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5332A - 并网逆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并网逆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5332A
CN102255332A CN2011101783630A CN201110178363A CN102255332A CN 102255332 A CN102255332 A CN 102255332A CN 2011101783630 A CN2011101783630 A CN 2011101783630A CN 201110178363 A CN201110178363 A CN 201110178363A CN 102255332 A CN102255332 A CN 102255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converter
output
direct current
parallel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783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俊嘉
王庆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1783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5533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7341 priority patent/WO201300018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255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53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并网逆变装置,包括直流电源装置、反流器、直流/直流变换器和主控制器;反流器通过开关装置连接到市电电网,直流/直流变换器连接在直流电源装置与反流器之间,主控制器分别与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反流器相连;直流电源装置由蓄电池、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等可产生直流电的装置所构成,经由并网逆变装置转换成交流电,利用直流/直流变换器升压直流电、同时产生两倍工频正弦脉波宽度调变电压,并转换成正负半周正弦脉波宽度调变电压,经与电网并联,可控制并网输出电流与电网电压同相输出有效功率;藉此可以使用各种新能源产生的直流电源,来实现节能减排,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整机效率高、使用安全、功耗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并网逆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并网逆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21世纪世界能源将发生巨大的变革,以资源有限、污染严重的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逐步转变为以资源无限、清洁干净的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样性、复合型的能源结构。
并网逆变装置是一种以直流电源为能源的电子式发电机,其将直流电源(如蓄电池、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等)升压后转换为与市电电压同相位的正弦波电流,与市电电网并网输出。
目前,并网逆变装置有两种常用的架构,一种是采用高频变压器将直流电源隔离升压再经无隔离的逆电电路转换成交流电。如图1所示,直流电源73经过电容74滤波后,由开关75、开关76与高频变压器77组成的推挽式电路结构隔离后升压,再由四只二级管78组成的全波整流电路整流后,经高压电解电容79滤成高压直流电,然后通过4只开关管80组成的全桥逆变器电路转换为高谐波正弦脉波宽度电压,最后经电感81与电容82组成的低通滤波电路滤除高频谐波成份,采用电流控制输出功因为1的有效功率经并网切换装置83并入电网发电。
另一种是先将直流电源无隔离升压稳压,再经过逆变电路与工频变压器隔离逆变为交流电。如图2所示,直流电源61经过电容62滤波后,由电感63、开关64、二级管65组成升压电路升压,控制开关64的脉波宽度来控制输出稳定的直流高电压,4只开关68组成全桥逆变器电路结构,控制信号采用正弦脉波宽度调变技术,输出经工频变压器69隔离升压为高谐波正弦脉波宽度电压,再经电感70与电容71组成的低通滤波电路滤除高频谐波成份,输出正弦波电压,采用电流控制输出功因为1的有效功率,经并网切换装置72并入电网发电。
然而,上述两种传统的并网逆变装置普遍存在着以下缺点:
1、现有的并网逆变装置在交直流逆变过程中,要经过两次高频开关的转换,导致较大的能量损耗,降低了并网逆变装置的效率。
2、现有的并网逆变装置要在直流母线上使用低寿命的高压电解电容,制造成本高,而且在使用过程中须经常更换高压电解电容,从而也增加了维护成本。
3、现有的并网逆变装置只能提供有效功率输出,无法同时提供无功补偿,当并网侧产生无功功率上升时电网电压升高很容易使逆变装置停机运行,这样对供电电网会造成调度的困扰,并浪费电能。
4、现有的并网逆变装置没有应急供电(EPS)或不间断电源(UPS)的功能。
5、现有的并网逆变装置通常只单独使用蓄电池或风能或光伏电池中的一种直流电源,由于风能输出功率变化大且不连续,光伏电池使用时间短,蓄电池要充电后再使用,导致并网逆变装置使用率较低。
综上所述,现有的并网逆变装置存在功耗大、成本高、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前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并网逆变装置,利用简单的电路结构,提高并网逆变装置的转换效率,可结合多机群控设计,提供稳定输出功率,提高发电量。
