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2884U - 鍵盤 - Google Patents

鍵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2884U
TWM472884U TW102216568U TW102216568U TWM472884U TW M472884 U TWM472884 U TW M472884U TW 102216568 U TW102216568 U TW 102216568U TW 102216568 U TW102216568 U TW 102216568U TW M472884 U TWM472884 U TW M47288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displacement
keyboard
corner
side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6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g-Wei Hung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2216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2884U/zh
Publication of TWM472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2884U/zh

Link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鍵盤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具有按鍵之輸入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鍵盤。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式電子裝置不斷推陳出新。許多的電子產品搭載鍵盤而具有強大的文書處理功能,例如是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
鍵盤通常是由五到六列的按鍵所構成的陣列。鍵盤上的按鍵被按壓時,朝向某一固定方向來回位移,以產生一輸入訊號。因此,使用者的手指必須依照此固定方向按壓所有的按鍵,影響鍵盤操作的流暢度。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鍵盤,其利用不同側方向位移以提升鍵盤使用的流暢度。
根據本創作之第一方面,提出一種鍵盤。鍵盤包括一底板、數個第一按鍵及數個第二按鍵。此些第一按鍵設置於底 板上。此些第一按鍵可被按壓而進行一第一向下運動。第一向下運動同時兼具有一垂直方向位移及一第一側方向位移。此些第二按鍵設置於底板上。此些第二按鍵可被按壓而進行一第二向下運動。第二向下運動同時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及一第二側方向位移。垂直方向位移實質上垂直於底板。第一側方向位移及第二側方向位移實質上平行底板。第一側方向位移及第二側方向位移不同。
根據本創作之第二方面,提出一種鍵盤。鍵盤包括一底板、一第一按鍵及一第二按鍵。底板具有一第一區塊及一第二區塊。第一按鍵設置於第一區塊內。第一按鍵可沿著一第一路徑而進行一第一向下運動及一第一向上運動。第一向下運動及第一向上運動皆兼具有一垂直方向位移及一第一側方向位移。第二按鍵設置於第二區塊內。第二按鍵可沿著一第二路徑而進行一第二向下運動及一第二向上運動。第二向下運動及第二向上運動皆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及一第二側方向位移。垂直方向位移實質上垂直於底板。第一側方向位移及第二側方向位移實質上平行底板。第一側方向位移及第二側方向位移不同。
根據本創作之第三方面,提出一種鍵盤。鍵盤包括一底板、一第一按鍵、一第二按鍵、一第三按鍵及一第四按鍵。底板具有一第一區塊、一第二區塊、一第三區塊及一第四區塊。第一按鍵設置於第一區塊內。第一按鍵可沿著一第一路徑而進行一第一向下運動及一第一向上運動。第一向下運動及第一向上運 動皆兼具有一垂直方向位移及一第一側方向位移。第二按鍵設置於第二區塊內。第二按鍵可沿著一第二路徑而進行一第二向下運動及一第二向上運動。第二向下運動及第二向上運動皆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及一第二側方向位移。第三按鍵設置於第三區塊內。第三按鍵可沿著一第三路徑而進行一第三向下運動及一第三向上運動。第三向下運動及第三向上運動皆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及一第三側方向位移。第四按鍵設置於第四區塊內。第四按鍵可沿著一第四路徑而進行一第四向下運動及一第四向上運動。第四向下運動及第四向上運動皆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及一第四側方向位移。垂直方向位移實質上垂直於底板。第一側方向位移及第二側方向位移實質上平行底板。第一側方向位移及第二側方向位移不同。第三側方向位移及第四側方向位移不同。
