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0025A - 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0025A
CN102280025A CN2011101248443A CN201110124844A CN102280025A CN 102280025 A CN102280025 A CN 102280025A CN 2011101248443 A CN2011101248443 A CN 2011101248443A CN 201110124844 A CN201110124844 A CN 201110124844A CN 102280025 A CN102280025 A CN 102280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blic transport
line
transport line
city
web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48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庆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1248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800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80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00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及其设备。一方面,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使用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通过通信通道接收交通系统设备所搜集或传送过来的信息进行处理,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再通过通信通道发送上述处理后的信息给交通系统接收终端,方法还包括步骤:公共交通线路规划;站点设置,包括设置枢纽站点、干支线站点和辅助站点;过街换乘设施设置;建立智能信息的互动和处理。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备。本发明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城市交通通道网架构,构建智能、高效、无缝、方便、快捷、准时、安全、舒适、经济的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及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城市种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越来越多城市的交通越来越堵塞、拥挤,严重阻碍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从表面上看,造成上述问题是因为城市中机动车辆,特别是市民的私家车等个体交通工具增速超过道路资源增速造成的,实质上,造成现代城市交通堵塞的根源如下:
1、已公开的技术中没有提供公共交通系统末梢(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公共交通系统末梢(最后一公里)基本无公共交通服务,市民出行不方便,极大阻碍市民利用公共交通系统出行的意愿,市民为出行方便,越来越多乘用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公家车等个体交通工具,从而导致城市中运行的公共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占用越来越多的路网资源,这是导致城市的交通越来越堵塞、拥挤恶性循环的源头。
2、已公开的技术中没有提供城市枢纽客流、物流站点和其客流、物流集散过境通道设置的解决方案。现有的枢纽客流、物流站点和其客流、物流集散通道,或者过境城市的客流、物流通道混合在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和线路中,大量的枢纽客流、物流,或者过境城市的客流、物流与城市中的客流、物流混合、堵塞、拥挤,并连锁反应造成整个城市的交通堵塞。
3、现有枢纽客流站点与城市连接的集散路线一般是枢纽客流站点到城市中某一点的公共交通连接或乘用出租车、私家车、三轮车、公家车等个体交通工具集散,枢纽客流站点到城市中某一点的公共交通连接,乘客不能直接到达目的地,需要进行公共交通换乘,但换乘公共交通线路复杂、换乘麻烦、换乘路程比较长、等候时间长、到达目的地绕行路程远、耗时、耗能、效率低、等候信号灯时间长、公共交通通行速度慢、路网资源利用效率低,造成城市的交通的堵塞、拥挤等问题。而乘用出租车、私家车、三轮车、公家车等个体交通工具费用相对较高、耗能、导致城市中运行的大量公共交通工具,路网资源利用效率低,造成城市的交通的堵塞、拥挤。
4、已公开的技术中有对城市公共交通进行纵横式方格网型式直向行驶路线设置,但是现在城市路网、环境比较复杂,不能单靠纵横式方格网型式路网直向行驶路线所能解决,要整合、优化各种各样城市交通通道网,还有些城市根本不能靠纵横式方格网型式直向行驶路线解决,如北京市、成都市等是比较典型的射环式路网。
5、已公开的技术中有关智能交通只对各种交通参与者中的部分进行信息互动,没有对全部交通参与者相互进行信息互动,没有对城市交通通道网、枢纽客流、物流站点和其客流、物流集散路线,以及过境城市的客流、物流路线等基本框架作科学合理的设置。
6、现有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模式一般是城市某一区域到城市中心区域,每条线路都是各自独立的。为取得尽可能多的客源,城市的公交线路基本上都是拐拐转转、弯弯曲曲的,各公交线路之间换乘是无规律的、在某些路段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域线路重叠严重。由此导致以下一系列的问题:一是目前城市公共交通换乘公共交通线路复杂、换乘麻烦、换乘路程比较长、等候时间长、到达目的地绕行路程远、耗时、耗能、效率低、等候信号灯时间长、公共交通通行速度慢,路网资源利用效率低、容易造成城市的交通的堵塞、拥挤等问题,市民为出行方便,越来越多乘用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公家车等个体交通工具,城市中运行的公共交通工具越来越多,路网资源利用效率越来越低,导致城市的交通越来越堵塞、拥挤,是市民越不方便,越多乘用个体交通工具,越堵塞、拥挤恶性循环的源头。二是由于公共交通线路、站点在整个城市中分布不均匀,城市中心区域线路、站点重叠严重,多辆公共汽车同一时段进出同一站点,乘客无论在站点等候还是上落公共汽车、以及在公共汽车上,都是人挤人,非常不舒适,而不少新的路段、新的居民区存在公共交通盲点,市民出行不方便。三是由于城市中心区域线路、站点重叠严重,多辆公共汽车同一时段挤在同一路段,于是城市中心区域高峰交通拥挤、堵塞,并连锁反应造成整个城市的交通堵塞。四是由于交通堵塞,不可避免公共交通到站准点差。五是由于交通堵塞,乘客时间损失引起的经济损失巨大,并且非常不舒适。六是由于交通堵塞,大量的公共交通工具和机动车辆出行时间损失以及燃料费用损失、燃料产生环境污染损失等更加庞大。七是各式各样的个体交通工具如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公家车同时拥挤,容易出现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甚至抢劫、盗窃等犯罪,相关管理部门管理难、成本高、收效微,同时出现和处理交通事故期间,又导致交通堵塞。八是各式各样且数目庞大的个体交通工具如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公家车能源利用率低,浪费国家能源,影响国家能源安全,污染环境。九是市民和相关单位拥有的个体交通工具如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公家车购买、保养、维修、燃料费、停车费、保险费等相关费用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7、现时地铁、BRT、公交汽车、出租车等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之间换乘、接驳不方便。
