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1389B - 键盘 - Google Patents

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1389B
CN103531389B CN201310421197.1A CN201310421197A CN103531389B CN 103531389 B CN103531389 B CN 103531389B CN 201310421197 A CN201310421197 A CN 201310421197A CN 103531389 B CN103531389 B CN 1035313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cement
block
corner
button
key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211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31389A (zh
Inventor
洪铭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211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313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31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1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31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13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键盘,该键盘包括底板、复数个第一按键及复数个第二按键;该复数个第一按键设置于底板上,该复数个第一按键可被按压而进行第一向下运动,第一向下运动同时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及第一侧方向位移;该复数个第二按键设置于底板上,该复数个第二按键可被按压而进行第二向下运动,第二向下运动同时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及第二侧方向位移;垂直方向位移实质上垂直于底板,第一侧方向位移及第二侧方向位移实质上平行底板,第一侧方向位移及第二侧方向位移不同。本发明的键盘利用不同侧方向位移以提升键盘使用的流畅度。

Description

键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按键的输入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不同侧方向位移的键盘。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式电子装置不断推陈出新。许多的电子产品搭载键盘而具有强大的文书处理功能,例如是桌上型电脑或笔记型电脑。
键盘通常是由五到六列的按键所构成的阵列。键盘上的按键被按压时,朝向某一固定方向来回位移,以产生输入信号。因此,使用者的手指必须依照此固定方向按压所有的按键,影响键盘操作的流畅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键盘,其利用不同侧方向位移以达到提升键盘使用的流畅度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键盘,包括:底板、复数个第一按键以及复数个第二按键;复数个第一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该复数个第一按键被按压而进行第一向下运动,该第一向下运动同时具有垂直方向位移及第一侧方向位移;复数个第二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该复数个第二按键被按压而进行第二向下运动,该第二向下运动同时具有该垂直方向位移及第二侧方向位移;其中,该垂直方向位移垂直于该底板,该第一侧方向位移及该第二侧方向位移平行该底板,该第一侧方向位移及该第二侧方向位移不同。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第一区块及第二区块,该复数个第一按键位于该第一区块,位于该第一区块的该复数个第一按键具有该第一侧方向位移,该复数个第二按键位于该第二区块,位于该第二区块的该复数个第二按键具有该第二侧方向位移。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盘为矩形,该键盘具有长中心轴,该第一区块及该第二区块分别位于该长中心轴的两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盘具有第一长边及第二长边,该第一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一长边的方向,该第二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二长边的方向,该第一侧方向位移与该第二侧方向位移相反。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盘为矩形,该键盘具有短中心轴,该第一区块及该第二区块分别位于该短中心轴的两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盘具有第一长边及第二长边,该第一长边与该第二长边均垂直于该短中心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区块具有第一角落,该第一角落位于该第二长边与该短中心轴交界,该第二区块具有第二角落,该第二角落位于该第二长边与该短中心轴交界,该第一侧方向位移为该第一角落指向该第一长边,该第二侧方向位移为该第二角落指向该第一长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角落邻近于该第二角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侧方向位移与该第二侧方向位移的夹角为60度至120度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盘具有第一短边与第二短边,该第一短边与该第二短边均平行于该短中心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区块具有第一角落,该第一角落位于该第二长边与该第一短边交界,该第二区块具有第二角落,该第二角落位于该第二长边与该第二短边交界,该第一侧方向位移为该第一角落指向该第一长边,该第二侧方向位移为该第二角落指向该第一长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盘更包括复数个第三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该复数个第三按键被按压而进行第三向下运动,该第三向下运动同时具有该垂直方向位移及第三侧方向位移;以及
