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7235A - 离合系统,其包括在动力飞轮和反作用板之间在无游隙地转动方面联接的轴向地可调节的联接部件 - Google Patents
离合系统,其包括在动力飞轮和反作用板之间在无游隙地转动方面联接的轴向地可调节的联接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97235A CN102197235A CN2009801428273A CN200980142827A CN102197235A CN 102197235 A CN102197235 A CN 102197235A CN 2009801428273 A CN2009801428273 A CN 2009801428273A CN 200980142827 A CN200980142827 A CN 200980142827A CN 102197235 A CN102197235 A CN 1021972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utch system
- aforementioned
- formula element
- clamp
- axial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0—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机动车的驱动轴(12)和同轴的传动轴(14A,14B)之间的离合系统(10),其包括:前摩擦离合器装置(22),其包括转动的一主动组件(40),转动的主动组件包括反作用板(24);后动力飞轮(20),其与主动组件(40)同轴,用于在转动方面与驱动轴(12)相连;动力飞轮(20)和离合器装置(22)的主动组件(40)在转动方面的联接部件(54,56),其包括第一阳式元件(54)和第二阴式元件(56),第一阳式元件(54)和第二阴式元件(56)用于轴向地滑动地嵌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转动方面的联接部件(54,56)配有按一确定的间距轴向地可调节的嵌接部件;设置有紧固部件(60),所述紧固部件(60)将所述阳式元件(54)周向地紧固在所述阴式元件(56)中,在一紧固状态中,所述阳式元件(54)和所述阴式元件(56)无周向游隙地嵌合地被定位;并且,离合系统包括用于刚性地将所述阳式元件(54)和所述阴式元件(56)锁定在它们的紧固状态中的部件(66,68)。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机动车的传动轴和驱动轴之间的离合系统,所述离合系统包括摩擦离合器装置和动力飞轮。
本发明更为特别地涉及在机动车的驱动轴和同轴的传动轴之间的离合系统,其包括:
-前摩擦离合器装置,其包括转动的主动组件,所述转动的主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反作用板;
-后动力飞轮,其与所述主动组件同轴,用于在转动方面与所述驱动轴相连;
-联接部件,其在转动方面联接所述动力飞轮和所述离合器装置的主动组件,所述联接部件包括第一阳式元件和第二阴式元件,所述第一阳式元件和所述第二阴式元件用于在轴向位置的一调节间隙中轴向地滑动地嵌接;
-周向紧固部件,在阳式元件和阴式元件无周向游隙地相嵌合的紧固状态中,该周向紧固部件将阳式元件周向地紧固在阴式元件中。
背景技术
这类飞轮,已知的也被称之为“动力飞轮”,能够过滤形成驱动轴的曲柄轴的转动的颠动,同时将曲柄轴的转动扭矩传递到离合器装置的反作用板。
动力飞轮固定在驱动轴上,而离合器装置预安装在变速箱上。然而,通常存在在马达和变速箱之间的轴向定位误差。换句话说,对于同一型号的汽车,在马达和变速箱之间的轴向距离从一汽车到另一汽车会有数个毫米的不同。
为了考虑这些轴向误差,已知地相对于离合器装置的反作用板安装轴向活动的动力飞轮。
例如已知的,尤其是通过文献FR-A-2.816.908,在与反作用板的联接元件中安装动力飞轮的开槽段。为此,联接元件包括配有径向齿牙的中间孔口,径向齿牙接纳在轴向凹槽中。
轴向凹槽因而允许转动运动和扭矩传递到反作用板,同时允许动力飞轮的开槽段在轴向误差的整个幅度上的轴向移动。
然而,这类布置在联接元件的齿牙和凹槽之间会产生爆音的杂音,尤其是当速度突然变化时。
为了解决该问题,文献WO-A-2007/000.151提出一种隔音装置,其包括用于在与反作用板的联接元件的凹槽中,通过膨胀呈周向地安装预应力的动力飞轮的部件,以避免罩盖的齿牙对凹槽产生的爆音。
然而,通过形成总是允许联接元件相对于动力飞轮的相对转动的减震部件的周向弹性回复部件来实施预应力。因此,即便碰撞缓和,碰撞依旧存在。
此外,这类隔音装置昂贵且实施复杂,这是因为其包括多个添加到动力飞轮上的构件。
此外,该装置并不允许消除在齿牙和凹槽之间的大的周向游隙,例如大于1毫米。
此外,这类装置的安装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在组装过程中,开槽元件和联接元件对于操作者而言是难以甚至是不可视的。这会引起延长离合系统组装时间的错误。
发明内容
尤其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提出如前述类型的一离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转动方面的联接部件配有按一确定的间距轴向地可调节的嵌接部件;设置有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将所述阳式元件周向地紧固在所述阴式元件中,在一紧固状态中,所述阳式元件和所述阴式元件无周向游隙地嵌合地被定位;并且,离合系统包括用于刚性地将所述阳式元件和所述阴式元件锁定在它们的紧固状态中的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所述阳式元件和所述阴式元件布置在所述离合系统的外周沿处;
-所述阳式元件由爪齿形成,且所述阴式元件由夹钳形成,所述夹钳的钳口能够呈周向地夹紧所述爪齿;
