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7118A - 背板的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背板的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07118A CN102307118A CN201110229227A CN201110229227A CN102307118A CN 102307118 A CN102307118 A CN 102307118A CN 201110229227 A CN201110229227 A CN 201110229227A CN 201110229227 A CN201110229227 A CN 201110229227A CN 102307118 A CN102307118 A CN 1023071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itch
- measured
- test signal
- orthogonal connector
-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板的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向背板中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发送第一测试信号;接收从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二待测针脚返回的第二测试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待测针脚与所述背板中第二正交连接器的第三待测针脚对应,所述第二待测针脚与所述第二正交连接器的第四待测针脚对应,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相连;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和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并根据校验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是否正常。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板的测试装置和系统。本发明可以准确地定位出现故障的正交连接器的针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背板的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中交换机数据转发的示意图,在计算机数据通信领域中,交换机数据转发一般涉及如图1所示的接口模块、报文处理模块、交换矩阵接口模块和交换矩阵。其中,接口模块主要用于实现与其他设备相连的各种物理接口(例如千兆电口、千兆光口、万兆光口等)的功能。报文处理模块主要用于对接口模块发送的报文进行处理,如统计报文等。交换矩阵接口模块主要实现报文处理模块和交换矩阵之间接口的转换,若报文处理模块和交换矩阵之间的接口相匹配,则无需该交换矩阵接口模块。目前,通常可以将报文处理模块和交换矩阵接口模块集成在一颗芯片中,如交换矩阵接入处理器(Fabric Access Processor;以下简称:FAP)。交换矩阵主要用于实现报文的交换,通常由专门的芯片来实现,称为交换矩阵元件(Fabric Element;以下简称:FE)。在实际的交换机设计中,接口模块、报文处理模块和交换矩阵接口模块一般位于线卡上,而交换矩阵一般位于管理板或者专门的交换卡上。
线卡、管理板或交换卡均通过连接器插接在背板上,以实现彼此的连接。图2和图3为现有技术中正交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插入到背板上的两张线卡上的连接器是成90度或者270度的,即为正交连接器。从图1中可以看出,交换机中数据的转发均依赖于交换矩阵,而交换矩阵的容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交换矩阵的信号数量和交换矩阵的信号速率。由于差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比单端信号强,因此,接入到交换矩阵的信号通常都采用高速的差分信号。而交换矩阵一般位于管理板或者交换卡上,管理板或交换卡需要通过背板与线卡相连。因此,在一个大容量的交换系统中,将有很多高速差分信号通过背板,若这些信号通过背板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以下简称:PCB)的走线来实现,则将给背板的PCB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一方面,高速差分信号为了减少信号之间的干扰,则对PCB的走线有严格要求(比如线宽、线距、地孔保护等),必然增加PCB的叠层;另一方面,高速差分信号通过PCB走线信号会发生衰减,则需要使用特殊的高频板材来减少这种衰减,使得成本提高。因此,采用正交接插件来代替背板上的PCB走线,所有信号均通过背板上的正交连接器直接相连。图4a-4c分别为现有技术中使用正交连接器的交换机系统的正视图、后视图和侧视图,如图4a-4c所示,该交换机系统里共有两张管理板(Chasis Management Card;以下简称:CM)(即CM1、CM2),8张线卡(Line Card;以下简称:LC)(即LC1-LC8),5张交换卡(即FE1-FE5),线卡和交换卡之间的高速信号通过正交连接器相连,图4c中箭头所指的就是位于线卡和交换卡上的正交连接器。每个正交连接器上有72对差分信号对接口,整个系统里总共有72*5*8=2880对差分信号对接口,每张线卡上有5个正交连接器,每张交换卡上有8个正交连接器。但是,在使用正交连接器的过程中,由于两面都压有连接器,无法提前检测压接过程中发生的针脚歪斜、接触不良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才发现故障,从而影响报文的正常交换。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数据转发测试方法来测试背板中正交连接器的信号连通,即在背板上插满所有的线卡和交换卡,然后将线卡上所有的端口连接到测试设备上,由测试设备发送报文,使得报文在交换机内部进行转发,然后仍发往测试设备,通过统计报文的数目判断报文在上述转发过程中是否丢失来判断整个交换机是否有问题。
然而,现有技术中需要在背板上插满所有单板,导致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的可操作性降低;且无法准确定位出现故障的正交连接器的接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板的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实现简单方便地检测背板上正交连接器的问题,提高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的可操作性,能够准确地定位出现故障的正交连接器的接口。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板的测试方法,包括:
向背板中第一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发送测试信号,所述测试信号通过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到达第二正交连接器的对应的待测针脚,并通过所述第二正交连接器返回到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所述第二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中的发送端针脚和接收端针脚互连;
对从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返回的测试信号和发送的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并根据校验结果对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和所述第二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进行测试。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板的测试装置,包括:
测试单元,用于向背板中第一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发送测试信号,对从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返回的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并根据校验结果对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和所述第二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进行测试;
其中,所述测试信号通过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到达第二正交连接器的对应的待测针脚,并通过所述第二正交连接器返回到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所述第二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中的发送端针脚和接收端针脚互连。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板的测试系统,包括背板、连接在背板上的第一正交连接器和第二正交连接器以及至少一个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与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相连,为上述的背板的测试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背板的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通过在第一正交连接器一侧设置背板的测试装置,向第一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发送测试信号,使得测试信号通过第一正交连接器到达第二正交连接器的对应的待测针脚,并通过第二正交连接器返回到第一正交连接器,对返回的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并根据校验结果对第一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和第二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进行测试;本实施例对正交连接器的针脚进行依次测试,且对第一正交连接器返回的测试信号和发送的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可以准确地定位出现故障的正交连接器的针脚,实现了简单方便地检测背板上正交连接器的问题,提高了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的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交换机数据转发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正交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现有技术中正交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a为现有技术中使用正交连接器的交换机系统的正视图;
