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2464A - 造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造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2464A
CN102312464A CN2011101670774A CN201110167077A CN102312464A CN 102312464 A CN102312464 A CN 102312464A CN 2011101670774 A CN2011101670774 A CN 2011101670774A CN 201110167077 A CN201110167077 A CN 201110167077A CN 102312464 A CN102312464 A CN 102312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retention part
water
gasification
conden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70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俊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filed Critical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Publication of CN102312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24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Ion Exchange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造水装置,可将不适于作为饮用水的水分再利用为饮用水。造水装置(1)具备:凝结单元(6),凝结并液化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存留部(7),存留由凝结单元(6)液化的水;和净化单元,净化存留在存留部(7)中的水。并且,造水装置(1)还具备:气化单元(8),气化存留在存留部(7)中的水而生成水蒸气;和回流单元(9),将由气化单元(8)生成的水蒸气回流到凝结单元(6)。

Description

造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来生成饮料水的造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作为造水装置,已知:将空气中的水蒸气作为水分取出,将取出的水分以与外部气体隔绝的状态保存在保存容器中,以使其不与空气中的菌类接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专利文献1中,通过由紫外线照射装置向保存容器内的水分照射紫外线,进行除菌。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0727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因水分长时间滞留于保存容器内的情况或紫外线照射装置恶化的情况等,担心保存容器内的水分腐败而不适于作为饮用水。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必需舍弃保存容器内的水分。即,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不能将不再适于作为饮用水的水分再利用为饮用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水装置,可将不适于作为饮用水的水分再利用为饮用水。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造水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具备凝结凝结单元,凝结并液化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存留部,存留由所述凝结单元液化后的水;净化单元,净化存留在所述存留部中的水;气化单元,气化存留在所述存留部中的水,生成水蒸气;和回流单元,将由所述气化单元生成的水蒸气回流到所述凝结单元。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造水装置中设置有:气化存留在存留部中的水而生成水蒸气的气化单元;和将由该气化单元生成的水蒸气回流到凝结单元的回流单元。因此,在存留于存留部中的水分已腐败(不适于作为饮用水)的情况下,可通过由气化单元使该腐败后的水气化来进行杀菌。另外,通过由回流单元使生成的水蒸气回流到凝结单元,由凝结单元再凝结该水蒸气,从而生成可作为饮用水利用的水分。这样,根据本发明,可得到能将不再适于作为饮用水的水分再利用为饮用水的造水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造水装置的侧面图。
图2是模式表示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造水装置的造水流动的流程图。
图3是模式表示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造水部的侧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造水装置的侧面图。
图5是模式表示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造水装置的造水流动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造水装置的侧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造水装置的侧面图。
符号说明
1、1B、1C、1D 造水装置
