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1960B - 用于滚轧机的轧辊 - Google Patents

用于滚轧机的轧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1960B
CN102281960B CN201080004712.0A CN201080004712A CN102281960B CN 102281960 B CN102281960 B CN 102281960B CN 201080004712 A CN201080004712 A CN 201080004712A CN 102281960 B CN102281960 B CN 1022819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groove
duty cycle
bizet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47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81960A (zh
Inventor
P·马林
M·帕赫
G·维戈
A·布雷甘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S Group SpA
Original Assignee
SMS Innse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S Innse SpA filed Critical SMS Innse SpA
Publication of CN102281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1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81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19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7/00Rolls, roll alloys or roll fabrication; Lubricating, cooling or heating rolls while in use
    • B21B27/02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rolls
    • B21B27/024Rolls for bars, rods, rounds, tubes, wire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8/00Maintaining rolls or rolling equipment in effective condition
    • B21B28/02Maintaining rolls in effective condition, e.g. reconditio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3/00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 B21B13/02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with axes of rolls arranged horizontally
    • B21B13/04Three-high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3/00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 B21B13/08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with differently-directed roll axes, e.g. for the so-called "universal" rolling process
    • B21B13/10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with differently-directed roll axes, e.g. for the so-called "universal" rolling process all axes being arranged in one plane
    • B21B13/103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with differently-directed roll axes, e.g. for the so-called "universal" rolling process all axes being arranged in one plane for rolling bars, rods or wi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7/00Tube-rolling by rollers of which the axes are arranged esse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work, e.g. "axial" tube-rolling
    • B21B17/02Tube-rolling by rollers of which the axes are arranged esse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work, e.g. "axial" tube-rolling with mandrel, i.e. the mandrel rod contacts the rolled tube over the rod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7/00Tube-rolling by rollers of which the axes are arranged esse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work, e.g. "axial" tube-rolling
