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2318A - 无线终端、无线基站、信道信号形成方法以及信道信号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终端、无线基站、信道信号形成方法以及信道信号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2318A
CN102232318A CN200980148086XA CN200980148086A CN102232318A CN 102232318 A CN102232318 A CN 102232318A CN 200980148086X A CN200980148086X A CN 200980148086XA CN 200980148086 A CN200980148086 A CN 200980148086A CN 102232318 A CN102232318 A CN 102232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band
descending
unit frequency
informa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80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2318B (zh
Inventor
中尾正悟
今村大地
青山高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Patent Trust Inc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577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444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32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2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2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2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02Arrangements for relaying broadcast information
    • H04H20/08Arrangements for relaying broadcast information among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76Acquisition of secondary synchronisation channel, e.g. detection of cell-ID gro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在使用上行单位频带以及与其对应关联的多个下行单位频带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质量劣化的无线终端、无线基站、信道信号形成方法以及信道信号接收方法。基站(100)中,包含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PDCCH信号被限定为配置在一部分下行单位频带中。由此,能够降低对重要度高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进行零填充的几率。另外,在基站(100)中,在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的PDCCH信号中仅包含下行资源分配信息。因此,对于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的个别区域,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始终被作为大小调整基准,不需要信息大小调整。由此,无需对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进行零填充,所以能够防止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质量劣化。

Description

无线终端、无线基站、信道信号形成方法以及信道信号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终端、无线基站、信道信号形成方法以及信道信号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在3GPP LT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Long Term Evolution,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中,采用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复用)作为下行线路的通信方式。在应用了3GPPLTE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使用预先设定的通信资源发送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Channel:SCH)以及广播信号(Broadcast Channel:BCH)。并且,终端首先通过捕获SCH而确保与基站的同步。其后,终端通过读BCH信息而获取基站独自的参数(例如,带宽等)(参照非专利文献1、2和3)。
另外,终端在完成基站独自的参数的获取后,对基站发出连接请求,由此建立与基站的通信。基站根据需要使用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向建立了通信的终端发送控制信息。
然后,终端对接收到的PDCCH信号进行“盲判定”。即,PDCCH信号包含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部分,该CRC部分在基站中通过发送对象终端的终端ID进行屏蔽。因此,终端在利用本机的终端ID尝试对接收到的PDCCH信号的CRC部分进行解蔽之前,无法判定是否是发往本机的PDCCH信号。在该盲判定中,如果解蔽的结果为CRC运算“OK”,则判定为该PDCCH信号是发往本机的。
另外,在从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中,包含分配控制信息,该分配控制信息包含基站对于终端分配了的资源信息等。终端需要接收具有多种格式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以及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双方。终端应接收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根据基站的发送天线控制方法或频率分配方法,被定义多个大小,其中一部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格式(以下简称为“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上行分配控制信息格式(以下简称为“上行分配控制信息”)通过相同大小的PDCCH信号发送。PDCCH信号中包含分配控制信息的类别信息(例如,1比特的标志)。因此,即使包含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PDCCH信号与包含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PDCCH信号的大小相同,终端也能通过确认分配控制信息的类别信息来区分是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还是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并且,发送上行分配控制信息时的PDCCH格式为PDCCH format0,发送与上行分配控制信息通过相同大小的PDCCH信号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时的PDCCH格式为PDCCHformat1A。
但是,也存在由上行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即发送所需的比特数)与由下行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不同的情况。具体而言,在上行带宽小的情况下,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变小,在下行带宽小的情况下,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变小。在这样因带宽的不同而导致信息大小产生差异的情况下,对小的分配控制信息附加零信息(即,进行零填充),由此使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大小与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大小相等。由此,不论内容是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还是上行分配控制信息,都可保持PDCCH信号的大小的同一性。
通过以上的控制信息的大小调整,接收侧的终端中的盲判定次数被削减。然而,在基站的下行发送频带宽时,通过基站一次发送大量的PDCCH信号,因此通常的动作下,终端的盲判定次数的削减不充分,存在终端的电路规模增大的问题。
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终端的盲判定次数,采取限制终端接收控制信息的物理区域的方法。即,预先向各终端通知存在包含面向各终端的控制信息的可能性的时域、频域,各终端仅在存在包含面向本终端的控制信息的可能性的终端特有的区域内,进行PDCCH信号的盲判定。该终端特有的物理区域被称作“个别区域(UE SS:UE specific Search Space,UE特定搜索空间)”。该个别区域例如与终端ID相关联。另外,通过采用时间/频率交错,以求在全个别区域使时间分集、频率分集的效应大致一定。
另一方面,PDCCH信号中还包含对于多个终端同时通知的控制信息(例如与下行广播信号相关的调度信息)。为了传递这种控制信息,PDCCH信号中准备有对全部终端共用的、被称为“共用区域(Common SS:Common SearchSpace,公共搜索空间)”的物理区域。
对终端而言,个别区域中包含的控制信息及共用区域中包含的控制信息两者都不可或缺,因此终端需要将全部个别区域中包含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下行控制信息、以及共用区域中包含的上行控制信息和下行控制信息进行盲判定。
另外,用于实现比3GPP LTE更高的通信速度的高级3GPP LTE(3GPPLTE-Advanced)的标准化业已开始。高级3GPP LTE系统(以下,有时称为“LTE-A系统”)承袭3GPP LTE系统(以下,有时称为“LTE系统”)。在高级3GPPLTE中,为了实现最大1Gbps以上的下行传输速度,预计将会导入能够以20MHz以上的宽带频率进行通信的基站及终端。
另外,在高级3GPP LTE中,由于对上行线路以及下行线路的吞吐量要求的不同,可考虑在上行线路与下行线路中将通信带宽设为非对称。具体而言,在高级3GPP LTE中,可考虑将下行线路的通信带宽设为大于上行线路的通信带宽。
这里,支持LTE-A系统的基站(以下,称为“LTE-A基站”)构成为能够使用多个“单位频带”进行通信。这里,“单位频带”是具有最大20MHz宽度的频带,被定义为通信频带的基本单位。并且,下行线路中的“单位频带”(以下,称为“下行单位频带”)有时也被定义为由从基站广播的BCH中的下行频带信息划分了的频带、或由下行控制信道(PDCCH)分散配置在频域时的分散宽度定义的频带。另外,上行线路中的“单位频带”(以下称为“上行单位频带”)有时也被定义为由从基站广播的BCH中的上行频带信息划分了的频带、或在中心附近包含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且在两端部包含面向LTE的PUCCH的20MHz以下的通信频带的基本单位。另外,“单位频带”在高级3GPP LTE中有时以英语记载为Component Carrier(s)(分量载波)。
图1是表示在上行线路与下行线路中通信带宽及单位频带数为非对称的LTE-A系统中的各信道的配置例的图。在图1中,LTE-A基站为了使终端发送上行信号,使用PDCCH从两个下行单位频带向终端通知分配控制信息。上行单位频带与两个下行单位频带相关联,因此无论使用哪个下行单位频带的PDCCH发送上行分配控制信息,都在同一上行单位频带中发送PUSCH。另外,有时也从两个下行单位频带发送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将发送了各个下行资源分配信息的下行单位频带内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用于对终端进行指示。
通过这样接收分配控制信息,LTE-A终端能够同时接收多个单位频带。但是,LTE终端只能同时接收一个单位频带。将这样将多个单位频带合并为对单一通信的分配频带的情况称为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通过该载波聚合,能够提高吞吐量。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211 V8.4.0,“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8),”Sep.2008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212 V8.4.0,“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Release 8),”Sep.2008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213 V8.4.0,“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8),”Sep.2008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图1中,LTE-A系统的通信带宽在下行线路中为30MHz,在低频侧包含20MHz的下行单位频带,在高频侧包含10MHz的下行单位频带,共两个单位频带。另一方面,上行线路为20MHz,包含一个上行单位频带。
