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6315B - 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 Google Patents

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6315B
CN102266315B CN201110154291.6A CN201110154291A CN102266315B CN 102266315 B CN102266315 B CN 102266315B CN 201110154291 A CN201110154291 A CN 201110154291A CN 102266315 B CN102266315 B CN 1022663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let
group
medicine
platelet aggregation
antiplate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542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6315A (zh
Inventor
卞慧敏
张启春
赵越
彭国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1101542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663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66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6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6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63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包括药物的有效组分和辅料,其特征在于,药物中的有效组分为苹果酸、丁二酸和柠檬酸组成,所述的有效组分的重量比例为苹果酸2~4份、丁二酸1~3份和柠檬酸1~3份。

Description

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背景技术
血小板(blood platele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形状不规则,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得多,无细胞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为100~300×1000000000个/L,它有质膜,没有细胞核结构,一般呈圆形,体积小于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无功能的细胞碎片。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聚集率异常,导致血栓,危及生命。
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普拉格雷、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药、双嘧达莫、PAF受体拮抗剂、凝血酶和凝血因子Xa(FXa)抑制剂等。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广泛应用,尤其低剂量在预防动脉血栓中,常用于心脑血管动脉血栓疾病的一、二级预防,小剂量阿司匹林理想的作用于无核的血小板,从而形成对TXA2依赖的血小板聚集产生不可逆抑制。是通过对分布于血小板中的环氧酶-1(COX-1)529位丝氨酸残基的乙酰化不可逆抑制血栓素A2(TXA2)的合成。高剂量的阿司匹林则具有很强的副作用,能直接抑制血管壁中的合成酶,减少前列环素的合成,不利于对TXA2作用的对抗和平衡,而且出现明显的胃肠不良反应,容易发生胃溃疡。但最佳剂量一直在研究。据最新研究表明,剂量在30mg/d就可以发挥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而当大于81mg/d则增加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出血。在我国,阿司匹林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推荐剂量为50~100mg/d,而用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或经皮冠状动脉手术(PCI)治疗手术后,则口服300mg/d。
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对于阿司匹林抵抗的确切定义尚无定论,但通过多方面报道可以发现目前有以下两种:①临床阿司匹林抵抗(clinical aspirin resistance),尽管给病人规律的推荐剂量的阿司匹林,仍有冠心病、脑卒中或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生。②生化性阿司匹林抵抗(biochemical aspirin resistance),尽管给病人规律的推荐剂量的阿司匹林,但通过血小板功能检测仍有持续血小板活化的现象。这些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包括:出血时间、尿血栓素B2(TXB2)检测、血小板膜P-选择素的表达、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光学血小板聚集试验及PFA-100等。阿司匹林抵抗率分布在一个5.0%~56.8%的较广范围。
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都是P2Y12受体抑制剂,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两者都是前药,需要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之后,才能和P2Y12受体结合,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氯吡格雷是噻氯匹定(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现已基本淘汰)的衍生物,虽然氯吡格雷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至少具有3个方面的缺陷:一是滞后的作用表现;二是病人个体差异大;三是不可逆地强阻断。除此之外,经两个阶段的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时,与其他药物会形成相互作用。普拉格雷是在2009年1月份,通过欧盟委员会的认证,被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PCI延迟病人的抗栓药。和氯吡格雷一样,普拉格雷也通过抑制ADP和血小板P2Y12受体结合,不可逆地阻断血小板聚集,而其作用强度比氯吡格雷更强,更持久、快速。13608例ACS和PCI患者随机、双盲分组治疗,证实普拉格雷容易出血(2.4%vs1.8%),但相对有效。临床用量一般在60mg的负荷剂量和10mg/d口服剂量。总的来说,普拉格雷在治疗ACS患者时,显著地降低中风发病率,但增加出血风险,甚至是致命的。
