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23207U - 太阳能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23207U
CN203423207U CN201320394755.5U CN201320394755U CN203423207U CN 203423207 U CN203423207 U CN 203423207U CN 201320394755 U CN201320394755 U CN 201320394755U CN 203423207 U CN203423207 U CN 203423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ackboard
solar cell
solar module
thermal rad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947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政烈
张祐玮
杨筑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 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 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 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 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23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2320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52Cooling means directly associated or integrated with the PV cell, e.g. integrated Peltier elements for active cooling or heat sinks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40Thermal components
    • H02S40/42Cool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包括太阳能电池元件、第一封装膜、第二封装膜、盖板、背板以及多个热辐射粒子。太阳能电池元件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第一封装膜位于第一表面上,而第二封装膜位于第二表面上。盖板位于第一封装膜上,且第一封装膜位于太阳能电池元件与盖板之间。背板位于第二封装膜上,且第二封装膜位于太阳能电池元件与背板之间,而热辐射粒子分布于背板中。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在石化能源短缺以及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的开发成为当今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再生能源泛指永续且无污染的天然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潮汐能或是生质能等,其中,太阳能的利用更是近几年来在能源开发的研究上相当重要且受欢迎的一环。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能量转换的光电元件(photovoltaic device),其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将光的能量转换成电能。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包括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薄膜以及染料太阳能电池。以硅基太阳能电池为例,其是将高纯度的半导体材料(硅)加入一些不纯物使其呈现不同的性质。当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材料时,光子所提供的能量可能会把半导体中的电子激发出来,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电子与空穴会受到内建电位的影响,而往反方向移动,其中空穴往电场的方向移动,而电子则往相反的方向移动。如果以导线将此太阳能电池与一负载(load)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回路(loop)就会有电流流过负载,这就是太阳能电池发电的原理,又称为光伏效应(photovoltaic effect)。 
太阳能模块在进行光电转换的过程中以及太阳能模块在太阳光的长期照射下会产生热能,若无法有效地将热能导出,将产生背热问题,而导致光电转换效率下降。随着太阳能电池模块日益地受众人瞩目且众家厂商纷纷投入太阳能电池的市场,若欲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太阳能电池模块势必须具备良好的散热效果,以具有好的光电转换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包括太阳能电池元件、第一封装膜、第二封装膜、盖板、背板以及多个热辐射粒子。太阳能电池元件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第一封装膜位于第一表面上,而第二封装膜位于第二表面上。盖板位于第一封装膜上,且第一封装膜位于太阳能电池元件与盖板之间。背板位于第二封装膜上,且第二封装膜位于太阳能电池元件与背板之间,而热辐射粒子分布于背板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板为多层的堆叠层,且热辐射粒子分布于堆叠层的至少一层之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热辐射粒子的分布厚度在10纳米(nanometer)至100微米(micrometer)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层、光电转换层、第二电极层以及多个金属电极,其中光电转换层具有上表面以及与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第一电极层位于上表面上,而第二电极层位于下表面上。金属电极位于下表面上且与第二电极层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电转换层是P型掺杂层及N型掺杂层的堆叠结构,或是P型掺杂层、本质层、N型掺杂层的堆叠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还包括位于第二电极层上的热辐射层,且热辐射层曝露出金属电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热辐射层包括多个热辐射图案,且各热辐射图案与相邻的金属电极分别维持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热辐射粒子还分布于第二封装膜中。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可通过将热辐射粒子设置在背板中,来将太阳能电池元件所产生的热导出太阳能电池模块外,藉此改善背热问题,从而提升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电转换效率。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400:太阳能电池模块; 
110:太阳能电池元件; 
112:光电转换层; 
114:第一电极层; 
116:第二电极层; 
118:金属电极; 
120:第一封装膜; 
130:第二封装膜; 
140:盖板; 
150A、150B:背板; 
310:热辐射层; 
312:热辐射图案; 
10:背板的第一层; 
20:背板的第二层; 
30:背板的第三层; 
40:背板的第四层; 
P:热辐射粒子; 
S1:第一表面; 
S2:第二表面; 
SB:底面; 
S11:上表面; 
S22:下表面; 
Dp:热辐射粒子的分布厚度; 