-将所述夹钳锁定在其紧固状态中的锁定部件通过呈周向地延伸的螺栓形成;
-所述钳口的紧固部件通过所述螺栓形成;
-所述夹钳钳口的紧固部件通过处于其紧固状态的钳口的弹性回复部件形成;
-所述夹钳通过呈“U”形的构件形成,形成钳口的所述构件的柔性翼片轴向地向所述爪齿延伸,直到一自由端部;
-所述螺栓包括一螺钉和一螺母,所述螺钉的头部能够通过拧紧工具被拧紧;
-所述离合系统包括用于使得所述螺栓的螺母相对于所述夹钳至少在转动方面保持不动的部件;
-通过在所述夹钳的一面部和所述螺母之间的互补形状的相互配合,所述螺母在转动方面被保持不动;
-所述螺栓的螺钉穿过所述夹钳的钳口;
-所述爪齿包括凹口,所述凹口是呈周向地贯穿的,且轴向地向所述夹钳敞开,以便在所述爪齿在所述夹钳中轴向嵌接时允许所述螺钉通过;
-所述螺钉能够在所述凹口底部中轴向地止挡,以锁定所述夹钳相对于所述爪齿按嵌接方向的轴向移动;
-所述阳式元件被所述离合器装置的主动组件的反作用板载持;并且,所述阴式元件被所述动力飞轮载持;
-所述爪齿从所述反作用板的周沿边部向外径向地延伸;
-所述阴式元件被中间构件载持,该中间构件固定在所述动力飞轮上,并且轴向地插置在所述动力飞轮和所述离合器装置之间;
-所述动力飞轮包括马达扭矩的输入元件和马达扭矩的输出元件,这些元件按圆周方向减震的方式在转动方面相连地安装;并且所述阳式元件或所述阴式元件被所述马达扭矩的输出元件载持;
-所述离合器装置是多盘片式装置,其包括多个压力板。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通过阅读接下来用于理解的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得到展示。附图中:
-图1是根据图2的剖面1-1的轴向剖面半视图,图2示出包括摩擦离合器装置和双减震飞轮的离合系统,摩擦离合器装置和双减震飞轮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教学实施的组装部件进行组装;
-图2是示出图1的离合系统的透视图;
-图3是与图1相似的视图,其示出在动力飞轮在摩擦离合器装置上组装前的离合系统;
-图4是与图2相似的视图,其示出在动力飞轮在摩擦离合器装置上组装前的离合系统;
-图5是图4的放大比例细部图,其示出动力飞轮在摩擦离合器装置上的组装部件;
-图6是示出动力飞轮在离合器装置上组装后的组装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在组装的离合系统的反作用板的厚度边侧中的径向剖视图;
-图8是图7的放大比例细部图,其示出组装部件;
-图9是图8的放大比例细部图,其示出螺母相对于夹钳的固定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具有相同的、类似的或相近的作用的元件将通过相同的数字标识表示。
为了方便对描述和权利要求的理解,非限定性地使用从后向前指向的轴向定向,其通过视图的箭头“A”指示且平行于离合系统10的转动轴“B”,和从内向外指向从离合系统10的转动轴“B”起的径向定向。还使用与轴“B”相正交和与径向方向相正交指向的周向定向。
在图1上示出组装的一离合系统10,其用于与轴向地向后侧布置的一驱动轴相联接,并且其前自由端部段12在图1的左侧示出,具有至少一个轴向地布置在前侧的从动传动轴14。
驱动轴的前自由端部段12和传动轴的对应的后端部段14两者都是突出的。
在接下来的描述和权利要求中,出于简化的考量,术语“驱动轴的前自由端部段12”和“传动轴的后自由端部段14”分别地通过“驱动轴12”和“传动轴14”表示,仅除非明确指出轴被作为整体考虑。
驱动轴12是围绕一转动轴“B”转动的并且其被机动车的马达(未显示)在转动方面带动。这例如涉及内燃马达的曲柄轴。
在图1上示出的离合系统10包括两传动轴,其后自由端部段14A、14B被示出。
传动轴14A、14B基本上与驱动轴12同轴地转动安装。第一传动轴14A形成一轴向管体,在轴向管体内部布置第二传动轴14B。传动轴14A、14B的每个能够独立于另一进行转动。
驱动轴12的前自由端部16轴向地布置在传动轴14A、14B的后自由端部18A、18B的后侧且远离传动轴14A、14B的后自由端部18A、18B。
传动轴14A、14B连接到后侧变速箱(未显示)。更为特别地:第一传动轴14A对应变速箱的一定的传动比,例如奇数的传动比,而第二传动轴14B对应其它的传动比,例如偶数的传动比。
离合系统10包括驱动轴12的转动颠动的一后侧过滤装置,其通过称之为“双减震飞轮”的一动力飞轮20形成,并且包括一前摩擦离合器装置22。当这两个装置没有组装时,如图3和4所示,这两个装置更为清晰地得到显示。这两个装置用于相互轴向地组装,用于形成如在下文中将进行阐述的离合系统10。
摩擦离合器装置22这里是多盘片式类型的。其包括第一传动轴14A和驱动轴12的第一临时联接部件,第一临时联接部件仅通过第一传动轴14A载持。
已知地,摩擦离合器装置22包括围绕转动轴“B”在转动方面自由安装的一环形径向反作用板24。反作用板24通过一滚珠轴承26被第一传动轴14A载持。
反作用板24更为特别地相对于第一传动轴14A轴向地固定安装。为此,滚珠轴承26的内圈在两方向上轴向地被锁定,而滚珠轴承26的外圈在反作用板24上紧固地安装。
此外,反作用板24通过动力飞轮20与驱动轴12在转动方面相连在一起,动力飞轮20布置在摩擦离合器装置22的一后端部并且在下文中将进行细述。
第一联接部件还包括第一环形前侧压力板28,其围绕转动轴“B”与反作用板24在转动方面相固连地安装,并且其相对于反作用板24轴向地滑动安装。前压力板28更为特别地与反作用板24的一前侧面30相面对地轴向地布置。
同轴的第一前摩擦片32轴向地插置在反作用板24和前压力板28之间。前摩擦片32在其两面上包括一环形的摩擦衬片。
前摩擦片32与第一传动轴14A在转动方面相固连地安装,并且其在第一传动轴14A上轴向地滑动安装。
前摩擦片32用于通过前压力板28挨着反作用板24的前侧面30被紧固,用于临时性地联接--即可分离地--第一传动轴14A和驱动轴12。
离合系统10还包括第二传动轴14B和驱动轴12的第二临时联接部件,其与第一联接部件相对称地相对于反作用板24布置并且被传动轴14A、14B载持。
