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2296A - 发送设备和发送数据格式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设备和发送数据格式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2296A
CN102232296A CN200980148167.XA CN200980148167A CN102232296A CN 102232296 A CN102232296 A CN 102232296A CN 200980148167 A CN200980148167 A CN 200980148167A CN 102232296 A CN102232296 A CN 1022322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ormat
video
inform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81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2296B (zh
Inventor
田尾昭彦
中岛康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3066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5923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32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2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2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2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6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 H04N7/173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with two-way working, e.g. subscriber sending a programme selection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58Client or end-user data management, e.g. managing client capabilities, user preferences or demographics, processing of multiple end-users preferences to derive collaborative data
    • H04N21/25808Management of client data
    • H04N21/25825Management of client data involving client display capabilities, e.g. screen resolution of a mobile 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2343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 H04N21/234363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by altering the spatial resolution, e.g. for clients with a lower screen resol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2343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 H04N21/23439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for generating different ver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58Client or end-user data management, e.g. managing client capabilities, user preferences or demographics, processing of multiple end-users preferences to derive collaborative data
    • H04N21/25808Management of client data
    • H04N21/25833Management of client data involving client hardware characteristics, e.g. manufacturer, processing or storage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66Channel or content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keys and entitlement messages in a 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 merging a VOD unicast channel into a multicast channel
    • H04N21/2662Controll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video stream, e.g. by scaling the resolution or bitrate of the video stream based on the client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2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d protocol, e.g. IEEE 1394
    • H04N21/43635HDM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可以进行有效广播发送。信源设备(10)使用信息发送和接收功能分别从信宿设备(30-1~30-N)的相应EDID ROM(30a-1~30a-N)中读出EDID。信源设备(10)根据EDID中的数据格式信息确定AV流的发送数据格式,以便可以所有信宿设备(30-1~30-N)支持该传输数据格式。信源设备(10)根据如上所述那样确定的发送数据格式向信宿设备(30-1~30-N)广播AV流。信宿设备(30-1~30-N)接收由信源设备(10)广播的AV流。由于AV流的发送数据格式可以被所有信宿设备(30-1~30-N)支持,所以可以由所有信宿设备(30-1~30-N)有效地再现接收到的AV流。

Description

发送设备和发送数据格式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送设备和确定发送数据格式的方法,尤其涉及向多个接收设备广播内容数据的发送设备等。
背景技术
例如,如PTL 1等所公开,存在周所周知的AV(视听)系统,在其中将内容数据(视频数据、音频数据)从作为发送设备的信源设备(例如,盘记录器、地面数字广播的调谐器等)发送到作为接收设备的信宿设备(例如,电视接收器)。
参考文献
[PTL 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109000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如上所述包括信源设备和信宿设备的AV系统中,考虑使用无线或有线发送路径(发送介质)从一个信源设备向多个信宿设备广播内容数据。
图60例示了一个例子,在其中在包括一个信源设备(例如,盘记录器)610和三个信宿设备(例如,电视接收器)620-1~620-3的AV系统中,从信源设备610向信宿设备620-1~620-3广播内容数据。
使信宿设备620-1与视频格式:1920x1080p59.94/60Hz、1920x1080i59.94/60Hz、和720x480p59.94/60Hz和音频格式:L-PCM、Dolby Digital、和AAC兼容。
另外,使信宿设备620-2与视频格式:1920x1080i59.94/60Hz、和720x480p59.94/60Hz和音频格式:L-PCM、和Dolby Digital兼容。
另外,使信宿设备620-3与视频格式:720x480p59.94/60Hz和音频格式:L-PCM兼容。
当与信宿设备620-1~620-3兼容的视频格式和音频格式不同时,取决于从信源设备610广播的内容数据的格式,信宿设备620-1~620-3的某一个可能不进行再现。
例如,可以考虑从信源设备610发送视频格式是1920x1080p60Hz和音频格式是AAC的内容数据(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信宿设备620-1与从信源设备610发送的内容数据的格式兼容,所以信宿设备620-1可以再现该内容数据。然而,由于信宿设备620-2和620-3与从信源设备610发送的内容数据的格式不兼容,所以信宿设备620-2和620-3不能再现该内容数据。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向多个接收设备的广播发送得以成功进行。
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概念涉及发送设备,其包括:通信单元,其向多个接收设备广播内容数据,并进行向多个接收设备的信息发送和从多个接收设备的信息接收;以及格式确定单元,其根据经由所述通信单元从多个接收设备获取的、与多个接收设备兼容的数据格式的信息,确定作为所述通信单元要广播的发送对象的内容数据的发送数据格式。
在本发明中,向多个接收设备广播内容数据,并且进行向多个接收设备的信息发送和从多个接收设备的信息接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的广播发送以及信息发送和接收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发送路径来进行。
例如,在所述通信单元中,可以使用单频带向多个接收设备依次发送非发送时段插入其间的下行链路块,并且使用该单频带在该非发送时段中从多个接收设备接收上行链路块。另外,例如,在所述通信单元中,可以使用第一频带向多个接收设备依次发送下行链路块,并且可以使用第二频带从多个接收设备接收上行链路块。在这种情况下,要发送给接收设备的内容数据和信息可以包括在下行链路块中,而来自接收设备的信息可以包括在上行链路块中。
在使用单频带的情况下,使用的频带数变成1。然而,有必要使所述通信单元在发送了下行链路块之后释放频带,并且从接收设备接收上行链路块。另外,有必要使接收设备与下行链路块的非发送时段同步地将上行链路块发送给发送设备。
在使用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情况下,使用的频带数变成2。然而,所述通信单元可以不释放频带地相继发送下行链路块。另外,接收设备关于来自发送设备的请求,可以不管定时,与下行链路块异步地将上行链路块发送给发送设备。
另外,所述数据格式确定单元经由所述通信单元从多个接收设备获取与多个接收设备的每一个兼容的数据格式的信息。所述格式确定单元根据与多个接收设备兼容的数据格式的信息,确定作为所述通信单元要广播的发送对象的内容数据的发送数据格式。
例如,所述格式确定单元可以根据从多个接收设备的每一个获取的兼容数据格式的信息,创建作为与多个接收设备共同兼容的数据格式的列表的公用列表。例如,在内容数据是视频数据的情况下,当创建公用列表时,可以将颜色格式类型、视频格式类型、和深色模式类型设置成公用项目。另外,在内容数据是音频数据的情况下,当创建公用列表时,可以将音频格式类型、和在每种音频格式下的最大声道数、取样频率和量化位数设置成公用项目。
在所述格式确定单元中,当在所述公用列表中存在作为发送对象的内容数据的数据格式时,可以将数据格式设置成发送数据格式。因此,由于多个接收设备可以与从发送设备广播的内容数据的格式兼容,所以变成可以再现。也就是说,成功地进行了从发送设备到多个接收设备的广播发送。
在本发明中,例如,当在所述公用列表中不存在作为发送对象的内容数据的数据格式时,所述格式确定单元可以将强制标准的数据格式确定为发送数据格式。在这种情况下,在多个接收设备中,从发送设备广播的内容数据的格式是强制标准的数据格式,多个接收设备与该格式兼容,从而可以再现。也就是说,即使在所述公用列表中不存在作为发送对象的内容数据的数据格式,也可以成功地进行从发送设备到多个接收设备的广播发送。
另外,在本发明中,例如,可以进一步提供将作为发送对象的内容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成另一种数据格式的格式转换单元。所述格式转换单元可以存储指示多种类型数据格式的优先排序的信息。当在所述公用列表中存在优先排序比作为发送对象的内容数据的数据格式的优先排序高的数据格式,以及在所述格式转换单元中可以转换成高优先排序的数据格式时,可以将高优先排序的数据格式确定为发送数据格式。
在这种情况下,将作为发送对象的内容数据转换成具有高优先排序的数据格式,并且向多个接收终端广播。由于这个原因,从数据格式具有高优先排序的方面来讲,数据格式具有高质量,使得多个接收设备可以接收更高质量的内容数据,从而可以提高再现质量。
另外,在本发明中,例如,关于在每种音频格式下的最大声道数,所述格式确定单元可以根据从多个接收设备当中没有缩混功能的每个接收设备获取的、与接收设备兼容的最大声道数的信息,创建公用列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即使具有缩混功能的接收设备的最大声道数小,也可以以与没有缩混功能的接收设备兼容的最大声道数发送音频数据,从而可以抑制再现质量恶化。
另外,在本发明中,例如,在多个接收设备包括多组电视监视器和AV放大器组合的情况下,所述格式确定单元可以根据从多个AV放大器获取的、与多个AV放大器兼容的音频数据格式的信息,确定所述通信单元广播的音频数据的发送数据格式。
在电视监视器和AV放大器组合的情况下,存在由电视监视器显示图像和从AV放大器输出声音的应用。另外,一般说来,AV放大器与电视监视器有关地与声音质量高的音频数据格式兼容。因此,由于音频数据的发送数据格式只根据如上所述从多个AV放大器获取的音频数据格式的信息来确定,所以可以避免确定质量低的音频数据格式的情况。也就是说,在由电视监视器显示图像和从AV放大器输出声音的应用的情况下,可以抑制再现质量恶化。
另外,在本发明中,例如,可以进一步提供对所述格式确定单元确定的发送数据格式的非压缩内容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处理的数据压缩单元。当与到多个接收设备的每一个的发送路径相对应的发送位速率等于或大于非压缩内容数据的位速率时,所述通信单元可以向多个接收设备广播非压缩内容数据,而当与到多个接收设备的每一个的发送路径相对应的发送位速率小于非压缩内容数据的位速率时,所述通信单元可以向多个接收设备广播让非压缩内容数据经过数据压缩处理获得的压缩内容数据。
无论发送路径(发送介质)是无线的还是有线的,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都随其状态的变化而改变。例如,在发送路径由线缆构成的情况下,由于线缆的恶化(弯曲、扭曲、断开)或线缆的长度、连接器单元的接触故障等引起的信号衰减,接收信号质量将恶化,并且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将实质上降低。另外,例如,在发送路径是无线的情况下,由于障碍物或干扰波等的存在,接收信号质量也将恶化,从而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也将实质性降低。
如上所述,按照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对所确定发送数据格式的非压缩内容数据的数据压缩是按照必要性进行的,然后进行发送,以便可以不管发送路径状态,成功地进行内容数据向多个接收设备的广播发送。
有效的发明效果
按照本发明,从多个接收设备获取与多个接收设备的每一个兼容的数据格式的信息,并且根据该信息确定发送数据格式,以便可以成功地进行向多个接收设备的广播发送。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AV系统的配置例子的块图;
图2是例示作为实现AV流和信息的无线发送的物理层的例子、使用单频带进行半双工通信的例子的示图;
图3是例示作为实现AV流和信息的无线发送的物理层的例子、使用双频带进行全双工通信的例子的示图;
图4是作为信源设备的盘记录器的配置例子的块图;
图5是作为信宿设备的电视接收器(电视监视器)的配置例子的块图;
图6是作为信宿设备的AV放大器的配置例子的块图;
图7是例示EDID结构(Block 1及之后,HDMI的扩展部分)的示图;
图8是例示CEA Short Video Descriptor的细节的示图;
图9是例示Video Format与Video Identification Code(Video ID Code)之间的关联(部分提取)的示图;
图10是例示CEA Short Audio Descriptor的细节的示图;
图11是例示可支持Audio Format Code的示图;
图12是例示Vendor Specific Data Block(VSDB)的结构的示图;
图13是例示Colorimetry Data Block的结构的示图;
图14是例示有关视频格式的公用列表的创建例子的示图;
图15是例示视频格式当中经常用在HDMI中的视频格式的优先排序例子的示图;
图16是例示颜色格式的优先排序例子的示图;
图17是例示深颜模式的优先排序例子的示图;
图18是例示有关音频格式的公用列表的创建例子的示图;
图19是例示具有作为基准给出的声音质量的每种音频格式的优先排序例子的示图;
图20是例示信源设备的初始处理的示图(1/4);
图21是例示信源设备的初始处理的示图(2/4);
图22是例示信源设备的初始处理的示图(3/4);
图23是例示信源设备的初始处理的示图(4/4);
图24是例示第一实施例的AV系统的第一改进例子的示图;
图25是例示第一改进例子中的视频和音频的公用列表的创建例子的示图;
图26是例示第一实施例的AV系统的第二改进例子的示图;
图27是例示信源设备获取与每个信宿设备的类型(电视接收器或AV放大器)、一对电视接收器和AV放大器的存在与否、和信宿设备的缩混功能的存在与否有关的信息的一个执行例子的示图;
图28是例示Extended Tag Code的列表的示图;
图29是例示信源设备获取与每个信宿设备的类型(电视接收器或AV放大器)、一对电视接收器和AV放大器的存在与否、和信宿设备的缩混功能的存在与否有关的信息的另一个执行例子的示图;
图30是例示信宿信息块的配置例子的块图;
图31是例示AV系统的配置例子的块图;
图32是例示作为信源设备的摄像机的配置例子的块图;
图33是例示E-EDID数据的结构例子的示图;
图34是例示Short Video Descriptor区域的视频数据例子的示图;
图35是例示Vendor Specific区域的数据结构例子的示图;
图36是例示视频格式与发送速率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37是例示Vendor Specific区域的压缩方法信息的数据结构例子的示图;
图38是例示Vendor Specific区域的压缩方法信息的例子的示图;
图39是例示摄像机的控制单元对数据压缩单元和开关单元的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图40是例示AVI InfoFrame分组的数据结构例子的示图;
图41是例示AVI InfoFrame分组的压缩方法和压缩比的数据例子的示图;
图42是例示作为信宿设备的电视接收器的配置例子的块图;
图43是例示在经由HDMI线缆将视频信号从发送设备(摄像机)发送到接收设备(电视接收器)的情况下的控制序列的示图;
图44是例示信源设备的HDMI发送单元和信宿设备HDMI接收单元的配置例子的块图;
图45是例示HDMI发送器和HDMI接收器的配置例子的块图;
图46是例示TMDS发送数据的结构的示图;
图47是例示HDMI端子的引脚阵列(类型A)的示图;
图48是例示进行信源设备与信宿设备之间的LAN通信的通信单元的配置例子的连接图;
图49是例示DP系统的配置例子的块图;
图50是例示无线系统的配置例子的块图;
图51是例示在经由无线发送路径将视频信号从发送设备发送到接收设备的情况下的控制序列例子的示图;
图52是例示可以将多个信道取作从发送设备到接收设备的发送信道的状况的示图;
图53是例示示出能够用在将视频信号从发送设备发送到接收设备的时候的信道与信道的无线发送路径中的发送位速率之间的关联的表格例子的示图;
图54是例示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AV系统的配置例子的块图;
图55是作为信源设备的盘记录器的配置例子的块图;
图56是例示作为信宿设备的电视接收器(电视监视器)的配置例子的块图;
图57是例示信宿设备中的各个方向的发送位速率管理表的创建例子的示图;
图58是例示视频压缩方法公用列表的创建例子的示图;
图59是例示视频压缩方法的优先排序的例子的示图;以及
图60是例示包括一个信源设备和三个信宿设备的AV系统的配置例子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下文称为“实施例”)。该描述将按如下顺序作出。
1.第一实施例
2.第二实施例
<1.第一实施例>
[AV系统的配置例子]
图1示出了作为一个实施例的AV(视听)系统5的配置例子。AV系统5包括像盘记录器那样的信源设备10、和像电视接收器那样的N个信宿设备30-1~30-N。这里,信源设备10构成发送设备,而信宿设备30-1~30-N构成接收设备。
信源设备10具有经由发送介质(发送路径)向信宿设备30-1~30-N广播作为内容数据的AV流的功能。另外,信源设备10具有经由发送介质向信宿设备30-1~30-N发送信息的功能。另外,信源设备10具有经由发送介质接收从信宿设备30-1~30-N发送的信息的功能。这里,作为发送介质,可以使用有线或无线发送介质。
信宿设备30-1~30-N具有接收如上所述从信源设备10广播的AV流和再现AV流的功能。另外,信宿设备30-1~30-N具有接收经由发送介质从信源设备10发送的信息的功能。另外,信宿设备30-1~30-N具有经由发送介质向信源设备10发送信息的功能。
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都包括存储EDID(扩展显示标识数据)的EDID ROM(只读存储器)30a-1~30a-N的相应一个,EDID是与其自身性能(配置/能力)有关的信息。存储在EDID ROM 30a-1~30a-N中的EDID包括与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兼容的视频格式和音频格式的信息。
信源设备10通过使用上述发送和接收功能,分别从信宿设备30-1~30-N的EDID ROM 30a-1~30a-N中读出EDID。然后,信源设备10根据EDID中的视频格式和音频格式的信息,确定AV流的发送数据格式(视频格式和音频格式)。在这种情况下,信源设备10确定与所有信宿设备30-1~30-N兼容的发送数据格式。另外,信源设备10中发送数据格式的确定方法的细节将在后面加以描述。
下面描述在显示在图1中的AV系统5中从信源设备10向信宿设备30-1~30-N广播作为内容数据的AV流时的操作。
信源设备10对AV流的发送数据格式进行确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信息发送和接收功能分别进行从信宿设备30-1~30-N的EDID ROM 30a-1~30a-N中的EDID读取。
信源设备10根据EDID中的视频格式和音频格式的信息,确定与所有信宿设备30-1~30-N兼容的AV流中的视频和音频的发送格式。在信源设备10中,向信宿设备30-1~30-N广播基于如上所述地确定的发送数据格式的AV流。
信宿设备30-1~30-N接收如上所述从信源设备10广播的AV流。如上所述,将AV流中的视频和音频的发送格式设置成与所有信宿设备30-1~30-N兼容。因此,可以在信宿设备30-1~30-N中再现接收到的AV流。
[实现AV流和信息的无线发送的物理层例子]
下面描述实现AV流和信息的无线发送的物理层例子。图2示出了使用单频带进行半双工通信的例子。信源设备使用单频带将具有插入其间的非发送时段的下行链路块依次发送到每个接收设备。另外,信宿设备使用上述单频带在上述下行链路块的非发送时段中向信源设备发送上行链路块。
下行链路块的首标部分包括每个信宿设备的控制信息以及将在下一个非发送时段(间隔)中发送上行链路块的信宿设备等的信息。信宿设备再现的AC流被布置在首标部分后面。在发送了所定义的长度的下行链路块之后,信源设备释放频带,以便信宿设备可以发送上行链路块。