血小板GP IIb/IIIa受体和纤维蛋白原或vWF是血小板聚集的必经途径,所以血小板GP IIb/IIIa受体拮抗药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现在通过美国FDA的3种静脉注射血小板GP受体拮抗药是阿昔单抗、依替巴肽、替罗非班,因其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有差别,适应证也不同。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有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没有证据表明重复使用阿昔单抗、埃替非巴肽及替罗非班的潜在风险,而这在理论上可以引起变态反应、对阿昔单抗的中和及血小板减少症。
双嘧达莫(dipyridamole,DPM)又名潘生丁(Persantin),双嘧达莫主要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增加从而抑制血小板的活化。该类药物的缺点是化学稳定性差,半衰期短,必须加倍剂量或者使用缓释剂才能在24h内起到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副作用为头痛、头晕、恶心和轻度胃肠不适,减量后可缓解。急性心肌梗死不宜使用。
PAF为目前报道中作用最强的低分子量血小板激活剂之一,在人和兔的血小板上已发现亲和力很强的结合位点,受体激活可导致动脉栓塞、急性炎症。其受体拮抗剂有贝帕泛、阿帕泛、E-5880、CV-3928、CV-6209、WEB-2086、WEB-2170、RP-59227等,但来源困难、价格昂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
水蛭素及其类似物等抗凝血酶制剂大多为多肽,为直接的凝血酶抑制剂,临床主要用于预防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阻塞。其最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尤其是同肝素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共同使用时,出血次数更多。
山茱萸是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成熟果肉,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随着对山茱萸的进一步研究,对山茱萸若干有效成分已经可以有效的提取和分离,目前,在山茱萸若干有效成分中筛选出抗血小板的有效成分,利用这些有效成分配伍组合成抗血小板药物,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各种抗血小板药物存在的弊端或不足,提供一种以多种中成药有效成分组合的抗血小板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抗血小板药物的组合物,包括药物的有效组分和辅料,其中,药物的有效药组分为苹果酸、丁二酸和柠檬酸组成,所述的有效组分的重量比例为苹果酸2-4份、丁二酸1-3份和柠檬酸1-3份。其中最佳比例为苹果酸3份、丁二酸2份及柠檬酸2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抗血小板聚集的物,其特征在于,用于治疗血小板聚集引起的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辅料为用常用药用辅料,药物的剂型为片剂,或丸剂,或悬浮剂,或胶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药物是由山茱萸中的有机酸类化合物天然组成比例,且为机体内三羧酸循环中所需的化合物,同时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来应用;其安全性较其它单体药物要高,可在相当剂量下应用而不易产生不良反应。同时,作为多成分组合类药物其作用明显优于其中任何一个单体药物,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苹果酸、丁二酸和柠檬酸的单体成分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动物:
大耳白家兔,雄性,体重2.0-2.5kg,由南京江宁县汤山青龙山动物繁殖场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SCXK(苏)2007-0008,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苏)2005-0009(下同)。
药物:
苹果酸:ACROS ORGANICS公司,批号:A0269273
柠檬酸: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081245071
丁二酸: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090812
试剂:
ADP:规格0.5g·瓶-1,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990527檬酸钠:AR,上海久亿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060801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ml:40mg,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60601
氯化钠注射液:南京小营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5090101
仪器:
LG-PABER型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
LDZ5-2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Sartorius BS110S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
实验方法
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的检测方法取大耳白家兔,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颈动脉插管放血,3.8%的枸橼酸钠1∶9抗凝,以800r·min-1离心10min,分取上层富血小板血浆(PRP),剩余部分以3000r·min-1离心10min,分取贫血小板血浆(PPP)。聚集诱导剂用ADP(终浓度5.4μg·ml-1)。每管250μl PRP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10μl,对照组PRP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37℃温育5min,然后加入诱导剂10μl,用PPP(加入与待测样本相同的药物10μl)调零,空白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用LG-PABER型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测定血小板60s、300s及最大(max)聚集率,并按下述公式计算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并计算相关方程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