第二联接部件因而包括第二后压力板34和一后摩擦片36,后摩擦片用于第二传动轴14B和驱动轴12的临时性联接。后压力板34,分别地后摩擦片36的作用与前压力板28,分别地前摩擦片32的作用相似。
后压力板34与反作用板24的后侧面38相面对地轴向地安装。后压力板34与反作用板24在转动方面相连在一起并且相对于反作用板24是轴向地滑动的。
后摩擦片36与第二传动轴14B在转动方面相固连地安装,并且其在第二传动轴14B上轴向地滑动安装。
因此,后摩擦片36用于通过后压力板34挨着反作用板24的后侧面38紧固,用于临时性地联接第二传动轴14B和驱动轴12。
由压力板28、34和反作用板24形成的整体因而与驱动轴12在转动方面固连地安装。其因而形成转动的一主动组件40,而摩擦片32、36与相连的传动轴14A、14B形成转动的从动组件。
现在将详细地对动力飞轮20进行描述。动力飞轮20这里是一双减震飞轮,其包括马达扭矩的一后侧输入元件42和马达扭矩的一前侧输出元件44。
扭矩输入元件42通过环形的一后侧主飞轮42形成,其与转动轴“B”同轴地径向地延伸。扭矩输入元件42通过驱动轴12载持,并且其无径向游隙地、无围绕轴“B”的角形游隙地和无轴向游隙地在转动方面与驱动轴12相连。
为此,在驱动轴12的前自由端部16形成的前端部的一固定法兰46通过多个螺钉48--其中之一在图1上示出--挨着扭矩输入元件42的主飞轮42的后端部的一面固定。扭矩输入元件42因而与驱动轴12的自由端部16在所有方向上,且尤其是轴向方向的移动相连在一起。
扭矩输入元件42还载持起动器50的一齿圈,其围绕扭矩输入元件42的主飞轮42的一轴向外周沿面布置。
扭矩输入元件42在其外周沿上包括一侧缘52,其轴向地从主飞轮42的一外周沿边部向前延伸。
扭矩输出元件44由第二罩盖44形成,其形成围绕转动轴“B”径向地延伸的一环状体。第二罩盖44更为特别地径向地布置在主飞轮42的一径向前侧面的前侧且远离主飞轮42的该径向前侧面,位于由侧缘52径向地界定的主飞轮42的一空腔内。
第二罩盖44与扭矩输入元件42带减弱的角形游隙地在转动方面相连。
为此,至少一个周向作用的弹性机件(未显示)布置在主飞轮42的一周沿槽座中。
该减震飞轮20在现有技术背景中是已知的,在下文中不再进行细述。
动力飞轮20用于在转动方面带动离合器装置22的主动组件40。为此,离合系统10还包括--具有在动力飞轮20和离合器装置22之间的在位置方面的轴向调节以消除轴向误差的--动力飞轮20和离合器装置22的主动组件40在转动方面的联接部件。
联接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阳式元件54和至少一个相配合的第二阴式元件56,用于轴向地嵌接。
阳式元件54这里相对于反作用板24是固定的,而阴式元件56相对于动力飞轮20的罩盖44是固定的。然而,阳式元件54和阴式元件56能够在一调节间隙中相对于彼此轴向地滑动,在该调节间隙中阳式元件和阴式元件保留动力飞轮20相对于离合器装置22的在转动方面的联接作用,以考虑动力飞轮20相对于离合器装置22在轴向位置上的误差。在转动方面的联接部件54、56因而在位置方面是轴向地可调节的。
如在图7上所示,联接部件这里包括与三个阴式元件56相配合的三个阳式元件54。这三对相配合的元件54、56围绕转动轴“B”规则地,即呈120°分布。这三对元件54、56在其结构、布置和作用上是完全相同的,一对元件54、56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该描述适用于其它对的元件54、56。
在视图上示出的示例中,阳式元件56被离合器装置22的主动组件40载持,而阴式元件56被动力飞轮20的罩盖44载持。
阳式元件54和阴式元件56布置在离合系统10的外周沿,以当离合系统10被组装时是可视的,如在图2上所示。
更为特别地,阳式元件54由一爪齿54形成,爪齿从反作用板24的一外周沿边部向外凸出径向地延伸。爪齿54被相互平行的两轴向侧面55呈周向地界定。
爪齿54有利地与反作用板24成一体件实施。
爪齿54被一凹口58成切线地横穿,凹口向后轴向地打开。凹口58被一内侧面和一外侧面径向地界定并且其被一底部向前轴向地界定。
阴式元件56由一夹钳56形成,夹钳包括两钳口60,钳口能够夹紧,即呈周向地相互接近。更为确切地说,夹钳56由呈“U”形的一构件形成,该构件包括周向的径向腹板59。形成钳口60的平行的径向翼片60从腹板59的每个周向边部向前轴向地延伸,直到一自由端部。翼片60更为特别地是弹性地可弯曲的,以允许其周向夹紧。
夹钳56的腹板59具有基本上等于爪齿54的宽度的周向宽度。
夹钳56被一中间构件62载持,中间构件固定在动力飞轮20的罩盖44上且轴向地插置在动力飞轮20和离合器装置22之间。
中间构件62更为特别地由一环形钢板形成,其与轴“B”同轴并且具有围绕所述轴“B”的大的扭转刚度。中间构件62通过各种合适的固定方法,例如铆接、焊接或胶合通过其内周沿挨着罩盖44的前侧面被固定。
夹钳56的腹板59从中间构件62的外周沿边部径向地凸出延伸,以与爪齿54相面对地布置。
夹钳56有利地与中间构件62成一体件实施,例如通过组成中间构件62的钢板的剪切和弯曲。
当爪齿54轴向地嵌接在夹钳56的钳口60之间时,爪齿54和夹钳56呈周向地在两方向上相嵌接,以在转动方面将动力飞轮20的罩盖44和离合器装置22的主动组件40相连。
钳口60的轴向长度足以允许调整爪齿54相对于保持呈周向嵌接的夹钳56的轴向位置。换句话说,可使得爪齿54在夹钳56中在一调整间隙上轴向地滑动,该调整间隙由一前侧端部轴向位置和一后侧端部轴向位置界定,在前侧端部轴向位置中爪齿54嵌接在钳口60的自由端部段64之间,在后侧端部轴向位置中爪齿54止挡夹钳56的腹板59,围绕轴“B”的在转动方面的联接作用在整个调整间隙上得到保证。
夹钳56的钳口60能够呈周向地紧固或夹紧爪齿54,因而在阳式元件和阴式元件无周向游隙地相互嵌接的紧固状态中,形成阳式元件在阴式元件中的周向紧固部件,以避免爪齿54对钳口60产生的爆音的杂音。
夹钳56的钳口60的紧固部件例如通过在紧固状态中的钳口60的弹性回复部件形成。钳口60这里由夹钳56的柔性的和弹性地可变形的翼片形成,是翼片本身的弹性形成弹性回复部件。
