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2038A - 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部件的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部件的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2038A
CN102282038A CN2010800046306A CN201080004630A CN102282038A CN 102282038 A CN102282038 A CN 102282038A CN 2010800046306 A CN2010800046306 A CN 2010800046306A CN 201080004630 A CN201080004630 A CN 201080004630A CN 102282038 A CN102282038 A CN 102282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r element
braking
control apparatus
actuating device
braking s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46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82038B (zh
Inventor
弗里德·克吕格尔
安德烈·布林茨勒
斯特凡妮·哈特勒布
于尔根·席勒
马西亚斯·魏伯
安德烈亚斯·韦德
沃尔克·蒙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se Fahrzeugteile SE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Brose Fahrzeugteile SE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se Fahrzeugteile SE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Brose Fahrzeugteile SE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2282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2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82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20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2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and provided with brak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933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rotatable
    • B60N2/938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rotatable and provided with brak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部件的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部件的转动配件、连接到转动配件以用于驱动转动配件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致动驱动装置的驱动装置调节元件,转动配件具有第一配件部分和可绕转动轴线枢转地安装到第一配件部分的第二配件部分。驱动装置设计成将出现在驱动侧的调节元件处的力传递到转动配件以调节车辆座椅部件,而阻挡出现在输出侧的转动配件处的力。根据本发明,驱动装置(1)具有制动部分(3)和至少一个制动节段(4a、4b、5a、5b),制动部分(3)固定地布置在第一配件部分(81)上以阻挡输出侧力,在输出侧力出现在转动配件(8)处的情况中,制动节段(4a、4b、5a、5b)通过接触表面(40a、40b、41a、41b、50a、50b、51a、51b)与制动部分(3)呈蹄式制动器方式、以制动方式相互作用。因此形成一种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部件的调节装置,其安全且可靠地阻挡了输出侧力,同时可以以低摩擦方式传递引入到驱动侧上的力。

Description

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部件的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部件的调节装置。
这种调节装置包括:
-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部件的转动配件,其具有第一配件部分和相对于第一配件部分以枢转方式安装的第二配件部分,
-与转动配件连接以驱动转动配件的驱动装置,以及
-驱动装置的用于致动驱动装置的调节元件。
驱动装置形成为将出现在驱动侧的调节元件上的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部件的力传递到转动配件,但以负载力矩锁定装置的方式阻挡出现在输出侧的转动配件上的力。
背景技术
在从DE 10 2005 028 779 B4得知的调节装置(其形成为用于车辆座椅靠背的靠背倾度调节器的转动配件)中,与车辆座椅的座部分连接的第一配件部分通过传动装置与连接靠背的第二配件部分联接,使得通过转动手轮,第一配件部分可相对于第二配件部分移位。通过手轮,调节力可被引入转动配件,结果,两个配件部分相对于彼此移位。
为防止当力出现在输出侧的转动配件上时,即例如当靠背负载有车辆乘客时,调节装置移位,DE 10 2005 028 779 B4提供了所谓的卷簧制动器,其具有在出现输出侧力时与柱形壳体摩擦接触并从而将输出侧力引入静止座椅框架的卷簧。但是,如果调节力出现在驱动侧的手轮上,则卷簧从其摩擦接触释放,从而调节装置可移位。
