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4659B - 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 - Google Patents

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4659B
CN105634659B CN201410604235.1A CN201410604235A CN105634659B CN 105634659 B CN105634659 B CN 105634659B CN 201410604235 A CN201410604235 A CN 201410604235A CN 105634659 B CN105634659 B CN 1056346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mbol
transmission block
complex symbol
xstd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042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34659A (zh
Inventor
袁志锋
戴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60423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34659B/zh
Priority to EP15854680.4A priority patent/EP3214784B1/en
Priority to US15/523,461 priority patent/US10432356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83494 priority patent/WO201606592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634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4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34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46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04L1/0058Block-coded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2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ransmit antennas, e.g. of the amplitude or ph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H04L27/183Multiresolu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45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allow the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 H04L27/3461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allow the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transmit a sub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488Multiresolu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27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assessing signal quality or detecting noise/interference for the receiv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04L1/0004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applied to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04L1/000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applied to payloa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8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2Amplitud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using on-off keying; Single sideband or vestigial sideband modulation
    • H04L27/04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405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e.g. reduction of the bit error rate, bandwidth, or average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405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e.g. reduction of the bit error rate, bandwidth, or average power
    • H04L27/3416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e.g. reduction of the bit error rate, bandwidth, or average power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carried by both the individual signal points and the subset to which the individual points belong, e.g. using coset coding, lattice coding, or related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6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04L27/362Modulation using more than one carrier, e.g. with quadrature carriers, separately amplitude modul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其中,该方法包括:将待发送数据分成两份,其中,每份按对应的预定编码调制方式分别生成传输块TB1和TB2;将传输块TB1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以及将传输块TB2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将S1和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具有Gray属性;向接收机发送新的传输块。本发明提高了频谱效率,使叠加后的符号星座点具有Gray属性,提高了SIC解调性能,而且可以为不同的数据流分配不同的功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
背景技术
基站和UE的通信,根据基站和UE之间的信道情况,一次可以传输一个可以匹配信道的,具有一定编码调制方式(Modulation Coding Scheme,简称为MCS)、即一定频谱效率的传输块。因此一个蜂窝通信标准都会明确规定一套编码调制方式来匹配不同的无线信道。在实际通信中,可能实际的信道质量很好,如UE处于小区中心,这时的信道质量比标准中最高MCS所需的还要高。在现有MCS标准下,当UE在小区内SNR条件很好,或发送功率有冗余时,可能因无法选择更高的调制方式或充分利用发送功率而使频谱效率受限。若UE或基站可以同时发送多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简称为TB)给对方,如将两个TB叠加,给第一个TB足够的传输功率,给额外的TB分配冗余功率,接收方用串行干扰消除(successive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简称为SIC)技术分离两个TB块,这样就能在不修改MCS标准定义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
两个TB块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传输,解调时两个TB块是相互干扰的。在相关技术中,提供了有两种解调方法:第一种是每个TB都带着其他TB的干扰解调,这样实现较简单,但性能是有损的。第二种是使用SIC技术。下面以两个TB的干扰消除过程为例简单说明,多个TB的干扰消除过程很容易由此推广:先解调译码出TB1的信息(带着TB2的干扰来解TB1信息)。然后解调TB2信息时,需要先把之前解调译码出来的TB1信息(可能需要重构)减去,再解TB2信息。这样TB2信息因为可以没有干扰,所以性能可以有较大提升。因此双TB块传输通常会使用SIC技术接收。
两个TB直接相加后传输,这样直接相加的叠加方式由于最终组合出的星座点没有Gray映射(映射的相邻星座点仅有1个比特不同,这样调制的性能最优)的属性,图1是相关技术中,QPSK符号和16QAM符号直接相加的方式叠加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接收端如果使用SIC接收,解调没有Gray映射属性的星座点更容易出错,而SIC接收会有误差传播,10%的BLER这种程度的误差传播就不能忽略。