    • B21B17/14Tube-rolling by rollers of which the axes are arranged esse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work, e.g. "axial" tube-rolling without mandrel, e.g. stretch-reducing mi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2/00Turning
    • Y10T82/10Process of tur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Reduction Rolling/Reduction Stand/Operation Of Reduction Machine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长型半成制品(18)进行滚轧的轧辊(26)。所述轧辊能够围绕旋转轴线(r)旋转,并且包括:凹槽(44),所述凹槽(44)能够复制所述半成制品的外轮廓的标称弧(h);以及凹槽平面(π),所述凹槽平面(π)与所述旋转轴线垂直地沿着所述轧辊的较小截面与所述轧辊相交。所述轧辊相对于所述凹槽平面(π)非对称。本发明还涉及包括多个这样的轧辊的一种滚轧站(22)以及一种连续滚轧机(20)。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修复这些轧辊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滚轧机的轧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连续滚轧机的轧辊,特别是适于生产长型半成制品的连续滚轧机的轧辊,这些长型半成品例如为无缝管材、棒料、杆材、圆形棒料等等。本发明还涉及包括所述轧辊的滚轧机和滚轧站。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轧辊受到磨损时对其进行修复的方法。在下文的描述中,将通过非限制实例的方式对无缝管材的生产进行具体参考。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无缝金属管材是通过对坯件形式的坯段或棒料进行连续塑性变形而生产的。在第一步骤的过程中,沿纵向对坯段冲孔,从而获得具有厚壁的穿孔的半成坯件,其长度比初始坯段的长度多1.5至4倍。然后,使该半成坯件穿过特殊滚轧机,从而使壁逐渐变薄,并使半成品的长度增大。这些滚轧机(称为连续滚轧机)以本身公知的方式包括多个站。每个站包括台座,具有成型凹槽的轧辊安装在该台座上。通常,具有凹槽的轧辊的数量为三个,并且每一个通过安装在台座上的特殊轧辊支撑杠杆经由一对支臂支撑。三对支臂彼此共面,具有径向方向,并且设置为围绕滚轧轴线彼此间隔120°。三个轧辊的凹槽的该组连接的轮廓限定离开滚轧站的管材的外圆周。
在每一个站中,轧辊支撑杠杆安装在卡盘上,从而能够围绕平行于滚轧轴线的轴线枢转。液压致动器作用在每一个轧辊上,并且相对于滚轧轴线在径向方向上推动轧辊。因而,致动器产生管材塑性变形所需的力。
另外,轧辊通过特殊电机而旋转,从而借助于摩擦而为被加工的管材提供进给运动。
随后的站与必要的内型芯一起逐渐将半成坯件转化为在外径、内径、壁厚和长度方面具有所需配置的管材。
滚轧轧辊承受磨损,并且在随后的给定工作期中,必须借助于转动操作而进行修复。按照这样的方式,可以消除变形和磨损标记,并且恢复轧辊的凹槽轮廓以及正确的对称性。事实上,需要确保每一个轧辊的凹槽都具有最佳轮廓,从而单个站可以为正在加工中的管材提供最佳轮廓。
通过从各自的位置拆卸每一个轧辊并且运送到适合的常规转动站,转动可以按照本身公知的方式进行。可替代地,以本身同样公知的方式,可以保持将每一个站中的三个轧辊安装在各自的台座上,并且利用布置在站的中心代替管材的位置处的特殊工具进行转动操作。
每一次转动操作必然减小单个轧辊的直径。出于这一原因,公知的是在每一次转动操作之前和之后,在每一个台座上提供使轧辊保持相互平行的装置。
清楚的是,在直径减小之后,轧辊可以借助于所述杠杆围绕其轴线的简单枢转而与管材接触。然而,轧辊的该配置相对于径向方向是非对称的,并且接触并非最佳的。换句话说,在转动之后,三个轧辊的凹槽的该组轮廓将不再限定圆周;而是限定三叶外形,该三叶外形由并不连接在一起的圆弧构成。
为了克服该问题,公知有两种不同的方案。
第一方案在于:借助于各个支臂的等同加长来补偿轧辊直径的减小。在该方式中,轧辊在初始位置和随后转动的位置之间的运动是沿着凹槽底部在径向方向上的单纯平移运动。因此,轧辊保持平行于自身。
第二方案在于:借助于销轴的等同位移来补偿轧辊直径的减小,其中轧辊支撑杠杆围绕该销轴旋转。在该方式中,整个杠杆在初始位置和随后转动的位置之间的运动是沿着凹槽底部在径向方向上的单纯平移运动。因此,在此情况下,轧辊也保持平行于自身。
上述两种公知方案尽管使用广泛,但并非没有缺陷。
对于第一方案,由于所涉及的体积和尺寸,支臂加长操作需要时间长并耗费人力。另外,该加长通常通过沿着支臂设置特别校准的隔离件而实现。因此,利用这种类型的方案需要提供并管理大堆的隔离件。事实上,每一个滚轧站需要三整套隔离件;每套包含的隔离件的数量必须等于从轧辊为新的时到其完全受到磨损在这些轧辊上进行的转动操作的数量。
对于第二方案,同样由于所涉及的体积和尺寸,销轴的位移操作时间长并耗费人力。该位移通常借助于一系列凸轮来获得,这些凸轮必须同时旋转,从而获得对于所述杠杆的销轴的单纯平移运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地克服参照现有技术进行介绍的上述缺陷。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连续滚轧机的轧辊,其能够通过简单快速方式的转动来补偿修复之后的直径减小。
上述目的和任务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滚轧站得以实现,该滚轧站包括台座,所述台座包括安装在卡盘上的多个轧辊,其中所述轧辊的每一个:
