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4152A - 多载波系统的共用及专用调制和编码方案 - Google Patents

多载波系统的共用及专用调制和编码方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4152A
CN102204152A CN2009801424450A CN200980142445A CN102204152A CN 102204152 A CN102204152 A CN 102204152A CN 2009801424450 A CN2009801424450 A CN 2009801424450A CN 200980142445 A CN200980142445 A CN 200980142445A CN 102204152 A CN102204152 A CN 102204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ation
encoding scheme
carrier
data
uplink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24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4152B (zh
Inventor
J·M·达蒙佳诺维克
J·蒙托约
A·法拉基达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04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41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4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41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2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identifying th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基于为多个下行链路(DL)载波接收且从设备传送的反馈确定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根据该至少一种MCS对数据进行调制和编码以用于在这些DL载波上传输至该设备。

Description

多载波系统的共用及专用调制和编码方案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根据35U.S.C.§119(e),本申请要求于2008年10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S/N:61/107,608和于2008年10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S/N:61/107,584的的权益,其内容通过援引全部纳入于此。
背景
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通信系统,尤其涉及用于多载波系统的共用及专用调制和编码方案(MCS)。
背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电话、视频、数据、消息接发、和广播等各种电信服务。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发射功率)来支持与多用户通信的多址系统。这类多址技术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以及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SC-FDMA)系统。这些系统可符合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诸如例如3GPP长期演进(LTE)等)的规范。LTE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移动标准的增强集,以便改善频谱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利用新频谱以及更好地与其他开放标准相集成。
一般,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同时支持多个用户装备(UE)的通信。每个UE可经由前向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基站(BS)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DL))是指从BS至UE的通信链路,而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UE至BS的通信链路。UE和BS之间的通信可经由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单输入多输出(SIMO)系统、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来建立。UE可在对等无线网络配置中与其他UE(和/或BS与其他BS)通信。
概述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基于为多个DL载波接收且从设备发送的反馈确定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根据该至少一种MCS调制和编码数据以用于在这些DL载波上传输至该设备。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在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中从设备接收信号。该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多个上行链路载波或包含N(其中N≥2)个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信道质量。基于所确定的信道质量确定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根据这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解调和解码来自该设备的该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的数据。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为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发送反馈。接收关于基于该反馈确定的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信息。根据该信息对在这些下行链路载波上接收的数据进行解调和解码。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在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上发送信号。该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多个上行链路载波或包含N(其中N≥2)个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接收关于基于该信号的信道质量确定的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信息。根据该信息调制和编码数据以用于在该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中传输。
附图简述
图1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图示。
图2是无线通信网络的图示。
图3是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4是解说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图5是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信息处理和通信的系统的框图。
图6是解说用于在载波上传输的资源块(RB)的概念性时间-频率栅格。
图7是解说时隙和子帧内的资源块的概念图。
图8是解说跨载波的共用MCS的概念图。
图9是解说每个载波的专用MCS的概念图。
图10是解说跨载波群的共用MCS的概念图。
图11是解说跨多个带宽分配的共用MCS的概念图。
图12是共用MCS的框图。
图13是专用MCS的框图。
图14是跨载波群的共用MCS的框图。
图15是跨多个带宽分配的共用MCS的框图。
图16解说用于跨多载波分配对数据应用共用MCS的方法体系。
图17解说用于每载波分配对数据应用专用MCS的方法体系。
图18解说用于跨各自获分配的载波群对数据应用共用MCS的方法体系。
图19是解说示例性BS装置的DL相关功能性的概念框图。
图20是解说示例性BS装置的UL相关功能性的概念框图。
图21是解说示例性UE装置的DL相关功能性的概念框图。
图22是解说示例性UE装置的UL相关功能性的概念框图。
详细描述
在以下说明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众多的具体细节以提供对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实践此类实施例。在其他实例中,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框图形式示出以便于描述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
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组件”、“模块”、“系统”等旨在指示计算机相关实体,任其是硬件、固件、硬件与软件的组合、软件,还是执行中的软件。例如,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件、执行的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作为解说,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该计算设备两者皆可以是组件。一个或更多个组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的线程内,并且组件可局部化在一台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台或更多台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组件能从其上存储着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来执行。各组件可借助于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诸如根据具有一个或更多个数据分组的信号(例如,来自借助于该信号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组件进行交互、和/或在诸如因特网等网络上与其他系统进行交互的一个组件的数据)来进行此通信。
此外,在本文中描述了与UE有关的各个实施例。UE也可称为移动设备、系统、订户单元、订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程站、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用户设备、或设备。在本文中描述了与基站有关的各个实施例。BS可以用于与(诸)UE通信,并且也可以称为接入点、B节点、演进B节点,(eB节点或eNB)、基收发机站(BTS)或其他某个术语。
此外,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方面或特征可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被实现为方法、装置、或制品。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旨在涵盖可从任何机器可读设备、载体、或媒介获访的计算机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条)、光盘(例如,压缩盘(CD)、数字多用盘(DVD))、智能卡、闪存设备(例如,EPROM、记忆卡、记忆棒、钥匙型驱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式PROM(EPROM)、寄存器、可移动盘、载波、传输线、任何其他合适的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可藉以传送指令的装置或手段。
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诸如CDMA、TDMA、FDMA、OFDMA以及SC-FDMA。术语“系统”和“网络”经常被可互换地使用。CDMA系统可实现诸如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或CDMA2000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其他CDMA变体。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实现诸如演进型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或Flash-OFDM等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部分。3GPP LTE是使用E-UTRA的版本,它在下行链路采用OFDMA,在上行链路采用SC-FDMA,并且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来支持更多用户和更高的数据率。UTRA、E-UTRA、UMTS、LTE和GSM在来自3GPP组织的文献中描述。CDMA2000和UMB在来自第三代伙伴项目2(3GPP2)组织的文献中描述。
现在参见图1,图解了无线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包括BS 102,BS 102可包括多个天线群。例如,一个天线群可以包括天线104和106,另一个群可以包括天线108和110,而又一个群可以包括天线112和114。为每个天线群示出两个天线。然而,更多或更少的天线可用于每个群。BS 102还可以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其各自又可以包括与信号发射和接收相关联的多个组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分用器、天线等),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
