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7127A - 温度测量装置以及温度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温度测量装置以及温度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7127A
CN102247127A CN2011100825392A CN201110082539A CN102247127A CN 102247127 A CN102247127 A CN 102247127A CN 2011100825392 A CN2011100825392 A CN 2011100825392A CN 201110082539 A CN201110082539 A CN 201110082539A CN 102247127 A CN102247127 A CN 1022471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exogenous
resistance value
thermal resistanc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825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47127B (zh
Inventor
后藤健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47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7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47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7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3/00Thermometers giving results other than momentary value of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20Compensating for effects of temperature changes other than those to be measured, e.g. changes in ambient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K13/20Clinical contact thermometers for use with humans or anim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42Circuits effecting compensation of thermal inertia; Circuits for predicting the stationary value of a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42Circuits effecting compensation of thermal inertia; Circuits for predicting the stationary value of a temperature
    • G01K7/427Temperature calculation based on spatial modeling, e.g. spatial inter- or extrapo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温度测量装置以及温度测量方法,该温度测量装置包括:测量第1表面温度的第1表面温度测量部;测量第1参照温度的第1参照温度测量部;测量第1外气温度的第1外气温度测量部;测量第2表面温度的第2表面温度测量部;测量第2参照温度的第2参照温度测量部;测量第2外气温度的第2外气温度测量部;使用第1表面温度、第1参照温度、第2表面温度以及第2参照温度的值,运算出被测量对象的深部温度的深部温度运算部;以及使用第1表面温度、第1参照温度、第2表面温度、第2参照温度、第1外气温度以及第2外气温度的值,运算出外气的外气温度的外气温度运算部。

Description

温度测量装置以及温度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测量装置以及温度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在携带式的温度计测装置、特别是手表型等的与人体接触而使用的温度计测装置中,通过设置在壳体内部或壳体外周部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外气温度。但是,在迄今为止的温度计测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在携带时或安装时,温度传感器会经由壳体受到体温的影响,不能准确地测量外气温度。
通过使热敏部突出于壳体,并在热敏部与壳体之间设置规定的间隙,从而能够排除体温穿过壳体而带来的影响。另外还公开了如下内容,即:检测是否佩戴在身上,在佩戴在身上的情况下进行温度校正处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公开了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计测人体深部的温度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545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08538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其目的在于通过设计温度传感器的位置来减小体温的影响,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即:只要像手表那样佩戴在身上,就不能消除壳体或传感器支撑部的热传导对体温的影响。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不能同时准确地计测外气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可以作为以下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一种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温度测量装置包括:第1表面温度测量部,其测量被测量对象的表面温度作为第1表面温度;第1参照温度测量部,其测量与所述第1表面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具有规定的热阻值、且与外气之间具有第1热阻值的位置处的温度作为第1参照温度;第1外气温度测量部,其测量与所述第1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具有所述第1热阻值、且与外气之间具有规定的热传递系数的位置处的温度作为第1外气温度;第2表面温度测量部,其测量与所述第1表面温度的测量位置不同的表面位置处的第2表面温度;第2参照温度测量部,其测量与所述第2表面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具有规定的热阻值、且与外气之间具有与所述第1热阻值不同的第2热阻值的位置处的温度作为第2参照温度;第2外气温度测量部,其测量与所述第2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具有所述第2热阻值、且与外气之间具有规定的热传递系数的位置处的温度作为第2外气温度;深部温度运算部,其使用所述第1表面温度、所述第1参照温度、所述第2表面温度以及所述第2参照温度的值,运算出所述被测量对象的深部温度;以及外气温度运算部,其使用所述第1表面温度、所述第1参照温度、所述第2表面温度、所述第2参照温度、所述第1外气温度以及所述第2外气温度的值,运算出外气的外气温度。
由此,通过使用计测两种不同的热流的传感器部,从而即使在佩戴在身上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一个装置测量准确的深部温度和外气温度。并且,即使对于设置在人体等上而进行测量的手表型、片型等的温度测量装置而言,也能够利用一个构造简单的装置,准确地测量深部温度和外气温度。
