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4338A - 显示单元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单元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4338A
CN103384338A CN2013101574916A CN201310157491A CN103384338A CN 103384338 A CN103384338 A CN 103384338A CN 2013101574916 A CN2013101574916 A CN 2013101574916A CN 201310157491 A CN201310157491 A CN 201310157491A CN 103384338 A CN103384338 A CN 103384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unit
dimensional image
view
momen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574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能久
金井千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84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43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3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 G02B30/31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involving active parallax b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 G09G3/0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to produce spatial visual effec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92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s using a flat pane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 H04N13/315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the parallax barriers being time-varia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61Reproducing mixed stereoscopic images; Reproducing mixed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images, e.g. a stereoscopic image overlay window on a monoscopic image backgroun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2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单元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显示单元包括:显示部件,具有预定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显示区域;以及控制部件,使得显示部件在第一区域显示三维图像并使得显示部件在第二区域显示二维图像,所述控制部件使得显示部件分时显示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

Description

显示单元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进行三维显示(立体显示)的显示单元和一种包括该显示单元的电子设备。
进行三维显示的方法包括使用用于立体视觉的眼镜的眼镜方案和在不使用立体视觉的特殊眼镜的情况下使用裸眼获得立体视觉的裸眼方案。裸眼方案的典型方案是视差屏障(barrier)方案和双凸透镜方案。在视差屏障方案和双凸透镜方案中,多张用于立体视觉的透视图像(在双透视的情形中为分别用于右眼和左眼的透视图像)被空间分隔地显示在二维的显示面板上,通过视差器件将显示的透视图像在水平方向上分离。由此,实现立体视觉。在视差屏障方案中,包括狭缝状的开口部件的视差屏障被用作视差器件。在双凸透镜方案中,包括多个并排布置的柱面透镜元件的双凸透镜被用作视差器件。
在使用视差器件的显示单元中,由于多张透视图被空间分隔地显示,因此空间分辨率会降级。日本待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104105号公开了一种方法,其通过分时地切换视差屏障的开口部件位置和多张透视图像的显示位置来改善三维显示器上空间分辨率降级的情况。
发明内容
在使用视差器件的显示单元中,某些情况下人们希望只在屏幕的部分区域中进行三维显示。在这些情况下,通过将相同的二维图像而非多张透视图像显示在其它区域中来实现通过视差器件混合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然而,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都会降级。
人们希望提供一种能够在二维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不发生降级的情况下混合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的显示单元和电子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单元,包括:显示部件,具有预定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显示区域;以及控制部件,使得显示部件在第一区域显示三维图像并使得显示部件在第二区域显示二维图像,控制部件使得显示部件分时地显示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备有显示单元的电子设备,该显示单元包括:显示部件,具有预定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显示区域;以及控制部件,使得显示部件在第一区域显示三维图像并使得显示部件在第二区域显示二维图像,控制部件使得显示部件分时地显示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单元和电子设备中,三维图像被显示在预定的显示区域的第一区域内,二维图像被显示在预定的显示区域的第二区域内。此外,分时地显示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单元和电子设备,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被分时地显示。此外,三维图像被显示在第一区域内,二维图像被显示在第二区域内。因此,实现了混合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具体地,由于显示是分时地进行的,因此可以防止二维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出现降级。
