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88893U - 按键模组及键盘 - Google Patents

按键模组及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88893U
CN203588893U CN201320548073.5U CN201320548073U CN203588893U CN 203588893 U CN203588893 U CN 203588893U CN 201320548073 U CN201320548073 U CN 201320548073U CN 203588893 U CN203588893 U CN 203588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issor
support plate
supporting bracket
sliding support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480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小艳
邓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5480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88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88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888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键盘。所述键盘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键帽、多个剪刀脚及层叠设置的支撑板及开关线路板,每一键帽对应盖设于其中一剪刀脚一端,所述键盘还包括滑动支撑板及弹性支架,所述滑动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板通过滑动结构结合,每一剪刀脚包括至少四枢接端,其中二枢接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板,另二枢接端能够与弹性支架相连,与所述滑动支撑板相对所述支撑板同步滑动。本实用型的键盘薄且利于按键的薄型化。同时还提供一种按键模组。

Description

按键模组及键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输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按键模组及采用所述按键模组的键盘。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不断被研发出来,而作为电子设备的主要输入装置,键盘也越来越重要。 
键盘是通过用户敲击操作,按压对应的按键的键帽实现向电子设备等硬件输入信号的输入装置,如今键盘被广泛使用。 
如今,电子产品的超薄设计已经形成主流,但是现有按键模组和键盘的结构极大的制约了电子产品的超薄设计,特别是对笔记本电脑的超薄设计产生极大影响。现在的笔记本键盘为了降低厚度,将按键的行程做了大幅的缩减,但是这样的行程缩减,极大的降低了键盘使用的舒适性,使用户的手腕手指等关节产生疲惫感甚至疼痛。 
同时,低功率中央处理器(CPU)和芯片模组的出现和规划,使得风扇甚至散热片这些增加笔记本电脑厚度组件都将被取消,同时也使得键盘突出的成为约束笔记本电脑超薄结构的关键因素。当然,对于桌面型键盘和其它移动计算设备的键盘,如平板电脑和手机,超薄的键盘结构也是市场所期待的。 
现有键盘的厚度较厚、制约产品轻薄设计的问题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现有键盘的厚度较厚、制约产品轻薄设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幅降低厚度的按键模组。 
同时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按键模组的键盘。 
一种按键模组,所述按键模组包括键帽、剪刀脚、具通孔的支撑板及弹性体,所述剪刀脚包括四第一枢接端及四第二枢接端,所述四第一枢接端与所述键帽卡合设置,所述支撑板包括固定槽,所述剪刀脚的其中二第二枢接端对应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固定槽,所述弹性体位于键帽下方,与键帽和剪刀脚一一对应,所述按键模组还包括滑动支撑板、开关线路板及弹性支架,所述支撑板配合所述滑动支撑板围成滑槽,所述剪刀脚的另二第二枢接端对应收容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弹性支架固定于所述滑动支撑板,其两端固定于所述剪刀脚,所述弹性体的一端抵接所述开关线路板,所述滑动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板通过滑动结构连接实现相互水平移动,带动所述剪刀脚及所述键帽上下移动。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剪刀脚包括相互交叉嵌套的第一旋转体及第二旋转体,所述第一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旋转体通过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体包括二第一枢接端及二第二枢接端,所述第二旋转体包括二第一枢接端及二第二枢接端,所述第一旋转体的二第二枢接端对应收容于所述滑槽,且所述第二枢接端能够沿所述滑槽前后移动,所述弹性支架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二第二枢接端。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支撑板包括二定位柱,所述弹性支架包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弹性支架的中间区域,并分别对应套设在所述滑动支撑板的定位柱。