本发明提出一种并网逆变装置,包括:
一个以上的直流电源装置,用以产生直流电;
一个以上的直流/直流变换器,通过一次高频切换将直流电压转换为正弦波调变高电压,该直流/直流变换器具有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其输入端和前述直流电源装置连接;
一个以上的反流器,经过一次工频切换将正弦波谐波形状的电压反流为工频的正弦波交流电压;该反流器具有一输入端及一输出端,其输入端和前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
一个以上的开关装置,具有一输入端及一输出端,其输入端和前述反流器的输出端连接,开关装置的输出端用以连接市电电网;
一个以上的主控制器,分别连接并控制该直流/直流变换器和反流器,以及控制该开关装置的切换。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并网逆变装置,其包括两个以上的直流电源装置、两个以上的直流/直流变换器、一个反流器、一个主控制器和一个开关装置,一个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与一个直流电源装置对应连接后,所有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并联接入该反流器。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并网逆变装置,其包括两个以上的直流电源装置、两个以上的直流/直流变换器、一个反流器、一个主控制器和一个开关装置,一个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与一个直流电源装置对应连接后,所有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串联接入该反流器。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并网逆变装置,其包括一个直流电源装置、两个以上的直流/直流变换器、两个以上的反流器、两个以上的主控制器和两个以上的开关装置,所有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该直流电源装置,该反流器的输入端与该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该反流器的输出端与该开关装置一一对应连接,该主控制器与该直流/直流变换器及该反流器一一对应连接。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并网逆变装置,其还包括至少一辅助控制器,其分别与该主控制器及该开关装置相连,用以根据对市电电网的检测来控制并网逆变装置的并网与脱网。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并网逆变装置,反流器包括全桥逆变电路和滤波电路,全桥逆变电路与直流/直流变换器相连,滤波电路分别与全桥逆变电路以及开关装置相连。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并网逆变装置,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变压器。变压器又进一步包括第一原边绕组、第二原边绕组、第一副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第一原边绕组的异名端和第二原边绕组的同名端共同连接直流电源装置的一端,第一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与第一开关管的一端相连,第二原边绕组的异名端与第二开关管的一端相连,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到直流电源装置的另一端。第二副边绕组的异名端和第一副边绕组的同名端共同连接到反流器,第一副边绕组的异名端与第三开关管的一端相连,第二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第四开关管的一端相连,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到反流器,且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分别与主控制器相连。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并网逆变装置,直流/直流变换器还包括第一电容,其跨接在第一原边绕组和第二原边绕组相接的一端,以及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相接的一端之间。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并网逆变装置,主控制器为微处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并网逆变装置利用简单的电路结构,隔离交流电与直流电、只经过一次高频开关转换与一次工频开关转换,有效提高了单机运行效率和转换效率。
2、本发明的并网逆变装置,可做无功补偿控制,提供进相超前无效功率,从而抵消部份落后无效功率,可稳定并网点电压,使逆变器装置能稳定发电输出,使并网点功率因素接近1。
3、本发明的并网逆变装置输出的是正弦波形式的电压,不会对电感性负载造成损害。
4、本发明的并网逆变装置不需采用电解电容这个低寿命组件,具有很长的整机使用寿命。
5、本发明的并网逆变装置可以采用混合动力的直流源,可同时采用多种直流电源接入,小功率能源采用串联接入,大功率能源采用并联接入,采用分时管理,控制每个直流电源输出动力,并跟踪每个电源最大功率点,调整各路动力的输出比重,新能源为优先使用能源,蓄电池为最后使用动力,从而有效减少与降低了材料成本,并减少能源多次的转换损耗。
6、本发明多路输出的并网逆变装置,可以采用群控技术,使多路输出谐同运作,并依据直流电源所提供的功率,启动适合的输出数量,使每一路的输出维持高效率运行,这样可使直流电源(如光伏电池在低照度,风机运行在低风速)工作在低输出能量时,仍然可以使整个发电系统维持高效率运行,并充分利用能源,增加发电量。
7、本发明的并网逆变装置,在具有多路输出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无主从轮序自起动控制,延长单机并网逆变装置的使用年限。
