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8684A - 换热装置及使用了该换热装置的发热体收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热装置及使用了该换热装置的发热体收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8684A
CN102308684A CN2010800064766A CN201080006476A CN102308684A CN 102308684 A CN102308684 A CN 102308684A CN 2010800064766 A CN2010800064766 A CN 2010800064766A CN 201080006476 A CN201080006476 A CN 201080006476A CN 102308684 A CN102308684 A CN 102308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nvironment
exchanger rig
air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64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8684B (zh
Inventor
辻惠介
松本睦彦
舟田直之
柴田洋
佐桥隆博
曾我洋太
萩本桂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269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7277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139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9195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637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7311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08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86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6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536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racks or cabinets of standardised dimensions, e.g. electronic racks for aircraft or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H05K7/206Air circulating in closed loop within cabinets wherein heat is removed through air-to-air heat-exchang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及使用了该换热装置的发热体收纳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具备:在前表面上设有第一环境用的第一吸气口和第一喷出口、且在背面上设有第二环境用的第二吸气口及第二喷出口的主体箱;设置在该主体箱内的第一环境用的鼓风风扇;在主体箱内进行第一环境的空气与第二环境的空气的换热的换热器,在对置的两个面上分别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及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在其它面上分别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及第二环境用空气吹出口,所述换热装置设置成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的面朝向鼓风风扇,且具有形成在第二吸气口与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之间的腔室。

Description

换热装置及使用了该换热装置的发热体收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装置及使用了该换热装置的发热体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由于在便携式电话的基站中流过几十安培以上的大电流,因此便携式电话的基站在某些点上也表现为发热体,从电力消耗的观点来说,可以视作消耗电力大的发热体。从而,为了使便携式电话的基站的动作稳定,对该放热进行冷却的情况变得极其重要。这种便携式电话的基站为了进行冷却而成为如下的结构。
图22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的换热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便携式电话的基站包括电路等而构成,通常配置在保护其免受外部的自然环境影响的壳体等框体中。该壳体例如构成为,在内部收纳作为保护发热体的发送接收机且在壳体的开口部配置有图22所示那样的换热装置301。并且,如图22所示,换热装置301构成为具备主体箱311、设置在该主体箱311内的第一鼓风机312及第二鼓风机313、在主体箱311内进行室外的空气与壳体(未图示)内的空气的换热的换热器314(作为与此类似的在先文献,参照专利文献1)。这里,主体箱311具有吸入室外的空气的第一吸入口307及喷出室外的空气的第一喷出口308、吸入壳体内的空气的第二吸入口309及向壳体内喷出空气的第二喷出口310。第一鼓风机312将外部气体用的空气向换热装置301输送,第二鼓风机313将壳体内用的空气向换热装置301输送。
这种现有的换热装置301构成为在一个主体箱311内收纳有两个鼓风机、即输送外部气体用的空气的第一鼓风机312和输送壳体内用的空气的第二鼓风机313以及换热器314的结构,因此主体箱311自身变大。另一方面,随着便携式电话的基站的小型化进展,也强烈要求换热装置主体尺寸的小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618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换热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换热装置具备:在前表面上设有第一环境用的第一吸气口及第一喷出口、且在背面上设有第二环境用的第二吸气口及第二喷出口的主体箱;设置在上述主体箱内的第一环境用的鼓风风扇;在上述主体箱内进行第一环境的空气与第二环境的空气的换热的换热器,其中,上述换热器包括通过将多个平行四边形板体在离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重合而成的重合体,在通过上述平行四边形板体的层叠而形成在重合体上的对置的两个面上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和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在通过平行四边形板体的层叠而形成在重合体上的其它面的一个面上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在与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的面对置的面上设有第二环境用空气吹出口,设有上述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的面朝向上述鼓风风扇,上述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与设置在主体箱上的上述第一喷出口相接设置,上述第二环境用空气吹出口与设置在主体箱上的上述第二喷出口相接设置,上述换热装置具有形成在上述第二吸气口与上述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之间的腔室。
通过该结构,具有形成在第二吸气口与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之间的腔室,通过该腔室能够改变鼓风的方向,因此能够将第二环境用的鼓风风扇配置在换热装置的外部。由此,能够实现换热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发热体收纳装置由使用了上述记载的换热装置的结构构成。
通过该结构,由于使用小型化了的换热装置,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发热体收纳装置。另外,通过使用具有腔室的换热装置,而能够选择设置第二环境用的鼓风风扇的场所,从而能够增大部件配置的设计自由度,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发热体收纳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发热体收纳装置的设置例的立体图。
