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6342A - 立体显示设备和显示驱动电路 - Google Patents

立体显示设备和显示驱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6342A
CN102316342A CN2011101746608A CN201110174660A CN102316342A CN 102316342 A CN102316342 A CN 102316342A CN 2011101746608 A CN2011101746608 A CN 2011101746608A CN 201110174660 A CN201110174660 A CN 201110174660A CN 102316342 A CN102316342 A CN 102316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ier
sub
display
display device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746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能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16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63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 H04N13/315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the parallax barriers being time-varia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Abstract

本发明披露了立体显示设备和显示驱动电路。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部,以渐进(或行序)扫描的方式分时显示具有不同视差的多个图像;背光部,包括在渐进扫描的方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子发光部;光障栅部,包括多个障栅组,每个障栅组都包括每个都被允许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的多个障栅;光障栅驱动部,在障栅组之间以不同的定时分别驱动多个障栅组打开或闭合;以及背光控制器,与显示部的渐进扫描同步地控制从背光部中的每个子发光部的发光。

Description

立体显示设备和显示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实现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设备,以及用于该立体显示设备的显示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能够实现立体显示的显示设备(立体显示设备)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立体显示技术中,显示彼此具有视差(具有不同的视差)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并且观看者通过双眼观看各个图像,从而可以看到深度的立体图像。此外,显示彼此具有视差的三个或更多图像从而允许向观看者提供更多的自然立体图像的显示设备已经取得了发展。
这样的立体显示设备大体划分为两种类型:使用专用眼镜的类型和不使用专用眼镜的类型。然而,对观看者来说,专用眼镜通常是不舒服的,这使得产生了对不使用专用眼镜的类型的需求。不使用专用眼镜的显示设备的实例包括,例如,双凸透镜型(lenticular-lens-type)显示设备和视差障栅型(parallax-barrier-type)显示设备。在这样类型的显示设备中,其间具有视差的多个图像(视点图像(eyepoint image))被同时显示,使得根据显示设备和观看者的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角度),不同地观看到图像。当这样的显示设备显示多个视点图像时,图像分辨率基本等于显示设备自身(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液晶显示设备)的分辨率除以视点的数目的商,这不利地降低了图像质量。
为了克服这样的缺点,已经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104105号(JP-A-2009-104105)提出了通过分时地在每个障栅的光透射状态和光阻挡状态之间进行变化以进行分时显示,等同地提高视差障栅型显示设备的分辨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视差障栅型显示设备典型地具有通常由液晶构成的障栅(barrier)。在该液晶障栅中,液晶分子根据施加的电压而旋转,从而改变了这样旋转的液晶分子部分的折射率,因此允许光调制,以便控制光被透射或阻挡。液晶分子典型地具有很慢的旋转速度。例如,当TN(Twisted Nematic,扭曲液晶向列)或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分子被旋转以被配向时,响应时间约为几到几十毫秒。显示设备的屏幕典型地以1/60秒(约16.67毫秒)的周期进行重写以防止观看者感觉到图像劣化(包括闪烁)。相对于屏幕的重写周期,液晶分子的响应时间是相当长的,从而引起了由于液晶分子的这样的过渡响应而导致的图像劣化。
例如,甚至在JP-A-2009-104105披露的显示设备中,如果使用液晶障栅,也可能发生类似的图像劣化。似乎可以延长屏幕的重写周期以将液晶分子的响应时间调节为相比于屏幕的重写时间较短。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闪烁,从而导致了图像劣化。
期望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设备和显示驱动电路,使得可以最小化由于液晶分子的响应时间而导致的图像劣化。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立体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部、背光部、光障栅部、光障栅驱动部和背光控制器。显示部以渐进(或行序)扫描的方式分时显示具有不同视差的多个图像。背光部包括在渐进扫描的方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子发光部。光障栅部包括多个开合组,每个开合组都包括多个开合部。光障栅驱动部在所述组之间以不同的定时单独驱动多个开合组打开或闭合。背光控制器与显示部的渐进扫描同步地控制从背光部中的每个子发光部的发光。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二立体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部、背光部和光障栅部。显示部在被渐进扫描驱动的同时分时显示具有不同视差的多个图像。背光包括在渐进扫描的方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子发光部,每个子发光部都与显示部的渐进扫描同步地发光。光障栅部包括多个开合组,每个所述组都包括多个开合部,其中所述多个开合组以不同定时单独地打开或闭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驱动电路包括背光控制器和光障栅驱动部。背光控制器与用于分时驱动显示多个具有不同视差的图像的显示部的渐进扫描同步地控制包括在背光部中的每个子发光部的发光,所述子发光部通过分割在渐进扫描的方向上的背光而形成。光障栅驱动部在开合组之间以不同的定时单独地驱动光障栅部的多个开合组打开或闭合,多个开合组中的每个都包括多个开合部。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立体显示设备、第二立体显示设备和显示驱动电路中,被分时显示在显示部上的具有不同视差的多个图像通过光障栅被立体显示。在这样的立体显示中,与显示部的渐进扫描同步地控制背光的多个子发光部中的每个的发光。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立体显示设备中,例如,期望将光障栅部分割成分别与多个子发光部对应的多个子障栅部,并且包括用于每个子障栅部的多个开合组,光障栅驱动部以用于每个子障栅部的不同的定时单独地驱动多个开合组打开或闭合,并且背光控制器与多个子障栅部的每一个中的每个开合组的开合状态以及显示部的渐进扫描同步地控制背光的每个子发光部的发光。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背光的子发光部的数目可以等于光障栅部的子障栅部的数目,或背光的子发光部的数目可大于光障栅部的子障栅部的数目。例如,期望在每个子障栅部中每隔预定数目的开合部来循环设置多个开合组的每个的开合部。例如,对于每个开合组,期望光障栅驱动部分时驱动开合部打开或闭合,并且显示部在对应于处于闭合状态的开合部的位置处顺序显示图像。例如,显示部和光障栅部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由液晶构成。
当光障栅部由液晶构成时,例如,在当光子障栅部中的开合部的透光率被最大化时的点处,或在该点之前或之后瞬间,背光控制器可以控制每个对应的子发光区域开始发光,并且在当透光率从最大值开始减小时的点,或在该点之前或之后瞬间,背光控制器可以控制每个对应的子发光区域停止发光。这里,“之前或之后瞬间”表示当观看图像时使观看者没有感受到图像劣化的足够短的范围内的定时。
当显示部由液晶构成时,例如,在当显示部上的显示的改变完成时的点处,或在该点之前或之后瞬间,背光控制器可以控制每个对应的子发光区域开始发光,并且在当显示部上的显示的改变开始时的点处,或在该点之前之后瞬间,背光控制器可以控制每个对应的子发光区域停止发光。