8、本发明的并网逆变装置,可以采用直流电源装置所提供的能源作为短时间电力补偿及输出电流谐波补偿的主要能源。直流电源装置在有电网的情况下不作深度放电,可延长使用寿命。当电网断电时,提供应急电源供紧急供电使用,实现不间断电源的功能,可使用在经常限电地区作为应急供电用的能源。本发明是一种发电的并网逆变装置,是一种可同时接混合直流源的并网逆变装置,是一种可做无功补偿的并网逆变装置,也是一种应急电源的并网逆变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并网逆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另一种并网逆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并网逆变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优选的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优选的一种反流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并网逆变装置的电压波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并网逆变装置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并网逆变装置的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并网逆变装置的第四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并网逆变装置的第五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7和图10的两种并网逆变装置的效率和输出功率的比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
请参见图3,其为本发明并网逆变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直流电源装置11、反流器13、直流/直流变换器12和主控制器15。反流器13通过开关装置14连接到市电电网,直流/直流变换器12连接在直流电源装置11与反流器13之间,主控制器15分别与直流/直流变换器12及反流器13相连。
直流电源装置11可以是蓄电池或光伏电池或风力发电机等可产生直流电的装置。当直流电源装置11提供直流电压时,直流/直流变换器12会将直流电源装置11输出的直流电压隔离升压成两倍公频频率的正弦波调变高电压,然后经反流器13滤波成工频频率的正弦波交流电压,并经开关装置14输出与电网并联。
此外,本发明的并网逆变装置是双向可逆的,当直流电源装置11为蓄电池而需要充电时,交流市电可以经过反流器13和直流/直流变换器12转变为直流电压,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当直流电源装置11为光伏电池或风力发电机时,市电也可以经由反流器13和直流/直流变换器12转换后进行一定程度的能量储存,以在直流电源装置11输出不稳定的时候(如如太阳刚升起或风力不稳定时)进行补充使用。
在整个过程中,主控制器15的作用主要是向直流/直流变换器12和反流器13输送控制信号,以及对输出有效功率与无功功率补偿的调控,主控制器15可以是微处理器(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其计算直流电源装置11最大可提供的功率值,比较前一次输出功率与当次输出功率的变化,作为开关控制信号的调整基准,并以电网电压相位为基准,控制逆变器装置输出电流与电网电压同相,以及调整SPWM信号,控制输出电流为正弦波电流,且输出的功率随直流电源装置11的最大输出功率点来调整,使直流电源装置11,保持最大功率输出,最大程度地利用能源。
下面对图3中并网逆变装置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4,其为本发明优选的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12的电路示意图,其包括第一电容121、第一开关管122、第二开关管123、第三开关管124、第四开关管125和变压器126。变压器126又进一步包括第一原边绕组1261、第二原边绕组1262、第一副边绕组1263和第二副边绕组1264。第一原边绕组1261的异名端和第二原边绕组1262的同名端共同连接到第一电容121的一端。第一原边绕组1261的同名端与第一开关管121的一端相连,第二原边绕组1262的异名端与第二开关管123的一端相连,第一开关管122和第二开关管123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到第一电容121的另一端。第二副边绕组1264的异名端和第一副边绕组1263的同名端相连,作为一个输出/输入端连接到反流器13。第一副边绕组1263的异名端与第三开关管124的一端相连,第二副边绕组1264的同名端与第四开关管125的一端相连,第三开关管124和第四开关管125的另一端共同作为一个输出/输入端连接到反流器13。且第一开关管122、第二开关管123、第三开关管124和第四开关管125分别与主控制器15相连,并由主控制器15控制其开关频率。
当直流电源装置11输出能量时,利用第一开关管122与第二开关管123控制脉波宽度将直流电源装置11加载在原边绕组1261、1262端的直流电,经过变压器126的副边绕组1263、1264升压,且由主控制器15输出SPWM信号,将每个SPWM信号分为相同宽度的两组,分别提供给第一开关管122和第二开关管123,并控制第三开关管124与第一开关管122同步开与关,第二开关管123与第四开关管125同步开与关,从而转换成一个谐波形状的直流电压,输出给反流器13。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要产生的SPWM(正弦脉波宽度调变)信号导通最大占空比大于50%,会使变压器126饱合无法工作,所以由第一开关管122、第二开关管123各分一半SPWM信号,再经过第一副边绕组1263,第二副边绕组1264相加输出合成SPWM电压。图6中绘示了各个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以及直流/直流变换器12的输出电压信号波形图,其中“122/124”为加载在第一开关管122和第三开关管124上的控制信号,“123/125”为加载在第二开关管123和第四开关管125上的控制信号,“12”为直流/直流变换器12的输出电压信号。因此,本实施例的直流/直流变换器12通过简单的结构完成了隔离、升压、同步整流以及SPWM电压的四合一功能,具有很高的转换效率。
