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9452A - 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9452A
CN102299452A CN2011100062381A CN201110006238A CN102299452A CN 102299452 A CN102299452 A CN 102299452A CN 2011100062381 A CN2011100062381 A CN 2011100062381A CN 201110006238 A CN201110006238 A CN 201110006238A CN 102299452 A CN102299452 A CN 1022994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mentioned
fitting portion
plug insertion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62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9452B (zh
Inventor
樱田英将
笹木仁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99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9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9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94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在与连接器的轴心垂直或倾斜的方向拉动连接器装置的插头或阳连接器的情况下,若该拉动力超过保持力,不会对连接器装置产生损伤、能容易地从插座或阴连接器中脱离。该装置包括插口及插头,插口包括:开有四边形的插头插入孔(11)的插口主体(24);排列在插头插入孔的四侧内表面的插头保持弹簧(13a-13d);排列在插头插入孔的底面(15)上的三个端子(14),插头包括:四边形的嵌合部(21);使嵌合部在前端突出的插头主体(24);在嵌合时,插头保持弹簧卡定的、嵌合部的四侧外表面的卡定凹部(211、212);在嵌合时以与端子接触的方式排列在嵌合部的中空部(22)的底面的接触片弹簧(23)。

Description

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各种传输电信号用或供给电力用的电缆类,并用于该电信号或电力的输出和接收的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这种连接器装置中,有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71848号公报)中所示的由DC连接器(插头)与DC插座构成的连接器装置的例子。专利文献1其发明名称为便携式电子设备,但其实体涉及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是加以改良的装置,以避免在将不对应的尺寸的DC连接器因错误或其他什么原因插入配置在设备上的DC插座中的情况下,配置在该DC插座内的中央的端子销强制性地向其背后方向压入而脱落到设备内部。
该DC插座及对应的DC连接器基本上不对现有的这种装置的结构加以变更。该DC插座具备圆筒状的中空部,端子销从其后部壁中央沿着该圆筒状的中空部的轴心突出设置,并且在该中空部的内壁后部上以圆周方向180度的角度间隔配设两个端子片。另一方面,DC连接器(插头)在其圆柱状部的中央沿着轴心配置有销插通孔,并且,在该圆柱状部的前端周围配置有筒型端子。
因此,相互的电连接通过将DC连接器的圆柱状部插入到DC插座的中空部,并使后者的端子销插通到前者的销插通孔中,并且,使前者的筒型端子与后者的两个端子片接触而进行,为嵌合长度长的结构。
若将在DC插座上为嵌合状态的该DC连接器利用与此连接的电缆拉动,则在其轴向很容易拔出,但在相对于该轴向倾斜的方向或正交的方向上拉动的情况下,则不容易拔出。DC连接器的圆柱状部构成为以比较长的嵌合长度嵌合在上述DC插座的中空部,并且,后者的端子销为插入前者的销插通孔的状态,因此能很容易地推测到该结果。不限于此,还有因为某些情况不合理地拉动上述电缆的情况,于是,在与此连接的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或其他的便携式设备的情况等,这些设备被拖拉,例如,有产生从桌子上掉落导致破损之类的危险。或者,有时也破坏连接器自身。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51629号公报)涉及使用了AC适配器的电气设备,作为电连接两者的现有的连接器装置,表示与专利文献1所示的DC连接器及DC插座大致相同的结构,在该结构的连接器装置中,指出了存在以下问题:若拉动该电缆,则两者比较容易脱离,但在没有预期地产生这种拉动的情况下,设备的电源会突然地脱落,并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在该专利文献2中,表示与专利文献1的结构相同的DC连接器与DC插座,关于拉动与DC连接器连接的电缆的情况下的动作,以产生与之前的说明相反的结果的方式进行说明,但这可以认为并未否定在与DC连接器及DC插座的轴向一致的方向上拉动电缆的情况下两者相互容易脱离这种说法,而在与其不同的方向上拉动电缆的情况下则难以脱离这种说法。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65922号公报)涉及检查用连接器,其由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基体连接器与插拔自由地嵌合连接在该基体连接器的空腔部的检查用插口连接器构成,
上述基体连接器在其基体壳体的空腔部配置有从后壁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接触销部,