例如,光障栅部可以设置在背光和显示部之间。例如,显示部可以设置在背光和光障栅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立体显示设备、第二立体显示设备和显示驱动电路,在渐进扫描的扫描方向上分割背光,并且允许该被分割的背光部彼此独立地发光,因此,可以最小化由于液晶分子的响应时间而导致的图像劣化。
应当理解的是,前面的概括性描述和后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意在提供所要求的技术的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本发明所包含的附图提供了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且结合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这些附图示出了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技术原理。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的结构实例的框图。
图2A和2B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的结构实例的示例性示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驱动部和显示部的结构实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部的结构实例的示意性示图。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像素的结构实例的电路图。
图6A和6B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背光的结构实例的示意性示图。
图7A和7B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液晶障栅的结构实例的示意性示图。
图8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液晶障栅的立体显示中的操作实例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部和液晶障栅中的每一个的操作实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部和液晶障栅中的每一个的另一个操作实例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部的操作实例的时序图。
图12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的操作实例的示意性示图。
图13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的操作实例的时序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比较实例的立体显示设备的结构实例的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比较实例的立体显示设备的操作实例的时序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立体显示设备的操作实例的时序图。
图17A和17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变形例的立体显示设备的结构实例的示例性示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述变形例的立体显示设备的操作实例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又一个变形例的背光的结构实例的平面图。
图20A和20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又一个变形例的液晶障栅的结构实例的平面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又一个变形例的显示部和液晶障栅中的每一个的操作实例的示意图。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又一个变形例的立体显示设备的操作实例的示例性示图。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又一个变形例的立体显示设备的操作实例的示例性示图。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又一个变形例的立体显示设备的操作实例的时序图。
图2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述变形例的立体显示设备的另一个操作实例的时序图。
图26A和2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又一个变形例的立体显示设备的结构实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结构实例]
(一般的结构实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的结构实例。由于通过实施方式具体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驱动电路,所以也同时描述了所述电路。立体显示设备1包括控制器40、显示驱动部50、显示部20、背光驱动部29、背光30、障栅驱动部9和液晶障栅10。
控制器40基于从外部提供的图像信号Vdisp向显示驱动部50、背光驱动部29和障栅驱动部9中的每一个提供控制信号,并控制各部分彼此同步地进行操作。具体地,控制器40基于图像信号Vdisp向显示驱动部50提供图像信号S,向背光驱动部29提供背光控制指令,并且向障栅驱动部9提供障栅控制指令。当立体显示设备1进行立体显示时,图像信号S包括图像信号SA和SB,所述图像信号SA和SB每个均包括多个(在该实例中是6个)视点图像,如后面所述。
显示驱动部50根据从控制器40提供的图像信号S驱动显示部20。显示部20驱动液晶元件调制从背光30发出的光以进行显示。
背光驱动部29根据从控制器40提供的背光控制信号来驱动背光30。背光30具有向显示部20输出表面发射光的功能。
障栅驱动部9根据从控制器40提供的障栅控制指令来驱动液晶障栅10。液晶障栅10具有多个由液晶构成的开合部(opening-and-closingsection)11和12(随后描述),并且具有透射或阻挡从背光30输出并透射穿过显示部20的光的功能。
图2A和2B示出了立体显示设备1的相关部分的结构实例,其中,图2A示出了立体显示设备1的分解透视图,而图2B示出了其侧视图。如图2A和2B所示,立体显示设备1具有包括依次设置的背光30、显示部20和液晶障栅10的部件。换言之,从背光30输出的光在通过显示部20和液晶障栅10后被观看者接收到。
(显示驱动部50和显示部20)
图3示出了显示驱动部50和显示部20的框图的实例。显示驱动部50具有定时控制器51、栅极驱动器52和数据驱动器53。定时控制器51控制栅极驱动器52和数据驱动器53中每一个的驱动定时,并向数据驱动器53提供对应于从控制器40提供的图像信号S的图像信号S1。栅极驱动器52根据定时控制器51的定时控制,顺序选择液晶显示设备45中各行上的像素Pix(随后描述),以执行像素的渐进扫描。数据驱动器53基于图像信号S1向显示部20的每个像素Pix提供像素信号。具体地,数据驱动器53基于图像信号S1进行D/A(数字至模拟)转换,并因此生成作为模拟信号的像素信号并将该像素信号提供给每个像素Pix。
显示部20包括封装在由玻璃等材料构成的两个透明基板之间的液晶材料。例如由ITO(氧化铟锡)构成的透明电极形成在每个透明基板的与液晶材料接触的表面区域上并与液晶材料一起构成像素Pix。
图4示出了显示部20的结构实例。图5示出了像素Pix的电路图的实例。显示部20具有如图4中所示的以矩阵形式排列的像素Pix。
如图5所示,每个像素Pix具有TFT(薄膜晶体管)元件Tr、液晶元件LC和电容元件C。TFT元件Tr例如由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构成,其中,栅极被连接至栅极线G,源极被连接至数据线D,而漏极被连接至液晶元件LC的一端和电容元件C的一端。液晶元件LC的一端连接至TFT元件Tr的漏极,而另一端接地。电容元件C的一端连接至TFT元件Tr的漏极,而另一端连接至电容元件线Cs。栅极线G连接至栅极驱动器52,而数据线D连接至数据驱动器53。
如随后详细描述的,图4中所示的区域Z1和Z2分别对应于背光30的发光部BL1和BL2(随后描述)的位置。换言之,显示部20被设置为允许从发光部BL1输出的光进入Z1,以及从发光部BL2输出的光进入Z2。
根据这样的结构,从背光30输出的光变成在由设置在显示部20的入射侧上的偏光板(未示出)确定的方向上的线性偏振光,并然后进入液晶元件LC。在液晶元件LC中,根据经由数据线D提供的像素信号,液晶分子的方向在确定的响应时间内改变。进入这样的液晶元件LC的光偏振方向改变。然后,透射通过液晶元件LC的光进入设置在显示部20的输出侧上的偏光板(未示出),并且仅在特定的偏振方向上的光透射通过偏光板。以这种方式,在液晶元件LC中调制了光强度。
(背光30)
图6A和6B示出了背光30的结构实例,其中,图6A示出了背光30的平面图,而图6B示出了背光30相关部分的透视图。如图6A中所示,背光30具有两个可彼此独立发光的发光部BL1和BL2。如图6B中所示,发光部BL1和BL2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光源31和导光板32。在该实例中光源由LED(发光二极管)构成。导光板32漫射从光源31输出的光以实现发光部BL1和BL2的基本均匀的表面发射。
在背光30中,光并不在发光部BL1和BL2之间传输以允许发光部BL1和BL2彼此独立地发光。具体地,首先,从一个光源31输出的光仅进入与该光源31对应的导光板32。进入导光板32的光被导光板32的侧面全反射,这防止了光通过侧面传输至相邻的导光板32。具体地,可以通过调节光源31的位置,或者在导光板32的侧面上提供用于光反射的反射表面来实现这样的全反射。在该实例中,尽管光源31由LED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光源31可以由CCFL(冷阴极荧光灯)代替LED构成。
