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0293B - 键帽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键帽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0293B
CN102280293B CN 201010202830 CN201010202830A CN102280293B CN 102280293 B CN102280293 B CN 102280293B CN 201010202830 CN201010202830 CN 201010202830 CN 201010202830 A CN201010202830 A CN 201010202830A CN 102280293 B CN102280293 B CN 1022802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cap
holding part
supporting member
base plate
mount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0283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80293A (zh
Inventor
黄奇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Qi Li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黄淑卿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黄淑卿 filed Critical 黄淑卿
Priority to CN 20101020283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802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80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0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80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02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键帽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设备,首先设置多数键帽于组装设备的本体,然后利用组装设备倾斜各键帽,使各键帽的一第一固定部高于一第二固定部,再朝各键帽设置一底板,使设于底板的连接机构的一第一结合部与各键帽的第一固定部相互结合,然后压合底板与各键帽,底板推抵各键帽呈平坦状,连接机构的第二结合部再与键帽的第二固定部相互结合,各键帽即可利用组装设备同步且快速地组装于底板的连接机构。

Description

键帽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键盘有关,特别是指一种键帽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各种笔记型计算机或是小笔电等产品,皆设有一键盘作为输入装置,键盘的结构设计也随着各种产品而必须对应改变。不但是键盘的长度及宽度皆必须搭配计算机的外壳设计以外,按键的整体高度也必须尽可能地降低,才能符合产品越来越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
一般的键盘结构,主要包含有一底板,底板顶面设有一薄膜开关,薄膜开关设有多数弹性件,底板另具有多数连接机构,各连接机构与各弹性件设于底板与各键帽之间,用以使键帽可相对于底板上下往复位移。目前常见的连接机构为剪刀脚式结构,由其可呈交叉状地相互作动,不但可达成按键的功能需求,也可降低键盘高度。
然而,要组装上述键盘的连接机构与键帽时,主要仍是由人力以手工一个一个将键帽组合于连接机构,造成生产效率较低,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而且由人工组装的方式,各种零件在搬运、拿取或是装配的过程中都有可能造成损坏与误装的现象,增加了制造上复杂性与困扰,也降低成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帽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设备,以克服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键帽的组装设备,用以将一键盘的多数键帽结合于一底板的连接机构,该组装设备包含有:
一本体,具有至少一容置部,各该容置部用以设置各该键帽;以及
至少一第一抵顶件,各该第一抵顶件可移动地设于该本体,且位于对应各该容置部的位置;各该第一抵顶件具有一端部,各该端部可伸入各该容置部;
当各该第一抵顶件伸入各该容置部,使各该键帽呈倾斜状时,该底板的各连接机构结合于各该键帽的部份区域,而随着该底板持续朝各该容置部移动,各该键帽即与各该连接机构全部结合。
所述键帽的组装设备,其中包含有至少一第二抵顶件,各该第二抵顶件可移动地设于该本体,且位于对应各该容置部的位置,各该第二抵顶件具有一端部,各该端部可伸入各该容置部;各该第一抵顶件用以抵于各该键帽一侧,各该第二抵顶件则可抵于各该键帽的另一侧。
所述键帽的组装设备,其中各该第一抵顶件的底端设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的弹力用以推动各该第一抵顶件朝各该容置部内移动。
所述键帽的组装设备,其中各该第一抵顶件伸入各该容置部的端部具有一挡止部。
所述键帽的组装设备,其中各该容置部呈凹陷状地成形于该本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键帽的组装设备,用以装配多数键帽于一底板的多数连接机构,该组装设备包含有:
一本体,包括有一承置座与一基座,该承置座与该基座可相互位移,该承置座具有至少一容置部,各该容置部用以设置各该键帽;以及
至少一抵顶件,各该抵顶件设于该基座,且位于对应各该容置部的位置,各该抵顶件具有一端部,当该承置座与该基座相互位移且靠近时,各该端部可伸入各该容置部;
当各该抵顶件伸入各该容置部,使各该键帽呈倾斜状,该底板的各该连接机构可结合于各该键帽的部份区域,而随着该承置座与该基座相互靠近,各该键帽与各该连接机构全部结合。
所述键帽的组装设备,其中对应于各该容置部位置设有二该抵顶件,各该抵顶件一端设于该基座,另一端则以高低不同的方式朝各该容置部方向延伸,较高的该抵顶件设有一弹性件,其弹力用以推动该抵顶件朝该容置部方向移动。
所述键帽的组装设备,其中各该容置部呈凹陷状地设成形于该本体。
所述键帽的组装设备,其中各该容置部凸起于该本体的表面,进而形成出一设置各该键帽的空间。