-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
-包括凹槽,所述凹槽能够复制半成制品的外轮廓的标称弧;
-包括凹槽平面,所述凹槽平面与所述旋转轴线垂直地沿着所述轧辊的较小截面与所述轧辊相交;
-相对于所述凹槽平面非对称;
-借助于杠杆安装在所述卡盘上,所述杠杆安装在所述卡盘上,从而能够围绕平行于滚轧轴线的销轴枢转;
-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适合于作用在与所述杠杆一体的推力表面上,从而对所述轧辊施加能够使被加工的所述半成制品产生塑性变形的力F;并且
其中所述推力表面是弯曲的,并且限定具有轴线t的圆柱形区段,从而为所述轧辊提供在每一种情况下都与平分标称弧的线d对准的力F。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典型特征和进一步的优点将通过下文提供的对实施方案的大量实例的描述得以阐明,所述实施方案仅以非限制性实例的方式并参照所附附图加以提供,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显示了公知类型的连续滚轧机的主视图;
-图2至4显示了处于其工作期的三个连续阶段中的公知类型的第一轧辊/杠杆单元;
-图5至7显示了处于其工作期的三个连续阶段中的公知类型的第二轧辊/杠杆单元;
-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公知类型的滚轧轧辊的几何形式;
-图9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滚轧轧辊的几何形式;
-图10至12显示了处于其工作期的三个连续阶段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轧辊/杠杆单元;
-图13至15显示了处于其工作期的三个连续阶段中的根据本发明的滚轧台座;
-图16显示了处于其工作期的初始阶段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轧辊/杠杆/致动器单元;
-图17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的滚轧轧辊的几何形式;
-图18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磨损后的滚轧轧辊的几何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参照附图1,20在总体上表示连续滚轧机。参照滚轧机20,可以明确地限定滚轧轴线t,该滚轧轴线t是被加工的管材18的纵向轴线。连续滚轧机20以本身公知的方式包括沿着滚轧轴线t设置的多个站22。
每个站22包括滚轧台座24,滚轧台座24包括安装在卡盘25上的多个滚轧轧辊26。对于每一个站22,通常存在三个滚轧轧辊26。利用该方案,可以在两个相反需求之间获得适当妥协。在一方面,事实上,存在降低单个站的结构复杂性的需要。在另一方面,存在将管材18的外轮廓分割到尽可能多的轧辊26上的需要。然而,为了满足特定需要,并不排除使用于每一个站22的轧辊26的数量可以改变。
每一个轧辊26借助于轧辊支撑杠杆28(或者简单杠杆28)安装在卡盘25上。杠杆28安装在卡盘25上,从而能够围绕销轴30枢转。销轴30的轴线p平行于滚轧轴线t。杠杆28借助于两个支臂32支撑轧辊26。
另外,每一个轧辊26包括致动器36(图1和16中可见)适合于在相对于轴线t的径向方向上为轧辊26施加力。由致动器36施加的力(各图中由粗箭头F表示)是使被加工的管材18产生塑性变形的力。具体而言,由站22的三个致动器36产生的三个力F的合成导致管材18厚度在径向上减小,并且管材本身在轴向上加长。有利地,致动器36包括液压千斤顶,该液压千斤顶作用在与杠杆28一体的推力表面46上。
站22还包括电机装置38,该电机装置38适合于使每一个轧辊26旋转。通过电机装置38而执行的轧辊26的旋转是提供进给运动的旋转,借助于沿着轴线t的摩擦使管材18产生位移。有利地,电机装置38包括电动机40、减速单元41和驱动轴42。
每一个轧辊26限定旋转轴线r。轧辊26相对于轴线r对称地形成,并且形成于其周边上的凹槽44能够复制管材18的外轮廓的弧h。具体而言,在每一个滚轧站22包括三个轧辊26的情况下,其每一个必须作用在120°的标称弧(nominal arc)h上。在下文中,术语凹槽底部34应理解为表示凹槽44的最低点。对于每一个轧辊26,还可以限定凹槽平面π,该凹槽平面π垂直于轴线r而与轧辊26沿着其较小截面相交。
在其工作期的过程中,轧辊必须定期进行修复,以便能够确保凹槽44具有最佳轮廓。修复借助于在轧辊26上执行的转动操作利用其直径的相应逐渐减小而进行。
上文按照通用术语提供的描述既可以应用于公知类型的滚轧机,也可以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滚轧机。然而,在下文中将结合问题描述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两种不同方案,这些问题由于借助于转动对轧辊26进行修复之后直径的减小而引起。
图2至4示出了第一公知方案。图2显示了处于其工作期起始时的轧辊26:其相对于旋转轴线r并相对于凹槽平面π对称。正如图2中可以看到的,轧辊26和杠杆28配置为确保绝对对称,而不考虑机加工和装配公差。具体而言,凹槽平面π包括径向方向,力F沿着该径向方向而施加。另外,凹槽平面π将附属标称弧h(即,轧辊26作用于其上的弧)平分。
图3显示了经过其工作期半程的图2中的轧辊26。轧辊26的直径已经通过连续的修复转动操作而被减小,这些修复转动操作在轧辊26的工作期的第一半程中是需要的。根据该公知方案,轧辊26的直径减小通过引入沿着支臂32的间隔件48而得以补偿。轧辊26的直径减小在图3中由箭头a示意性地表示,而支臂32的加长由箭头b示意性地表示。甚至在执行修复操作之后,轧辊26仍然相对于旋转轴线r并相对于凹槽平面π对称。另外,正如图3中可以看到的,轧辊26和杠杆28配置为再次确保绝对对称,而不考虑机加工和装配公差。具体而言,凹槽平面π包括径向方向,力F沿着该径向方向而施加。另外,凹槽平面π将附属于轧辊26的标称弧h平分。