因此,在相关技术中,存在两个TB直接相加最终组合出的星座点没有Gray映射属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以至少解决在相关技术中,存在两个TB直接相加最终组合出的星座点没有Gray映射属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方法,包括:将待发送数据分成两份,其中,每份按对应的预定编码调制方式分别生成传输块TB1和TB2;将所述传输块TB1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以及将所述传输块TB2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将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具有格雷Gray属性;向接收机发送所述新的传输块。
优选地,在向所述接收机发送所述新的传输块之前,还包括:根据两份传输块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调整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其中,大于
优选地,将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包括:在所述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所述TB2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所述S1和所述S2经过叠加后生成的复数符号序列S3为 其中,符号表示向上取整,为所述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
优选地,将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包括:在所述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所述TB2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则所述S1和所述S2经过叠加后生成复数符号序列S3为 其中,符号表示向下取整,为所述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
优选地,将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包括:将所述S2镜像后得到符号S;将所述S1和所述S进行叠加生成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所述S3。
优选地,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S2镜像后得到符号S:根据S1实部的值确定S实部的符号,根据S1虚部的值确定S虚部的符号,复数符号序列S2镜像后的符号S表示为或者 其中,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符号S的功率和S2的功率一样。
优选地,复数符号序列S1为将所述TB1经过功率归一化星座图调制后的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复数符号序列S2为将所述TB2经过功率归一化星座图调制后的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
优选地,Xstd、Ystd的取值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正交相移键控QPSK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16正交幅度调制16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3,-3};64正交幅度调制64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3,-3,5,-5,7,-7}。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传输块的数据接收方法,包括:接收来自于发射机的发射信号,其中,所述发射信号为所述发射机上将待发送数据划分为两份后,将每份对应的传输块TB1和TB2进行叠加生成的新的传输块,所述传输块TB1被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以及所述传输块TB2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具有格雷Gray属性;采用串行干扰消除方法解析出两个传输块。
优选地,采用串行干扰消除方法解析出两个传输块包括:带着TB2信息干扰解出TB1的信息,采用SIC方法除去TB1的信息后,镜像解出TB2的信息。
优选地,带着TB2信息干扰解出TB1的信息,采用SIC方法除去TB1的信息后,镜像输出TB2的信息包括:在解调出所述TB1的信息为x1’+y1’·i,除去所述TB1的信息后的信息为x2’+·y2’·i,所述TB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则镜像输出信号为 或者其中,符号表示向上取整,表示向下取整。
优选地,Xstd’、Ystd’的取值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正交相移键控QPSK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16正交幅度调制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3,-3};64正交幅度调制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3,-3,5,-5,7,-7}。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装置,包括:划分模块,用于将待发送数据分成两份,其中,每份按对应的预定编码调制方式分别生成传输块TB1和TB2;调制模块,用于将所述传输块TB1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以及将所述传输块TB2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具有格雷Gray属性;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机发送所述新的传输块。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调整模块,用于根据两份传输块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调整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其中,大于
优选地,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在所述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所述TB2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所述S1和所述S2经过叠加后生成的复数符号序列S3为 其中,符号表示向上取整,为所述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
优选地,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包括:在所述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所述TB2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则所述S1和所述S2经过叠加后生成复数符号序列S3为其中,符号表示向下取整,为所述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
优选地,所述生成模块包括:得到单元,用于将所述S2镜像后得到符号S;生成单元,用于将所述S1和所述S进行叠加生成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所述S3。
优选地,所述得到单元,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S2镜像后得到符号S:根据S1实部的值确定S实部的符号,根据S1虚部的值确定S虚部的符号,复数符号序列S2镜像后的符号S表示为或者其中,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符号S的功率和S2的功率一样。
优选地,复数符号序列S1为将所述TB1经过功率归一化星座图调制后的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复数符号序列S2为将所述TB2经过功率归一化星座图调制后的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
优选地,Xstd、Ystd的取值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正交相移键控QPSK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16正交幅度调制16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3,-3};64正交幅度调制64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3,-3,5,-5,7,-7}。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射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传输块的数据接收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发射机的发射信号,其中,所述发射信号为所述发射机上将待发送数据划分为两份后,将每份对应的传输块TB1和TB2进行叠加生成的新的传输块,所述传输块TB1被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以及所述传输块TB2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具有格雷Gray属性;解析模块,用于采用串行干扰消除方法解析出两个传输块。
优选地,所述解析模块包括:解析单元,用于带着TB2信息干扰解出TB1的信息,采用SIC方法除去TB1的信息后,镜像解出TB2的信息。
优选地,所述解析单元,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带着TB2信息干扰解出TB1的信息,采用SIC方法除去TB1的信息后,镜像输出TB2的信息:在解调出所述TB1的信息为x1’+y1’·i,除去所述TB1的信息后的信息为x2’+·y2’·i,所述TB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则镜像输出信号为或者其中,符号表示向上取整,表示向下取整。