在释放了频带之后,在紧前一个下行链路块中指定的信宿设备向信源设备发送上行链路块。通过来自信源设备的请求,该上行链路块包括各种控制信息段和EDID信息段等。
图3示出了使用双频带(第一频带、第二频带)进行全双工通信的例子。信源设备使用第一频带依次发送下行链路块。另外,信宿设备使用第二频带向信源设备发送上行链路块。虽然省略了对下行链路块和上行链路块的内容的详细描述,但该内容几乎与如上所述使用单频带的例子中的内容相同。
在像图2的例子那样使用单频带的情况下,使用的频带数变成1。然而,有必要使信源设备在发送了下行链路块之后释放频带,并且从信宿设备接收上行链路块。另外,有必要使信宿设备与每个下行链路块的非发送时段(间隔)同步地将上行链路块发送给信源设备。
与此相反,在像图3的例子那样使用双频带的情况下,使用的频带数变成2。然而,信源设备可以不释放频带地相继发送下行链路块。另外,信宿设备关于来自信源设备的请求,可以不管定时,与下行链路块异步地将上行链路块发送给信源设备。
[信源设备和信宿设备的配置例子]
下面描述信源设备10和信宿设备30(30-1~30-N)的配置例子。
首先,描述信源设备10的配置例子。图4示出了作为信源设备10的盘记录器10A的配置例子。盘记录器10A包括控制单元11、用户操作单元12、显示单元13、盘驱动器14、编解码器15、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端子16、分组生成·分离单元17、和通信单元(无线/有线)18。
控制单元11控制盘记录器10A的每个单元的操作。控制单元11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ROM(只读存储器)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存储CPU的控制程序等。RAM用于CPU的控制处理所需的数据的临时存储等。
CPU将从ROM中读出的程序或数据展开在RAM上,激活程序,并控制盘记录器10A的每个单元的操作。另外,如后所述,CPU经由通信单元18进行有关像电视/AV放大器类型、电视和AV放大器的配对信息、和缩混功能的存在与否那样的信宿设备的各种信息段(包括EDID)的请求。另外,CPU对通信单元18从信宿设备接收到的各种信息段进行分析。
用户操作单元12和显示单元13构成用户界面,并且与控制单元11连接。用户操作单元12包括布置在盘记录器10A的外壳(未示出)、布置在显示单元13的显示表面上的触摸面板、遥控器等上的键、按钮和拨盘。显示单元13由LCD(液晶显示器)等构成。
盘驱动器14通过使用例如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方法等,将通过编码视频数据(视频信号)获得的编码数据和伴随编解码器15供应的视频数据的音频数据(声音信号)记录在像像BD(蓝光盘)和DVD(数字多功能盘)那样的盘状记录介质DC上。另外,盘驱动器14从盘状记录介质DC中再现编码数据,并将它供应给编解码器15。
编解码器15通过使用MPEG方法等,将盘驱动器14供应的编码数据解码成基带(非压缩)音频和视频数据。编解码器15将具有视频和音频格式的数据供应给分组生成·分离单元17,并且将它输出到端子16。另外,编解码器15将从外部设备(未示出)输入端子16的基带音频和视频数据编码成编码数据,并且将编码数据供应给盘驱动器14。这里,作为外部设备,可以举出硬盘记录器(HDD记录器)、个人计算机、DVD记录器、摄像机等的例子。
分组生成·分离单元17生成包括编解码器15供应的视频和音频数据和各种信息段的发送分组(例如,上述下行链路块),并且将它供应给通信单元18。另外,分组生成·分离单元17从通信单元18接收到的接收分组(例如,上述上行链路块)中分离出各种信息段,并且将它供应给控制单元11中的CPU。
通信单元18经由无线或有线发送介质,向像电视接收器那样的信宿设备广播分组生成·分离单元17生成的发送分组(例如,上述下行链路块)。另外,通信单元18接收经由无线或有线发送介质从信宿设备发送的接收分组(例如,上述上行链路块),并且将它供应给分组生成·分离单元17。
接着,描述信宿设备30(信宿设备30-1~30-N)的配置例子。图5示出了作为信宿设备30的电视接收器30A的配置例子。电视接收器30A包括控制单元31、用户操作单元32、和EDID ROM 42。另外,电视接收器30A还包括通信单元(无线/有线)33、分组生成·分离单元34、切换单元35、调谐器36、天线端子37、图像处理单元38、显示面板39、声音处理单元40、和扬声器41。
控制单元31控制电视接收器30A的每个单元的操作。控制单元31包括CPU、ROM、和RAM。ROM存储CPU的控制程序等。RAM用于CPU的控制处理所需的数据的临时存储。
CPU将从ROM中读出的程序或数据展开在RAM上,激活程序,并控制电视接收器30A的每个单元的操作。另外,CPU对从信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进行分析。另外,CPU按照来自信源设备的请求,收集信宿设备的各种信息段,包括EDID,并且将它们供应给分组生成·分离单元34。
用户操作单元32与控制单元31连接。用户操作单元32包括布置在电视接收器30A的外壳(未示出)和遥控器等上的键、按钮和拨盘。EDID ROM 42存储作为与电视接收器30A的性能(配置/能力)有关的信息的EDID。EDID包括与电视接收器30A兼容的视频格式和音频格式的信息,EDID ROM 42连接到控制单元31。EDID ROM 42例如由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速存储器等构成,并且使其是可重写的。
通信单元33接收经由无线或有线发送介质从信源设备发送的接收分组(例如,上述下行链路块),并且将它供应给分组生成·分离单元34。另外,通信单元33经由无线或有线发送介质向信源设备发送分组生成·分离单元34生成的发送分组(例如,上述上行链路块)。
分组生成·分离单元34生成发送分组(例如,上述上行链路块),并且将它供应给通信单元33。另外,分组生成·分离单元34从经由无线或有线发送介质从信源设备发送的接收分组(例如,上述下行链路块)中分离和提取视频和音频数据以及各种信息段。分组生成·分离单元34将视频和音频数据供应给切换单元35。另外,分组生成·分离单元34将从信源设备发送的各种信息段供应给控制单元31中的CPU。
调谐器36接收例如BS广播、地面数字广播等。与天线端子37连接的天线(未示出)捕获的广播信号被供应给调谐器36。调谐器36根据广播信号获取预定节目的视频和音频数据。切换单元35有选择地取出分组生成·分离单元34提取的视频和音频数据和调谐器36获取的视频和音频数据。
图像处理单元38对切换单元35取出的视频数据进行像颜色调整、轮廓增强、和图形数据的叠加那样的处理。显示面板39用经过图像处理单元38处理的视频数据显示图像。显示面板39例如由LCD(液晶显示器)、有机EL(场致发光)、PDP(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等构成。
声音处理单元40对切换单元35取出的音频数据进行像放大和D/A(数模)转换那样的必要处理。声音处理单元40将处理之后的声音信号供应给扬声器41。
图6示出了作为信宿设备30的AV放大器30B的配置例子。AV放大器30B包括控制单元51、用户操作单元52、和EDID ROM 58。另外,AV放大器30B还包括通信单元(无线/有线)53、分组生成·分离单元54、数字信号处理器(DSP)55、声音放大电路56、和声音输出端57a~57f。
控制单元51控制AV放大器30B的每个单元的操作。控制单元51包括CPU、ROM、和RAM。ROM存储CPU的控制程序等。RAM用于CPU的控制处理所需的数据的临时存储等。
CPU将从ROM中读出的程序或数据展开在RAM上,激活程序,并控制AV放大器30B的每个单元的操作。另外,CPU对从信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进行分析。另外,CPU按照来自信源设备的请求,收集信宿设备的各种信息段(包括EDID),并且将它们供应给分组生成·分离单元54。
用户操作单元52与控制单元51连接。用户操作单元52包括布置在AV放大器30B的外壳(未示出)和遥控器等上的键、按钮和拨盘。EDID ROM 58存储作为与AV放大器30B的性能(配置/能力)有关的信息的EDID。EDID包括与AV放大器30B兼容的音频格式的信息。EDID ROM 58连接到控制单元51。EDID ROM 58例如由EEPROM、闪速存储器等构成,并且使其是可重写的。
通信单元53接收经由无线或有线发送介质从信源设备发送的接收分组(例如,上述下行链路块),并且将它供应给分组生成·分离单元54。另外,通信单元53向信源设备发送分组生成·分离单元54生成的发送分组(例如,上述上行链路块)。
分组生成·分离单元54生成发送分组(例如,上述上行链路块),并且将它供应给通信单元53。另外,分组生成·分离单元54从经由无线或有线发送介质从信源设备发送的接收分组(例如,上述下行链路块)中分离和提取音频数据以及各种信息段。分组生成·分离单元54将音频数据供应给DSP55。另外,分组生成·分离单元54将从信源设备发送的各种信息段供应给控制单元51中的CPU。
DSP 55进行处理分组生成·分离单元54获得的音频数据,并生成每个声道的声音数据来实现5.1声道环绕声音的处理,应用预定声音特性的处理,以及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处理等。声音放大电路56放大从DSP 55输出的前左声音信号SFL、前右声音信号SFR、前中声音信号SFC、后左声音信号SRL、后右声音信号SRR、和超低音声音信号SSW,并且将它们输出到声音输出端57a~57f。
[确定发送数据格式的方法]
下面详细描述在信源设备10中确定发送数据格式(发送视频格式和发送音频格式)的方法。信源设备10根据从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获取的EDID中的视频格式信息确定发送视频格式。另外,信源设备10根据从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获取的EDID中的音频格式信息确定发送音频格式。
当确定发送视频格式时,使用包括在EDID中的颜色格式(Color Format)、视频识别码(Video Identification Code)、和深色模式(Deep Color Mode)的信息。另外,当确定发送音频格式时,使用包括在EDID中的音频格式、和在每个音频格式下的最大声道数、取样频率、和量化位数的信息。
图7示出了EDID结构(Block 1及之后,HDMI的扩展部分)。这里省略对EDID结构的详细描述,但通过EIA/CEA-861D标准定义它。在图7中,在Video Data Block的每个CEA Short Video Descriptor中定义可以通过信宿设备显示的Video Format。图8示出了CEA Short Video Descriptor的细节。可以显示的Video Format通过7位的Video Identification Code指定。图9示出了Video Format与Video Identification Code(Video ID Code)之间的关联(部分提取)。
另外,在图7中,在每个CEA Short Audio Descriptor的Audio Data Block中定义可以通过信宿设备再现的Audio Format、最大声道数、取样频率、和量化位数。图10(a)~(c)示出了CEA Short Audio Descriptor的细节。如图10(a)~(c)所示,由于Audio Format的不同,CEA Short Audio Descriptor被分类成三种类型。图10(a)示出了与“Audio Code=1:Linear-PCM”相对应的CEA Short Audio Descriptor的细节。图10(b)示出了与“Audio Code=2-8”相对应的CEA Short Audio Descriptor的细节。图10(c)示出了与“Audio Code=9-15”相对应的CEA Short Audio Descriptor的细节。图11示出了可支持的Audio Format Code。
另外,图12示出了Vendor Specific Data Block(VSDB)的结构。在Byte6中定义了作为信宿设备的深色模式的支持信息的DC_48bit、DC_36bit、DC_30bit、和DCY444。同时,DCY444指示在YCBCR的颜色格式中是否允许深色。
另外,在图7中,在Byte3的Identification ofAudio and YCBCR support中定义了信宿设备支持的颜色格式。另外,在EDID结构中定义了显示在图13中的Colorimetry Data Block。信宿设备支持的颜色格式也定义在Colorimetry Data Block的Byte3的xvYCC709和xvYCC601中。
[发送视频格式的确定]
信源设备10首先创建代表与信宿设备30-1~30-N共同兼容的视频格式的公用列表,以确定发送视频格式。
在创建公用列表时共同的项目是如下三个项目:
a.Color Format类型(颜色格式类型);
b.Video Identification Code类型(视频识别码类型);
c.Deep Color Mode类型(深色模式类型)。
关于“a.Color Format类型”的项目,参考显示在图7中的EDID结构的Byte3(RGB,YCBCR4:4:4,YCBCR4:2:2)、和Colorimetry Data Block的Byte3(xvYCC709,xvYCC601)确定公用项目。另外,关于“b.Video IdentificationCode类型”的项目,参考显示在图8中的CEA Short Video Descriptor确定公用项目。另外,关于“c.Deep Color Mode类型”的项目,参照显示在图12中的VSDB结构的Byte6(DC_48bit,DC_36bit,DC_30bit,DCY444)确定公用项目。
图14示出了有关视频格式的公用列表的创建例子。在本例中,示出了信宿设备数量是三个的情况。关于颜色格式,信宿设备1支持RGB、YCBCR4:4:4、YCBCR4:2:2、xvYCC601、和xvYCC709,信宿设备2支持RGB、YCBCR4:4:4、和YCBCR4:2:2,以及信宿设备3支持RGB、YCBCR4:4:4、和YCBCR4:2:2。因此,作为颜色格式的公用项目,确定了RGB、YCBCR4:4:4、和YCBCR4:2:2。同时,使信源设备和信宿设备强制支持RGB,而其它颜色格式是可选的。
另外,关于视频格式,信宿设备1~3分别支持如下视频格式。信宿设备1支持:01:640×480p59.94/60Hz;02:720×480p59.94/60Hz;03:720×480p59.94/60Hz;04:1280×720p59.94/60Hz;05:1920×1080i59.94/60Hz;16:1920×1080p59.94/60Hz;31:1920×1080p50Hz;和32:1920×1080p23.98/24Hz。信宿设备2支持:01:640×480p59.94/60Hz;02:720×480p59.94/60Hz;03:720×480p59.94/60Hz;04:1280×720p59.94/60Hz;05:1920×1080i59.94/60Hz;和32:1920×1080p23.98/24Hz。信宿设备3支持:01:640×480p59.94/60Hz;02:720×480p59.94/60Hz;03:720×480p59.94/60Hz;04:1280×720p59.94/60Hz;05:1920×1080i59.94/60Hz;16:1920×1080p59.94/60Hz;和31:1920×1080p50Hz。另外,视频格式前面的2位数字指示Video ID Code(参见图9)。
因此,作为视频格式的公用项目,确定了01:640×480p59.94/60Hz;02:720×480p59.94/60Hz;03:720×480p59.94/60Hz;04:1280×720p59.94/60Hz;和05:1920×1080i59.94/60Hz。另外,使信源设备和信宿设备强制支持:01:640×480p59.94/60Hz;02:720×480p59.94/60Hz;03:720×480p59.94/60Hz;04:1280×720p59.94/60Hz;和05:1920×1080i59.94/60Hz,而其它是可选的。
另外,关于深色模式,信宿设备1支持DC_48bit、DC_36bit、DC_30bit、和DCY444,信宿设备2支持DC_30bit和DCY444,和信宿设备3支持DC_36bit、DC_30bit、和DCY444。因此,DC_30bit和DCY444被确定为深色模式的公用项目。
接着,信源设备10使用如上所述创建的公用列表确定作为发送视频格式的颜色模式、视频格式、和深色模式。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信源设备10参考颜色模式、视频格式、和深色模式的优先排序的存储信息。
图15示出了视频格式中HDMI经常使用的视频格式的优先排序。作为有关未描述在图15中的其它Video Format的优先排序的确定基准,当原始像素时钟数(Pixel Repetition Factor=0时的值)高时,就变成高优先排序。另外,作为一种例外,当受到信源设备和每个信宿设备共同支持时,将1920×1080p23.98/24Hz设置成具有最高优先排序的视频格式。
图16示出了颜色格式的优先排序。另外,图17示出了深色模式的优先排序。在图15,16和17中,当优先排序高时,它们具有高图像质量。
信源设备10的控制单元(CPU)像下述那样确定构成发送视频格式的视频格式。具体地说,当在公用列表中存在作为发送对象的视频数据(视频源)的视频格式时,控制单元基本上将它的视频格式确定为发送视频格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从信源设备10广播的AV流的视频格式与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兼容,所以变成可以再现。也就是说,可以成功地从信源设备10向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广播AV流。
另外,当在公用列表中不存在作为发送对象的视频数据的视频格式时,控制单元将强制标准的视频格式确定为发送视频格式。当像上述那样确定时,在信源设备10中,通过格式转换单元将作为发送对象的视频数据的视频格式转换成强制标准的视频格式。在显示在图4中的盘记录器10A中,格式转换单元包括在例如编解码器15中。
在这种情况下,在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中,从信源设备10广播的AV流的视频格式是强制标准的视频格式,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都与该视频格式兼容,因此可以再现。也就是说,即使在公用列表(视频)中不存在视频源(作为发送对象的视频数据)的数据格式,也可以成功地从发送设备10向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广播AV流。
另外,当在公用列表中存在优先排序比作为发送对象的视频数据的视频格式高的视频格式,并且可以通过格式转换单元转换成高优先排序的视频格式时,控制单元将高优先排序的视频格式确定为发送视频格式。当像上述那样确定时,在信源设备10中,通过格式转换单元将作为发送对象的视频数据的视频格式转换成高优先排序的视频格式。
在这种情况下,将图像源(作为发送对象的视频数据)转换成具有高优先排序的视频格式,并且从信源设备10向多个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广播。由于这种原因,从数据格式具有高优先排序的方面来讲,数据格式具有高质量,使得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可以接收具有更高质量的内容数据,从而可以提高显示质量。
这里将省略详细描述,但信源设备10的控制单元(CPU)与上述视频格式类似地确定构成发送视频格式的颜色格式和深色模式。
[发送音频格式的确定]
信源设备10首先创建代表与信宿设备30-1~30-N共同兼容的音频格式的公用列表,以确定发送音频格式。
在创建公用列表时共同的项目如下:
a.音频格式类型
b.关于每种音频格式
b-1.最大声道数
b-2.取样频率
b-3.量化位数
关于每个项目,参照显示在图10(a)~(c)中的CEA Audio Descriptor确定公用项目。
图18示出了有关音频格式的公用列表的创建例子。在本例中,示出了信宿设备数量是三个的情况。信宿设备1支持Audio Format Code=1(Linear-PCM),并且在这种格式下,它支持Max number of Channels=7(8ch),192/176.4/96/88.2/48/44.1/32kHz,和24/20/16bit。另外,信宿设备1支持AudioFormat Code=6(AAC),并且在这种格式下,它支持Max number of Channels=7(8ch),192/176.4/96/88.2/48/44.1/32kHz。
另外,信宿设备1支持Audio Format Code=7(DTS),并且在这种格式下,它支持Max number of Channels=7(8ch),192/176.4/96/88.2/48/44.1/32kHz。另外,信宿设备1支持Audio Format Code=10(Dolby Digital+),并且在这种格式下,它支持Max number of Channels=7(8ch),192/176.4/96/88.2/48/44.1/32kHz。另外,信宿设备1支持Audio Format Code=11(DTS-HD),并且在这种格式下,它支持Max number of Channels=7(8ch),192/176.4/96/88.2/48/44.1/32kHz。
信宿设备2支持Audio Format Code=1(Linear-PCM),并且在这种格式下,它支持Max number of Channels=5(6ch),96/88.2/48/44.1/32kHz,和24/20/16bit。另外,信宿设备2支持Audio Format Code=7(DTS),并且在这种格式下,它支持Max number of Channels=5(6ch),96/88.2/48/44.1/32kHz。
另外,信宿设备2支持Audio Format Code=10(Dolby Digital+),并且在这种格式下,它支持Max number of Channels=5(6ch),96/88.2/48/44.1/32kHz。另外,信宿设备2支持Audio Format Code=11(DTS-HD),并且在这种格式下,它支持Max number of Channels=5(6ch),96/88.2/48/44.1/32kHz。
信宿设备3支持Audio Format Code=1(Linear-PCM),并且在这种格式下,它支持Max number of Channels=3(4ch),48/44.1/32kHz,和24/20/16bit。另外,信宿设备3支持Audio Format Code=10(Dolby Digital+),并且在这种格式下,它支持Max number of Channels=3(4ch),48/44.1/32kHz。
因此,作为音频格式的公用项目,确定了Audio Format Code=1(Linear-PCM)和Audio Format Code=10(Dolby Digital+),以便与信宿设备1~3共同兼容。另外,关于Audio Format Code=1(Linear-PCM)的音频格式,作为最大声道数、取样频率、和量化位数,确定了Max number of Channels=3(4ch),48/44.1/32kHz,和24/20/16bit,以便与信宿设备1~3共同兼容。另外,关于Audio Format Code=10(Dolby Digital+)的音频格式,作为最大声道数和取样频率,确定了Max number of Channels=3(4ch)和48/44.1/32kHz,以便与信宿设备1~3共同兼容。
在这种情况下,关于音频格式,将其设置成共同包括在信宿设备1~3中的音频格式。另外,将与信宿设备1~3共同兼容的最大声道数设置成信宿设备1~3的最大声道数中的最小声道数。另外,关于取样频率和量化位数,将它们设置成与信宿设备1~3中共同兼容的取样频率和量化位数。
接着,信源设备10使用如上所述创建的公用列表确定作为发送视频格式的音频格式、最大声道数、取样频率和量化位数。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信源设备10参考音频格式的优先排序的存储信息。
图19示出了具有作为基准给出的声音质量的图11中的每种音频格式的优先排序。越上侧的格式,声音质量就越高。然而,图19只示出了一个例子,不是绝对的。
信源设备10的控制单元(CPU)像下述那样确定构成发送音频格式的音频格式。具体地说,当在公用列表中存在作为发送对象的音频数据(音频源)的音频格式时,控制单元基本上将它的音频格式确定为发送音频格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从信源设备10广播的AV流的音频格式与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兼容,所以变成可以再现。也就是说,可以成功地从信源设备10向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广播AV流。
另外,当在公用列表中存在优先排序比作为发送对象的音频数据的音频格式高优先排序的音频格式,并且可以通过格式转换单元转换成高优先排序的音频格式时,控制单元将高优先排序的音频格式确定为发送音频格式。
