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4956A - 导电铝胶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 - Google Patents

导电铝胶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4956A
CN102314956A CN2010102295269A CN201010229526A CN102314956A CN 102314956 A CN102314956 A CN 102314956A CN 2010102295269 A CN2010102295269 A CN 2010102295269A CN 201010229526 A CN201010229526 A CN 201010229526A CN 102314956 A CN102314956 A CN 102314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aluminium glue
glue
conduction
conduction alumin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95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钧闵
赵钜隆
卢盈志
黄文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ga Solar Materi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Giga Solar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ga Solar Mat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Giga Solar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2952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149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14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49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基材太阳能电池用导电铝胶,该导电铝胶为有机载体、铝粉末、玻璃熔块以及金属纳米粒子所组成,该金属纳米粒子的D50粒径范围为10至1000nm,含量为0.1至10重量%。此导电铝胶具有可减少导电电极的面电阻值,并且可强化太阳能电池封装成模块后的拉力以及增加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等特性。

Description

导电铝胶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胶,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光电装置的导电铝胶。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能源短缺以及人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人们对于洁净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迫切。目前被认为较具有潜力的洁净能源计有风力、水力、海洋能、地热、生质能、燃料电池以及太阳能等,在各种洁净能源当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毫无污染的特性,因此太阳能变成未来能源的主流。
一般来说,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单结晶硅或是多结晶硅等硅基材作为半导体基板材料,近年来亦发展出化合物半导体或是玻璃基板等基板材料。太阳能电池是于半导体基板上形成一层P型扩散层与一层N型扩散层,且于P型扩散层与N型扩散层的接面上形成一P/N接面。于P/N接面上具有一内建的电场,再通过入射的太阳光的能量使得P/N接面的电子-空穴分离,再分别于P型扩散层及与N型扩散层上形成欧姆接触的电极作为导电电极,以将分离的电子-空穴对分别导出至半导体基板的外部,即完成由太阳光转换成电力的过程。
于一般太阳能电池的制作上,是利用磷原子(以形成N型扩散层的元素)或是利用硼原子(以形成P型扩散层的元素)的扩散来制作N型以及P型的扩散层,以形成P/N接面。并且,利用特殊的表面处理以形成具有texture结构的抗反射层,透过降低太阳光的反射以增加太阳光入射光的强度。
导电电极一般常利用网版印刷、涂布或是真空镀膜的方式于半导体基板的两侧形成电极,即是光入射侧电极与背面电极。其中,光入射侧电极包含辅助电极(bus electrode)与指针电极(finger electrode),且一般常用银胶来制作,由于需要尽量增加光入射的面积以增加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因此,于光入射侧的电极需尽量缩小其表面积以增加太阳光入射的面积。背面电极则因光线不会照射至半导体基板的背面,因此背面电极可分布于整个半导体基板的背面,且常利用铝胶与银铝胶来制作。于光入射侧电极与背面电极涂布完成后,则可进行烧结工艺,利用高温进行烧结(通常为600至1000℃),以使得铝胶中的铝原子扩散进入P型半导体形成P+层,可增加电路中的开路电压Voc值,并产生背面电场效应(BSF)以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导电电极与半导体基板之间需保持良好的欧姆接触,并且其本身也必须保持低电阻值,才能够使得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增加。
