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6431A - 中继站和使这种中继站运行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继站和使这种中继站运行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6431A
CN102246431A CN2009801426403A CN200980142640A CN102246431A CN 102246431 A CN102246431 A CN 102246431A CN 2009801426403 A CN2009801426403 A CN 2009801426403A CN 200980142640 A CN200980142640 A CN 200980142640A CN 102246431 A CN102246431 A CN 102246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ing status
relay station
transmitter
signal
switching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26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46431B (zh
Inventor
托马斯·库梅茨
阿恩特·皮施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148017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246431(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filed Critical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246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6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46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64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35Control of relay amplifier g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运行时尽可能少地发射电磁辐射的中继站(1)。据此用于在无线电传输网(2),特别是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的基站(4A)与网络终端设备(5A)之间传输通信信号的中继站(1)包括发射机(9),其用于将通信信号作为无线电信号发射给网络终端设备(5A)。中继站(1)此外包括用于探测切换信号的传感器(11)以及控制单元(13),其为此构成,即,使发射机(9)依赖于切换信号在消极与活跃运行状态之间转换。在此方面,发射机(9)的发射功率在消极运行状态中低于在活跃运行状态中。

Description

中继站和使这种中继站运行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电传输网内传输通信信号的中继站。本发明此外涉及一种使这种中继站运行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继站在与信号传输的联系下,用于接收、需要时调理和重新发射信号。在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的框架内,这种中继站例如用于向无线电波被遮蔽的区域,例如像建筑物内传输无线电信号。
在此方面,中继站一方面与-处于建筑物外部的-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的基站和另一方面需要时与-处于建筑物内部的-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移动电话)通信。从基站向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的传输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称为所谓的“下行链路方向”,而在相反的从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向基站方向上的传输则称为“上行链路方向”。
在缺少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情况下,WO 98/43371A1公开了一种出于节能目的将卫星中继站完全置于等待模式,也就是将其在原则上置于非运行中。
在下行链路方向上,从基站到达中继站的无线电信号一般情况下始终在建筑物内(放大)发射,无论与基站通信的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处于建筑物内或者建筑物外。如果相应的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处于建筑物外,那么停留在建筑物内的人员因此不必要地受到从中继站发出的电磁辐射。为满足减少电磁辐射负荷(“电磁污染(Elektrosmog)”)的要求,应尽可能消除这种不必要的辐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继站,在其运行时尽可能少地发射电磁辐射。本发明此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辐射的运行方法。
在中继站方面,该目的依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以实现。据此具有一种中继站,用于在无线电传输网的,特别是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的基站与网络终端设备之间传输通信信号,其包括建立成用于向网络终端设备发射通信信号的发射机。在此方面,称为通信信号的特别是这种信号,其经过中继站,也就是在无线电传输网的基站与网络终端设备之间传输。中继站此外包括用于探测切换信号的传感器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为此构成,即,使发射机依赖于切换信号在消极与活跃运行状态之间转换。在此方面,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在消极运行状态中低于在活跃运行状态中。消极运行状态在此方面特别是也包括这种情况,即发射机关断,发射功率因此降至“零”。在活跃运行状态下,相反发射功率足够高,以便无干扰地传输通信信号,例如电话通话。
在这种情况下,在活跃运行状态下期望通过中继站或发射机辐射通信信号,而在消极运行状态下则至少部分抑制通信信号的辐射。切换信号在此方面表示一种边缘条件,借助其通过控制单元判定将发射机置于活跃还是消极运行状态。在此方面,特别是设置,发射机在正常情况下首先处于消极运行状态下,而且只有在探测到适当的切换信号情况下才置于活跃运行状态。发射机因此仅在需要时置于活跃运行状态。
因为消极运行状态下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与活跃运行状态下相比降低,或反过来说,因为中继站仅在活跃运行状态下以“满”发射功率发射,所以停留在中继站周围的人员受到的电磁辐射剂量与在满发射功率下不中断辐射的中继站情况下相比比较小。此外,通过减少发射功率具有优点地降低中继站的能耗。
优选中继站用于向内部空间,特别是建筑物或者交通工具内传输通信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中继站具有优点地用作为建筑物或交通工具的辐射过滤器,因为无线电信号仅在活跃运行状态下满发射功率时传输到建筑物或交通工具内。
但作为对此的另外选择,也可以设想使用露天的中继站,用于例如向隧道内传输信号。在这种情况下,转换到消极运行状态主要用于节能。
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中继站构成为用于传输不同频带通信信号的所谓多带中继站。在此方面,传感器为此构成,即为每个频带单独各自探测切换信号。控制单元为此构成,即,使发射机依赖于各自所分配的切换信号为每个频带单独在消极与活跃运行状态之间转换。特别是发射机可以在此方面为每个频带包括专属的发射单元,其各自单独通过控制单元来驱控。