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支撑板还包括二支撑块,所述二支撑块设于所述二定位柱的外侧,所述弹性支架的端部架设于所述支撑块上。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的通孔包括四首尾相接设置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对设置,所述二固定槽临近所述第一侧边设置,所述二滑槽临近所述第二侧边相对设置。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包括垂直相接设置的第一挡墙及第二挡墙,所述第二挡墙抵接所述第二枢接端,所述第二枢接端在所述第二挡墙下滑动。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支架是一具二安装孔的弹簧,其端部收容于所述剪刀脚第一旋转体的第二枢接端内,并弹性抵接所述剪刀脚。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支撑架包括一滑槽,所述支撑板临近所述滑动支撑板侧表面设置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对应收容在所述滑槽内,并在滑槽内前后滑动。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内壁设置有多个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卡合固定所述滑动柱。 
一种键盘,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键帽、多个剪刀脚及层叠设置的支撑板及开关线路板,每一键帽对应盖设于其中一剪刀脚一端,所述键盘还包括滑动支撑板及弹性支架。所述滑动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板通过滑动结构结合,每一剪刀脚包括至少四枢接端,其中二枢接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板,另二枢接端与所述弹性支架相连,能够与所述滑动支撑板相对所述支撑板同步滑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键盘中,设置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滑动支撑板能够通过滑动结构前后滑动,从而带动所述剪刀脚及所述键帽整体上下移动,进一步降低所述按键模组及键盘的整体厚度,且当操作人员在不需要输入的时候,可以切换所述键帽处于下移状态,降低键盘厚度;当操作人员需要输入的时候,则对应切换所述键帽处于上移状态,此时实现有效输入。上述结构的按键模组及键盘有效降低键盘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按键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按键模组局部组装后的另一仰视角度示意图。图3 是图2所示滑动支撑板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支撑板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图5、图6是图2所示支撑板与滑动支撑板组装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剪刀脚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按键模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按键模组的部分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按键模组的剪刀脚其中一种工作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7所述按键模组的剪刀脚另一种工作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及图13是按键在弹起及按下两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新型按键模组通过滑动支撑板滑动时键帽剪刀脚下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键盘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键盘模组,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键盘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键盘模组1包括多个键帽11、支撑板12、多个剪刀脚13、弹性支架14、滑动支撑板15、多个弹性体16及开关线路板17。所述键帽11盖设在所述键盘模组1的剪刀脚13上表面。所述支撑板12配合所述滑动支撑板15支撑所述多个剪刀脚13及所述弹性支架14。所述弹性支架14收容在所述支撑板12配合所述滑动支撑板15围成的收容空间内。所述开关线路板17与所述滑动支撑板15叠设,且所述开关线路板17支撑所述弹性体16,使得所述弹性体16夹 设于所述键帽11与所述开关线路板17之间。 
所述多个键帽11阵列设置,每一键帽11对应至少一字母、数字或者符号的输入。当需要输入时,操作人员施加外力敲击按压所述键帽11,所述键帽11在上述外力作用下上下移动实现信号输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键帽11呈行列矩阵设置。当然,根据输入设备的实际需要,所述键帽11的排列方式还可以是单列设置,或者其他多个行列矩阵设置。 
所述支撑板12用于固定所述剪刀脚13。所述支撑板12包括多个通孔121、多个固定槽123、多个滑槽125及多个滑动柱127(参阅图2)。所述通孔121阵列设于所述支撑板12上,且每一通孔121分别与其中一键帽11在竖直方向上对应。 
所述通孔121整体呈矩形,其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一侧壁1211、第二侧壁1213、第三侧壁1215及第四侧壁1217。所述第一侧壁1211与所述第二侧壁1213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1215与所述第四侧壁1217相对设置,由所述四侧壁围成的中空区域界定所述通孔121。每一通孔121周边设置二固定槽123及二滑槽125。 
