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3906B - 汽车车身部分对其它车身部分的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车身部分对其它车身部分的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33906B CN102233906B CN201110061708.4A CN201110061708A CN102233906B CN 102233906 B CN102233906 B CN 102233906B CN 201110061708 A CN201110061708 A CN 201110061708A CN 102233906 B CN102233906 B CN 1022339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member
- bracing
- plane
- annulus
- strutting arrang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021/343—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deformable body panel, bodywork or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olders For Apparel And Elements Relating To Apparel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部分,特别是发动机前盖,对其它汽车车身部分的支撑装置,其中,该支撑装置具有在汽车车身部分上起到固定支撑装置作用的基座、在支撑方向上相对车身部分作用的支撑元件和在支撑方向上弹力作用在支撑元件上的弹簧排布,在这里,支撑元件借助弹簧排布在正常负荷下保持在正常位置,并且在超载时,相对于基座在逆支撑方向上进行卸载运动。为了获得比较小的HIC值,建议卸载运动触发过载保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部分,特别是发动机前盖对其它汽车车身部分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部分(特别是发动机前盖)对其它汽车车身部分的支撑装置,其中,该支撑装置具有在汽车车身部分上起到固定支撑装置作用的基座、在支撑方向上相对车身部分作用的支撑元件和在支撑方向上弹力作用在支撑元件上的弹簧排布,在这里,支撑元件借助弹簧排布在正常负荷下保持在正常位置,并且在超载时,相对于基座在逆支撑方向上进行卸载运动。
例如在交通事故当中,正面与行人相撞,该行人头部通常与前盖剧烈撞击,并伴有生病危险。所谓的HIC值(Head-Injury-Criterium头部受伤标志)用来评价危险性,该值至少应当小于1000,这样有生命危险的受伤风险是15%。同样情况下,当行人撞在前盖的支撑装置范围,固定的支撑元件立即对行人的前端起作用。
DE102006012726B4描述了此类支撑装置,其中,支撑元件有弹性的安放在基座上。由此减轻了剧烈的反弹。
例如像在DE10136902A1中描述的前盖的特殊设计,支撑装置具有超载保险,其中,支撑元件从一个确定超载值起(例如行人交通事故中)直接通过断裂故障松弛下来。缺点则在于,断裂故障依赖于材料特征,该特征能够呈很强的发散性。此外,重复的机械负载(比如在断裂故障应当触发的位置合上前盖)会损坏材料,材料损坏能够例如在合上前盖时导致提前的断裂故障。
DE102005055071A1描述了具有紧固件的支撑装置,支撑元件借助紧固件保持在基座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提到过的支撑装置,它相比较而言HIC值尽可能的低。此外,该支撑装置的保护应当可靠并具有重现性,并且其应当在正常工作中支撑零件,尤其是发动机盖。支撑装置还应当制作和装配简易。
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所提出的任务。并且进一步描述其他优点。特别是通过卸载运动实现过载保险,来完成所提任务。
由此通过卸载运动实现过载保险。过载保险使支撑元件至少在一个方向上自由活动,优选的至少在实际上是相对支撑方向。这样能够降低可能的HIC值。这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卸载运动过程的设定,使得过载保险进入卸载运动一个确定的点。支撑元件借助弹力能够保持在平常位置,在这一位置上,弹力抵消掉了从车身部分传递到支撑元件上的负载。这样,支撑元件在过载状态下弹性的安装在负载区域,从而正常区域内的重复撞击并不会引起支撑装置的损坏。此外,在过载区域加载状态下通过弹力作用在支撑装置上的动能首先被吸收,然后在达到过载区域,过载保险起作用之前,支撑元件能够凭借它沿着解除方向相对支撑方向自由活动。由此,过载保险的设置使得其从一个确定的相对于弹力作用的过载值起开始起作用。因为其基本上依赖于为产生弹力而设的弹簧排布的弹力系数,过载相比于断裂故障的情况能够更可信、重现性更佳的设定。
在支撑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过载保险具有用来在平常位置封闭支撑元件的封闭元件。封闭元件最好与支撑元件运动一起相对基座运动连接。由此,封闭元件能够相应的以设定好的或自一个确定的相对运动起以确定的方式从支撑元件向基座运动。这能够自动实现。通过这一运动连接能够设置、控制和/或调节封闭元件的运动或者为使封闭元件运动卸载力的连接。
优选的,封闭元件能够从其封闭位置(在该位置上封闭元件在普通荷载下将支撑元件封闭在其平常位置上)当过载时运动到卸载位置(在该位置上封闭元件至少在卸载运动的方向上从基座上自由活动)。封闭元件优选的强制使用。施加的用来促使封闭元件运动的分离力或卸载力优选的实际上小于借助弹簧排布作用在支撑元件上的弹力。为了取消封闭,即支撑物自由活动,仅仅能够使封闭元件机械运动,能够再度将可靠的、之前可计算的支撑设备依照背景技术的情况实现。