在图1中,低频侧的下行单位频带与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相等,因此对于这一对而言,上行分配控制信息与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大致相等。因此,几乎不进行零填充。与此相对,高频侧的下行单位频带与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大幅不同,因此对于这一对而言,对大小较小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附加大量的零信息,直至该下行资源信息的大小与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大小相等为止。然而,零填充为了调整大小而进行,所以零信息本身没有指代的信息。也就是说,使得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包含原本不需要的信号,所以在使整体的功率恒定时,导致原本需要的每个信息比特的功率降低。
另外,一般而言,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重要度高于上行分配控制信息。也就是说,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不仅被用于通知下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还被用于通知其他的重要信息(例如,寻呼信息、广播信息)的调度信息。因此,期望降低对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零填充的频度。
这里,能够获得PDCCH的频率分集效应取决于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因此,在窄带宽的下行单位频带中,频率分集效应小,所以希望尽量去除降低质量的因素。但是,对于零填充而言,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越窄,被零填充的可能性越高。
在不存在载波聚合概念的LTE系统中,一般情况下,下行频带的带宽大于与该下行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频带的带宽,所以不可能发生这种状况。相对于此,在导入载波聚集,并且多个下行单位频带与一个上行单位频带进行了对应关联的高级LTE系统中,可能频繁发生即使在整体中下行频带带宽宽于上行频带带宽,若着眼于单位频带,则下行单位频带窄于上行单位频带的状况。
另外,为了避免零填充,还能够考虑使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和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大小不同的方法。然而,此时,需要在终端侧对信息比特数不同的两个分配控制信息分别进行盲判定。因此,产生盲判定次数增加,随之电路规模增大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在使用上行单位频带以及与上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多个下行单位频带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对于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进行大小调整处理的频度,从而能够防止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质量劣化的无线终端、无线基站、信道信号形成方法以及信道信号接收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无线基站,对每个无线终端分配单位频带组,并能够使用所述单位频带组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单位频带组由上行单位频带及与所述上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多个下行单位频带构成,所述无线基站所采用的结构包括:形成单元,其对每个下行单位频带形成具有在所有无线终端间共用的共用区域和对各个无线终端分别分配的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将对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包含在以对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分配了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所有信道信号的共用区域及个别区域中,将对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对于个别区域仅包含在一部分的信道信号中,另一方面,对于共用区域至少包含在所述一部分的信道信号中;以及信息大小调整单元,其基于大小调整基准,调整包含在所述形成了的信道信号中的、对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的上行控制信息及下行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在对于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分配了的所有下行单位频带的共用区域中,将由发送具有该共用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为所述大小调整基准,在包含对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个别区域中,将由发送具有该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为所述大小调整基准,在不包含对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个别区域中,将由发送具有该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设为所述大小调整基准。
本发明的无线终端,能够使用由无线基站分配了的单位频带组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所述单位频带组包含上行单位频带及与所述上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多个下行单位频带,所述无线终端包括:无线接收单元,对每个下行单位频带接收信道信号,所述信道信号具有在所有无线终端间共用的共用区域和对各个无线终端分别分配的个别区域且包含上行分配控制信息或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决定单元,对于各个下行单位频带的信道信号,决定用于接收处理的基准信息大小;以及信道信号接收处理单元,基于所述基准信息大小,对信道信号进行接收处理,所述决定单元在对本装置分配了的所有下行单位频带的共用区域中,基于由发送具有该共用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决定所述基准信息大小,在包含对本装置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个别区域中,基于由发送具有该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决定所述基准信息大小,在不包含对本装置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个别区域中,基于由发送具有该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决定所述基准信息大小。
本发明的信道信号形成方法,用于对与上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每个下行单位频带形成信道信号,包括以下步骤:对每个下行单位频带形成信道信号,所述信道信号具有在所有无线终端间共用的共用区域和对各个无线终端分别分配的个别区域;以及基于大小调整基准,调整所述形成了的信道信号中包含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和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对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包含在以对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分配了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所有信道信号的共用区域及个别区域中,对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对于个别区域仅包含在一部分的信道信号中,另一方面,对于共用区域至少包含在所述一部分的信道信号中,在对于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分配了的所有下行单位频带的共用区域中,将由发送具有该共用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为所述大小调整基准,在包含对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个别区域中,将由发送具有该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为所述大小调整基准,在不包含对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个别区域中,将由发送具有该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设为所述大小调整基准。
本发明的信道信号接收方法,用于通过与上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每个下行单位频带接收信道信号,包括以下步骤:无线接收信道信号,所述信道信号具有在所有无线终端间共用的共用区域和对各个无线终端分别分配的个别区域,并且包含上行分配控制信息或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于各个下行单位频带的信道信号,决定用于接收处理的基准信息大小;以及基于所述基准信息大小,对信道信号进行接收处理,在对本装置分配了的所有下行单位频带的共用区域中,基于由发送具有该共用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决定所述基准信息大小,在包含对本装置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个别区域中,基于由发送具有该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决定所述基准信息大小,在不包含对本装置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个别区域中,基于由发送具有该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决定所述基准信息大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以防止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质量劣化的无线终端、无线基站、信道信号形成方法以及信道信号接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上行线路与下行线路中通信带宽(单位频带数)为非对称的LTE-A系统中的各信道的配置例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基站以及终端的动作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大小调整基准的决定方法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大小调整基准的决定方法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大小调整基准的决定方法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大小调整基准的决定方法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基站以及终端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标号,其说明由于重复而省略。
(实施方式1)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2中,基站100具有控制单元101、PDCCH生成单元102、信息大小调整单元103、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附加单元104、调制单元105,106、SCH/BCH生成单元107、复用单元108、IFFT单元109、CP附加单元110、RF发送单元111、RF接收单元112、CP去除单元113、FFT单元114、提取单元115、IDFT单元116以及数据接收单元117。基站100能够使用包括上行单位频带以及与上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单位频带组与后述的终端200进行通信。对每个终端200设定单位频带组。构成对于第一终端200分配了的单位频带组的多个单位频带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与对第二终端200分配了的单位频带组的构成单位频带重复。
控制单元101生成控制信息(包含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和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以及表示将各控制信息分配至个别区域及共用区域中的哪一个的区域分配信息。该控制信息中包含:对于各终端200分别设定的单位频带组设定信息;后述的“基本单位频带信息(Anchor Carrier,锚定载波)”;构成单位频带组的单位频带中的资源分配信息等个别分配控制信息;以及对全部终端200共用的共用分配控制信息。对于对各终端200分别分配的控制信息,生成个别区域控制信息,另一方面,对于全部终端200中共用的共用控制信息,生成共用区域控制信息。