所述二固定槽123分别是第一固定槽1231、第二固定槽1233,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211与所述第四侧壁1217、第三侧壁1215的相交处。所述二固定槽123均是内轮廓呈弧形的槽,其相对所述滑动支撑板15侧开口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槽1231与所述第二固定槽1233相对所述第一侧边1211对称设置,即所述第一固定槽1231与所述第二固定槽1233相对设置。 
所述二滑槽125分别是第一滑槽1251及第二滑槽1253。所述第一滑槽1251设于所述第四侧壁1217上,所述第二滑槽1253设于所述第三侧壁1215上,所述第一滑槽1251与所述第二滑槽1253相对所述第二侧壁1213对称设置。所述滑槽125的结构具体请参阅对应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滑槽125包括垂直相接设置的第一挡墙1254、第二挡墙1255。所述第一挡墙1254自所述支撑板12表面垂直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挡墙1255与所述第一挡墙1254垂直相接,且平行于所述支撑板12 表面设置。所述第二挡墙1255配合所述第一挡墙1254、所述滑动支撑板15围成收容空间。 
再请参阅图2,是图1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滑动支撑板组装后的仰视角度示意图。所述滑动柱127设于所述支撑板12的另一侧表面,且每二相邻滑动柱127组成一组,对应临近一通孔121设置。所述滑动柱127是与所述支撑板12一体成型的圆柱形突起。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滑动柱127不仅仅局限于两个,其还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凡是旨在实现所述滑动支撑板15与所述支撑板12滑动配合固定在一起的结构皆属于本创作的宗旨。 
再请结合参阅图7,是图1所述剪刀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剪刀脚13包括第一旋转体131、第二旋转体133及枢轴135。所述第一旋转体131与所述第二旋转体133通过所述枢轴135交叉嵌套枢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一旋转体131和所述第二旋转体133能够绕所述枢轴135相对旋转。 
所述第一旋转体131是一具中空区域的框型结构,其包括二第一枢接端1311、二第二枢接端1313及设于所述第二枢接端1313的卡槽1315。所述卡槽1315与所述弹性支架14的端部扣合连接。所述二第一枢接端1311对称设于所述第一旋转体131的一端,其与所述键帽11对应卡合固定,使得所述第一旋转体131的一端与所述键帽11同步上下移动。所述二第二枢接端1313对称设于所述第一旋转体131的另一端,其对应收容在所述滑槽125的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枢接端1313抵接所述第二挡墙1254的内表面,且所述第二枢接端1313能够沿所述滑槽125在所述第二挡墙1255下方沿水平方向滑动,对应带动所述第一旋转体131的一端沿着所述滑槽125在所述第二挡墙1255下方水平滑动,从而调整所述剪刀脚13的整体高度。 
同样的,所述第二旋转体133同样是包括二第一枢接端1331及二第二枢接端1333。所述二第一枢接端1331与所述键帽11对应固定在一起。所述二第二枢接端1333直接嵌套收容于所述二固定槽123。所述第二枢接端1333与所述支撑板12通过所述第二枢接端1333与所述固定 槽123之间的嵌套配合在一起。 
至此,所述键帽11与所述剪刀脚13通过所述第一枢接端1311、1331固定在一起,当所述键帽11上下移动时,所述剪刀脚13的第一枢接端1311、1331对应同步上下移动。对所述剪刀脚13而言,所述第一旋转体131的第二枢接端1313沿所述滑槽125向远离第一挡墙1254方向滑动时,则所述剪刀脚13的整体高度对应降低,同时带动所述键帽11向下移动,如图10所示。反之,所述剪刀脚13的整体高度增加,对应的,所述键帽11上移,如图11所示。 
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弹性支架14是端部具弹性的支撑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架14是一具二安装孔141的弹簧丝,所述安装孔141设于所述弹性支架14的中间区域,其端部形成弹性端,即,当外力施加至所述弹性支架14的端部时,所述弹性支架14的端部对应发生弹性形变,并对应产生反作用力,产生还原的趋势。当所述弹性支架14组装于所述剪刀脚13时,其二端部对应扣合固定于所述剪刀脚13第一旋转体131的卡槽1315,具体如图7所示。当然,所述弹性支架14不局限于采用弹簧材质,其还可以是其他具弹性的金属弹片或者塑料弹片等。 
如图1所示,所述滑动支撑板15同样与所述支撑板12呈矩形板状。所述滑动支撑板15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通孔151、支撑块153、定位柱155及滑槽157。所述通孔151与所述支撑板12的通孔121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所述支撑块153两两一组。所述定位柱155同样两两一组,夹设在一组支撑块153之间,也就是说,每二相邻定位柱155的外侧,分别设置一支撑块153。当所述滑动支撑板15与所述支撑板12叠设,所述剪刀脚13的第二枢接端1333、1313对应分别收容在所述固定槽123及滑槽125内。所述支撑块153支撑所述弹性支架14的端部。所述第二枢接端1313在所述第二挡墙1255下方水平滑动。所述滑槽157与所述支撑板12的滑动柱127之间配合形成滑动结构。具体而言,如图2、图3及图4、图5、图6所示,所述滑动柱127对应嵌套收容在所述滑槽157内,同时所述滑槽157的侧壁设置有凹凸结构,以实现所述滑动 柱127的静止定位。本实施方式仅设置两个凹凸结构157a和157b。当所述滑动柱127移动并定位至所述凹凸结构157a位置时,由于所述弹性支架14通过所述安装孔141固定在所述滑动支撑板15上,所以所述弹性支架14随着所述滑动支撑板15同步向所述第一挡墙1254方向移动,所述弹性支架14的端部与所述剪刀脚13通过卡槽1315卡合连接,因此所述剪刀脚13带动所述键帽1支起,提高了所述按键模组1的高度,如图5、图11和图12;同理,当所述滑动柱127移动并定位至所述凹凸结构157b位置时,所述键帽11及所述剪刀脚13的完全落下,降低了所述按键模组1的高度,如图6、图10和图14。对应按键模组图6和图7的键帽11及其剪刀脚13的完全支起和完全落下2种状态,但是此凹凸结构也可以增加,对应不同的按键行程。 