在此方面设置,“活跃”频带的通信信号在用于无干扰传输足够高的发射功率下发射,而“消极”频带的通信信号与此相比则以(大大)降低的发射功率传输。在此方面特别是设置,发射机在各个单个频带方面通常在消极运行状态下运行并仅在需要时在相应的频带方面置于活跃运行状态。
作为切换信号在这种联系下特别是从处于中继站周围的网络终端设备发出的上行链路信号,借助其识别所属的频带。在所识别的频带方面,发射机然后在活跃运行状态下运行,而它在未识别的频带方面-继续-在消极运行状态下运行。换句话说,中继站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该频带或者各自必要频带的过滤器来工作,因为它仅当这些频带也得到识别的情况下才就这些频带在活跃运行状态下运行。这种实施方式可以比较简单地实现低辐射的中继站。
作为附加或者另外选择,中继站建立成用于按照时分复用法以时间上按顺序彼此相随的时间片传输通信信号,其中,传感器为此构成,即为各个单个时间片单独各自探测切换信号。在此方面,各个单个时间片分配给各自特定的网络终端设备。控制单元为此构成,即,使发射机依赖于各自所分配的切换信号为各个单个时间片单独在活跃与消极运行状态之间转换。控制单元在这里因此为此构成,即这样驱控发射机,使其仅传输确定时间片的通信信号,而其他时间片的通信信号-在消极运行状态下-不或者仅以降低的发射功率传递。由此特别是可以仅在满发射功率下传输分配给特定网络终端设备的时间片。在此方面也设置,中继站通常在降低发射功率时-在消极运行状态下-传输各个单个时间片,并仅在需要时才-在活跃运行状态下-在更高的发射功率下传输特定网络终端设备的时间片。通过这种实施方式特别是可以根据需要配合中继站的发射功率,并因此将中继站发出的辐射降至最小值。
特别是在这种联系下传感器为此构成,即观测通信信号并因此将各个单个时间片分配给特定的网络终端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因此优选通信信号本身用作为切换信号。
传感器最好为此构成,即探测无线电信号,特别是由网络终端设备发出的上行链路信号作为切换信号。
在简单的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在此方面为此构成,即识别网络终端设备的所谓“位置更新信号”(“Location-Uptate-Signal”)作为切换信号。网络终端设备的位置更新信号用于确定网络终端设备在无线电传输网内部的位置,并因此通常由每个网络终端设备发射。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中继站始终在下述情况下才置于活跃运行状态,即-接通的-网络终端设备,特别是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处于中继站的附近时。
作为附加或者另外选择,传感器为此构成,即识别所谓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联网或者分离程序作为切换信号。为每个网络用户分配有一个IMSI编号。如果网络终端设备接通,那么其借助IMSI联网程序向各自无线电传输网最近的基站进行注册,其中除了其它之外还传输IMSI编号。因此在此方面由网络终端设备发出的上行链路信号可以提取作为切换信号,根据该切换信号应将发射机置于活跃运行状态。反过来,网络终端设备关断时通过IMSI分离程序从无线电传输网中注销,从而由此发射的信号用作为用于转换到消极运行状态的切换信号。在此方面,特别设置,控制单元为此构成,即在最后处于发射机周围的网络终端设备注销后才将发射机置于消极运行状态。因此优选控制单元包括基于所谓“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捕捉器(IMSI-Catcher)”的子单元。中继站通过该子单元可以表现为基站并因此记录所有可以到达的网络终端设备的IMSI编号。
在一种具有优点的实施方式中,传感器以所谓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探测器为基础,利用其通常识别无线电信道的信号强度。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构成中,传感器构成为解码器,其建立成用于探测在基站与网络终端设备之间交换的通信信号作为切换信号。因此可以将通信信号有选择地分配给各个单个网络终端设备,从而由此可以对发射机进行特别智能地驱控,从中产生特别小的辐射放射。
这种实施方式对按照时分复用法传输数据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分析通信数据并将各个单个(下行链路)时间片分配给各个单个网络终端设备并与此相应仅在需要时才置于活跃运行状态。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传感器构成为用于探测光强。在这种情况下,光强作为切换信号起作用,其中,明亮与活跃运行状态相对应,而黑暗则与消极运行状态相对应。
中继站的这种实施方式在与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的联系下特别是用于卧室,因为在这里特别希望降低电磁辐射负荷。在此方面,特别是在黑暗的情况下中继站-至少在其发射功能方面-可以完全关断。然后优选控制单元与建筑物的烟雾信号器或者其他报警功能联接,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可与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功能连接。
在与露天中继站的联系下,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设想中继站与路灯联接。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传感器构成为用于探测声信号的声传感器、运动传感器或者加速度传感器。在此方面,中继站周围探测到的噪声、中继站周围探测到的运动或者探测到的中继站(固有)加速度或运动各自作用为与活跃运行状态相对应的切换信号。中继站的加速度例如可以提示地震,从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完好的连接,以通过中继站传输紧急呼叫。
特别是联系向交通工具例如列车内进行传输的移动中继站,优选设置,传感器建立成用于探测(中继站或所分配的交通工具的)位置。定位例如可以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实现。通过将所测定的位置/坐标与数据库比较,于是可以分配相应的切换信号。例如,如果确定列车处于车站上,那么该位置可以被提取作为切换信号,以便将所分配的中继站或发射机置于消极运行状态。在车站上由此推断:下行链路方向上的无线电信号在列车上即使没有进一步放大也足够强,从而具有优点地避免列车上受到(移动)中继站附加的电磁辐射负荷。同样在与移动中继站的联系下,作为另外选择或者附加设置,传感器为此构成,即探测中继站或所分配的交通工具的运动或者加速度。为此例如可以将由列车系统提供的“列车停靠”信号或者列车车轮的停驶(重新处于车站上)提取作为转换到消极运行状态的切换信号。
同样在与移动中继站的联系下,最好依赖于各自的切换信号不仅在下行链路方向上将发射机置于消极或者活跃运行状态,而且相应也为上行链路方向上的信号(依赖于相同的切换信号)将发射机置于消极或者活跃运行状态。在此方面,最好也在消极运行状态下与活跃运行状态相比将(上行链路方向上的)发射功率降低约10至20dB。因此具有优点地防止(列车)中继站上行链路噪声降低基站的灵敏度。
在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中继站构成为所谓的“分布式天线系统”(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DAS)。在这种情况下,中继站包括主机单元以及多个各自与主机单元通信的远程设备。主机单元在此方面与无线电传输网的基站连接,而远程设备为了通信则设置有网络终端设备。特别是在此方面各个单个远程设备分布在建筑物内。每个远程设备各自包括用于探测切换信号的传感器以及各自包括用于传输通信信号的发射机。在此方面,控制单元为此构成,即,使每个发射机依赖于各自所分配的切换信号单独在消极运行状态与活跃运行状态之间转换。具有优点的是,由此在每个建筑物部分内可以根据需要单独降低辐射放射。
作为选择,每个远程设备各自具有用于转换各自所分配的发射机的控制单元。
作为另外选择或者附加,中继站构成为所谓的TDD中继站,该TDD中继站建立成用于按照时分复用(“Time-Division-Duplex”)方法在时间上交替地在从网络终端设备到基站的上行链路方向上和从基站到网络终端设备的下行链路方向上传输通信信号。
