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3493A - 电子钟表 - Google Patents

电子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3493A
CN102193493A CN2011100497400A CN201110049740A CN102193493A CN 102193493 A CN102193493 A CN 102193493A CN 2011100497400 A CN2011100497400 A CN 2011100497400A CN 201110049740 A CN201110049740 A CN 201110049740A CN 102193493 A CN102193493 A CN 102193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timing
demonstration
pointer
h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97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水洋
井桥朋宽
小笠原健治
加藤一雄
佐久本和实
高仓昭
野口江利子
长谷川贵则
本村京志
间中三郎
山本幸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93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4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C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 G04C9/00Electrically-actuated devices for setting the time-indicating mea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C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 G04C10/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power supplies in time pieces
    • G04C10/0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power supplies in time pieces with means f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the power supply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C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 G04C3/00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 G04C3/14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incorporating a stepping motor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C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 G04C3/00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 G04C3/14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incorporating a stepping motor
    • G04C3/146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incorporating a stepping motor incorporating two or more stepping motors or ro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 Measurement Of Unknown Time Interv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钟表,当在演示运针中指针的位置发生偏离时,该电子钟表可减轻使用者修正指针的位置偏离时的操作负担。该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具有:指针,其根据与来自外部的操作对应的操作信号,沿第一方向进行旋转;以及控制部,在使所述指针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方向进行旋转的演示运针中,该控制部以下述方式来进行所述演示运针,即,使所述指针位于从预先决定的基准位置向所述第一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比从所述基准位置向所述第二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小的位置。

Description

电子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检验性地转动指针的演示运针的电子钟表。
背景技术
例如,具有这样的电子钟表:使用者能够通过在已拔起的状态下旋转表冠,来转动钟表的指针,从而调整时刻和修正指针的位置偏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例如,在通过将拔起状态的表冠压入,从用于修正指针的修正状态返回到发挥钟表功能的一般状态的情况下,该电子钟表进行如下所述的演示(demo)运针:使指针旋转固定量之后逆转到原来的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96754号公报
然而,在演示运针中,在通过控制指针旋转量的控制部使指针不旋转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演示运针后,指针不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上。这样,在指针不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必须按下操作按钮,以使位置偏离的指针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在此,作为操作按钮,在只有使指针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正转运针的操作按钮而没有使指针沿逆时针方向进行逆转运针的操作按钮的情况下,存在下述的问题:在演示运针中,指针在顺时针方向偏离1刻度量的情况下,仅通过正转运针使指针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这一方式对使用者的操作造成很大的负担。
下面以如下电子钟表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例如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利用电磁感应使圆柱形状的旋转轴M进行运针,其中,旋转轴M是向指针提供动力的电机的旋转轴,圆柱的一半为N极而另一半为S极。
在演示运针中,在逆转运针30次之后正转运针30次(在此,1次运针是指使旋转轴旋转以运针1刻度,以下相同)的情况下,如果预先不了解旋转轴M的停止状态(即,表示旋转轴M的极性和由电磁感应产生的极性的关系的电机驱动极性),则利用逆转运针中的最初的第1运针,该电机驱动极性变为吸引状态。因此,通过逆转运针,逆时针旋转29刻度,通过正转运针,顺时针旋转30刻度,由此,具有指针不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问题。
更具体地说,如图15A和图15B所示,线圈C缠绕在可自由旋转地支撑旋转轴M的旋转轴支撑部件K上,如果向线圈C提供电流,则在旋转轴支撑部件K上产生磁场。成为这样的结构:由于产生于该旋转轴支撑部件K上的磁场的极性和旋转轴M的极性发生排斥,从而旋转轴M旋转,向指针提供动力。
如图15A所示,在旋转轴M的S极的磁铁位于L侧、旋转轴M的N极的磁铁位于R侧的状态下,如果向线圈C提供沿P方向流动的电流I,则电机驱动极性变为排斥极性,旋转轴M旋转。
另一方面,如图15B所示,在旋转轴M的N极的磁铁位于L侧、旋转轴M的S极的磁铁位于R侧的状态下,如果向线圈C提供沿P方向流动的电流I,则电机驱动极性变为吸引极性,旋转轴M不旋转。在该情况下,如果向线圈C提供沿Q方向流动的电流I,则电机驱动极性变为排斥极性,旋转轴M旋转。
例如,在更换电池之后进行演示运针的情况下,向线圈C提供电流I的控制部不了解构成旋转轴M的磁铁的极性状态。因此,电机驱动极性变为吸引极性,在第1运针中,电机的旋转轴M不旋转,通过逆转运针,逆时针旋转29刻度量,通过正转运针,顺时针旋转30刻度。由此,在演示运针中,指针沿顺时针方向偏离了1刻度量。
因此,在使1周为60刻度的秒针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情况下,需要按下按钮59次而使秒针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另外,在该秒针上具有通过齿轮的齿轮组来连接的分针的情况下,通过使秒针顺时针旋转一周来使分针前进1刻度。因此,在修正秒针和分针的位置偏离的情况下,必须按下按钮3599次。
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了修正因演示运针引起的指针的位置偏离,使用者进行的操作负担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钟表,在演示运针中,在指针的位置发生偏离的情况下,减轻使用者修正指针的位置偏离时的操作负担。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具有:指针,其根据与来自外部的操作对应的操作信号,沿第一方向进行旋转;控制部,其在使所述指针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方向进行旋转的演示运针中,以下述方式来进行所述演示运针,即,使所述指针位于从预先决定的基准位置向所述第一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比从所述基准位置向所述第二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小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演示运针中,所述控制部将在使所述指针从所述基准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之后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设为小于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
