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7215A - 按压式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按压式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7215A
CN102237215A CN2011101151965A CN201110115196A CN102237215A CN 102237215 A CN102237215 A CN 102237215A CN 2011101151965 A CN2011101151965 A CN 2011101151965A CN 201110115196 A CN201110115196 A CN 201110115196A CN 102237215 A CN102237215 A CN 102237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body
guiding elements
abutting part
type input
push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151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对马光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37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72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压式输入装置,从而在设置于键盘装置等中的按压式输入装置中,能够使作为键顶的操作体以始终稳定的姿态进行升降。在基板(2)上重叠有具有开关机构的膜片(3),引导构件(5)在其上方被支承成沿Y方向移动自如,进而操作体(6)被支承成升降自如。在操作体(6)上形成有倾斜地突出的多个突部(68),各突部(68)插入于形成在引导构件(5)上的凹部(58)中。当偏斜的按压力(F1)作用时,由下降力(a)对引导构件(5)作用Y2方向的滑动力(b),对位于Y2侧的突部(68)作用下降引导力(c)。因此,操作体(6)能够以水平姿态稳定地下降。

Description

按压式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置在键盘装置等的输入部的按压式输入装置,尤其涉及在操作体的偏斜的位置作用按压力的情况下也能使操作体以稳定的姿态下降的按压式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在键盘装置中使用的按压式输入装置。
该按压式输入装置在基板上设置有组装成X状的连杆机构,键顶被所述连杆机构支承,能够向接近基板表面的下降方向和从基板表面分离的上升方向动作。通过弹性体朝向上升方向对键顶施力。在基板的表面设置有开关机构,当键顶被按压时,键顶通过下降的力使开关机构动作。
键顶的背面在四个部位通过组装成X状的连杆机构被支承,因此即使在键顶表面的偏斜位置作用按压力,键顶也会保持水平姿态而容易下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640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55580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按压式输入装置中,由于在基板与各键顶之间配置有将多个部件组合而成的连杆机构,因此用于组装一个键顶的部件个数增多。此外,需要将连杆机构的四个轴部组装成在一个键顶的背部转动自如,因此也导致组装作业繁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较少的部件个数构成的、能够使操作体以稳定的姿态升降且装配容易的按压式输入装置。
本发明的按压式输入装置设有:基板、朝向基板的面下降的下降方向和从所述面分离的上升方向移动自如的操作体、位于所述基板的面与所述操作体之间并沿着所述面移动自如的引导构件、对所述操作体向上升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通过所述操作体进行动作的检测部,
所述操作体和所述引导构件通过在沿着所述面的方向上分离定位的多个抵接部而相互抵接,第一抵接部具有将所述操作体的下降力转换成所述引导构件的移动力的倾斜引导部,第二抵接部具有将所述引导构件的移动力转换成所述操作体的下降力的倾斜引导部。
本发明的按压式输入装置构成为,当操作体被按压时,在其下降力的作用下引导构件水平移动,且在引导构件的移动力的作用下操作体能够保持水平姿态地下降。由此,即使对操作体作用偏斜的按压力也能够使其以稳定的姿态进行下降动作。由于在操作体与基板之间仅配置引导构件,因此部件个数少,装配容易。并且由于引导构件形成得薄,因此也容易实现减薄化。
此时,优选,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夹着通过所述操作体的中心且与所述面并行延伸的中心线的两侧。
本发明可以构成为,设置有在沿着所述面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抵接部分离定位的第三抵接部、在沿着所述面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抵接部分离定位的第四抵接部,所述第三抵接部具有将所述操作体的下降力转换成所述引导构件的移动力的倾斜引导部,所述第四抵接部具有将所述引导构件的移动力转换成所述操作体的下降力的倾斜引导部。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对操作体作用多处偏斜的按压力,也能够使操作体以稳定的姿态下降。
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第三抵接部与所述第四抵接部位于夹着通过所述操作体的中心且与所述面并行延伸的中心线的两侧。