图4显示了处于其工作期结束时的图2和3的轧辊26。轧辊26的直径已经通过连续的修复转动操作而被进一步减小,这些修复转动操作在轧辊26的工作期的过程中是需要的。根据该公知方案,轧辊26直径的进一步减小通过进一步引入沿着支臂32的间隔件48而得以补偿。轧辊26的直径减小在图4中由箭头a示意性地表示,而支臂32的加长由箭头b示意性地表示。甚至在执行修复操作之后,轧辊26仍然相对于旋转轴线r并相对于凹槽平面π对称。另外,正如图4中可以看到的,轧辊26和杠杆28配置为再次确保绝对对称,而不考虑机加工和装配公差。具体而言,凹槽平面π包括径向方向,力F沿着该径向方向而施加。另外,凹槽平面π将附属于轧辊26的标称弧h平分。
图5至7示出了第二公知方案。图5显示了处于其工作期起始时的轧辊26:其相对于旋转轴线r并相对于凹槽平面π对称。正如图5中可以看到的,轧辊26和杠杆28配置为确保绝对对称,而不考虑机加工和装配公差。具体而言,凹槽平面π包括径向方向,力F沿着该径向方向而施加。另外,凹槽平面π将附属标称弧h(即,轧辊26作用于其上的弧)平分。
图6显示了经过其工作期半程的图5中的轧辊26。轧辊26的直径已经通过连续的修复转动操作而被减小,这些修复转动操作在轧辊26的第一半工作期的过程中是需要的。根据该公知方案,轧辊26直径的减小通过销轴30的位移而得以补偿,该位移平行于凹槽平面π的迹线。轧辊26直径的减小在图6中由箭头a示意性地表示,而销轴30的位移由箭头c示意性地表示。甚至在执行修复操作之后,轧辊26仍然相对于旋转轴线r并相对于凹槽平面π对称。另外,正如图6中可以看到的,轧辊26和杠杆28配置为再次确保绝对对称,而不考虑机加工和装配公差。具体而言,凹槽平面π包括径向方向,力F沿着该径向方向而施加。另外,凹槽平面π将附属于轧辊26的标称弧h平分。
图7显示了处于其工作期结束时的图5和6的轧辊26。轧辊26的直径已经通过连续的修复转动操作而被进一步减小,这些修复转动操作在轧辊26的工作期的过程中是需要的。根据该公知方案,轧辊26直径的进一步减小通过销轴30的进一步位移而得以补偿。轧辊26直径的减小在图7中由箭头a示意性地表示,而销轴30的位移由箭头c示意性地表示。甚至在执行修复操作之后,轧辊26仍然相对于旋转轴线r并相对于凹槽平面π对称。另外,正如图7中可以看到的,轧辊26和杠杆28配置为再次确保绝对对称,而不考虑机加工和装配公差。具体而言,凹槽平面π包括径向方向,力F沿着该径向方向而施加。另外,凹槽平面π将附属于轧辊26的标称弧h平分。
公知类型的轧辊26的主几何特征以示意性的形式概括于图8中。正如可以注意到且已经提到过的,轧辊26既相对于轴线r对称又相对于凹槽平面π对称。另外,将附属标称弧h平分的线d也表示力F的施加方向,并位于凹槽平面π中。最后,凹槽44的两个冠部44’和44”具有相同半径g。
根据本发明的轧辊26的主几何特征以示意性的形式概括于图9中。正如可以注意到的,轧辊26相对于轴线r对称但相对于凹槽平面π非对称。另外,将附属标称弧h平分的线d也表示力F的施加方向,并与凹槽平面π形成角度γ。最后,凹槽44的两个冠部44’和44”具有不同半径g’和g”。
图10至1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用于通过转动而对轧辊26进行修复后直径的减小所引起的问题。图10显示了处于其工作期起始时的轧辊26:其相对于旋转轴线r对称,但相对于凹槽平面π非对称。如图10中可以看到的,力F沿其施加的径向方向与凹槽平面π形成角度γ。另外,凹槽平面π将附属标称弧h(即,轧辊26作用于其上的弧)分割为两个不等部分。
图11显示了经过其工作期半程的图5中的轧辊26。轧辊26的直径已经通过连续的修复转动操作而被减小,这些修复转动操作在轧辊26的第一半工作期的过程中是需要的。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方案,轧辊26的直径减小通过使杠杆28围绕销轴30枢转而得以补偿。轧辊26的直径减小在图11中由箭头a示意性地表示,而杠杆28的枢转运动由箭头e示意性地表示。在进行修复操作之后,根据图11的轧辊26相对于凹槽平面π并相对于旋转轴线r暂时对称。具体而言,凹槽平面π暂时包括径向方向,力F沿着该径向方向而施加。另外,凹槽平面π将附属于轧辊26的标称弧h暂时平分。
图12显示了处于其工作期结束时的图10和11的轧辊26。轧辊26的直径已经通过连续的修复转动操作而被进一步减小,这些修复转动操作在轧辊26的工作期的过程中是需要的。按照根据本发明的该方案,轧辊26直径的进一步减小通过杠杆28的进一步枢转而得以补偿。轧辊26的直径减小在图12中由箭头a示意性地表示,而杠杆28的枢转运动由箭头e示意性地表示。在执行修复操作之后,轧辊26仍然相对于旋转轴线r对称,并且再次相对于凹槽平面π变为非对称。如图10中可以看到的,力F沿其施加的径向方向与凹槽平面π形成角度γ。另外,凹槽平面π将附属标称弧h(即,轧辊26作用于其上的弧)分割为两个不等部分。具体而言,根据图12的角度γ相对于根据图10的角度γ符号相反。
本发明还涉及滚轧站22,滚轧站22包括台座24和多个轧辊26。每一个所述轧辊26借助于杠杆28而安装在卡盘25上。杠杆28又安装在卡盘25上,从而能够围绕销轴30枢转。每一个轧辊26包括致动器36,致动器36适合于将能够使被加工的管材18产生塑性变形的力施加到轧辊26。每一个轧辊26包括电机装置38,电机装置38适合于使轧辊26旋转,从而借助于摩擦使管材18产生位移。具体而言,在站22中,轧辊26属于前文参照本发明所描述的类型。
图13至1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台座24,在其工作期受到通过转动而对轧辊26进行修复后直径的减小的影响。图13显示了处于其轧辊26的工作期的起始时的根据本发明的滚轧站24。换句话说,根据图13的台座24包括三个轧辊26,例如如图10所示。图14显示了经过其轧辊26的工作期的半程的图13中的台座24。换句话说,根据图14的台座24包括三个轧辊26,例如如图11所示。最后,图15显示了处于其轧辊26的工作期的结束时的图13和14中的台座24。换句话说,根据图15的台座24包括三个轧辊26,例如如图12所示。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连续滚轧机20,用于进行对长型半成制品(典型地为无缝管材18)进行滚轧。根据本发明的滚轧机20包括根据上述的多个滚轧站22以及相关的台座24。