另一方面,当直流电源装置11为蓄电池而需要储能时,利用第三开关管124与第四开关管125控制脉波宽度将副边绕组1263、1264端的直流电源,经过变压器126的原边绕组1261、1262降压,且第三开关管124与第一开关管122同步开与关,第而开关管123与第四开关管125同步开与关,转换成一个谐波形状的直流电压,从而可以利用多余的能量为蓄电池充电。特别的,第一电容121也可以作为一个储能元件来储存多余的市电能量,从而在直流电源装置11为光伏电池或风能装置的时候,提供不稳定能量(如太阳刚升起或风力不稳定时)的补充能量输出。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直流/直流变换器12是一个双向可控直流/直流变换装置。
请参见图5,其为其为本发明优选的一种反流器13的电路示意图,其包括4个开关管131-134组成的全桥逆变电路以及由电感135、电容136组成的滤波电路。本实施例的反流器13也是一个双向逆变装置,当其向市电输出能量时,将直流/直流变换器12传输来的直流谐波电压通过全桥逆变电路换相为交流谐波电压,再经电感135与电容136组成的低通滤波器滤波后提供稳定的交流电压输出。若输出端有市电而需要储能时,市电经电感135与电容136滤波后经过4只开关管131~134组成全桥逆变电路产生直流电压,并送回至直流/直流变换器12进行储能。
在此过程中,由主控制器15向各个开关管提供工频方波信号,如图6所示,“131/134”为开关管131和开关管134上的控制信号,“132/133为开关管132和开关管133上的控制信号”,且开关132与开关133同步开时,开关134与开关131同步关,产生正半周SPWM电压输出;开关132与开关133同步关时,开关134与开关131同步开,产生负半周SPWM电压输出;经电感135与电容136滤除高频率谐波电压,输出成为一工频(50Hz或60Hz)的正弦波电压。
由上述几个实施例可以看到,本发明的并网逆变装置,利用简单的电路结构,隔离交流电与直流电、只经过一次高频开关转换与一次工频开关转换,能耗低,单机运行效率高,并且可以利用主控制器15对输出功率进行控制,可以使并网点功率因素接近1,有效提高了并网逆变装置的转换效率。
请参见图7,其为本发明并网逆变装置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与图3的相比,本实施例的并网逆变装置还包括辅助控制器16,其连接在开关装置14与主控制器15之间。辅助控制器16可以是微处理器(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主要控制并网逆变装置的并网与脱网、各种电网继电保护(绝缘耐压、欠压、过压、欠频、过频、过压无功补偿及限制输出有效功率)、漏电检测、反孤岛运行检测、输出应急供电控制。在工作中,辅助控制器16会实时检测电网电压频率是否异常,并检测电网是否断电,防止并网逆变装置孤岛运行,若电网电压过高将先提供进相超前电流抑制电网电压上升,若超过并网逆变装置可提供的无功补偿能力将降低输出有效功率防止逆变器装置脱网停机,并可稳定电网电压,保护电网安全。本实施例其它部分均与图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8,其为本发明并网逆变装置的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三个直流电源装置11、三个直流/直流变换器12、反流器13、主控制器15和辅助控制器16。反流器13通过开关装置14连接到市电电网,各个直流/直流变换器12与直流电源装置11一一对应连接后,其输出并联连接到反流器13。主控制器15与反流器13相连,且分别连接到每个直流/直流变换器12。辅助控制器16连接在开关装置14与主控制器15之间。
本实施例适用于大容量逆变装置使用,图中的三组直流电源装置11与三组直流/直流变换器12,可以分别以蓄电池、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的混合动力来做为直流电源,主控制器15提供SPWM信号,计算每个直流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采用分时交错控制调整每个输出功率的比重,使发电能量更加稳定输出,互补三种直流电源装置11的输出,提高并网逆变装置的使用率。
其中,所述的分时交错控制,即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的最大功率输出的控制可以是通过检测来确定的。功率p=V(电压)xI(电流)x时间T,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状态可以利用MOSFET或IGBT半导体开关进行高频切换,通过控制开关的PWM(脉宽调制)宽度,来控制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的投入时间,也即是说,在两段相同时间内比较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变化,若输出功率提高则加宽开关的PWM宽度,若输出功率降低则缩小开关的PWM宽度,若输出功率不变则维持宽度,此时即为最大输出功率。
当然,直流电源装置11和直流/直流变换器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各部件的结构功能与图3和图7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9,其为本发明并网逆变装置的第四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三个直流电源装置11、三个直流/直流变换器12、反流器13、主控制器15和辅助控制器16。反流器13通过开关装置14连接到市电电网,各个直流/直流变换器12与直流电源装置11一一对应连接后,其输出串联连接到反流器13。主控制器15与反流器13相连,且分别连接到每个直流/直流变换器12。辅助控制器16连接在开关装置14与主控制器15之间。