另外,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演示运针中,所述控制部将在使所述指针从所述基准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之后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运针的次数,设为小于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二方向进行运针的次数。
另外,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演示运针中,所述控制部将在使所述指针从所述基准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之后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设为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以上。
另外,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演示运针中,所述控制部将在使所述指针从所述基准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之后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二方向进行运针的次数,设为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运针的次数以上。
另外,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将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旋转的次数设为比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二方向进行旋转的次数少。
另外,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所述的演示运动:通过组合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旋转和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旋转,使所述指针的旋转方向反转两次以上。
另外,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演示运针中,所述控制部对使指针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的次数即第一计数次数以及使指针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的次数即第二计数次数进行计数,在从所述第二计数次数减去所述第一计数次数而得到的解为1以上的情况下,结束所述演示运针。
另外,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演示运针中,在从外部输入了与所述第一操作信号不同的第二操作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指针的旋转方向反转。
另外,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演示运针中,当被输入与所述第一操作信号不同的第二操作信号时,所述控制部使旋转状态的所述指针停止。
另外,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来自电池的电力供给被切断的状态下判断是否已开始从电池供给电力,在判断为已开始从该电池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开始所述演示运针。
另外,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所述指针是在执行搭载于所述电子钟表的秒表功能时计测经过时间的指针。
在演示运针中指针的位置发生偏离的情况下,能够减轻使用者修正指针的位置偏离时的操作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功能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控制系统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演示运针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自动演示运针中的动作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表冠0段处理中的动作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表冠1段处理中的动作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功能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控制系统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自动演示运针中的动作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表冠0段处理中的动作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表冠1段处理中的动作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控制系统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自动演示运针中的动作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5A是用于说明电机的电机驱动极性的图。
图15B是用于说明电机的电机驱动极性的图。
标号说明
10电子钟表;21振荡器;22分频电路;23控制部;24时刻驱动定时产生部;25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6第一驱动电路;27第二驱动电路;28第三驱动电路;29时刻指示电机;30计时1/10秒指示电机;31计时秒指示电机;32时刻指针部;33计时1/10秒针部;34计时秒针部;35控制软件;36存储部;37电池;38演示运针正转次数存储部;39演示运针逆转次数存储部;40演示运针计数存储部;41演示运针规定数存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具有被设置为能以中心轴C1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时针11、分针12和秒针13。该电子钟表10具有:计时1/10秒针14,其被设置为能以不同于该中心轴C1的中心轴C2为中心进行旋转;计时秒针15,其被设置为能以不同于该中心轴C1的中心轴C3为中心进行旋转;计时分针16,其被设置为能以不同于该中心轴C1的中心轴C4为中心进行旋转。
该时针11、分针12和秒针13是实现测量时刻的钟表功能的指针。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是实现计测经过时间的秒表功能的指针。
该时针11、分针12和秒针13例如分别通过齿轮的齿轮组来连接,通过同一电机(在图3中,被标上标号29)而被提供动力,由此,各自联动地进行旋转。也就是说,在通过该电机向秒针13提供与60秒相当的动力(换言之,使秒针13旋转60刻度的旋转量,1刻度表示1秒)的情况下,秒针13旋转一周后返回到原来的位置,随着秒针13一起转动的分针12前进相当于1分钟的1刻度。另外,在通过该电机向秒针13提供与3600秒相当的动力的情况下,秒针13旋转60周后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分针12旋转一周后返回到原来的位置,随着秒针13一起转动的时针11前进相当于1小时的5刻度。
此外,以下将如下的结构体称作“时刻指针部”(在图3中,被标上标号32):在该结构体中,以上述方式借助从电机提供的动力,以分针12和时针11伴随秒针13的旋转而转动的方式使时针11、分针12和秒针13旋转。
另外,计时1/10秒针14通过一个电机(在图3中被标上标号30)而被提供动力,从而进行旋转。如果提供与1/10秒相当的旋转力,则计时1/10秒针14前进1刻度。另外,将指针前进1刻度还称作使指针旋转1刻度量。再者,以下将指针前进的刻度数还称作旋转数。计时1/10秒针14如果前进10刻度,则旋转一周后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另外,以下将如下的结构体称作“计时1/10秒针部”(在图3中被标上标号33):在该结构体中,以上述方式借助从电机提供的动力,使计时1/10秒针14旋转。
而且,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例如分别通过齿轮的齿轮组来连接,通过同一电机(在图3中被标上标号31)而被提供动力,由此,各自联动地进行旋转。也就是说,在通过该电机向计时秒针15提供与60秒相当的旋转力的情况下,计时秒针15前进60刻度,旋转一周后返回到原来的位置,随着计时秒针15一起转动的计时分针16前进相当于1分钟的1刻度。
此外,以下将如下的结构体称作“计时秒针部”(在图3中被标上标号34):在该结构体中,以上述方式借助从电机提供的动力,以计时分针16伴随计时秒针15的旋转而转动的方式使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旋转。
该电子钟表10在用户可操作的位置上具有表冠17、开关A和开关B。另外,参照图2来综合说明与通过表冠17、开关A和开关B提供的操作对应的功能。
可沿F方向将该表冠17拔出,将沿F方向拔出的状态称作表冠位置1段状态,将沿与F方向相反的方向压入的状态称作表冠位置0段状态。