当然,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157与所述滑动柱127的结构不限于此,其还可以是分别设置在支撑板12与所述滑动支撑板15上。其结构也不仅仅局限于滑槽与滑动柱的配合,其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凡是旨在实现所述滑动支撑板15与所述支撑板12相对滑动的结构,皆属于本创作的构思。 
所述多个弹性体16同样阵列设置。每一弹性体16对应与其中一键帽11相对应,可通过粘合的方式安装在开关线路板17上面。所述弹性体16对应贯穿所述滑动支撑板15的通孔151、所述剪刀脚13的中空区域、所述支撑板12的通孔121,并对应收容在所述剪刀脚13的中空区域。所述弹性体16一端与所述键帽11的内侧表面间隔设置,另一端抵接所述控制电路板17。如上所述,由于所述弹性支架14在键帽11弹起时对通过所述剪刀脚13提供对键帽11支持,所述弹性体16不需要在所述键帽11弹起时给键帽提供支撑,在键帽11弹起时候,与键帽11内表面有明显空隙,故所述弹性体16高度较现有键盘明显低。所述弹性体16整体呈圆环状,其内侧表面设置有抵接端(图未示),其在外力作用下会向下收缩并抵压所述开关线路板17,以开启输入控制电路,进而产生输入信号。具体所述弹性体16的工作原理,属于业界习知技术,在此不一一赘述。 
所述开关线路板17是一设置有多个开关电路的电路板,所述开关线路板17叠设在所述滑动支撑板15下方。 
再请同时参阅图8及图9,其中图8是图1所示按键模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按键模组的部分组装结构示意图。当组装所述按键模组1时,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首先提供滑动支撑板15及弹性支架14,将所述弹性支架14的安装孔141套设于所述滑动支撑板15的定位柱155上。 
步骤S2,提供弹性体16和开关线路板17,将弹性体16通过胶水粘在开关线路板17表面的开关对应位置。 
步骤S3,提供所述剪刀脚13及支撑板12。所述开关线路板17与所述支撑板12分别叠设在所述滑动支撑板15的两侧。首先,所述剪刀脚13第二枢接端1333、1313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支撑板12的固定槽123及滑槽125。然后,所述剪刀脚13的卡槽1315和已经安装在所述滑动支撑板15的所述弹性支架14的两端实现卡合连接。同时,所述支撑板12与所述滑动支撑板15之间通过由所述滑动柱127与所述滑槽157的配合形成的滑动结构组合在一起。最后将安装有弹性体16的开关线路板17安装在滑动移动板15底面。所述弹性体16贯穿所述滑动支撑板通孔151、所述支撑板12的通孔121,并收容在所述剪刀脚13的中空区域。所述弹性体16的一端抵接所述开关线路板17的表面。 
步骤S4,提供键帽11,并将所述键帽11盖设在所述剪刀脚13的上面。其中,所述剪刀脚13的第一枢接端1311、1331对应与所述键帽11卡合设置,同时所述键帽11的内侧表面与所述弹性体16的另一端间隔设置。 
至此,完成所述按键模组1的组装。 
再请同时参阅图10及图11,其中图10是图8所示按键模组其中一种工作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8所述按键模组另一种工作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当所述按键模组1工作时,首先操作人员施加外力按压至所述键帽11。 
接着,所述键帽11下移,并挤压所述剪刀脚13的一端,驱使所述剪刀脚13的第一旋转体131的第二枢接端1313沿着滑槽125朝着所述第二侧边1213侧滑动,对应降低所述剪刀脚13的整体厚度。同时,推动所述弹性支架14的端部产生弹性形变,如图13所示。当所述剪刀脚13及所述键帽11下移至一定高度,则所述键帽11与所述弹性体16的顶端抵接,传递压力挤压所述弹性体16。 
再者,当进一步按压所述键帽11时,所述弹性体16进一步受力压缩,进而所述弹性体16的抵接端与所述开关线路板17的开关电路对应导通,实现信号输入。 
反之,当取消施加压力,如图12,则所述弹性支架14的端部产生反作用力,推动所述剪刀脚13的第二旋转体131的第二枢接端1313沿所述滑槽125内沿着接近第一挡墙1254方向滑动,使得所述剪刀脚13的整体高度上升,进而带动所述键帽11上移,在此过程中,所述弹性体16与所述键帽11逐渐相互脱离,所述弹性体16的抵接端停止对所述开关线路板17施加压力,电路开关对应隔离,停止信号输入。 
另一方面,当施加外力推动所述滑动支撑板15朝远离第一挡墙1254方向移动,使得滑动柱127定位由凹凸结构157a移动至凹凸结构157b位置时候,因为所述弹性支架14的安装孔141与所述滑动支撑板15的定位柱155对应套设固定,所以所述弹性支架14会随着所述滑动支撑板15同步朝后移动;进一步的,由于所述弹性支架14的端部与剪刀脚13通过卡槽1315卡合连接,所述弹性支架14带动所述剪刀脚13的第一旋转体131的第二枢接端1313对应沿着所述滑槽125朝远离第一挡墙1254方向移动滑动,如此降低所述剪刀脚13的整体厚度,同步带动所述键帽11下移。此时的键盘模组处于不工作的状态。 
反之,朝着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即接近第一挡墙1254方向移动推动所述滑动支撑板15时,使得滑动柱127定位由凹凸结构157b移动至凹凸结构157a位置时候,所述滑动支撑板15带动所述弹性支架14同步移动,所述弹性支架14的端部对应产生弹力推动所述剪刀脚13的第一旋转体131的第二枢接端1313向接近第一挡墙1254方向移动移动, 由此使得所述剪刀脚13的整体高度增加,同样,带动所述键帽11同步上移。此时的键盘模组处于工作的状态。 