从DE 40 23 824 C3和DE 36 24 018 A1获知具有卷簧制动器的其他形式的调节装置。
通过使用卷簧制动器,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于出现在输出侧上的力而导致的调节装置移位。在卷簧被致动的释放状态中,卷簧制动器还具有相对大的摩擦力矩,从而调节装置的移位需要相对大的努力且磨损也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部件的调节装置,其一方面安全且可靠地阻挡出现在输出侧上的力且另一方面能够以低摩擦方式传递被引入到驱动侧上的力。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发明主题来解决。
为阻挡输出侧力,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地布置在第一配件部分上的制动部分和至少一个制动节段,在输出侧力出现在转动配件处的情况下,制动节段通过接触表面与制动部分呈蹄式制动器方式以制动方式协作。
本发明的构思在于不是使用卷簧而是使用一个或多个制动节段来制动出现在输出侧上的力,在出现输出侧力的情况下,所述一个或多个制动节段与静止制动部分摩擦接触并因此通过摩擦连接来阻挡输出侧力。由例如柱形制动壶形成的制动部分和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呈蹄式制动器形式形成并在输出侧负载下由于静态摩擦而以制动方式配合。但是,如果驱动侧力施加在驱动装置的调节元件上,调节元件致动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并由此消除所述摩擦接触,从而驱动装置可被致动而无调节车辆座椅部件的效果。
所述调节元件可形成为可手动操作的手轮。但是,原则上,还可设想通过电动马达电驱动所述调节元件以调节车辆座椅部件。
调节装置可例如形成为座椅调节器,以调节车辆座椅的靠背的靠背倾角。在该构造中,驱动装置驱动转动配件以调节靠背,其中通过驱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当负载由车辆乘客施加在靠背上时出现在输出侧上的力被阻挡并被引入座椅框架,而不导致调节装置的移位。
当制动部分形成为柱形制动壶时,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布置在所述制动壶内并与所述制动壶的内壳表面摩擦接触,以实现制动效果。
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有利地布置在驱动元件上,所述驱动元件与可操作地连接到第一配件部分的轴以不可转动的方式联接。在具体构造中,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通过支承部分支承在驱动元件上,使得在出现输出侧力的情况下,在与轴以不可转动的方式连接的驱动元件与静止摩擦部分之间形成摩擦接触且因此出现在输出侧的所述轴上的力被引入制动部分。制动部分例如可与转动配件的座椅侧配件部分连接且所述轴可与靠背侧配件部分连接,从而在出现靠背侧力的情况下,所述力不致使调节装置的移位,而是通过所述制动部分被引入所述座椅侧配件部分。
支承部分可例如形成为与驱动元件牢固地连接的部分地外模制的金属片部件,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通过支承部分支承在驱动元件上。所述驱动元件本身被制造为塑料部件(例如注模塑料件),并通过外模制的金属片部件加固使得可以可靠地传递通过驱动元件和至少一个制动节段引入制动部分的输出侧力。
在另一构造中,支承部分还可形成为与驱动元件一体地连接的塑料部分,其对应于强度要求而设置尺寸并加固以传递输出侧力。
在又一构造中,驱动元件还可整体制造成金属模铸部件,例如铝模铸部件或锌模铸部件
为了在出现输出侧力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实现制动效果,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有利地相对于驱动元件弹性偏压到如下位置,在该位置中,所述制动节段以制动方式抵靠所述制动部分。为此,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可例如通过弹簧元件偏压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被推压到相对于转动轴线径向外部的静止位置。在该位置中,当力作用在输出侧的驱动元件上时,制动节段的接触表面抵靠制动部分并相对于制动部分摩擦制动驱动节段。
弹簧元件可例如形成为压缩弹簧或扭簧,每个弹簧产生将制动节段推入相对于转动轴线径向偏向外部的位置。
为制动调节装置以移位所要调节的车辆座椅部件,在调节元件上施加驱动侧调节力,所述力致动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以启动驱动装置。在该过程中,先前与制动部分摩擦接触的制动节段接触表面抵抗所述偏压而移动到如下位置,在该位置中,没有力通过制动节段从驱动元件传递到制动部分。通过调节元件,制动节段因而从制动部分移除且由此消除了制动部分和制动节段之间的摩擦接触,从而驱动元件可相对于制动部分移位。
驱动元件和调节元件有利地以枢转方式安装在制动部分上。调节元件还可与驱动元件枢转地连接,从而一方面驱动元件和调节元件可相对于制动部分一起枢转而另一方面调节元件还可以相对于驱动元件转动至少一个预定的枢转角度。调节元件相对于驱动元件的可枢转性是需要的,以能够制动布置在驱动元件上的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通过枢转调节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因而从静止位置移动到启动位置并因此与制动部分离开摩擦接触,从而可传递驱动侧力以将所要调节的车辆座椅部件移位。在致动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之后,在出现驱动侧力的情况下,调节元件变成可操作地与驱动元件连接并将驱动侧力传递到驱动元件并通过驱动元件传递到转动配件。为将驱动侧力从驱动元件传递到转动配件,驱动元件和转动配件通过轴互相连接。
