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2247A - 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2247A
CN102202247A CN2010101434921A CN201010143492A CN102202247A CN 102202247 A CN102202247 A CN 102202247A CN 2010101434921 A CN2010101434921 A CN 2010101434921A CN 201010143492 A CN201010143492 A CN 201010143492A CN 102202247 A CN102202247 A CN 1022022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multistage
signaling
gateway network
gat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34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2247B (zh
Inventor
付锡华
张新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1434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0224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7000 priority patent/WO2011116594A1/zh
Priority to JP2013500305A priority patent/JP5491673B2/ja
Priority to KR1020127027956A priority patent/KR101530561B1/ko
Priority to US13/637,141 priority patent/US8964756B2/en
Priority to EP20100848256 priority patent/EP2552036A4/en
Publication of CN102202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22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2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22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52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57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57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
    • H04J2203/006Fault tolerance and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73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J2203/0082Interaction of SDH with non-ATM protocols
    • H04J2203/0085Support of Eth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89Multiplexing, e.g. coding, scrambling, SO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12Arrangements providing for calling or supervisory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64Arbitration, scheduling or medium access control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3Provisions for forwarding or routing,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88Signalling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平面获得待建立的端到端业务的路由信息、端到端业务路由上的网关网元信息和网关网元上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后,发起端到端连接建立过程,发送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至所述端到端路由经过的节点,所述端到端连接信令中包含端到端路由经过的网关网元上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并在对应的网关网元上配置对应的多级复用能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光网络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传送网自动交换光网络中,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传送网(OTN)是在1999年为解决高速TDM(Time DivisionMultiplexing,时分复用)信号的大容量传送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数字包封”技术。2003版定义的OTN可以为客户层信号提供传送、复用、保护和监控管理等功能,所支持的客户层信号主要是STM-N(同步传输模式)、ATM(异步传输模式)和通过GFP(通用组帧程序)映射支持的以太网信号,其定义的速率等级为2.5G、10G和40G。随着传送网络承载信号的IP化以及10G LAN接口的普及,10GE(万兆以太网)在OTN上的承载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因此ITU-T于2007年开发了G.sup43标准,定义了OTN传送10GE信号的方式。
传统OTN的复用体系非常简单,速率等级为2.5G,10G和40G,分别对应光通道数据单元ODU1,ODU2和ODU3。CBR(Constant Bit Rate,固定码率)的业务采用异步映射(AMP)或者比特同步映射(BMP)方式映射到相应的ODUk,Packet(分组)业务采用GFP方式映射到ODUk,这些ODUk再映射到相应的光通道传输单元OTUk中。当然,低速率等级的ODU也可复用到高速率等级的ODU中,如图1所示。
为了适应多业务,OTN引入了新的概念HO(High Order,高阶)ODU和LO(Low Order,低阶)ODU,如图2所示,图2中从左边数起,第一列是LO ODU,每个框中的速率等级,比如ODU3,都标示为ODU3(L),L即是Low Order;第二列是高阶,每个框中的速率等级,比如ODU3,都标示为ODU3(H),H即是High Order。HO/LO与SDH中的高阶/低阶容器的概念是一致的,LO ODU相当于业务层用于适配不同速率和不同格式的业务,HOODU相当于隧道层用于提供一定带宽的传送能力,这种层次化的结构支持业务板卡与线路板卡分离,从而可为网络部署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和经济性。
G.709 Amendment3和G.sup 43相对于2003年的G.709,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引入了新的信号类型,包括ODU0、ODU2e、ODU3e1、ODU3e2、ODUflex以及ODU4。首先引入了一个速率为1.244Gb/s的新的光通道数据单元ODU0,ODU0可以独立进行交叉连接,也可映射到高阶ODU中(如ODU1、ODU2、ODU3和ODU4)。为了适应将来100GE业务的传送,引入了ODU4,速率为104.355Gb/s。