BS 102可与诸如UE 116和UE 126等的一个或更多个UE通信。然而,将意识到,BS 102可与类似于UE 116和126的实质上任何数目的UE通信。UE 116和126可以是例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膝上机、手持式通信设备、手持式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任何其他适合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上进行通信的设备。如所描绘的,UE 116与天线112和114处于通信中。天线112和114经由前向链路118向UE 116发送信息并经由反向链路120从UE 116接收信息。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可利用例如与反向链路120所用的不同的频带。此外,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利用共用频率。
每一群天线和/或它们被指定在其中通信的区域可以被称作BS 102的扇区。例如,天线群可被设计成与落在BS 102所覆盖的区域的一扇区中的诸UE通信。在前向链路118上的通信中,BS 102的发射天线可利用波束成形来提高UE 116的前向链路118的信噪比(SNR)。与BS通过单个天线向该BS正与其通信的所有UE进行发射相比,当BS 102利用波束成形来向随机分散在相关联覆盖中各处的UE 116进行发射时,邻蜂窝小区中的诸UE会经受到的干扰较少。UE 116和126还可使用对等或自组织(ad hoc)技术彼此直接通信。
如图1所示,BS 102可经由回程链路连接与诸如服务提供商网络等网络122进行通信。可提供毫微微蜂窝小区124以便于经由前向链路128和反向链路130(与以上描述的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类似地)与UE 126进行通信。毫微微蜂窝小区124可向一个或更多个UE 126提供接入,这与BS 102非常类似,只是规模较小。毫微微蜂窝小区124可被配置在住所、商业设施、和/或其他近程场景中。毫微微蜂窝小区124可利用回程链路连接来连接到网络122,这可经由宽带因特网连接(例如,T1/T3、数字订户线(DSL)、电缆)来实现。
图2是配置成支持数个UE的无线通信网络200的图示。系统200为对多个蜂窝小区(诸如举例而言,宏蜂窝小区202A-202G)提供通信,其中每个蜂窝小区由相应的BS 204A-204G服务。UE 206A-206I被示出为分散在遍及无线通信系统200的各个位置。如所述,每个UE 206A-206I可在前向链路和/或反向链路上与一个或更多个BS 204A-204G通信。此外,示出了毫微微蜂窝小区208A-208C。UE 206A-206I可另外与毫微微蜂窝小区208A-208C通信。无线通信系统200可在大的地理区域上提供服务,其中宏蜂窝小区202A-202G覆盖宽阔区域而毫微微蜂窝小区208A-208C提供诸如住所和办公楼等区域内的服务。UE 206A-206I可越空和/或经由回程连接建立与BS 204A-204G和/或毫微微蜂窝小区208A-208C的连接。
图3是无线通信系统300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300描绘了与UE 350处于通信的BS 310的框图。在BS 310处,数个数据流的话务数据从数据源312被提供给发射(TX)数据处理器314。TX数据处理器314基于为话务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来格式化、编码、和交织该话务数据流以提供经编码数据。
TX数据处理器314可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来将每个数据流的经编码数据与导频数据340复用。另外或替换地,导频码元可以被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或码分复用(CDM)。导频数据340通常是以已知方式处理的已知数据码型,并且能在UE 350处被用来估计信道响应。TX数据处理器314可基于为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M相移键控(M-PSK)、M正交振幅调制(M-QAM)等)来调制该数据流的经复用的导频和经编码数据以提供调制码元。每个数据流的数据率、编码、和调制可由处理器330执行或提供的指令来确定。
在支持MIMO通信的BS 310中,数据流的调制码元可被提供给TX MIMO处理器320,后者提供对这些调制码元的空间处理(例如,针对OFDM)。TXMIMO处理器320然后将n个调制码元流(或空间流)提供给n个发射机(TMTR)322TX1到322TXn。
每个发射机322TX接收并处理各自的码元流以提供一个或更多个模拟信号,并进一步调理(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这些模拟信号以提供适于在MIMO信道上传输的经调制信号。此外,来自发射机322TX的n个经调制信号分别从n个天线324A1到324An被发射。
在UE 350处,所发射的经调制信号被m个天线352A1到352Am所接收,并且从每个天线352接收到的信号被提供给各自的接收机(RCVR)354RX1到354RXm。每个接收机354RX调理(例如,滤波、放大、及下变频)各自的信号,数字化该经调理的信号以提供样本,并且进一步处理这些样本以提供对应的“收到”码元流。
RX(接收)数据处理器360可从m个接收机354接收这m个收到码元流并基于特定接收机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以提供n个“检测出”的码元流。RX数据处理器360可解调、解交织、和解码每个检测出的码元流以恢复该数据流的话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360执行的处理与由BS 310处的TX MIMO处理器320和TX数据处理器314所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370可编制反向链路消息。反向链路消息可包括关于该通信链路和/或收到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由TX数据处理器338——其还从数据源336接收数个数据流的话务数据——处理和调制,并由TX MIMO处理器380进一步处理,由发射机354TX调理,并被传送回BS 310。
RX数据处理器360所生成的信道响应估计可被用来执行接收机处的空间、空间/时间处理、调节功率电平、改变调制率或方案、或其他动作。RX数据处理器360还可估计检测到的码元流的信号噪声干扰比(SNR)以及可能还有其他信道特性,并将这些量提供给处理器370。RX数据处理器360或处理器370还可推导出对该系统的“工作”SNR的估计。处理器370随后提供信道状态信息(CSI),其可包括关于该通信链路和/或收到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例如,CSI可仅包括该工作SNR。在其他实施例中,CSI可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其可以是指示一种或更多种信道状况的数值。CSI然后由TX数据处理器338处理,由TX MIMO处理器380空间处理,由发射机354TX1到354TXm调理,并被传送回BS 310。
在BS 310处,来自UE 350的经调制信号被天线324所接收,由接收机322RX调理,并由RX数据处理器342解调和处理以提取UE 350所发送的反向链路消息。
处理器330和370可分别指导(例如,控制、协调、管理等)BS 310和UE 350处的操作。可使相应各处理器330和370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332和372相关联。处理器330和370还可执行计算以分别推导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率和冲激响应估计。
图4是解说装置400的配置的框图,该装置400可以是UE 116或BS 102。装置400可包括无线接口402、处理系统404、和机器可读介质406。当装置400是BS时,处理系统404对应于处理器330;机器可读介质406对应于存储器332;而无线接口402对应于天线324A、收发机322、TX数据处理器314、TX MIMO处理器320和RX数据处理器342。当装置400是UE时,处理系统404对应于处理器370;机器可读介质406对应于存储器372;而无线接口402对应于天线352A、收发机354、TX数据处理器338、TX MIMO处理器380和RX数据处理器360。
无线接口402可被整合到处理系统404中或者跨该装置中的多个实体地分布。处理系统404可以用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来实现。该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可以用通用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控制器、集成电路(IC)、专用IC(ASIC)、状态机、门控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者任何其他能够执行信息的演算或其他操纵的适宜实体的任何组合来实现。
处理系统404被耦合至用于存储软件的机器可读介质406。替换地,处理系统404可以自身包括机器可读介质406。软件应当被宽泛地解释成意谓表示任何类型的指令,无论其被称作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他。指令可包括代码(例如,呈源代码格式、二进制代码格式、可执行代码格式、或任何其他合适的代码格式)。当由这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这些指令使处理系统404执行以下描述的各种功能以及各种协议处理功能。
当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代码、程序代码或代码段中实现这些实施例时,它们可被存储在诸如存储组件的机器可读介质中。代码段可以代表规程、函数、子程序、程序、例程、子例程、模块、软件包、类、或是指令、数据结构、或程序语句的任何组合。通过传递和/或接收信息、数据、自变量、参数、或存储器内容,一代码段可被耦合到另一代码段或硬件电路。可以使用包括存储器共享、消息传递、令牌传递和网络传输的任何适宜的手段来传递、转发、或传送信息、自变量、参数、和/或数据。
对于软件实现,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可用执行本文中描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规程、函数等等)来实现。软件代码可被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由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器单元可实现在处理器内部或处理器外部,在后一种情形中其可经由本领域中所知的各种手段被通信地耦合到处理器。
图5是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信息处理和通信的系统的框图。系统500可包括发射设备510,后者可发送数据、控制信令、和/或其他信息至接收设备520。在一个示例中,发射设备510可包括数据源512,后者可以例如一个或更多个传输块的形式提供用于向接收设备520传输的数据。每个传输块包括多个资源块。一方面,数据可被调制/编码模块514调制和/或编码以生成多个用于在载波集(例如,代码、空间、频率上的载波等)上传输的信号。调制/编码模块514可利用一种或更多种技术来调制和编码要在多个载波的分配上发送的数据。一旦生成,经调制和/或编码的信号即可由发射机516发送到接收设备520,在那里信号可由接收机522接收和/或另行处理。在一个示例中,发射设备510可另外利用处理器518和/或存储器519来实现调制/编码模块514和/或发射设备510的任何其他适合组件的一些或全部功能。
在一种配置中,发射设备对应于UE 116而接收设备520对应于BS 102。在另一种配置中,发射设备对应于BS 102而接收设备520对应于UE 116。参照图3,如果BS 310是发射设备,则数据源512对应于数据源312,调制/编码模块514对应于TX数据处理器314,发射机516对应于发射机322TX,处理器518对应于处理器330,而存储器519对应于存储器332。如果UE 350是发射设备,则数据源512对应于数据源336,调制/编码模块514对应于TX数据处理器338,发射机516对应于发射机354TX,处理器518对应于处理器370,而存储器519对应于存储器372。
图6是解说用于在载波上传输的资源块600的概念性时间-频率栅格。资源块600包括84个资源元素601并横跨12个副载波/频调(180kHz)×7个OFDM码元(0.5ms)。资源元素的大小并且因此的资源块的大小取决于为该资源块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每个UE被分配此时间-频率栅格内的数个资源块。UE接收的资源越多且资源元素内使用的调制越高,该UE的比特率就越高。
图7是解说时隙和子帧内的资源块的概念图。半个帧包括5个子帧。每个子帧是1ms。每个子帧包括两个时隙,且每个时隙包括7个OFDM码元×12个OFDM频调或副载波,从而提供84个资源元素。这些资源元素中的一些,如图7中的R0到R3所指示的,包括资源信号。资源信号可以称为共用资源信号(CRS)、信标信号、和/或导频信号。
图8是解说跨载波的共用MCS的概念图。BS 102和UE 116可通过多个载波C1、C2通信。载波C1、C2可以是用于在反向链路120中通信的UL载波或是用于在前向链路118中通信的DL载波。载波C1包括数据D1而载波C2包括数据D2供传送/接收。数据D1、D2可被分配频率上的一个或更多个资源块,每个资源块横跨180kHz达一个子帧。如图8所描绘的,相同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被用于将数据D1和D2调制在分开的载波C1、C2上。由在BS 102中的调度器来确定MCS。该调度器在处理器330(图3)、处理系统404(图4)、和处理器518(图5)内。
假定C1和C2是DL载波,则UE 116确定DL载波C1、C2中每一者的信道质量并将针对DL载波C1、C2的每一者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反馈发送至BS 102。在一种配置中,UE 116为DL载波C1、C2中的每一者发送单独的CQI反馈。在另一种配置中,UE 116将针对这两个DL载波C1、C2的CQI反馈取平均并将平均CQI反馈发送至BS 102。BS 102接收CQI反馈,对该CQI反馈取平均(如果尚未被平均的话),并基于该取平均的CQI反馈确定单个MCS。BS 102于在DL载波C1、C2的至少一者上发送的DL准予中向UE 116通知所确定的MCS。BS 102也可向UE 116通知要使用的DL载波和在这些DL载波上分配的资源。BS 102基于所确定的MCS调制和编码数据D1、D2并通过DL载波C1、C2将经调制和编码的数据发送至UE 116。UE 116在DL载波C1和C2中接收经调制和编码的数据并基于所确定的MCS解调和解码该数据。