复数个第四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该复数个第四按键被按压而进行第四向下运动,该第四向下运动同时具有该垂直方向位移及第四侧方向位移;
其中,该第三侧方向位移及该第四侧方向位移平行该底板,该第一侧方向位移、该第二侧方向位移、该第三侧方向位移及该第四侧方向位移的方向不同。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第一区块、第二区块、第三区块及第四区块,该复数个第一按键位于该第一区块,位于该第一区块的该复数个第一按键具有该第一侧方向位移,该复数个第二按键位于该第二区块,位于该第二区块的该复数个第二按键具有该第二侧方向位移,该复数个第三按键位于该第三区块,位于该第三区块的该复数个第三按键具有该第三侧方向位移,该复数个第四按键位于该第四区块,位于该第四区块的该复数个第四按键具有该第四侧方向位移。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盘更具有长中心轴、平行该长中心轴的第一长边与第二长边,及平行该短中心轴的第一短边与第二短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盘为矩形,该第一区块及该第二区块分别位于该长中心轴的一侧,该第三区块及该第四区块位于该长中心轴的相对一侧,该第一区块及该第三区块位于该短中心轴的一侧,该第二区块及该第四区块位于该短中心轴的相对一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区块具有第一角落,该第二区块具有第二角落,该第一角落、该第二角落分别位于该第一长边与该第一短边、该第二短边交界处,该第三区块具有第三角落,该第四区块具有第四角落,该第三角落、该第四角落分别位于该短中心轴与该第二长边交界处,该第一角落相对于该第二角落,该第三角落邻近于该第四角落,该第一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一角落,该第二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二角落,该第三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三角落,该第四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四角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三侧移方向位移与该第四侧移方向位移的夹角为60~120度。或该第一侧移方向位移与该第二侧移方向位移的夹角为60~120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区块具有第一角落,该第二区块具有第二角落,该第一角落、该第二角落分别位于该第一长边与该第一短边、第二短边交界处,该第三区块具有第三角落,该第四区块具有第四角落,该第三角落、该第四角落分别位于该第二长边与该第一短边、该第二短边交界处,该第一角落相对于该第二角落,该第三角落相对于该第四角落,该第一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一角落,该第二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二角落,该第三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三角落,该第四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四角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侧移方向位移与该第二侧移方向位移的夹角以及该第三侧移方向位移与该第四侧移方向位移的夹角为60~120度,该第一侧移方向位移与该第三侧移方向位移的夹角以及该第二侧移方向位移与该第四侧移方向位移的夹角为30~60度。
本发明又提出一种键盘,包括:底板、第一按键及第二按键,底板具有第一区块及第二区块;第一按键设置于该第一区块内,该第一按键沿着第一路径而进行第一向下运动及第一向上运动,该第一向下运动及该第一向上运动皆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及第一侧方向位移;第二按键设置于该第二区块内,该第二按键沿着第二路径而进行第二向下运动及第二向上运动,该第二向下运动及该第二向上运动皆兼具有该垂直方向位移及第二侧方向位移;其中,该垂直方向位移垂直于该底板,该第一侧方向位移及该第二侧方向位移平行该底板,该第一侧方向位移及该第二侧方向位移不同。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盘具有长中心轴,该长中心轴将该键盘区分为该第一区块及该第二区块,该第一区块为该键盘相对较接近使用者身体区域,该第二区块为该键盘相对较远离该使用者身体区域。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盘具有2N列按键,该第一区块包含该2N列按键中的第1~第N列按键,该第二区块包含该第N+1~第2N列按键,该第一区块为该键盘相对较接近使用者身体区域,该第二区块为该键盘相对较远离该使用者身体区域。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盘具有短中心轴,该短中心轴将该键盘区分为该第一区块及该第二区块,该第一区块为该键盘相对较接近使用者右手区域,该第二区块为该键盘相对较接近该使用者左手区域。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侧方向位移及该第二侧方向位移的夹角为60~120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区块至少包含字符U、H、N,该第二区块至少包含字符T、G、V。