图中的三组直流电源装置11可以分别以蓄电池、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的混合动力来做为直流电源,主控制器15提供SPWM信号,计算每个直流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调整输出电压,采用分时交错控制调整每个输出功率的比重,使发电能量更加稳定输出,互补三种直流电源装置11的输出,提高并网逆变装置的使用率,本实施例适用于小容量逆变装置使用,只要直流电源装置11有一点能量就可以充分利用,并互补每种能源的工作时间。
当然,直流电源装置11和直流/直流变换器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各部件的结构功能与图3和图7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0,其为本发明并网逆变装置的第五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一个直流电源装置11、三个反流器13、三个直流/直流变换器12、三个主控制器15和三个辅助控制器16。每个反流器13均通过一个开关装置14连接到市电电网,直流/直流变换器12与反流器13一一对应相连后共同并接到直流电源装置11,每个主控制器15分别与一个反流器13以及一个直流/直流变换器12相连,每个辅助控制器16连接在一个开关装置14与一个主控制器15之间。
本实施例的并网逆变装置有三路输出,并共用一个直流电源装置11,这样可以通过各个主控制器15采用群控的方式控制投入工作的输出端数量。即将一个开关装置14看作一路输出的情况下,在直流电源装置11额定输出功率较低的前提下,启动适合的输出(比如一路输出工作,两路输出停用),使每路输出都接近高效率,这样可使直流电源装置11(如光伏电池在低照度,风机运行在低风速)工作在低输出能量时,仍然可以使整个发电系统(谐同运作的多组逆变装置)转换在高效率运行,并充分利用能源,增加发电量。此外,本实施例的并网逆变装置可以采用无主从控制,所述的无主从控制即三路输出轮流运作,这样可以平衡各个电路部件的运行时间,更可延长使用时间和工作寿命。
当然,本实施例中反流器13、直流/直流变换器12、主控制器15、辅助控制器16和开关装置1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各部件的结构功能与图3和图7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1,其为图7和图10的两种并网逆变装置的效率和输出功率的比对示意图。其中,曲线1代表单路输出的并网逆变装置(即图7的实施例),曲线3代表有三路路输出的并网逆变装置(即图10的实施例),纵轴表示并网逆变装置的效率百分比,横轴下方表示并网逆变器装置的输出功率(KW),横轴上方表示采用了几路输出。从图中可以看到,单路输出的并网逆变装置的最大效率约在50%额定功率输出时,也就是45kw时,并且在10%额定功率之前无法工作。三路输出的并网逆变装置在较低的额定功率输出时,就可以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假设曲线3表示的并网逆变装置有3路30KW的输出,如果当直流电源装置11只有低输出功率时(假设为9KW),多路输出的并网逆变装置可以只启用一路输出,另两路停用,对一路30kw的输出来看,9kw约30%额定容量输出,仍可高效率运行,可以充分利用能源。而对单路输出的并网逆变装置而言,9kw约10%额定容量输出,从而会造成并网逆变装置效率低,损耗大甚至由于功率低可能无法起动运行。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并网逆变装置通过采用群控的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充分利用能源。
本发明的并网逆变装置采用简单的结构,隔离交流电与直流电、只经过一次高频开关转换与一次工频开关转换,损耗低、单机运行效率高。本发明可以将产生的超前电流将反送回直流电源端,是一种发电的并网逆变装置,是一种可同时接混合直流源的并网逆变装置,是一种可做无功补偿的并网逆变装置。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只要不超出所附权利要求书所述范围,都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并网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以上的直流电源装置,用以产生直流电;
一个以上的直流/直流变换器,通过一次高频切换将直流电压转换为正弦波调变高电压,该直流/直流变换器具有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其输入端和前述直流电源装置连接;
一个以上的反流器,经过一次工频切换将正弦波谐波形状的电压反流为工频的正弦波交流电压;该反流器具有一输入端及一输出端,其输入端和前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
一个以上的开关装置,具有一输入端及一输出端,其输入端和前述反流器的输出端连接,开关装置的输出端用以连接市电电网;
一个以上的主控制器,分别连接并控制该直流/直流变换器和反流器,以及控制该开关装置的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以上的直流电源装置、两个以上的直流/直流变换器、一个反流器、一个主控制器和一个开关装置,一个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与一个直流电源装置对应连接后,所有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并联接入该反流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以上的直流电源装置、两个以上的直流/直流变换器、一个反流器、一个主控制器和一个开关装置,一个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与一个直流电源装置对应连接后,所有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串联接入该反流