特别是为传输较大的数据量、例如像图像,在此方面设置所谓的非对称数据业务,其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方向上的时间片与主传输方向相应不同大小。在此方面,如果网络终端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作为发射机的切换信号,那么该发射机仅在探测到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置于活跃运行状态。在此方面,如果在较长时间段上仅在下行链路方向上发射且与此相应无法探测到上行链路信号,为避免发射机转换到消极运行状态,那么控制单元特别是为此构成,即将发射机在转换到活跃运行状态后,在预先规定的、特别是在能够可变编程的保持时间后才重新置于消极运行状态。在此方面,保持时间-特别是依赖于各自的移动无线电标准-这样选择,使得在数据连接时渡过尽可能长的无上行链路信号的时间。
在与按照TDD方法时间上交替的数据传输的联系下,适宜地设置,到活跃运行状态的转换最大约为上行链路信号所谓“突发长度(burst length)”的5%,也就是用于转换的时间最大约为上行链路时间片时间长度的5%。由此避免从消极向活跃运行状态转换时的信号丢失。
适宜地设置,控制单元为在活跃与消极运行状态之间转换而具有切换功能,其一方面足够短或迅速,以便不干扰下行链路数据业务,但另一方面却足够长或缓慢,以便尽可能大范围抑制下行链路数据业务频谱的扩展。
控制单元最好为此构成,使发射机在消极运行状态下以与活跃运行状态相比降低约10-20dB的发射功率运行。于是,特别是在与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的联系下,中继站的发射功率在消极运行状态下虽然对于无干扰地传输通信信号而言过低,但高得足以例如向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传输基站的接触信号。由此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保持与基站的接触并无需去“寻找”该基站。
具有优点的是控制单元为此构成,使发射机在消极运行状态下以如下发射功率运行,该发射功率降至足够用于辨识的最小发射信号,即所谓的“信标信号(beacon signal)”上。也是在与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的联系下,在此方面特别是设置:中继站在最小发射功率时复制基站的-与各自的移动无线电标准相应的-接触信号,从而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表面上与基站保持接触。由此也避免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必须寻找基站。
在方法方面,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2的特征得以实现。据此在中继站在无线电传输网中从基站向网络终端设备传输通信信号的运行中,首先探测切换信号,根据该切换信号以消极运行方式以低于在活跃运行方式时的发射功率发射通信信号。
该方法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依据权利要求13-20类似于中继站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中继站所称的优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依据意义转移。
在消极运行状态下降低发射功率方面,依据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发射功率在第一步骤中与活跃运行方式相比首先降低约10-20dB。在确定的等候时间后-在该时间内没探测到切换信号-然后将发射功率降至最小的辨识信号。具有优点的是,在此方面也可以尽可能降低中继站的能耗,因为仅需接通中继站的“接收方”,而“发射方”-几乎-可以完全关断。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以示意图示出低辐射中继站工作原理,其中,该中继站构成为多带中继站;
图2以根据图1的图示示出中继站第二实施方式,其中,该中继站建立成用于时分复用;
图3以根据图1的图示示出中继站第三实施方式,其中,该中继站构成为所谓的“分布式天线系统”。
彼此相应的部分和量在所有附图中始终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阐述低辐射中继站1的运行方式,该中继站在移动无线电通信网2内部用于将通信信号传输到通常遮蔽无线电波(粗略示出)的建筑物3内。
移动无线电通信网2一方面包括多个-这里示出两个-基站4A或4B(设置在建筑物3的外部),以及多个-这里也示出两个-处于建筑物3内部或外部的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5A或5B。
在移动无线电通信网2的内部,通信信号依据不同的移动无线电标准在不同的频带上传输。在这里例如图中设置在下面的第一基站4A以及第一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5A属于第一移动无线电标准,例如GSM900,相当于第一频带I(在这里为900MHz),其通过实线无线电波表示。第二基站4B(图中在上面)以及第二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5B相反属于第二移动无线电标准,例如UMTS 2100,相当于第二频带II(在这里为2100MHz),其通过虚线所示的无线电波表示。
在这里存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基站1构成为所谓的多带中继站,也就是说,它能够传输不同频带I或II的无线电信号。
在此方面,中继站1接收由基站4A或4B发出的无线电信号且需要时将其在建筑物3内部的所谓的(通过箭头所示的)下行链路方向6上发射。反之,中继站1接收由处于建筑物3内的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并将其在所谓的上行链路方向7上传输给基站4A或4B之一。
为在下行链路方向6上传输通信信号,中继站1包括设置在建筑物2外面的天线8,用于接收由基站4A或4B发出的无线电信号。中继站1此外包括发射机9,通过该发射机将(两个频带I、II的)无线电信号需要时通过天线10在建筑物3的内部辐射。
中继站1附加包括传感器11,其为此构成,即借助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例如借助所谓的“位置更新信号”,识别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属于某个确定移动无线电标准或某个确定频带的属性。在这里因此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用作为中继站的切换信号。在本举例中,传感器11探测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5A并将其识别为属于频带I(通过双箭头12表示)。
传感器11以信号技术与中继站1的控制单元13连接,该控制单元为此构成,即依赖于传感器11的信号调整发射机9的发射功率。在此方面,发射功率一方面可以调整到对于无干扰地传输通信信号而言足够高的数值上。这种调整下面称为“活跃运行状态”。另一方面,可以调整下面称为“消极运行状态”的运行状态,在该运行状态中发射功率调整到与活跃运行状态相比降低20dB的数值上。在“正常状态”下,发射机9在此处于消极运行状态下并仅在需要时置于活跃运行状态。
依据本举例,因此探测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5A的带有频带信息的上行链路信号作为切换信号。根据该信号控制单元13将发射机9在频带I方面置于活跃运行状态,而频带II的信号(没有探测到上行链路信号)则仅以非常小的发射功率在建筑物3的内部辐射。在频带II方面,发射机9在这里因此处于消极运行状态下。
该第一实施方式是一种实现低辐射中继站比较简单的可能性。