图4b为现有技术中使用正交连接器的交换机系统的后视图;
图4c为现有技术中使用正交连接器的交换机系统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背板的测试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背板的测试方法实施例一中背板的测试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背板的测试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背板的测试方法实施例二中背板的测试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背板的测试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背板的测试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背板的测试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背板的测试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背板的测试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此处先对本发明涉及到的本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介绍。
网络的参考模型一般按照顺序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共7层。
其中,物理层负责最后将信息编码成电流脉冲或其它信号用于网上传输。它由计算机和网络介质之间的实际界面组成,可定义电气信号、符号、线的状态和时钟要求、数据编码和数据传输用的连接器。在实际的应用中,物理层的功能一般由专门的芯片来实现,通常称为物理层(Physical;以下简称:PHY)芯片或者收发器(Transceiver)。随着网络通信流量的增大,现在接口的速率越来越高,10G接口已经很常见了。40G、100G的接口已经慢慢的开始在实际环境中使用了。为了方便调试测试,高速率的接口PHY芯片除了支持正常数据的收发外,往往还支持伪随机二进制系列系列(Pseudo-RandomBinary Sequence;以下简称:PRBS)的产生和校验。即PHY可以往物理线路上按特定的格式发送PRBS,也可以对接收到的PRBS系列进行校验,判断信号的误码率,通过误码率可以很方便的判断高速信号在物理传输上的损耗和受到的干扰大小等影响信号质量的因素,并且可以相应增加信号的强度,对信号做预加重和均衡等处理来得到质量比较好的信号。PHY一般向下与物理接口相连,向上与MAC相连。以10G的PHY为例,与物理接口光模块相连的是10.3125G的差分信号,与MAC相连的是万兆以太网连接单元接口(XAUI),其中,X代表罗马数字10,AUI即连接单元接口(Attachment UnitInterface)的缩写。
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网络链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不同的网络和协议特征,其中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物理编址(相对应的是网络编址)定义了设备在数据链路层的编址方式;网络拓扑结构定义了设备的物理连接方式,如总线拓扑结构和环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向发生传输错误的上层协议告警;数据帧序列重新整理并传输除序列以外的帧;流控可能延缓数据的传输,以使接收设备不会因为在某一时刻接收到超过其处理能力的信息流而崩溃。数据链路层实际上由两个独立的部分组成,介质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以下简称:MAC)和逻辑链路控制层(Logical Link Control;以下简称:LLC)。MAC描述在共享介质环境中如何进行站的调度、发生和接收数据。MAC确保信息跨链路的可靠传输,对数据传输进行同步,识别错误和控制数据的流向。一般地讲,MAC只在共享介质环境中才是重要的,只有在共享介质环境中多个节点才能连接到同一传输介质上。IEEE MAC规则定义了地址,以标识数据链路层中的多个设备。逻辑链路控制子层管理单一网络链路上的设备间的通信,IEEE 802.2标准定义了LLC。LLC支持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的服务。在数据链路层的信息帧中定义了许多域。这些域使得多种高层协议可以共享一个物理数据链路。
网络层负责在源和终点之间建立连接。它一般包括网络寻径,还可能包括流量控制、错误检查等。相同MAC标准的不同网段之间的数据传输一般只涉及到数据链路层,而不同的MAC标准之间的数据传输都涉及到网络层。例如IP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因而可以实现多种网络间的互联。传输层向高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网络数据流服务。
传输层的功能一般包括流控、多路传输、虚电路管理及差错校验和恢复。流控管理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确保传输设备不发送比接收设备处理能力大的数据;多路传输使得多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可以传输到一个物理链路上;虚电路由传输层建立、维护和终止;差错校验包括为检测传输错误而建立的各种不同结构;而差错恢复包括所采取的行动(如请求数据重发),以便解决发生的任何错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以下简称:TCP)是提供可靠数据传输的TCP/IP协议族中的传输层协议。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与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通信会话包括发生在不同网络应用层之间的服务请求和服务应答,这些请求与应答通过会话层的协议实现。它还包括创建检查点,使通信发生中断的时候可以返回到以前的一个状态。
表示层提供多种功能用于应用层数据编码和转化,以确保以一个系统应用层发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个系统应用层识别。表示层的编码和转化模式包括公用数据表示格式、性能转化表示格式、公用数据压缩模式和公用数据加密模式。公用数据表示格式就是标准的图像、声音和视频格式。通过使用这些标准格式,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系统可以相互交换数据;转化模式通过使用不同的文本和数据表示,在系统间交换信息,例如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以下简称:ASCII);标准数据压缩模式确保原始设备上被压缩的数据可以在目标设备上正确的解压;加密模式确保原始设备上加密的数据可以在目标设备上正确地解密。表示层协议一般不与特殊的协议栈关联,如QuickTime是Applet计算机的视频和音频的标准,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Motin PicturesExperts Group;以下简称:MPEG)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mational StandardOrganized;以下简称:ISO)的视频压缩与编码标准。常见的图形图像格式PCX、GIF、JPEG是不同的静态图像压缩和编码标准。
应用层最接近终端用户的OSI层,这就意味着OSI应用层与用户之间是通过应用软件直接相互作用的。注意,应用层并非由计算机上运行的实际应用软件组成,而是由向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资源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以下简称:API)组成,这类应用软件程序超出了OSI模型的范畴。应用层的功能一般包括标识通信伙伴、定义资源的可用性和同步通信。因为可能丢失通信伙伴,应用层必须为传输数据的应用子程序定义通信伙伴的标识和可用性。定义资源可用性时,应用层为了请求通信而必须判定是否有足够的网络资源。在同步通信中,所有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都需要应用层的协同操作。OSI的应用层协议包括文件的传输、访问及管理协议(File Transfer Access and Management;以下简称:FTAM),以及文件虚拟终端协议(File Virtual terminal Protocol;以下简称:VIP)和公用管理系统信息(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以下简称:CMIP)等。
图5为本发明背板的测试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的测试方法,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向背板中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发送第一测试信号。
本实施例为对背板上的正交连接器进行测试,其中,第一正交连接器可以为连接线卡的线卡侧的连接器,第二正交连接器可以为连接交换卡的交换卡侧的连接器;或者,第一正交连接器也可以为交换卡侧的连接器,则第二正交连接器为线卡侧的连接器。在正交连接器中,设置有多个针脚,此处的针脚具体为差分信号对针脚,本实施例按照针脚顺序将针脚进行两两分组,每组针脚包括一对发送端针脚和一对接收端针脚,即用TX表示发送信号,TXP表示发送差分对中的正的信号,TXN表示发送差分对中的负的信号,RX表示接收信号,RXP表示接收差分对中的正的信号,RXN表示接收差分对中的负的信号。图6为本发明背板的测试方法实施例一中背板的测试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如图6所示,假设正交连接器中设置有72个针脚,将其两两分为编号为1-36组针脚。本实施例对每组针脚进行依次测试,本步骤中的第一待测针脚和第二待测针脚为当前正在测试的第一正交连接器的针脚,第三待测针脚核第四待测针脚为当前正在测试的第二正交连接器的针脚。其中,第一待测针脚和第三针脚相对应,均为发送端针脚,第二待测针脚和第四针脚相对应,均为接收端针脚。例如,以图6中编号为1的一组针脚为例进行说明,即第一待测针脚为第一正交连接器的1TXP/1TXN,第二待测针脚为第一正交连接器的1RXP/1RXN,第三待测针脚为第二正交连接器的1TXP/1TXN,第四待测针脚为第二正交连接器的1RXP/1RXN。本步骤为背板的测试装置向背板中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发送第一测试信号,具体为向第一正交连接器的发送端针脚1TXP/1TXN发送第一测试信号。