应理解,前述的总体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是示例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所请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些附图被并入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图示了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技术的原理。
图1为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为图示双凸透镜方案的显示单元示例的配置图。
图3为图示视差屏障方案的显示单元示例的配置图。
图4为图示可变视差器件的配置示例的剖面图。
图5为图示图4所示的视差器件中电极结构示例的平面图。
图6为从另一方向观察到的图4所示的视差器件的剖面图。
图7为图示图4所示的视差器件在施加电压情况下的状态的示例的剖面图。
图8为图示使用图4所示的视差器件进行三维显示的状态示例的剖面图。
图9为图示与图8所示的显示单元视觉等效的视差屏障方案的显示单元示例的剖面图。
图10为图示进行三维显示的状态的上部分以及进行二维显示的状态的下部分的说明图。
图11为图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显示单元中每个部件的工作时序的时序图。
图12为图示三维图像显示示例、二维图像显示示例以及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以混合方式显示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为图示在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单元中显示图像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4为图示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单元视觉等效的视差屏障方案的显示单元示例的剖面图。
图15为图示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显示单元中每个部件的工作时序的时序图。
图16为图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17为图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显示单元进行三维显示的状态示例的剖面图。
图18为图示与图17所示的显示单元视觉等效的视差屏障方案的显示单元示例的剖面图。
图19为图示根据本公开第五实施例的显示单元中每个部件的工作时序的时序图。
图20为图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配置示例以及在进行三维显示时发出光线状态的剖面图。
图21为图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配置示例以及在进行二维显示时发出光线状态的剖面图。
图22为图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3为图示根据本公开第六实施例的显示单元中每个部件的工作时序的时序图。
图24为图示电子设备示例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会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说明书按照下列顺序安排。
1.第一实施例
背光方案的显示单元示例
2.第二实施例
第一区域包括第二区域的一部分的示例
3.第三实施例
视差器件被布置在显示部件和背光之间的示例
4.第四实施例
背光的亮度在三维显示和二维显示之间变化的示例
5.第五实施例
使用自发光元件的显示单元的示例
6.第六实施例
使用导光板的显示单元的示例
7.其它实施例
电子设备的配置示例等
[1.第一实施例]
[显示单元的总体配置]
图1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配置示例。该显示单元包括显示部件1、视差器件20、背光30、显示驱动部件41、视差器件驱动部件42、背光驱动部件43和控制部件44。
背光30向显示部件1发出用于图像显示的光。背光30包括多个局部发光部件3-k(k为2或更大的整数)。在垂直方向上局部地并且单独地控制背光30的发光。局部发光部件3-k可以被配置为例如LED(发光二极管)。背光30基于控制部件44的控制通过背光驱动部件43驱动。
显示单元接收作为图像数据Din的示出二维图像或三维图像的数据。三维图像是包括多个透视的视差图像(透视图像)的图像数据。显示单元在接收到作为图像数据Din的示出二维图像的数据时进行二维显示,并且在接收到示出三维图像的数据进行三维显示。显示单元能够在整个屏幕的三维显示和整个屏幕的二维显示之间切换显示。此外,显示单元能够进行如图12所示的部分三维显示(混合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显示),这将在后面通过进行如图11所示的分时操作控制(将在后面进行说明)进行说明。
显示部件1可以被配置为背光方案的用于二维显示的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面板。多个像素11被二维布置在如图10等所示的显示部件1的显示屏幕内(将在后面进行说明)。显示驱动部件41基于控制部件44的控制按行顺序将输入图像数据Din写入显示部件1,从而使得显示部件1显示图像。显示部件1显示在进行三维显示时合成多张透视图像而成的视差组合图像。在三维显示时,将多张透视图像空间分隔地显示在用于三维显示的显示区域内。
这种显示单元的三维显示方案为使用视差器件20的裸眼方案。视差器件20具有允许将显示在显示部件1上的多个透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在不同的方向上分离的功能。视差器件20是可变器件,它的视差功能被控制为激活或禁用。
[视差器件20的配置示例]
典型的裸眼方案包括如双凸透镜方案和视差屏障方案之类的方案。首先,对双凸透镜方案和视差屏障方案的原理进行简要说明。
双凸透镜方案使用例如双凸透镜2B,该双凸透镜2B可能包括例如多个并排放置的柱面透镜元件23,例如如图2所示。双凸透镜2B将显示在显示部件1上的多个透视图像在空间上分离,并向观看者发出这些分离后的透视图像。因此,显示在显示部件1上的多个透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在不同的方向上分离,不同的透视图像到达相应的左眼10L和右眼10R。从而获得立体视觉。将双凸透镜2B配置为可变透镜允许双凸透镜2B被用作可变视差器件20。例如,其中可以电控制透镜效果的激活和禁用的透镜(如液晶透镜)可以用作可变视差器件20。在此情形下,视差器件驱动部件42基于控制部件44的控制电控制透镜效果的激活和禁用。通过控制待被显示在显示部件1上的图像数据的切换并且通过控制视差器件20的透镜效果的激活和禁用的切换来实现在二维显示和三维显示之间的切换。