為了對本創作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200、300、400、500‧‧‧鍵盤
110‧‧‧鍵帽
120‧‧‧底板
130‧‧‧框架
140‧‧‧導引機構
141‧‧‧滑動部
142‧‧‧導槽
150‧‧‧回復裝置
151‧‧‧第一磁性件
152‧‧‧第二磁性件
170‧‧‧開關元件
175‧‧‧基板
A1、A2、B1、B2‧‧‧角
BS‧‧‧底板
C1‧‧‧第一角落
C2‧‧‧第二角落
C3‧‧‧第三角落
C4‧‧‧第四角落
H1‧‧‧第一側方向位移
H2‧‧‧第二側方向位移
H3‧‧‧第三側方向位移
H4‧‧‧第四側方向位移
K1‧‧‧第一按鍵
K11‧‧‧按壓板
K12‧‧‧導引結構
K2‧‧‧第二按鍵
K3‧‧‧第三按鍵
K4‧‧‧第四按鍵
LE1‧‧‧第一長邊
LE2‧‧‧第二長邊
LX‧‧‧長中心軸
N2‧‧‧連線
R1‧‧‧第一區塊
R2‧‧‧第二區塊
R3‧‧‧第三區塊
R4‧‧‧第四區塊
S‧‧‧容置空間
SE1‧‧‧第一短邊
SE2‧‧‧第二短邊
SX‧‧‧短中心軸
V‧‧‧垂直方向位移
第1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之鍵盤之示意圖。
第2A圖繪示第一按鍵之分解圖。
第2B圖繪示第2A圖之第一按鍵之剖面圖。
第2C圖繪示第2B圖之第一按鍵被按壓之狀態圖。
第3圖繪示第二實施例之鍵盤之示意圖。
第4A圖繪示第3圖之第一按鍵之立體分解圖。
第4B圖繪示第4A圖之部份元件(鍵帽、底板、框架)的下視立體圖。
第5A圖繪示第4A圖之第一按鍵的組合圖。
第5B圖繪示第4A圖之第一按鍵未按壓時的上視圖。
第5C圖繪示第4A圖之第一按鍵按壓後的上視圖。
第6圖繪示第三實施例之鍵盤之示意圖。
第7圖繪示第四實施例之鍵盤之示意圖。
第8圖繪示第五實施例之鍵盤之示意圖。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第1圖,其繪示第一實施例之鍵盤100之示意圖。鍵盤100包括一底板BS、數個第一按鍵K1及數個第二按鍵K2。底板BS用以承載各種元件,例如是一塑膠框架、一金屬框架或一矽膠框架。第一按鍵K1及第二按鍵K2可供使用者的手指按壓,而輸入各種訊號,例如是文字、數字、符號、換行等文書處理訊號、或者是開/關、列印、儲存等控制訊號。
底板BS具有一第一區塊R1及一第二區塊R2。第一區塊R1實質上係為鍵盤100之下半部,第二區塊R2實質上係為鍵盤100之上半部。第一區塊R1例如至少包含字元G、H、J、K、V、B、N、M及空白鍵。第二區塊R2例如至少包含字元T、Y、U、I、5、6、7、8。第一區塊R1係為鍵盤100相對較接近一 使用者身體區域,第二區塊R2係該鍵盤100相對較遠離使用者身體區域。
如第1圖所示,鍵盤100具有6列按鍵,第一區塊R1係包含6列按鍵中之第1~3列按鍵(由靠近使用者身體區域開始數),第二區塊R2係包含第4~6列按鍵。依此類推,鍵盤100具有2N列按鍵時,第一區塊R1係包含2N列按鍵中之第1~N列按鍵。第二區塊R2係包含第N+1~2N列按鍵。
第一按鍵K1及第二按鍵K2均設置於底板BS上。第一按鍵K1及第二按鍵K2可被按壓而進行不同的運動。請參照第2A~2C圖,第2A圖繪示第一按鍵K1之分解圖,第2B圖繪示第2A圖之第一按鍵K1之剖面圖,第2C圖繪示第2B圖之第一按鍵K1被按壓之狀態圖。當第一按鍵K1被按壓後再被放開時,第一按鍵K1可沿一路徑而進行一第一向下運動及一第一向上運動。第一向下運動及第二向上運動同時兼具有一垂直方向位移V及一第一側方向位移H1。垂直方向位移V例如是平行於Z軸之方向。第一側方向位移H1例如是平行於Y軸之方向。第一按鍵K1包括一按壓板K11及一導引結構K12。按壓板K11被按壓而向下移動垂直方向位移V時,將順著導引結構K12形成第一側方向位移H1。反之,當按壓板K11被放開而向上移動垂直方向位移V時,將順著導引結構K12形成第一側方向位移H1。
第1圖之第二按鍵K2也可採用類似的設計,當第二按鍵K2被按壓後再被放開時,第二按鍵K2可沿一路徑而進行 一第二向下運動及第二向上運動。第二向下運動及第二向上運動皆同時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V(繪示於第2A圖)及一第二側方向位移H2。第二側方向位移H2也實質上平行底板BS。第一側方向位移H1及第二側方向位移H2不同。舉例來說,第一側方向位移H1與第二側方向位移H2之夾角為180度。
第1圖之第一側方向位移H1及第二側方向位移H2所標示箭號方向係分別指第一按鍵K1及第二按鍵K2被按壓時的側方向。當第一按鍵K1及第二按鍵K2被放開時,第一側方向位移H1及第二側方向位移H2之箭號方向則為相反方向。
如第1圖所示,第一按鍵K1位於第一區塊R1,位於第一區塊R1之第一按鍵K1具有第一側方向位移H1。第二按鍵K2位於第二區塊R2,位於第二區塊R2之第二按鍵K2具有第二側方向位移H2。在第一按鍵K1及第二按鍵K2同樣被按壓時,第一側方向位移H1實質上相反於第二側方向位移H2。在第一按鍵K1及第二按鍵K2同樣被放開時,第一側方向位移H1實質上相反於第二側方向位移H2。