ODU1映射到ODU2、ODU3以及ODU2映射到ODU3保持原G.709版本的2.5G支路时序映射复用方式,增加ODU1映射到ODU2和ODU3的1.25G支路时序,增加ODU2映射到ODU3的1.25G支路时序;其他新的速率(ODU0、ODU2e、ODUflex)映射到ODU1、ODU2、ODU3、ODU4都采用1.25G支路时序映射复用方式。根据G.sup 43,ODU2e可以映射到ODU3e1的2.5G支路时序,ODU2e还可以映射到ODU3e1的1.25G支路时序。大多数的低阶ODU在高阶里具有相同的支路时序个数;然而ODU2e例外,ODU2e在ODU3需要占用9个1.25G支路时序或者5个2.5G支路时序,而ODU2e在ODU4需要占用8个1.25G支路时序。图3是G.709标准以及G.sup43标准的详细映射复用路径结构。
Flexible ODU的思想最初在2008年9月份ITU-T Q11/SG15中间会议和2008年12月份ITU-T SG15全会上被广泛讨论。Flexible ODU的最初想法是为任意比特速率的客户信号提供OTN的比特透明传输。ODUflex目前被期望用来支持那些不能很有效地映射到ODU2、ODU3或者ODU4的新的比特速率。ODUflex被当作一个低阶ODU;一个ODUflex占用高阶ODUk任意整数倍的支路时序个数。ODUflex带宽可动态地被调整。
目前推荐Packet ODUflex大小为:n×1.24416 Gbit/s±20ppm(1≤n≤80),而CBR ODUflex大小为客户信号速率的239/238倍。新定义的ODUflex不再为已经映射到ODU0、ODU1、ODU2和ODU3的客户信号提供映射。对于CBR客户信号,首选通过BMP将客户信号映射到ODUflex,ODUflex速率为客户信号速率的239/238倍(客户信号速率2.5G以上),对于分组业务客户信号,目前讨论使用GFP将客户信号映射到ODUflex;ODUflex=n*1.24416G,其中1≤n≤80;ODUflex比特速率为高阶ODUk的支路时序个数的整数倍。
在2003年版本G.709标准发布后,经过几年的发展,OTN设备被大量地部署,而最新的G.709标准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部署的OTN设备加载控制平面后,一条端到端的标签交换路径可能同时控制很多旧设备与新设备,旧设备只能支持2.5G支路时序单元,而新设备既可以支持2.5G支路时序单元又可以支持1.25G支路时序单元;一条端到端标签交换路径经过旧设备与老设备时,管理端到端业务时所涉及到的互联互通,成为一个现实存在的技术问题。
OTN标准一直都支持单级ODU复用。在OTN v1里的后续结果就是ODU1直接映射到ODU3的一个支路时序,无需先映射到ODU2。该体系架构的动机是减少复杂性。在该体系架构的正常演进过程中,新增加的OTN功能被期望更高的速率,因而单级复用概念将更容易地往前被推进。也就是说,如果速率都是往上增加的话,单级复用可能很容易继续在OTN体系架构里被使用。
将ODU0和ODUflex引入OTN层次架构里,使得新增加的ODUk信号速率都比现有速率低得多,这将带来一些不同的挑战,因为新增加的速率可以是现有速率的客户。因此,存在很清晰的应用,两级复用被期望辅助将ODU0和ODUflex信号引入到现有的网络,从而无需更新现有网络里的每个节点。在一个域里使用两级复用能够允许运营商将新速率限制应用到只有需要支持这些新速率的那些节点上。
如图4所示,该网络已经部署的OTN网络,OTN网络中的所有节点设备实现都基于2003年发布G.709标准版本,网络里的每个节点不支持ODU0和ODUflex,而且基于2.5G支路时序。随着数据业务的大量应用,运营商需要在现有网络里引入ODU0和ODUflex应用,将ODU0和ODUflex应用引入现有网络时,存在支持1.25G TS的网络与已经部署的支持2.5G TS网络互通的问题,如果没有其他技术引入,运营商不得不升级现有网络中的所有节点以支持ODU0和ODUflex,这将势必破坏运营商已经投资的OTN网络。
一条端到端的ODUk业务可能同时经过很多旧设备与新设备,旧设备只能支持2.5G支路时序单元,而新设备既可以支持2.5G支路时序单元又可以支持1.25G支路时序单元;一条端到端OPDUk经过旧设备与老设备时,管理端到端业务时所涉及到的互联互通,成为一个现实存在的技术问题。同时,还存在将ODU0和ODUflex业务引入OTN网络,并与已经部署的网络进行互联互通问题,本发明提出在现有网络里引入网关(Gateway)网元或者将现有某些网元升级为网关网元,在这些网关网元上实现多级复用(Multi StageMultiplexing),以能够将ODU0和ODUflex应用引入已经部署的网络里,并解决1.25G TS的网络与已经部署的支持2.5G TS网络互联互通,完成1.25GTS信号与2.5G TS信号之间的转换。既保护运营商已有的OTN网络投资,又能够将新的ODUk应用引入到已投资的OTN网络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传送网自动交换光网络中,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和系统,实现新旧设备互连互通,既能引入新的业务,又能保护运营商已部署的网络资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平面获得待建立的端到端业务的路由信息、端到端业务路由上的网关网元信息和网关网元上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后,发起端到端连接建立过程,发送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至所述端到端路由经过的节点,所述端到端连接信令中包含端到端路由经过的网关网元上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并在对应的网关网元上配置对应的多级复用能力。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端到端连接信令中还携带如下信息:指定需要创建隧道的每对网关网元。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控制平面将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中携带的多级复用能力配置所述到网关网元上;或者,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将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息中携带的多级复用能力保存到网关网元上,端到端连接建立响应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配置保存的所述多级复用能力。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由用户预先设置策略,根据所述策略决定在收到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时或者收到端到端连接建立响应信令时配置多级复用能力。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为Path消息,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响应信令为Resv消息。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控制平面在显式路由对象中所记录的网关网元的子对象上,携带在该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子对象中插入一属性信息,使用所述属性信息携带在该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所述属性信息中包含类型字段、长度字段、多级复用层数信息字段和多级复用信号类型字段,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属性信息的类型;
所述长度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多级复用层数信息字段和多级复用信号类型字段的长度;
所述多级复用层数信息字段,用于指示多级复用的层数;
所述多级复用信号类型字段,用于指示多级复用的各信号类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平面,其中:
所述控制平面,用于获得待建立的端到端业务的路由信息、端到端业务路由上的网关网元信息和网关网元上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后,发起端到端连接建立过程,发送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至所述端到端路由经过的节点,所述端到端连接信令中包含端到端路由经过的网关网元上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并在对应的网关网元上配置对应的多级复用能力。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端到端连接信令中还携带如下信息:指定需要创建隧道的每对网关网元。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控制平面,用于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将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中携带的多级复用能力配置到网关网元上;或者,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保存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息中携带的多级复用能力,在端到端连接建立响应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在网关网元上配置保存的所述多级复用能力。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控制平面,用于根据用户预先设置的策略决定在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或者端到端连接建立响应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配置多级复用能力。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为Path消息,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响应信令为Resv消息。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控制平面在显式路由对象中所记录的网关网元的子对象上,携带在该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控制平面在所述子对象中插入一属性信息,使用所述属性信息携带在该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所述属性信息中包含类型字段、长度字段、多级复用层数信息字段和多级复用信号类型字段,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属性信息的类型;
所述长度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多级复用层数信息字段和多级复用信号类型字段的长度;
所述多级复用层数信息字段,用于指示多级复用的层数;
所述多级复用信号类型字段,用于指示多级复用的各信号类型。
本发明提出在控制平面通过分布式信令方式建立端到端ODUk业务时,在信令消息里携带路径计算实体在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解复用能力(方法)信息,当携带了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解复用能力(方法)信息的信令(Path或Resv)消息经过网关网元时,为正在创建的端到端ODUk连接,将所携带的多级复用方法配置到数据平面上,从而实现一种基于G.709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2003年出版的G.709标准所具有的映射复用结构;
图2是G.709 Amendment3和G.sup 43标准所具有的映射复用结构;
图3是G.709标准以及G.sup43标准的详细映射复用结构;
图4是运营商已经投资部署完毕的OTN网络,该网络里的每个节点设备实现都基于2003年发布的G.709标准,网络里的每个节点不支持ODU0和ODUflex,而且基于2.5G支路时序;
图5是为了将支持ODU0和ODUflex信号的OTN设备加入到图4所示的现有的网络时,引入网关网元,网关网元支持多级复用的网络结构,由于引入网关网元,从而无需更新现有网络里的每个节点;
图6是基于隧道的网络设计的一个OTN网络结构图,引入网关网元(Gateway),将ODU0和ODUflex首先复用到ODU2或者ODU3以最小化需要在中间节点创建的连接数量;
图7是为了将支持ODU0和ODUflex信号的OTN设备加入到图4所示的现有的网络时,引入网关网元,网关网元支持多级复用的网络结构,每个网关网元支持的多级复用能力不相同;
图8是基于图7的一条端到端ODU0业务信令控制示意图;
图9是基于图7的一条端到端ODUflex业务信令控制示意图;
图10是携带多级复用方法的编码示意图;
图11是针对ODU0-ODU2-ODU3的多级复用,HOP_ATTRIBUTES的具体编码示例;
图12是针对ODU0-ODU3-ODU4的多级复用,HOP_ATTRIBUTES的具体编码值示例;
图13是针对ODU0-ODU1-ODU2-ODU3-ODU4的多级复用,HOP_ATTRIBUTES的具体编码值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一个OTN网络可能是另外一个OTN网络的客户层,比如运营商A可能拥有一个由低阶ODUi和高阶ODUj(i<j)组成的OTN网络,而运营商A中的高阶ODUj通过OTUj承载到运营商B;而运营商B将ODUj看作低阶ODUj承载到高阶ODUk(j<k)。在运营商A或者运营商B内部,存在两个层次的ODU;但运营商A中的高阶ODUj,在运营商B里就变成低阶。
两级复用被期望用来辅助将ODU0和ODUflex信号引入到现有的网络,从而无需更新现有网络里的每个节点。但需要引入Gateway网元,支持多级复用。
为了将ODU0和ODUflex信号引入到图4所示的现有网络,从而无需更新现有网络里已经部署的每个节点(4、5、6、7),通过引入网关(Gateway)网元,在这些网关网元上实现多级复用(Multi Stage Multiplexing),辅助将ODU0和ODUflex应用引入已经部署的网络里,并且解决1.25G TS的网络与已经部署的支持2.5G TS网络互联互通,完成1.25G TS信号与2.5G TS信号之间的转换。
如图5所示,在这些Gateway网元上,ODU0先映射到ODU1或者ODU2,紧跟着ODU1/ODU2映射到ODU3;ODU3 Network 2网络里的其他节点(4、5、6、7)无需见到ODU0,而直接交换ODU1或者ODU2,从而保护了运营商的已有投资,又能够引入新的应用和业务,对运营商已有网络投资进行了增值。
除了网络升级场景以外,第二个潜在的二级复用应用是基于隧道的网络设计。在一个ODU4网络里,每个ODU4有80个支路时序。假设大量的ODU0和ODUflex需要3-4个支路时序。如果大量的电路业务共享相同的终端点(或者甚至整条路径的一部分),从管理角度来看,引入网关网元(Gateway),将ODU0和ODUflex首先复用到ODU2或者ODU3以最小化需要在中间节点创建的连接数量。ODU2/ODU3很有效地创建一条ODU0/ODUflex所使用的穿过ODU4网络的隧道。如图6所示的ODU4网络,ODU0/ODUflex只对非网关网元可见。虽然二级复用增加了网关网元的复杂性,但它减少了需要在其他非网关网元节点配置交叉连接的数目。
管理平面和控制平面利用现有技术获得OTN网络中,每条链路的详细信息,包括链路支持的支路时序粒度大小、支持的支路时序最大个数(也就是链路的最大带宽)、当前链路可用的支路时序个数以及链路所能够支持的低阶信号类型。但对于图7中,位于Gateway 1与4节点以及Gateway 3与7节点之间的链路,因为ODU0能够通过两级复用映射到ODU3 Network 2网络中(也就是ODU0可映射到ODU1或者ODU2,再将ODU1或ODU2映射到ODU3里),所以,如果仅仅知道这些链路所支持的低阶信号是不足够用于路径计算实体计算路由,还需要知道ODU0通过什么方式映射到ODU3Network 2网络中,也就是Gateway 1和4节点以及Gateway 3和7节点之间的链路支持的多级复用能力必须让路径计算实体知道。所以,在管理平面或者控制平面计算一条端到端的ODUk业务前,必须获得网络里的网关网元的多级复用能力约束信息。另外,控制平面里的路径计算实体可通过扩展自动发现协议或者路由协议获得网元的多级复用能力。
路径计算实体将所获得网关网元多级复用能力约束信息用于端到端ODUk业务路径计算。在路由计算过程中,当端到端ODUk业务经过多个网关网元时,路径计算实体必须为端到端ODUk业务在这些网关网元上选择相应的多级复用和解复用能力。