视差屏障方案使用视差屏障2A,例如如图3所示。视差屏障2A包括透射光的开口部件21和遮挡光的遮挡部件22。视差屏障2A将显示在显示部件1上的多个透视图像空间分离,并向观看者发出分离后的透视图像。因此,显示在显示部件1上的多个透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在不同的方向上被分离,不同的透视图像到达相应的左眼10L和右眼10R。从而获得立体视觉。将视差屏障2A配置为可变屏障允许视差屏障2A被用作可变视差器件20。例如,背光方案的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功能(光学调制功能)可用来选择性地形成开口部件21和遮挡部件22的图案(pattern)。在此情形下,视差器件驱动部件42电控制视差屏障2A的图案,从而以与上述使用可变透镜作为双凸透镜2B的情形中的方式相似的方式实现在二维显示和三维显示之间的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下面将对视差器件20被配置为基于图4至7所示的液晶器件的可变视差屏障2A的情况的示例进行说明。
视差器件20包括液晶材料51、第一透明平行板52、第二透明平行板53、第一透明电极54、第二透明电极55、第一偏振器56、第二偏振器57和密封剂58。
液晶材料51被封闭在第一透明平行板52和第二透明平行板53之间。由材料如ITO(铟锡氧化物)之类的材料配置的第一透明电极54被设置在第一透明平行板52的液晶材料51一侧的表面上。类似地,第二透明电极55被设置在第二透明平行板53的液晶材料51一侧的表面上。
第二透明电极55是平面电极。第一透明电极54具有多个第一分电极(divided electrode)54A和多个第二分电极54B被交替布置在横向方向上(如图5所示)的配置。第一分电极54A具有与视差屏障2A中的开口部件21的位置和形状的对应的位置和形状,并可以这样在垂直方向(Y方向)上延伸以具有例如第一电极的宽度。第二分电极54B具有与视差屏障2A中的遮挡部件22的位置和形状的对应的位置和形状,并可以这样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以具有例如第二电极的宽度。
在视差器件20中,液晶材料51的取向根据如图7所示的被施加到第一透明电极54和第二透明电极55的驱动电压V变化。来自显示部件1的光透射过第一偏振器56,从而成为线性偏振光。极化方向通过在光透射过液晶材料51时液晶材料51的取向来控制。当光透射过第二偏振器57时进行强度调制。视差器件20可以工作在例如所谓的常黑模式,在此模式下,在施加驱动电压V时对光进行透射,在未施加驱动电压V时对光进行遮挡。可替换性地,视差器件20可以工作在所谓的常白模式,在此模式下,在施加驱动电压V时对光进行遮挡,在未施加驱动电压V时对光进行透射。下面,将对工作在常黑模式的视差器件20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第一透明电极54中的第一分电极54A被配备了与开口部件21对应的位置和形状。因此,通过只对第一透明电极54中的第一个分电极54A施加驱动电压V,只有与第一分电极54A对应的部分变成光透射状态(如图7所示)并且视差功能被激活。这通过视差屏障方案实现了三维显示。另一方面,通过对第一分电极54A和第二分电极54B这二者施加驱动电压V,整个区域变为光透射状态并且视差功能被禁用。这实现了普通的二维显示。
图8图示了使用如图4至7所示的视差器件20进行三维显示的状态示例。图9图示了与图8所示的显示单元在光学上等效的视差屏障方案的显示单元示例。图8和图9图示了其中进行具有五个透视的三维显示作为示例的示例。
在进行具有五个透视的三维显示时,如在图10的上半部分所示,第一到第五透视图像按顺序在显示部件1的像素11中在空间上分割显示为三维图像。附加在图10上半部分的像素11上的数字1至5表示第一至第五透视图像。当进行二维显示时,将二维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的像素11中。在此情形中,视差器件20的整个区域变为光透射状态,如图10的下半部分所示。
[混合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的操作示例]
下面,将对局部三维显示(混合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的操作示例进行说明。
控制部件44以某一时序在显示部件1的预定显示区域内的第一区域61中显示三维图像,例如如图12中显示示例70所示。在此情况下,除了第一区域61之外的部分可以执行例如黑色显示。此外,控制部件44以另一时序在显示部件1的预定显示区域内的第二区域62中显示二维图像,例如如图12中显示示例71所示。在此情况下,除了第二区域62之外的部分可以执行例如黑色显示。上述三维显示和二维显示在预定的短时间段内(例如,在一个帧周期)分时地进行。这允许观看者感知到将以混合方式显示的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如图12中的显示示例72所示。
图11的部分(A)至(D)图示了进行这种混合显示时每个部件的工作时序。图11的部分(A)图示了显示部件1的工作时序。图11的部分(B)图示了与视差器件20中的开口部件21对应的部分(第一分电极54A,参见图5等)的工作时序(激活视差功能的工作时序)。图11的部分(C)图示了使得视差器件20的整个区域变为光透射状态的工作时序。图11的部分(D)图示了背光源30的工作时序。
在图11的部分(A)中,纵轴示出显示部件1的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图像数据Din从屏幕上部到下部按行顺序写入显示部件1。当显示部件1是液晶显示面板时,从开始写入图像数据Din到实际进行响应液晶需要时间。为了防止由于液晶的响应延迟造成的图像质量降级,控制部件44使得显示部件对每个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连续两次显示相同的图像。换句话说,相同的三维图像在60Hz循环的一帧周期的前半部分连续被显示两次,然后,相同的二维图像在后半部分被连续显示两次。应该注意的是,图11的部分(A)中以灰色表示的部分表示由于液晶的响应延迟引起的其中显示了与应该显示的图像不同的图像的状态。例如,在进行二维图像数据的第一写入的时间段内,其中显示之前刚刚已经显示的三维图像的状态被维持某一延迟时段。
视差器件20根据如图11的部分(A)所示的和如图11的部分(B)所示的三维图像的显示时序激活视差功能。在此情况下,为了防止出现上述由于液晶的响应延迟造成的图像质量降级,视差器件20在一延迟的时刻(从开始三维图像数据的第一写入开始的预定时间段的结束处)激活视差功能。
此外,视差器件20使得其整个区域根据如图11的部分(A)所示和图11的部分(C)所示的二维图像的显示时序变为光透射状态。在此情况下,为了防止出现上述由于液晶的响应延迟造成的图像质量降级,视差器件20使得其整个区域在一延迟的时刻(从开始二维图像数据的第一写入开始的预定时间段的结束处)变为光透射状态。
背光源30根据如图11的部分(D)所示的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的显示时序朝显示部件1发出用于图像显示的光。在此情况下,为了防止出现上述由于液晶的响应延迟造成的图像质量降级,背光源30在一延迟的时刻(对于显示三维图像和显示二维图像的每一种情形,从开始用于示出三维图像或者二维图像的图像数据的第一写入开始的预定时间段的结束处)开始发光。应该注意的是,图11的部分(D)图示了背光源30被分成四个部分(即,第一局部发光部件3-1、第二局部发光部件3-2、第三局部发光部件3-3和第四局部发光部件3-4)以控制发光的示例。
