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4376A -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4376A
CN102194376A CN2010105268827A CN201010526882A CN102194376A CN 102194376 A CN102194376 A CN 102194376A CN 2010105268827 A CN2010105268827 A CN 2010105268827A CN 201010526882 A CN201010526882 A CN 201010526882A CN 102194376 A CN102194376 A CN 102194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k
housing
display device
display
clamp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268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重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94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43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显示装置(11)包括显示面板(12)和壳体(13),壳体(13)包括:包围显示面板(12)的前面的第一部分(21)、包围显示面板(12)的背面的第二部分(22)以及与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相邻设置且包括操作按钮(24)的第三部分(23)。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一个包括朝向壳体(13)的内部立起的第一肋部(27)。第三部分(23)包括夹持部(34),在该夹持部(34)上设置有用于在内侧夹入第一肋部(27)的槽。第三部分(23)能通过夹持部(34)安装在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一个上。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由多个部分构成的壳体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如日本专利特开2009-159084号公报所述,存在包括操作用的按钮(button)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例如具有覆盖装置背面的后壳(back cabinet)和安装在后壳上的按钮部。在后壳上设置有“L”字形的操作部卡定爪。另一方面,在按钮部上设置有呈“L”字形突出的壳固定用卡定爪。将壳固定用卡定爪插入该操作部卡定爪,从而将按钮部固定在后壳上。
但是,如果用模具将“L”字形的结构成形在后壳的一部分上,则该“L”字形的结构成为底切(under cut)部分。因此,必须在模具上设置滑芯(slide core),从而导致模具的结构将变得复杂。因此要尽量避免采用该“L”字形的结构。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这样的机壳固定用卡定爪,则在组装显示装置时,操作者需要在保持着按钮部的状态下直接进行安装操作,操作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安装操作性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和壳体(case),所述壳体包括:包围所述显示面板的前面的第一部分、包围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的第二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邻设置且包括操作按钮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任意一个包括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立起的第一肋部(rib),所述第三部分包括夹持部,在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肋部夹入内侧的槽,所述第三部分能通过所述夹持部安装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任意一个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部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覆盖所述显示部的显示画面的周围部分的第一部分、覆盖所述显示部的所述显示画面作为某一面的相对侧的面的第二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且包括功能部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任意一个包括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立起的第一肋部,所述第三部分包括固定部,在所述固定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肋部夹入内侧的槽,所述第三部分能通过所述固定部安装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任意一个上。
根据上述构成,可以提供能提高组装操作性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描述实现实施方式的各种特征的一般构造。附图以及相关的描述被提供用来说明各实施方式,而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即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壳体的内侧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壳体的第一部分的一部分以及第三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从壳体的内侧示出在拆掉第三部分的状态下,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壳体的第一部分的一部分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第一部分的第一肋部(rib)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三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第三部分的夹持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之一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第二部分的卡合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的后续工序的立体图。