发光部BL1和BL2分别对应于图4中所示的区域Z1和Z2。换言之,从发光部BL1输出的光进入显示部20的区域Z1,而从发光部BL2输出的光进入显示部20的区域Z2。换而言之,设置在显示部20的区域Z1中的像素Pix基于从发光部BL1输出的光进行显示。相似地,设置在区域Z2中的像素Pix基于从发光部BL2输出的光进行显示。
根据这样的结构,背光驱动部29以不同的定时驱动发光部BL1和BL2,从而立体显示设备1以不同的定时在区域Z1和Z2中的每一个中进行显示。
(液晶障栅10)
图7A和7B示出了液晶障栅10的结构实例,其中,图7A示出了液晶障栅10的平面图,而图7B示出了其侧视图。在该实例中,液晶障栅10在正常状态下执行变黑操作。换言之,液晶障栅10在非驱动状态下阻挡光。
如图7A中所示,液晶障栅10具有多个用于透射或阻挡光的开合部(opening-and-closing section)11或12。开合部11或12根据立体显示设备1是进行普通显示(二维显示)还是进行立体显示而不同地进行操作。具体地,当立体显示设备1进行普通显示时,开合部11打开(透射状态),而当立体显示设备1进行立体显示时,开合部11闭合(阻挡状态),如后面所述。当立体显示设备1进行普通显示时,开合部12打开(透射状态),而当立体显示设备1进行立体显示时,开合部12分时地打开和闭合,如后面所述。
液晶障栅10包括透明基板13、与透明基板13相对设置的透明基板16以及插入在透明基板13和16之间的液晶层19。透明基板13和16例如由玻璃构成。例如由ITO构成的多个透明电极15和17分别形成在透明基板13的液晶层19侧上的表面上和透明基板16的液晶层19侧上的表面上。形成在透明基板13上的透明电极15和形成在透明基板16上的透明电极17被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并且与液晶层19一起形成开合部11和12。偏光板14和18分别形成在透明基板13的与液晶层19侧相对的侧上的表面上和在透明基板16的与液晶层19侧相对的侧上的表面上。在图7B中,显示部20和背光30(未示出)以与图2B中所示的相同的顺序设置在液晶障栅10的右边(在偏光板18的右边)。
液晶障栅10的开合部11或12的开合操作以与显示部20的显示操作相同的方式执行。换言之,从背光30输出并透射通过显示部20的光变成由偏光板18确定的方向上的线性偏振光,并然后进入液晶层19。在液晶层19中,液晶分子的方向根据在透明电极15和17之间提供的电势差而在一定的响应时间内改变。进入这样的液晶层19的光的偏振方向改变。接着,透射通过液晶层19的光进入偏光板14并且仅在特定的偏振方向上的光通过偏光板透射。以这种方式,在液晶层19中调制了光强度。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将电压施施加至透明电极15和17并因此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增大时,液晶层19的透光率(light transmittance)增大,从而开合部11和12进入透射状态。相反,当透明电极15和17之间的电势差减小时,液晶层19的透光率减小,从而开合部11和12进入阻挡状态。
在该实例中,尽管液晶障栅10在正常状态下执行变黑操作,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替换地,液晶障栅10在正常状态下可以执行变白操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当透明电极15和17之间的电势差增大时,开合部11和12进入阻挡状态,而当所述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减小时,开合部11和12进入透射状态。例如,通过调节每个偏光板的类型和液晶的配向可以选择性地设置正常状态下的变黑操作和正常状态下的变白操作。
如图4中所示的显示部20的情况,图7中所示的区域Z1和Z2分别对应于背光30的发光部BL1和BL2的位置。换言之,设置液晶障栅10以允许从发光部BL1输出的光经由显示部20进入液晶障栅10的区域Z1,并且从发光部BL2输出的光经由显示部20进入区域Z2。
在液晶障栅10中,设置在区域Z1中的开合部12和设置在区域Z2中的开合部12可以彼此独立地操作。障栅驱动部9驱动这两种开合部12彼此独立地操作,从而当进行立体显示时,区域Z1中的开合部12的开合操作的定时可以与区域Z2中的开合部12的开合操作的定时不同。
开合部12构成在区域Z1和Z2每个中的组。当进行立体显示时,相同组中开合部12在相同的定时打开或闭合。开合部12的组将在下面描述。
图8示出了开合部12的组的结构实例。在该实例中,开合部12在区域Z1和Z2每个中都形成两个组。具体地说,多个交替设置的开合部12在区域Z1中形成组A1和组B1。相似地,多个交替设置的开合部12在区域Z2中形成组A2和组B2。
当进行立体显示时,障栅驱动部9驱动相同组内的多个开合部12以在相同的定时打开或闭合。具体地,对于区域Z1,障栅驱动部9分时地驱动组A1中的多个开合部12和组B1中的多个开合部12以使得它们交替地打开或闭合,如后所述。为了实现该相同组中的多个开合部12的同时操作,例如,障栅驱动部9可以向相同组中的多个开合部12的透明电极15和17同时施加驱动信号。可选地,相同组中的多个开合部12的透明电极15或17可被彼此连接以使得驱动信号同时施加至透明电极。
在下文中,适当地将组A用作组A1和A2的统称,并且相似地,适当地将组B用作组B1和B2的统称。此外,术语开合部12A被适当地用作组A(组A1和A2)中的开合部12的统称,并且相似地,术语开合部12B被适当地用作组B(组B1和B2)中的开合部12的统称。
图9示出了液晶障栅10的截面结构以示意性示出当进行立体显示或普通显示(二维显示)时障栅的状态,其中,(A)示出了用于立体显示的障栅的状态,(B)示出了用于立体显示的障栅的另一种状态,(C)示出了用于普通显示的障栅的状态。液晶障栅10包括交替排列的开合部11和开合部12(开合部12A和12B)。在该实例中,通过将一个开合部12A用于显示部20的六个像素Pix来设置开合部12A。相似地,通过将一个开合部12B用于显示部20的六个像素Pix来设置开合部12B。尽管假设每个像素Pix由后述的三个子像素(RGB)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像素Pix可以由一个子像素构成。液晶障栅10中的光阻挡部分以阴影示出。
当进行立体显示时,图像信号SA和SB被交替地提供给显示驱动部50,并且在液晶障栅10中,开合部12(开合部12A和12B)分时地打开和闭合,同时开合部11持续闭合(阻挡状态)。具体地,当图像信号SA被提供时,如图9中(A)所示开合部,12A打开,而开合部12B闭合。在显示部20中,设置在对应于每一个开合部12A的位置处的六个相邻的像素Pix分别显示对应于图像信号SA中的六个视点图像的图像。结果,例如,观看者通过双眼观看到不同的视点图像,并因此感觉到显示的是立体图像(如后所述)。相似地,当图像信号SB被提供时,如图9中(B)所示,开合部12B打开,同时开合部12A闭合。在显示部20中,设置在对应于每一个开合部12B的位置处的六个相邻的像素Pix分别显示对应于图像信号SB中的六个视点图像的图像。结果,例如,观看者通过双眼观看到不同的视点图像,并因此感觉到显示的是立体图像(如后所述)。立体显示设备1在允许开合部12A和12B交替地打开的同时显示图像,从而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分辨率(如后所述)。
当进行普通显示(二维显示)时,在液晶障栅10中,如图9中(C)所示,开合部11和开合部12(开合部12A和12B)都持续打开(透射状态)。这允许观看者直接观看到基于图像信号S在显示部20上显示的普通二维图像。
如图9中所示,在开合部11和开合部12之间设置开合部的边界23。在边界23中,透明电极15和17没有分别形成在透明基板13和16上。换言之,边界23不像开合部11和12一样,不能打开和闭合,并且对于正常状态下的变黑操作,在液晶障栅10中任何时间都闭合(阻挡状态)。相反,对于正常状态下的变白操作,在液晶障栅10中任何时间都打开(透射状态)。边界23相比于开合部11或12是相当小的,因此基本上不会干扰观看者。在附图中和下文的描述中将适当地省略边界23。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背光30的区域Z1或Z2对应于“子发光区域”的具体实例。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组A1、B1、A2或B2对应于“开合部组”的具体实例。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液晶障栅10对应于“光障栅部”的具体实例。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障栅驱动部9对应于“光障栅驱动部”的具体实例。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背光驱动部29对应于“背光控制器”的具体实例。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液晶障栅10的区域Z1或Z2对应于“子障栅部”的具体实例。
[操作和效果]
下面,描述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1的操作和效果。
(一般操作的概述)
控制器40基于从外部提供的图像信号Vdisp将控制信号提供给显示驱动部50、背光驱动部29和障栅驱动部9中的每一个,并控制各部分彼此同步地进行操作。背光驱动部29根据从控制器40提供的背光控制信号来驱动背光30。背光30向显示部20输出表面发射光(surface-emittedlight)。显示驱动部50根据从控制器40提供的图像信号S来驱动显示部20。显示部20调制从背光30输出的光以进行显示。障栅驱动部9根据从控制器40提供的障栅控制指令驱动液晶障栅10。液晶障栅10透射或阻挡从背光30输出并透射通过显示部20的光。
(立体显示的具体操作)
下面,参照几幅附图来详细描述立体显示中的操作。