另外,控制单元101对于构成对于任意的终端200设定了的单位频带组的多个下行单位频带,都分配对该终端200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另一方面,仅对该多个下行单位频带中的一部分分配对该终端200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这里,被分配了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分配对象下行单位频带为“基本单位频带”,与该基本单位频带相关的信息为上述“基本单位频带信息”。预先对任意的终端通知该基本单位频带信息。并且,该基本单位频带信息对任意的终端200共用的情况下,也可将从SCH/BCH生成单元107包含在BCH中进行广播。
另外,控制单元101将信息大小比较信息输出到信息大小调整单元103,所述信息大小比较信息表示由基本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和由与其对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的大小。
PDCCH生成单元102接受由控制单元101生成了的控制信息及区域分配信息,基于这些控制信息及区域分配信息,生成以各个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PDCCH信号。
具体而言,PDCCH生成单元102如下所述生成PDCCH信号。PDCCH生成单元102在配置在基本单位频带信息所表示的下行单位频带上的PDCCH信号中包含上行分配控制信息以及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双方,另一方面,在其他下行单位频带中仅包含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该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和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分配处理,基于基本单位频带信息进行。另外,PDCCH生成单元102在各PDCCH信号的共用区域中映射共用分配控制信息,另一方面,在个别区域中映射个别分配控制信息。该共用分配控制信息和个别分配控制信息的分配处理,基于区域分配信息进行。
信息大小调整单元103接收由控制单元101生成了的控制信息及区域分配信息。信息大小调整单元103基于这些控制信息及区域分配信息,调整从PDCCH生成单元102接收的PDCCH信号中包含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
具体而言,信息大小调整单元103基于基本单位频带信息判断作为信息大小调整对象的PDCCH信号为通过基本单位频带发送的信号,还是通过其他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信号。
而且,信息大小调整单元103在以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第一PDCCH信号(即不包含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PDCCH信号)的共用区域,将由发送第一PDCCH信号的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对象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为大小调整基准,并基于该大小调整基准调整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另外,在第一PDCCH信号的个别区域,信息大小调整单元103将由发送第一PDCCH信号的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作为大小调整基准,并基于该大小调整基准,调整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
另一方面,信息大小调整单元103在以基本单位频带发送的第二PDCCH信号(即包含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双方的PDCCH信号)中,将由发送第二PDCCH信号的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对象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为大小调整基准,并基于该大小调整基准,调整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
更详细而言,信息大小调整单元103采用包含通过对控制信息附加零信息,从而调整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的填充单元(未图示)的结构。该填充单元对第二PDCCH信号中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以及上行分配控制信息中的信息大小较小者附加零信息,直至二者的信息大小相等为止。在对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以及上行分配控制信息中的哪一方中附加零信息,基于信息大小比较信息来判断。
另外,填充单元在第一PDCCH信号的共用区域,对下行分配控制信息附加零信息,直至与目标信息大小相等,所述目标信息大小基于由发送第一PDCCH信号的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对象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求得。另一方面,填充单元在第一PDCCH信号的个别区域,不论由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与由与其对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的大小关系如何,都对下行分配控制信息附加零信息,直至与目标信息大小相等,所述目标信息大小基于由发送第一PDCCH信号的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求得。
这里,即使第一终端200的下行单位频带和第二终端200的下行单位频带重复时,也存在重复下行单位频带对第一终端200而言为基本单位频带、对第二终端200而言为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单位频带的情况。
此时,在以重复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PDCCH信号中,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映射到第一终端200,另一方面仅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映射到第二终端200。
因此,对于处理对象PDCCH信号中包含的各分配控制信息,PDCCH生成单元102中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和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映射处理以及信息大小调整单元103中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和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处理,按照适用于该分配控制信息的目的地终端200的基准进行。
CRC附加单元104对由信息大小调整单元103进行了大小调整的PDCCH信号附加CRC比特,进而,利用终端ID对CRC比特进行屏蔽(masking)。但是,与多个终端需要接收的广播信号有关的调度信息,使用在多个终端间共用地设定的ID进行屏蔽。然后,CRC附加单元104将屏蔽后的PDCCH信号输出到调制单元105。
调制单元105对从CRC附加单元104输入的PDCCH信号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PDCCH信号输出到复用单元108。
调制单元106对输入的发送数据(下行线路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发送数据信号输出到复用单元108。
SCH/BCH生成单元107生成SCH及BCH,将生成的SCH及BCH输出到复用单元108。
复用单元108对从调制单元105输入的PDCCH信号、从调制单元106输入的数据信号(即,PDSCH信号)以及从SCH/BCH生成单元107输入的SCH及BCH进行复用。这里,复用单元108根据从控制单元101输入的终端ID及与该终端ID对应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将发往与该终端ID对应的终端200的数据信号(PDSCH信号)映射到下行单位频带。
另外,复用单元108将从调制单元105输入的PDCCH信号分别映射到分配了用于PDCCH的资源区域内的个别资源区域及共用资源区域。具体而言,仅与某个终端应接收的数据信号对应的PDCCH信号,映射到个别资源区域内与发送对象终端的终端ID对应的资源,与多个终端应一起接收的下行数据信号对应的PDCCH信号,映射到共用资源区域内的资源。
IFFT单元109将复用信号变换为时间波形,CP附加单元110通过对该时间波形附加CP而获得OFDM信号。
RF发送单元111对于从CP附加单元110输入的OFDM信号进行无线发送处理(上变频、数字模拟(D/A)变换等),并经由天线将其发送。由此,发送包含分配控制信息的OFDM信号。
RF接收单元112对通过天线以接收频带接收到的无线接收信号进行无线接收处理(下变频、模拟数字(A/D)变换等),并将获得的接收信号输出到CP去除单元113。
CP去除单元113从接收信号中去除CP,FFT单元114将去除CP后的接收信号变换为频域信号。
提取单元115基于从控制单元101输入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从由FFT单元114输入的频域信号中提取上行线路数据,IDFT(Inverse 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离散傅立叶逆变换)单元116将提取信号变换为时域信号,并将该时域信号输出到数据接收单元117。
数据接收单元117对从IDFT单元116输入的时域信号进行解码。然后,数据接收单元117输出解码后的上行线路数据作为接收数据。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终端2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3中,终端200具有RF接收单元201、CP去除单元202、FFT单元203、帧同步单元204、分离单元205、广播信号接收单元206、信息大小决定单元207、PDCCH接收单元208、格式判定单元209、PDSCH接收单元210、调制单元211、DFT单元212、频率映射单元213、IFFT单元214、CP附加单元215以及RF发送单元216。
RF接收单元201对经由天线在接收频带接收到的无线接收信号(这里,为OFDM信号)进行无线接收处理(下变频、模拟数字(A/D)变换等),并将获得的接收信号输出到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去除单元202。
CP去除单元202从接收信号中去除CP,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203将去除CP后的接收信号变换为频域信号。该频域信号被输出到帧同步单元204。
帧同步单元204搜索包含在从FFT单元203输入的信号中的SCH,并且取得与基站100的同步(帧同步)。另外,帧同步单元204获取与SCH所使用的序列(SCH序列)进行了对应关联的小区ID。也就是说,在帧同步单元204中,进行与通常的小区搜索同样的处理。然后,帧同步单元204将表示帧同步定时的帧同步定时信息以及从FFT单元203输入的信号输出到分离单元205。
分离单元205根据从帧同步单元204输入的帧同步定时信息,将从帧同步单元20输入的信号分离为广播信号(即BCH)、控制信号(即PDCCH信号)以及数据信号(即PDSCH信号)。分离单元205从广播信号接收单元206接收与下行单位频带相关的信息,根据该信息,提取每个下行单位频带的PDCCH信号。
广播信号接收单元206读取从分离单元205输入的BCH的内容,获取与基站100的下行频带及上行频带的结构相关的信息。广播信号接收单元206例如获取上行单位频带数、下行单位频带数、各个单位频带的识别号和带宽、上行单位频带与下行单位频带的关联对应信息、以及基本单位频带信息等。广播信号接收单元206将获取的BCH的信息输出到信息大小决定单元207、PDCCH接收单元208和格式判定单元209。
信息大小决定单元207从分离单元205接收PDCCH信号,并决定将该PDCCH信号时的基准信息大小进行盲判定。基于从广播信号接收单元206接收的基本单位频带信息、以及各单位频带的带宽而决定该基准信息大小。
具体而言,信息大小决定单元207在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的PDCCH信号的共用区域(即不包含发往本机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单位频带中的PDCCH信号的共用区域),基于由发送该PDCCH信号的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对象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定基准信息大小,另一方面,在个别区域,基于由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设定基准信息大小。
另外,信息大小决定单元207对于基本单位频带的PDCCH信号(即包含发往本机的上行控制信息及下行控制信息双方的单位频带中的PDCCH信号),基于由发送该PDCCH信号的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对象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定基准信息大小。
信息大小决定单元207将与决定了的基准信息大小相关的信息、和与该信息对应的PDCCH信号输出到PDCCH接收单元208。