图10是第二部分的卡合部与图5所示的第三部分的接收部卡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壳体沿F11-F11线的位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将身前侧(即用户(user)侧)定义为前方F,将从用户看的内侧定义为后方R,将从用户看的左侧定义为左方,将从用户看的右侧定义为右方,将从用户看的上方定义为上方,将从用户看的下方定义为下方。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即显示装置11是所谓的薄板电视(television),例如,可以接收各种电视节目并显示在显示面板上、或可以将电视节目录制在内置的硬盘驱动器(hard disc drive)等存储装置中。该显示装置11例如可以分别接收地面波数字(digital)广播、BS数字广播、CS数字广播并在显示面板上显示、或将这些节目录制在存储装置中。
如图1、图7所示,显示装置11包括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12(显示部)、包围显示面板12周围的壳体(case)13、支承显示面板12和壳体13的支架部14以及安装在显示面板12背面的多个印刷电路板15。显示面板12例如由液晶显示器构成。支架部14通过图7所示的安装配件16直接安装在显示面板12上。多个印刷电路板15包括驱动显示面板12的面板控制器(panel controller)和与面板控制器连接的调谐板(tuner board)等。
如图1所示,壳体13包括包围显示面板12前面(前方)的第一部分21、包围显示面板12背面(后方)的第二部分22以及设置了操作按钮24(操作部)的第三部分23。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以及第三部分23是通过将合成树脂材料成形为规定形状而制成的。
第一部分21是整体形成为框架形状的所谓的前框(frontbezel)。如图2、图3所示,第一部分21包括配置在壳体13中的最前方的第一壁部25(前壁)、从第一壁部25的外缘部向第二部分22立起的第一框架部26、从第一壁部25和第一框架部26向壳体13的内部突出的第一肋部(rib)27、用于对第一肋部27进行加强的加强肋部28以及用于安装显示面板12的凸起部31(boss)。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第一肋部27形成为从凸起部31向周边延伸的肋部。第一肋部27例如从凸起部31向周边的第一框架部26延伸,对第一部分21进行加强,从而提高第一部分21的机械强度。
如图4所示,第一肋部27包括与第一壁部25平行的接触面部(座面部)32、以及向大致与接触面部32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靠背部33。后述的第三部分23的夹持部34的槽35的里部与接触面部32相碰。靠背部33是支持部的一个例子,其从壳体13的内部与第三部分23抵接,阻止第三部分23陷入壳体13内部。
并且,第三部分23的夹持部34与靠背部33相碰。如图4所示,加强肋部28向与第一肋部27垂直(交叉)的方向延伸。加强肋部28与第一肋部27共同形成大致十字形,并与第一肋部27形成一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肋部27设置在作为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一个的第一部分21上。
第二部分22是整体形成箱形的所谓后盖(back cover)。如图8所示,第二部分22包括配置在壳体13中的最后方的第二壁部36(后壁)、从第二壁部36的外缘部朝向第一部分21立起的第二框架部37、设置在第二框架部37上的切口部(切欠部)38以及用于与第三部分23卡合的卡合部41。第三部分23被收容在该切口部38的内侧。如图8所示,卡合部41俯视时呈“T”字形,其朝向第一部分21爪状地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41设置在作为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另一个的第二部分22上。
如图1、图5所示,第三部分23设置在与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分别相邻的位置。在第三部分23上不仅设置有操作按钮24,还设置有未图示的输入输出端子,第三部分23也是发挥各种功能的功能部。第三部分23形成方形的厚板状。第三部分23包括面向外界的外表面42、面向壳体内部的内表面43、与第一部分21相对的第一面44、与第二部分22相对的第二面45、以及与第一面44和第二面45垂直的第三面46。另外,开关基板47(switch board)设置在第三部分23的内侧。
第三部分23包括:具有多个贯通孔的主体52、穿过各贯通孔的多个操作按钮24、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肋部27夹入内侧的槽35的夹持部(固定部)34、在中间夹持夹持部34的两侧设置的一对抵接部53、设置在夹持部34的相对侧的接收部54、以及用于从内侧支承第二部分的第二肋部57。多个操作按钮24包括电源按钮24A、频道(channel)操作按钮24B、音量调节按钮24C以及图像调整按钮24D等各种按钮。
如图6所示,夹持部(固定部)34从第一面44以臂状(arm)的方式突出,可以将第一肋部27夹持地保持在槽35内。夹持部34规定了槽35的周围。夹持部34具有近端部(端近部)55,近端部55设置在槽35的里部的相对侧。夹持部34可以通过该近端部55与第一肋部27弹性抵接。该近端部55从周围部分向槽35的内侧突出,并向第一肋部27鼓起。因此,夹持部34以只用近端部55的一点进行接触的所谓点接触状态与第一肋部27抵接。
另外,两个近端部55之间的宽度形成为与所对应部位的第一肋部27的厚度尺寸相同或稍小于第一肋部27的厚度尺寸的宽度。因此,如图2所示,在第三部分23固定于第一肋部27的状态下,第一肋部27形成被轻轻地压入夹持部34的槽35的状态。如图6所示,夹持部34在槽35附近具有与靠背部33相碰的碰撞部56。
如图5所示,抵接部53形成为从第一面44突出。抵接部53与第一部分21抵接。更具体地说,抵接部53具有与第一部分21的第一框部26抵接的抵接面53A。抵接部53阻止第三部分23以夹持部34为中心地围绕夹持部34转动。
如图5和图11所示,接收部54从第二面45向与第二面45平行的方向突出地设置。接收部54呈框架形状,在卡合部41插入内侧的开口部54A的状态下与卡合部41卡合。