图10示出了显示部20和液晶障栅10中的每个的操作实例,其中(A)示出了提供图像信号SA的情况,(B)示出了提供图像信号SB的情况。
如图10中(A)中所示,当提供图像信号SA时,显示部20的像素Pix显示分别对应于图像信号SA中的六个视点图像的像素信息P1~P6。像素信息P1~P6分别显示在位于开合部12A附近的像素Pix上。当提供图像信号SA时,控制液晶障栅10使得开合部12A打开(透射状态),并且开合部12B闭合。来自显示部20的每个像素Pix的光以由开合部12A限制的角度输出。例如,观看者可以通过由左眼观看像素信息P3和由右眼观看像素信息P4而观看到立体图像。
如图10中(B)中所示,当提供图像信号SB时,显示部20的像素Pix显示分别对应于图像信号SB中的六个视点图像的像素信息P1~P6。像素信息P1~P6分别显示在位于开合部12B附近的像素Pix上。当提供图像信号SB时,控制液晶障栅10使得开合部12B打开(透射状态),并且开合部12A闭合。来自显示部20的每个像素Pix的光以由开合部12B限制的角度输出。例如,观看者可以通过由左眼观看像素信息P3和由右眼观看像素信息P4而观看到立体图像。
以这种方式,观看者在两眼之间观看到像素信息P1至像素信息P6之间的各种像素信息,这使得观看者感受到显示的是立体图像。此外,在以分时的方式使开合部12A和12B交替地打开的同时显示图像,使得观看者观看到在彼此偏离的位置处显示的且被均匀化的图像。因此,立体显示设备1能够使得分辨率高达在仅设置开合部12A的情况下的分辨率的两倍。换言之,立体显示设备1的分辨率是在二维显示的情况下的分辨率的1/3(=1/6*2)。
下面,对每个区域Z1和Z2中的液晶障栅10、显示部20和背光30的中的每一个的操作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1示出了显示部20的显示操作。纵轴示出了在渐进扫描方向(y-轴方向)(图4)上的显示部20的位置,而横轴示出了时间。换言之,图11示出了在某一时间在y轴方向上某一位置处的显示操作状态。在图11中,“SA”示出了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的状态,而“SB”示出了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的状态。此外,“SA→SB”示出了向显示驱动部50提供了图像信号SB,从而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正被变为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的状态。类似地,“SB→SA”示出了向显示驱动部50提供了图像信号SA,从而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正被变为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的状态。“SA→SB”或“SB→SA”对应于液晶分子的响应时间τ。
在从时间a至时间i的周期内从显示部20的顶部向底部渐进扫描显示部20,使得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改变为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
首先,如图11中所示,在时间a,显示部20在y轴方向上的所有位置处进行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换言之,显示部20在显示部20的整个显示表面上进行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
接着,在显示部20中,基于图像信号SA的像素信号从显示部的顶部顺序施加至像素Pix,使得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逐渐变为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例如,在时间c,区域Z1(显示部20的上部)处于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正在变为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的状态,而区域Z2(显示部20的下部)仍进行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换言之,尽管将基于图像信号SA的像素信号施加至区域Z1中的每个像素Pix,但液晶的响应速度慢并因此显示不能立即改变,这导致了这样的过渡状态。
在时间e,显示部20的整个显示表面处于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正在变为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的状态。
接着,在显示部20中,液晶的响应从顶部开始顺序完成并进行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例如,在时间g,区域Z1(显示部20的上部)处于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已经变为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的状态,而区域Z2(显示部20的下部)仍处于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正在变为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的状态。
在时间i,在显示部20的整个显示表面上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变为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换言之,显示部20进行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
接着,相似地,在从时间j至时间r的周期内,从显示部20的顶部向底部渐进扫描显示部20,使得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变为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
显示部20重复上述从时间a至时间r的操作,使得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和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交替重复。
图12示出了立体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其中(A)示出了显示部20的状态,(B)示出了液晶障栅10的状态,(C)示出了背光30的状态。在图12的(A)中,“SA”、“SB”、“SA→SB”和“SB→SA”分别表示与图11中所示的相同状态。在图12的(B)中,“A1”表示液晶障栅10的组A1中的开合部12打开,而组B1中的开合部12闭合的状态。此外,“B1”表示液晶障栅10的组B1中的开合部12打开,而组A1中的开合部12闭合的状态。此外,“A1→B1”表示组B1中的开合部12正从闭合变为打开,而组A1中的开合部12正从打开变为闭合的状态。此外,“B1→A1”表示组A1中的开合部12正从闭合变为打开,而组B1中的开合部12正从打开变为闭合的状态。在图12的(B)中,“A2”、“B2”、“A2→B2”和“B2→A2”分别表示与上述相似的状态。换言之,“A2”表示液晶障栅10的组A2中的开合部12打开,而组B2中的开合部12闭合的状态。此外,“B2”表示液晶障栅10的组B2中的开合部12打开,而组A2中的开合部12闭合的状态。此外,“A2→B2”表示组B2中的开合部12正从闭合变为打开,而组A2中的开合部12正从打开变为闭合的状态。此外,“B2→A2”表示组A2中的开合部12正从闭合变为打开,而组B2中的开合部12正从打开变为闭合的状态。在图12的(C)中,“ON”表示背光30的发光部BL1或BL2发光的状态,而“OFF”表示发光部不发光的状态。换言之,例如,区域Z1中的“ON”表示发光部BL1发光的状态,区域Z2中的“ON”表示发光部BL2发光的状态。时间a到时间r对应于图11中的时间a到时间r。
首先,在从时间a至时间i的周期内,根据从显示驱动部50提供的驱动信号从显示部20的顶部向底部渐进扫描显示部20,使得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变为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在液晶障栅10中,根据从障栅驱动部9提供的驱动信号,对应于显示部20的显示状态的改变,组A(组A1和A2)中的开合部12的状态从闭合变为打开,而组B(组B1和B2)中的开合部12的状态从打开变为闭合。在背光30中,根据背光驱动部29提供的驱动信号,发光部BL1或BL2对应于区域Z1或Z2中的显示部20和液晶障栅10中的每个的状态来发光。
在时间a,显示部20在整个显示表面上进行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在液晶障栅10中,对应于图像信号SB的组B1和B2中的开合部12打开,而组A1和A2中的开合部12闭合。在背光30中,区域Z1和Z2中的发光部BL1和BL2都发光。因此,立体显示设备进行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
在时间b,显示部20的上四分之一部分(区域Z1的一半)处于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正在向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改变的状态。在液晶障栅10中,与其中上面的改变已经开始的显示部20的区域Z1对应的区域Z1处于组A1中根据图像信号SA的开合部12的状态正在从闭合变为打开,而组B1中根据图像信号SB的开合部12的状态正在从打开变为闭合的状态。换言之,由于液晶的响应速度慢并因此各部分不能以与显示部20相同的方式立即改变,所以区域Z1中的组A1或B1中的开合部12处于这样的过渡状态。在背光30中,与其中在显示部20和液晶障栅10的每一个中上述改变已经开始的区域Z1对应的发光部BL1停止发光。这防止观看者观看到在上述改变状态中的显示部20和液晶障栅10中的每一个,从而降低图像劣化。