在这种情况下,将声音源(作为发送对象的音频数据)转换成具有高优先排序的视频格式,并且从信源设备10向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广播。由于这种原因,从数据格式具有高优先排序的方面来讲,音频格式具有高质量,使得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可以接收更高质量的音频数据,从而可以提高显示质量。
另外,当在公用列表中不存在作为发送对象的音频数据的音频格式时,控制单元像下述那样确定发送音频格式。具体地说,当在所创建公用列表中存在与每个信宿设备共同兼容的音频格式,并且可以通过格式转换单元转换成该音频格式时,控制单元将该音频格式确定为发送音频格式。
另外,当在所创建公用列表中存在与每个信宿设备共同兼容的音频格式,但不能通过通过格式转换单元转换成该音频格式时,控制单元将作为强制标准的音频格式的Linear-PCM,2ch确定为发送音频格式。另外,即使在所创建公用列表中不存在与每个信宿设备共同兼容的音频格式,控制单元也可以将作为强制标准的音频格式的Linear-PCM,2ch确定为发送音频格式。在这种情况下,从信源设备10广播的AV流的音频格式是强制标准的音频格式,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都与该音频格式兼容,从而可以再现。也就是说,即使在公用列表(音频)中不存在声音源(作为发送对象的音频数据)的音频格式,也可以成功地进行从信源设备10向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的广播发送。
伴随如上所述的发送音频格式的确定,控制单元按照必要性,进行音频格式的转换,缩混,取样频率的转换,和量化位数的转换。
[启动信源设备时的操作]
关于显示在图1中的AV系统10,将针对信宿设备30-1~30-N的至少一个处在待机状态下和接通信源设备10的电源时的操作给予描述。此时,信源设备10的控制单元(CPU)进行图20~23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处理。
首先,在步骤ST1中,控制单元开始处理。然后,在步骤ST2中,控制单元从处在待机状态下的每个信宿设备中依次读出EDID。这里,信宿设备30-1~30-N的待机状态指的是可以从信源设备10接收并且可以再现AV流的状态。
接着,在步骤ST3中,控制单元根据处在待机状态下的每个信宿设备的EDID中的视频格式信息,创建代表与处在待机状态下的每个信宿设备共同兼容的视频格式的公用列表(视频)(参见图14)。
另外,在步骤ST3中,控制单元根据处在待机状态下的每个信宿设备的EDID中的音频格式信息,创建代表与处在待机状态下的每个信宿设备共同兼容的音频格式的公用列表(音频)(参见图18)。
接着,在步骤ST4中,控制单元确定视频源(作为发送对象的视频数据)的颜色格式是否是xvYCC。当颜色格式是xvYCC时,在步骤ST5中,控制单元确定在公用列表(视频)中是否存在xvYCC。当存在xvYCC时,在步骤ST6中,控制单元将xvYCC确定为发送颜色格式,然后该处理转到步骤ST14。
另外,当在步骤ST5中,确定在公用列表(视频)中不存在xvYCC时,在步骤ST7中,控制单元将强制标准的RGB确定为发送颜色格式,然后过渡到步骤ST14中的处理。
另外,当在步骤ST4中,确定视频源的颜色格式不是xvYCC时,在步骤ST8中,控制单元确定视频源的颜色格式是否是RGB。当颜色格式是RGB时,在步骤ST9中,控制单元将RGB确定为发送颜色格式。另外,在步骤ST9中,当在公用列表(视频)中存在xvYCC,并且可以通过信源设备10的格式转换单元进行转换时,控制单元可以将xvYCC确定为发送颜色格式。在步骤ST9的处理之后,控制单元过渡到步骤ST14中的处理。
另外,当在步骤ST8中,确定视频源的颜色格式不是RGB时,在步骤ST10中,控制单元确定视频源的颜色格式是否是YCBCR。当视频源的颜色格式是YCBCR时,在步骤ST11中,控制单元确定在公用列表(视频)中是否存在YCBCR。当在公用列表(视频)中不存在YCBCR时,在步骤ST9中,控制单元将RGB或xvYCC确定为上述发送颜色格式,然后过渡到步骤ST14中的处理。
另外,当在步骤ST11中,确定在公用列表(视频)中存在YCBCR时,在步骤ST12中,控制单元将发送颜色格式确定成YCBCR。另外,在步骤ST11中,当在公用列表(视频)中存在xvYCC,并且可以通过信源设备10的格式转换单元进行转换时,控制单元可以将xvYCC确定为发送颜色格式。在步骤ST12的处理之后,控制单元过渡到步骤ST14中的处理。
另外,当在步骤ST10中,确定视频源的颜色格式不是YCBCR时,控制单元确定存在错误(不可能显示),并且马上过渡到步骤ST14中的处理。上述处理ST4~ST13是确定发送颜色格式的处理。
在步骤ST14中,控制单元确定在公用列表(视频)中是否存在视频源的视频格式。当在公用列表(视频)中存在视频源的视频格式时,在步骤ST15中,控制单元将视频源的视频格式确定为发送视频格式。另外,在步骤ST15中,当在公用列表(视频)中存在优先排序上可以向上转换的靠上(upper)视频格式时,控制单元将视频格式中的最上视频格式确定为发送视频格式。在步骤ST15中的处理之后,控制单元过渡到步骤ST21中的处理。
另外,当在步骤ST14中,确定在公用列表(视频)中不存在视频源的视频格式时,在步骤ST16中,控制单元确定在公用列表(视频)中是否存在优先排序上可以向上转换的靠上视频格式。当在公用列表(视频)中存在优先排序上可以向上转换的靠上视频格式时,在步骤ST17中,控制单元将可以向上转换的视频格式中的最上视频格式确定为发送视频格式。在步骤ST17中的处理之后,控制单元过渡到步骤ST21中的处理。
当在步骤ST16中,确定在公用列表(视频)中不存在优先排序上可以向上转换的靠上视频格式时,在步骤ST18中,控制单元确定在公用列表中是否存在可以向下转换的视频格式。当在公用列表(视频)中存在优先排序上可以向下转换的靠上视频格式时,在步骤ST19中,控制单元将可以向下转换的视频格式中的最上视频格式确定为发送视频格式。在步骤ST19中的处理之后,控制单元过渡到步骤ST21中的处理。
另外,当在步骤ST18中,确定在公用列表中不存在可以向下转换的视频格式时,在步骤ST20中,控制单元确定不可能进行视频数据的发送,然后过渡到步骤ST21中的处理。上述处理ST14~ST20是确定发送视频格式的处理。
在步骤ST21中,控制单元确定视频源是否处在深色模式下。当视频源未处在深色模式下时,在步骤ST22中由控制单元确定24bit Color Mode。另外,当可以转换时,在步骤ST22中由控制单元确定公用列表(视频)中在优先排序上最上的深色模式。在步骤ST22中的处理之后,控制单元过渡到步骤ST28中的处理。
另外,当在步骤ST21中,确定视频源处在深色模式下时,在步骤ST23中,控制单元确定在公用列表(视频)中是否存在视频源的深色位数。当在公用列表(视频)中存在视频源的深色位数时,在步骤ST24中,控制单元将视频源的深色位数确定为发送深色位数。在步骤ST24中的处理之后,控制单元过渡到步骤ST28中的处理。
另外,当在步骤ST23中,确定在公用列表(视频)中不存在视频源的深色位数时,在步骤ST25中,控制单元确定是否可以转换到Non-Deep ColorMode(24bit)。当可以转换到Non-Deep Color Mode(24bit)时,在步骤ST26中,由控制单元确定24bit Color Mode。在步骤ST26中的处理之后,控制单元过渡到步骤ST28中的处理。
另外,当在步骤ST25中,确定不可能转换到Non-Deep Color Mode(24bit)时,在步骤ST27中,控制单元确定不可能进行视频数据的发送,然后从步骤ST27中的处理过渡到步骤ST28中的处理。步骤ST21~步骤ST27中的处理是确定发送深色模式的处理。
在步骤ST28中,控制单元确定在公用列表(音频)中是否存在声音源(要发送的音频数据)的Audio Format Code。当在公用列表(音频)中存在声音源的Audio Format Code时,控制单元过渡到步骤ST29中的处理。在步骤ST29中,控制单元将声音源的音频格式确定为发送音频格式。另外,当可以转换时,在步骤ST29中,控制单元可以将公用列表(音频)中在优先排序上的另一靠上音频格式确定为发送音频格式。另外,在步骤ST29中,控制单元按照必要性,进行缩混,取样频率的转换,和量化位数的转换。在步骤ST29中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T31中,控制单元结束初始处理。
当在步骤ST28中,确定在公用列表(音频)中不存在声音源的AudioFormat Code时,控制单元过渡到步骤ST30中的处理。在步骤ST30中,当在公用列表(音频)中存在可以转换的音频格式时,由控制单元确定在优先排序上的靠上音频格式。另外,在步骤ST30中,当在公用列表(音频)中不存在可以转换的音频格式时,控制单元将作为强制标准音频格式的Linear-PCM,2ch确定为发送音频格式。另外,在步骤ST30中,控制单元按照必要性,进行缩混,取样频率的转换,和量化位数的转换。在步骤ST30中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T31中,控制单元结束初始处理。上述步骤ST28~步骤ST30中的处理是确定发送音频格式的处理。
[另一种操作]
“信宿设备的启动”
关于显示在图1中的AV系统5,在信源设备处在待机状态下和接通信宿设备30-1~30-N每一个的电源时的操作与接通信源设备10的电源时的操作相同。这里,信源设备10的待机状态指的是可以按照来自信宿设备的请求发送AV流的状态。
“当在AV流发送期间接通另一个信宿设备的电源时”
当在AV流发送期间接通另一个信宿设备的电源,从而使信宿设备加入时,取决于加入的分立信宿设备的显示和再现能力,正在发送的AV流的图像质量和声音质量可能恶化。
因此,关于是否接受另一个信宿设备的加入,可以通过信宿/信源设备每一个的菜单等设置下面所述的三个项目。允许接受时的处理与接通信源设备10的电源时的操作相同。
(1)无条件允许
(2)无条件不允许
(3)取决于接收AV流的每个信宿设备的协议而定
关于第(3)点,询问正在进行接收的每个信宿设备上的观众,作为其结果,当以规定数达成协议时,允许加入,而当未以规定数达成协议时,不允许加入。另外,还规定当从开始询问算起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响应时,如何应对(允许还是不允许)。
另外,取决于如下条件,使三个项目的设置分别进行。因此,像将质量提高的变化设置成“无条件允许”,将质量下降的变化设置成“无条件不允许”,或“视协议而定”那样,可以进行详细设置。
a.没有必要改变音频/视频格式的情况
b.与音频质量提高的变化相对应的情况
c.与音频质量下降的变化相对应的情况
d.音频质量未变,但需要这种改变的情况
e.与视频质量提高的变化相对应的情况
f.与视频质量下降的变化相对应的情况
g.视频质量未变,但需要这种改变的情况
“当在AV流发送期间断开一个信宿设备的电源时”
当在AV流发送期间断开一个信宿设备的电源,从而全信宿设备的数量减少时,存在变成质量更高的音频格式和视频格式的可能性。关于改变还是不改变,可以通过信宿/信源设备每一个的菜单等设置下面所述的三个项目。
允许改变时的处理与接通信源设备10的电源时的操作相同。
(1)无条件允许;
(2)无条件不允许;以及
(3)视接收AV流的每个信宿设备的协议而定。
关于第(3)点,询问进行接收的每个信宿设备上的观众,其结果是,当达到协议规定数时,允许改变,而当未协议规定数时,不允许改变。另外,还定义当从开始询问算起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响应时,如何应对(允许还是不允许)。
另外,取决于如下条件,使三个项目的设置分别进行。因此,像将质量提高的变化设置成“无条件允许”一样,将质量下降的变化设置成“无条件不允许”,或“视协议而定”那样,可以进行详细设置。
a.与音频质量提高的变化相对应的情况;
b.音频质量未变,但需要这种改变的情况;
c.与视频质量提高的变化相对应的情况;以及
d.视频质量未变,但需要这种改变的情况。
如上所述,关于显示在图1中的AV系统5,信源设备10从多个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中读出EDID,根据每个信宿设备兼容的视频格式和音频格式的信息,将每个信宿设备共同兼容的视频格式和音频格式确定为发送视频格式和发送音频格式。因此,信源设备10可以成功地向多个信宿设备30-1~30-N进行广播发送。
[改进例子]
“改进例子1”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一个例子,在其中分别从处在待机状态下的所有多个信宿设备30-1~30-N中读出EDID,并且根据每个信宿设备兼容的音频格式的信息确定发送音频格式。
然而,例如,像显示在图24中的AV系统5A那样,存在多个信宿设备包括多组电视监视器和AV放大器组合的情况。在图24中,关于房间1,电视接收器30A-1和AV放大器30B-1是成对的。另外,关于房间2,电视接收器30A-2和AV放大器30B-2是成对的。在电视接收器和AV放大器像上述那样成对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假设通过电视接收器显示图像,并且通过AV放大器输出声音的用法。
在AV系统5A的情况下,根据包括在从AV放大器30B-1和30B-2中读出的EDID中的音频格式信息确定发送音频格式。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根据AV放大器30B-1和30B-2的音频格式信息创建公用列表,并且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地使用公用列表确定发送音频格式。
图25示出了显示在图24中的AV系统5A的视频和音频的公用列表的创建例子。在显示在图25中的例子中,省略了音频格式的最大声道数、取样频率、和量化位数。
信宿设备1(电视接收器30A-1)对于视频格式支持1920×1080p60Hz和1920×1080i60Hz,而对于音频格式支持L-PCM。另外,信宿设备2(AV放大器30B-1)对于音频格式支持DSD和DTS-HD。另外,信宿设备3(电视接收器30A-2)对于视频格式支持1920×1080i60Hz,而对于音频格式支持L-PCM。另外,信宿设备4(AV放大器30B-2)对于音频格式支持DSD和L-PCM。
因此,将1920×1080i60Hz确定为视频格式的公用项目。另外,由于根据AV放大器30B-1和30B-2的音频格式信息创建公用列表,所以将DSD确定为音频格式的公用项目。
一般说来,AV放大器可以与电视接收器(电视监视器)有关地与具有声音质量高的音频数据模式兼容。因此,由于发送音频格式只根据从多个AV放大器获取的音频格式的信息来确定,所以可以避免确定低质量的音频格式的状况。也就是说,在将图像显示在电视监视器上并从AV放大器输出声音的情况下,可以抑制再现质量下降。
“改进例子2”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一个例子,在其中分别从处在待机状态下的所有多个信宿设备30-1~30-N中读出EDID,并且根据每个信宿设备兼容的音频格式的信息确定发送音频格式。
然而,例如,像显示在图26中的AV系统5B那样,存在具有缩混功能(将多声道音频格式转换成声道数相对较少的音频格式的功能)的信宿设备包括在多个信宿设备中的情况。在图26的例子中,信宿设备30-1具有缩混功能,而信宿设备30-2和30-3没有缩混功能。
在AV系统5B的情况下,对于与发送音频格式有关的最大声道数,根据最大声道数包括在从没有缩混功能的信宿设备30-2和30-3读出的EDID中的信息确定它。
在图26的例子中,信宿设备1支持2ch直到最大,并且还具有缩混功能。信宿设备2和3支持8ch直到最大,但没有缩混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在公用列表中描述“Maxnumber of Channels=7(8ch)”,并且还利用8ch进行发送。
如上所述,由于根据没有缩混功能的信宿设备的最大声道数的信息确定与发送音频格式有关的最大声道数,所以即使具有缩混功能的信宿设备的最大声道数小,也可以利用没有缩混功能的信宿设备兼容的最大声道数发送音频数据,从而可以抑制再现质量下降。在图26中的例子中,由于考虑了缩混功能的存在与否,所述信宿设备1可以进行2ch的再现,而信宿设备2和3可以进行8ch的再现。
在上述改进例子1和2中,信源设备10需要获取每个信宿设备的类型(电视接收器(电视监视器)或AV放大器)、成对电视接收器和AV放大器的存在与否、和缩混功能的存在与否的信息。
然而,这样的信息未存在于当前EDID之中。因此,有必要新添加获取手段。图27和29示出了该手段的实现例子。图27示出了将EDID Block1中的空Extended Tag Code用于这个目的的例子。在EDID的数据块中TagCode=7的情况下,在第二Byte中定义Extended Tag Code。从示出Extended TagCode的列表的图28中可以看出,32~255是为一般用途预留的。将其中之一用于指示信宿设备的电视/AV放大器类型、电视和AV放大器的配对信息、和信宿设备的缩混功能的存在与否。
图29示出了在信源设备与信宿设备之间定义新请求/响应命令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在信宿设备从信源设备接收到信宿信息的Request SinkInformation Command之后,信源设备发送Sink Information Block。图30示出了信宿信息块的结构的例子,包括信宿设备的电视或AV放大器类型、电视和AV放大器的配对信息、和信宿侧的缩混功能的存在与否信息等。
<第二实施例>
关于第一实施例,信源设备10根据多个信宿设备30-1~30-N兼容的数据模式的信息,将多个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共同兼容的数据格式确定为发送数据格式。
即使发送路径是无线或有线路径,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也随其状态的变化而变动。例如,在发送路径由线缆构成的情况下,由于线缆的恶化(弯曲、扭曲、断开)或线缆的长度、连接器单元的接触故障等引起的信号衰减,接收信号质量将恶化,并且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将实质性降低。另外,例如,在发送路径是无线路径的情况下,由于障碍物或干扰波等的存在,接收信号质量也将恶化,从而使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也将实质性降低。
当信源设备10根据如上所述地确定的发送数据格式向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广播内容数据(AV流)时,取决于发送位速率,存在不可能成功发送的情况。因此,可以考虑根据发送位速率的信息,信源设备10根据所确定发送数据格式对内容数据(AV流)进行压缩处理,并发送它。
[相关技术]
现在针对从信源设备10向一个信宿设备发送内容数据(AV流)的例子给予描述。图31示出了AV系统50的配置例子。在图31中,AV系统50包括作为信源设备的摄像机100、和作为信宿设备的电视接收器(TV)200。另外,摄像机100和电视接收器20经由HDMI线缆300相互连接。
在摄像机100中,提供了HDMI发送单元(HDMI TX)102和高速数据线接口103与之连接的HDMI端子101。在电视接收器200中,提供了HDMI接收单元(HDMI RX)202和高速数据线接口203与之连接的HDMI端子201。HDMI线缆300的一端与摄像机100的HDMI端子101连接,而HDMI线缆300的另一端与电视接收器200的HDMI端子101连接。
关于AV系统50,摄像机100可以向电视接收器200发送非压缩(基带)视频信号或压缩视频信号。使用HDMI的TMDS(过渡最小化差分信令)信道来发送非压缩视频信号。在这种情况下,非压缩视频信号经由HDMI线缆300从摄像机100的HDMI发送单元102供应给电视接收器200的HDMI接收单元202。另外,也使用HDMI的TMDS信道来发送压缩视频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压缩视频信号经由HDMI线缆300从摄像机100的HDMI发送单元102供应给电视接收器200的HDMI接收单元202。
图32示出了摄像机100的配置例子。摄像机32包括HDMI端子101、HDMI发送单元102、高速数据线接口103、控制单元111、用户操作单元112、显示单元113、图像拾取透镜114、图像拾取器件(成像传感器)115、图像拾取信号处理单元116、编解码器117、记录和再现单元118、外部端子120、n个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开关单元122、以太网接口(以太网I/F)123、和网络端子124。另外,“以太网”是注册商标。
控制单元111控制摄像机100的每个单元的操作。用户操作单元112和显示单元113构成用户界面,并且与控制单元111连接。用户操作单元112包括布置在摄像机100的外壳(未示出)、布置在显示单元113的显示表面上的触摸面板、遥控器的发送和接收单元等上的键、按钮和拨盘。显示单元113由LCD(液晶显示器)等构成。
图像拾取器件115例如由CCD(电荷耦合器件)成像传感器、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成像传感器等构成。图像拾取器件115在通过图像拾取透镜114在图像拾取表面上形成被摄物的光学图像的状态下进行图像拾取处理,并输出图像拾取信号。图像拾取信号处理单元116对从图像拾取器件115输出的图像拾取信号(模拟信号)进行取样和保持和增益控制、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白平衡调整,和γ校正,并生成图像数据(视频信号)。
记录和再现单元118使用例如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方法等,将通过编码编解码器17供应的图像数据(视频信号)获得的编码数据记录在HD(硬盘)119中。另外,记录和再现单元118从HD 119中再现(读出)编码数据,并将它供应给编解码器117。
编解码器117解码从记录和再现单元118供应的编码数据,以获得非压缩(基带)视频信号,并且按照必要性,经由外部端子120将它供应给外部设备130。另外,编解码器117将从图像拾取信号处理单元116或外部设备130供应的图像拾取信号编码成编码数据,并将编码数据供应给记录和再现单元118。这里,外部设备130是HDD记录器、个人计算机、DVD(数字多功能盘)播放器、摄像机等。
另外,编解码器117将图像拾取信号处理单元116或外部设备130供应的图像拾取信号,或通过解码获得的非压缩视频信号供应给HDMI发送单元102、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等,以便发送给电视接收器200。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编解码器117构成输出要发送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视频信号输出单元。
另外,编解码器117包括信号转换单元117a,按照必要性,转换像供应给HDMI发送单元102、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等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分辨率、位深和帧速率那样的格式,以便通过电视接收器200来管理,也就是说,通过电视接收器200显示出来,并且输出它。
HDMI发送单元102通过DDC(显示数据信道),经由HDMI线缆300从电视接收器200的HDMI接收单元202中读出HDMI接收单元202的E-EDID(增强型扩展显示标识数据)。E-EDID包括可以利用电视接收器200管理的视频信号格式的信息(分辨率、位深、帧速率等)。HDMI发送单元102构成视频格式信息接收单元。
图33示出了E-EDID的数据结构例子。E-EDID包括基本块和扩展块。在基本块的前头布置着通过“E-EDID1.3 Basis Structure”表达和通过E-EDID1.3标准定义的数据,此后,布置着通过“Preferred timing”表达、用于保持与传统EDID的兼容性的定时信息、和通过“2nd timing”表达、用于保持与传统EDID的兼容性和不同于“Preferred timing”的定时信息。
另外,在“2nd timing”之后,依次布置着指示显示设备的名称和通过“Monitor Name”表示的信息、和指示可以在宽高比为4∶3和16∶9的情况下显示的像素数量和通过““Monitor Range Limts”表达的信息。
在扩展块的前头布置着“Short Video Descriptor”。这是指示可以显示的图像大小(分辨率)、帧速率、和隔行扫描还是逐行扫描的信息。随后,布置着“Short Audio Descriptor”。这是可再现声音编解码器类型、取样频率、截止频带、编解码器位数等的信息。随后,布置着与左扬声器和右扬声器有关和通过“Speaker Allocation”表达的信息。
另外,在“Speaker Allocation”之后,在扩展块中布置着为每个制造商特别定义和通过“Vender Specific”表达的数据、通过“3rd timing”表达、用于保持与传统EDID的兼容性的定时信息、和通过4th timing”表达、用于保持与传统EDID的兼容性的定时信息。