其中,导电电极对于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于电极性能的标准,有太阳能电池的填充系数(fill factor,FF)。若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较高,则FF有变小的倾向,而串联电阻的构成要素为P型扩散层及N型扩散层分别与其对应导电电极的欧姆接触的电阻值以及导电电极其本身的电阻值。
因此,为了获得较高的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以及其稳定性,需要针对电极的原料,即是对银胶与银铝胶等导电铝胶做更进一步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导电铝胶,借着加入金属纳米粒子,使得导电铝胶可具有减少导电电极的面电阻值。
本发明提出一种导电铝胶,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以强化太阳能电池封装成模块后的拉力以及增加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铝胶,其组成包括:一有机载体、一铝粉末以及一玻璃熔块;以及一金属纳米粒子的混合,以形成一呈糊状物的导电铝胶。且该金属纳米粒子的添加呈现降低导电铝胶的面电阻值与提升该导电铝胶的黏结拉力的特性。其中,该有机载体是由一有机溶剂、一树脂以及一触变助剂所组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铝胶的制造流程,包括:将一有机溶剂、一树脂以及一触变助剂混合成一有机载体;再将一铝粉末、一玻璃熔块以及金属纳米粒子与该有机载体混合以形成该导电铝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一基板;一覆板,置放于该基板之上;以及一太阳能电池包覆于一EVA材料中,且置放于该基板与该覆板之间;其中,该太阳能电池具有一光入射侧电极以及一背面电极,且该背面电极是利用一导电铝胶所形成,且该导电铝胶具有一金属纳米粒子混合于其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一半导体基板,其上具有一N型扩散层与一P型扩散层;一抗反射层以及一光入射测电极,形成于该N型扩散层表面;以及一背面电极,形成于该P型扩散层表面;其中,该光入射侧电极与该背面电极是利用一导电铝胶所形成,且该导电铝胶具有一金属纳米粒子混合于其中。
本申请的发明人提出本申请的发明概念,本发明的机制与公知技术截然不同,以提供一种混合入金属纳米粒子的导电铝胶以应用于硅基材太阳能电池,可大幅度地提升太阳能电池的特性,以促进产业升级。
以上的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及附图,皆是为了能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及功效。而有关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及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及附图中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剖面图。
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铝胶的制作流程图。
图3A与图3B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的封装模块示意图。
主要组件标记说明
1:太阳能电池
2:太阳能电池模块
11:光入射侧电极
12:抗反射层
13:N型扩散层
14:P型扩散层
15:背面电极
31:覆板
32:EVA材料
33:不透光基板
S21-S25:导电铝胶的制造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剖面图。
太阳能电池1为于一半导体基板上形成一N型扩散层13以及一层P型扩散层14,N型扩散层13与P型扩散层14相互接触,因此会于N型扩散层13与P型扩散层14的边界形成一P/N接面。
太阳能电池1的光入射侧,于本实施例为N型扩散层13的表面,常利用氮化硅(SiN)来形成抗反射层12,能有效的减少入射光的反射,而且还有具有保护与表面钝化的作用,能够防刮伤、防湿气等功能。并且于抗反射层12的表面经过texture的处理,以在表面形成多个如同大大小小的金字塔(pyramid)结构,让入射光至少要经过芯片表面的二次反射,因此就大大的减低入射光经过第一次反射就折回的机率。如此可以减少太阳能电池1的光线入射面的入射阳光的反射,以增加太阳能电池1的光电转换效率。
于半导体基板上完成N型扩散层13、P型扩散层14以及抗反射层12等工艺后,太阳能电池1还需要制作导电电极来与外界的电路连接,并将太阳光入射的光电效应所产生的电子与空穴分别导出至太阳能电池1外部。一般而言,太阳能电池1的不照光侧和光入射侧的表面,都有两条平行条状导电电极来提供与外界连接的焊接处。于不照光侧通常会形成一层背面电极15,且背面电极15通常会布满整个不照光侧以形成所谓的背面电场(back surfacefield,BSF)电极层;而光入射侧的表面,则会制作一光入射侧电极11,包括辅助电极(bus electrode)与指针电极(finger electrode),且辅助电极与指针电极皆具有极细小的线宽,以避免遮挡太阳光的入射面积。