6、6A、17、24 凝结单元
7、18、25 存留部
8、22、32 气化单元
9、23 回流单元
13、21 控制部(控制单元)
27、33 洗净单元
38 珀尔贴单元
39、40 存留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下面的多个实施方式中包含同样的构成要素。从而,下面对这些同样的构成要素赋予共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造水装置1如图1所示,具备大致箱状的主体1a,在该主体1a中形成将主体1a外部的气体(空气)取入主体1a内的吸入口2。另外,图1中,示例在主体1a中仅形成一个吸入口2,但也可在主体1a中形成多个吸入口。
另外,在主体1a中设有送风机3,通过使该送风机3驱动,将主体1a外部的气体(空气)经吸入口2取入主体1a内。
之后,将取入主体1a内的气体(空气)经过滤器4导入造水部5内。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口2与造水部5由导入路径50连通,在该导入路径50内的吸入口2侧配置有送风机3、在造水部5侧有配置过滤器4。
作为送风机3,可使用风扇,但不限于此,只要可移送气体(空气),则可使用任何构造。
另外,作为过滤器4,可使用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或ULPA(ultra low particulate air,极低微粒空气)过滤器等、可去除大气中包含的尘土或尘芥等的过滤器,但不限于此,也可使用分离膜等。即,过滤器4只要清净空气,则可以是任何构造。
造水部5具备凝结并液化水蒸气(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的凝结单元6与存留由该凝结单元6液化的水的存留部7。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造水部5具备气化存留在存留部7中的水而生成水蒸气的气化单元8、与将由该气化单元8生成的水蒸气回流到凝结单元6的回流单元9。
另外,在存留部7上连接连结管10,可将存留在存留部7中的水经连结管10导入净化部11。另外,连结管10例如最好由聚乙烯或尿烷等、具有耐水性和防锈性且锈皮难以附着的材料形成。另外,在主体1a中设置有未图示的排水管,使由净化部11净化的水经排水管(未图示)作为饮用水取出。此时,若在净化部11或未图示的排水管中设置至少一个阀(未图示),则可在需要时取出净水。
作为凝结单元6,可使用压缩机或冷凝器、冷却线圈等、利用压缩冷却方法凝结水蒸气(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而液化的单元。但是,凝结单元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使水分吸附和吸收的方法等、具有可从水蒸气中取出水分的功能之单元。
另外,在使用吸附剂或吸收剂作为凝结单元6的情况下,最好使用硅胶或沸石、氯化锂、氯化钙、三甘醇(triethylene glycol)等易取出水分的材料。
另外,作为凝结单元6,也可使用市售的除湿机。除湿机通过利用水蒸气一旦接触冰冷的物体则水蒸气凝结,而排出该凝结后的水分,去除空气中的水分、即进行除湿。
存留部7是保存由凝结单元6液化的水分的场所,例如由不锈钢或陶瓷、塑料、玻璃等具有防锈性的材料形成。
此时,最好在存留部7的内壁(存留部7中至少可与存留的水接触的部位)包含疏水性材料地形成存留部7。作为疏水性材料,可使用特氟纶(Teflon)(注册商标)等氟树脂。通过使用这种氟树脂而对存留部7的内壁实施防水加工,存留部7的内壁变得不沾水,所以在保存腐败的水的情况等下,可抑制污垢附着于存留部7上。
另外,为了抑制细菌在存留于存留部7中的水中繁殖,也可设置紫外线照射装置或超声波发生装置等杀菌单元。
该杀菌单元最好设置在水中,但也不是必须设置在水中。例如,在紫外线照射装置的情况下,只要能向存留在存留部7中的水照射紫外线,则也可不设置在水中。另外,不仅对存留在存留部7中的水进行杀菌,也可对凝结单元6或气化单元8或造水部5整体进行杀菌。此时,也可由一个杀菌单元来进行多个部件的杀菌,也可设置多个杀菌单元,由各自的杀菌单元来进行多个部件的杀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存留部7中设置至少一个传感器12。
作为该传感器12,例如可使用浊度传感器、电传导率(EC)传感器、离子传感器、pH传感器、盐分浓度传感器、生物化学氧要求量(BOD)传感器、化学氧要求量(COD)传感器、溶氧(DO)传感器、总溶解固体(TDS)传感器、氧化还原电位(ORP)传感器、色度传感器、硬度传感器、气味传感器等。另外,也可设置具有计时器功能的装置来代替传感器12,测定存留部7内水的滞留时间或杀菌单元的紫外线照射时间等。
另外,也可设置具有能够改变存留在存留部7中的水的温度之功能的装置(例如加热器等)。此时,最好设置检测存留在存留部7中的水的温度的传感器。
作为气化单元8,可使用加热器或超声波发生装置等,但不限于此,只要具有能够进行水的杀菌、且使之气化为水蒸气的功能,则均可用作气化单元。
回流单元9将由气化单元8生成的水蒸气送入凝结单元6中,可使用送风机或泵等,但不限于此,只要具有移送空气的功能,则均可用作回流单元。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凝结单元6、气化单元8、回流单元9和水质传感器12连接于控制部(控制单元)13(参照图2)上,由该控制部13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控制部13设置在主体1a中。
另外,造水部5中最好设置区分基于凝结单元6的凝结过程与基于气化单元8的气化过程的路径之隔断14。
另外,凝结单元6或气化单元8可配置在造水部内的任意位置,例如造水部的构成也可设置为如图3所示的造水部5A那样。
即,如图3所示,可将凝结单元6配置在造水部5A的上部,并且将气化单元8配置在造水部5A的下部。
据此,由于被气化单元8气化的水蒸气向上方移动,所以不必另外设置将气化后的水蒸气回流到凝结单元6A的装置(风扇等)。即,通过形成造水部5A的构造,可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可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实现成本的削减。