本发明提供的键帽的组装方法,用以结合多数键帽与一底板的多数连接机构;各该键帽包含有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各该连接机构具有至少一第一结合部与至少一第二结合部;该组装方法包含有:
a)设置各该键帽于一本体;
b)倾斜各该键帽,使各该键帽的该第一固定部高于该第二固定部;
c)设置该底板于该等键帽;
d)结合该底板的各该连接机构的第一结合部于各该键帽的第一固定部;以及
e)结合各该连接机构的各该第二结合部与各该键帽的第二固定部,各该键帽皆组装于该底板的各该连接机构。
本发明可以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增加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提高成品质量,各键帽即可利用组装设备同步且快速地组装于底板的连接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键帽、底板与设于底板的连接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其中组装设备仅显示出其中一容置部与相关构件。
图3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主要显示其中键帽及底板置于容置部。
图4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主要显示抵顶件使键帽呈倾斜状态。
图5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其中键帽系结合于底板的连接机构。
图6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主要显示键帽与底板完成结合的状态。
图7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主要显示抵顶件设有挡止部的状态。
图8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又一实施态样,主要显示基座内设有挡止件。
图9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主要显示出组装设备的构件。
图10类同于图9,主要显示出键帽呈倾斜状态。
图11类同于图10,主要显示键帽与连接机构的一侧相互结合的状态。
图12类同于图11,主要显示键帽与连接机构相互结合的状态。
图13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主要显示抵顶件底端设置弹性件的状态。
图14类同于图13,主要显示抵顶件向下位移的状态。
图15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主要显示键帽呈倾斜状地设于本体。
图16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主要显示底板与键帽相互结合的状态。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键帽组装设备10,底板12,顶面13,连接机构14,弹性件15,支撑件16,第一结合部17,第二结合部18,键帽20,第一固定部22,导引块23,第二固定部24,卡止块25,本体32,压合件34,基座36,抵顶件38,挡止件39,容置部40,通孔42,挡止部44,键盘组装设备50,本体54,承置座56,基座58,容置部60,第一抵顶件61,第二抵顶件62,弹性件64,键帽65,第一固定部70,连接机构69,第一结合部72,第二固定部74,第二结合部76,键盘组装设备80,各抵顶件81,弹性件82,容置部83,键帽84,底板85,连接机构86,键盘组装设备90,本体91,容置部92,键帽93,压合件94,底板95,抵顶件96,连接机构9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提供键帽的组装设备,用以装配一键盘的多数键帽于一底板,该底板设有多数连接机构,该组装设备包含有一本体以及至少一抵顶件,该本体具有至少一容置部,各该容置部用以设置各该键帽;各该抵顶件可移动地设于该本体,且位于对应各该容置部的位置;各该抵顶件具有一端部,各该端部可伸入各该容置部;由此,当各该抵顶件伸入各该容置部,使各该键帽呈倾斜状,该底板的各该连接机构结合于各该键帽的部份区域,而随着该底板持续朝各该容置部移动,各该连接机构即结合于各该键帽。
至于本发明所提供键帽的组装方法,包含有先设置各该键帽于一本体,然后倾斜各该键帽,使各该键帽的一第一固定部高于一第二固定部,再朝设置该底板于各该舰帽,使设于该底板的各连接机构的第一结合部与各该键帽的第一固定部相互结合,然后压合该底板与各该键帽,该底板推抵各该键帽,各该连接机构的各第二结合部与各该键帽的第二固定部相互结合,使各该键帽皆组装于该底板。
有关本发明所提供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方式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了解,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发明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以下将由所列举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特征,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键帽、底板与设于底板的连接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其中组装设备仅显示出其中一容置部与相关构件。
图3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主要显示其中键帽及底板置于容置部。
图4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主要显示抵顶件使键帽呈倾斜状态。
图5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其中键帽结合于底板的连接机构。
图6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主要显示键帽与底板完成结合的状态。
图7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主要显示抵顶件设有挡止部的状态。
图8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又一实施态样,主要显示基座内设有挡止件。
图9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主要显示出组装设备的构件。