本发明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操作体和所述引导构件中的一方形成有突部,而在另一方形成有凹部,所述突部和所述凹部卡合而构成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在所述操作体和所述引导构件上至少设置有两处,在其中一个卡合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四抵接部,在另一卡合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第三抵接部。
但是,本发明的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第三抵接部及第四抵接部也可以配置在互不相同的卡合部中。
在本发明中,所述引导构件沿着所述面进行直线状的往复移动。或者,所述引导构件沿着所述面进行往复转动。
本发明优选:所述施力构件配置在能够对所述操作体的中央部施力的位置,在所述引导构件上形成有在其内侧配置所述施力构件的避让孔。
通过施力构件的作用力作用于操作体的中央部,从而能够使操作体以稳定的姿态升降。
在本发明中,所述施力构件由弹性体形成,在所述基板的上方配置作为所述检测部的开关机构,且由所述弹性体按压所述开关机构。
或者,所述施力机构由弹性体形成,在所述基板的下方配置作为所述检测部的开关机构,所述弹性体经过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开口部而按压所述开关机构。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基板的下侧配置有导光构件,由所述导光构件引导的光通过所述开口部向所述操作体照射。
发明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基板与操作体之间配置引导构件这样简单的结构,使操作体能够保持水平姿态而下降。此外,其装配容易且通过将引导构件形成得薄而容易实现减薄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以图1的II-II线将组装后的状态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剖开后的剖视图,
图3是以图1的III-III线将组装后的状态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剖开后的剖视图,
图4是以图1的IV-IV线将组装后的状态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剖开后的剖视图,
图5在与图4相同的剖视图中表示操作体被按压后的动作状态,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弹性体和检测部(开关机构)的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的结构的与图6相同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以图8的IX-IX线将组装后的状态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剖开后的剖视图,
图10是以图8的X-X线将组装后的状态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剖开后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2(A)、(B)是分动作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16(A)是以图15的A-A线剖开后的剖视图,(B)是以图15的B-B线剖开后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按压式输入装置
2         基板
3         膜片
4         弹性体
5         引导构件
6         操作体
21        引导卡止部
21a       卡止长孔
21b       滑动引导面
21c       升降引导面
22        升降引导孔
23        避让孔
31        基部片
32        上部片
33               间隔片
34               开关机构
36               固定触点
37               可动触点
44               按压部
52a              卡止突部
55               孔
58               凹部
61               按压部
63               空间部
68               突部
70               卡合部
71               第一抵接部
71a、71b         倾斜引导部
72               第二抵接部
72a、72b         倾斜引导部
73               第三抵接部
73a、73b         倾斜引导部
74               第四抵接部
74a、74b         倾斜引导部
102              基板
102a             开口部
103              导光构件
302              基板
305              引导构件
306              操作体
370              卡合部
371              第一抵接部
371a、371b       倾斜引导部
372              第二抵接部
372a、372b      倾斜引导部
373             第三抵接部
373a、373b      倾斜引导部
374             第四抵接部
374a、374b      倾斜引导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1具有基板2和设置在其上的膜片3。在膜片3上设置有作为施力构件的弹性体4及引导构件5,且在其上配置有作为键顶的操作体6。