这里,所谓被测量对象的深部,是指与体表温度相比,温度变化小、温度分布稳定的部位,例如是指中心部等。因此,深部体温例如表示中心温度。这里,所谓中心温度,是指在恒温动物的活态内部的温度状态中,不随向影响循环调节和生物体外皮部的环境的散热的变化而改变的温度,理论上是指中心部的平均温度。
[应用例2]在上述温度测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表面温度的测量位置与所述第1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以及在所述第2表面温度的测量位置与所述第2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设置有相同的具有所述规定的热阻值的绝热部,在所述第1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与外气之间,设置有具有所述第1热阻值的第1散热控制部,在所述第2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与外气之间,设置有具有所述第2热阻值的第2散热控制部,所述第1散热控制部的与外气的接触面、以及所述第2散热控制部的与外气的接触面构成为,规定的热传递系数相等。
由此,第1表面温度测量部和第2表面温度测量部被具有相同的热阻值的绝热部覆盖。这里,各个绝热部位于表面温度的测量位置与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并且,在各个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与外气之间,分别设置有具有彼此不同的热阻值的第1、第2散热控制部。这里,各个散热控制部位于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与外气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因此,第1表面温度测量位置与第1参照温度测量位置与第1外气温度测量位置之间的热通量值、和第2表面温度测量位置与第2参照温度测量位置与第2外气温度测量位置之间的热通量值不同。即,第1表面温度、第1参照温度、第2表面温度、第2参照温度、第1外气温度以及第2外气温度均被测量到彼此不同的值。
在深部温度运算部中,通过使覆盖第1及第2表面温度测量部的绝热部的热阻值相同,由此,能够在运算上消除该热阻值,从而使用第1表面温度、第1参照温度、第2表面温度以及第2参照温度的值,运算出被测量对象的深部温度。
在外气温度运算部中,通过将第1散热控制部的与外气的接触面以及第2散热控制部的与外气的接触面构成为具有相同的热传递系数,由此,能够在运算上消除该热传递系数,从而使用第1表面温度、第1参照温度、第2表面温度、第2参照温度、第1外气温度以及第2外气温度的值,运算出被测量对象的深部温度。
因此,能够与被测量对象固有的从深部到表面的热阻值无关地运算出被测量对象的深部温度以及外气的外气温度,因此,即使因被测量对象的类型不同而使传热特性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利用设置在绝热部及散热控制部中的多个测量温度部,准确地算出被测量对象的深部温度及外气温度。
[应用例3]在上述温度测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该温度测量装置包括:显示装置,其具有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由所述深部温度运算部运算出的所述深部温度、以及由所述外气温度运算部运算出的所述外气温度;以及温度计主体,其具有所述第1表面温度测量部、所述第2表面温度测量部、所述第1参照温度测量部、所述第2参照温度测量部、所述第1外气温度测量部以及所述第2外气温度测量部,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温度计主体分体地构成。
由此,显示装置与温度计主体分体地构成,因此促进了需要接触被测量对象表面的、具有第1及第2表面温度测量部的温度计主体的轻量化。因此,即使温度计主体长时间接触被测量对象的表面,也不会造成负担,能够实现长时间连续的温度监视。
[应用例4]在上述温度测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深部温度运算部及所述外气温度运算部设置在所述显示装置中。
由此,深部温度运算部及外气温度运算部设置在显示装置中,因此能够将温度计主体的结构部件抑制为最小限度。因此,促进了温度计主体的轻量化、小型化,即使在接触于被测量对象的表面时进行长时间的测量,也能够进一步降低负担。
[应用例5]在上述温度测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及所述温度计主体分别包含能够通过无线通信相互收发信息的收发部。
由此,显示装置及温度计主体分别包含收发部,构成为能够相互进行无线通信,因此,能够与温度计主体分开一定距离而设置显示装置。由于在显示装置与温度计主体之间不进行接线,因此,能够使温度计主体与显示装置完全分离,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温度计主体的轻量化,提高了温度计主体的操作性。
[应用例6]在上述温度测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计主体构成为能够粘贴在所述被测量对象的表面上。
由此,温度计主体构成为能够粘贴在被测量对象的表面上,因此提高了温度计主体的操作性、携带性。
[应用例7]一种温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温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1温度测量步骤,测量被测量对象的第1表面温度,并且,测量与该第1表面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具有规定的热阻值、且与外气之间具有第1热阻值的位置处的温度作为第1参照温度,并测量与该第1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具有所述第1热阻值、且与外气之间具有规定的热传递系数的位置处的温度作为第1外气温度;第2温度测量步骤,测量与所述第1表面温度的测量位置不同的表面位置处的第2表面温度,并且,测量与该第2表面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具有规定的热阻值、且与外气之间具有与所述第1热阻值不同的第2热阻值的位置处的温度作为第2参照温度,并测量与该第2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具有所述第2热阻值、且与外气之间具有规定的热传递系数的位置处的温度作为第2外气温度;深部温度运算步骤,根据所述第1表面温度、所述第1参照温度、所述第2表面温度以及所述第2参照温度的值,运算出所述被测量对象的深部温度;以及外气温度运算步骤,根据所述第1表面温度、所述第1参照温度、所述第2表面温度、所述第2参照温度、所述第1外气温度以及所述第2外气温度的值,运算出外气的外气温度。
由此,通过使用计测两种不同的热流的传感器部,从而即使在佩戴在身上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一个装置测量准确的深部温度和外气温度。并且,即使对于设置在人体等上而进行测量的手表型、片型等的温度测量装置而言,也能够利用一个构造简单的装置,准确地测量深部温度和外气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体温计的结构框图。
图2是表示将第1实施方式的温度计主体安装到人体上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安装了第1实施方式的温度计主体及显示装置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体温计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温度计主体及测量结果的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温度计主体及测量结果的图。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温度计主体及测量结果的图。
图8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温度计主体及测量结果的图。