背面电极层15可以增加载流子的收集,还可回收没有被吸收的光子。由于光入射侧电极11通常会遮蔽3至5%的入射光,因此光入射侧电极11的辅助电极以及指针电极的设计,除了要能有效地收集载流子,而且要尽量减少光入射侧电极11遮蔽入射光的比例。于本实施例,于光入射侧电极11通常是利用导电铝胶的银胶来制作,而背面电极15则是利用导电铝胶的银胶、铝胶或者并用两者来制作,且可利用网版印刷的技术于太阳能电池1的光入射侧形成线宽极小的辅助电极与指针电极,以避免影响到太阳光入射的面积。
于完成光入射侧电极11以及背面电极15后,即可利用680℃至850℃的烧结温度进行烧结工艺,于本实施例,利用链条传送以进行烧结工艺,链条速度为4至6m/min,所形成的导电电极的厚度约为30至50um。经过烧结工艺,可将光入射侧电极11与背面电极15的导电铝胶所内含的有机溶剂等介质挥发,并且使得背面电极15的铝粉末的原子扩散进入半导体基板内,以使得背面电场(BSF)具有更佳的效果,以更进一步增加太阳能电池1的光电效应转换效率。
由于单个太阳能电池1的光电转换效率不高,因此作为导电电极的光入射侧电极11与背面电极15的工艺与材料特性就变得极度重要,其面电阻值、电流值、电压值、欧姆接触阻值等参数的些许差异都会对于太阳能电池1的光电效应转换效率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导电铝胶,可有效地增加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铝胶的制作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铝胶是利用有机溶剂、树脂(或纤维素)、触变助剂、铝粉末、金属纳米粒子以及玻璃熔块等调制组合而成。其中,有机溶剂含量约15至25重量%,树脂(或纤维素)含量约1至3重量%,触变助剂含量约0.2至0.5重量%,铝粉末含量约65至85重量%,金属纳米粒子含量约0.1至10重量%,玻璃熔块含量约0.1至6重量%,如表1所示。且金属纳米粒子的含量可为10重量%以下,最佳比例约为2重量%,于本实施例中,金属纳米粒子为银纳米粒子,且导电铝胶中的银胶则是利用银粉末取代铝粉末。
表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导电铝胶的配方比例:
Figure BSA00000195205900051
于本实施例,有机溶剂可包括醇醚类有机溶剂或其它溶剂,且醇醚类有机溶剂包含二乙二醇丁醚;树脂(或纤维素)可为乙基纤维素或其它材料;触变助剂可包括氢化篦麻油或其它材料;金属纳米粒子可为金、银、铜、锌和铅等金属;玻璃熔块可为太阳能电池电极浆料常用玻璃,如可选用PbO-B2O3-SiO2等Pb系玻璃熔块或是其它系属的玻璃熔块,如表2所示。上述所列的各种材料仅为本发明的导电铝胶成份的参考举例,本发明并不限制各种材料的种类。其中,金属纳米粒子的粒径D50范围为10至1000nm,且其最佳粒径为30nm。
表2所示为导电铝胶组成成份的玻璃熔块的种类:
  成份
  PbO-SiO2-B2O3-Al2O3
  SiO2-PbO-B2O3-Al2O3-ZrO2
  Bi2O3-ZnO-SiO2-B2O3-Al2O3
  SiO2-SrO-Bi2O3-B2O3-Al2O3
  SiO2-PbO-ZnO-B2O3-Al2O3-TiO2
  SiO2-PbO-ZnO-B2O3-Al2O3
  SiO2-Bi2O3-B2O3-Al2O3-Tl-ZnO
  PbO-B2O3-SiO2
如步骤S21所示,本实施例的导电铝胶需先将有机溶剂、树脂(或纤维素)、触变助剂等进行混合搅拌与溶解,以使得这些材料能够均匀地混合,并且适当地调整其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例,以形成一有机载体,如步骤S22所示。接着,需要对此有机载体进行黏度的测量,以保证本实施例的导电铝胶具有一最佳黏度,以适合导电铝胶的相关工艺以及调整其黏附效果,如步骤S23所示。本发明的导电铝胶的”黏度”数值,以剪切速率(Shear Rate)表示,在20s-1时,黏度约为1500~3000cp。然后,将铝粉末、金属纳米粒子以及玻璃熔块等混合入此有机载体中,如步骤S24所示。经过仔细的搅拌与混合,即可形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呈糊状物的导电铝胶的导电浆料,如步骤S25所示。
如图1所示的太阳能电池,即可利用本发明的导电铝胶制作背面电极15,并可利用涂布或是网版印刷的技术于太阳能电池1的不照光侧形成一背面电极15。再利用680℃至850℃的烧结温度进行烧结工艺,并且使得背面电极15的铝原子扩散进入硅半导体基板内,形成背面电场,使太阳能电池具有更佳的转换效率。
图3A与图3B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的封装模块示意图。
于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封装工艺当中,由于单个太阳能电池1的电能的输出功率不高,因此需利用数十个太阳能电池1以串联或是并联的方式连接以达到足够的电能输出。并且太阳能电池模块2通常置放于室外环境,为了保护太阳能电池1对抗机械应力、曝晒和湿气,串联或是并联的数十个太阳能电池1被嵌进一透明的封装材料内,该封装材料能对太阳能电池1产生电绝缘的作用,并且具有抗紫外光、抗潮湿以及抗机械撞击等功能。