上述插口连接器在其插口壳体内分别隔有间隔地收容有具备与上述接触销部嵌合接触的接触部的多个插口触头,并且,在该插口壳体的前端部上突出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与上述基体壳体的后部壁抵接的制动部件,
在将上述插口壳体嵌合在上述基体壳体的上述空腔部中时,上述制动部件与上述空腔部内的后壁抵接,能够将上述插口壳体的相对于上述基体壳体的嵌合长度限制得较短。
因此,根据该检查用插口连接器,如上所述,可以认为,在将检查用插口连接器连接在基体连接器上时,由于相互的嵌合长度短,因此,即使在相对于上述接触销及插口触头的轴向倾斜的方向上拉动该检查用插口连接器的情况下,也能减小扭转力,能够避免基体壳体等产生破损。
但是,该专利文献3的检查用插口连接器,如上所述,仅在插口壳体的前端突出设置一个以上的制动部片,在将插口连接器嵌合在基体连接器上时,只不过是使其嵌合深度变浅,因此,并不具有所需要的保持力等。
因此,在将这种连接器的结构作为用于笔记本电脑或其他便携式设备的各种电信号的传送用或供给电力用的电缆类的连接的连接器来应用的情况下,无论是因何种原因而将该电缆类沿着连接器的轴心拉动的情况或在相对于该轴心倾斜方向或正交方向拉动的情况中的任一种情况下,即使其是极小的力,也能够容易地脱离。因此,不会产生拖曳该笔记本电脑或其他的便携式设备而从工作台上掉落或损坏连接器自身之类的问题。但是,若保持力过弱,以极小的力便能解除连接器的连接,有可能产生出乎意料地切断与通过该连接器而连接的信号源的连接或切断与电源的连接之类的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以上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在缩短插头与插座或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的连接的嵌合长度,将连接状态的连接器装置的插头或阳连接器在相对于其轴心倾斜的方向或正交的方向上拉动而要从插座或阴连接器中拔出的情况下,在该拉动力超过保持力的情况下,能够使该连接器装置不产生损伤而又容易地脱离,即使是将该连接器装置使用在轻型的便携式设备的情况下,也不产生拖曳该设备而从工作台上或桌子上掉落等问题,并且,如上述那样既为缩短相互之间的嵌合长度的结构,又能够维持适当的保持力。
本发明的方案1的连接器装置包括插口及插头,上述插口包括:在正面开有正面看为横宽的长方形的插头插入孔的绝缘性的插口主体;在该插头插入孔的四侧内表面分别向内侧突出地配置的插头保持弹簧;以及在该插头插入孔的最里侧排列在与该插头插入孔的深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多个端子;上述插头包括:具有在正面开口的中空部的、正面看为横宽的长方形的嵌合部,是可插入上述插口主体的插头插入孔中的绝缘性的嵌合部;使该嵌合部在前端突出的绝缘性的插头主体;分别形成在该嵌合部的四侧外表面上,在将该嵌合部插入到上述插口主体的插头插入孔中时,上述插头保持弹簧卡定的卡定凹部;以及为了在将该嵌合部插入到上述插口主体的插头插入孔中时与各个上述端子接触而排列在该嵌合部的中空部的最里侧的接触片弹簧。
本发明的方案2在本发明方案1的连接器装置中,构成为:使上述端子与对应的嵌合部的接触片弹簧的接触面相对于与上述嵌合部向上述插口主体的插头插入孔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倾斜。
本发明的方案3在本发明的方案1或方案2的连接器装置中,使上述多个端子以通过上述插头插入孔的最里侧的中心的、与长边正交的线为对称中心线而排列为左右对称的状态,为了在将该嵌合部嵌合到上述插头插入孔中的状态下与该多个端子的各个接触,将上述嵌合部的接触片弹簧配置在嵌合部的中空部的最里侧。
本发明的方案4在本发明的方案1或2的连接器装置中,在上述嵌合部的四侧外表面形成的卡定凹部上配置兼用作接地端子的加强用金属罩。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1的连接器装置,上述插口的多个端子在其插头插入孔的最里侧排列在与该插头插入孔的深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另一方面,上述插头的接触片弹簧在将该嵌合部嵌合到插头插入孔中时,以分别与该多个端子的各个接触的方式排列在上述嵌合部的中空部的最里侧。也就是说,上述多个端子及接触片弹簧分别排列在与插口或插头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因此,可为该插口及插头的长度较短的结构。
另一方面,上述插头的嵌合部在已插入上述插口的插头插入孔中的情况下,分别从该插头插入孔的四侧内表面突出的插头保持弹簧通过卡定在分别形成于该嵌合部的四侧外表面的卡定凹部中而保持在插头插入孔中,该保持力通过适当地调整插头保持弹簧的弹簧荷载并适当地构成卡定凹部的形状等而能够适当地设定。该保持力能够设定为:例如即使以稍小的力在其轴向上拉动该插头,也不能简单地从该插口中脱离,但以拉拽安装了该连接器装置的便携式设备的程度或者对该连接器装置产生损伤的程度的力进行拉动的情况下可脱离的程度。
另外,如上所述,可为在轴向上缩短上述插头及上述插口的结构,实际上,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在通过从相对于该插头的轴向倾斜的方向或正交的方向拉动与插头连接的电缆类而拉动该插头的情况下,在其是以拉拽安装了该连接器装置的便携式设备的程度或者对该连接器装置产生损伤的程度的力进行拉动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以超过上述保持力的力进行拉动的情况下,可容易地从插口脱离,不会产生由拖拉该便携式设备或根据情况导致从桌子上掉落之类的问题。对连接器装置自身也不产生损伤。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1的连接器装置,作为连接器装置原有的功能的电连接功能,当然,超过一般连接器的功能,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功能。例如,可适用于DC电源的授受的DC连接器,还可适用于音频信号及视频信号等其他的电信号的授受的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2的连接器装置,若将插头的嵌合部插入插口的插头插入孔中,则伴随其插入,嵌合部的接触片弹簧分别与插口的端子的倾斜的接触面抵接后,一边滑动一边向作为更强的接触状态的最终接触状态过渡。