这样,造水部5A中凝结单元6A和气化单元8的配置构造相当于回流单元。
另外,图3中,示例了将凝结单元6A的形状设为在侧截面视图中具有多个三角形的形状,通过使用这种形状的凝结单元6A,水分易凝结,可提高凝结效率。另外,图3中,使凝结单元6A各自的顶部朝下地配置。这样,通过顶部向下地配置具有至少一个顶部的凝结单元6A,可使凝结单元6A表面生成的凝结水更有效地存留在存留部7内。另外,图1中也可使用凝结单元6A来代替凝结单元6。
另外,也可在造水部5A中不设置隔断14。
在净化部11内,设置有对经连结管10从存留部7导入的水分进行净化的净化单元。具体地,在净化部11内设置有UF(ultrafiltration,超滤)膜、MF(microfiltration,微滤)膜、RO(reverse osmosis,反渗透)膜等分离膜。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UF膜、MF膜、RO膜等分离膜相当于净化单元。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净化单元,示例了UF膜、MF膜、RO膜等分离膜,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使用活性炭、砂滤、离子交换树脂等作为净化单元,还可组合使用多个净化单元。
下面,根据图2来说明造水装置1的动作。
首先,在通常造水时,通过驱动送风机3,将气体(空气:在本实施方式中指大气)从吸入口2吸入主体1a内,吸入的大气在通过过滤器4而去除灰尘等的状态下导入造水部5内。
之后,导入到造水部5内的大气通过与由控制部13驱动的凝结单元6接触,大气中的水蒸气变为水分而存留保存于存留部7内。之后,保存于存留部7内的水分通过连结管10移送到净化部11,由净化部11净化的水被取出作为饮料水。另外,在通常的造水时,控制气化单元8以使其不被控制部13驱动。
之后,保存于存留部7内的水通过传感器12或具有计时器功能的装置来进行水质等的测定。
但是,虽然在造水初期或设置有杀菌单元的情况下,存留部7内的水被卫生地保存,但在水长时间保存于存留部7内的情况或杀菌单元恶化的情况等下,担心保存在存留部7内的水会腐败。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存留部7内的水腐败的情况下,可将该腐败的水再利用为饮料水。
具体地,由传感器12或具有计时器功能的装置来进行水质等的测定,将该测定数据作为信号发送给控制部13,接收到信号的控制部13在判断为存留部7内的水腐败的情况下,从该控制部13向凝结单元6、气化单元8和回流单元9发送信号,从凝结过程模式切换为气化过程模式。
当切换为气化过程模式时,由控制部13驱动气化单元8和回流单元9,但此时,可使凝结单元6的驱动停止或不停止。
另外,通过切换为气化过程模式,使气化单元8驱动,存留部7内的水气化而变为水蒸气,在气化时被杀菌。
另外,由气化单元8生成的水蒸气通过回流单元9移送到凝结单元6。
当切换为气化过程模式时,在不使凝结单元6的驱动停止的情况下,连续进行基于气化单元8的气化和杀菌、基于回流单元9的水蒸气向凝结单元6的移送、基于凝结单元6的凝结。
另外,在使凝结单元6的驱动停止的情况下,在存留部7内的水的气化和杀菌已执行了某种程度的状态下,凝结单元6驱动而进行凝结。此时,在使凝结单元6暂时驱动之后,可不使凝结单元6的驱动停止,连续进行基于气化单元8的气化和杀菌、基于回流单元9的水蒸气向凝结单元6的移送、基于凝结单元6的凝结,也可使凝结单元6的驱动断续停止,在水蒸气滞留于凝结单元6侧的状态下,进行凝结。
另外,当切换为气化过程模式时,可使送风机3的驱动停止,或也可不使送风机3停止,通过取入大气,进行通常的造水。
另外,也可在由气化单元8生成的水蒸气向凝结单元6的移送路径的途中设置过滤器,由凝结单元凝结通过过滤器的水蒸气。作为该过滤器,可使用与上述过滤器4一样的过滤器。
之后,若控制部13判断气化过程模式终止,则该控制部13向气化单元8和回流单元9发送信号,使气化单元8和回流单元9的驱动停止。这样,气化过程模式终止。
控制部13的气化过程模式终止例如可通过检测存留部7内的水的水位或存留部7内的水的水质来判断。存留部7内的水的水位检测可通过在存留部7内设置水位传感器来进行。另外,也可在传感器12之外另外设置水位传感器,或使用具有水位检测功能的传感器12。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造水装置1的造水部5中设置有:气化存留在存留部7中的水而生成水蒸气的气化单元8、和将由该气化单元8生成的水蒸气回流到凝结单元6的回流单元9。因此,在存留于存留部7中的水分腐败(不再适于作为饮用水)的情况下,可通过由气化单元8使该腐败的水气化来进行杀菌。另外,通过利用回流单元9使生成的水蒸气回流到凝结单元6,由凝结单元6再凝结该水蒸气,可生成能够作为饮用水利用的水分。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可将不适于作为饮用水的水分再利用为饮用水的造水装置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存留部7的内壁(存留部7中至少可与存留的水接触的部位)包含疏水性材料地形成存留部7。这样,通过由包含疏水性材料的材料形成存留部7的内壁,存留部7的内壁能够变得不沾水,所以在保存腐败的水的情况等下,可抑制污垢附着于存留部7上。
(第2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造水装置1B如图4所示,具备大致箱状的主体1a,在该主体1a中形成有两个将主体1a外部的气体(空气)取入主体1a内的吸入口2。
另外,在主体1a内各吸入口2的附近分别设置有送风机3,通过使该送风机3驱动,将主体1a外部的气体(空气)经各吸入口2取入主体1a内。
之后,将取入主体1a内的气体(空气)经分别形成于各送风机3下游侧的过滤器4而分别导入第1造水部15和第2造水部16内。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1a内形成第1造水部15和第2造水部1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口2与第1造水部15由导入路径50连通,在该导入路径50内的吸入口2侧配置有送风机3,在第1造水部15侧配置有过滤器4。同样,吸入口2与第2造水部16由导入路径50连通,在该导入路径50内的吸入口2侧配置有送风机3,在第2造水部16侧配置有过滤器4。