D30:背板的第三层的厚度; 
D40:背板的第四层厚度; 
G: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包括太阳能电池元件110、第一封装膜120、第二封装膜130、盖板140、背板150A以及多个热辐射粒子P。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10可以是硅质太阳能电池、化合物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染料太阳能电池或薄膜太阳能电池,其中硅质太阳能电池可包括单晶硅、多晶硅以及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此外,太阳能电池元件110具有第一表面S1以及相对于第一表面S1的第二表面S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S1例如是太阳能电池元件110面向太阳光或环境光的表面,即一般所谓的受光面,而第二表面S2则为背对太阳光或环境光的表面,即一般所谓的非受光面或背光面。 
第一封装膜120位于第一表面S1上,而第二封装膜130位于第二表面S2上。也就是说,太阳能电池元件110位于第一封装膜120与第二封装膜130之间。第一封装膜120与第二封装膜130例如是用来封装一或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110,以降低外在环境(例如水气、温度、紫外光等)对于太阳能电池元件110的影响。举例而言,第一封装膜120以及第二封装膜130的材料可以是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 Vinyl Acetate,EVA)、聚乙烯醇缩丁醛(Poly Vinyl Butyral,PVB)、聚烯烃(Polyolefin)、聚氨酯(Polyurethane)、硅氧烷(Silicone)或透明高分子绝缘接着胶材。 
盖板140位于第一封装膜120上,且第一封装膜120位于太阳能电池元件110与盖板140之间。盖板140例如用来保护位于其下的元件(例如太阳能电池元件110),从而提升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信赖性。具体地,盖板140例如是具有高光穿透率以及高结构强度的基板。举例而言,盖板140可以是玻璃基板。 
背板150A位于第二封装膜130上,且第二封装膜130位于太阳能电池 元件110与背板150之间,而热辐射粒子P位于背板150A中。背板150A例如可用来降低外在环境(例如水气、温度、紫外光等)对于太阳能电池元件110的影响。举例而言,背板150A可以是多层的堆叠层,且这些热辐射粒子P分布于堆叠层的至少一层之中。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背板150A包括背板的第一层10、背板的第二层20以及背板的第三层30,其中背板的第二层20位于背板的第一层10与背板的第三层30之间,且背板的第一层10位于背板的第二层20与第二封装膜130之间。也就是说,背板150A的背板的第一层10是设置在靠近第二封装膜130的一侧,而背板的第三层30是设置在远离第二封装膜130的一侧。 
所述背板的第一层10、背板的第二层20以及背板的第三层30例如是分别由具有良好的绝缘性、阻水性、耐老化性的高分子层所构成。一般常见的三层堆叠结构例如是由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PVDF)/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PVDF三层堆叠的结构,其中背板的第一层10以及第三层30(PVDF)例如具有良好的抗环境侵蚀能力,而背板的第二层20例如具有良好的绝缘能力,且背板的第一层10、背板的第二层20以及背板的第三层30例如是经由粘着层而两两粘接。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定背板150A的膜层数量、各膜层的堆叠方式或者是各膜层的材质。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膜层(背板的第一层10、背板的第二层20以及背板的第三层30)的材质也可以选自于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PC)、聚二氯乙烯(polyvinylidene chloride,PVDC)、环已二甲醇改性共聚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glycol,PETG)、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聚氟乙烯(polyvinyl fluoride,PVF)等高分子材料的其中一者或其组合的堆叠层。 
由于热辐射量与温差呈现正相关,因此热辐射粒子P若邻近分布于背板150A与空气的接触面则可具有较为显著的散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热辐射粒子P例如是以掺杂的方式形成于背板的第三层30中与空气接触的一侧,也就是热辐射粒子P邻近分布于背板150A的底面SB。如此一来,热辐射粒子P可将太阳能电池元件110的热以热辐射的方式导出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外,藉此改善背热问题,从而提升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光电转换效率。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定热辐射粒子P所分布的膜层数量或位置。在 其他实施例中,热辐射粒子P也可以掺杂于背板的第一层10或背板的第二层20中,又或者,热辐射粒子P也可以掺杂于背板的第一层10、背板的第二层20以及背板的第三层30其中至少两者中而达到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的热辐射粒子P例如为碳化硅(SiC)微粒子,且热辐射粒子P的分布厚度Dp小于或等于背板的第三层30的厚度D30。所述分布厚度Dp指的是热辐射粒子P分布区域中最上层的热辐射粒子P与最下层的热辐射粒子P之间的最短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热辐射粒子P的分布厚度Dp例如是在10纳米至100微米之间。 
图2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200与图1中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具有相似的结构以及相似的膜层,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的背板150B除了上述的背板的第一层10、背板的第二层20以及背板的第三层30之外,还包括背板的第四层40,其中热辐射粒子P分布于背板的第四层40中,且本实施例的背板的第三层30位于背板的第二层20与背板的第四层40之间。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背板的第四层40位于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的底面。 
具体地,本实施例可通过将热辐射粒子P掺杂在高分子基质(例如是由树脂所形成的背板第四层40)中,再以涂布或贴附的方式形成于背板150B的底面SB。如此一来,热辐射粒子P可将太阳能电池元件110的热以热辐射的方式导出太阳能电池模块200外,藉此改善背热问题,从而提升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的光电转换效率。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定热辐射粒子P所分布的背板第四层40的配置位置或是背板的第四层40的数量。在其他实施例中,背板的第四层40也可以位于背板的第二层20与背板的第三层30之间或位于背板的第一层10与背板的第二层20之间,又或者是背板的第一层10、背板的第二层20以及背板的第三层30两两膜层之间而达到散热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热辐射粒子P的分布厚度Dp例如是在10纳米至100微米之间。 