本发明更提出一种键盘,包括:底板、第一按键、第二按键、第三按键及第四按键,该底板具有第一区块、第二区块、第三区块及第四区块;第一按键设置于该第一区块内,该第一按键沿着第一路径而进行第一向下运动及第一向上运动,该第一向下运动及该第一向上运动皆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及第一侧方向位移;第二按键设置于该第二区块内,该第二按键沿着第二路径而进行第二向下运动及第二向上运动,该第二向下运动及该第二向上运动皆兼具有该垂直方向位移及第二侧方向位移;第三按键设置于该第三区块内,该第三按键沿着第三路径而进行第三向下运动及第三向上运动,该第三向下运动及该第三向上运动皆兼具有该垂直方向位移及第三侧方向位移;第四按键设置于该第四区块内,该第四按键沿着第四路径而进行第四向下运动及第四向上运动,该第四向下运动及该第四向上运动皆兼具有该垂直方向位移及第四侧方向位移;其中,该垂直方向位移垂直于该底板,该第一侧方向位移及该第二侧方向位移平行该底板,该第一侧方向位移及该第二侧方向位移不同,该第三侧方向位移及该第四侧方向位移不同。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盘具有长中心轴和短中心轴,该长中心轴和该短中心轴彼此交错而将该键盘区分为该第一区块、该第二区块、该第三区块及该第四区块,该第一区块该键盘相对较接近使用者右手且接近该使用者身体区域,该第二区块该键盘相对较接近该使用者左手且接近该使用者身体区域,该第三区块该键盘相对较接近该使用者右手但远离该使用者身体区域,该第四区块该键盘相对较接近该使用者左手但远离该使用者身体区域。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侧方向位移及该第二侧方向位移的夹角为60~120度,或该第三侧方向位移及该第四侧方向位移的夹角为60~12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键盘对应不同的按键具有不同的侧方向位移,符合使用者手指肌肉运动方向,可提升使用者操作键盘的流畅度。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第一实施例的键盘的示意图。
图2A绘示第一按键的分解图。
图2B绘示图2A的第一按键的剖面图。
图2C绘示图2B的第一按键被按压的状态图。
图3绘示第二实施例的键盘的示意图。
图4A绘示图3的第一按键的立体分解图。
图4B绘示图4A的部份元件(键帽、底板、框架)的下视立体图。
图5A绘示图4A的第一按键的组合图。
图5B绘示图4A的第一按键未按压时的上视图。
图5C绘示图4A的第一按键按压后的上视图。
图6绘示第三实施例的键盘的示意图。
图7绘示第四实施例的键盘的示意图。
图8绘示第五实施例的键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其绘示第一实施例的键盘100的示意图。键盘100包括底板BS、数个第一按键K1及数个第二按键K2。底板BS用以承载各种元件,例如是塑胶框架、金属框架或硅胶框架。第一按键K1及第二按键K2可供使用者的手指按压,而输入各种信号,例如是文字、数字、符号、换行等文书处理信号,或者是开/关、列印、储存等控制信号。
底板BS具有第一区块R1及第二区块R2。第一区块R1实质上为键盘100的下半部,第二区块R2实质上为键盘100的上半部。第一区块R1例如至少包含字符G、H、J、K、V、B、N、M及空白键。第二区块R2例如至少包含字符T、Y、U、I、5、6、7、8。第一区块R1为键盘100相对较接近使用者身体区域,第二区块R2为该键盘100相对较远离使用者身体区域。
如图1所示,键盘100具有6列按键,第一区块R1包含6列按键中的第1~3列按键(由靠近使用者身体区域开始数),第二区块R2包含第4~6列按键。依此类推,键盘100具有2N列按键时,第一区块R1包含2N列按键中的第1~N列按键。第二区块R2包含第N+1~2N列按键,其中,N为自然数。
第一按键K1及第二按键K2均设置于底板BS上。第一按键K1及第二按键K2可被按压而进行不同的运动。请参照图2A~2C,图2A绘示第一按键K1的分解图,图2B绘示图2A的第一按键K1的剖面图,图2C绘示图2B的第一按键K1被按压的状态图。当第一按键K1被按压后再被放开时,第一按键K1可沿路径而进行第一向下运动及第一向上运动。第一向下运动及第一向上运动同时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V及第一侧方向位移H1。垂直方向位移V例如是平行于Z轴的方向。第一侧方向位移H1例如是平行于Y轴的方向。第按键K1包括按压板K11及导引结构K12。按压板K11被按压而向下移动垂直方向位移V时,将顺着导引结构K12形成第一侧方向位移H1。反之,当按压板K11被放开而向上移动垂直方向位移V时,将顺着导引结构K12形成第一侧方向位移H1。
图1的第二按键K2也可采用类似的设计,当第二按键K2被按压后再被放开时,第二按键K2可沿路径而进行第二向下运动及第二向上运动。第二向下运动及第二向上运动皆同时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V(绘示于图2A)及第二侧方向位移H2。第二侧方向位移H2也实质上平行底板BS。第一侧方向位移H1及第二侧方向位移H2不同。举例来说,第一侧方向位移H1与第二侧方向位移H2的夹角为180度。
图1的第一侧方向位移H1及第二侧方向位移H2所标示箭号方向分别指第一按键K1及第二按键K2被按压时的侧方向。当第一按键K1及第二按键K2被放开时,第一侧方向位移H1及第二侧方向位移H2的箭号方向则为相反方向。
如图1所示,第一按键K1位于第一区块R1,位于第一区块R1的第一按键K1具有第一侧方向位移H1。第二按键K2位于第二区块R2,位于第二区块R2的第二按键K2具有第二侧方向位移H2。在第一按键K1及第二按键K2同样被按压时,第一侧方向位移H1实质上相反于第二侧方向位移H2。在第一按键K1及第二按键K2同样被放开时,第一侧方向位移H1实质上相反于第二侧方向位移H2。
举例来说,键盘100具有长中心轴LX。第一区块R1及第二区块R2分别位于长中心轴LX的两侧。键盘100具有第一长边LE1及第二长边LE2。第一侧方向位移H1实质上为长中心轴LX指向第一长边LE1的方向,第二侧方向位移H2实质上为长中心轴LX指向第二长边LE2的方向。
一般而言,使用者以双手十指操作键盘100时,手掌约覆盖于键盘100的正上方,大拇指通常位于第一区块R1,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通常位于第二区块R2。当使用者施力按压键盘100时,位于第一区块R1的大拇指可能向下施力(朝向使用者的方向);位于第二区块R2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可能向上施力(远离使用者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区块R1的第一按键K1具有第一侧方向位移H1,位于第二区块R2的第二按键K2具有第二侧方向位移H2。第一侧方向位移H1与第二侧方向位移H2实质上符合使用者手指肌肉运动方向。如此一来,可以提升使用者操作键盘100的流畅度。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其绘示第二实施例的键盘200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键盘200与第一实施例的键盘100不同的处在于第一区块R1与第二区块R2的安排、第一侧方向位移H1与第二侧方向位移H2的设计、以及第一按键K1与第二按键K2的设计,其余相同的处不再重复叙述。
