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6578A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无线发送方法以及无线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无线发送方法以及无线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6578A
CN102246578A CN2009801505621A CN200980150562A CN102246578A CN 102246578 A CN102246578 A CN 102246578A CN 2009801505621 A CN2009801505621 A CN 2009801505621A CN 200980150562 A CN200980150562 A CN 200980150562A CN 102246578 A CN102246578 A CN 102246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mentioned
key element
station apparatus
downlink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05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46578B (zh
Inventor
铃木翔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46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65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465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65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9Convolutional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4Concatenated codes
    • H04L1/0066Parallel concatenated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对以往的EUTRA的信道构成几乎不做变更的情况下,构成不会使EUTRA的移动台装置等待的A-EUTRA分量载波的信道。一种无线发送装置,向下行链路分配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并且对多个无线接收装置进行无线发送,其具备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17),进行下述处理:按每个分量载波,来变更用于发送以各无线接收装置为目的地的控制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17),将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16)输出的调制码元对应到控制信道要素索引,并对构成控制信道要素的资源要素组进行重排,且输出到复用部(19)。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无线发送方法以及无线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发送装置向下行链路分配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并对多个无线接收装置进行无线发送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一直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项目)中,探讨蜂窝移动通信的第三代(3rd Generation,以下称“3G”)无线接入方式的演进(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ialRadio Access以下称“EUTRA”或“LTE”)以及3G网络的演进(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而且,在3GPP中,已经开始探讨蜂窝移动通信的第四代(4th Generation:以下称“4G”)无线接入方式(Advanced EUTRA:以下称“A-EUTRA”或“LTE-A”)以及4G网络(Advanced EUTRAN)。在A-EUTRA上,探讨应对比EUTRA宽的频带,以及与EUTRA的兼容性,提出了在构成A-EUTRA的频带的,多个频带(以下称“分量载波”)全体上由A-EUTRA的基站装置与EUTRA的移动台装置进行通信的方案。也就是,提出了所有的分量载波具有可以对EUTRA相同构成的信道进行发送的功能的方案。另一方面,也同时探讨了设定分量载波,用于引进新技术而与EUTRA不具备兼容性的A-EUTRA也可进行通信的方案。
作为EUTRA的下行链路,采用了作为多载波发送的OFDM(Orthp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方式。而且,作为EUTRA的上行链路,采用作为单载波发送的DFT(Discrete FourierTransfore:离散傅立叶变换)-Spread OFDM方式的单载波通信方式。
图15是表示EUTRA的下行链路无线帧的概略构成的图。在图15中,横轴是时域,纵轴是频域。下行链路无线帧,由多个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对构成。该物理资源块PRB对,是无线资源分配等的单位,由预先决定了宽度的频带(PRB带宽)以及时间带(2时隙=1子帧)构成。基本上1物理资源块PRB对,由在时域上连续的两个物理资源块PRB(PRB带宽×时隙)构成。
1个物理资源块PRB在频域中由12个子载波构成,在时域中由7个OFDM(Orthp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码元构成。系统带宽,是基站装置的通信带宽。在时域,具有:由7个OFDM码元构成的时隙、由2个时隙构成的子帧、由10个子帧构成的无线帧。另外,将1个子载波和1个OFDM码元构成的单位称为资源要素(resourceelement)。而且,在下行链路无线帧上在频率方向配置对应系统带宽的多个物理资源块PRB。
在各子帧中至少配置用于发送信息数据和系统信息的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用于发送控制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由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的控制数据来表示。
在图15中,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用于对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以及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等的信道估计中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以1资源要素单位配置在沿着频率方向和时间方向分散的预先决定的资源要素的位置上。
在图15中,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用于发送系统信息的广播信道,由于配置在事先定义的时域以及频域上,因此移动台装置可以在开始与基站装置通信之前接收该广播信道。具体地,在时域中,配置在无线帧的第一个子帧的第二个时隙的第一至第四OFDM码元,在频域中,配置在系统频带的中心72个子载波中。
系统信息,由基站装置与移动台装置进行通信所必要的信息构成,在广播信道和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上向不确定的多个移动台装置周期地发送该系统信息。另外,配置在广播信道和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上的系统信息的项目是不同的,配置在广播信道上的系统信息,由系统带宽、无线帧的编号等构成。配置在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上的系统信息,由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发送模式信息等构成。
另外,在同一OFDM码元中不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与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配置在一起。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包含多个上行链路无线资源分配信息、下行链路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发送功率命令信息等。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211-v8.4.0(2008-09),Physical Channels andModulation(Release 8)
但是,在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采用与多个EUTRA具有兼容性的分量载波和只对A-EUTRA的移动台装置分配无线资源的分量载波(称为“A-EUTRA分量载波”)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EUTRA的移动台装置针对A-EUTRA分量载波进入等待状态,会产生基站装置与EUTRA的移动台装置无法进行通信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无线发送方法以及无线接收方法,以便在基站装置与移动台装置采用多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对以往的EUTRA的信道构成几乎没有变更的情况下,构成使EUTRA的移动台装置无需等待的A-EUTRA分量载波的信道。
(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手段。即,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由无线发送装置和多个无线接收装置构成,上述无线发送装置向下行链路分配1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并且对上述无线接收装置进行无线发送,上述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上述无线发送装置具备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上述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用于发送以各个上述无线接收装置为目的地的控制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上述无线接收装置具备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上述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使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的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返回到变更前的构造。
这样,无线发送装置,由于进行按每个分量载波来变更用于发送以各无线接收装置为目的地的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的处理,因此可以切换对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与以往相同的处理还是进行与以往不同的处理,而且,无线接收装置,通过对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接收处理进行切换,可以在所有的分量载波上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而且,以往的无线接收装置,当分量载波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处理与以往不同的情况下,由于不能正确地对系统信息CCE进行解码,因此不能对系统信息进行解码。其结果,以往的无线接收装置,针对其分量载波不会出现等待的情况。