为了结构上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封装是应用一覆板31覆盖于太阳能电池1之上,覆板31一般使用玻璃或是强化玻璃,但同时也可使用压克力板、金属薄片或塑料薄板,于本实施例,以玻璃为例。在太阳能电池1光入射面之上的覆盖物以透明材料来制造是很重要的,因为越透明的材料能使更多的太阳光投射在太阳能电池1上。基于这个理由,低铁玻璃常当作覆板31来使用,因为它能够让91%的光线通过。该玻璃是经过回火处理的,以便强化其对抗高热能应力的特性。另外,一种新型的抗反射玻璃,使用烧熔工艺或浸染涂布,因而具有抗反射涂层,能达成96%的光穿透率,亦可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覆板31。使用此抗反射玻璃的太阳电池模块所吸收的能量比使用普通玻璃者多出约3.5%。
接下来,于覆板31下方,太阳能电池1的上下侧分别放置一层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cetate)材料32,该EVA材料32为一种热塑性的塑料材料,其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并且可于一较高温度条件下熔融变为具有一定黏度的液体,并且可于常温下恢复且维持于固体型态,且具有抗紫外线的特性,因此适合于封装此太阳能电池1。另外,利用一不透明基板33置放于底部,即可组成整个太阳能电池模块2。此不透明基板33可利用金属基板、玻璃基板、塑料基板或是其它种类的基板,或是透明基板与一不透明层的组合以形成此不透明基板33,以承载太阳能电池1。
最后,将覆板31、EVA材料32、太阳能电池1、以及不透明基板33层叠对准后,即可于真空环境中利用高温高压工艺将EVA材料32熔融,以将整个太阳能电池1封装起来,即完成太阳能电池模块2。封装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2即可具备抗机械应力、抗曝晒和抗湿气等特性,使得太阳能电池模块2具有良好的可靠度以及稳定性,以利于室外环境的装设与应用。
由于太阳能电池1的性能高低取决于光电效应的转换效率,而影响转换效率的因子包括:太阳光强度及角度、环境温度、光入射侧电极11与背面电极15的面电阻值、线高、线宽、欧姆接触的电阻值、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基板的品质、P型扩散层与N型扩散层的浓度、表面抗反射层12的抗反射率等等,其中任何一个因子都会严重地影响光电效应的转换效率。本发明实施例即针对背面电极15的面电阻值以及其对太阳能电池1的基板的拉力以及翘曲影响程度提出一种新的配方组成的导电铝胶。
将依照上述制造流程及配方组成所产出的导电铝胶进行分组对照,分为对照例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2,其配方与组成比例如表3所示。其中,对照例与比较例1、比较例2的差异点在于铝粉末以及金属纳米粒子的重量百分比例的不同:对照例为传统配方的导电铝胶,其中并未添加金属纳米粒子;而比较例1则为添加1重量%金属纳米粒子于导电铝胶,并且其铝粉末所占有的重量%较对照例减少1重量%;比较例2则为添加2重量%金属纳米粒子的导电铝胶,并且其铝粉末则较对照例减少2重量%。本发明欲以不同的金属纳米粒子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例的不同,对照于对照例的传统的导电铝胶的组成重量百分比例,即可明显比较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添加金属纳米粒子与传统的导电铝胶于各项数据上的差异。
表3所示为对照例与比较例1、比较例2的导电铝胶的配方成份:
  对照例   比较例1   比较例2
  有机载体(wt%)   24   24   24
  铝粉末(wt%)   72   71   70
  玻璃熔块(wt%)   4   4   4
  纳米金属粉末(wt%)   0   1   2
比较例1和比较例2使用的有机载体的组成为:
  成分   重量百分比(wt%)
  二乙二醇丁醚   85%
  乙基纤维素   13%
  氢化蓖麻油   2%
比较例1和比较例2中使用的金属纳米粒子是金属银粒子,纯度大于99.5%,粒径为30纳米。
比较例1、比较例2和对照例使用的玻璃熔块是铅系玻璃。
对照例与比较例1、比较例2的相关的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对照例的传统配方的导电铝胶所具有的光电效应转换效率为16.4343%,而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比较例1则可提升至16.5142%、比较例2则可提升至16.4465%,因此,使用本发明的导电铝胶,即可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而对照例的面电阻值为1.58至2.22m欧姆,比较例1的面电阻值为1.33至1.63m欧姆,比较例2的面电阻值则为1.15至1.52m欧姆,也可比较得出比较例1与比较例2较对照例的传统配方的导电铝胶具有更低的面电阻值,因此可使得电力传导过程当中的损耗更进一步地降低。
由于单个太阳能电池1的电能输出不高,因此通常都需要串联或是并联许多的太阳能电池1以形成一个太阳能电池模块2。而这些太阳能电池1是利用焊接的方式来连接,所以,导电铝胶所形成背面电极15与太阳能电池1的基板的黏结强度就变得相当重要,若是背面电极15与太阳能电池1的基板的粘附性不好,则背面电极15就会产生电压或是电流不稳定的状况,严重的还可能发生电极剥离的状况使得太阳能电池模块2断路损坏。因此,如表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铝胶于比较例1可承受至少大于3N/cm的拉力,与传统配方的对照例相同,于比较例2则可承受大于5N/cm的拉力,明显地优于传统配方的对照例。因此,本实施例的增加2重量%金属纳米粒子的导电铝胶可具备更佳的黏结强度。
