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6477B - Str分型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Str分型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6477B
CN102286477B CN2011101950012A CN201110195001A CN102286477B CN 102286477 B CN102286477 B CN 102286477B CN 2011101950012 A CN2011101950012 A CN 2011101950012A CN 201110195001 A CN201110195001 A CN 201110195001A CN 102286477 B CN102286477 B CN 1022864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dna fragmentation
dna
sequence table
st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950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86477A (zh
Inventor
赵兴春
叶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PRC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PR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PRC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PRC
Priority to CN2011101950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864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86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6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86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6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TR分型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如下1)-31)的31个DNA片段混合得到DNA混合物。本发明围绕目前法医分子遗传学中业已发现的STR基因座位点,调查研究中国人群在上述位点中存在的全部等位基因,并利用生物统计技术研究每个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布。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实验技术,首次研发建立等位基因DNA信息库,包含STR基因座位点全部等位基因DNA片段,进而建立我国自主研发的法医DNA标准参照物体系,形成特有的人工合成的STR标准物质。

Description

STR分型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法医DNA检验分析领域中一种STR分型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又称为简单重复序列(simplesequence repeats,SSRs),是人类基因组中分布较为广泛的一类遗传标记,其核心序列一般由2~6个碱基组成,核心序列的重复单位数目不同导致同一基因座中存在不同的等位基因。STR序列绝大多数分布于基因组非编码区,核心重复序列呈串联排列,扩增片段一般在400bp以下,目前在法医个人识别及亲子鉴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法医DNA检验分析技术的发展,其检验技术经历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等三个主要阶段。与此同时,检验过程中所用到的法医DNA标准物质也在不断发展。法医DNA标准物质不仅可以用来进行仪器的检验和校准、评价DNA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新的DNA检验方法,而且在实验室认可以及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及能力考核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作为美国的商业部门,负责开发国家及国际标准物质。在NIST提供的标准物质中,有多种标准物质用于法医DNA的分型检测。NIST在1992年即推出了基于RFLP分型技术的SRM2390,以后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NIST又于1995年推出了基于VNTR分型的SRM2391。自此以后,法医DNA检验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STR基因座广泛应用于个体识别中,能够实现数字化记录检验结果,检验灵敏度大大提高。另外结合利用用复合扩增技术对基因座进行扩增,大大节省了实验时间,提高了个体识别率,因而STR技术迅速取代原来的VNTR技术,成为法医DNA检验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与此同时,针对STR技术的法医DNA标准物质也成为研究重点,原来的SRM2391只有四个STR(TH01,F13A01,vWA和FES/FPS)基因座的信息,这远远不能满足法医DNA检验中对STR基因座的信息要求,法医DNA检验要求SRM2391应包括所提供的全部DNA样本的STR信息,这些STR信息至少应包括FBI实验室CODIS中的13个核心基因座。
1998年6月NIST对SRM2391各个组分的25个基因座分型信息重新进行了分型检测,基因座包括FBI实验室CODIS中的13个核心基因座以及其它8个STR基因座,分别为CSF1PO、D2S1338、D3S1358、D5S818、D7S820、D8S1179、D13S317、D16S539、D18S51、D19S433、D21S11、F13A01、F13B、FES/FPS、FGA、LPL、Penta D、Penta E、TH01、TPOX、vWA、HLA-DQA1、PolyMarker、D1S80和Amelogenin基因座。经过分型检测之后,NIST发布了SRM2391的STR基因分型值,新推出了针对STR检测的DNA标准物质SRM2391b,SRM2391b包括SRM2391的细胞组分和基因组DNA组分,而去除了扩增产物、D1S80等位基因分型混合物和DNA Marker。只含有点样于直径6mm滤纸上的9947A和9948细胞,以及分别从9947A和9948两种细胞系和其它八个个体所提取的基因组DNA。
目前在STR分型检验过程中,SRM2391b使用最为频繁。在日常法医DNA检验过程中,一般使用9947A或9948的基因组DNA作为阳性对照来进行质量控制,每次扩增检测结果可以首先参考阳性对照检测结果,以此判断检测过程和结果分析是否准确可靠。在实验室认可以及实验室技术人员能力考核过程中也大量使用该标准物质中的组分进行操作考核,这些应用使SRM2391b成为目前最为常用的法医DNA检验标准物质之一。
同时,法医DNA分型标准物质的研发是DNA检验标准化与规范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美国在法医DNA标准物质的研究方面保持国际领先,其发展是随着DNA检测技术和检验方法的不断创新而不断深入的,NIST提供的法医DNA标准物质用于法医各种分析技术的质量控制,例如线粒体DNA检测所用的SRM2392和SRM2392-I、用于Y染色体DNA分型所用的SRM2395等。然而,对于我国法医学领域常使用9947A和9948基因组DNA作为标准物质,然而上述两种基因组皆源自特定匿名供体的细胞所建立细胞系,通过后续的基因组DNA提取及定量,最后完成定值并作为标准物质而使用的。上述标准物质具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基因型为自然人所具有;二是需进行细胞系的建立,获取难度大,工作量大,程序复杂,成本高。本发明所提供一种人工合成的标准物质,基因型组合不一定为自然人所具有,可按照一定的原则设计出特有的基因型组合,具有独特的基因组合,可用作多种商业试剂盒所使用的标准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为STR分型标准物质的DNA混合物的制备方法。
上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如下1)-31)的31个DNA片段混合得到DNA混合物:
1)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271-318位所示的DNA片段、2)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2第190-261所示的DNA片段、3)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3第190-265所示的DNA片段、4)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4第65-124所示的DNA片段、5)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5第65-132所示的DNA片段、6)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6第96-139所示的DNA片段、7)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7第44-103所示的DNA片段、8)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8第44-115所示的DNA片段、9)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9第216-255所示的DNA片段、10)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10第196-259所示的DNA片段、11)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11第105-144所示的DNA片段、12)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12第105-148所示的DNA片段、13)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13第232-275所示的DNA片段、14)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14第232-279所示的DNA片段、15)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15第230-285所示的DNA片段、16)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16第230-281所示的DNA片段、17)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17第89-140所示的DNA片段、18)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18第89-144所示的DNA片段、19)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19第74-208所示的DNA片段、20)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20第240-311所示的DNA片段、21)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21第240-323所示的DNA片段、22)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22第91-155所示的DNA片段、23)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23第91-135所示的DNA片段、24)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24第321-380所示的DNA片段、25)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25第321-410所示的DNA片段、26)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列表中序列26第170-197所示的DNA片段、27)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27第170-201所示的DNA片段、28)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28第143-214所示的DNA片段、29)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29第143-198所示的DNA片段、30)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30第263-294所示的DNA片段和31)核苷酸序列至少为序列表中序列31第22-191所示的DNA片段。
进一步讲,上述1)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所述2)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的所示、所述3)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所述4)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4所示、所述5)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5所示、所述6)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6所示、所述7)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7所示、所述8)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8所示、所述9)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9所示、所述10)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0所示、所述11)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1所示、所述12)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2所示、所述13)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3所示、所述14)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4所示、所述15)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5所示、所述16)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6所示、所述17)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7所示、所述18)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8所示、所述19)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9所示、所述20)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0所示、所述21)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1所示、所述22)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2所示、所述23)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3所示、所述24)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4所示、所述25)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5所示、所述26)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6所示、所述27)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7所示、所述28)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8所示、所述29)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9所示、所述30)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30所示、所述31)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31所示。
上述DNA混合物中,1)-31)的31个DNA片段的摩尔比依次是(1.8-2.2)∶(0.8-1.2)∶(0.8-1.2)∶(0.8-1.2)∶(0.8-1.2)∶(1.8-2.2)∶(0.8-1.2)∶(0.8-1.2)∶(1.8-2.2)∶(1.8-2.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1.8-2.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1.8-2.2)∶(1.8-2.2);优选是2∶1∶1∶1∶1∶2∶1∶1∶2∶2∶1∶1∶1∶1∶1∶1∶1∶1∶2∶1∶1∶1∶1∶1∶1∶1∶1∶1∶1∶2∶2。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为STR分型标准物质的重组质粒混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上述的1)-31)的31个DNA片段分别插入到31个载体中,得到分别含有1)-31)的31个DNA片段的31个重组载体;将所述31个重组载体混合,得到重组质粒混合物。