假定C1和C2是UL载波,BS 102在上行链路载波C1和C2的每一者中接收信号并确定这些信号中的每一者的信道质量。BS 102对该信道质量取平均并且基于该取平均的信道质量,BS 102确定MCS。BS 102在UL准予中向UE116通知所确定的MCS。BS 102也可向UE 116通知要使用的UL载波和在这些UL载波上分配的资源。UE 116根据UL准予使用所确定的MCS调制和编码数据并将该数据在上行链路载波C1、C2中发送。BS 116使用所确定的MCS解调和解码在上行链路载波C1和C2中接收的数据。
图9是解说每个载波的专用MCS的概念图。如图9所示,为每个载波C1和C2选择MCS。MCS 1被用于调制和编码数据D1而MCS 2被用于调制和编码数据D2。MCS 1和MCS 2可以是相同的MCS或不同的MCS,因为每个载波的MCS是针对该载波的CQI反馈的函数。
假定C1和C2是DL载波,UE 116确定DL载波C1、C2的每一者的信道质量并将针对DL载波C1、C2的每一者的CQI反馈发送至BS 102。BS 102接收CQI反馈并分别确定MCS 1用于DL载波C1且MCS 2用于DL载波C2。BS 102于在DL载波C1、C2的至少一者上发送的DL准予中向UE 116通知所确定的MCS(即,MCS 1和MCS 2)。BS 102基于所确定的MCS调制和编码数据D1、D2并通过DL载波C1、C2将经调制和编码的数据发送至UE 116。UE 116在DL载波C1和C2中接收经调制和编码的数据并基于所确定的MCS解调和解码该数据。
假定C1和C2是UL载波,BS 102在上行链路载波C1和C2的每一者中接收信号并确定这些信号中的每一者的信道质量。BS 102确定MCS 1用于UL载波C1而MCS 2用于UL载波C2。BS 102在UL准予中向UE 116通知所确定的MCS(即,MCS 1和MCS 2)。UE 116根据UL准予使用所确定的MCS调制和编码数据并将该数据在上行链路载波C1、C2中发送。BS 116使用所确定的MCS解调和解码在上行链路载波C1和C2中接收的数据。
图10是解说跨载波群的共用MCS的概念图。如图10所示,MCS 1被用于调制和编码数据D1和D2而MCS 2被用于调制和编码数据D3。
假定C1、C2和C3是DL载波,则UE 116确定DL载波C1、C2、C3的每一者的信道质量并将针对DL载波C1、C2、C3的每一者的CQI反馈发送至BS 102。在一种配置中,UE 116为DL载波C1、C2、C3中的每一者发送单独的CQI反馈。在另一种配置中,UE 116将针对C1、C2这两个DL载波的CQI反馈取平均并将该平均CQI反馈和针对DL载波C3的CQI反馈发送至BS 102。BS 102接收CQI反馈,将针对DL载波C1和C2的CQI反馈取平均(如果未曾被平均的话),并基于该取平均CQI反馈确定MCS 1用于DL载波C1、C2并基于针对DL载波C3的CQI反馈确定MCS 2用于DL载波C3。BS 102于在DL载波C1、C2、C3的至少一者上发送的DL准予中向UE 116通知所确定的MCS(即,MCS 1和MCS 2)。BS 102基于所确定的MCS调制和编码数据D1、D2、D3并通过DL载波C1、C2、C3将经调制和编码的数据发送至UE 116。UE 116在DL载波C1、C2、C3中接收经调制和编码的数据并基于所确定的MCS解调和解码该数据。
假定C1、C2和C3是UL载波,则BS 102在上行链路载波C1、C2和C3的每一者中接收信号并确定这些信号中的每一者的信道质量。BS 102将为上行链路载波C1和C2确定的信道质量取平均。BS 102基于该取平均的信道质量确定MCS 1用于UL载波C1和C2,并基于为UL载波C3所确定的信道质量确定MCS 2用于UL载波C3。BS 102在UL准予中向UE 116通知所确定的MCS(即,MCS 1和MCS 2)。UE 116根据UL准予使用所确定的MCS调制和编码数据并将该数据在上行链路载波C1、C2、C3中发送。BS 116使用所确定的MCS解调和解码在上行链路载波C1、C2、C3中接收的数据。
图11是解说跨多个带宽分配的共用MCS的概念图。BS 102在上行链路载波C1中接收信号并确定该信号的信道质量。BS 102基于所确定的信道质量确定特定的MCS用于UL载波C1。BS 102在UL准予中向UE 116通知所确定的MCS。BS 102也可向UE 116通知诸载波和在那些载波上将使用的分配资源。UE 116根据UL准予使用所确定的MCS调制和编码数据并将该数据在分配的资源D11、D12中发送。BS 116使用所确定的MCS解调和解码在上行链路载波C1中接收的数据。在一种配置中,UL载波C1包含N×SC-FDMA传输,其中N≥2。如图11所示,在此种配置中,分配的资源D11、D12将对应于N=2。
图12是共用MCS 1200的框图。共用MCS 1200出现在图5的调制/编码模块514或图3的TX数据处理器314内并可另外出现在图5的处理器518或图3的处理器330内。传输块是由物理层接受的要联合编码的数据。如以上所述,传输块包含多个资源块。一个传输块内的所有资源块被联合编码。如图12所示,在共用MCS中,多个传输块以相同MCS被联合地复用和编码。传输块1、2的每一者分别被传递给传输块循环冗余校验(CRC)1202、1204,并且然后在传输块复用器1206内被复用在一起。经组合的数据以共用MCS(1214)进行编码(1208)、率匹配(1210)、和调制(1212),然后被传递给映射器模块1216。映射器模块1216映射数据以用于OFDM传输。如果如图8所示存在三个载波,则该数据被映射以用于在载波C1(1218)、C2(1220)、C3(1222)上的OFDM传输。
执行共用MCS 1200的UE 116和/或BS 102可分割诸传输块以维持与旧式系统的兼容性。这样,应用共用MCS的UE 116或BS 102便可确定要应用此共用MCS和传输块的数目N以及该N个传输块的每一者的大小。在一种配置中,传输块的数目N由
Figure BPA00001350206200131
来确定,其中T是基于传输块中的资源块数目NRB以及MCS的索引来确定的传输块大小,而T′是基于旧式传输块中的资源块数目N’RB以及MCS的索引来确定的旧式传输块大小。在此种配置中,这N个传输块的每一者的大小对首N-1个传输块为T’,而对第N个传输块为T-(N-1)T’向上舍入到最接近的旧式传输块大小。在第二种配置中,传输块被均匀拆分,且N个传输块的每一者的大小为T/N向上舍入到最接近的旧式传输块大小。在一个示例中,旧式传输块大小符合应与之保持兼容性的LTE版本。
所期望的旧式传送块长度T’可为预定义的或以信令通知UE。DL准予中将不需要额外的关于传输块大小/边界的信息。可定义位以通知是对每传输块有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还是对所有传输块有单个HARQ反馈(ACK集束)。在UL映射限制的情形中,此种配置可能是期望的。可在此准予中动态地或由RRC信令半静态地向UE传达是对每传输块有HARQ反馈还是对所有传输块有单个HARQ反馈。
图13是专用MCS 1300的框图。专用MCS 1300出现在图5的调制/编码模块514或图3的TX数据处理器314内并可另外出现在图5的处理器518或图3的处理器330内。如图13所示,在专用MCS中,多个传输块各自以专用MCS被独立地复用和编码。传输块1传递经过传输块CRC 1302、编码模块1306、率匹配模块1310和调制模块1314。随后,数据被传递给映射器模块1320,假定如图9所示有两个载波,则映射器模块1320映射该数据用于在载波C1上的OFDM传输(1324)。传输块2传递经过传输块CRC 1304、编码模块1308、率匹配模块1312和调制模块1316。随后,数据被传递给映射器模块1322,后者映射该数据用于在载波C2上的OFDM传输(1326)。
这两个传输块的MCS(1318)各自是分别基于收到的与诸传输块藉以传送的载波(即,C1、C2)对应的CQI反馈来确定的。一个传输块可横跨载波,其中每DL载波有一个确收(ACK)。在一种配置中,由于跨载波的不同MCS以及ACK映射问题,不允许一个传输块横跨多个载波。
图14是跨载波群的共用MCS1400的框图。跨载波群的共用MCS 1400出现在图5的调制/编码模块514或图3的TX数据处理器314内并可另外出现在图5的处理器518或图3的处理器330内。传输块1、2各自传递经过传输块CRC并被复用在一起。然后使用共用MCS将经组合的数据编码、率匹配、和调制(1402)。类似地,传输块3、4各自传递经过传输块CRC并被复用在一起。然后使用共用MCS将经组合的数据编码、率匹配、和调制(1404)。然后数据被传递给映射器模块1406。假定如图10所示的载波和MCS安排,则包括传输块1、2的数据被映射到群1(1408)用于在载波C1、C2上的OFDM传输;而包括传输块3、4的数据被映射到群2(1410)用于在载波C3、C4上的OFDM传输。
图15是跨多个带宽分配的共用MCS 1500的框图。跨多个带宽分配的共用MCS 1500出现在图5的调制/编码模块514或图3的TX数据处理器314内并可另外出现在图5的处理器518或图3的处理器330内。传输块1、2的每一者分别被传递给传输块CRC 1502、1504,并且然后在传输块复用器1506内被复用在一起。经组合的数据以共用MCS(1514)进行编码(1508)、率匹配(1510)、和调制(1512),然后被传递给映射器模块1516。映射器模块1516映射数据以用于OFDM传输。假定如图11所示的载波和分配资源安排,则数据被映射用于N×SC-FDMA传输(1518、1520、1522)。
图16解说用于跨多载波分配对数据应用共用MCS的方法体系1600。在框1602,标识对应于要被发送的数据的一个或更多个传输块。在框1604,标识要藉以发送所标识出的数据的多个载波。在框1606,应用共用MCS以调制和编码对应于这一个或更多个传输块的数据。在框1608,共同调制和编码的数据被跨所标识出的载波分配。
图17解说用于每载波分配对数据应用专用MCS的方法体系1700。在框1702,标识对应于要被发送的数据的一个或更多个传输块。在框1704,标识要藉以发送所标识出的数据的多个载波。在框1706,相应各个所标识出的载波被指派给独立的MCS(即,分别确定的MCS)以及这一个或更多个传输块的非交迭部分。在框1708,使用为相应各个载波指派的MCS调制和编码与指派给相应各个载波的传输块相对应的数据。在框1710,经调制和编码的数据被分配给各自获指派的载波。
图18解说用于为跨相应分配的载波群的数据应用共用MCS的方法体系1800。在框1802,标识对应于要被发送的数据的一个或更多个传输块。在框1804,标识要藉以发送所标识出的数据的多个载波。在框1806,相应各群所标识出的载波被指派给独立的MCS(即,分别确定的MCS)以及这一个或更多个传输块的非交迭部分。在框1808,使用为相应各群载波指派的MCS调制和编码与指派给相应各群载波的传输块相对应的数据。在框1810,经调制和编码的数据跨相应各个获指派的群内所标识出的载波分配。
图19是解说示例性BS装置400的多个模块的DL相关功能性的概念框图1900。BS从UE接收针对多个DL载波的CQI反馈(1902)。BS基于该CQI反馈确定至少一种MCS(1904)。BS向该UE通知所确定的至少一种MCS(1906)。BS根据该至少一种MCS调制和编码数据(1908)。BS然后将经调制和编码的数据在该多个DL载波内发送给UE(1910)。在一种配置中,示例性装置400包括用于基于为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接收且从设备发送的反馈确定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装置,以及用于根据该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调制和编码数据以用于在这些下行链路载波上传输给该设备的装置。上述这些装置是配置成具有图19的模块/算法的处理系统。
图20是解说示例性BS装置400的多个模块的UL相关功能性的概念框图2000。BS在至少一个UL载波中从UE接收信号(2002)。这至少一个UL载波可以是具有N×SC-FDMA传输的一个载波或是多个UL载波。BS确定收到信号的信道质量(2004)。BS基于所确定的信道质量确定至少一种MCS(2006)。BS向UE通知所确定的至少一种MCS(2008)。BS根据这至少一种MCS解调和解码来自该UE的该至少一个UL载波中的数据(2010)。在一种配置中,示例性装置400包括用于在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中从设备接收信号的装置,该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从具有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群中选择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和包含N个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其中N≥2;用于确定每个收到信号的信道质量的装置;用于基于所确定的信道质量确定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装置;以及用于根据该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解调和解码在来自该设备的该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内的数据的装置。上述这些装置是配置成具有图20的模块/算法的处理系统。
图21是解说示例性UE装置400的多个模块的DL相关功能性的概念框图2100。UE发送针对多个DL载波的CQI反馈(2102)。UE接收关于基于此CQI反馈确定的至少一种MCS的信息(2104)。UE根据收到信息解调和解码在该多个DL载波上接收的数据(2106)。在一种配置中,示例性装置400包括用于发送针对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反馈的装置;用于接收关于基于该反馈确定的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信息的装置;以及用于根据该信息解调和解码在这些下行链路载波上接收的数据的装置。上述这些装置是配置成具有图21的模块/算法的处理系统。
图22是解说示例性UE装置400的多个模块的UL相关功能性的概念框图2200。UE在至少一个UL载波上发送信号(2202)。这至少一个UL载波可以是具有N×SC-FDMA传输的一个UL载波或是多个UL载波。UE接收关于基于此CQI反馈确定的至少一种MCS的信息(2204)。UE根据收到信息调制和编码数据用于在该至少一个UL载波中传输(2206)。在一种配置中,示例性装置400包括用于在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上发送信号的装置,该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从具有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群中选择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和包含N个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其中N≥2;用于接收关于基于每个信号的信道质量确定的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信息的装置;以及用于根据该信息调制和编码数据以用于在该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中传输的装置。上述这些装置是配置成具有图22的模块/算法的处理系统。