调节元件例如通过锁定元件保持在驱动元件处。锁定元件优选地初始用作传送锁,以将调节元件保持在预装配位置中的驱动元件处,在该预装配位置中,转动配件和轴还未与驱动装置连接。为此,锁定元件可例如与驱动元件形状配合地连接。因而,锁定元件用作驱动装置的连接元件,并设置用于预装配和递送作为单独单元的驱动装置,并在随后的装配步骤中仅将驱动装置与转动配件和轴连接。在装配位置中,在将轴与驱动装置连接之后,轴然后形状配合地接合在驱动元件的凹陷内以与驱动元件以不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并通过卷边与锁定元件牢固地连接,从而在装配位置中,转动配件、轴和驱动装置在起作用的位置中协作。
在优选方面中,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制动节段,其中,在出现沿第一方向指向的输出侧力的情况下,第一制动节段阻挡驱动装置,而在出现相反指向的输出侧力的情况下,第二制动节段阻挡驱动装置。
为实现更有利的阻挡效果,在有利实施例中,提供四个制动节段,所述四个制动节段布置在驱动元件上使得它们成对地彼此相对定位,而各对制动节段形成为与转动轴线成轴向地相对于彼此偏移。因而,两对制动节段位于不同平面内,其中,在出现沿第一方向指向的输出侧力的情况下,每对制动节段中的一个制动节段阻挡驱动装置,而在出现相反指向的输出侧力的情况下,每个制动节段中的另一个制动节段阻挡驱动装置。通过提供四个制动节段而形成以下结构,所述结构提供了阻挡状态中力的对称引入并由此在出现输出侧力的情况下,确保安全和可靠地阻挡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构思,附图中:
图1示出形成为座椅调节器的转动配件的调节装置的透视图;
图2示出图1的调节装置的分解图;
图3示出具有以制动壶布置在其上的制动节段的驱动元件的透视图;
图4A、4B示出在出现输出侧力(图4A)和驱动侧力(图4B)的情况下图3的布置的俯视图;
图5示出具有布置在其上的调节元件的驱动元件,其形成手轮;
图6示出调节装置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其具有用于将调节元件与驱动元件连接的锁定元件;
图7示出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其具有变型实施例的用于将调节元件与驱动元件连接的锁定元件;
图8示出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其具有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将调节元件与驱动元件连接的锁定元件;
图9示出具有以制动壶布置在其上的制动节段的驱动元件的透视图,包括用于偏压制动段的压缩弹簧;
图10A、10B示出从上方倾斜和从下方倾斜看到的驱动装置的视图;
图11A、11B示出用于偏压制动节段的弹簧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视图;
图12A、12B示出用于偏压制动节段的弹簧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视图;
图13示出驱动元件的实施例的单独视图;并且
图14示出驱动元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单独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由驱动装置1和转动配件8构成的调节装置的总体透视图,该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靠背,该车辆座椅靠背通过上部的第二配件部分82与转动配件8连接。靠背通过下部的第一配件部分81与车辆座椅的座部分连接,且可通过驱动装置1致动转动配件8来调节靠背相对于车辆座椅的座部分的倾角。
为将调节力引入车辆座椅的两侧上,即一方面在门侧上而另一方面在车辆座椅的过道侧(在车辆的中心)上,两个转动配件8规则地布置在车辆座椅的靠背的两侧上并通过轴9互相连接。然后,当通过驱动装置1致动转动配件8时,第二转动配件8也通过轴9同步枢转,并且与配件部分82连接的靠背相对于车辆座椅的座部分移位。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形成为手动驱动装置且因此包括呈手轮形式的调节元件6,图1未示出完整的手轮,而仅示出所谓的手轮适配器,调节装置可通过其连接到用户专用抓持部件。
图2示出驱动装置1的实施例的分解图。驱动装置1包括驱动元件2,驱动元件2以不可转动的方式与轴9连接,轴9可绕转动轴线D转动,且可通过调节元件6枢转。通过轴9,驱动元件2例如通过呈行星齿轮或偏心轮(参见图1)形式的传动装置与上部配件部分82连接。驱动元件2枢转地布置在制动壶3内,制动壶3通过套环31和布置在套环31上的呈凸出销形式的形状配合元件310(参见图1)以不可转动的方式与第一配件部分81连接。制动壶3包括柱形制动护套32,驱动元件2可在制动护套内枢转。
四个制动节段4a、4b、5a、5b布置在驱动元件2上并通过支承部分23、24支承在驱动元件2上。如图13中驱动元件2的单独视图所示,支承部分23、24可与驱动元件2连接,例如作为部分地外模制的金属片部件。
如还在图13中所示,驱动元件2包括方形横截面的中央凹陷204,轴9通过该方形横截面的中央凹陷204与驱动元件2形状配合地连接。在驱动元件2上布置有两个凸刺201a、201b,两个凸刺201a、201b从驱动元件2在调节元件6的方向上凸出。
制动节段4a、4b、5a、5b通过呈扭簧形式的弹簧元件21、22相对于驱动元件偏压,其中弹簧元件21、22通过如图3所示用于弹簧元件22的固定装置220与驱动元件2连接。
通过盘状锁定元件7与驱动元件2连接的调节元件6包括接合元件61a、61b、62a、62b,调节元件6可通过接合元件作用在制动节段4a、4b、5a、5b上,并通过止挡件202a、202b、203a、203b以及通过凸刺201a、201b(还参照图13的驱动元件2的单独视图)将调节力传递到驱动元件2。
下文将参照图3和图4A、图4B说明驱动装置1的运行模式。
通过驱动装置1,存在于调节元件6处的驱动侧调节力以尽可能小的摩擦被传递到转动配件8以调节靠背(参见图1)。另一方面,存在于输出侧上的转动配件8处的力不应导致转动配件8移位,即,例如当负载施加在靠背上时靠背相对于座部分移位。在存在输出侧力的情况下,驱动装置1因此用作负载力矩锁定装置,并因此包括在驱动元件2上的制动节段4a、4b、5a、5b,其在存在输出侧力的情况下与制动壶3的制动护套32摩擦配合,以阻挡驱动装置1并因此防止转动配件8的移位。