8、对于治堵,现时各城市采取各种措施,一是限制城市居民汽车入户、限制使用摩托车、电动车、限制外地车入城、“单双号”限行,收取拥堵费,提高车辆出行成本等,人民群众争议大,认为法律依据不足,且不能根本上解决堵塞问题。二是拓宽瓶颈路、打通断头路、改造交通交叉口、增加公共交通工具、加密班次、建设BRT、改善城市功能布局、建设新城等,这些都是有益的措施,但是如果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现行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模式,这些措施都是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根本上解决堵塞问题。三是大规模建设地铁,但地铁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地质及施工复杂、安全风险高、且运行、维护费用高、消防安全隐患大,并且还是城市某一区域到城市中心区域的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模式。四是还有些技术提出建造高架轨道、索道交通,但同样存在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施工复杂、安全风险高、且运行、维护费用高、消防安全隐患大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高效、无缝、方便、快捷、准时、安全、舒适、经济的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所述的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使用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该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通过通信通道接收交通系统各设备传送过来的信息后进行处理,上述被处理后的上述信息由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通过通信通道再传给交通系统的各接收终端,所述的交通系统各设备包括公共交通线路监测器、过街换乘设施监测器、公共交通工具监测器或传感器、站点监测器,所述的交通系统的各接收终端包括公共交通线路和过街换乘设施交通信号灯、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和控制及收费终端、站点信息终端、乘客信息发送和接收及支付终端;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公共交通线路规划;站点设置,包括设置枢纽站点、干支线站点和辅助站点;过街换乘设施设置;以及建立智能信息的互动和处理,即通过所述的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根据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以及把处理后的信息发送到交通系统的各接收终端的信息来确定所述的交通状况的具体信息。
优选地,所述的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包括以下步骤:把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为干线公共交通线路、支线公共交通线路和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并且上述的各公共交通线路具有至少一层,以及上述各公共交通线路间的交叉口为平面式或立交式。
优选地,所述的公共交通线路规划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的干线公共交通线路是能贯穿到全城市的通道;所述的支线公共交通线路是不能贯穿到全城市的通道或只能贯穿城市中某一区域的通道;所述的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用于连接所述枢纽站点与干支线站点之间的通道、干支线站点之间的通道、枢纽站点与乘客出行点站点之间的通道、干支线站点与乘客出行点站点之间的通道。
优选地,其还包括以下步骤:设置纵横式公共交通线路、射环式公共交通线路、点射式公共交通线路或上述三种线路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纵横式公共交通线路分为纵线公共交通线路和横线公共交通线路,其中纵线公共交通线路是贯穿全城市或区域的南北走方的通道;横线公共交通线路是贯穿全城市或区域的东西走向的通道;所述的射环式公共交通线路分为射线公共交通线路和环线公共交通线路,其中射线公共交通线路是贯穿城市中心或区域中心到城市外面或区域外面呈放射式的通道,环线公共交通线路是环绕全城市或区域呈环形的通道;所述的点射式公共交通线路是城市中或区域中某一点贯穿到全城市或区域呈放射式的通道。
优选地,所述的枢纽站点配有集散过境通道的区域客物流集散处;所述的集散过境通道是独立设置在城市中的客物流的通道;所述的干支线站点设置在干线公共交通线路之间交叉口的客流集散处、支线公共交通线路之间交叉口的客流集散处或干公共交通线路和支线公共交通线路间交叉口的客流集散处;所述的辅助站点设置在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上的至少一个客流集散处。
优选地,所述的过街换乘设施是与枢纽站点或干支线站点相连接并横跨过街道的设施。
另一方面,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备,其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公共交通线路监测器、过街换乘设施监测器、公共交通工具监测器或传感器、站点监测器、公共交通线路和过街换乘设施交通信号灯、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和控制及收费终端、站点信息终端、乘客信息发送和接收及支付终端;所述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分别与公共交通线路监测器、过街换乘设施监测器、公共交通工具监测器或传感器、站点监测器、公共交通线路和过街换乘设施交通信号灯、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和控制及收费终端、站点信息终端、乘客信息发送和接收及支付终端连接。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法和设备,故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科学:对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枢纽客流、物流站点和其集散过境通道等基本框架作科学合理的设置。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备控制、指挥下,公共交通系统高效运行。
合理:根据城市(区域)现有交通通道网的基本架构,将公共交通线路分为纵横式、射环式、点射式或它们的组合,建立基于全城市任一点到另一点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模式,适合任何城市,同时排除枢纽客流、物流站点和其集散过境通道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干扰。
全覆盖:纵横式、射环式、点射式或它们的组合的公共交通系统,建立基于全城市任一点到另一点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模式,使公共交通线路全覆盖到整个城市,特别是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将公共交通末梢(最后一公里)纳入公共交通系统,使公共交通系统好像供水系统的水管、供电系统的电线一样全覆盖到城市每一个乘客出行点,方便市民出行,极大提高市民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意愿,市民出行方便,不必乘用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公家车等个体交通工具,形成良性循环,根治城市的交通越来越堵塞、拥挤恶性循环的源头。