本发明最后涉及一种方法,用于在根据本发明的轧辊26受到磨损时对其进行修复。所述方法以本身公知的方式包括如下步骤:在凹槽44上进行转动操作,以便消除变形和磨损标识,并恢复凹槽44的轮廓。该操作使得轧辊26的直径减小。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借助于转动操作可以重新限定标称弧h,使得平分线d相对于凹槽平面π旋转,并且同时使得凹槽平面π沿着轴线r产生位移。
具体而言,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在轧辊26的工作期的第一半的过程中,在凹槽44上执行的转动操作使线d产生向着凹槽平面π的旋转,线d平分标称弧h。相反,在轧辊26的工作期的第二半的过程中,其使线d产生远离凹槽平面π的旋转,线d平分标称弧h。
由根据本发明的轧辊26在其工作期所呈现的主几何特征以示意性的形式概括于图17和18中。正如可以注意到的,在图17中,轧辊26相对于轴线r对称但相对于凹槽平面π非对称。另外,平分附属标称弧h的线d与凹槽平面π形成角度γ。另外,凹槽平面π将轧辊分割为分别具有厚度s’和s”的两部分,其中s’小于s”。最后,冠部44’的半径小于冠部44”的半径。
图17还显示了凹槽44的连续轮廓,这些轮廓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而在随后的修复过程中获得。正如图17中可以注意到的,进行用于修复轧辊26的每一次转动操作,使得新的凹槽44限定新的平分线d,新的平分线d相对于前一个平分线旋转。具体而言,具体参照图17所示的视图,平分线d在逆时针方向上逐渐旋转。换句话说,在轧辊26的工作期的起始时,平分线d对于每一次修复操作向着凹槽平面π旋转,从而逐渐减小角度γ的大小。经过轧辊26的工作期的半程,平分线d暂时位于凹槽平面π中,如图11和14所示(其中角度γ为零)。随着轧辊26的工作期接近结束,平分线d对于每一次修复操作进一步远离凹槽平面π而旋转,并且旋转方向与其开始的方向相反,从而角度γ的大小逐渐增大,该角度γ与初始角度符号相反。因此,图18显示了处于其工作期结束时的轧辊26。正如图18中可以看到的,轧辊26相对于轴线r对称但相对于凹槽平面π非对称。另外,平分附属标称弧h的线d与凹槽平面π形成角度γ,其中角度γ与图17所示的初始配置符号相反。另外,凹槽平面π将轧辊分割为分别具有厚度s’和s”的两部分,其中s’目前小于s”。最后,冠部44’的半径目前大于冠部44”的半径。
正如从各附图中可以看到的,推力表面46是弯曲的。具体而言,推力表面46限定具有轴线t的圆柱形区段,从而在每一种情况下都为轧辊提供与平分线d对准的力F(具体参照图10至12)。另外,由推力表面46限定的区段充分宽,以确保总是与致动器36最佳地接触,不管是在轧辊是为新的(角度γ处于其最大处)时还是在轧辊完全被磨损(角度γ处于其最小处)时。
应当注意到,对于每一次修复操作的平分线d旋转经过的角度是如何等于杠杆28围绕销轴30旋转经过的角度。该角度由必须去除的厚度限定,以便获得新的凹槽44最佳轮廓。
应当注意到,图9、17和18中的角度γ等于10°,但其比实际更大一些,以使其更为清楚。在根据本发明的轧辊26的情况下,角度γ的实际范围在-4°与+4°之间,并优选地在-2°与+2°之间。
应当注意到,在公知类型的滚轧机中,总是更关注确保使每一个轧辊中的绝对对称并且对毗邻轧辊之间进行等同测量。事实上,按照这种方式,避免了由毗邻管材部分上的不同滚轧速度引起的剪切应力。相反,在根据本发明的滚轧机中,管材18的外表面有意地经受这样的应力。事实上,两个冠部44’和44”和之间的半径差产生影响,使得等同角速度(对整个轧辊共同的)转化为冠部44’和44”的不同切向速度。由于轧辊26的冠部44′位于毗邻轧辊的冠部44”附近,所以毗邻管材部分经受两种不同的滚轧速度。速度上的这种差别引起了平行于滚轧轴线t的剪切应力。
本发明的申请人在开发根据本发明的滚轧机时已经注意到,这些应力令人惊讶地并不会构成明显缺陷。事实上,可以注意到,图10至16中所示的轧辊26并不沿着整个附属标称弧h与管材18接触。该配置使得经受不同滚轧速度的管材部分18彼此略微隔开。按照这样的方式,由于轧辊的冠部44′和毗邻轧辊的冠部44”之间的直径差而在管材上产生的剪切应力在大小上小于由于单个轧辊的冠部和凹槽底部之间的直径差而在公知类型的滚轧机中产生的剪切应力。该应力本身公知,并且被认为整体上可以接受。另外,其通过围绕轴线t而不同相地(out-of-phase)成角度地设置随后的站22而基本得以补偿。事实上,通过不同相地成角度地设置站22,可以实现如下结果:在通过两个毗邻轧辊的冠部而进行滚轧之后,接着通过单个轧辊的凹槽底部对管材区域18进行滚轧。按照同样的方式,在根据本发明的滚轧机20中,随后的站22围绕轴线t不同相且成角度,并且由此对由毗邻轧辊的冠部44′和冠部44”之间的直径差引入的剪切应力进行补偿。
对于上述连续滚轧机20的实施方案,为了满足特定需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修改所述要素和/或利用等同要素替换所述要素,从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滚轧站(22),包括台座(24),所述台座(24)包括安装在卡盘(25)上的多个轧辊(26),其中所述轧辊(26)的每一个:
-能够围绕旋转轴线(r)旋转;
-包括凹槽(44),所述凹槽(44)能够复制半成制品(18)的外轮廓的标称弧(h);
-包括凹槽平面(π),所述凹槽平面(π)与所述旋转轴线(r)垂直地沿着所述轧辊的较小截面与所述轧辊相交;
-相对于所述凹槽平面(π)非对称;
-借助于杠杆(28)安装在所述卡盘(25)上,所述杠杆(28)安装在所述卡盘(25)上,从而能够围绕平行于滚轧轴线(t)的销轴(30)枢转;
-包括致动器(36),所述致动器(36)适合于作用在与所述杠杆(28)一体的推力表面(46)上,从而对所述轧辊(26)施加能够使被加工的所述半成制品(18)产生塑性变形的力F;并且