图2-也是以大大简化的示意图-示出中继站1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运行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中继站1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应地构成为多带基站。特别是在这里将通信信号按照时分复用法来传输。与此相应,将属于相同频段的不同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的通信信号以时间上彼此相随的数据包在所谓的时间片内传输。
在这里所示的举例中,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5A也处于建筑物3的内部,而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5C则处于建筑物3的外部。但与图1举例的区别在于,在这里两个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5A或5C均属于具有所属频带I的同一移动无线电标准,例如GSM 900。
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不将两个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5A或5C的通信信号(与其相同的频带I相应)传输到建筑物3内。在这里也就是说,传感器11附加地这样构成为解码器,使其一方面可以辨识出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的存在(也通过双箭头12表示),但另一方面还解码并识别通信信号属于相应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5A或5C的属性。在这里,因此一方面上行链路信号也用作为切换信号,但另一方面附加地提供通信信号本身作为切换信号。在此方面,发射机9在正常状态下也首先处于消极运行状态下。
在本举例中,传感器11解码待通过中继站1传输的通信信号并由此将作为时间片A示意示出的通信信号识别为属于处于建筑物3内部的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5A。时间片C的通信信号相反在建筑物3的内部不能分配给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不存在上行链路信号作为切换信号)。
控制单元13在这里为此构成,即在各个单个时间片A或C方面-它们分配给各个单个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或通信信号-将发射机9置于活跃或消极运行状态。正如图中所示,因此通过发射机9在满发射功率下辐射时间片A的通信信号(存在切换信号,活跃运行状态),而时间片C的通信信号则在降低20dB的发射功率下辐射(不存在切换信号,消极运行状态)。
通过中继站1的这种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可以进一步降低建筑物3内部的电磁辐射负荷。
图3示出中继站1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运行方式。在此方面,中继站1总体上也依据第一和/或者第二实施方式构成。但特别是在这里中继站1构成为所谓的“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中继站。这意味着,中继站1在这里一方面包括主机单元30,该主机单元-在这里线路连接地-与基站4A通信。另一方面,中继站1包括多个-在这里示出两个-远程设备31A或31B,它们构成为用于与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通信。每个远程设备31A、31B通过光缆32与主机单元30以信号技术连接。在这里所示的举例中,在此方面第一远程设备31A设置在建筑物3的二层33,而第二远程设备31B则设置在底层34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远程设备31A或31B各自包括传感器11A或11B、控制单元13A或13B以及发射机9A或9B。在此方面,每个传感器11A或11B、每个控制单元13A或13B以及每个发射机9A或9B类似于依据前两个实施方式中继站1的相应部件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在这里处于二层33的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5A由远程设备31A的传感器9A借助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5A在这里用作为切换信号的上行链路信号来探测,从而所属的控制单元13A将相应的通信信号通过发射器9A在满发射功率下辐射。因为底层内的传感器11B没有探测到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没有切换信号),所以发射机9B的发射功率通过控制单元13B降低或保持降低。这意味着,中继站1在这里在远程设备31A方面处于活跃运行状态,而它在远程设备31B方面则处于消极运行状态。也设置:各个单个远程设备31A或31B在正常情况下处于消极运行状态,而且仅在探测到切换信号时才转换到活跃运行状态。
在一种对此的另选方案中,也可以设想各个单个传感器11A或11B构成为亮度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发射机9A或9B在明亮时处于活跃运行状态,而它们在黑暗时则置于消极运行状态。这一点例如通过二层33内的灯35A和底层内的灯35B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11A相应于接通的灯35A探测明亮作为切换信号(通过双箭头36表示),控制单元13A据此将发射机9A置于活跃运行状态。底层内由于灯35B关闭而没有探测到切换信号,从而发射机9B持续在消极运行状态下运行,直至在这里也探测到切换信号-明亮。
通过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各个单个建筑物部分的辐射负荷根据需要进行配合并因此总体上得到降低。
这里所示的实施方式是举例选择。不言而喻,也可以设想不同构成的中继站与不同切换信号的其它组合。
附图标记
1 中继站
2 移动无线电通信网
3 建筑物
4A、4B 基站
5A、5B、5C 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
6 下行链路方向
7 上行链路方向
8 天线
9、9A、9B 发射机
10、10A、10B 天线
11、11A、11B 传感器
12 双箭头
13、13A、13B 控制单元
30 主机单元
31A、31B 远程设备
32 光缆
33 底层
34 楼层
35A、35B 灯
36 双箭头
A、C 时间片
I、II 频带

Claims (21)

1.中继站(1),用于在无线电传输网(2)的,特别是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的基站(4A)与网络终端设备(5A)之间传输通信信号,
-具有发射机(9),所述发射机为此建立,即用于向所述网络终端设备(5A)发射所述通信信号,
-具有用于探测切换信号的传感器(11),
-以及具有控制单元(13),所述控制单元为此构成,即,使所述发射机(9)依赖于所述切换信号在消极运行状态与活跃运行状态之间转换,其中,所述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在所述消极运行状态中低于在所述活跃运行状态中。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站(1),所述中继站构成为用于传输不同频带(I、II)的通信信号的多带中继站,其中,所述传感器(11)为此构成,即为每个频带(I、II)单独各自探测切换信号,以及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3)为此构成,即,使所述发射机(9)依赖于各自的切换信号为每个频带(I、II)单独在所述消极运行状态与所述活跃运行状态之间转换。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继站(1),所述中继站建立成用于按照时分复用法以时间上顺序地彼此相随的时间片(A、C)传输通信信号,其中,所述传感器为此构成,即为各个单个时间片(A、C)单独各自探测切换信号,以及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3)为此构成,即,使所述发射机(9)依赖于各自的切换信号为各个单个时间片(A、C)单独在所述消极运行状态与所述活跃运行状态之间转换。
