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22462A - 一种高效增程技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增程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22462A
CN102322462A CN201110119165A CN201110119165A CN102322462A CN 102322462 A CN102322462 A CN 102322462A CN 201110119165 A CN201110119165 A CN 201110119165A CN 201110119165 A CN201110119165 A CN 201110119165A CN 102322462 A CN102322462 A CN 1023224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turbulent flow
recess
forms
stirred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19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仕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1191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224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22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24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增程技术,该种高效增程技术不但阻力小,还会将阻力改变为一定的推力,该高效增程技术涉及飞机、火箭、舰、船、潜艇、以及导弹、鱼雷、子弹等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的受力面上设置湍流凹口,或湍流凹口向后延伸形成为湍流槽,其特征在于,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的前端设置有湍流凹口,1或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延伸状分布在受力面上形成有湍流槽,2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逐渐放大状的湍流槽分布在受力面上形成有湍流槽,3或湍流槽的底部设置成阶梯状的复合湍流槽,4或湍流槽或环状湍流槽的底部设置有脊状从凹口中心处附近眼湍流槽中心线凸起的两侧向下倾斜的脊状凸起的翼。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增程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增程技术,该超机动飞行器用于航空航天中。 
背景技术:
目前,机动运动或动能运动产品中如飞机、火箭、舰、船、潜艇、以及导弹、鱼雷、子弹、炮弹、穿甲弹等的受力面均采用单一平面或曲面,该种结构阻力大,抗破坏强度差,尤其在高速运动时所消耗或浪费的动力非常大,按照目前的动力学原理,已经无法适应超高速运动的需要,当高速运动的物体为单一结构时其所受到的阻力波在高速运动的物体上形成为一个结构最完美,受力最大的阻力体,因此所受到的破坏力也最大,只有将阻力体结构打破,通过改变受力方式才能有效的降低高速运动的物体阻力,提高高速运动的物体的效率和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以提供一种新型的高效增程技术为目的,该种高效增程技术效率高,阻力小,燃料利用率高,推重比大,节能效果显著,对机械设备的破坏力大幅下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增程技术,涉及各种飞机、火箭、舰、船、潜艇、以及导弹、鱼雷、子弹、炮弹、穿甲弹等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有一个受力面,其特征在于,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的受力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分布在头部或周部受力面上,形成为至少一个凹槽,流体在凹槽中受凹槽影响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流向的反向推力作用,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湍流槽。 
一种高效增程技术,涉及各种飞机、火箭、舰、船、潜艇、以及导弹、鱼雷、子弹、炮弹、穿甲弹等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有一个受力面,其特征在于,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的受力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阶梯状设置的凹槽分布在头部或周部受力面上,形成为至少一个阶梯状的凹槽,流体在阶梯状凹槽中受阶梯状凹槽的影响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阶梯状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流向的反向推力作用,阶梯状的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阶梯状的湍流槽。 
一种高效增程技术,涉及各种飞机、火箭、舰、船、潜艇、以及导弹、鱼雷、子弹、炮弹、穿甲弹等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有一个受力面,其特征在于,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的受力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设置有至 少一个凹槽分布在头部或周部受力面上,形成为至少一个凹槽,流体在凹槽中受凹槽影响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流向的反向推力作用,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湍流槽,在湍流槽的底部设置有脊状从凹口中心处附近沿湍流槽中心线凸起向湍流槽两侧壁底部倾斜的脊状凸起的翼。 
优选地,在所述的高效增程技术的湍流凹口有将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的阻力面进行分解的作用,有效的降低了阻力。 
优选地,在所述的高效增程技术湍流槽有将流经湍流槽的流体的动力转变为推力的作用。 