[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单元,分时地显示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此外,三维图像被显示在第一区域61内,二维图像被显示在第二区域62内。因此实现了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的混合显示。由于显示以分时的方式进行,因此尤其防止了二维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的降级。
[2.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对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单元进行说明。应该注意的是,使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组件基本相同的组件,并适当地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已经对其中如图12中显示示例70至72所示的将显示三维图像的第一区域61与显示二维图像的第二区域62完全分开设置的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这两个区域的部分可以重叠。例如,可以进行如图13中显示示例80至82而不是图12中显示示例70至72所示的显示。换句话说,可以进行这样的显示使得显示二维图像的另一第二区域63被部分包括在显示三维图像的第一区域61内,如图13中显示示例80至82所示。例如,当显示例如在第一区域61中包括字幕的图片内容时,当字幕部分以二维方式显示时,可以很容易地将内容视为图片。在此情况下,字幕部分被二维显示在第一区域61中的第二区域63中。
[3.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对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单元进行说明。应该注意的是,使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根据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组件基本相同的组件,并适当地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将视差器件20位于显示部件1的正面侧(在显示部件1和观看者之间)的情形作为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采用视差器件20位于显示部件1的背面侧(在显示部件1和背光源30之间)的配置。图14图示了与在采用此配置的情况下处于进行三维显示状态下的在光学上等效的视差屏障方案的显示单元示例。
[4.第四实施例]
下面,将对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显示单元进行说明。应该注意的是,使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组件基本相同的组件,并适当地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比较进行二维显示的情形和在视差屏障方案中进行三维显示的情形,由于被包括在视差器件20(视差屏障2A)中的遮挡部件22的原因,三维显示的亮度相对较暗(二维显示的亮度相对较亮)。在进行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的混合显示的情形中,当亮度差异导致显示品质降级时,例如,可以控制背光30在显示二维图像的情况下相对于显示三维图像的情况降低发光亮度。图15的部分(A)至(D)图示了进行该控制时每个部件的工作时序的一个示例。该工作过程与图11的部分(A)至(D)中的工作过程类似,不同的是在进行图15的部分(D)中的二维显示时降低背光30的发光亮度。应该注意的是,作为降低发光亮度的方法,当背光30被配置为多个发光元件(如发光二极管)时,例如可以采用降低每个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值的方法。可替换地,例如,当每个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是通过脉宽调制控制时,可以采用降低占空比的方法。
[5.第五实施例]
下面,将对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例的显示单元进行描述。应该注意的是,使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组件基本上相同的组件,并适当地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图16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配置示例。图17图示了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单元中进行三维显示的状态示例。图18图示了与图17所示的显示单元视觉等效的视差屏障方案的显示单元示例。图19的部分(A)至(C)图示了进行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的混合显示时每个部件的工作时序。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已经将背光方案的显示单元作为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单元包括使用自发光元件11A(如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部件1A,并且将背光30从其配置中移除。
图19的部分(A)至(C)中的工作时序与图11的部分(A)至(C)中的工作时序对应。图11的部分(A)至(C)图示了在考虑到由于显示部件1是液晶显示面板的事实而存在的液晶响应延迟情况下的工作时序。然而,当使用自发光元件11A(如OLED)时,显示操作中的这种延迟是很小的。因此,如图19的部分(B)所示,可以使得视差器件20的视差功能保持为激活的时间段长于图11的部分(B)中所示的工作时序中的时间段。这提升三维显示时的亮度。此外,如图19的部分(C)所示,将视差器件20的整个区域保持为发光状态的时间段可以长于图11的部分(C)中所示的工作时序中的时间段。这可以提升二维显示时的亮度。
[6.第六实施例]
下面,将对根据本公开的第六实施例的显示单元进行说明。应该注意的是,使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根据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组件基本上相同的组件,并适当地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显示单元的配置]
图20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配置示例以及在进行三维显示时的发出光线状态。图21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配置示例以及在进行二维显示时的发出光线状态。图22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控制系统的配置示例。
