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7934B - 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7934B
CN102307934B CN201080007177.4A CN201080007177A CN102307934B CN 102307934 B CN102307934 B CN 102307934B CN 201080007177 A CN201080007177 A CN 201080007177A CN 102307934 B CN102307934 B CN 102307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particle
ultrafine metal
fatty acid
resin
resin comb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71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7934A (zh
Inventor
大桥和彰
笠井杏
铃木滋
平塚大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Seikan Group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Seikan Kaish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Seikan Kaisha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Seikan Kaish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07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7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7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7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0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 C08J3/201Pre-melted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09Carboxylic acids; Metal salts thereof; Anhydrides thereof
    • C08K5/098Metal salts of carboxylic ac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在低于脂肪酸金属盐的分解起始温度的温度下进行脂肪酸金属盐和热塑性树脂的混合加热,从而能够在树脂中的金属超微粒子不发生聚集的情况下以良好的制造环境或操作环境有效地制造均匀分散有金属超微粒子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

Description

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抑制金属超微粒子的聚集并且能够有效地制造可显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脂肪酸金属盐被广泛用于电子印刷领域、粉末治金领域、化妆品领域、涂料领域、树脂加工领域等诸多领域,例如脂肪酸的镁盐、钙盐等在化妆品领域中用于提高对皮肤的润滑性、附着性,在树脂加工领域中用于提高颜料的分散性。
另一方面,以往脂肪酸的银盐被用作照相制版、医疗用途的热显影图像记录材料,但是最近,如下述专利文献1、2中所记载的那样,公开了其作为用于获得平均粒径1~100nm的金属超微粒子的前体的用途。
即,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在非活性气体气氛下通过固相反应对脂肪酸银盐、脂肪酸金盐等有机金属化合物进行热分解,从而合成出表面受到脂肪酸保护的银、金的平均粒径为1~100nm的金属超微粒子。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将脂肪酸的银盐、金盐与树脂的混合物在该脂肪酸金属盐的热分解起始温度以上且低于树脂的劣化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加热成型,从而在树脂成型物中生成平均粒径1~100nm的金属超微粒子。
由于这样的金属超微粒子显示出与块体(bulk)不同的特异性质,因此正在研究其在例如喷墨材料、记录材料、催化剂等中的应用,作为导电性糊剂等电子设备的材料、以及作为利用了等离子体吸收的色料的利用等各种各样的领域。另外,广泛研究着将稳定分散有这些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成型物用作导电性材料、磁性材料、电磁波吸收材料等。
另外本申请人阐明了:通过例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而制造的、包含表面被有机酸修饰的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化合物具有吸附甲硫醇等恶臭成分或甲醛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以下称为“VOC”)的性能,并具有抗菌性、使变应原物质等微小蛋白失活的性质(专利文献3及非专利文献4)。