全面:对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枢纽客流、物流站点和其集散过境通道等基本框架作科学合理的设置,同时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对全部交通参与者相互进行信息互动,对公共交通系统的各个组成及相关干扰因素作全面的管理。
全过程: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对全部交通参与者进行全过程管理,使公共交通系统高效运行。
均匀:纵横式、射环式、点射式或它们的组合的公共交通系统,建立基于全城市任一点到另一点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模式,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站点分布均匀,城市中心区域线路、站点不重叠,不会出现新的路段、新的居民区存在公共交通盲点的情况。
无缝:纵横式、射环式、点射式或它们的组合的公共交通系统的网状结构,干、支、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站点及乘客出行点间互相无缝连接,同时可将现有的公交汽车、地铁、BRT、出租车线路或站点纳入或改造后纳入纵横式、射环式、点射式等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使现有的公交汽车、地铁、BRT、出租车等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之间换乘、接驳无缝、方便。
方便:城市公共交通换乘公共交通线路简单、换乘方便、换乘路程短、等候时间短、到达目的地绕行路程近、快捷、节能、高效率、等候信号灯时间短、公共交通通行速度快等问题,市民出行方便,干、支、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的公共交通系统,特别是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将公共交通末梢(最后一公里)纳入公共交通系统,使公共交通系统好像供水系统的水管、供电系统的电线一样全覆盖到城市每一个乘客出行点,方便市民出行,
快捷:城市公共交通换乘公共交通线路简单、换乘方便、换乘路程短、等候时间短、到达目的地不必绕行、快捷,同时按“公交先行”原则,或“立交式”通行,使乘客等候时间短、公共交通工具等候信号灯时间短、公共交通工具通行快捷。
准时:城市中心区域线路、站点不重叠,只有一辆公共交通工具同一时段在同一路段,城市中心区域高峰交通不拥挤、畅通,不会连锁反应造成整个城市的交通堵塞,由于交通畅通,公共交通工具到站准时。
安全:没有或减少各式各样的个体交通工具如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公家车同时拥挤,容易出现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甚至抢劫等犯罪等情况,出行安全。同时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备控制、指挥下,公共交通系统安全运行。
舒适:由于公共交通线路、站点分布均匀,城市中心区域线路、站点不重叠,同一时段只有一辆公共交通工具进出同一站点,乘客随到随走,不用人挤人,非常舒适;遇交通堵塞或道路封闭(如因交通事故或施工等情况),可提前换乘,不用堵塞在公共交通工具,非常舒适。
经济:公共交通规模大,人均费用少,比较经济,而且越来越多乘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越经济,形成良性循环,个体交通工具能效低,费用大。同时由于交通畅通,节省乘客时间和相关巨大经济损失,节省大量的公共交通工具和机动车辆出行时间及燃料费用、保护环境费用。还有杜绝或减少使用各式各样能效低的个体交通工具,节约燃料费用,及杜绝或减少由此产生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甚至抢劫等刑事犯罪等情况的财产、时间、管理成本等损失。
节能:公共交通规模大,能效高,节能。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简单、到达目的地不用绕行,节约能源。同时由于交通畅通,节省大量的公共交通工具和机动车辆能源。还有不使用或减少使用各式各样能效低的个体交通工具,节约国家能源,保护国家能源安全。
环保:公共交通规模大,能效高,节能,保护环境。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简单、到达目的地不用绕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同时由于交通畅通,节省大量的公共交通工具和机动车辆能源,保护环境。还有杜绝或减少使用各式各样能效低的个体交通工具,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高效:公共交通换乘公共交通线路简单、换乘方便、换乘路程短、等候时间短、到达目的地不用绕行、快捷到达目的地,非常高效。或点到点(点射式)的公共交通连接,乘客就能直接到达目的地,非常高效。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备控制、指挥下,公共交通系统高效运行。
智能:接收公共交通线路、过街换乘设施、公共交通工具、乘客等仪器信息进行处理,同时发送处理后或指挥中心确定的信息到公共交通线路、过街换乘设施、公共交通工具、乘客等终端,使乘客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
自动:公共交通工具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控制下公共交通线路上自动运行。
在同样的营运能力下,比大规模建设地铁、高架轨道、索道等方式,还具有投资小、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地质及施工简单、安全风险低、且运行、维护费用低、无消防安全隐患等优点。
本发明为城市及交通规划、建设和改造提供科学、合理的方式,避免其他盲目、杂乱、无规律规划造成交通堵塞和因改造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本发明具有扩展性,沿着交通干线向外扩展,不会造成新的交通堵塞。本发明平抑城市中心区畸高地、房价,提高周边区过低地、房价,因为没有市民肯为像使用水、电一样方便的出行支付畸高地、房价,给力政府抑制房地畸高政策。本发明使停车、换乘站点与商业发展区(如购物中心)相结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本发明使全体市民共享城市的市场、超市、学校、医院、商业区等各种资源。本发明使路网资源利用效率高,不必浪费资金、土地建设大量的道路和停车场、库。本发明提升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相关产业,抢占产业高地。本发明解决城市交通弊病及由此引起的城市弊病,吸引人才、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本发明是建设生态、绿色、宜居、智慧城市的重要部分,提升城市生活环境质量和城市健康、活力、现代的形象。
本发明使能够连接城市各公园、绿道、康体、娱乐、憩息、绿色、休闲等地带,大力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本发明使自行车、残疾人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保养、管理、驾驶工作可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就地、就近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