封闭元件在过载保险过程中不损坏是比较有益处的。这在整个过载保险过程中在过载情况下能够无损的实现,由此,与背景技术中描述的在过载情况下由断裂引起的故障相反,能够重新应用依发明支撑设备的支撑元件,以及除此之外整体的支撑设备。
确定的弹簧排布的临界弹力对于过载保险能够是决定性的,其能够有益的提供具有重现性的可靠的对于卸载运动的有效导入。因为所需的弹簧排布的临界弹力由单个或多个弹簧元件的类型及其排列、连接的类型和弹簧排布中可能的摩擦损失这些因素决定,所以其能够根据具体的应用条件精确设定。
支撑设备的主要组件之一的支撑元件或基座,为了在卸载运动中将卸载力连接到封闭元件中能够至少具有一个作为第一斜面的侧面,该面能够以一定角度,优选的以锐角安装在支撑设备上。封闭元件能够在其封闭位置上通过下滑位移一方面可移动的靠近第一斜面。在第一平面上能够实现有待导入的卸载力转化和/或转向,从而在很少干扰的情况下能够从面上连接到封闭元件,并且封闭元件在此能够优选的侧面的运动。通过转向同样能够实现有待导入的卸载力的调节。与下滑位移相关的第一斜面不是直线的,也就是说,它是弯曲的,例如其能够形成凸轮。这意味着,通过卸载力随着负载的增大而非直线增大,有待导入的卸载力相应的能够非直线实现。优选的,第一斜面不是弯曲的,即平整的。
优选的,封闭元件另一方面安装在其他主要组件的拱座上,即基座或支撑元件上。封闭元件从而能够动力机械的安装在支撑元件和基座之间。借助封闭元件的这种安排,其同样能够直接与支撑元件和基座的相对运动运动相连,优选的,直接在相对运动中运动的起效。
封闭元件能够优选的通过下滑位移可移动的安装在拱座中存储面积上。存储面积能够至少垂直于支撑方向安装。封闭元件介于存储面积和第一斜面之间,并在负载作用下,与支撑元件和基座在支撑方向上的相对运动有关的封闭元件能够强制使用。
第一斜面优选的与其具有支撑装置主要部件的纵轴,即支撑元件或基座的纵轴呈小于45°的角度。因此,支撑元件在其正常位置上的支撑或者纵轴相关的卸载力的导入能够更佳符合机械动力学的在相应的大截面上实现,这使得过载保险可能更精确的设定。该角度能够在20°至40°,优选的25°至35°,更佳优选是30°。支撑元件的纵轴优选的在支撑方向上。支撑元件能够具有至少以纵轴轴对称的形式。
为了形成第一斜面,例如能够设置一个附加部件,在作用力下与支撑元件相连。在支撑装置的一个最佳实施中,第一斜面通过支撑元件的一个侧面构成。优选的,支撑元件至少具有优选在侧面或径向上向外伸出的包含第一斜面的侧面突出。由此第一斜面能够径向向外并且相对支撑方向伸展。
封闭元件能够构成一个圆环。该圆环能够相对纵轴圆周包围支撑元件,其中该圆环在径向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可下滑的安装在第一平面处。因此卸载力实际上依赖于弹簧的弹性扩展或其弹性系数,其能够作为具有较小波动幅度的不变的可估算数值在计算支撑装置的排布时应用。视排布情况而定,有时必须考虑到排布中摩擦的影响。
该圆环能够至少实际上平坦的形成在圆环面,在该面中平放在拱座的存储面积上。该圆环能够具有一个含两个环末端的开口的环形,特别是圆环形,并且在环末端周长间距上可径向弹性扩展。此处,圆环拱座能够具有在支撑方向上伸展的第一凸起,在凸起处,圆环末端在支撑元件的正常位置上至少正面几乎相邻。因此,圆环能够相应的更加扭转保险的安装。
为了相对和/或在支撑方向上强制使用封闭元件,基座能够具有相对支撑方向径向向外开口的部分周长上导向槽,在导向槽中圆环在其封闭位置上全周长上固定。圆环能够同步与其封闭位置中的第一斜面上到导向槽的导向侧壁的这段下滑径向强制使用。在下滑距离的末端,圆环能够进入其释放位置中。导向槽优选的设计,使得圆环与从封闭位置到释放位置(即从槽开口出来)的下滑同步运动,该圆环从导向槽出来运动进入释放位置,并且使支撑元件能够自由活动。
为了使支撑元件能够在其正常位置上借助支撑方向上的弹力保持稳定,能够设有一个相应的制动保险。在这里,制动器在正常负载下有益的通过弹簧排布预受力的彼此相邻。优选的,具有指向支撑方向的侧面的支撑元件支撑指向相对支撑方向的基座侧面。当超过了一定的负载时,该负载大于弹簧排布在正常位置的弹力,启动制动保险的制动器,支撑元件开始做卸载运动,该运动在封闭元件经过一段下滑位移的下滑之后触发过载保险。预受力能够至少是所假设的最小负载的60%,优选为至少80%,更优选为至少95%,应该在这样的最小负载下实施过载保险。由此过载保险能够精确并且具有重现性的设置。设置能够精确实现,从而过载保险在一定的峰值负载,例如作用在发动机罩上支持元件的猛烈撞击,并不进入过载保险,而是依赖于可能的预受力,依赖于能够弹性抵挡的弹簧排布。
在支撑装置的一个有益实施方式中,基座为在其他车身部分固定支撑装置具有固定部分,并且优选的还具有锅状的壳体。该固定部分广泛的安装在壳体上。还能够具有拱座。支撑元件为其自身使用以及接受弹力,能够至少插入或通过壳体。支撑元件优选的在壳体内沿支撑方向。固定部分和壳体优选的彼此可拆卸的连接,从而固定部分和壳体在封闭元件的封闭位置上凭此相互固定,并且在分离位置上彼此分离。
为了形成连接,固定部分和壳体互相伸入彼此。壳体能够具有两个优选的以其纵轴轴对称的、安装在周长圆上的以及优选的排成一排的夹板,该夹板沿支撑方向通过拱座或者其存储面积延伸,其中,拱座是固定部分的一个组成部分。夹板能够与固定部分一起制动。可选择的有益设置是,夹板在支撑方向上高出存储面积一段,其中,在这一段中径向向外为保险环设有全周长上的通过夹板宽度的槽。优选的,该槽是扣环和环的保险环中的一部分。该环能够安装在导向槽中,用一个保险环同时把基座、壳体和固定部分的两个组件固定在一起,并且在达到其卸载位置时能够自由活动。因此,支撑元件和基座以及固定部分和壳体在支撑元件的正常位置上或者圆环的封闭位置上借助圆环固定在一起,并且圆环使得它们在支撑元件的过载位置上或者圆环的卸载位置上自由活动。优选的,沿支撑方向导向槽的前部槽边缘至少安装在存储面积的高度上。由此,导向槽中的圆环能够至少无缝隙的将壳体和固定部分固定在一起。