如图3所示,键盘200为矩形,键盘200具有短中心轴SX,第一区块R1及第二区块R2分别位于短中心轴SX的两侧。第一区块R1键盘200相对较接近使用者右手区域,第二区块R2键盘200相对较接近使用者左手区域。第一区块R1例如是至少包含字符7、8、U、H、N、I、J、M。第二区块R2例如是至少包含字符5、6、Y、G、B、T、F、V。
位于第一区块R1的第一按键K1具有第一侧方向位移H1。第二按键K2位于第二区块R2,位于第二区块R2的第二按键K2具有第二侧方向位移H2。第一侧方向位移H1与第二侧方向位移H2不同。
图3的第一侧方向位移H1及第二侧方向位移H2所标示箭号方向分别指第一按键K1及第二按键K2被按压时的侧方向。当第一按键K1及第二按键K2被放开时,第一侧方向位移H1及第二侧方向位移H2的箭号方向则为相反方向。
请参照图4A及图4B,图4A绘示图3的第二按键K2的立体分解图,图4B绘示图4A的部份元件(键帽110、底板120、框架130)的下视立体图。第二按键K2包括键帽110、底板120、框架130、导引机构140、回复装置150、开关元件170以及基板175。框架130具有容置空间S,用以容纳键帽110。键帽110位于底板120的上,藉由导引机构140,键帽110可相对于框架130运动。回复装置150使键帽110被按压后能回复至起始位置。开关元件170位于底板120的下,用以送出信号。基板175作为支撑,位于上述元件之下。
导引机构140由滑动部141以及导槽142组成。本例中,滑动部141为弧形凸块,例如是球体或其他具有弧形侧面(如球面)的任意形状,且位于键帽110的四个角落。导槽142位于底板120上对应滑动部141的位置,且各个导槽142沿着相同方向倾斜。当使用者按压键帽110时,滑动部141便可沿着导槽142向下滑动,进而带动键帽110朝底板移动,由于各个导槽142的倾斜方向一致且具有相同的倾斜度,可保持键帽110于水平空间滑动。回复装置150由第一磁性件151与第二磁性件152组成;第一磁性件151与第二磁性件152可互相吸引,例如是两相反极性的磁铁,或分别由铁件及磁铁构成。
请参照图5A至5C。图5A绘示图4A的第二按键K2的组合图,图5B绘示图4A的第二按键K2未按压时的上视图,图5C绘示图4A的第二按键K2按压后的上视图。当使用者未按压键帽110时,键帽110位于第一位置且相对于框架130位于最高处,如图5B所示,此时键帽110的一角A1贴近框架的一角B1。当使用者按压键帽后,键帽110藉由上述的导引机构移动到第二位置,此时键帽110相对于框架130最低,且键帽110的另一角A2贴近框架130的另一角B2,如图5C所示。其中A2为A1的对角,B2亦为B1的对角。设键帽具有参考点位于A2,当键帽位于第一位置时此参考点的坐标为(x1,y1,z1),而位于第二位置时此参考点的坐标为(x2,y2,z2),此两参考点的连线以N2表示。由于滑动部141的移动带动键帽110移动,两者的移动路径及位移量自然相同。也就是说,当滑动部141的移动路径为直线时,路径的起点到终点的向量为平行于N2(参考点从坐标(x1,y1,z1)运动到坐标(x2,y2,z2))的向量;而当路径为曲线时,路径的起点到终点的位移量相等于N2的长度(参考点从坐标(x1,y1,z1)运动到坐标(x2,y2,z2)的位移量)。
通过上述设计,当第二按键K2被按压后再被放开时,第二按键K2可沿路径而进行第二向下运动及第二向上运动。第二向下运动及第二向上运动皆同时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V及第二侧方向位移H2。
图3的第一按键K1也可采用类似的设计,当第一按键K1被按压后再被放开时,第一按键K1可沿路径而进行第一向下运动及第一向上运动。第一向下运动及第一向上运动皆同时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V及第一侧方向位移H1。第一侧方向位移H1及第二侧方向位移H2不同。
举例来说,第一长边LE1与第二长边LE2实质垂直于短中心轴SX。第一区块R1具有第一角落C1。第一角落C1位于第二长边LE2与短中心轴SX交界。第二区块R2具有第二角落C2,第二角落C2位于第二长边LE2与短中心轴SX交界。第一角落C1邻近于第二角落C2。第一侧方向位移H1实质上为第一角落C1指向第一长边LE1(即朝向右下角的方向),第二侧方向位移H2实质上为第二角落C2指向第一长边LE1(即朝向左下角的方向)。如图3所示,第一侧方向位移H1与第二侧方向位移H2的夹角例如是介于60度至120度之间。
一般而言,使用者以双手十指操作键盘200时,手掌约覆盖于键盘200的正上方,右手通常位于第一区块R1,左手通常位于第二区块R2。当使用者施力按压键盘200时,位于第一区块R1的右手的无名指与小指可能向右下角施力;位于第二区块R2的左手的无名指与小指可能左下角施力。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区块R1的第一按键K1具有第一侧方向位移H1,位于第二区块R2的第二按键K2具有第二侧方向位移H2。第一侧方向位移H1与第二侧方向位移H2实质上符合使用者手指肌肉运动方向。如此一来,可以提升使用者操作键盘200的流畅度。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6,其绘示第三实施例的键盘300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键盘300与第二实施例的键盘200不同的处在于第一侧方向位移H1与第二侧方向位移H2的设计,其余相同的处不再重复叙述。
如图6所示,键盘300具有第一短边SE1与第二短边SE2,第一短边SE1与第二短边SE2实质平行于短中心轴SX。第一区块R1具有第一角落C1,第一角落C1位于第二长边LE2与第一短边SE1交界。第二区块R2具有第二角落C2,第二角落C2位于第二长边LE2与第二短边SE2交界。第一侧方向位移H1实质上为第一角落C1指向第一长边LE1(即朝向左下角的方向)。第二侧方向位移H2实质上为第二角落C2指向第一长边LE1(即朝向右下角的方向)。如图6所示,第一侧方向位移H1与第二侧方向位移H2的夹角例如是介于60度至120度之间。