图2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截面进行观察而得到的结构图。
图3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热装置及发热体收纳装置的截面进行观察而得到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背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热装置中使用的换热器的分解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热装置中使用的换热器的立体图。
图7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分解截面进行观察而得到的结构图。
图8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罩组装相关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分解截面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换热器部分的放大截面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循环风扇部分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循环风扇部分的切去一部分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循环风扇部分的分解截面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循环风扇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涡旋壳体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电动机固定板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鼓风风扇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20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鼓风风扇的安装主要部分放大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安装有电动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2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的换热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以下的附图中,对同一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符号,因此有时省略对其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发热体收纳装置的设置例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在包括办公室等的大楼1的楼顶2上设有便携式电话的基站3。该基站3包括例如箱状的壳体4、设置在该壳体4内的发送接收机5、设置在壳体4的前表面开口部的换热装置6。这里,换热装置6设置在门22的背面,而能够与门22一起开闭自如地移动。
图2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截面进行观察而得到的结构图,图3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热装置及发热体收纳装置的截面进行观察而得到的结构图。并且,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背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热装置中使用的换热器的分解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热装置中使用的换热器的立体图。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换热装置6具备主体箱11、第一环境用的鼓风风扇12、换热器14。这里,主体箱11在前表面11a上设有吸入或喷出外部的空气的第一环境用的第一吸气口7及第一喷出口8,在背面11b上设有吸入或喷出壳体4内的空气的第二环境用的第二吸气口9及第二喷出口10。第一环境用的鼓风风扇12设置在主体箱11内。换热器14在主体箱11内进行第一环境用的空气与第二环境用的空气的换热。
换热器14如图5所示那样包括平行四边形柱状形状的重合体14c,该重合体14c通过将多个平行四边形板体14d以离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重合而成。在换热器14中,在通过平行四边形板体14d的层叠而形成在重合体14c上的对置的两个面上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14a和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14b。在通过平行四边形板体14d的层叠而形成在重合体14c上的其它面中的一个面上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14e,在与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14e的面对置的面上设有第二环境用空气吹出口14f。需要说明的是,图6的立体图示出通过将图5的平行四边形板体14d等形成为重合体14c的情况。
另外,将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14a的面朝向鼓风风扇12,将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14e与设置在主体箱11上的第一喷出口8相接,将第二环境用空气吹出口14f与设置在主体箱11上的第二喷出口10相接。并且,换热装置6具有形成在第二吸气口9与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14b之间的腔室16。
通过该结构,具有形成在第二吸气口9与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14b之间的腔室16,从而能够利用该腔室16改变鼓风的方向。这样,如后所述,能够将第二环境用的鼓风风扇即循环风扇17配置在换热装置6的外部。由此,能够实现换热装置6的小型化。
换热器14的重合体14c通过将合成树脂制的多个平行四边形板体14d以彼此离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重合而构成。并且,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14a的面与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14e的面以第一钝角θ1相邻,且设有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14b的面与设有第二环境用空气吹出口14f的面以第二钝角θ2相邻。
如图2及图5所示,在构成该重合体14c的平行四边形板体14d的表面上分别设有将该表面分隔成道状的多个整流壁14g。平行四边形板体14d形成为上下方向长的平行四边形形状,整流壁14g从作为流入口的平行四边形板体14d的一端朝向另一端侧延伸。该整流壁14g在另一端侧的跟前形成为向平行四边形的一方的长边侧弯曲的形状,并与流出口相连。通过这种板体的整流壁14g而能够在平行四边形板体14d上形成大致L字状的多个鼓风道。
根据这种结构的换热器14,对于第二环境用的空气而言,在壳体4侧设置短的鼓风道,在外部侧设置长的鼓风道。另一方面,对于第一环境用的空气而言,在壳体4侧设置长的鼓风道,在外部侧设置短的鼓风道。
这种换热器14将底面作为外部侧的空气的流入口、即作为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14a,外部侧的空气的流出口分别与第一喷出口8连接。另外,在换热器14中,将顶面作为内气侧的流入口、即作为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14b,壳体4侧的空气的流出口分别与第二喷出口10连接。
另外,外部的空气用的鼓风风扇12设置在朝向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14a送入空气这样的位置。在壳体4内用的空气的流入口、即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14b,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14b自身形成为斜面而与壳体4内的空气的吸入口、即第二吸气口9之间形成腔室16。从壳体4内吸入的空气通过腔室16而改变流动的方向,从而被吸入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14b。