如图2所示,电子钟表10在表冠位置0段状态下,通过沿G方向按下开关A,开始(开始计时)或停止(停止计时)基于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的秒表功能。
例如,电子钟表10在表冠位置0段状态下,且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停止的状态下,当沿G方向按下开关A时,使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开始动作。此外,电子钟表10在表冠位置0段状态下,且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正在动作的状态下,当沿G方向按下开关A时,使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停止。
另外,电子钟表10在表冠位置0段状态下,通过沿H方向按下开关B,进行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的动作的复位,即恢复到初始状态(归零)。
该“动作的复位”是指:强制性地使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恢复到预先决定的基准位置(归零),并且进行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的运针的停止和位置信息的电性复位。
如图所示,该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的基准位置是指各自位于刻度“0”的位置。
另外,电子钟表10在表冠位置0段状态下,当同时按下开关A和开关B时以及旋转表冠17时,不发挥任何功能。
另一方面,电子钟表10在表冠位置1段状态下,通过沿G方向按下开关A一次,使计时1/10秒针1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刻度。也就是说,电子钟表10根据操作信号使计时1/10秒针1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次。由此,使用者能够修正计时1/10秒针14的位置偏离。
另外,电子钟表10在表冠位置1段状态下,通过沿H方向按下开关B一次,使计时秒针15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刻度。也就是说,电子钟表10根据操作信号使计时秒针15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次。由此,使用者能够修正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的位置偏离。即,由于计时分针16随着计时秒针15转动,因此,电子钟表10在表冠位置1段状态下,通过沿H方向将开关B按下60次,能够使计时分针16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刻度。
而且,电子钟表10在表冠位置1段状态下,通过同时按下开关A和开关B两者,来检验性地进行手动演示运针,在该手动演示运针中,使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动作。通过该手动演示运针,使用者能够确认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是否转动。
此外,电子钟表10在表冠位置1段状态下,通过由用户转动表冠17,使时针11、分针12和秒针13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由此,使用者能够调整时刻。
下面,使用图3来说明电子钟表10的控制系统。图3是示出电子钟表1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如图3所示,电子钟表10具有振荡器21、分频电路22、控制部23、时刻驱动定时产生部24、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第一驱动电路26、第二驱动电路27、第三驱动电路28、时刻指示电机29、计时1/10秒指示电机30、计时秒指示电机31、时刻指针部32、计时1/10秒针部33、计时秒针部34、控制软件35、存储部36、电池37、演示运针正转次数存储部38和演示运针逆转次数存储部39。
振荡器21以固定间隔周期性地输出连续的基准时钟信号。
分频电路22将从振荡器21输入的基准时钟信号进行分频,输出到控制部23。
控制部23将从分频电路22输入的基准时钟信号输出到时刻驱动定时产生部24和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并且,根据分别从时刻驱动定时产生部24和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输入的驱动定时,使第一驱动电路26、第二驱动电路27和第三驱动电路28进行驱动。
另外,控制部23参照存储在控制软件35中的程序,在表冠17被压入的情况下,检测出是表冠位置0段状态,执行表冠0段处理。再者,在表冠17被拔出的情况下,控制部23检测出是表冠位置1段状态,执行表冠1段处理。此外,该表冠0段处理是在发挥钟表功能的平常模式下执行的处理,表冠1段处理是在用于修正指针的修正模式下执行的处理。
而且,控制部23根据存储在控制软件35中的程序来动作,以预先决定的定时来进行演示运针。
作为该演示运针,例如具有自动演示运针和手动演示运针,在自动演示运针中,在刚接通电源后,控制部23便进行演示运针;在手动演示运针中,控制部23根据从开关A和开关B输出的操作信号来进行演示运针。
该自动演示运针具有如下的功能:在刚接通电源后,使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动作,由此,向使用者通知从更换后的电池37正常地供给电力的情况以及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可通过电力供给来动作的情况。
此外,手动演示运针具有如下的功能:通过控制部23检测电机驱动极性后,能够由使用者使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检验性地动作。
该控制部23在来自电池37的电力供给被切断的状态下判断是否已开始从电池37供给电力,在判断为已开始从电池37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开始自动演示运针。
时刻驱动定时产生部24和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分别具有对输入的基准时钟信号进行计数的计数器240和计数器250。
时刻驱动定时产生部24在对输入的基准时钟信号计数到预先决定的数时,输出驱动定时信号S1。计数器240对输出时刻驱动定时产生部24输出的驱动定时信号S1的次数进行计数。
另一方面,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在对输入的基准时钟信号计数到预先决定的数时,输出驱动定时信号S2和驱动定时信号S3。计数器250对输出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输出的驱动定时信号S2、S3的次数分别进行计数。
这些时刻驱动定时产生部24和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根据计数器240或计数器250计数出的驱动定时信号S1~S3的次数,计算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的当前位置。另外,计数器240或计数器250计数出的值被分别存储到内置于时刻驱动定时产生部24和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的存储部中。
每当计数器240计数到表示相当于1秒的长度的基准时钟信号的数时,该时刻驱动定时产生部24便输出驱动定时信号S1。
另外,每当计数器250计数到表示相当于1/10秒的长度的基准时钟信号的数时,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便输出驱动定时信号S2。每当计数器250计数到表示相当于1秒的长度的基准时钟信号的数时,该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便输出驱动定时信号S3。此外,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也可以对表示相当于1/10秒的长度的10倍长度的基准时钟信号进行计数,由此,输出驱动定时信号S3。
当通过控制部23从时刻驱动定时产生部24输入驱动定时信号S1时,第一驱动电路26驱动时刻指示电机29。
当通过控制部23从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输入驱动定时信号S2时,第二驱动电路27驱动计时1/10秒指示电机30。
当通过控制部23从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输入驱动定时信号S3时,第三驱动电路28驱动计时秒指示电机31。
这些第一驱动电路26~第三驱动电路28每当利用各自被输入的所述各驱动定时信号来驱动各个所述电机时,便使电流流到线圈,使得输出与前次驱动时极性反转的驱动信号。
时刻指针部32将由时刻指示电机29提供的动力传递到时针11、分针12和秒针13。
计时1/10秒针部33将由计时1/10秒指示电机30提供的动力传递到计时1/10秒针14。
计时秒针部34将由计时秒指示电机31提供的动力传递到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
控制软件35是存储有基于控制部23控制的程序(称作控制软件程序)的存储区域。在该控制软件程序中预先决定例如在刚接通电源后,控制部23便进行自动演示运针。具体地说,在该控制软件程序中预先决定,在自动演示运针中,进行了存储在演示运针逆转次数存储部39中的演示运针逆转次数的逆转运针之后,进行存储在演示运针正转次数存储部38中的演示运针正转次数的正转运针。另外,该演示运针逆转次数和演示运针正转次数与指针前进的刻度数相等。
此外,如图2所示,在该控制软件程序中存储有规定与操作对应的控制部23的控制的程序。
存储部36临时存储控制部23的控制状态。例如存储使用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的秒表功能是否在执行中(以下,记作计时动作中)。
电池37通过控制部23向电子钟表10的整体提供电力。