按压式输入装置1搭载在个人计算机等所装备的键盘装置上。因此,实际的基板2及膜片3具有比图1所示的部件更大的面积,弹性体4、引导构件5及操作体6在基板2及膜片3上排列有多组。但是,在各图中,将基板2和膜片3表示为构成一个按压式输入装置1的单位的大小。
在图1所示的按压式输入装置1中,沿着基板2的表面2a的方向为X方向和Y方向。Z1方向是从表面2a分离的上升方向,Z2方向是接近表面2a的下降方向。
图1所示的基板2由金属板形成,在X方向上对置的成对的引导卡止部21、21通过向Z1方向折弯而形成。在各引导卡止部21上形成有沿Y方向延伸的卡止长孔21a。各引导卡止部21的朝向X方向的对置面为滑动引导面21b,朝向Y方向的两端面为沿Z方向延伸的升降引导面21c、21c。
在基板2上形成有在Z方向上贯通的多个升降引导孔22及多个避让孔23。升降引导孔22是与形成在引导卡止部21上的升降引导面21c连续的矩形孔。避让孔23是位于比升降引导孔22靠按压式输入装置1的中央侧的矩形孔。
膜片3在沿X方向空出间隔的位置上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切口部3a、3a。膜片3经由粘结剂固定在基板2的表面2a上。此时,形成在基板1上的引导卡止部21通过切口部3a而向Z1方向延伸,形成在基板2上的升降引导孔22与避让孔23在切口部3a的内部露出。
图6中放大表示膜片3的剖面结构。
膜片3具有基部片31、挠性的上部片32和位于两片31、32之间的间隔片33。基部片31、上部片32及间隔片33为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片,彼此粘接固定。
在膜片3上形成有作为检测部的开关机构34。开关机构34位于按压式输入装置1的中央部。在开关机构34中,在间隔片33上形成有孔,在基部片31和上部片32之间形成有空间部35。在空间部35的内部,在基部片3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成对的固定触点36、36,在上部片32的下表面形成有可动触点37。固定触点36、36与可动触点37由金或银等的薄膜形成。
作为施力构件的弹性体4由合成橡胶等形成。如图2和图6所示,弹性体4的环状的基部41的下表面经由粘结剂或粘接剂固定在膜片3的表面3b上。弹性体4在基部41的上部具有锥形状的弹性变形部42。基部41和弹性变形部42的内部为空洞部46,在空洞部46的内部一体地形成有从上部45向Z2方向延伸的按压部44。
弹性体4在向Z方向压缩的状态下配置在基板2与操作体6之间,通过弹性体4的上部45始终对操作体6向上升方向(Z1方向)施力。弹性体4与操作体6的中央部抵接,操作体6的中央部被向上升方向施力。当向Z2方向按压操作体6时,通过操作体6压溃弹性体4而由按压部44按压开关机构34。通过该按压力,在开关机构34中,上部片32朝向空间部35内弯曲,可动触点37与固定触点36、36接触,从而开关机构34从断开切换成接通。
需要说明的是,开关机构不局限于图6所示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基部片31的上表面上形成高电阻体的膜,在上部片32的下表面可以形成电阻率比所述高电阻体小的低电阻体的膜,通过电压变化等检测高电阻体的两端的电阻值。对于该开关机构而言,在上部片32弯曲而使低电阻体与高电阻体接触时,能够得到检测输出,并且能够检测出低电阻体与高电阻体的接触面积的变化。由此,能够检测出操作体6的按压力的变化。
另外,也可以不使用膜片3的上部片32和间隔片33而仅使用具有固定触点36、36的基部片31,并在弹性体4的按压部44的下端设置可动触点,使设置在弹性体4上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36、36接触。此外,开关机构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
引导构件5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如图1所示,引导构件5为Z方向的板厚尺寸比X方向和Y方向的宽度尺寸足够薄的板状。在引导构件5的朝向X1方向及X2方向的各侧面上形成有滑动面51a、51a。在滑动面51a与滑动面51a之间形成有滑动面51b。滑动面51a、51a与滑动面51b通过切口部53分离,而彼此位于同一面上。在引导构件5上一体地形成有从滑动面51b向Z2侧延伸的弹性片52,在弹性片52的下部形成有从滑动面51b向分离的方向延伸的卡止突部52a。此外,在引导构件5的多个部位上设置有从下表面5a向Z2方向突出的滑动突部54。如图4所示,滑动突部54位于膜片3的切口部3a的内部,且与基板2的表面2a抵接。
如图2所示,引导构件5配置于在基板2的X1侧形成的引导卡止部21和在X2侧形成的引导卡止部21之间。如图4所示,在引导构件5的下表面5a形成的滑动突部54与基板2的表面2a抵接,如图2所示,设置在引导构件5上的卡止突部52a卡止于在引导卡止部21上形成的卡止长孔21a中,由此,引导构件5被设置成不会向Z1-Z2方向发生较大的晃动。另外,引导构件5的形成在X1侧和X2侧的滑动面51a、51b与各引导卡止部21的对置面即滑动引导面21b抵接,由此限制引导构件5向X1-X2方向发生较大的晃动。并且,如图3所示,在卡止突部52a在卡止长孔21a内可移动的范围内,引导构件5能够在基板2及膜片3上向Y1-Y2方向滑动移动。
如图1所示,在引导构件5的中央部形成有沿Z1-Z2方向贯通的孔55。若引导构件5设置在基板2和膜片3上,则所述弹性体4位于所述孔55的内部。由于弹性体4固定在膜片3的上表面且引导构件5向Y1-Y2方向移动自如,因此孔55为Y方向的内径尺寸比X方向的内径尺寸大的长孔。
作为键顶的操作体6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如图1至图5所示,操作体6具有按压部61和从其周围向Z2方向延伸的周壁部62。操作体6具有由按压部61的下表面61a和周壁部62的内表面62a包围的空间部63。所述弹性体4的上部45位于空间部63的内部,且弹性体4的上表面与按压部61的下表面61a抵接。