其中所述推力表面(46)是弯曲的,并且限定具有滚轧轴线(t)的圆柱形区段,从而为所述轧辊(26)提供在每一种情况下都与平分标称弧(h)的平分线(d)对准的力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轧站(22),其中平分所述标称弧(h)的平分线(d)与所述凹槽平面(π)形成角度(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轧站(22),其中所述角度(γ)的范围在-4°与+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轧站(22),其中所述角度(γ)的范围在-2°与+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轧站(22),其中所述凹槽(44)限定具有不同半径(g’、g”)的两个冠部(44’、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轧站(22),其中所述凹槽平面(π)将所述轧辊(26)分割为具有不同厚度(s’、s”)的两个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轧站(22),其中所述轧辊(26)的类型使得所述凹槽(44)限定具有不同半径的第一冠部(44’)和第二冠部(44”),其中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起始时,所述第一冠部(44’)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冠部(44”)的半径,而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结束时,所述第一冠部(44’)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冠部(44”)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轧站(22),其中所述轧辊(26)的类型使得所述凹槽平面(π)将所述轧辊(26)分割为具有第一厚度(s’)的第一部分和具有第二厚度(s”)的第二部分,其中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起始时,所述第一厚度(s’)小于所述第二厚度(s”),而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结束时,所述第一厚度(s’)大于所述第二厚度(s”)。
9.一种连续滚轧机(20),用于对长型半成制品(18)进行滚轧,包括多个根据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滚轧站(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续滚轧机(20),其中所述轧辊(26)的类型使得所述凹槽(44)限定具有不同半径的第一冠部(44’)和第二冠部(44”),其中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起始时,所述第一冠部(44’)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冠部(44”)的半径,而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结束时,所述第一冠部(44’)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冠部(44”)的半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续滚轧机(20),其中所述轧辊(26)的类型使得所述凹槽平面(π)将所述轧辊(26)分割为具有第一厚度(s’)的第一部分和具有第二厚度(s”)的第二部分,其中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起始时,所述第一厚度(s’)小于所述第二厚度(s”),而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结束时,所述第一厚度(s’)大于所述第二厚度(s”)。
12.一种用于在轧辊(26)受到磨损时对该轧辊(26)进行修复的方法,所述轧辊(26)用于对长型半成制品(18)进行滚轧,并且所述轧辊(26)是能够围绕旋转轴线(r)进行旋转的类型,并且包括:
-凹槽(44),所述凹槽(44)能够复制半成制品(18)的外轮廓的标称弧(h);
-凹槽平面(π),所述凹槽平面(π)与所述旋转轴线(r)垂直地沿着所述轧辊(26)的较小截面与所述轧辊(26)相交;
其中所述轧辊(26)相对于所述凹槽平面(π)非对称;
所述方法包括在凹槽(44)上执行转动操作的步骤,从而:
-消除所述凹槽(44)的变形和磨损标识;
-恢复所述凹槽(44)的轮廓;
-减小所述轧辊(26)的直径;
并且另外:
-重新限定所述标称弧(h),使得平分所述标称弧(h)的平分线(d)相对于所述凹槽平面(π)旋转;
-使所述凹槽平面(π)沿着所述旋转轴线(r)位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轧辊(26)的类型使得所述凹槽(44)限定具有不同半径的第一冠部(44’)和第二冠部(44”),其中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起始时,所述第一冠部(44’)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冠部(44”)的半径,而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结束时,所述第一冠部(44’)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冠部(44”)的半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轧辊(26)的类型使得所述凹槽平面(π)将所述轧辊(26)分割为具有第一厚度(s’)的第一部分和具有第二厚度(s”)的第二部分,其中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起始时,所述第一厚度(s’)小于所述第二厚度(s”),而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结束时,所述第一厚度(s’)大于所述第二厚度(s”)。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轧辊(26)的类型为使平分所述标称弧(h)的平分线(d)与所述凹槽平面(π)形成角度(γ),并且在所述凹槽(44)上执行转动操作的所述步骤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第一半的过程中使平分所述标称弧(h)的所述平分线(d)产生向着所述凹槽平面(π)的旋转,并且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第二半的过程中使平分所述标称弧(h)的所述平分线(d)产生远离所述凹槽平面(π)的旋转。
