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6766A - 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与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与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46766A CN102246766A CN2011102213598A CN201110221359A CN102246766A CN 102246766 A CN102246766 A CN 102246766A CN 2011102213598 A CN2011102213598 A CN 2011102213598A CN 201110221359 A CN201110221359 A CN 201110221359A CN 102246766 A CN102246766 A CN 1022467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nicamid
- pesticidal combination
- pyrrole aphid
- aphid ketone
- prepa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复配领域杀虫组合物,其有效成分是以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为有效成分进行的两元混配的杀虫组合物,两种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1~80∶85~1,优选重量百分比为5~40∶75~10;杀虫组合物中有效成分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90%,优选为8%-7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用已知的方法可制备成水乳剂、乳油、悬浮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本发明杀虫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蚜虫科、粉虱科、叶蝉科及飞虱科害虫。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为有效成分两元混配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氟啶虫酰胺是由日本石原产业公司(ISK)研制的一种新型杀虫剂,分子式C9H6F3N3,其化学结构式为:
该杀虫剂是一种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主要作用于棉花、葫芦、水果、蔬菜、马铃薯、梨果和核果上,较低剂量就能有效控制蚜虫、粉虱、牧草虫和臭虫。其作用机理独特,对蚜虫等吮吸害虫有很好的神经作用和快速拒食活性,目前为止还未发现与其他活性组分相抵抗,与现有的杀虫剂如新烟碱类杀虫剂相比具有低敏感性,对传统的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
吡蚜酮,别名:吡嗪酮,英文名:pymetrozine,分子式:C10H11N50,化学名: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3(2H)-酮,具有高效、低毒、高选择性、对环境友好等特点,符合当今农药发展方向。其结构式为:
其作用方式独特,主要影响昆虫的进食行为,使其拒食而死,其制剂可用于防治大部分同翅目害虫,尤其是蚜虫科、粉虱科、叶蝉科及飞虱科害虫,适用于蔬菜、观赏植物、果树、柑橘、水稻、棉花及多种大田作物,还能够控制马铃薯上所有的重要蚜虫以达到控制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该药能很快渗透到植物叶片中,残效期达1个月以上,无交互抗性,且对天敌高度安全。另外,吡蚜酮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土壤中的淋溶性很低,仅存在于表层土,在推荐施用剂量下对地下水的污染可能性很小。
近几年吡蚜酮在大田上的使用量逐渐增大,产生的抗性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了吡蚜酮的用药量增大,用药成本增加。除此之外,吡蚜酮的高选择性导致其杀虫谱较窄,作用方式单一。为了解决吡蚜酮的抗性和杀虫谱窄的问题,我们在室内生测试验筛选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发现氟啶虫酰胺与吡蚜酮为有效成分进行复配的杀虫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还可以提高氟啶虫酰胺的杀虫活性,且关于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为有效成分的复配及应用目前尚无人报道过。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农药生产的需要,充分利用两种活性组分混配所产生的增效作用,提高防效、降低农用成本并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在大量配方实验筛选的基础上,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杀虫剂组合物制剂,该杀虫组合物制剂中有效活性成分为氟啶虫酰胺与吡蚜酮。
本发明所述的以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为有效成分两元复配的杀虫组合物制剂,其中该制剂中有效活性成分氟啶虫酰胺与吡蚜酮的重量百分比为1~80∶85~1,均有增效效果,在针对性配方试验的基础上,可将有效活性成分氟啶虫酰胺与吡蚜酮的重量百分进一步优选为5~40∶75~10。
氟啶虫酰胺、吡蚜酮两种活性组分按照一定比例复配成新组合物是本发明的重要特征之一,另一特征是所述的含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可制成的农药剂型为水乳剂、乳油、悬浮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
本发明所述的以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中为有效成分两元复配的杀虫组合物制剂,在制剂中,两种活性组分的总质量占整个制剂总质量的1%-90%,可进一步优选为8%-70%;其余为农药中常用助剂。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有效解决吡蚜酮的抗性问题,扩大杀虫谱,并且提高了氟啶虫酰胺的杀虫活性,增强了氟啶虫酰胺的持效性,增强了氟啶虫酰胺在10天后作用的稳定性,减少了有效成分用量,降低了农用成本,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降低了农药残留,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对环境更加友好。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制剂,主要用于防治蚜虫科、粉虱科、叶蝉科及飞虱科害虫,其中对蚜虫科、粉虱科及飞虱科的害虫的活性尤其高,适用于蔬菜、观赏植物、果树、柑橘等植物,以及水稻、棉花、小麦等多种大田作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制剂剂型制备所需的基本组分及简单的制备实施方式如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水乳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该水乳剂的简单制备步骤为:首先将原药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溶剂、乳化剂、助溶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的油相;将部分水,抗冻剂,抗微生物剂等其他的农药助剂混合在一起成均匀的水相;在反应釜中高速搅拌的同时将油相加入水相,缓缓加水直至达到转相点,开启剪切机进行高速剪切,并加入剩余的水,剪切约半小时,形成水包油型的水乳剂。