(2)而且,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采用与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中采用的重排方法相同的方法,将构成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要素组进行重排,另一方面,
上述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将进行了重排的上述资源要素再次重排,构成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由此,EUTRA的无线接收装置,针对A-EUTRA分量载波不会出现等待的情况,无线发送装置与EUTRA的无线接收装置可以进行通信。
(3)而且,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使构成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要素进行循环移位,由此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上述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使循环移位的上述控制信道要素进行逆方向循环移位,由此使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的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返回到变更前的构造。
由此,可以进行对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的变更处理、以及对变更了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进行返回原状的处理。
(4)而且,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使由正在进行通信的所有上述无线接收装置探索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公共检索频带进行循环移位,由此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其中上述公共检索频带由多个控制信道要素构成,上述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使循环移位的上述公共检索频带进行逆方向循环移位,由此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的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返回到变更前的构造。
由此,可以进行对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的变更处理、以及对变更了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进行返回原状的处理。
(5)而且,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使构成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要素组进行循环移位,由此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上述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使循环移位的上述资源要素组进行逆方向循环移位,由此使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的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返回到变更前的构造。
由此,可以进行对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的变更处理、以及对变更了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进行返回原状的处理。
(6)而且,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线发送装置,向上述无线接收装置通知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的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的变更方法,上述无线接收装置进行下述处理:基于从上述无线发送装置通知的上述变更方法,使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的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返回到变更前的构造。
由此,可以在无线发送装置与无线接收层之间,识别出如何按每个分量载波来变更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
(7)而且,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线接收装置,进行以多个处理方法使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的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返回到变更前的构造的处理,当以任一处理方法成功地进行了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解码的情况下,在此以后,采用成功地进行了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解码的处理方法来处理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由该构成,由于没有必要广播资源要素组移位信息,因此可以减少系统信息的开销。
(8)而且,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装置,其向下行链路分配1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并对多个无线接收装置进行无线发送,上述无线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上述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用于发送以各个上述无线接收装置为目的地的控制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
这样,由于进行按每个分量载波来变更用于发送以各无线接收装置为目的地的控制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的处理,因此,可以切换对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以往的处理还是进行与以往不同的处理。
(9)而且,本发明的无线接收装置,其与无线发送装置进行通信,上述无线发送装置向下行链路分配1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并且进行无线发送,上述无线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上述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使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的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返回到变更前的构造。
由此,通过对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接收处理的切换,可以在所有的分量载波上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而且,以往的无线接收装置,当分量载波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处理与以往的方法不同的情况下,由于不能正确地解码系统信息CCE,因此不能解码系统信息。其结果,以往的无线接收装置针对其分量载波不会出现等待的情况。
(10)而且,本发明的无线发送方法,其中无线发送装置向下行链路分配1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并且对多个无线接收装置进行无线发送,上述无线发送方法的特征在于,进行下述处理: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用于发送以各个上述无线接收装置为目的地的控制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
这样,由于进行按每个分量载波来变更用于发送以各无线接收装置为目的地的控制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的处理,因此,可以切换对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与以往相同的处理还是进行与以往不同的处理。
(11)而且,本发明的无线接收方法,其中无线接收装置与无线发送装置进行通信,上述无线发送装置向下行链路分配1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并且进行无线发送,上述无线接收方法的特征在于,进行下述处理:使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的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返回到变更前的构造。
由此,通过对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接收处理进行切换,可以在所有的分量载波上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而且,以往的无线接收装置,当分量载波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处理与以往的方法不同的情况下,由于不能正确地解码系统信息CCE,因此不能解码系统信息。其结果,以往的无线接收装置针对其分量载波不会出现等待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由于无线发送装置进行按每个分量载波来变更用于发送以各无线接收装置为目的地的控制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的处理,因此,可以切换对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与以往相同的处理还是进行与以往不同的处理,而且,无线接收装置,通过对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接收处理进行切换,可以在所有的分量载波上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而且,以往的无线接收装置,当分量载波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处理与以往的方法不同的情况下,由于不能正确地对系统信息CCE进行解码,因此不能对系统信息进行解码。其结果,以往的无线接收装置针对其分量载波不会出现等待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信道的概要构造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无线帧(无线资源)的概要构成的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信道要素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逻辑关系的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的子帧的资源要素组的配置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BS1的构成的概要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BS1的发送处理部13的内部构成的概要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构成的概要框图。