同时,正如图7所示,当ODU0/ODUflex端到端业务要经过ODU3Network 2网络时,因为该网络无法支持ODU0/ODUflex交换,所以ODU0在网关网元里,先映射到ODU1或者ODU2,紧跟着ODU1/ODU2映射到ODU3;ODU3 Network 2网络节点无需见到ODU0,而直接交换ODU1或者ODU2。为此,需要先在Gateway 1与Gateway 3之间建立一条ODU1或者ODU2的隧道,也就是说需要在相关的一对网关网元之间创建一条比要承载的待建立的端到端ODUi连接的更高速率的ODUj连接(i>j)。因为路径计算实体能够知道已经在经过的网关网元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因此它知道需要在哪些网关网元之间创建相关的隧道,因此可在信令消息里明确指定创建隧道的每对网关网元;进一步,在指定的两个相关的一对网关网元之间创建一条比要承载的待建立的端到端ODUi连接的更高速率的ODUj连接(i<j)。本发明提出在控制平面通过分布式信令方式建立端到端ODUk业务时,在信令消息里携带路径计算实体在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解复用能力信息。当携带了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解复用能力信息的信令(Path或Resv)消息经过网关网元时,为正在创建的端到端ODUk连接,将所携带的多级复用方法配置到数据平面上。
如图7所示,将Gateway网元引入到现有网络,并部署根据最新版本G.709标准实现的OTN设备节点后,组成2个10G的OTN网络和一个40G的OTN网络,10G的OTN网络上的每条链路支持的支路时序大小粒度为1.25G TS。其中2个10G的OTN网络通过网关网元Gateway 1、Gateway 3与40G的OTN网络互联,之间的链路是OTU3链路。2个10G的OTN网络中每个节点支持的交换能力也不相同,其中ODU 2 Network 1中的节点1、2、3、Gateway 1只支持ODU0、ODU1和ODUflex的交换能力。ODU2 Network3中的节点8、9、10和Gateway 3只支持ODU0和ODUflex的交换能力,原因是运营商只想ODU2 Network 3只负责接入GigE(ODU0)和10GigE(ODU2/ODU2e)业务,所以只做ODU0/ODU2交换更为经济,就没有必要做ODU1的交换。其中网关网元支持的多级复用能力如下所示:
Gateway 1网元支持的多级复用能力包括:
ODU0-ODU1-ODU3
ODU0-ODU2-ODU3
ODU1-ODU2-ODU3
ODUflex-ODU2-ODU3
Gateway 3网元支持的多级复用能力包括:
ODU0-ODU2-ODU3
ODUflex-ODU2-ODU3
同时,Gateway 1和Gateway 3都支持如下单级复用能力:
ODU1-ODU3
ODU2-ODU3
控制平面在通过分布式信令建立一条端到端的GigE(ODU)前,路径计算实体将所获得网关网元多级复用能力约束信息用于端到端ODUk业务路径计算。并在路由计算过程中,当端到端ODUk业务经过多个网关网元时,路径计算实体为端到端ODUk业务在这些网关网元上选择相应的多级复用和解复用能力。
如图8所示,路径计算实体接收到如下端到端业务创建请求:节点1到节点10之间的一条GigE(ODU0)端到端业务,将该业务标识为GigE 1。路径计算实体收到端到端业务创建请求后,利用现有技术计算一条可用端到端路由,比如经过的节点为1、3、Gateway 1、4、6、7、Gateway 3、9、10。由于Gateway 3针对ODU0业务只支持ODU0-ODU2-ODU3的两级复用和解复用能力。为此,虽然Gateway 1支持ODU0-ODU1-ODU3和ODU0-ODU2-ODU3的复用和解复用能力,但路径计算实体只能为该端到端ODU0业务在Gateway1和Gateway3上选择相ODU0-ODU2-ODU3的多级复用和解复用能力,否则信号无法在端到端进行传递。
路径计算完毕后,端到端业务所经过的节点、链路以及在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或单级复用/解复用能力就被确定了,需要通过控制平面的分布式信令配置这些端到端业务。
控制平面得到路径计算实体上述相关信息后,发起端到端ODUk业务的信令建立过程。
控制平面需要在信令(Path和Resv)里携带路径计算实体在网关网元(比如Gateway 1和Gateway 3)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比如ODU0-ODU2-ODU3),同时在信令中明确指定在两个网关网元之间创建相关的隧道,如Gateway 1与Gateway 3。
当信令消息(Path)到达网关网元(比如Gateway 1)时,触发在网关网元之间(比如Gateway 1和Gateway 3之间)创建可承载端到端ODUi连接(比如ODU0)的更高速率的一条ODUj(j>i)的连接(比如ODU2)。
当ODUj的隧道创建完毕后,恢复ODUi连接的创建过程。
当建立ODUi连接的Path或Resv消息到达另外一个网关网元后,将信令(Path或Resv消息)中携带的多级复用能力(比如ODU0-ODU2-ODU3),配置到对应的网关网元里。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平面获得待建立的端到端业务的路由信息、端到端业务路由上的网关网元信息和网关网元上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后,发起端到端连接建立过程,发送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至所述端到端路由经过的节点,所述端到端连接信令中包含端到端路由经过的网关网元上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并在对应的网关网元上配置对应的多级复用能力。
其中,所述端到端连接信令中还携带如下信息:指定需要创建隧道的每对网关网元。
其中,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控制平面将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中携带的多级复用能力配置所述到网关网元上;或者,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将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息中携带的多级复用能力保存到网关网元上,端到端连接建立响应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配置保存的所述多级复用能力。由用户预先设置策略,根据所述策略决定在收到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时或者收到端到端连接建立响应信令时配置多级复用能力。
其中,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为Path消息,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响应信令为Resv消息。
其中,所述控制平面在显式路由对象中所记录的网关网元的子对象上,携带在该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
其中,所述子对象中插入一属性信息,使用所述属性信息携带在该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所述属性信息中包含类型字段、长度字段、多级复用层数信息字段和多级复用信号类型字段,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属性信息的类型;
所述长度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多级复用层数信息字段和多级复用信号类型字段的长度;
所述多级复用层数信息字段,用于指示多级复用的层数;
所述多级复用信号类型字段,用于指示多级复用的各信号类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描述在图7所示网络中在节点1和10之间建立端到端业务时,配置端到端业务的具体流程,包括:
步骤101:路径计算实体向控制平面返回该GigE端到端业务经过的路由信息:经过的节点为1、3、Gateway 1、4、6、7、Gateway 3、9、10。以及在Gateway 1和Gateway3上选择多级复用能力:ODU0-ODU2-ODU3。
步骤102:控制平面利用路径计算实体计算的路由结果,发起端到端ODU0连接建立的信令过程,在ODU0连接建立信令中携带路由信息、路由经过的网关网元以及在网关网元上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其中,可使用ERO携带路由信息,使用ERBO(Explicit Region Boundary Object:显式区域边界对象,对象格式定义与ERO相同)携带路由经过的网关网元。