如上所讨论的,提供了在多载波系统中的指派资源上的MCS的多种办法。这多种办法包括跨多载波分配的共用(单个)MCS、每载波分配的专用(单独)MCS、跨载波群的共用MCS、以及跨多个带宽分配的共用MCS(例如,单个UL载波上的N×SC-FDMA传输)。
共用MCS提供数个益处。在共用MCS的情况下,与MCS信息相关的DL准予开销较小。专用MCS办法情况下的单个MCS准予将具有额外的位(例如,5个位)用于向UE通知每个载波单独的MCS,并且如果在每个载波上分别发送该准予,则该准予将具有额外的位(例如25个位)用于每载波的MCS、标记、HARQ过程ID、以及CRC。此外,共用MCS提供频率分集调度,因为跨所有载波仅需要单个宽带CQI反馈。即,在共用MCS情况下,UE可针对所有DL载波仅发送一个取平均的CQI反馈。然而在专用MCS(其是频率选择性的)情况下,UE必须为每个DL载波发送CQI反馈。此外,共用MCS以跨分配载波交织的有效载荷提供潜在较大的频率分集。
在共用MCS情况下,与专用MCS相比有一些容量损失。在专用MCS情况下,在载波间存在大的SNR差异的情形中有一些容量增益,因为MCS与所提供的CQI反馈匹配。
跨载波群的共用MCS可允许区分具有非常不同的特性的载波群。每指派的MCS数目可被限制为两个且能覆盖两个带宽区域因不同频带中有不同的发射功率类、干扰、和损失而导致有很大的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SINR)差异的情形。可由准予格式隐式地向UE传达群数。关于哪些载波属于哪个群的信息可在系统信息中或者由RRC信令(即,专用信令)来半静态地传达给UE。替换地,该信息可在准予中被动态地传达给UE。
提供以上描述是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完全理解本公开的完整范围。对本文中公开的各种配置的改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权利要求并非旨在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各种方面,而是应被授予与权利要求的语言相一致的全部范围,其中对要素单数形式的引述除非特别声明,否则并非旨在意谓“有且仅有一个”,而是意谓“一个或更多个”。除非特别另外声明,否则术语“一些/某个”指的是一个或更多个。引述要素组合中的至少一者(例如,“A、B、或C的至少一个”)的权利要求指代所引述要素的一个或更多个(例如,A、或B、或C、或其任何组合)。本公开通篇描述的各种方面的要素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当前或今后所知的所有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等效方案通过引述被明确纳入于此,且旨在被权利要求所涵盖。此外,本文中所公开的任何内容都并非旨在贡献给公众——无论这样的公开是否在权利要求书中被显式地叙述。权利要求的任何要素都不应当在35U.S.C.§112第六款的规定下来解释——除非该要素是使用短语“用于……的装置”来明确叙述的,或者在方法权利要求情形中该要素是使用短语“用于……的步骤”来叙述的。

Claims (66)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基于为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接收且从一设备发送的反馈确定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
根据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调制和编码数据以用于在所述下行链路载波上传输至所述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设备通知所确定的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是信道质量指示反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包括被复用成经组合数据块的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以及
所述方法还包括映射经调制和编码的经组合数据块以用于在所述下行链路载波上传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为所述数据并为所述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确定传输块数目N和所述传输块的每一者的大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所述传输块数目N被确定为:
Figure FPA00001350206100011
其中T是基于所述第一传输块内的第一资源块数目NRB以及所述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的索引确定的第一传输块大小,并且T’是基于第二传输块内的第二资源块数目N’RB以及所述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所述索引确定的第二传输块大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传输块的每一者的大小对首N-1个传输块为T’,并且对第N个传输块为T-(N-1)T’向上舍入到最接近的第二传输块大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传输块的每一者的大小为T/N向上舍入到最接近的第二传输块大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包括第一下行链路载波和第二下行链路载波;
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与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分开地确定的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为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接收的所述反馈确定的,并且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为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接收的所述反馈确定的;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包括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
所述第一传输块由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调制和编码,并且所述第二传输块由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调制和编码;以及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映射经调制和编码的第一传输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上传输,并且映射经调制和编码的第二传输块用于在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上传输。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包括第一下行链路载波、第二下行链路载波和第三下行链路载波;
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与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分开地确定的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三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或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包括复用成第一经组合数据块的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并包括复用成第二经组合数据块的第三传输块和第四传输块;
所述第一经组合数据块由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调制和编码;
所述第二经组合数据块由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调制和编码;以及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映射经调制和编码的第一经组合数据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和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上传输,并且映射经调制和编码的第二经组合数据块用于在所述第三下行链路载波上传输。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为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接收的所述反馈和为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接收的所述反馈被组合成经组合反馈,所述经组合反馈对应于所述第一和第二下行链路载波的平均信道质量;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所述经组合反馈确定的;以及
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为所述第三下行链路载波接收的所述反馈确定的。
15.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从一设备接收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的信号,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从具有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群中选择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以及包含N个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其中N≥2;
确定每个收到信号的信道质量;
基于所确定的信道质量确定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
根据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解调和解码来自所述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的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设备通知所确定的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且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且所述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第一上行链路载波和第二上行链路载波;
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与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分开地确定的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信道质量确定的,并且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信道质量确定的;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二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且所述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第一上行链路载波、第二上行链路载波和第三上行链路载波;
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与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分开地确定的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二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或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三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包含所述N个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的一个载波;
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所述数据包括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
所述第一和第二传输块由所述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调制和编码;以及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映射经调制和编码的第一和第二传输块以用于在所述N个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上传输。
2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发送针对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反馈;