制动节段4a、4b、5a、5b与制动壶3一起形成呈蹄式制动器形式的制动装置。为此,每个制动节段4a、4b、5a、5b包括两个接触表面40a、40b、41a、41b、50a、50b、51a、51b,接触表面可与制动护套32的内部接触以摩擦制动。如图3和图4A、图4B所示,提供总共四个制动节段4a、4b、5a、5b,其成对地布置在沿转动轴线D相对于彼此轴向偏移的平面内。制动节段4a、4b和制动节段5a、5b中各成对地彼此相对放置并形成布置在不同平面内的两对(在图4A、图4B的视图中,制动节段5a、5b布置在制动节段4a、4b上方)。
在其面对支承部分23、24一侧上,每个制动节段4a、4b、5a、5b包括驼峰状凸起52a、52b、53a、53b,制动节段4a、4b、5a、5b通过驼峰状凸起支承在驱动元件2上。
在出现输出侧力之前的静止位置中,弹簧元件21、22(图4A中仅可见到其中的弹簧元件22)相对于驱动元件2偏压制动节段4a、4b、5a、5b。通过布置在图4A左侧上的弹簧22偏压图4A所示的上部制动节段5a、5b,使得制动节段5a、5b通过凸起53a、53b支承在支承部分23、24上,而凸起52a、52b不与支承部分23、24接触。由于弹簧22的偏压,因此制动节段5a、5b被推入到如下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制动节段5a、5b用其接触表面50a、50b、51a、51b抵靠制动壶3并用其凸起53a(在制动节段5a的情况下)或53b(在制动节段5b的情况下)抵靠支承部分23、24。类似地,布置在图4A底部处的制动节段4a、4b也通过弹簧21相对于驱动元件2偏压,从而制动节段4a、4b用其接触表面40a、40b、41a、41b抵靠制动壶3并用其凸起52a或52b抵靠支承部分23、24。因此,彼此叠置的制动节段4a、5a或4b、5b抵靠相对于彼此偏移的支承部分23、24。如图1所示,弹簧21还与弹簧22直径相对,并因此沿相反方向在下部制动节段4a、4b上施加偏压。
如图4A所示,如果输出侧力出现在轴9处,其致使沿转动方向A的扭矩,则其试图沿转动方向A转动驱动元件2。上部制动节段5b以左接触表面51b和右接触表面50b摩擦抵靠制动壶3,同样地,下部制动节段4a以接触表面40a和40b摩擦抵靠制动壶3,从而制动节段4a、5b楔入在驱动元件2的支承部分23、24和制动壶3之间并形成摩擦接触,该摩擦接触防止驱动元件2相对于制动壶3的转动。通过以不可转动的方式与第一配件部分81(参见图1)连接的制动壶3,输出侧力因此被引入第一配件部分81,从而阻挡转动配件8的移位。
在出现致使与转动方向A相反的扭矩的相反输出侧力的情况下,制动节段4b、5a类似地进入摩擦接触并阻挡驱动装置1。
因此出现在轴9的输出侧上的力被阻挡并无法导致转动配件8的移位。另一方面,如参见图4B所示,如果驱动侧力通过调节元件6沿转动方向B被传递到驱动元件2,则调节元件6通过接合元件61a、61b、62a、62b作用在制动节段4a、4b、5a、5b上,从而消除了制动节段4a、4b、5a、5b与制动壶3之间的摩擦接触,且因此驱动元件2可自由地在制动壶3内枢转。在图4B所示情形中,调节元件6通过布置在图4B底部右侧上的接合元件61a作用在制动节段4a上并通过布置在图4B的顶部左侧上的接合元件62b作用在制动节段5b上,并移位制动节段4a、5b使得制动节段4a、5b朝向支承部分23、24移动,而其凸起52a、52b不接触支承部分23、24。通过轻微枢转或倾斜,制动节段4a、5b因此进入如下位置,在该位置中,接触表面40a、41a、50b、51b不再与制动壶3摩擦接触且驱动元件2可在制动壶3内自由枢转。使以此方式移位或致动的制动节段4a、5b被楔住是不可能的,因为力不再被引入支承部分23、24,这对使制动节段4a、4b被楔住是必须的。另一制动节段4b、5a不防止这样,因为沿驱动元件2的转动方向B的转动期间,制动节段4b、5a不通过与制动壶3相互作用而进入摩擦接触并通过弹簧21、22的偏压而与驱动元件2一起移动。
如果引入相反指向的驱动侧力,则调节元件6类似地通过接合元件61b、62a作用在制动节段4b、5a上,并致动制动节段4b、5a从而消除了与制动壶3之间的摩擦接触。
一旦调节元件6的致动被中断,即驱动侧力不再存在于调节元件6处,则制动节段4a、4b、5a、5b通过弹簧元件21、22再次移动到其偏压的静止位置,在该位置中,制动节段以它们的接触表面40a、40b、41a、41b、50a、50b、51a、51b与制动壶3摩擦接触并因此阻挡驱动装置1。
图5示出驱动元件2处的调节元件6的透视图。图5清楚示出布置在不同平面内的制动节段4a、4b、5a、5b以及调节元件6的作用在制动节段4a、4b、5a、5b上的接合元件61a、61b。
为将调节元件6与驱动元件2连接,设置锁定元件7。锁定元件7通过过盈适配与驱动元件2连接,其中锁定元件7通过套环73保持在驱动元件2处。通过在锁定元件7内提供槽形凹陷730,套环73是部分弹性的,并因此提供了锁定元件7与驱动元件2的夹紧连接。
此外,如图6所示,锁定元件7可通过形状配合元件71、72与驱动元件2形状配合地连接,形状配合元件71、72接合在驱动元件2的凹陷206、207内。通过锁定元件7,驱动装置1因此可作为单独单元预装配,其中在驱动装置1与转动配件8和轴9连接之前,锁定元件7将调节元件6与预装配位置中的驱动元件2形状配合地连接。
锁定元件7与驱动元件2不可转动地连接且形状配合地连接。同时,锁定元件7将调节元件6保持在驱动元件2处,使得调节元件6可相对于驱动元件2至少以预定枢转角度绕转动轴线D枢转,从而致动制动节段4a、4b、5a、5b。为提供调节元件6相对于驱动元件2的平滑枢转,在锁定元件7与调节元件6之间设有间隙S,其可以以与锁定元件7的成形和尺寸相应的目标方式调节。
为将轴9与最终装配位置中的驱动装置1连接,轴9插入驱动元件2的凹陷204内并通过卷边K在锁定元件7的后部上与锁定元件7形状配合地连接,从而锁定元件7与驱动元件2牢固地连接。
图8示出锁定元件7的变型构造,其相对于驱动元件2通过支承部74另外地支承。进而,调节元件6与锁定元件7之间的预定间隙S被调节,以确保调节元件6的平滑可调性。
在参照图2至图4所述的实施例中,设有作为弹簧元件21、22的扭簧,其在制动节段4a、4b、5a、5b上施加偏压并可容易地安装在驱动元件2上。但是,在如图9所示的另一构造中,可设置压缩弹簧21′、22′,其通过压缩力在制动节段4a、4b、5a、5b上施加偏压并因此将制动节段4a、4b、5a、5b带入静止位置,其中,根据轴9的转动方向,在存在输出侧力的情况下,接触表面40a、41a、50b、51b或40b、41b、50a、51a以制动方式抵靠制动壶3。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锁定凸起75、208可整合在锁定元件7和驱动元件2的基表面中,锁定凸起将弹簧元件21、22、21′、22′锁定在驱动元件2处并防止弹簧元件21、22、21′、22′从驱动元件2滑出。