具体地,节点1向3发送Path消息,携带ERO={3,Gateway 1,4,6,7,Gateway 3,9,10},ERBO={Gateway 1,Gateway 3}。同时,在ERO中携带的Gateway 1和Gateway 3子对象里,携带路径计算实体在这两个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方法:ODU0-ODU2-ODU3,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步骤在实施例3中描述。
步骤103:当Path消息到达网关网元Gateway 1时,Gateway 1建立一条位于Gateway 1和Gateway 3之间的一条ODU2隧道连接。
步骤104:当位于Gateway 1和Gateway 3之间的ODU2连接建立完毕后,Gateway 1继续ODU0连接的建立过程,并从建立ODU0连接的Path消息中,获得多级复用方法。Gateway 1将多级复用方法配置到Gateway 1节点上的数据平面。多级复用的配置也可等到Gateway 1接收到Resv消息后再配置,此时,Gateway 1需要将从Path消息中获得的多级复用方法保存到Gateway 1节点中,等接收到Resv消息后,如果Gateway 1还没有配置多级复用能力,则将本地保存的多级复用能力配置到数据平面。
具体在接收到Path消息时还是Resv消息时配置多级复用,可由用户(网络运维人员)配置相应的策略到该网关网元上。
步骤105:当建立ODU0连接的Path消息到达Gateway 3后,Gateway 3从建立ODU0连接的Path消息中,获得多级复用方法的信息,并将多级复用方法配置到Gateway 3节点上的数据平面。多级复用方法的配置也可等到Gateway 3接收到Resv消息后再配置,此时,Gateway 3需要将从Path消息中获的多级复用方法保存到Gateway 3节点中,等接收到Resv消息后,如果Gateway 3还没有配置多级复用方法,则将本地保存的多级复用方法配置到数据平面。具体在接收到Path消息还是Resv消息配置多级复用,可由用户(网络运维人员)将这些配置相应的策略到节点上。
实施例2
当路径计算实体接收到如下端到端业务创建请求:节点1到节点8之间的一条ODUflex端到端业务,将该业务标识为ODUflex 1,带宽需求为5*1.25G。ODUflex 1业务与实施例1中的GigE 1业务经过相同的一对网关网元。为了充分利用ODU3 Network 2的带宽资源,ODUflex 1业务与GigE 1业务共享一段ODU2隧道,并且可用带宽满足ODUflex 1的带宽需求,于是路径计算实体收到端到端业务创建请求后,利用现有技术计算一条可用端到端路由,比如经过的节点为1、3、Gateway 1、4、6、7、Gateway 3、8。由于Gateway 1和Gateway 3针对ODUflex业务只支持ODUflex-ODU2-ODU3的两级复用和解复用能力,路径计算实体可为该ODUflex端到端业务在Gateway 1和Gateway 3选择ODUflex-ODU2-ODU3多级复用方法。
步骤201:路径计算实体向控制平面返回ODUflex 1端到端业务经过的路由信息:经过的节点为1、3、Gateway 1、4、6、7、Gateway 3、8,以及在Gateway 1和Gateway3上选择多级复用能力:ODUflex-ODU2-ODU3。
步骤202:控制平面利用路径计算实体计算的路由结果,发起端到端ODUflex连接建立的信令过程,在ODUflex连接建立信令中携带路由信息、路由经过的网关网元以及在网关网元上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可使用ERO携带路由信息,使用ERBO携带路由经过的网关网元,携带信息的方法具体可参考专利申请《多层网络中区域边界控制的方法、建立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具体地,在ERBO对象中携带ODU2隧道的一对边界节点(Gateway 1,Gateway 3);节点1向3发送Path消息,携带ERO={3,Gateway 1,4,6,7,Gateway 3,8},ERBO={Gateway 1,Gateway 3}。同时,在ERO中携带的Gateway 1和Gateway 3子对象里,携带路径计算实体在这两个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方法:ODUflex-ODU2-ODU3,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步骤在实施例3中描述。
步骤203:当Path消息到达网关网元Gateway 1时,Gateway 1需要建立一条位于Gateway 1和Gateway 3之间的一条ODU2连接,但由于该ODU2连接已经在实施例1中被建立起来,所以Gateway 1无需发起信令的建立过程。
步骤204:当位于Gateway 1和Gateway 3之间的ODU2连接已经存在后,Gateway 1继续ODUflex连接的建立过程,并从建立ODUflex连接的Path消息中,获得多级复用方法的信息。Gateway 1将多级复用方法配置到Gateway 1节点上的数据平面。
其中,多级复用的配置也可等到Gateway 1接收到Resv消息后再配置,此时,Gateway 1需要将从Path消息中获的多级复用方法保存到Gateway 1节点中,等接收到Resv消息后,如果Gateway 1还没有配置多级复用能力,则将本地保存的多级复用能力配置到数据平面。在接收到Path消息还是Resv配置多级复用的策略,可由用户(网络运维人员)将这些策略配置到节点上。
步骤205:当ODUflex连接的Path消息到达Gateway 3后,Gateway 3从建立ODUflex连接的Path消息中,获得多级复用方法的信息,并将多级复用方法配置到Gateway 3节点上的数据平面。
其中,也可在Gateway 3接收到Resv消息后再进行多级复用的配置,这种情况下,Gateway 3需要将从Path消息中获的多级复用方法保存到Gateway3节点中,等接收到Resv消息后,如果Gateway 3还没有配置多级复用能力,则将本地保存的多级复用能力配置到数据平面。在接收到Path消息还是Resv配置多级复用的策略,可由用户(网络运维人员)将这些策略配置到节点上。
实施例3
本发明中,需要在信令消息(Path或Resv)里为所经过的网关网元携带路径计算实体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信息。
一种携带多级复用能力信息的方法为:在显式路由对象(Explicit RouteObject)里,标识网关网元的显式路由对象的子对象里,嵌入路由计算实体选择的在网关网元上所使用的多级复用能力信息。
在子对象中嵌入多级复用能力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在标识网关网元的显式路由对象子对象里,紧跟节点标识(node)或者接口索引标识(interface)子对象后面,插入一个属性信息,比如HOP_ATTRIBUTES,该HOP_ATTRIBUTES中含有路径计算实体在该网关网元上的接口上为正在建立的连接所选择的多级复用方法。
下面给出对HOP_ATTRIBUTES的一个详细的编码方式,如图10所示,包括类型(Type)字段、长度(Length)字段、多级复用层数信息(Num)字段和多级复用信号类型(Multi States Multiplexing Sub-TLV)字段,其中:
Type字段标识为5,也可根据需要使用其他值,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Length字段,用于指示Num字段和Multi States Multiplexing Sub-TLV字段的长度;
Num字段,用于表示多级复用的层次,可使用3(也可根据需要使用其他值,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个比特来表示,比如要表示ODU0-ODU2-ODU3时,Num填写为2,表示复用/解复用了两个层次;
Multi States Multiplexing Sub-TLV字段,用于表示多级复用的信号类型,其中每4个比特位表示某一个ODUk(k=0,1,2,2e,ODUflex,ODU3,ODU4)。4个比特位的一种编码方式如下所示:
0000:ODU0
0001:ODU1
0010:ODU2
0011:ODU3
0100:ODU4
0101:ODU2e
0110:ODUflex
上述编码方式仅为示例,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按上述编码方式,Length字段值为3+(Num+1)*4。