16.一种用于在轧辊(26)受到磨损时对该轧辊(26)进行修复的方法,所述轧辊(26)用于对长型半成制品(18)进行滚轧,所述轧辊(26):
-借助于杠杆(28)安装在卡盘(25)上,所述杠杆(28)能够绕销轴(30)枢转;
-为能够绕旋转轴线(r)旋转的类型;
-包括凹槽(44),所述凹槽(44)能够复制半成制品(18)的外轮廓的标称弧(h);以及
-包括凹槽平面(π),所述凹槽平面(π)与所述旋转轴线(r)垂直地沿着所述轧辊(26)的较小截面与所述轧辊(26)相交;
其中所述轧辊(26)相对于所述凹槽平面(π)非对称;
所述方法包括在凹槽(44)上执行转动操作的步骤,从而:
-消除所述凹槽(44)的变形和磨损标识;
-恢复所述凹槽(44)的轮廓;
-减小所述轧辊(26)的直径;
并且另外:
-重新限定所述标称弧(h),使得平分所述标称弧(h)的平分线(d)相对于所述凹槽平面(π)旋转;
-使所述凹槽平面(π)沿着所述旋转轴线(r)位移;并且
-借助所述杠杆(28)绕销轴(30)的枢转来补偿所述轧辊(26)的直径减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轧辊(26)的类型为使平分所述标称弧(h)的平分线(d)与所述凹槽平面(π)形成角度(γ),并且在所述凹槽(44)上执行转动操作的所述步骤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第一半的过程中使平分所述标称弧(h)的所述平分线(d)产生向着所述凹槽平面(π)的旋转,并且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第二半的过程中使平分所述标称弧(h)的所述平分线(d)产生远离所述凹槽平面(π)的旋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凹槽(44)上执行转动操作的所述步骤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第一半的过程中使所述角度(γ)的大小逐渐减小,并且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第二半的过程中使符号与初始符号相反的所述角度(γ)的大小逐渐增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轧辊(26)的整个工作期的过程中,所述角度(γ)的范围在-4°与+4°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轧辊(26)的整个工作期的过程中,所述角度(γ)的范围在-2°与+2°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轧辊(26)的类型使得所述凹槽(44)限定具有不同半径的第一冠部(44’)和第二冠部(44”),其中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起始时,所述第一冠部(44’)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冠部(44”)的半径,而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结束时,所述第一冠部(44’)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冠部(44”)的半径。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轧辊(26)的类型使得所述凹槽平面(π)将所述轧辊(26)分割为具有第一厚度(s’)的第一部分和具有第二厚度(s”)的第二部分,其中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起始时,所述第一厚度(s’)小于所述第二厚度(s”),而在所述轧辊(26)的工作期的结束时,所述第一厚度(s’)大于所述第二厚度(s”)。
CN201080004712.0A 2009-01-19 2010-01-15 用于滚轧机的轧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819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MI2009A000044A IT1392679B1 (it) 2009-01-19 2009-01-19 Rullo per un laminatoio
ITMI2009A000044 2009-01-19
PCT/IB2010/050184 WO2010082174A1 (en) 2009-01-19 2010-01-15 Roll for a rolling-mil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1960A CN102281960A (zh) 2011-12-14
CN102281960B true CN102281960B (zh) 2014-08-06

Family

ID=40934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471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81960B (zh) 2009-01-19 2010-01-15 用于滚轧机的轧辊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65537A1 (zh)
EP (1) EP2379242A1 (zh)
JP (1) JP2012515090A (zh)