图11A、图11B和图12A、图12B示出形成为扭簧的弹簧元件21、22的不同构造。在图11A、图11B所示的构造中,弹簧元件21、22具有与弹簧臂212、213成直角弯曲的两端210、211。但是,在图12A、图12B所示的构造中,各端210′、211′不相对于弹簧臂212、213成直角弯曲,而是使得其相对于弹簧臂212、213成钝角。由此,实现了在运行中抵靠制动节段4a、4b、5a、5b的弹簧端210′、211′在制动节段4a、4b、5a、5b处安全地保持且尤其防止弹簧元件21、22、21′、22′移出驱动元件2。
在单独视图中,图13和图14示出驱动元件2的不同实施例。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承部分23、24呈部分地外模制的金属片部件形式形成在驱动元件2处。这种构造在驱动元件2由塑料制成时是尤其有利的。通过金属支承部分23、24,确保了驱动元件2上制动节段4a、4b、5a、5b的安全支承。
图14所示实施例中,不设置独立金属片部件,而是支承部分23′、24′一体地模制到例如由塑料制成的驱动元件2。支承部分23′、24′被加固,从而制动节段4a、4b、5a、5b可以可靠地支承在驱动元件2上。
替代地,还可考虑使用由金属制成的驱动元件2,例如制造成铝模铸部件或锌模铸部件。
本发明的构思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还可以完全不同实施例实现。具体来说,所述类型的驱动装置不仅可用作与转动配件协作的靠背倾度调节器,还可用作例如窗户升降器的驱动器。例如,在通常使用卷簧制动器的电缆窗户升降器中,可使用所述类型的制动装置来代替卷簧制动器,以阻挡出现在输出侧上电缆盘上的力。
附图标记列表
1                        驱动装置
2                        驱动元件
201a,201b               凸刺
202a,202b,203a,203b   止挡件
204                      凹陷
205                      容座
206,207                 凹陷
208                      锁定凸起
210,211;210′,211′   端部
220                      固定装置
21,22;21′,22′       弹簧
23,24;23′,24′       支承部分
3                        制动壶
31                       套环
310                      形状配合元件
32                       制动护套
4a,4b,5a,5b        制动节段
40a,40b,41a,41b    接触表面
50a,50b,51a,51b    接触表面
52a,52b,53a,53b    凸起
6                     调节元件
61a,61b,62a,62b    接合元件
7                     锁定元件
71,72                形状配合元件
73                    套环
730                   凹陷
74                    支承
75                    锁定凸起
8                     配件
81                    下部配件部分
82                    上部配件部分
9                     轴
A                     转动方向
B                     转动方向
D                     转动轴线
K                     卷边
S                     间隙

Claims (20)

1.一种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部件的调节装置,包括:
-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部件的转动配件,所述转动配件包括第一配件部分和第二配件部分,所述第二配件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配件部分、绕转动轴线以枢转的方式安装,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转动配件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配件,以及
-驱动装置的调节元件,该调节元件用于致动所述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形成为将出现在驱动侧的所述调节元件上的、用于调节所述车辆座椅部件的力传递到所述转动配件,但阻挡出现在输出侧的所述转动配件上的力,
其特征在于,
为了阻挡输出侧的力,所述驱动装置(1)包括制动部分(3)和至少一个制动节段(4a、4b、5a、5b),其中所述制动部分(3)固定地布置在所述第一配件部分(81)上,而在输出侧的力出现在所述转动配件(8)处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4a、4b、5a、5b)与所述制动部分(3)通过接触表面(40a、40b、41a、41b、50a、50b、51a、51b)以制动方式、呈蹄式制动器方式相协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6)形成为可手动操作的手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配件(8)形成为用于调节靠背的靠背倾角,所述靠背形成车辆座椅部件。