PDCCH接收单元208基于由信息大小决定单元207决定了的基准信息大小,对于PDCCH信号进行盲判定。
也就是说,PDCCH接收单元208使用由信息大小决定单元207决定了的基准信息大小(有效载荷大小:Payload size),确定相当CRC比特部分。接着,PDCCH接收单元208在个别区域利用本机的终端ID对确定了的相当CRC比特部分进行解蔽,然后,如果与PDCCH信号整体有关的CRC运算结果为“OK”,则将该PDCCH信号判断为发往本机的PDCCH信号。但是,在共用区域,面向自身的分配信息及多个终端接收的分配信息(例如广播信号的调度信息)中的任意对象都有可能被发送,所以PDCCH接收单元208在共用区域尝试基于本机的终端ID的解蔽以及基于在多个终端间共用地设定的ID的解蔽双方,进行CRC运算。这样被判断为本机应接收的PDCCH信号被输出到格式判定单元209。
格式判定单元209基于从PDCCH接收单元208接收的PDCCH信号中包含的分配控制信息的类别信息,判定该PDCCH信号的格式是format0还是format1A。格式判定单元209在判断为format0的情况下,将该PDCCH信号中包含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输出到频率映射单元213。另外,格式判定单元209在判断为format1A的情况下,将该PDCCH信号中包含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输出到PDSCH接收单元210。
PDSCH接收单元210根据从格式判定单元209输入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从由分离单元205输入的PDSCH信号中提取接收数据。
调制单元211对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将得到的调制信号输出到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里叶变换)单元212。
DFT单元212将从调制单元211输入的调制信号变换为频域的信号,并将获得的多个频率分量输出到频率映射单元213。
频率映射单元213根据从格式判定单元209输入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将从DFT单元212输入的多个频率分量映射到配置在上行单位频带上的PUSCH。
IFFT单元214将映射的多个频率成分变换为时域波形,CP附加单元215对该时域波形附加CP。
RF发送单元216对附加了CP的信号进行无线发送处理(上变频、数字模拟(D/A)变换等),并经由天线将其发送。
接下来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基站100以及终端200的动作。图4是用于说明基站100以及终端200的动作的图。
在图4中,一个上行单位频带UB1与两个下行单位频带DB1、2作为第一终端200的单位频带组而对应关联。在图4中,UB1及DB1的带宽为20MHz,DB2的带宽为10MHz。这里,对第一终端200而言,DB1被设为基本单位频带。
基站100对第一终端200设定上行单位频带UB1作为上行线路资源,设定下行单位频带DB1、2作为下行线路资源。
并且,基站100将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和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包含在PDCCH信号中,发送到终端200。
但是,基站100并非通过分配给第一终端200的所有下行单位频带发送发往第一终端200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而是仅通过一部分下行单位频带发送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另一方面,下行资源分配信息通过分配给第一终端200的所有下行单位频带发送。
在图4的情况下,对第一终端200而言,DB1为基本单位频带,所以通过DB1发送的PDCCH信号中包含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双方,另一方面通过DB2发送的PDCCH信号中仅包含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并且,在图4中,从PDCCH指向上行数据(UL Data)的箭头表示在该PDCCH中发送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另外,从PDCCH指向下行数据(DL Data)或D-BCH的箭头表示在该PDCCH中发送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另外,对于PDCCH信号,根据需要而进行信息大小的调整。该信息大小的调整是在信息大小调整单元103中对包含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和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双方的单位频带中的PDCCH信号(即,基本单位频带的PDCCH信号)、以及通过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频带发送的PDCCH信号的共用区域中包含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进行的。具体而言,信息大小调整单元103对于基本单位频带,对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以及上行分配控制信息中的信息大小较小者附加零信息,直至二者的信息大小相等为止。另外,信息大小调整单元103在以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频带发送的PDCCH信号的共用区域中包含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将由发送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行单位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为大小调整基准,并进行大小调整。
另一方面,在以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频带发送的PDCCH信号的个别区域中包含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大小,仅由发送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
这里,具体说明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大小调整基准的决定方法。
图5至图8是用于说明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大小调整基准的决定方法的图。
首先,说明如图5所示的单位频带组被分配给第一至第三终端200(在图6中分别记载为UE A、UE B、UE C)的情况。在图5中,单位频带组包括带宽为20MHz的下行单位频带(频带A)、带宽为10MHz的下行单位频带(频带B)以及带宽为15MHz的上行单位频带。
在图6中,对每个UE显示每个频带的单位频带类别(即,显示是基本单位频带(发送上行分配控制信息(UL grant(授权))的频带)还是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单位频带的信息),和各频带的个别区域及共用区域中的大小调整基准。
如图6所示,对UE A而言,频带A为基本单位频带。另外,对UE B而言,频带B为基本单位频带。另外,对UE C而言,频带A及频带B双方为基本单位频带。
这里应注意的是,UE A的频带B的个别区域中的大小调整基准。如上所述,对于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的个别区域,不论由下行单位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和由与其对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的大小如何,都将由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作为大小调整基准。也就是说,不同于始终将由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的信息大小较大一方设为大小调整基准的基本单位频带的情况,对于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的个别区域,即使由下行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小于由上行单位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也将由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作为大小调整基准。此时,无需对于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进行基于零填充的大小调整,所以能够防止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质量下降。
另一方面,对于共用区域,要求将由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对象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为大小调整基准。这是因为存在即使某个下行单位频带对于某个终端200而言为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但对于其他终端200而言为基本单位频带的情况,并且有可能在共用区域与多个终端应一起接收的下行数据信号对应的控制信号也被发送。也就是说,如仅考虑某个终端200,则对于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共用区域,也可能与个别区域同样地将由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作为大小调整基准。然而,由于对于其他终端200而言为基本单位频带,所以有可能在该基本下行单位频带,不仅与多个终端应一起接收的数据信号对应的控制信号、而且对其他终端200而言需要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都被发送。因此,所有终端200能够适宜地接收与多个终端应一起接收的数据信号对应的控制信号,而且其他终端200能够适宜地接收上行分配控制信息,所以在共用区域,使用与基本单位频带相同的大小调整基准的选择基准,所述基本单位频带将由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的信息大小较大一方设为大小调整基准。
接着,说明如图7所示的单位频带组被分配给第一至第三终端200(在图8中分别记载为UE A、UE B、UE C)的情况。在图7中,单位频带组包括带宽为15MHz的下行单位频带(频带A)、带宽为10MHz的下行单位频带(频带B)以及带宽为20MHz的上行单位频带。
在图8中,对每个UE显示图7所示的每个频带的单位频带类别,和各频带的个别区域及共用区域中的大小调整基准。
这里应注意的是,UE A的频带B的个别区域及UE B的频带A的个别区域中的大小调整基准。也就是说,在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的个别区域,由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被作为大小调整基准,所以在图7所示的单位频带组,与由上行单位频带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相比,由带宽小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始终被选择为大小调整基准。此时,无需对于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进行基于零填充的大小调整,所以能够防止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质量下降。
如上所述地实施了分配控制信息的映射处理及信息大小调整处理的PDCCH信号由终端200接收。
在终端200中,信息大小决定单元207决定将接收PDCCH信号时的基准信息大小进行盲判定。基于从广播信号接收单元206接收的基本单位频带信息、以及各单位频带的带宽而决定该基准信息大小。
具体而言,信息大小决定单元207在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的PDCCH信号的共用区域(即不包含发往本机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PDCCH信号的共用区域),基于由发送该PDCCH信号的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对象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决定基准信息大小,另一方面,在个别区域,基于由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决定基准信息大小。
另外,信息大小决定单元207对于基本单位频带的PDCCH信号(即包含发往本机的上行控制信息及下行控制信息双方的PDCCH信号),基于由发送该PDCCH信号的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对象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决定基准信息大小。
然后,PDCCH接收单元208基于由信息大小决定单元207决定了的基准信息大小,对于PDCCH信号进行盲判定。
也就是说,PDCCH接收单元208根据基准信息大小,确定PDCCH信号中包含的相当CRC比特部分。如基准信息大小不同,则PDCCH信号内的相当CRC比特部分的位置不同,但PDCCH接收单元208能够通过接收由信息大小决定单元207决定的各个下行单位频带的个别区域及共用区域中的基准信息大小,确定在各区域中发送的PDCCH信号的CRC比特部分。
接着,PDCCH接收单元208利用本机的终端ID或多个终端间共用的ID对确定了的相当CRC比特部分进行解蔽,然后,如果与PDCCH信号整体有关的CRC运算结果为“OK”,则将该PDCCH信号判断为发往本机的PDCCH信号。