步骤502,接收从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二待测针脚返回的第二测试信号。
当从第一待测针脚对第一测试信号进行发送后,可以从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二待测针脚接收返回的第二测试信号。其中,由于第一待测针脚与第三待测针脚对应,第二待测针脚与第四待测针脚对应,第三待测针脚和第四待测针脚相连在一起;则该第一测试信号通过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到达第二正交连接器,由于第二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的发送端针脚与接收端针脚互连,再从第二正交连接器的第三待测针脚到达第四待测针脚,进而通过第二正交连接器可以将第一测试信号返回到第一正交连接器,并从第二待测正交返回。此处为了与发送的第一测试信号相区别,以第二测试信号来代表接收到的测试信号。
步骤503,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和第二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并根据校验结果确定第一待测针脚、第二待测针脚、第三待测针脚和第四待测针脚是否正常。
当从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二待测针脚接收到第二测试信号后,该测试装置对第二测试信号和第一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此处的校验处理可以具体为判断第二测试信号与第一测试信号是否相同,并根据校验结果来确定第一待测针脚、第二待测针脚、第三待测针脚和第四待测针脚是否正常。具体地,当校验结果为第二测试信号与第一测试信号相同时,确定第一待测针脚、第二待测针脚、第三待测针脚和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正常状态;当校验结果为第二测试信号与第一测试信号不相同时,确定第一待测针脚、第二待测针脚、第三待测针脚和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故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背板的测试装置可以具体由一个控制和管理模块来实现,该控制和管理模块可以具体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Logic Gate Array;以下简称:FPGA),则由该FPGA来执行上述步骤501和502,即生成第一测试信号,向正交连接器发送,以及对返回的第二测试信号进行校验,进而实现对背板中正交连接器的测试。
或者,本实施例中的测试装置也可以具体由一个控制和管理模块以及一个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来实现,该控制和管理模块可以具体为FPGA,该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可以具体为PHY芯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生成PRBS作为第一测试信号。上述步骤501可以具体为: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向背板中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发送第一测试信号。上述步骤502可以具体为: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接收从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二待测针脚返回的第二测试信号。上述步骤503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控制和管理模块比较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并生成第二测试信号的误码率;当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误码率为0时,控制和管理模块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正常状态;当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误码率不为0时,控制和管理模块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和所述第二待测针脚处于故障状态。
或者,本实施例中的测试装置也可以具体由一个控制和管理模块以及一个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来实现,该控制和管理模块可以具体为FPGA,该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可以具体为PHY芯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控制和管理模块生成测试报文作为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上述步骤501可以具体为: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向背板中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发送第一测试信号。上述步骤502可以具体为: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接收从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二待测针脚返回的第二测试信号。上述步骤503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控制和管理模块判断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是否相等;当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相等时,控制和管理模块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正常状态;当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不相等时,控制和管理模块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故障状态。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控制和管理模块通过控制与第一正交连接器的各针脚相连的各虚拟开关来依次选择各第一待测针脚和第二待测针脚,并通过选择的第一待测针脚和第二待测针脚发送所述第一测试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控制和管理模块内部设置多个虚拟开关,每个虚拟开关用于控制第一正交连接器上的一组针脚,通过接通该虚拟开关而将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发送的第一测试信号发送到第一正交连接器上,通过依次接通各虚拟开关,以实现对第一正交连接器的各个针脚的依次测试。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的测试方法,通过在第一正交连接器一侧设置背板的测试装置,向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发送第一测试信号,并接收从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二待测针脚返回的第二测试信号,其中,第一待测针脚与背板中第二正交连接器的第三待测针脚对应,第二待测针脚与第二正交连接器的第四待测针脚对应,第三待测针脚和第四待测针脚相连,对第一测试信号和第二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并根据校验结果确定第一待测针脚、第二待测针脚、第三待测针脚和第四待测针脚是否正常;本实施例对正交连接器的针脚进行依次测试,且对第二测试信号和第一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可以准确地定位出现故障的正交连接器的针脚,实现了简单方便地检测背板上正交连接器的问题,提高了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的可操作性。
图7为本发明背板的测试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的测试方法,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控制和管理模块通过与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相连的管理总线使能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产生PRBS。
图8为本发明背板的测试方法实施例二中背板的测试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具体将背板的测试装置设置在线卡侧,则第一正交连接器具体为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第二正交连接器具体为交换卡侧的正交连接器。在本实施例中,假设正交连接器上设置有72个针脚,则按照针脚顺序将针脚进行两两分组,共划分为编号为1-36的36组针脚,每组针脚包括一对发送端针脚和一对接收端针脚,即用TX表示发送信号,TXP表示发送差分对中的正的信号,TXN表示发送差分对中的负的信号,RX表示接收信号,RXP表示接收差分对中的正的信号,RXN表示接收差分对中的负的信号。本实施例具体为采用背板的测试装置一次测试正交连接器中的一组针脚,测试完一组针脚,再按顺序进行下一组针脚的测试,本实施例以对一组针脚的测试为例进行说明,其他组针脚的测试与此类似。