如在图5和6上更为清晰地示出,为了方便爪齿54在夹钳56中的嵌接,钳口60的前自由端部64在与另一钳口60相反的周向方向上被弯曲。钳口60的自由端部64因而相互分开,以使得弯曲的两端部64形成一喇叭口,在其中爪齿54能够在轴向嵌接时被导向。
此外,弯曲的端部64也用作导向坡道,用于自动地控制钳口60在轴向嵌接时通过与爪齿54相接触的分开。
离合系统10还包括用于刚性地将位于其紧固状态的阴式元件56相对于阳式元件54锁定的部件。
如在视图上所示,夹钳56在其紧固状态的锁定部件由呈周向延伸的一螺栓66、68形成。
螺栓66,68包括一螺钉66和一螺母68。
螺钉66包括一螺杆,螺杆呈周向地延伸且包括具有在这里呈星状的一模腔的一端部头部70。螺钉头70能够被一拧紧工具72拧紧,如在图7上所示。由于爪齿54和夹钳56布置在离合系统10的外周沿,这尤其方便拧紧,因而允许方便地接近螺钉头70。
螺栓的螺钉66从一边到另一边正交地横穿夹钳56的钳口60。为此,每个钳口60包括螺钉66的一通道孔73,以使得螺钉头70被布置以支撑一钳口60的一外侧面,而螺杆的一自由端部段相对于另一钳口60的外侧面凸出地延伸。术语“外侧面”这里理解为“朝向与另一钳口60相反的一方向的一钳口的面”。
包含在两钳口60之间的螺钉66的段部用于被接纳在爪齿54的凹口58中,尤其是用于允许动力飞轮20相对于离合器装置22的轴向滑动,也用于使得动力飞轮20相对于离合器装置22径向地保持不动。凹口58的轴向底部也用于形成一止挡件,其与螺钉66相互配合用于锁定动力飞轮20在相对于离合器装置22的嵌接方向上的轴向移动。
螺母68用于围绕螺杆的凸出的自由端部被拧紧,以使得在其周向紧固状态中钳口60被锁定在螺钉头70和螺母68之间。
为了允许将螺钉66在螺母68中拧紧,螺母68相对于夹钳56的相连的钳口60在转动方面被保持不动。
通过在夹钳56的一面和螺母68之间的互补形状的相互配合,螺母68至少在转动方面被保持不动。
为此,螺母68具有不围绕螺钉66的轴转动的形状。螺母68例如具有一正方形的剖面。
螺母68被接纳在挨着钳口60的外侧面固定的一套圈74中,以使得螺母68被限定在套圈74和钳口60之间。螺母68因而挨着钳口60轴向地被固定。
套圈74由弹性地可变形的一钢板构件形成,其具有与螺母68的尺寸和形状相互补的尺寸和形状的一径向轴向底部76。该底部76呈周向地面对相关联的钳口60的外侧面和远离相关联的钳口60的该外侧面布置,以使得螺母68被接纳在底部76和所述外侧面之间。
底部76具有一孔洞78,用于允许螺钉66的螺杆的通过。
底部76跟随有相对的两侧壁80,这里是内壁和外壁,其在钳口60的方向上呈周向地延伸。
每个侧壁80的自由端部包括一挂钩82,其用于从内部钩挂钳口60的通道孔73的一边部。通道孔73具有非环形的一剖面,以锁定套圈74相对于钳口60的转动。
挂钩82的钩挂通过套圈74的侧壁80在弯曲方面的弹性变形实施,因而允许挂钩82的接合,以用于根据一周向方向插入通道孔73中。侧壁80继而弹性地向非受限状态回复,以引起挂钩82的钩挂。
螺母68因而在套圈的底部76和钳口60之间轴向地,和在两侧壁80之间径向地被保持不动。此外,每个侧壁80是平坦的以与螺母68的一周沿面相互配合,用以使得螺母68在转动方面相对于夹钳56保持不动。
根据本发明的未显示的一变型,螺母68还可通过其它的方法,例如通过镶嵌或通过焊接固定在夹钳56的相连的钳口60上。
有利地,螺母68包括用于避免螺钉66的不适宜的松旋的部件。螺母68例如是一自锁螺母,如一有槽螺母。
作为变型,也是已知的名称为“乐泰”的一黏合剂,可沉积在螺钉66的螺杆上,以避免通过在螺钉66上胶合来紧固的螺母68的松旋。
在组装离合系统10时,螺钉66及其螺母68预安装在相配合的夹钳56上,位于一非紧固的位置中,以允许钳口60的足够的分开,用于在相配合的爪齿54上的轴向嵌接。
继而离合器装置22面对动力飞轮20轴向地被布置,以使得每个爪齿54与相配合的夹钳56重合。
离合器装置22继而向动力飞轮20轴向地滑动,以使得每个爪齿54轴向地嵌接在相配合的夹钳56的钳口60之间。
螺钉66被接纳在爪齿54的凹口58中。螺钉66能够在凹口58的底部中轴向地止挡,用以锁定夹钳在相对于爪齿54的嵌接方向上的轴向移动。
此外,动力飞轮20通过在螺钉66和爪齿54的凹口58的轴向内和外侧面之间相接触,相对于离合器装置22在所有方向上径向地被保持不动。
继而,在将离合系统10在相关联的汽车马达舱室中安装时,动力飞轮20可相对于离合器装置22轴向地向后滑动,以允许其在驱动轴12上的固定。该滑动在调整间隙中实施,以使得爪齿54总是嵌接在位于其新的轴向位置中的夹钳56的钳口60之间。
爪齿54的凹口58和夹钳56的钳口60具有足够的轴向长度以允许该滑动,同时保证爪齿54保持嵌套或嵌接在夹钳56的钳口60之间。
拧紧工具72继而嵌接在螺钉头70上,以允许在周向紧固状态每个夹钳56的钳口60的锁定甚至夹紧。爪齿54继而相对于夹钳56轴向地被保持不动。
由于即便在组装后操作者仍清晰地看见联接部件54、56,这方便所有这些操作。
此外,包括该夹钳56的联接部件允许简易地和有效地消除大的周向游隙,例如大约数个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未显示的一变型,在其息止状态中,夹钳的钳口足够地打开以带周向游隙地接纳爪齿。在此情形下,夹钳的钳口通过螺钉在螺母中的拧紧围绕爪齿夹紧。
描述的本发明用于配有双减震飞轮20的离合系统10。可以理解的是,其也适用于单一动力飞轮或称之为“柔性的”的动力飞轮。在此情形下,扭矩的输入元件和扭矩的输出元件通过形成动力飞轮的单一环形构件形成。
描述的本发明用于包括单一反作用板和两个压力板的多盘片式摩擦离合器装置22。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也适用于在其中主动组件包括与压力板同等多的反作用板的单一或多盘片式离合器装置。
Claims (18)
1.在机动车的驱动轴(12)和同轴的传动轴(14A,14B)之间的离合系统(10),其包括:
-前摩擦离合器装置(22),其包括转动的主动组件(40),所述转动的主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反作用板(24);
-后动力飞轮(20),其与所述主动组件(40)同轴,用于在转动方面与所述驱动轴(12)相连;