在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的纵横式交通通道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的射环式交通通道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方法的点射式交通通道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方法的纵横式、射环式、点射式交通通道网其中一个组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方法的公共交通线路立交式交叉口换乘站点实施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方法的公共交通线路二层立交式交叉口换乘站点实施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方法的“十”字交叉口干、支、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实施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方法的“丁”字交叉口干、支、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实施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备的电路方框图。
1公共交通线路;2过街换乘设施;3公共交通工具;4站点;5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备;6干线公共交通线路;7支线公共交通线路;8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9纵线公共交通线路;10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1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2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3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4枢纽站点;15干支线站点;16辅助站点;17集散过境通道;18公共交通线路监测器;19过街换乘设施监测器;20公共交通工具监测器或传感器;21站点监测器;22通信通道;23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4公共交通线路和过街换乘设施交通信号灯;25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和控制及收费终端;26站点信息终端;27乘客信息发送接收及支付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应当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仅限于此。请参阅图1至图9。
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所述的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使用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该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通过通信通道22接收交通系统各设备传送过来的信息后进行处理,上述被处理后的上述信息由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通过通信通道22再传给交通系统的各接收终端,所述的交通系统各设备包括公共交通线路监测器18、过街换乘设施监测器19、公共交通工具监测器或传感器20、站点监测器21,所述的交通系统的各接收终端包括公共交通线路和过街换乘设施交通信号灯24、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和控制及收费终端25、站点信息终端26、乘客信息发送和接收及支付终端2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公共交通线路规划;站点设置,包括设置枢纽站点、干支线站点和辅助站点;过街换乘设施设置;以及建立智能信息的互动和处理,即通过所述的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根据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以及把处理后的信息发送到交通系统的各接收终端的信息来确定所述的交通状况的具体信息。
优选地,所述的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包括以下步骤:把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为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支线公共交通线路7和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8,并且上述的各公共交通线路具有至少一层,以及上述各公共交通线路间的交叉口可为平面式或立交式。
优选地,所述的公共交通线路规划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的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是能贯穿到全城市的通道;所述的支线公共交通线路7是不能贯穿到全城市的通道或只能贯穿城市中某一区域的通道;所述的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8用于连接所述枢纽站点14与干支线站点15之间的通道、干支线站点15之间的通道、枢纽站点14与乘客出行点站点之间的通道、干支线站点15与乘客出行点站点之间的通道。
优选地,其还包括以下步骤:设置纵横式公共交通线路、射环式公共交通线路、点射式公共交通线路或上述三种线路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纵横式公共交通线路分为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和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其中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是贯穿全城市或区域的南北走方的通道;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是贯穿全城市或区域的东西走向的通道;所述的射环式公共交通线路分为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和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其中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是贯穿城市中心或区域中心到城市外面或区域外面呈放射式的通道,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是环绕全城市或区域呈环形的通道;所述的点射式公共交通线路13是城市中或区域中某一点贯穿到全城市或区域呈放射式的通道。
优选地,所述的枢纽站点14配有集散过境通道17的区域客物流集散处;所述的集散过境通道17是独立设置在城市中的客物流的通道;所述的干支线站点15设置在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之间交叉口的客流集散处、支线公共交通线路7之间交叉口的客流集散处或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和支线公共交通线路7间交叉口的客流集散处;所述的辅助站点16设置在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8上的至少一个客流集散处。