显示单元包括显示部件1和设置在显示部件1的背面侧并朝显示部件1发出用于图像显示的光的光源器件,如图20和21所示。光源器件包括第一光源2、导光板3和第二光源7。导光板3包括面对显示部件1的第一内反射面3A和面对第二光源7的第二内反射面3B。背光驱动部件43基于控制部件44的控制来驱动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如图22所示。显示部件1的配置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配置相似。
显示单元能够可选地和选择性地切换二维显示和三维显示。二维显示和三维显示之间的切换通过控制要在显示部件1上显示的图像数据的切换并通过控制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打开和关闭的切换来实现。图20示意性地图示了在只打开(点亮)第一光源2的情况下光源器件发出光线的状态(对应于三维显示)。图21示意性地图示在只打开(点亮)第二光源7的情况下光源器件发出光线的状态(对应于二维显示)。
例如,第一光源2可以被配置为例如荧光灯(如CCFL,冷阴极荧光灯)、LED(发光二极管)等。第一光源2从侧面方向向导光板3的内部施加第一照明光L1(图20)。一个或多个第一光源2被布置在导光板3的侧面上。例如,当导光板3具有四边形的平面形状时,存在四个侧面。然而,将第一光源2布置在至少任一个侧面上就能够满足要求。
将第二光源7布置在导光板3的第二内部反射面3B侧以面对导光板3。第二光源7从与第一光源2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向导光板3施加第二照明光L10。更具体地,第二光源7从外部(从导光板3的背面侧)向第二内反射面3B施加第二照明光L10(参见图21)。第二光源7是发出具有均匀的面内亮度(in-plane luminance)的光且自身结构不限于特定结构的平面光源就能够满足要求。市面上出售的平面背光源可以用作第二光源7。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使用发光体的结构(例如CCFL和LED)以及允许均匀的面内照明的光扩散板。配备至少一个第二光源7。
导光板3可以被配置为例如丙烯酸树脂材料制成的透明塑料板。导光板3的所有表面作为一个整体都是透明的,除了第二内反射面3B。例如,当导光板3具有四边形的平面形状时,第一内反射面3A和四个侧面作为一个整体都是透明的。
第一个内反射面3A作为一个整体经历镜面工艺(mirror process)。第一内反射面3A对以满足导光板3内的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入射到其上的光线进行全内反射,并向外部发射来自全反射条件光线。
第二个内反射面3B包括散射区域31和全反射区域32。散射区域31可以通过例如在导光板3的表面上进行激光工艺、喷砂工艺或涂层工艺,或通过在导光板3的表面上附加片状光散射元件等形成。在第二内反射面3B内,散射区域31用作视差屏障2A中相对于在进行三维显示时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的开口部件21(参见图14等),全反射区32用作遮挡部件22。在第二内反射面3B内,散射区域31和全反射区域32被设置在图案内以具有对应于视差屏障2A的结构。换言之,全反射区域32被设置在与视差屏障2A中的遮挡部件22对应的图案中,散射区31被设置在与视差屏障2A中的开口部件21对应的图案中。
第一内反射面3A和第二内反射面3B中的全内反射区域32对以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θ1入射到其上的光线进行全内反射(对以大于预定的临界角α的入射角θ1入射到其上的光线进行全内反射)。相应地,来自第一光源2、以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θ1入射的第一照明光L1在侧面方向上由第一内反射面3A与第二内反射面3B中的全反射区域32之间的全内反射引导。全反射区域32还让来自第二光源7的第二照明光L10透射,并向第一内反射面3A发射作为来自全反射条件的光线的第二照明光L10。
散射区域31散射并反射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并向第一内反射面3A发出作为来自全反射条件的光线(散射光线L20)的部分或全部的第一照明光L1,如图20所示。
应该注意的是,为了在空间上将显示在如图20所示的显示单元中的显示部件1上的多个透视图像分离,显示部件1的像素部件必须被设置为面对导光板3的散射区域31,同时在其间保持预定距离。在图20中,图20中显示部件1和导光板3之间设置有气隙。然而,间隔(spacer)可能布置在显示部件1和导光板3之间以保持预定距离。在此情况下,间隔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只要该材料无色透明并具有较小的散射特性。例如,可以使用PMMA。间隔可以覆盖显示部件1的背面侧的整个表面和导光板3的整个表面。可替代地,间隔可以被部分地设置在为保持预定距离所必需的最小区域内。可替代地,可以整体加厚导光板3的厚度以消除气隙。
[基本显示操作]
在显示单元中,在进行三维显示时,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中进行,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被控制为打开(点亮)或关闭(非点亮)以用于三维显示。具体地说,如图20所示,第一光源2被控制为打开(点亮),第二光源7被控制为关闭(非点亮)。在这种状态下,在第一内反射面3A与导光板3的第二内反射面3B中的全反射区域32之间对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反复进行全内反射。相应地,第一照明光L1从设置有第一光源2的一个侧面被引导到与之相对的另一侧面,并从该另一个侧面射出。另一方面,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的一部分在导光板3的散射区域31内被散射和反射,从而透射过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面3A,并发射到导光板3的外部。因此,导光板自身实现了用作视差屏障2A的功能(参见图14等)。换言之,相对于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导光板3相当于用作视差屏障2A,其中散射区域31用作开口部件21,全反射区域32用作遮挡部件22。相应地,使用布置在显示部件1的背面侧上的视差屏障2A等效地进行视差屏障方案的三维显示。
另一方面,在进行二维显示时,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中进行,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被控制为打开(点亮)或关闭(非点亮)以用于二维显示。具体地说,例如,如图21所示,第一光源2被控制为关闭(非点亮),第二光源7被控制为打开(点亮)。在此情形下,来自第二光源7的第二照明光L10透射过第二内反射面3B中的全反射区域32,从而作为来自全反射条件的光线从第一内反射面3A的几乎整个面发射到导光板3的外部。换言之,导光板3用作类似于普通背光的平面光源。因此,可以使用被布置在显示部件1的背面侧上的普通背光等效地进行背光方案的二维显示。