如图5、图10所示,第二肋部57以从第三面46向第二部分22突出的方式设置。第二肋部57正面看呈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并且越接近第一部分21,突出的高度越高。第二肋部57与位于切口部38附近的第二部分22的内表面抵接,并从壳体13的内部支承第二部分22。第二肋部57在用户触摸第二部分22附近时阻止第二部分22陷入壳体13的内侧方向。
以下,参考图7至图11等,对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1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生产线(line)上放置有处于组装中途状态的显示装置11的一部分。在该组装中的显示装置11中,壳体13的第一部分21被放置在生产线的传送带(conveyer belt)上。利用螺旋夹等向该第一部分21安装显示面板12。另外,向显示面板12安装面板控制器和调谐基板等印刷电路板(print circuit board)15。并且,如图2所示,通过夹持部34向第一部分21的第一肋部27安装第三部分23。这样,如图7所示,第三部分23以竖立状态被临时固定(临时定位)在第一部分21上。
然后,如图7所示,用螺旋夹等将作为后盖的第二部分22固定在第一部分21和第三部分23上。此时,如图10、图11所示,使第二部分22的卡合部41嵌入第三部分23的接收部54的开口部54A中。并且,通过固定于第一部分21以及显示面板12上的安装配件16安装支架部14,完成显示装置11的组装。这样,不使用螺丝等固定单元就简单地完成了第三部分23的固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第一肋部27设置在前框即第一部分21上,并将具有操作按钮24的第三部分23安装在该第一肋部27上,但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将第一肋部27设置在作为后盖的第二部分22上,并通过夹持部34将第三部分23安装在该第一肋部27上。在该变形例中,卡合部41设置在第一部分21上。并且,在第三部分23上,在夹持部34相对侧的位置上形成有接收部54,卡合部41与该接收部54卡合。即便是这样的结构,通过将第三部分23简单地临时固定在第二部分22上,也能提高组装显示装置11时的操作性。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显示装置11包括显示面板12和壳体13,该壳体13包括包围显示面板12前面的第一部分21、包围显示面板12背面的第二部分22以及与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相邻设置且包括操作按钮24的第三部分23,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一个包括朝向壳体13的内部立起的第一肋部27,第三部分23具有夹持部34,在该夹持部34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肋部27夹入内侧的槽35,第三部分23可以通过夹持部34安装在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一个上。
根据该构成,可以通过朝向壳体13内部立起的第一肋部27来安装第三部分23。由此,即使设置了第三部分23,也能尽量防止底切部(undercut)设置在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中的任何一个上。因此,无需在模具上设置复杂的滑动结构,通过对现有的模具进行部分改造,就可以容易地在现有的机型上设置具有操作按钮24的第三部分23。更详细地说,对现有模具的几个部位进行切削加工,改变一部分设置在现有机型的壳体13上的加强肋部的形状,从而可以容易地形成支承第三部分23的结构。这样,可以节约制造新模具时产生的庞大费用,明显降低生产成本(cost)。尤其是,最近显示装置11趋于大型化,显示装置11使用的模具也多是大型的,模具改造或新建需要庞大费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的尤其有用之处在于:在想要对目前销售的机型采用包括上述操作按钮24的第三部分23的情况下,能够明显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由于是不需要螺钉将第三部分23安装在第一部分21上的简单结构,因此可以削减零件数量并使组装作业高效率化。
这种情况下,第三部分23具有与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一个抵接的抵接部53,该夹持部53成对设置在将夹持部34夹在中间的夹持部34的两侧上。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防止在组装工序中第三部分23以夹持部34为中心转动。因此,可以进一步顺利地进行显示装置11的组装作业。
并且,夹持部34包括设置在槽35的里部的相对侧的一对近端部55,该一对近端部55向第一肋部27突出并与第一肋部27进行点接触,一对近端部55之间的宽度与第一肋部27的厚度尺寸相同或稍小于第一肋部27的厚度尺寸。根据该构成,可以将第一肋部27轻轻压入夹持部34的槽35,并可通过近端部55发挥弹力。因此,可以防止在向夹持部34的槽35插入第一肋部27时,在第三部分23上夹持部34的槽35周围产生裂缝。并且,由于第一肋部27被压入夹持部34的槽35,因此在组装工序中可以使第三部分23独立,可提高组装时的操作性。
第一肋部27包括支持部,该支持部从壳体13的内部与第三部分23抵接,以阻止第三部分23陷入壳体13内部。根据该构成,可以防止第三部分23从第一肋部27脱落,可进一步提高组装时的操作性。并且,通过改变第一肋部27的部分形状即对其进行切削加工以使现有的模具上具有支持部,从而可以容易地防止在现有的机型上第三部分23的脱落。
这种情况下,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另一个具有与第三部分23卡合的卡合部41,第三部分23在夹持部34的相对侧的位置具有与卡合部41卡合的接收部54。根据该构成,利用通过夹持部34和卡合部41的固定方法,可通过不使用螺钉的简单结构将第三部分23固定在与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相邻的位置上。
另外,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另一个具有使第三部分23嵌入的切口部38,第三部分23具有向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另一个突出的第二肋部57,该第二肋部57从壳体13的内侧与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另一个抵接。一般,如果在壳体13上设置切口部38,则担心其周围的强度降低。根据上述构成,设置在第三部分23上的第二肋部57与设有切口部38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另一个抵接。因此,在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另一个上不会发生强度降低。根据上述构成,即使用户触摸到切口部38的周围,也能防止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另一个陷入壳体13的内侧。