图10类同于图9,主要显示出键帽呈倾斜状态。
图11类同于图10,主要显示键帽与连接机构的一侧相互结合的状态。
图12类同于图11,主要显示键帽与连接机构相互结合的状态。
图13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主要显示抵顶件底端设置弹性件的状态。
图14类同于图13,主要显示抵顶件向下位移的状态。
图15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主要显示键帽呈倾斜状地设于本体。
图16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主要显示底板与键帽相互结合的状态。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键帽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设备10,主要是用以结合多数键帽20与设于一底板12的多数连接机构14。
底板12的顶面13设有多数连接机构14,以及穿设于各连接机构14中央的弹性件15,各连接机构14为剪刀脚式结构,且包括二相互枢设的支撑件16,其中一支撑件16二侧分别具有一第一结合部17,另一支撑件16二侧分别具有一第二结合部18。
各键帽20底面具有一第一固定部22与一第二固定部24,第一固定部22包括二相互间隔的导引块23,第二固定部24包括二相互间隔的卡止块25。
本发明的键盘组装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骤:
一、制备一组装设备10,其包含有一本体32与一压合件34。本体32包括有一基座36以及多数抵顶件38,基座36的顶面设有多数容置部40,图2仅显示出其中一抵顶件38与容置部40,对应各容置部40内设有一通孔42。容置部40可呈凹陷状地成形于基座36,或是凸起于基座36并形成出一空间。
各抵顶件38为长杆体,且穿设于基座36的各通孔42,抵顶件38可移动地位于对应各容置部40的位置,使抵顶件38的顶端37可伸入各容置部40。
二、设置各键帽20于本体32的容置部40内,如图3至图5所示,键帽20可先呈水平状,或是倾斜状地位于容置部40内。底板12则以顶面13朝下的方向置于各键帽20上方。若键帽20先呈水平状地设于容置部40内,可驱动各抵顶件38伸入容置部40内,使抵顶件38的顶端37推动各键帽20一侧,各键帽20的第一固定部22高于第二固定部24,键帽20因而亦皆呈倾斜状地设于基座36。其中为了使图面能更为清楚地显示,图4及图5中省略了弹性件结构。
三、当键帽20呈倾斜状之后,如图4所示,将压合件34向下移动,使各连接机构14的第一结合部17嵌合于键帽20的第一固定部22的导引块23内。
四、持续压合底板12,如图5所示,底板12推抵各该键帽20,使键帽20自倾斜状回复为平置状态,各抵顶件38亦缩回基座36,让各第二固定部24的卡止块25与各连接机构14的第二结合部18相互卡合,各键帽20即可如图6所示地组装于底板12的连接机构14。
由上述方式,由于各键帽20是利用组装设备10调整呈倾斜状,再由底板12推压而分别与连接机构14的各第一及第二结合部17、18相互结合,因此能够以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完全不需人工组装各连接机构,达到快速增加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若配合各键帽20制成后就直接放置于本体32,再紧接着与底板12相互结合,即可更为减少手工组装时所造成的零件损坏或是误装等问题,提高生产质量。
另外,在前述较佳实施例的抵顶件38顶端可呈平整状,也可如图7所示地设置挡止部44限制键帽20的位置。而如图8所示,也可改于基座36另外设置多数可移动的挡止件39,各挡止件39是位于各抵顶件38的外侧,直接使各键帽20由抵住挡止件39而被限位。
由于本发明主要是利用将键帽先呈倾斜状,再使其逐步与连接机构的二结合部分别结合的技术特点,因此除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方式以外,亦可变换成其它能达到相同特点的技术。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键盘组装设备50及方法。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本体54包括有相互间隔的一承置座56与一基座58,基座58可相对于承置座56上下往复位移,或者承置座56亦可相对于基座58往复位移。承置座56的顶面设有多数容置部60,基座58对应于各容置部60位置皆设有一第一及第二抵顶件61、62,各抵顶件61、62的底端设于基座58,顶端则以一高一低的方式延伸至承置座56,顶端较高的第一抵顶件61底端设有一弹性件64,其弹力是用以推动第一抵顶件61朝容置部60方向凸伸,当基座58与承置座56相互靠近时,二抵顶件61、62即可凸伸入容置部60。
应用第二实施例组装键帽时,如图9所示,键帽65是平置于容置部60,二抵顶件61、62皆位于承置座56内部。设置底板68压合于键帽65后,如图10及图11所示,基座58推动二抵顶件61、62逐渐地伸入容置部60内,使顶端较高的第一抵顶件61会首先接触到键帽65的一侧,第二抵顶件62支撑着键帽65的另一侧,使键帽65呈倾斜状,并以其第一固定部70嵌设于连接机构69的第一结合部72。
随着承置座56与基座58之间越来越靠近,二抵顶件61、62可持续伸入容置部60,直到承置座56完全抵靠于基座58,如图12所示,二抵顶件61、62的顶端皆位于容置部60内,且原本顶端较高的第一抵顶件61受到底板68的下压力,因而压缩弹性件64向下移动,使第一及第二抵顶件61、62的顶端高度相同,键帽65转呈平置状,键帽65的第二固定部74卡合于连接机构69的第二结合部76。
由于上述第二实施例是利用基座或承置座整体移动的方式,搭配抵顶件进而使键帽与连接机构相互结合,可使二者的结合过程较为稳定与平顺,更加提高组装上的可靠度与精准性。
前述实施例皆使键帽先由平置状转呈倾斜,再结合于连接机构,但值得一提的是反之亦然。如图13及图14所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键盘组装设备80与方法,各抵顶件81的底端可设置一弹性件82,弹性件82的弹力用以推动各抵顶件81朝各容置部83内移动,使键帽84先呈倾斜状地设于容置部83,当底板85压合于键帽84时,可一并压抵键帽20结合于连接机构86。
再者,如图15及图16所示,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键盘组装设备90与方法,其主要构件亦概同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特点则在于本体91的容置部92内壁是直接呈倾斜状,使各键帽93设于本体91时即为倾斜状,而当压合件94带动底板95压合于本体91时,抵顶件96则伸入容置部92,并推抵键帽93与底板95的连接机构97相互结合,由上述技术同样可达成本发明的发明目的。