如上所述,导光板3用作在第一照明光L1入射时显示三维图像的第一背光和视差屏障2A。此外,导光板3用作在第二照明光L10入射时显示二维图像的第二背光。
[混合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的操作示例]
下面,将对进行局部三维显示(混合显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的操作示例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
图23的部分(A)至(C)图示了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部件在进行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的混合显示时的工作时序。图23的部分(A)图示了显示部件1的工作时序,它与图11的部分(A)中所示的工作时序类似。
图23的部分(B)图示了第一光源2的工作时序。如图23的部分(B)所示,第一光源2根据图23的部分(A)中所示的三维图像的显示时序而开启,并因此激活导光板3的视差功能。在此情况下,为了防止出现上述的由于液晶的响应延迟造成的图像质量降级,第一光源2在一延迟时刻(从开始三维图像数据的第一写入开始的预定时间段的结束处)开始发光。
图23的部分(C)图示了第二光源7的工作时序。通过根据图23的部分(A)中的二维图像的显示时序开启第二光源7,如图23的部分(C)所示,导光板3用作显示二维图像的背光。在此情况下,为了防止出现上述的由于液晶的响应延迟造成的图像质量降级,第二光源7在一延迟时刻(从开始二维图像数据的第一写入开始的预定时间段的结束处)开始发光。
[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单元,在使用用作背光和视差屏障2A的导光板3的配置中,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实现二维图像和三维显示的混合显示。
[7.其它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并可以进行各种修改。例如,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显示单元中的任何一个都适用于具有显示功能的各种电子设备。图24图示了作为这种电子设备的示例的电视机的外观配置。该电视机包括其中包含前面板210和滤光玻璃220的图像显示屏幕部件200。
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和本公开的修改,至少可以实现以下配置。
(1)一种显示单元,包括:
显示部件,具有预定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显示区域;以及
控制部件,使得显示部件在第一区域显示三维图像并使得显示部件在第二区域显示二维图像,所述控制部件使得显示部件分时显示所述三维图像和所述二维图像。
(2)如(1)所述的显示单元,进一步包括具有视差功能的可变视差器件,所述视差功能允许将所述三维图像中包括的并且在显示部件上显示的多个透视图像分离到不同方向,所述视差器件的视差功能在显示所述三维图像的时刻被激活。
(3)如(2)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所述视差器件的视差功能在延迟的时刻激活,所述延迟的时刻是自从开始将三维图像数据写入显示部件的预定时间段的结束处。
(4)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单元,进一步包括背光,用于在显示所述三维图像的时刻以及在显示所述二维图像的时刻向显示部件发出图像显示光。
(5)如(4)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
当显示所述三维图像时,所述背光在延迟的时刻开始发光,所述延迟的时刻是自从开始将三维图像数据写入显示部件的预定时间段的结束处,并且
当显示所述二维图像时,所述背光在延迟的时刻开始发光,所述延迟的时刻是自从开始将二维图像数据写入显示部件的预定时间段的结束处。
(6)如(4)或(5)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所述背光用于显示所述二维图像的发光亮度低于所述背光用于显示所述三维图像的发光亮度。
(7)如(2)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视差器件包括:
一个或多个第一光源,每一个第一光源在显示所述三维图像的时刻发出第一照明光;
一个或多个第二光源,每一个第二光源在显示所述二维图像的时刻发出第二照明光;以及
导光板,其用作使得在第一照明光入射时显示所述三维图像的第一背光和视差屏障,并用作使得在第二照明光入射时显示所述二维图像的第二背光。
(8)如(7)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光源在延迟的时刻开始发光,所述延迟的时刻是自从开始将三维图像数据写入显示部件的预定时间段的结束处,并且
所述第二光源在延迟的时刻开始发光,所述延迟的时刻是自从开始将二维图像数据写入显示部件的预定时间段的结束处。
(9)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一部分被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内。
(10)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所述控制部件使得所述显示部件在帧周期内分时显示所述三维图像和所述二维图像。
(11)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在使得所述显示部件多次显示相同的三维图像之后,所述控制部件使得所述显示部件多次显示相同的二维图像。
(12)一种配备有显示单元的电子设备,所述显示单元包括:
显示部件,具有预定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显示区域;以及
控制部件,使得显示部件在第一区域显示三维图像并使得显示部件在第二区域显示二维图像,所述控制部件使得所述显示部件分时显示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
本申请包含与2012年5月2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2-105218号所公开的内容有关的主题,该优先权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包括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随着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的不同,可以出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落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效物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显示单元,包括:
显示部件,具有预定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显示区域;以及