电子设备不局限用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显示装置11,也可以对例如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显示器(display)、便携式电话、固定电话等其他电子设备进行实施。另外,显然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各种变形。
尽管已经描述了特定的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作为示例而被呈示,而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本文所描述的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多种其他形式来实现;此外,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对本文中所描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形式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旨在包括这样的形式或修改,只要它们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之内。

Claims (7)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2)和壳体(13),所述壳体(13)包括:包围所述显示面板(12)的前面的第一部分(21)、包围所述显示面板(12)的背面的第二部分(22)、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相邻设置且包括操作按钮(24)的第三部分(23),
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一个包括朝向所述壳体(13)的内部立起的第一肋部(27),
所述第三部分(23)包括夹持部(34),在所述夹持部(34)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肋部(27)夹入内侧的槽(35),
所述第三部分(23)能通过所述夹持部(34)安装在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一个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部分(23)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一个抵接的抵接部(53),所述抵接部(53)成对设置在所述夹持部(34)的两侧,以将所述夹持部(34)夹在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34)包括在所述槽(35)的里部的相对侧设置的一对近端部(55),所述一对近端部(55)向所述第一肋部(27)突出并与所述第一肋部(27)点接触,
所述一对近端部(55)之间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肋部(27)的厚度尺寸相同或稍小于所述第一肋部(27)的厚度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肋部(27)包括支持部(33),所述支持部(33)从所述壳体(13)的内部与所述第三部分(23)抵接,以阻止所述第三部分(23)陷入所述壳体(13)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另一个包括与所述第三部分(23)卡合的卡合部(41),
所述第三部分(23)在所述夹持部(34)的相对侧的位置包括与所述卡合部(41)卡合的接收部(5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另一个包括使所述第三部分(23)嵌入的切口部(38),
所述第三部分(23)包括向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另一个突出的第二肋部(57),所述第二肋部(57)从所述壳体(13)的内侧与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另一个抵接。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部(12)和壳体(13),所述壳体(13)包括:覆盖所述显示部(12)的显示画面的周围部分的第一部分(21)、覆盖所述显示部(12)的所述显示画面作为某一面的相对侧的面的第二部分(2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之间且包括功能部的第三部分(23),
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一个包括朝向所述壳体(13)的内部立起的第一肋部(27),
所述第三部分(23)包括固定部(34),在所述固定部(34)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肋部(27)夹入内侧的槽(35),
所述第三部分(23)能通过所述固定部(34)安装在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中的任意一个上。
CN2010105268827A 2010-03-17 2010-10-29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21943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1543A JP4823370B2 (ja) 2010-03-17 2010-03-17 電子機器
JP2010-061543 2010-03-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4376A true CN102194376A (zh) 2011-09-21

Family

ID=44602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268827A Pending CN102194376A (zh) 2010-03-17 2010-10-29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23370B2 (zh)
CN (1) CN10219437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35664A1 (zh) * 2013-09-16 2015-03-19 Fan Shuyin 一种电子相册