如图3所示,在X2侧的周壁部62的紧靠内侧沿Y方向空出间隔地一体地形成有一对滑动突部64、64,各滑动突部64、64在形成于基板2上的引导卡止部21的Y方向的两侧部的升降引导面21c、21c上滑动,进而在升降引导孔22内被引导。滑动突部64、64位于从Y方向的两侧部夹持引导卡止部21的位置,因此操作体6不会向Y1-Y2方向晃动,从而仅能够向升降方向(Z1-Z2方向)移动。
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在引导构件5上的四处形成有凹部58。各凹部58在Z1-Z2方向上贯通引导构件5且相对于Z1-Z2方向倾斜地形成。如图4及图5所示,在操作体6上一体地形成有从按压部61的下表面61a向下降方向(Z2方向)延伸的四个突部68、各突部68相对于Z2方向倾斜地延伸。由各凹部58与突部68形成四处卡合部70。
如图1所示,四处卡合部70以夹着通过操作体6的中心而与基板2的表面2a平行地延伸的中心线Ox的方式在两侧各配置有两处,同样地以夹着中心线Oy的方式在两侧各配置有两处。
如图4和图5所示,构成卡合部70的凹部58和突部68以随着向Z2方向下降而朝向Y1方向的方式倾斜地形成,各突部68隔着最小的间隙滑动自如地插入凹部58内。
如图4所示,位于Y1侧的两处卡合部70在Y2侧形成有第一抵接部71且在Y1侧形成有第四抵接部74。第一抵接部71由在凹部58的Y2侧形成的倾斜引导部71a和在突部68的Y2侧形成的倾斜引导部71b形成。第四抵接部74由在凹部58的Y1侧形成的倾斜引导部74a和在突部68的Y1侧形成的倾斜引导部71b形成。
位于Y2侧的两处卡合部70在Y1侧形成有第二抵接部72且在Y2侧形成有第三抵接部73。第二抵接部72由在凹部58的Y1侧形成的倾斜引导部72a和在突部68的Y1侧形成的倾斜引导部72b形成。第三抵接部73由在凹部58的Y2侧形成的倾斜引导部73a和在突部68的Y2侧形成的倾斜引导部73b形成。
接下来,说明所述按压式输入装置1的动作。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对操作体6未作用Z2方向的按压力时,在弹性体4的向Z1方向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操作体6从基板1分离而上升。当操作体6的突部68上升时,通过形成在操作体6上的倾斜引导部71a、72a、73a、74a与形成在引导构件5上的倾斜引导部71b、72b、73b、74b的滑动动作而使引导构件5向Y1方向移动。
如图3所示,在操作体6上升时,设置在引导构件5上的卡止突部52a与形成在基板2上的卡止长孔21a的Y1侧的内缘部相抵,从而引导构件5无法进一步向Y1方向移动。另外,设置在操作体6上的滑动突部64、64设置在从Y方向的两侧夹持引导卡止部21的位置,从而操作体6向Y1-Y2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并且,在操作体6上升时,形成在操作体6上的四处突部68不会从形成在引导构件5上的凹部58拔出。从以上情况可知,未被操作状态下的操作体6无法向Z1方向脱离。
如上所述,通过设置在基板2上的一对引导卡止部21决定引导构件5的向Y1-Y2方向的移动范围,进而通过同样的引导卡止部21沿升降方向引导操作体6。由此,仅通过使一对引导卡止部21在基板2上折弯,就能够支承引导构件5和操作体6,从而能够简化基板2的结构。
当向Z2方向压下操作体6的按压部61时,对于四处卡合部70而言,向下倾斜延伸的突部68和凹部58滑动,且引导构件5向Y2方向滑动移动,由此,操作体6能够在维持水平姿态的状态下下降。
例如,如图4所示,当对操作体6在向Y1侧偏斜的位置施加按压力F1时,在位于Y1侧的第一抵接部71中,从突部68的倾斜引导部71b向凹部58的倾斜引导部71a施加下降力(a),在其分力的作用下,对引导构件5作用朝向Y2方向的滑动力(b),使引导构件5向Y2方向移动。此时,在Y2侧,在第二抵接部72中,从凹部58的倾斜引导部72a对突部68的倾斜引导部72b施加向Z2方向的下降引导力(c)。因此,即使向Y1侧偏斜地施加按压力F1,也能够在Y1侧和Y2侧这双方对操作体6施加下降力。
相反地,如图4所示,当对操作体6施加向Y2侧偏斜的按压力F2时,在位于Y2侧的第三抵接部73中,从突部68的倾斜引导部73b向凹部58的倾斜引导部73a施加下降力(d),在其分力的作用下,对引导构件5作用向Y2方向的滑动力(e),使引导构件5向Y2方向移动。此时,在Y1侧,在第四抵接部74中,从凹部58的倾斜引导部74a对突部68的倾斜引导部74b施加向Z2方向的下降引导力(f)。因此,即使在偏斜的位置施加按压力F2,也能够在Y1侧和Y2侧这双方对操作体6施加下降力。
因此,操作体6能够在保持水平的姿态的状态下向Z1方向下降。当操作体6下降时,图6所示的弹性体4的按压部44按压开关机构43的上部片32,可动触点37与固定触点36、36接触,从而开关机构43切换成接通。
在开关机构43切换成接通后,若解除对操作体6施加的向Z2方向的按压力,则弹性体4的回复力向Z1方向作用于操作体6的中央部。操作体6的中央部被按压而以稳定的姿态向Z1方向移动。此时,在Y1侧和Y2侧的各自的卡合部70中,从突部68的倾斜引导部72b、74b向凹部58的倾斜引导部72a、74a施加均等的力,引导构件5向Y1方向移动而复位。
如图5所示,当操作体6下降时,向Y2方向滑动了的引导构件5进入操作体6的空间部63。进而,设置在操作体6上的突部68的下端部进入膜片3的切口部3a及基板2的避让孔23的内部。由此,能够使操作体6下降到与膜片3的表面2a大致抵接的位置。因此,能够使从按压式输入装置1的基板2的表面2a算起的高度尺寸与操作体6的厚度尺寸和操作体6的下降行程量相加后的尺寸大致一致,从而能够使结构减薄。
进而,通过调整引导构件5的厚度,能够使操作体6的按压时的行程变化。例如,若使图5中的引导构件5变薄,则能够进一步增大操作体6的按压时的行程。
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101的基本的结构与图1至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1相同。
在图7所示的按压式输入装置101中,膜片3经由粘结剂等固定在金属制的基板102的下方,且在膜片3的下侧设置有由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导光构件103。此外,设有与导光构件103的端部等对置而对导光构件103的内部照射光的LED等光源。在基板102上形成有开口部102a,该开口部102a形成于在膜片3上形成的开关机构34的上方。