夹板为了接受侧面突出能够优选的分别在正中相对支撑方向上具有第一缝隙。由此,侧面突出或者支撑元件相对于纵轴扭转固定的安装在的第一缝隙中,也因此相对基座扭转固定的安装。此外,固定部分和壳体能够相互旋转固定的安装。
较有利于机械动力的是,圆环在侧面突出上的移动能够在弹簧弹性扩展下无摩擦的实现,因此,所需的卸载力相比于弹力更低并且实际上由圆环的弹力系数确定。为了减小摩擦,能够使用已知的材料配对,材料硬化和/或将圆环和侧面突出或支撑元件涂层。更方便也更经济的是,圆环为了减小滑动摩擦能够润滑安装。为了长久润滑,圆环和侧面突出能够安装在润滑剂的腔中。该腔为此能够是圆柱形结构,由于该结构该腔至少在侧面突出和弹簧元件安装在其中并彼此可移动的区域内充满润滑剂的包围住支撑装置。由此,能够实现在整个下滑位移指定的局部润滑。
侧面突出在与第一斜面连接处支撑方向上为了在卸载位置固定圆环优选的具有一个径向向外指向的第一侧面。由此能够避免圆环超过第一斜面时跳走。优选的,第一侧面直接转向在支撑方向连接第一斜面。能够设定的有益之处在于,支撑元件或侧面突出相对支撑方向在侧面突出的第一斜面处为了在零点位置固定圆环具有一个径向向外指向的第二侧面。优选的,第二侧面直接在支撑方向转向连接第一斜面。在零点位置上圆环能够静态稳定的靠近支撑元件。为了形成第二侧面,支撑元件具有圆柱形部分,优选的以其纵轴作为圆柱体轴线,圆环在零点位置在这部分外部的并且至少部分周长上靠近。鉴于圆环与第一斜面和第二侧面的下滑位移,圆环在零点位置上在车身安装支撑元件时能够保险的对过载功能并无副作用的固定,这就使安装得以简化。
此外,侧面突出在支撑方向向外指向的侧面处或者在第一斜面处能够为了在侧面突出上吊起圆环优选的具有直接相连的和转向的第二斜面,其中,该第二斜面优选的径向向外并且沿支撑方向指向。这样一来,侧面突出能够与两个斜面和安装在其中的第一侧面以及可能的与第一斜面相对支撑方向相连的第二侧面具有梯形或者阶梯状走向。
圆环的截面能够是任意形状,但特别能够形成圆形或者多边形。为了使圆环在侧面突出上的下滑安全进行,圆环能够具有一个有平坦面的截面,在该面中圆环在封闭位置上可下滑的靠近第一斜面。由此能够得到圆环和侧面突出之间有益的形状配合连接。优选的,截面至少形成矩形。圆环为了接受支撑元件相对支撑方向能够具有逐渐尖细的圆锥开口,其中,锥度能够与第一斜面和支撑元件纵轴之间的角度相等。这样圆环能够平面的靠近第一斜面,以及在圆环面处平面的靠近拱座。
支撑元件能够至少具有两个或三个,优选的四个,或者任意多个分别包含第一斜面的侧面突出。由此圆环能够在靠近两个、三个、四个或任意多个点稳定位置的下滑,或者弹力能够在更多的点合乎力学的导入支撑元件。侧面突出也能同样形成。该侧面突出能够相对于支撑元件纵轴周长上排列的并且优选的周长上彼此等间隔的安装。由此能够获得符合机械力学的侧面突出轴对称设计。它们能够以支撑元件纵轴作为镜面成对的彼此镜面对称安装。
为了在其它车身部分固定固定部分或者基座,能够设有一个卡槽连接。该卡槽连接能够至少具有两个优选的以纵轴轴对称安装的弹簧钩,该弹簧钩相对支撑方向延伸。优选的,拱座径向向外的通过弹簧钩伸出。所以,预装的支撑装置能够相对支撑方向导入预设的并合适的接受开口中,直到其在外侧撞上相对支撑方向指向的侧面,与此同时以弹簧钩在其他车身部分定位。优选的,支撑装置能够扭转固定的安装在其他车身部分上。此外,支撑装置在安装位置上至少与为其预设的合适的接受开口的高度上在其他车身部分具有一个非圆形的截面。优选的,为了纵轴方向上支撑装置外侧的扭转固定的轴承结构,设有锯齿状的径向肋,其相对于纵轴呈圆弧形,并能够插入这里并没标出的预设的合适的径向接受开口的口中,且优选的能够卡住。
在过载情况下,支撑元件上述截至固定部分的全部组件能够从其他车身部分机械拆除。因此其相对于撞击不形成或者仅形成很小的机械阻力,这样避免了之后撞击中对行人的危险。
优选的,弹簧排布具有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为了在支撑元件和基座处的支撑产生弹力而预受力。螺旋弹簧优选的安装在基座或壳体的接受空间内,其中,它内侧的在壳体底面和下侧的在支撑方向支撑元件后端支撑。优选的,螺旋弹簧安装在支撑元件片段的周长上,借此支撑元件通过壳体。优选的,螺旋弹簧借助支撑元件或者片段支撑和实施。通过从基座上分离壳体,弹簧排布或者螺旋弹簧能够松弛,并且壳体相对支撑方向,即负载方向上,也就是离开行人的方向上加速。内部空间同样能够为了润滑支撑元件和基座的相对运动或者螺旋弹簧的运动而具有润滑剂。内部空间通过透孔与过载保险的润滑腔相连是有益的。由此,在支撑元件与基座间的相对运动或者圆环对基座和支撑元件的相对运动中出现的摩擦损失能够最小化,从而圆环弹性形变基面上的过载保险、弹簧排布的过载保险以及考虑到精确确定的过载下摩擦力时是能够设定的。
支撑元件能够以已知方式具有螺旋柱塞或螺旋杵,其能够以相应的接收方式相对支撑方向旋入进支撑元件。借助螺旋柱塞或螺旋杵的旋转调节,螺旋柱塞或螺旋杵的旋转调节与其支撑方向的后端能够精确校准进车身部分。支撑元件能够在末端具有一个橡胶盖或者一个其他的软弹性盖作为另外的保护。后端能够具有一个扩展的正面用以减弱碰撞。此外,在后端能够设有空气腔,其能进一步减弱碰撞。另外,这个橡胶元件能够减弱发动机盖的振荡,不然这种振荡将被传递到支撑元件。
附图说明
所述发明随后将结合附图中介绍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得到阐明。在附图中:
图1:支撑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视俯视图,
图2:根据图1的支持装置的侧视图,
图3:根据图1的支持装置的分解图,
图4:根据图1的支持装置的俯视图,
图5:根据图4中Ⅴ-Ⅴ切割面的截面图,
图6:根据图4中Ⅶ-Ⅶ切割面的截面图,
图7:根据图4中Ⅵ-Ⅵ切割面的截面图,
图7a和b:分别是另外圆环的截面图,
图8a至d:分别是根据图6具有圆环和支撑元件的支撑装置的示意截面放大图,但是在不同的彼此间相对位置上,
图9:支撑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视俯视图,