另外,如上所述,端子与接触片弹簧的接触不仅是与嵌合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面相互之间的接触,也包括插入方向的面相互之间的接触的成分,因此,即使嵌合部在插入方向有些移动,也不容易失去因其接触而产生的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3的连接器装置,为了授受相同极性的电或为了授受相同信号而通过使用多个端子中的为对称关系的端子相互之间及多个接触片弹簧中的为对称关系的接触片弹簧相互之间,从而能够不规定插口的插头插入孔与嵌合部的插入方向(各自的上下或左右)地构成多极的连接器。使用者不用介意其上下(或左右)地将插头的嵌合部插入到插头插入孔中,能够得到适当的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4的连接器装置,由于能够适当地加强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的嵌合部,因此,可降低在嵌合部向插头插入孔中的插入和拔出时对卡定凹部产生损伤之类的问题,同时,可得到接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的插头与插口的嵌合状态的俯视图,图1(b)是右侧视图。
图2(a)是图1(a)的A-A线剖视图,图2(b)是图1(b)的B-B线剖视图。
图3(a)是实施方式的插头的右侧视图,图3(b)是俯视图,图3(c)是正视图。
图4(a)是图3(c)的C-C线剖视图,图4(b)是D-D线剖视图。
图5(a)是实施方式的插口的俯视图,图5(b)是正视图,图5(c)是右侧视图。
图6(a)是图5(b)的E-E线剖视图,图6(b)是图5(b)的F-F线剖视图。
图7(a)是实施方式的插头的立体图,图7(b)是插口的立体图。
图中:1-插口,11-插头插入孔,11a,11b-插头插入孔的四侧内表面的开口部,11a1、11b1-连通孔,11a2-在插头插入孔的底面开口的卡定狭缝,11b2-在插口主体的背面侧开口的卡定狭缝,12-插口主体,13a、13b、13c、13d-插头保持弹簧,13a1-突出部,13a2-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b1-突出部,13b2、13b3-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b4、13b5-舌片状部分,13b6-U字形底部的部分,13c1-突出部,13c2-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d1-突出部,13d2-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4-端子、141-导电性金属片,15-插头插入孔的底面,151-狭缝,16-端子座,161-端子座内的空腔部,2-插头,21-嵌合部,211、212-卡定凹部,213-弹簧设置空间,2131-基部空间,2132-开口空间,214-凹部形成用弹簧,2141-膨胀部,215-槽状凹部,22-嵌合部的中空部,23-接触片弹簧,231-接触片弹簧的基部,232-接触片弹簧的弹性确保部,233-接触片弹簧的接触片部,234-接触片弹簧的卡定部,24-插头主体,241-辅助构件的弹簧挤压突片,242-辅助构件的挤压片,243-辅助构件,244-插头主体的安装空间,A-主片,B-副片,X1-向中央侧的扩展部,X2-向外侧的扩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基本上如图1(a)、图1(b)、图2(a)、图2(b)及图7(a)、图7(b)所示,是适用于由插口1及具备插入嵌合在其插头插入孔11中的嵌合部21的插头2构成的嵌合长度短的DC连接器的装置。
如图5(b)所示,上述插口1由下述构件构成:在正面开有在正视中为横宽的长方形的插头插入孔11的绝缘性的插口主体12;在该插头插入孔11的四侧内表面分别向内侧突出地配置的插头保持弹簧13a、13b、13c、13d;在作为该插头插入孔11的最里侧的底面15上排列的三个端子14、14、14。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a)~图5(c)所示,上述插口1的插口主体12是长方体状,是使用绝缘性的塑料形成的。另外,如上所述,如图5(b)及图6(a)、图6(b)所示,上述插头插入孔11构成为在正视中为横宽的长方形的空间,位于其最里侧的底面15为与该插头插入孔11的深度方向正交的面。当然,该底面15在正视中为与该插头插入孔11的形状对应的横宽的长方形,在其宽度方向中央、沿该底面15的长度方向突出设有长的端子座16。尤其如图6(a)、图6(b)所示,该端子座16构成为,其前端面呈沿该底面15的长度方向较长的长方形,并且,构成为从其一个长边向另一个长边向底面侧下沉的倾斜面。
如图5(b)及图6(a)、图6(b)所示,上述三个端子14、14、14利用突出设置在上述底面15上的端子座16,在该底面15的宽度方向中央,沿该底面15的长边方向排列。将中央端子14配置在底面15的中央,将其两侧的端子14、14配置在以通过该中央端子14的中心的纵线、即以与底面15的长边方向正交的线为对称中心线呈对称关系的位置。
如图6(a)所示,各个端子14构成为,使带状的导电性金属片141在其前端部附近,以与该端子座16的倾斜角度一致的方式,沿着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倾斜的弯曲线弯曲,并将其前端侧的小片部作为端子而利用。作为该导电性金属片141的小片部的端子14,使其背面侧与该端子座16的上面的高度位置及倾斜角度一致,并且,如图5(b)所示,通过将该带状导电性金属片141的两侧边部插入形成在上述底面15上的狭缝151中,并且,将该端子14、14、14的周边部载置在端子座16上而实现定位。端子座16与各个端子14、14、14的下方接触的部位为切割到插口主体12的背面侧的空腔部161。另外,各个端子14的导电性金属片141的下端部向插口主体12的背面侧突出而能与电缆类连接。