优选地,在所述的高效增程技术的凹口处有流体经过时产生湍流故凹口可称为湍流凹口。 
优选地,在所述的高效增程技术的凹槽中有流体经过时形成湍流的方式,凹槽可称为湍流槽。 
优选地,在所述的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逐渐放大状分布在头部或周部受力面上,形成为至少一个凹槽,流体在凹槽中受凹槽影响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流向的反向推力作用,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湍流槽。 
优选地,在所述的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延伸状分布在头部或周部的受力面上,形成为至少一个凹槽,流体在凹槽中受凹槽影响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流向的反向推力作用。 
优选地,在所述的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阶梯状逐渐放大状分布在头部或周部受力面,形成为至少一个阶梯状的凹槽,流体在阶梯状凹槽中受阶梯状凹槽影响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阶梯状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流向的反向推力作用,阶梯状的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阶梯状的湍流槽。 
优选地,在所述的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阶梯状延伸分布在头部或周部受力面上,形成为至少一个阶梯状的凹槽,流体在阶梯状凹槽中受阶梯状凹槽影响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阶梯状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流向的反向推力作用,阶梯状的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阶梯状的湍流槽。 
优选地,在所述的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阶梯状逐渐放大的分布在头部或周部受力面上,形成为至少一个凹槽或阶梯状的凹槽,流体在 凹槽或阶梯状的凹槽中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凹槽或阶梯状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流向的反向推力作用,形成为至少一个湍流槽或阶梯状的湍流槽,在湍流槽或阶梯状湍流槽的底部设置有从凹口处沿湍流槽中心线脊状凸起向湍流槽两侧壁底部倾斜的脊状凸起的翼。 
优选地,在所述的高效增程技术的凹槽中经凹口有流体流过时受凹槽结构影响是以湍流的形态流动的,凹槽形成为湍流槽,凹口形成为湍流凹口。 
优选地,在所述的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阶梯状延伸分布在头部或周部受力面上,形成为至少一个阶梯状的凹槽,流体在凹槽中受凹槽影响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流向的反向推力作用,凹槽或阶梯状的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阶梯状的湍流槽,在湍流槽的底部设置有从凹口处沿湍流槽中心线凸起向湍流槽两侧壁底部倾斜的脊状凸起的翼。 
优选地,在所述的高效增程技术,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前端的受力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分布在前端受力面上,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湍流槽,湍流槽的底部设置的脊状从凹口中心处附近眼湍流槽中心线凸起的两侧向下倾斜的脊状凸起的翼,使流体沿脊状从凹口中心处附近眼湍流槽中心线凸起的两侧向下倾斜的脊状凸起的翼的两侧作用于湍流槽的两侧壁。 
有益效果:
通过高效增程技术在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前端的受力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分布在前端受力面上,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湍流槽,使流体在经过流场时将更多的动力更多的作用于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前端的受力面上,呈开口向后阶梯状延伸或逐渐放大状的凹槽,凹槽受力形成为湍流槽,而湍流槽的槽壁方向向后受力向前推的作用,将流体的阻力转化为了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向前的力,阶梯状湍流槽的结构则是将流体更多的能量反流向作用于凹槽,因此流体湍流能进一步被利用做推力,在凹槽的底部设置的凸起的脊状翼从凹口中心处将流体的力更多的转向侧面湍流槽槽壁,因此获取到最大的能量,因而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能源,该技术是对流体的湍流能量的有效利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将结合幅图进行说明,在该附图中: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高效增程技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高效增程技术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一种高效增程技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超机动飞行器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1—主要以飞机、火箭、舰、船、潜艇、以及导弹、鱼雷、子弹等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的受力面上设置湍流凹口,或湍流凹口向后延伸形成有湍流槽,或阶梯状的湍流槽,在湍流槽的底部设置有一脊状从凹口中心处附近眼湍流槽中心线凸起的两侧向下倾斜的脊状凸起的翼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一种高效增程技术,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高效增程技术,涉及飞机的运动阻力体1,机体2,阻力面4上一体的设置湍流凹口5呈开口向后延伸或逐渐放大状分布在前端受力面4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湍流槽6。