本实施例中的背板的测试装置可以具体包括控制和管理模块、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其中,控制和管理模块可以具体为FPGA,其主要用于测试通道的选择和测试结果的显示;由于正交连接器上的信号速率比较高,密度也较大,如果同时测试正交连接器上的所有的差分信号对针脚,则会增加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的复杂度,因此,本实施例一次可以考虑只测试两对差分信号,即一对发送信号和一对接收信号;这样便可以由控制和管理模块来按顺序选择待测针脚,直到完成所有差分信号对针脚的测试。另外,控制和管理模块可还需要配置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的工作形式,使得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可以正常工作,例如,通过配置使其发送正常的测试报文,或者发送PRBS码流等。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和管理模块对测试结果的显示可以通过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以下简称:LED)指示灯等,以方便辨别出现故障的针脚。本实施例中的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可以采用PHY芯片,也可以采用小形状因子可插拔+(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Plus;以下简称:SFP+)座子,主要用于产生相应的测试信号,并对接收到的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并将校验的结果反馈给控制和管理模块。进一步地,该背板的测试装置中还可以设置有电源和时钟模块,该电源和时钟模块主要用于提供控制和管理模块、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电源和时钟。其中,电源一般可以直接从背板获取或使用外部的电源,然后经过各级转换得到所需要的各路电源。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测试信号具体为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发送的PRBS,第二测试信号具体为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接收的PRBS。本步骤为控制和管理模块通过与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相连的管理总线使能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产生PRBS。控制和管理模块内部按时间片轮转的方式为每组针脚划分测试的时间,可以每组针脚的测试时间为1s,当然也可以根据测试数据的类型调整测试时间的长短。在控制和管理模块内部设置有多个虚拟开关,各虚拟开关分别控制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与正交连接器之间的通路,然后控制和管理模块从编号1开始,依次选择接通对应的通路,使得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与正交连接器之间可以信号互通。当控制和管理模块闭合一个虚拟开关时,通过与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相连的管理总线向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发送使能信号,使得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产生PRBS。
步骤702,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通过控制和管理模块将PRBS发送到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上。
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在控制和管理模块的控制之下,向外发送PRBS,此时发送的PRBS先通过管理总线到达控制和管理模块,再通过控制和管理模块内部闭合的虚拟开关,将PRBS发送到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上,并具体从控制和管理模块所选择的通路对应的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将PRBS发送到该正交连接器上。以编号为1的针脚为待测针脚为例,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通过控制和管理模块,从第一待测针脚1TXP/1TXN将PRBS发送到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上。
步骤703,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通过控制和管理模块,从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的第二待测针脚接收返回的PRBS。
当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发送的PRBS到达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后,由于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通过背板中相应的通路与交换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相连,PRBS到达交换卡侧的正交连接器上。由于交换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的第三待测针脚和第三待测针脚互连在一起,以第一组针脚为例,编号为1的发送端针脚连接到编号为1的接收端针脚。PRBS通过交换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的第三待测针脚到达第四待测针脚,再通过背板中相应的通路达到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从线卡侧正交连接器的第二待测针脚返回到控制和管理模块。然后,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通过控制和管理模块,便可以接收到从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的第二待测针脚返回的PRBS。
步骤704,控制和管理模块通过管理总线使能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对返回的PRBS和发送的PRBS进行校验。
控制和管理模块在接收到返回的PRBS后,通过管理总线向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发送使能信号,即控制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对返回的PRBS和发送的PRBS进行校验。
步骤705,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对返回的PRBS和发送的PRBS进行校验,并将校验结果反馈给控制和管理模块。
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在控制和管理模块的控制下,对返回的PRBS和发送的PRBS进行校验,即比较返回的PRBS与发送的PRBS,生成返回的PRBS的误码率,并将校验结果反馈给控制和管理模块。
步骤706,控制和管理模块根据校验结果确定第一待测针脚、第二待测针脚、第三待测针脚和第四待测针脚是否正常。
控制和管理模块根据获取到的校验结果,即生成的返回的PRBS的误码率,确定第一待测针脚、第二待测针脚、第三待测针脚和第四待测针脚是否正常。当校验结果为返回的PRBS码流的误码率为0时,确定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和第二待测针脚,以及第二正交连接器的第三待测针脚和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正常状态。当校验结果为返回的PRBS码流的误码率不为0时,确定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和第二待测针脚,以及第二正交连接器的第三待测针脚和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故障状态,则控制和管理模块通过点亮相应的LED指示灯来进行报错。
在本实施例中,当测试完成一组正交连接器后,可以将测试装置拔出连接到另外一组正交连接器上,直到对背板上的所有的正交连接器均测试完成为止。
在本实施例中,背板的测试装置可以设置在交换卡侧,则相应地上述第一正交连接器为位于交换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第二正交连接器为位于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中的发送端针脚和接收端针脚互连,具体测试方法与上述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背板的测试装置中也可以只设置控制和管理模块,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的工作均由控制和管理模块来执行,具体测试方法与上述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的测试方法,通过在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一侧设置背板的测试装置,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在控制和管理模块的使能下向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发送PRBS,并从第二待测针脚接收返回的PRBS,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在控制和管理模块对返回的PRBS和发送的PRBS进行校验处理,并将校验结果返回给控制和管理模块,控制和管理模块根据校验结果确定第一待测针脚、第二待测针脚、第三待测针脚和第四待测针脚是否正常;本实施例对正交连接器的针脚进行依次测试,且对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返回的测试信号和发送的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可以准确地定位出现故障的正交连接器的针脚,实现了简单方便地检测背板上正交连接器的问题,提高了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的可操作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通过可以用简单的模型便就可以测试出背板中正交连接器上的故障,不需要辅助的测试设备和光模块或者只需要少数的设备。由于本实施例中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发送的测试序列都是高速的码流,因而可以发现正交连接器上会引起信号完整性的问题,比如阻抗异常等。本实施例可以测试出所有的正交连接器上的针脚出现的问题。另外,本实施例的测试结果直观,可以准确定位到具体出问题的针脚上。本实施例只需要简单的FPGA芯片和PHY芯片,甚至可以简化到只需要一个SFP+插座就够了,与现有技术中的方法相比大大降低了成本。本实施例的操作简单,可以尽快发现问题,在背板的正交连接器压接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测试了,避免了将背板装到机箱后测试才发现问题又需要返工的现象。