如图5(b)及图6(a)、图6(b)所示,上述插头插入孔11的四侧内表面分别具有使上述插头保持弹簧13a、13b、13c、13d突出的开口部11a、11a、11b、11b,该开口部11a、11a、11b、11b基本上具有与插口主体12的背面侧连通的连通孔11a1、11a1、11b1、11b1,并且,在开口部11a、11a上,在其两侧具有在上表面及背面开口的卡定狭缝11a2、11a2。另外,在开口部11b、11b上,在其两侧具有在插口主体12的背面侧开口的卡定狭缝11b2、11b2。
上述插头保持弹簧13a、13b、13c、13d分别如上所述,如图5(b)及图图6(a)、图6(b)所示,利用在上述插头插入孔11的四侧内表面构成的上述开口部11a、11a、11b、11b,构成为从这些开口部向内侧突出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插头保持弹簧13a、13b、13c、13d的结构为全部不同的结构,但从为了使其各自相互地具有相同的保持力的观点来看,全部为相同的结构是合适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次表示可适用的各种例子中的四种插头保持弹簧13a、13b、13c、13d的方便,权宜表示了全部不同的结构。另外,这之外的结构当然也是可采用的。
如图6(a)所示,第一结构的插头保持弹簧13a为适当地切出带状的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a2再弯曲的结构。如同图所示,只在其前端部附近弯曲该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a2,即在该图中将该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a2弯曲为反“く”字形,进而,在其前端附近,向相同方向弯曲成折回的状态并将该弯曲外表面作为最外端,再将其前端侧以向内侧卷入的方式弯曲,并将该弯曲部作为向插头插入孔11内侧的突出部13a1。
如同图所示,该插头保持弹簧13a以突出部13a1为向插头插入孔11的内侧突出的状态定向,并将与之相比的下方侧插入到对应的插头插入孔11的侧面的开口部11a及连通孔11a1中,将在其两侧扩展的边缘部插入卡定在卡定狭缝11a2中(参照图5(b))。这样一来,如图6(a)所示,上述突出部13a1在插头插入孔11内,以在大概比其深度方向的中间部稍靠下方的附近突出的状态,将该插头保持弹簧13a定位于该开口部11a及连通孔11a1中。另外,构成该插头保持弹簧13a的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a2的下端贯通连通孔11a1,为向插口主体12的背面侧突出的状态。
如图6(a)所示,第二结构的插头保持弹簧13b分别适当地切出两根带状的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b2、13b3,并且,适当地弯曲而构成。
一个是主片A,将带状的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b2在大致中央处弯曲为U字形,以将立起为U字的一侧的前端附近朝向U字的外侧的方式弯曲,再将其前端侧的中间弯曲成折回状态,即将其弯曲成返回到U字的内侧,将其弯曲部外表面作为向插头插入孔11内侧的突出部13b1。在立起为U字的另一侧的片的中央部使切口进入U字形,使其切口的内侧的舌片状部分13b4向U字的上述一侧的片弯曲,并且,使其前端下部为与上述U字的一侧的片压力接触的状态。
另外一个是副片B,在直线状地延伸的带状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b3的中间部位使切口进入U字形,将其内部的舌片状部分13b5在其基部侧弯曲并向外侧伸出,以该插头保持弹簧13b安装在插口主体12上的状态卡定在主片A的U字状切口的U字的底部的部分13b6上。
如图6(a)所示,上述主片A以其突出部13b1向插头插入孔11的内侧的方式定向,并且,以其高度在比该插头插入孔11的深度方向的中间部稍靠下方的附近为突出状态的方式定位,并插入该插头插入孔11的侧面的开口部11a及连通孔11a1中。该插入从其U字形弯曲部侧进行。如图6(a)所示,此时,立起为U字的内侧的片配置在连通孔11a1的向着插口主体12的中央侧的扩展部X1,外侧的片配置在将要到向着外侧的扩展部X2之前。如同图所示,副片B向着连通孔11a1的外侧插入作为扩展部X2的狭缝状的空间中,将其舌片状部分13b5卡定在主片A的U字状切口的U字的底部的部分13b6上。另外,构成该插头保持弹簧13b的副片B的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b3的下端为从连通孔11a1的背面侧开口突出的状态。
如图5(b)及图6(b)所示,第三结构的插头保持弹簧13c适当地切出带状的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c2并弯曲而构成。如同图所示,在其前端部附近将该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c2向一侧弯曲,在其前端侧弯曲为折回状态,将其弯曲部外表面作为向插头插入孔11内的突出部13c1,再将其前端侧弯曲为折回状而构成。
从其上部侧,即从构成突出部13c1侧将该插头保持弹簧13c从在上述插口主体12的背面侧开口的连通孔11b1的下端开口部插入。若如此推上,如图5(b)及图6(b)所示,以其突出部13c1在比该插头插入孔11的深度方向的中间部稍靠下方的位置,从该插头插入孔11的内侧面的开口部11b向其内侧突出的状态进行定位。此时,在构成插头保持弹簧13c的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c2的两侧扩展的未图示的边缘部处于插入卡定在形成于该连通孔11b1的下方两侧的卡定狭缝11b2中的状态。另外,构成该插头保持弹簧13c的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c2的下端处于从连通孔11b1的下端侧开口突出的状态。
如图5(b)及图6(b)所示,第四结构的插头保持弹簧13d适当地切出带状的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d2并弯曲而构成。如同图所示,只在其前端部附近弯曲该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d2,即在同图中将该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d2弯曲为“ヘ”字状,进而,在其前端部附近向相同方向弯曲为折回的状态,并将其弯曲外表面作为最外端,再将其前端侧以向内侧卷入的方式弯曲,并将其弯曲部外表面作为向插头插入孔11内侧的突出部13d1。