另外,如图4所示,换热装置6的背面被主体箱11覆盖,从上部依次配置有第二吸气口9、换热器14、第二喷出口10及鼓风风扇12。
接下来,对换热装置6的动作及作用进行说明。在壳体4内因来自发送接收机5的发热而变成高温的空气被设置在壳体4内的循环风扇17从换热装置6的第二吸气口9向腔室16内送入。需要说明的是,换热装置6的上部及周围被罩21覆盖。
另一方面,低温的外部的空气在鼓风风扇12的运转下被从第一吸气口7吸入,并向换热器14的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14a输送。在换热器14中,在低温的外部的空气与高温的壳体4内的空气之间进行换热。其结果是,冷却了的壳体内的空气被从第二喷出口10向壳体4内吹出,外部的空气由第一喷出口8再次向外部排出。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使用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的换热器14,从壳体4内的循环风扇17输送来的空气通过腔室16而向朝着第二吸气口9侧的换热器14的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14b流入。从而,在壳体4内变热的空气高效率地向换热器14流入。
另外,由于换热器14使用了截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形状的板体,因此在内部的鼓风道上弯曲的角度小,压力损失被抑制得较小。而且,由于使用配置在壳体4内的循环风扇17来进行壳体4内的空气的鼓风,因此能够将主体箱11的尺寸抑制得较小。
接下来,对主体箱11内的换热器14的设置进行说明。图7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分解截面进行观察而得到的结构图,图8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罩组装相关的立体图。
如图7及图8所示,主体箱11由前表面11a及背面11b开口的框体11c的背面侧的背板11d、将该背板11d侧形成为开口且设置在主体箱11的前表面11a侧的箱体11e构成。在箱体11e的背板11d侧的开口的周围设有向内周侧突出的凸缘(未图示),通过螺纹紧固等进行与背板11d的接合。另外,在箱体11e上设有第一吸气口7及第一喷出口8。第一吸气口7形成以向鼓风风扇12的叶轮内突出的方式设置的节流孔11f。
另一方面,在背板11d上设置第二吸气口9、第二喷出口10及具备电动机的鼓风风扇12。
即,主体箱11由框体11c、设置在该框体11c的前表面11a侧的前板11h、设置在该框体11c的背面侧的背板11d构成。并且,在背板11d上设置第二吸气口9、第二喷出口10,且固定有鼓风风扇12。
在背板11d上设置的第二喷出口10的内表面侧的箱体11e侧的周围粘贴填料。另外,在背板11d的周围以与箱体11e的外周相接的方式设有引导壁11g。该引导壁11g的高度比设置在箱体11e侧的节流孔11f的高度高。如图7所示,换热器14载置在箱体11e内设置的轨道状的台架19a及台架19b上。
即,本实施方式1的换热装置6在箱体11e内设有用于载置换热器14的台架19a、19b。
通过这种结构,高精度地进行换热器14的定位,并将其牢固地固定在框体11c上。
在组装换热装置6时,将换热器14载置在台架19a、19b上,之后,将背板11d与设置在箱体11e上的凸缘接合。此时,箱体11e被沿着引导壁11g进行接合作业,因此容易进行正规的找位。而且,引导壁11g的高度比节流孔11f的高度高。这样,即使在箱体11e偏移而进行接合作业的情况下,通过箱体11e的凸缘面与引导壁11g的抵接,也能够防止鼓风风扇12的叶轮与节流孔11f接触的情况,从而不会发生损伤。在进行箱体11e与背板11d的凸缘接合时,在换热器14的第二喷出口10上弹性紧贴有填料,从而固定换热器14并防止空气从流出口的泄漏。
如图8所示,换热装置6在主体箱11的外侧还设有具备百叶窗20的罩21。该罩21覆盖箱体11e而与背板11d进行凸缘固定。
在这种结构中,罩21从内表面侧安装到壳体4的门22上。在换热装置6的维护时,打开门22,从内侧取出主体箱11。
即,在本实施方式1的换热装置中,将构成箱体11e的框体11c的背面侧形成为向内周侧突出的凸缘形状,并在背板11d上设置的第二喷出口10的内表面侧的周围粘贴填料。并且,在对框体11c和背板11d进行凸缘固定时,使第二喷出口10与第二环境用空气吹出口14f紧贴。
通过该结构,能够可靠地固定换热器14并防止空气从流出口的泄漏。
另外,在背板11d的周缘部沿着框体11c的外周而设有引导壁11g。
通过该结构,容易组装换热装置。
另外,在前板11h上设置导向鼓风风扇12的吸入口的节流孔11f,引导壁11g的高度比节流孔11f的高度高。
通过该结构,容易组装换热装置,且能够对由鼓风风扇12引起的空气的流动进行整流。
另外,设有覆盖箱体11e且与背板11d进行凸缘固定的罩21,在该罩21的前表面侧设有百叶窗20。
通过该结构,能够保护配置在换热装置内部的结构部件,并且顺利地进行外部的空气的吸引及喷出。
(实施方式2)
接下来,使用图9至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立体图,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分解截面的结构图。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换热器部分的放大截面的结构图。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要素,有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9、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2中,主体箱112由前表面和后表面开口的框体的背面侧的背板112a、将该背板112a侧形成为开口且设置在主体箱112的前表面侧(也可以表现为框体的前表面侧)的箱体112b构成。该箱体112b由覆盖鼓风风扇113的树脂所成型的涡旋壳体112c、覆盖换热器114的金属制的长方体的箱131构成。在箱体112b的侧面设有以背面侧为顶点的楔形的凹陷112d。虽未图示,但该凹陷112d直接向箱体112b的内表面侧鼓出,而形成楔形突部。该楔形突部的上边成为在下侧支承换热器114的支承台架118a。即,该支承台架118a成为沿着换热器114的倾斜的下表面,以朝向箱体112b的背板112a侧下降的方式倾斜设置的边。另外,以将支承台架118a的前表面侧的端部彼此相连的方式设置支承台架118b。该支承台架118b是向箱体112b的内表面侧突出的轨道状的结构(未图示),从下侧支承换热器114的前表面侧。
图10所示的换热器114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通过层叠大致平行四边形的板体而成。
另外,在换热装置的前表面侧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配置作为装饰板的罩115(未图示)。在该罩115上,在与第一吸气口108对置的部分设有取入空气用的百叶窗(未图示),在与第一喷出口109对置的部分设有吹出空气用的百叶窗(未图示)。在箱体112b上,在形成换热器114的轮廓的部分即第一喷出口109与下表面(第一流入口114a)之间,在箱体112b的周围沿水平方向设有分隔件119。该分隔件119与罩115的内表面接触而划分出上部(第一喷出口109侧)和下部(第一吸气口108侧)。
如图10所示,以将换热器114向前表面侧按压的方式在背板112a上沿水平方向设有换热器按压突起121。另外,鼓风风扇113的电动机安装部分上设有向外侧突出的电动机用凹陷122。
如图11所示,在箱体112b的顶面112f与前表面的交界部分即顶面112f的前表面侧的边上设有以向箱体112b的内侧压入的方式设置的顶面隆起123。换热器114的顶部与前表面侧的角部在该顶面隆起123抵接,从而在箱体112b的顶面112f与换热器114的第二流入口114b之间形成腔室116。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将鼓风风扇113的外周制成涡旋壳体112c,而能够有效地使风朝向第一流入口114a流动。
另外,由于分隔件119设置成将第一吸气口108与第一喷出口109之间分隔,因此能够防止吸入空气与吹出空气之间的短路。
另外,顶面隆起123形成腔室116,该腔室116在箱体112b的顶面与第二流入口114b之间确保距离。由此,从第二吸气口110吸入的空气高效率地向第二流入口114b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驱动鼓风风扇113的驱动基板安装在主体箱112的外部。由此,从驱动基板产生的热量不易向在换热器114中流动的空气传递,换热效率不会劣化,因此能够减少对换热效率的影响。
即,本发明的换热装置具备主体箱112、第一环境用的鼓风风扇113、换热器114。这里,主体箱112在前表面上设置吸入或喷出外部的空气的第一环境用的第一吸气口108及第一喷出口109,在背面上设置吸入或喷出壳体内的空气的第二环境用的第二吸气口110及第二喷出口111。第一环境用的鼓风风扇113设置在主体箱112内。换热器114在主体箱112内进行第一环境用的空气与第二环境用的空气的换热。