舉例來說,鍵盤100具有一長中心軸LX。第一區塊R1及第二區塊R2分別位於長中心軸LX之兩側。鍵盤100具有一第一長邊LE1及一第二長邊LE2。第一側方向位移H1實質上係為長中心軸LX指向第一長邊LE1之方向,第二側方向位移H2實質上係為長中心軸LX指向第二長邊LE2之方向。
一般而言,使用者以雙手十指操作鍵盤100時,手 掌約覆蓋於鍵盤100之正上方,大拇指通常位於第一區塊R1,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通常位於第二區塊R2。當使用者施力按壓鍵盤100時,位於第一區塊R1之大拇指可能向下施力(朝向使用者之方向);位於第二區塊R2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可能向上施力(遠離使用者之方向)。在本實施例中,位於第一區塊R1之第一按鍵K1具有第一側方向位移H1,位於第二區塊R2之第二按鍵K2具有第二側方向位移H2。第一側方向位移H1與第二側方向位移H2實質上符合使用者手指肌肉運動方向。如此一來,可以提升使用者操作鍵盤100的流暢度。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第3圖,其繪示第二實施例之鍵盤200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鍵盤200與第一實施例之鍵盤100不同之處在於第一區塊R1與第二區塊R2之安排、第一側方向位移H1與第二側方向位移H2之設計、以及第一按鍵K1與第二按鍵K2之設計,其餘相同之處不再重複敘述。
如第3圖所示,鍵盤200係為矩形,鍵盤200具有一短中心軸SX,第一區塊R1及第二區塊R2分別位於短中心軸SX之兩側。第一區塊R1係鍵盤200相對較接近一使用者右手區域,第二區塊R2係鍵盤200相對較接近使用者左手區域。第一區塊R1例如是至少包含字元7、8、U、H、N、I、J、M。第二區塊R2例如是至少包含字元5、6、Y、G、B、T、F、V。
位於第一區塊R1之第一按鍵K1具有第一側方向位移H1。第二按鍵K2位於第二區塊R2,位於第二區塊R2之第二按鍵K2具有第二側方向位移H2。第一側方向位移H1與第二側方向位移H2不同。
第3圖之第一側方向位移H1及第二側方向位移H2所標示箭號方向係分別指第一按鍵K1及第二按鍵K2被按壓時的側方向。當第一按鍵K1及第二按鍵K2被放開時,第一側方向位移H1及第二側方向位移H2之箭號方向則為相反方向。
請參照第4A圖及第4B圖,第4A圖繪示第3圖之第二按鍵K2之立體分解圖,第4B圖繪示第4A圖之部份元件(鍵帽110、底板120、框架130)的下視立體圖。第二按鍵K2包括鍵帽110、底板120、框架130、導引機構140、回復裝置150、開關元件170以及基板175。框架130具有一容置空間S,用以容納鍵帽110。鍵帽110位於底板120之上,藉由導引機構140,鍵帽110可相對於框架130運動。回復裝置150使鍵帽110被按壓後能回復至起始位置。開關元件170位於底板120之下,用以送出訊號。基板175作為支撐,位於上述元件之下。
導引機構140由滑動部141以及導槽142組成。本例中,滑動部141為一弧形凸塊,例如是一球體或其他具有弧形側面(如球面)的任意形狀,且位於鍵帽110的四個角落。導槽142位於底板120上對應滑動部141的位置,且各個導槽142沿著相同方向傾斜。當使用者按壓鍵帽110時,滑動部141便可沿 著導槽142向下滑動,進而帶動鍵帽110朝底板移動,由於各個導槽142的傾斜方向一致且具有相同的傾斜度,可保持鍵帽110於水平空間滑動。回復裝置150由第一磁性件151與第二磁性件152組成;第一磁性件151與第二磁性件152可互相吸引,例如是兩相反極性的磁鐵,或分別由一鐵件及一磁鐵構成。
請參照第5A至5C圖。第5A圖繪示第4A圖之第二按鍵K2的組合圖,第5B圖繪示第4A圖之第二按鍵K2未按壓時的上視圖,第5C圖繪示第4A圖之第二按鍵K2按壓後的上視圖。當使用者未按壓鍵帽110時,鍵帽110位於一第一位置且相對於框架130位於最高處,如第5B圖所示,此時鍵帽110的一角A1貼近框架的一角B1。當使用者按壓鍵帽後,鍵帽110藉由上述之導引機構移動到一第二位置,此時鍵帽110相對於框架130最低,且鍵帽110的另一角A2貼近框架130的另一角B2,如第5C圖所示。其中A2為A1之對角,B2亦為B1之對角。設鍵帽具有一參考點位於A2,當鍵帽位於第一位置時此參考點的座標為(x1,y1,z1),而位於第二位置時此參考點的座標為(x2,y2,z2),此兩參考點的連線以N2表示。由於滑動部141的移動帶動鍵帽110移動,兩者的移動路徑及位移量自然相同。也就是說,當滑動部141之移動路徑為直線時,路徑之起點到終點的向量平行於N2(參考點從座標(x1,y1,z1)運動到座標(x2,y2,z2))的向量;而當路徑為曲線時,路徑之起點到終點之位移量相等於N2的長度(參考點從座標(x1,y1,z1)運動到座標(x2,y2,z2) 之位移量)。
透過上述設計,當第二按鍵K2被按壓後再被放開時,第二按鍵K2可沿一路徑而進行一第二向下運動及一第二向上運動。第二向下運動及第二向上運動皆同時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V及第二側方向位移H2。
第3圖之第一按鍵K1也可採用類似的設計,當第一按鍵K1被按壓後再被放開時,第一按鍵K1可沿一路徑而進行一第一向下運動及一第一向上運動。第一向下運動及第一向上運動皆同時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V及一第一側方向位移H1。第一側方向位移H1及第二側方向位移H2不同。