优选地,Xstd’、Ystd’的取值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正交相移键控QPSK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16正交幅度调制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3,-3};64正交幅度调制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3,-3,5,-5,7,-7}。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通过本发明,将待发送数据分成两份,其中,每份按对应的预定编码调制方式分别生成传输块TB1和TB2;将所述传输块TB1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以及将所述传输块TB2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将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具有Gray属性;向接收机发送所述新的传输块,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两个TB直接相加最终组合出的星座点没有Gray映射属性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频谱效率,使叠加后的符号星座点具有Gray属性,提高了SIC解调性能,而且可以为不同的数据流分配不同的功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是相关技术中,QPSK符号和16QAM符号直接相加的方式叠加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方法一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传输块的数据接收方法二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装置一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装置一的优选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装置一中生成模块46的优选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机的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传输块的数据接收装置二的结构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传输块的数据接收装置二中解析模块84的优选结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机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无线上行链路传输的抽象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两组信息分别按QPSK调制和16QAM调制后镜像叠加(镜像后不变)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两组信息分别按QPSK调制和16QAM调制后镜像叠加(水平镜像)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的两组信息分别按QPSK调制和16QAM调制后镜像叠加(镜像后不变)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的两组信息分别按QPSK调制和16QAM调制后镜像叠加(水平镜像)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三的无线下行链路传输的抽象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三的两组信息分别按16QAM调制和64QAM调制后镜像叠加(镜像后不变)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三的两组信息分别按16QAM调制和64QAM调制后镜像叠加(水平镜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方法一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将待发送数据分成两份,其中,每份按对应的预定编码调制方式分别生成传输块TB1和TB2;
步骤S104,将传输块TB1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以及将传输块TB2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
步骤S106,将S1和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具有格雷Gray属性;
步骤S108,向接收机发送新的传输块。
通过上述步骤,将两份传输块进行叠加,使得叠加后的复数符号序列具有格雷Gray属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两个TB直接相加最终组合出的星座点没有Gray映射属性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频谱效率,使叠加后的符号星座点具有Gray属性,提高了SIC解调性能,而且可以为不同的数据流分配不同的功率的效果。
优选地,在向接收机发送新的传输块之前,还可以根据两份传输块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调整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其中,大于
将S1和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下面举例说明。
例如,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在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S1和S2经过叠加后生成的复数符号序列S3为 其中,符号表示向上取整,为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
又例如,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将S1和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在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 TB2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则S1和S2经过叠加后生成复数符号序列S3为
其中,符号表示向下取整,为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
还例如,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将S1和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将S2镜像后得到符号S;将S1和S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S3。
较优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S2镜像后得到符号S:根据S1实部的值确定S实部的符号,根据S1虚部的值确定S虚部的符号,复数符号序列S2镜像后的符号S表示为或者 其中,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符号S的功率和S2的功率一样。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复数符号序列S1为将TB1经过功率归一化星座图调制后的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上述复数符号序列S2为将TB2经过功率归一化星座图调制后的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
另外,上述Xstd、Ystd的取值依据调制方式的不同,也可以采用多种取值,例如,可以采用以下取值至少之一:正交相移键控QPSK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16正交幅度调制16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3,-3};64正交幅度调制64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3,-3,5,-5,7,-7}。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传输块的数据接收方法二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接收来自于发射机的发射信号,其中,发射信号为发射机上将待发送数据划分为两份后,将每份对应的传输块TB1和TB2进行叠加生成的新的传输块,传输块TB1被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以及传输块TB2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S1和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具有格雷Gray属性;
步骤S304,采用串行干扰消除方法解析出两个传输块。
通过上述步骤,通过接收发射机发送的由两份传输块叠加后的新的传输块,其中,该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具有格雷Gray属性,并对接收到的该发射信号进行解析,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两个TB直接相加最终组合出的星座点没有Gray映射属性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频谱效率,使叠加后的符号星座点具有Gray属性,不仅提高了SIC解调性能,而且可以为不同的数据流分配不同的功率的效果。
采用串行干扰消除方法解析出两个传输块可以采用多种处理方式,例如,可以带着TB2信息干扰解出TB1的信息,采用SIC方法除去TB1的信息后,镜像解出TB2的信息。