优选地,所述的过街换乘设施2是与枢纽站点14或干支线站点15相连接并横跨过街道的设施。
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备,其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公共交通线路监测器18、过街换乘设施监测器19、公共交通工具监测器或传感器20、站点监测器21、公共交通线路和过街换乘设施交通信号灯24、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和控制及收费终端25、站点信息终端26、乘客信息发送和接收及支付终端27;所述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分别与公共交通线路监测器18、过街换乘设施监测器19、公共交通工具监测器或传感器20、站点监测器21、公共交通线路和过街换乘设施交通信号灯24、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和控制及收费终端25、站点信息终端26、乘客信息发送和接收及支付终端27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实施初期,整合、优化城市现有交通通道网的基本架构,包括但不限于道路、隧道、高架路、轨道、地铁、BRT等。
参阅图1,根据城市现有交通通道网的基本架构,包括但不限于道路、地铁、BRT等,如是纵横式交通通道网的基本架构,就采用纵横式公共交通线路,其分为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和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其中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是贯穿全城市的(近似)南北方向的通道;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是贯穿全城市的(近似)东西方向的通道。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和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形成的纵横式公共交通线的交叉口是干支线站点15(站点4),城市中乘客从城市中任一点出发沿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或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形成的纵横式公共交通线前行,或经干支线站点15(站点4)换乘另一方向的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或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到城市中另一点。城市外乘客从城市外沿集散过境通道17到达枢纽站点14,可以换乘后沿集散过境通道17到达城市外另一地方,如到城市中,则沿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或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或经干支线站点15(站点4)换乘另一方向的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或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到城市中任一点。同理,城市中任一点到达枢纽站点14外出,则沿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或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前行,或经干支线站点15(站点4)换乘另一方向的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或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到达枢纽站点14,可以换乘后沿集散过境通道17到达城市外另一地方。
参阅图2,根据城市现有交通通道网的基本架构,包括但不限于道路、地铁、BRT等,如是射环式交通通道网的基本架构,就采用射环式公共交通线路,其分为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和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其中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是贯穿城市中心到城市外面呈放射式的通道;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是贯穿环绕全城市呈环形的通道。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和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交叉口是干支线站点15(站点4),城市中乘客从城市中任一点出发沿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或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前行,或经干支线站点15(站点4)换乘另一方向的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或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到城市中另一点。城市外乘客从城市外沿集散过境通道17到达枢纽站点14,可以换乘后沿集散过境通道17到达城市外另一地方,如到城市中,则沿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或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前行,或经干支线站点15(站点4)换乘另一方向的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或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到城市中任一点。同理,城市中任一点到达枢纽站点14外出,则沿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或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前行,或经干支线站点15(站点4)换乘另一方向的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或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到达枢纽站点14,可以换乘后沿集散过境通道17到达城市外另一地方。
参阅图3,根据城市现有交通通道网的基本架构,包括但不限于道路、地铁、BRT等,如是点射式交通通道网的基本架构,就采用点射式公共交通线路,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是城市中某一点贯穿到全城市呈放射式的通道。南北枢纽站点对向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和东西枢纽站点对向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无画出)交叉口是干支线站点15(站点4),城市中乘客从城市中任一点出发沿南北枢纽站点对向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形或东西枢纽站点对向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前行,或经干支线站点15(站点4)换乘另一方向的东西枢纽站点对向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或南北枢纽站点对向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到城市中另一点。城市外乘客从城市外沿集散过境通道17到达枢纽站点14,可以换乘后沿集散过境通道17到达城市外另一地方,如到城市中,则沿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到城市中任一点。(图3为南北枢纽站点对向点射式交通通道网示意图,同理可以画出东西枢纽站点对向点射式交通通道网示意图)。同理,城市中任一点到达枢纽站点14外出,则沿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同时是干线公共交通线路6)到达枢纽站点14,可以换乘后沿集散过境通道17到达城市外另一地方。