如上述那样正在研究金属超微粒子在多种领域中的应用,作为用于获得这样的金属超微粒子的制造方法,通常有:向气相中供给高温下蒸发的金属的蒸气,通过与气体分子的冲撞而快速冷却,从而形成微粒的气相法;向包含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添加还原剂而进行金属离子的还原的液相法等;但是以脂肪酸金属盐等含金属的有机化合物作为前体而与树脂混合、进行加热成型的方法,可经过极其简便且通用的方法而获得包含粒度分布狭窄且分散稳定性优异的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化合物,是富有生产率的制造方法。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如下制造方法:混合含金属的有机化合物和热塑性树脂,然后加热至该含金属的有机化合物的分解起始温度以上且低于完全分解温度的温度,从而在树脂中合成超微粒子,进一步在合成的同时,实现超微粒子的表面修饰以及向树脂中的分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832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48213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8/29932号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08/69034号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05/85358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已知,如上述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那样,如果在含金属的有机化合物的分解起始温度以上的温度下进行含金属的有机化合物和热塑性树脂的混合加热,那么会产生如下问题:树脂中生成的金属超微粒子聚集,无法有效地将具有吸附性能的金属超微粒子分散,无法充分发挥金属超微粒子所具有的优异性能。
进一步,如果在含金属的有机化合物的分解起始温度以上进行加热,那么还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含金属的有机化合物分解而脱离的脂肪酸挥发,从而产生烟。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树脂中的金属超微粒子不发生聚集的情况下有效地制造金属超微粒子均匀分散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可有效地显现出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所具有的吸附性等优异特性、并且通过抑制因分解而产生的烟从而能够改善制造环境或操作环境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为通过对脂肪酸金属盐和热塑性树脂混合加热从而使热塑性树脂中生成并分散金属超微粒子而成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低于前述脂肪酸金属盐的分解起始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前述脂肪酸金属盐和热塑性树脂的混合加热。
在本发明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中,重要的特征是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具有等离子体吸收,优选:相对于热塑性树脂100重量份,以0.001至5重量份的量配混前述脂肪酸金属盐;以及热塑性树脂中配混的脂肪酸金属盐的金属成分为银,并且所制造的树脂组合物中存在的脂肪酸与热塑性树脂中配混的脂肪酸银的摩尔比为0.4~1.0的范围。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上述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中,重要特征在于在低于前述脂肪酸金属盐的分解起始温度的温度下进行脂肪酸金属盐和热塑性树脂的混合加热,并使树脂组合物中残存一部分前述脂肪酸金属盐。这样地通过使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中残存部分前述脂肪酸金属盐,从而使得所获得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能够有效地显现出金属超微粒子吸附性、微小蛋白失活效果等金属超微粒子所具有的优异性能。
即,在脂肪酸金属盐的热分解起始温度以上进行加热的情况下,所配混的前述脂肪酸金属盐实质上几乎全部还原为金属。在这样的加热混合条件下,如上述那样,金属超微粒子容易发生聚集、且脱离的脂肪酸挥发到树脂组合物外,因而产生操作环境上不优选的发烟。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在低于脂肪酸金属盐的分解起始温度的温度下加热混合,从而使得前述脂肪酸金属盐的一部分不还原为金属而残存于树脂组合物中。在这样的加热条件下,由于残存的脂肪酸金属盐抑制了金属超微粒子的聚集,因而不易进行聚集,其结果如后所述,有效地显现吸附性、微小蛋白失活效果等金属超微粒子所具有的优异性能。另外,脂肪酸金属盐的金属成分为银的情况下,由于使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获得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中的脂肪酸/混合的脂肪酸银的摩尔比为0.4~1.0时可抑制颗粒聚集的进行,故优选。
从后述的实施例的结果也可知,相比较于没有残存脂肪酸金属盐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而言,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获得的、残存有脂肪酸金属盐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具有更优异的性能。
即,在后述的实施例中,由除了加热温度以及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的滞留时间不同以外、在相同条件下制造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进行薄膜成型,此薄膜的吸光度通过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制)来测定。已知,银、铜的超微粒子显示出因自由电子受到光磁场的振动而产生的等离子体吸收而引起的显色。此吸收波长是金属的种类所固有的,在银超微粒子的情况下,在波长420nm附近具有吸收。
从图1可知,实施例4的薄膜在420nm附近具有起因于银的等离子体吸收的吸收,可确认出银超微粒子生成并分散在树脂中。另外,相比较于比较例4的薄膜而言,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获得的薄膜在420nm附近的吸光度变高,可知银超微粒子均匀分散。