-联接部件(54,56),其在转动方面联接所述动力飞轮(20)和所述离合器装置(22)的主动组件(40),所述联接部件包括第一阳式元件(54)和第二阴式元件(56),所述第一阳式元件(54)和所述第二阴式元件(56)用于轴向地滑动地嵌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转动方面的联接部件(54,56)配有按一确定的间距轴向地可调节的嵌接部件;设置有紧固部件(60),所述紧固部件(60)将所述阳式元件(54)周向地紧固在所述阴式元件(56)中,在一紧固状态中,所述阳式元件(54)和所述阴式元件(56)无周向游隙地嵌合地被定位;并且,离合系统包括用于刚性地将所述阳式元件(54)和所述阴式元件(56)锁定在它们的紧固状态中的部件(66,68)。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式元件(54)和所述阴式元件(56)布置在所述离合系统(10)的外周沿处。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式元件由爪齿(54)形成,且所述阴式元件由夹钳(56)形成,所述夹钳的钳口(60)能够呈周向地夹紧所述爪齿(54)。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离合系统(10),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夹钳(56)锁定在其紧固状态中的锁定部件通过呈周向地延伸的螺栓(66,68)形成。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离合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口(60)的紧固部件通过所述螺栓(66,68)形成。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3或4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钳钳口(60)的紧固部件通过处于其紧固状态的钳口(60)的弹性回复部件形成。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钳(56)通过呈“U”形的构件形成,形成钳口(60)的所述构件的柔性翼片轴向地向所述爪齿(54)延伸,直到一自由端部(64)。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4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包括一螺钉(66)和一螺母(68),所述螺钉(66)的头部(70)能够通过拧紧工具(72)被拧紧。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离合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系统包括用于使得所述螺栓的螺母(68)相对于所述夹钳(56)至少在转动方面保持不动的部件(74)。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离合系统(10),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夹钳(56)的一面部(80)和所述螺母(68)之间的互补形状的相互配合,所述螺母(68)在转动方面被保持不动。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3到10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的螺钉(66)穿过所述夹钳(56)的钳口(60)。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离合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爪齿(54)包括凹口(58),所述凹口是呈周向地贯穿的,且轴向地向所述夹钳(56)敞开,以便在所述爪齿(54)在所述夹钳(56)中轴向嵌接时允许所述螺钉(66)通过。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离合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66)能够在所述凹口(58)底部中轴向地止挡,以锁定所述夹钳(56)相对于所述爪齿(54)按嵌接方向的轴向移动。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式元件(54)被所述离合器装置(22)的主动组件(40)的反作用板(24)载持;并且,所述阴式元件(56)被所述动力飞轮(20)载持。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离合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爪齿(54)从所述反作用板(24)的周沿边部向外径向地延伸。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4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阴式元件(56)被中间构件(62)载持,该中间构件固定在所述动力飞轮(20)上,并且轴向地插置在所述动力飞轮(20)和所述离合器装置(22)之间。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飞轮(20)包括马达扭矩的输入元件(42)和马达扭矩的输出元件(44),这些元件按圆周方向减震的方式在转动方面相连地安装;并且所述阳式元件或所述阴式元件(56)被所述马达扭矩的输出元件(44)载持。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装置(22)是多盘片式装置,其包括多个压力板(28,34)。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0857532 | 2008-11-06 | ||