4.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出现驱动侧的力的情况下,所述调节元件(6)致动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4a、4b、5a、5b),以用于启动所述驱动装置(1)。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部分形成为制动壶(3),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4a、4b、5a、5b)布置在所述制动壶(3)中。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4a、4b、5a、5b)布置在驱动元件(2)上,所述驱动元件(2)与轴(9)以不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轴(9)与所述第二配件部分(82)相协作,以用于调节所述车辆座椅部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4a、4b、5a、5b)通过支承部分(23、24)支承在所述驱动元件(2)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分(23、24)形成为布置在所述驱动元件(2)上的部分地外模制的金属片部件,或者形成为一体地模制到所述驱动元件(2)的塑料部分。
9.如权利要求6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4a、4b、5a、5b)相对于所述驱动元件(2)弹性地偏压到如下位置,在该位置中,所述制动节段(4a、4b、5a、5b)以制动方式抵靠所述制动部分(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4a、4b、5a、5b)通过弹簧元件(21、22;21′、22′)偏压到如下位置,在该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4a、4b、5a、5b)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D)、在所述制动部分(3)的方向上被推动成径向地偏移到外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21、22;21′、22′)形成为压缩弹簧或扭簧。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出现驱动侧的力的情况下,所述调节元件(6)致动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4a、4b、5a、5b),以用于使得所述驱动装置(1)能够抵抗偏压而进入到如下位置,在该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节段(4a、4b、5a、5b)不再以制动方式与所述制动部分(3)相协作。
13.如权利要求6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2)和所述调节元件(6)以枢转方式布置在所述制动部分(3)上。
14.如权利要求6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6)与所述驱动元件(2)枢转地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6)以枢转方式布置在所述驱动元件(2)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出现驱动侧的力的情况下,所述调节元件(6)变得以可操作的方式与所述驱动元件(2)连接,以用于调节所述车辆座椅部件(82)。
17.如权利要求6到16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6)通过锁定元件(7)与所述驱动元件(2)连接,其中在预装配位置中,在所述轴(9)与所述驱动装置(1)连接之前,所述锁定元件(7)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所述驱动元件(2)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装配位置中,所述轴(9)形状配合地布置在所述驱动元件(2)的凹陷(204)中,以用于与所述驱动元件(2)以不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并且所述轴(9)通过卷边(K)将所述锁定元件(7)与所述驱动元件(2)连接。
1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包括至少两个制动节段(4a、4b、5a、5b),在所述至少两个制动节段(4a、4b、5a、5b)中,在出现沿第一方向指向的输出侧的力的情况下,第一制动节段(4a、4b、5a、5b)阻挡所述驱动装置(1),而在出现相反指向的输出侧的力的情况下,第二制动节段(4a、4b、5a、5b)阻挡所述驱动装置(1)。
2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包括四个制动节段(4a、4b、5a、5b),所述四个制动节段(4a、4b、5a、5b)横向于所述转动轴线(D)、成对地彼此相对布置,并且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D)轴向地、成对地相对于彼此偏移。
CN2010800046306A 2009-01-14 2010-01-13 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部件的调节装置 Active CN1022820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05044.2 2009-01-14
DE102009005044A DE102009005044A1 (de) 2009-01-14 2009-01-14 Verstellvorrichtung zum Verstellen eines Fahrzeugsitzteils
PCT/EP2010/050318 WO2010081808A2 (de) 2009-01-14 2010-01-13 Verstellvorrichtung zum verstellen eines fahrzeugsitzteil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2038A true CN102282038A (zh) 2011-12-14
CN102282038B CN102282038B (zh) 2013-11-20

Family