其中,分别含有1)-31)的31个DNA片段的31个重组载体的摩尔比依次为(1.8-2.2)∶(0.8-1.2)∶(0.8-1.2)∶(0.8-1.2)∶(0.8-1.2)∶((1.8-2.2)∶(0.8-1.2)∶(0.8-1.2)∶(1.8-2.2)∶(1.8-2.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1.8-2.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1.8-2.2)∶(1.8-2.2);优选摩尔比是2∶1∶1∶1∶1∶2∶1∶1∶2∶2∶1∶1∶1∶1∶1∶1∶1∶1∶2∶1∶1∶1∶1∶1∶1∶1∶1∶1∶1∶2∶2。
上述31个载体可以是克隆载体。进一步可以是相同的克隆载体,也可以是不同的克隆载体。这些载体具体可以是T载体。
本发明围绕目前法医分子遗传学中业已发现的STR基因座位点,调查研究中国人群在上述位点中存在的全部等位基因,并利用生物统计技术研究每个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布。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实验技术,首次研发建立等位基因DNA信息库,包含STR基因座位点全部等位基因DNA片段,进而建立我国自主研发的法医DNA标准参照物体系,形成特有的人工合成的STR标准物质。
附图说明
图1为TyperTM15荧光复合扩增试剂盒的STR分型图谱。
图2为IdentifilierTM试剂盒的STR分型图谱。
图3为PowerPlex16扩增试剂盒STR分型图谱。
图4为SinofilerTM的STR分型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中,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对现有的STR基因座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选择FBI实验室CODIS中的13个核心基因座以及目前商业化的美国ABI公司的
Figure BDA0000075222290000051
IdentifilerTM、Promega公司的
Figure BDA0000075222290000052
16以及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研制的DNATyperTM15商业化试剂盒所包含的其它STR基因座,这些基因座包括CSF1PO、FGA、TH01、TPOX、vWA、D3S1358、D5S818、D7S820、D8S1179、D13S317、D16S539、D18S51、D21S11、D2S1338、D19S433、Penta D、Penta E、D6S1043、Amel。其次还可选择其它业已发现但尚未包含在上述试剂盒中的STR基因座位点,例如D19S253、D12S391、D1S1612、D9S302、D18S535、D15S816等。
总之,标准物质含19个基因座:CSF1PO、D2S1138、D3S1358、D5S818、D6S1043、D7S820、D8S1179、D13S317、D16S539、D18S51、D19S433、D21S11、FGA、Penta D、Penta E、TH01、VWA、TPOX和Amel。
实施例1、19个基因座等位基因的获得
一、基因座CSF1PO等位基因(N=12(TAGA)12)的获得
1、引物的设计
在确定CSF1PO基因座位侧翼序列的基础上,引物设计如下:Forward primer:TGGCAGAAGCCGGAGGTAA;Reverse primer:CCGATGAGCTGCTGCCTTG
2、PCR扩增
用上述引物对,以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其中PCR体系及反应参数如下:
a.PCR扩增体系(10μL):
Figure BDA0000075222290000053
Figure BDA0000075222290000061
b.PCR热循环参数:
95℃11min;94℃1min,60℃1min,72℃1min,30cycles;60℃60min;25℃Hold。(其中退火温度依据不同基因座的Tm值而有所变化。)
经过电泳、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直接插入载体T载体(购自Promega公司,名称为pGEM-T Vector货号为A3600),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TAGA)12,重复次数N为12,位于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271-318位。
3、根据测序结果,将连接正确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CSF1)保存备用。
二、基因座D2S1138等位基因(N=18(TGCC)7(TTCC)(TGCC)(TTCC)9;N=19(TGCC)7(TTCC)(TGCC)(TTCC)10)的获得
Forward primer:ATATTGGGGAGCTGTTTCAGA
Reverse primer:GTTCATTTCTTCCTAGCACTTAGAAC
按照步骤一中的方法,用本步骤引物对,从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两种PCR产物,经跑胶、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分别插入pGEM-T,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第一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TGCC)7(TTCC)(TGCC)(TTCC)9,重复次数N为18,位于序列表中序列2的第190-261位。
第二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TGCC)7(TTCC)(TGCC)(TTCC)10,重复次数N为19,位于序列表中序列3的第190-265位。
将含有第一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1338-1)和含有第二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1338-2)保存备用。
三、基因座D3S1358等位基因(N=17(AGAT)13(AGAC)2(AGAT)2;N=15(AGAT)11(AGAC)2(AGAT)2)的获得
Forward Primer:TGTGTATTCCCTGTGCCTTT
Reverse Primer:CCCAGGAGTTTGAGGCTGTA
按照步骤一中的方法,用本步骤引物对,从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两种PCR产物,经跑胶、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分别插入pGEM-T,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第一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4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AGAT)13(AGAC)2(AGAT)2,重复次数N为17,位于序列表中序列4的第65-124位。
第二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5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AGAT)11(AGAC)2(AGAT)2,重复次数N为15,位于序列表中序列5的第65-132位。
将含有第一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1358-1)和含有第二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1358-2)保存备用。
四、基因座D5S818等位基因(N=11(AGAT)11)的获得
Forward Primer:TGTCCCAGATAATCTGTAC
Reverse Primer:GGAATGCTTTAGTGCTTTT
按照步骤一中的方法,用本步骤引物对,从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经跑胶、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插入pGEM-T,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6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AGAT)11,重复次数N为11,位于序列表中序列6的第96-139位。
将含有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818)保存备用。
五、基因座D6S1043等位基因(N=15(AGAT)15;N=18(AGAT)18)的获得