Claims (10)

1.一种键帽的组装设备,用以将一键盘的多数键帽结合于一底板的连接机构,该组装设备包含有:
一本体,具有至少一容置部,各该容置部用以设置各该键帽;以及
至少一第一抵顶件,各该第一抵顶件可移动地设于该本体,且位于对应各该容置部的位置;各该第一抵顶件具有一端部,各该端部可伸入各该容置部;
当各该第一抵顶件伸入各该容置部,使各该键帽呈倾斜状时,该底板的各连接机构结合于各该键帽的部份区域,而随着该底板持续朝各该容置部移动,各该键帽即与各该连接机构全部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键帽的组装设备,其中,包含有至少一第二抵顶件,各该第二抵顶件可移动地设于该本体,且位于对应各该容置部的位置,各该第二抵顶件具有一端部,各该端部可伸入各该容置部;各该第一抵顶件用以抵于各该键帽一侧,各该第二抵顶件则可抵于各该键帽的另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键帽的组装设备,其中,各该第一抵顶件的底端设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的弹力用以推动各该第一抵顶件朝各该容置部内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键帽的组装设备,其中,各该第一抵顶件伸入各该容置部的端部具有一挡止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键帽的组装设备,其中,各该容置部呈凹陷状地成形于该本体。
6.一种键帽的组装设备,用以装配多数键帽于一底板的多数连接机构,该组装设备包含有:
一本体,包括有一承置座与一基座,该承置座与该基座可相互位移,该承置座具有至少一容置部,各该容置部用以设置各该键帽;以及
至少一抵顶件,各该抵顶件设于该基座,且位于对应各该容置部的位置,各该抵顶件具有一端部,当该承置座与该基座相互位移且靠近时,各该端部可伸入各该容置部;
当各该抵顶件伸入各该容置部,使各该键帽呈倾斜状,该底板的各该连接机构可结合于各该键帽的部份区域,而随着该承置座与该基座相互靠近,各该键帽与各该连接机构全部结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键帽的组装设备,其中,对应于各该容置部位置设有二该抵顶件,各该抵顶件一端设于该基座,另一端则以高低不同的方式朝各该容置部方向延伸,较高的该抵顶件设有一弹性件,其弹力用以推动该抵顶件朝该容置部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键帽的组装设备,其中,各该容置部呈凹陷状地设成形于该本体。
9.如权利要求6所述键帽的组装设备,其中,各该容置部凸起于该本体的表面,进而形成出一设置各该键帽的空间。
10.一种键帽的组装方法,用以结合多数键帽与一底板的多数连接机构;各该键帽包含有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各该连接机构具有至少一第一结合部与至少一第二结合部;该组装方法包含有:
a)设置各该键帽于一本体;
b)倾斜各该键帽,使各该键帽的该第一固定部高于该第二固定部;
c)设置该底板于各该键帽;
d)结合该底板的各该连接机构的第一结合部于各该键帽的第一固定部;以及
e)结合各该连接机构的各该第二结合部与各该键帽的第二固定部,各该键帽皆组装于该底板的各该连接机构。
CN 201010202830 2010-06-11 2010-06-11 键帽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设备 Active CN1022802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02830 CN102280293B (zh) 2010-06-11 2010-06-11 键帽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02830 CN102280293B (zh) 2010-06-11 2010-06-11 键帽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0293A CN102280293A (zh) 2011-12-14
CN102280293B true CN102280293B (zh) 2013-09-11