图10:根据图9的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11:根据图9的支撑装置的分解图,
图12:根据图9的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图13:图12中沿XV-XV处剖面的截面图,
图14:图12中沿XIV-XIV处剖面的截面图,
图15:图12中沿XIII-XIII处剖面的截面图,
图16:支撑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透视俯视图,
图17:根据图16的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18:根据图16的支撑装置的分解图,
图19:根据图16的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图20:图19中沿XXII-XXII处剖面的截面图,
图21:图19中沿XXI-XXI处剖面的截面图,和
图22:图19中沿XX-XX处剖面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1支持装置
2支撑元件
3基座
4过载保险
6圆环
7封闭元件
8末端
9拱座
10存储面积
11侧面突出
12第一斜面
13第一侧面
14导向槽
17接受空间
18壳体
19隔板
20透孔
21螺旋弹簧
22末端
23第一凸起
24第二凸起
25肩
26间距
27第二侧面
28第二斜面
29第三凸起
31腔
32盖
33螺旋塞
34螺旋接受
35末端
36封闭罩
37空气腔
38第一缝隙
39第二缝隙
40弹簧钩
41肋
fw径向弹簧形变量
sw下滑距离
s支撑方向
m纵轴
F弹力
FL卸载力
N正常负载
过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22以不同是试视图和截面展示了此处并未介绍的车身部分特别是相比于未介绍的其他汽车车身部分而言的汽车前盖的支撑装置1的三种实施方式。
支撑装置1具有在支撑方向s上对车身部分作用的支撑元件2和在其他车身部分起固定支撑装置1作用的基座3。例如在与行人的碰撞中为了避免支撑元件2对行人的碰撞立即出现刚性峰值,为引入支撑错误而设有过载保险4,在这里,支撑元件2损失其支撑功能向着卸载方向I相对支撑方向s自由活动。支撑装置1具有沿支撑方向s伴有作用在支撑元件2上弹力F的弹簧排布。支撑元件2借助弹簧排布在普通荷载N下保持在正常位置。当过载时,支撑元件2相对的向基座3且背离支撑方向s做卸载运动e。卸载运动e在内侧触发过载保险(4)。
在这里介绍的支撑设备1的所有实施例中,过载保险4为了在正常负载N下将支撑元件2封闭在其正常位置上具有构成圆环6的封闭元件7。圆环6是平面的并且形成两个圆环末端8开口。其伴随支撑元件2的运动相对向着基座3运动连接。由此,圆环6一方面相对支撑方向s平面的支持在拱座9的存储面积10上,该拱座安装在基座3上。圆环6全周长的包围支撑元件2。支撑元件2相对支撑元件2的纵轴I具有很多径向向外突出的分别包含第一斜面12的侧面突出11。圆环6另一方面在内侧靠近侧面突出11的第一斜面12。第一斜面12以锐角β安装在纵轴I上,并且指向背离支撑方向s径向向外。β角在这里是30°。借助支撑元件2向基座3的相对运动(在该运动中支撑元件2在固定的基座3上逆支撑方向s移动),卸载力FL传导进圆环6。由此,圆环6在下滑到第一斜面12上时弹性扩张,其中,其圆环末端8同时在周长上继续远离。为了使圆环6扩张,设定弹力F与所需卸载力FL不相等,并大于所需卸载力FL,从而当圆环6下滑到第一斜面12和存储面积10拱座上时在第一近似出现的摩擦力较小。
在支撑方向s上直接与第一斜面12相连的设有第一侧面13,在这里是一个径向向外指向的侧面突出11的侧面。当正常负载N增大到过载的时候(图8c),圆环6在支撑方向s上到达第一斜面12的末端,并且经过一段下滑位移sw下滑到第一斜面13上的卸载位置,在该位置上圆环6(除了摩擦力之外)在支撑方向s上并不对支撑元件2施加任何力,并因此可以自由活动。这样,弹簧元件7使得支撑元件2相对于在支撑方向s自由活动,并且支撑元件2能够在卸载运动中沿卸载方向I相对支撑方向s向下活动。
此外,封闭元件7或者圆环6对于支撑元件2或基座3沿着和/或相对支撑方向的运动强制进行。由此,过载保险4具有一个对于支撑方向(s)径向向外开口的部分周长上的导向槽14,圆环6在导向槽中封闭位置上周长上固定。与圆环下落到导向槽14槽侧面上第一斜面12同步的,圆环6在封闭位置上径向强制使用,直到其在第一斜面12达到了下滑距离sw的末端卸载位置,与导向槽14分离,并下滑到第一侧面13使得基座3和支撑元件2自由活动。基座3具有固定部分16,用拱座9将其固定在这里并未做介绍的其他车身部分上,并且还具有圆柱形接受空间17的壳体18。固定部分16和壳体18在封闭位置上通过圆环6彼此相连。为了连接固定部分16和壳体18,设有两个相互对立的隔板,它们以基座3的纵轴I轴对称,并安装在周长圆上以及在周长上对准。隔板19具有导向槽14。支撑元件2逆支撑方向s通过一个设在基座3中或固定部分16中的透孔20突出穿过拱座9进入接受空间17,并同样的穿过末端。此外,为了产生弹力F在接受空间17中装有螺旋弹簧21,该弹簧一端沿支撑方向下侧在支撑元件12上并且另一端在接受空间中支撑。螺旋弹簧21在穿过接受空间17的支撑元件2末端22一侧支撑并引导。
特别是从附图中的透视俯视图可见,在拱座9上设有第一凸起23,它在与圆环6相同的周长圆上从存储面10向支撑方向s延伸。为了圆环6在安装位置上的扭转固定结构,其圆环末端8在封闭位置上正常负载范围内端面的一侧靠近第一凸起23,或者同样的间距较小。
支撑元件2在其正常位置上借助弹力(F)沿支撑方向(s)相对基座(3)预受力的安装。为此,支撑元件(2)具有第二凸起24,其在透孔20一侧的,固定部分16下侧的,撞上基座3。通过与受力,能够在加载过程中设定一个点,在这一点上进行基座3和支撑元件2的相对运动和因此的卸载运动,并且使封闭元件7运动。预受力是最小的过载减去作用的摩擦力,在最小过载上应该启用过载保险。当圆环6到达其卸载位置,壳体18从固定部分16中脱落,并借助螺旋弹簧21逆支撑方向s,且背离此处未表示出的行人加速。