参阅图4,不能贯穿到全城市的通道作为支线公共交通线路,或城市中不能被干线贯穿的区域,根据该区域现有交通通道网的基本架构,包括但不限于道路、地铁、BRT等。
如是纵横式交通通道网的基本架构,就采用纵横式公共交通线路,其分为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同时是支线公共交通线路7)和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同时是支线公共交通线路7),其中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同时是支线公共交通线路7)是贯穿全区域的(近似)南北走向的通道;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同时是支线公共交通线路7)是贯穿全区域的(近似)东西走向的通道。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纵线公共交通线路9同时是支线公共交通线路7)和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横线公共交通线路10同时是支线公共交通线路7)交叉口是干支线站点15(站点4)。
如是射环式交通通道网的基本架构,就采用射环式公共交通线路,其分为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同时是支线公共交通线路7)和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同时是支线公共交通线路7),其中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1同时是支线公共交通线路7)是贯穿区域中心到区域外面呈放射式的通道;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同时是支线公共交通线路7)是贯穿环绕全区域呈环形的通道。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同时是支线公共交通线路7)和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环线公共交通线路12同时是支线公共交通线路7)交叉口是干支线站点15(站点4)。
如是点射式交通通道网的基本架构,就采用点射式公共交通线路,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点射线公共交通线路13同时是支线公共交通线路7)是区域中某一点贯穿到全区域呈放射式的通道。
参阅图5,公共交通工具3沿公共交通线路1到达公共交通线路1交叉口的干支线站点15(站点4),乘客在干支线站点15(站点4)下车经连接站点4的过街换乘设施2到达终点,或经站点4的换乘设施到达另一公共交通线路1的站点4换乘另一公共交通工具3。
参阅图6,公共交通工具3沿公共交通线路1到达公共交通线路1交叉口的干支线站点15(站点4),乘客在干支线站点15(站点4)下车经连接站点4的过街换乘设施2到达终点,或经站点4的换乘设施和过街换乘设施2到达另一公共交通线路1的站点4换乘另一公共交通工具3。
参阅图7,公共交通工具3沿公共交通线路1到达公共交通线路1交叉口干支线站点15,乘客在干支线站点15下车后在辅助站点16换乘另一公共交通工具3沿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8到达终点的另一辅助站点16。同理,乘客在始点的辅助站点16乘公共交通工具3沿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8到达干支线站点15的另一辅助站点16,在干支线站点15换乘另一公共交通工具3。
参阅图8,公共交通工具3沿公共交通线路1到达公共交通线路1交叉口干支线站点15,乘客在干支线站点15下车后,公共交通工具3在“丁”字交叉口前掉头,搭乘另一方向的乘客沿公共交通线路1前行。公共交通工具3沿公共交通线路1到达公共交通线路1交叉口干支线站点15,乘客在干支线站点15下车后在辅助站点16换乘另一公共交通工具3沿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8到达终点的另一辅助站点16。同理,乘客在始点的辅助站点16乘公共交通工具3沿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8到达干支线站点15的另一辅助站点16,在干支线站点15换乘另一公共交通工具3。
参阅图9,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备,其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公共交通线路监测器18、过街换乘设施监测器19、公共交通工具监测器或传感器20,站点监测器21、公共交通线路和过街换乘设施交通信号灯24、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和控制及收费终端25、站点信息终端26、乘客信息发送和接收及支付终端27;所述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分别与公共交通线路监测器18、过街换乘设施监测器19、公共交通工具监测器或传感器20,站点监测器21、公共交通线路和过街换乘设施交通信号灯24、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和控制及收费终端25、站点信息终端26、乘客信息发送和接收及支付终端27连接。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备的公共交通线路监测器18、过街换乘设施监测器19、公共交通工具监测器或传感器20、站点监测器21、乘客信息发送和接收及支付终端27发送信息经通信通道22到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接收并进行处理后,经通信通道22发送处理后的信息到公共交通线路和设施交通信号灯24、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和控制及收费终端25、站点信息终端26、乘客信息发送和接收及支付终端27。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采用“公交先行”的方式。其中,公共交通线路监测器18监测有公共交通工具3到达站点4停车上落乘客时,公共交通线路监测器18将信息发送到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为公共交通线路和过街换乘设施交通信号灯24转换作准备,当公共交通工具3上落乘客完毕通行时,公共交通工具监测器或传感器20将信息发送到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处理后,将公共交通线路和过街换乘设施交通信号灯24转换为绿灯,该辆公共交通工具3和同方向的交通工具通过,期间公共交通线路监测器18检测有没有另一方向公共交通工具3到达站点,有则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延时到另一方向公共交通工具上落乘客完毕通行时候,公共交通工具监测器或传感器20将信息发送到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处理后,将公共交通线路和过街换乘设施交通信号灯24转换为绿灯,该辆公共交通工具3和同方向交通工具通过,没有则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将公共交通线路和过街换乘设施交通信号灯24转换到等候交通工具或行人比较多的方向[该信息由公共交通线路监测器18和过街换乘设施监测器19发送到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期间公共交通线路监测器18再检测有没有公共交通工具3到达站点4,有则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延时到该公共交通工具3上落乘客完毕通行的时候,公共交通工具监测器或传感器20将信息发送到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处理后,将公共交通线路和过街换乘设施交通信号灯24转换为绿灯,该辆公共交通工具和同方向交通工具通过,没有则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将公共交通线路和过街换乘设施交通信号灯24转换到等候交通工具或行人比较多的方向,如此循环。使公共交通工具等候信号灯时间短、乘客等候时间短、公共交通工具通行快捷。