针对ODU0-ODU2-ODU3的多级复用,HOP_ATTRIBUTES的具体编码值如图11所示。其中,Type字段值为5,Length字段值为15,Num字段值为010,Multi States Multiplexing Sub-TLV字段值为0000 0010 0011。
针对ODU0-ODU3-ODU4的多级复用,HOP_ATTRIBUTES的具体编码值如图12所示。其中,Type字段值为5,Length字段值为15,Num字段值为010,Multi States Multiplexing Sub-TLV字段值为0000 0011 0100。
针对ODU0-ODU1-ODU2-ODU3-ODU4的多级复用,HOP_ATTRIBUTES的具体编码值如图13所示。其中,Type字段值为5,Length字段值为23,Num字段值为100,Multi States Multiplexing Sub-TLV字段值为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平面,其中:
所述控制平面,用于获得待建立的端到端业务的路由信息、端到端业务路由上的网关网元信息和网关网元上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后,发起端到端连接建立过程,发送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至所述端到端路由经过的节点,所述端到端连接信令中包含端到端路由经过的网关网元上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并在对应的网关网元上配置对应的多级复用能力。
其中,所述端到端连接信令中还携带如下信息:指定需要创建隧道的每对网关网元。
其中,所述控制平面,用于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将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中携带的多级复用能力配置到网关网元上;或者,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保存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息中携带的多级复用能力,在端到端连接建立响应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在网关网元上配置保存的所述多级复用能力。
其中,所述控制平面,用于根据用户预先设置的策略决定在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或者端到端连接建立响应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配置多级复用能力。
其中,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为Path消息,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响应信令为Resv消息。
其中,所述控制平面在显式路由对象中所记录的网关网元的子对象上,携带在该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
其中,所述控制平面在所述子对象中插入一属性信息,使用所述属性信息携带在该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所述属性信息中包含类型字段、长度字段、多级复用层数信息字段和多级复用信号类型字段,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属性信息的类型;
所述长度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多级复用层数信息字段和多级复用信号类型字段的长度;
所述多级复用层数信息字段,用于指示多级复用的层数;
所述多级复用信号类型字段,用于指示多级复用的各信号类型。

Claims (14)

1.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平面获得待建立的端到端业务的路由信息、端到端业务路由上的网关网元信息和网关网元上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后,发起端到端连接建立过程,发送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至所述端到端路由经过的节点,所述端到端连接信令中包含端到端路由经过的网关网元上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并在对应的网关网元上配置对应的多级复用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到端连接信令中还携带如下信息:指定需要创建隧道的每对网关网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控制平面将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中携带的多级复用能力配置所述到网关网元上;或者,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将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息中携带的多级复用能力保存到网关网元上,端到端连接建立响应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配置保存的所述多级复用能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用户预先设置策略,根据所述策略决定在收到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时或者收到端到端连接建立响应信令时配置多级复用能力。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为Path消息,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响应信令为Resv消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平面在显式路由对象中所记录的网关网元的子对象上,携带在该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对象中插入一属性信息,使用所述属性信息携带在该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所述属性信息中包含类型字段、长度字段、多级复用层数信息字段和多级复用信号类型字段,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属性信息的类型;
所述长度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多级复用层数信息字段和多级复用信号类型字段的长度;
所述多级复用层数信息字段,用于指示多级复用的层数;
所述多级复用信号类型字段,用于指示多级复用的各信号类型。
8.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平面,其中:
所述控制平面,用于获得待建立的端到端业务的路由信息、端到端业务路由上的网关网元信息和网关网元上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后,发起端到端连接建立过程,发送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至所述端到端路由经过的节点,所述端到端连接信令中包含端到端路由经过的网关网元上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并在对应的网关网元上配置对应的多级复用能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到端连接信令中还携带如下信息:指定需要创建隧道的每对网关网元。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平面,用于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将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中携带的多级复用能力配置到网关网元上;或者,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保存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息中携带的多级复用能力,在端到端连接建立响应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在网关网元上配置保存的所述多级复用能力。