其中,在移动所述滑动支撑板15的过程中,所述键帽11在高度方向的位移介于最高端与所述弹性体16的上端之间,即,在推动所述滑动支撑板15实现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键帽11并未压缩所述弹性体16,以避免误操作导致输入信号。 
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模组1中,增加设置滑动支撑板15,在所述支撑板12与所述滑动支撑板15之间通过滑动结构配合组装在一起,使得所述滑动支撑板15与所述支撑板13之间可以前后相对滑动,从而带动所述键帽11及剪刀脚13在高度方向上下移动,控制所述按键模组1的输入操作及非输入操作状态。弹性支架14代替弹性体16为键帽11提供支持,从而大幅降低弹性体16的高度,进而大幅降低键盘在不工作状态下的厚度,如笔记本电脑的屏幕扣合时候,本新型键盘厚度大幅降低,进而降低笔记本的设计厚度。 
再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键盘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键盘2包括多个键帽21、支撑板22、多个剪刀脚23、多个弹性支架24、滑动支撑板25、多个弹性体26及开关线路板27。 
所述多个键帽21阵列设置,其与所述剪刀脚23、弹性支架24及弹性体26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支撑板22、所述滑动支撑板25及开关线路板27依次叠合设置。所述支撑板22与所述滑动支撑板25通过滑动结构组装在一起,所以所述滑动支撑板25能够相对所述支撑板22在水平面内的前后方向在设定范围内滑动。同时所述支撑板表面设置有多个通孔221、多个固定槽223及多个滑槽225,所述剪刀脚23的一端通过枢接方式分别与所述固定槽223及滑槽225对应组装在一起。 
所述滑动支撑板25同样包括多个滑槽251及固定柱255,所述弹性体26贯穿所述支撑板22及所述滑动支撑板25的通孔,并夹设于所述开关线路板27与所述键帽21之间。 
所述弹性支架24中间区域固定在所述滑动支架25上,其另两端固 定于所述剪刀脚23的卡槽(图未示)内。 
当所述滑动支撑板25前后移动时,带动所述弹性支架24的中间部分同步前后移动,其端部则对应带动所述剪刀脚23的第二旋转体231的端部在水平方向前后滑动,进而改变所述剪刀脚24的整体高度,同步带动所述键帽21在高度方向的上下移动。亦即,实现所述键盘2在输入状态和非输入状态的切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方式的键盘2使得所述键盘在不需要使用时,即非输入状态的时候,大幅降低了厚度,使产品设计更为轻薄。。由于现有键盘的组件的叠层顺序可以调换,而且是业内公知的技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每个叠层顺序的结构如何加入滑动支撑板和弹性支架的方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按键模组,所述按键模组包括键帽、剪刀脚、支撑板及弹性体,所述剪刀脚包括四第一枢接端及四第二枢接端,所述四第一枢接端与所述键帽卡合设置,所述支撑板包括固定槽,所述剪刀脚的其中二第二枢接端对应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固定槽,所述弹性体位于键帽下方,与键帽和剪刀脚一一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模组还包括滑动支撑板、开关线路板及弹性支架,所述支撑板配合所述滑动支撑板围成滑槽,所述剪刀脚的另二第二枢接端对应收容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弹性支架固定于所述滑动支撑板,其两端固定于所述剪刀脚,所述弹性体的一端抵接所述开关线路板,所述滑动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板通过结构连接实现相互水平移动,带动所述剪刀脚及所述键帽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刀脚包括相互交叉嵌套的第一旋转体及第二旋转体,所述第一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旋转体通过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体包括二第一枢接端及二第二枢接端,所述第二旋转体包括二第一枢接端及二第二枢接端,所述第一旋转体的二第二枢接端对应收容于所述滑槽,且所述第二枢接端能够沿所述滑槽前后移动,所述弹性支架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二第二枢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撑板包括二定位柱,所述弹性支架包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弹性支架的中间区域,并分别对应套设在所述滑动支撑板的定位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撑板还包括二支撑块,所述二支撑块设于所述二定位柱的外侧,所述弹性支架的端部架设于所述支撑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通孔包括四首尾相接设置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对设置,所述二固定槽临近所述第一侧边相对设置,所述二滑槽临近所述第二侧边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 垂直相接设置的第一挡墙及第二挡墙,所述剪刀脚的第二枢接端在所述第二挡墙下方滑动,所述第二挡墙抵接所述第二枢接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架是一具二安装孔的弹簧,其端部收容于所述剪刀脚第一旋转体的第二枢接端内,并弹性抵接所述剪刀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撑架包括滑槽,所述支撑板临近所述滑动支撑板侧表面设置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对应收容在所述滑槽内,并在滑槽内前后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内壁设置有多个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卡合固定所述滑动柱。 