作为送风机3或过滤器4,可使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一样的单元。
第1造水部15具备:凝结并液化水蒸气(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的第1凝结单元17、存留由该第1凝结单元17液化的水的第1存留部18、与气化存留在第1存留部18中的水而生成水蒸气的第1气化单元22。
同样地,第2造水部16具备:凝结并液化水蒸气(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的第2凝结单元24、存留由该第2凝结单元24液化的水的第2存留部25、与气化存留在第2存留部25中的水而生成水蒸气的第2气化单元32。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存留部,具有第1存留部18与第2存留部25,第1存留部18与第2存留部25彼此分离。并且,造水装置1B具备:向第1存留部18提供液化的水的第1凝结单元17、向第2存留部25提供液化的水的第2凝结单元24、气化存留在第1存留部18中的水的第1气化单元22、与气化存留在第2存留部25中的水的第2气化单元32。
作为这些第1和第2凝结单元17、24、第1和第2气化单元22、32,可使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凝结单元6、气化单元8一样的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和第2凝结单元17、24与第1和第2气化单元22、32分别连接于控制部(控制单元)21(参照图5)上,由该控制部21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1也设置在主体1a中。
另外,由第1和第2凝结单元17、24与第1和第2气化单元22、32构成气化凝结单元37。
另外,连结管19连接于第1存留部18,并且连结管36连接于第2存留部25,存留在第1和第2存留部18、25中的水可分别经连结管19、36导入净化部11中。另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一样,在主体1a中设置有未图示的排水管,使由净化部11净化的水经排水管(未图示)作为饮用水取出。此时,通过在净化部11中设置至少一个阀(未图示),可在需要时取出净水。
第1存留部18和第2存留部25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存留部7一样,是保存由第1和第2凝结单元17、24液化的水分的场所。该第1存留部18和第2存留部25例如由不锈钢或陶瓷、塑料、玻璃等具有防锈性的材料形成。
此时,最好在第1存留部18的内壁(第1存留部18中至少可与存留的水接触的部位)和第2存留部25的内壁(第2存留部25中至少可与存留的水接触的部位)包含亲水性材料。作为亲水性材料,可使用氧化钛等的光催化剂或玻璃等。通过使用包含这种亲水性材料的材料来形成第1和第2存留部18、25的内壁,当由后述的第1和第2洗净单元27、37洗净第1和第2存留部18、25内时,可使洗净液进入第1和第2存留部18、25与污垢之间,所以第1和第2存留部18、25内的洗净容易进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细菌在存留于第1和第2存留部18、25的水中繁殖,也最好设置紫外线照射装置或超声波发生装置等杀菌单元。
另外,在第1和第2存留部18、25内分别设置有传感器20、31。作为该传感器20、31,可使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传感器12一样的传感器。另外,传感器20、31也分别连接于控制部(控制单元)21,由该控制部21控制。
另外,在第1造水部15与第2造水部16之间设置有回流单元23。该回流单元23也可设置在第1造水部15内或第2造水部16内。另外,作为回流单元23,可使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回流单元9一样的单元。
并且,造水装置1B具备:利用液体洗净第1存留部18的内壁的第1洗净单元27、与利用液体洗净第2存留部25的内壁的第2洗净单元33。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造水部15内和第2造水部16内设置有第1洗净单元27和第2洗净单元33。
另外,在主体1a内配置有收容洗净液的洗净罐26,将第1洗净单元27和第2洗净单元33连结于洗净罐26。该洗净罐26可配置在主体1a内的任意位置。另外,也可将洗净罐26设置在主体1a外部。
此时,最好设置用于将洗净罐26内的洗净液移送到第1洗净单元27和第2洗净单元33的移送单元。作为该移送单元,例如可使用泵(未图示)等,但不限于此,只要可将洗净罐26内的洗净液移送到第1洗净单元27和第2洗净单元33,则均可用作移送单元。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1洗净单元27和第2洗净单元33经洗净罐26连结于净化部11,在洗净罐26与净化部11之间,利用泵(未图示)等追加的移送单元,通过控制追加的移送单元的控制部21,将净化部11内的净水移送到洗净罐26。即,通过发送信号以由控制部21将净化部11内的净水移送到洗净罐26,可将净化部11内的净水用作洗净液。
若在净化部11与第1洗净单元27之间设置阀28(参照图5)、并且在净化部11与第2洗净单元33之间设置阀34,则可不设置洗净罐26地将净化部11内的净水用作洗净液。此时,可省略上述追加的移送单元。
也可使另外准备的洗净液收容在洗净罐26内,不将净化部11内的净水用作洗净液。此时,作为洗净液,例如可使用次氯酸钠溶液、三氯乙烯或二氯甲烷等碳化氢类的洗净液。
并且,第1洗净单元27和第2洗净单元33也可构成为不仅洗净第1存留部18的内壁和第2存留部25的内壁,还可洗净第1和第2凝结单元17、24或第1和第2气化单元22、32,也可构成为洗净第1和第2造水部15、16整体。