图8是表示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接收处理部31的内部构成的概要框图。
图9是表示基站装置BS1的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17的内部构成的概要框图。
图10是表示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37的内部构成的概要框图。
图11是表示基站装置BS1的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17与控制部11的控制信道要素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37与控制部30的控制信道要素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BS1的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17的内部构成的概要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控制信道逆处理部37的内部构成的概要框图。
图15是表示EUTRA的下行链路无线帧的概要构成的图。
符号说明:
10-无线资源控制部,11-控制部,12-接收处理部,13-发送处理部,14-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处理部,14a-turbo编码部,14b-数据调制部,15-广播信道处理部,15a-卷积编码部,15b-QPSK调制部,16-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16a-卷积编码部,16b-QPSK调制部,17-控制信道要素(CCE)处理部,17a-控制信道要素复用部,17b-控制信道要素移位部,17c-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d-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8-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生成部,19-复用部,20-按每个发送天线的发送处理部,20a-IFFT部,20b-GI插入部,20c-D/A部,20d-发送RF部,30-控制部,31-接收处理部,32-发送处理部,33-接收部,33a-接收RF部,33b-A/D部,33c-GI除去部,33d-FFT部,34-复用分离部,35-传播路径估计部,36-传播路径补偿部,37-控制信道要素(CCE)逆处理部,37a-资源要素组逆移位部,37b-资源要素组解交织部,37c-控制信道要素逆移位部,37d-控制信道要素复用分离部,38-解调部,39-解码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具备:基站装置(无线发送装置)BS1以及接收该基站装置发送的信号的多个移动台装置(无线接收装置)UE1~UE3。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道的概要构造的图。基站装置BS1,以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分量载波与移动台装置UE1、UE2、UE3进行无线通信。从EUTRA的基站装置BS1向移动台装置UE1、UE2、UE3的无线通信的下行链路,具备:广播信道、下行链路导频信道、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并可以在每个分量载波上对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成进行改变。
而且,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UE1、UE2、UE3向基站装置BS1的无线通信的上行链路,具备:上行链路导频信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以及上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而且,移动台装置UE1、UE2可以只接收特定的构成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而移动台装置UE3可以接收所有的构成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无线帧(无线资源)的概要构成的图。在图2中,横轴是时域,纵轴是频域。下行链路无线帧,由多个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对构成。该物理资源块PRB对,是无线资源分配等的单位,由预先决定宽度的频带(PRB带宽)以及时间带(2时隙=1子帧)构成。基本上1个物理资源块PRB对由在时域连续的两个物理资源块PRB(PRB带宽×时隙)构成。
1个物理资源块PBR在频域中由12个子载波构成,在时域中由7个OFDM码元构成。分量载波带宽,是基站装置的通信带宽,由多个物理资源块PRB构成。系统带宽,是基站装置的全通信带宽,由多个分量载波构成。分量载波在频域中没有必要是连续的。
在时域中,具有:由7个OFDM构成的时隙、由2个时隙构成的子帧、由10个子帧构成的无线帧。另外,将由1个子载波和1个OFDM码元构成的单元称为资源要素。而且,在下行链路上根据系统带宽配置了多个物理资源块PRB。
在各子帧中至少配置:用于发送信息数据和系统信息的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用于发送控制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内的系统信息和信息数据的配置由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来表示。
为了简化对用于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以及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道估计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说明,在图2中省略了图示。
在图2中,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用于发送系统信息的广播信道,按每个分量载波,配置在事先定义的时域以及频域上,因此,移动台装置可以在与基站装置开始通信之前接收。具体地,在时域中,配置在从无线帧的第一个子帧的第二个时隙的第一到第四OFDM码元上,在频域中,配置在分量载波带宽的中心72个子载波上。由必要的信息构成系统信息用于基站装置与移动台装置进行通信,并按每个分量载波以广播信道和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向不特定多个移动台装置周期地发送。
另外,配置在广播信道与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上的系统信息的项目是不同的,配置在广播信道上的系统信息,由系统带宽、无线帧的编号等构成。配置在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上的系统信息,由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发送模式信息等构成。而且,系统信息的各项目的参数也可以按每个分量载波而不同。
另外,在同一OFDM码元中并不一起配置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和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包含多个上行链路无线资源分配信息、下行链路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发送功率命令信息。
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由多个控制信道要素(CCE:Control ChannelElement)构成,控制信道要素由同一分量载波的多个资源要素构成。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信道要素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逻辑关系的图。这里,“CCE n”表示控制信道要素索引n的控制信道要素。控制信道要素索引,是识别控制信道要素的编号。
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由多个控制信道要素构成的集合(以下称“CCE集合”构成。将构成该集合的控制信道要素的数,以下称为“CCE集合数”(CCE aggreagation number)。在图3上,是表示CCE集合数为1、2、4、8的情况。
控制信道要素,由同一分量载波的多个资源要素组(也称为(“mini-CCE”构成。图4,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的子帧的资源要素组的配置的图。这里表示的是,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由第一到第三OFDM码元构成,配置了2个发送天线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情况。在图4中,横轴是频域,纵轴是时域。而且,在图4的配置上,1个资源要素组由4个资源要素构成,并由同一OFDM码元内的频域的邻接的资源要素构成。
在图4中,带有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同一符号的资源要素,表示属于同一资源要素组。另外,配置了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资源要素R1、R2跳开并构成资源要素组。图4上,从频率低的资源要素组优先加上编号。当频率相同时,从OFDM码元的编号小的资源要素优先加上编号。
控制信道要素,由图4所示那样构成的相同分量载波的多个资源要素组构成。例如,1个控制信道要素,在分量载波内由频域以及时域分散的9个不同的资源要素组构成。
(实施方式1)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BS1的构成的概要框图。如图5所示,基站装置BS1,具备:无线资源控制部10、控制部11、接收处理部12、发送处理部13。无线资源控制部10,对与移动台装置UE1~UE3之间的间歇发送接收周期、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的调制方式·编码率、发送功率、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构成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OFDM码元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等进行管理,并在将指示这些管理内容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1的同时,通过控制部11、发送处理部13通知给移动台装置UE1~UE3作为控制数据、系统信息。
控制部11,为了基于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0输入的控制信号对发送处理部13和接收处理部12进行控制,向发送处理部13和接收处理部12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部11对发送处理部13以及接收处理部12,控制向各信道的资源要素的配置设定等。而且,控制部11,基于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0输入的控制信号,生成在广播信道和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上发送的系统信息、以及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发送的控制数据,并输出到发送处理部13,且由控制信号指示发送。