4.按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中继站(1),其中,所述传感器(11)为此构成,即探测无线电信号,特别是由所述网络终端设备(5A)发出的上行链路信号,作为切换信号。
5.按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中继站(1),其中,所述传感器(11)构成为解码器,其为此建立,即探测在所述基站(4A)与所述网络终端设备(5A或5C)之间交换的通信信号,作为切换信号。
6.按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中继站(1),其中,所述传感器(11)构成为用于探测光强、声信号、运动、加速度或者位置。
7.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中继站(1),具有主机单元(30)以及具有多个各自与所述主机单元(30)通信的远程设备(31A、31B),其中,每个远程设备(31A、31B)各自包括用于探测切换信号的传感器(11A、11B)以及各自包括用于传输通信信号的发射机(9A、9B),以及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3)为此构成,即,使每个发射机(9A、9B)依赖于各自的切换信号单独在所述消极运行状态与所述活跃运行状态之间转换。
8.按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中继站(1),所述中继站构成为TDD中继站,用于非对称地、时间上交替地在从所述网络终端设备(5A)到所述基站(4A)的上行链路方向(7)上和从所述基站(4A)到所述网络终端设备(5A)的下行链路方向(6)上传输所述通信信号,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3)为此构成,即,将所述发射机(9)在转换到所述活跃运行状态后,在一段保持时间后才重新置于所述消极运行状态。
9.按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中继站(1),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3)为此构成,即,使所述发射机(9)在所述消极运行状态下以与所述活跃运行状态相比降低约10-20dB的发射功率运行。
10.按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中继站(1),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3)为此构成,使所述发射机(9)在所述消极运行状态下以如下发射功率运行,该发射功率降至足够用于辨识的最小发射信号。
11.按权利要求1-10之一所述的中继站(1),所述中继站用于向内部空间,特别是建筑物(3)或者交通工具内传输通信信号。
12.使用于无线电传输网(2)的中继站(1)运行的方法,所述中继站具有发射机(9),用于从基站(4A)向网络终端设备(5A)传输通信信号,
-其中,探测切换信号,以及
-其中,使所述发射机依赖于所述切换信号要么在活跃运行状态下要么在消极运行状态下运行,以及
-其中,将所述通信信号在所述消极运行状态下利用比在所述活跃运行状态下低的发射功率发射。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站(1)作为多带中继站传输不同频带(I、II)的通信信号,其中,为每个频带(I、II)单独各自探测切换信号,以及其中,使所述发射机(9)为每个频带(I、II)单独依赖于各自所分配的切换信号在所述消极运行状态下或者在所述活跃运行状态下运行。
14.按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站(1)按照时分复用法以时间上顺序地彼此相随的时间片(A、C)传输通信信号,其中,为每个时间片(A、C)单独探测切换信号,以及其中,使所述发射机(9)为每个时间片(A、C)单独依赖于各自的切换信号在所述消极运行状态下或者在所述活跃运行状态下运行。
15.按权利要求12-1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依赖于无线电信号,作为切换信号,特别是依赖于由所述网络终端设备(5A)发出的上行链路信号,使所述发射机(9)在所述活跃运行状态或者所述消极运行状态下运行。
16.按权利要求12-1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依赖于在所述基站(4A)与所述网络终端设备(5A或5C)之间交换的通信信号,作为切换信号,使所述发射机(9)在所述活跃运行状态或者在所述消极运行状态下运行。
17.按权利要求12-1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依赖于光强、声信号、运动、加速度或者位置,作为切换信号,使所述发射机(9)在所述活跃运行状态或者所述消极运行状态下运行。
18.按权利要求12-1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站(1)按照非对称的TDD方法时间上交替地在从所述网络终端设备(5A)到所述基站(4A)的上行链路方向(7)上和从所述基站(4A)到所述网络终端设备(5A)的下行链路方向(6)上传输通信信号,其中,使所述发射机(9)在所述活跃运行状态后,在一段保持时间后才重新在所述消极运行状态下运行。
19.按权利要求12-1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发射机(9)在所述消极运行状态下以与所述活跃运行状态相比降低约10-20dB的发射功率运行。
20.按权利要求12-1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发射机(9)在所述消极运行状态下以足够用于辨识的最小发射功率运行。
21.按权利要求19和2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消极运行状态下,将发射功率首先降低10-20dB,以及其中,在确定的等候时间后,在该等候时间内没有探测到切换信号,将发射功率降至所述最小发射功率。
CN200980142640.3A 2008-10-27 2009-10-06 中继站和使这种中继站运行的方法 Active CN1022464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869308P 2008-10-27 2008-10-27
US61/108,693 2008-10-27
EP09001235.2 2009-01-29
EP09001235A EP2180605B1 (de) 2008-10-27 2009-01-29 Repeat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solchen Repeaters
PCT/EP2009/007152 WO2010049054A1 (de) 2008-10-27 2009-10-06 Repeat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solchen repeat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6431A true CN102246431A (zh) 2011-11-16
CN102246431B CN102246431B (zh) 2016-06-22

Family

ID=41480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2640.3A Active CN102246431B (zh) 2008-10-27 2009-10-06 中继站和使这种中继站运行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8830882B2 (zh)
EP (1) EP2180605B1 (zh)
CN (1) CN102246431B (zh)
AT (1) AT13329U1 (zh)
DE (2) DE502009005919C5 (zh)
ES (1) ES2402737T3 (zh)
WO (1) WO2010049054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9234A (zh) * 2014-04-25 2014-07-16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通信方法及轨旁设备