其中,带着TB2信息干扰解出TB1的信息,采用SIC方法除去TB1的信息后,镜像输出TB2的信息包括:在解调出TB1的信息为x1’+y1’·i,除去TB1的信息后的信息为x2’+·y2’·i,TB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则镜像输出信号为或者 其中,符号表示向上取整,表示向下取整。
同样,Xstd’、Ystd’的取值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正交相移键控QPSK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16正交幅度调制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3,-3};64正交幅度调制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3,-3,5,-5,7,-7}。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装置一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划分模块42、调制模块44、生成模块46和发送模块48,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划分模块42,用于将待发送数据分成两份,其中,每份按对应的预定编码调制方式分别生成传输块TB1和TB2;调制模块44,连接至上述划分模块42,用于将传输块TB1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以及将传输块TB2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生成模块46,连接至上述调制模块44,用于将S1和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具有格雷Gray属性;发送模块48,连接至上述生成模块46,用于向接收机发送新的传输块。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装置一的优选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除包括图4所示的所有模块外,还包括调整模块52,下面对该调整模块52进行说明。
调整模块52,用于根据两份传输块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调整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其中,大于
优选地,上述生成模块46,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将S1和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在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 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S1和S2经过叠加后生成的复数符号序列S3为 其中,符号表示向上取整,为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
优选地,上述生成模块46,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将S1和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包括:在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TB2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则S1和S2经过叠加后生成复数符号序列S3为 其中,符号表示向下取整,为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装置一中生成模块46的优选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生成模块46包括得到单元62和生成单元64,下面对该生成模块46进行说明。
得到单元62,用于将S2镜像后得到符号S;生成单元64,连接至上述得到单元62,用于将S1和S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S3。
优选地,上述得到单元62,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将S2镜像后得到符号S:根据S1实部的值确定S实部的符号,根据S1虚部的值确定S虚部的符号,复数符号序列S2镜像后的符号S表示为或者其中,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符号S的功率和S2的功率一样。
优选地,上述复数符号序列S1可以为将TB1经过功率归一化星座图调制后的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上述复数符号序列S2可以为将TB2经过功率归一化星座图调制后的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
优选地,Xstd、Ystd的取值依据调制方式不同而不同,例如,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正交相移键控QPSK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16正交幅度调制16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3,-3};64正交幅度调制64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3,-3,5,-5,7,-7}。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机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发射机70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装置一72。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传输块的数据接收装置二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82和解析模块84,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接收模块82,用于接收来自于发射机的发射信号,其中,发射信号为发射机上将待发送数据划分为两份后,将每份对应的传输块TB1和TB2进行叠加生成的新的传输块,传输块TB1被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以及传输块TB2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S1和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具有格雷Gray属性;解析模块84,连接至上述接收模块82,用于采用串行干扰消除方法解析出两个传输块。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传输块的数据接收装置二中解析模块84的优选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优选地,该解析模块84包括:解析单元92,下面对该解析单元92进行说明。
解析单元92,用于带着TB2信息干扰解出TB1的信息,采用SIC方法除去TB1的信息后,镜像解出TB2的信息。
优选地,上述解析单元92,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带着TB2信息干扰解出TB1的信息,采用SIC方法除去TB1的信息后,镜像输出TB2的信息:在解调出TB1的信息为x1’+y1’·i,除去TB1的信息后的信息为x2’+·y2’·i,TB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则镜像输出信号为或者其中,符号表示向上取整,表示向下取整。
优选地,Xstd’、Ystd’的取值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正交相移键控QPSK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16正交幅度调制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3,-3};64正交幅度调制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3,-3,5,-5,7,-7}。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机的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该接收机100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双传输块的数据接收装置二102。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双传输块的数据传输方案,该方案适用于终端UE向基站发送信息或者基站向终端UE发送信息,在该方案中,两个TB块不直接叠加,而是通过镜像叠加方式叠加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在数据传输中,提高频谱效率。另外,为了使叠加后的符号星座点具有Gray属性,提高SIC解调性能,而且可以简单灵活地实现不同数据流分配不同的功率。下面对该方案进行说明。
一种基于双传输块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通信的一个端点将信息比特分成两份,每份按一定编码调制方式(MCS)生成传输块,然后将两个传输块叠加在一起,形成新的传输块;叠加后的传输块形成发射信号;发射叠加后的传输块。
叠加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处理:
双TB(TB1,TB2)被调制为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和S2经过叠加后生成复数符号序列S3,S3与S1和S2有关,且具有Gray属性;
根据功率调整因子调整S3,大于
发射机将叠加后生成的复数符号序列形成发射信号,发给接收机。