发送处理部13,基于从控制部11的输入,生成广播信道、下行链路导频信道、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并将各信道复用到下行链路无线帧,并且通过多个发送天线(例如4个发送天线),向各移动台装置UE1~UE3发送。
接收处理部12,基于来自控制部11的输入,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各移动台装置UE1~UE3发送的上行链路导频信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另外,由于与本发明没有直接的关系,对关于上行链路的处理(接收处理部)的说明予以省略。
图6是表示图5的基站装置BS1的发送处理部13的内部构成的概要框图。基站装置BS1的发送处理部13,具备:多个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处理部14、广播信道处理部15、多个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16、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17、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生成部18、复用部19、按每个发送天线的发送处理部20。
多个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处理部14、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16、按每个发送天线的发送处理部20,分别具有同样的构成以及功能。
各个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处理部14,对以OFDM方式用于传送从外部输入的信息数据、以及从控制部输入的系统信息(以下将信息数据和系统信息合起来称为“数据”)进行基带处理。也就是,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处理部14的turbo编码部14a,基于来自控制部11的控制信号所指示的编码率,为了提高输入的数据的容错性而进行turbo编码的纠错编码。数据调制部14b,基于来自控制部11的控制信号,以QPSK(Quadrature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键控)、16QAM(16Quardreture AmplitudeModulation:16值正交振幅调制)64QAM(64Quardreture AmplitudeModulation:64值正交振幅调制)等的调制方式,对由turbo编码部14a进行了纠错编码的数据进行调制,并生成调制码元,且输出到复用部19。
广播信道处理部15,为了以OFDM方式传送从控制部11输入的系统信息而进行基带处理。也就是,广播信道处理部15的卷积编码部15a,为了提高输入的系统信息的容错性而进行卷积编码的纠错编码。QPSK调制部15b以QPSK调制方式,对由卷积编码部15a进行了纠错编码的系统信息进行调制,并生成调制码元,且输出到复用部19。
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16,为了以OFDM方式传送从控制部11输入的控制数据而进行基带处理。也就是,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16的卷积编码部16a,基于来自控制部11的控制信号所指示的编码率,为了提高输入的控制数据的容错性而进行卷积编码的纠错编码。QPSK调制部16b,以QPSK调制方式,对由卷积编码部16a进行了纠错编码的控制数据进行调制,并生成调制码元,且输出到复用部19。
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17,将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16输出的调制码元与控制信道要素索引建立对应关系,并对构成控制信道要素的资源要素组进行重排,且输出到复用部19。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17的详细说明以后再叙述。
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生成部18,基于来自控制部11的控制信号,以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生成用于基站装置BS1的各发送天线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等的传播路径估计·传播路径补偿的下行链路导频码元,并输出到复用部19。
复用部19,基于来自控制部11的控制信号,将各信道处理部14~16输出的编码以及调制等处理完成的数据和系统信息和控制数据的调制码元、下行链路导频码元配置到面向各发送天线的资源要素中。
按每个发送天线的发送处理部20,通过各发送天线对复用部19面向各发送天线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发送。按每个发送天线的发送处理部20,具备: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反变换)20a部、GI(Guard Interval:保护间距)插入部20b、D/A(Digital to Analogue:数/模转换)部20c、以及发送RF(Radio Frequency:射频)部20d。
IFFT部20a,对由复用部19在面向各发送天线的资源要素中配置了调制码元、下行链路导频码元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并进行OFDM方式调制。GI插入部20b,在由IFFT部20a进行了OFDM调制而得到的信号上附加保护间隔,由此生成OFDM码元,并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保护间隔,是通过对传送的信号的开头和末尾的一部分进行复制的公知的方法得到的。
D/A部20c,将由GI插入部20输入的基带的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发送RF部20d,根据从D/A部20c输入的模拟信号,生成中间频率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并除去对中间频带的多余的频率分量,且将中间频率的信号变换成高频信号(上变频),并除去多余的频率,且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到对应的发送天线且进行发送。
基站装置BS1中,只配备用于发送的发送天线的数量的按每个发送天线的发送处理部20,也就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配备4个,而按每个发送天线的发送处理部20在复用部19所输出的面向各发送天线的信号之中,处理对应的面向发送天线的信号。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构成的概要框图。如图7所示那样,移动台装置UE1~UE3,具备:控制部30、接收处理部31、发送处理部32。接收处理部31,通过接收天线对从基站装置BS1接收的广播信道、下行链路导频信道、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进行接收处理,并将由该接收处理检测出的信息数据输出到外部。而且,接收处理部31,将采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通知的控制数据、采用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和广播信道通知的系统信息输出到控制部30。
控制部30,为了基于基站装置BS1采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通知的控制数据、采用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和广播信道通知的系统信息等,来对发送处理部32、接收处理部21进行控制,将控制信号输出到发送处理部32、接收处理部31。而且,生成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发送的控制数据,并输出到发送处理部32,且由控制信号指示发送。
发送处理部32,基于来自控制部30的控制信号,通过发送天线,采用上行链路导频信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对从外部输入的信息数据和从控制部输入的控制数据进行发送。
图8是表示图7的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接收处理部31的内部构成的概要框图。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接收处理部31,具备:接收部33、复用分离部34、传播路径估计部35、传播路径补偿部36、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37、解调部38、解码部39。多个传播路径补偿部36,分别具有同样的构成以及功能。
接收部33,处理通过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并将处理的信号输出到复用分离部34。接收部33,具备:接收RF部33a、A/D(Analogue to Digital:模/数转换)部33b、GI除去部33c、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变换)部33d。接收RF部33a,对通过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放大,变换成中间频率(下变频),并除去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且为了维持信号在适当的电平而控制放大电平,并基于接收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进行正交解调。A/D部33b,将由接收RF部33a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GI除去部33c,从A/D部33b输出的数字信号中除去相当于保护间隔的部分。FFT部33d,将从GI除去部33c输入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并进行OFDM方式的解调。
复用分离部34,基于来自控制部30的指示,根据FFT部33d进行了傅立叶变换的信号,即由OFDM方式解调了的接收信号,从所配置的资源要素中提取广播信道、下行链路导频信道、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而且,复用分离部34,将下行链路导频信道输出到传播路径估计部35,而将广播信道和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和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输出到传播路径补偿部36。
传播路径估计部35,基于复用分离部34提取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接收结果估计对基站装置BS 1的各发送天线的传播路径变动,并将传播路径变动补偿值输出到传播路径补偿部36。传播路径补偿部36,基于从传播路径估计部35输入的传播路径变动补偿值,对从复用分离部34输入的广播信道、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的信号的传播路径变动进行补偿,并将广播信道和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输出到解调部38,且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输出到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37。
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37,对从传播路径补偿部36输入的补偿了传播路径变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基站装置BS 1的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17所进行的资源要素组的重排的逆处理,从而重构控制信道要素,并将重构的控制信道要素与控制信道要素索引建立对应关系。而且,基于来自控制部30的控制信号,将控制信道要素输出到解调部38。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37的详细说明以后叙述。