第二凸起24在正常位置上下侧与预设的壳体18的肩部25以间距26相隔,此处的间距大于圆环6对于支撑方向s从正常位置到支撑元件2的过载位置下滑距离sw的路程部分。在同一时间点上,当壳体18对于支撑方向s从圆环6并因此从固定部分16脱离时,壳体18通过螺旋弹簧21的松弛逆支撑方向s(且因此离开行人的方向)加速。这样接受空间17能够打开,并使螺旋弹簧21自由活动。通过支撑元件2穿过透孔20,圆环6同时在支撑元件2的透孔20的开口边缘脱离。这样一来,当过载时在车身其他部分仅留下固定部分16。因为固定部分16上侧实际上具有一个平的上面,所以在与行人的事故中不会出现技术背景中提到过的对于行人危险的尖峰形式的力的作用。支撑装置1其余的组件被从车身上分离。
在卸载运动e当中过载保险4的分离原则在图8a至8c中得到清楚的示意展示:在图8a中,护墙的圆环6位于零点位置上,图8b中位于封闭位置,图8c中位于卸载位置。在零点位置上,圆环6能够靠近第二径向向外指向的侧面27,其中,零点位置的预先考虑对支撑装置1不是功能上需要的。在图8a中,圆环6侧面的靠近第一斜面12,从而它能够固定在存储面10上,伴随支撑元件2相对支撑方向s的运动能够直接接受逆支撑方向s作用的力。圆环6同样在导向槽14中同时的径向向外强制使用。附图中展示的支撑装置1的实施方式中,圆环6处于安装位置,并在过载下始终在封闭位置,从而它能直接与负载变化相适应。依赖于弹力F的设定和支撑元件2相对于基座3的预受力,圆环6能够在一定的负载以上,例如前盖上猛烈的撞击,在下滑距离sw之内下滑到第一斜面12,从而负载峰值能够特别借助螺旋弹簧21弹簧弹性的抵挡。
圆环6能够像在图8d中清楚示意的那样,以及在根据图9至15或16至22中支撑装置1的两个实施方式中设置的那样,为了相对支撑方向s安装通过一个预设的第二斜面28被拉起。正如在图8a中举例画出的,第一斜面12与纵轴I形成的角度小于45°,此处大约30°。由此,圆环6径向的弹簧形变量fw(在这段行程中弹簧在移动时通过第一斜面12扩张)小于下滑距离sw的轴向分量(在这段分量中支撑元件2相对支撑方向s向下移动)。因此,所需的卸载力FL通过相应的长杆导入圆环6,并且比弹力F小。还有可能圆环6从其零点位置拉出来进入到导向槽。
在一个简化装配中,如根据图11至19的分解图中能获知的,螺旋弹簧21和支撑元件的末端22首先导入进壳体18的接受空间17,并且固定部分16相对支撑方向s通过支撑元件2拉起。这样,透孔20的截面轮廓与支撑元件2的截面轮廓相配。壳体18的隔板19通过拱座9插上,使得其与支撑方向s上导向槽14的前部槽侧面安装在具有存储面积10的平面中。由此,隔板19分别具有填充形式的部分周长上的第三凸起29,利用该凸起,挡板在支撑方向s前部,即这里的下侧,与拱座9相撞。由此,导向槽14在支撑方向s上直接与拱座9的存储面10连接安装。随后,圆环6经过第二斜面28和第一侧面13相对支撑方向s通过支撑元件2拉起到第一斜面12上,直到其在导向槽14中扣住。由此,圆环6将互相插入的组件支撑元件2、固定部分16、壳体18和螺旋弹簧21像保险环一样固定在一起。在第二凸起24与第三凸起29的配合作用中,支撑元件2或壳体18在正常位置上与固定部分16咬合固定。
例如在图1至7所示的圆环6具有圆形的截面30,圆环6以该截面支撑在第一斜面12上,由此在弹力F和负载作用下,在第一斜面12上有一个至少主要摩擦连接的圆环6的设备。在补充的图7a和7b中所示的例如分别是圆环6的多边形截面。当圆环6的截面根据图7a是矩形的时候,圆环6的截面根据图7b在截面30处有一个锐角,该角等于第一斜面12的角度β。这样一来,圆环6平放在安装位置上,并且形状配合连接在第一斜面12上。
圆环6为了避免滑动摩擦润滑安装,所以过载保险4更容易通用的并且具有重现性的设定。由此,在支撑装置1的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分别设置了一个装满润滑剂的腔31,该腔由拱座9和可以伸进拱座9的盖子32限制。在腔31中装有圆环6和侧面突出11。为了安装,盖子32与润滑剂一起相对支撑方向s通过支撑元件2移动,并且润滑稠密的侧面的在拱座9制动。它还起到防腐蚀和污染的作用。
支撑元件2具有螺旋塞33,该螺旋塞相对支撑方向s在支撑元件上可旋转进相应的螺杆接受34,并能来回移动。借助螺旋塞33的螺旋调节,其以支撑方向s末端35准确的调节到车身部分。支撑元件2在其末端35具有一个弹性封闭盖36。支撑装置1第三实施方式的封闭盖36比一般实施方式中的宽,并且在俯视图中覆盖在卸载方向I上保护的支撑装置。此外,它为了衬软垫在内侧具有空气腔37。这些方法对避免碰撞行人起到额外帮助。
支撑元件2扭转固定的安装在基座3上。由此,在支撑装置1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透孔的开口轮廓中以及在隔板19中,为了接受使用的侧面突出11,分别设有正中相对支撑方向可引入的第一豁口38。在支撑装置1的两个其他实施方式中,侧面突出11在两侧侧面靠近隔板19。这样,侧面突出11或支撑元件12在圆环6的封闭位置上对于纵轴I扭转固定的安装在第一豁口38中,并因此扭转固定的安装在基座3上。同样,壳体18扭转固定的与固定部分16连接。由此,在壳体18中设有两个在卸载方向I引入的第二豁口39,使用的弹簧钩40分别伸入豁口,从而其在豁口39内侧面的与间隙同样的相邻。弹簧钩40从固定部分16相对支撑方向伸展。此外,隔板19扭转固定的通过拱座19引导。
弹簧钩40是为在此处并没展示的其他车身部分上制动而设的。由此,弹簧钩40相对支撑方向s通过一个预设的此处并未展示的其他车身部分的接纳开口引导,并同样制动,其中,固定部分16相对支撑方向s在上面撞见其他车身部分,而且,弹簧钩40固定其他车身部分接纳开口的开口边缘。为在其他车身部分扭转固定支持装置1的排布,在其这里展示过的实施方式中,在固定部分16和相应的在这里未展示的其他车身部分的实施方式中设有非圆形截面。另外,在支持装置1的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纵轴m的方向上设有锯齿状的径向肋41。为了易于安装,肋41为了对于支持装置1的纵轴I夹住其他车身部分具有轻度圆弧形走向。