Figure BSA00000513850800051
试验条件:
实验室温度为20~22℃。备有空调及通风排气设施。受试动物饲养于中心实验室,动物单笼饲养,笼具下有不锈钢网格。饲以专用颗粒饲料,由动物中心提供,自由饮水。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
Figure BSA00000513850800052
表示;以SPSS16.0统计软件,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q检验。
试验结果
苹果酸、丁二酸和柠檬酸单体成分体外给药均有不同程度降低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并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苹果酸的y=0.9559x+0.0856,r=0.9619,见表1;丁二酸的y=1.4344x+0.1037,r=0.9912,见表2)、柠檬酸的y=0.3958x+0.2104,r=0.9233,见表3。
表1苹果酸体外给药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13850800053
Figure BSA00000513850800054
表2丁二酸体外给药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13850800062
表3柠檬酸体外给药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13850800063
Figure BSA00000513850800064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根据实施例1中显著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3种药物,基于相同动物家兔,做正交配比设计,得出最佳配比。
选取正交设计表L9(34),做正交设计,分组寻求最优配伍
表4表头设计
得正交设计分组
表5试验设计表(mg/ml)
Figure BSA00000513850800066
按表中剂量配制溶液,分组进行抗家兔血小板聚集实验,得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
表6正交设计直观分析表
Figure BSA00000513850800071
由正交结果可知,最优配伍为:苹果酸∶丁二酸∶柠檬酸为3∶2∶2。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所述的苹果酸、丁二酸和柠檬酸按照3∶2∶2及其它不同比例不同重量配伍后,按照实施1所示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检测方法,得出在相同剂量下对ADP、PAF、凝血酶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均是3∶2∶2作用最好,其它配比也较单一成分为好,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7~9)。
表7.组合物体外给药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13850800072
n=6)
Figure BSA00000513850800073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与苹果酸组比较*p<0.05;与丁二酸组比较&P<0.05;与柠檬酸组比较#p<0.05(下同)。
表8.组合物体外给药对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13850800081
n=6)
Figure BSA00000513850800082
表9.组合物体外给药对凝血酶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13850800083
实施例4
对大鼠颈动脉栓塞的影响
动物
SD大鼠,雄性,体重280-350g,清洁级,70只。由上海斯莱克动物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SCXK(沪)2007-0005;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苏)2007-0030。
试验药物:以实施例3获得的抗血小板粉剂为试验药物(下同)
对比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25mg·片-1,南京百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91109
模型对照: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国药集团化学试有限公司,批号:F20051103
仪器:
BT87-3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包头医学院心血管研究室研制
实验方法
实验室温度为20~22℃。备有空调及通风排气设施。饲以专用颗粒饲料,由动物中心提供,自由饮水。
试验前,将所述抗血小板粉剂以0.5%CMC-Na配成混悬液,其中G组使用的混悬液中抗血小板粉剂的含量为28mg/ml,D组使用的混悬液中抗血小板粉剂的含量为14mg/ml,苹果酸的含量为28mg/ml,丁二酸的含量为28mg/ml,柠檬酸的含量为28mg/ml。
ASPL组使用的混悬液是将阿司匹林片研末,以0.5%CMC-Na配成混悬液,混悬液中阿司匹林片的含量为1.2831mg/ml。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ASA组、G组、D组,各组大鼠每12h灌胃给药一次,连续3d,其中,各组每次给药量分别为:模型对照组给药量0.5%CMC-Na;ASPL组给药量0.012831g/kg;G组给药量0.28g/kg;D组给药量0.14g/kg,苹果酸组给药量为0.28g/kg,丁二酸组给药量为0.28g/kg,柠檬酸组给药量为0.28g/kg。
最后一次给药后将大鼠固定于鼠板,用钝性分离出大鼠的颈总动脉(CCA),以BT87-3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的刺激电极直流电持续刺激颈总动脉,刺激强度为2毫安×7分钟,引起血管内膜损伤,致使颈总动脉内逐渐形成混合血栓,最后记录体内血栓形成的时间(s)。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表示;以SPSS16.0统计软件,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q检验。实验结果记录在表10中。
表10.本发明对大鼠颈动脉栓塞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13850800092
n=10)
结果显示,G组、D组及ASPL组均能明显延长大鼠实验性体内动脉血栓形成的时间,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各单一成分也有延长血栓形成时间的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D、G组作用明显优于单一成分组,差异也有显著性。