解调部38,进行由传播路径补偿部36补偿了传播路径变动的广播信道、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由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37输入的CCE集合的解调。在该解调部38上,进行基站装置BS1的数据调制部14b、QPSK调制部15b、QPSK调制部16b上使用的调制方式所对应的解调,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的调制方式,是基于包含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信息由控制部30以控制信号来指示的。
解码部39,对解调部38解调的广播信道、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进行解码。该解码是进行与基站装置BS1的turbo编码部14a、卷积编码部15a、卷积编码部16a上使用的编码以及编码率对应的,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的编码率,是基于包含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信息由控制信道30以控制信号来指示的。由解码部39解码的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上发送的信息数据被输出到外部。而且,由解码部39解码的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上发送的系统信息、在广播信道上被发送的系统信息、包含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控制数据被输入到控制部30。
以下,对基站装置BS1的控制信道要素(CCE)处理部17、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控制信道要素的逆处理部37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图6的基站装置BS1的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17的内部构成的概要框图。基站装置BS1的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17,具备:控制信道要素复用部17a、控制信道要素移位部17b、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c、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7d。
控制信道要素复用部17a,将从多个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16输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调制码元,复用到来自控制信道11的控制信号指示的控制信道要素,并将复用的控制信道要素输出到控制信道要素移位部17b。
此时,控制部11,将控制信号输出到控制信道要素复用部17a,以便对控制信道要素复用部17a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控制信道要素复用部17a按每个分量载波,以预先决定的控制信道要素索引,将构成用于发送表示正在发送系统信息的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的下行链路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要素(以下称“系统信息CCE”),配置在由预先决定的CCE集合数构成的、公共检索频带的任一个。
在公共检索频带中,配置包含对所有的移动台装置UE1~UE3,或者不特定多个移动台装置UE1~UE3(的任一个)的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要素,所有的移动台装置UE1~UE3至少进行公共检索频带的控制信道要素的解调·解码。
采用图3,说明公共检索频带的一个例子。例如,公共检索频带,由包含CCE1到CCE4及CCE5到CCE8在内的两个CCE集合数为4的CCE集合、和包含CCE1到CCE8在内的1个CCE集合数为8的CCE集合构成,系统信息CCE,复用到这3个CCE集合的任一个。
控制信道要素移位部17b,当来自控制信道11的控制信号指示针对该分量载波进行循环移位的情况下,只循环移位从控制信道要素复用部17a输入的预先决定的值(1或者1以上),并向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c进行输出。控制信道要素移位部17b,当来自控制部11的控制信号指示针对该分量载波不进行循环移位的情况下,将输入的控制信道要素,原封不动地输出到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c。
在图5中,控制部11,按每个分量载波生成表示是否在控制信道要素移位部17b上进行了控制信道要素的循环移位的“控制信道要素移位信息”,并将控制信道要素移位信息包含到由广播信道发送的系统信息中,且输出到发送处理部13。
在图9中,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c,按每个分量载波以资源组要素为单位对从控制信道要素移位部17b输入的控制信道要素进行交织,并对构成控制信道要素的资源要素组进行重排,且输出到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7d。在交织中,使用预先决定的块交织器(block interleaver)。
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7d,基于来自控制部11的控制信号,按每个分量载波,使从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c输入的重排的资源要素组进行循环移位。控制部11,输出控制信号,以便控制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7d,以使所述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7d对资源要素组只循环移位由网络分配给基站装置的基站装置标识符的值。
图10是表示图8的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37的内部构成的概要框图。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37,具备:资源要素组逆移位部37a、资源要素组解交织部37b、控制信道要素逆移位部37c、控制信道要素复用分离部37d。
资源要素组逆移位部37a,基于来自控制部30的控制信号,按每个分量载波,使构成从传播路径补偿部36输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要素组,在与基站装置BS1的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7d所进行的资源要素组的循环移位的方向相反的逆方向上仅以相同程度来进行资源要素组的循环移位,并输出到资源要素组解交织部37b中。
资源要素组解交织部37b,按每个分量载波,进行由基站装置BS1的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c所进行的交织的逆处理来重排资源要素组,且重构控制信道要素,并且输出到控制信道要素逆移位部37c中。
控制信道要素逆移位部37c,基于来自控制部30的控制信号,按每个分量载波,在与基站装置BS1的控制信道要素移位部17b所进行的控制信道要素的循环移位的方向相反的逆方向上仅以相同程度来进行控制信道要素的循环移位,并输出到控制信道要素复用分离部37d中。
控制信道要素复用部分离37d,基于来自控制部30的控制信号,将从控制信道要素逆移位部37c输入的控制信道要素,作为各种各样的CCE集合数的CCE集合组合起来,并依次输出到解调部38。
图11是表示图5的基站装置BS1的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17和控制部11的控制信道要素的处理的流程图。在图11上,虽然表示了对应1个分量载波的控制信道要素的处理,实际上对所有的分量载波都进行同样的处理。
首先,基站装置BS1,基于来自控制部11的控制信号,将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16上处理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复用到控制信道要素(步骤S10)。接着,基于来自控制部11的控制信号,判断是否对复用的控制信道要素进行循环移位(步骤S11)。当判断对控制信道要素进行循环移位的情况下(步骤S11,是),对控制信道要素只进行预先决定的程度的循环移位(步骤S12)。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1中,判断不对控制信道要素进行循环移位的情况下(步骤S11,否),不做任何操作而进入步骤S13。接着,以资源要素组为单位对在步骤S11或步骤S12中处理的控制信道要素进行交织,并对资源要素组进行重排(步骤S13)。
接着,对资源要素组进行循环移位(步骤S14)。接着,基站装置,在步骤S11中,生成控制信道要素移位信息来表示是否使控制信道要素进行循环移位,并将控制信道要素移位信息包含在广播信道的系统信息内进行发送。
图12是表示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37与控制部30的控制信道要素的处理的流程图。在图12上,虽然表示了对应1个分量载波的控制信道要素的处理,实际上对所有的分量载波都进行同样的处理。
首先,移动台装置UE1~UE3,将在复用分离部34进行了分离,在传播路径补偿部36进行了传播路径变动补偿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资源要素组为单位,进行与由基站装置BS1进行的循环移位的方向相反的逆方向上的循环移位(步骤S20)。接着,以资源要素组为单位对进行了循环移位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由基站装置BS1进行的交织的逆处理,由此重构控制信道要素(步骤S21)。
接着,移动台装置,参照接收的广播信道中包含的控制信道要素移位信息(步骤S22)。当控制信道要素移位信息表示进行了控制信道要素的循环移位的情况下(步骤S23,是),在与基站装置BS1上进行的循环移位的逆方向上进行控制信道要素的循环移位(步骤S24)。
另一方面,当步骤S23控制信道要素移位信息表示没有进行控制信道要素的循环移位的情况下(步骤S23,否),不做任何操作而进入到步骤S25。接着,根据在步骤S23或者S24中处理的控制信道要素,生成多种CCE集合,并对CCE集合进行解调·解码(步骤S25)。
以上,参照附图对广播控制信道要素信息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是基站装置BS1不广播控制信道要素移位信息,移动台装置在控制信道要素逆移位部,将对控制信道要素进行了循环移位的序列、和没有进行循环移位的序列两方输出到控制信道要素复用分离部,控制信道要素复用分离部对两个序列生成CCE集合,并进行CCE集合的解调·解码,一旦成功地进行系统信息CCE的解码的序列正确就进行盲检测,在以后的控制信道要素的处理上,也可以使用系统信息CCE解码成功的控制信道要素的循环移位。据此,到系统信息CCE的解码成功为止,虽然移动台装置UE1~UE3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解调·解码处理的负荷增大了,但是由于可以不广播系统信道要素移位信息,因此可以减少系统信息开销。