假设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TB2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则S1和S2经过叠加后生成复数符号序列S3可以为
其中,是功率调整因子,符号表示向上取整。
其中,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如QPSK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16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3,-3};64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3,-3,5,-5,7,-7}。
假设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TB2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则S1和S2经过叠加后生成复数符号序列S3可以为
其中,是功率调整因子,符号表示向下取整。
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如QPSK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16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3,-3};64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3,-3,5,-5,7,-7}。
复数符号序列S1和S2经过叠加,可以是复数符号序列S1和复数符号序列S2镜像后的符号S直接叠加,直接叠加后的复数符号序列S3可表示为(S1+S)。
复数符号序列S2与S1叠加前要经过镜像,根据S1实部的值确定S实部的符号,根据S1虚部的值确定S虚部的符号。复数符号序列S2镜像后的符号S可以表示为或者 其中,符号S的功率和S2的功率一样。
复数符号序列S1是指将TB1经过功率归一化星座图调制后的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复数符号序列S2是指将TB2经过功率归一化星座图调制后的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
其中,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C2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S1的功率调整因子为S2的功率调整因子为 大于小于或等于时,不给符号序列S2做星座镜像。
S1和S2镜像后的符号直接叠加得到S3。S3的星座点具有Gray属性,可以通过其它的方法使叠加后符号星座具有Gray属性。
发射机将叠加后生成的复数符号序列形成发射信号,发送给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双传输块的数据解调方法,包括:基站解出TB1的信息和TB2的信息。带着TB2信息的干扰解出TB1的信息,SIC后镜像输出TB2的信息,镜像输出信息与解出的TB1信息和SIC后的信息有关。
TB1的信息和TB2的信息叠加后一起被传输到基站,基站带着TB2信息的干扰解出TB1的信息,SIC除去TB1的信息后,镜像输出TB2的信息。
假设基站解调出TB1信息为x1’+y1’·i,除去TB1信息后的信号为x2’+·y2’·i,解调出TB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则该镜像输出信号为或者其中,符号表示向上取整,表示向下取整。
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如QPSK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如16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3,-3};64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3,-3,5,-5,7,-7}。
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双传输块的数据传输方案,两个TB块不直接叠加,而是通过镜像叠加方式叠加的方法。UE将TB2的星座做相应的镜像后再和TB1叠加,基站带着TB2信息的干扰解出TB1的信息,SIC后镜像输出TB2的信息。针对上下行传输系统,提高了频谱效率。另外,使叠加后的符号星座点具有Gray属性,提高了SIC解调性能,而且可以简单灵活地实现不同数据流分配不同的功率。
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优选实施例一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无线上行链路传输的抽象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基于双传输块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无线上行链路传输情景,UE将双TB信息(TB1、TB2)传输给基站。
依照本优选实施例,在UE内,双TB(TB1,TB2)被调制为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和S2经过叠加后生成复数符号序列S3,S3与S1和S2有关,且具有Gray属性。
首先,UE将要传输的信息比特分成两份,每份按一定编码调制方式(MCS)生成传输块,或者说分别生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和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其中,复数符号序列S1是指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复数符号序列S2是指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假设S1的功率调整因子为S2的功率调整因子为 大于则复数符号序列S1为复数符号序列S2为 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如QPSK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如16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3,-3};64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3,-3,5,-5,7,-7}。
然后,将两个传输块叠加在一起,形成新的传输块,即复数符号序列S1和S2镜像叠加,是复数符号序列S1和复数符号序列S2镜像后的符号S直接叠加,直接叠加后的复数符号序列S3可表示为(S1+S),也可以表示为 其中,符号表示向上取整。
根据功率调整因子调整S3,大于
叠加编码后的新传输块具有Gray属性,可以通过其它的方法使叠加后符号星座具有Gray属性。其中,根据S1实部的值确定S实部的符号,根据S1虚部的值确定S虚部的符号。复数符号序列S2镜像后的符号S表示为 符号S的功率和S2的功率一样。
下面对上述叠加的方式进行举例说明。例如,一组信息按标准采用QPSK调制,另一组信息按标准采用16QAM调制。图1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两组信息分别按QPSK调制和16QAM调制后镜像叠加(镜像后不变)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步骤一做镜像,假如当S1星座点为‘11’时,Sstd符号为-1-i,即Xstd=-1,Ystd=-1。所以求得S为与S2一样。完成镜像步骤后,步骤二做叠加,符号S1和镜像后的符号S直接叠加,得到叠加后的符号S3。图1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两组信息分别按QPSK调制和16QAM调制后镜像叠加(水平镜像)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步骤一做镜像,假如当S1星座点为‘01’时,Sstd符号为1-i,即Xstd=1,Ystd=-1。所以求得S为相当于是S2的水平镜像。完成镜像步骤后,步骤二做叠加,符号S1和镜像后的符号S直接叠加,得到叠加后的符号S3。
最后,叠加后的传输块形成发射信号,即UE将叠加后的符号形成发射信号,发射叠加后的传输块给基站。
在接收端,基站解出TB1的信息和TB2的信息。带着TB2信息的干扰解出TB1的信息,SIC后镜像输出TB2的信息,镜像输出信息与解出的TB1信息和SIC后的信息有关。
应该注意的是,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叠加符号S3是高阶(64QAM)Gray映射的,更要注意的是,两个TB块叠加后,即使在接收机因为噪声误判了符号S1,对符号S2解调后再做一次镜像仍然能正确解调出符号S2,因而SIC性能有明显改善,所以判定这种新的双传输块镜像叠加传输方法是一项有价值的实用技术。
优选实施例二
依照本优选实施例,在UE内,双TB(TB1,TB2)被调制为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和S2经过叠加后生成复数符号序列S3,S3与S1和S2有关,且具有Gray属性。
首先,UE将要传输的信息比特分成两份,每份按一定编码调制方式(MCS)生成传输块,或者说分别生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和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其中,复数符号序列S1是指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复数符号序列S2是指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假设S1的功率调整因子为S2的功率调整因子为 大于则复数符号序列S1为复数符号序列S2为 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如QPSK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如16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3,-3};64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3,-3,5,-5,7,-7}。
然后,将两个传输块叠加在一起,形成新的传输块,即复数符号序列S1和S2镜像叠加,是复数符号序列S1和复数符号序列S2镜像后的符号S直接叠加,直接叠加后的复数符号序列S3可表示为(S1+S),也可以表示为 符号表示向下取整。