FR0857532A FR2938029B1 (fr) | 2008-11-06 | 2008-11-06 | Systeme d'accouplement comportant des moyens de liaison en rotation sans jeu reglables axialement entre un volant moteur et le plateau de reaction |
PCT/FR2009/051907 WO2010052399A1 (fr) | 2008-11-06 | 2009-10-07 | Systeme d'accouplement comportant des moyens de liaison en rotation sans jeu reglables axialement entre le volant moteur et le plateau de reactio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97235A true CN102197235A (zh) | 2011-09-21 |
CN102197235B CN102197235B (zh) | 2014-10-08 |
Family
ID=40677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42827.3A Active CN102197235B (zh) | 2008-11-06 | 2009-10-07 | 在同轴的传动轴之间和机动车的驱动轴的连接系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19516B2 (zh) |
EP (1) | EP2342472B1 (zh) |
CN (1) | CN102197235B (zh) |
FR (1) | FR2938029B1 (zh) |
MX (1) | MX2011004562A (zh) |
WO (1) | WO201005239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77526A (zh) * | 2016-08-19 | 2019-03-15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摩擦离合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467802A (en) * | 2009-02-17 | 2010-08-18 |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 Torque transfer coupling |
US8413780B2 (en) * | 2009-08-26 | 2013-04-09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Dual clutch for a transmission having multiple input shafts |
CN103140695B (zh) * | 2010-06-29 | 2016-03-23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离合器单元和离合器单元的装配方法 |
FR2973464B1 (fr) | 2011-03-28 | 2020-02-28 | Valeo Embrayages | Volant moteur equipe de moyens de retenue des vis de fixation sur le vilebrequin |
WO2014037002A1 (de) | 2012-09-06 | 2014-03-13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Verbindungseinrichtung zwischen zwei antriebsbauteilen |
DE102013221902A1 (de) | 2012-11-19 | 2014-05-22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
DE102013221905A1 (de) | 2012-11-19 | 2014-05-22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
DE102013221908A1 (de) | 2012-11-19 | 2014-05-22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
CN106829582A (zh) * | 2017-01-12 | 2017-06-13 | 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股份有限公司 | 膜切割装置 |
CN106743864A (zh) * | 2017-01-12 | 2017-05-31 | 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股份有限公司 | 膜切割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91499A (en) * | 1972-01-03 | 1974-02-12 | J Ryan | Clutch |
DE19818412A1 (de) * | 1998-04-24 | 1999-11-04 | Mannesmann Sachs Ag | Kupplungseinrichtung zur Anbindung einer Schwungmasse an einen Antrieb |