乘客出行的实施例子,乘客在出行前,通过乘客信息发送接收及支付终端27(如手机或电话或电脑等终端)经通信通道22(如用短信、通话、网络等方式)将出行始点、终点、时间、人数等出行信息发送到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根据乘客出行信息,结合城市交通情况(包括交通堵塞或道路封闭等),将乘客在出行始点站点、或换乘站点、终点站点等信息反馈到乘客信息发送接收及支付终端27,或同时指示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8的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和控制及收费终端25(如电动车或残疾人等)公共交通工具3在乘客出行始点、终点的辅助站点等候,方便乘客乘坐。乘客到达站点,站点监测器21监测乘客等候,将信息发送到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将该站点公共交通工具3到达时间等交通信息提供给站点信息终端26,乘客在上公共交通工具3时候,乘客信息发送接收及支付终端27和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和控制及收费终端25完成支付和收费,乘客在公共交通工具3上,公共交通工具监测器或传感器20将公共交通工具3运行状况及位置等信息发送到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23将该公共交通工具3到达的站点的时间、城市交通情况等交通信息提供给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和控制及收费终端25,或同时在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和控制及收费终端25指示该公共交通线路的公共交通工具实施加密班次或增加公共交通工具等针对性、有益的措施。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作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使用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该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通过通信通道接收交通系统各设备传送过来的信息后进行处理,上述被处理后的上述信息由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通过通信通道再传给交通系统的各接收终端,所述的交通系统各设备包括公共交通线路监测器、过街换乘设施监测器、公共交通工具监测器或传感器、站点监测器,所述的交通系统的各接收终端包括公共交通线路和过街换乘设施交通信号灯、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和控制及收费终端、站点信息终端、乘客信息发送和接收及支付终端;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公共交通线路规划;
站点设置,包括设置枢纽站点、干支线站点和辅助站点;
过街换乘设施设置;以及
建立智能信息的互动和处理,即通过所述的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根据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以及把处理后的信息发送到交通系统的各接收终端的信息来确定所述的交通状况的具体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包括以下步骤:把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为干线公共交通线路、支线公共交通线路和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并且上述的各公共交通线路具有至少一层,以及上述各公共交通线路间的交叉口为平面式或立交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公共交通线路规划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的干线公共交通线路是能贯穿到全城市的通道;所述的支线公共交通线路是不能贯穿到全城市的通道或只能贯穿城市中某一区域的通道;所述的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用于连接所述枢纽站点与干支线站点之间的通道、干支线站点之间的通道、枢纽站点与乘客出行点站点之间的通道、干支线站点与乘客出行点站点之间的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还包括以下步骤:设置纵横式公共交通线路、射环式公共交通线路、点射式公共交通线路或上述三种线路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纵横式公共交通线路分为纵线公共交通线路和横线公共交通线路,其中纵线公共交通线路是贯穿全城市或区域的南北走方的通道;横线公共交通线路是贯穿全城市或区域的东西走向的通道;所述的射环式公共交通线路分为射线公共交通线路和环线公共交通线路,其中射线公共交通线路是贯穿城市中心或区域中心到城市外面或区域外面呈放射式的通道,环线公共交通线路是环绕全城市或区域呈环形的通道;所述的点射式公共交通线路是城市中或区域中某一点贯穿到全城市或区域呈放射式的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枢纽站点配有集散过境通道的区域客物流集散处;所述的集散过境通道是独立设置在城市中的客物流的通道;所述的干支线站点设置在干线公共交通线路之间交叉口的客流集散处、支线公共交通线路之间交叉口的客流集散处或干公共交通线路和支线公共交通线路间交叉口的客流集散处;所述的辅助站点设置在辅助线公共交通线路上的至少一个客流集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过街换乘设施是与枢纽站点或干支线站点相连接并横跨过街道的设施。
8.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公共交通线路监测器、过街换乘设施监测器、公共交通工具监测器或传感器、站点监测器、公共交通线路和过街换乘设施交通信号灯、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和控制及收费终端、站点信息终端、乘客信息发送和接收及支付终端;所述智能信息处理指挥中心与设备分别与公共交通线路监测器、过街换乘设施监测器、公共交通工具监测器或传感器、站点监测器、公共交通线路和过街换乘设施交通信号灯、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和控制及收费终端、站点信息终端、乘客信息发送和接收及支付终端连接。