从其上部侧,即从构成突出部13d1侧将该插头保持弹簧13d从在上述插口主体12的背面侧开口的连通孔11b1的下端开口部插入。若如此推上,如图5(b)及图6(b)所示,以其突出部13d1在比该插头插入孔11的深度方向的中间部稍靠下方的位置,从该插头插入孔11的内侧面的开口部11b向其内侧突出的状态进行定位。此时,在构成插头保持弹簧13d的导电性弹性金属片13d2的两侧扩展的未图示的边缘部处于插入卡定在形成于该连通孔11b1的下方两侧的卡定狭缝11b2中的状态。
如图3(a)、图3(b)、图3(c)及图4(a)、图4(b)所示,上述插头2在正视中是横宽的长方形,由下述部件构成:插入嵌合在上述插口1的插头插入孔11中的绝缘性的嵌合部21;在该嵌合部21的前端开口的中空部22;排列在该中空部22的底面的三个接触片弹簧23、23、23;使该嵌合部21突出的绝缘性的插头主体24。
以上的接触片弹簧23、23、23以在将插头2的嵌合部21插入嵌合在插口1的插头插入孔11中时,以确保与该插口1的端子14、14、14接触的方式配置为对应的位置关系。首先,如图3(c)所示,中央的接触片弹簧23配置在上述中空部22的底面的中央(也是嵌合部21的前端面的中央)部,假设在该底面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与该长边方向正交的假想线,则其两侧的接触片弹簧23、23以该假想线为对称中心,在其两侧配置为对称状态。当然,两侧的接触片弹簧23、23的间隔与上述两侧的端子14、14间的间隔一致。
如图4(a)、图4(b)所示,上述嵌合部21在其四侧外表面具有卡定凹部211、211、212、212,且具备在其前端的中空部22的底面开口的三个弹簧设置空间213、213、213。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正视中为短边侧的卡定凹部211、211,如图4(b)所示,嵌合部21自身在其侧面上形成从基部侧延伸到前端侧的直线状的槽状凹部215,在槽状凹部215中配置凹部形成用弹簧214而构成(也可以为在嵌合部21自身上形成卡定凹部,配置在其外表面的金属弹簧只遮盖该卡定凹部的结构。该凹部形成用弹簧214同时具有形成卡定凹部211的意思与遮盖嵌合部21的该部位的意思)。尤其如图4(b)所示,该凹部形成用弹簧214基本上是由导电性的带状弹性金属片构成的,以配置在该槽状凹部215中的状态,使其前端侧向离开该槽状凹部215的方向膨胀并弯曲。形成的膨胀部2141的前端侧的、折回到该槽状凹部215侧的部分卡定在形成在该槽状凹部215的前端的、与该凹部形成用弹簧214的厚度相当的深度的凹部中。从该膨胀部2141向下方侧为卡定用凹部211、211。
如图3(b)及图4(a)所示,在正视中为长边侧的卡定凹部212、212是使上述嵌合部21其自身的对应的部位凹陷而形成的。在该卡定凹部212、212上没有施加金属罩,但在强化该部位的意义上,当然也可以配置金属罩。
上述嵌合部21的前端的中空部22在正视中是形成为横宽的长方形的空间,构成为能使以突出状态配置在上述插口1的插头插入孔11的底面15上的端子14、14、14进入的尺寸。
上述弹簧设置空间213、213、213,如图4(a)、图4(b)所示那样,并排三个构成,分别由为长方体状的大空间的基部空间2131与同该基部空间2131连续、在上述中空部22的底面开口的作为长方体状的小空间的开口空间2132构成。
上述接触片弹簧23、23、23由导电性的带状弹性金属片构成,分别设置在上述弹簧设置空间213、213、213中。各个接触片弹簧23详细地如图4(a)所示,由下述部件构成:直线状的基部231;从其上端弯曲90度,在其前端弯曲为半圆弧状而折回的弹性确保部232;在其前端立起90度而弯曲,在其上端弯曲为半圆弧状而折回的接触片部233;使折回部的下端向外侧弯曲90度而形成的卡定部234。
上述弹性确保部232的长度与上述基部空间2131的宽度大致一致,上述接触片部233的宽度为比上述开口空间2132的宽度稍窄的程度。
如图4(a)、图4(b)所示,上述插头主体24以包围上述嵌合部21的基部侧的状态使上述嵌合部21从插头主体24的前端突出。详细地说,如同图所示,上述插头主体24具备辅助构件243,该辅助构件243使三个弹簧挤压突片241、241、241从基部向前方突出而进入到形成在该嵌合部21上的弹簧设置空间213、213、213的基部空间2131的中间部,而在两侧基部上开有贯通上述凹部形成用弹簧214、214的中间的贯通孔;并且使从基部两侧挤压该凹部形成用弹簧214、214的中间的外表面侧的挤压片242、242向前方突出;通过以将该辅助构件243安装在上述嵌合部21的基部侧的状态将该嵌合部21的基部侧插入嵌合在安装空间244中,从而使该嵌合部21构成为从插头主体24突出的状态。
因为上述辅助构件243是以上的结构,因此,将上述接触片弹簧23、23、23从下方插入到嵌合部21的弹簧设置空间213、213、213中,如图4(a)、图4(b)所示,以将接触片部233、233、233插入配置在该弹簧设置空间213、213、213的开口空间2132、2132、2132中,将卡定部234卡定在上述基部空间2131、2131、2131与该开口空间2132、2132、2132之间的台阶部,将该接触片弹簧23、23、23的弹性确保部232、232、232配置在基部空间2131、2131、2131中的状态,将辅助构件243配置在该嵌合部21的基部。
如上所述,如图4(a)、图4(b)所示,该辅助构件243以在该嵌合部21上,其弹簧挤压突片241、241、241处于进入到基部空间2131的中间部的状态、挤压片242、242处于挤压上述凹部形成用弹簧214、214的外表面侧的状态,配置在该嵌合部21的基部。另外,此时,上述接触片弹簧23、23、23如上所述,其卡定部234处于卡定在上述基部空间2131、2131、2131与该开口空间2132、2132、2132之间的台阶部的状态,接触片部233、233、233稍稍从开口空间2132、2132、2132突出,弹性确保部232、232、232适当地配置在基部空间2131、2131、2131中,从而处于能够良好地发挥弹簧作用的状态。