图34示出了Short Video Descriptor区域的视频数据例子。通过CEA-861-D定义的视频信号格式中可以通过接收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电视接收器200)显示的格式用该区域的Byte#1~Byte#L中的分辨率、帧速率、宽高比的组合来描述。
图35示出了Vendor Specific区域的数据结构例子。在Vendor Specific区域,提供了第0块~第N块,其中每一个是1字节块。
在位于通过“Vendor Specific”表达的数据的前头的第0块中布置着通过“Vendor-Specific tag code(=3)”表示和指示数据“Vendor Specific”的数据区的首标、和通过“Length(=N)”表达和指示数据“Vendor Specific”的长度的信息。
另外,在第1块~第3块中布置着通过“24bit IEEE Registration Identifier(0x000C03)LSB first”表达和指示为HDMI(R)登记的数字“0x000C03”的信息。另外,在第4块和第5块中布置着分别通过“A”,“B”,“C”,和“D”表达和指示24位的信宿设备的物理地址的信息。
在第6块中布置着通过“Supports-AI”表示和指示信宿设备兼容的功能的标志、分别通过“DC-48bit”,“DC-36bit”,和“DC-30bit”表达和定义一个像素的位数的多段信息的每一段、通过“DC-Y444”表达和指示信宿设备是否与YCbCr4:4:4的图像发送兼容的标志、和通过“DVI-Dual”表达和指示信宿设备是否与双DVI(数字视频接口)兼容的标志。
另外,在第7块中布置着通过“Max-TMDS-Clock”表达和指示TMDS的像素时钟的最大频率的信息。另外,在第8块中布置着通过“Latency”表达和指示视频延迟信息和音频延迟信息的存在与否的标志。
另外,在第9块中布置着逐行扫描视频的通过“Video Latency”表达的延迟时间数据,和在第10块中布置着伴随逐行扫描视频的声音的通过“AudioLatency”表达的延迟时间数据。另外,在第11块中布置着隔行扫描视频的通过“Interlanced Video Latency”表达的延迟时间数据,而在第12块中布置着伴随隔行扫描视频的声音的通过“Interlanced Audio Latency”表达的延迟时间数据。
如上所述,在Vendor-Specifc区域的第6块(Byte#6)中描述了可以通过接收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电视接收器200)显示的位深的信息。
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分别利用预定压缩比压缩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并且输出压缩视频信号。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构成视频信号压缩单元。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的每一个利用相互不同的压缩方法进行数据压缩。例如,作为压缩方法,可以考虑“RLE(行程长编码)”、“Wavelet(小波)”、“SBM(超位映射)”、“LLVC(低延迟视频编解码)”、“ZIP”等。另外,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所需的压缩比可能很小,进行线间压缩处理或帧(场)间压缩处理的压缩方法足够了,并且从抑制图像质量恶化的观点来看,希望压缩方法是可逆的。例如,RLE和ZIP是可逆压缩方法。
开关单元122有选择地取出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和从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输出的压缩视频信号之一,并且将它供应给HDMI发送单元102。开关单元122构成视频信号选择单元。
这里,如下所述,通过控制单元111控制开关单元122和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假设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非压缩(基带)视频信号的位速率是BR1,而HDMI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是BR2。位速率BR1可以利用例如(分辨率)×(帧速率)×(三色位深)的计算表达式获得。另外,HDMI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BR2(理论上限发送位速率)是10.2Gbps。
图36示出了视频格式和与视频格式相对应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位速率(发送速率)。如上所述,由于HDMI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BR2是10.2Gbps,所以当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位速率BR1超过10.2Gbps时(参见图36中附着标记“*”的格式),不能没有变化地发送非压缩视频信号。
当位速率BR1未超过BR2时,开关单元122取出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并且将它供应给HDMI发送单元102作为要发送的视频信号。另一方面,在位速率BR1超过BR2的情况下,开关单元122取出利用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之一对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进行数据压缩处理获得的压缩视频信号,并且将它供应给HDMI发送单元102作为要发送的视频信号。
这里,控制单元111参考指示电视接收器200兼容的压缩方法和从电视接收器200发送的信息,并且确定选择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的哪个数据压缩单元。具体地说,控制单元111选择满足使用电视接收器200兼容的压缩方法进行数据压缩处理的条件的数据压缩单元,并且进行压缩处理,以便通过数据压缩处理生成的压缩视频信号的位速率不超过HDMI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BR2。在这种情况下,在可以改变压缩比的数据压缩单元中,存在可以通过压缩比改变控制满足上述位速率条件的情况。
另外,在存在两个或更多个数据压缩单元满足上述条件,并且存在可以利用可逆压缩方法进行数据压缩的数据压缩单元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11优先选择那种数据压缩单元。如上所述,由于可以优先选择利用可逆压缩方法进行数据压缩的数据压缩单元,所以可以抑制数据压缩处理引起的图像质量恶化。
另外,如上所述,在位速率BR1超过位速率BR2的情况下,基本上,将利用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之一进行数据压缩处理获得的压缩视频信号设置成要发送的视频信号,但在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中不存在利用电视接收器200兼容的压缩方法进行数据压缩的数据压缩单元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11进行下面所述的控制。
具体地说,控制单元111使提供给编解码器117的信号转换单元117a可以减小非压缩视频信号的分辨率、位深、和帧速率当中的一个或多个项目,以便非压缩视频信号的位速率BR1不超过HDMI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BR2。控制单元111通过开关单元122取出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并且将它供应给HDMI发送单元102作为要发送的视频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在如图37所示的E-EDID(参见图33)的VenderSpecific区域中新定义了指示压缩方法关联的区域“Compress Method”和“Compress Method Length”,并且将指示电视接收器200兼容的压缩方法(解压方法)的信息发送给摄像机100。
按照压缩方法的类型分别将位指定给“Compress Method”,例如,将“1”指定给与电视接收器200兼容的方法相对应的位。在压缩方法的类型数超过8的情况下,在“Compress Method Length”中定义字节数,以便可以定义多个字节。摄像机100读取压缩方法信息,以便摄像机100可以确定要选择的压缩方法。摄像机100将如上所述电视接收器200侧供应的压缩方法信息存储在例如内置在控制单元111中的存储单元111a中。
图38示出了在电视接收器200与四种压缩方法兼容的情况下“CompressMethod Length”和“Compress Method”的描述例子。由于定义在Byte 8的bit 5~0中的压缩方法的数量是8或更少,这表明必要数据区可能是一个字节。该描述例子示出了“LLVC(低延迟视频编解码)”与Byte 13的bit 0相对应,“SBM(超位映射)”与bit 1相对应,“Wavelet”与bit 2相对应,而“RLE(行程长编码)”与bit 3相对应。
另外,电视接收器200可以经由CEC线或高速数据线,而不是E-EDIDVender Specific区域向摄像机100发送上述电视接收器200兼容的压缩方法(解压方法)的信息。
控制单元111经由E-EDID Vender Specific区域,CEC线,高速数据线等从电视接收器200接收压缩方法信息,从而与HDMI发送单元102、高速数据线接口103等一起构成压缩信息接收单元。
图39的流程图示出了控制单元111的上述控制操作。首先,控制单元111在步骤ST41中开始控制处理,然后在步骤ST42中,通过上述计算方法获取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位速率BR1。
接着,在步骤ST43中,控制单元111确定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位速率BR1是否大于HDMI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BR2。当BR1≤BR2时,在步骤ST44中,控制单元111确定利用基带发送视频信号。具体地说,控制单元111通过开关单元122取出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并且将它供应给HDMI发送单元102。在步骤ST44中的处理之后,控制单元111在步骤ST45中结束控制处理。
另一方面,当不满足BR1≤BR2时,在步骤ST46中,控制单元111确定是否存在与接收侧(即,电视接收器200)兼容的压缩方法的数据压缩单元。当存在接收侧兼容的压缩方法的数据压缩单元,在步骤ST47中,控制单元111确定压缩和发送。具体地说,控制单元111让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当中与接收侧兼容的数据压缩单元对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进行数据压缩处理,通过开关单元122取出其压缩视频信号,并且将它供应给HDMI发送单元102。在步骤ST47中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T45中,控制单元111结束控制处理。
另外,当在步骤ST46中,确定不存在接收侧兼容的压缩方法的数据压缩单元时,在步骤ST48中,控制单元111减小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分辨率等,以便其位速率BR1不超过HDMI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BR2。在步骤ST44中,控制单元111确定利用基带发送视频信号。具体地说,控制单元111使开关单元122取出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使分辨率等变小的非压缩视频信号,并且将它供应给HDMI发送单元102。在步骤ST44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T45中,控制单元111结束控制处理。
控制单元111将开关单元122和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的控制信息,以及上述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视频信号的格式信息(分辨率等的信息)供应给电视接收器200。开关单元122和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的控制信息(下文称为“压缩信息”)包括指示发送给电视接收器200的视频信号是非压缩视频信号还是压缩视频信号的信息、和当发送给电视接收器200的视频信号是压缩视频信号时,压缩方法、压缩比等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11使用AVI(辅助视频信息)InfoFrame分组将上述开关单元122和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电视接收器200。AVI InfoFrame分组将数据从信源设备发送到信宿设备,指示与当前有效的视频/音频信号有关的信息。由于每个视频帧发送一次AVI InfoFrame分组,所以在信源设备侧改变压缩方法、压缩比等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AVIInfoFrame分组的数据通知信宿设备侧。
图40示出了AVI InfoFrame分组的数据结构例子。另外,在图40中,示出了省略首标的状态。另外,在首标中,描述了分组类型信息、版本信息、分组长度信息等。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0所示,在AVI InfoFrame分组中的Byte 14~Byte M中描述了摄像机100的压缩信息。
Byte 14示出了压缩方法信息和压缩比信息的数据长度。此外,Byte 15~(M-1)示出了从接收设备发送的兼容压缩方法中哪种压缩方法用于数据压缩处理。例如,这表明,如果Byte 15是“0x01”,那么选择“LLVC(低延迟视频编解码)”,如果是“0x02”,那么选择“SBM(超位映射)”,如果是“0x04”,那么选择“Wavelet”,而如果是“0x08”,那么选择“RLE(行程长编码)”,并且进行数据压缩处理。此外,Byte 16示出了压缩比数据。
图41示出了AVI InfoFrame分组中的压缩方法和压缩比的数据例子。在这个数据例子中,分别用四个位表达压缩比的整数部分和小数点后面的部分,从而,如果整数部分是“0x02”和小数点后面的部分是“0x00”,那么压缩比变成2.0。压缩比的表达可以用对数格式取代整数格式。
使用例如CEC线或高速数据线将上述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格式(分辨率等)的信息从摄像机101发送到电视接收器200。关于通过上述AVI InfoFrame分组发送的压缩信息,也可以利用CEC线或高速数据线进行发送。
如上所述,控制单元111使用AVI InfoFrame分组、CEC线、高速数据线等将压缩信息发送给电视接收器200,从而与HDMI发送单元102、高速数据线接口103等一起构成压缩信息发送单元。
HDMI发送单元102利用符合HDMI标准的通信,经由HDMI线缆300单向地将开关单元122供应的视频信号发送给电视接收器200。从这种意义上来讲,HDMI发送单元102构成视频信号发送单元。HDMI发送单元102的细节将在后面描述。
高速数据线接口103是使用构成HDMI线缆300的预定线的双向通信接口。高速数据线接口103插在以太网接口123与HDMI端子101之间。高速数据线接口103将经由以太网接口123从控制单元101供应的发送数据经由HDMI线缆300从HDMI端子101发送到电视接收器200。另外,高速数据线接口103将经由HDMI端子101从HDMI线缆300接收到的接收数据经由以太网接口123从电视接收器200发送到控制单元111。高速数据线接口103的细节将在后面描述。
另外,以太网接口123与网络端子124连接。使摄像机100可使用网络端子124与以太网的网络连接。
图42示出了电视接收器200的配置例子。电视接收器200包括HDMI端子201、HDMI接收单元202、高速数据线接口203、控制单元211、用户操作单元212、调谐器214、天线端子215、切换单元216、显示处理单元217、显示单元218、m个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开关单元220、以太网接口221、和网络端子222。
控制单元211控制电视接收器200的每个单元的操作。用户操作单元212构成用户界面,并且与控制单元211连接。用户操作单元212包括布置在电视接收器200的外壳(未示出)、遥控器等上的键、按钮和拨盘。
HDMI接收单元202接收利用符合HDMI标准的通信,从经由HDMI线缆300连接的摄像机的HDMI发送单元102单向发送的视频信号。HDMI接收单元202构成视频信号接收单元。HDMI接收单元202的细节将在后面描述。HDMI接收单元202将接收到的视频信号供应给开关单元220和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
高速数据线接口203与上述摄像机100的高速数据线接口103类似,是使用构成HDMI线缆300的预定线的双向通信接口。高速数据线接口203插在以太网接口221与HDMI端子201之间。
高速数据线接口203将经由以太网接口221从控制单元211供应的发送数据经由HDMI线缆300从HDMI端子201发送到摄像机100。另外,高速数据线接口203将经由HDMI端子201从HDMI线缆300接收到的接收数据经由以太网接口221从摄像机100发送到控制单元211。高速数据线接口203的细节将在后面描述。
另外,网络端子222与以太网接口221连接。使电视接收器200可使用网络端子222与以太网的网络连接。
调谐器214接收BS广播、地面数字广播等。将与天线端子215连接的天线(未示出)捕获的广播信号供应给调谐器214。
当HDMI接收单元202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是压缩视频信号,以及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与其压缩方法兼容时,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对视频信号进行数据解压处理,并输出非压缩视频信号。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构成视频信号解压单元。开关单元220有选择地取出HDMI接收单元202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或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获得的非压缩视频信号,并且将它供应给切换单元216。开关单元220构成视频信号选择单元。
这里,如下所述,由控制单元211控制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和开关单元220的操作。具体地说,控制单元211根据如上所述,使用AVI InfoFrame分组、CED线、或高速数据线从摄像机100发送的压缩信息和视频信号格式信息进行控制。控制单元211将上述压缩信息和视频信号格式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211a中。
压缩信息包括指示HDMI接收单元202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是非压缩视频信号还是压缩视频信号的信息、和当视频信号是压缩视频信号时,压缩方法、压缩比等的信息。控制单元111与HDMI接收单元202和高速数据线接口203一起构成压缩信息接收单元。
控制单元211根据上述压缩信息等,控制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和开关单元220的操作。具体地说,当HDMI接收单元202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是非压缩视频信号时,控制单元通过开关单元220取出非压缩视频信号,并且将它供应给切换单元216作为接收视频信号。
另一方面,当HDMI接收单元202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是压缩视频信号时,控制单元211让与压缩方法相对应的数据解压单元对HDMI接收单元202接收到的视频信号进行数据解压处理,通过开关单元220取出作为其结果获得的非压缩视频信号,并且将它供应给切换单元216作为接收视频信号。
另外,切换单元216包括信号转换单元216a。即使如上所述,HDMI接收单元202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是非压缩视频信号,当摄像机100的编解码器117的信号转换单元117a根据与HDMI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的关系,使非压缩视频信号的分辨率等变小时,信号转换单元216a也可以根据如上所述从摄像机100发送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分辨率等的信息,使分辨率等返回到电视接收器200可以管理的状态,即,电视接收器200可以显示的状态。
切换单元216有选择地取出调谐器214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或开关单元220取出的视频信号,并且将它供应给显示处理单元217。显示处理单元217对切换单元216取出的图像数据进行轮廓增强等以便加以显示。显示单元218将经过显示处理单元217处理的视频信号显示成图像。显示单元218例如由LCD(液晶显示器)、有机EL(场致发光)、PDP(等离子体显示面板)、CRT(阴极射线管)等构成。
另外,如在摄像机100的描述中所述,利用E-EDID Vender Specific区域、CEC线、高速数据线等将指示电视接收器200兼容的压缩方法(解压方法)的信息从电视接收器200发送到摄像机100。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控制单元211与HDMI接收单元202和高速数据线接口203一起构成压缩方法信息发送单元。
另外,如在摄像机100的描述中所述,在E-EDID Video Short区域和Vender Specific区域中将视频信号的可以利用电视接收器200管理的,也就是说,与电视接收器200兼容的格式的信息发送到摄像机100。从这种意义上来讲,HDMI接收单元202构成视频格式信息发送单元。
下面描述如上所述地配置的图31(图32,图42)中的AV系统50的操作例子。另外,关于音频系统,将省略描述。
例如,当用户操作摄像机100,以便拾取被摄物的图像时,图像拾取器件115开始图像拾取操作,并且从图像拾取信号处理单元116中获取与被摄物相对应的视频信号(图像数据)。利用编解码器117编码从图像拾取信号处理单元116输出的视频信号,并且通过记录和再现单元118将编码数据记录在HD 119中。另外,例如,当用户操作摄像机100,以便记录来自外部设备130的数据时,利用编解码器117编码来自外部设备130的视频信号,并且通过记录和再现单元118将编码数据记录在HD 119中。
当用户操作摄像机100,以便发送记录在HD 119中的数据时,通过记录和再现单元118从HD 119中再现编码数据,并且将它供应给编解码器117。在编解码器117中,将记录和再现单元118再现的编码数据解码成非压缩(基带)视频信号加以发送。例如,非压缩视频信号的分辨率、位深、帧速率等由信号转换单元117a转换,以便通过电视接收器200来管理,也就是说,通过电视接收器200显示出来。
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视频信号没有变化地经由开关单元122供应给HDMI发送单元102,或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视频信号在经过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之一的数据压缩处理之后经由开关单元122供应给HDMI发送单元102。
在这种情况下,在假设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位速率是BR1和HDMI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是BR2的情况下,当满足BR1≤BR2时,将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供应给HDMI发送单元102作为要发送的视频信号。