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水乳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乳油制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该乳油制剂的简单生产步骤为先将有效成分氟啶虫酰胺、吡蚜酮加入溶剂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乳化剂、增效剂搅拌均匀后成均一透明的油状液体,灌装,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乳油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悬浮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该悬浮剂的简单生产步骤为先将其他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有效成分氟啶虫酰胺、吡蚜酮,在磨球机中磨球2~3小时,使粒直径均在5mm以下,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悬浮剂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四,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是可湿性粉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该可湿性粉剂的简单生产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氟啶虫酰胺、吡蚜酮以及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混合,在搅拌釜中均匀搅拌,经气流粉碎机后在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可湿性粉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五,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水分散粒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该水分散粒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氟啶虫酰胺、吡蚜酮和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以及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水分散粒剂。
乳化剂为烷基苯萘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盐、二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苯乙烯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二苯基酚聚氧乙烯聚甲醛缩合物、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例如农乳300、农乳500、农乳600、农乳700、农乳SorplKS、OX2511、NNO、NP系列等,乳化剂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分散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亚硫酸纸浆废液、脂肪酸酯硫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或几种的混合物。
湿润剂为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钠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石油磺酸钠、烷基萘磺酸盐、脂肪酸酯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亚硫酸纸浆废液、茶枯粉、皂角粉中的一或几种的混合物。
增稠剂为羟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黄原胶、阿拉伯树胶、海藻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膨润土、硅酸镁铝、石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促渗剂为月桂氮卓酮、JFC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消泡剂可以是有机硅油、甲醇、乙醇、环氧大豆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pH值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盐酸、醋酸、磷酸或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溶剂和助溶剂有水、甲醇、乙醇、丁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丙酮、环己酮、吡咯烷酮、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崩解剂可以是尿素、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钠、硫酸铵、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载体为高岭土、硅藻土、活性白土、白碳黑、粘土、轻质碳酸钙、滑石粉、蒙脱石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室内生测筛选与大田试验:
本发明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以下提及的比例(包括百分比)都是质量比。
室内生测1:
氟啶虫酰胺与吡蚜酮的增效作用试验。试验采用甘蓝蚜虫为测试对象。
具体方法为:
(1)试验药剂:
96%氟啶虫酰胺原药,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98%吡蚜酮原药,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
将氟啶虫酰胺原药、吡蚜酮原药用分析纯二甲基酰胺溶解后配成100克/升母液,然后按有效成分配比以3∶15,5∶13,7∶11,9∶12,11∶7(氟啶虫酰胺∶吡蚜酮)混合配置成混剂母液,分别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梯度待用。
(2)试验靶标
甘蓝蚜虫。以甘蓝蚜虫为测试对象,蚜虫取自山东寿光室外未经农药喷雾过的蔬菜地,在养虫室内经多代人工饲养,选择健康一致的4~5龄若虫,备用。
(3)试验方法
采用NY/T1154.1-2006推荐的点滴法进行测定。将微量点滴器用溶剂清洗,调节点滴器至备用状态。用毛笔选取整齐一致的试虫用CO2轻度麻醉后置于9cm培养皿中,接着用微量点滴器将药剂逐头点滴于试虫的虫体腹部,每头点滴药液0.1L,以点滴0.1L含有相应丙酮的处理为对照。将点滴后的试虫分别转移至(28±2)℃、相对湿度为75%的培养室中正常培养。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试虫20头,每处理试虫80头。
处理后24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判断供试虫死亡标准是以针轻刺无自主反应),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参照NY/T1154.1-2006采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若对照死亡率<5%,不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20%之间,按公式2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需重做。