一般而言,使用者以双手十指操作键盘300时,手掌约覆盖于键盘300的正上方,右手通常位于第一区块R1,左手通常位于第二区块R2。当使用者施力按压键盘300时,位于第一区块R1的右手的大拇指可能向左下角施力;位于第二区块R2的左手的大拇指可能向右下角施力。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区块R1的第一按键K1具有第一侧方向位移H1,位于第二区块R2的第二按键K2具有第二侧方向位移H2。第一侧方向位移H1与第二侧方向位移H2实质上符合使用者手指肌肉运动方向。如此一来,可以提升使用者操作键盘300的流畅度。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7,其绘示第四实施例的键盘400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键盘400与第三实施例的键盘300不同的处在于区块的数量、以及侧方向位移的数量,其余相同之处不再重复叙述。
键盘400包括数个第一按键K1、数个第二按键K2、数个第三按键K3及数个第四按键K4。第一按键K1、第二按键K2、第三按键K3及第四按键K4采用第4A~5C图的设计。当第一按键K1被按压后再被放开时,第一按键K1可沿路径而进行第一向下运动及第一向上运动。第一向下运动及第一向上运动皆同时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V及第一侧方向位移H1。当第二按键K2被按压后再被放开时,第二按键K2可沿路径而进行第二向下运动及第二向上运动。第二向下运动及第二向上运动皆同时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V及第二侧方向位移H2。当第三按键K3被按压后再被放开时,第三按键K3可沿路径而进行第三向下运动及第三向上运动。第三向下运动及第三向上运动皆同时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V及第三侧方向位移H3。当第四按键K4被按压后再被放开时,第四按键K4可沿路径而进行第四向下运动及第四向上运动。第四向下运动及第四向上运动皆同时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V及第四侧方向位移H4。
如图7所示,底板BS具有第一区块R1、第二区块R2、第三区块R3及第四区块R4。第一按键K1位于第一区块R1,位于第一区块R1的第一按键K1具有第一侧方向位移H1。第二按键K2位于第二区块R2,位于第二区块R2的第二按键K2具有第二侧方向位移H2。第三按键K3位于第三区块R3,位于第三区块R3的第三按键K3具有第三侧方向位移H3。第四按键K4位于第四区块R4,位于第四区块R4的第四按键K4具有第四侧方向位移H4。第一侧方向位移H1、第二侧方向位移H2、第三侧方向位移H3及第四侧方向位移H4实质上平行底板BS。第一侧方向位移H1、第二侧方向位移H2、第三侧方向位移H3及第四侧方向位移H4的方向各不相同。
第一区块R1及第二区块R2分别位于长中心轴LX的一侧,第三区块R3及第四区块R4位于长中心轴LX的相对一侧,第一区块R1及第三区块R3位于短中心轴SX的一侧,第二区块R2及第四区块R4位于短中心轴SX的相对一侧。第一区块R1键盘400相对较接近使用者右手且接近使用者身体区域,第一区块R1例如是至少包含字符H、N、J、M。第二区块R2键盘400相对较接近使用者左手且接近使用者身体区域,第二区块R2例如是至少包含字符G、B、F、V。第三区块R3键盘400相对较接近使用者右手但远离使用者身体区域,第三区块R3例如是至少包含字符7、U、8、I。第四区块R4键盘400相对较接近使用者左手但远离使用者身体区域,第四区块R4例如是至少包含字符6、Y、5、T。
本实施例的第一按键K1、第二按键K2、第三按键K3及第四按键K4采用第4A~5C图的设计。第一侧方向位移H1、第二侧方向位移H2、第三侧方向位移H3及第四侧方向位移H4并不是平行或垂直于短中心轴SX,而是倾斜于短中心轴SX。
第一区块R1具有第一角落C1,第二区块R2具有第二角落C2。第一角落C1、第二角落C2分别位于第一长边LE1与第一短边SE1、第二短边SE2交界处。第三区块R3具有第三角落C3,第四区块R4具有第四角落C4。第三角落C3、第四角落C4分别位于短中心轴SX与第二长边LE2交界处。第一角落C1相对于第二角落C2,第三角落C1邻近于第四角落C4。第一侧方向位移H1实质上为长中心轴LX指向第一角落C1,第二侧方向位移H2实质上为长中心轴LX指向第二角落C2,第三侧方向位移H3实质上为长中心轴LX指向第三角落C3,第四侧方向位移H4实质上为长中心轴LX指向第四角落C4。如图7所示,第一侧移方向H1与第二侧移方向位移H2的夹角实质上为60~120度。第三侧移方向H3与第四侧移方向H4的夹角实质上为60~120度。第一侧移方向H1与第三侧移方向位移H3的夹角实质上为180度。第二侧移方向H2与第四侧移方向H4的夹角实质上为180度。
一般而言,使用者以双手十指操作键盘400时,手掌约覆盖于键盘400的正上方,右手的大拇指通常位于第一区块R1,左手的大拇指通常位于第二区块R2,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通常位于第三区域R3,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通常位于第四区域R4。当使用者施力按压键盘400时,位于第一区块R1的右手的大拇指可能向右下角施力;位于第二区块R2的左手的大拇指可能向左下角施力;位于第三区块R3的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可能向左上角施力;位于第四区块R4的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可能向右上角施力。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区块R1的第一按键K1具有第一侧方向位移H1,位于第二区块R2的第二按键K2具有第二侧方向位移H2,位于第三区块R3的第三按键K3具有第三侧方向位移H3,位于第四区块R4的第四按键K4具有第四侧方向位移H4。第一侧方向位移H1、第二侧方向位移H2、第三方向位移H3及第四方向位移H4实质上符合使用者手指肌肉运动方向。如此一来,可以提升使用者操作键盘400的流畅度。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8,其绘示第五实施例的键盘500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键盘500与第四实施例的键盘400不同的处在于侧方向位移的设计,其余相同之处不再重复叙述。
第一区块R1具有第一角落C1,第二区块R2具有第二角落C2。第一角落C1、第二角落C2分别位于第一长边LE1与第一短边SE1、第二短边SE2交界处。第三区块R3具有第三角落C3,第四区块R4具有第四角落C4。第三角落C3、第四角落C4分别位于第二长边LE2与第一短边SE1、第二短边SE2交界处。第一角落C1相对于第二角落C2,第三角落C3相对于第四角落C4。第一侧方向位移H1实质上为长中心轴LX指向第一角落C1。第二侧方向位移H2实质上为长中心轴LX指向第二角落C2。第三侧方向位移H3实质上为长中心轴LX指向第三角落C3,第四侧方向位移H4实质上为长中心轴LX指向第四角落C4。