图9为本发明背板的测试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的测试方法,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01,控制和管理模块将构造的测试报文通过与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相连的管理总线发送到所述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不发送PRBS,而直接发送正常的数据报文,此处称为测试报文,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测试信号为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发送的测试报文,第二测试信号为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接收的测试报文。具体地,由控制和管理模块来构造测试报文,并通过管理总线将测试报文发送到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
步骤902,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通过控制和管理模块,将测试报文发送到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上,本步骤可以与上述步骤702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903,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通过控制和管理模块,从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的第二待测针脚接收测试报文,本步骤可以与上述步骤703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904,控制和管理模块通过管理总线使能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对返回的测试报文和发送的测试报文进行校验,本步骤可以与上述步骤70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905,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对返回的测试报文和发送的测试报文进行校验,并将校验结果反馈给控制和管理模块。
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在控制和管理模块的控制下,对返回的测试报文和发送的测试报文进行校验,即判断返回的测试报文所报文的报文数与发送的测试报文的报文数是否相等,并将校验结果反馈给控制和管理模块。
步骤906,控制和管理模块根据校验结果确定第一待测针脚、第二待测针脚、第三待测针脚和第四待测针脚是否正常。
控制和管理模块根据获取到的校验结果,确定第一待测针脚、第二待测针脚、第三待测针脚和第四待测针脚是否正常。当校验结果为第一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相等时,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正常状态。当校验结果为第一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不相等时,确定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和第二待测针脚,以及第二正交连接器的第三待测针脚和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故障状态,则控制和管理模块通过点亮相应的LED指示灯来进行报错。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的测试方法,通过在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一侧设置背板的测试装置,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将控制和管理模块构造的测试报文发送到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并从第二待测针脚接收返回的测试报文,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在控制和管理模块的使能下对返回的测试报文和发送的测试报文进行校验处理,并将校验结果返回给控制和管理模块,控制和管理模块根据校验结果确定第一待测针脚、第二待测针脚、第三待测针脚和第四待测针脚是否正常;本实施例对正交连接器的针脚进行依次测试,且对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返回的测试信号和发送的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可以准确地定位出现故障的正交连接器的针脚,实现了简单方便地检测背板上正交连接器的问题,提高了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的可操作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10为本发明背板的测试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的测试装置,本实施例可以具体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一中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的测试装置可以具体包括发送单元1001、接收单元1002和校验单元1003。其中,发送单元1001用于向背板中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发送第一测试信号。接收单元100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二待测针脚返回的第二测试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待测针脚与所述背板中第二正交连接器的第三待测针脚对应,所述第二待测针脚与所述第二正交连接器的第四待测针脚对应,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相连。校验单元1003用于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和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并根据校验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是否正常。
图11为本发明背板的测试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的测试装置,该背板的测试装置可以包括控制和管理模块1,控制和管理模块1与第一正交连接器相连,发送单元1001、接收单元1002和校验单元1003均设置在控制和管理模块1中。
图12为本发明背板的测试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的测试装置,本实施例可以具体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二中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的测试装置可以具体包括控制和管理模块1以及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2。其中,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2通过控制和管理模块1与第一正交连接器相连,发送单元1001和接收单元1002设置在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中2。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2还可以包括第一生成单元1201,第一生成单元1201用于生成伪随机二进制序列PRBS作为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校验单元1003可以具体包括比较子单元1013、第一状态确定子单元1023和第二状态确定子单元1033。其中,比较子单元1013用于比较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并生成第二测试信号的误码率。第一状态确定子单元1023用于当第二测试信号的误码率为0时,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正常状态。第二状态确定子单元1033用于当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误码率不为0时,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故障状态。
其中,比较子单元1013可以设置在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2中,第一状态确定子单元1023和第二状态确定子单元1033可以设置在控制和管理模块1中。进一步地,控制和管理模块1还可以包括第一发送控制单元1202和第一校验控制单元1203。其中,第一发送控制单元1202用于控制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2中的发送单元1001向背板中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发送第一测试信号。第一校验控制单元1203用于控制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2中的比较子单元1013比较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并生成第二测试信号的误码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和管理模块1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1204,控制单元1204用于控制与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的各针脚相连的各虚拟开关来依次选择各所述第一待测针脚和所述第二待测针脚,并通过选择的第一待测针脚和第二待测针脚发送所述第一测试信号。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背板的测试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源和时钟模块3,电源和时钟模块3用于向控制和管理模块1以及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2提供正常工作所需的电源和时钟。