另一方面,当不满足BR1≤BR2时,让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之一对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进行数据压缩处理,并且将压缩视频信号供应给HDMI发送单元102作为要发送的视频信号。
另外,即使不满足BR1≤BR2,如果在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中不存在利用与电视接收器200兼容的压缩方法进行数据压缩处理的数据压缩单元,也可以使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分辨率等变小,以便满足BR1≤BR2,并且将非压缩视频信号供应给HDMI发送单元102作为要发送的视频信号。因此,摄像机100可以成功地以HDMI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内的所希望位速率向电视接收器200发送视频信号。
另外,当用户操作摄像机100,以便发送图像拾取数据时,与如上所述从HD 119中再现的视频信号类似,如上所述从图像拾取信号处理单元116输出的视频信号(图像数据)没有变化地经由开关单元122供应给HDMI发送单元102,或从编解码器117输出的视频信号在经过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之一的数据压缩处理之后经由开关单元122供应给HDMI发送单元102。
因此,利用符合HDMI标准的通信,经由HDMI线缆300单向地向电视接收器200发送供应给HDMI发送单元102的视频信号(非压缩视频信号或压缩视频信号)。另外,通过使用插在视频信号的消隐时段中的AVI InfoFrame分组、CEC线、高速数据线等将发送视频信号的压缩信息和格式信息从控制单元111发送到电视接收器200。
对于电视接收器200,利用符合HDMI的通信,由HDMI接收单元202接收经由HDMI线缆300从摄像机100的HDMI发送单元102单向发送的视频信号。将HDMI接收单元202接收到的视频信号供应给开关单元220和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
根据如上所述地供应的压缩信息,从摄像机100控制开关单元220和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的操作。具体地说,当HDMI接收单元202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是非压缩视频信号时,经由开关单元220将非压缩视频信号供应给切换单元216。另一方面,当HDMI接收单元202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是压缩视频信号时,利用与压缩方法相对应的数据解压单元对HDMI接收单元202接收到的视频信号进行数据解压处理,并且经由开关单元220将作为其结果获得的非压缩视频信号供应给切换单元216。
另外,当供应给切换单元216的非压缩视频信号具有根据与HDMI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的关系在摄像机100侧使其变小的分辨率等时,根据如上所述从摄像机100供应的格式信息,使分辨率等返回到电视接收器200可以管理的状态,即,电视接收器200可以显示的状态。
因此,不管在HDMI接收单元201上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是非压缩视频信号还是压缩视频信号,都可以将良好的接收视频信号供应给切换单元216。另外,如上所述,关于摄像机100,根据来自电视接收器200的压缩方法信息,利用电视接收器200兼容的压缩方法进行数据压缩处理,以便HDMI接收单元202接收到的压缩视频信号总能被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之一解压。
另外,将调谐器214接收到的视频信号供应给切换单元216。当用户进行操作以通过用户操作单元212选择HDMI接收单元202时,由切换单元216取出在HDMI接收单元202上接收到的视频信号。另一方面,当用户进行操作以通过用户操作单元212选择调谐器214时,由切换单元216取出在调谐器214上接收到的图像数据。
将切换单元216取出的视频信号供应给显示处理单元217。在显示处理单元217中,根据控制单元211的控制,对视频信号进行轮廓增强处理、噪声降低处理等,并且将经过处理后的视频信号供应给显示单元218。在显示单元218中,根据显示处理单元217供应的图像数据显示图像。
图43示出了在经由HDMI线缆300将视频信号从发送设备(摄像机100)发送到接收设备(电视接收器200)的情况下的控制序列。
(a)当接收到从接收设备发送的HPD(热插检测)信号时,发送设备知道已经建立起连接。(b)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作出读出包括压缩方法(解压方法)信息的E-EDID数据的请求。(c)当接收到请求时,接收设备从接收设备的存储单元中读出E-EDID数据,并且将它发送给发送设备。发送设备从发送的E-EDID数据中识别与接收设备兼容的压缩方法,并且确定发送设备可以使用的压缩方法。(d)当用户作出发送请求和要发送所选视频信号时,发送设备将HDMI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与发送视频信号的位速率相比较,如果发送视频信号的位速率等于或小于HDMI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则在保持非压缩的同时发送视频信号。
另一方面,在发送视频信号的位速率超过HDMI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的情况下,发送设备从上述所确定压缩方法中选择适当压缩方法,按照必要性确定压缩比,以及(e)将它们的信息设置到AVI InfoFrame分组的预定区域中,将其发送给接收设备,并且发送压缩视频信号。
(f)接收设备从接收到的AVI InfoFrame分组中提取压缩方法和压缩比的信息,如果视频信号处在非压缩状态下,则不作改变地将视频信号传递给显示单元。另一方面,如果在压缩状态下发送视频信号,则使用压缩方法和压缩比的信息对压缩视频信号进行解压处理(解码)。(g)当用户操作指令停止发送时,发送设备停止视频信号发送。
接着,描述摄像机100的HDMI发送单元102和电视接收器200的HDMI接收单元202。图44示出了HDMI发送单元(HDMI信源)102和HDMI接收单元(HDMI信宿)202的配置例子。
关于有效图像区间(下文适当地称为“有效视频区间”)——从范围从一个垂直同步信号到下一个垂直同步信号的区间中除去水平消隐区间和垂直消隐区间获得的区间,HDMI发送单元102通过多个信道向HDMI接收单元202单向发送与一个屏幕非压缩图像的像素数据相对应的差分信号,并且在水平消隐区间或垂直消隐区间中,通过多个信道向HDMI接收单元202单向发送与伴随图像的至少音频数据、控制数据、其它辅助数据等相对应的差分信号。
具体地说,HDMI发送单元102包括发送器81。例如,发送器81将非压缩图像的像素数据转换成相应差分信号,并通过作为多个信道的三个TMDS信道#0,#1,#2单向串行发送给经由HDMI线缆300连接的HDMI接收单元202。
另外,发送器81将伴随非压缩图像的音频数据、和另外的必要控制数据或其它辅助数据等转换成相应差分信号,并且通过三个TMDS信道#0,#1,#2单向串行发送给经由HDMI线缆300连接的HDMI接收单元202。
另外,发送器81通过TMDS时钟信道将与通过三个TMDS信道#0,#1,#2发送的像素数据同步的像素时钟发送给经由HDMI线缆300连接的HDMI接收单元202。这里,通过一个TMDS信道#i(i=0,1,2),在像素时钟的一个时钟期间发送10位像素数据。
HDMI接收单元202接收在有效视频区间中通过多个信道从HDMI发送单元102单向发送的、与像素数据相对应的差分信号,并且接收在水平消隐区间或垂直消隐区间中,通过多个信道从HDMI发送单元102单向发送的、与音频数据和控制数据相对应的差分信号。
具体地说,HDMI接收单元202包括接收器82。接收器82接收与通过TMDS时钟信道从HDMI发送单元102类似发送的像素时钟同步地,通过TMD信道#0,#1,#2从经由HDMI线缆300连接的HDMI发送单元102单向发送的、与像素数据相对应的差分信号和与音频数据和控制数据相对应的差分信号。
在包括HDMI发送单元102和HDMI接收单元202的HDMI系统的发送信道中,除了作为与像素时钟同步地将像素数据和音频数据从HDMI发送单元102单向串行发送到HDMI接收单元202的发送信道的三个TMDS信道#0,#1,#2、和作为发送像素时钟的发送信道的TDMS时钟信息之外,还存在叫做DDC(显示数据信道)83和CEC线84的发送信道。
DDC 83包括包含在HDMI线缆300中的两条信号线(未示出),用于HDMI发送单元102从经由HDMI线缆300连接的HDMI接收单元202中读出E-EDID(增强型扩展显示标识数据)。
具体地说,除了HDMI接收器82之外,HDMI接收单元202还包括EDIDROM(只读存储器)85,用于存储作为与其自身能力(配置/能力)有关的能力信息的E-EDID。HDMI发送单元102经由DDC 83从经由HDMI线缆300连接的HDMI接收单元202中读出HDMI接收单元202的E-EDID,并且根据其E-EDID,识别与包括HDMI接收单元202的电子装置兼容的、像RGB、YCbCr 4:4:4、YCbCr 4:2:2等那样的图像格式(简况)。
CEC线84包括包含在HDMI线缆300中的一条信号线(未示出),用于HDMI发送单元102与HDMI接收单元202之间的控制的数据控制双向通信。
另外,在HDMI线缆300中还包括与叫做HPD(热插检测)的引脚连接的线86。信源设备可以使用线86来检测信宿设备连接。另外,在HDMI线缆300中还包括用于从信源设备向信宿设备供电的线87。而且,在HDMI线缆300中还包括预留线88。
图45示出了图44的HDMI发送单元81和HDMI接收单元82的配置例子。
发送器81包括三个编码器/串行化器81A,81B,81C,分别对应于三个TMDS信道#0,#1,#2。编码器/串行化器81A,81B,81C的每一个编码供应到其中的图像数据、辅助数据、和控制数据,将并行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并且利用差分信号发送它。这里,在图像数据包括例如R(红色)、G(绿色)、和B(蓝色)三种分量的情况下,将B分量(B component)供应给编码器/串行化器81A,将G分量(G component)供应给编码器/串行化器81B,并且将R分量(R component)供应给编码器/串行化器81C。
另外,作为辅助数据,例如,存在音频数据和控制分组,将控制分组供应给例如编码器/串行化器81A,并且将音频数据供应给编码器/串行化器81B和81C。
另外,作为控制数据,存在一位垂直同步信号(VSYNC)、一位水平同步信号(HSYNC)、和每一个一位的控制位CTL0,CTL1,CTL2,CTL3。将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供应给编码器/串行化器81A。将控制位CTL0,CTL1供应给编码器/串行化器81B,并且将控制位CTL2,CTL3供应给编码器/串行化器81C。
编码器/串行化器81A时分地发送供应到其中的图像数据的B分量、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和辅助数据。具体地说,编码器/串行化器81A含有作为以固定位数的8位为单位的并行数据供应到其中的图像数据的B分量。另外,编码器/串行化器81A编码它的并行数据,将其转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TMDS信道#0发送转换的串行数据。
另外,编码器/串行化器81A编码供应到其中的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的两位并行数据,将其转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TMDS信道#0发送转换的串行数据。另外,编码器/串行化器81A含有作为4位为单位的并行数据供应到其中的辅助数据。另外,编码器/串行化器81A编码它的并行数据,将其转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TMDS信道#0发送转换的串行数据。
编码器/串行化器81B时分地发送供应到其中的图像数据的G分量、控制位CTL0和CTL1、和辅助数据。具体地说,编码器/串行化器81B含有作为以固定位数的8位为单位的并行数据供应到其中的图像数据的G分量。另外,编码器/串行化器81B编码它的并行数据,将其转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TMDS信道#1发送转换的串行数据。
另外,编码器/串行化器81B编码供应到其中的控制位CTL0和CTL1的两位并行数据,将其转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TMDS信道#1发送转换的串行数据。另外,编码器/串行化器81B含有作为以4位为单位的并行数据供应到其中的辅助数据。另外,编码器/串行化器81B编码它的并行数据,将其转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TMDS信道#1发送转换的串行数据。
编码器/串行化器81C时分地发送供应到其中的图像数据的R分量、控制位CTL3和CTL4、和辅助数据。具体地说,编码器/串行化器81C含有作为以固定位数的8位为单位的并行数据供应到其中的图像数据的R分量。另外,编码器/串行化器81C编码它的并行数据,将其转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TMDS信道#2发送转换的串行数据。
另外,编码器/串行化器81C编码供应到其中的控制位CTL2和CTL2的两位并行数据,将其转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TMDS信道#2发送转换的串行数据。而且,编码器/串行化器81C含有作为以4位为单位的并行数据供应到其中的辅助数据。另外,编码器/串行化器81C编码它的并行数据,将其转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TMDS信道#2发送转换的串行数据。
接收器82包括与三个TMDS信道#0,#1,#2的每一个相对应的三个还原/解码器82A,82B和82C。还原/解码器82A,82B和82C的每一个通过TMDS信道#0,#1,#2接收通过差分信号发送的图像数据、辅助数据、和控制数据。另外,还原/解码器82A,82B和82C的每一个将图像数据、辅助数据、和控制数据从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并且解码它们以便输出。
具体地说,还原/解码器82A通过TMDS信道#0接收通过差分信号发送的图像数据的B分量、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和辅助数据。另外,还原/解码器82A将图像数据的B分量、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和辅助数据从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并且解码它们以便输出。
还原/解码器82B通过TMDS信道#1接收通过差分信号发送的图像数据的G分量、控制位CTL0和CTL1、和辅助数据。另外,还原/解码器82B将图像数据的G分量、控制位CTL0和CTL1、和辅助数据从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并且解码它们以便输出。
还原/解码器82C通过TMDS信道#2接收通过差分信号发送的图像数据的R分量、控制位CTL2和CTL3、和辅助数据。另外,还原/解码器82C将图像数据的R分量、控制位CTL2和CTL3、和辅助数据从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并且解码它们以便输出。
图46示出了通过HDMI的三个TMDS信道#0,#1和#2发送各种类型的发送数据的发送区间(时段)的例子。另外,图46示出了在TMDS信道#0,#1和#2中,发送720×480(水平×垂直)像素的逐行图像的情况下的各种类型的发送数据区间。
存在三种类型的时段,即,存在于按照发送数据的类型,通过HDMI的三个TMDS信道#0,#1和#2发送发送数据的视频场(Video Field)中的视频数据区域(Video Data period)、数据岛区间(Data Island period)、和控制区间(Control period)。
视频场区间是从某个垂直同步信号的上升边缘(有效边缘)到下一个垂直同步信号的上升边缘的区间,并且可以划分成水平消隐时段(horizontalblanking)、垂直消隐时段(vertical blanking)、和有效视频区间(Active Video)-从视频场区间中除去水平消隐时段和垂直消隐时段获得的区间。
将视频数据区间指定到有效视频区间中。在这个视频数据区间中,发送构成一个屏幕的非压缩图像数据的720像素×480线的有效像素(Activepixel)的数据,或经过压缩处理获得的数据。
将数据岛区间和控制区间指定到水平消隐时段和垂直消隐时段中。对于数据岛区间和控制区间,发送辅助数据(Auxiliary data)。
具体地说,将数据岛区间指定到水平消隐时段和垂直消隐时段的一部分中。对于数据岛区间,例如,发送辅助数据的、与控制无关的音频数据分组等。
将控制区间指定到水平消隐时段和垂直消隐时段的另一部分中。对于控制区间,发送辅助数据的、与控制有关的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控制分组等。
这里,对于当前HDMI,利用TMDS时钟信道发送的像素时钟的频率是例如165MHz,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岛区间的发送速率为近似500Mbps。
图47示出了HDMI端子101和201的引脚阵列。该引脚阵列是类型A(type-A)的例子。
作为发送作为TMDS信道#i的差分信号的TMDS Data#i+和TMDS Data#i-的差分线的两条线与指定TMDS Data#i+的引脚(具有引脚号1,4,7的引脚)和指定TMDS Data#i-的引脚(具有引脚号3,6,9的引脚)连接。
另外,发送作为控制数据的CEC信号的CEC线84与具有引脚号13的引脚连接,而具有引脚号14的引脚是空(Reserved)引脚。另外,发送像E-EDID等那样的SDA(SerialData)信号的线与具有引脚号16的引脚连接,和发送作为在发送和接收SDA信号的时候用于同步的时钟信号的SCL(Serial Clock)信号的线与具有引脚号15的引脚连接。上述DDC 83包括发送SDA信号的线和发送SCL信号的线。
另外,如上所述,用于信源设备检测与信宿设备的连接的线86与具有引脚号19的引脚连接。此外,如上所述,用于供电的线87与具有引脚号18的引脚连接。
接着,描述摄像机100的高速数据线接口103和电视接收器200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03。另外,将摄像机100描述成信源设备,而将电视接收器200描述成信宿设备。
图48示出了信源设备和信宿设备的高速数据线接口的配置例子。高速数据线接口构成进行LAN(局域网)通信的通信单元。通信单元使用双向通信路径进行通信,在本实施例中,双向通信路径包括构成HDMI线缆的多条线当中,与空(Reserve)引脚(引脚14)相对应的预留线(Ether+线)和与HPD引脚(引脚19)相对应的HPD线(Ether+线)的一对差分线。
信源设备包括LAN信号发送电路411、端接电阻412、AC耦合电容器413和414、LAN信号接收电路415、减法电路416、上拉电阻421、构成低通滤波器的电阻422和电容器423、比较器424、下拉电阻431、构成低通滤波器的电阻432和电容器433、和比较器434。这里,高速数据线接口(高速数据线I/F)包括LAN信号发送电路411、端接电阻412、AC耦合电容器413和414、LAN信号接收电路415、和减法电路416。
上拉电阻421、AC耦合电容器413、端接电阻412、AC耦合电容器414、和下拉电阻431的串联电路连接在电源线(+5.0V)与地线之间。AC耦合电容器413和端接电阻412的互连点P1与LAN信号发送电路411的正输出侧连接,并且与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正输入侧连接。另外,AC耦合电容器414和端接电阻412的互连点P2与LAN信号发送电路411的负输出侧连接,并且与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负输入侧连接。将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 411供应给LAN信号发送电路411的输入侧。
另外,将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输出信号SG 412供应给减法电路416的正侧端子,而将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 411供应给减法电路416的负侧端子。在减法电路416中,从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输出信号SG 412中减去发送信号SG 411,获得接收信号(接收数据)SG 413。
另外,上拉电阻421和AC耦合电容器413的互连点Q1经由电阻422和电容器423的串联电路与地线连接。将在电阻422和电容器423的互连点上获得的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供应给比较器424的输入端之一。在比较器424中,将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与供应给另一个输入端的基准电压Vref1(+3.75V)相比较。将比较器424的输出信号SG 414供应给信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
另外,AC耦合电容器414和下拉电阻431的互连点Q2经由电阻432和电容器433的串联电路与地线连接。将在电阻432和电容器433的互连点上获得的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供应给比较器434的输入端之一。在比较器434中,将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与供应给另一个输入端的基准电压Vref2(+1.4V)相比较。将比较器434的输出信号SG 415供应给信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
信宿设备包括LAN信号发送电路441、端接电阻442、AC耦合电容器443和444、LAN信号接收电路445、减法电路446、下拉电阻451、构成低通滤波器的电阻452和电容器453、比较器454、扼流线圈461、电阻462、和电阻463。这里,高速数据线接口(高速数据线I/F)包括LAN信号发送电路441、端接电阻442、AC耦合电容器443,444、LAN信号接收电路445、和减法电路446。
在电源线(+5.0V)与地线之间,连接着电阻462和电阻463的串联电路。另外,在电阻462和电阻463的互连点与地线之间,连接着扼流线圈461、AC耦合电容器444、端接电阻442、AC耦合电容器443、和下拉电阻451的串联电路。
AC耦合电容器443和端接电阻442的互连点P3与LAN信号发送电路441的正输出侧连接,并且与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正输入侧连接。另外,AC耦合电容器444和端接电阻442的互连点P4与LAN信号发送电路441的负输出侧连接,并且与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负输入侧连接。将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 417供应给LAN信号发送电路441的输入侧。
另外,将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输出信号SG 418供应给减法电路446的正侧端子,而将发送信号SG 417供应给减法电路446的负侧端子。在减法电路446中,从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输出信号SG 418中减去发送信号SG 417,获得接收信号(接收数据)SG 419。
另外,下拉电阻451和AC耦合电容器443的互连点Q3经由电阻452和电容器453的串联电路与地线连接。将在电阻452和电容器453的互连点上获得的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供应给比较器454的输入端之一。在比较器454中,将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与供应给另一个输入端的基准电压Vref3(+1.25V)相比较。将比较器454的输出信号SG 416供应给信宿设备的控制单元(CPU)。
