纤进行最后检测,以检查封盒是否对光纤有损害。
接着,在步骤107中,进行盘纤与封盒,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光纤接续完后,在热缩管上标好纤序。
(2)接续好的光纤小心理顺,避免扭绞现象。
(3)第一圈必须在盘纤槽的外圈最大半径上,其余自由地盘好,光纤盘绕最小半径应不小于37.5mm,固定热熔管。
(4)观察光纤有无明显的受力点及碰伤隐患,发现问题要立即进行处理,每完成一个容纤盘,要依顺序固定好,并标明该容纤盘中光纤的起止纤号。
(5)接头盒封盒过程中螺钉、垫圈、螺母均应安装牢固。
其中,盘纤的规则和方法如下:
沿松套管或光纤分支方向进行盘纤,前者适用于所有的接续过程,后者仅适用于主干光纤末端,且为一进多出。分支为小对数光纤,以预留盘中热缩管安放单元为单位盘纤,此规则是根据接续盒内预留盘中某一小安放区域内能够安放的热缩管数目进行盘纤;特殊问题特殊处理,如在接续中出现光分路器等特殊器件时,为安全常另盘操作,以防止挤压引起附加损耗的增加。盘纤时,应根据余留盘大小和光纤长度灵活采用圆、椭圆、“∞”等多种形式盘纤。
盘纤中应特别注意“底、边、沿、坎”四个部位。即在预留盘上光纤的盘绕应尽量沉底,靠边,并用胶带粘贴加固,同时避免靠、漫预留盘的沿和有异物突起的坎,必要时用胶带进行包裹保护。统计表明盘纤后的断纤现象80%与此有关。
封盒是接续中的收尾工作,讲究“严密”二字,操作时应兼顾里外两个方面。里:指封盒前,检查光纤有无外露,余留盘整体是否固定、在盒内摆放是否端正到位、填充胶是否均匀,特别是光纤根部缠胶要恰到好处,盒体合拢部位凹凸是否吻合,既要密封又不会使合拢困难。外:指盒体封固应讲究方法,对螺钉式,要采用循环递进加力法,使盒体受力均匀,谨防断裂。对卡接式,冬季施工,必要时应预热烘烤卡接环。
在对接续盒的固定和余缆处理中,分人井、杆头、钢线悬挂几种情况。
对于分人井,应先在地面,以盒体为基准切点,将光纤盘成圈状,再拖入井中,靠井壁分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用防锈扎线缚固,勿用细铁丝吊挂。
对于杆头立式接续盒,要注意盒体的水平转向,使出/入,分支、光纤自然无扭绞并控制光纤弯曲弧度;对于钢线悬挂式,要注意两点:一是防止盒体或余缆根部的转动;二是防止对盒体的拖动和余缆自身的扭绞。具体方法如下:
(1)增加人员,以形成余缆“送-拉”派对配合,原则上盒体和每个余缆架处一个,严禁一人唱双簧,必要时配备对讲机以增强联络。
(2)先中间后两边,即平拖盒体,将其固定在钢线上,再处理两边余缆,余缆自身有扭动现象时,提前将其沿钢线向对端顺出。在暂不需要处理余缆时,应先将盒体固定后,将余缆全部顺到对端杆头悬挂,谨防二次施工时对接续盒及其内光纤的破坏,实践证明,违规操作时,返工率可高达20%。
由于在光纤的运行维护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在接头盒处的光纤障碍,为了解决这种障碍需要重新布放光纤取代原有障碍光纤,并且需要割接。在割接时,利用“原有光纤”将“在用光纤”业务导回,仅需要几秒种的业务中断时间,基本不影响用户的通信传输,故称“瞬间中断业务割接”。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实施方式的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进行说明。
(1)障碍原因描述:机房1至机房2之间24芯光纤因某钟原因发生断纤障碍(7、8号光纤断),经测试,障碍点距离“机房1”20.5公里,障碍点距离“机房2”21.5公里,障碍点距离10号接头盒500米,障碍点距离11号接头盒1.5公里,如图2所示。
(2)障碍处理决策:从10号接头盒处布放550m光纤,将有障碍问题的500m替换掉,线路上增加1个“10+1号接头盒”,如图3所示。
(3)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人员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0097108910000131
(4)瞬间中断割接仪表、工具安排:如表2所示。
Figure BDA0000097108910000132
(5)电路调度及具体割接步骤: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0097108910000142
(6)导纤示意: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0097108910000151
(7)小对数的光纤或大对数光纤分管割接方式:如果割接的光纤是小对数的光纤或大对数光纤中进行分管割接,也可以将光纤束管纵剥开,导纤后进行瞬间中断接续。如表5所示,将1、2号光纤业务暂时导到5、6上,1、2、3、4接续完成后,将1、2号光纤业务导回,再接续5、6纤,完成瞬间割接。
表5
Figure BDA0000097108910000161
(8)瞬间时间:每个系统在割接时被导纤2次,每次所用时间为两机房共同的导纤时间(拔插尾纤),如果一切条件准备完善,导纤时间大约为2秒左右(经实践证明)。所以,每个系统在瞬间中断割接时中断的时间为4秒左右。