图3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300具有与图1中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以及图2中的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相似的结构以及相似的膜层, 其中本实施例的背板150可采用图1中的背板150A或图2中的背板150B的架构。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背板150可以是以掺杂、涂布或贴附的方式使热辐射粒子P分布于背板150中。另外,太阳能电池模块300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00、200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300还包括热辐射层310,其中热辐射层310位于太阳能电池元件110的第二表面S2的部份区域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10例如包括光电转换层112、第一电极层114、第二电极层116以及多个金属电极118。光电转换层112具有上表面S11以及与上表面S11相对的下表面S22,其中第一电极层114位于上表面S11上,而第二电极层116位于下表面S22上。此外,金属电极118位于下表面S22上且与第二电极层116电性连接。 
光电转换层112可以是P型掺杂层及N型掺杂层的堆叠结构,或是P型掺杂层、本质层、N型掺杂层的堆叠结构。此外,光电转换层112的上表面S11及下表面S22可以为织化(textured)表面(即图3中的锯齿状表面),以提高太阳光的吸收,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光电转换层112的上表面S11及下表面S22需为织化表面。 
由于第一电极层114设置于光电转换层112的上表面S11(即光电转换层112的受光面),且第一电极层114通常为导电良好的金属材质,因此,为减少金属材质的第一电极层114屏蔽入射光的比例,第一电极层114可设计成具有特殊图案的结构。具体地,第一电极层114可包括横贯光电转换层112的汇流电极(busbar)以及由汇流电极延伸出多条很细的指状电极(finger),其中汇流电极例如是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而指状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一般而言,汇流电极与指状电极垂直设置,也就是说,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但本发明不用以限定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所夹的角度以及第一电极层114的图案。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14的图案也可以是格子状、条纹状或其他适于收集载子的图案。或者,太阳能电池元件110可以是背接触式(back contact)太阳能电池元件,通过汇流电极的背面化,来减少受光面的第一电极层114屏蔽入射光的比例。 
第二电极层116例如为一般所谓的后表面电场(Back Surface Field,BSF)金属层,其可用来增加载子的收集以及回收未被吸收的光子。此外,金属电 极118例如可用来汇集第二电极层116所收集的电流。 
热辐射层310位于第二电极层116上,且热辐射层310曝露出金属电极118。在本实施例中,热辐射层310包括多个热辐射粒子,且所述热辐射粒子例如是碳化硅微粒子。 
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热辐射层310包括多个热辐射图案312,且各热辐射图案312与相邻的金属电极118分别维持间距G。如此一来,在后续进行焊接制程以串联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110时,可降低破片的问题,并提升太阳能电池模块300的良率。 
在本实施例中,热辐射图案312例如是以网版印刷的方式来形成。透过间距G的设置,可提供制作热辐射层310的网板(未绘示)与金属电极118对位时的裕度。如此一来,在对位上若稍有偏差,也不易影响太阳能电池模块300的良率。再者,由于热辐射层310的图案可透过网版上预留的图案来调变,因此当金属电极118的图案改变时,通过改变网版上预留的图案,即可调变热辐射图案312。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300的热辐射层310在图案调变上具有相对高的裕度。 
在本实施例中,热辐射粒子P在背板150中的分布平面例如是平行于热辐射层310。因此,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300可通过热辐射层310与分布在背板150中的热辐射粒子P所产生的热耦合(thermal coupling)效应来有效地将太阳能电池元件110的热导出太阳能电池模块300外,藉此改善背热问题,使太阳能电池元件110能够有效地散热,从而使太阳能电池模块300的光电转换效率有效地提升。 
图4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400具有与图1中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以及图2中的太阳能电池模块200相似的结构以及相似的膜层,其中本实施例的背板150可采用图1中的背板150A或图2中的背板150B的架构。另外,太阳能电池模块400与太阳能电池模块100、200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400的热辐射粒子P还分布于第二封装膜130中。 
在本实施例中,热辐射粒子P例如是均匀地分布在第二封装膜130中。此外,在背板150以及第二封装膜130中的热辐射粒子P的分布平面例如是 彼此平行。因此,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400可通过分布在第二封装膜130以及背板150中的热辐射粒子P所产生的热耦合(thermal coupling)效应来有效地将太阳能电池元件110的热导出太阳能电池模块400外,藉此改善背热问题,使太阳能电池元件110能够有效地散热,从而使太阳能电池模块400的光电转换效率有效地提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可通过将热辐射粒子设置在背板中,来将太阳能电池元件所产生的热导出太阳能电池模块外,藉此改善背热问题,从而提升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光电转换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太阳能电池元件,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一第一封装膜,位于该第一表面上;
一第二封装膜,位于该第二表面上;
一盖板,位于该第一封装膜上,且该第一封装膜位于该太阳能电池元件与该盖板之间;
一背板,位于该第二封装膜上,且该第二封装膜位于该太阳能电池元件与该背板之间;以及
多个热辐射粒子,分布于该背板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板为多层的堆叠层,且该些热辐射粒子分布于该堆叠层的至少一层之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热辐射粒子的分布厚度在10纳米至100微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电池元件包括一第一电极层、一光电转换层、一第二电极层以及多个金属电极,其中该光电转换层具有一上表面以及一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一下表面,该第一电极层位于该上表面上,而该第二电极层位于该下表面上,该些金属电极位于该下表面上且与该第二电极层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电转换层是P型掺杂层及N型掺杂层的堆叠结构,或是P型掺杂层、本质层、N型掺杂层的堆叠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热辐射层,该热辐射层位于该第二电极层上,且该热辐射层曝露出该些金属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热辐射层包括多个热辐射图案,且各该热辐射图案与相邻的该些金属电极分别维持一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热辐射粒子还分布于该第二封装膜中。