CN104765270A (zh) * 2014-08-05 2015-07-08 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时间同步系统及时间同步方法
CN104853419A (zh) * 2015-04-29 2015-08-19 上海翎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对称双向网络架构及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5229935A (zh) * 2013-05-13 2016-01-06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现场无线中继装置
CN108292477A (zh) * 2016-08-01 2018-07-17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用于偷听数据或语音通信的便携式数据链路装备
CN110476371A (zh) * 2017-04-07 2019-11-19 威尔逊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多放大器转发器系统
CN114097177A (zh) * 2019-06-19 2022-02-25 莫莱克斯Cvs达本多夫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发送无线信号的电路布置和操作电路布置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13329U1 (de) 2008-10-27 2013-10-15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Repeat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solchen Repeaters
US9793982B2 (en) 2009-04-21 2017-10-17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for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20262299A1 (en) * 2011-04-14 2012-10-18 Chia-Chun Hung Earthquake-triggered emergency indicator
US8532566B2 (en) * 2011-06-08 2013-09-10 Andrew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desensitization of a base station transceiver for mobile wireless repeater systems
EP2776857B1 (en) * 2011-11-07 2018-06-20 Dali Systems Co. Lt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N102638859A (zh) * 2012-03-31 2012-08-15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感知控制的高铁宽带接入系统
GB2502143A (en) * 2012-05-18 2013-11-20 Stella Doradus Waterford Ltd A wireless signal repeater providing an amplified uplink channel when communication is detected on the uplink channel
US9363768B2 (en) * 2012-07-09 2016-06-07 Dali Systems Co. Ltd. Self-optimizing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ing soft frequency reuse
US9247543B2 (en) 2013-07-23 2016-01-26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Monitoring non-supported wireless spectrum within coverage areas of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DASs)
US20170250927A1 (en) 2013-12-23 2017-08-31 Dali Systems Co. Ltd. Virtual radio access network using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of remotes and digital multiplexing switches
US9603096B2 (en) 2014-08-12 2017-03-21 Kathrein-Werker Kg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such a distribution system
GB2529187B (en) * 2014-08-12 2021-03-10 Kathrein S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such a distribution system
US20160249365A1 (en) 2015-02-19 2016-08-25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Offsetting unwanted downlink interference signals in an uplink path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US9537455B2 (en) 2015-04-10 2017-01-03 Wilson Electronics, Llc Multiplex detector signal boosters
US10356832B2 (en) * 2015-05-11 2019-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roduction of powered relay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WO2017059435A1 (en) 2015-10-03 2017-04-06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Tdd timing recovery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10236924B2 (en) 2016-03-31 2019-03-19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Reducing out-of-channel noise in a 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 (WDS)
US11800331B2 (en) 2018-04-19 2023-10-24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ommunication component management system
US11418253B2 (en) * 2018-12-31 2022-08-16 Wilson Electronics, Llc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repeater configured to communicate with a spectrum access system (SAS)