图9是放大地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腕戴式温度计测装置的要部的图。
图10是图9的A-A’线处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
2:电子体温计(温度测量装置);4:人体;4A:体表(body surface)6:操作者;8:腕戴式温度计测装置(温度测量装置);10:温度计主体;12:显示装置;14A、14B、14C、14D:温度测量部;16A、16B、16C、16D:接触面;18:绝热部;18A:第1散热控制部;18B:第2散热控制部;20A:体表传感器(第1表面温度测量部);20B:体表传感器(第2表面温度测量部);22A、22B:界面;23A、23B:接触面;24A:中间传感器(第1参照温度测量部);24B:中间传感器(第2参照温度测量部);25A:外气传感器(第1外气温度测量部);25B:外气传感器(第2外气温度测量部);26A、26B:A/D转换部;28、28A、28B:收发部;30、30A、30B:天线线圈;32:显示部;34:操作部;36:控制部;38:存储部;42:深部体温运算部(深部温度运算部);43:外气温度运算部;44A、44B:外侧中间传感器;46A、46B:界面;50、60、70:温度计主体;110:装置主体(显示装置);112:腕带;114:壳体;116:显示部;118、120、122:显示区域;124:液晶显示面板;126、128:显示区域;130:感温帽(temperature-sensitive cap);132:温度计主体;134:主干部分;136:后盖;138:温度计主体配置空间;142: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体温计。
(第1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测量装置的电子体温计的结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体温计2具有:温度计主体10,其与作为被测量对象的人体4的体表4A(参照图3)接触;以及显示装置12,其与温度计主体10分体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显示装置12与温度计主体10分体地构成,因此,促进了需与人体4的表面接触的温度计主体10的轻量化。因此,即便温度计主体10长时间地接触于人体4的表面,也不会造成负担,从而能够实现长时间连续的温度监视。
图2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温度计主体10安装到人体4上的状态的放大图,并且图3是表示安装了本实施方式的温度计主体10及显示装置12后的状态的图。
首先,如图2所示,温度计主体10具有两个(一对)温度测量部14A、14B。温度测量部14A具有:绝热部18,其具有与人体4的体表4A接触的接触面16A;以及第1散热控制部18A,其设置在绝热部18与外气之间。另一方面,温度测量部14B具有:绝热部18,其具有接触面16B,该接触面16B接触于与温度测量部14A的接触位置不同的位置处的体表4A;以及第2散热控制部18B,其位于绝热部18与外气之间。即,绝热部18在温度测量部14A和温度测量部14B中是相同的,具有相同的热阻值。另外,第1散热控制部18A的与外气接触的接触面23A、以及第2散热控制部18B的与外气接触的接触面23B的构造、表面积以及粗糙度等构成为,使得接触面23A与接触面23B的热传递系数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测量部14A、14B为纵向层叠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计主体10的面积根据温度测量部的个数而成为两部分。温度计主体10的纵向长度根据每一个温度测量部的绝热件的个数而成为两部分。一个温度测量部的传感器的个数为三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以下优点:面积效率好,不需要上部的绝热件,相应地材料效率好。
温度测量部14A具有:作为第1表面温度测量部的体表传感器20A,其测量体表4A的温度作为第1表面温度即第1体表温度;作为第1参照温度测量部的中间传感器24A,其测量绝热部18与第1散热控制部18A之间的界面22A的温度作为第1参照温度;以及作为第1外气温度测量部的外气传感器25A,其测量第1散热控制部18A的与外气的接触面23A的温度作为第1外气温度。
另外,温度测量部14B具有:作为第2表面温度测量部的体表传感器20B,其测量体表4A的温度作为第2表面温度即第2体表温度;作为第2参照温度测量部的中间传感器24B,其测量绝热部18与第2散热控制部18B之间的界面22B的温度作为第2参照温度;以及作为第2外气温度测量部的外气传感器25B,其测量第2散热控制部18B的与外气的接触面23B的温度作为第2外气温度。
由这些温度测量部14A、14B组成的温度计主体10构成为:接触面16A、16B可通过粘结剂等分别粘贴在人体4上,通过该粘结剂等,能够以良好的接触压力与体表4A紧密贴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计主体10被紧密贴合在幼儿(人体4)的胸部。
这里,温度计主体10的粘贴位置优选设置在能够比较稳定地测量体表温度的额头、后脑、胸部、背部等部位。另外,在温度计主体10上覆上罩的情况下,温度计主体10可以与寝具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温度计主体10构成为能够粘贴在人体4的表面,因此提高了温度计主体10的操作性、携带性。
另外,温度测量部14A的第1散热控制部18A与温度测量部14B的第2散热控制部18B由不同的材料构成,由此,第1散热控制部18A的热阻值与第2散热控制部18B的热阻值被设定为不同的值。
关于体表传感器20A、20B、中间传感器24A、24B以及外气传感器25A、25B,可采用将体表4A的温度、界面22A、22B的温度及接触面23A、23B的温度转换为电阻值的传感器、或者将温度值转换为电压值的传感器等。这里,作为将温度转换为电阻值的传感器,可采用片式热敏电阻(chip thermistor)、印有热敏电阻图案的柔性基板、铂测温电阻体等。而作为将温度转换为电压值的传感器,可采用热电偶元件、PN接合元件、二极管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温度测量部14A与温度测量部14B彼此而言,体表传感器20A的位置与外气传感器25A的位置之间以及体表传感器20B的位置与外气传感器25B的位置之间的热通量值不同。即,第1表面温度与第2表面温度、第1参照温度与第2参照温度、第1外气温度与第2外气温度均被测量到彼此不同的值。
另外,温度测量部14A、14B除了具有体表传感器20A、20B、中间传感器24A、24B以及外气传感器25A、25B以外,如上述图1所示,还分别具有A/D转换部26A、26B以及收发部28A、28B。另外,由于温度测量部14A、14B形成为一体,因此,可将A/D转换部26A、26B组装成共同的A/D转换部、将收发部28A、28B组装为共同的收发部。
A/D转换部26A、26B将由体表传感器20A、20B、中间传感器24A、24B以及外气传感器25A、25B转换后的电阻值或电压值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到收发部28A、28B。
收发部28A、28B分别具有天线线圈30A、30B,通过电波,将由A/D转换部26A、26B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温度值(电阻值或电压值)的信号发送到显示装置12侧。另外,天线线圈30A、30B也可以构成为共用的天线线圈。
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12为手表式,构成为可以携带,可以由抱着安装了温度计主体10的幼儿的操作者6所佩戴。如上述图1所示,显示装置12具有:收发部28,其与温度计主体10之间收发信号;显示部32,其显示体温的测量结果等;操作部34,其从外部对显示装置12进行操作;控制部36,其控制显示装置12的动作;以及存储部38,其积蓄从收发部28和控制部36等得到的信息。
收发部28具有天线线圈30,与温度计主体10的天线线圈30A、30B之间分别进行电波的收发。另外,天线线圈30通过向天线线圈30A、30B发送电波,从而利用电磁感应使天线线圈30A、30B产生电动势,进行温度测量部14A、14B的充电。因此,温度计主体10是受该电动势驱动的,在内部不需要电池等电源。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2及温度计主体10分别具有收发部28、28A、28B,构成为能够彼此进行无线通信,因此,可以与温度计主体10分开一定距离来设置显示装置12。由于显示装置12未与温度计主体10进行接线,因此,能够使温度计主体10与显示装置12完全分离,从而更加促进了温度计主体10的轻量化,提高了温度计主体10的操作性。