CN201320394755.5U 2013-05-13 2013-07-04 太阳能电池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2320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8875 2013-05-13
TW102208875U TWM461152U (zh) 2013-05-13 2013-05-13 太陽能電池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23207U true CN203423207U (zh) 2014-02-05

Family

ID=49628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9475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23207U (zh) 2013-05-13 2013-07-04 太阳能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32074A1 (zh)
CN (1) CN203423207U (zh)
TW (1) TWM4611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6820A (zh) * 2015-03-23 2016-12-07 豪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板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10680B1 (ko) * 2013-09-02 2016-04-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의 전극탭 용접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전극조립체
US11076514B1 (en) 2016-10-04 2021-07-27 Triton Systems, Inc. Metalized fiber mat
JP6776118B2 (ja) * 2016-12-26 2020-10-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NL1044107B1 (en) * 2021-07-23 2023-01-30 Morepv B V Photovoltaic module with thermal-infrared radiation management layer
NL2033383B1 (en) * 2022-10-24 2024-05-14 Univ Delft Tech Integrated internal heat sink for passively cooling photovoltaic modu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06494A (ja) * 2008-01-31 2009-09-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00043871A1 (en) * 2008-04-14 2010-02-25 Bp Corporation North America Inc. Thermal Conducting Materials for Solar Panel Components
JP5755405B2 (ja) * 2009-11-02 2015-07-29 恵和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裏面用放熱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6820A (zh) * 2015-03-23 2016-12-07 豪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板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32074A1 (en) 2014-11-13
TWM461152U (zh) 201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laaeddin et al.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 Status and manufacturing prospects
Ajayan et al. A review of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organic/inorganic solar cells for future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JP6975368B1 (ja) 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03423207U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TWI576861B (zh) 導電鋁膠及其製造方法、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KR102195595B1 (ko) P형 perc 양면 태양전지 및 그 모듈, 시스템과 제조방법
CN104465892A (zh) 太阳电池串中相邻太阳电池的同侧互联的光伏组件制作方法
JP2011129925A (ja) 半導体ナノ結晶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8023537A (zh) 一种彩钢瓦屋顶光伏组件结构
JP2013524501A (ja) Pn接合およびショットキー接合を有する多重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2996861U (zh) 太阳能电池模组
CN102270683A (zh) 柔性薄膜太阳电池集成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82190B (zh)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87961A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202217689U (zh) 光伏器件以及包括其的光伏转换器面板
KR101062486B1 (ko) 발열체를 이용한 저열화 실리콘 박막 태양 전지
CN103700721B (zh) 太阳能电池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209658201U (zh) 一种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单多晶n型双面perc电池
CN207968385U (zh) 一种彩钢瓦屋顶光伏组件结构
CN106409953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镀膜铜线栅电流收集极结构及制备方法
CN206961853U (zh) 一种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模组
TW201025646A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CN209658188U (zh) 一种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单多晶p型单面topcon电池
CN220422355U (zh)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掩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KR102444713B1 (ko) 하이브리드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05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