当操作体6向Z2方向被按压而弹性体4压缩时,设置在弹性体4上的按压部44通过开口部102a的内部而按压开关机构34。
通过由透光性片形成膜片3的基部片31和上部片32且通过合成橡胶等形成弹性体4,从而透过导光构件103的内部的光通过膜片3及开口部102a并透过弹性体4而照射到操作体6上。若在操作体6的一部分上设置透过光的光照显示部,则能够将该光照显示部照亮。
图8至图10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201与利用图1及之后的附图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1相比,其X1-X2方向的尺寸变长。当装备到键盘装置上时,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1作为字母输入键或数字输入键等使用,而第三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201作为空格输入键等使用。
在对图8至图10所示的按压式输入装置201的说明中,虽然X方向和Y方向的尺寸不同,但仍然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1发挥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形成在基板202上的引导卡止部21、21的X方向的间隔比基板202的X方向的全长尺寸短,引导构件5被支承为在X1侧的引导卡止部21与X2侧的引导卡止部21之间向Y1-Y2方向移动自如。
如图9所示,在引导构件5与操作体206之间设置有结构与图4和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的四处卡合部70,且设有第一抵接部71、第二抵接部72、第三抵接部73及第四抵接部74。
在基板202的比引导卡止部21靠X1方向的外侧形成有轴支承部202a和202b,在X2方向的外侧也形成有轴支承部202a和202b。
在基板202及膜片3的上方设置有沿X方向延伸的一对连杆203、204。一方的连杆203的两端部在轴支承部202a、202a被支承成转动自如,如图9及图10所示,连杆203的中间部由在操作体206的下表面的Y1侧形成的轴支承部206a支承成转动自如。另一方的连杆204的两端部由轴支承部202b、202b支承成转动自如。连杆204的中间部由形成在操作体206的下表面的Y2侧的轴支承部206b支承成转动自如。
该按压式输入装置201与图4和图5所示的按压式输入装置1同样,都是利用第一抵接部71、第二抵接部72、第三抵接部73及第四抵接部74的倾斜引导部的动作使操作体206能够在保持水平姿态的状态下进行升降动作。进而,由于操作体206在X方向的全长上由连杆203和连杆204支承,因此能够使在X方向上尺寸长的操作体206以更加稳定的姿态升降。
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301中,在操作体306进行升降时,旋转构件305进行转动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中省略弹性体4的图示。
在基板302上形成有卡止部321、321,在各卡止部321上形成有卡止长孔321a。在基板302的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的转动引导部323。在引导构件305上一体地形成有从其外周面向X1方向和X2方向突出的卡止突部352,在中央的孔355的周围的下表面一体地突出形成有多个转动滑动部354。
引导构件305的卡止突部352嵌合于卡止长孔321a,转动滑动部354在转动引导部323的外周滑动,由此,引导构件305不会从基板302及膜片3的表面分离,而是以从基板302的中心部垂直地延伸的转动中心线Ov为中心地转动自如。并且,该转动范围由转动引导部323的圆周方向的长度限制。
在操作体306的X1侧和X2侧分别向下形成有一对滑动突部364、364。在基板302的X1侧和X2侧设置的各卡止部321的Y1侧和Y2侧的两侧部分别形成有升降引导面321c、321c,而且在基板302上形成有升降引导孔322、322。滑动突部364、364被升降引导面321c、321c及升降引导孔322、322引导,从而操作体306在基板上的转动被限制而向Z1-Z2方向升降自如。
在引导构件305的两处形成有凹部358,且在操作体306的两处也形成有突部368。各突部368分别滑动自如地插入凹部358,从而形成两处卡合部370。在两处卡合部370中,在凹部358上形成有随着朝向Z2方向而朝向圆周方向(β方向)的倾斜引导部371a、372a、373a、374a,同样,在突部368上也形成有随着朝向Z2方向而朝向圆周方向(β方向)的倾斜引导部371b、372b、373b、374b。
如图11和图12所示,由倾斜引导部371a和371b形成第一抵接部371,由倾斜引导部372a和372b形成第二抵接部372,由倾斜引导部373a和373b形成第三抵接部373,由倾斜引导部374a和374b形成第四抵接部374。
如图12所示,当在操作体306上未作用有按压力时,操作体306在弹性体4的作用下朝向Z1方向被顶起,在两处凹部358和突部368的倾斜引导部的动作下,引导构件305向β方向转动。
例如,如图11所示,当由向X1侧偏斜的按压力F1压下操作体306时,X1侧的突部368的倾斜引导部371b按压凹部358的倾斜引导部371a,从而对引导构件305施加向α方向的转动力。该转动力从X2侧的凹部358的倾斜引导部372a向突部368的倾斜引导部372b施加,从而对倾斜引导部372b施加向Z2方向的下降力。
反之,当由向X2侧偏斜的按压力F2压下操作体306时,X2侧的突部368的倾斜引导部373b按压凹部358的倾斜引导部373a,从而对引导构件305施加向α方向的转动力。该转动力从X1侧的凹部358的倾斜引导部374a向突部368的倾斜引导部374b施加,从而对倾斜引导部374b施加向Z2方向的下降力。因此,操作体306能够以始终稳定的水平姿态下降。