演示运针正转次数存储部38存储演示运针正转次数,该演示运针正转次数是在自动演示运针时由控制部23使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顺时针旋转的次数(刻度)。该演示运针正转次数存储部38存储29刻度(29次运针)作为计时秒针15的演示运针正转次数。另外,例如存储4刻度(4次运针)作为计时1/10秒针14的演示运针正转次数。
演示运针逆转次数存储部39存储演示运针逆转次数,该演示运针逆转次数是在自动演示运针时由控制部23使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逆时针旋转的次数(刻度数)。该演示运针逆转次数存储部39存储30刻度(30次运针)作为计时秒针15的演示运针逆转次数。另外,例如存储5刻度(5次运针)作为计时1/10秒针14的演示运针逆转次数。
图4示出该演示运针正转规定数和演示运针逆转规定数。如图4所示,使计时1/10秒针14和计时秒针15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逆转)的刻度数,比使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顺时针旋转(正转)的刻度数,至少小1刻度。
换言之,控制部23将使计时1/10秒针14和计时秒针15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设置成比使计时1/10秒针14和计时秒针15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小。另外,在自动演示运针中,限于最初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
也就是说,在演示运针中,控制部23以下述方式进行演示运针,即,使指针位于从基准位置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比从基准位置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小的位置。
另外,如上所述,根据通过用户对开关A、B或表冠等进行操作而从控制部23输入的操作信号,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仅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演示运针中的指针动作被预先决定为:最初逆时针旋转之后再顺时针旋转。另外,最初的旋转方向是指在开始运针时从指针位于基准位置的状态起进行旋转的方向。
这样,在最初使指针(例如计时秒针15)逆时针旋转的情况下,控制部23以下述方式进行演示运针,即,使指针(计时秒针15)顺时针旋转的旋转角度(29刻度量=174°),小于使指针(计时秒针15)逆时针旋转的旋转角度(30刻度量=180°)。
另外,作为演示运针,在预先决定了最初使指针顺时针旋转(正转)的实施方式中,与本实施方式不同,正转和逆转的旋转角度可以相同。也就是说,控制部23以下述方式进行演示运针,即,将使指针逆时针旋转的旋转角度设置成使指针顺时针旋转的旋转角度以上。
上述的例子全是在下述前提下设定的,即,通过演示运针而旋转的指针的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根据与来自外部的操作对应的操作信号顺时针旋转。
也就是说,在这些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根据与来自外部的操作对应的操作信号逆时针旋转的电子钟表中,这些设定全部相反。
例如,作为演示运针中的指针动作,在最初使指针逆时针旋转(逆转)的情况下,控制部23以下述方式进行演示运针,即,将使指针逆时针旋转的旋转角度设置成使指针顺时针旋转的旋转角度以下。
另外,作为演示运针,在最初使指针顺时针旋转(正转)的情况下,控制部23以下述方式进行演示运针,即,将使指针顺时针旋转的旋转角度设置成小于使指针逆时针旋转的旋转角度。
接着,使用图5~7来说明电子钟表10的动作。在此,采用在演示运针中使计时秒针15运针的例子来进行如下的说明。省略计时1/10秒针14的演示运针的说明。
图5是用于说明电子钟表10的自动演示运针的流程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例如,当使用者更换电池时,向控制部23提供更换后的电池37的电力。由此,控制部23参照控制软件35来判断电源已接通的情况,开始自动演示运针。另外,控制部23向振荡器21提供来自电池37的电力,从而得到来自振荡器21的基准时钟信号。
该控制部23参照演示运针逆转次数存储部39分别使计时秒针15逆时针运针30次(步骤ST1)。接着,控制部23参照演示运针正转次数存储部38分别使计时秒针15顺时针运针29次(步骤ST2)。
在该自动演示运针中,第三驱动电路28检测计时秒指示电机31的电机驱动极性,存储到内置的存储部中。另外,同样地,第二驱动电路27检测计时1/10秒指示电机30的电机驱动极性,存储到内置的存储部中。
接着,控制部23判断表冠17处于表冠位置1段状态还是处于表冠位置0段状态(步骤ST3)。
控制部23在判断为表冠位置0段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T3:是),前进到表冠0段处理(步骤ST4)。另一方面,控制部23在判断为表冠位置1段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T3:否),前进到表冠1段处理(步骤ST5)。
下面,参照图6来说明表冠0段处理的一个例子。图6是用于说明表冠0段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当转移到表冠位置0段状态时,控制部23判断开关A是否已被按下(步骤ST11)。然后,在开关A已被按下的情况下,控制部23参照存储部36来判断是否正在进行计时动作(步骤ST12)。
在此,在没有进行计时动作的情况下(步骤ST12:否),控制部23将表示秒表功能的动作开始的开关信号输出到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开始执行基于计时的秒表功能(步骤ST13)。另外,控制部23将表示正在进行计时动作的信息存储到存储部36中。
另一方面,在正在进行计时动作的情况下(步骤ST12:是),控制部23将表示停止秒表功能的开关信号输出到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步骤ST14)。然后,控制部23将存储在存储部36中的表示正在进行计时动作的信息删除。另外,控制部23也可以进一步存储表示没有进行计时动作的信息。
另外,在步骤ST11中开关A没有被按下的情况下(步骤ST11:否),控制部23判断开关B是否已被按下(步骤ST15)。然后,在开关B已被按下的情况下,控制部23参照存储部36来判断是否正在进行计时动作(步骤ST16)。
在此,在没有进行计时动作的情况下(步骤ST16:否),控制部23针对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使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恢复到初期状态(以下,称作计时归零)(步骤ST17)。例如,控制部23根据由计数器250计数出的驱动定时信号S2、S3,计算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的当前位置,使各指针进行如下刻度的运针以进行计时归零,其中,上述刻度对应于各指针的基准位置即刻度“0”的位置和当前位置的差分。
接着,控制部23消去存储在内置于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内的存储部中的驱动定时信号S2、S3的计数值和基于基准时钟数的计数值,进行初期化(步骤ST18)。
另一方面,在步骤ST16中正在进行计时动作的情况下(步骤ST16:是),转移到步骤ST19。
接着,控制部23判断是否从时刻驱动定时产生部24输入了驱动定时信号S1(步骤ST19)。
在此,在根据基准时钟信号由计数器240计数出的时间经过了1秒的情况下,时刻驱动定时产生部24将驱动定时信号S1输出到控制部23。当被输入驱动定时信号S1时,该控制部23判断为产生时刻驱动定时(步骤ST19:是),使第一驱动电路26进行驱动,使秒针13进行1次运针(步骤ST20)。
然后,控制部23判断是否已从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输入了驱动定时信号S2或驱动定时信号S3(步骤ST21)。
在此,在步骤ST13中,由计数器250根据基准时钟信号计数出从输入表示开始动作的开关信号起使计时1/10秒针14进行1次运针的时间的情况下,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将驱动定时信号S2输出到控制部23。当被输入驱动定时信号S2时,该控制部23判断为产生计时驱动定时(步骤ST21:是),使第二驱动电路27进行驱动,使计时1/10秒针14进行1次运针(步骤ST22)。
另外,在由计数器250根据基准时钟信号计数出从输入开关信号起使计时秒针15进行1次运针的时间的情况下,计时驱动定时产生部25将驱动定时信号S3输出到控制部23。由此,使计时秒针15进行1次运针。
然后,返回到图5所示的步骤A。
下面,参照图7来说明表冠1段处理的一个例子。图7是用于说明表冠1段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当转移到表冠位置1段状态时,控制部23判断开关A是否已被按下(步骤ST31)。然后,在开关A已被按下的情况下,控制部23使第二驱动电路27进行驱动。由此,计时1/10秒指示电机30使计时1/10秒针14进行1次运针(步骤ST32)。
然后,在步骤ST31中开关A没有被按下的情况下(步骤ST31:否),控制部23判断开关B是否已被按下(步骤ST33)。
在此,在开关B已被按下的情况下(步骤ST33:是),控制部23使第三驱动电路28进行驱动。由此,计时秒指示电机31使计时秒针15进行1次运针(步骤ST34)。
然后,在步骤ST33中开关B没有被按下的情况下(步骤ST33:否),控制部23判断开关A和开关B是否已被同时按下(步骤ST35)。
在此,在开关A和开关B已被同时按下的情况下(步骤ST35:是),控制部23进行手动演示运针。也就是说,控制部23使第二驱动电路27和第三驱动电路28进行驱动,参照演示运针逆转次数存储部39来使计时1/10秒针14沿逆转方向进行5次运针,并且,参照演示运针逆转次数存储部39来使计时秒针15沿逆转方向进行30次运针(步骤ST36)。
接着,控制部23使第二驱动电路27和第三驱动电路28进行驱动,参照演示运针正转次数存储部38来使计时1/10秒针14沿正转方向进行4次运针,并且,参照演示运针正转次数存储部38来使计时秒针15沿正转方向进行29次运针(步骤ST37)。