这样,上述插头主体24将辅助构件243配置在嵌合部21的基部侧,并且如上所述,如图4(a)、图4(b)所示,通过将其基部侧插入嵌合在安装空间244中而使该嵌合部21为从插头主体24突出的状态。
如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中,配置在上述插口1上的三个端子14、14、14排列在与插头插入孔11的轴向正交的底面15上,因此,该插口1的插头插入孔11可构成得浅,如上所述,在实际中,如此构成得浅。另外,插头2也将与上述插口的三个端子14、14、14接触而电结合的接触片弹簧23、23、23根据与上述端子14、14、14的关系,排列在与嵌合部21的轴向正交的、中空部22的底面上,而使其与插口1的插头插入孔11对应,同样地,其嵌合深度构成得浅。
另外,在上述插头2的嵌合部21插入到上述插口1的插头插入孔11中的情况下,通过在该插头插入孔11中分别从四侧内表面突出的插头保持弹簧13a、13b、13c、13d与在该嵌合部21的四侧外表面分别形成的卡定凹部211、211、212、212卡定而保持在插头插入孔11中,该保持力适当地调整以上的插头保持弹簧13a、13b、13c、13d的弹簧荷载,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虽然以很小的力在其轴向上拉动插头2,也无法简单地使其从插口1的插头插入孔11脱离,但在以拉拽安装了该连接器装置的便携式设备程度或对该连接器装置自身产生损伤的程度的力拉拔的情况下能够脱离的程度。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在组装在手机等多种便携式设备上使用的情况下,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而拉动与该连接器装置的插头2连接的电缆,在其不是以强力拉拽组装的便携式设备程度的情况下,插头2的嵌合部21不会容易地从插口1的插头插入孔11脱离。在其为以强力拉拽便携式设备的程度的情况下,无论其拉动方向是插口1的插头插入孔11及插头2的嵌合部21的轴向、与该轴向正交的方向或相对于该轴向倾斜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该嵌合部21都能够从插头插入孔11脱离,能够避免该连接器装置自身及组装该连接器装置的便携式设备的一方或双方产生损伤。
在向插头插入孔11及嵌合部21的轴向拉动插头2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其为拉拽便携式设备的程度的力的情况下,以嵌合部21能够从插头插入孔11脱离的方式来预先调整上述插头保持弹簧13a、13b、13c、13d的弹簧荷载并不困难。但是,在与插头插入孔11及嵌合部2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拉动插头2的情况下,在该插头插入孔11与嵌合部21的嵌合长度长的情况下,以嵌合部21能够从该插头插入孔11脱离的方式构成是极其困难的。即使在相对于插头插入孔11及嵌合部21的轴向倾斜的方向拉动插头2,除去接近在轴向上拉动的角度的情况之外,仍是相当困难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插口1侧的端子14、14、14及插头2侧的接触片弹簧23、23、23都排列在与插口1的插头插入孔11及插头2的嵌合部2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由于使插头插入孔11与嵌合部21的嵌合长度构成得短,因此,在与其轴向正交的方向或相对于该轴向倾斜的方向强力地拉动插头2的情况下,在该力是能够拉拽组装了该连接器装置的便携式设备的程度的情况下,通过使该嵌合部21从插头插入孔11脱离,而不拉拽该便携式设备,例如,不产生从桌子上掉落而对该便携式设备产生损伤或对连接器装置自身带来损伤之类的问题。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使插口1的插头插入孔11与插头2的嵌合部21之间的嵌合长度构成得短,为了构成为如此短而使其构成为前者的端子14、14、14及后者的接触片弹簧23、23、23在与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这是因为,在通常的结构中,在将嵌合部21插入插头插入孔11中的情况下,只在后者与前者嵌合得最深的时刻接触片弹簧23、23、23才与该端子14、14、14接触的这种情况,在相互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上容易产生不稳定。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使端子14、14、14的前端面构成为倾斜状,另一方面,如上所述,使接触片弹簧23、23、23构成弹性确保部232,在此,通过使其充分发挥弹性力,从而使该接触片弹簧23、23、23的接触片部233、233、233伴随配置了这些的嵌合部21向插头插入孔11的插入,沿该端子14、14、14的倾斜面移动而确保了电连接的可靠性。也就是说,端子14、14、14与接触片弹簧23、23、23之间的接触不是单一的在与嵌合部21的插入方向正交的面相互之间的接触,而包括插入方向的面相互接触的成分,因此,即使该嵌合部21在插入方向有一些移动,也不会容易地失去由其接触而产生的电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口1的插头插入孔11的开口形状为横宽的长方形,插头2的嵌合部21的外形形状也为对应的横宽的长方形,另外,以相互对应的位置关系构成的三个端子14、14、14及接触片弹簧23、23、23将各自的中央部的端子或接触片弹簧配置在插头插入孔11的长方形的底面15的中央或嵌合部21的中空部22的长方形的底面的中央,在前者的长方形的底面15或后者的长方形的底面上,在各自的长方形的长度方向中央,将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引出的假想线作为对称中心,以对称的位置关系配置两侧的端子14、14或接触片弹簧23、23,因此,将位于对称的位置关系的端子14、14设为相同极性,例如,将两侧的端子14、14设为“-”,将中央的端子14设为“+”,若接触片弹簧23、23、23也相同地设定,则在使插头2与插口1连接时,不只在前者的嵌合部21的上下,即使在可连接的任何方向将该嵌合部21插入插头插入孔11中,都能正确地进行端子14、14、14与接触片弹簧23、23、23之间的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连接器装置构成为DC连接器,因此,虽为以上那样的极性的设定方法,但如果是音频信号或视频信号等其他的电信号类的连接用的话,设定为与其平衡。