显示部32通过液晶画面等来显示温度信息和操作画面,例如可以显示所测量的体表温度、作为运算出的深部温度的深部体温、外气的外气温度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部32被设置在相当于手表的通常的表盘的部分处,在操作者6将显示装置12戴在手腕上的状态下,能够观察确认显示部32。
操作部34构成为可通过按钮、控制杆、键等,从外部向显示装置12输入信息,例如,可按照显示部32上显示的画面来选择菜单,而且,可输入其他被测量者(本实施方式中为幼儿)的姓名、年龄、体温的测量日期等信息。
控制部36具有作为深部温度运算部的深部体温运算部42,该深部体温运算部42根据第1体表温度、第2体表温度、第1参照温度以及第2参照温度,运算出人体4的深部体温。
另外,控制部36具有外气温度运算部43,该外气温度运算部43根据第1体表温度、第2体表温度、第1外气温度、第2外气温度、第1参照温度以及第2参照温度,运算出外气的外气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深部体温运算部42及外气温度运算部43设置在显示装置12中,因此,能够将温度计主体10的结构部件限制为最小限度。因此,促进了温度计主体10的轻量化、小型化,在接触到人体4的表面时,即使进行长时间的测量,也能够进一步降低负担。
根据上述结构,在稳定状态下,温度测量部14A或温度测量部14B中的热通量恒定,因此,通过设第1体表温度为T1、第2体表温度为T3、第1参照温度为T2、第2参照温度为T4、深部体温为Tcore,由此,关于深部体温,如果将从人体4的深部到体表4A的热阻设为Rb、将绝热部18的热阻设为Rs,则能够得到下式(1)及式(2)的关系式。
T 3 - Tcore Rb = T 4 - T 3 Rs · · · ( 1 )
T 1 - Tcore Rb = T 2 - T 1 Rs · · · ( 2 )
由此,关于深部体温Tcore,能够得到式(3)的关系式。
Tcore = T 3 ( T 1 - T 2 ) - T 1 ( T 3 - T 4 ) ( T 1 - T 2 ) - ( T 3 - T 4 ) · · · ( 3 )
另外,如果设第1外气温度为T5、第2外气温度为T6、外气温度为Tout,则关于外气温度,能够得到下式(4)及式(5)的关系式。
T 1 - T 2 Rs = h ( T 5 - Tout ) · · · ( 4 )
T 3 - T 4 Rs = h ( T 6 - Tout ) · · · ( 5 )
其中,h是接触面23A、23B的热传递系数。由此,关于外气温度Tout,能够得到式(6)的关系式。
Tout = T 6 ( T 1 - T 2 ) - T 5 ( T 3 - T 4 ) ( T 1 - T 2 ) - ( T 3 - T 4 ) · · · ( 6 )
因此,将上式(3)作为深部体温Tcore的运算式存储到深部体温运算部42中。并且,将上式(6)作为外气温度Tout的运算式存储到外气温度运算部43中。
在存储部38中存储从温度计主体10发送的第1体表温度T1、第2体表温度T3、第1参照温度T2、第2参照温度T4、第1外气温度T5以及第2外气温度T6。另外,还存储由深部体温运算部42运算出的人体4的深部体温Tcore及由外气温度运算部43运算出的外气的外气温度Tout。
这里,存储部38构成为能够存储与多个人体4有关的温度信息,按照每个人体4存储深部体温Tcore等。另外,存储部38能够存储在计算深部体温Tcore时测量到的第1体表温度T1及第2体表温度T3等、以及在计算外气温度Tout时测量到的第1外气温度T5及第2外气温度T6等的测量位置。另外,存储部38中,除了上述温度信息以外,例如还可以存储被测量者(人体4、幼儿)的姓名、年龄、测量日期等测量信息。此时,这些测量信息可以从操作部34输入。
上述电子体温计2以如下方式工作。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体温计2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人体4(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幼儿的胸部)上安装温度计主体10,抱着幼儿的电子体温计2的操作者6将显示装置12戴在手腕上。当操作者6通过操作显示装置12的操作部34而接通了显示装置12的开关时,收发部28经由天线线圈30向温度计主体10(温度测量部14A及温度测量部14B)发送电波。通过由该电波引起的电磁感应使天线线圈30A、30B产生电动势,从而对温度计主体10进行充电(步骤S10)。
温度计主体10随电动势而启动(步骤S20),体表传感器20A、20B、中间传感器24A、24B以及外气传感器25A、25B启动。
当这些传感器20A、20B、24A、24B、25A、25B启动时,温度计主体10经由天线线圈30A、30B从收发部28A、28B向显示装置12发送待机信号(步骤S30)。
显示装置12的控制部36在接收到该待机信号时,从收发部28经由天线线圈30发送温度测量开始信号(步骤S40)。
温度计主体10接收该温度测量开始信号,驱动体表传感器20A、20B、中间传感器24A、24B以及外气传感器25A、25B,测量体表4A的第1体表温度T1、第2体表温度T3、界面22A、22B的第1参照温度T2、第2参照温度T4以及接触面23A、23B的第1外气温度T5、第2外气温度T6(步骤S50,第1温度测量步骤及第2温度测量步骤)。这些体表温度T1、T3、参照温度T2、T4以及外气温度T5、T6的温度信息在A/D转换部26A、26B中从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收发部28A、28B经由天线线圈30A、30B发送到显示装置12。另外,优选的是,在经过了规定时间从而从人体4的深部到体表4A的传热达到稳定状态(平衡状态)之后,测量体表温度T1、T3以及参照温度T2、T4。
在控制部36的深部体温运算部42中,将体表温度T1、T3以及参照温度T2、T4代入式(3)的T1、T2、T3及T4,由此运算出深部体温Tcore(步骤S60,深部温度运算步骤)。
另外,在控制部36的外气温度运算部43中,将体表温度T1、T3、参照温度T2、T4以及外气温度T5、T6代入式(6)的T1、T2、T3、T5以及T6,由此运算出外气温度Tout(步骤S60,外气温度运算步骤)。
控制部36将深部体温Tcore及外气温度Tout存储到存储部38中(步骤S70),并且使显示部32显示深部体温Tcore及外气温度Tout(步骤S80)。操作者6在抱着幼儿的状态下,可通过手表型的显示装置12的显示部32,确认深部体温Tcore及外气温度Tout。
控制部36通过内置的定时器对从体表温度T1、T3的测量时起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数,监视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90)。当经过时间为规定时间以上时,回到步骤S40,控制部36向温度计主体10发送温度测量开始信号,再次进行体表温度T1、T3、参照温度T2、T4及外气温度T5、T6的测量。
由此,按照每个规定时间,测量体表温度T1、T3、参照温度T2、T4及外气温度T5、T6,运算出深部体温Tcore及外气温度Tout,积蓄到存储部38中。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计测两种不同的热流的传感器部,由此,即使在戴在身上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一个装置测量准确的深部体温Tcore和外气温度Tout。另外,对于设置到人体4等上而进行测量的手表型、片型等的电子体温计而言,也能够利用一个构造简单的装置来准确地测量深部体温Tcore和外气温度Tout。另外,温度计主体10还可以搭载有电池,从而无需从外部充电即可测量温度。
(实施例1)
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温度计主体10及测量结果的图。
接着,在本实施例中,对使用了温度计主体10而得到的测量结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测量环境如下。作为设定值,外气温度为25℃。
另外,人体4的深部温度(10mm以下)为37℃,热传导率为0.3(W/mK)。