然后,返回到图5所示的步骤A。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具有操作部,该操作部在修正模式(表冠1段处理)中,通过按下开关A或开关B,使计时1/10秒针14或计时秒针15只能沿顺时针方向即正转方向运针。在该结构中,在使计时秒针15旋转的自动演示运针中,使逆时针方向的逆转运针引起的指针的移动量(30次运针)比顺时针方向的正转运针引起的指针的移动量(29次运针)多,其中,所述逆时针方向是最初运针的方向,并且是不能通过开关A和开关B进行修正的方向,所述顺时针方向是可通过开关A或开关B进行修正的方向。
由此,例如在自动演示运针的最初的第1运针中,即使在第三驱动电路28的电机驱动极性变为吸引状态的情况下,最初位于刻度“0”的基准位置的计时秒针15逆时针进行29次运针之后,顺时针进行29次运针。因此,计时秒针15返回到最初的刻度“0”的基准位置。
另一方面,在自动演示运针的最初的第1运针中,即使在第三驱动电路28的电机驱动极性没有变为吸引状态的情况下,最初位于刻度“0”的基准位置的计时秒针15逆时针进行30次运针之后,顺时针进行29次运针。因此,计时秒针15位于与刻度“0”的基准位置相比沿逆时针方向慢1刻度的刻度“59”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在这样自动演示运针之后指针没有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情况下,仅通过按下开关A一次,就能够使计时秒针15返回到刻度“0”的基准位置。因此,在指针因演示运针而发生位置偏离时的修正中,使用的操作容易,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修正。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在自动演示运针的正转运针和逆转运针两者都进行30次运针的情况下,在最初的第1运针中第三驱动电路28的电机驱动极性变为吸引状态的情况下,最初位于刻度“0”的基准位置的计时秒针15逆时针进行29次运针之后,顺时针进行30次运针。因此,位于与刻度“0”的基准位置相比沿顺时针方向快1刻度的刻度“1”的位置上。
因此,在使该计时1/10秒针14返回到刻度“0”的位置的情况下,例如需要将开关A按下10次,使计时1/10秒针14顺时针旋转一周。因此,具有这样的问题:对使用者来说,用于修正的操作成为负担。
另外,在因自动演示运针而使计时秒针15偏离到刻度“1”的位置的情况下,如果将开关A按下59次,则计时秒针15顺时针旋转一周,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即刻度“0”的位置,但是计时分针16快了1刻度。因此,在修正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两者的位置偏离的情况下,具有这样的问题:必须将开关B按下3599次,对使用者来说,操作负担增大。
本发明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性。
另外,由于容易修正自动演示运针引起的指针的位置偏离,因此,可考虑在修正模式中增加不仅可进行正转运针而且可进行逆转运针的操作。
但是,如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那样,在计时的秒表功能中,具有分别通过计时1/10秒指示电机30和计时秒指示电机31这两个电机来进行运针的指针的情况下,需要用于修正各个指针的开关A和开关B。因此,需要在修正模式中还设置分别使计时1/10秒针14和计时秒针15进行逆转运针的开关,有可能增大成本,并且操作变得复杂。
另外,可考虑增加表冠17的阶段,通过利用开关A和开关B切换操作信号,从而在修正模式中输出分别使计时1/10秒针14和计时秒针15进行逆转运针的操作信号。但是由于系统变得复杂,因而有可能增大成本,并且操作变得复杂。
因此,从系统的简化和成本的削减这些方面来考虑,按本发明的方式来修正自动演示运针引起的指针的位置偏离是有利的。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上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0的功能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8所示,表冠位置0段状态下的开关A功能、开关B功能、表冠功能以及表冠位置1段状态下的开关A功能、开关B功能、表冠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0还具有以下的功能。
即,电子钟表100在表冠位置0段状态下利用控制部23执行演示运针时,通过沿G方向按下开关A一次,来使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的旋转停止,使演示运针中断。
而且,电子钟表100在表冠位置1段状态下利用控制部23执行演示运针时,通过沿H方向按下开关B一次,来使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的旋转停止,使演示运针中断。
接着,参照图9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0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的不同点在于,不具有演示运针正转次数存储部38和演示运针逆转次数存储部3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存储于控制软件35的控制软件程序中预先决定,在演示运针中,以预先决定的演示运针逆转次数来进行逆转运针之后,以预先决定的演示运针正转次数来进行正转运针,并且,在演示运针中按下开关A或开关B时使演示运针中断。在本实施方式中,演示运针正转次数和演示运针逆转次数都是30刻度(30次运针)。
而且,在演示运针时,本实施方式的存储部36存储有:由控制部23使计时1/10秒针14和计时秒针15进行正转运针的演示运针正转次数(刻度值);以及使计时1/10秒针14和计时秒针15进行逆转运针的演示运针逆转次数(刻度值)。
也就是说,在演示运针中,控制部23参照存储部36,例如在使计时1/10秒针14和计时秒针15从基准位置逆时针旋转后顺时针旋转的过程中,当用户按下开关A或开关B时使演示运针中断。由此,能够以如下方式进行演示运针,使指针位于从基准位置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比从基准位置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小的位置。
另外,如上所述,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根据通过用户对开关A、B或表冠等进行操作而从控制部23输入的操作信号,仅向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
下面,使用图10来说明电子钟表100的动作。
图10是用于说明电子钟表100的演示运针的流程的流程图。
如图10所示,例如,当使用者更换电池时,向控制部23提供更换后的电池37的电力。由此,控制部23参照控制软件35来判断电源已接通的情况,开始演示运针。另外,控制部23向振荡器21提供来自电池37的电力,从而得到来自振荡器21的基准时钟信号。
该控制部23判断开关A或开关B是否已被按下(步骤ST41)。然后,在没有检测到开关A或开关B已被按下的情况下,控制部23使第三驱动电路28进行驱动,使计时秒针15沿逆转方向进行1次运针(步骤ST42)。在此,控制部23利用内置的计数器来对该逆转方向的运针次数进行计数,并临时存储到内置的存储部中。
接着,控制部23判断临时存储的逆转方向的运针次数是否已达到该演示运针逆转次数(步骤ST43)。在没有达到演示运针逆转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T43:否),控制部23返回到步骤ST41。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实际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逆转方向的运针次数已达到演示运针正转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T43:是),控制部23使第三驱动电路28进行驱动,使计时秒针15沿正转方向进行1次运针(步骤ST44)。在此,控制部23利用内置的计数器,对正转方向的运针次数进行计数,并临时存储到内置的存储部中。
然后,控制部23读取存储在存储部36中的演示运针正转次数(30次运针),判断临时存储的正转方向的运针次数是否已达到该演示运针正转次数(步骤ST45)。在没有达到演示运针正转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T45:否),控制部23返回到步骤ST41。
另外,在该演示运针中,第三驱动电路28将演示运针结束时的驱动极性存储到存储部中。
接着,控制部23判断表冠17处于表冠位置1段状态还是处于表冠位置0段状态(步骤ST46)。
控制部23在判断为表冠位置0段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T46:是),前进到表冠0段处理(步骤ST47)。另一方面,控制部23在判断为表冠位置1段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T46:否),前进到表冠1段处理(步骤ST48)。
另外,关于与上面使用图6、7说明的动作相同的动作,电子钟表100也能够执行。再者,在图11、12中示出该动作,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0具有操作部(开关A或开关B),该操作部在修正模式(表冠1段处理)中,通过按下开关A或开关B,使计时1/10秒针14或计时秒针15只能沿顺时针方向即正转方向运针。在该结构下,在演示运针中,通过按下开关A或开关B,控制部23使计时1/10秒针14或计时秒针15停止旋转,中断演示运针。
由此,在演示运针中,通过使用者按下开关A或开关B,能够在逆时针方向上,使计时1/10秒针14或计时秒针15停止在与开始演示运针之前的基准位置相比位于逆时针方向的半周范围内。
例如,如上所述,在演示运针中,在一周为60次运针的地方,逆时针进行30次运针之后顺时针进行30次运针的情况下,在演示运针的中途按下开关A或开关B时,计时秒针15停止在刻度“30”~刻度“60”之间。也就是说,在基准位置为刻度“0”的情况下,能够使计时秒针15停止在从该刻度“0”起逆时针方向的刻度“59、58、57、......、32、31、30”的范围(刻度“30~59、0”)内。