此结果表明,在由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中稳定地分散生成着具有特定的粒度分布的银超微粒子且该银超微粒子不发生聚集;这样的成型品即使在甲硫醇等臭气物质的吸附性能方面也比通过在脂肪酸金属盐的分解起始温度以上的温度下进行加热而获得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优异。
另外,在挤出成型的设定温度为脂肪酸金属盐的分解起始温度以上、即240℃的加工条件下进行成型的制造方法,显著看到成型时的发烟,其挥发物为混合的脂肪酸银来源的脂肪酸(比较例2)。从成型时的发烟可知该制造方法是不适于连续制造的制造方法。与此相对,可知: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在成型时完全看不到发烟(实施例1~10)、能够在不损害制造环境、操作环境的情况下连续且有效率地制造树脂组合物。
由上述结果显示,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相比较于以往的制造方法而言,银超微粒子在组合物中均匀地分散而不发生聚集,甲硫醇等臭味物质的吸附性能优异,成型时没有发烟并且制造环境优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可以在树脂中的金属超微粒子不发生聚集的情况下有效地获得均匀分散有平均粒径1~100nm的金属超微粒子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
另外,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获得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可有效吸附臭味成分、VOC,可显现优异的除臭性能或者VOC吸附性能,并且可有效地使杉花粉(cedar pollen)、螨来源的变应原物质、酶、或者病毒等微小蛋白失活。
进一步,在生成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时,不会如以往的方法那样产生烟,可以在不损害制造环境或操作环境的情况下制造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4和比较例4的添加了硬脂酸银的树脂组合物的吸光度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脂肪酸金属盐)
本发明中使用的脂肪酸金属盐中的金属种类为选自由Cu、Ag、Au、In、Pd、Pt、Fe、Ni、Co、Zn、Nb、Ru及Rh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从除臭、抗菌等性能高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Cu、Ag、Co、Ni。另外,包含的金属可以为多种,在此情况下,优选以Ag为必需成分,组合至少1种除了Ag以外的其它金属。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脂肪酸金属盐中的脂肪酸是碳原子数3~30的脂肪酸,并且饱和与不饱和均可。作为这样的脂肪酸,例如可列举出:羊油酸(caproic acid)、羊脂酸(caprylic acid)、发酸羊蜡酸(capric acid)、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花生酸、山萮酸等。另外,包含的脂肪酸可以为多种。
(热塑性树脂)
在本发明中,作为可配混脂肪酸金属盐的树脂,只要是可熔融成型的热塑性树脂,则以往公知的树脂都可以使用,例如可列举出低-、中-、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线性超低密度聚乙烯、全同立构聚丙烯、间同立构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聚1-丁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1-丁烯共聚物等烯烃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树脂,尼龙6、尼龙6,6、尼龙6,10等聚酰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特别优选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酯。
另外在上述热塑性树脂中,可根据其用途,按照公知的处方使树脂中含有其自身公知的各种配混剂例如填充剂、增塑剂、流平剂、增稠剂、减粘剂、稳定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中,通过对脂肪酸金属盐和热塑性树脂混合加热,从而制造出在热塑性树脂中生成并分散有金属超微粒子而成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但是如前述那样,重要的是在低于脂肪酸金属盐的分解起始温度的温度下进行脂肪酸金属盐和热塑性树脂的混合加热。
本发明中,低于脂肪酸金属盐的分解起始温度的温度只要使所生成的树脂组合物中存在金属超微粒子以及从脂肪酸金属盐脱离的脂肪酸,则没有特别限制。
即,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一般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对作为原料的脂肪酸金属盐和热塑性树脂混合加热而进行,通常为了使脂肪酸金属盐分解、形成金属超微粒子,需要在脂肪酸金属盐的分解起始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加热。脂肪酸金属盐的分解起始温度是脂肪酸部分开始从金属部分脱离或者分解的温度,一般而言起始温度根据JIS K 7120而定义。据此,进行热重量测定(TG),即:测量有机化合物(脂肪酸金属盐)的质量,使用热重量测定装置测定在非活性气氛下升温时的重量变化。由测定而获得的热重量曲线(TG曲线)算出分解起始温度。起始温度定义如下:将通过试验加热开始前的质量的平行于横轴的线与TG曲线中拐点间的斜率为最大的切线相交的点的温度,设为起始温度。然而,本发明不需要在上述所定义的脂肪酸金属盐的分解起始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加热。原因是,实际上除了受到双螺杆挤出机的设定温度的影响以外,还受到由螺杆导致的剪切发热、或者因滞留时间等而导致的影响,因此在本发明中,在低于脂肪酸金属盐的分解起始温度的温度下加热,另一方面通过调整滞留时间、加热时间、螺杆转速等加工条件,从而使脂肪酸金属盐分解,形成金属超微粒子。