温度测量部14A、14B分别呈直径为50mm的圆柱状。在温度测量部14A上,从体表4A侧起,层叠有热传导率为0.05(W/mk)的作为绝热部18的硅材料和热传导率为0.01(W/mk)的第1散热控制部18A。在温度测量部14B上,从体表4A侧起,层叠有热传导率为0.05(W/mk)的作为绝热部18的硅材料和热传导率为0.02(W/mk)的第2散热控制部18B。各个厚度为2mm。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体表传感器20A、20B位于离体表4A为0mm的位置。中间传感器24A、24B位于离体表4A为2mm的位置。外气传感器25A、25B位于离体表4A为4mm的位置。
将各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中的第1体表温度T1、第1参照温度T2、第2体表温度T3以及第2参照温度T4代入式(3)来计算深部体温Tcore。另外,将第1体表温度T1、第1参照温度T2、第2体表温度T3、第2参照温度T4、第1外气温度T5以及第2外气温度T6代入式(6)来计算外气温度Tout。其结果,深部体温Tcore为36.81497,与设定值之间的差为-0.18503。而外气温度Tout为24.98655,与设定值之间的差为-0.01345。
(第2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温度计主体及测量结果的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温度计主体50具有两个(一对)温度测量部14A、14B。温度测量部14A具有设置在绝热部18之间的第1散热控制部18A。另一方面,温度测量部14B具有设置在绝热部18之间的第2散热控制部18B。另外,各绝热部18的与外气接触的接触面的构造、表面积以及粗糙度等构成为,使得热传递系数h相等。温度测量部14A具有外气传感器25A,该外气传感器25A测量绝热部18的与外气的接触面23A的温度作为第1外气温度。另外,温度测量部14B具有外气传感器25B,该外气传感器25B测量绝热部18的与外气的接触面23B的温度作为第2外气温度。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测量部14A、14B为纵向层叠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计主体50的面积根据温度测量部个数而成为两部分。温度计主体50的纵向长度根据每一个温度测量部的绝热件的个数而成为三部分。一个温度测量部的传感器的个数为三个。
(实施例2)
接着,在本实施例中,对使用了温度计主体50而得到的测量结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测量环境如下。在温度测量部14A上,从体表4A侧起,层叠有热传导率为0.05(W/mk)的作为绝热部18的硅材料、热传导率为0.01(W/mk)的第1散热控制部18A、以及热传导率为0.05(W/mk)的作为绝热部18的硅材料。在温度测量部14B上,从体表4A侧起,层叠有热传导率为0.05(W/mk)的作为绝热部18的硅材料、热传导率为0.02(W/mk)的第2散热控制部18B、以及热传导率为0.05(W/mk)的作为绝热部18的硅材料。各个厚度为2mm。其他的测量环境与实施例1相同。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体表传感器20A、20B位于离体表4A为0mm的位置。中间传感器24A、24B位于离体表4A为2mm的位置。外气传感器25A、25B位于离体表4A为6mm的位置。
将各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中的第1体表温度T1、第1参照温度T2、第2体表温度T3以及第2参照温度T4代入式(3)来计算深部体温Tcore。并且,将第1体表温度T1、第1参照温度T2、第2体表温度T3、第2参照温度T4、第1外气温度T5以及第2外气温度T6代入式(6)来计算外气温度Tout。其结果,深部体温Tcore为36.83293,与设定值之间的差为-0.16707。而外气温度Tout为24.97185,与设定值之间的差为-0.02815。
(第3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温度计主体及测量结果的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温度计主体60具有两个(一对)温度测量部14A、14B。其他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温度测量部14A具有外侧中间传感器44A,该外侧中间传感器44A测量第1散热控制部18A与绝热部18之间的界面46A的温度作为第1外侧参照温度。另外,温度测量部14B具有外侧中间传感器44B,该外侧中间传感器44B测量第2散热控制部18B与绝热部18之间的界面46B的温度作为第2外侧参照温度。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测量部14A、14B为纵向层叠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计主体60的面积根据温度测量部的个数而成为两部分。温度计主体60的纵向长度根据每一个温度测量部的绝热件的个数而成为三部分。一个温度测量部的传感器的个数为四个。
根据上述结构,在稳定状态下,各个部分的热通量恒定,因此,关于外气温度Tout,能够得到下式(7)及式(8)的关系式。
T 7 - T 5 Rs = h ( T 5 - Tout ) · · · ( 7 )
T 8 - T 6 Rs = h ( T 6 - Tout ) · · · ( 8 )
由此,关于外气温度Tout,能够得到式(9)的关系式。
Tout = T 6 ( T 7 - T 5 ) - T 5 ( T 8 - T 6 ) ( T 7 - T 5 ) - ( T 8 - T 6 ) · · · ( 9 )
因此,将该式(9)作为外气温度Tout的运算式存储到外气温度运算部43中。
(实施例3)
接着,在本实施例中,对使用了温度计主体60而得到的测量结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测量环境与实施例2相同。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体表传感器20A、20B位于离体表4A为0mm的位置。中间传感器24A、24B位于离体表4A为2mm的位置。外侧中间传感器44A、44B位于离体表4A为4mm的位置。外气传感器25A、25B位于离体表4A为6mm的位置。
将各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中的第1体表温度T1、第1参照温度T2、第2体表温度T3以及第2参照温度T4代入式(3)来计算深部体温Tcore。并且,将第1外气温度T5、第1外侧参照温度T7、第2外气温度T6以及第2外侧参照温度T8代入式(9)来计算外气温度Tout。其结果,深部体温Tcore为36.83293,与设定值之间的差为-0.16707。而外气温度Tout为24.99394,与设定值之间的差为-0.00606。
(第4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温度计主体及测量结果的图。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温度计主体70具有四个(两对)温度测量部14A、14B、14C、14D。温度测量部14A具有设置在绝热部18与外气之间的第1散热控制部18A。另一方面,温度测量部14B在绝热部18与外气之间具有第2散热控制部18B。另外,温度测量部14C具有:第1散热控制部18A,其具有接触面16C,该接触面16C接触于与温度测量部14A、14B的接触位置不同的位置的体表4A;以及绝热部18,其设置在第1散热控制部18A与外气之间。另一方面,温度测量部14D具有:第2散热控制部18B,其在与温度测量部14A、14B、14C的接触位置不同的位置的体表4A处具有接触面16D;以及绝热部18,其设置在第2散热控制部18B与外气之间。即,绝热部18在温度测量部14A、14B、14C、14D中是相同的,具有相同的热阻值。
温度测量部14A具有:体表传感器20A,其测量体表4A的温度;以及中间传感器24A,其测量绝热部18与第1散热控制部18A之间的界面22A的温度。
温度测量部14B具有:体表传感器20B,其测量体表4A的温度;以及中间传感器24B,其测量绝热部18与第2散热控制部18B之间的界面22B的温度。
温度测量部14C具有:外气传感器25A,其测量绝热部18的与外气之间的接触面23A的温度;以及外侧中间传感器44A,其测量第1散热控制部18A与绝热部18之间的界面46A的温度。