根据功率调整因子调整S3,大于
叠加编码后的新传输块具有Gray属性,可以通过其它的方法使叠加后符号星座具有Gray属性。其中根据S1实部的值确定S实部的符号,根据S1虚部的值确定S虚部的符号。复数符号序列S2镜像后的符号S表示为 其中,符号S的功率和S2的功率一样。
下面对上述叠加的方式进行举例说明。例如,一组信息按标准采用QPSK调制,另一组信息按标准采用16QAM调制。图1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的两组信息分别按QPSK调制和16QAM调制后镜像叠加(镜像后不变)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步骤一做镜像,假如当S1星座点为‘00’时,Sstd符号为1+i,即Xstd=1,Ystd=1。所以求得S为与S2一样。完成镜像步骤后,步骤二做叠加,符号S1和镜像后的符号S直接叠加,得到叠加后的符号S3。图1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的两组信息分别按QPSK调制和16QAM调制后镜像叠加(水平镜像)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步骤一做镜像,假如当S1星座点为‘10’时,Sstd符号为-1+i,即Xstd=-1,Ystd=1。所以求得S为相当于是S2的水平镜像。完成镜像步骤后,步骤二做叠加,符号S1和镜像后的符号S直接叠加,得到叠加后的符号S3。
最后,叠加后的传输块形成发射信号,即UE将叠加后的符号形成发射信号,发射叠加后的传输块给基站。
在接收端,基站解出TB1的信息和TB2的信息。带着TB2信息的干扰解出TB1的信息,SIC后镜像输出TB2的信息,镜像输出信息与解出的TB1信息和SIC后的信息有关。
应该注意的是,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叠加符号S3是高阶(64QAM)Gray映射的,更要注意的是,两个TB块叠加后,即使在接收机因为噪声误判了符号S1,对符号S2解调后再做一次镜像仍然能正确解调出符号S2,因而SIC性能有明显改善,所以判定这种新的双传输块镜像叠加传输方法是一项有价值的实用技术。
优选实施例三
图1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三的无线下行链路传输的抽象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无线下行链路传输情景,基站将双TB信息(TB1、TB2)传输给UE。
依照本优选实施例,在基站内,双TB(TB1,TB2)被调制为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和S2经过叠加后生成复数符号序列S3,S3与S1和S2有关,且具有Gray属性。
首先,UE将要传输的信息比特分成两份,每份按一定编码调制方式(MCS)生成传输块,或者说分别生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和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其中,复数符号序列S1是指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复数符号序列S2是指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假设S1的功率调整因子为S2的功率调整因子为 大于则复数符号序列S1为复数符号序列S2为 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如QPSK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如16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3,-3};64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可以为{1,-1,3,-3,5,-5,7,-7}。
然后,将两个传输块叠加在一起,形成新的传输块,即上述复数符号序列S1和S2镜像叠加,是复数符号序列S1和复数符号序列S2镜像后的符号S直接叠加,直接叠加后的复数符号序列S3可表示为(S1+S),也可以表示为 符号表示向上取整。
根据功率调整因子调整S3,大于
叠加编码后的新传输块具有Gray属性,可以通过其它的方法使叠加后符号星座具有Gray属性。其中根据S1实部的值确定S实部的符号,根据S1虚部的值确定S虚部的符号。复数符号序列S2镜像后的符号S表示为 符号S的功率和S2的功率一样。
下面对上述叠加的方式进行举例说明。例如,一组信息按标准采用16QAM调制,另一组信息按标准采用64QAM调制。图1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三的两组信息分别按16QAM调制和64QAM调制后镜像叠加(镜像后不变)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步骤一做镜像,假如当S1星座点为‘0101’时,Sstd符号为3+3i,即Xstd=3,Ystd=3,S为与S2一样。完成镜像步骤后,步骤二做叠加,符号S1和镜像后的符号S直接叠加,得到叠加后的符号S3。图1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三的两组信息分别按16QAM调制和64QAM调制后镜像叠加(水平镜像)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步骤一做镜像,假如当S1星座点为‘0001’时,Sstd符号为1+3i,即Xstd=1,Ystd=3。S为相当于是S2的水平镜像。完成镜像步骤后,步骤二做叠加,符号S1和镜像后的符号S直接叠加,得到叠加后的符号S3。
最后,叠加后的传输块形成发射信号,即UE将叠加后的符号形成发射信号,发射叠加后的传输块给基站。
在接收端,基站解出TB1的信息和TB2的信息。带着TB2信息的干扰解出TB1的信息,SIC后镜像输出TB2的信息,镜像输出信息与解出的TB1信息和SIC后的信息有关。
应该注意的是,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叠加符号S3是高阶(1024QAM)Gray映射的,更要注意的是,两个TB块叠加后,即使在接收机因为噪声误判了符号S1,对符号S2解调后再做一次镜像仍然能正确解调出符号S2,因而SIC性能有明显改善,所以判定这种新的双传输块镜像叠加传输方法是一项有价值的实用技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待发送数据分成两份,其中,每份按对应的预定编码调制方式分别生成传输块TB1和TB2;
将所述传输块TB1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以及将所述传输块TB2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
将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具有格雷Gray属性;
向接收机发送所述新的传输块;
其中,将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包括:
在所述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所述TB2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所述S1和所述S2经过叠加后生成的复数符号序列S3为 其中,符号表示向上取整,为所述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或者,
在所述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所述TB2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则所述S1和所述S2经过叠加后生成复数符号序列S3为 其中,符号表示向下取整,为所述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或者,
将所述S2镜像后得到符号S;将所述S1和所述S进行叠加生成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所述S3,其中,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S2镜像后得到符号S:根据S1实部的值确定S实部的符号,根据S1虚部的值确定S虚部的符号,复数符号序列S2镜像后的符号S表示为或者其中,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符号S的功率和S2的功率一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接收机发送所述新的传输块之前,还包括:
根据两份传输块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调整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其中,大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复数符号序列S1为将所述TB1经过功率归一化星座图调制后的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
复数符号序列S2为将所述TB2经过功率归一化星座图调制后的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Xstd、Ystd的取值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正交相移键控QPSK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16正交幅度调制16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3,-3};64正交幅度调制64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3,-3,5,-5,7,-7}。
5.一种双传输块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于发射机的发射信号,其中,所述发射信号为所述发射机上将待发送数据划分为两份后,将每份对应的传输块TB1和TB2进行叠加生成的新的传输块,所述传输块TB1被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以及所述传输块TB2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具有格雷Gray属性;
采用串行干扰消除方法解析出两个传输块;