在时间c,显示部20的区域Z1处于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正在向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改变的状态。液晶障栅10和背光30分别处于与时间b相同的状态中。
在时间d,显示部20的上四分之三部分(整个区域Z1和区域Z2的一半)处于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正在向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改变的状态。在液晶障栅10的区域Z1中,在组A1和B1中的每一个中的开合部12继续改变。在上述改变已经在显示部20中开始的区域Z2中,处于组A2中根据图像信号SA的开合部12的状态正在从闭合变为打开,而组B2中根据图像信号SB的开合部12的状态正在从打开变为闭合的状态。在背光30中,与其中在显示部20和液晶障栅10中的每一个中发生上述变化的整个区域Z1和Z2对应的两个发光部BL1和BL2停止发光。这防止观看者观看到上述改变状态中的显示部20和液晶障栅10中的每一个,从而降低图像劣化。
在时间e,显示部20的整个显示表面处于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正在向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改变的状态中。液晶障栅10和背光30分别处于与时间d相同的状态。
在时间f,在显示部20的上四分之一部分(区域Z1的一半)中,显示的改变已经完成并且进行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并且在其他的四分之三部分(区域Z1的一半和整个区域Z2)中继续显示的改变。液晶障栅10和背光30分别处于与时间e相同的状态。
在时间g,在显示部20的区域Z1中,显示的改变已经完成并且进行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并且在区域Z2中继续显示的改变。在液晶障栅10的区域Z1中,已经完成了打开和闭合状态的改变,并且组A1中根据图像信号SA的开合部12打开。在液晶障栅10的区域Z2中,打开和闭合状态的改变继续。在背光30中,与其中上述改变在显示部20和液晶障栅10的每个中已经完成的区域Z1对应的发光部BL1发光。
在时间h,在显示部20的上四分之三部分(整个区域Z1和区域Z2的一半)中,显示的改变已经完成并且进行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并且在剩余的四分之一部分(区域Z2的一半)中继续显示的改变。液晶障栅10和背光30分别处于与时间g相同的状态中。
在时间i,在显示部20中,显示的改变已经完成并且在整个显示表面上进行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在液晶障栅10中,在整个区域Z1和Z2上已经完成了打开和闭合状态的改变,组A1和A2中根据图像信号SA的开合部12打开,而组B1和B2中根据图像信号S的开合部12B闭合。在背光30中,与其中上述改变在显示部20和液晶障栅10的每个中已经完成的区域Z2对应的发光部BL2发光。从而,对应于区域Z1和Z2的发光部BL1和BL2发光。
接着,在从时间j至时间r的周期中,根据从显示驱动部50提供的驱动信号以与从时间a至时间i相同的方式从顶部至底部渐进扫描显示部20,使得将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变为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在液晶障栅10中,根据从障栅驱动部9提供的驱动信号,对应于显示部20中的显示状态的改变,组B(组B1和B2)中的开合部12的状态从闭合变为打开而A(组A1和A2)中的开合部12的状态从打开变为闭合。在背光30中,根据背光驱动部29提供的驱动信号,发光部BL1和BL2对应于区域Z1和Z2中的显示部20和液晶障栅10的每个的状态而发光。
立体显示设备1重复从时间a至时间r的操作,使得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和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交替重复。
图13示出了显示部20的显示状态和背光30的发光状态之间的关系,其中(A)示出了显示部20的显示状态,而(B)示出了背光30的发光状态。如图13中的(B)所示,背光30的对应于区域Z1的发光部BL1例如在从时间g到时间j的周期(周期T0)内发光,而对应于区域Z2的发光部BL2例如在从时间i到时间l的周期(周期T0)内发光。以这种方式,背光30在显示部20的渐进扫描方向上被分割,并且分割的背光部对应于渐进扫描彼此独立地发光,并因此可以增加发光时间从而增加了亮度。
(比较实例)
图14示出了根据比较实例(没有使用本发明)的立体显示设备1R的结构实例。在比较实例中,立体显示设备1R包括在显示部的渐进扫描方向上没有被分割的背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1(图1等)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适当地省略了它们的描述。
立体显示设备1R包括背光30R和液晶障栅10R。与根据实施方式的背光30(图6A和6B)不同,背光30R具有没有在显示部的渐进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被分割的发光部,并且从背光30R的整个表面同时发光,或整个表面同时停止发光。背光30R由背光驱动部29R驱动。与背光30R相同,液晶障栅10R具有没有在显示部的渐进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被分割的开合部12。液晶障栅10R由障栅驱动部9R驱动。
图15示出了根据比较实例的显示部20的显示状态和背光30R的发光状态之间的关系,其中(A)示出了显示部20的显示状态,(B)示出了背光30R的发光状态。如图15中的(B)所示,背光30R例如仅在从时间i到时间j的周期内发光,以抑制由于液晶的过渡响应而导致的图像劣化。具体地,在该实例中,背光在这样的一个周期内发光,即,该周期为从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在显示部20的底部处已经变为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的点(时间i)到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在显示部20的顶部处开始向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改变的点(时间j)。在该实例中,这样的发光时间(时间T1)很短,约为根据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1(图13)的发光时间(时间T0)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降低了立体显示设备的亮度。
相反,在根据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1中,背光30在显示部20的渐进扫描方向上被分割,这样被分割的背光部分可以彼此独立地发光。因此,可以单独地为每个背光30的被分割的部分(发光部BL1和BL2)设置发光定时,使得能够通过增加发光部BL1和BL2的每个的发光时间来增加亮度。
[效果]
如上文所述,在实施方式中,背光30和液晶障栅10中的每个都在显示部20的渐进扫描方向上被分割,这样被分割的区域被彼此独立地驱动,使得能够增加亮度同时抑制由于液晶的过渡响应而导致的图像劣化。
[变形例1]
在实施方式中,尽管背光30和液晶障栅10的开合部12中的每个都在显示部20的渐进扫描方向上被分割成两部分,但并不限于此。例如,每个部件都可以被分割成三个或更多。下面是其中每个部件被分割成4部分的情况的实例。
图16示出了根据变形例的显示部的显示状态和背光的发光状态之间的关系,其中(A)示出了显示部的显示状态,(B)示出了背光的发光状态。在该变形例中,背光和液晶障栅的开合部中的每个都在显示部的渐进扫描方向上被分割成四个区域Z1~Z4。因此,如图16中(B)所示,在该实例中背光的发光时间(时间T2)是相对长的,约是实施方式(图13)中的发光时间(时间T0)的1.3倍长。以这种方式,划分数目的增加使得能够增加发光时间,使得亮度增加。
[变形例2]
尽管在实施方式中以立体显示设备1的背光30、显示部20和液晶障栅10的顺序设置以上部件,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替换地,背光30、液晶障栅10和显示部20可以图17中所示的顺序来设置。
图18示出了根据该变形例的显示部20和液晶障栅10中的每个的操作实例,其中,(A)示出了提供图像信号SA的情况,(B)示出了提供图像信号SB的情况。在该变形例中,从背光30输出的光首先进入液晶障栅10。接着,光部分地透射通过开合部12A或12B中的每一个并接着在显示部20中被调制,从而输出六个视点图像。
[变形例3]
尽管在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仅在显示部20的渐进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被分割的背光,但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使用在x轴方向上被分割的背光和在y轴方向上被分割的背光。
图19示出了同时在x轴和y轴方向上被分割的背光的结构实例。在该实例中,背光在x轴方向上被分割成五部分而在y轴方向中被分割成四部分。在过去,经常使用这样的背光以通过对应于图像的暗的部分部分地降低背光的亮度或停止背光的发光以降低功耗,例如,当暗的部分覆盖屏幕的一半时。即使使用这样的背光,仍可以得到与实施方式中相同的优点。换言之,如图19中所示,在背光中限定区域Z1和Z2并以与根据实施方式(图6A和6B)的背光30相同的方式被彼此独立地控制,从而可得到与实施方式中相同的优点。