CN110266979A (zh) * 2018-03-12 2019-09-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卡合结构及电视机
CN113635535A (zh) * 2021-08-17 2021-11-12 青岛新材料科技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机下前壳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5544A (ja) * 1999-04-02 2000-10-20 Nanao Corp ビデオモニタ用の外側ケース
CN201018730Y (zh) * 2006-12-28 2008-02-06 惠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按键安装结构
CN101139797A (zh) * 2006-09-08 2008-03-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操作显示装置
US20080278039A1 (en) * 2007-05-08 2008-11-13 Funai Electric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1436364A (zh) * 2008-12-17 2009-05-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14566A (ja) * 2005-10-21 2007-05-10 Orion Denki Kk 操作ボタンを備えた映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JP2009159084A (ja) * 2007-12-25 2009-07-16 Orion Denki Kk 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5544A (ja) * 1999-04-02 2000-10-20 Nanao Corp ビデオモニタ用の外側ケース
CN101139797A (zh) * 2006-09-08 2008-03-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操作显示装置
CN201018730Y (zh) * 2006-12-28 2008-02-06 惠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按键安装结构
US20080278039A1 (en) * 2007-05-08 2008-11-13 Funai Electric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1436364A (zh) * 2008-12-17 2009-05-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35664A1 (zh) * 2013-09-16 2015-03-19 Fan Shuyin 一种电子相册
CN110266979A (zh) * 2018-03-12 2019-09-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卡合结构及电视机
CN110266979B (zh) * 2018-03-12 2021-09-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卡合结构及电视机
CN113635535A (zh) * 2021-08-17 2021-11-12 青岛新材料科技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机下前壳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23370B2 (ja) 2011-11-24
JP2011199418A (ja) 2011-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1904B2 (en) Housing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duced border region
US10971983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105577857B (zh) 一种智能终端
CN102194376A (zh)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JP2013102420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装置
CN101406067B (zh) 扬声器装置以及使用该扬声器装置的电视接收机
US20080112119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having button device integrated with front bezel
CN103375903A (zh) 防倾倒的落地式箱体和空调器
WO2013161463A1 (en) Television receiv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019699B2 (en) Mass storage device with elastomeric material and related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JP4146467B2 (ja) デジタルチューナユニットを実装した電子機器
CN202443211U (zh) 液晶显示器
CN105589523A (zh) 一种移动设备
CN103268831B (zh) 电子终端的侧键结构和电子终端
EP2216990B1 (en) Cabinet structure for display apparatus
EP2581783A1 (en) Display
JP2011035577A (ja) スピーカ装置及びスピーカ取付構造
US20120188715A1 (en) Enclos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217382371U (zh) 显示装置
CN215072667U (zh) 一种平板电视结构
CN210725083U (zh) 一种模组背板组件及电视机
CN201774609U (zh) 一种平板电视
CN202066299U (zh) 冰箱显示控制面板以及具有它的冰箱
CN105323515B (zh) 隐藏式按键组件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2486652U (zh) 液晶电脑一体机箱支架及一体电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