Claims (19)
1.汽车车身部分的发动机前盖对其它汽车车身部分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支撑装置(1)具有在其它车身部分上起到固定支撑装置(1)作用的基座(3)、在支撑方向(s)上相对车身部分作用的支撑元件(2)和在支撑方向(s)上弹力(F)作用在支撑元件(2)上的弹簧排布,在这里,支撑元件(2)借助弹簧排布在正常负载(N)下保持在正常位置,并且在过载时,相对于基座(3)在逆支撑方向(s)上进行卸载运动(e),其特征在于,卸载运动(e)触发过载保险(4);
所述过载保险(4)为了在支撑元件的正常位置上封闭支撑元件(2)而具有封闭元件(7),其中,封闭元件(7)与支撑元件(2)相对于基座(3)的运动一起运动相连;
所述封闭元件(7)形成为开口圆环(6),该圆环相对于支撑元件纵轴(I)周长上固定支撑元件(2),其中,该圆环在径向弹性扩张中可移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撑元件(2)的与支撑方向(s)呈角度的第一斜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元件(7)在过载时从封闭位置运动到卸载位置,在该封闭位置上,其在正常负载(N)下将支撑元件(2)封闭在其正常位置上,在该卸载位置上,封闭元件(7)至少在基座(3)的卸载运动(e)方向上使支撑元件(2)自由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接合卸载力(FL),所述支撑元件(2)当卸载运动(e)时在与封闭元件(7)接触的位置中至少具有一个作为第一斜面(12)的侧面,其中,封闭元件(7)在其封闭位置上通过支撑元件的下滑距离(sw)一方面靠近第一斜面(12),并且另一方面固定在基座(3)处的拱座(9)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拱座(9)的存储面积(10)上的所述封闭元件(7)通过支撑元件的下滑距离(sw)至少垂直于支撑方向(s)可移动地安装,并且所述封闭元件相对于支撑元件(2)沿着支撑方向(s)的运动被强制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2)至少具有一个侧面突出,该侧面突出包含所述第一斜面(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2)至少具有一个侧面突出,该侧面突出包含所述第一斜面(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具有相对支撑方向(s)径向向外开口的部分周长上的导向槽(14),在导向槽中圆环(6)在封闭位置上周长上固定,并且,与第一斜面(12)下落到导向槽(14)槽侧面上同步的,圆环从封闭位置到卸载位置径向向外强制扩张,在卸载位置上,圆环运动出导向槽(14)。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4-7之一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2)在其正常位置上借助弹力(F)沿支撑方向(s)相对基座(3)预受力的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2)在其正常位置上借助弹力(F)沿支撑方向(s)相对基座(3)预受力的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为其在其他车身部分固定而具有固定部分(16)和壳体(18),为了使用并接受弹力(F),支撑元件(2)至少伸入壳体中,固定部分(16)和壳体(18)在封闭元件(7)的封闭位置上借助导向槽中的圆环彼此固定,并在卸载位置上彼此分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8)对于纵轴轴对称的周长上具有两个排列的隔板(19),其在支撑方向(s)上通过拱座(9)延伸,并且在支撑方向(s)上所述隔板(19)上用于容纳圆环(6)的导向槽(14)突出于存储面积(10)。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在卸载位置固定圆环(6),包含第一斜面(12)的侧面突出具有径向向外凸出的第一侧面(13)和为了在零点位置固定圆环(6),支撑元件(2)具有径向向外凸出的第二侧面(27),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支撑方向(s)直接与第一斜面(12)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在卸载位置固定圆环(6),包含第一斜面(12)的侧面突出具有径向向外凸出的第一侧面(13)或为了在零点位置固定圆环(6),支撑元件(2)具有径向向外凸出的第二侧面(27),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支撑方向(s)直接与第一斜面(12)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第一斜面(12)的侧面突出具有第二斜面(28),其中,所述第二斜面在支撑方向(s)与第一侧面(13)直接相连,并且用于把圆环(6)拉起在包含第一斜面(12)的侧面突出上,所述第二斜面(28)径向向外并沿支撑方向凸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6)具有一个平整的截面,在圆环(6)的封闭位置中,第一斜面可下滑的靠近在该截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6)和至少第一斜面(12)的范围安装在具有润滑剂的腔(31)中,在该范围里,第一斜面(12)可下滑的靠近圆环(6)。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2)至少具有两个分别包含第一斜面(12)的侧面突出,所述包含第一斜面(12)的侧面突出相对于支撑元件(2)的纵轴(I)在周长上排列并彼此等间距的安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2)具有四个分别包含第一斜面(12)的侧面突出,所述包含第一斜面(12)的侧面突出相对于支撑元件(2)的纵轴(I)在周长上排列并彼此等间距的安装。