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均可导致血管栓塞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当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壁基质暴露,血流中的血小板受到基质中胶原的诱导,在vWF因子参与下,与内皮下组织粘附,并向胞内传递活化信号,从而使血小板活化变形、释放。活化的血小板膜表面表达GPIIb/IIIa,与纤维蛋白原相互联接而聚集,通过级联反应,使血栓形成。本实施例通过直流电持续刺激血管,引起血管内膜的损伤,致使血管内逐渐形成混合血栓,比较体内血栓形成时间,判断药物的阻止血栓形成的作用。由实验结果可知,所述抗血小板粉剂二个剂量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实施例5
对小鼠肺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动物
ICR小鼠,雄性,体重18-22g,清洁级,70只。由上海斯莱克动物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SCXK(沪)2007-0005;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苏)2007-0030。
试验药物:抗血小板粉剂。
对比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25mg·片-1,南京百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91109。
模型对照: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国药集团化学试有限公司,批号:F20051103。
仪器
机械秒表,上海秒表厂。
实验方法
实验室温度为20~22℃。备有空调及通风排气设施。饲以专用颗粒饲料,由动物中心提供,自由饮水。
试验前,将所述抗血小板粉剂以0.5%CMC-Na配成混悬液,其中G组使用的混悬液中抗血小板粉剂的含量为20mg/ml,D组使用的混悬液中抗血小板粉剂的含量为10mg/ml,。
ASA组使用的混悬液是将阿司匹林片研末,以0.5%CMC-Na配成混悬液,混悬液中阿司匹林片的含量为0.9165mg/ml。
混合致栓剂的配制(使用前临时配制):
取已分装的ADP(二磷酸腺苷)储备液0.2ml(浓度为740μg/ml),加入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g·ml-1)0.67ml,加生理盐水至10ml。
将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ASA组、G组、D组,各组大鼠每12h灌胃给药一次,连续3d,其中,各组每次给药量分别为:模型对照组给药量0.5%CMC-Na;ASA组给药量0.01833g/kg;G组给药量0.4g/kg;D组给药量0.2g/kg;苹果酸组给药量为0.4g/kg,丁二酸组给药量为0.4g/kg,柠檬酸组给药量为0.4g/kg。
造模方法与观察指标
参考文献(李圣青,张艰,戚好文等.小鼠肺栓塞模型的诱导及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15):1379-1381.)方法,于末次给药1h后,各组ICR小鼠尾静脉注射混合致栓剂0.075ml·10g-1体重(相当于ADP1.1μg·10g-1,肾上腺素5μg·10g-1),观察小鼠给予致栓剂后的表现,如跳跃、蹬腿、呼吸急促、不能自主活动趴伏等现象,记录小鼠恢复自主活动的时间,其中≥15min未恢复活动者按15min计算。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表示;以SPSS16.0统计软件,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q检验。实验结果见表11
表11本发明对小鼠肺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13850800112
n=10)
Figure BSA00000513850800113
结果显示,在各单体药物及其配伍方中,G、D组、ASA组、苹果酸及丁二酸均能明显缩短小鼠肺栓塞的恢复时间,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柠檬酸组仅有缩短肺栓塞恢复时间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血栓性疾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形成是许多疾病发病机制中涉及的一种重要病理过程,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小鼠肺动脉栓塞模型是研究抗血栓药物的的常用模型,广泛的应用于抗血栓药物的筛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在防栓、抗栓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本实施例通过此模型来研究本发明的不同浓度组对抗血栓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当小鼠尾静脉给予混合致栓剂后,各组动物均表现出肺栓塞症状,如跳跃、蹬腿、呼吸急促、口鼻出血、不能自主活动、趴伏甚至死亡等现象;致栓后的恢复时间反应了栓塞的严重程度,恢复时间越长,说明栓塞越严重。实验结果表明,高剂量、低剂量均可明显缩短小鼠肺栓塞恢复时间,较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实施例6
抗血小板聚集胶囊剂
苹果酸、丁二酸和柠檬酸按照重量3∶2∶2比例组成,并加入适量淀粉,碾磨成细粉,混合均匀,过筛,再与用乙醇适量溶解的苹果酸、丁二酸和柠檬酸混合,制粒,烘干,装入胶囊。
以上各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具体实施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常用药用辅料,通过传统的工艺配后制成片剂,或丸剂,或悬浮剂。

Claims (2)

1.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包括药物的有效组分和辅料,其特征在于,药物中的有效组分为苹果酸、丁二酸和柠檬酸,所述的有效组分的重量比例为苹果酸3份、丁二酸2份和柠檬酸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料为常用药用辅料,药物的剂型为片剂,或丸剂,或悬浮剂,或胶囊。
CN201110154291.6A 2011-06-10 2011-06-10 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63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54291.6A CN102266315B (zh) 2011-06-10 2011-06-10 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54291.6A CN102266315B (zh) 2011-06-10 2011-06-10 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6315A CN102266315A (zh) 2011-12-07
CN102266315B true CN102266315B (zh) 2014-06-25

Family