Forward Primer:GCAATAGTGTGCAAGGATGG
Reverse Primer:TTGTATGAGCCACTTCCCAT
按照步骤一中的方法,用本步骤引物对,从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两种PCR产物,经跑胶、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分别插入pGEM-T,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第一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7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AGAT)15,重复次数N为15,位于序列表中序列7的第44-103位。
第二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8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AGAT)18,重复次数N为18,位于序列表中序列8的第44-115位。
将含有第一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1043-1)和含有第二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1043-2)保存备用。
六、基因座D7S820等位基因(N=10(GATA)10)的获得
Forward Primer:ACTGCAACCTCCGCTTCTT
Reverse Primer:GCATCAGTTTTCACACCAGAA
按照步骤一中的方法,用本步骤引物对,从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经跑胶、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插入pGEM-T,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9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GATA)10,重复次数N为10,位于序列表中序列9的第216-255位。
将含有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820)保存备用。
七、基因座D8S1179等位基因(N=16(TCTA)16)的获得
Forward Primer:TTAGGTAAAGCTGAGTCTGAAGTAAG
Reverse Primer:CGTATGTATTCTTGTTTCCAGTTTCT
按照步骤一中的方法,用本步骤引物对,从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经跑胶、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插入pGEM-T,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0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TCTA)16,重复次数N为16,位于序列表中序列10的第196-259位。
将含有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1179)保存备用。
八、基因座D13S317等位基因(N=10(TATC)10;N=11(TATC)11)的获得
Forward Primer:ATCACAGAAGTCTGGGATGTGGAGGA
Reverse Primer:ATATTCAGAGAGCTTGAATTGTTGG
按照步骤一中的方法,用本步骤引物对,从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两种PCR产物,经跑胶、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分别插入pGEM-T,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第一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1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TATC)10,重复次数N为10,位于序列表中序列11的第105-144位。
第二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2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TATC)11,重复次数N为11,位于序列表中序列12的第105-148位。
将含有第一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317-1)和含有第二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317-2)保存备用。
九、基因座D16S539等位基因(N=11(GATA)11;N=12(GATA)12的获得
Forward Primer:ACTCTCAGTCCTGCCGAGGT
Reverse Primer:CAAGCGAAAGTGATGCCATA
按照步骤一中的方法,用本步骤引物对,从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两种PCR产物,经跑胶、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分别插入pGEM-T,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第一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3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GATA)11,重复次数N为11,位于序列表中序列13的第232-275位。
第二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4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GATA)12,重复次数N为12,位于序列表中序列14的第232-279位。
将含有第一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539-1)和含有第二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539-2)保存备用。
十、基因座D18S51等位基因(N=14(AGAA)14;N=13(AGAA)13)的获得
Forward Primer:GTGGATCAATTGAGCTCAGGA
Reverse Primer:CAGAAGAAATCCTTGTGCGTA
按照步骤一中的方法,用本步骤引物对,从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两种PCR产物,经跑胶、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分别插入pGEM-T,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第一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5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AGAA)14,重复次数N为14,位于序列表中序列15的第230-285位。
第二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6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AGAA)13,重复次数N为13,位于序列表中序列16的第230-281位。
将含有第一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51-1)和含有第二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51-2)保存备用。
十一、基因座D19S433等位基因(N=13(AAGG)13; N=14(AAGG)14)的获得
Forward Primer:GAGGTTGAGGCTGCAAAAAG
Reverse Primer:GATAACCAGACCCCAGAGCA
按照步骤一中的方法,用本步骤引物对,从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两种PCR产物,经跑胶、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分别插入pGEM-T,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第一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7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AAGG)13,重复次数N为13,位于序列表中序列17的第89-140位。