第一侧移方向位移H1与第二侧移方向位移H2的夹角以及第三侧移方向位移H3与第四侧移方向位移H4的夹角实质上为60~120度。第一侧移方向位移H1与第三侧移方向位移H3的夹角以及第二侧移方向位移H2与第四侧移方向位移H4的夹角实质上为30~60度。
一般而言,使用者以双手十指操作键盘500时,手掌约覆盖于键盘500的正上方,右手的大拇指通常位于第一区块R1,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通常位于第二区块R2,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通常位于第三区域R3,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通常位于第四区域R4。当使用者施力按压键盘500时,位于第一区块R1的右手的大拇指可能向右下角施力;位于第二区块R2的左手的大拇指可能向左下角施力;位于第三区块R3的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可能向右上角施力;位于第四区块R4的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可能向左上角施力。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区块R1的第一按键K1具有第一侧方向位移H1,位于第二区块R2的第二按键K2具有第二侧方向位移H2,位于第三区块R3的第三按键K3具有第三侧方向位移H3,位于第四区块R4的第四按键K4具有第四侧方向位移H4。第一侧方向位移H1、第二侧方向位移H2、第三方向位移H3及第四方向位移H4实质上符合使用者手指肌肉运动方向。如此一来,可以提升使用者操作键盘500的流畅度。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28)

1.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复数个第一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该复数个第一按键被按压而进行第一向下运动,该第一向下运动同时具有垂直方向位移及第一侧方向位移;以及
复数个第二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该复数个第二按键被按压而进行第二向下运动,该第二向下运动同时具有该垂直方向位移及第二侧方向位移;
其中,该垂直方向位移垂直于该底板,该第一侧方向位移及该第二侧方向位移平行该底板,该第一侧方向位移及该第二侧方向位移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第一区块及第二区块,该复数个第一按键位于该第一区块内,位于该第一区块的该复数个第一按键具有该第一侧方向位移,该复数个第二按键位于该第二区块内,位于该第二区块的该复数个第二按键具有该第二侧方向位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为矩形,该键盘具有长中心轴,该第一区块及该第二区块分别位于该长中心轴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具有第一长边及第二长边,该第一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一长边的方向,该第二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二长边的方向,该第一侧方向位移与该第二侧方向位移相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为矩形,该键盘具有短中心轴,该第一区块及该第二区块分别位于该短中心轴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具有第一长边及第二长边,该第一长边与该第二长边均垂直于该短中心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块具有第一角落,该第一角落位于该第二长边与该短中心轴交界,该第二区块具有第二角落,该第二角落位于该第二长边与该短中心轴交界,该第一侧方向位移为该第一角落指向该第一长边,该第二侧方向位移为该第二角落指向该第一长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角落邻近于该第二角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方向位移与该第二侧方向位移的夹角为60度至120度之间。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具有第一短边与第二短边,该第一短边与该第二短边均平行于该短中心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块具有第一角落,该第一角落位于该第二长边与该第一短边交界,该第二区块具有第二角落,该第二角落位于该第二长边与该第二短边交界,该第一侧方向位移为该第一角落指向该第一长边,该第二侧方向位移为该第二角落指向该第一长边。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更包括复数个第三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该复数个第三按键被按压而进行第三向下运动,该第三向下运动同时具有该垂直方向位移及第三侧方向位移;以及
复数个第四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该复数个第四按键被按压而进行第四向下运动,该第四向下运动同时具有该垂直方向位移及第四侧方向位移;