接收关于基于所述反馈确定的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信息对在所述下行链路载波上接收的数据进行解调和解码。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是信道质量指示反馈。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包括第一下行链路载波和第二下行链路载波;
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与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分开地确定的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为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发送的所述反馈确定的,并且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为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发送的所述反馈确定的;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解调和解码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解调和解码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包括第一下行链路载波、第二下行链路载波和第三下行链路载波;
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与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分开地确定的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为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发送的所述反馈确定的,并且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为所述第三下行链路载波发送的所述反馈确定的;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解调和解码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解调和解码所述第三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或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解调和解码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26.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上发送信号,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从具有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群中选择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以及包含N个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其中N≥2;
接收关于基于每个信号的信道质量确定的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信息调制和编码数据以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中传输。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且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且所述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第一上行链路载波和第二上行链路载波;
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与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分开地确定的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信道质量确定的,并且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信道质量确定的;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二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且所述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第一上行链路载波、第二上行链路载波和第三上行链路载波;
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与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分开地确定的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二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或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三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30.一种能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包括:
用于基于为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接收且从一设备发送的反馈确定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装置;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调制和编码数据以用于在所述下行链路载波上传输至所述设备的装置。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向所述设备通知所确定的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装置。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是信道质量指示反馈。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包括被复用成经组合数据块的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以及
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映射经调制和编码的经组合数据块以用于在所述下行链路载波上传输的装置。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为所述数据并为所述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确定传输块数目N和所述传输块的每一者的大小的装置。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所述传输块数目N被确定为:其中T是基于第一传输块内的第一资源块数目NRB以及所述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的索引确定的第一传输块大小,并且T’是基于第二传输块内的第二资源块数目N’RB以及所述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的索引确定的第二传输块大小。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传输块的每一者的大小对首N-1个传输块为T’,并且对第N个传输块为T-(N-1)T’向上舍入到最接近的第二传输块大小。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传输块的每一者的大小为T/N向上舍入到最接近的第二传输块大小。
39.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包括第一下行链路载波和第二下行链路载波;
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与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分开地确定的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为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接收的所述反馈确定的,并且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为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接收的所述反馈确定的;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包括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
所述第一传输块由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调制和编码,并且所述第二传输块由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调制和编码;以及
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映射经调制和编码的第一传输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上传输、并且映射经调制和编码的第二传输块用于在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上传输的装置。
4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包括第一下行链路载波、第二下行链路载波和第三下行链路载波;
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与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分开地确定的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三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或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包括复用成第一经组合数据块的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并包括复用成第二经组合数据块的第三传输块和第四传输块;
所述第一经组合数据块由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调制和编码;
所述第二经组合数据块由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调制和编码;以及
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映射经调制和编码的第一经组合数据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和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上传输、并且映射经调制和编码的第二经组合数据块用于在所述第三下行链路载波上传输的装置。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为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接收的所述反馈和为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接收的所述反馈被组合成经组合反馈,所述经组合反馈对应于所述第一和第二下行链路载波的平均信道质量;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所述经组合反馈确定的;以及
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为所述第三下行链路载波接收的所述反馈确定的。
44.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从一设备接收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的信号的装置,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从具有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群中选择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以及包含N个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其中N≥2;
用于确定每个收到信号的信道质量的装置;
用于基于所确定的信道质量确定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装置;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解调和解码来自所述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的数据的装置。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向所述设备通知所确定的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装置。
4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且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47.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且所述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第一上行链路载波和第二上行链路载波;