在图13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401中,在操作体406上形成有凹部468,在引导构件405上形成有突部458。各突部458嵌合于凹部468,从而形成多个抵接部470。
在Y1侧的突部458和凹部468上形成有构成第一抵接部471和第四抵接部474的倾斜引导部,在Y2侧的突部458和凹部468上形成有构成第二抵接部472和第三抵接部473的倾斜引导部。
在图13所示的按压式输入装置401中,即使在偏斜的位置按压操作体406,由于引导构件405向箭头方向移动,因此操作体406也能够以水平姿态稳定地进行下降动作。
在图14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501中,在操作体506上形成有向下倾斜地延伸的突部568。在基板与操作部506之间形成有多个引导构件505a、505b,它们各自独立地向Y2方向移动。另外,下侧的引导构件505b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向Y1方向被施力。在引导构件505a上形成有凹部558a、558a,在引导构件505b上形成有凹部558b、558b。由所述突部568、568、凹部558a、558a以及凹部558b、558b形成卡合部570。
在所述按压式输入装置501中,当操作体506下降时,突部568与上侧的引导构件505a的凹部558a及下侧的引导构件505b的凹部558b依次嵌合,使引导构件505a和引导构件505b在不同的时刻向Y2方向移动。通过多个引导构件505a、505b的引导动作使操作体506能够以水平的稳定的姿态下降。
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按压式输入装置601中,在操作体606的四处形成有突部664。在基板与操作体606之间设置有引导构件605。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由A-A剖面所示的X1侧的两个突部664与引导构件605之间形成有第一抵接部671和第二抵接部672,在由B-B剖面所示的X2侧的两个突部664和引导构件605之间形成有第三抵接部673和第四抵接部674。
如图16(A)所示,当由向Y1侧偏斜的力F1按压操作体606时,通过A-A剖面示出的第一抵接部671的倾斜引导部671a、671b的滑动,对引导构件605施加向Y2方向的移动力。此时,在第二抵接部672中,通过倾斜引导部672a、672b的滑动使Y2侧的突部664向Z2方向被压下。
如图16(B)所示,当由向Y2侧偏斜的力F2按压操作体606时,通过B-B剖面示出的第三抵接部673的倾斜引导部673a、673b的滑动,对引导构件605施加向Y2方向的移动力。此时,在第四抵接部674中,通过倾斜引导部674a、674b的滑动使Y1侧的突部664向Z2方向被压下。由此,操作体606能够以稳定的水平姿态下降。
如图15和图16所示,可以将第一抵接部671、第二抵接部672、第三抵接部673及第四抵接部674形成在各自不同的突部664上。

Claims (11)

1.一种按压式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基板、朝向基板的面下降的下降方向和远离所述面的上升方向移动自如的操作体、位于所述基板的面与所述操作体之间并沿着所述面移动自如的引导构件、对所述操作体向上升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通过所述操作体进行动作的检测部,
所述操作体和所述引导构件通过在沿着所述面的方向上分离定位的多个抵接部而相互抵接,第一抵接部具有将所述操作体的下降力转换成所述引导构件的移动力的倾斜引导部,第二抵接部具有将所述引导构件的移动力转换成所述操作体的下降力的倾斜引导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夹着通过所述操作体的中心且与所述面并行延伸的中心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输入装置,其中,
设置有在沿着所述面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抵接部分离定位的第三抵接部、在沿着所述面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抵接部分离定位的第四抵接部,
所述第三抵接部具有将所述操作体的下降力转换成所述引导构件的移动力的倾斜引导部,所述第四抵接部具有将所述引导构件的移动力转换成所述操作体的下降力的倾斜引导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压式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三抵接部与所述第四抵接部位于夹着通过所述操作体的中心且与所述面并行延伸的中心线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压式输入装置,其中,
在所述操作体和所述引导构件中的一方形成有突部,而在另一方形成有凹部,所述突部和所述凹部卡合而构成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在所述操作体和所述引导构件上至少设置有两处,在其中一个卡合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四抵接部,在另一卡合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第三抵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构件沿着所述面进行直线状的往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构件沿着所述面进行往复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施力构件配置在能够对所述操作体的中央部施力的位置,在所述引导构件上形成有在其内侧配置所述施力构件的避让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施力构件由弹性体形成,在所述基板的上方配置有作为所述检测部的开关机构,且由所述弹性体按压所述开关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施力机构由弹性体形成,在所述基板的下方配置有作为所述检测部的开关机构,所述弹性体经过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开口部而按压所述开关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压式输入装置,其中,