脂肪酸金属盐的加工条件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在使用了具有分解起始温度据JIS的定义而言为220℃的硬脂酸作为脂肪酸的硬脂酸银的情况下,优选在140℃至不足220℃的温度下,以5至1800秒、特别是以10至300秒的加热时间进行加热混合,所述加热时间也与此范围内的温度下的双螺杆挤出机的设定温度有关。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相对于热塑性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以0.001至5重量份的量配混脂肪酸金属盐,如果少于上述范围,则无法充分获得金属超微粒子所具有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多于上述范围,则金属超微粒子发生聚集,均匀分散可能变困难,故不优选。
如前所述,在本发明中,由在低于脂肪酸金属盐的分解起始温度的温度下将热塑性树脂以及脂肪酸金属盐混合加热而得到的熔融树脂,经过双辊法(Twin Roll Method)、注射成型、挤出成型、压缩成型等以往公知的熔融成型,可成型出对应于最终成型品的用途的形状例如粒状、颗粒状、纤维状、薄膜、薄片、容器等的树脂成型体。
另外,可由本发明获得的含有脂肪酸金属盐的树脂组合物单独地构成含金属超微粒子树脂成型品,但是也可通过与其它的树脂的组合而制成多层结构。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
(脂肪酸银的制作)
将硬脂酸钠76.6g溶解于90℃的水3000g中而制备A液,将硝酸银40.3g溶解于水600g中而制备B液。接着,边搅拌A液,边将B液投入于A液中。投入后搅拌15分钟,一边通过抽滤而进行固液分离,一边使用去离子水进行充分洗涤。所获得的硬脂酸银通过热风干燥机(Tabai Espec Corp.制)进行干燥。
(脂肪酸银的分解起始温度的计算)
按照JIS K7120,测量硬脂酸银的质量,使用热重量测定装置(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公司制)测定氮气气氛下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30~600℃的重量减少。由测定而获得的TG曲线算出通过试验加热开始前的质量的平行于横轴(温度)的线与拐点间的斜率为最大的切线相交的点的温度,将其作为硬脂酸银的分解起始温度。
(等离子体吸收的确认)
利用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公司制UV-3100PC)对通过混合加热脂肪酸银和热塑性树脂而获得的树脂组合物进行测定,求出吸光度。予以说明,已知:银、铜等的超微粒子显示出因自由电子受到光磁场的振动而产生的等离子体吸收从而引起的显色。此吸收波长为金属种类所固有的,在树脂中含有银超微粒子情况下,在波长420nm附近可观测到等离子体吸收。
(发烟的确认以及挥发物的分析)
通过目视确认树脂组合物在成型时的发烟,收集所产生的烟而获得挥发物。对挥发物进行甲酯化、己烷萃取,通过GC-MS进行分析。由分析而所获得的保留时间不同的各峰的面积比算出成分比,鉴定了主成分。
(除臭前甲硫醇量的测定)
向口部用橡胶栓密封的用氮气置换了的500ml玻璃制瓶内,用微量注射器注入恶臭物质甲硫醇5μl,在室温(25℃)下放置1日。放置1日后,向瓶中插入GASTEC制检测管而测定残存的甲硫醇量并作为除臭前甲硫醇量(A)。
(除臭后甲硫醇量的测定)
将由实施例1~10和比较例1~6制成的薄膜切成5cm见方(重量0.1g),放入用氮气置换了的500ml玻璃制瓶内并用橡胶栓密封,然后用微量注射器向前述瓶内注入恶臭物质甲硫醇5μl,在室温(25℃)下放置1日。放置1日后,向瓶中插入GASTEC制检测管并测定残存的甲硫醇量,将其作为除臭后甲硫醇量(B)。
(甲硫醇除臭率的计算)
将由前述除臭前甲硫醇量(A)减去除臭后甲硫醇量(B)而得到的值除以除臭前甲硫醇量(A)并以百分率表示,将所得的值设为除臭率。
(实施例1)
将通过前述方法而制作并算出了分解起始温度的硬脂酸银按照成为0.5wt%的含有率的方式配混于低密度聚乙烯树脂3kg中,在挤出成型机设定温度160℃、Q(吐出量)/N(螺杆转速)=3/150=0.02的成型条件下,利用双螺杆挤出机((株)东洋精机制作所制)进行挤出从而制作厚度50μm的薄膜,进行前述的等离子体吸收的确认、发烟的确认以及挥发物的分析、甲硫醇量的测定、甲硫醇的除臭量的计算。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将挤出成型机设定温度设为18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薄膜,进行等离子体吸收的确认、发烟的确认以及挥发物的分析、甲硫醇量的测定、甲硫醇的除臭量的计算。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将挤出成型机设定温度设为19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薄膜,进行等离子体吸收的确认、发烟的确认以及挥发物的分析、甲硫醇量的测定、甲硫醇的除臭量的计算。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将挤出成型机设定温度设为20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薄膜,进行等离子体吸收的确认、发烟的确认以及挥发物的分析、甲硫醇量的测定、甲硫醇的除臭量的计算。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将挤出成型机设定温度设为21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薄膜,进行等离子体吸收的确认、发烟的确认以及挥发物的分析、甲硫醇量的测定、甲硫醇的除臭量的计算。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将树脂变更为聚烯烃,将挤出成型机设定温度设为180℃、设为Q(吐出量)/N(螺杆转速)=3/100=0.0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薄膜,进行等离子体吸收的确认、发烟的确认以及挥发物的分析、甲硫醇量的测定、甲硫醇的除臭量的计算。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7)