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与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分开地确定的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信道质量确定的,并且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信道质量确定的;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二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48.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且所述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第一上行链路载波、第二上行链路载波和第三上行链路载波;
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与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分开地确定的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二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或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三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49.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包含所述N个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的一个载波;
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所述数据包括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
所述第一和第二传输块由所述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调制和编码;以及
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映射经调制和编码的第一和第二传输块以用于在所述N个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上传输的装置。
50.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发送针对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反馈的装置;
用于接收关于基于所述反馈确定的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信息的装置;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信息对在所述下行链路载波上接收的数据进行解调和解码的装置。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是信道质量指示反馈。
52.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53.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包括第一下行链路载波和第二下行链路载波;
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与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分开地确定的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为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发送的所述反馈确定的,并且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为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发送的所述反馈确定的;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解调和解码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解调和解码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54.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包括第一下行链路载波、第二下行链路载波和第三下行链路载波;
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与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分开地确定的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为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发送的所述反馈确定的,并且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为所述第三下行链路载波发送的所述反馈确定的;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解调和解码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解调和解码所述第三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或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解调和解码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55.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在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上发送信号的装置,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从具有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群中选择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以及包含N个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其中N≥2;
用于接收关于基于每个信号的信道质量确定的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信息的装置;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信息调制和编码数据以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中传输的装置。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且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单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57.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且所述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第一上行链路载波和第二上行链路载波;
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与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分开地确定的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信道质量确定的,并且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是基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信道质量确定的;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二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58.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且所述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第一上行链路载波、第二上行链路载波和第三上行链路载波;
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与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分开地确定的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二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或所述第二调制和编码方案用于调制和编码所述第三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数据。
59.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
用于基于为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接收且从一设备发送的反馈确定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代码;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调制和编码数据以用于在所述下行链路载波上传输至所述设备的代码。
6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
用于从一设备接收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的信号的代码,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从具有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群中选择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以及包含N个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其中N≥2;
用于确定每个收到信号的信道质量的代码;
用于基于所确定的信道质量确定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代码;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解调和解码来自所述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的数据的代码。
6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
用于发送对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反馈的代码;
用于接收关于基于所述反馈确定的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信息的代码;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信息对在所述下行链路载波上接收的数据进行解调和解码的代码。
6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
用于在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上发送信号的代码,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从具有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群中选择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以及包含N个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其中N≥2;
用于接收关于基于每个信号的信道质量确定的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信息的代码;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信息调制和编码数据以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中传输的代码。
63.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处理系统,其被配置成:
基于为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接收且从一设备发送的反馈确定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
根据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调制和编码数据以用于在所述下行链路载波上传输至所述设备。
64.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处理系统,其被配置成:
从一设备接收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的信号,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从具有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群中选择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以及包含N个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其中N≥2;