FR2796682A1 (fr) * | 1999-07-19 | 2001-01-26 | Mannesmann Sachs Ag | Installation d'embrayage comportant un organe de reception prevu sur une masse d'inertie pour un organe d'entrainement |
EP1826427A1 (de) * | 2006-02-24 | 2007-08-29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Verbindungsanordnung |
CN101225867A (zh) * | 2008-01-29 | 2008-07-23 | 吉林大学 | 应用于干式双离合器上的两个飞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62764B1 (fr) * | 1990-05-31 | 1992-08-14 | Valeo | Embrayage a plusieurs disques de friction, notamment pour vehicules automobiles. |
DE10149704A1 (de) * | 2001-10-09 | 2003-04-10 | Zf Sachs Ag | Eingangsseitig zentral an einer Drehwelle oder Drehkomponente angebundene Kupplungseinrichtung in einem Kraftfahrzeug-Antriebsstrang |
EP1394434A1 (de) * | 2002-08-28 | 2004-03-03 | ZF Sachs AG | Doppelkupplung |
WO2007000151A2 (de) * | 2005-06-28 | 2007-01-04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Kupplungsaggregat |
DE102006025527A1 (de) * | 2006-06-01 | 2007-12-06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Drehmomentübertragungsanordnung für den Antriebsstrang eines Fahrzeugs |
EP2039952B1 (de) * | 2007-09-24 | 2012-10-24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Kupplungsanordnung |
US8413780B2 (en) * | 2009-08-26 | 2013-04-09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Dual clutch for a transmission having multiple input shafts |
US8631920B2 (en) * | 2009-10-05 | 2014-01-2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a dual clutch to a flywheel |
-
2008
- 2008-11-06 FR FR0857532A patent/FR2938029B1/fr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10-07 MX MX2011004562A patent/MX2011004562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10-07 CN CN200980142827.3A patent/CN102197235B/zh active Active
- 2009-10-07 US US13/125,922 patent/US8919516B2/en active Active
- 2009-10-07 WO PCT/FR2009/051907 patent/WO2010052399A1/fr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10-07 EP EP09755978A patent/EP2342472B1/fr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91499A (en) * | 1972-01-03 | 1974-02-12 | J Ryan | Clutch |
DE19818412A1 (de) * | 1998-04-24 | 1999-11-04 | Mannesmann Sachs Ag | Kupplungseinrichtung zur Anbindung einer Schwungmasse an einen Antrieb |
FR2796682A1 (fr) * | 1999-07-19 | 2001-01-26 | Mannesmann Sachs Ag | Installation d'embrayage comportant un organe de reception prevu sur une masse d'inertie pour un organe d'entrainement |
EP1826427A1 (de) * | 2006-02-24 | 2007-08-29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Verbindungsanordnung |
CN101225867A (zh) * | 2008-01-29 | 2008-07-23 | 吉林大学 | 应用于干式双离合器上的两个飞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77526A (zh) * | 2016-08-19 | 2019-03-15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摩擦离合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342472B1 (fr) | 2013-01-02 |