10.一种键盘,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键帽、多个剪刀脚及层叠设置的支撑板及开关线路板,每一键帽对应盖设于其中一剪刀脚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还包括滑动支撑板及弹性支架,所述滑动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板通过滑动结构结合,每一剪刀脚包括至少四枢接端,其中二枢接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板,另二枢接端与所述弹性支架相连,能够与所述滑动支撑板相对所述支撑板同步滑动。 
CN201320548073.5U 2013-08-29 2013-08-29 按键模组及键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88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48073.5U CN203588893U (zh) 2013-08-29 2013-08-29 按键模组及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48073.5U CN203588893U (zh) 2013-08-29 2013-08-29 按键模组及键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88893U true CN203588893U (zh) 2014-05-07

Family

ID=50586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4807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88893U (zh) 2013-08-29 2013-08-29 按键模组及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8889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7548B (zh) * 2014-08-04 2015-08-2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結構
TWI650787B (zh) * 2017-12-22 2019-02-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
CN113534965A (zh) * 2021-07-09 2021-10-22 淮安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切换触控与打字模式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7548B (zh) * 2014-08-04 2015-08-2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結構
TWI650787B (zh) * 2017-12-22 2019-02-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
CN113534965A (zh) * 2021-07-09 2021-10-22 淮安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切换触控与打字模式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14712U (zh) 微动开关键盘
CN103809684A (zh) 触控板及其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04088129U (zh) 按键开关、按键单元及电脑键盘
CN201622961U (zh) 薄型键盘的按压结构
CN203930589U (zh) 一种屏幕装置及柔性屏用户终端
US20150340176A1 (en) Keyboard having touch mode and character mod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203588893U (zh) 按键模组及键盘
CN203689477U (zh) 电子设备及其触控输入装置
CN103545125A (zh) 触控板的按键控制装置
CN103066982A (zh) 键盘
CN103854905A (zh) 键盘
CN202600625U (zh) 键盘
US9330862B2 (en) Keyboard device
CN203445036U (zh) 按键开关、按键单元及电脑键盘
CN107291251A (zh) 键盘以及应用该键盘的笔记本电脑
CN203774128U (zh) 按键开关、按键单元及电脑键盘
CN202261224U (zh) 按键及键盘
CN204144118U (zh) 按键开关、按键单元及电脑键盘
CN105390308A (zh) 一种有弹性挂钩限位结构的钣金剪刀脚支撑的键开关装置
CN102064033B (zh) 弹压式按键
CN2884487Y (zh) 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触摸板的按键装置
CN203444415U (zh) 具有多种输入模式的输入装置
CN203038829U (zh) 薄型键盘
CN201859782U (zh) 长型按键及键盘
CN202067708U (zh) 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