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直流电源装置、两个以上的直流/直流变换器、两个以上的反流器、两个以上的主控制器和两个以上的开关装置,所有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该直流电源装置,该反流器的输入端与该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该反流器的输出端与该开关装置一一对应连接,该主控制器与该直流/直流变换器及该反流器一一对应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并网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辅助控制器,其分别与该主控制器及该开关装置相连,用以根据对市电电网的检测来控制并网逆变装置的并网与脱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并网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流器包括一全桥逆变电路和一滤波电路,该全桥逆变电路与该直流/直流变换器相连,该滤波电路分别与该全桥逆变电路以及该开关装置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并网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一第一开关管、一第二开关管、一第三开关管、一第四开关管、一变压器,该变压器又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原边绕组、一第二原边绕组、一第一副边绕组和一第二副边绕组,该第一原边绕组的异名端和该第二原边绕组的同名端共同连接该直流电源装置的一端,该第一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与该第一开关管的一端相连,该第二原边绕组的异名端与该第二开关管的一端相连,该第一开关管和该第二开关管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到该直流电源装置的另一端,该第二副边绕组的异名端和该第一副边绕组的同名端共同连接到该反流器,该第一副边绕组的异名端与该第三开关管的一端相连,该第二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该第四开关管的一端相连,该第三开关管和该第四开关管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到该反流器,且该第一开关管、该第二开关管、该第三开关管和该第四开关管分别与该主控制器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并网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直流/直流变换器还包括一第一电容,其跨接在该第一原边绕组和该第二原边绕组相接的一端,以及该第一开关管和该第二开关管相接的一端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控制器为微处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
CN2011101783630A 2011-06-29 2011-06-29 并网逆变装置 Pending CN1022553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83630A CN102255332A (zh) 2011-06-29 2011-06-29 并网逆变装置
PCT/CN2011/077341 WO2013000185A1 (zh) 2011-06-29 2011-07-20 并网逆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83630A CN102255332A (zh) 2011-06-29 2011-06-29 并网逆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5332A true CN102255332A (zh) 2011-11-23

Family

ID=44982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783630A Pending CN102255332A (zh) 2011-06-29 2011-06-29 并网逆变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55332A (zh)
WO (1) WO2013000185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7335A (zh) * 2012-11-23 2013-03-06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并网发电系统的双向储能逆变器
CN105319459A (zh) * 2014-06-11 2016-02-10 吴正明 一种风光互补仿真实验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6130434A (zh) * 2016-08-04 2016-11-16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太阳能供电的水泵电机控制系统
CN109687463A (zh) * 2019-01-31 2019-04-26 上海泓语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与配电变压整流器集成的交直流混合微网架构
CN112467867A (zh) * 2020-11-26 2021-03-09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所的应急电源、应急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44661A (zh) * 2021-09-01 2021-11-12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配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并联补偿装置