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飞机、潜艇、导弹、鱼雷以及各种弹丸武器或各种飞行器或各种移动物体等的阻力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湍流凹口5,改变了飞机、潜艇、导弹、鱼雷以及各种弹丸武器或各种飞行器或各种移动物体的前端阻力面在运动中的受力方式,有效的分解了阻力面的阻力,湍流凹口5向后延伸形成有湍流槽6,湍流槽6使流体流经湍流槽6形成一个对湍流槽6的侧壁的推力,从而改变了流经湍流槽6的流体所载能量的传递方向所以与以往的飞行器机头1相比,该湍流槽6有将圆锥体或多面体4的表面阻力分解的作用,并可将阻力流沿湍流槽6快速分散进而形成对湍流槽6的侧壁的反作用力,实现将阻力改变为动力的作用,从而降低飞行器机头1的摩擦阻力,分解了阻力波所形成的阻力体,当物体在流体中高速甚至超高速运动时,运动物体受到流体的阻力所产生的作用与固体相撞所受到的反作用力相同,可以将流体看作是固体,因此可以将阻力波看做是阻力体,通过破坏阻力体的结构,使机头1受到的阻力减小,同时,湍流槽6的侧壁为向后放大状,所受到的冲击力改变为沿湍流槽6的斜面向前的推力因而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能源。 
实施方式2: 
一种高效增程技术,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高效增程技术,涉及潜艇的运动阻力体1,机体2,阻力面4上一体的设置湍流凹口5呈开口向后延伸或逐渐放大状分布在前端受力面4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湍流槽6。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飞机、潜艇、导弹、鱼雷以及各种弹丸武器或各种飞行器或各种移动物体等的阻力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湍流凹口5,改变了飞机、潜艇、导弹、鱼雷以及各种弹丸武器或各种飞行器或各种移动物体的前端阻力面在运动中的受力方式,有效的分解了阻力面的阻力,湍流凹口5向后延伸形成有湍流槽6,湍流槽6使流体流经湍流槽6形成一个对湍流槽6的侧壁的推力,从而改变了流经湍流槽6的流体所载能量的传递方向所以与以往的飞行器机头1相比,该湍流槽6有将圆锥体或多面体4的表面阻力分解的作用,并可将阻力流沿湍流槽6快速分散进 而形成对湍流槽6的侧壁的反作用力,实现将阻力改变为动力的作用,从而降低飞行器机头1的摩擦阻力,分解了阻力波所形成的阻力体,当物体在流体中高速甚至超高速运动时,运动物体受到流体的阻力所产生的作用与固体相撞所受到的反作用力相同,可以将流体看作是固体,因此可以将阻力波看做是阻力体,通过破坏阻力体的结构,使机头1受到的阻力减小,同时,湍流槽6的侧壁为向后放大状,所受到的阻力改变为沿湍流槽6的斜面向前的推力因而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能源。 
实施方式3: 
一种高效增程技术,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高效增程技术,涉及火箭或导弹的运动阻力体1,机体2,阻力面4上一体的设置湍流凹口5呈开口向后延伸或逐渐放大状分布在前端受力面4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湍流槽6。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飞机、潜艇、导弹、鱼雷以及各种弹丸武器或各种飞行器或各种移动物体等的阻力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湍流凹口5,改变了飞机、潜艇、导弹、鱼雷以及各种弹丸武器或各种飞行器或各种移动物体的前端阻力面在运动中的受力方式,有效的分解了阻力面的阻力,湍流凹口5向后延伸形成有湍流槽6,湍流槽6使流体流经湍流槽6形成一个对湍流槽6的侧壁的推力,从而改变了流经湍流槽6的流体所载能量的传递方向所以与以往的飞行器机头1相比,该湍流槽6有将圆锥体或多面体4的表面阻力分解的作用,并可将阻力流沿湍流槽6快速分散进而形成对湍流槽6的侧壁的反作用力,实现将阻力改变为动力的作用,从而降低飞行器机头1的摩擦阻力,分解了阻力波所形成的阻力体,当物体在流体中高速甚至超高速运动时,运动物体受到流体的阻力所产生的作用与固体相撞所受到的反作用力相同,可以将流体看作是固体,因此可以将阻力波看做是阻力体,通过破坏阻力体的结构,使机头1受到的阻力减小,同时,湍流槽6的侧壁为向后放大状,所受到的冲击力改变为沿湍流槽6的斜面向前的推力因而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能源。 
通过如此的构成,在实施方式1-3的技术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形成有湍流凹口5,湍流槽6极大地增强了做功效果,使飞机、火箭、舰、船、潜艇、以及导弹、鱼雷、子弹等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的受力体在飞行中减小了阻力并将一部分阻力转化为推力,节约了能源,同时还延长了超机动飞行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有实施方式的高效增程技术所采用的湍流凹口5,湍流槽6,脊状从凹口中心处附近眼湍流槽中心线凸起的两侧向下倾斜的脊状凸起的翼的方式在各种飞机、火箭、舰、船、潜艇、以及导弹、鱼雷、子弹等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的受力面上设置均可有效增加做功达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以上虽然以具有高效增程技术在飞机,潜艇和火箭上设置有反射凹或湍流凹口,并形成有湍流槽或环状湍流槽或脊状从凹口中心处附近眼湍流槽中心线凸起的两侧向下倾斜的脊状凸起的翼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湍流凹口5和湍流槽6或 反射凹或环状湍流槽可在更多的各种飞行器或弹丸武器上实施,在上述的结构中可以采用如所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及其它多种形式的组合。 
以上所述的优选实施方式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还可以以其他方式进行实施和具体化,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进行限定,在权利要求限定范围内的所有变形都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高效增程技术,涉及各种飞机、火箭、舰、船、潜艇、以及导弹、鱼雷、子弹、炮弹、穿甲弹等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有一个受力面,其特征在于,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的受力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分布在头部或周部受力面上,形成为至少一个凹槽,流体在凹槽中受凹槽影响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流向的反向推力作用,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湍流槽。