ID=42243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46306A Active CN102282038B (zh) 2009-01-14 2010-01-13 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部件的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89677B2 (zh)
CN (1) CN102282038B (zh)
DE (1) DE102009005044A1 (zh)
WO (1) WO201008180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62311A1 (de) 2010-08-02 2012-02-02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Verstellvorrichtung zum Verstellen eines Fahrzeugsitzteils
DE102011051837A1 (de) 2011-07-14 2013-01-17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Antriebsvorrichtung zum Antreiben eines Drehbeschlags
DE102014103989A1 (de) * 2014-03-24 2015-09-24 GNS-KV GmbH Verstelleinrichtung
DE202015103313U1 (de) * 2015-06-24 2016-09-30 Jörg Schwarzbich Sitzversteller
CN107429768B (zh) * 2015-07-16 2019-07-26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动装置
EP3330123B1 (en) * 2016-11-30 2020-09-09 TF-Metal Co., Ltd. Brake device of vehicular seat adjust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43221A2 (de) * 1995-05-19 1996-11-20 Jörg Schwarzbich Verstellmechanismus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DE19807790A1 (de) * 1998-02-19 1999-09-23 Brose Fahrzeugteile Beidseitig wirkende Verstellvorrichtung
US20030173182A1 (en) * 2002-03-14 2003-09-18 Kim Jae Ho Seat cushion pumping device for vehicle
DE10245620A1 (de) * 2002-09-26 2004-04-08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Klemmkörpersperre
CN1628042A (zh) * 2002-02-06 2005-06-15 英提尔美国汽车座椅设备有限公司 双向锁止旋转驱动离合器总成
DE102005028779B4 (de) * 2005-06-22 2007-07-26 Keiper Gmbh & Co.Kg Beschla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24078A (en) 1967-12-08 1971-03-03 Keiper Fritz Means for releasably securing an operating knob to a spindle
DE3624018C2 (de) 1986-07-16 1998-07-02 Keiper Gmbh & Co Lehnenneigungseinstellbeschlag für Sitze,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e
DE4023824C3 (de) 1990-07-27 2000-01-05 Keiper Recaro Gmbh Co Fahrzeugsitz
DE4120617C2 (de) 1990-10-30 1994-06-01 Brose Fahrzeugteile Sperrkupplung mit einem abtriebsseitigen und einem antriebsseitigen Kupplungsabschnitt
DE4405870C2 (de) 1994-02-23 2003-06-26 Brose Fahrzeugteile Manueller Antrieb für Verstelleinrichtungen in Kraftfahrzeugen
FR2743764B1 (fr) * 1996-01-22 1998-04-03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Mecanisme d'articulation pour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comportant un tel mecanisme
FR2750186B1 (fr) * 1996-06-21 1998-08-28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Mecanisme de commande d'un organe rotatif au moyen d'une poignee pivotante, et siege equipe d'un tel mecanisme
JP3540952B2 (ja) * 1998-12-21 2004-07-07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座席装置の調節及び固定装置
DE19954232C2 (de) 1999-11-04 2001-10-11 Brose Fahrzeugteile Verstellvorrichtung
DE10207846B4 (de) 2002-02-15 2011-09-15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zur Erzeugung einer Drehbewegung