CN114123305A (zh) * 2021-10-26 2022-03-01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单风轮双绕组电机直流串并联切换统一并网系统
CN110794755B (zh) * 2015-05-29 2023-10-13 广东易百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自发电无线开关及其应用
WO2024045652A1 (zh) * 2022-09-02 2024-03-07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控制保护系统及控制保护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8735A (zh) * 2018-07-10 2018-11-13 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储能装置的逆变器和光伏储能装置
CN109634348B (zh) * 2018-12-12 2023-09-2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双源能量收集系统的最大功率同步追踪电路
CN113659628A (zh) * 2021-09-15 2021-11-16 合肥学院 一种微电网模拟系统
CN114123298B (zh) * 2021-10-26 2023-10-20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用四输入双输出直流串并联并网切换系统
CN114389540B (zh) * 2022-01-18 2023-08-11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变换装置及其电流传感器失效检测方法、新能源发电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6724A (ja) * 1993-11-25 1995-06-06 Sharp Corp 系統連系型インバータ
JPH1014252A (ja) * 1996-06-19 1998-01-16 Daikin Ind Ltd 電力変換装置
US6362985B1 (en) * 1999-05-27 2002-03-26 Ntt Data Corporatio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wer transmission
US20050141248A1 (en) * 2003-09-11 2005-06-30 Mazumder Sudip K. Novel efficient and reliable DC/AC converter for fuel cell power conditioning
CN1988310A (zh) * 2006-11-09 2007-06-27 上海大学 电流源型光伏并网系统及其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1071948A (zh) * 2007-03-29 2007-11-14 上海大学 一种高效率单相和三相并网发电系统
CN101521391A (zh) * 2008-02-28 2009-09-02 德观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脱机式不间断电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6724A (ja) * 1993-11-25 1995-06-06 Sharp Corp 系統連系型インバータ
JPH1014252A (ja) * 1996-06-19 1998-01-16 Daikin Ind Ltd 電力変換装置
US6362985B1 (en) * 1999-05-27 2002-03-26 Ntt Data Corporatio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wer transmission
US20050141248A1 (en) * 2003-09-11 2005-06-30 Mazumder Sudip K. Novel efficient and reliable DC/AC converter for fuel cell power conditioning
CN1988310A (zh) * 2006-11-09 2007-06-27 上海大学 电流源型光伏并网系统及其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1071948A (zh) * 2007-03-29 2007-11-14 上海大学 一种高效率单相和三相并网发电系统
CN101521391A (zh) * 2008-02-28 2009-09-02 德观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脱机式不间断电源装置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7335A (zh) * 2012-11-23 2013-03-06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并网发电系统的双向储能逆变器
CN102957335B (zh) * 2012-11-23 2015-03-18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并网发电系统的双向储能逆变器
CN107861003A (zh) * 2014-06-11 2018-03-30 钱珺佳 风光互补仿真实验装置