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平面,用于根据用户预先设置的策略决定在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或者端到端连接建立响应信令到达网关网元时配置多级复用能力。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信令为Path消息,所述端到端连接建立响应信令为Resv消息。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平面在显式路由对象中所记录的网关网元的子对象上,携带在该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平面在所述子对象中插入一属性信息,使用所述属性信息携带在该网关网元上所选择的多级复用能力,所述属性信息中包含类型字段、长度字段、多级复用层数信息字段和多级复用信号类型字段,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属性信息的类型;
所述长度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多级复用层数信息字段和多级复用信号类型字段的长度;
所述多级复用层数信息字段,用于指示多级复用的层数;
所述多级复用信号类型字段,用于指示多级复用的各信号类型。
CN201010143492.1A 2010-03-25 2010-03-25 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22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43492.1A CN102202247B (zh) 2010-03-25 2010-03-25 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和系统
PCT/CN2010/077000 WO2011116594A1 (zh) 2010-03-25 2010-09-16 一种基于g.709的业务建立的信令控制方法和系统
JP2013500305A JP5491673B2 (ja) 2010-03-25 2010-09-16 G.709に基づく業務確立のシグナリング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KR1020127027956A KR101530561B1 (ko) 2010-03-25 2010-09-16 G.709를 기반으로 하는 서비스 구성의 신호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US13/637,141 US8964756B2 (en) 2010-03-25 2010-09-16 Signaling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ice establishment based on G.709
EP20100848256 EP2552036A4 (en) 2010-03-25 2010-09-16 SIGNALING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G.709 BASED SERVIC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43492.1A CN102202247B (zh) 2010-03-25 2010-03-25 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2247A true CN102202247A (zh) 2011-09-28
CN102202247B CN102202247B (zh) 2015-07-22

Family

ID=44662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349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2247B (zh) 2010-03-25 2010-03-25 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64756B2 (zh)
EP (1) EP2552036A4 (zh)
JP (1) JP5491673B2 (zh)
KR (1) KR101530561B1 (zh)
CN (1) CN102202247B (zh)
WO (1) WO201111659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3580A (zh) * 2019-12-09 2020-04-28 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在光传输网络中对以太网链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2187926A (zh) * 2013-03-28 2021-01-05 柏思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至少一个端到端连接传输和接收数据包的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2247B (zh) * 2010-03-25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和系统
WO2012167551A1 (zh) * 2011-11-15 201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光传送网上传送业务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6323070B2 (ja) * 2014-03-03 2018-05-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受信装置、及び光受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8151A (zh) * 2006-07-17 2006-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多媒体业务变化的系统、方法及信息处理装置
US20070036121A1 (en) * 2005-08-12 2007-02-15 George Cheria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everse activity information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450093C (zh) * 2005-12-30 2009-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虚拟专用网用户提供QoS服务的方法
CN101578802A (zh) * 2007-02-09 2009-11-11 诺基亚公司 用于确认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52758B2 (en) * 2000-02-18 2008-04-01 Tellabs Operations, Inc. Dynamic bandwidth management using signaling protocol and virtual concatenation
US6904061B2 (en) * 2000-06-14 2005-06-07 Vitess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transport overhead mapping
DE60201749T2 (de) * 2002-07-22 2005-03-17 Alcatel Routing von Verwaltungsinformationsnachrichten in einem Ubertragungsnetzwerk
US20040076151A1 (en) * 2002-10-21 2004-04-22 Walter Fant Connection identifiers and restoration in optical networks