舉例來說,第一長邊LE1與第二長邊LE2實質垂直於短中心軸SX。第一區塊R1具有一第一角落C1。第一角落C1位於第二長邊LE2與短中心軸SX交界。第二區塊R2具有一第二角落C2,第二角落C2位於第二長邊LE2與短中心軸SX交界。第一角落C1鄰近於第二角落C2。第一側方向位移H1實質上係為第一角落C1指向第一長邊LE1(即朝向右下角之方向),第二側方向位移H2實質上係為第二角落C2指向第一長邊LE1(即朝向左下角之方向)。如第3圖所示,第一側方向位移H1與第二側方向位移H2之夾角例如是介於60度至120度之間。
一般而言,使用者以雙手十指操作鍵盤200時,手掌約覆蓋於鍵盤200之正上方,右手通常位於第一區塊R1,左手通常位於第二區塊R2。當使用者施力按壓鍵盤200時,位於第一 區塊R1之右手的無名指與小指可能向右下角施力;位於第二區塊R2的左手的無名指與小指可能左下角施力。在本實施例中,位於第一區塊R1之第一按鍵K1具有第一側方向位移H1,位於第二區塊R2之第二按鍵K2具有第二側方向位移H2。第一側方向位移H1與第二側方向位移H2實質上符合使用者手指肌肉運動方向。如此一來,可以提升使用者操作鍵盤200的流暢度。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第6圖,其繪示第三實施例之鍵盤300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鍵盤300與第二實施例之鍵盤200不同之處在於第一側方向位移H1與第二側方向位移H2之設計,其餘相同之處不再重複敘述。
如第6圖所示,鍵盤300具有一第一短邊SE1與一第二短邊SE2,第一短邊SE1與第二短邊SE2實質平行於短中心軸SX。第一區塊R1具有一第一角落C1,第一角落C1位於第二長邊LE2與第一短邊SE1交界。第二區塊R2具有一第二角落C2,第二角落C2位於第二長邊LE2與第二短邊SE2交界。第一側方向位移H1實質上係為第一角落C1指向第一長邊LE1(即朝向左下角之方向)。第二側方向位移H2實質上係為第二角落C2指向第一長邊LE1(即朝向右下角之方向)。如第6圖所示,第一側方向位移H1與第二側方向位移H2之夾角例如是介於60度至120度之間。
一般而言,使用者以雙手十指操作鍵盤300時,手掌約覆蓋於鍵盤300之正上方,右手通常位於第一區塊R1,左手通常位於第二區塊R2。當使用者施力按壓鍵盤300時,位於第一區塊R1之右手的大拇指可能向左下角施力;位於第二區塊R2之左手的大拇指可能向右下角施力。在本實施例中,位於第一區塊R1之第一按鍵K1具有第一側方向位移H1,位於第二區塊R2之第二按鍵K2具有第二側方向位移H2。第一側方向位移H1與第二側方向位移H2實質上符合使用者手指肌肉運動方向。如此一來,可以提升使用者操作鍵盤300的流暢度。
第四實施例
請參照第7圖,其繪示第四實施例之鍵盤400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鍵盤400與第三實施例之鍵盤300不同之處在於區塊之數量、以及側方向位移之數量,其餘相同之處不再重複敘述。
鍵盤400包括數個第一按鍵K1、數個第二按鍵K2、數個第三按鍵K3及數個第四按鍵K4。第一按鍵K1、第二按鍵K2、第三按鍵K3及第四按鍵K4採用第4A~5C圖之設計。當第一按鍵K1被按壓後再被放開時,第一按鍵K1可沿一路徑而進行一第一向下運動及一第一向上運動。第一向下運動及第一向上運動皆同時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V及第一側方向位移H1。當第二按鍵K2被按壓後再被放開時,第二按鍵K2可沿一路徑而進行一 第二向下運動及一第二向上運動。第二向下運動及第二向上運動皆同時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V及一第二側方向位移H2。當第三按鍵K3被按壓後再被放開時,第三按鍵K3可沿一路徑而進行一第三向下運動及一第三向上運動。第三向下運動及第三向上運動皆同時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V及一第三側方向位移H3。當第四按鍵K4被按壓後再被放開時,第四按鍵K4可沿一路徑而進行一第四向下運動及一第四向上運動。第四向下運動及第四向上運動皆同時兼具有垂直方向位移V及一第四側方向位移H4。
如第7圖所示,底板BS具有一第一區塊R1、一第二區塊R2、一第三區塊R3及一第四區塊R4。第一按鍵K1位於第一區塊R1,位於第一區塊R1之第一按鍵K1具有第一側方向位移H1。第二按鍵K2位於第二區塊R2,位於第二區塊R2之第二按鍵K2具有第二側方向位移H2。第三按鍵K3位於第三區塊R3,位於第三區塊R3之第三按鍵K3具有第三側方向位移H3。第四按鍵K4位於第四區塊R4,位於第四區塊R4之第四按鍵K4具有第四側方向位移H4。第一側方向位移H1、第二側方向位移H2、第三側方向位移H3及第四側方向位移H4實質上平行底板BS。第一側方向位移H1、第二側方向位移H2、第三側方向位移H3及第四側方向位移H4之方向不同。