2.一种高效增程技术,涉及各种飞机、火箭、舰、船、潜艇、以及导弹、鱼雷、子弹、炮弹、穿甲弹等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有一个受力面,其特征在于,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的受力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阶梯状设置的凹槽分布在头部或周部受力面上,形成为至少一个阶梯状的凹槽,流体在阶梯状凹槽中受阶梯状凹槽的影响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阶梯状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流向的反向推力作用,阶梯状的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阶梯状的湍流槽。
3.一种高效增程技术,涉及各种飞机、火箭、舰、船、潜艇、以及导弹、鱼雷、子弹、炮弹、穿甲弹等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有一个受力面,其特征在于,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的受力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分布在头部或周部受力面上,形成为至少一个凹槽,流体在凹槽中受凹槽影响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流向的反向推力作用,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湍流槽,在湍流槽的底部设置有脊状从凹口中心处附近沿湍流槽中心线凸起向湍流槽两侧壁底部倾斜的脊状凸起的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增程技术,其特征在于,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逐渐放大状分布在头部或周部受力面上,形成为至少一个凹槽,流体在凹槽中受凹槽影响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流向的反向推力作用,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湍流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增程技术,其特征在于,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延伸状分布在头部或周部的受力面上,形成为至少一个凹槽,流体在凹槽中受凹槽影响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流向的反向推力作用。
6.如权利要求1、2、4任一所述的高效增程技术,其特征在于,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阶梯状逐渐放大状分布在头部或周部受力面,形成为至少一个阶梯状的凹槽,流体在阶梯状凹槽中受阶梯状凹槽影响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阶梯状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流向的反向推力作用,阶梯状的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阶梯状的湍流槽。
7.如权利要求1、2、5任一所述的高效增程技术,其特征在于,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阶梯状延伸分布在头部或周部受力面上,形成为至少一个阶梯状的凹槽,流体在阶梯状凹槽中受阶梯状凹槽影响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阶梯状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流向的反向推力作用,阶梯状的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阶梯状的湍流槽。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高效增程技术,其特征在于,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阶梯状逐渐放大的分布在头部或周部受力面上,形成为至少一个凹槽或阶梯状的凹槽,流体在凹槽或阶梯状的凹槽中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凹槽或阶梯状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流向的反向推力作用,形成为至少一个湍流槽或阶梯状的湍流槽,在湍流槽或阶梯状湍流槽的底部设置有从凹口处沿湍流槽中心线脊状凸起向湍流槽两侧壁底部倾斜的脊状凸起的翼。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高效增程技术,其特征在于,各种飞行器或各种动力移动物体的头部或周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阶梯状延伸分布在头部或周部受力面上,形成为至少一个阶梯状的凹槽,流体在凹槽中受凹槽影响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流向的反向推力作用,凹槽或阶梯状的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阶梯状的湍流槽,在湍流槽的底部设置有从凹口处沿湍流槽中心线凸起向湍流槽两侧壁底部倾斜的脊状凸起的翼。
CN201110119165A 2011-05-02 2011-05-02 一种高效增程技术 Pending CN1023224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9165A CN102322462A (zh) 2011-05-02 2011-05-02 一种高效增程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9165A CN102322462A (zh) 2011-05-02 2011-05-02 一种高效增程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2462A true CN102322462A (zh) 2012-01-18