温度测量部14D具有:外气传感器25B,其测量绝热部18的与外气之间的接触面23B的温度;以及外侧中间传感器44B,其测量第2散热控制部18B与绝热部18之间的界面46B的温度。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测量部14A、14B、14C、14D是单纯地横向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计主体70的面积根据温度测量部的个数而成为四部分。温度计主体70的纵向长度根据每一个温度测量部的绝热材料的个数而成为两部分。一个温度测量部的传感器的个数为四个。
(实施例4)
接着,在本实施例中,对使用了温度计主体70而得到的测量结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测量环境如下。在温度测量部14A上,从体表4A侧起,层叠有热传导率为0.05(W/mk)的作为绝热部18的硅材料和热传导率为0.01(W/mk)的第1散热控制部18A。在温度测量部14B上,从体表4A侧起,层叠有热传导率为0.05(W/mk)的作为绝热部18的硅材料和热传导率为0.02(W/mk)的第2散热控制部18B。在温度测量部14C上,从体表4A侧起,层叠有热传导率为0.01(W/mk)的第1散热控制部18A和热传导率为0.05(W/mk)的作为绝热部18的硅材料。在温度测量部14D上,从体表4A侧起,层叠有热传导率为0.02(W/mk)的第2散热控制部18B和热传导率为0.05(W/mk)的作为绝热部18的硅材料。各个厚度为2mm。其他的测量环境与实施例1相同。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体表传感器20A、20B位于离体表4A为0mm的位置。中间传感器24A、24B位于离体表4A为2mm的位置。外侧中间传感器44A、44B位于离体表4A为2mm的位置。外气传感器25A、25B位于离体表4A为4mm的位置。
将各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中的第1体表温度T1、第1参照温度T2、第2体表温度T3以及第2参照温度T4代入式(3)来计算深部体温Tcore。并且,将第1外气温度T5、第1外侧参照温度T7、第2外气温度T6以及第2外侧参照温度T8代入式(9)来计算外气温度Tout。其结果,深部体温Tcore为36.81314,与设定值之间的差为-0.18686。而外气温度Tout为24.97052,与设定值之间的差为-0.02948。
(第5实施方式)
图9是放大地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测量装置的腕戴式温度计测装置的要部的平面图。图10是图9的A-A’线处的剖面图。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腕戴式温度计测装置8由以下部分构成:作为显示装置的装置主体110,其具有31.5mm×29.0mm的大致四方形的平面形状;以及连接在装置主体110两侧的腕带112。装置主体110具有由塑料、金属等各种材料构成的壳体114,在该壳体114上,形成有矩形窗,该矩形窗用于在向手表中的9点方向稍微偏移的区域中形成显示部116。在壳体114中,连接腕带112的纵向的尺寸(手表中的12点-6点方向的尺寸)比横向的尺寸(手表中的3点-9点方向的尺寸)短。因此,腕戴式温度计测装置8在手腕上的佩戴感得到改善。
显示部116由整体上具有3部分的显示区域118、120、122的液晶显示面板124构成。由于壳体114的横向长度长,因此,在液晶显示面板124中使用了广角面板。另外,在液晶显示面板124中添加了EL背光功能。
腕戴式温度计测装置8与通常的钟表及秒表相同,也具有钟表功能,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在显示部116的上部的显示区域118中显示着表示是8月25日、星期一的内容。在下部的显示区域122中,显示着表示当前时刻为上午10点08分59秒的内容。这里,下部的显示区域122中的显示是通过纵向尺寸约为4.7mm的与通常的秒表相当的大型扇形体来完成的。中部的显示区域120进一步分为上下两部分,在其中的下部显示区域126中,显示着表示温度为24.8℃的内容。另外,在中部的显示区域120中的上部显示区域128中,基于温度而利用A等级到E等级的等级,显示当前环境是否容易运行。
(温度计主体的配置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的腕戴式温度计测装置8中,壳体114的横向长度较长,因此,将被感温帽130覆盖的温度计主体132配置在手表的3点方向侧。这样,在使用横向长度较长的壳体114而将温度计主体132配置在该3点方向侧的情况下,即使将腕戴式温度计测装置8佩戴到手腕上,该3点方向侧也不会被使用者的衣袖所覆盖。因此,具有能够进行高精度计测的优点。
如图10所示,壳体114由相当于该壳体114的主体部分的主干部分134和安装在其背面侧的后盖136构成,壳体114的后盖136侧为温度计主体配置空间138。这里,温度计主体配置空间138形成在壳体114的内部。另外,关于壳体114,其表面侧盖着感温帽130。在该感温帽130中的相当于温度计主体配置空间138的区域中,形成有用于使外气进出的孔142。因此,外气可经由感温帽130的孔142而进出于温度计主体配置空间138。因此,温度计主体132始终与新鲜的外气接触,因而能够迅速地对外气的温度变化做出响应。这里,由于还要测量深部体温,因此,温度计主体132的配置需要通过后盖136等与人体4的体表4A接触,而而不是通过壳体114的上部来进行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手表型为例子进行了描述,不过,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测量深部温度和外气温度双方的任何装置。作为工业用途,例如可以应用于测量炉内部及配管的深部温度、机房的深部温度、以及此时的外气温度。

Claims (7)

1.一种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温度测量装置包括:
第1表面温度测量部,其测量被测量对象的表面温度作为第1表面温度;
第1参照温度测量部,其测量与所述第1表面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具有规定的热阻值、且与外气之间具有第1热阻值的位置处的温度作为第1参照温度;
第1外气温度测量部,其测量与所述第1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具有所述第1热阻值、且与外气之间具有规定的热传递系数的位置处的温度作为第1外气温度;
第2表面温度测量部,其测量与所述第1表面温度的测量位置不同的表面位置处的第2表面温度;
第2参照温度测量部,其测量与所述第2表面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具有规定的热阻值、且与外气之间具有与所述第1热阻值不同的第2热阻值的位置处的温度作为第2参照温度;
第2外气温度测量部,其测量与所述第2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具有所述第2热阻值、且与外气之间具有规定的热传递系数的位置处的温度作为第2外气温度;
深部温度运算部,其使用所述第1表面温度、所述第1参照温度、所述第2表面温度以及所述第2参照温度的值,运算出所述被测量对象的深部温度;以及
外气温度运算部,其使用所述第1表面温度、所述第1参照温度、所述第2表面温度、所述第2参照温度、所述第1外气温度以及所述第2外气温度的值,运算出外气的外气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表面温度的测量位置与所述第1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以及在所述第2表面温度的测量位置与所述第2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设置有相同的具有所述规定的热阻值的绝热部,
在所述第1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与外气之间,设置有具有所述第1热阻值的第1散热控制部,
在所述第2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与外气之间,设置有具有所述第2热阻值的第2散热控制部,