其中,该第三侧方向位移及该第四侧方向位移平行该底板,该第一侧方向位移、该第二侧方向位移、该第三侧方向位移及该第四侧方向位移的方向各不相同。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第一区块、第二区块、第三区块及第四区块,该复数个第一按键位于该第一区块内,位于该第一区块的该复数个第一按键具有该第一侧方向位移,该复数个第二按键位于该第二区块内,位于该第二区块的该复数个第二按键具有该第二侧方向位移,该复数个第三按键位于该第三区块内,位于该第三区块的该复数个第三按键具有该第三侧方向位移,该复数个第四按键位于该第四区块内,位于该第四区块的该复数个第四按键具有该第四侧方向位移。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更具有长中心轴、短中心轴、平行该长中心轴的第一长边与第二长边,及平行该短中心轴的第一短边与第二短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为矩形,该第一区块及该第二区块分别位于该长中心轴的一侧,该第三区块及该第四区块位于该长中心轴的相对一侧,该第一区块及该第三区块位于该短中心轴的一侧,该第二区块及该第四区块位于该短中心轴的相对一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块具有第一角落,该第二区块具有第二角落,该第一角落、该第二角落分别位于该第一长边与该第一短边、该第二短边交界处,该第三区块具有第三角落,该第四区块具有第四角落,该第三角落、该第四角落分别位于该短中心轴与该第二长边交界处,该第一角落相对于该第二角落,该第三角落邻近于该第四角落,该第一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一角落,该第二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二角落,该第三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三角落,该第四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四角落。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三侧方向位移与该第四侧方向位移的夹角为60~120度;或该第一侧方向位移与该第二侧方向位移的夹角为60~120度。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块具有第一角落,该第二区块具有第二角落,该第一角落、该第二角落分别位于该第一长边与该第一短边、第二短边交界处,该第三区块具有第三角落,该第四区块具有第四角落,该第三角落、该第四角落分别位于该第二长边与该第一短边、该第二短边交界处,该第一角落相对于该第二角落,该第三角落相对于该第四角落,该第一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一角落,该第二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二角落,该第三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三角落,该第四侧方向位移为该长中心轴指向该第四角落。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方向位移与该第二侧方向位移的夹角以及该第三侧方向位移与该第四侧方向位移的夹角为60~120度,该第一侧方向位移与该第三侧方向位移的夹角以及该第二侧方向位移与该第四侧方向位移的夹角为30~60度。
20.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具有第一区块及第二区块;
第一按键,设置于该第一区块内,该第一按键沿着第一路径而进行第一向下运动及第一向上运动,该第一向下运动及该第一向上运动皆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及第一侧方向位移;以及
第二按键,设置于该第二区块内,该第二按键沿着第二路径而进行第二向下运动及第二向上运动,该第二向下运动及该第二向上运动皆兼具有该垂直方向位移及第二侧方向位移;
其中,该垂直方向位移垂直于该底板,该第一侧方向位移及该第二侧方向位移平行该底板,该第一侧方向位移及该第二侧方向位移不同。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具有长中心轴,该长中心轴将该键盘区分为该第一区块及该第二区块,该第一区块为该键盘相对较接近使用者身体区域,该第二区块为该键盘相对较远离该使用者身体区域。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具有2N列按键,该第一区块包含该2N列按键中的第1~第N列按键,该第二区块包含第N+1~第2N列按键,该第一区块为该键盘相对较接近使用者身体区域,该第二区块为该键盘相对较远离该使用者身体区域,其中,N为自然数。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具有短中心轴,该短中心轴将该键盘区分为该第一区块及该第二区块,该第一区块为该键盘相对较接近使用者右手区域,该第二区块为该键盘相对较接近该使用者左手区域。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方向位移及该第二侧方向位移的夹角为60~120度。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块至少包含字符U、H、N,该第二区块至少包含字符T、G、V。
26.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该底板具有第一区块、第二区块、第三区块及第四区块;
第一按键,设置于该第一区块内,该第一按键沿着第一路径而进行第一向下运动及第一向上运动,该第一向下运动及该第一向上运动皆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及第一侧方向位移;
第二按键,设置于该第二区块内,该第二按键沿着第二路径而进行第二向下运动及第二向上运动,该第二向下运动及该第二向上运动皆兼具有该垂直方向位移及第二侧方向位移;
第三按键,设置于该第三区块内,该第三按键沿着第三路径而进行第三向下运动及第三向上运动,该第三向下运动及该第三向上运动皆兼具有该垂直方向位移及第三侧方向位移;以及
第四按键,设置于该第四区块内,该第四按键沿着第四路径而进行第四向下运动及第四向上运动,该第四向下运动及该第四向上运动皆兼具有该垂直方向位移及第四侧方向位移;
其中,该垂直方向位移垂直于该底板,该第一侧方向位移及该第二侧方向位移平行该底板,该第一侧方向位移及该第二侧方向位移不同,该第三侧方向位移及该第四侧方向位移不同。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具有长中心轴和短中心轴,该长中心轴和该短中心轴彼此交错而将该键盘区分为该第一区块、该第二区块、该第三区块及该第四区块,该第一区块该键盘相对较接近使用者右手且接近该使用者身体区域,该第二区块该键盘相对较接近该使用者左手且接近该使用者身体区域,该第三区块该键盘相对较接近该使用者右手但远离该使用者身体区域,该第四区块该键盘相对较接近该使用者左手但远离该使用者身体区域。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方向位移及该第二侧方向位移的夹角为60~120度;或该第三侧方向位移及该第四侧方向位移的夹角为60~120度。