CN (1) CN102281960B (zh)
AR (1) AR075145A1 (zh)
BR (1) BRPI1006927A2 (zh)
CA (1) CA2747701A1 (zh)
EA (1) EA201170946A1 (zh)
IT (1) IT1392679B1 (zh)
MX (1) MX2011007677A (zh)
WO (1) WO20100821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MI20111391A1 (it) * 2011-07-26 2013-01-27 Sms Innse Spa Cartuccia portarulli per un laminatoio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65A (zh) * 1992-04-15 1993-10-27 因斯因勒申蒂工程有限公司 轧机机架
CN1293600A (zh) * 1998-03-18 2001-05-02 Sms德马格英斯股份公司 一种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可调旋臂的轧制机架
CN101232956A (zh) * 2005-07-29 2008-07-30 丹尼利机械设备股份公司 具有三个可调辊机架的轧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47404A (ja) * 1984-05-24 1985-12-07 Kawasaki Steel Corp 管の連続式絞り圧延機
JPS63144807A (ja) * 1986-12-09 1988-06-17 Kawasaki Steel Corp 円管の絞り圧延方法
JPH09314205A (ja) * 1996-05-31 1997-12-09 Kawasaki Steel Corp 円形鋼管の絞り圧延方法
EP2117740B1 (en) * 2007-03-09 2010-09-08 SMS INNSE S.p.A Re-turning plant for rollers of a rolling mil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65A (zh) * 1992-04-15 1993-10-27 因斯因勒申蒂工程有限公司 轧机机架
CN1293600A (zh) * 1998-03-18 2001-05-02 Sms德马格英斯股份公司 一种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可调旋臂的轧制机架
CN101232956A (zh) * 2005-07-29 2008-07-30 丹尼利机械设备股份公司 具有三个可调辊机架的轧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515090A (ja) 2012-07-05
EA201170946A1 (ru) 2012-01-30
US20110265537A1 (en) 2011-11-03
AR075145A1 (es) 2011-03-09
MX2011007677A (es) 2011-10-28
WO2010082174A1 (en) 2010-07-22
CA2747701A1 (en) 2010-07-22
CN102281960A (zh) 2011-12-14
IT1392679B1 (it) 2012-03-16
EP2379242A1 (en) 2011-10-26
BRPI1006927A2 (pt) 2019-09-24
ITMI20090044A1 (it) 2010-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87474Y (zh) 单传动轴三辊y型可调式轧机
CN103008976B (zh) 一种皮带轮旋压生产工艺
CN104028607B (zh) 一种提高旋压减厚管材成品质量的加工方法
JP2001105033A (ja) パイプベンダー
CN105414297A (zh) 异步错距旋压加工方法
CN102281960B (zh) 用于滚轧机的轧辊
CN102892527A (zh) 生产密封环的方法及设备
CN109772950B (zh) 一种具有公用辊的金属焊管成型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US7475582B2 (en) Changeover system and changeover method for a metal forming mill
CN205200270U (zh) 一种滚筒收口机
CN115193920A (zh) 一种芯棒制作方法、芯棒修复方法及加工芯棒的设备
CN105050741B (zh) 轧机的卷取设备的传动辊以及用于制造所述传动辊的方法
CN101623704A (zh) 一种多辊大口径薄壁无缝管轧机
CN103781564B (zh) 用于辊轧机的辊支架套筒
CN104259224B (zh) 一种精轧机机前串列横移推床
US20070119223A1 (en) Apparatus For Holding At Least Two Rolls Of A Rolling Machine, And Rolling Machine
CN111375635A (zh) 轧辊轴承自动拆装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18191873U (zh) 一种成形大曲率大角度弯曲构件的装置
CN109759551A (zh) 具有预埋结构的组合辊及制造方法
CN210359043U (zh) 一种用于轴承套圈扩孔的组合式辗压轮
CN102873099A (zh) 铜铝复合排用异型铜管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N1291923A (zh) 一种用于钢管的皮尔格冷轧的工具设计方法
CN105562437B (zh) 一种楔横轧轧机的挡板装置
CN85106430B (zh) 内行星斜轧冷轧管机
CN114080279A (zh) 轧件的冷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