另外,在第1存留部18设置有将洗净中使用的液体排出的配水管(排水单元)29,并且,在第2存留部25设置有将洗净中使用的液体排出的配水管(排水单元)35。另外,至少洗净第1存留部18的内壁和第2存留部25的内壁的洗净液分别通过配水管(排水单元)29、35从排水口30排出到外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第1存留部18内和第2存留部25内的洗净液容易流到配水管(排水单元)29、35,使第1存留部18的底壁和第2存留部25的底壁倾斜,以使与配水管(排水单元)29、35的连结部位位于下方。
接着,根据图5来说明造水装置1的动作。图5中,示出在净化部11与第1洗净单元27之间设置阀28、并且在净化部11与第2洗净单元33之间设置阀34、不设置洗净罐26的造水装置1的流程图。
首先,通过驱动送风机3,将气体(空气:在本实施方式中指大气)从吸入口2吸入主体1a内,吸入的大气在通过过滤器4而去除灰尘等的状态下导入第1造水部15内和第2造水部16内。
之后,当第1造水部15为凝结过程模式时,导入第1造水部15内的大气通过与由控制部21驱动的第1凝结单元17接触,大气中的水蒸气变为水分而存留保存于第1存留部18内。之后,保存于第1存留部18内的水分通过连结管19移送到净化部11,由净化部11净化的水被作为饮料水取出。另外,当凝结过程模式时,控制第1气化单元22以使其不被控制部21驱动。
同样,当第2造水部16为凝结过程模式时,导入第2造水部16内的大气通过与由控制部21驱动的第2凝结单元24接触,大气中的水蒸气变为水分而存留保存于第2存留部25内。之后,保存于第2存留部25内的水分通过连结管36移送到净化部11,由净化部11净化的水被作为饮料水取出。另外,当凝结过程模式时,控制第2气化单元32以使其不被控制部21驱动。
另外,保存于第1存留部18内和第2存留部25内的水由传感器20、31来进行水质等的测定。
之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一样,由传感器20、31来进行水质等的测定,将该测定数据作为信号发送给控制部21,接收到信号的控制部21在判断为第1存留部18内的水腐败的情况下,从该控制部21向第1凝结单元17、第1气化单元22发送信号,将第1造水部15从凝结过程模式切换为气化过程模式。
这样,当第1造水部15切换为气化过程模式时,由控制部21停止第1凝结单元17、并且驱动第1气化单元22。
另外,利用通过将第1造水部15切换为气化过程模式来驱动的第1气化单元22,第1存留部18内的水气化而变为水蒸气,气化时被杀菌。
之后,由第1气化单元22生成的水蒸气被回流单元23移送到第2凝结单元24,由第2凝结单元24再凝结,作为水分存留在第2存留部25内。
之后,若控制部21判断第1造水部15的气化过程模式终止,则控制部21向第1气化单元22发送信号,使第1气化单元22的驱动停止,从而第1造水部15的气化过程模式终止。基于控制部21的气化过程模式的终止判断也可通过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示的方法一样的方法来进行。
此时,控制部21将第1造水部15从气化过程模式切换为洗净过程模式。
这样,若第1造水部15切换为洗净过程模式,则从第1洗净单元27喷射洗净罐26或净化部11内的洗净液,进行第1存留部18内的洗净。之后,将第1存留部18内洗净的洗净液通过配水管29及阀(未图示)等排水单元从排水口30排出到外部。另外,基于第1洗净单元27的第1存留部18内的洗净次数或洗净时间、洗净液的喷射量等可适当设定,最好由控制部21来进行这些控制。
之后,若控制部21判断第1造水部15的洗净过程模式终止,则第1造水部15的洗净过程模式终止。基于控制部21的洗净过程模式的终止判断可通过在控制部21中设置计时器等来进行。
另外,也可在与第1造水部15的洗净过程模式终止的大致同时,将第1造水部15切换为凝结过程模式。
另一方面,接收到信号的控制部21在判断为第2存留部25内的水腐败的情况下,从该控制部21向第2凝结单元24、第2气化单元32发送信号,将第2造水部16从凝结过程模式切换为气化过程模式。
这样,当第2造水部16切换为气化过程模式时,由控制部21停止第2凝结单元24、并且驱动第2气化单元32。
另外,利用通过将第2造水部16切换为气化过程模式来驱动的第2气化单元32,第2存留部25内的水气化而变为水蒸气,气化时被杀菌。
之后,由第2气化单元32生成的水蒸气通过回流单元23被移送到第1凝结单元17,由第1凝结单元17再凝结,作为水分存留在第1存留部18内。
之后,若控制部21判断第2造水部16的气化过程模式终止,则控制部21向第2气化单元32发送信号,使第2气化单元32的驱动停止,从而第2造水部16的气化过程模式终止。基于控制部21的第2造水部16的气化过程模式的终止判断也可通过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示的方法一样的方法来进行。
此时,控制部21将第2造水部16从气化过程模式切换为洗净过程模式。
这样,若第2造水部16切换为洗净过程模式,则从第2洗净单元33喷射洗净罐26或净化部11内的洗净液,进行第2存留部25内的洗净。之后,将第2存留部25内洗净的洗净液通过配水管(排水单元)35从排水口30排出到外部。另外,基于第2洗净单元33的第2存留部25内的洗净次数或洗净时间、洗净液的喷射量等也可适当设定,最好由控制部21来进行这些控制。
之后,若控制部21判断第2造水部16的洗净过程模式终止,则第2造水部16的洗净过程模式终止。另外,基于控制部21的洗净过程模式的终止判断可通过在控制部21中设置计时器等来进行。
另外,也可在与第2造水部16的洗净过程模式终止的大致同时,将第2造水部16切换为凝结过程模式。
另外,第1造水部15的模式与第2造水部16的模式未必不同,例如也可在通常造水时设为凝结过程模式,以有效凝结大气。
通过以上本实施方式,也可实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一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在造水装置1B中设置有第1造水部15和第2造水部16,所以可同时进行凝结过程模式与气化过程模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存留部,具有第1存留部18与第2存留部25,造水装置1B具备:向第1存留部18提供液化的水的第1凝结单元17、向第2存留部25提供液化的水的第2凝结单元24、气化存留在第1存留部18中的水的第1气化单元22、与气化存留在第2存留部25中的水的第2气化单元32。