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的测试装置,通过在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一侧设置背板的测试装置,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在控制和管理模块的使能下向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发送PRBS,使得PRBS通过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到达交换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的对应的待测针脚,并通过交换卡侧的正交连接器返回到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在控制和管理模块的使能下对返回的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控制和管理模块根据校验结果对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和交换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进行测试;本实施例对正交连接器的针脚进行依次测试,且对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返回的测试信号和发送的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可以准确地定位出现故障的正交连接器的针脚,实现了简单方便地检测背板上正交连接器的问题,提高了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的可操作性。
图13为本发明背板的测试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的测试装置,本实施例可以具体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三中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的测试装置可以具体包括控制和管理模块1以及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2。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2通过控制和管理模块1与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相连,发送单元1001和接收单元1002设置在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2中。控制和管理模块1还可以具体包括第二生成单元1301,第二生成单元1301用于生成测试报文作为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校验单元1003可以具体包括判断子单元1043、第三状态确定子单元1053和第四状态确定子单元1063。其中,判断子单元1043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是否相等。第三状态确定子单元1053用于当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相等时,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正常状态。第四状态确定子单元1063用于当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不相等时,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故障状态。
其中,判断子单元1043设置在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2中,第三状态确定子单元1053和第四状态确定子单元1063设置在控制和管理模块1中。控制和管理模块1还可以包括第二发送控制单元1302和第二校验控制单元1303。其中,第二发送控制单元1302用于控制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2中的发送单元1001向背板中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发送第一测试信号。第二校验控制单元1303用于控制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2块中的判断子单元1043判断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是否相等。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和管理模块1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1204,控制单元1204用于控制与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的各针脚相连的各虚拟开关来依次选择各所述第一待测针脚和第二待测针脚,并通过选择的第一待测针脚和第二待测针脚发送所述第一测试信号。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背板的测试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源和时钟模块3,电源和时钟模块3用于向控制和管理模块1以及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2提供正常工作所需的电源和时钟。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的测试装置,通过在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一侧设置背板的测试装置,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将控制和管理模块构造的测试报文发送到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使得测试报文通过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到达交换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的对应的待测针脚,并通过交换卡侧的正交连接器返回到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在控制和管理模块的使能下对返回的测试报文进行校验处理,控制和管理模块根据校验结果对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和交换卡侧的正交连接器的待测针脚进行测试;本实施例对正交连接器的针脚进行依次测试,且对线卡侧的正交连接器返回的测试信号和发送的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可以准确地定位出现故障的正交连接器的针脚,实现了简单方便地检测背板上正交连接器的问题,提高了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的可操作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板的测试系统,可以包括背板、连接在背板上的第一正交连接器和第二正交连接器以及至少一个测试装置,其中,测试装置与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相连,可以为上述图10、图11、图12或图3所示的背板的测试装置,通过该背板的测试系统,本实施例可以一次测试正交连接器中的多组针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板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背板中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发送第一测试信号;
接收从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二待测针脚返回的第二测试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待测针脚与所述背板中第二正交连接器的第三待测针脚对应,所述第二待测针脚与所述第二正交连接器的第四待测针脚对应,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相连;
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和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并根据校验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是否正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成伪随机二进制序列PRBS作为所述第一测试信号;
所述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和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并根据校验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是否正常包括:
比较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并生成第二测试信号的误码率;
当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误码率为0时,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正常状态;
当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误码率不为0时,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和所述第二待测针脚处于故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成测试报文作为所述第一测试信号;
所述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和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并根据校验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是否正常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是否相等;
当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相等时,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正常状态;