包括在HDMI线缆中的预留线501和HPD线502构成差分双绞线。预留线501的信源侧边缘511与信源设备的HDMI端子的引脚14连接,而预留线501的信宿侧边缘521与信宿设备的HDMI端子的引脚14连接。此外,HPD线502的信源侧边缘512与信源设备的HDMI端子的引脚19连接,而HPD线502的信宿侧边缘522与信宿设备的HDMI端子的引脚19连接。
关于信源设备,上述的上拉电阻421和AC耦合电容器413的互连点Q1与HDMI端子的引脚14连接,以及下拉电阻431和AC耦合电容器414的互连点Q2与HDMI端子的引脚19连接。另一方面,关于信宿设备,上述的下拉电阻451和AC耦合电容器443的互连点Q3与HDMI端子的引脚14连接,以及上述的扼流线圈461和AC耦合电容器444的互连点Q4与HDMI端子的引脚19连接。
接着,描述通过如上所述地配置的高速数据线接口的LAN通信的操作。
关于信源设备,将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 411供应给LAN信号发送电路411的输入侧,并且从LAN信号发送电路411输出与发送信号SG 411相对应的差分信号(正输出信号,负输出信号)。将从LAN信号发送电路411输出的差分信号供应给连接点P1和P2,并且通过HDMI线缆的一对线(预留线501,HPD线502)发送给信宿设备。
另外,关于信宿设备,将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 417供应给LAN信号发送电路441的输入侧,并且从LAN信号发送电路441输出与发送信号SG 417相对应的差分信号(正输出信号,负输出信号)。将从LAN信号发送电路441输出的差分信号供应给连接点P3和P4,并且通过HDMI线缆的一对线(预留线501,HPD线502)发送给信源设备。
另外,关于信源设备,将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输入侧与连接点P1和P2连接,从而作为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输出信号SG 412,获得如上所述与从LAN信号发送电路411输出的差分信号(电流信号)相对应的发送信号和与从信宿设备发送的差分信号相对应的接收信号的相加信号。在减法电路416中,从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输出信号SG 412中减去发送信号SG 411。因此,减法电路416的输出信号SG 413对应于信宿设备的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 417。
另外,关于信宿设备,将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输入侧与连接点P3和P4连接,从而作为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输出信号SG 418,获得如上所述与从LAN信号发送电路441输出的差分信号(电流信号)相对应的发送信号和与从信源设备发送的差分信号相对应的接收信号的相加信号。在减法电路446中,从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输出信号SG 418中减去发送信号SG 417。因此,减法电路446的输出信号SG 419对应于信源设备的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 411。
如上所述,可以在信源设备的高速数据线接口与信宿设备的高速数据线接口之间进行双向LAN通信。
另外,在图48中,除了上述LAN通信之外,HPD线502利用DC偏置电平向HDMI线缆与信宿设备连接的信源设备发送。具体地说,当HDMI线缆与信宿设备连接时,信宿设备内的电阻462和463、和扼流线圈461经由HDMI端子的引脚19将HPD线502偏置在近似4V上。信源设备利用包括电阻432和电容器433的低通滤波器提取HPD线502的DC偏压,并且通过比较单元434将它与基准电压Vref2(例如,1.4V)相比较。
如果HDMI线缆未与信宿设备连接,则由于存在下拉电阻431,信源设备的HDMI端子的引脚19的电压低于基准电压Vref2,相反,如果HDMI线缆与信宿设备连接,则引脚19的电压高于基准电压Vref2。于是,当HDMI线缆与信宿设备连接时,比较器434的输出信号SG 415是高电平,否则,是低电平。因此,信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可以根据比较器434的输出信号SG 415,识别HDMI线缆是否与信宿设备连接。
此外,在图48中,与HDMI线缆的两端连接的设备具有利用预留线501的DC偏置电位,相互识别每个设备是能够进行LAN通信的设备(下文称为“e-HDMI兼容设备”)还是不能进行LAN通信的设备(下文称为“非e-HDMI兼容设备”)的功能。
如上所述,信源设备利用电阻421上拉(+5V)预留线501,而信宿设备利用电阻451下拉预留线501。在非e-HDMI兼容设备中不存在电阻421和451。
如上所述,信源设备使用比较器454将通过包括电阻422和电容器423的低通滤波器的预留线501的DC电位与基准电压Vref1相比较。当在e-HDMI兼容设备上存在上拉电阻451时,信宿设备上的预留线501的电压变成2.5V。然而,当在非e-HDMI兼容设备上不存在下拉电阻451时,信宿设备上的预留线501的电压因上拉电阻421的存在变成5V。
因此,通过等于例如3.75V的基准电压Vref1,当信宿设备是e-HDMI兼容设备时,比较器424的输出信号SG 414具有低电平,否则具有高电平。因此,信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可以根据比较单元424的输出信号SG 414识别信宿设备是否是e-HDMI兼容设备。
类似地,信宿设备使用比较器454将通过包括电阻452和电容器453的低通滤波器的预留线501的DC电位与基准电压Vref3相比较。当在e-HDMI兼容设备上存在上拉电阻421时,信源设备上的预留线501的电压变成2.5V。然而,当在非e-HDMI兼容设备上不存在上拉电阻421时,信源设备上的预留线501的电压因下拉电阻451的存在变成0V。
因此,通过等于例如1.25V的基准电压Vref3,当信源设备是e-HDMI兼容设备时,比较器454的输出信号SG 416具有高电平,否则,具有低电平。因此,信宿设备的控制单元(CPU)可以根据比较单元454的输出信号SG 416识别信源设备是否是e-HDMI兼容设备。
按照显示在图48中的配置例子,关于进行视频和音频数据发送、连接设备信息的交换和验证、数据通信和利用一条HDMI线缆的设备控制数据的LAN通信的接口,利用经由一对差分发送路径的双向通信进行LAN通信,并且通过发送路径的至少一个DC偏置电位通知接口的连接状态,以便可以进行空间分离,从而使SCL线和SDA线在物理上未用于LAN通信。其结果是,可以不管与DDC有关的规定电气规范地形成用于LAN通信的电路,并且可以低成本地实现稳定和可靠的LAN通信。
另外,显示在图48中的上拉电阻421可以配备在HDMI线缆内而不是在信源设备内。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拉电阻421的每端与配备在HDMI线缆内的线当中的预留线501和与电源(电源电位)连接的线(信号线)的每一根连接。
另外,显示在图48中的下拉电阻451和电阻463可以配备在HDMI线缆内而不是在信宿设备内。在这样的情况下,下拉电阻451的每端与配备在HDMI线缆内的线当中的预留线501和与地(基准电位)连接的线(地线)连接。另外,电阻463的每端与配备在HDMI线缆内的线当中的HPD线502和与地(基准电位)连接的线(地线)连接。
如上所述,关于显示在图31中的AV系统50,摄像机100(参见图32)有选择地发送非压缩视频信号或通过电视接收器200兼容的压缩方法对非压缩视频信号进行压缩处理获得的压缩视频信号,并且摄像机100可以成功地以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内的所希望位速率发送视频信号。
另外,关于显示在图31中的AV系统50,电视接收器200(参见图42)将本身兼容的压缩方法的信息供应给摄像机100,并且可以根据摄像机100供应的压缩信息等,控制解压处理、信号选择处理等,从而不管发送的视频信号是非压缩视频信号还是压缩视频信号,都能成功地获得接收视频信号。
另外,图31的AV系统50被显示成使用HDMI发送路径。然而,在使用除了HDMI之外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发送路径,例如,DVI(数字视频接口)、DP(显示端口)接口、无线发送、和预期从今以后将普及的千兆位级以太网·光纤发送路径的情况下,也可以类似地配置。
在DVI的情况下,与上述HDMI类似,定义在称为提供给接收设备的E-EDID的区域中存储与视频信号相对应的格式(分辨率、位深、帧速率等)的标准。于是,与HDMI的情况一样,在DVI的情况下,当向接收设备发送视频信号时,发送设备可以使用DDC(显示数据信道)从接收设备的E-EDID中读出上述相应格式信息,并且可以确定发送视频信号的格式。
在DVI的情况下,与HDMI类似,使用TMDS信道0到TMDS信道2(参见图44)将视频信号从信源设备单向发送到信宿设备。DVI发送路径的理论上限发送位速率是3.96Gbps。
图49示出了使用DP接口的DP系统的配置例子。在DP系统中,显示端口发送设备和显示端口接收设备与DP接口连接。显示端口发送设备包括显示端口发送器,而显示端口接收设备包括显示端口接收器。
主要链路被配置成带有一个,两个,或四个双端接(terminated)差分信号对(成对通道),没有专用时钟信号,取而代之,将时钟嵌入8B/10B编码数据流中。在DP接口中,定义了两种发送速度。一种对于每对通道具有2.16Gbps的带宽。另一种对于每对通道具有1.296Gbps的带宽。于是,DP接口的发送路径的理论上限发送位速率是每个端口2.16Gbps,最大四个端口8.64Gbps。
在DP接口中,与HDMI不同,发送速度和像素频率是独立的,可以自由地调整像像素深度(pixel depth)和分辨率、帧频率、和发送流内的音频数据和DRM信息那样的附加数据的存在和数量。
另外,在DP接口中,与主要链路分开,存在频带为1Mbps和最大延迟为500ms的半双工双向外部(辅助)信道,并且利用双向通信在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进行与功能有关的信息交换。
与DP接口有关,例如,通过上述外部(辅助)信道,可以将兼容的压缩方法的信息从接收设备供应给发送设备,并且还可以将压缩信息从发送设备供应给接收设备。另外,在DP接口的情况下,尽管未示出,但与HDMI或DVI类似,可以在EDID中存储与接收设备兼容的压缩方法(解压方法)的信息。另外,在DP接口中,还提供了热插检测,以便检测连接目的地变化。
图50示出了无线系统50A的配置例子。在图50中,与图32和图42相对应的部分用相同标号表示,并且适当地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无线系统50A由发送设备100A和接收设备200A与无线发送路径300A连接的配置构成。
发送设备100A包括控制单元131、用户操作单元132、显示单元133、再现单元134、n个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开关单元122、和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
控制单元131控制发送设备100A的每个单元的操作。用户操作单元132和显示单元133构成用户界面,并且与控制单元131连接。用户操作单元12包括布置在发送设备100A的外壳(未示出)、布置在显示单元133的显示表面上的触摸面板、遥控器的发送和接收单元等上的键、按钮和拨盘。显示单元133由LCD(液晶显示器)等构成。
再现单元134从例如像光盘、HDD、存储卡等那样的记录介质中再现预定视频内容,并且输出非压缩视频信号。再现单元134构成视频信号输出单元。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经由无线发送路径300A,从接收设备200A接收视频信号的相应格式(分辨率、位深、帧速率等)的信息,并且将这种格式信息供应给控制单元131。控制单元131将格式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131a中并保持其中的格式信息。再现单元134通过信号转换单元134a转换和输出要根据控制单元131的控制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格式(分辨率、位深、帧速率等),以便利用接收设备200A来管理,也就是说,利用接收设备200A显示出来。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构成视频格式信息接收单元。
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分别利用预定压缩比压缩从再现单元134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并且输出压缩视频信号。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构成视频信号压缩单元。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的每一个利用相互不同的压缩方法进行数据压缩处理。例如,作为压缩方法,可以考虑“RLE(行程长编码)”、“Wavelet”、“SBM(超位映射)”、“LLVC(低延迟视频编解码)”、“ZIP”等。另外,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所需的压缩比可能很小,进行线间压缩处理或帧(场)间压缩处理的小压缩比的压缩方法足够了,以及从抑制图像质量恶化的观点来看,希望压缩方法是可逆的。例如,RLE和ZIP是可逆压缩方法。
开关单元122有选择地取出从再现单元134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和从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输出的压缩视频信号之一,并且将它供应给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作为要发送的视频信号。开关单元122构成视频信号选择单元。
这里,如下所述,通过控制单元131控制开关单元122和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假设从再现单元134输出的非压缩(基带)视频信号的位速率是BR1,而无线发送路径300A的发送位速率是BR2。位速率BR1可以利用例如(分辨率)×(帧速率)×(三色位深)的计算表达式获得。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发送路径300A的发送位速率BR2由控制单元131根据接收设备200A经由无线发送路径300A供应的接收设备200A侧的位错率信息来设置。控制单元131根据接收设备200A侧的位错率信息依次改变位速率BR2,以便位速率变成接收设备200A侧的位错率变成常数值或更小的位速率当中最高的一个。
具体地说,控制单元131在位错率大于常数值的情况下使位速率BR2的值较小,而在位错率小于常数值的情况下使位速率BR2的值较大,并且使接收设备200A侧的位错率在常数值附近漂移。
如上所述,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接收从接收设备200A经由无线发送路径300A供应的位错率信息,并且将它供应给控制单元131。控制单元131将位错率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131a中。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构成位错率信息接收单元。
在位速率BR1未超过位速率BR2的情况下,开关单元122取出从再现单元134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并且将它供应给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作为要发送的视频信号。另一方面,在位速率BR1超过位速率BR2的情况下,开关单元122取出让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之一对从再现单元134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进行数据压缩处理获得的压缩视频信号,并且将它供应给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作为要发送的视频信号。
这里,控制单元131参考经由无线发送路径300A从接收设备200A发送和指示与接收设备200A兼容的压缩方法的信息,并且确定选择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中的哪个数据压缩单元。具体地说,控制单元131选择满足使用与接收设备200A兼容的压缩方法进行数据压缩处理的条件的数据压缩单元,并且进行压缩处理,以便通过数据压缩处理生成的压缩视频信号的位速率不超过上述位速率BR2(无线发送路径300A的发送位速率)。在这种情况下,在可以改变压缩比的数据压缩单元中,存在可以通过压缩比改变控制满足上述位速率条件的情况。
另外,在存在两个或更多个数据压缩单元满足上述条件,并且存在可以利用可逆压缩方法进行数据压缩的数据压缩单元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31优先选择那种数据压缩单元。如上所述,由于可以优先选择利用可逆压缩方法进行数据压缩的数据压缩单元,所以可以抑制数据压缩处理引起的图像质量恶化。
另外,如上所述,在位速率BR1超过位速率BR2的情况下,基本上,将利用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之一进行数据压缩处理获得的压缩视频信号设置成要发送的视频信号,但在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中不存在利用与接收设备200A兼容的压缩方法进行数据压缩的数据压缩单元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31进行下面所述的控制。
具体地说,控制单元131使提供给再现单元134的信号转换单元134a可以减小从再现单元134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分辨率、位深、和帧速率当中的一个或多个项目,以便非压缩视频信号的位速率BR1不超过无线发送路径300A的发送位速率BR2。控制单元131通过开关单元122取出从再现单元134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并且将它供应给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作为要发送的视频信号。
如上所述,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接收与接收设备200A兼容的压缩方法的接收设备200A经由无线发送路径300A供应的信息,并且将它供应给控制单元131。控制单元131将压缩方法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131a中。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构成压缩方法信息接收单元。
控制单元131经由无线发送路径300A向接收设备200A发送开关单元122和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的控制信息、和上述从再现单元134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格式信息(分辨率等的信息)。开关单元122和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的控制信息(下文称为“压缩信息”)包括指示发送视频信号是非压缩视频信号还是压缩视频信号的信息、和当发送视频信号是压缩视频信号时的压缩方法、压缩比等的信息。控制单元131与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一起构成压缩信息发送单元。
与上述显示在图31中的AV系统类似(参见图40和图41),控制单元131可以使用例如AVI InfoFrame分组向接收设备200A发送上述压缩信息。
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利用预定通信,经由无线发送路径300A向接收设备200A发送开关单元122供应的视频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构成视频信号发送单元。
接收设备200A包括控制单元231、用户操作单元232、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m个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开关单元220、和显示单元234。
控制单元231控制接收设备200A的每个单元的操作。用户操作单元232构成用户界面,并且与控制单元231连接。用户操作单元232包括布置在接收设备200A的外壳(未示出)、遥控器等上的键、按钮和拨盘。
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接收利用预定通信,经由无线发送路径300A从发送设备100A发送的视频信号。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构成视频信号接收单元。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将接收到的视频信号供应给开关单元220和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
当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是压缩视频信号以及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本身与其压缩方法兼容时,数据解压单元对视频信号进行数据解压处理,并且输出非压缩视频信号。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构成视频信号解压单元。开关单元220有选择地取出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或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获得的非压缩视频信号,并且将它供应给显示单元234。开关单元220构成视频信号选择单元。
这里,如下所述,由控制单元231控制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和开关单元220的操作。具体地说,控制单元231如上所述地根据发送设备100A经由无线发送路径300A供应的压缩信息和视频信号格式信息进行控制。这个信息由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接收,并且供应给控制单元231。控制单元231将这个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231a中。
压缩信息包括指示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是非压缩视频信号还是压缩视频信号的信息、和当视频信号是压缩视频信号时的压缩方法、压缩比等的信息。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构成压缩信息接收单元。
控制单元231根据上述压缩信息等控制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和开关单元220的操作。具体地说,当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是非压缩视频信号时,控制单元231通过开关单元220取出非压缩视频信号,并且将它供应给显示单元234作为接收视频信号。
另一方面,当在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上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是压缩视频信号时,控制单元231让与其压缩方法相对应的数据解压单元对视频信号进行数据解压处理,通过开关单元220取出作为其结果获得的非压缩视频信号,并且将它供应给显示单元234。