其中,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包括:
在所述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所述TB2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所述S1和所述S2经过叠加后生成的复数符号序列S3为 其中,符号表示向上取整,为所述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或者,
在所述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所述TB2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则所述S1和所述S2经过叠加后生成复数符号序列S3为 其中,符号表示向下取整,为所述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或者,
将所述S2镜像后得到符号S;将所述S1和所述S进行叠加生成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所述S3,其中,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S2镜像后得到符号S:根据S1实部的值确定S实部的符号,根据S1虚部的值确定S虚部的符号,复数符号序列S2镜像后的符号S表示为或者其中,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符号S的功率和S2的功率一样;
其中,采用串行干扰消除方法解析出两个传输块包括:带着TB2信息干扰解出TB1的信息,采用SIC方法除去TB1的信息后,镜像解出TB2的信息;
带着TB2信息干扰解出TB1的信息,采用SIC方法除去TB1的信息后,镜像输出TB2的信息包括:在解调出所述TB1的信息为x1’+y1’·i,除去所述TB1的信息后的信息为x2’+·y2’·i,所述TB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则镜像输出信号为 或者其中,符号表示向上取整,表示向下取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Xstd’、Ystd’的取值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正交相移键控QPSK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16正交幅度调制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3,-3};64正交幅度调制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3,-3,5,-5,7,-7}。
7.一种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将待发送数据分成两份,其中,每份按对应的预定编码调制方式分别生成传输块TB1和TB2;
调制模块,用于将所述传输块TB1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以及将所述传输块TB2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
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具有格雷Gray属性;
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机发送所述新的传输块;
其中,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在所述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所述TB2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所述S1和所述S2经过叠加后生成的复数符号序列S3为其中,符号表示向上取整,为所述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或者,
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包括:在所述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所述TB2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则所述S1和所述S2经过叠加后生成复数符号序列S3为其中,符号表示向下取整,为所述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或者,
所述生成模块包括:得到单元,用于将所述S2镜像后得到符号S;生成单元,用于将所述S1和所述S进行叠加生成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所述S3;其中,所述得到单元,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S2镜像后得到符号S:根据S1实部的值确定S实部的符号,根据S1虚部的值确定S虚部的符号,复数符号序列S2镜像后的符号S表示为或者其中,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符号S的功率和S2的功率一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两份传输块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调整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其中,大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复数符号序列S1为将所述TB1经过功率归一化星座图调制后的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
复数符号序列S2为将所述TB2经过功率归一化星座图调制后的功率归一的调制符号序列乘以一个功率调整因子所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Xstd、Ystd的取值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正交相移键控QPSK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16正交幅度调制16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3,-3};64正交幅度调制64QAM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3,-3,5,-5,7,-7}。
11.一种发射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12.一种双传输块的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发射机的发射信号,其中,所述发射信号为所述发射机上将待发送数据划分为两份后,将每份对应的传输块TB1和TB2进行叠加生成的新的传输块,所述传输块TB1被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以及所述传输块TB2调制成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具有格雷Gray属性;
解析模块,用于采用串行干扰消除方法解析出两个传输块;
其中,所述S1和所述S2进行叠加生成新的传输块对应的复数符号序列S3包括:
在所述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所述TB2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所述S1和所述S2经过叠加后生成的复数符号序列S3为 其中,符号表示向上取整,为所述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或者,
在所述TB1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1为所述TB2调制后具有一定功率的复数符号序列S2为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则所述S1和所述S2经过叠加后生成复数符号序列S3为 其中,符号表示向下取整,为所述TB1、TB2对应的功率调整因子;或者,
将所述S2镜像后得到符号S;将所述S1和所述S进行叠加生成所述新的传输块对应的所述S3,其中,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S2镜像后得到符号S:根据S1实部的值确定S实部的符号,根据S1虚部的值确定S虚部的符号,复数符号序列S2镜像后的符号S表示为或者其中,S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符号S的功率和S2的功率一样;
其中,所述解析模块包括:解析单元,用于带着TB2信息干扰解出TB1的信息,采用SIC方法除去TB1的信息后,镜像解出TB2的信息;
所述解析单元,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带着TB2信息干扰解出TB1的信息,采用SIC方法除去TB1的信息后,镜像输出TB2的信息:在解调出所述TB1的信息为x1’+y1’·i,除去所述TB1的信息后的信息为x2’+·y2’·i,所述TB1对应的未归一化整数格点星座符号Sstd’为Xstd’+Ystd’·i的情况下,则镜像输出信号为或者其中,符号表示向上取整,表示向下取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Xstd’、Ystd’的取值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正交相移键控QPSK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16正交幅度调制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3,-3};64正交幅度调制对应的Xstd’、Ystd’取值为{1,-1,3,-3,5,-5,7,-7}。
14.一种接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CN201410604235.1A 2014-10-30 2014-10-30 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 Active CN1056346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04235.1A CN105634659B (zh) 2014-10-30 2014-10-30 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