在此,在演示运针的最初的第1运针中,第三驱动电路28的电机驱动极性变为吸引状态的情况下,计时秒针15逆时针进行29次运针之后顺时针进行30次运针。因此,在演示运针没有被使用者中断的情况下,在开始演示运针之前的状态下,位于刻度“0”的基准位置的计时秒针15在刻度“1”的地方停止。因此,为了使计时秒针15返回到刻度“0”的基准位置,例如在计时分针16指示到60分等情况下,必须将开关A按下3599次以使计时秒针15顺时针进行3599次运针。或者还具有通过持续按压开关A来使计时秒针15自动且连续地进行运针的方法,但是可认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电子钟表,由于能够在演示运针中使计时秒针15停止,因此可在刻度“30”~刻度“60”之间停止。因此,为了使计时秒针15返回到刻度“0”的地方,能够通过将开关A最多按下30次来使计时秒针15顺时针运针,从而返回到刻度“0”的地方。因此,在指针的位置有可能因演示运针而偏离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者在演示运针中指示中断,能够减轻使指针返回到原来的位置时的操作负担,能够以更短的时间进行修正。
另外,由于容易修正因演示运针引起的指针的位置偏离,因此,可考虑在修正模式中增加不仅可进行正转运针而且可进行逆转运针的操作。
然而,如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0那样,在计时的秒表功能中,具有分别通过计时1/10秒指示电机30和计时秒指示电机31这两个电机来进行运针的指针的情况下,需要用于修正各指针的开关A和开关B。因此,需要在修正模式中还设置使计时1/10秒针14和计时秒针15分别进行逆转运针的开关,有可能增大成本,并且操作变得复杂。
另外,可考虑增加表冠17的阶段,通过利用开关A和开关B切换操作信号,从而在修正模式中输出分别使计时1/10秒针14和计时秒针15进行逆转运针的操作信号。但是由于系统变得复杂,因而有可能增大成本,并且操作变得复杂。
因此,从系统的简化和成本的削减这些方面来考虑,按本发明的方式来修正自动演示运针引起的指针的位置偏离是有利的。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如下所述的方式。
例如,说明了控制部23在检测到已从电池37提供电流的情况下进行演示运针。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通过压入表冠17而从修正模式切换到平常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23对其进行检测而进行演示运针。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上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此,参照图13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20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20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200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0的不同点在于,替换演示运针正转次数存储部38和演示运针逆转次数存储部39而具有演示运针计数存储部40和演示运针规定数存储部41。
该演示运针计数存储部40存储演示运针计数数值,该演示运针计数数值是在演示运针时指针已运针的次数,即,控制部23计数出的演示运针时的运针次数。在初期状态中,该演示运针计数数值为“0”。演示运针计数数值的“1”表示计时1/10秒针14或计时秒针15分别转动了1刻度的量。也就是说,意味着1次运针量的移动量。另外,演示运针计数存储部40存储按照每个指针进行计数而得到的演示运针计数数值。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对于计时1/10秒针14的说明,下面,以计时秒针15的演示运针为例进行说明。
演示运针规定数存储部41存储演示运针规定数,该演示运针规定数是作为在演示运针中指针运针的次数而预先决定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演示运针是指针最初逆时针旋转后顺时针旋转。因此,演示运针规定数是在演示运针的折返地点的次数,换言之,是向最初的旋转方向即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次数。在此,演示运针规定数被预先决定为“30”。另外,演示运针规定数存储部41存储按照每个指针预先决定的演示运针规定数。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对于计时1/10秒针14的说明,下面,以计时秒针15的演示运针为例进行说明。
接着,参照图1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200的自动演示运针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图14是用于说明电子钟表200的自动演示运针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如图14所示,例如,当使用者更换电池时,向控制部23提供更换后的电池37的电力。由此,控制部23参照控制软件35来判断电源已接通的情况,开始演示运针。另外,控制部23向振荡器21提供来自电池37的电力,从而得到来自振荡器21的基准时钟信号。
该控制部23判断开关A或开关B是否已被按下(步骤ST51)。然后,控制部23在没有检测到开关A或开关B已被按下的情况下,使第三驱动电路28进行驱动,使计时秒针15沿逆转方向进行1次运针(步骤ST52)。在此,控制部23利用内置的计数器对该逆转方向的运针次数进行计数。然后,控制部23将计数出的运针次数与演示运针计数存储部40存储的演示运针计数数值相加(步骤ST53)。
在初期状态下,演示运针计数存储部40存储的演示运针计数数值为“0”,控制部23将表示步骤ST52中的1次运针的运针次数“1”与该演示运针计数数值“0”相加。由此,演示运针计数存储部40存储的演示运针计数数值变为“1”。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修正模式下可修正计时秒针15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因此,控制部23对沿与可修正的旋转方向相反的逆时针方向进行运针的运针次数标注“+”符号,存储到演示运针计数存储部40的演示运针计数数值中。
接着,控制部23判断存储在演示运针计数存储部40中的演示运针计数数值是否已达到存储在演示运针规定数存储部41中的演示运针规定数(步骤ST54)。在计数数值没有达到演示运针规定数的情况下(步骤ST54:否),控制部23返回到步骤ST51。
然后,在步骤ST51中控制部23没有检测到开关A或开关B已被按下的情况下,使第三驱动电路28进行驱动,使计时秒针15沿逆时针方向(逆转方向)进行1次运针。接着,在步骤ST53中,控制部23将计数出的运针次数与演示运针计数存储部40存储的演示运针计数数值相加。也就是说,由于存储在演示运针计数存储部40中的演示运针计数数值为“1”,因此,控制部23将步骤ST52中的运针的次数“1”与该演示运针计数数值“1”相加。由此,演示运针计数存储部40存储的演示运针计数数值变为“1”。
控制部23重复该步骤ST52和步骤ST53,直到在步骤ST51中开关A或开关B被按下为止。在演示运针计数数值达到演示运针规定数之前,在开关A或开关B已被按下的情况下(步骤ST51:是),控制部23转移到步骤ST55。即,当用户在使计时秒针15逆时针旋转的中途按下开关A或开关B的情况下,即使不足演示运针规定数,控制部23也结束逆时针的运针,切换到步骤ST55之后的顺时针的运针。
或者,在控制部23判断为演示运针计数数值已达到演示运针规定数的情况下(步骤ST54:是),控制部23转移到步骤ST55。也就是说,即使在用户并没有在使计时秒针15逆时针旋转的中途按下开关A或开关B的情况下,在达到演示运针规定数的阶段,控制部23也结束逆时针的运针,切换到步骤ST55之后的顺时针的运针。
然后,控制部23使第三驱动电路28进行驱动,使计时秒针15沿正转方向进行1次运针(步骤ST55)。接着,控制部23从存储在演示运针计数存储部40中的演示运针计数数值中减去“1”(步骤ST56)。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修正模式中可修正计时秒针15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因此,控制部23对沿与可修正的旋转方向相同的顺时针方向进行运针的运针次数标注“-”符号,存储到演示运针计数存储部40的演示运针计数数值中。
接着,控制部23判断存储在演示运针计数存储部40中的演示运针计数数值是否为“1”(步骤ST57)。在演示运针计数数值不为“1”的情况下(步骤ST57:否),控制部23返回到步骤ST55。然后,控制部23重复步骤ST55和步骤ST56的处理,直到在步骤ST57中演示运针计数数值变为“1”为止。然后,在步骤ST57中演示运针计数数值变为“1”的情况下,控制部23使计时秒针15的顺时针的运针结束(步骤ST57:是)。
另外,在该演示运针中,第三驱动电路28将演示运针结束时的驱动极性存储到存储部。
在上述步骤ST51中因开关A或开关B已被按下而转移到步骤ST55的情况下,存储在演示运针计数存储部40中的演示运针计数数值是比演示运针规定数“30”小的数。
例如,假定在演示运针中在使计时秒针15逆时针运针的中途按下开关A或开关B。在被按下时演示运针计数数值为“15”的情况下,控制部23使计时秒针15从基准位置起逆时针旋转15刻度的量。该控制部23不是使指针旋转演示运针规定数的30刻度的量,而是从开关A或开关B被按下的位置、即在逆时针方向与基准位置相距15刻度的量的位置起,使旋转方向反转,使计时秒针15顺时针旋转。在此,如在上述步骤ST57中说明的那样,控制部23在达到比演示运针计数数值小“1”的数的地方结束使指针顺时针旋转。也就是说,控制部23使计时秒针15顺时针旋转14刻度的量。
因此,在最初的旋转时指针正常地进行旋转的情况下,实际的指针的旋转数和演示运针计数数值相等,因此,演示运针结束后的指针位于在逆时针方向上比基准位置超前1刻度的位置。另一方面,在最初的旋转时指针没有正常地进行旋转的情况下,实际的指针的旋转数比演示运针计数数值小“1”。因此,演示运针结束后的指针位于基准位置。
按上面说明的例子那样,对在演示运针的中途按下了开关A或开关B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说明。
例如在自动演示运针的最初的第1运针中,第三驱动电路28的电机驱动极性变为吸引状态的情况下,最初位于刻度“0”的基准位置的计时秒针15逆时针进行14次运针之后顺时针进行14次运针。因此,计时秒针15返回到最初的刻度“0”的基准位置。