(实施方式2)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按每个分量载波来切换公共检索频带的循环移位,来取代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按每个分量载波来切换控制信道要素的循环移位。就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而言,除了基站装置BS1的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17、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37以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因此仅对基站装置BS1的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17、和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37图示并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BS1的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17的内部构成的概要框图。基站装置BS1的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17,具备:控制信道要素复用部17a、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c、和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7d。
控制信道要素复用部17a,将从多个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16输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调制码元,复用到来自控制部11的控制信号指示的控制信道要素,并将复用的控制信道要素输出到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c上。而且,控制信道要素复用部17a,将系统信息CCE复用到公共检索频带。
此时控制部11,控制是否按每个分量载波使构成公共检索频带的控制信道要素索引循环移位预先决定值(1个或1个以上)。采用图3,说明公共检索频带的一例。例如,当公共检索频带由包含CCE1到CCE4及CCE5到CCE8在内的两个CCE集合数为4的CCE集合、和包含CCE1到CCE8在内的1个CCE集合数为8的CCE集合构成的情况下,使控制信道要素索引循环移位1个,则公共检索频带由包含CCE2到CCE5及CCE6到CCE9在内的两个CCE集合数为4的CCE集合、和包含CCE2到CCE9在内的1个CCE集合数为8的CCE集合构成。
而且,控制部11,按每个分量载波生成用于表示是否进行了公共检索频带的循环移位的“公共检索频带移位信息”,并将公共检索频带移位信息包含到由广播信道发送的系统信息中,且输出到发送处理部13。
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c,对从控制信道要素复用部17a输入的控制信道要素,按每个分量载波以资源组要素为单位进行交织,并对构成控制信道要素的资源要素组进行重排,且输出到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7d。在交织中,使用预先决定的块交织器。
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7d,基于来自控制部的控制信号,按每个分量载波使从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c输入的重排了的资源要素组进行循环移位。控制部11,为了控制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7d而输出控制信号,以便使上述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7d将资源要素组仅循环移位由网络分配给基站装置的基站装置标识符的值。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37的内部构成的概要框图。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37,具备:资源要素组逆移位部37a、资源要素组解交织部37b、控制信道要素复用分离部37d。
资源要素组逆移位部37a,基于来自控制部30的控制信号,按每个分量载波,对构成从传播路径补偿部36输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要素组,在与基站装置BS1的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7d所进行的资源要素组的循环移位的方向相反的逆方向上仅以相同程度来进行资源要素组的循环移位,并输出到资源要素组解交织部37b中。
资源要素组解交织部37b,按每个分量载波,进行由基站装置BS1的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c所进行的交织的逆处理来重排资源要素组,且重构控制信道要素,并且输出到控制信道要素复用分离部37d中。
控制信道要素复用分离部37d,基于来自控制部30的控制信号,将从资源要素组解交织部37b输入的控制信道要素,作为各种各样的CCE集合数的CCE集合组合起来,并依次输出到解调部38。
而且,当由公共检索频带移位信息表示进行了公共检索频带的控制信道要素的循环移位的情况下,控制部30采用控制信号,控制从控制信道要素复用分离部37d所循环移位的控制信道要素重构公共检索频带,并将CCE集合输出到解调部38。
以上,参照附图对广播公共检索频带移位信息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是基站装置BS1不广播公共检索频带移位信息,移动台装置在控制信道要素复用分离部,对进行了循环移位的控制信道要素、和没有进行循环移位的控制信道要素的两方,从控制信道要素的两方来重构公共检索频带,并将构成公共检索频带的CCE集合,进行解调·解码,一旦成功地进行系统信息CCE的解码的公共检索频带正确就进行盲检测,并在以后的控制信道要素的处理上,也可以使用系统信息CCE解码成功的公共检索频带。据此,到系统信息CCE的解码成功为止,虽然移动台装置UE1~UE3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解调·解码处理的负荷增大了,但是由于可以不广播公共检索频带移位信息,因此可以减少系统信息的开销。
(实施方式3)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按每个分量载波来切换资源要素组的循环移位的值,取代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按每个分量载波来切换控制信道要素的循环移位。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BS1与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构成,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是同样的。
采用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BS1的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BS1的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17,具备:控制信道要素复用部17a、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c、和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7d。
控制信道要素复用部17a,将从多个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16输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调制码元,复用到由来自控制部11的控制信号指示的控制信道要素,并将复用的控制信道要素输出到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c上。而且,控制信道要素复用部17a,将系统信息CCE复用到公共检索频带上。
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c,按每个分量载波以资源组要素为单位对从控制信道要素复用部17a输入的控制信道要素进行交织,并对构成控制信道要素的资源要素组进行重排,且输出到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7d上。在交织中,使用预先决定的块交织器。
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7d,基于来自控制部11的控制信号,按每个分量载波使从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c输入的重排的资源要素组进行循环移位。控制部11,按每个分量载波来控制使资源要素组循环移位由网络分配给基站装置的基站装置标识符的值、还是使资源要素组循环移位与基站装置标识符不同的预先决定的值(0或者0以上)。而且,控制部11,按每个分量载波生成用于表示资源要素组的循环移位的值是否与基站装置标识符相同的“资源要素组移位信息”,并将资源要素组移位信息包含到以广播信道发送的系统信息中,且输出到发送处理部13。
采用图1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37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37,具备:资源要素组逆移位部37a、资源要素组解交织部37b、以及控制信道要素复用分离部37d。
资源要素组逆移位部37a,基于来自控制部30的控制信号,按每个分量载波,对构成从传播路径补偿部36输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要素组,在与基站装置BS1的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7d所进行的资源要素组的循环移位的方向相反的逆方向上仅以相同程度进行资源要素组的循环移位,并输出到资源要素组解交织部37b中。
此时控制部30,向资源要素组逆移位部37a输出控制信号,以便参照包含于接收的广播信道的系统信息中的资源要素组移位信息,资源要素组逆移位部37a决定对资源要素组进行循环移位的值,且只循环移位该决定的值。
资源要素组解交织部37b,按每个分量载波,进行由基站装置BS1的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c所进行的交织的逆处理来重排资源要素组,且重构控制信道要素,并且输出到控制信道要素复用分离部37d中。
控制信道要素复用分离部37d,基于来自控制部30的控制信号,将从资源要素组逆移位部37a输入的控制信道要素,作为各种各样的CCE集合数的CCE集合组合起来,并依次输出到解调部38。
以上,参照附图对广播资源要素组移位信息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是基站装置BS1不广播控制信道要素移位信息,移动台装置UE1~UE3在控制信道要素组逆移位部,将使资源要素组逆向循环移位与移动台标识符相同的值的的序列、和使资源要素组逆向循环移位与移动据标识符不同的预先决定值的的序列两方输出到资源要素组解交织部,资源要素组交织部对两个序列进行处理,并将两个序列输出到控制信道要素复用分离部,控制信道要素复用分离部对两个序列生成CCE集合,并进行CCE集合的解调·解码,一旦成功地进行系统信息CCE的解码的序列正确就进行盲检测,在以后的控制信道要素的处理上,也可以使用系统信息CCE解码成功的资源要素组的循环移位。
由于这样做,到系统信息CCE的解码成功为止,虽然移动台装置UE1~UE3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解调·解码处理的负荷增大了,但是由于可以不广播资源要素组移位信息,因此可以减少系统信息的开销。