这样,通过分别各具备两个存留部、凝结单元和气化单元,即便一个存留部内的水分腐败,也可在使该腐败的水气化、杀菌的同时,在其他存留部内由凝结单元生成水分。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在更卫生地保持存留部的同时,有效地生成饮料水。
另外,通过设置第1存留部18和第2存留部25,可抑制再凝结的水与腐败的水在存留部内混合,可更卫生地保存水。另外,由于气化、杀菌两个存留部中任一存留部内的水,并将再凝结的水存留在另一存留部中,所以可更均匀地进行腐败的水的杀菌。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造水装置1B具备:利用液体洗净第1存留部18内壁的第1洗净单元27、与利用液体洗净第2存留部25内壁的第2洗净单元33。并且,在第1存留部18中设置有将洗净中使用的液体排出的配水管(排水单元)29,并且在第2存留部25中设置有将洗净中使用的液体排出的配水管(排水单元)35。这样,通过设置洗净单元与排水单元,可进一步卫生地保持存留部。
另外,若将净化部11内的净水用作洗净液,则由于不必另外准备洗净液,所以可实现成本的削减。并且,若不另外设置收容洗净液的容器(洗净罐26),则可在实现造水装置1B的构成简化的同时,实现成本的削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1存留部18的内壁(第1存留部18中至少可与存留的水接触的部位)和第2存留部25的内壁(第2存留部25中至少可与存留的水接触的部位)包含亲水性材料。这样,通过使用包含亲水性材料的材料来形成第1和第2存留部18、25的内壁,从而当洗净第1和第2存留部18、25内时,可使洗净液进入第1和第2存留部18、25与污垢之间,还具有第1和第2存留部18、25内的洗净容易进行的优点。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可适用上述第1实施方式示例的变形例(凝结单元的配置、形状等)。
(第3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造水装置1C形成基本上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造水装置1B一样的构成。
即,造水装置1C如图6所示,具备大致箱状的主体1a,在该主体1a中形成两个将主体1a外部的气体(空气)取入主体1a内的吸入口2。
另外,在主体1a内各吸入口2的附近分别设置有送风机3,通过使该送风机3驱动,将主体1a外部的气体(空气)经各吸入口2取入主体1a内。
之后,将取入主体1a内的气体(空气)经分别形成于各送风机3下游侧的过滤器4分别导入第1造水部15和第2造水部16内。
另外,在第1造水部15和第2造水部16中设置有作为存留部的第1存留部18和第2存留部25,第1存留部18连接于连结管19,并且,第2存留部25连接于连结管36。
存留于第1和第2存留部18、25中的水分别经连结管19、36导入净化部11,由净化部11净化的水被作为饮料水取出。
这里,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由一个珀尔贴单元38构成气化凝结单元,来代替由第1和第2凝结单元17、24与第1和第2气化单元22、32构成气化凝结单元37。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冷却部与放热部可切换的珀尔贴单元38构成气化凝结单元,并且,使该珀尔贴单元38可导热地连接于第1存留部18和第2存留部25。
通过如此构成,通过仅切换珀尔贴单元38的极性,就可切换第1造水部15和第2造水部16的模式(凝结模式和气化模式)。
另外,图6中,示例了未设置第1洗净单元27和第2洗净单元33的情况,但也可设置这些洗净单元。
通过以上本实施方式,也可实现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一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冷却部与放热部可切换的珀尔贴单元38构成凝结单元和气化单元,使该珀尔贴单元38可导热地连接于第1存留部18和第2存留部25。因此,利用一个珀尔贴单元38可兼备对第1存留部18和第2存留部25的凝结功能与气化功能。因此,可并实现造水装置1C的构成简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可适用上述第1实施方式示例的变形例(凝结单元的配置、形状等)。
(第4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造水装置1D形成基本上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所示的造水装置1C一样的构成。
即,造水装置1D如图7所示,具备大致箱状的主体1a,在该主体1a中形成有两个将主体1a外部的气体(空气)取入主体1a内的吸入口2。
另外,在主体1a内各吸入口2的附近分别设置有送风机3,通过使该送风机3驱动,将主体1a外部的气体(空气)经各吸入口2取入主体1a内。
之后,将取入主体1a内的气体(空气)经分别形成于各送风机3下游侧的过滤器4分别导入第1造水部15和第2造水部16内。
另外,在第1造水部15和第2造水部16中设置有作为存留部的第1存留部18和第2存留部25,第1存留部18连接于连结管19,并且,第2存留部25连接于连结管36。
存留于第1和第2存留部18、25中的水分别经连结管19、36导入净化部11,由净化部11净化的水被作为饮料水取出。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也由冷却部与放热部可切换的珀尔贴单元38构成气化凝结单元,并且,使该珀尔贴单元38可导热地连接于第1存留部18和第2存留部25。
这里,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在第1存留部18和第2存留部25中分别设置有可取下的存留容器39、40。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1存留部18和第2存留部25中设置存留容器39、40,第1存留部18和第2存留部25不与水分接触。该存留容器39、40由具有耐水性的材料形成。