所述第1散热控制部的与外气的接触面、以及所述第2散热控制部的与外气的接触面构成为,规定的热传递系数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温度测量装置包括:
显示装置,其具有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由所述深部温度运算部运算出的所述深部温度、以及由所述外气温度运算部运算出的所述外气温度;以及
温度计主体,其具有所述第1表面温度测量部、所述第2表面温度测量部、所述第1参照温度测量部、所述第2参照温度测量部、所述第1外气温度测量部以及所述第2外气温度测量部,
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温度计主体分体地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深部温度运算部及所述外气温度运算部设置在所述显示装置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及所述温度计主体分别包含能够通过无线通信相互收发信息的收发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计主体构成为能够粘贴在所述被测量对象的表面上。
7.一种温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温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1温度测量步骤,测量被测量对象的第1表面温度,并且,测量与该第1表面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具有规定的热阻值、且与外气之间具有第1热阻值的位置处的温度作为第1参照温度,并测量与该第1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具有所述第1热阻值、且与外气之间具有规定的热传递系数的位置处的温度作为第1外气温度;
第2温度测量步骤,测量与所述第1表面温度的测量位置不同的表面位置处的第2表面温度,并且,测量与该第2表面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具有规定的热阻值、且与外气之间具有与所述第1热阻值不同的第2热阻值的位置处的温度作为第2参照温度,并测量与该第2参照温度的测量位置之间具有所述第2热阻值、且与外气之间具有规定的热传递系数的位置处的温度作为第2外气温度;
深部温度运算步骤,根据所述第1表面温度、所述第1参照温度、所述第2表面温度以及所述第2参照温度的值,运算出所述被测量对象的深部温度;以及
外气温度运算步骤,根据所述第1表面温度、所述第1参照温度、所述第2表面温度、所述第2参照温度、所述第1外气温度以及所述第2外气温度的值,运算出外气的外气温度。
CN201110082539.2A 2010-04-02 2011-04-01 温度测量装置以及温度测量方法 Active CN1022471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85852A JP5732737B2 (ja) 2010-04-02 2010-04-02 温度測定装置及び温度測定方法
JP2010-085852 2010-04-02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5783.2A Division CN104083151A (zh) 2010-04-02 2011-04-01 温度测量装置以及温度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7127A true CN102247127A (zh) 2011-11-23
CN102247127B CN102247127B (zh) 2015-07-15

Family

ID=447096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82539.2A Active CN102247127B (zh) 2010-04-02 2011-04-01 温度测量装置以及温度测量方法
CN201410315783.2A Pending CN104083151A (zh) 2010-04-02 2011-04-01 温度测量装置以及温度测量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5783.2A Pending CN104083151A (zh) 2010-04-02 2011-04-01 温度测量装置以及温度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783946B2 (zh)
JP (1) JP5732737B2 (zh)
CN (2) CN10224712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1805A (zh) * 2012-04-27 2012-09-12 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温度计和信息处理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23214B2 (en) 2011-11-01 2017-11-21 Panasonic Healthcare Holdings Co., Ltd. Biological sample measuring apparatus
GB2500034A (en) * 2012-03-07 2013-09-11 Passivsystems Ltd Calculation of temperature on a remote side of a barrier us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properties of the barrier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JP5844200B2 (ja) 2012-03-30 2016-01-13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接触式内部温度計
JP5844199B2 (ja) 2012-03-30 2016-01-13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接触式内部温度計
JP5864336B2 (ja) * 2012-03-30 2016-02-17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接触式内部温度計
US9183738B1 (en) 2012-04-19 2015-11-10 iDevices, LLC Wireless thermomete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103808425A (zh) * 2012-11-08 2014-05-21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测量多晶硅温度变化的方法
GB2517419A (en) * 2013-08-19 2015-02-25 Arm Ip Ltd Wrist worn device
CN103630251A (zh) * 2013-11-01 2014-03-12 合肥徽远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测温装置
GB2533079B (en) * 2014-10-28 2016-12-14 Cambridge temperature concepts ltd Battery thermal mass
KR102508647B1 (ko) * 2014-11-07 2023-03-13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여기 요소를 갖는 감지 디바이스를 사용하는 무선 감지 시스템
JP2016164525A (ja) * 2015-03-06 2016-09-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温度測定装置及び温度測定方法
EP3296708B1 (en) * 2015-05-15 2021-12-2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Deep body thermometer