19.根据权利要求1、17或18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扭转固定的在其他车身部分固定和/或支撑元件(2)与基座(3)彼此扭转固定的固定和/或封闭元件(7)与基座(3)彼此扭转固定的固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201010028021 DE102010028021A1 (de) | 2010-04-21 | 2010-04-21 | Abstützvorrichtung für ein Karosserieteil gegen ein anderes Karosserieteil eines Fahrzeuges |
DE1020100280216 | 2010-04-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33906A CN102233906A (zh) | 2011-11-09 |
CN102233906B true CN102233906B (zh) | 2016-03-30 |
Family
ID=44751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6170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3906B (zh) | 2010-04-21 | 2011-03-15 | 汽车车身部分对其它车身部分的支撑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233906B (zh) |
DE (1) | DE10201002802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150444B1 (en) * | 2017-09-15 | 2018-12-1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Frangible bump stop support |
CN110979250A (zh) * | 2019-12-06 | 2020-04-10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举升器 |
DE102020200240A1 (de) * | 2020-01-10 | 2021-07-15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Pufferelement für eine Frontklappe eines Fahrzeuges sowie Anordnung eines Pufferelements an einem Karosserieelement eines Fahrzeuges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04726A2 (de) * | 1999-12-01 | 2001-06-06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Sicherheitseinrichtung an einem Fahrzeug zum Schutz von Fussgängern |
FR2852563A1 (fr) * | 2003-03-17 | 2004-09-24 | Renault Sa | Butee d'absorption de choc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DE102006020477B4 (de) * | 2005-05-03 | 2008-10-30 | Mgi Coutier | Motorhaubenanschlag, vorgesehen zum Montieren auf ein Karosserieelement eines Kraftfahrzeugs |
CN101590837A (zh) * | 2008-05-30 | 2009-12-0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罩盖的冲击吸收装置 |
CN101434227B (zh) * | 2008-12-16 | 2010-11-17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行人保护的可伸缩发动机罩盖支撑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36902A1 (de) | 2001-07-28 | 2003-02-06 | Opel Adam Ag | Kopfaufpralloptimierte Frontstruktur |
DE102005055071B4 (de) | 2005-11-18 | 2008-10-23 | Itw Automotive Products Gmbh & Co. Kg | Anschlagpuffer für eine Motorhaube von Automobilen |
DE102006012726B4 (de) | 2006-03-17 | 2008-07-10 | Pass Gmbh & Co. Kg | Anschlagpufferanordnung |
-
2010