然后,格式判定单元209根据从PDCCH接收单元208接收的PDCCH信号中包含的资源分配信息的类别信息,判定该PDCCH信号的格式是format0还是format1A。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通过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的个别区域接收到的PDCCH信号必定为下行分配信号,所以资源分配信息的类别信息始终指示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也就是说,可以如奇偶校验位那样使用与资源分配信息的类别信息对应的部分,也可以发送其他信息。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对终端200从基站100另外通知基本单位频带的信息,但在上行单位频带与下行单位频带非对称的情况下,也可根据配置(specification)决定,例如将频率较低的下行单位频带定义为“基本单位频带”。总而言之,“基本单位频带”的通知方法并无特别限定。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基站支持的上行单位频带数与下行单位频带数是非对称的,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总而言之,即使基站支持的上行单位频带数与下行单位频带数是对称的,只要对各终端分别分配的(也就是说,各终端被指示从基站接收的)单位频带数在上行与下行中是非对称的,本实施方式即能够适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限定为将包含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PDCCH信号配置在一部分下行单位频带上的方式,能够降低对重要度高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进行零填充的几率。
另外,在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的PDCCH信号中,仅包含下行资源分配信息。因此,在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的个别区域,由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始终被作为大小调整基准,所以不需要信息大小调整。因此,无需对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进行零填充,所以能够防止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质量劣化。同样,对于上行分配控制信息,也可以将填充数以及填充频度抑制到最小限度。
但是,在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共用区域,由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对象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成为大小调整基准。由此,即使在终端200间基本单位频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在接收侧的终端200中产生不良状况而发送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对于任意的终端200,在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中,不在个别区域及共用区域双方发送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然而,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即使是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也可以在共用区域发送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由此,由于在共用区域,大小调整基准的选择基准与基本单位频带的选择基准一致,所以与基本单位频带的情况同样,能够使上行分配控制信息与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一致。由此,能够不增加终端200的盲判定次数而提高基站100的调度器的自由度。
总而言之,PDCCH生成单元102将对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200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包含在通过分配给该发送对象终端200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所有信道信号的共用区域及个别区域中,将对该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200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对于个别区域仅包含在一部分信道信号中,另一方面,对于共用区域,至少包含在该一部分信道信号中,信息大小调整单元103在对于该发送对象终端200分配了的下行单位频带的所有信道信号的共用区域,将由发送具有该共用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为大小调整基准,在包含对该发送对象终端200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个别区域,将由发送具有该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为大小调整基准,在不包含对该发送对象终端200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个别区域,将由发送具有该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设为大小调整基准即可。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说明在上行线路与下行线路中使通信带宽(单位频带数)非对称的情况下,在共用区域中时分地交替发送LTE-A系统专用的(即LTE终端无需接收的)广播信息(D-BCH+)和LTE系统中的广播信息(D-BCH)的情况下的结构。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基站300的结构的方框图。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相比,图9所示的基站300增加BCH+生成单元318,具有控制单元301以代替控制单元101,具有信息大小调整单元303以代替信息大小调整单元103,具有复用单元308以代替复用单元108。另外,在图9中,对与图2相同结构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控制单元301与控制单元101同样地生成控制信息(包含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和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表示将各控制信息分配至个别区域及共用区域中的哪一个的区域分配信息、以及BCH/BCH+定时信息。另外,控制信息及区域分配信息中包含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信息。
另外,控制单元301对于构成对于任意的终端400设定了的单位频带组的多个下行单位频带,都分配对该终端400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另一方面,仅对该多个下行单位频带中的一部分分配对该终端400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这里,与实施方式1同样,被分配了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分配对象下行单位频带为“基本单位频带”,与该基本单位频带相关的信息为上述“基本单位频带信息”。
另外,控制单元301将信息大小比较信息以及BCH/BCH+定时信息输出到信息大小调整单元303以及复用单元308,所述信息大小比较信息表示由基本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和由与其对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的大小。另外,假设BCH/BCH+定时信息预先与所有的终端400共享。
另外,控制单元301将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生成了的控制信息及区域分配信息输出到PDCCH生成单元102,将上行分配控制信息输出到提取单元115,将终端ID及共用ID输出到CRC附加单元104。
信息大小调整单元303接收由控制单元301生成了的控制信息、区域分配信息以及BCH/BCH+定时信息。信息大小调整单元303基于这些控制信息、区域分配信息以及BCH/BCH+定时信息,调整从PDCCH生成单元102接收的PDCCH信号中包含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
具体而言,信息大小调整单元303基于基本单位频带信息判断作为信息大小调整对象的PDCCH信号为通过基本单位频带发送的信号,还是通过其他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信号。
而且,信息大小调整单元303在通过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第一PDCCH信号(即不包含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PDCCH信号)的共用区域中,在应通过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面向LTE终端的BCH的子帧中,将由发送第一PDCCH信号的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对象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为大小调整基准,并基于该大小调整基准,调整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另外,在第一PDCCH信号的共用区域中,在应通过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面向LTE-A终端的BCH+的子帧中,信息大小调整单元303将由发送第一PDCCH信号的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作为大小调整基准,并基于该大小,调整基准调整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
另外,在第一PDCCH信号的个别区域,信息大小调整单元303将由发送第一PDCCH信号的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作为大小调整基准,并基于该大小,调整基准调整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
另一方面,信息大小调整单元303在通过基本单位频带发送的第二PDCCH信号(即包含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双方的PDCCH信号)中,将由发送第二PDCCH信号的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对象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为大小调整基准,并基于该大小调整基准,调整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
更详细而言,信息大小调整单元303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采用包含通过对控制信息附加零信息而调整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的填充单元(未图示)的结构。
BCH+生成单元318生成作为面向LTE-A终端的广播信息的BCH+,并输出到复用单元308。
复用单元308对从调制单元105输入的PDCCH信号、从调制单元106输入的数据信号(即,PDSCH信号)、从SCH/BCH生成单元107输入的SCH及BCH以及从BCH+生成单元318输入的BCH+进行复用。这里,复用单元308根据从控制单元301输入的终端ID及与该终端ID对应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将发往与该终端ID对应的终端400的数据信号(PDSCH信号)映射到下行单位频带。
另外,复用单元308将从调制单元105输入的PDCCH信号分别映射到分配了用于PDCCH的资源区域内的个别资源区域及共用资源区域。具体而言,仅与某个终端应接收的数据信号对应的PDCCH信号,映射到个别资源区域内与发送对象终端的终端ID对应的资源,与多个终端应一起接收的下行数据信号对应的PDCCH信号,映射到共用资源区域内的资源。
另外,复用单元308基于从控制单元301输入的BCH/BCH+定时信息,在应发送BCH的定时将BCH与PDSCH以及PDCCH复用,在应发送BCH+的定时将BCH+与PDSCH以及PDCCH复用。也就是说,BCH与BCH+被时分复用。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终端400的结构的方框图。对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终端200,图10所示的终端400具有分离单元405以代替分离单元205,具有广播信号接收单元406以代替广播信号接收单元206,具有信息大小决定单元407以代替信息大小决定单元207。另外,在图10中,对与图3相同结构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分离单元405根据从帧同步单元204输入的帧同步定时信息,将从帧同步单元20输入的信号分离为广播信号(即BCH和BCH+)、控制信号(即PDCCH信号)以及数据信号(即PDSCH信号)。分离单元405从广播信号接收单元406接收与下行单位频带相关的信息,根据该信息,提取每个下行单位频带的PDCCH信号。另外,分离单元405保存通过来自基站300的通知而预先在全体终端400间共享的BCH/BCH+定时信息,并基于该定时信息,从来自帧同步单元204的信号中分离BCH及BCH+。