CN1309216C (zh) 2004-10-08 2007-04-0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son网络中控制平面参与保护倒换的方法
EP1913599A2 (en) * 2005-01-21 2008-04-23 RMI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concatenation of diversely routed channels
CN100512192C (zh) * 2006-01-28 2009-07-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交换光网络跨域呼叫和连接的控制方法
CN100459555C (zh) * 2006-05-17 2009-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光传送网透传光通道传输单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JP5135748B2 (ja) 2006-09-27 2013-02-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及びパス設定方法
US8442030B2 (en) * 2007-03-01 2013-05-14 Extreme Networks, Inc. Software control plane for switches and routers
WO2008129637A1 (ja) * 2007-04-12 2008-10-30 Fujitsu Limited シグナリング装置及びシグナリング方法
US8290367B2 (en) * 2008-04-14 2012-10-16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OSS support for control plane technology
CN101635867B (zh) * 2008-07-21 2012-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信号的复用映射和解复用映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4997196B2 (ja) 2008-08-08 2012-08-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パス計算装置、通信路確立制御方法
CN102201973B (zh) * 2010-03-25 2015-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路由控制方法和网关网元
CN102202247B (zh) * 2010-03-25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2572618B (zh) * 2010-12-17 2015-09-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路由控制方法和网关网元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36121A1 (en) * 2005-08-12 2007-02-15 George Cheria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everse activity information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450093C (zh) * 2005-12-30 2009-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虚拟专用网用户提供QoS服务的方法
CN1878151A (zh) * 2006-07-17 2006-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多媒体业务变化的系统、方法及信息处理装置
CN101578802A (zh) * 2007-02-09 2009-11-11 诺基亚公司 用于确认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7926A (zh) * 2013-03-28 2021-01-05 柏思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至少一个端到端连接传输和接收数据包的方法和系统
CN112187926B (zh) * 2013-03-28 2023-11-14 柏思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至少一个端到端连接传输和接收数据包的方法和系统
CN111083580A (zh) * 2019-12-09 2020-04-28 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在光传输网络中对以太网链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1083580B (zh) * 2019-12-09 2021-12-14 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在光传输网络中对以太网链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91673B2 (ja) 2014-05-14
KR101530561B1 (ko) 2015-06-29
CN102202247B (zh) 2015-07-22
EP2552036A4 (en) 2015-05-20
EP2552036A1 (en) 2013-01-30
US20130216222A1 (en) 2013-08-22
US8964756B2 (en) 2015-02-24
KR20130025889A (ko) 2013-03-12
JP2013524558A (ja) 2013-06-17
WO2011116594A1 (zh) 2011-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2246B (zh) 基于g.709的端到端业务建立方法、系统及光传送网
CN102572618B (zh) 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路由控制方法和网关网元
US9191115B2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end-to-end lower order ODU network trails across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JP2004523959A (ja) 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データを通す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201973B (zh) 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路由控制方法和网关网元
CN102202247B (zh) 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的信令控制方法和系统
EP3396880A1 (en) Method for mapping digital signals into a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and corresponding network element, optical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frame for optical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1945306A (zh) 一种基于g.709的标签交换路径的通用标签生成方法
CN102201972B (zh) 一种基于g.709的多级复用路由计算方法和路径计算装置
CN102238439B (zh) 一种基于g.709的业务映射过程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1951531B (zh) 一种基于g.709的标签交换路径的互联互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