第二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8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AAGG)143,重复次数N为14,位于序列表中序列18的第89-144位。
将含有第一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433-1)和含有第二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433-2)保存备用。
十二、基因座D21S11等位基因
(N=29(TCTA)4(TCTG)6(TCTA)3TA(TCTA)3TCA(TCTA)2TCCATA(TCTA)11)的获得
Forward Primer:TTGTAGATGGTCTGTTATGGGACT
Reverse Primer:AGATGTTGTATTAGTCAATGTTCTCCA
按照步骤一中的方法,用本步骤引物对,从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经跑胶、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插入pGEM-T,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9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TCTA)4(TCTG)6(TCTA)3TA(TCTA)3TCA(TCTA)2TCCATA(TCTA)11,重复次数N为29,位于序列表中序列19的第74-208位。
将含有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11)保存备用。
十三、基因座FGA等位基因(N=21(TTTC)3TTTT TTCT(CTTT)13CTCC(TTCC)2;N=18(TTTC)3TTTT TTCT(CTTT)10CTCC(TTCC)2)的获得
Forward Primer:ATAAAATAATTGAAATGCAATCAAACC
Reverse Primer:GACCACAGCCACATACTTACCT
按照步骤一中的方法,用本步骤引物对,从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两种PCR产物,经跑胶、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分别插入pGEM-T,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第一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0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TTTC)3TTTT TTCT(CTTT)13CTCC(TTCC)2,重复次数N为21,位于序列表中序列20的第240-311位。
第二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1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TTTC)3TTTT TTCT(CTTT)10CTCC(TTCC)2,重复次数N为18,位于序列表中序列21的第240-323位。
将含有第一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FGA-1)和含有第二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FGA-2)保存备用。
十四、基因座Penta D等位基因(N=9(AAAGA)9;N=13(AAAGA)13)的获得
Forward Primer:GAAGGTCGAAGCTGA AGTG
Reverse Primer:AGAATTCTTTAATCTGGACACAAG
按照步骤一中的方法,用本步骤引物对,从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两种PCR产物,经跑胶、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分别插入pGEM-T,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第一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2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AAAGA)9,重复次数N为9,位于序列表中序列22的第91-155位。
第二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3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AAAGA)13,重复次数N为13,位于序列表中序列23的第91-135位。
将含有第一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PentaD-1)和含有第二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PentaD-2)保存备用。
十五、基因座Penta E等位基因(N=12(AAAGA)12;N=18(AAAGA)18)的获得
Forward Primer:TTACCAACATGAAAGGGTACCAATA
Reverse Primer:TGGGTTATTAATTGAGAAAACTCCTTACAATTT
按照步骤一中的方法,用本步骤引物对,从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两种PCR产物,经跑胶、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分别插入pGEM-T,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第一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4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AAAGA)12,重复次数N为12,位于序列表中序列24的第321-380位。
第二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5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AAAGA)18,重复次数N为18,位于序列表中序列25的第321-410位。
将含有第一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PentaE-1)和含有第二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PentaE-2)保存备用。
十六、基因座TH01等位基因(N=9(CATT)9;N=7(CATT)7)的获得
Forward Primer:CTAGTCAGCACCCCAACCAG
Reverse Primer:CAGGGAGCCCAAGGTTCT
按照步骤一中的方法,用本步骤引物对,从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两种PCR产物,经跑胶、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分别插入pGEM-T,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第一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6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CATT)9,重复次数N为9,位于序列表中序列26的第170-197位。
第二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7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CATT)7,重复次数N为7,位于序列表中序列27的第170-201位。
将含有第一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Th01-1)和含有第二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Th01-2)保存备用。
十七、基因座VWA等位基因(N=14TCTA(TCTG)4(TCTA)9;N=18TCTA(TCTG)4(TCTA)13)的获得
Forward Primer:TGTGAACTCCTCAGACTGATCC
Reverse Primer:CAGATGATAAATACATAGGATGGATG
按照步骤一中的方法,用本步骤引物对,从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两种PCR产物,经跑胶、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分别插入pGEM-T,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第一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8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TCTA(TCTG)4(TCTA)9,重复次数N为14,位于序列表中序列28的第143-214位。