(4)数据统计与分析
以药剂浓度(mg/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校正死亡率的机率值为因变量Y,分别建立毒力回归方程式,采用DPS软件计算单剂及各配比混剂的LC50及其混剂共毒系数,比较增效情况。计算LC50按照孙云沛方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氟啶虫酰胺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吡蚜酮的毒力指数(TI)=氟啶虫酰胺的LC50/吡蚜酮的LC50×100
M的实际毒力指数(ATI)=氟啶虫酰胺的LC50/M的LC50×10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氟啶虫酰胺的TI×P氟啶虫酰胺+吡蚜酮的TI×P吡蚜酮
M的共毒系数(CTC)=M的ATI/M的TTI×100
式中:M为吡蚜酮与氟啶虫酰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吡蚜酮为吡蚜酮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
P氟啶虫酰胺为氟啶虫酰胺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
(5)毒力测定结果及分析
表1 氟啶虫酰胺、吡蚜酮及其混剂对甘蓝蚜虫的毒力测定
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吡蚜酮、氟啶虫酰胺两种药剂对甘蓝蚜虫均有较高的活性,不同配比下的试验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氟啶虫酰胺∶吡蚜酮比例3∶15、5∶13、7∶11、9∶9、11∶7分别稀释时,均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其中以氟啶虫酰胺∶吡蚜酮为5∶13时,共毒系数最高为197.96,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建议对适宜配比5∶13左右范围的混配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其田间实际应用效果。
室内生测2:
氟啶虫酰胺与吡蚜酮的增效作用试验。试验采用小麦蚜虫为测试对象。
具体方法为:
(1)试验药剂
96%氟啶虫酰胺原药,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98%吡蚜酮原药,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
先用丙酮溶解原药,根据预备实验的结果将适量的两原药配成5个不同配比,再用丙酮将各处理分别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梯度待用。5个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的不同配比为3∶17;5∶15;7∶13;9∶11;11∶9分别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梯度待用。
(2)试验对象
小麦蚜虫系采自青岛农业大学小麦试验田的田间种群,实验时挑取个体大小一致的无翅成蚜供试。
(3)试验方法
采用NY/T1154.1-2006推荐的点滴法进行测定。将微量点滴器用溶剂清洗,调节点滴器至备用状态。用毛笔选取整齐一致的试虫用CO2轻度麻醉后置于9cm培养皿中,接着用微量点滴器将药剂逐头点滴于试虫的虫体腹部,每头点滴药液0.1L,以点滴0.1L含有相应丙酮的处理为对照。将点滴后的试虫分别转移至(26±2)℃、相对湿度为65%的培养室中正常培养。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试虫120头,每处理试虫480头。
处理后24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判断供试虫死亡标准是以针轻刺无自主反应),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参照NY/T1154.7-2006采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若对照死亡率<5%,不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20%之间,则需要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需重做。
(4)数据统计与分析
以药剂浓度(mg/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校正死亡率的机率值为因变量Y,分别建立毒力回归方程式,采用DPS软件计算单剂及各配比混剂的LC50及其混剂共毒系数,比较增效情况。计算LC50按照孙云沛方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氟啶虫酰胺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吡蚜酮的毒力指数(TI)=氟啶虫酰胺的LC50/吡蚜酮的LC50×100
M的实际毒力指数(ATI)=氟啶虫酰胺的LC50/M的LC50×10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氟啶虫酰胺的TI×P氟啶虫酰胺+吡蚜酮的TI×P吡蚜酮
M的共毒系数(CTC)=M的ATI/M的TTI×100
式中:
M为吡蚜酮与氟啶虫酰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吡蚜酮为吡蚜酮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
P氟啶虫酰胺为氟啶虫酰胺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
(5)毒力测定结果及分析
表2 氟啶虫酰胺、吡蚜酮对小麦蚜虫的室内测定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在不同比例的混配中,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氟啶虫酰胺∶吡蚜酮为5∶15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为202.52。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吡蚜酮、氟啶虫酰胺两种药剂对小麦蚜虫均有较高的活性,不同比例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比例氟啶虫酰胺∶吡蚜酮为3∶17;5∶15;7∶13;9∶11;11∶9分别稀释时,均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其中以氟啶虫酰胺∶吡蚜酮为5∶15时,增效效果最好。建议对适宜配比5∶15左右范围的混配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其田间实际应用效果。
试验例1:田间实验防治小麦蚜虫
(1)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0年5月10日进行药剂喷雾处理,在盐城市亭湖区青墩镇陈井村进行,三沟配套,排灌方便,稻麦轮作,前茬为水稻,试验田小麦于2009年11月7日播种,浅旋耕机械播种,小麦长势较好土壤质地为黏土,肥力中等,pH值7.1。每公顷用药量对水600kg常规喷雾。施药器械卫卫士WS-16型手动喷雾器,圆锥雾喷头喷雾,工作压力0.2~0.4MPa,流量0.65~0.88L/min。
(2)调查方法
每个处理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方法,每点取样20株,计100株小麦,每次调查各小区的蚜虫数量。施药前调查蚜虫数量,施药后3、7、14d调查残留虫量,计算校正防效。