换热器114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包括通过将多个平行四边形板体在离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重合而成的重合体。在换热器114中,在通过平行四边形板体的层叠而形成在重合体上的对置的两个面上设置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和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在通过平行四边形板体的层叠而形成在重合体上的其它面中的一个面上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1,在与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的面对置的面上设有第二环境用空气吹出口。
另外,将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的面朝向鼓风风扇113,将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与设置在主体箱112上的第一喷出口109相接,将第二环境用空气吹出口与设置在主体箱112上的第二喷出口111相接。并且,换热装置具有形成在第二吸气口110与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之间的腔室116。
并且,主体箱112由背面侧开口的箱体112b、设置在该箱体112b的背面侧的背板112a构成。
通过该结构,能够减小将多个板体层叠重合而成的重合体的宽度,因此能够减小换热器114的宽度,从而实现换热装置的小型化。而且,具有形成在第二吸气口110与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之间的腔室116,通过该腔室116能够改变鼓风的方向。这样,能够将作为第二环境用的鼓风风扇的循环风扇配置在换热装置的外部。由此,能够实现换热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箱体112b中,对配置有鼓风风扇113的部分进行覆盖的涡旋壳体112c的部分由树脂材料形成,覆盖换热器114的长方体的部分由金属材料形成。
通过该结构,能够形成对鼓风风扇113的形状和空气的流动进行了考虑的形状的涡旋壳体112c,换热器114能够牢固地被导热良好的罩覆盖。由此,能够实现高换热效率的小型的换热装置。
另外,在箱体112b的内壁面上设有与换热器114的第一环境空气吸入口的周围抵接的轨道状的支承台架118a、118b。
通过该结构,能够从下侧牢固地固定换热器114。
另外,在箱体112b的侧面设有在背面侧具有顶点的楔形的凹陷112d,而在内壁面形成楔形突部,将该楔形突部的上边作为换热器114的支承台架118a、118b的一部分。
通过该结构,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换热器114的定位,从而将换热器114牢固地固定。
另外,将箱体112b的顶面112f与前表面的交界部分向内侧压入而在箱体112b内部设置隆起,使换热器114的顶部与由该隆起和箱体112b的前表面形成的角部抵接。
通过该结构,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换热器114的定位,从而将换热器114牢固地固定。
另外,在背板112a上具有突起,该突起以将换热器114向前表面侧按压的方式设置。
通过该结构,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换热器114的定位,从而将换热器114牢固地固定。
另外,在背板112a上设有凹陷,该凹陷用于安装驱动鼓风风扇113的电动机。
通过该结构,能够高精度地进行鼓风风扇113的定位,从而将鼓风风扇113牢固地固定。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参照图12至图1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循环风扇部分的立体图,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循环风扇部分的切去一部分而得到的立体图。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循环风扇部分的分解截面的结构图,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循环风扇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2、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3的换热装置中,循环风扇117收纳在箱型的风扇箱131中而构成循环风扇单元130,该风扇箱131在底面设有第一环境用吸入口124。在风扇箱131的侧面设置风扇单元喷出口137,该风扇单元喷出口137与图1所示的换热装置6的第二吸气口9连接。风扇箱131通过由顶面和侧面构成的箱体138、构成顶面的底板139构成。箱体138的侧面中的一个面成为风扇单元喷出口137。
另外,如图13所示,在箱体138的顶面安装有循环风扇117的电动机127,在壳体的安装位置设有向外侧突出的电动机安装部132。另外,在电动机127的安装位置即电动机安装部132的周围设有向外侧突出的台阶部133,以便于固定电动机127的安装工具。
图14是分解循环风扇单元130时的剖截截面的垂直剖视图。循环风扇117安装在电动机固定配件126上之后,固定于箱体138。与该电动机固定配件126相配合地形成有台阶部133。在电动机固定配件126上安装驱动基板128,该驱动基板128搭载有用于驱动电动机127的电路。在底板139上设有底板分隔板134,该底板分隔板134划分出设有驱动基板128的区域和设置循环风扇117而使鼓风空气流动的区域。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底板139的周围设有向箱体138侧折弯成锐角的接合部135。在与底板139相面对的箱体138侧设有以向内侧折弯的方式与接合部135进行面接触的接合凸缘136。
根据这种结构,循环风扇单元130的上部通过设有侧面的箱体138而能够确保循环风扇117的安装强度。另外,在维护时,将底板139侧形成为上侧,取下底板139就能够进行维护。另外,在箱体138上,通过用于安装电动机固定配件126的台阶部133和成为突部的电动机安装部132来确保顶面的强度。而且,通过底板分隔板134将成为发热部分的驱动基板128和成为鼓风路的循环风扇117划分开,因此热不易向循环风路内传递。
即,本发明的换热装置是由与实施方式1、2同样的结构构成的换热装置,具备主体箱112、第一环境用的鼓风风扇113、换热器114。换热器114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包括将多个板体以离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重合而成的重合体。
另外,将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的面朝向鼓风风扇113,将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与设置在主体箱112上的第一喷出口109相接,将第二环境用空气吹出口与设置在主体箱112上的第二喷出口111相接。并且,换热装置具有形成在第二吸气口110与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之间的腔室116。
并且,主体箱112由背面侧开口的箱体138、设置在该箱体138的背面侧的背板112a构成。
通过该结构,由于能够减小将多个板体层叠重合而成的重合体的宽度,因此能够减小换热器114的宽度,从而能够实现换热装置的小型化。而且,具有形成在第二吸气口110与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之间的腔室116,通过该腔室116能够改变鼓风的方向。这样,能够将作为第二环境用的鼓风风扇的循环风扇117配置在换热装置的外部。由此,能够实现换热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发热体收纳装置由图1所示那样的实施方式1至3所说明的上述记载的换热装置6、壳体4、循环风扇117构成。这里,壳体4形成将发热体设置在内部的第二环境。另外,循环风扇117配置在壳体4的顶面,将壳体4内的空气向换热装置6的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输送。
并且,发热体收纳装置即收纳循环风扇117的风扇箱131由一体形成有框体和顶面112f的箱体138、设有吸入壳体4内的空气的空气吸入口的底面构成。
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高换热效率的小型的发热体收纳装置。
另外,将风扇箱131的底面的周围向箱体138侧折弯成锐角,在风扇箱131的箱体138侧,将底面侧的周围向内侧折弯而形成接合凸缘136,从而与底面的折弯的部分接合。