第二种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9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TCTA(TCTG)4(TCTA)13,重复次数N为18,位于序列表中序列29的第143-198位。
将含有第一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Vwa-1)和含有第二种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为V-Vwa-2))保存备用。
十八、基因座TPOX等位基因(N=8(GAAT)8)的获得
Forward Primer:CTCATGTTCCCACTGCTGAC
Reverse Primer:GCTCAAACGTGAGGTTGACTC
按照步骤一中的方法,用本步骤引物对,从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经跑胶、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插入pGEM-T,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30所示,其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是(GAAT)8,重复次数N为8,位于序列表中序列30的第263-294位。
将含有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TPOX)保存备用。
十九、基因座Amel等位基因的获得
Forward Primer:ACCTCATCCTGGGCACCCTGG
Reverse Primer:AGGCTTGAGGCCAACCATCAG
按照步骤一中的方法,用本步骤引物对,从提取的人唾液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经跑胶、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片段插入pGEM-T,重组后的克隆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经酶切鉴定后,进行PCR片段的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31所示,其中第1-21位与第192-212位是引物序列。将含有扩增产物的重组克隆载体(命名为V-Amel)。
实施例2、STR分型的标准物质的制备
将实施例1中步骤一至步骤十九制备得到的31个重组克隆载体逐步混合,随着等位基因DNA片段的增加,由于DNA分子内部存在竞争机制,各个等位基因片段的相对平衡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需不断调整带有不同等位基因DNA片段的重组质粒至最适比例,经反复实验最终建立多个DNA片段间的相对平衡状态,最终形成满足要求的DNA标准物质。其中:31个重组克隆载体中的重组克隆载体V-CSF1∶重组克隆载体V-1338-1∶重组克隆载体V-1338-2∶重组克隆载体V-1358-1∶重组克隆载体V-1358-2∶重组克隆载体V-818∶重组克隆载体V-1043-1∶重组克隆载体V-1043-2∶重组克隆载体V-820∶重组克隆载体V-1179∶重组克隆载体V-317-1∶重组克隆载体V-317-2∶重组克隆载体V-539-1∶重组克隆载体V-539-2∶重组克隆载体V-51-1∶重组克隆载体V-51-2∶重组克隆载体V-433-1∶重组克隆载体V-433-2∶重组克隆载体V-11∶重组克隆载体V-FGA-1∶重组克隆载体V-FGA-2∶重组克隆载体V-PentaD-1∶重组克隆载体V-PentaD-2∶重组克隆载体V-PentaE-1∶重组克隆载体V-PentaE-2∶重组克隆载体V-Th01-1∶重组克隆载体V-Th01-2∶重组克隆载体V-Vwa-1∶重组克隆载体V-Vwa-2∶重组克隆载体V-TPOX∶重组克隆载体V-Amel的摩尔比为2∶1∶1∶1∶1∶2∶1∶1∶2∶2∶1∶1∶1∶1∶1∶1∶1∶1∶2∶1∶1∶1∶1∶1∶1∶1∶1∶1∶1∶2∶2。
标准物质实际制备过程中,上述顺序的31个重组克隆载体是分别以1.01×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1.01×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1.01×10-9pmol、1.01×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1.01×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0.505×10-9pmol、1.01×10-9pmol、1.01×10-9pmol保存在小于10ul的TE或水中。
实施例3、标准物质的验证
步骤一至步骤四的扩增实验中的扩增体系均是10ul。
一、TyperTM15试剂盒扩增
以实施例2实际制备的标准物质作为DNA模板,采用TyperTM15荧光复合扩增试剂盒(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进行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扩增。其DNA检验图谱如图1所示,其中图谱清晰、峰型尖锐与预先设定的结果一致。
二、IdentifilierTM试剂盒扩增
以实施例2实际制备的标准物质作为DNA模板,采用IdentifilierTM荧光复合扩增试剂盒(美国ABI公司)进行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扩增。扩增参数设定为95℃,5min;94℃1min,59℃1min,72℃1min(28个循环);60℃60min;4℃永久保存。其DNA检验图谱如图2所示,其中图谱清晰、峰型尖锐与预先设定的结果一致。
三、PowerPlex 16TM试剂盒扩增
以实施例2实际制备的标准物质作为DNA模板,采用PowerPlex 16TM荧光复合扩增试剂盒(美国Promega公司)进行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扩增。其DNA检验图谱如图3所示,其中图谱清晰、峰型尖锐与预先设定的结果一致。
四、SinofilerTM试剂盒扩增
以实施例2实际制备的标准物质作为DNA模板,采用SinofilerTM荧光复合扩增试剂盒(美国ABI公司)进行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扩增。其DNA检验图谱如图4所示,其中图谱清晰、峰型尖锐与预先设定的结果一致。
Figure IDA0000075222370000021
Figure IDA0000075222370000031
Figure IDA0000075222370000051
Figure IDA0000075222370000061
Figure IDA0000075222370000081
Figure IDA0000075222370000091
Figure IDA0000075222370000101
Figure IDA0000075222370000111
Figure IDA0000075222370000121

Claims (6)

1.一种作为STR分型标准物质的重组质粒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如下1)-31)的31个DNA片段分别插入到31个载体中,得到分别含有1)-31)的31个DNA片段的31个重组载体;将所述31个重组载体混合,得到重组质粒混合物:
1)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271-318位所示的DNA片段、2)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第190-261所示的DNA片段、3)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3第190-265所示的DNA片段、4)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4第65-124所示的DNA片段、5)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5第65-132所示的DNA片段、6)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6第96-139所示的DNA片段、7)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7第44-103所示的DNA片段、8)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8第44-115所示的DNA片段、9)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9第216-255所示的DNA片段、10)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0第196-259所示的DNA片段、11)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1第105-144所示的DNA片段、12)