- 2010-04-21 DE DE201010028021 patent/DE102010028021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
- 2011-03-15 CN CN201110061708.4A patent/CN10223390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04726A2 (de) * | 1999-12-01 | 2001-06-06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Sicherheitseinrichtung an einem Fahrzeug zum Schutz von Fussgängern |
FR2852563A1 (fr) * | 2003-03-17 | 2004-09-24 | Renault Sa | Butee d'absorption de choc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DE102006020477B4 (de) * | 2005-05-03 | 2008-10-30 | Mgi Coutier | Motorhaubenanschlag, vorgesehen zum Montieren auf ein Karosserieelement eines Kraftfahrzeugs |
CN101590837A (zh) * | 2008-05-30 | 2009-12-0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罩盖的冲击吸收装置 |
CN101434227B (zh) * | 2008-12-16 | 2010-11-17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行人保护的可伸缩发动机罩盖支撑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0028021A1 (de) | 2011-10-27 |
CN102233906A (zh) | 2011-1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20942B2 (en) | Steering wheel | |
CN105437900B (zh) | 碰撞制动器盖 | |
EP2662591B1 (en) | Anti-vibration device | |
EP2781785B1 (en) | Spring restraining clip | |
CN102233906B (zh) | 汽车车身部分对其它车身部分的支撑装置 | |
EP3010780B1 (en) |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 |
US8876211B2 (en) | Seat assembly having a guide bushing | |
EP2940343B1 (en) | Suspension device f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uspension device for vehicle | |
US20160097487A1 (en) | Tank fixing apparatus | |
US20130161134A1 (en) | Disc brake apparatus | |
US20130161888A1 (en) | Jounce bumper | |
RU2013114463A (ru) | Противоуг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улев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 |
RU2007108552A (ru) | Шаровой шарнир | |
CN103459885B (zh) | 装配有固定在曲柄轴上的螺钉的保持部件的发动机飞轮 | |
US20110303046A1 (en) | Damper Element for Springs and Vehicle Pedal Assembly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
US20040104086A1 (en) | Disk brake assemblies having springs for biasing friction pads | |
CN109070928B (zh) | 转向柱组件 | |
US6964411B2 (en) | Column unit | |
JP2017530902A (ja) | 車両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組立体用のエネルギー吸収モジュール | |
JP2006177556A (ja) |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ーのためのシール器具 | |
JP2007010005A (ja) | ストラットマウ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1329651B1 (ko) | 자동차용 스티어링 컬럼의 충격 흡수 구조 | |
EP1764240A1 (en) | Spring force adjusting device for a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 |
KR102075012B1 (ko) | 지주 보호 충격흡수장치 | |
JP4584780B2 (ja) | 形態保持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