第一區塊R1及第二區塊R2分別位於長中心軸LX之一側,第三區塊R3及第四區塊R4位於長中心軸LX之相對一側,第一區塊R1及第三區塊R3位於短中心軸SX之一側,第二 區塊R2及第四區塊R4位於短中心軸SX之相對一側。第一區塊R1係鍵盤400相對較接近一使用者右手且接近使用者身體區域,第一區塊R1例如是至少包含字元H、N、J、M。第二區塊R2係鍵盤400相對較接近使用者左手且接近使用者身體區域,第二區塊R2例如是至少包含字元G、B、F、V。第三區塊R3係鍵盤400相對較接近使用者右手但遠離使用者身體區域,第三區塊R3例如是至少包含字元7、U、8、I。第四區塊R4係鍵盤400相對較接近使用者左手但遠離使用者身體區域,第四區塊R4例如是至少包含字元6、Y、5、T。
本實施例之第一按鍵K1、第二按鍵K2、第三按鍵K3及第四按鍵K4採用第4A~5C圖之設計。第一側方向位移H1、第二側方向位移H2、第三側方向位移H3及第四側方向位移H4並不是平行或垂直於短中心軸SX,而是傾斜於短中心軸SX。
第一區塊R1具有一第一角落C1,第二區塊R2具有一第二角落C2。第一角落C1、第二角落C2分別位於第一長邊LE1與第一短邊SE1、第二短邊SE2交界處。第三區塊R3具有一第三角落C3,第四區塊R4具有一第四角落C4。第三角落C3、第四角落C4分別位於短中心軸SX與第二長邊LE2交界處。第一角落C1相對於第二角落C2,第三角落C1鄰近於第四角落C4。第一側方向位移H1實質上係為長中心軸LX指向第一角落C1,第二側方向位移H2實質上係為長中心軸LX指向第二角落C2,第三側方向位移H3實質上係為長中心軸LX指向第三角落C3, 第四側方向位移H4實質上係為長中心軸LX指向第四角落C4。如第7圖所示,第一側移方向H1與第二側移方向位移H2之夾角實質上係為60~120度。第三側移方向H3與第四側移方向H4之夾角實質上係為60~120度。第一側移方向H1與第三側移方向位移H3之夾角實質上係為180度。第二側移方向H2與第四側移方向H4之夾角實質上係為180度。
一般而言,使用者以雙手十指操作鍵盤400時,手掌約覆蓋於鍵盤400之正上方,右手之大拇指通常位於第一區塊R1,左手之大拇指通常位於第二區塊R2,右手之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通常位於第三區域R3,左手之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通常位於第四區域R4。當使用者施力按壓鍵盤400時,位於第一區塊R1之右手的大拇指可能向右下角施力;位於第二區塊R2之左手的大拇指可能向左下角施力;位於第三區塊R3之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可能向左上角施力;位於第四區塊R4之左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可能向右上角施力。在本實施例中,位於第一區塊R1之第一按鍵K1具有第一側方向位移H1,位於第二區塊R2之第二按鍵K2具有第二側方向位移H2,位於第三區塊R3之第三按鍵K3具有第三側方向位移H3,位於第四區塊R4之第四按鍵K4具有第四側方向位移H4。第一側方向位移H1、第二側方向位移H2、第三方向位移H3及第四方向位移H4實質上符合使用者手指肌肉運動方向。如此一來,可以提升使用者操作鍵盤400的流暢度。
第五實施例
請參照第8圖,其繪示第五實施例之鍵盤500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鍵盤500與第四實施例之鍵盤400不同之處在於側方向位移之設計,其餘相同之處不再重複敘述。
第一區塊R1具有一第一角落C1,第二區塊R2具有一第二角落C2。第一角落C1、第二角落C2分別位於第一長邊LE1與第一短邊SE1、第二短邊SE2交界處。第三區塊R3具有一第三角落C3,第四區塊R4具有一第四角落C4。第三角落C3、第四角落C4分別位於第二長邊LE2與第一短邊SE1、第二短邊SE2交界處。第一角落C1相對於第二角落C2,第三角落C3相對於第四角落C4。第一側方向位移H1實質上係為長中心軸LX指向第一角落C1。第二側方向位移H2實質上係為長中心軸LX指向第二角落C2。第三側方向位移H3實質上係為長中心軸LX指向第三角落C3,第四側方向位移H4實質上係為長中心軸LX指向第四角落C4。
第一側移方向位移H1與第二側移方向位移H2之夾角以及第三側移方向位移H3與第四側移方向位移H4之夾角實質上係為60~120度。第一側移方向位移H1與第三側移方向位移H3之夾角以及第二側移方向位移H2與第四側移方向位移H4之夾角實質上係為30~60度
一般而言,使用者以雙手十指操作鍵盤500時,手 掌約覆蓋於鍵盤500之正上方,右手之大拇指通常位於第一區塊R1,左手之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通常位於第二區塊R2,右手之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通常位於第三區域R3,左手之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通常位於第四區域R4。當使用者施力按壓鍵盤500時,位於第一區塊R1之右手的大拇指可能向右下角施力;位於第二區塊R2之左手的大拇指可能向左下角施力;位於第三區塊R3之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可能向右上角施力;位於第四區塊R4之左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可能向左上角施力。在本實施例中,位於第一區塊R1之第一按鍵K1具有第一側方向位移H1,位於第二區塊R2之第二按鍵K2具有第二側方向位移H2,位於第三區塊R3之第三按鍵K3具有第三側方向位移H3,位於第四區塊R4之第四按鍵K4具有第四側方向位移H4。第一側方向位移H1、第二側方向位移H2、第三方向位移H3及第四方向位移H4實質上符合使用者手指肌肉運動方向。如此一來,可以提升使用者操作鍵盤500的流暢度。