Family

ID=45105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02830 Active CN102280293B (zh) 2010-06-11 2010-06-11 键帽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8029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5345B2 (ja) * 1995-12-08 2000-10-03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キーキャップ装着装置
CN101083177A (zh) * 2006-06-01 2007-12-05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组装键盘的方法及其夹具结构
CN201199493Y (zh) * 2008-04-30 2009-02-25 高艳 按键组装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5345B2 (ja) * 1995-12-08 2000-10-03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キーキャップ装着装置
CN101083177A (zh) * 2006-06-01 2007-12-05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组装键盘的方法及其夹具结构
CN201199493Y (zh) * 2008-04-30 2009-02-25 高艳 按键组装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0293A (zh) 201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2964B (zh) 枢轴装置及扩充基座
CN201741607U (zh) 按键及键盘
US20100304793A1 (en) Mobile device having two touch screen display panels
CN202678165U (zh) 按键及键盘
CN201741608U (zh) 按键及键盘
CN106444984B (zh) 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及其设置方法
CN101763971A (zh) 按键行程可调节的键盘及使用该键盘的电子装置
TW201705171A (zh) 按鍵及其鍵盤
CN106816338B (zh) 按键结构
CN103794394A (zh) 按键结构及键盘
CN103681051B (zh) 薄型化按键及键盘
CN102280293B (zh) 键帽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设备
CN102339682A (zh) 按键及使用该按键的输入设备
US9170604B2 (en) Keyboard
TWI507846B (zh) 接合機構
TWI623007B (zh) 按鍵
CN102280294B (zh) 键盘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设备
CN201549410U (zh) 键盘按压改良结构
CN202601463U (zh) 支撑装置及按键
CN201112188Y (zh) 按键结构
CN106383552B (zh) 具有支撑组件的扩充座
CN102006344B (zh) 一种滑轨及具有该滑轨的手机
CN107887186B (zh) 按键
CN108459668B (zh) 连接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1872693B (zh) 按键结构、键盘以及输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25

Address after: Taipei, Taiwan, China Hengyang District Road, No. 36, No. 8, building 1

Patentee after: Xiuyu Enterprise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County, Changhua, China

Patentee before: Huang Shuq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22

Address after: Tian Xin community, Qiaotou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Qi Lian 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pei, Taiwan, China Hengyang District Road, No. 36, No. 8, building 1

Patentee before: Xiuyu Enterpris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