ID=45048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5429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6315B (zh) 2011-06-10 2011-06-10 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6631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67299B2 (en) * 2002-06-11 2006-06-27 Pasteuria Bioscience, LLC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in vitro production of bacteria
CN101466272A (zh) * 2006-06-12 2009-06-24 弗门尼舍有限公司 麻性和流涎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1645A (zh) * 1999-10-09 2001-04-18 徐建国 白酒添加剂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67299B2 (en) * 2002-06-11 2006-06-27 Pasteuria Bioscience, LLC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in vitro production of bacteria
CN101466272A (zh) * 2006-06-12 2009-06-24 弗门尼舍有限公司 麻性和流涎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保林 等.山茱萸醇提物对实验动物血糖、血脂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2,第23卷(第1期),第19-21页.
刘岱琳 等.酚酸类化合物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探讨.《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8,第15卷(第1期),第25-28页.
山茱萸醇提物对实验动物血糖、血脂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刘保林 等;《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21231;第23卷(第1期);第19-21页 *
广枣活血有效成分的研究;王乃利 等;《沈阳药学院学报》;19870831;第4卷(第3期);第203页 *
王乃利 等.广枣活血有效成分的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87,第4卷(第3期),第203页.
酚酸类化合物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探讨;刘岱琳 等;《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80131;第15卷(第1期);第25-2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6315A (zh) 201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1938A (zh) 减少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方法
CN102335176A (zh) 一种全新口服固体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8450B (zh) 桃叶珊瑚苷在制备抗血栓形成药物中的应用
CN102266315B (zh) 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CN100349568C (zh) 一种静脉给药的银杏内酯b针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2327272B (zh) 一种口服固体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92226B (zh) 帕利哌酮氨基酸类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02342942A (zh) 一种全新口服固体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35178B (zh) 一种口服固体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97281A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参皂苷组合物
CN1113646C (zh) 含有莽草酸及其衍生物的药物制剂及其在制备抗血栓形成和镇痛作用药物中的应用
CN102327271B (zh) 一种左旋氨氯地平氢氯噻嗪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49940B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组合物
CN101879165B (zh) 一种抗高血压药物复方制剂
CN103638017A (zh) 一种银杏内酯a、b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716253B (zh) 一种活血化淤、益气养阴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79426A (zh) 小白菊内酯作为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的用途
CN102342943B (zh) 一种口服固体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Nwaehujor Chinaka et al. Anticoagulan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Dracaena arborea Leaves (Wild.) Link
CN104173334B (zh) 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组合物
Katsenos et al. Acyclovir‐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n a Patient with Herpes Zoster of the Trigeminal Nerve
CN103417565A (zh) 解聚海参糖胺聚糖在制备防治血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Xu et al. The safe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SHR2285, an oral small molecule factor XIa inhibitor, in healthy volunteers
CN105213448B (zh) 一种抗心肌肥厚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49941B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