CN2011101248443A 2011-05-13 2011-05-13 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及其设备 Pending CN1022800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48443A CN102280025A (zh) 2011-05-13 2011-05-13 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及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48443A CN102280025A (zh) 2011-05-13 2011-05-13 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及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0025A true CN102280025A (zh) 2011-12-14

Family

ID=45105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48443A Pending CN102280025A (zh) 2011-05-13 2011-05-13 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及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80025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8179A (zh) * 2013-02-18 2013-07-17 李庆昌 一种建成智能公共交通网络的方法和设备
TWI552118B (zh) * 2014-11-05 2016-10-01 華創車電技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接駁行駛功能之電動車之車機、具有接駁行駛功能之電動車之行程規劃系統及其行程規劃方法
CN107657408A (zh) * 2017-09-30 2018-02-02 刘清文 一种智慧城市运输系统
CN109493601A (zh) * 2018-11-21 2019-03-19 青岛大学 一种公交支线设置方法
CN109658686A (zh) * 2018-12-29 2019-04-19 徐梓博 用于控制公共交通线路的装置和方法
US11014580B2 (en) 2016-09-16 2021-05-25 Vinci Construction Underground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goods in an urban environm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3419A (zh) * 2009-07-10 2009-12-02 浙江大学 一种具有公交优先的城市路网交通流智能协调控制方法
CN101950479A (zh) * 2010-08-26 2011-01-19 张宇康 以乘客出行为导向的智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3419A (zh) * 2009-07-10 2009-12-02 浙江大学 一种具有公交优先的城市路网交通流智能协调控制方法
CN101950479A (zh) * 2010-08-26 2011-01-19 张宇康 以乘客出行为导向的智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8179A (zh) * 2013-02-18 2013-07-17 李庆昌 一种建成智能公共交通网络的方法和设备
TWI552118B (zh) * 2014-11-05 2016-10-01 華創車電技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接駁行駛功能之電動車之車機、具有接駁行駛功能之電動車之行程規劃系統及其行程規劃方法
US11014580B2 (en) 2016-09-16 2021-05-25 Vinci Construction Underground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goods in an urban environment
CN107657408A (zh) * 2017-09-30 2018-02-02 刘清文 一种智慧城市运输系统
CN109493601A (zh) * 2018-11-21 2019-03-19 青岛大学 一种公交支线设置方法
CN109658686A (zh) * 2018-12-29 2019-04-19 徐梓博 用于控制公共交通线路的装置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Study on green transportation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es
CN102708681B (zh) 一种城市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2280025A (zh) 一种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置方法及其设备
CN100425768C (zh) 一种公交车零换乘站点结构及零换乘快速公交系统
CN107610488A (zh) 一种交通信号灯自动控制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交通信号灯自动控制方法
Yazici et al. A bus rapid transit line case study: Istanbul’s metrobüs system
CN102855772A (zh) 一种基于混杂网络结构的智能泊车控制系统
CN103498394B (zh) 一种机动车用平面路网系统
CN102800212A (zh) 一种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泊车系统
CN111691249A (zh) 地下交通系统和对象的运输方法
CN109410618A (zh) 一种智能公交车路协同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2644335U (zh) 一种城市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Dai Design of Traffic Improvement Plan for Line 1 Baijiahu Station of Nanjing Metro
CN204423424U (zh) 带有公交电子站牌的智能调度管理系统
CN201616185U (zh) 主干道路不停车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
CN202210353U (zh) 城市交通信息及出租车呼叫指挥系统
CN204204206U (zh) 一种具有城市交通诱导功能的北斗导航车载终端及系统
Huang et al. Urban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CN107180544A (zh) 一种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
Zhao et al. Has transportation demand of Shanghai, China, passed its peak growth?
CN203415090U (zh) 基于LabVIEW仿真平台的城市车辆通行优化系统
CN205872083U (zh) 全自动运行的点到点无人驾驶专车轨道交通系统
Mu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the Traffic Management Smart Police Cent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Meyer et al. Transport as the basis for functioning of a smart city–an example of Szczecin
Liu et al. Analysis of Urban Rail Transit Seamless Transfer Standar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