另外,在信号种类多的情况下,只要增加在横向排列的端子14的个数,对应的接触片弹簧23的个数也增加到相应的个数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的是端子14的个数及接触片弹簧23的个数是奇数的例子,当然,对于偶数如果是对称地排列,也能够同样地使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在上述嵌合部21的四侧外表面上构成卡定凹部211、211、212、212,在其一侧的卡定凹部211、211上分别配置凹部形成用弹簧214的结构。由此,该卡定凹部211、211适当地加强由绝缘性的塑料形成的嵌合部21的该部位,能够在该嵌合部21向插头插入孔11中拔出和插入时,避免在该部位产生损伤。如果另一侧的卡定凹部212、212也在其上配置凹部形成用弹簧214之类的金属罩,则能够实现其强化,是更好的状况。另外,构成该卡定凹部211的凹部形成用弹簧214、214及与此类似的上述金属罩也可同时具有用于得到接地效果的机构。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具有优良的作用效果,当然,在作为连接器的一般的作用及效果方面,也具有超过一般连接器的性能。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口及插头,
上述插口包括:
在正面开有正面看为横宽的长方形的插头插入孔的绝缘性的插口主体;
在该插头插入孔的四侧内表面分别向内侧突出地配置的插头保持弹簧;以及
在该插头插入孔的最里侧排列在与该插头插入孔的深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多个端子;
上述插头包括:
具有在正面开口的中空部的、正面看为横宽的长方形的嵌合部,是可插入上述插口主体的插头插入孔中的绝缘性的嵌合部;
使该嵌合部在前端突出的绝缘性的插头主体;
分别形成在该嵌合部的四侧外表面上,在将该嵌合部插入到上述插口主体的插头插入孔中时,上述插头保持弹簧卡定的卡定凹部;以及
为了在将该嵌合部插入到上述插口主体的插头插入孔中时与各个上述端子接触而排列在该嵌合部的中空部的最里侧的接触片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使上述端子与对应的嵌合部的接触片弹簧的接触面相对于与上述嵌合部向上述插口主体的插头插入孔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多个端子以通过上述插头插入孔的最里侧的中心的、与长边正交的线为对称中心线而排列为左右对称的状态,为了在将该嵌合部嵌合到上述插头插入孔中的状态下与该多个端子的各个接触,将上述嵌合部的接触片弹簧配置在嵌合部的中空部的最里侧。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嵌合部的四侧外表面形成的卡定凹部上配置兼用作接地端子的加强用金属罩。
CN201110006238.1A 2010-06-28 2011-01-10 连接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94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6172 2010-06-28
JP2010146172A JP4999020B2 (ja) 2010-06-28 2010-06-28 コネ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9452A true CN102299452A (zh) 2011-12-28
CN102299452B CN102299452B (zh) 2014-10-15

Family

ID=45359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623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9452B (zh) 2010-06-28 2011-01-10 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99020B2 (zh)
CN (1) CN10229945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84966A1 (zh) * 2014-06-03 2015-12-10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装置及具有该开关装置的导轨灯
CN105633718A (zh) * 2014-11-20 2016-06-01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模块用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29617B2 (ja) * 2013-05-15 2015-06-03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CN114069309A (zh) * 2021-10-27 2022-02-18 康联精密机电(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6314A (zh) * 1999-11-12 2001-05-23 Itt制造企业公司 下一代互连器
US20040023527A1 (en) * 2002-07-31 2004-02-05 Atsushi Nishio Module connector
JP2004171848A (ja) * 2002-11-19 2004-06-1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05151629A (ja) * 2003-11-12 2005-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機器