綜上所述,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鍵盤
BS‧‧‧底板
H1‧‧‧第一側方向位移
H2‧‧‧第二側方向位移
K1‧‧‧第一按鍵
K2‧‧‧第二按鍵
LE1‧‧‧第一長邊
LE2‧‧‧第二長邊
LX‧‧‧長中心軸
R1‧‧‧第一區塊
R2‧‧‧第二區塊

Claims (31)

  1. 一種鍵盤,包括:一底板;複數個第一按鍵,設置於該底板上,該些第一按鍵可被按壓而進行一第一向下運動,該第一向下運動同時兼具有一垂直方向位移及一第一側方向位移;以及複數個第二按鍵,設置於該底板上,該些第二按鍵可被按壓而進行一第二向下運動,該第二向下運動同時兼具有該垂直方向位移及一第二側方向位移;其中該垂直方向位移實質上垂直於該底板,該第一側方向位移及該第二側方向位移實質上平行該底板,該第一側方向位移及該第二側方向位移不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底板具有一第一區塊及一第二區塊,該些第一按鍵位於該第一區塊,位於該第一區塊之該些第一按鍵具有該第一側方向位移,該些第二按鍵位於該第二區塊,位於該第二區塊之該些第二按鍵具有該第二側方向位移,該第一側方向位移實質上相反於該第二側方向位移。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鍵盤係為矩形,該鍵盤具有一長中心軸,該第一區塊及該第二區塊分別位於該長中心軸之兩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鍵盤具有一第一長邊及一第二長邊,該第一側方向位移實質上係為該長中心軸指向該第一長邊之方向,該第二側方向位移實質上係為該長中心 軸指向該第二長邊之方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底板具一第一區塊及一第二區塊,該些第一按鍵位於該第一區塊,位於該第一區塊之該些第一按鍵具有該第一側方向位移,該些第二按鍵位於該第二區塊,位於該第二區塊之該些第二按鍵具有該第二側方向位移,該第一側方向位移與該第二側方向位移不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鍵盤係為矩形,該鍵盤具有一短中心軸,該第一區塊及該第二區塊分別位於該短中心軸之兩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鍵盤具有一第一長邊及一第二長邊,該第一長邊與該第二長邊實質垂直於該短中心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區塊具有一第一角落,該第一角落位於該第二長邊與該短中心軸交界,該第二區塊具有一第二角落,該第二角落位於該第二長邊與該短中心軸交界,該第一側方向位移實質上係為該第一角落指向該第一長邊,該第二側方向位移實質上係為該第二角落指向該第一長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角落鄰近於該第二角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側方向位移與該第二側方向位移之夾角為60度至120度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鍵盤具有一第一短邊與一第二短邊,該第一短邊與該第二短邊實質平行於該 短中心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區塊具有一第一角落,該第一角落位於該第二長邊與該第一短邊交界,該第二區塊具有一第二角落,該第二角落位於該第二長邊與該第二短邊交界,該第一側方向位移實質上係為該第一角落指向該第一長邊,該第二側方向位移實質上係為該第二角落指向該第一長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鍵盤更包括複數個第三按鍵,設置於該底板上,該些第三按鍵可被按壓而進行一第三向下運動,該第三向下運動同時兼具有該垂直方向位移及一第三側方向位移;以及複數個第四按鍵,設置於該底板上,該些第四按鍵可被按壓而進行一第四向下運動,該第四向下運動同時兼具有該垂直方向位移及一第四側方向位移;其中該第三側方向位移及該第四側方向位移實質上平行該底板,其中該第一側方向位移、該第二側方向位移、該第三側方向位移及該第四側方向位移之方向不同。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底板具有一第一區塊、一第二區塊、一第三區塊及一第四區塊,該些第一按鍵位於該第一區塊,位於該第一區塊之該些第一按鍵具有該第一側方向位移,該些第二按鍵位於該第二區塊,位於該第二區塊之該些第二按鍵具有該第二側方向位移,該些第三按鍵位於該第三區塊,位於該第三區塊之該些第三按鍵具有該第三側方向位移,該些第四按鍵位於該第四區塊,位於該第四區塊之該些第四按鍵 具有該第四側方向位移。