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2第105-148所示的DNA片段、13)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3第232-275所示的DNA片段、14)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4第232-279所示的DNA片段、15)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5第230-285所示的DNA片段、16)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6第230-281所示的DNA片段、17)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7第89-140所示的DNA片段、18)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8第89-144所示的DNA片段、19)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9第74-208所示的DNA片段、20)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0第240-311所示的DNA片段、21)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1第240-323所示的DNA片段、22)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2第91-155所示的DNA片段、23)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3第91-135所示的DNA片段、24)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4第321-380所示的DNA片段、25)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5第321-410所示的DNA片段、26)核苷酸序列为列表中序列26第170-197所示的DNA片段、27)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7第170-201所示的DNA片段、28)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8第143-214所示的DNA片段、29)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9第143-198所示的DNA片段、30)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30第263-294所示的DNA片段和31)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31第22-191所示的DNA片段;
分别含有所述1)-31)的31个DNA片段的31个重组载体的摩尔比依次为(1.8-2.2):(0.8-1.2):(0.8-1.2):(0.8-1.2):(0.8-1.2):(1.8-2.2):(0.8-1.2):(0.8-1.2):(1.8-2.2):(1.8-2.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1.8-2.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1.8-2.2):(1.8-2.2)。
2.一种作为STR分型标准物质的重组质粒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如下1)-31)的31个DNA片段分别插入到31个载体中,得到分别含有1)-31)的31个DNA片段的31个重组载体;将所述31个重组载体混合,得到重组质粒混合物:
1)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DNA片段、2)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DNA片段、3)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DNA片段、4)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4所示的DNA片段、5)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5所示的DNA片段、6)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6所示的DNA片段、7)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7所示的DNA片段、8)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8所示的DNA片段、9)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9所示的DNA片段、10)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0所示的DNA片段、11)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1所示的DNA片段、12)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2所示的DNA片段、13)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3所示的DNA片段、14)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4所示的DNA片段、15)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5所示的DNA片段、16)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6所示的DNA片段、17)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7所示的DNA片段、18)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8所示的DNA片段、19)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9所示的DNA片段、20)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0所示的DNA片段、21)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1所示的DNA片段、22)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2所示的DNA片段、23)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3所示的DNA片段、24)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4所示的DNA片段、25)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5所示的DNA片段、26)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6所示的DNA片段、27)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7所示的DNA片段、28)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8所示的DNA片段、29)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9所示的DNA片段、30)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30所示的DNA片段、31)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31所示的DNA片段;
分别含有所述1)-31)的31个DNA片段的31个重组载体的摩尔比依次为(1.8-2.2):(0.8-1.2):(0.8-1.2):(0.8-1.2):(0.8-1.2):(1.8-2.2):(0.8-1.2):(0.8-1.2):(1.8-2.2):(1.8-2.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1.8-2.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1.8-2.2):(1.8-2.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含有1)-31)的31个DNA片段的31个重组载体的摩尔比依次为2:1:1:1:1:2:1:1:2:2:1:1:1;1:1:1:1:1:2:1:1:1:1:1:1:1:1:1:1:2:2。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克隆载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克隆载体为T载体。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在制备STR分型标准物质中的应用。