在所述基板的下侧配置有导光构件,由所述导光构件引导的光通过所述开口部向所述操作体照射。
CN2011101151965A 2010-04-28 2011-04-27 按压式输入装置 Pending CN1022372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03690 2010-04-28
JP2010103690A JP2011233406A (ja) 2010-04-28 2010-04-28 押圧式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7215A true CN102237215A (zh) 2011-11-09

Family

ID=44887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151965A Pending CN102237215A (zh) 2010-04-28 2011-04-27 按压式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233406A (zh)
CN (1) CN10223721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5601A (zh) * 2013-06-18 2013-09-25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3531389A (zh) * 2013-09-16 2014-01-2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
CN103765540A (zh) * 2011-04-03 2014-04-30 辛纳普蒂克斯公司 具有对垂直行程的平面平移响应性的调平触摸表面
US9224553B2 (en) 2013-06-14 2015-12-29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Keyswitch having a slidable translation mechanis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60413B2 (en) 2009-01-08 2014-06-24 Synaptics Incorporated Tactile surface
US10068728B2 (en) 2009-10-15 2018-09-04 Synaptics Incorporated Touchpad with capacitive force sensing
US8624839B2 (en) 2009-10-15 2014-01-07 Synaptics Incorporated Support-surface apparatus to impart tactile feedback
US8309870B2 (en) 2011-01-04 2012-11-13 Cody George Peterson Leveled touchsurface with planar translational responsiveness to vertical travel
US8912458B2 (en) 2011-01-04 2014-12-16 Synaptics Incorporated Touchsurface with level and planar translational travel responsiveness
US8735755B2 (en) 2011-03-07 2014-05-27 Synaptics Incorporated Capacitive keyswitch technologies
US9177733B2 (en) 2012-08-06 2015-11-03 Synaptics Incorporated Touchsurface assemblies with linkages
US9040851B2 (en) 2012-08-06 2015-05-26 Synaptics Incorporated Keycap assembly with an interactive spring mechanism
WO2014025786A1 (en) 2012-08-06 2014-02-13 Synaptics Incorporated Touchsurface assembly utilizing magnetically enabled hinge
US9218927B2 (en) 2012-08-06 2015-12-22 Synaptics Incorporated Touchsurface assembly with level and planar translational responsiveness via a buckling elastic component
US9240296B2 (en) * 2012-08-06 2016-01-19 Synaptics Incorporated Keyboard construction having a sensing layer below a chassis layer
CN103151204B (zh) * 2013-02-08 2015-06-1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开关及键盘
US9384919B2 (en) 2013-03-14 2016-07-05 Synaptics Incorporated Touchsurface assembly having key guides formed in a sheet metal component