US10880836B2 (en) * 2019-03-28 2020-12-2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Beam provisioning for sensory data collection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US11297554B2 (en) 2019-03-28 2022-04-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andidate beam selection and control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1064337B2 (en) 2019-03-28 2021-07-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Beam as a service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1223415B2 (en) 2019-05-24 2022-01-11 Wilson Electronics, Llc Repeater with low power mode for mobile operations
US11026095B2 (en) 2019-07-31 2021-06-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eal-time network provisioning for distributed virtual zones of collaborative mobile devices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5884B2 (ja) 1986-05-06 1994-12-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電話システム
GB8809602D0 (en) 1988-04-22 1988-05-25 British Telecomm Mobile radio systems
US5465399A (en) * 1992-08-19 1995-11-07 The Boeing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ted power in a radio network
US5560021A (en) * 1994-04-04 1996-09-24 Vook; Frederick W. Power management and packet delivery method for use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LAN)
US5614914A (en) * 1994-09-06 1997-03-2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time and space diversity transmission for determining receiver location
JPH09298521A (ja) 1996-05-08 1997-11-18 Nec Eng Ltd 無線中継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中継制御方式
US5937332A (en) 1997-03-21 1999-08-10 Ericsson, Inc. Satellite telecommunications repeaters and retransmission methods
US6223056B1 (en) 1997-12-31 2001-04-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ally controlling a variable power amplifier
US6377814B1 (en) * 2000-02-07 2002-04-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ervising transmit power in a high data rate system
JP2001346265A (ja) * 2000-06-06 2001-1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通信端末装置
US20020028655A1 (en) * 2000-07-14 2002-03-07 Rosener Douglas K. Repeater system
US20070037610A1 (en) * 2000-08-29 2007-02-15 Logan James 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serving battery power in a cellular or portable telephone
SE519389C2 (sv) 2001-02-28 2003-02-25 Allgon Ab Repeater
GB2380355B (en) 2001-08-03 2003-08-06 Hutchison Whampoa Entpr Ltd Mobile telephone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KR100744362B1 (ko) * 2001-09-26 2007-07-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링크의 수신신호의 간섭억제장치 및 방법
US7016673B2 (en) * 2002-10-01 2006-03-2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with controlled WTRU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20040110468A1 (en) * 2002-12-10 2004-06-10 Perlman Stephen G. Wireless network with presentation and media layers for broadcast satellite and cable services
US7593361B2 (en) * 2003-02-14 2009-09-22 Onlive, Inc. Method of operation for a three-dimensional, wireless network
US20080249214A1 (en) 2003-09-10 2008-10-09 Alex Wegmann Stabilization of Methylmethacrylate-Butadiene-Styrene Graft Copolymers Against Thermal Oxidation
CN1625137A (zh) * 2003-12-05 2005-06-0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发送节点中发送参数适配信道当前链路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US7315278B1 (en) * 2004-07-30 2008-01-01 Novariant, Inc. Multiple frequency antenna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navigation or ranging signals
JP4487695B2 (ja) * 2004-09-07 2010-06-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マルチバンド無線機
GB2426665B (en) 2005-05-25 2009-12-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relays
US20070008939A1 (en) 2005-06-10 2007-01-11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Providing wireless coverage into substantially closed environments
JP4292419B2 (ja) * 2005-07-25 2009-07-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モニタ端末