另一方面,在自动演示运针的最初的第1运针中,第三驱动电路28的电机驱动极性没有变为吸引状态的情况下,最初位于刻度“0”的基准位置的计时秒针15逆时针进行15次运针之后顺时针进行14次运针。因此,计时秒针15位于与刻度“0”的基准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相差1刻度的刻度“59”的位置上。因此,这样,即使在自动演示运针之后指针没有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情况下,仅通过按下开关A一次,也能使计时秒针15返回到刻度“0”的基准位置。因此,在指针因演示运针而发生位置偏离时的修正中,使用的操作容易,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修正。
也就是说,在演示运针中,控制部23以如下方式来进行演示运针,即,使指针位于从基准位置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比从基准位置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小的位置。
另外,如上所述,计时1/10秒针14、计时秒针15和计时分针16根据因用户对开关A、B或表冠等进行操作而从控制部23输入的操作信号,仅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接着,控制部23判断表冠17处于表冠位置1段状态还是处于表冠位置0段状态(步骤ST58)。
控制部23在判断为表冠位置0段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T58:是),前进到表冠0段处理(步骤ST59)。另一方面,控制部23在判断为表冠位置1段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T58:否),前进到表冠1段处理(步骤ST60)。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200能够在演示运针中对运针的次数进行计数,以使该计数数值不小于1的方式来使指针旋转。例如,电子钟表200对顺时针的运针次数和逆时针的运针次数进行计数,在从逆时针的运针次数减去在修正模式中可修正指针的顺时针的运针次数而得到的解、即演示运针计数数值变为“1”的阶段,结束演示运针。
由此,在演示运针中,控制部23能够以如下方式来进行演示运针,使指针位于从基准位置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比从基准位置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小的位置。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200可发挥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如上所述,说明了演示运针是逆时针旋转后顺时针旋转的运动,或者是顺时针旋转后逆时针旋转的运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下面说明的那样,也可以是通过组合逆时针的运针和顺时针的运针而使旋转方向反转2次以上的演示运动。
例如,在演示运针中,控制部23使最初位于基准位置的指针顺时针进行1次运针后,将旋转方向反转,逆时针进行1次运针。接着,控制部23进一步反转旋转方向,顺时针进行30次运针后,反转旋转方向,逆时针进行30次运针。
由此,例如,即使在自动演示运针的最初的第1运针中第三驱动电路28的电机驱动极性变为吸引状态的情况下,最初位于刻度“0”的基准位置的计时秒针15也在逆时针进行1次运针之后,顺时针进行30次运针,接着,再逆时针进行30次运针。因此,计时秒针15位于与刻度“0”的基准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相差1刻度的刻度“59”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即使在自动演示运针的最初的第1运针中第三驱动电路28的电机驱动极性没有变为吸引状态的情况下,最初位于刻度“0”的基准位置的计时秒针15顺时针进行1次运针并逆时针进行1次运针之后,顺时针进行30次运针,接着逆时针进行30次运针。因此,计时秒针15返回到最初的刻度“0”的基准位置。
因此,这样,即使在自动演示运针之后指针没有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情况下,仅通过按下开关A一次,就能够使计时秒针15返回到刻度“0”的基准位置。因此,在指针因演示运针而发生位置偏离时的修正中,使用的操作容易,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修正。
另外,例如在演示运针中,控制部23使最初位于基准位置的指针逆时针进行30次运针之后,将旋转方向反转,顺时针进行30次运针。接着,控制部23进一步使旋转方向反转,逆时针进行1次运针。
由此,例如,即使在自动演示运针的最初的第1运针中第三驱动电路28的电机驱动极性变为吸引状态的情况下,最初位于刻度“0”的基准位置的计时秒针15逆时针进行29次运针后,顺时针进行30次运针,接着逆时针进行1次运针。因此,计时秒针15返回到最初的刻度“0”的基准位置。
另一方面,即使在自动演示运针的最初的第1运针中第三驱动电路28的电机驱动极性没有变为吸引状态的情况下,最初位于刻度“0”的基准位置的计时秒针15也在逆时针进行30次运针之后,顺时针进行30次运针,接着,逆时针进行1次运针。因此,计时秒针15位于与刻度“0”的基准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相差1刻度的刻度“59”的位置上。
因此,这样,即使在自动演示运针之后指针没有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情况下,仅通过按下开关A一次,就能够使计时秒针15返回到刻度“0”的基准位置。因此,在指针因演示运针而发生位置偏离时的修正中,使用的操作容易,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修正。
另外,关于电子钟表10、100、200的动作过程,可用作使计算机执行的程序或计算机可读取该程序的记录介质,计算机系统读取并执行该程序,由此进行上述处理。另外,这里的“计算机系统”包含CPU、各种存储器、OS、周边设备等硬件。
另外,在利用WWW系统的情况下,则“计算机系统”还包含网页提供环境(或者显示环境)的设备。
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闪速存储器等可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
而且,“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还包含如成为经由互联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时的服务器或客户机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例如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那样,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程序的记录介质。
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从已将该程序存储在存储装置等中的计算机系统,经由传送介质或者通过传送介质中的传送波,传送到其它的计算机系统中。在此,传送程序的“传送介质”是指如互联网等网络(通信网)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通信线)那样具有传送信息的功能的介质。
再者,上述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一部分上述功能的程序。而且,也可以是通过与已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的差分文件(差分程序)。

Claims (12)

1.一种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该电子钟表具有:
指针,其根据与来自外部的操作对应的操作信号,沿第一方向进行旋转;以及
控制部,其在使所述指针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方向进行旋转的演示运针中,以下述方式来进行所述演示运针,即,使所述指针位于从预先决定的基准位置向所述第一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比从所述基准位置向所述第二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小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演示运针中,所述控制部将在使所述指针从所述基准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之后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设为小于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演示运针中,所述控制部将在使所述指针从所述基准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之后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运针的次数,设为小于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二方向进行运针的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演示运针中,所述控制部将在使所述指针从所述基准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之后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设为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演示运针中,所述控制部将在使所述指针从所述基准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之后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二方向进行运针的次数,设为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运针的次数