尽管在实施方式中数据以行顺序地写入显示部20,但是例如,可替代地,当数据以点顺序地写入显示部时,各区域可以在显示部20的y轴方向和x轴方向被彼此独立地控制。如实施方式那样,这使得能够增加亮度同时抑制由于液晶的过渡响应而导致的图像劣化。
[变形例4]
尽管在实施方式中液晶障栅的开合部在y轴方向上延伸,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图20A中所示的阶梯形障栅形式或图20B中所示的倾斜障栅形式来替代。例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264762号中披露了该阶梯形障栅形式。例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86506号中披露了倾斜障栅形式。
[变形例5]
尽管在实施方式中在区域Z1和Z2中开合部12构成了两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替代地,开合部12可构成三组或更多组。这允许进一步提高显示分辨率。图21示出了开合部12构成三组A、B和C的情况的实例。如在实施方式中那样,开合部12A表示组A中的开合部12,开合部12B表示组B中的开合部12以及开合部12C表示组C中的开合部12。在允许以分时方式交替打开开合部12A、12B和12C的同时显示图像,从而根据该变形例的立体显示设备能够实现是仅设置开合部12A的情况下的分辨率的三倍高的分辨率。换言之,该立体显示设备的分辨率是二维显示的情况下的分辨率的1/2(=1/6*3)。
[变形例6]
例如,尽管在实施方式中将液晶用于显示部20,但并不限于此。图22示出了使用具有快响应时间的显示部20D的情况下的显示操作。在从时间a至时间e的周期内,基于从显示驱动部提供的驱动信号从显示部20D的顶部到底部渐进扫描显示部20D,使得在短的响应时间内将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变为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相似地,在从时间j至时间n的周期内,基于从显示驱动部提供的驱动信号从显示部20D的顶部到底部渐进扫描显示部20D,使得在短的响应时间内将基于图像信号SA的显示变为基于图像信号SB的显示。在这种情况下,在液晶障栅10的开合部12正在被改变的每个状态(“B1→A1”、“A1→B1”、“B2→A2”和“A2→B2”)中背光30的每个发光部BL1和BL2都不发光,而在其他的状态中发光。
[变形例7]
例如,尽管在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由液晶构成的液晶障栅10,但并不限于此。图23示出了使用响应时间快的具有开合部的障栅10E的情况下的显示操作。障栅10E在渐进扫描方向上并没有被分割。在时间b,在障栅10E中,组A中根据图像信号SA的开合部12的状态在短的响应时间内从闭合变为打开,组B中根据图像信号SB的开合部12的状态在短的响应时间内从打开变为闭合。在时间k,在障栅10E中,组B中根据图像信号SB的开合部12的状态在短的响应时间内从闭合变为打开,组A中根据图像信号SA的开合部12的状态在短响应时间内从打开变为闭合。在这种情况下,在显示部20的显示正在被改变的每个状态(“SB→SA”和“SA→SB”)中,背光30的每个发光部BL1和BL2都不发光,而在其他的状态中发光。
[变形例8]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如图12和13中所示,当显示部20上的显示或液晶障栅10的开合部正在被改变(过渡响应)时,背光30不发光。然而,并不限于此,在使观看者在观看图像时不感到图像劣化的足够短时间范围内可以增加或减少这样的不发光周期。通过下面的几个实例进行描述。
图24示出了不发光周期被减少的情况下的操作实例。在该实例中,在接近显示部20的每个区域Z1和Z2的底部的显示的改变完成之前,背光30的每个对应的发光部BL1和BL2开始发光,并且在接近显示部20的每个区域Z1和Z2的顶部显示的改变开始之后,背光30的每个对应的发光部BL1和BL2停止发光。这使得能够增加背光30的发光时间(时间T3),使得立体显示设备亮度增加。
图25示出了不发光周期被增加的情况下的操作实例。在该实例中,在接近显示部20的每个区域Z1和Z2的底部的显示的改变已经完成之后,背光30的每个对应的发光部BL1和BL2开始发光,并且在接近显示部20的每个区域Z1和Z2的顶部的显示的改变开始之前,背光30的每个对应的发光部BL1和BL2停止发光。因此,例如,即使液晶的过渡响应根据温度而改变,仍可以降低观看者观看到在该过渡响应周期中显示的图像的可能性,使得能够最小化由于液晶的过渡响应而导致的图像劣化。
背光30的开始和停止发光的定时不限于上面所述。例如,在接近每个区域Z1和Z2的底部的显示的改变完成之前,每个对应的发光部BL1和BL2可以开始发光,并且在接近每个区域Z1和Z2的顶部的显示的改变开始之前,每个对应的发光部BL1和BL2可以停止发光。可选地,在接近每个区域Z1和Z2的底部的显示的改变完成之后,每个对应的发光部BL1和BL2可以开始发光,并且在接近每个区域Z1和Z2的顶部的显示的改变开始之后,每个对应的发光部BL1和BL2可以停止发光。此外,在接近每个区域Z1和Z2的底部显示的改变完成之前或之后瞬间,每个对应的发光部BL1和BL2可以开始发光,并且仅当在接近每个区域Z1和Z2的顶部的显示的改变开始时,每个对应的发光部BL1和BL2可以停止发光。可选地,仅在接近每个区域Z1和Z2的底部的显示的改变完成时,每个对应的发光部BL1和BL2可以开始发光,并且在接近每个区域Z1和Z2的顶部的显示的改变开始之前或之后的瞬间,每个对应的发光部BL1和BL2可以停止发光。
[变形例9]
例如,尽管在实施方式中背光30和液晶障栅10在渐进扫描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分区数目,但并不限于此,并且各部件可以具有不同的分区数目。甚至在该情况下,允许构成背光30的每个发光部对应于液晶障栅10的每个对应区域中的开合部12的开合状态操作,从而可以实现与实施方式相同的优点。下面是使得背光30的分区数目大于液晶障栅10的分区数目的情况的实例。
图26A示出了根据变形例的液晶障栅10,图26B示出了根据变形例的背光30F。在该实例中,液晶障栅10的开合部12在渐进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被分割成两部分并因此由两个区域Z1和Z2构成。另一方面,背光30F由四个区域Z11、Z12、Z21和Z22(四个发光部BL11、BL12、BL21和BL22)构成。液晶障栅10的区域Z1对应于背光30F的区域Z11和Z12,而液晶障栅10的区域Z2对应于背光30F的区域Z21和Z22。换言之,液晶障栅10和背光30F被设置成从发光部BL11和BL12输出的光经由显示部20进入液晶障栅10的区域Z1,而从发光部BL21和BL22输出的光经由显示部20进入液晶障栅10的区域Z2。例如,在使用LED的背光中,通常使用多个LED来实现均匀的发光。通过此,可容易地增加背光的分区数目。以这种方式,如图26A和26B中所示,期望使得背光30的分区数目大于液晶障栅10的分区数目。
尽管已经上文中已经通过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等,而是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改。
例如,尽管在实施方式中图像信号SA或SB包括六个视点图像,但并不限于此,所述信号可以包括不大于五个或不小于七个的视点图像。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9中所示的液晶障栅10的开合部12A或12B与像素Pix之间的关系相应地改变。换言之,例如,当图像信号SA或SB包括五个视点图像时,期望通过为显示部20的五个像素Pix设置一个开合部12A来设置开合部12A,并且类似地期望通过为显示部20的五个像素Pix设置一个开合部12B来设置开合部12B。
例如,尽管在实施方式中光不能在背光30的发光部BL1和BL2之间传输,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光可以在各部分之间传输只要不发生明显的图像劣化。如实施方式中描述的那样,期望防止背光的每个发光部发出的光泄露至另一个发光部,如果发生光泄露,就会发生图像劣化。具体地,在图6A和6B中,例如,来自发光部BL2的泄露进入发光部BL1,这导致了比用于发光的发光部BL1的驱动时间长的发光部BL1的发光时间。然而,甚至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来自发光部BL2的泄露光的量与发光部BL1输出的光的量相比是足够小时,仍可以防止明显的图像劣化,使得能够进行立体显示。
本申请包含于2010年7月1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0-150912中披露的主题相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根据设计需要和其他的因素,可以进行各种变形、组合、子组合和修改,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替换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部,以渐进或行序扫描的方式分时显示具有不同视差的多个图像;
背光部,包括在所述渐进扫描的方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子发光部;
光障栅部,包括多个障栅组,每个所述障栅组包括均允许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的多个障栅;
光障栅驱动部,在所述障栅组之间以不同的定时单独地驱动所述多个障栅组打开或闭合;以及
背光控制器,与所述显示部的所述渐进扫描同步地控制所述背光部中的每个所述子发光部的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光障栅部被分割成分别与所述多个子发光部对应的多个子障栅部,并且每个所述子障栅部被分组为所述多个障栅组,