另外,显示单元234包括信号转换单元234a。即使如上所述,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是非压缩视频信号,当提供给发送设备100A的再现单元134的信号转换单元134a根据与无线发送路径300A的发送位速率的关系,使非压缩视频信号的分辨率等变小时,信号转换单元234a也可以根据如上所述从发送设备100A发送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分辨率等的信息,使分辨率等返回到接收设备200A可以管理的状态,即,接收设备200A可以显示的状态。
显示单元234将从开关单元220输出的视频信号显示成图像。显示单元234例如由LCD(液晶显示器)、有机EL(场致发光)、PDP(等离子体显示面板)、CRT(阴极射线管)等构成。
另外,如在发送设备100A的描述中所述,经由无线发送路径300A将指示与接收设备200A兼容的压缩方法(解压方法)的信息从接收设备200A发送到发送设备100A。将压缩方法信息存储在例如控制单元231的存储单元231a中。当将压缩方法信息从接收设备200A发送到发送设备100A时,由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经由无线发送路径300A将从存储单元231a中读出的压缩方法信息发送给发送设备100A。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构成压缩方法信息发送单元。
此外,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包括位错率测量单元233a。例如,位错率测量单元233a周期性地测量从发送设备100A发送的视频信号的位错率。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经由无线发送路径300A向发送设备100A发送位错率测量单元233a获得的位错率信息。在发送设备100A中,根据其中的位错率信息,设置无线发送路径300A的发送位速率BR2,并且如上所述,可以进行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和开关单元122的控制。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构成位错率信息发送单元。
下面描述如上配置的图50中的无线系统50A的操作例子。例如,当用户进行视频信号的发送操作时,从再现单元134输出用户选择的预定视频内容的非压缩视频信号。通过信号转换单元134a将非压缩视频信号的格式(分辨率等)转换成例如接收设备200A可以管理的格式,也就是说,接收设备200A可以显示的格式。
从再现单元134输出的视频信号没有变化地经由开关单元122供应给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或从再现单元134输出的视频信号在经过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之一的数据压缩处理之后经由开关单元122供应给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
在这种情况下,在假设从再现单元134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位速率是BR1和无线发送路径300A的发送位速率是BR2的情况下,当满足BR1≤BR2时,将从再现单元134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供应给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作为要发送的视频信号。
另一方面,当不满足BR1≤BR2时,利用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之一对从再现单元134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进行数据压缩处理,并且将输出的压缩视频信号供应给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作为要发送的视频信号。
另外,即使不满足BR1≤BR2,如果在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中不存在利用与接收设备200A兼容的压缩方法进行数据压缩处理的数据压缩单元,也可以使从再现单元134输出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分辨率等变小,以便满足BR1≤BR2,并且将其非压缩视频信号供应给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作为要发送的视频信号。
在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中,利用预定通信,经由无线发送路径300A将从开关单元122提供的视频信号发送到接收设备200A。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将发送视频信号的位速率抑制在无线发送路径300A的发送位速率之内。于是,发送设备100A可以成功地以无线发送路径300A的发送位速率内的所希望位速率向接收设备200A发送视频信号。
另外,伴随上述视频信号的发送,通过无线发送路径300A将发送视频信号的压缩信息和格式信息从发送设备100A发送到接收设备200A。
在接收设备200A中,利用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通过预定通信接收经由无线发送路径300A从发送设备100A的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发送的视频信号。将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接收到的视频信号供应给开关单元220和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
开关单元220和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的操作根据如上所述,从发送设备100A发送的压缩信息和格式信息来控制。
具体地说,当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是非压缩视频信号时,通过开关单元220将非压缩视频信号供应给显示单元234。当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是压缩视频信号时,由与其压缩方法相对应的数据解压单元进行数据解压处理,并且通过开关单元220将作为其结果获得的非压缩视频信号供应给显示单元234。
另外,当在发送设备100A侧上根据与无线发送路径300A的发送位速率的关系使供应给显示单元234的非压缩视频信号的分辨率等变小时,根据如上所述从发送设备100A供应的格式信息,使分辨率等返回到接收设备200A可以管理的状态,也就是说,接收设备200A可以显示的状态。
因此,不管在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是非压缩视频信号还是压缩视频信号,都将良好的接收视频信号供应给显示单元234。在显示单元234上显示通过如上所述地从开关单元220供应的视频信号获得的图像。
另外,如上所述,关于发送设备100A,根据来自接收设备200A的压缩方法信息,利用与接收设备200A兼容的压缩方法进行数据压缩处理,从而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接收到的压缩视频信号总能被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m之一解压。
另外,在接收设备200A的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中,例如,由位错率测量单元233a周期性地测量从发送设备100A发送的视频信号的位错率。经由无线发送路径300A将测量到的位错率信息从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233供应给发送设备100A侧。
在发送设备100A中,由控制单元131根据经由无线发送路径300A从接收设备200A供应的接收设备200A侧的位错率信息设置无线发送路径300A的发送位速率BR2。具体地说,在控制单元131中,依次更新位速率BR2,以便位速率变成接收设备200A侧的位错率变成常数值或更小的位速率当中最高的一个。于是,可以使接收设备200A侧的位错率在常数值附近漂移,并且即使在无线发送路径300A的允许发送位速率(位错率变成常数值的发送位速率)不稳定和波动的情况下,也可以成功地将视频信号从发送设备100A发送到接收设备200A。
图51示出了在经由无线发送路径300A将视频信号从发送设备100A发送到接收设备200A的情况下的控制序列。
(a)接收设备始终周期性地输出信标,并且确认在无线网络内是否存在发送设备。(b)用户接通电源或已经处在待机状态下的发送设备(c)通过对信标作出确认应答,作出加入无线网络中和建立链接的请求。(d)接收设备识别发送设备,并且用链接建立确认作出应答。
(e)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作出发送包括压缩方法(解压方法)信息的EDID数据的请求。(f)当接收到请求时,接收设备从接收设备的存储单元中读出预定数据,并且将这个数据发送给发送设备。发送设备从发送的EDID数据中识别与接收设备兼容的压缩方法,并且确定发送设备的兼容压缩方法。
(g)当发送用户选择的视频信号时,发送设备将无线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与发送视频信号的必要发送位速率相比较,如果必要发送位速率等于或低于无线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在保持非压缩的同时发送视频信号。另一方面,在必要位速率超过无线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的情况下,从如上所述地确定的压缩方法内选择适当压缩方法,或按照必要性确定压缩比,以及(h)将它们的信息设置在AVI InfoFrame分组的预定区域中,将其发送给接收设备,并且开始发送视频信号。
(i)接收设备从接收到的AVI InfoFrame分组中提取压缩方法、压缩比等的信息,如果视频信号处在非压缩状态下,则不作改变地将视频信号传递给显示单元。另一方面,如果在压缩状态下发送视频信号,则将压缩方法、压缩比等的信息用于控制解压单元和解码。在无线发送中,由于发送位速率取决于发送路径条件是不稳定的,并且经常变化,所以(j)发送设备使用来自接收设备的位错率信息等周期性地确认无线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状态。
(k)在无线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低于当前正在发送的视频信号所需的位速率的情况下,发送设备改变压缩比或改变压缩方法,以便将发送视频信号所需的发送位速率控制成等于或低于无线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并且向接收设备发送压缩方法和压缩比改变了的AVI InfoFrame分组。(m)当通过用户操作指示停止发送时,发送设备停止向接收设备发送视频信号。
如上所述,对于显示在图50中的无线系统50A,发送设备100A可以有选择地发送非压缩视频信号或利用与接收设备200A兼容的压缩方法对非压缩视频信号进行压缩处理获得的压缩视频信号,并且可以成功地以无线发送路径300A的发送位速率内的所希望位速率发送视频信号。
另外,关于显示在图50中的无线系统50A,接收设备200A将本身兼容的压缩方法的信息供应给发送设备100A,并且根据发送设备100A供应的压缩信息等控制解压处理、信号选择处理等,从而不管发送的视频信号是非压缩视频信号还是压缩视频信号,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接收视频信号。
另外,关于显示在图50中的无线系统50A,例如,在无线发送路径300A处在60GHz频带(毫米波频带)上的情况下,在考虑室内发送视频信号的情况下,发送波从墙壁或物体反射回来,从而通过改变发送设备100A的无线发送和接收单元135的天线(未示出)的方向,即,发送方向,如图52所示,可以将多个信道(在图中的例中,(a)~(c)的三个信道)取作从发送设备100A到接收器200A的发送信息。
在这样的状况下,发送设备100A事先将发送方向改变成多个方向,沿着每个方向发送各种类型位速率的视频信号,并且从接收设备200A接收位错率信息,从而可以形成显示在图53中的表格,并且可以将这个表格存储在控制单元131的存储单元131a中。
图53中的表格示出了能够用在将视频信号从发送设备100A发送到接收设备200A的时候的信道与信道的无线发送路径300A中的发送位速率(可以以常数或更小的位错率发送的发送位速率)之间的关联。另外,这里,假设TRa>TRb>TRc。
在显示在图52中的状况下,在利用从发送设备100A到接收设备200A的信道(a)进行视频信号发送的状态下,在像人那样的障碍物进入阻断信道(a)的位置的情况下,发送设备100A参考图53中的表格,转到利用具有次大发送位速率的信道(b)进行发送的状态。此时,发送设备100A的控制单元131将无线发送路径300A的发送位速率BR2从TRa改变成TRb,并且控制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和开关单元122的操作。
另外,在变成如上所述,利用从发送设备100A到接收设备200A的信道(b)进行视频信号发送的状态之后,进一步,在像人那样的障碍物进入阻断信道(b)的位置的情况下,发送设备100A参考图53中的表格,转到利用具有次大发送位速率的信道(c)进行发送的状态。此时,发送设备100A的控制单元131将无线发送路径300A的发送位速率BR2进一步从TRb改变成TRc,并且控制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和开关单元122的操作。
如上所述,在从发送设备100A到接收设备200A的发送信道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根据该表格改变无线发送路径300A的发送位速率BR2,并且控制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和开关单元122的操作,以便即使发送信道发生了变化,也可以成功地将视频信号从发送设备100A发送到接收设备200A。
另外,视频信号发送设备在显示在图31中的AV系统50中是摄像机100,而在显示在图50中的无线系统50A中是发送设备100A。此外,视频信号接收设备在显示在图31中的AV系统50中是电视接收器200,而在显示在图50中的无线系统50A中是接收设备200A。然而,视频信号发送设备和视频信号接收设备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它设备的组合。
另外,数据压缩单元121-1~121-n和数据解压单元219-1~219-n的部分可以用硬件或软件实现。在计算负担轻的编解码器的情况下,利用软件处理的实现也是有效的。对于硬件,只能进行固有处理,但对于软件,可以容易地改变通过多种压缩方法的处理。
[第二实施例的AV系统的配置例子]
图54示出了作为第二实施例的AV系统5′。AV系统5′包括像盘记录器那样的信源设备10′、和像N个电视接收器那样的信宿设备30′-1~30′-N。这里,信源设备10′构成发送设备,而信宿设备30′-1~30′-N构成接收设备。
信源设备10′具有经由发送介质(发送路径)向信宿设备30′-1~30′-N广播像内容数据那样的AV流的功能。另外,信源设备10′具有经由发送介质向信宿设备30′-1~30′-N广播信息的功能。另外,信源设备10′具有接收经由发送介质从信宿设备30′-1~30′-N发送的信息的功能。这里,作为发送介质,可以是有线或无线发送介质。
信宿设备30′-1~30′-N具有接收如上所述从信源设备10′广播的AV流和再现它的功能。另外,信宿设备30′-1~30′-N具有接收经由发送介质从信源设备10′发送的信息的功能。另外,信宿设备30′-1~30′-N具有经由发送介质向信源设备10′发送信息的功能。
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包括存储EDID(扩展显示标识数据)——与其自身性能(配置/能力)有关的信息——的EDID ROM(只读存储器)30a-1~30a-N的相应一个。存储在EDID ROM 30a-1~30a-N中的EDID包括与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兼容的视频格式和音频格式的信息。
信源设备10′通过使用上述发送和接收功能,分别从信宿设备30′-1~30′-N的EDID ROM 30a-1~30a-N中读出EDID。然后,信源设备10′根据EDID中的视频格式和音频格式的信息,确定AV流的发送格式(视频格式和音频格式)。在这种情况下,信源设备10′确定与所有信宿设备30′-1~30′-N兼容的发送数据格式。另外,信源设备10′中发送数据格式的确定方法的细节将在后面加以描述。
下面描述在显示在图54中的AV系统5′中在从信源设备10′向信宿设备30′-1~30′-N广播作为内容数据的AV流的时候的操作。
信源设备10′进行AV流的发送数据格式的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在信源设备10′中,使用信息发送和接收功能分别进行从信宿设备30′-1~30′-N的EDID ROM 30a-1~30a-N中的EDID读出。另外,信源设备10′使用信息发送和接收功能周期性地从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中获取位错率信息。另外,信源设备10′使用信息发送和接收功能获取信宿设备30′-1~30′-N兼容的视频压缩方法的信息。
信源设备10′根据EDID中的视频格式和音频格式的信息,确定与所有信宿设备30′-1~30′-N兼容的AV流中的视频和音频的发送格式。
另外,信源设备10′根据来自信宿设备30′-1~30′-N每一个的位错率信息,对信宿设备30′-1~30′-N的每一个设置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在信源设备10′中,按照到信宿设备30′-1~30′-N每一个的发送路径的发送位速率,没有变化地或在经过数据压缩处理之后,向信宿设备30′-1~30′-N广播基于所确定发送格式的AV流。
在进行数据压缩处理的情况下,使用与所有信宿设备30′-1~30′-N都兼容的数据压缩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当存在与所有信宿设备30′-1~30′-N都兼容的多种数据压缩方法时,根据视频压缩方法的优先排序确定具有高优先排序的压缩方法。
信宿设备30′-1~30′-N接收如上所述地从信源设备10′广播的AV流。如上所述,AV流中的视频和音频发送格式与所有信宿设备30′-1~30′-N兼容。另外,在对AV流进行数据压缩处理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将数据压缩方法设置成与所有信宿设备30′-1~30′-N兼容。因此,在信宿设备30′-1~30′-N中,再现接收到的AV流。
在图54的AV系统5′中,尽管省略了详细描述,但与显示在图1中的AV系统5类似地使用例如单频带或双频带,并且可以进行AV流和信息的无线发送(参见图2和3)。
[信源设备和信宿设备的配置例子]
下面描述信源设备10′和信宿设备30′(30′-1~30′-N)的配置例子。
首先描述信源设备10′的配置例子。图55示出了作为信源设备10′的盘记录器10C的配置例子。在图55中,给予与图4相对应的部分以相同标号,并且适当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
盘记录器10C包括控制单元11、用户操作单元12、显示单元13、盘驱动器14、编解码器15、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端子16、分组生成·分离单元17、和通信单元(无线/有线)18。盘记录器10C进一步包括数据压缩单元19和开关单元20。
数据压缩单元19利用预定压缩比压缩从编解码器15输出的非压缩视频数据,并且输出压缩视频数据。数据压缩单元19与多种压缩方法兼容,并且在控制单元11的控制下,利用确定的预定压缩方法进行数据压缩处理。例如,压缩方法包括“RLE(行程长编码)”、“Wavelet”、“SBM(超位映射)”、“LLVC(低延迟视频编解码)”、“ZIP”等。
关于视频数据,开关单元20在控制单元11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取出从编解码器15输出的非压缩视频数据和从数据压缩单元19输出的压缩视频数据之一,并且将它供应给分组生成·分离单元17。另外,关于音频数据,开关单元20不作改变地将从编解码器15输出的非压缩音频数据供应给分组生成·分离单元17。
尽管省略了详细描述,但图55的盘记录器10C的其它配置与显示在图4中的盘记录器10A的配置相似。
接着,描述信宿设备30′(信宿设备30′-1~30′-N)的配置例子。图56示出了作为信宿设备30′的电视接收器30C的配置例子。在图56中,给予与图5相对应的部分以相同标号,并且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
电视接收器30C包括控制单元31、用户操作单元32、和EDID ROM 42。另外,电视接收器30C还包括通信单元(无线/有线)33、分组生成·分离单元34、切换单元35、调谐器36、天线端子37、图像处理单元38、显示面板39、声音处理单元40、和扬声器41。另外,电视接收器30C还包括数据解压单元42和开关单元43。
通信单元33包括位错率测量单元33a。位错率测量单元33a周期性地测量从信源设备10′(盘记录器10C)发送的视频数据的位错率。当通信单元33得到信源设备10′请求或重新测量位错率信息时,将位错率测量单元33a测量到的位错率信息发送给信源设备10′。
当分组生成·分离单元34获得的视频数据是压缩视频数据时,数据解压单元42在控制单元31的控制下,对压缩视频数据进行与压缩视频数据的数据压缩方法相对应的数据解压处理,并输出非压缩视频数据。开关单元43在控制单元31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取出分组生成·分离单元34获得的视频数据或数据解压单元42获得的视频数据,并且将它供应给切换单元35。
在这种情况下,当分组生成·分离单元34获得的视频数据是非压缩视频数据时,开关单元43取出视频数据,而当分组生成·分离单元34获得的视频数据是压缩视频数据时,开关单元43取出数据解压单元42获得的视频数据。
尽管省略了详细描述,但图56的电视接收器30C的其它配置与显示在图5中的电视接收器30A的配置相似。
[确定发送数据格式的方法和确定数据压缩必要性的方法]
这里省略对在信源设备10′中确定发送数据格式的方法的详细描述,但与在图1的AV系统5的信源设备10中确定发送数据格式的方法类似。
信源设备10′根据发送路径(发送介质)的发送位速率信息确定视频数据的数据压缩必要性。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数据压缩必要性时,信源设备10′参考事先创建的每个方向的信宿设备的发送位速率管理表。
信源设备10′周期性地将发送方向改变成多个方向,并且沿着每个方向向信宿设备30′-1到30′-N广播各种位速率的视频数据。例如,信源设备10′向信宿设备30′-1到30′-N的每一个请求接收位错率信息,并且创建(更新)每个方向的信宿设备的发送位速率管理表。在这种情况下,信源设备10′根据位错率确定发送位速率,以便位速率变成位错率变成常数值或更小的位速率当中最高的一个。
图57示出了管理表的例子。这个例子是信宿设备的数量是三个,每个具有三个发送方向的情况的例子。
在该管理表中,关于信宿设备1,沿着发送方向(a)的发送位速率被设置成TR1a=8.0Gbps,沿着发送方向(b)的发送位速率被设置成TR1b=7.3Gbps,和沿着发送方向(c)的发送位速率被设置成TR1c=3.5Gbps。另外,关于信宿设备2,沿着发送方向(a)的发送位速率被设置成TR2a=6.8Gbps,沿着发送方向(b)的发送位速率被设置成TR2b=7.0Gbps,和沿着发送方向(c)的发送位速率被设置成TR2c=3.6Gbps。另外,关于信宿设备3,沿着发送方向(a)的发送位速率被设置成TR3a=5.2Gbps,沿着发送方向(b)的发送位速率被设置成TR3b=6.8Gbps,和沿着发送方向(c)的发送位速率被设置成TR3c=3.7Gbps。
另外,在该管理表中,为每个方向确定了发送位速率的公用列表。该公用列表是针对信宿设备设置的发送位速率当中的最低值。因此,对于方向(a),公用列表被确定为5.2Gbps,对于方向(b),被确定为6.8Gbps,而对于方向(c),被确定为3.5Gbps。
当确定了数据压缩必要性时,信源设备10′首先确定采用上述管理表的公用列表中发送位速率最大的发送方向(发送信道)。另外,当从信源设备10′向多个信宿设备30′-1~30′-N广播时,采用其发送位速率最大的发送方向。
接着,信源设备10′将沿着所采用发送方向的公用列表的发送位速率设置成BR2,将所确定发送视频格式的非压缩视频数据的位速率设置成BR1,并且按照其幅度关系确定数据压缩必要性。具体地说,当满足BR1≤BR2时,信源设备10′确定不进行数据压缩。在这种情况下,从信源设备10′向多个信宿设备30′-1~30′-N广播所确定发送视频格式的非压缩视频数据。