广播信号接收单元406读取从分离单元405输入的BCH及BCH+的内容,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获取与基站300的下行频带及上行频带的结构相关的信息。广播信号接收单元406例如获取上行单位频带数、下行单位频带数、各个单位频带的识别号和带宽、上行单位频带与下行单位频带的关联对应信息、以及基本单位频带信息等。广播信号接收单元406将获取的BCH及BCH+的信息输出到信息大小决定单元407、PDCCH接收单元208和格式判定单元209。
信息大小决定单元407从分离单元405接收PDCCH信号及BCH/BCH+定时信息,并决定将该PDCCH信号进行盲判定时的基准信息大小。基于从广播信号接收单元406接收的基本单位频带信息、各单位频带的带宽以及BCH/BCH+定时信息而决定该基准信息大小。
具体而言,信息大小决定单元407在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的PDCCH信号的共用区域(即不包含发往本机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单位频带中的PDCCH信号的共用区域)中,在应通过该对象下行单位频带发送面向LTE终端的BCH的子帧中,基于由发送该PDCCH信号的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对象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定基准信息大小,另一方面,在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的PDCCH信号的共用区域中,在应通过该对象下行单位频带发送面向LTE-A终端的BCH+的子帧中,基于由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决定基准信息大小。
另外,信息大小决定单元407在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的PDCCH信号的个别区域,基于由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决定基准信息大小。
另外,信息大小决定单元407在基本单位频带的PDCCH信号(即包含发往本机的上行控制信息及下行控制信息双方的单位频带中的PDCCH信号)中,基于由发送该PDCCH信号的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对象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定基准信息大小。
信息大小决定单元407将与决定了的基准信息大小相关的信息、和与该信息对应的PDCCH信号输出到PDCCH接收单元208。
接下来引用图4及图11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基站300以及终端400的动作。其中,图4表示从基站300在右侧的下行单位频带中发送面向LTE终端的BCH的定时的概念图,图11表示从基站300在右侧的下行单位频带中发送面向LTE-A终端的BCH+的定时的控制信号的概念图。
图11与图4的差异在于,是否存在通过使用共用区域的PDCCH发送的Format1A发送(D-)BCH的调度信息的可能性,或是否存在发送(D-)BCH+的调度信息的可能性的差异,以及Format1A的大小。也就是说,在图4中显示发送(D-)BCH的调度信息的第一子帧,另一方面,在图11中显示发送(D-)BCH+的调度信息的第二子帧。如前所述,基站300及终端400对于基本单位频带以外的下行单位频带的PDCCH信号的共用区域中,应通过该对象下行单位频带发送面向LTE-A终端的BCH+的子帧,基于由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决定基准信息大小,所以在与该对象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相比,对应的上行带宽较宽的情况下,也不对Format1A进行填充。因此,能够避免对共用区域中的Format1A的无谓的填充。但是,在通过该对象下行单位频带发送面向LTE的BCH的定时,通过进行与LTE终端共用的填充处理,能够确保反向兼容性(backwardcompatibility)。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来自基站的BCH广播下行单位频带与上行单位频带的关联对应。但是,终端在接收表示与上行单位频带的相互关联的(一部分)BCH之前,无法计算应考虑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及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双方而决定的Format1A的信息大小。因此,在终端侧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未知时,在已知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和未知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相同的前提下,计算Format1A的大小。
但是,此时,根据实际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与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之间的关系,存在基站实际使用的Format1A的大小与终端得到上行单位频带的信息之前假定了的Format1A的大小不同的问题。为避免该问题,也可使用Format1A以外的特殊的格式单独传送用于通知上行单位频带的频率位置或频带的特殊的BCH的调度信息。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以硬件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但本发明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
另外,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功能块,典型地被作为集成电路的LSI来实现。这些功能块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一个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地被集成为一个芯片。虽然这里称为LSI,但根据集成程度的不同,有时也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或特大LSI。
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技术不限于LSI,也可以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再有,如果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者其他技术的派生,出现了代替LSI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该技术来实现功能块的集成化。还有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在2008年12月1日提交的特愿第2008-306742号的日本专利申请以及2009年3月27日提交的特愿第2009-079674号的日本专利申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和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无线终端、无线基站、信道信号形成方法以及信道信号接收方法,作为能够防止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质量劣化的技术是有用的。

Claims (7)

1.无线基站,对每个无线终端分配单位频带组,并能够使用所述单位频带组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所述单位频带组由上行单位频带及与所述上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多个下行单位频带构成,所述无线基站包括:
形成单元,其对每个下行单位频带形成具有在所有无线终端间共用的共用区域和对各个无线终端分别分配的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
将对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包含在以对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分配了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所有信道信号的共用区域及个别区域中,
将对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对于个别区域仅包含在一部分的信道信号中,另一方面,对于共用区域至少包含在所述一部分的信道信号中;以及
信息大小调整单元,其基于大小调整基准,调整包含在所述形成了的信道信号中的、对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的上行控制信息及下行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
在对于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分配了的所有下行单位频带的共用区域中,将由发送具有该共用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为所述大小调整基准,
在包含对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个别区域中,将由发送具有该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为所述大小调整基准,
在不包含对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个别区域中,将由发送具有该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设为所述大小调整基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
所述信息大小调整单元包括:
填充单元,通过附加零信息,调整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和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
所述无线基站为高级长期演进基站,还包括:
发送单元,对发往长期演进终端的广播信道信号和发往高级长期演进终端的广播信道信号进行时分复用而发送,
所述信息大小调整单元在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为高级长期演进终端时,在从发送具有不包含所述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共用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面向高级长期演进终端发送的广播信道信号的子帧中,
将不包含所述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共用区域中的大小调整基准,设为由发送具有不包含所述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共用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
4.无线终端,能够使用由无线基站分配了的单位频带组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所述单位频带组包含上行单位频带及与所述上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多个下行单位频带,所述无线终端包括:
无线接收单元,对每个下行单位频带接收信道信号,所述信道信号具有在所有无线终端间共用的共用区域和对各个无线终端分别分配的个别区域且包含上行分配控制信息或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决定单元,对于各个下行单位频带的信道信号,决定用于接收处理的基准信息大小;以及
信道信号接收处理单元,基于所述基准信息大小,对信道信号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决定单元在对本装置分配了的所有下行单位频带的共用区域中,基于由发送具有该共用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决定所述基准信息大小,
在包含对本装置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个别区域中,基于由发送具有该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决定所述基准信息大小,
在不包含对本装置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个别区域中,基于由发送具有该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决定所述基准信息大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终端,
所述无线终端为高级长期演进终端,
所述决定单元在从发送具有不包含对所述本装置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共用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面向高级长期演进终端发送的广播信道信号的子帧中,
将不包含对所述本装置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共用区域中的基准信息大小,设为由发送具有不包含对所述本装置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共用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