如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那样,基站装置BS1就每个分量载波,对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如以往同样的处理,或者切换成与以往不同的处理,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3的移动台装置UE1~UE3那样,切换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接收处理,从而可以在全部分量载波上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另一方面,以往的移动台装置,当分量载波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处理与以往不同的情况下,由于不能正确地对系统信息CCE进行解码,也就不能正确对系统信息进行解码。其结果,针对该分量载波不会出现等待的情况。也就是,基站装置BS1与移动台装置UE1~UE3的构成与以往几乎没有变更的情况下,该分量载波就可以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3的移动台装置UE1~UE3专用的分量载波。特别是,上面叙述的以往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处理,与EUTRA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处理相同,以往的移动台装置就是EUTRA的移动台装置。
在与本发明相关的基站装置BS1以及移动台装置UE1~UE3上运行的程序,为了实现本发明相关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是控制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等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另外,在这些装置上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暂时存储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中,然后,保存在Flash ROM(Read Only Memory)中,根据需要由CPU读出,并进行修正·写入。
而且,用于实现图5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控制部11以及图6的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处理部14、广播信道处理部15、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16、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生成部18、复用部19、IFFT部20a、GI插入部20b、D/A部20c、发送RF部20d,以及图7的控制部30,以及图8的接收RF部33a、A/D部33b、GI除去部33c、FFT部33d、复用分离部34、传播路径估计部35、传播路径补偿部36、解调部38、解码部39,以及图9的控制信道要素复用部17a、控制信道要素移位部17b、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c、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7d,以及图10的资源要素组逆移位部37a、资源要素组解交织部37b、控制信道要素逆移位部37c、控制信道要素复用分离部37d,以及图13的控制信道要素复用部17a、资源要素组交织部17c、资源要素组移位部17,以及图14的资源要素组逆移位部37a、资源要素组解交织部37b、控制信道要素复用分离部37d的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上,并通过将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上的程序读入到计算机系统后执行,由此进行各部分的处理。另外,假设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含OS和外围设备等硬件。
并且,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以及内设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等存储装置。另外,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还包含像经由互联网等网络和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在短时间的期间内动态地保持程序的装置和像成为该情况下的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将程序保存一定时间的装置。并且,上述程序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与已经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但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等也包含在专利请求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由无线发送装置和多个无线接收装置构成,上述无线发送装置向下行链路分配1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并且对上述无线接收装置进行无线发送,上述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发送装置具备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上述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用于发送以各个上述无线接收装置为目的地的控制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
上述无线接收装置具备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上述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使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的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返回到变更前的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采用与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中采用的重排方法相同的方法,将构成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要素组进行重排,另一方面,
上述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将进行了重排的上述资源要素再次重排,构成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使构成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要素进行循环移位,由此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
上述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使循环移位的上述控制信道要素进行逆方向循环移位,由此使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的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返回到变更前的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使由正在进行通信的所有上述无线接收装置探索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公共检索频带进行循环移位,由此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其中上述公共检索频带由多个控制信道要素构成,
上述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使循环移位的上述公共检索频带进行逆方向循环移位,由此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的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返回到变更前的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使构成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要素组进行循环移位,由此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
上述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使循环移位的上述资源要素组进行逆方向循环移位,由此使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的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返回到变更前的构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发送装置,向上述无线接收装置通知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的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的变更方法,
上述无线接收装置进行下述处理:基于从上述无线发送装置通知的上述变更方法,使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的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返回到变更前的构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接收装置,进行以多个处理方法使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的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返回到变更前的构造的处理,当以任一处理方法成功地进行了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解码的情况下,在此以后,采用成功地进行了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解码的处理方法来处理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8.一种无线发送装置,其向下行链路分配1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并对多个无线接收装置进行无线发送,上述无线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上述控制信道要素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用于发送以各个上述无线接收装置为目的地的控制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
9.一种无线接收装置,其与无线发送装置进行通信,上述无线发送装置向下行链路分配1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并且进行无线发送,上述无线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上述控制信道要素逆处理部进行下述处理:使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的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返回到变更前的构造。
10.一种无线发送方法,其中无线发送装置向下行链路分配1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并且对多个无线接收装置进行无线发送,上述无线发送方法的特征在于,
进行下述处理: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用于发送以各个上述无线接收装置为目的地的控制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
11.一种无线接收方法,其中无线接收装置与无线发送装置进行通信,上述无线发送装置向下行链路分配1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并且进行无线发送,上述无线接收方法的特征在于,