WO2008004099A2 (en) * 2006-06-30 2008-01-10 Nokia Corporation Sleep mode for a wireless relay in ieee 802.16 networks ( ieee project 802.16j)
US8717964B2 (en) * 2007-03-09 2014-05-06 Motorola Solutions, Inc. Wireless wide-area communication network multihop relay station management
JP2009246508A (ja) 2008-03-28 2009-10-22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用中継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局の制御方法
AT13329U1 (de) 2008-10-27 2013-10-15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Repeat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solchen Repeaters
US8886113B2 (en) * 2008-12-30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ntralized control of relay operation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9935A (zh) * 2013-05-13 2016-01-06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现场无线中继装置
CN105229935B (zh) * 2013-05-13 2019-04-12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现场无线中继装置
CN103929234A (zh) * 2014-04-25 2014-07-16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通信方法及轨旁设备
CN104765270A (zh) * 2014-08-05 2015-07-08 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时间同步系统及时间同步方法
CN104853419A (zh) * 2015-04-29 2015-08-19 上海翎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对称双向网络架构及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8292477A (zh) * 2016-08-01 2018-07-17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用于偷听数据或语音通信的便携式数据链路装备
CN110476371A (zh) * 2017-04-07 2019-11-19 威尔逊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多放大器转发器系统
CN114097177A (zh) * 2019-06-19 2022-02-25 莫莱克斯Cvs达本多夫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发送无线信号的电路布置和操作电路布置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31520A1 (en) 2015-05-14
AT13329U1 (de) 2013-10-15
US10511376B2 (en) 2019-12-17
US20120099490A1 (en) 2012-04-26
EP2180605B1 (de) 2013-01-09
ES2402737T3 (es) 2013-05-08
DE502009005919C5 (de) 2022-01-05
CN102246431B (zh) 2016-06-22
EP2180605A1 (de) 2010-04-28
US8830882B2 (en) 2014-09-09
DE202009018797U1 (de) 2013-06-06
WO2010049054A1 (de) 2010-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6431A (zh) 中继站和使这种中继站运行的方法
US8818391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femtocells and an interference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A1236166A (en) Method of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relay between mobile unit and land site
CN102823227B (zh) 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US8514764B2 (en) Repeater that reports detected neighbors
CN101842995A (zh) 用于配置分布式天线通信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CN101925832A (zh) 支持在内结构覆盖系统中的用户定位的方法
JP2004533178A5 (zh)
NZ258262A (en) Repeater translates high frequency radio signals to lower frequency to extend radio coverage inside buildings, tunnels, etc
US20110070881A1 (en) Anti-interference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202472A3 (en) Wireless vehicular repeater system
JP2010041685A5 (zh)
CN105027604A (zh) 用于无线nlos回程的保护系统
US7178738B2 (en) Control system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1436015A (zh) 改进的无线信号转发器
KR100509687B1 (ko) 옥외형 무선중계기의 절연상태 측정장치 및 그 방법
US20230422141A1 (en) Relay device management with multiple quality thresholds
JP5044413B2 (ja) 様々な無線アクセス技術のためのモバイル端末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ユニット
US20080299978A1 (en) Extending RF coverage areas for cellular telephones using base stations with ultra-wide band signaling
KR20130129686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소형 기지국의 동작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그에 따른 소형 기지국
JP4495760B2 (ja) 移動通信サービス方法、その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KR101933647B1 (ko) 소형 기지국 장치 및 소형 기지국 장치의 전력 절감 방법
JP5699151B2 (ja) 無線通信を容易にする方法、無線信号リピータ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装置
JPH10285097A (ja) 無線中継増幅装置
KR19990066553A (ko) 고층건물의 상위층의 무선통신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