当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不相等时,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故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与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的各针脚相连的各虚拟开关来依次选择各所述第一待测针脚和所述第二测试针脚,并通过选择的第一待测针脚和第二测试针脚发送所述第一测试信号。
5.一种背板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背板中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发送第一测试信号;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二待测针脚返回的第二测试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待测针脚与所述背板中第二正交连接器的第三待测针脚对应,所述第二待测针脚与所述第二正交连接器的第四待测针脚对应,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相连;
校验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测试信号和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进行校验处理,并根据校验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是否正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测试装置包括控制和管理模块,所述控制和管理模块与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相连,所述发送单元、所述接收单元和所述校验单元均设置在所述控制和管理模块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测试装置包括控制和管理模块以及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所述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通过所述控制和管理模块与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相连,所述发送单元和所述接收单元设置在所述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中;
所述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还包括:第一生成单元,用于生成伪随机二进制序列PRBS作为所述第一测试信号;
所述校验单元包括:
比较子单元,用于比较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并生成第二测试信号的误码率;
第一状态确定子单元,用于当第二测试信号的误码率为0时,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正常状态;
第二状态确定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测试信号的误码率不为0时,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故障状态;
其中,所述比较子单元设置在所述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中,所述第一状态确定子单元和所述第二状态确定子单元设置在所述控制和管理模块中;所述控制和管理模块还包括:
第一发送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中的所述发送单元向背板中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发送第一测试信号;
第一校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中的所述比较子单元比较所述第一测试信号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测试装置包括控制和管理模块以及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所述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通过所述控制和管理模块与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相连,所述发送单元和所述接收单元设置在所述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中;
所述控制和管理模块还包括:第二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测试报文作为所述第一测试信号;
所述校验单元包括: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是否相等;
第三状态确定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相等时,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正常状态;
第四状态确定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不相等时,确定所述第一待测针脚、所述第二待测针脚、所述第三待测针脚和所述第四待测针脚处于故障状态;
其中,所述判断子单元设置在所述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中,所述第三状态确定子单元和所述第四状态确定子单元设置在所述控制和管理模块中;所述控制和管理模块还包括:
第二发送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中的所述发送单元向背板中第一正交连接器的第一待测针脚发送第一测试信号;
第二校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测试序列产生和校验模块中的所述判断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一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与所述第二测试信号所包含的报文数是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和管理模块还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与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的各针脚相连的各虚拟开关来依次选择各所述第一待测针脚和所述第二待测针脚,并通过选择的第一待测针脚和第二待测针脚发送所述第一测试信号。
10.一种背板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连接在背板上的第一正交连接器和第二正交连接器以及至少一个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与所述第一正交连接器相连,为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板的测试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29227.XA CN102307118B (zh) | 2011-08-10 | 2011-08-10 | 背板的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29227.XA CN102307118B (zh) | 2011-08-10 | 2011-08-10 | 背板的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07118A true CN102307118A (zh) | 2012-01-04 |
CN102307118B CN102307118B (zh) | 2014-03-12 |
Family
ID=45380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2922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07118B (zh) | 2011-08-10 | 2011-08-10 | 背板的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07118B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70699A (zh) * | 2014-05-23 | 2014-08-06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调试fpga预加重均衡的方法 |
CN105277814A (zh) * | 2014-07-11 | 2016-01-27 | 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测试方法及使用该测试方法的自动测试设备 |
CN106199384A (zh) * | 2016-07-18 | 2016-12-07 | 浙江华鑫实业有限公司 | 背板检测方法 |
CN108732489A (zh) * | 2018-08-31 | 2018-11-02 |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 测试方法、测试设备、测试载板及测试系统 |
WO2018201763A1 (zh) * | 2017-05-05 | 2018-11-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的测试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2347047A (zh) * | 2019-08-09 | 2021-02-09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数据文件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13037581A (zh) * | 2019-12-24 | 2021-06-25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背板通道测试方法、装置、板卡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2262738A1 (zh) * | 2021-06-16 | 2022-12-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检测方法、业务线卡、转发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6760756A (zh) * | 2023-08-15 | 2023-09-15 | 湖南天冠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测试交换机测试终端设备的方法及测试交换机组网 |