另外,也可通过将由具有耐水性的材料形成的密封条或膜粘贴于第1存留部18和第2存留部25的内壁上来形成存留容器39、40。
另外,图7中,示例了未设置第1洗净单元27和第2洗净单元33的情况,但也可设置这些洗净单元。
通过以上本实施方式,也可实现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一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1存留部18和第2存留部25中分别设置可取下的存留容器39、40,第1存留部18和第2存留部25不与水分接触。因此,在保存腐败的水的情况等下,可抑制污垢附着于第1存留部18和第2存留部25上。
另外,通过设置可取下的存留容器39、40,在存留容器39、40弄脏的情况等下,还具有可取下洗净或交换存留容器39、40的优点。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可适用上述第1实施方式示例的变形例(凝结单元的配置、形状等)。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也可将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存留部的构造适用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也可将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气化凝结单元适用于上述第4实施方式。
另外,主体或送风机、其他详细部分的规格(形状、大小、布局等)也可适当变更。
说明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特定的实施方式,可以说不脱离后续权利要求的范畴,可进行多种变更及变形,这些变更及变形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内。

Claims (6)

1.一种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凝结单元,凝结并液化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
存留部,存留由所述凝结单元液化的水;
净化单元,净化存留在所述存留部中的水;
气化单元,气化存留在所述存留部中的水而生成水蒸气;和
回流单元,将由所述气化单元生成的水蒸气回流到所述凝结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留部具有第1存留部与第2存留部,并且,所述凝结单元向该第1和第2存留部提供液化的水,所述气化单元使存留在第1和第2存留部中的水气化,
所述造水装置还具备控制所述凝结单元和所述气化单元的驱动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切换所述第1存留部中所述凝结单元的驱动与所述气化单元的驱动,并且切换所述第2存留部中所述气化单元的驱动与所述凝结单元的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凝结单元和所述气化单元由冷却部与放热部可切换的珀尔贴单元构成,
所述珀尔贴单元可导热地连接于所述第1存留部和所述第2存留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造水装置具备由液体洗净所述存留部内壁的洗净单元,在所述存留部中设置有将洗净中使用的液体排出的排水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留部的内壁至少包含疏水性或亲水性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留部具备可取下的存留容器。
CN2011101670774A 2010-06-30 2011-06-16 造水装置 Pending CN1023124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9099A JP5002686B2 (ja) 2010-06-30 2010-06-30 創水装置
JP149099/2010 2010-06-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2464A true CN102312464A (zh) 2012-01-11

Family

ID=45426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70774A Pending CN102312464A (zh) 2010-06-30 2011-06-16 造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02686B2 (zh)
CN (1) CN1023124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23589A (ja) * 2013-05-16 2014-12-04 株式会社廣林 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浄水装置
WO2018019006A1 (zh) * 2016-07-26 2018-02-01 吴达镕 一种空气转化冷凝电磁化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2077B2 (ja) * 2013-05-16 2017-12-06 株式会社Mizuha 取水装置
JP6247021B2 (ja) * 2013-05-16 2017-12-13 株式会社Mizuha 取水装置