6.信道信号形成方法,用于对与上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每个下行单位频带形成信道信号,包括以下步骤:
对每个下行单位频带形成信道信号,所述信道信号具有在所有无线终端间共用的共用区域和对各个无线终端分别分配的个别区域;以及
基于大小调整基准,调整所述形成了的信道信号中包含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和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大小,
对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包含在以对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分配了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所有信道信号的共用区域及个别区域中,
对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对于个别区域仅包含在一部分的信道信号中,另一方面,对于共用区域至少包含在所述一部分的信道信号中,
在对于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分配了的所有下行单位频带的共用区域中,将由发送具有该共用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为所述大小调整基准,
在包含对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个别区域中,将由发送具有该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设为所述大小调整基准,
在不包含对所述任意的发送对象终端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个别区域中,将由发送具有该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设为所述大小调整基准。
7.信道信号接收方法,用于通过与上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每个下行单位频带接收信道信号,包括以下步骤:
无线接收信道信号,所述信道信号具有在所有无线终端间共用的共用区域和对各个无线终端分别分配的个别区域,并且包含上行分配控制信息或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对于各个下行单位频带的信道信号,决定用于接收处理的基准信息大小;以及
基于所述基准信息大小,对信道信号进行接收处理,
在对本装置分配了的所有下行单位频带的共用区域中,基于由发送具有该共用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决定所述基准信息大小,
在包含对本装置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个别区域中,基于由发送具有该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以及由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关联的上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上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中的较大一方,决定所述基准信息大小,
在不包含对本装置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个别区域中,基于由发送具有该个别区域的信道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带宽决定的下行分配控制的信息大小,决定所述基准信息大小。
CN200980148086.XA 2008-12-01 2009-11-30 无线终端、无线基站、信道信号形成方法以及信道信号接收方法 Active CN1022323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7703.2A CN104244418B (zh) 2008-12-01 2009-11-30 终端装置、通信装置、集成电路、接收方法以及发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06742 2008-12-01
JP2008306742 2008-12-01
JP2009079674 2009-03-27
JP2009-079674 2009-03-27
PCT/JP2009/006482 WO2010064398A1 (ja) 2008-12-01 2009-11-30 無線端末、無線基地局、チャネル信号形成方法、及びチャネル信号受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7703.2A Division CN104244418B (zh) 2008-12-01 2009-11-30 终端装置、通信装置、集成电路、接收方法以及发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2318A true CN102232318A (zh) 2011-11-02
CN102232318B CN102232318B (zh) 2014-07-16

Family

ID=422330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8086.XA Active CN102232318B (zh) 2008-12-01 2009-11-30 无线终端、无线基站、信道信号形成方法以及信道信号接收方法
CN201410257703.2A Active CN104244418B (zh) 2008-12-01 2009-11-30 终端装置、通信装置、集成电路、接收方法以及发送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7703.2A Active CN104244418B (zh) 2008-12-01 2009-11-30 终端装置、通信装置、集成电路、接收方法以及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8) US8620338B2 (zh)
EP (2) EP3448104B1 (zh)
JP (3) JP5414695B2 (zh)
KR (2) KR101571921B1 (zh)
CN (2) CN102232318B (zh)
BR (1) BRPI0922835B1 (zh)
CA (1) CA2742668C (zh)
MY (2) MY156098A (zh)
RU (1) RU2537375C2 (zh)
WO (1) WO2010064398A1 (zh)
ZA (1) ZA20110400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6182A (zh) * 2015-05-27 2018-01-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和数据信道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
US20220353805A1 (en) * 2020-02-14 2022-11-03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d distributing policy in wireless network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48104B1 (en) * 2008-12-01 2020-02-26 Sun Patent Trust Radio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channel signal forming method and channel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WO2010103841A1 (ja) 2009-03-12 2010-09-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無線基地局、チャネル信号形成方法、及びチャネル信号受信方法
US8879437B2 (en) * 2010-08-13 2014-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ckward compatible LTE system design for asymmetric uplink/downlink spectrum
US9660782B2 (en) * 2011-10-19 2017-05-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04968056B (zh) * 2011-11-07 2019-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
US20130194997A1 (en) * 2012-02-01 2013-08-01 Fujitsu Limited Low Power Narrowband Operation By An Endpoint
US9577857B2 (en) 2013-11-08 2017-02-21 Gogo Llc Adaptive modulation in a hybrid 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97314B1 (en) 2013-11-08 2015-11-24 Gogo Llc Data delivery to devices on vehicles using multiple forward links
US9369991B2 (en) 2013-11-08 2016-06-14 Gogo Llc Hybrid communications for devices on vehicles
US9967020B2 (en) 2013-11-08 2018-05-08 Gogo Llc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on-board electronic devices and terrestrial devices
US9326217B2 (en) 2013-11-08 2016-04-26 Gogo Llc Optimizing usage of modems for data delivery to devices on vehicles
WO2016159502A1 (ko) * 2015-04-02 2016-10-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Fcp-ofdm 방식을 이용한 인-밴드(in-band) 다중화를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3740009A1 (en) 2015-08-25 2020-11-1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adio frame configuration
WO2018126456A1 (zh) 2017-01-06 2018-07-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9644462B (zh) * 2018-01-17 2020-1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频点配置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748732B (zh) * 2019-03-29 2022-12-13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和接收用于副链路通信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1599633B1 (en) 2020-07-28 2023-03-07 Ansys, Inc. Security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nd probe insertion for side-channel analysi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8640A1 (en) * 2003-10-14 2005-04-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control message on packet data control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packet data service
CN101036333A (zh) * 2004-10-07 2007-09-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JP2008172366A (ja) * 2007-01-09 2008-07-24 Sharp Corp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制御情報送信方法および制御情報受信方法
CN101253700A (zh) * 2005-08-05 2008-08-27 诺基亚公司 用于门控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
WO2008105310A1 (ja) * 2007-02-28 2008-09-04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1309523A (zh) * 2008-06-23 2008-1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6175B (fi) * 1997-08-18 2000-11-30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Datansiirto matkaviestinverkossa