由于现今所用光传输系统大多采用环保方式,即将传输系统组成一个环,任何一端机都是使用双向传输信息,其中一段出现中断并不影响业务传输(如图4所示),或主用设备保护方式,即同一光纤中使用2个同样系统互为备用,当一个出现问题时立即将业务倒换另一个上(图5所示),事实上业务传输并未中断。所以“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式”,也称“不中断业务割接”方式。当线路没有任何保护方式时,每个系统在割接时4秒钟左右,基本不影响业务。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在自然灾害、外力施工建设等影响光纤线路安全运行而须进行割接时,利用已有的电信资源通过各种调度方式来减少在用电路的阻断次数、提高电信传输网络全程全网电路可用率,因此可以避免长时间中断在用业务,实现瞬断(五分钟内)电信业务的光纤割接,有效提高了光纤割接的时效性和经济性,全面确保了光纤线路在割接期间的业务畅通和光纤接续质量。给用户提供了安全、高效、优质、可靠的电信通信网络。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含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通过机房与机房之间、机房与现场之间的调度,进行逐根对纤并核对系统开放情况;
获取尾纤连接情况信息;
根据核对的系统开放情况和获取的尾纤连接情况信息,对光纤开天窗,将介入光纤逐对或逐束管与原光纤进行对接;其中,在所述对接的过程中,包含以下步骤:
新光纤开剥及固定;
原光纤开剥及熔接;
接头测量;
盘纤与封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光纤开剥及固定的步骤中包含以下子步骤:
开剥光纤,光纤开剥长度大于或等于1.2m,不伤及松套管、光纤,新光纤断面平、齐,无毛刺;
加强芯留预定长度后剪断,剪断填充绳与缆口平齐;
将光纤端口外皮用细砂纸打毛8cm至10cm,固定加强芯;
松套管进入容纤盘固定,固定时无受力点;
对松套管进行编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光纤开剥及熔接的步骤中包含以下子步骤:
使用专用开剥工具开剥松套管;
掐断光纤前与机房进行对号,在对号结果无误后再掐断光纤;
剥除光纤上的涂覆层,并对光纤进行清洗;
将待接续的光纤套上热缩套管;
用切割刀制作光纤端面,每次切割完毕后使刀片复位,切割长度在12mm至16mm之间;
正式接续前对光纤进行放电实验;
将已制备好的光纤端面放入熔接机的V形槽中,其中,纤芯端面不能和V形槽及电极摩擦碰撞,放完一根,盖上防风盖,再进行下一根光纤端面的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光纤进行清洗时,选用医用脱酯棉作为清洗用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接头测量前,先将传输设备进行光路隔离,在进行所述光路隔离后再进行所述接头测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纤与封盒的步骤中,包含以下子步骤:
对于接续完成后的光纤,在热缩管上标好纤序;
理顺接续好的光纤;
第一圈的光纤在盘纤槽的外圈最大半径上,其余的光纤自由地盘好,光纤盘绕最小半径大于或等于37.5mm,固定热熔管;
检测光纤是否有受力点和碰伤隐患,如果有受力点或碰伤隐患则调整光纤位置,每完成一个容纤盘,依顺序固定好,并标明该容纤盘中光纤的起止纤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盘纤时,沿松套管或光纤分支方向进行盘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盘纤时,根据余留盘大小和光纤长度选用盘纤形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纤形式包含:
圆形、椭圆形、∞形。
CN 201110301414 2011-10-09 2011-10-09 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 Active CN1023316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01414 CN102331602B (zh) 2011-10-09 2011-10-09 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01414 CN102331602B (zh) 2011-10-09 2011-10-09 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1602A true CN102331602A (zh) 2012-01-25
CN102331602B CN102331602B (zh) 2013-04-24

Family

ID=45483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01414 Active CN102331602B (zh) 2011-10-09 2011-10-09 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3160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6519A (zh) * 2012-04-20 2013-10-30 付勇 特种光缆抢修方法
CN105093413A (zh) * 2014-05-19 2015-11-25 上海共联通信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光缆瞬断平行剖割一体化设备
CN105301725A (zh) * 2015-11-18 2016-02-03 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微弯测试方法及专用光纤盘
CN106850055A (zh) * 2016-12-28 2017-06-1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光纤瞬断检测系统的宽带低噪声模拟前端电路