进行下述处理:使按每个上述分量载波来变更的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构造返回到变更前的构造。
CN200980150562.1A 2008-12-15 2009-12-07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无线发送方法以及无线接收方法 Active CN1022465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18929 2008-12-15
JP2008-318929 2008-12-15
PCT/JP2009/070453 WO2010071039A1 (ja) 2008-12-15 2009-12-07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無線送信方法および無線受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6578A true CN102246578A (zh) 2011-11-16
CN102246578B CN102246578B (zh) 2015-07-15

Family

ID=42268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0562.1A Active CN102246578B (zh) 2008-12-15 2009-12-07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无线发送方法以及无线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8737364B2 (zh)
EP (1) EP2378824B1 (zh)
JP (3) JP4961044B2 (zh)
KR (1) KR101194478B1 (zh)
CN (1) CN102246578B (zh)
BR (1) BRPI0922605B1 (zh)
EA (1) EA021145B1 (zh)
WO (1) WO20100710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37364B2 (en) 2008-12-15 2014-05-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transmitting apparatus, wireless receiving apparatus,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wireless reception method
US8848639B2 (en) * 2011-04-18 2014-09-30 Broadcom Corporation Frequency selective transmission within single user,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281928B2 (en) 2011-04-18 2016-03-08 Broadcom Corporation Range extension within single user,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5696536A (zh) * 2011-06-13 2023-02-0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控制移动站的发射功率的方法
GB2501917A (en) * 2012-05-10 2013-11-13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907050B (zh) * 2012-06-06 2015-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址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50304909A1 (en) * 2012-11-02 2015-10-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04284423B (zh) * 2013-07-05 2019-06-0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方法、无线基站和移动台
EP3832941A1 (en) * 2016-08-05 2021-06-09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792428B (zh) * 2016-08-10 2021-12-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1825482B2 (en) * 2016-10-03 2023-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mproved control channels
WO2018174046A1 (ja) * 2017-03-21 2018-09-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404863B1 (en) * 2017-05-15 2020-03-18 NXP USA, Inc. Composite signal processing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47190A1 (en) * 2001-11-30 2003-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base and mobile stations
CN101001136A (zh) * 2006-01-13 2007-07-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循环移位的子载波映射的设备和方法
US8571120B2 (en) * 2006-09-22 2013-10-2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not acknowledge (ACK/NACK) bits and their embedding in the reference signal
US8259773B2 (en) * 2006-10-31 2012-09-04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and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s
KR101384078B1 (ko) * 2007-01-10 2014-04-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애크/내크 채널 자원을 할당하고시그널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169956B2 (en) * 2007-01-26 2012-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pping uplink acknowledgement transmission based on downlink virtual resource blocks
CN101267239A (zh) * 2007-03-16 2008-09-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构建控制信道单元的设备和方法
JP4531784B2 (ja) * 2007-03-20 2010-08-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JP4601637B2 (ja) * 2007-03-20 2010-12-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送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824612B2 (ja) * 2007-03-20 2011-11-3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US8737364B2 (en) 2008-12-15 2014-05-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transmitting apparatus, wireless receiving apparatus,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wireless reception method
US8880112B2 (en) 2009-02-09 2014-11-04 Optis Cellular Technology, Llc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78824A4 (en) 2015-03-25
US9036559B2 (en) 2015-05-19
CN102246578B (zh) 2015-07-15
KR20110098820A (ko) 2011-09-01
US20140219227A1 (en) 2014-08-07
BRPI0922605A2 (pt) 2015-12-22
EP2378824B1 (en) 2017-02-08
US20150215917A1 (en) 2015-07-30
JPWO2010071039A1 (ja) 2012-05-24
JP4961044B2 (ja) 2012-06-27
EA021145B1 (ru) 2015-04-30
US20110299508A1 (en) 2011-12-08
JP2012165414A (ja) 2012-08-30
JP2014135752A (ja) 2014-07-24
US8737364B2 (en) 2014-05-27
US9301294B2 (en) 2016-03-29
KR101194478B1 (ko) 2012-10-24
EP2378824A1 (en) 2011-10-19
BRPI0922605B1 (pt) 2020-11-24
WO2010071039A1 (ja) 2010-06-24
EA201170818A1 (ru) 2012-01-30
JP5740022B2 (ja)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6578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无线发送方法以及无线接收方法
EP3410772B1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88351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598567B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2293039B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783207B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3202059B (zh)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8496388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US20150296513A1 (en)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02754502B (zh) 移动站装置、通信方法、集成电路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2160413B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769868A (zh)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JP5570567B2 (ja)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567906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