控制部件,使得显示部件在第一区域显示三维图像并使得显示部件在第二区域显示二维图像,所述控制部件使得显示部件分时显示所述三维图像和所述二维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单元,进一步包括具有视差功能的可变视差器件,所述视差功能允许将所述三维图像中包括的并且在显示部件上显示的多个透视图像分离到不同方向,所述视差器件的视差功能在显示所述三维图像的时刻被激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所述视差器件的视差功能在延迟的时刻激活,所述延迟的时刻是自从开始将三维图像数据写入显示部件的预定时间段的结束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单元,进一步包括背光,用于在显示所述三维图像的时刻以及在显示所述二维图像的时刻向显示部件发出图像显示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
当显示所述三维图像时,所述背光在延迟的时刻开始发光,所述延迟的时刻是自从开始将三维图像数据写入显示部件的预定时间段的结束处,并且
当显示所述二维图像时,所述背光在延迟的时刻开始发光,所述延迟的时刻是自从开始将二维图像数据写入显示部件的预定时间段的结束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所述背光用于显示所述二维图像的发光亮度低于所述背光用于显示所述三维图像的发光亮度。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视差器件包括:
一个或多个第一光源,每一个第一光源在显示所述三维图像的时刻发出第一照明光;
一个或多个第二光源,每一个第二光源在显示所述二维图像的时刻发出第二照明光;以及
导光板,其用作使得在第一照明光入射时显示所述三维图像的第一背光和视差屏障,并用作使得在第二照明光入射时显示所述二维图像的第二背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光源在延迟的时刻开始发光,所述延迟的时刻是自从开始将三维图像数据写入显示部件的预定时间段的结束处,并且
所述第二光源在延迟的时刻开始发光,所述延迟的时刻是自从开始将二维图像数据写入显示部件的预定时间段的结束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一部分被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所述控制部件使得所述显示部件在帧周期内分时显示所述三维图像和所述二维图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在使得所述显示部件多次显示相同的三维图像之后,所述控制部件使得所述显示部件多次显示相同的二维图像。
12.一种配备有显示单元的电子设备,所述显示单元包括:
显示部件,具有预定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显示区域;以及
控制部件,使得显示部件在第一区域显示三维图像并使得显示部件在第二区域显示二维图像,所述控制部件使得所述显示部件分时显示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
CN2013101574916A 2012-05-02 2013-05-02 显示单元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33843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5218 2012-05-02
JP2012105218A JP2013231933A (ja) 2012-05-02 2012-05-02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4338A true CN103384338A (zh) 2013-11-06

Family

ID=49492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574916A Pending CN103384338A (zh) 2012-05-02 2013-05-02 显示单元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93534A1 (zh)
JP (1) JP2013231933A (zh)
CN (1) CN10338433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9913A (zh) * 2014-06-24 2014-10-01 重庆卓美华视光电有限公司 光栅式立体显示器兼容2d-3d显示的子像素排列方法、装置
CN107272904A (zh) * 2017-06-28 2017-10-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851421A (zh) * 2015-07-31 2018-03-27 索尼公司 视频信号处理装置、视频信号处理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534806A (zh) * 2018-08-08 2021-03-19 京瓷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移动体
WO2023060382A1 (zh) * 2021-10-11 2023-04-20 镭亚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背光体、混合显示器和混合背光体的操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38504A (ja) 2011-08-04 2013-02-21 Sony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3050537A (ja) * 2011-08-30 2013-03-14 Sony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3050538A (ja) 2011-08-30 2013-03-14 Sony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208765B1 (en) * 2013-09-18 2015-12-08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Audio visual presentation with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s
US9411511B1 (en) 2013-09-19 2016-08-09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s with out-of-screen virtual keyboards
JP6019167B1 (ja) * 2015-04-30 2016-11-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光源制御方法
GB2540377A (en) 2015-07-14 2017-01-18 Sharp Kk Parallax barrier with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regions