(3)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CK虫口减退率-药剂处理虫口减退率)/CK虫口减退率×100%
(4)药害调查方法
在药后3,7,14d观察小麦生长情况,目测药剂对小麦均无药害。
(5)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
表3 处理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按不同的用量进行大田试验,药后其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15%吡蚜酮+5%氟啶虫酰胺在药后7天的杀虫效果分别为91.44%、93.08%和95.46%,药后14天的防效为90.02%、91.77%、94.90%,杀虫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递增。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小麦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小麦是安全的。在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发现其对小麦吸浆虫等害虫也有较好防效,建议与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混合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试验例2:田间实验防治甘蓝蚜虫试验
(1)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0年10月8日至10月18日在广东省开平市郊区蔬菜种植园进行,试验于2010年10月8日按各处理设计浓度进行常规对水喷雾。施药器械为WF-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头为单个扇形雾喷头,工作压力为0.2-0.4Mpa,喷雾量为0.36-0.48L/min,进行常规喷雾,喷药时力求均匀周到。施药时田间蚜虫为4~5龄幼虫高峰期,每667m2对水量为70kg。
试验期间天气良好,日平均气温为18.5~27.9℃。施药当天晴天。
(2)调查方法
于施药前在每小区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选取有蚜虫卵及幼虫的甘蓝2~3株(视虫口密度而定)。统计标定株上蚜虫幼虫头数,以此作为施药前虫口基数。于施药后第1、7、10d分别调查定点定株上残留存活的蚜虫幼虫数,以校正虫口减退率作为防治效果。
(3)药效计算方法。
(4)药害调查方法
试验期间观察各处理小区甘蓝生长良好,均未发现有药害现象发生。
(5)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
表4 处理药剂防治甘蓝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按不同的用量进行大田试验,药后其对甘蓝蚜虫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13%吡蚜酮+5%氟啶虫酰胺防治甘蓝蚜虫的速效性快,持效时间长,防治效果好。在药后7天的杀虫效果分别达到96.01%,92.60%,90.55%杀虫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递增。据试验观察,各用药处理对甘蓝均无药害,同时也发现其对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与其他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交替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综上代表性的室内生测及大田试验结果所述,本发明所述的以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为有效成分两元复配的杀虫组合物,对蚜虫科、粉虱科、叶蝉科及飞虱科害虫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对靶标作物安全,与单剂相比,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具有作用机理独特,单位用量少,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优点,所以,在本发明的研发及推广会产生很大的经济价值,对广大蔬菜和水稻、小麦等大田产区的农户的增产增收以及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laims (5)
1.一种农药杀虫组合物制剂,其特征在于:该杀虫组合物制剂是以氟啶虫酰胺与吡蚜酮为有效成分进行的两元混配,其余为农药助剂及其制剂补足成分,其中有效成分氟啶虫酰胺与吡蚜酮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80∶8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在针对性配方试验筛选的基础上,该杀虫组合物制剂中有效成分氟啶虫酰胺与吡蚜酮的重量百分比可进一步优选为5~40∶7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制剂,其特征在于:该杀虫组合物制剂中有效成分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的总质量占整个制剂总质量的百分比为1%-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虫组合物制剂中有效成分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的总质量占整个制剂总质量的百分比可优选为8%-7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制剂可以制备成的农药剂型是水乳剂、乳油、悬浮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213598A CN102246766A (zh) | 2011-07-27 | 2011-07-27 | 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与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213598A CN102246766A (zh) | 2011-07-27 | 2011-07-27 | 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与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46766A true CN102246766A (zh) | 2011-11-23 |
Family
ID=44974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213598A Pending CN102246766A (zh) | 2011-07-27 | 2011-07-27 | 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与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246766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96582A (zh) * | 2012-04-23 | 2012-10-03 |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氟啶虫酰胺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053544A (zh) * | 2011-10-20 | 2013-04-24 |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含吡蚜酮和氟啶虫酰胺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3210929A (zh) * | 2013-03-24 | 2013-07-24 |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 吡蚜酮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258918A (zh) * | 2021-12-23 | 2022-04-01 | 河北安格诺农化有限公司 | 一种抗性蚜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14847293A (zh) * | 2022-06-22 | 2022-08-05 | 河北艾林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2037964A1 (en) * | 2000-11-10 | 2002-05-16 |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 Synergistic pesticid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cyanomethyl-4-(trifluoromethyl)nicotinamide |
CN101489386A (zh) * | 2006-07-11 | 2009-07-22 |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 具有杀昆虫和杀螨虫特性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 |
-
2011
- 2011-07-27 CN CN2011102213598A patent/CN10224676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2037964A1 (en) * | 2000-11-10 | 2002-05-16 |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 Synergistic pesticid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cyanomethyl-4-(trifluoromethyl)nicotinamide |
CN101489386A (zh) * | 2006-07-11 | 2009-07-22 |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 具有杀昆虫和杀螨虫特性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53544A (zh) * | 2011-10-20 | 2013-04-24 |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含吡蚜酮和氟啶虫酰胺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2696582A (zh) * | 2012-04-23 | 2012-10-03 |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氟啶虫酰胺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210929A (zh) * | 2013-03-24 | 2013-07-24 |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 吡蚜酮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258918A (zh) * | 2021-12-23 | 2022-04-01 | 河北安格诺农化有限公司 | 一种抗性蚜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14847293A (zh) * | 2022-06-22 | 2022-08-05 | 河北艾林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17639A (zh) | 一种含有呋虫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4488949A (zh) | 一种含呋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246804A (zh) | 一种含有氟啶虫胺睛与新烟碱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246766A (zh) | 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与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986700A (zh) | 一种含有氟螨嗪与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271035A (zh) | 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与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228056B (zh) | 一种含有硫氟肟醚和部分有机磷类农药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125496A (zh) | 一种与吡蚜酮复配的新型杀虫组合物 | |
CN102228044B (zh) | 一种含有硫氟肟醚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609573A (zh) |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与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283221B (zh) | 一种含有生物农药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210320A (zh) | 一种含有氟啶虫胺腈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450271A (zh) | 一种含有噻虫酰胺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246778A (zh) | 一种增效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2475087A (zh) | 一种含有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165954A (zh) | 一种含有生物农药的高效环保杀虫组合物 | |
CN103004818A (zh) | 一种含有氟虫腈与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204555B (zh) | 一种含有生物农药和联苯肼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 |
CN102239875A (zh) | 一种含有硫氟肟醚与部分烟碱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165955A (zh) | 一种含有生物农药与双酰肼类农药的高效环保杀虫组合物 | |
CN102113507B (zh) | 一种含有生物农药lepimectin的环保型杀虫组合物 | |
CN103155938B (zh) | 噻虫胺与丁醚脲复配杀虫组合物 | |
CN102440259A (zh) | 一种含氟啶虫胺腈和氯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302018A (zh) | 一种含有烯啶虫胺和苦参碱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217634A (zh) | 一种含有氟啶虫胺腈与吡蚜酮或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