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将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旋转的次数设为比使所述指针沿所述第二方向进行旋转的次数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所述的演示运动:通过组合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旋转和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旋转,使所述指针的旋转方向反转两次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演示运针中,所述控制部对使指针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的次数即第一计数次数以及使指针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的次数即第二计数次数进行计数,在从所述第二计数次数减去所述第一计数次数而得到的解为1以上的情况下,结束所述演示运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演示运针中,在从外部输入了与所述第一操作信号不同的第二操作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指针的旋转方向反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演示运针中,当被输入与所述第一操作信号不同的第二操作信号时,所述控制部使旋转状态的所述指针停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来自电池的电力供给被切断的状态下判断是否已开始从电池供给电力,在判断为已开始从该电池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开始所述演示运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针是在执行搭载于所述电子钟表的秒表功能时计测经过时间的指针。
CN2011100497400A 2010-03-02 2011-03-01 电子钟表 Pending CN1021934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5885 2010-03-02
JP2010045885 2010-03-02
JP2010071071 2010-03-25
JP2010-071071 2010-03-25
JP2011003407A JP2011221003A (ja) 2010-03-02 2011-01-11 電子時計
JP2011-003407 2011-01-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3493A true CN102193493A (zh) 2011-09-21

Family

ID=44531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97400A Pending CN102193493A (zh) 2010-03-02 2011-03-01 电子钟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06086B2 (zh)
JP (1) JP2011221003A (zh)
CN (1) CN10219349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6118A (zh) * 2015-12-22 2016-03-30 亿科钟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手表机芯及手表
CN105765466A (zh) * 2013-10-17 2016-07-13 天美时集团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在腕戴式装置上显示经过时间的方法和显示经过时间的腕戴式装置
CN106483820A (zh) * 2015-09-02 2017-03-0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电子钟表
CN106483828A (zh) * 2015-09-02 2017-03-0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模拟显示装置
CN107440322A (zh) * 2017-09-15 2017-12-08 德清四维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时间桌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8734B2 (ja) * 2014-03-24 2017-12-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時計及び時差修正方法
JP1577726S (zh) * 2016-01-06 2017-05-29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1771U (zh) * 1977-11-17 1979-06-09
JPS55113980A (en) * 1979-02-26 1980-09-02 Seiko Instr & Electronics Ltd Analog alarm watch
US4470707A (en) * 1983-02-17 1984-09-11 Timex Corporation Electronic setting for analog timepiece
CH684862B5 (fr) * 1992-09-25 1995-07-31 Ebauchesfabrik Eta Ag Pièce d'horlogerie analogique comportant des moyens d'avertissement d'un changement de mode.
US6975562B2 (en) * 2003-12-05 2005-12-13 Timex Group B.V.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ode operation indicator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5466A (zh) * 2013-10-17 2016-07-13 天美时集团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在腕戴式装置上显示经过时间的方法和显示经过时间的腕戴式装置
CN106483820A (zh) * 2015-09-02 2017-03-0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电子钟表
CN106483828A (zh) * 2015-09-02 2017-03-0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模拟显示装置
CN106483820B (zh) * 2015-09-02 2019-04-05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电子钟表
CN105446118A (zh) * 2015-12-22 2016-03-30 亿科钟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手表机芯及手表
CN107440322A (zh) * 2017-09-15 2017-12-08 德清四维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时间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06086B2 (en) 2013-03-26
JP2011221003A (ja) 2011-11-04
US20110216630A1 (en) 2011-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3493A (zh) 电子钟表
CN102023562B (zh) 模拟式电子表及步进电动机的驱动方法
US5119349A (en) Display device by means of a hand
EP1341063B1 (en) Electronic timepiece with a date display function
CN103713514A (zh) 模拟电子表
US7596057B2 (en) Chronograph watch with retrograde display
CN102999462A (zh) 可佩带电子器件
CN103676613A (zh) 模拟电子表
CN103186096B (zh) 电子钟表以及电子钟表的操作测知方法
CN106842892A (zh) 电子钟表和电子钟表的显示控制方法
JP2000065958A (ja) 天文時計
CN103023429B (zh) 电动机控制电路及安装有该电路的伺服器件
CN1025460C (zh) 多功能电子表
JP4550203B2 (ja) 電子時計
CN101640143B (zh) 双h型衔铁组件的磁保持线圈磁路系统
US20080056072A1 (en) Daylight saving time adjustment method and timepiece employing the method
CN103547971A (zh) 电子钟表
CN106527097A (zh) 模拟电子时钟及指针驱动控制装置
CN205563108U (zh) 一种三针双电机塔钟机芯控制系统
CN207067691U (zh) 一种由电能转换控制摆轮游丝振荡系统的振荡结构
CN204732333U (zh) 一种刀闸操作摇臂
CN110530345A (zh) 一种自动分坑定位仪及定位方法
CN104626163B (zh) 骨科机械手的整体控制系统
CN109375539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412859A (zh) 电子钟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832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5832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