Family

ID=45450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19165A Pending CN102322462A (zh) 2011-05-02 2011-05-02 一种高效增程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2246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7935A (zh) * 2012-03-16 2013-09-18 徐际长 火箭外壳增速袋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9011343A2 (en) * 1988-05-26 1989-11-30 Bmt Fluid Mechanics Limite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eduction of drag
JP2002221005A (ja) * 2001-01-26 2002-08-09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冷却タービン翼
CN1840859A (zh) * 2005-04-01 2006-10-04 通用电气公司 带有渐缩后缘区的涡轮翼片
CN1895947A (zh) * 2005-06-27 2007-01-1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CN101029629A (zh) * 2005-11-17 2007-09-05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具有空气动力学特征部件的风力涡轮机的转子叶片
US20070235590A1 (en) * 2006-01-31 2007-10-11 Kokoshkin Roman N Vortex generator
CN101374717A (zh) * 2005-12-06 2009-02-25 Drs减阻系统股份公司 用于减小因物体与流体相对移动而产生的阻力的装置
CN101973318A (zh) * 2010-10-09 2011-02-16 侯谦 高速车辆低风阻节能外壳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9011343A2 (en) * 1988-05-26 1989-11-30 Bmt Fluid Mechanics Limite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eduction of drag
JP2002221005A (ja) * 2001-01-26 2002-08-09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冷却タービン翼
CN1840859A (zh) * 2005-04-01 2006-10-04 通用电气公司 带有渐缩后缘区的涡轮翼片
CN1895947A (zh) * 2005-06-27 2007-01-1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CN101029629A (zh) * 2005-11-17 2007-09-05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具有空气动力学特征部件的风力涡轮机的转子叶片
CN101374717A (zh) * 2005-12-06 2009-02-25 Drs减阻系统股份公司 用于减小因物体与流体相对移动而产生的阻力的装置
US20070235590A1 (en) * 2006-01-31 2007-10-11 Kokoshkin Roman N Vortex generator
CN101973318A (zh) * 2010-10-09 2011-02-16 侯谦 高速车辆低风阻节能外壳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7935A (zh) * 2012-03-16 2013-09-18 徐际长 火箭外壳增速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01736A (en) Supersonic, low drag tubular projectile
US7836827B2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supercavitating projectile based on time constraints
US2649266A (en) Fairing for high-speed devices
US5200573A (en) Projectile having a matrix of cavities on its surface
CN110375594A (zh) 一种适用于小角度入水的超空泡长尾射弹
US8336439B2 (en) Layering non-metallic layers between metallic layers to improve armor protection
CN112444167A (zh) 一种水下火箭增程超空泡航行体
CN111301604A (zh) 一种水下航行器投放入水空化降载杆结构
CN203740128U (zh) 乘波体飞行器
CN102322462A (zh) 一种高效增程技术
CN113932662A (zh) 一种用于射弹入水的带翼型调节片的可调制空化器结构
US8151711B1 (en) Supercavitating projectile with reduced-drag control surfaces
CN102267551A (zh) 一种高效螺旋桨
CN110360897A (zh) 一种稳定的超空泡射弹入水结构
CN201917278U (zh) 导弹助推器
CN110671969B (zh) 一种减小流体阻力的脱壳卡瓣
EP2447548A1 (en) Method of reducing the object-traveling resistance
US7017508B2 (en) Hydrodynamically and aerodynamically optimized leading and trailing edge configurations
CN201463737U (zh) 低阻力枪弹
CN101544169A (zh) 多变航态水翼舰艇
CN103057689A (zh) 一种超机动复合翼技术
RU170322U1 (ru) Двухсредный реактивный снаряд
CN201148206Y (zh) 无人潜水艇
CN203844949U (zh) 分体式军舰
CN201081641Y (zh) 一种中空结构的鱼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