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鍵盤更具有一長中心軸、一短中心軸、平行該長中心軸之一第一長邊與一第二長邊,及平行該短中心軸之一第一短邊與一第二短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鍵盤係為矩形,該第一區塊及該第二區塊分別位於該長中心軸之一側,該第三區塊及該第四區塊位於該長中心軸之相對一側,該第一區塊及該第三區塊位於該短中心軸之一側,該第二區塊及該第四區塊位於該短中心軸之相對一側。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區塊具有一第一角落,該第二區塊具有一第二角落,該第一角落、該第二角落分別位於該第一長邊與該第一短邊、該第二短邊交界處,該第三區塊具有一第三角落,該第四區塊具有一第四角落,該第三角落、該第四角落分別位於該短中心軸與該第二長邊交界處,該第一角落相對於該第二角落,該第三角落鄰近於該第四角落,該第一側方向位移實質上係為該長中心軸指向該第一角落,該第二側方向位移實質上係為該長中心軸指向該第二角落,該第三側方向位移實質上係為該長中心軸指向該第三角落,該第四側方向位移實質上係為該長中心軸指向該第四角落。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三側移方向位移與該第四側移方向位移之夾角實質上係為60~120度。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側移方向位移與該第二側移方向位移之夾角實質上係為60~120度。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區塊具 有一第一角落,該第二區塊具有一第二角落,該第一角落、該第二角落分別位於該第一長邊與該第一短邊、第二短邊交界處,該第三區塊具有一第三角落,該第四區塊具有一第四角落,該第三角落、該第四角落分別位於該第二長邊與該第一短邊、該第二短邊交界處,該第一角落相對於該第二角落,該第三角落相對於該第四角落,該第一側方向位移實質上係為該長中心軸指向該第一角落,該第二側方向位移實質上係為該長中心軸指向該第二角落,該第三側方向位移實質上係為該長中心軸指向該第三角落,該第四側方向位移實質上係為該長中心軸指向該第四角落。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側移方向位移與該第二側移方向位移之夾角以及該第三側移方向位移與該第四側移方向位移之夾角實質上係為60~120度,該第一側移方向位移與該第三側移方向位移之夾角以及該第二側移方向位移與該第四側移方向位移之夾角實質上係為30~60度。
  22. 一種鍵盤,包括:一底板,具有一第一區塊及一第二區塊;一第一按鍵,設置於該第一區塊內,該第一按鍵可沿著一第一路徑而進行一第一向下運動及一第一向上運動,該第一向下運動及該第一向上運動皆兼具有一垂直方向位移及一第一側方向位移;以及一第二按鍵,設置於該第二區塊內,該第二按鍵可沿著一第二路徑而進行一第二向下運動及一第二向上運動,該第二向下運動及該第二向上運動皆兼具有該垂直方向位移及一第二側方向位移; 其中該垂直方向位移實質上垂直於該底板,該第一側方向位移及該第二側方向位移實質上平行該底板,該第一側方向位移及該第二側方向位移不同。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鍵盤具有一長中心軸,該長中心軸將該鍵盤區分為該第一區塊及該第二區塊,該第一區塊係該鍵盤相對較接近一使用者身體區域,該第二區塊係該鍵盤相對較遠離該使用者身體區域。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鍵盤具有2N列按鍵,該2N列按鍵包含第1~N列按鍵及第N+1~2N列按鍵,該第一區塊係包含該第1~N列按鍵,該第二區塊係包含該第N+1~2N列按鍵,該第一區塊係該鍵盤相對較接近一使用者身體區域,該第二區塊係該鍵盤相對較遠離該使用者身體區域。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鍵盤具有一短中心軸,該短中心軸將該鍵盤區分為該第一區塊及該第二區塊,該第一區塊係該鍵盤相對較接近一使用者右手區域,該第二區塊係該鍵盤相對較接近該使用者左手區域。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側方向位移及該第二側方向位移之夾角實質上係為60~120度。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區塊係至少包含字元U、H、N,該第二區塊係至少包含字元T、G、V。