所述光障栅驱动部在所述障栅组之间以不同的定时单独地驱动每个所述子障栅部中的所述多个障栅组打开或闭合,以及
所述背光控制器与每个所述子障栅部中的每个所述障栅组的开合操作以及所述显示部的所述渐进扫描同步地控制所述背光部的每个所述子发光部的发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背光部的所述子发光部的数目等于所述光障栅部的所述子障栅部的数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背光部的所述子发光部的数目大于所述光障栅部的所述子障栅部的数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属于每个所述子障栅部中的每个所述障栅组的所述障栅以其预定数目的间隔循环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光障栅驱动部在所述障栅组之间以分时切换的方式驱动所述障栅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以及
所述显示部在对应于已经成为打开状态的所述障栅的区域上进行图像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显示部和所述光障栅部中的一个或两个由液晶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光障栅部由液晶构成,并且
在当子障栅部中的障栅的透光率被最大化时的第一定时处,或者紧挨着所述第一定时之前或紧接着所述第一定时之后,所述背光控制器控制对应的子发光部发光,并且
在当所述透光率从最大值开始减小时的第二定时处,或者紧挨着所述第二定时之前或紧接着所述第二定时之后,所述背光控制器控制所述对应的子发光部停止发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显示部由液晶构成,并且
在当所述显示部的区域上的显示已经完全改变的第一定时处,或者紧挨着所述第一定时之前或紧接着所述第一定时之后,所述背光控制器控制对应的子发光部发光,并且
在当所述显示部的区域上的显示已经开始改变的第二定时处,或者紧挨着所述第二定时之前或紧接着所述第二定时之后,所述背光控制器控制所述对应的子发光部停止发光。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光障栅部设置在所述背光部和所述显示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显示部设置在所述背光部和所述光障栅部之间。
12.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部,以渐进扫描被驱动;
背光部,包括在所述渐进扫描的方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子发光部;以及
光障栅部,包括在所述渐进扫描方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子障栅部,
其中,所述多个子发光部与所述显示部的渐进扫描同步地在其间以不同定时发光,以及
所述多个子障栅部之间以不同的定时被驱动。
13.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部,以渐进或行序扫描的方式分时显示具有不同视差的多个图像;
背光部,包括在所述渐进扫描的方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子发光部,每个所述子发光部与所述显示部的所述渐进扫描同步地发光;以及
光障栅部,包括多个障栅组,每个所述障栅组都包括多个障栅,所述光障栅部被允许在所述障栅组之间以不同定时单独地驱动所述多个障栅组打开或闭合。
14.一种显示驱动电路,包括:
背光控制器,与用于分时驱动显示部的渐进扫描同步地控制包括在背光部中的每个子发光部的发光,所述显示部显示多个具有不同视差的图像,所述子发光部通过在所述渐进扫描的方向上分割所述背光部而形成;以及
光障栅驱动部,在障栅组之间以不同的定时单独地驱动光障栅部的多个所述障栅组打开或闭合,所述障栅组的每个都包括多个所述障栅部。
CN2011101746608A 2010-07-01 2011-06-24 立体显示设备和显示驱动电路 Pending CN1023163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0912 2010-07-01
JP2010150912A JP2012013980A (ja) 2010-07-01 2010-07-01 立体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駆動回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6342A true CN102316342A (zh) 2012-01-11

Family

ID=442602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746608A Pending CN102316342A (zh) 2010-07-01 2011-06-24 立体显示设备和显示驱动电路
CN20112021947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06503U (zh) 2010-07-01 2011-06-24 立体显示设备和显示驱动电路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1947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06503U (zh) 2010-07-01 2011-06-24 立体显示设备和显示驱动电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01956A1 (zh)
EP (1) EP2403256A2 (zh)
JP (1) JP2012013980A (zh)
KR (1) KR20120002922A (zh)
CN (2) CN102316342A (zh)
TW (1) TW20121386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47852B2 (en) * 2011-07-28 2014-09-30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20130080517A (ko) 2012-01-05 2013-07-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3차원 영상 표시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표시 장치
WO2013125466A1 (ja) * 2012-02-21 2013-08-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9030401B2 (en) * 2012-04-19 2015-05-1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20140011574A (ko) 2012-07-17 2014-01-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1941956B1 (ko) * 2012-09-19 2019-01-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와 그 제어 방법
DE102012024521B4 (de) * 2012-09-19 2018-11-08 Lg Display Co., Ltd. Autostereoskopische Anzeige und deren Steuerverfahren
CN103676164A (zh) * 2012-09-19 2014-03-26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局部立体影像显示系统、局部立体影像显示方法及其调整方法
KR101986706B1 (ko) * 2012-10-15 2019-06-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KR20140068401A (ko) * 2012-11-28 2014-06-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입체 영상 표시 방법
CN103595995B (zh) * 2013-11-13 2015-09-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门式三维图像显示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834104B (zh) * 2015-05-25 2017-05-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2d/3d可切换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CN114859583B (zh) * 2022-04-11 2023-12-12 汕头大学 一种液晶光驱动显示样品性能优化的装置及光调整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00792A1 (en) * 2006-02-27 2007-08-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igh resolution 2D-3D switchable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US20080068329A1 (en) * 2006-09-15 2008-03-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view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with improved resolution