CN2011101950012A 2011-07-12 2011-07-12 Str分型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286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950012A CN102286477B (zh) 2011-07-12 2011-07-12 Str分型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950012A CN102286477B (zh) 2011-07-12 2011-07-12 Str分型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6477A CN102286477A (zh) 2011-12-21
CN102286477B true CN102286477B (zh) 2013-06-05

Family

ID=45333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950012A Active CN102286477B (zh) 2011-07-12 2011-07-12 Str分型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864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44441B2 (en) 2016-05-16 2020-11-24 Lif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Penta e polymorphisms for human identification
CN107326075A (zh) * 2017-07-05 2017-11-07 公安部第研究所 一种荧光分子量内标的制备方法
CN108085367A (zh) * 2018-01-26 2018-05-29 公安部第研究所 一种遗传分析仪测试专用等位基因标准对照试剂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1282B1 (en) * 2000-05-30 2003-03-11 Oligotrail, Llc Multiplex ampl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selected STR loci
CN1312371A (zh) * 2001-03-05 2001-09-12 四川大学 人类基因短串联重复序列分型标准物的分子克隆制备方法
TW200930818A (en) * 2007-10-30 2009-07-16 Applied Biosystems Method and kits for multiplex amplification of short tandem repeat loci
CN102725422B (zh) * 2009-09-11 2016-01-06 生命科技公司 Y-染色体str标记的分析
CN101921861A (zh) * 2010-08-30 2010-12-22 河北医科大学 荧光标记str进行人类基因分型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CN101956008A (zh) * 2010-09-10 2011-01-26 无锡中德美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6个基因座快速复合pcr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
CN102251032B (zh) * 2011-07-01 2013-07-24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一种人类dna str检测用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
CN102286476B (zh) * 2011-07-12 2012-12-26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Str分型标准物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6477A (zh) 201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vesse et al. Concordance of the ForenSeq™ system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sequence-specific autosomal STR alleles across two major population groups
McKiernan et al. Molecular diagnostic applications in forensic science
Tobias et al. Essential medical genetics
Lou et al. A SNaPshot assay for genotyping 44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Tamaki et al. Human tandem repeat sequences in forensic DNA typing
CN101956008A (zh) 16个基因座快速复合pcr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
EP2971087B1 (en) Assessing dna quality using real-time pcr and ct values
Berger et al. Y-STR typing of an Austrian population sample using a 17-loci multiplex PCR assay
CN106350590A (zh) 用于高通量测序的dna文库构建方法
CN104131072A (zh) 一种对未知检材进行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的方法和系统
CN102286476B (zh) Str分型标准物质
CN102321748A (zh) 一种同时分析人基因组dna 22个基因座的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的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CN102286477B (zh) Str分型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
Zhou et al. Developmental validation of a forensic rapid DNA-STR kit: Expressmarker 16
Onofri et al. Y-chromosome genetic structure in sub-Apennine populations of Central Italy by SNP and STR analysis
CN112592981B (zh) 用于dna档案建库的引物组、试剂盒和方法
CN108753952A (zh) 一种用于人类slc25a13基因10个常见突变位点的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
Asamura et al. MiniY-STR quadruplex systems with short amplicon lengths for analysis of degraded DNA samples
CN104031989A (zh) 一种人基因组dna26个基因座的复合扩增的试剂盒
Liu et al. A new set of 20 Multi‐InDel markers for forensic application
Bai et al. Construction of two fluorescence‐labeled non‐combined DNA index system miniSTR multiplex systems to analyze degraded DNA samples in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
Du et al. Developmental validation of the HomyGene19+ 14Y System
CN112592972B (zh)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易感基因的早筛方法及试剂盒
Vajpayee et al. Forensic DNA typing: inception, methodology, and technical advancements
Y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 rapid 21‐plex autosomal STR typing system for forensic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