CN114050885A (zh) * 2021-08-30 2022-02-15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一种基于pos光口的汇聚业务通道快速割接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7747A (zh) * 2009-06-04 2010-12-08 上海共联通信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光缆线路带系统割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7747A (zh) * 2009-06-04 2010-12-08 上海共联通信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光缆线路带系统割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菲: "浅谈光缆带业务割接机务注意事项", 《科技资讯》 *
李文浩: "光缆线路带业务割接的技术",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毕晋峰: "通信光缆带业务割接施工",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6519A (zh) * 2012-04-20 2013-10-30 付勇 特种光缆抢修方法
CN105093413A (zh) * 2014-05-19 2015-11-25 上海共联通信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光缆瞬断平行剖割一体化设备
CN105301725A (zh) * 2015-11-18 2016-02-03 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微弯测试方法及专用光纤盘
CN106850055A (zh) * 2016-12-28 2017-06-1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光纤瞬断检测系统的宽带低噪声模拟前端电路
CN106850055B (zh) * 2016-12-28 2019-01-1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光纤瞬断检测系统的宽带低噪声模拟前端电路
CN114050885A (zh) * 2021-08-30 2022-02-15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一种基于pos光口的汇聚业务通道快速割接方法
CN114050885B (zh) * 2021-08-30 2023-06-09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一种基于pos光口的汇聚业务通道割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1602B (zh)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1602B (zh) 光纤瞬间中断业务割接方法
CN102736179A (zh) 一种光纤接续方法
CN105099547B (zh) 一种分析光缆中断影响并实现业务倒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11661A (zh) 一种变电站光缆施工工艺
CN104297880A (zh) 一种光缆接续方法
CN103033893A (zh) 一种基于光缆夹持器的光缆接续方法
CN103957051A (zh) 光缆在线监测装置
CN104597568A (zh) 光纤接头的制作方法
CN101907747A (zh) 一种通信光缆线路带系统割接方法
CN203573002U (zh) 一种用于无源光网络监测的多通道合波切换装置
CN106019503A (zh) 一种兼容式光缆交接箱
CN101359070A (zh) 一种光纤接续方法
CN104394027A (zh) 一种基于元数据的网络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5210354U (zh) 一种气吹式光缆分线箱
CN111983755A (zh) 光缆束管纵剖接续方法
DK2950411T3 (en) CABLE CONNECTION HOUSE
CN102728565A (zh) 一种基于光纤接续中裸纤的清洁方法
CN108809417A (zh) 一种光纤收发器的故障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04485989A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光纤链路自动校核装置
CN108240900A (zh) 一种电力工程光缆接续平均熔接损耗实时监测方法
CN202372673U (zh) 一种成端暂存式光缆交接箱
CN209674060U (zh) 一种用于电力oppc光纤的抢修套件
CN208432752U (zh) 一种高性能现场定长免熔连接跳纤系统
CN207114842U (zh) 一种非完全剪断光缆的分光分纤箱
CN102323652A (zh) 通信光缆线路接头盒防水安装工艺与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