通过该结构,循环风扇单元130的上部通过设有侧面的箱体138而能够确保循环风扇117的安装强度。另外,在维护时,将底板139侧形成为上侧,取下底板139就能够进行维护。
另外,在风扇箱131的箱体138的侧面中的一个面上设置向换热装置6吹出空气的空气吹出口,在该空气吹出口的周围设有与换热装置6接合的接合凸缘136。
通过该结构,循环风扇单元130的上部通过设有侧面的箱体138而能够确保循环风扇117的安装强度。另外,在维护时,将底板139侧形成为上侧,取下底板139就能够进行维护。
(实施方式4)
接下来,使用图16至图2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立体图,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涡旋壳体的立体图。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电动机固定板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鼓风风扇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图20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鼓风风扇的安装主要部分放大而得到的俯视图,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热装置的安装有电动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首先,使用图16至图18对鼓风风扇213进行说明。
如图16、图17所示,主体箱212由背面侧的背板212a、将该背板212a侧形成为开口且设置在主体箱212的前表面侧(也是框体的前表面侧)的箱体212b构成。该箱体212b由覆盖鼓风风扇213的树脂所成型的涡旋壳体221、覆盖换热器214的金属制的长方体的主体箱212构成。该涡旋壳体221由在前表面侧设有外部气体空气吸入口的吸入口侧板221a、吸入相反侧侧板221b、涡旋板221c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吸入相反侧侧板221b也可以与背板212a形成为一体。
在涡旋壳体221内收纳有电动机222和安装在该电动机222的旋转轴上的离心式的叶轮223。在涡旋板221c上一体地设有向径向突出的控制箱224。在该控制箱224中内置有驱动电动机222的控制电路(未图示),通过分隔壁225与设有叶轮223的空间被划分开。该分隔壁225起到设有叶轮223的区域的涡旋板的作用。另外,控制箱224将内部划分为基板区域226和隔离区域227。基板区域226设置在控制箱224的径向外侧,对搭载有控制电路的基板进行收纳。隔离区域227设置在设有叶轮223的区域与基板区域226之间。
如图18所示,电动机222安装在背板212a侧的电动机固定板228上。电动机固定板228形成为闭塞控制箱224的背面侧(背板212a侧)的形状,在闭塞该控制箱224的基板区域226的部分上设置搭载有控制电路的控制基板收纳箱229。电动机固定板228安装在背板212a上。在固定有电动机固定板228和背板212a的状态下安装涡旋壳体221。控制基板收纳箱229收纳在基板区域226。
电动机222由电动机固定板228和电动机罩230夹持而被固定。电动机罩230由对旋转轴部分开口的电动机222进行按压的部分、与电动机固定板228结合的脚部分构成。在电动机固定板228上设有供该脚部分嵌入的狭缝,通过使电动机罩230绕旋转轴中心转动,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固定、释放。另外,在脚部分设有供用于驱动电动机222的配线穿过并将其固定的配线固定部231,从而容易地进行电动机222的固定。
如图19所示,用于驱动电动机222的配线即引线233从涡旋板221c暂时向涡旋壳体221外引出。之后,被从设置在控制箱224的基板区域226的切口232导向控制电路内。另外,引线233趴设在电动机固定板228的端部设置的折弯的引线保护部234内。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1所示,在电动机222与电动机固定板228之间设有防振橡胶235,从而不易将电动机222的振动向背板212a传递。
根据这种结构,用于驱动电动机222的控制电路与供外部气体通过的区域、即设有叶轮223的区域被划分开。因此,能够得到不会暴露于外部气体中混入的灰尘下的高可靠性的鼓风机。
另外,由于控制电路与电动机222一体地固定在电动机固定板228上,因此配线作业、之后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而且,在基板区域226与设有叶轮223的区域之间设有隔离区域227。由此,控制电路的发热不易向输送来的空气传递。
另外,通过设置该隔离区域227,使电动机222驱动用的配线不穿过隔离区域227,从而成为灰尘或水滴等难以进入控制电路侧的结构。
使用了这种鼓风风扇213的换热装置即使从作为外部气体取入口的第一吸气口吸入包含灰尘等的外部气体,但由于不与控制电路直接接触,因此也不易因灰尘等对控制电路产生影响。
另外,该换热装置的控制对象仅为鼓风风扇213,利用电动机固定板228完成装置内的控制配线,通过简单的作业就能够组装。
即,本发明的换热装置是与实施方式1至3同样的结构的换热装置,具备主体箱212、第一环境用的鼓风风扇213、换热器214。换热器214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包括将多个板体在离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重合而成的重合体。
另外,使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的面朝向鼓风风扇213,将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与设置在主体箱212上的第一喷出口相接,将第二环境用空气吹出口与设置在主体箱212上的第二喷出口相接。并且,换热装置具有形成在第二吸气口与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之间的腔室。
并且,主体箱212由背面侧开口的箱体、设置在该箱体的背面侧的背板212a构成,鼓风风扇213为离心式鼓风机。
通过该结构,具有形成在第二吸气口与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之间的腔室,通过该腔室能够改变鼓风的方向。这样,能够将作为第二环境用的鼓风风扇的循环风扇配置在换热装置的外部。由此,能够实现换热装置的小型化。另外,由于使用没有暴露于灰尘下的控制电路一体型的离心式鼓风机,因此能够实现换热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离心式鼓风机具有电动机222和叶轮223、且被由设有外部气体吸入口的吸入口侧板221a、吸入相反侧侧板221b、涡旋板221c构成的涡旋壳体221覆盖。并且,在涡旋板221c上设有向径向突出而内置有驱动电动机222的控制电路的控制箱224。该控制箱224与设有叶轮223的空间被划分开。
通过该结构,能够保护控制电路免受离心式鼓风机吸入的灰尘的影响,而且,通过控制电路一体型的结构能够实现换热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涡旋壳体221构成为,吸入口侧板221a和涡旋板221c由树脂一体成型,并固定在吸入相反侧侧板221b上。
通过该结构,能够进一步实现换热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电动机222固定在设置于外部气体吸入口的相反侧的固定板上,控制电路固定在该固定板上。
通过该结构,能够进一步实现换热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电动机222由固定板、与该固定板一起夹持电动机222的电动机罩230来固定。
通过该结构,控制电路不会暴露于含有灰尘的空气下,能够得到高可靠性的离心式鼓风机,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高可靠性的换热装置。而且,由于将电动机222进一步牢固且紧凑地固定,因此能够实现换热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电动机罩230设有对设置在电动机222上的配线固定部231进行固定的固定孔。
通过该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配线作业来统一控制配线,从而能够提高以简单的作业完成组装。
另外,涡旋壳体221一体地设有控制箱224。
通过该结构,控制电路不会暴露于含有灰尘的空气下,能够得到高可靠性的离心式鼓风机,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高可靠性的换热装置。而且,能够实现换热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在涡旋壳体221上设置对设有叶轮223的区域和设有控制箱224的区域进行分隔的分隔板。
通过该结构,控制电路不会暴露于含有灰尘的空气下,能够得到高可靠性的离心式鼓风机,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高可靠性的换热装置。而且,能够实现换热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在涡旋壳体221上设置对设有叶轮223的区域和设有控制箱224的区域进行分隔的隔离区域227。