KR20200130694A (ko) * 2018-03-13 2020-11-19 제니버 엘엘씨 물의 정화 및 재광물화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7296020B1 (ja) * 2023-03-20 2023-06-21 匡俊 横沢 洗浄液の再生処理システム、光造形3dプリンタシステムおよび洗浄液の再生処理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0584A (zh) * 2002-02-25 2005-05-25 环球水公司 便携式饮用水提取与分配装置
CN1735446A (zh) * 2003-09-29 2006-02-15 株式会社威尼克斯 生产饮用水的系统
JP2007107273A (ja) * 2005-10-13 2007-04-26 Misako Sato 製水装置及び製水方法
CN101056824A (zh) * 2004-11-08 2007-10-17 东洋电子株式会社 循环型饮用水生成装置
WO2009037610A2 (en) * 2007-09-06 2009-03-26 Bruno Pirone Device for producing drinking water
WO2009125702A1 (ja) * 2008-04-09 2009-10-15 国立大学法人長崎大学 加熱滅菌浄水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75387A (ja) * 1983-09-30 1985-04-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飲料水製造装置
JP3184957B2 (ja) * 1997-07-03 2001-07-09 エア・ウォーター株式会社 浴槽湯水の循環恒温浄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0584A (zh) * 2002-02-25 2005-05-25 环球水公司 便携式饮用水提取与分配装置
CN1735446A (zh) * 2003-09-29 2006-02-15 株式会社威尼克斯 生产饮用水的系统
CN101056824A (zh) * 2004-11-08 2007-10-17 东洋电子株式会社 循环型饮用水生成装置
JP2007107273A (ja) * 2005-10-13 2007-04-26 Misako Sato 製水装置及び製水方法
WO2009037610A2 (en) * 2007-09-06 2009-03-26 Bruno Pirone Device for producing drinking water
WO2009125702A1 (ja) * 2008-04-09 2009-10-15 国立大学法人長崎大学 加熱滅菌浄水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23589A (ja) * 2013-05-16 2014-12-04 株式会社廣林 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浄水装置
WO2018019006A1 (zh) * 2016-07-26 2018-02-01 吴达镕 一种空气转化冷凝电磁化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12805A (ja) 2012-01-19
JP5002686B2 (ja) 2012-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2464A (zh) 造水装置
TWI300837B (en) An apparatus for purifying gas
CN103499125A (zh) 一种医用空气净化消毒器及其运行模式
EP3120907B1 (en) Atmosphere dew transformation system
KR100241101B1 (ko) 기체의 흡인여과장치
CN203478448U (zh) 一种医用空气净化消毒器
US5858072A (en) Gas suction filtration apparatus
CN205145805U (zh) 大气甘露转化系统
US11292737B2 (e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drinkable water from air
CN205127715U (zh) 一种新型微正压空气净化装置
CN101048553A (zh) 用于生产水的系统和方法
JP2001037856A (ja) 空気浄化装置
CN105174570A (zh) 空气制水、除湿、净化一体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8361934U (zh) 一种废液真空收集装置
CN108507037A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108679736A (zh) 一种带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208108274U (zh) 一种空气净化系统
KR200278594Y1 (ko) 수처리식 먼지집진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공기청정기
KR100924063B1 (ko) 물과 숯을 이용한 자동필터세척식 공기정화장치
CN215086141U (zh) 一种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废气处理净化装置
KR100976169B1 (ko) 공기정화 살균시스템
JP3555819B2 (ja) ケミカルフィルター
CN213836846U (zh) 一种取水装置
CN208620445U (zh) 一种带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214880403U (zh) 一种废硝酸纳滤分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2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227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