CN105319459A (zh) * 2014-06-11 2016-02-10 吴正明 一种风光互补仿真实验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7607823A (zh) * 2014-06-11 2018-01-19 钱珺佳 一种风光互补仿真实验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5319459B (zh) * 2014-06-11 2018-02-06 华夏五维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光互补仿真实验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7807291A (zh) * 2014-06-11 2018-03-16 陈国栋 用于供配电、并网实验的风光互补仿真实验装置
CN107843790A (zh) * 2014-06-11 2018-03-27 陈国栋 用于供配电、并网实验的风光互补仿真实验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10794755B (zh) * 2015-05-29 2023-10-13 广东易百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自发电无线开关及其应用
CN106130434B (zh) * 2016-08-04 2018-11-27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太阳能供电的水泵电机控制系统
CN106130434A (zh) * 2016-08-04 2016-11-16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太阳能供电的水泵电机控制系统
CN109687463A (zh) * 2019-01-31 2019-04-26 上海泓语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与配电变压整流器集成的交直流混合微网架构
CN109687463B (zh) * 2019-01-31 2023-10-03 上海泓语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与配电变压整流器集成的交直流混合微网架构
CN112467867A (zh) * 2020-11-26 2021-03-09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所的应急电源、应急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44661A (zh) * 2021-09-01 2021-11-12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配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并联补偿装置
CN113644661B (zh) * 2021-09-01 2024-01-12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配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并联补偿装置
CN114123305A (zh) * 2021-10-26 2022-03-01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单风轮双绕组电机直流串并联切换统一并网系统
CN114123305B (zh) * 2021-10-26 2024-05-07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单风轮双绕组电机直流串并联切换统一并网系统
WO2024045652A1 (zh) * 2022-09-02 2024-03-07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控制保护系统及控制保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00185A1 (zh) 201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5332A (zh) 并网逆变装置
WO2019136577A1 (zh) 多绕组同时/分时供电电流型单级多输入高频环节逆变器
CN202019227U (zh) 空调器及其供电系统
CN202444440U (zh) 一种无桥逆变电路与太阳能无桥逆变器
CN106803672A (zh) 家庭型能源局域网的能源路由器及控制策略
CN103915856B (zh) 一种基站并网-充电光伏微逆变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23362A (zh) 一种无桥逆变电路与太阳能无桥逆变器
CN102437772B (zh) 高频脉冲交流环节逆变器的双极性调制控制装置
CN102480167A (zh) 空调器及其供电系统
CN104092243A (zh) 基于公共母线的电力调节系统及方法
CN202818111U (zh) 一种升压型llc谐振变换器
CN112019080B (zh) 一种含lc有源升压缓冲网络的单相电流型逆变器
CN102447396A (zh) 高升压比变换器、太阳能逆变器与太阳能电池系统
CN2899271Y (zh) 一种链式逆变器功率模块的控制电源
CN110350816B (zh) 一种储能电感并联有源缓冲电路的单级单相电流型逆变器
CN107959435A (zh) 带储能设备的同时供电反激周波变换型单级多输入逆变器
CN105186919A (zh) 非隔离并网变换器、空调系统及变换器控制方法
CN102255356B (zh) 高效率的不间断电源
CN104716680A (zh) 具有可再生能源的离线式不间断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N101521394B (zh) 在线式不间断电源装置
CN101521391B (zh) 脱机式不间断电源装置
CN105553271A (zh) 一种三相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N102222965A (zh) 混合动力的不间断电源
CN108092538A (zh) 并联分时供电隔离反激直流斩波型单级多输入逆变器
CN109905035B (zh) 一种能量双向流动的超低纹波电动汽车充电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