  28. 一種鍵盤,包括:一底板,該底板具有一第一區塊、一第二區塊、一第三區塊及一第四區塊; 一第一按鍵,設置於該第一區塊內,該第一按鍵可沿著一第一路徑而進行一第一向下運動及一第一向上運動,該第一向下運動及該第一向上運動皆兼具有一垂直方向位移及一第一側方向位移;一第二按鍵,設置於該第二區塊內,該第二按鍵可沿著一第二路徑而進行一第二向下運動及一第二向上運動,該第二向下運動及該第二向上運動皆兼具有該垂直方向位移及一第二側方向位移;一第三按鍵,設置於該第三區塊內,該第三按鍵可沿著一第三路徑而進行一第三向下運動及一第三向上運動,該第三向下運動及該第三向上運動皆兼具有該垂直方向位移及一第三側方向位移;以及一第四按鍵,設置於該第四區塊內,該第四按鍵可沿著一第四路徑而進行一第四向下運動及一第四向上運動,該第四向下運動及該第四向上運動皆兼具有該垂直方向位移及一第四側方向位移;該垂直方向位移實質上垂直於該底板,該第一側方向位移及該第二側方向位移實質上平行該底板,該第一側方向位移及該第二側方向位移不同,該第三側方向位移及該第四側方向位移不同。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鍵盤具有一長中心軸和一短中心軸,該長中心軸和該短中心軸彼此交錯而將該鍵盤區分為該第一區塊、該第二區塊、該第三區塊及該第四區塊,該第一區塊係該鍵盤相對較接近一使用者右手且接近該使用 者身體區域,該第二區塊係該鍵盤相對較接近該使用者左手且接近該使用者身體區域,該第三區塊係該鍵盤相對較接近該使用者右手但遠離該使用者身體區域,該第四區塊係該鍵盤相對較接近該使用者左手但遠離該使用者身體區域。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側方向位移及該第二側方向位移之夾角實質上係為60~120度。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三側方向位移及該第四側方向位移之夾角實質上係為60~120度。
TW102216568U 2013-09-03 2013-09-03 鍵盤 TWM472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6568U TWM472884U (zh) 2013-09-03 2013-09-03 鍵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6568U TWM472884U (zh) 2013-09-03 2013-09-03 鍵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2884U true TWM472884U (zh) 2014-02-21

Family

ID=50552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6568U TWM472884U (zh) 2013-09-03 2013-09-03 鍵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2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27891B2 (en) Input device for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US9117599B2 (en) Self-guided key switch and keyboard configured with same
CN105549752B (zh) 磁偏置缩回按键组合件和键盘
US9299513B2 (en) Thin keyboard
US9268485B2 (en) Lattice keyboards with related devices
US20060109251A1 (en) Combined keyboard and movement detection system
CN101021747A (zh) 一种具有鼠标功能的键盘
CN106935431B (zh) 按键与键盘装置
KR20220167392A (ko) 입력 기기 및 전자 기기 입력 시스템
JP3449035B2 (ja) 入力装置
TWM472884U (zh) 鍵盤
KR101099030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다방향 슬라이드 입력장치
JP6412996B1 (ja) タッチパッド入力補助装置
CN107592923B (zh) 电子形式数据的输入方法和数据输入设备
CN103472929A (zh) 球形字符键盘
CN103531389B (zh) 键盘
US20120119986A1 (en) Three-dimensional control apparatus of computer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KR20130080180A (ko) 이층 키보드
US20080316172A1 (en) Manual input device
US20170017332A1 (en) Touch film and touch module with the same
US8872806B2 (en) Direction indicating device
JPH0417227A (ja) 小型化キーボード
JP2002259023A (ja) 携帯キーボード及び画像表示機能付き携帯コンピュータ
JP4663753B6 (ja) 多軸平行タッチボタンが構成するキーボード装置
JP4663753B2 (ja) 多軸平行タッチボタンが構成するキーボー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