通过该结构,控制电路不会暴露于含有灰尘的空气下,能够得到高可靠性的离心式鼓风机,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高可靠性的换热装置。而且,能够实现换热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将控制电路和电动机222连接的电配线从设有叶轮223的区域经由涡旋壳体221外而向控制箱224内布线,且不穿过隔离区域227。
通过该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配线作业来统一控制配线,从而能够通过简单的作业完成组装。
另外,本发明的发热体收纳装置由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至3所说明的上述记载的换热装置6、壳体4、循环用风扇构成。这里,壳体4形成在内部设有发热体的第二环境。另外,循环用风扇配置在壳体4的顶面,将壳体4内的空气向换热装置6的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输送。
并且,发热体收纳装置即收纳循环用风扇的风扇箱由一体形成有框体和顶面112f的箱体、设有用于吸入壳体4内的空气的空气吸入口的底面构成。
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高换热效率的小型的发热体收纳装置。另外,控制电路不会暴露于含有灰尘的空气下,能够得到高可靠性的离心式鼓风机,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高可靠性的发热体收纳装置。而且,能够实现发热体收纳装置的小型化。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换热装置能够将作为第二环境用的鼓风风扇的循环风扇配置在换热装置的外部,能够实现换热装置的小型化。从而,对于例如设置面积有限的通信设备的基站或其它屋外设置设备中的冷却设备来说是极其有用的。
符号说明:
1大楼
2楼顶
3基站
4壳体
5发送接收机
6换热装置
7、108第一吸气口
8、109第一喷出口
9、110第二吸气口
10、111第二喷出口
11、112、212主体箱
11a  前表面
11b    背面
11c  框体
11d、112a、212a  背板
11e、112b、138、212b  箱体
11f  节流孔
11g  引导壁
12、113、213鼓风风扇
14、114、214换热器
14a  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
14b  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
14c  重合体
14d  平行四边形板体
14e  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
14f  第二环境用空气吹出口
16、116腔室
17、117循环风扇
19a、19b  台架
20百叶窗
21、115罩
22门
112c、221涡旋壳体
112d    凹陷
112f  顶面
114a  第一流入口
114b  第二流入口
118a、118b  支承台架
119分隔件
121换热器按压突起
122电动机用凹陷
123顶面隆起
124第一环境用吸入口
126电动机固定配件
127、222电动机
128驱动基板
130循环风扇单元
131箱
132电动机安装部
133台阶部
134底板分隔板
135接合部
136接合凸缘
137风扇单元喷出口
139底板
221a  吸入口侧板
221b  吸入相反侧侧板
221c    涡旋板
223叶轮
224控制箱
225分隔壁
226基板区域
227隔离区域
228电动机固定板
229控制基板收纳箱
230电动机罩
231配线固定部
232切口
233引线
234引线保护部
235防振橡胶

Claims (29)

1.一种换热装置,其具备:
在前表面上设有第一环境用的第一吸气口及第一喷出口、且在背面上设有第二环境用的第二吸气口及第二喷出口的主体箱;
设置在所述主体箱内的第一环境用的鼓风风扇;
在所述主体箱内进行第一环境的空气与第二环境的空气的换热的换热器,
所述换热器包括通过将多个平行四边形板体在离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重合而成的重合体,
在通过所述平行四边形板体的层叠而形成在重合体上的对置的两个面上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和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
在通过所述平行四边形板体的层叠而形成在重合体上的其它面中的一个面上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在与设有所述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的面对置的面上设有第二环境用空气吹出口,所述换热装置的特征在于,
设有所述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的面朝向所述鼓风风扇,所述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与设置在主体箱上的所述第一喷出口相接,所述第二环境用空气吹出口与设置在主体箱上的所述第二喷出口相接,
所述换热装置具有形成在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之间的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合体具有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设有所述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的面与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的面以第一钝角相邻,且设有所述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的面与设有第二环境用空气吹出口的面以第二钝角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箱由框体、设置在该框体的前表面侧的前板及箱体、设置在该框体的背面侧的背板构成,在所述背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二喷出口,且固定有所述鼓风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内设有载置所述换热器的台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
构成所述箱体的框体的背面侧形成为向内周侧突出的凸缘形状,在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所述第二喷出口的内表面侧的周围粘贴填料,在对所述框体和所述背板进行凸缘固定时,所述第二喷出口与所述第二环境用空气吹出口紧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
在所述背板的周缘部沿着所述框体的外周设有引导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
在所述前板上设有导向所述鼓风风扇吸入口的节流孔,所述引导壁的高度比所述节流孔的高度高。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
设有覆盖所述箱体而与所述背板进行凸缘固定的罩,在该罩的前表面侧设有百叶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箱由背面侧开口的箱体、设置在该箱体的背面侧的背板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中,对配置有所述鼓风风扇的部分进行覆盖的涡旋壳体的部分由树脂材料形成,覆盖所述换热器的长方体的部分由金属材料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平行四边形板体为平行四边形的形状,设有所述第一环境用空气吸入口的面与设有第一环境用空气吹出口的面以第一钝角相邻,且设有所述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的面与设有第二环境用空气吹出口的面以第二钝角相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的内壁面上设有与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一环境空气吸入口的周围抵接的轨道状的支承台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
在所述箱体的侧面上设有在背面侧具有顶点的楔形的凹陷,而在内壁面上形成楔形突部,该楔形突部的上边作为所述换热器的所述支承台架的一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