由于背面电极15形成于太阳能电池1的不照光侧的表面。而导电铝胶的膨胀系数与半导体基板的不同,常会造成于烧结工艺后半导体基板的翘曲。若是导电铝胶所形成的背面电极15造成整个太阳能电池1的翘曲,则于后续的模块封装工艺上,即会视太阳能电池1的翘曲程度产生不同程度的破片问题,影响工艺的合格率。由表4所示,不管是添加1重量%金属纳米粒子的比较例1或是添加2重量%金属纳米粒子的比较例2,其让太阳能电池1翘曲的程度皆与对照例的传统配方的导电铝胶相近,因此可证实应用本实施例的导电铝胶并不会造成太阳能电池1严重地翘曲,至少维持与传统配方的导电铝胶相同的翘曲规格,于后续模块封装工艺上不会造成合格率上的影响。
表4所示为对照例与比较例1、比较例2的测试结果:
组别   转换效率η(%)   开路电压Voc(V)   面电阻(mΩ)   拉力(N/cm)   翘曲(mm)
  对照例   16.4343   0.621487   1.58-2.22   3-5   <1
  比较例1   16.5142   0.62203   1.33-1.63   3-5   <1
  比较例2   16.4465   0.62098   1.15-1.52   >5   <1
因此,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添加一定比例金属纳米粒子的导电铝胶可呈现优良的面电阻值,并且还能够与半导体基板具有较高的黏结性,且不会使得半导体基板产生翘曲。除了能够提升整个太阳能电池1的光电效应转换效率外,更可以有效提升其太阳能电池模块2的封装稳定度与合格率。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附图而已,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所有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可涵盖在本申请所界定的权利要求中。

Claims (10)

1.一种导电铝胶,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包括:
一有机载体、一铝粉末以及一玻璃熔块;以及
一金属纳米粒子,与该有机载体、该铝粉末以及该玻璃熔块混合以形成一呈糊状物的该导电铝胶,且该金属纳米粒子的添加呈现降低该导电铝胶的面电阻值与提升该导电铝胶的黏结拉力的特性;
其中,该有机载体是由一有机溶剂、一树脂以及一触变助剂所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铝胶,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纳米粒子为金、银、铜、锌及铅的其中一种金属,该金属纳米粒子于该导电铝胶中所占比例范围为0.1至10重量%,且其D50粒径范围为10至100nm,该金属纳米粒子于该导电铝胶中所占最佳比例为2重量%,且其最佳粒径为30nm,以及该铝粉末于该金属导电胶中所占比例范围为65至85重量%,且该铝粉末更可以一银粉末取代,该有机溶剂包含醇醚类有机溶剂,且该醇醚类有机溶剂包含二乙二醇丁醚,并且该有机溶剂于该导电铝胶中所占比例范围为15至25重量%,该玻璃熔块为Pb系玻璃熔块,且该玻璃熔块于该导电铝胶中所占比例范围为0.1至6重量%。
3.一种导电铝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一有机溶剂、一树脂以及一触变助剂混合成一有机载体;以及
将一铝粉末、一金属纳米粒子以及一玻璃熔块与该有机载体混合以形成一呈糊状物的该导电铝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纳米粒子为金、银、铜、锌及铅的其中一种金属,该金属纳米粒子于该导电铝胶中所占比例范围为0.1至10重量%,且其D50粒径范围为10至100nm,该金属纳米粒子于该导电铝胶中所占最佳比例为2重量%,且其最佳粒径为30nm,以及该铝粉末于该金属导电胶中所占比例范围为65至85重量%,且该铝粉末更可以一银粉末取代,该有机溶剂包含醇醚类有机溶剂,且该醇醚类有机溶剂包含二乙二醇丁醚,并且该有机溶剂于该导电铝胶中所占比例范围为15至25重量%,该玻璃熔块为Pb系玻璃熔块,且该玻璃熔块于该导电铝胶中所占比例范围为0.1至6重量%。
5.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
一覆板,置放于该基板之上;以及
一太阳能电池包覆于一EVA材料中,且置放于该基板与该覆板之间;
其中,该太阳能电池具有一光入射侧电极以及一背面电极,且该背面电极是利用一导电铝胶所形成,且该导电铝胶具有一金属纳米粒子混合于其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纳米粒子为金、银、铜、锌及铅的其中一种金属,该金属纳米粒子于该导电铝胶中所占比例范围为0.1至10重量%,且其D50粒径范围为10至100nm,该金属纳米粒子于该导电铝胶中所占最佳比例为2重量%,且其最佳粒径为30nm,以及一铝粉末于该金属导电胶中所占比例范围为65至85重量%,且该铝粉末更可以一银粉末取代,一有机溶剂于该导电铝胶中所占比例范围为15至25重量%,该有机溶剂包含醇醚类有机溶剂,且该醇醚类有机溶剂包含二乙二醇丁醚,并且一玻璃熔块于该导电铝胶中所占比例范围为0.1至6重量%,该玻璃熔块为Pb系玻璃熔块。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为一不透光基板,或是一透明基板与一不透光层的结合,且该基板为一金属基板、一玻璃基板及一塑料基板的其中之一,该覆板为一透明材料,且为一压克力板、一金属薄板、一玻璃、一强化玻璃及一塑料薄板的其中之一。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模块更包括于一真空环境下利用高温高压工艺以将该EVA材料熔融,并将该太阳能电池封装于该基板与该覆板之间,且该太阳能电池包覆于该EVA材料之中。