CN101604511A (zh) * 2008-06-11 2009-12-16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CN101604091A (zh) * 2008-06-11 2009-12-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可双向观看的立体显示器模组及液晶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91599B1 (en) * 1997-09-19 2004-09-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Apparatus for driving liquid crystal shutter glasses and spatial transmission signal transmitting apparatus for liquid crystal shutter glasses
JP2000275604A (ja) * 1999-03-23 2000-10-06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7254265B2 (en) * 2000-04-01 2007-08-07 Newsight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2D/3D image conversion and optimization
JP4483181B2 (ja) 2003-03-04 2010-06-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JP3955002B2 (ja) 2003-09-09 2007-08-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
US7348952B2 (en) * 2005-08-09 2008-03-25 Sin-Min Cha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ereoscopic display employing a transmissive active-matrix liquid crystal pixel array
EP1969861A2 (en) * 2005-12-15 2008-09-17 Michael Mehrle Stereoscopic imag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a parallax barrier
JP2009075391A (ja) * 2007-09-21 2009-04-09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KR100908724B1 (ko) 2007-10-22 2009-07-22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배리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영상 기기
JP2009133956A (ja) * 2007-11-29 2009-06-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US8331023B2 (en) * 2008-09-07 2012-12-11 Mediatek Inc. Adjustable parallax barrier 3D display
US8363100B2 (en) * 2008-11-19 2013-01-2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Three dimensional displa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ree dimensional images
JP5491141B2 (ja) 2008-11-21 2014-05-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床材
US9247286B2 (en) * 2009-12-31 2016-01-26 Broadcom Corporation Frame formatting supporting mixed two and three dimensional video data communication
US8964013B2 (en) * 2009-12-31 2015-02-24 Broadcom Corporation Display with elastic light manipulator
US8797390B2 (en) * 2010-02-17 2014-08-05 Lg Electronics Inc. Image display device, 3D view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00792A1 (en) * 2006-02-27 2007-08-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igh resolution 2D-3D switchable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US20080068329A1 (en) * 2006-09-15 2008-03-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view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with improved resolution
CN101604511A (zh) * 2008-06-11 2009-12-16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CN101604091A (zh) * 2008-06-11 2009-12-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可双向观看的立体显示器模组及液晶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13980A (ja) 2012-01-19
TW201213862A (en) 2012-04-01
US20120001956A1 (en) 2012-01-05
KR20120002922A (ko) 2012-01-09
EP2403256A2 (en) 2012-01-04
CN202206503U (zh) 2012-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06503U (zh) 立体显示设备和显示驱动电路
CN102681180B (zh) 显示设备和光栅元件
CN104365093B (zh) 自动立体显示设备和驱动方法
US20120113159A1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method for 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CN102749713A (zh) 显示设备
JP5630144B2 (ja) 光バリア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1276564B (zh) 液晶显示器件
CN103384338A (zh) 显示单元和电子设备
KR20080113694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채용한 2d/3d 겸용영상표시장치
KR20120030318A (ko) 표시 장치
TW201040930A (en) Displays with sequential drive schemes
CN102749761A (zh) 显示装置
CN103033973A (zh) 显示设备、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US20120038871A1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barrier device
CN102469341B (zh) 三维图像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02749762A (zh) 显示装置
CN101310211B (zh)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US20120162551A1 (en) Method for driving 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US874974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element
CN104754318A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CN102749763A (zh) 显示设备和屏障设备
CN102998827A (zh)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8370439B (zh) 显示设备和显示控制方法
US2012029998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ing method
CN102749764A (zh) 显示设备和屏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