将硬脂酸银设为0.2wt%、挤出成型机设定温度设为180℃、设为Q(吐出量)/N(螺杆转速)=3/50=0.06,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薄膜,进行等离子体吸收的确认、发烟的确认以及挥发物的分析、甲硫醇量的测定、甲硫醇的除臭量的计算。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8)
将硬脂酸银设为1.5wt%、挤出成型机设定温度设为180℃、Q(吐出量)/N(螺杆转速)=3/100=0.0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薄膜,进行等离子体吸收的确认、发烟的确认以及挥发物的分析、甲硫醇量的测定、甲硫醇的除臭量的计算。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9)
将肉豆蔻酸银设为0.5wt%、挤出成型机设定温度设为18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薄膜,进行等离子体吸收的确认、发烟的确认以及挥发物的分析、甲硫醇量的测定、甲硫醇的除臭量的计算。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0)
将山萮酸银设为0.5wt%、挤出成型机设定温度设为18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薄膜,进行等离子体吸收的确认、发烟的确认以及挥发物的分析、甲硫醇量的测定、甲硫醇的除臭量的计算。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将挤出成型机设定温度设为13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薄膜,进行等离子体吸收的确认、发烟的确认以及挥发物的分析、甲硫醇量的测定、甲硫醇的除臭量的计算。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将挤出成型机设定温度设为24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薄膜,进行等离子体吸收的确认、发烟的确认以及挥发物的分析、甲硫醇量的测定、甲硫醇的除臭量的计算。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将挤出成型机设定温度设为26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薄膜,进行等离子体吸收的确认、发烟的确认以及挥发物的分析、甲硫醇量的测定、甲硫醇的除臭量的计算。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4)
将挤出成型机设定温度设为28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薄膜,进行等离子体吸收的确认、发烟的确认以及挥发物的分析、甲硫醇量的测定、甲硫醇的除臭量的计算。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5)
将肉豆蔻酸银设为0.5wt%、挤出成型机设定温度设为26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薄膜,进行等离子体吸收的确认、发烟的确认以及挥发物的分析、甲硫醇量的测定、甲硫醇的除臭量的计算。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6)
将山萮酸银设为0.5wt%、挤出成型机设定温度设为26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薄膜,进行等离子体吸收的确认、发烟的确认以及挥发物的分析、甲硫醇量的测定、甲硫醇的除臭量的计算。将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BPA0000142061310015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可在树脂中金属超微粒子不发生聚集的情况下有效地制造均匀分散有金属超微粒子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而且制造时没有发烟、制造环境也优异。因此,可将具有吸附性等优异特性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有效地制造成粒状、颗粒状、纤维状、薄膜、薄片、容器等各种形态,并应用于各种各样的产业领域中。

Claims (4)

1.一种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为通过对脂肪酸金属盐和热塑性树脂进行混合加热从而在热塑性树脂中生成并分散平均粒径1~100nm的金属超微粒子而成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低于所述脂肪酸金属盐的分解起始温度的温度下进行所述脂肪酸金属盐和热塑性树脂的混合加热,
其中,热塑性树脂中配混的脂肪酸金属盐的金属成分为银,并且树脂组合物中存在的脂肪酸与脂肪酸银的摩尔比为0.4~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树脂组合物具有等离子体吸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对于热塑性树脂100重量份,以0.001至5重量份的量配混所述脂肪酸金属盐。
4.一种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其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而制造得到。
CN201080007177.4A 2009-02-09 2010-02-09 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3079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27266 2009-02-09
JP2009-027266 2009-02-09
PCT/JP2010/051887 WO2010090331A1 (ja) 2009-02-09 2010-02-09 金属超微粒子含有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7934A CN102307934A (zh) 2012-01-04