另外,当满足BR1>BR2时,信源设备10′确定进行数据压缩。在这种情况下,信源设备10′根据事先创建的视频压缩方法公用列表确定压缩方法。图58示出了视频压缩方法公用列表的创建例子。这个例子是信宿设备的数量是三个的情况的例子。
在本例中,信宿设备1支持RE、ZIP、Wavelet、SBM、和LLVC,信宿设备2支持RE、ZIP、SBM、和LLVC,以及信宿设备3支持RE、Wavelet、SBM、和LLVC。因此,RE、SBM和LLV被确定为公用列表。
信源设备10′从公用列表上的视频压缩方法中确定要采用的压缩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在能够实现发送位速率BR2的压缩方法当中,采用具有最高优先排序的压缩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所采用压缩方法对所确定发送视频格式的非压缩视频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处理,并且从信源设备10′向多个信宿设备30′-1~30′-N广播它。
图59示出了视频压缩方法的优先排序的例子。在给定优先排序的方法中,使可逆压缩方法(无损类型)具有高优先排序,而使非可逆方法(有损类型)具有较低优先排序。其它情况是实现相关的。
另外,在公用列表中不存在公用视频压缩方法的情况下,例如,信源设备10′减小作为发送对象的视频数据的分辨率、位深、和帧速率当中的一个或多个项目,将非压缩视频数据位速率BR1调整成等于或低于发送位速率BR2,并发送视频数据。
如上所述,关于显示在图54中的AV系统5′,可以达到与显示在图1中的AV系统5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显示在图54中的AV系统5′中,如果有必要,信源设备10′按照发送路径(发送介质)的发送位速率对所确定发送视频格式的非压缩视频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处理并发送它,从而,信源设备10′可以不管发送路径状态,成功地进行向多个信宿设备30′-1~30′-N的广播发送。
工业可应用性
本发明可以成功地进行向多个信宿设备的广播发送例如它可以应用于经由有线或无线发送路径从像摄像机、DVD记录器、和HDD记录器那样的发送设备向像电视接收器那样的接收设备广播内容数据的AV系统等。
标号说明
5,5A,5B,5′…AV系统
10,10′…信源设备
10A,10C…盘记录器
11…控制单元
12…用户操作单元
13…显示单元
14…盘驱动器
15…编解码器
17…分组生成·分离单元
18…通信单元(无线/有线)
19…数据压缩单元
20…开关单元
30-1~30-N,30′-1~30′-N…信宿设备
30A,30C…电视接收器
30B…AV放大器
31…控制单元
32…用户操作单元
33…通信单元(无线/有线)
34…分组生成·分离单元
35…切换单元
36…调谐器
38…图像处理单元
39…显示面板
40…声音处理单元
41…扬声器
42…数据解压单元
43…开关单元
51…控制单元
52…用户操作单元
53…通信单元(无线/有线)
54…分组生成·分离单元
55…DSP
56…声音放大电路

Claims (13)

1.一种发送设备,包含:
通信单元,其向多个接收设备广播内容数据,并进行向多个接收设备的信息发送和从多个接收设备的信息接收;以及
格式确定单元,其根据经由所述通信单元从多个接收设备获取的、与多个接收设备兼容的数据格式的信息,确定作为所述通信单元要广播的发送对象的内容数据的发送数据格式。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
其中,所述格式确定单元根据从多个接收设备获取的、分别与多个接收设备兼容的数据格式的信息,创建作为与多个接收设备共同兼容的数据格式的列表的公用列表,以及
当在所述公用列表中存在作为发送对象的内容数据的数据格式时,所述格式确定单元将所述数据格式确定为发送数据格式。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设备,
其中,当在所述公用列表中不存在作为发送对象的内容数据的数据格式时,所述格式确定单元将强制标准的数据格式确定为发送数据格式。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设备,进一步包含:
格式转换单元,其将作为发送对象的内容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成另一种数据格式,
其中,所述格式确定单元存储指示多种数据格式的优先排序的信息,以及
当在所述公用列表中存在优先排序比作为发送对象的内容数据的数据格式的优先排序高的数据格式,并且在所述格式转换单元中可以转换成高优先排序的数据格式时,所述格式确定单元将高优先排序的数据格式确定为发送数据格式。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设备,
其中,在内容数据是视频数据的情况下,当创建公用列表时,所述格式确定单元将颜色格式类型、视频格式类型、和深色模式类型设置成公用项目。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设备,
其中,在内容数据是音频数据的情况下,当创建公用列表时,所述格式确定单元将音频模型类型、和在每种音频格式下的最大声道数、取样频率、和量化位数设置成公用项目。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送设备,
其中,关于在每种音频格式下的最大声道数,所述格式确定单元根据从多个接收设备当中没有缩混功能的每个接收设备获取的、与接收设备兼容的最大声道数的信息,创建公用列表。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
其中,在多个接收设备包括多组电视监视器和AV放大器组合的情况下,所述格式确定单元根据从多个AV放大器获取的、与多个AV放大器兼容的音频数据格式的信息,确定所述通信单元广播的音频数据的发送数据格式。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单元使用单频带向多个接收设备依次发送非发送时段插入其间的下行链路块,并且使用所述单频带在所述非发送时段中从多个接收设备接收上行链路块,以及
要发送给接收设备的内容数据和信息包括在下行链路块中,而来自接收设备的信息包括在上行链路块中。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单元使用第一频带向多个接收设备依次发送下行链路块,而使用第二频带从多个接收设备接收上行链路块,以及
要发送给接收设备的内容数据和信息包括在下行链路块中,而来自接收设备的信息包括在上行链路块中。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进一步包含:
数据压缩单元,其对所述格式确定单元确定的发送数据格式的非压缩内容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处理,
其中,当与到多个接收设备的每一个的发送路径相对应的发送位速率等于或大于非压缩内容数据的位速率时,所述通信单元向多个接收设备广播非压缩内容数据,而
当与到多个接收设备的每一个的发送路径相对应的发送位速率小于非压缩内容数据的位速率时,所述通信单元向多个接收设备广播利用所述数据压缩单元对非压缩内容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处理获得的压缩内容数据。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设备,
其中,所述数据压缩单元根据从多个接收设备的每一个获取的压缩方法信息,利用与多个接收设备共同兼容的数据压缩方法对非压缩内容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处理。
13.一种在向多个接收设备广播内容数据并进行向多个接收设备的信息发送和从多个接收设备的信息接收的发送设备中确定发送数据格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信息获取步骤,用于从多个接收设备获取与多个接收设备兼容的数据格式的信息;以及
格式确定步骤,用于根据在所述信息获取步骤中获取的数据格式信息,确定向多个接收设备广播的内容数据的发送数据格式。
CN200980148167.XA 2008-12-01 2009-11-18 发送设备和发送数据格式确定方法 Active CN1022322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6683/08 2008-12-01
JP2008306683A JP5359230B2 (ja) 2008-02-04 2008-12-01 送信装置および伝送データフォーマット決定方法
PCT/JP2009/069569 WO2010064540A1 (ja) 2008-12-01 2009-11-18 送信装置および伝送データフォーマット決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2296A true CN102232296A (zh) 2011-11-02
CN102232296B CN102232296B (zh) 2014-01-22

Family

ID=42234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8167.XA Active CN102232296B (zh) 2008-12-01 2009-11-18 发送设备和发送数据格式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355506A4 (zh)
KR (1) KR20110091852A (zh)
CN (1) CN102232296B (zh)
BR (1) BRPI0921305A2 (zh)
RU (1) RU2011120160A (zh)
WO (1) WO2010064540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7344A (zh) * 2011-12-15 2013-06-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提供图像的方法及采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03999454A (zh) * 2011-12-21 2014-08-20 英特尔公司 用于在未压缩的视频互连上传输的图像数据的感知无损压缩
CN104102469A (zh) * 2014-07-30 2014-10-15 龙迅半导体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多路显示器的扩展显示器标识数据edid的组合方法和装置
CN104125414A (zh) * 2014-07-30 2014-10-29 龙迅半导体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音视频格式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937947A (zh) * 2013-01-11 2015-09-23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传输数据块的方法、确定传输信号的内容的方法和传输/接收系统
CN106331692A (zh) * 2015-06-15 2017-01-11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数字影像的量化范围的判断方法
CN106464964A (zh) * 2014-03-13 2017-02-22 Lg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hdmi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08184133A (zh) * 2017-12-07 2018-06-19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显卡及图像数据传输方法
CN112530379A (zh) * 2019-09-18 2021-03-19 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接口类型选择方法
CN112822517A (zh) * 2021-01-08 2021-05-18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分辨率适配方法、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CN113495708A (zh) * 2020-04-07 2021-10-12 株式会社理光 输出装置及系统、格式信息变更方法、记录介质、控制器
CN115379280A (zh) * 2022-10-19 2022-11-22 深圳沛喆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信源通道互通传输方法、装置和智能相框
US11816059B2 (en) 2018-06-04 2023-11-14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iv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method for performing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a plurality of daisy chained device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821996D0 (en) * 2008-12-02 2009-01-07 Musion Ip Ltd Mobile studio
JP5725999B2 (ja) * 2011-06-23 2015-05-27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
KR101303253B1 (ko) * 2011-10-28 2013-09-16 주식회사 하우앳 밀리미터파 대역용 초고속 무선 다중통신 제어시스템
CN106464968A (zh) * 2014-06-12 2017-02-22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US10771840B2 (en) * 2015-02-25 2020-09-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ink device
KR102333724B1 (ko) 2015-10-23 2021-1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11202050B2 (en) 2016-10-14 2021-12-14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aptive image playing
WO2021230711A1 (ko) * 2020-05-14 2021-1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속 인터페이스를 사용한 비디오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에 대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0167A (ja) * 2001-04-27 2002-11-1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
JP2005109703A (ja) * 2003-09-29 2005-04-2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画像出力装置、画像出力方法、画像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出力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情報記録媒体
JP3969387B2 (ja) * 2003-12-05 2007-09-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映像信号出力装置
JP4182437B2 (ja) 2004-10-04 2008-11-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ビデオ同期システム及びモニター装置
JP2007180746A (ja) * 2005-12-27 2007-07-12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その映像データ出力方法
JP4912696B2 (ja) * 2006-02-28 2012-04-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ビデオデータの無線伝送方式
JP2007324919A (ja) * 2006-05-31 2007-12-13 Toshiba Corp 音声および映像信号送信装置ならびに信号処理方法
JP2008113198A (ja) * 2006-10-30 2008-05-15 Sony Corp 伝送方法、伝送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7344A (zh) * 2011-12-15 2013-06-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提供图像的方法及采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03999454B (zh) * 2011-12-21 2018-05-29 英特尔公司 用于在未压缩的视频互连上传输的图像数据的感知无损压缩
CN103999454A (zh) * 2011-12-21 2014-08-20 英特尔公司 用于在未压缩的视频互连上传输的图像数据的感知无损压缩
CN104937947B (zh) * 2013-01-11 2019-09-13 索尼公司 数据块传输方法/设备、确定传输信号内容的方法和收发系统
CN104937947A (zh) * 2013-01-11 2015-09-23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传输数据块的方法、确定传输信号的内容的方法和传输/接收系统
CN106464964A (zh) * 2014-03-13 2017-02-22 Lg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hdmi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06464964B (zh) * 2014-03-13 2019-09-10 Lg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hdmi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04102469A (zh) * 2014-07-30 2014-10-15 龙迅半导体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多路显示器的扩展显示器标识数据edid的组合方法和装置
CN104102469B (zh) * 2014-07-30 2017-07-18 龙迅半导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多路显示器的扩展显示器标识数据edid的组合方法和装置
CN104125414A (zh) * 2014-07-30 2014-10-29 龙迅半导体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音视频格式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331692A (zh) * 2015-06-15 2017-01-11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数字影像的量化范围的判断方法
CN106331692B (zh) * 2015-06-15 2018-01-23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数字影像的量化范围的判断方法
CN108184133A (zh) * 2017-12-07 2018-06-19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显卡及图像数据传输方法
US11816059B2 (en) 2018-06-04 2023-11-14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iv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method for performing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a plurality of daisy chained devices
CN112530379A (zh) * 2019-09-18 2021-03-19 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接口类型选择方法
CN113495708A (zh) * 2020-04-07 2021-10-12 株式会社理光 输出装置及系统、格式信息变更方法、记录介质、控制器
CN112822517A (zh) * 2021-01-08 2021-05-18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分辨率适配方法、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CN115379280A (zh) * 2022-10-19 2022-11-22 深圳沛喆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信源通道互通传输方法、装置和智能相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921305A2 (pt) 2019-09-24
EP2355506A4 (en) 2013-08-07
EP2355506A1 (en) 2011-08-10
CN102232296B (zh) 2014-01-22
KR20110091852A (ko) 2011-08-16
WO2010064540A1 (ja) 2010-06-10
RU2011120160A (ru) 2012-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2296B (zh) 发送设备和发送数据格式确定方法
CN101682745B (zh) 视频信号传送装置、视频信号传送方法、视频信号接收装置和视频信号接收方法
JP5359230B2 (ja) 送信装置および伝送データフォーマット決定方法
CN101573977B (zh) 发送设备、发送设备的视频信号发送方法、接收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视频信号接收方法
EP2091253B1 (en) Transmitting device, video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in transmitting device, recieving device and video signal recieving method in recieving device
RU2479147C2 (ru) Система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и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а
CN101682746B (zh)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帧速率转换系统和帧速率转换方法
CN101601291A (zh) 传输装置、图像数据传输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装置的图像显示方法
CN101331771A (zh) 通信系统、发送设备、接收设备、通信方法及程序
CN101627625A (zh) 通信系统、发送装置、发送方法、接收装置以及接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