9.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半导体基板,其上具有一N型扩散层与一P型扩散层;
一抗反射层以及一光入射测电极,形成于该N型扩散层表面;以及
一背面电极,形成于该P型扩散层表面;
其中,该背面电极是利用一导电铝胶所形成,且该导电铝胶具有一金属纳米粒子混合于其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纳米粒子为金、银、铜、锌及铅的其中一种金属,该金属纳米粒子于该导电铝胶中所占比例范围为0.1至10重量%,且其D50粒径范围为10至100nm,该金属纳米粒子于该导电铝胶中所占最佳比例为2重量%,且其最佳粒径为30nm,以及一铝粉末于该金属导电胶中所占比例范围为65至85重量%,且该铝粉末更可以一银粉末取代,一有机溶剂于该导电铝胶中所占比例范围为15至25重量%,该有机溶剂包含醇醚类有机溶剂,且该醇醚类有机溶剂包含二乙二醇丁醚,并且一玻璃熔块于该导电铝胶中所占比例范围为0.1至6重量%,该玻璃熔块为Pb系玻璃熔块。
CN2010102295269A 2010-07-09 2010-07-09 导电铝胶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 Pending CN1023149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95269A CN102314956A (zh) 2010-07-09 2010-07-09 导电铝胶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95269A CN102314956A (zh) 2010-07-09 2010-07-09 导电铝胶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4956A true CN102314956A (zh) 2012-01-11

Family

ID=45428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95269A Pending CN102314956A (zh) 2010-07-09 2010-07-09 导电铝胶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1495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8938A (zh) * 2013-11-20 2014-02-12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Sn掺杂ZnO半导体材料及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897340A (zh) * 2012-12-31 2014-07-02 中原工学院 一种柔性或薄膜太阳能电池用环氧树脂基膜及其制备方法
TWI473119B (zh) * 2012-08-21 2015-02-11 Giga Solar Materials Corp 含有玻璃熔塊之導電銀膠及其用以提升太陽能電池背部電極拉力之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0393A (zh) * 1999-06-30 2001-01-17 佳能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组件
WO2009052343A1 (en) * 2007-10-18 2009-04-2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onductive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for use in the manufactur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flux materials
WO2009052141A1 (en) * 2007-10-18 2009-04-2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onductive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for use in the manufactur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TW201005755A (en) * 2008-04-28 2010-02-01 Du Pont Conductive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for use in the manufactur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0393A (zh) * 1999-06-30 2001-01-17 佳能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组件