EP15854680.4A EP3214784B1 (en) 2014-10-30 2015-07-07 Dual transport block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devic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15/523,461 US10432356B2 (en) 2014-10-30 2015-07-07 Data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dual TBs,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PCT/CN2015/083494 WO2016065922A1 (zh) 2014-10-30 2015-07-07 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04235.1A CN105634659B (zh) 2014-10-30 2014-10-30 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4659A CN105634659A (zh) 2016-06-01
CN105634659B true CN105634659B (zh) 2019-04-05

Family

ID=55856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04235.1A Active CN105634659B (zh) 2014-10-30 2014-10-30 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2356B2 (zh)
EP (1) EP3214784B1 (zh)
CN (1) CN105634659B (zh)
WO (1) WO20160659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12020B2 (en) * 2015-06-09 2019-0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s
CN107733553B (zh) * 2016-08-12 2022-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块的发送方法和装置、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11478754B (zh) * 2019-09-20 2023-03-21 上海磐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调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7620A (zh) * 2008-03-07 2009-09-0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数据接收方法、通信系统和相关设备
CN101541011A (zh) * 2008-03-20 2009-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协调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2868482A (zh) * 2011-07-08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级编码调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39456A1 (en) 1999-11-23 2001-05-31 Thomson Licensing S.A. Gray encoding for hierarchical qam transmission systems
US7301929B2 (en) 2002-08-09 2007-11-27 Spyder Navigation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port block size signaling based on modulation type for HSDPA
US8310981B2 (en) * 2008-10-22 2012-1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on and dedicated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for a multicarrier system
US8625692B2 (en) * 2009-09-28 2014-0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hroughput in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79844B2 (en) 2010-02-24 2016-06-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an enabled transport block
CN102215090A (zh) 2010-04-02 2011-10-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imo传输发送和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2387106B (zh) 2010-08-30 2013-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Mu-mimo通信系统中数据调制的方法及装置
JP5859130B2 (ja) 2012-08-23 2016-02-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ディジタル伝送方法
US9680578B2 (en) * 2014-12-30 2017-06-13 Mediatek Inc. Soft packet combining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7620A (zh) * 2008-03-07 2009-09-0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数据接收方法、通信系统和相关设备
CN101541011A (zh) * 2008-03-20 2009-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协调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2868482A (zh) * 2011-07-08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级编码调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24513A1 (en) 2017-11-09
EP3214784A1 (en) 2017-09-06
EP3214784A4 (en) 2017-11-22
EP3214784B1 (en) 2020-03-04
WO2016065922A1 (zh) 2016-05-06
US10432356B2 (en) 2019-10-01
CN105634659A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053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US8917796B1 (en) Transmission-mode-aware rate matching in MIMO signal generation
WO2016065921A1 (zh) 多用户信息传输的叠加、解调方法及装置
US919738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selection
CN103986682B (zh) 一种无线mimo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US10205621B2 (en) Differential signal mapping for cell-edge and cell-center user equipments
CN105634702B (zh) 多用户信息共道发送、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10063039A (zh) 在物理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中复用控制信息
KR102463270B1 (ko) 전력 적응형 성상도를 갖는 반직교 다중 접속
US10084574B2 (en)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 O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814198B2 (ja) 複数ユーザー情報伝送の変調方法、復調方法及び装置
CN105703877B (zh) 叠加编码、解码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
CN105634659B (zh) 双传输块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
US10687285B2 (en) Control channel and data channel power allocation among multiple user equipment
CN105991228B (zh) 一种下行多用户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和对应装置
CN102984110B (zh) 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高效编码、调制与组帧方法及系统
US2024007307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with a single carrier wavefor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