CN201310421197.1A 2013-09-16 2013-09-16 键盘 Active CN1035313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21197.1A CN103531389B (zh) 2013-09-16 2013-09-16 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21197.1A CN103531389B (zh) 2013-09-16 2013-09-16 键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1389A CN103531389A (zh) 2014-01-22
CN103531389B true CN103531389B (zh) 2015-09-02

Family

ID=49933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21197.1A Active CN103531389B (zh) 2013-09-16 2013-09-16 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3138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62217Y (zh) * 2006-09-11 2007-10-17 孙传军 新型计算机键盘
CN201156234Y (zh) * 2007-02-01 2008-11-26 李云 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八字形键盘按键
CN102237215A (zh) * 2010-04-28 2011-11-0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按压式输入装置
CN202221714U (zh) * 2010-09-08 2012-05-16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按压式输入装置
CN202486713U (zh) * 2012-04-06 2012-10-10 哈尔滨师范大学 舒适高效计算机键盘
CN203118832U (zh) * 2013-02-08 2013-08-07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开关及键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07595A (ja) * 1997-01-28 1998-08-07 Mitsunaga Masuko 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等のキーボード及びそのカバー
JP4256604B2 (ja) * 2001-09-12 2009-04-22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 タッチタイピング用のキーボード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62217Y (zh) * 2006-09-11 2007-10-17 孙传军 新型计算机键盘
CN201156234Y (zh) * 2007-02-01 2008-11-26 李云 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八字形键盘按键
CN102237215A (zh) * 2010-04-28 2011-11-0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按压式输入装置
CN202221714U (zh) * 2010-09-08 2012-05-16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按压式输入装置
CN202486713U (zh) * 2012-04-06 2012-10-10 哈尔滨师范大学 舒适高效计算机键盘
CN203118832U (zh) * 2013-02-08 2013-08-07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开关及键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1389A (zh) 2014-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1204B (zh) 按键开关及键盘
US9268485B2 (en) Lattice keyboards with related devices
CN104777913A (zh) 用于电容性检测键盘按键上的按键运动和手指存在的方法和设备
CN103531389B (zh) 键盘
US10241596B2 (en) Touch keypad
CN206339933U (zh) 数据执行装置
CN101236457B (zh) 音划中文输入法
CN101398703B (zh) 输入装置和包括所述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
JP2019061415A (ja) タッチパッド入力補助装置
CN101706700B (zh) 电容式触控显示装置以及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02566877B (zh) 调整键盘介面的显示外观的方法
CN203118832U (zh) 按键开关及键盘
TWM472884U (zh) 鍵盤
TWI481247B (zh) Handheld mobile device key structure
CN101901079B (zh) 触摸屏手势选字输入法
CN203799336U (zh) 一种基于移动平面的键盘
KR20090070357A (ko) 한글 입력기 및 한글 입력 방법
US20170017332A1 (en) Touch film and touch module with the same
WO2016021065A1 (ja) 入力機器及び入力表示システム
CN201628936U (zh) 一种手持式输入装置
JPS61131023A (ja) 左右分離可動文字鍵盤
JP4663753B2 (ja) 多軸平行タッチボタンが構成するキーボード装置
Lindemann A short report on multi-touch user interfaces
KR101263743B1 (ko) 키입력장치
US20110102380A1 (en) Direction Indicat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