AU718974B2 (en) 1998-02-14 2000-05-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US6067290A (en) 1999-07-30 2000-05-23 Gigabit Wireless, Inc. Spatial multiplexing in a cellular network
US7346347B2 (en) 2001-01-19 2008-03-18 Raze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for providing WLAN service in a fixe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669255A (zh) * 2002-05-29 2005-09-14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使用专用频道的封包切换连接
SE0303607D0 (sv) * 2003-12-30 2003-12-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Brandwidth signalling
US7961700B2 (en) * 2005-04-28 2011-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rrier operation i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EP1995366B1 (en) * 2007-05-21 2015-05-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ashing machine and control method of maintaining a balanced state of laundry thereof
JP2009079674A (ja) 2007-09-26 2009-04-16 Jtekt Corp ころ軸受用保持器
KR101448309B1 (ko) * 2007-09-28 2014-10-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채널 모니터링 방법
JP4752880B2 (ja) 2008-07-11 2011-08-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ビデオカメラ
KR101549021B1 (ko) * 2008-08-20 2015-09-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papr을 줄이기 위한 프리코딩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155594B2 (en) * 2008-09-09 2012-04-10 At&T Mobility Ii Llc Asymmetrical multicarrier interference avoidance
KR101597142B1 (ko) * 2008-09-29 2016-03-0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를 위한 물리계층 제어 정보 할당 방법 및 MBMS를 위한 물리계층 제어정보 수신 방법
ES2670989T3 (es) * 2008-10-30 2018-06-04 Fujitsu Limited Estación base, dispositivo terminal y método de asignación de canal de control
KR101678238B1 (ko) * 2008-10-31 2016-11-21 선 페이턴트 트러스트 기지국 장치, 단말 장치, 서치 스페이스 설정 방법, 통신 방법 및 집적 회로
WO2010050232A1 (ja) * 2008-10-31 2010-05-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チャネル信号形成方法
US20100120442A1 (en) * 2008-11-12 2010-05-13 Motorola, Inc. Resource sharing in relay operations with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031670B2 (en) * 2008-11-13 2011-10-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ng the size of a control region of a downlink subframe
US20110222629A1 (en) * 2008-11-20 2011-09-15 Nokia Corporation Pre-coding fo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JP5531023B2 (ja) * 2008-11-21 2014-06-25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ワイヤレス通信でマルチキャリアを利用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3448104B1 (en) * 2008-12-01 2020-02-26 Sun Patent Trust Radio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channel signal forming method and channel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JP5619625B2 (ja) * 2008-12-26 2014-11-05 パナソニック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通信装置、制御情報生成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US8982833B2 (en) * 2009-04-03 2015-03-1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strategy
US9705653B2 (en) * 2009-05-04 2017-07-11 Qualcomm Inc. Downlink control transmission in multicarrier operation
US9351293B2 (en) * 2009-09-11 2016-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carrier indication an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US8433251B2 (en) * 2009-09-28 2013-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information signaling
US20170251465A1 (en) * 2015-03-09 2017-08-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ducing reference signals when communicating multiple sub-subframes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wireless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8640A1 (en) * 2003-10-14 2005-04-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control message on packet data control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packet data service
CN101036333A (zh) * 2004-10-07 2007-09-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CN101253700A (zh) * 2005-08-05 2008-08-27 诺基亚公司 用于门控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
JP2008172366A (ja) * 2007-01-09 2008-07-24 Sharp Corp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制御情報送信方法および制御情報受信方法
WO2008105310A1 (ja) * 2007-02-28 2008-09-04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1309523A (zh) * 2008-06-23 2008-1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ANASONIC: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53,R1-081792,PDCCH contents and formats》", 9 May 2008, 3GPP *
QUALCOMM EUROPE: "《3GPP TSG-RAN WG1 #52bis,R1-081479,Remaining issues on PDCCH formats and contents》", 4 April 2008, 3GPP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6182A (zh) * 2015-05-27 2018-01-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和数据信道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
US20220353805A1 (en) * 2020-02-14 2022-11-03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d distributing policy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1924750B2 (en) * 2020-02-14 2024-03-05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d distributing policy in wireless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55605A1 (en) 2011-08-10
JP5414695B2 (ja) 2014-02-12
EP2355605A4 (en) 2016-08-10
US11910394B2 (en) 2024-02-20
US20210289530A1 (en) 2021-09-16
JP5756878B2 (ja) 2015-07-29
ZA201104006B (en) 2012-08-29
EP3448104A1 (en) 2019-02-27
EP3448104B1 (en) 2020-02-26
US20200100274A1 (en) 2020-03-26
WO2010064398A1 (ja) 2010-06-10
CN104244418B (zh) 2017-12-05
JP2014057346A (ja) 2014-03-27
RU2537375C2 (ru) 2015-01-10
US10531482B2 (en) 2020-01-07
US11057920B2 (en) 2021-07-06
US11558888B2 (en) 2023-01-17
BRPI0922835B1 (pt) 2021-09-28
MY174247A (en) 2020-04-01
BRPI0922835A2 (pt) 2020-08-04
US20180160444A1 (en) 2018-06-07
CA2742668C (en) 2017-03-07
JPWO2010064398A1 (ja) 2012-05-10
CN102232318B (zh) 2014-07-16
US20240147482A1 (en) 2024-05-02
KR101571921B1 (ko) 2015-11-25
KR20110099231A (ko) 2011-09-07
US20160226615A1 (en) 2016-08-04
KR101618398B1 (ko) 2016-05-04
JP5595576B2 (ja) 2014-09-24
US8620338B2 (en) 2013-12-31
CA2742668A1 (en) 2010-06-10
KR20120062822A (ko) 2012-06-14
CN104244418A (zh) 2014-12-24
US9432165B2 (en) 2016-08-30
US20230120645A1 (en) 2023-04-20
EP2355605B1 (en) 2018-11-14
MY156098A (en) 2016-01-15
US20110223926A1 (en) 2011-09-15
US9923691B2 (en) 2018-03-20
RU2011122106A (ru) 2013-01-10
JP2014225913A (ja) 2014-12-04
US20140029544A1 (en) 201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2318B (zh) 无线终端、无线基站、信道信号形成方法以及信道信号接收方法
CN102349341B (zh) 无线终端、无线基站、信道信号形成方法以及信道信号接收方法
CN102204323B (zh) 无线终端装置、无线基站装置以及信道信号形成方法
CN102763473A (zh) 基站和发送方法
CN102812747A (zh)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7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009

Address after: American New York

Patentee after: Sun patent hosting Co.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