EP2342472A1 (fr) | 2011-07-13 |
WO2010052399A1 (fr) | 2010-05-14 |
US8919516B2 (en) | 2014-12-30 |
FR2938029A1 (fr) | 2010-05-07 |
MX2011004562A (es) | 2011-06-01 |
FR2938029B1 (fr) | 2011-08-05 |
CN102197235B (zh) | 2014-10-08 |
US20110259700A1 (en) | 2011-10-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97235B (zh) | 在同轴的传动轴之间和机动车的驱动轴的连接系统 | |
US10247249B2 (en) | Clamping device for a shaft-hub connection | |
EP3230621B1 (de) |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mit steckverbindung | |
US9360081B2 (en) |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for hydrokinetic torque coupling device | |
US20140151181A1 (en) | Clutch assembly | |
US20120138410A1 (en) | Interlock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locking a shaft-hub connection | |
EP1937996B2 (de) |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 |
DE102012200966A1 (de) |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in einem Antriebsstrang eines Kraftfahrzeugs | |
DE102018124860A1 (de) |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 |
DE102008061588A1 (de) | Blattfederartiges Element zur Drehmomentübertragung sowie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mit einem solchen Element | |
EP2724041B1 (de) | Drehmomen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 |
EP2893209B1 (de) | Verbindungseinrichtung zwischen zwei antriebsbauteilen | |
DE102015220596A1 (de) | Kupplungs-Drehschwingungsdämpfer-Zusammenbau mit einer in einem Drehteil eines Drehschwingungsdämpfers integrierte Hybridtrennkupplung | |
EP1451483B2 (de) | Zweimassenschwungrad | |
US20220235858A1 (en) | Belt pulley decoupler with axial toothing on both sides and auxiliary unit drive | |
DE102012212620A1 (de) |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 |
US8047346B2 (en) | Pilot for a series damper | |
DE102021108725A1 (de) |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 |
DE102006054517A1 (de) |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 |
WO2022083817A1 (de) |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drehschwingungsdämpfers | |
DE102015203501A1 (de) |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 |
DE102017100667A1 (de) |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 |
JP2021085508A (ja) | 動力伝達装置 | |
DE102014204949A1 (de) |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 |
DE102019133751A1 (de) | Kupplungsaggregat, insbesondere für ein Hybridmodul, zum gedämpften Ankuppel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an einem Antriebsstrang eines Kraftfahrzeug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