DE10335869A1 (de) 2003-08-06 2005-03-17 Keiper Gmbh & Co. Kg Beschla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DE10338306A1 (de) 2003-08-15 2005-03-10 Brose Fahrzeugteile Beidseitig wirkender manueller Antrieb
DE102004013272B3 (de) * 2004-03-18 2006-01-26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Kg Neigungsverstellbeschlag für die Rückenlehne eines Kraftfahrzeugsitzes
DE102005054489B4 (de) 2005-11-16 2008-01-31 Keiper Gmbh & Co.Kg Beschla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43221A2 (de) * 1995-05-19 1996-11-20 Jörg Schwarzbich Verstellmechanismus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DE19807790A1 (de) * 1998-02-19 1999-09-23 Brose Fahrzeugteile Beidseitig wirkende Verstellvorrichtung
CN1628042A (zh) * 2002-02-06 2005-06-15 英提尔美国汽车座椅设备有限公司 双向锁止旋转驱动离合器总成
US20030173182A1 (en) * 2002-03-14 2003-09-18 Kim Jae Ho Seat cushion pumping device for vehicle
DE10245620A1 (de) * 2002-09-26 2004-04-08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Klemmkörpersperre
DE102005028779B4 (de) * 2005-06-22 2007-07-26 Keiper Gmbh & Co.Kg Beschla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9005044A1 (de) 2010-07-15
WO2010081808A2 (de) 2010-07-22
CN102282038B (zh) 2013-11-20
US8789677B2 (en) 2014-07-29
US20110304190A1 (en) 2011-12-15
WO2010081808A3 (de) 2010-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82038B (zh) 用于调节车辆座椅部件的调节装置
US7690728B2 (en) Vehicle seat apparatus
US5788325A (en) Locking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seat, and a seat including such a mechanism
US6550856B1 (en) Vehicle seat
US9821685B2 (en) Pumping device for vehicle seat
EP1203692A2 (en) Vehicle seat back assembly
US8113576B2 (en) Cable connecting devices
US20010005003A1 (en) Vertical movement apparatus for vehicle seat
JPH09249058A (ja) 自動車シート用ヘッドレスト
CN101332779B (zh) 尤其用于双门车辆的、能够向前移动的机动车辆座椅
US6024405A (en)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US20170327009A1 (en) Recliner for vehicle seat
US10913376B2 (en) Pumping device for seat of vehicle
JP201113664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KR20200016112A (ko) 자율주행차의 좌석 회전장치
JP2006511385A (ja) スライド部材を有する車両座席アジャスタ用駆動装置
US695759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raking ergonomic support actuator
EP1778518B1 (en) Extended travel rotating mechanism
US20180141473A1 (en) Vehicle seat
KR102112109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폴딩 어셈블리
EP2229292A1 (en) A seat comprising an anti- whiplash mechanism and a method for fitting such a mechanism to a seat
WO2001034425A3 (de) Verstellbeschlag für die rückenlehne von fahrzeugsitzen, insbesondere von kraftfahrzeugsitzen
CN112590629B (zh) 座椅靠背倾斜调节器系统和车辆座椅
FR2875187A1 (fr)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e assise reglable en hauteur et un point d'attache d'une ceinture de securite lie a l'assise
US11897368B2 (en) Floor lock release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