CN102307934B true CN102307934B (zh) 2014-04-02

Family

ID=42542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7177.4A Active CN102307934B (zh) 2009-02-09 2010-02-09 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93974B2 (zh)
CN (1) CN102307934B (zh)
WO (1) WO20100903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93102A4 (en) * 2017-10-03 2021-06-02 Toyo Seikan Group Holdings, Ltd. COPPER METAL FINE PARTICL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48031A (ja) * 2003-07-31 2005-02-24 Ishizuka Glass Co Ltd 抗菌剤、抗菌性樹脂および抗菌性繊維
JP2005048145A (ja) * 2003-07-31 2005-02-24 Ishizuka Glass Co Ltd 難燃性および抗菌性付与用材料、抗菌難燃性樹脂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25409A1 (en) * 2004-03-03 2007-09-27 Kazuaki Matsumoto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Ultrafine Particles
KR101532100B1 (ko) * 2006-12-08 2015-06-26 도요세이칸 그룹 홀딩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미소단백질 불활성화 금속 초미립자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48031A (ja) * 2003-07-31 2005-02-24 Ishizuka Glass Co Ltd 抗菌剤、抗菌性樹脂および抗菌性繊維
JP2005048145A (ja) * 2003-07-31 2005-02-24 Ishizuka Glass Co Ltd 難燃性および抗菌性付与用材料、抗菌難燃性樹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90331A1 (ja) 2010-08-12
JP5693974B2 (ja) 2015-04-01
JPWO2010090331A1 (ja) 2012-08-09
CN102307934A (zh) 201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69861B1 (ko) 비정질 실리콘 입자 함유 복합담지체를 포함하는 탄소나노튜브 제조용 촉매 및 이를 이용한 탄소나노튜브 대량 합성 방법
EP2248797A1 (en) Fatty acid metal salt for forming ultrafine metal particle
Parida et al. Polymer-assisted in-situ thermal reduction of silver precursors: A solventless route for silver nanoparticles-polymer composites
CN101959940B (zh) 母料、其生产方法及其制品的成型方法
KR101595999B1 (ko) 친환경 수지 복합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제품
KR101218863B1 (ko) 흡착성 조성물 및 흡착성 성형체
TWI449738B (zh) 具高度紅外線吸收性的熱塑性聚合物材料,其製造方法及其應用
KR101544259B1 (ko) 은 초미립자 함유 수지 조성물
CN102307934B (zh) 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Li et al. Effect of nano-ZnO-supported 13X zeolite on photo-oxidation degradation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polypropylene random copolymer
JP5629428B2 (ja) 金属超微粒子形成用脂肪酸金属塩
JP6716810B2 (ja) 樹脂組成物とこれを成形加工した樹脂成形体及び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5656541B2 (ja) 銀含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29425B2 (ja) 金属超微粒子形成用脂肪酸金属塩
JP5519525B2 (ja) 銅超微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銅超微粒子含有樹脂組成物
WO2010098309A1 (ja) 銀ナノ微粒子含有の組成物、銀ナノ微粒子含有のマスターバッチ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KR101576430B1 (ko) 활성 입자를 함유하는 수지 조성물의 제조 방법
Ressnig et al. Dye‐Mediated Growth of 2D Coppercarbodiimide (CuNCN) Nanostructures and their Metamorphosis into a 3D Cu@ C x N y Hybrid
EP3929236B1 (en)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nanocomposite comprising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related products
JPH10279818A (ja) 熱変色性を防止した銀含有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