JP2007265922A (ja) * 2006-03-30 2007-10-11 Jst Mfg Co Ltd 検査用コネクタ
JP4126488B2 (ja) * 2002-12-24 2008-07-30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マグネット式コンセントアダプ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3220B2 (ja) * 1993-11-10 2003-01-0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接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6314A (zh) * 1999-11-12 2001-05-23 Itt制造企业公司 下一代互连器
US20040023527A1 (en) * 2002-07-31 2004-02-05 Atsushi Nishio Module connector
JP2004171848A (ja) * 2002-11-19 2004-06-1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4126488B2 (ja) * 2002-12-24 2008-07-30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マグネット式コンセントアダプタ
JP2005151629A (ja) * 2003-11-12 2005-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機器
JP2007265922A (ja) * 2006-03-30 2007-10-11 Jst Mfg Co Ltd 検査用コネク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84966A1 (zh) * 2014-06-03 2015-12-10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装置及具有该开关装置的导轨灯
CN105633718A (zh) * 2014-11-20 2016-06-01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模块用连接器
CN105633718B (zh) * 2014-11-20 2019-06-18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模块用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99020B2 (ja) 2012-08-15
CN102299452B (zh) 2014-10-15
JP2012009375A (ja) 2012-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00521B (zh) 电路板用连接器端子
US767015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347708B1 (en) Firm-structured plug
US807052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s
US7338329B2 (en) Power connector
US2010024025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mounting portion
CN203850558U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US2007015524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irm frame for mating with corresponding connector
CN104092059A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US7186141B2 (en) Power connector with fastening member
CN102299452B (zh) 连接器装置
US656896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ontacts
US7086895B1 (en) Card connector
US2015004489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dditional exterior shell
CN204179240U (zh) 端子板和使用该端子板的照明器具
WO2004042875A1 (en) Electrical terminal having resistance against mating terminal removal
US6540535B1 (en)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resilient element for increasing contact force to inserted plug
CN201674054U (zh) 音频插座连接器
CN215579147U (zh) 连接器及带有该连接器的键盘
CN216671423U (zh) 一种方便插拔的开关
CN202121130U (zh) 电连接器
CN202695785U (zh) Sim卡连接器
KR101921739B1 (ko) 리셉터클 터미널
CN201117958Y (zh) 插座连接器防误插装置
US922512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1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