CN104887194A (zh) * 2015-06-25 2015-09-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理指标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1874173B1 (en) * 2015-11-24 2024-01-16 Exergen Corpor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inflammation
DE102016105949A1 (de) * 2016-03-31 2017-10-05 Abb Schweiz Ag Nicht-intrusive Temperaturmessvorrichtung
EP3468460B1 (en) * 2016-06-12 2020-08-26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a body temperature
JP6939901B2 (ja) * 2017-12-08 2021-09-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体温計
FR3097115B1 (fr) 2019-06-11 2021-07-16 Capital Innovation Dispositif de mesure de températures et système de détermination d’une température interne profonde d’un être humai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62022A (en) * 1980-05-19 1981-12-12 Seiko Epson Corp Thermometer with wristwatch
US20040254497A1 (en) * 2000-09-15 2004-12-16 Jacob Fraden Ear temperature monitor and method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CN1749716A (zh) * 2004-09-15 2006-03-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体温计、具有体温计的电子设备以及体温测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20026A (ja) * 1984-11-16 1986-06-07 Hitachi Ltd 簡易型深部体温計
JPH08254579A (ja) 1995-03-17 1996-10-01 Seiko Epson Corp 腕装着型環境データ計測装置
JP4600170B2 (ja) * 2004-09-15 2010-1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体温計、および体温計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4798280B2 (ja) * 2004-09-15 2011-10-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体温計、体温計を有する電子機器および体温測定方法
JP4805773B2 (ja) 2006-09-20 2011-11-02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子温度計
JP2010032387A (ja) * 2008-07-29 2010-02-12 Yamabun Denki:Kk 温度測定方法、温度測定装置、温度制御方法、温度制御装置、補正方法、及び補正装置
US8292495B2 (en) * 2010-04-07 2012-10-23 Arizant Healthcare Inc. Zero-heat-flux, deep tissu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evices with thermal sensor calibration
JP5578028B2 (ja) * 2010-10-29 2014-08-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温度測定装置および温度測定方法
US8573843B2 (en) * 2010-11-05 2013-11-05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Temperature measur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62022A (en) * 1980-05-19 1981-12-12 Seiko Epson Corp Thermometer with wristwatch
US20040254497A1 (en) * 2000-09-15 2004-12-16 Jacob Fraden Ear temperature monitor and method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CN1749716A (zh) * 2004-09-15 2006-03-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体温计、具有体温计的电子设备以及体温测量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1805A (zh) * 2012-04-27 2012-09-12 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温度计和信息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43183A1 (en) 2011-10-06
JP2011215107A (ja) 2011-10-27
US20140036956A1 (en) 2014-02-06
US8783946B2 (en) 2014-07-22
CN104083151A (zh) 2014-10-08
US9341519B2 (en) 2016-05-17
JP5732737B2 (ja) 2015-06-10
CN102247127B (zh) 2015-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7127A (zh) 温度测量装置以及温度测量方法
CN102221415B (zh) 温度计以及温度测量方法
CN102106724B (zh) 电子体温计和体温测量方法
CN100520322C (zh) 体温计、具有体温计的电子设备以及体温测量方法
CN201352153Y (zh) 一种人体及物体表面非接触红外测温仪
CN104688196B (zh) 贴片式温度量测装置
CN203745084U (zh) 一种红外测温装置
CN104887194A (zh) 一种生理指标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845041A (zh) 多模式温度测量装置
CN212036327U (zh) 一种具有体温监测功能的腕带设备
CN103385700A (zh) 高精度快速自校准无线电子体温计
CN201130059Y (zh) 一种红外温度测量系统
EP2808650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0445710C (zh) 温度感测装置
Lin Non-contact infrared thermometer based on arduino
JP2015163892A (ja) 深部温度測定装置
JP6139892B2 (ja) 生体情報計測装置および医療機器システム
JP2011185819A (ja) 温度計及び温度計測方法
KR20080066175A (ko) 센서 조합체
Šolić et al. Toward smart shirt for sensing thermal comfort
CN220552537U (zh) 一种温度监测装置
CN216770800U (zh) 一种带可充电电池的多功能支架
CN213336507U (zh) 测温装置
CN220525707U (zh) 热指数器和热指数测量装置
CN210953050U (zh) 一种婴儿喂养数据的监测统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