以向内侧压入所述箱体的顶面与前表面的交界部分的方式在所述箱体内部设有隆起,所述换热器的顶部与由该隆起和所述箱体的前表面形成的角部抵接。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
在所述背板上具有突起,该突起以将所述换热器向前表面侧按压的方式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
在所述背板上设有凹陷,该凹陷用于安装驱动所述鼓风风扇的电动机。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箱由背面侧开口的箱体、设置在该箱体的背面侧的背板构成,所述鼓风风扇是离心式鼓风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心式鼓风机具有电动机和叶轮,且被涡旋壳体覆盖,该涡旋壳体由设有外部气体吸入口的吸入口侧板、吸入相反侧侧板、涡旋板构成,在所述涡旋板上设有向径向突出且内置有驱动所述电动机的控制电路的控制箱,该控制箱与设有所述叶轮的空间被划分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
所述涡旋壳体中,所述吸入口侧板和所述涡旋板由树脂一体地成型,并固定在所述吸入相反侧侧板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
所述电动机固定在固定板上,该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外部气体吸入口的相反侧,所述控制电路固定在该固定板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
所述电动机通过所述固定板、与该固定板一起夹持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罩来固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
所述电动机罩设有固定孔,该固定孔对设置在所述电动机上的配线固定部进行固定。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
所述涡旋壳体一体地设有所述控制箱。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
在所述涡旋壳体上设有分隔板,该分隔板对设有所述叶轮的区域和设有所述控制箱的区域进行分隔。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
在所述涡旋壳体上设有隔离区域,该隔离区域对设有所述叶轮的区域和设有所述控制箱的区域进行分隔。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电动机连接的电配线从设有所述叶轮的区域经由所述涡旋壳体外而向所述控制箱内布线,且不穿过所述隔离区域。
27.一种发热体收纳装置,其包括:
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
形成在内部设有发热体的第二环境的壳体;
配置在该壳体的顶面且向所述换热装置的第二环境用空气吸入口输送所述壳体内的空气的循环用风扇,
收纳所述循环用风扇的风扇箱由一体形成有框体和顶面的箱体、设有吸入所述壳体内的空气的空气吸入口的底面构成。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
将所述风扇箱的底面的周围向所述箱体侧折弯成锐角,在所述风扇箱的箱体侧,将底面侧的周围向内侧折弯而形成接合凸缘,从而与底面的折弯的部分接合。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
在所述风扇箱的箱体的侧面中的一个面上设有向所述换热装置吹出空气的空气吹出口,在该空气吹出口的周围设有与所述换热装置接合的接合凸缘。
CN201080006476.6A 2009-02-09 2010-02-04 换热装置及使用了该换热装置的发热体收纳装置 Active CN1023086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26902A JP5272771B2 (ja) 2009-02-09 2009-02-09 熱交換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JP2009-026902 2009-02-09
JP2009115407 2009-05-12
JP2009-115407 2009-05-12
JP2009213949A JP5391957B2 (ja) 2009-05-12 2009-09-16 熱交換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JP2009-213949 2009-09-16
JP2009-263736 2009-11-19
JP2009263736A JP5573119B2 (ja) 2009-11-19 2009-11-19 遠心送風機とそれを用いた熱交換装置
PCT/JP2010/000662 WO2010090017A1 (ja) 2009-02-09 2010-02-04 熱交換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8684A true CN102308684A (zh) 2012-01-04
CN102308684B CN102308684B (zh) 2014-04-30

Family

ID=44676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6476.6A Active CN102308684B (zh) 2009-02-09 2010-02-04 换热装置及使用了该换热装置的发热体收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77970A1 (zh)
EP (1) EP2384109A4 (zh)
CN (1) CN102308684B (zh)
WO (1) WO201009001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9365A (zh) * 2012-11-12 2015-07-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以及搭载有该冷却装置的发热体收纳装置
CN104780740A (zh) * 2014-01-09 2015-07-15 株式会社三社电机制作所 电器设备
CN106358427A (zh) * 2016-11-22 2017-0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装置和散热器
CN113587706A (zh) * 2021-08-01 2021-11-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折叠式换热器及其整体式新风空调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2035B (zh) * 2012-10-15 2018-03-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板、热交换器及通信基站的机柜
EP2762796A1 (en) * 2013-02-04 2014-08-06 ABB Oy Cooling assembly
CA2974297C (en) * 2015-01-26 2023-08-01 Zehnder Group International Ag Heat exchanger block and heat recovery ventilation unit comprising it
DE102015105490B3 (de) * 2015-04-10 2016-08-04 Rittal Gmbh & Co. Kg Kühlgerät für die Kühlung der im Innenraum eines Schaltschranks aufgenommenen Luft und eine entsprechende Schaltschrankanordnung
WO2018173821A1 (ja) * 2017-03-21 2018-09-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送風装置、流体制御装置
CN113251513B (zh) * 2021-07-15 2021-10-01 湖南美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除湿新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45326C2 (de) * 1980-12-02 1982-10-21 Autz & Hermann, 6900 Heidelberg Zur staubfreien Kühlung eines Schaltschrankes dienender Wärmetauscher
US6983788B2 (en) * 1998-11-09 2006-01-10 Building Performance Equipment, Inc. Ventilating system,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s