US11988710B2 (en) | 2018-08-31 | 2024-05-21 |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 Test methods, tester, load board and test system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7650A (zh) * | 2007-09-29 | 2008-02-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单板生产测试的方法及测试背板 |
CN101257414A (zh) * | 2008-02-29 | 2008-09-03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一种测试模块的方法及装置 |
US20120071034A1 (en) * | 2009-06-12 | 2012-03-2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Backboar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2011
- 2011-08-10 CN CN201110229227.XA patent/CN10230711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7650A (zh) * | 2007-09-29 | 2008-02-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单板生产测试的方法及测试背板 |
CN101257414A (zh) * | 2008-02-29 | 2008-09-03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一种测试模块的方法及装置 |
US20120071034A1 (en) * | 2009-06-12 | 2012-03-2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Backboar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70699A (zh) * | 2014-05-23 | 2014-08-06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调试fpga预加重均衡的方法 |
CN105277814A (zh) * | 2014-07-11 | 2016-01-27 | 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测试方法及使用该测试方法的自动测试设备 |
CN105277814B (zh) * | 2014-07-11 | 2018-02-02 | 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测试方法及使用该测试方法的自动测试设备 |
CN106199384A (zh) * | 2016-07-18 | 2016-12-07 | 浙江华鑫实业有限公司 | 背板检测方法 |
WO2018201763A1 (zh) * | 2017-05-05 | 2018-11-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的测试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08804261A (zh) * | 2017-05-05 | 2018-11-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
CN108804261B (zh) * | 2017-05-05 | 2023-05-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
US11988710B2 (en) | 2018-08-31 | 2024-05-21 |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 Test methods, tester, load board and test system |
CN108732489A (zh) * | 2018-08-31 | 2018-11-02 |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 测试方法、测试设备、测试载板及测试系统 |
CN108732489B (zh) * | 2018-08-31 | 2023-09-05 |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 测试方法、测试设备、测试载板及测试系统 |
CN112347047A (zh) * | 2019-08-09 | 2021-02-09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数据文件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12347047B (zh) * | 2019-08-09 | 2024-06-11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数据文件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13037581A (zh) * | 2019-12-24 | 2021-06-25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背板通道测试方法、装置、板卡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037581B (zh) * | 2019-12-24 | 2024-02-27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背板通道测试方法、装置、板卡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2262738A1 (zh) * | 2021-06-16 | 2022-12-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检测方法、业务线卡、转发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6760756B (zh) * | 2023-08-15 | 2023-12-01 | 湖南天冠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测试交换机测试终端设备的方法及测试交换机组网系统 |
CN116760756A (zh) * | 2023-08-15 | 2023-09-15 | 湖南天冠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测试交换机测试终端设备的方法及测试交换机组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07118B (zh) | 2014-03-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07118B (zh) | 背板的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3401726A (zh) | 网络路径探测方法及装置、系统 | |
CN103746884A (zh) | 一种利用交换机进行流量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4982018B (zh) | 将高速多通道链路中的通道与互连之间的训练模式序列解相关 | |
CN106817249B (zh) | Fc-ae-1553仿真通信演示系统及数据发送方法 | |
CN101247289B (zh) | 以太网交换机高速端口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 |
US9077651B2 (en) | Management of a distributed fabric system | |
CN106685733A (zh) | 一种fc‑ae‑1553网络快速配置与自动化测试方法 | |
CN1964247B (zh) | 对网络损伤进行模拟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840976B (zh) | 通信方法、光设备和网络设备 | |
US20120236727A1 (en) | Network interface test device | |
CN105450475A (zh) | 一种fc交换机测试设备 | |
CN101964719B (zh) | 基于主控板倒换的数据处理方法、线卡及主控板 | |
CN100388692C (zh) | 网络交换设备多网口切换装置 | |
CN105553885A (zh) | 一种fc交换机优先级测试方法 | |
CN207588888U (zh) | 一种测试装置以及主板 | |
CN106649012A (zh) | 一种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391601A (zh) | 一种网管设备的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 |
CN201072431Y (zh) | 一种宽带航空电子总线测试装置 | |
CN101540703B (zh) | 配置测试异步传输模式点到多点接口环境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9633414B (zh) | 一种基于atca架构的背板测试装置和方法 | |
US6178531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ly testing token ring local area networks | |
CN104572537B (zh) | 一种基于fpga的容错主从同步串行通讯系统 | |
CN106789665A (zh) | 一种报文同步方法以及报文同步装置 | |
CN102624617B (zh) | 数据交换系统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50002 19 Building, Citrus Industrial Park, 618 Jinshan Road, Cangshan District, Fuzhou, Fujian. Patentee after: RUIJIE NETWORKS Co.,Ltd. Address before: 350002 19 Building, Citrus Industrial Park, 618 Jinshan Road, Cangshan District, Fuzhou, Fujian. Patentee before: Fujian Star-net Ruijie Network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