确定每个收到信号的信道质量;
基于所确定的信道质量确定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
根据所述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解调和解码来自所述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的数据。
65.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处理系统,其被配置成:
发送针对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反馈;
接收关于基于所述反馈确定的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信息对在所述下行链路载波上接收的数据进行解调和解码。
66.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处理系统,其被配置成:
在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上发送信号,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包括从具有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群中选择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以及包含N个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其中N≥2;
接收关于基于每个信号的信道质量确定的至少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信息调制和编码数据以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中传输。
CN200980142445.0A 2008-10-22 2009-10-22 多载波系统的共用及专用调制和编码方案 Active CN1022041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760808P 2008-10-22 2008-10-22
US10758408P 2008-10-22 2008-10-22
US61/107,608 2008-10-22
US61/107,584 2008-10-22
US12/603,426 US8310981B2 (en) 2008-10-22 2009-10-21 Common and dedicated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for a multicarrier system
US12/603,426 2009-10-21
PCT/US2009/061711 WO2010048426A2 (en) 2008-10-22 2009-10-22 Common and dedicated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for a multicarrier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4152A true CN102204152A (zh) 2011-09-28
CN102204152B CN102204152B (zh) 2015-04-29

Family

ID=42117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2445.0A Active CN102204152B (zh) 2008-10-22 2009-10-22 多载波系统的共用及专用调制和编码方案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310981B2 (zh)
EP (1) EP2351283B1 (zh)
JP (1) JP5497050B2 (zh)
KR (1) KR101290189B1 (zh)
CN (1) CN102204152B (zh)
BR (1) BRPI0920816A2 (zh)
TW (1) TW201106670A (zh)
WO (1) WO2010048426A2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80468A1 (zh) * 2014-05-29 2015-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7154835A (zh) * 2017-05-05 2017-09-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8282866A (zh) * 2017-01-05 2018-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小区传输块映射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11670550A (zh) * 2018-01-24 2020-09-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时隙聚集的信令
CN115280694A (zh) * 2020-03-13 2022-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多个资源单元的调制和二进制卷积编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77796B2 (en) * 2007-03-05 2011-12-13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communicating in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US9191177B2 (en) 2009-05-04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US8792427B2 (en) * 2009-05-04 2014-07-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s on multiple carriers
KR101565995B1 (ko) * 2009-07-16 2015-11-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입력 듀얼-출력의 필터를 이용한 멀티-대역의 라디오 주파수 신호 송수신 시스템
CN102742338A (zh) * 2010-02-02 2012-10-17 诺基亚公司 用于无线回程链路上的多个传输块的资源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34629B (zh) * 2010-04-06 2014-10-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传输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KR101829852B1 (ko) * 2010-09-01 2018-02-20 마벨 월드 트레이드 리미티드 통신 네트워크의 링크 적응
WO2012074316A2 (en) * 2010-12-01 2012-06-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link adaptation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9178745B2 (en) * 2011-02-04 2015-11-03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ontrol mode PHY for WLAN
WO2012106635A1 (en) 2011-02-04 2012-08-0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ontrol mode phy for wlan
US8855227B2 (en) * 2011-08-19 2014-10-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receiving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ignal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804595B2 (en) 2012-06-25 2014-08-12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CA2877915C (en) * 2012-06-25 2020-05-05 Cohere Technologies, Inc. Modulation and equalization in an orthonormal time-frequency shifting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288009B2 (en) * 2012-07-09 2016-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ulation coding scheme selection for response frames in case of transmit power imbalance
US9820276B2 (en) * 2012-07-31 2017-11-14 Atc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 networks, devices and methods that establish asymmetric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FDD) links using a downlink frequency carrier and multiple uplink frequency carriers
KR102012696B1 (ko) 2012-09-14 2019-08-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데이터 수신 장치, 상기 장치들를 포함하는 데이터 송수신 시스템
KR20150091370A (ko) * 2012-11-29 2015-08-10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Ofdm 시스템에서의 스펙트럼 누출 감소 방법
US9590878B2 (en) 2013-01-16 2017-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design for long-term evolution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WO2014146277A1 (zh) * 2013-03-21 2014-09-2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US9130784B2 (en) * 2013-04-22 2015-09-0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modulation in a wir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94534A1 (zh) 2013-06-08 2014-1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及调制编码方案的通知方法、装置
KR102339298B1 (ko) 2013-09-10 2021-12-14 마벨 아시아 피티이 엘티디. 옥외 wlan용 확장 보호 구간
KR102526618B1 (ko) 2013-10-25 2023-04-27 마벨 아시아 피티이 엘티디. 와이파이를 위한 레인지 확장 모드
US10218822B2 (en) 2013-10-25 2019-02-26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Physical layer frame format for WLAN
US10194006B2 (en) 2013-10-25 2019-01-2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Physical layer frame format for WLAN
TWI505741B (zh) 2014-01-03 2015-10-21 Ind Tech Res Inst 基地台及其資源分配方法
US11855818B1 (en) 2014-04-30 2023-12-26 Marvell Asia Pte Ltd Adaptiv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numerolog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602235B2 (en) 2014-06-27 2017-03-2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segmentation and configuration for concatenated turbo and RS coding
CN105634659B (zh) * 2014-10-30 2019-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
US20160212749A1 (en) * 2015-01-19 2016-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 of multiple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s in a physical protocol data unit
EP3251276B1 (en) * 2015-01-28 2022-10-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EP3259863B1 (en) 2015-02-17 2019-07-10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Block coding scheme for phy data unit transmission