EP0816790A3 (de) * 1996-06-27 1998-12-23 Universität Karlsru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Wärmeübertragungselement, insbesondere zur Verwendung für Raumlüftungseinrichtungen mit Wärmerückgewinnung
JP4239260B2 (ja) 1998-11-24 2009-03-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却装置
JP2001099531A (ja) * 1999-09-29 2001-04-13 Denso Corp 冷却装置
DE10046935B4 (de) * 2000-09-21 2004-04-15 Thermo King Deutschland Gmbh Heiz- und gegebenenfalls Klimagerät für Nutzfahrzeuge, z. B. Omnibusse
US7108052B2 (en) * 2003-06-26 2006-09-19 Tellabs Petaluma, Inc. Low-cost method of forming a heat exchanger with an increased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JP4345530B2 (ja) * 2004-03-11 2009-10-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熱交換型冷却装置
JP2005282905A (ja) * 2004-03-29 2005-10-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却装置
JP4285298B2 (ja) * 2004-03-30 2009-06-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KR100590329B1 (ko) * 2004-05-14 2006-06-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환기장치
JP2006052874A (ja) * 2004-08-10 2006-02-23 Toshiba Kyaria Kk 冷却装置
US20060260790A1 (en) * 2005-05-18 2006-11-23 Mark Theno Heat exchanger core
KR101203998B1 (ko) * 2006-07-18 2012-1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와 이를 가지는 환기장치
NL1032801C2 (nl) * 2006-11-02 2008-05-06 Johannes Dirk Mooij Systeem voor het koppelen van twee naast elkaar geplaatste warmtewisselaars en daarbij toe te passen koppeleenheid.
KR100826023B1 (ko) * 2006-12-28 2008-04-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환기 장치의 열교환기
JP5042310B2 (ja) * 2007-05-31 2012-10-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熱交換換気装置
US7646603B2 (en) * 2008-02-13 2010-01-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Noise-reducing attachment apparatus for heat exchanger door of an electronics rack of a data center
US7938373B2 (en) * 2008-02-13 2011-05-10 Evapco, Inc. Vertical support structur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9365A (zh) * 2012-11-12 2015-07-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以及搭载有该冷却装置的发热体收纳装置
CN104780740A (zh) * 2014-01-09 2015-07-15 株式会社三社电机制作所 电器设备
CN104780740B (zh) * 2014-01-09 2017-04-05 株式会社三社电机制作所 电气设备
CN106358427A (zh) * 2016-11-22 2017-0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装置和散热器
CN113587706A (zh) * 2021-08-01 2021-11-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折叠式换热器及其整体式新风空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90017A1 (ja) 2010-08-12
EP2384109A4 (en) 2013-07-31
US20110277970A1 (en) 2011-11-17
CN102308684B (zh) 2014-04-30
EP2384109A1 (en) 201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8684B (zh) 换热装置及使用了该换热装置的发热体收纳装置
US8251136B2 (en) Cooling device
RU2581554C2 (ru) Наружный блок охлаждающе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WO2007034797A1 (ja) 発熱体収納箱冷却装置
CN104521336A (zh) 发热体收纳装置
JP2011099577A (ja) 冷媒冷却構造
US20150342086A1 (en) Cooling device, and heating element hous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same
WO2011036857A1 (ja) 熱交換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JP5277647B2 (ja) 熱交換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KR101166387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US20130025822A1 (en) Ventilation apparatus
CN107588478B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空调器
WO2022227783A1 (zh) 换气装置
JP5573119B2 (ja) 遠心送風機とそれを用いた熱交換装置
CN112503643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7929115U (zh) 新风机
CN219640362U (zh) 风机机壳、风机和一体式空调器
JP2012102889A (ja) 床置き室内機
JP5272771B2 (ja) 熱交換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JP5557110B2 (ja) 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9272463A (ja) 発熱体収納箱冷却装置
CN114646101A (zh) 整体式空调器
JP5532164B2 (ja) 熱交換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KR100813713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Assignee: Guangdong Matsushita Environment System Co., Ltd.

Assignor: Matsushita Ecology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699000026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Heat exchanger device and heating element holder using sam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60630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