GB2540376A (en) * 2015-07-14 2017-01-18 Sharp Kk Parallax barrier with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regions
CN105093553A (zh) * 2015-09-21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屏障式裸眼3d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6851256A (zh) * 2017-03-30 2017-06-13 宁波万维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2d3d共融显示的方法、装置及2d3d显示系统
US10304366B2 (en) * 2017-08-03 2019-05-28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obtain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harging ratio
US10999573B2 (en) * 2018-04-25 2021-05-04 Raxium, Inc. Partial light field display architecture
WO2020031977A1 (ja) 2018-08-08 2020-02-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移動体
JP7362775B2 (ja) * 2019-04-22 2023-10-17 レイア、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時間多重化バックライト、マルチビュー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9913A (zh) * 2014-06-24 2014-10-01 重庆卓美华视光电有限公司 光栅式立体显示器兼容2d-3d显示的子像素排列方法、装置
CN104079913B (zh) * 2014-06-24 2016-05-11 重庆卓美华视光电有限公司 光栅式立体显示器兼容2d-3d显示的子像素排列方法、装置
CN107851421A (zh) * 2015-07-31 2018-03-27 索尼公司 视频信号处理装置、视频信号处理方法和显示装置
US10777148B2 (en) 2015-07-31 2020-09-15 Sony Corporation Image signal luminance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1263984B2 (en) 2015-07-31 2022-03-01 Sony Group Corporation Image signal luminance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7272904A (zh) * 2017-06-28 2017-10-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534806A (zh) * 2018-08-08 2021-03-19 京瓷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移动体
CN112534806B (zh) * 2018-08-08 2023-05-16 京瓷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移动体
WO2023060382A1 (zh) * 2021-10-11 2023-04-20 镭亚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背光体、混合显示器和混合背光体的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93534A1 (en) 2013-11-07
JP2013231933A (ja) 201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4338A (zh) 显示单元和电子设备
US8179362B2 (en) Stereoscopic 3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with scanning backlight
KR102191552B1 (ko) 무안경 입체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구동 방법
CN100548057C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102207576B (zh) 光源装置和立体显示设备
US9213203B2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US20160011429A1 (en) Transparent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US20130083260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06662773A (zh) 定向防窥显示器
CN102572477A (zh) 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202206503U (zh) 立体显示设备和显示驱动电路
US1061656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CN101025490A (zh) 立体图像转换面板和具有其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
KR20120011342A (ko) 2d/3d 겸용 표시 장치
US8259242B2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JP2012103400A (ja) 立体表示装置および立体表示装置の表示方法
CN102736318A (zh) 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1738733A (zh) 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32761A (zh) 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
JP2007163709A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EP1705927B1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using time-sequential method
CN102256147A (zh) 一种立体显示系统及其显示方法
CN103105698A (zh) 光源装置、显示单元和电子设备
US20110128287A1 (en) Method of displaying stereoscopic image and display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JP4501370B2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