KR20160115049A (ko) * 2015-03-25 2016-10-0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멀티 캐리어 분배를 위한 광 역다중화기 및 그 방법
US10382598B1 (en) 2015-05-01 2019-08-1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Physical layer frame format for WLAN
US10181966B1 (en) 2015-05-01 2019-01-1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WiFi classification by pilot sequences
US10038518B1 (en) 2015-06-11 2018-07-3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ignaling phy preamble formats
WO2017096558A1 (en) * 2015-12-09 2017-06-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resource mapping and mcs determination
US10285174B2 (en) 2016-01-11 2019-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data channel design for narrowband devices
US20230089599A1 (en) * 2021-09-20 2023-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of code block group based transport blocks
CA3234504A1 (en) 2021-10-05 2023-04-13 Biotempt B.V. Angiogenic control, preferably combined with glycaemic contro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10027A2 (en) * 2004-07-07 2006-01-2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hannel quality and performing adaptive modulation/coding with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049709A1 (en) * 2006-08-17 2008-02-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fficient precoding feedback in a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898540A1 (en) * 2005-08-04 2008-03-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bile station device
US20080130711A1 (en) * 2006-11-30 2008-06-05 Severine Catreux-Erce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noise and/or signal filtering in an hsdpa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selection
WO2008109269A2 (en) * 2007-03-07 2008-09-1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with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19919B8 (en) * 2002-01-31 2012-02-1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e station
US8213367B2 (en) * 2005-11-02 2012-07-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dimensioning the control channel for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1901496B1 (en) 2006-09-12 2010-09-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Link adaptation dependent on control signaling
JP4537485B2 (ja) 2007-02-07 2010-09-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リソース割り当て要求方法
US8369356B2 (en) * 2007-03-21 2013-0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management of receiver resources
US20080253326A1 (en) * 2007-04-13 2008-10-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ous adaptive harq
US9444587B2 (en) * 2008-10-16 2016-09-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cremental redundancy relay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10027A2 (en) * 2004-07-07 2006-01-2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hannel quality and performing adaptive modulation/coding with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898540A1 (en) * 2005-08-04 2008-03-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bile station device
US20080049709A1 (en) * 2006-08-17 2008-02-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fficient precoding feedback in a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130711A1 (en) * 2006-11-30 2008-06-05 Severine Catreux-Erce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noise and/or signal filtering in an hsdpa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selection
WO2008109269A2 (en) * 2007-03-07 2008-09-1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with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80468A1 (zh) * 2014-05-29 2015-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5228078A (zh) * 2014-05-29 2016-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5228078B (zh) * 2014-05-29 2018-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0306666B2 (en) 2014-05-29 2019-05-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8282866A (zh) * 2017-01-05 2018-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小区传输块映射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8282866B (zh) * 2017-01-05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小区传输块映射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7154835A (zh) * 2017-05-05 2017-09-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7154835B (zh) * 2017-05-05 2020-05-1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1670550A (zh) * 2018-01-24 2020-09-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时隙聚集的信令
CN115280694A (zh) * 2020-03-13 2022-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多个资源单元的调制和二进制卷积编码
CN115280694B (zh) * 2020-03-13 2024-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多个资源单元的调制和二进制卷积编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51283A2 (en) 2011-08-03
JP5497050B2 (ja) 2014-05-21
WO2010048426A3 (en) 2010-12-02
EP2351283B1 (en) 2019-06-12
US20100103920A1 (en) 2010-04-29
CN102204152B (zh) 2015-04-29
KR101290189B1 (ko) 2013-07-30
BRPI0920816A2 (pt) 2016-11-01
JP2012506677A (ja) 2012-03-15
TW201106670A (en) 2011-02-16
KR20110074786A (ko) 2011-07-01
WO2010048426A2 (en) 2010-04-29
US8310981B2 (en) 2012-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4152B (zh) 多载波系统的共用及专用调制和编码方案
US9681479B2 (e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using macrocell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CN102388665B (zh) 用于支持不同系统带宽上的用户装备的方法和装置
CA2678929C (en) Signaling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546134B (zh) 基于增强phich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9544776B2 (e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s
CN102668665B (zh) 异构网络中的频谱解读
CN105812114B (zh) 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45012B (zh) 在载波聚合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上行链路确认信令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97615B (zh) 多载波系统中信道质量报告区域的范围
CN102187726B (zh) 载波聚合
CN104871618B (zh) 用于分配上行链路无线资源的网络节点和方法
CN102714864B (zh) 无线通信中的绑定频分复用结构
CN107005376B (zh) 用于单载波传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7534541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05009488A (zh) 用于在tdd模式的epdcch的pucch资源压缩
CN105122673A (zh) 重配置控制信道资源映射冲突避免
CN102474405A (zh) 用于混合的单载波和多载波网络中的上行链路控制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04272A (zh) 基站、终端、搜索区间设定方法及解码方法
CN104067549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确认信令
CN102823189A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静音方案及其信令
CN104025496A (zh) 用于无线网络的可扩展及可缩放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WO2010067625A1 (ja) 下りリンク参照信号の伝送方法、基地局、ユーザ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289174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频率多样化传输
US20210045142A1 (en) Lcp restriction enhanc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10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610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