WO2009052343A1 (en) * 2007-10-18 2009-04-2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onductive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for use in the manufactur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flux materials
WO2009052141A1 (en) * 2007-10-18 2009-04-2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onductive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for use in the manufactur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TW201005755A (en) * 2008-04-28 2010-02-01 Du Pont Conductive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for use in the manufactur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3119B (zh) * 2012-08-21 2015-02-11 Giga Solar Materials Corp 含有玻璃熔塊之導電銀膠及其用以提升太陽能電池背部電極拉力之方法
CN103897340A (zh) * 2012-12-31 2014-07-02 中原工学院 一种柔性或薄膜太阳能电池用环氧树脂基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8938A (zh) * 2013-11-20 2014-02-12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Sn掺杂ZnO半导体材料及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6861B (zh) 導電鋁膠及其製造方法、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CN105874609B (zh) 具有低电阻电极的太阳能电芯的模块制造
JP4294048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280161B (zh) 一种晶硅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用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77329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EP2797083A1 (en) Paste composite for forming electrode of solar cell
CN109390076B (zh) 全铝背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用耐老化低温固化型背面银浆
US20230144536A1 (en) Designable shingled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203423207U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2314956A (zh) 导电铝胶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
CN102623554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CN103988318B (zh) 太阳能电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1708163U (zh) 薄膜太阳电池膜系和薄膜太阳电池
CN202513177U (zh) 太阳能光伏全黑式组件
CN102254976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双面组件
CN101866969B (zh) 太阳电池
CN101800256A (zh) 一种薄膜太阳电池膜系和薄膜太阳电池以及薄膜太阳电池的制造方法
CN205264718U (zh) 一种屋顶应用高效光伏组件
KR101587267B1 (ko) 알루미늄 전극 페이스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태양전지소자
US9076911B2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7637817U (zh) 一种封装光伏电池组件
CN206878015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01877444U (zh) 一种可发电汽车天窗玻璃
TW201025646A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190221687A1 (en) Solar cell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