US9213372B2 (en) 2013-04-19 2015-12-15 Synaptics Incorporated Retractable keyboard keys
CN112748808B (zh) * 2019-10-31 2024-02-20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4066A (ja) * 1998-11-26 2000-06-16 Alps Electric Co Ltd キーボード装置
CN1716483A (zh) * 2004-07-01 2006-01-04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键开关装置,键盘以及键开关组装夹具
CN101335142A (zh) * 2007-06-28 2008-12-31 王光达 具有导向装置的按键开关及其架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4066A (ja) * 1998-11-26 2000-06-16 Alps Electric Co Ltd キーボード装置
CN1716483A (zh) * 2004-07-01 2006-01-04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键开关装置,键盘以及键开关组装夹具
CN101335142A (zh) * 2007-06-28 2008-12-31 王光达 具有导向装置的按键开关及其架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5540A (zh) * 2011-04-03 2014-04-30 辛纳普蒂克斯公司 具有对垂直行程的平面平移响应性的调平触摸表面
CN103765540B (zh) * 2011-04-03 2017-04-19 辛纳普蒂克斯公司 具有对垂直行程的平面平移响应性的调平触摸表面
US9224553B2 (en) 2013-06-14 2015-12-29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Keyswitch having a slidable translation mechanism
CN103325601A (zh) * 2013-06-18 2013-09-25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3325601B (zh) * 2013-06-18 2015-09-0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3531389A (zh) * 2013-09-16 2014-01-2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
CN103531389B (zh) * 2013-09-16 2015-09-0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33406A (ja) 2011-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7215A (zh) 按压式输入装置
JP6533558B2 (ja) バタフライヒンジを使用する移動量が少ないキー機構
CN104769529B (zh) 使用蝶形铰链的低行程按键机构
US20140027259A1 (en) Key input device
US9299513B2 (en) Thin keyboard
US20200357581A1 (en) Keyswitch device and keyboard
CA2537491C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keypad providing enhanced usability and reduced size,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20080309638A1 (en)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dule unit for input device
US7528338B2 (en) Fixed contract pattern and switch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3031077A5 (zh)
CN102163966A (zh) 开关机构以及输入装置
EP2006868A2 (en) Push button switch device with lever
US8115120B2 (en) Electrical switch with multiple switching channels
US9318282B2 (en) Keyboard
US8772661B2 (en) Press button and portable computer using the same
US8411031B2 (en) Input device having magnetic button structure
US8946569B2 (en) Multi-directional butto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0380549C (zh) 点按弹簧、带点按弹簧的薄片以及开关装置
CN202221714U (zh) 按压式输入装置
JP4353420B2 (ja) 押圧式入力装置
JP2012059513A (ja) 押圧式入力装置
CN206564214U (zh) 一种防误按的按键层
JP2021051908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CN101740249B (zh) 按钮开关
CN103325604A (zh) 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