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2301A - 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 - Google Patents
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92301A CN102192301A CN201110031056XA CN201110031056A CN102192301A CN 102192301 A CN102192301 A CN 102192301A CN 201110031056X A CN201110031056X A CN 201110031056XA CN 201110031056 A CN201110031056 A CN 201110031056A CN 102192301 A CN102192301 A CN 1021923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drive
- train
- output
- dischar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the gear-ratio being changed by inversion of torque direction
- F16H3/005—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the gear-ratio being changed by inversion of torque direction for gearings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the gear-ratio being changed by inversion of torque direc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172—Reversal of direction of power flow changes power transmission to alternate path
- Y10T74/19177—Input and output exchange func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191—Alternating rota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Friction Gea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其可藉由改变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输入轴的驱动转向,而使其输出轴不变输出方向的传动结构,其主要是藉设置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传动组件间,所设置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作释放的操控,于由输出轴被反向驱动时能作逆向牵动为特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
背景技术
传统可作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的轮系,当由输出侧被作反输出方向驱动时,轮系将呈锁止状态(lock)。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为在内部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回转机件之间,设置可作联结或释放探控的离合装置,以借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作释放,于由外部对输出轴作相反回转方向驱动时,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传动组件之间可产生空转,以避免传统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于由外部对输出轴作相反回转方向驱动时,轮系呈刚性锁止状态(lock)的结构性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为在其内部之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以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作释放,于由外部对输出轴作相反回转方向驱动时,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回转机件之间可产生空转;
此项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结构型态,包括输入轴与输出轴两者呈同轴心串设的结构,或输入轴与输出轴两者呈同轴心套合的结构,或输入轴与输出轴两者呈不同轴心的结构;
——于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中的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轮系的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包括:1)于作第一转向输入,驱动第一传动轮系输入端至输出端之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之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或2)于作第二转向输入,驱动第二传动轮系输入端至输出端之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同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之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
——藉由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于由外部对输出轴作相反回转方向驱动时,操控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以消除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呈刚性锁止状态(lock)的结构性缺失。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提供对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或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两者其中之一对输出端的驱动状态作脱离或闭合的操作;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含由同功能的游星轮系或周转轮系或由不同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离合装置;
——传动组件:包括由齿轮、摩擦轮、皮带轮及传动皮带组、链轮及传动链条组、或传动连杆或以流体致动的回转传动装置以作回转输入而作同方向或不同方向,同速比或不同速比的回转输出的传动组件所构成;
——正反转回转动力源包括来自人力、机力、电马达、液力马达或气力马达,
由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为回转动力源;包括:
(1)以人力作正向或反向驱动;或
(2)以机力作正向或反向驱动;或
(3)以气态或液态的流力驱动马达作正向或反向驱动;或
(4)以电力马达作正向或反向驱动;或
(5)由(1)~(4)中不同的回转动力源作不同方向的驱动;
此项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其运转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被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被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其中,包括在作第一转向输入,驱动第一传动轮系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能够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
进一步地,包括在作第二转向输入,驱动第二传动轮系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同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
进一步地,包括输入轴与输出轴两者呈同轴心串设的结构。
进一步地,包括输入轴与输出轴两者呈同轴心套合的结构。
进一步地,包括输入轴与输出轴两者呈不同轴心的结构。
进一步地,包括由游星轮系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
进一步地,包括由周转轮系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
进一步地,包括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与输出轴呈同轴线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
进一步地,包括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与输出轴呈不同轴线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
其中,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包括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离合装置。
进一步地,包括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包括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之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的一端结合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而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者;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者;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再驱动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经外斜轮404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进一步地,包括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5;
——传动轮606与传动轮605为藉由传动带607作传动的带轮或链轮所构成的同转向传动轮组,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06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02呈不同转向传动;
——传动轮602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的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5,再由传动轮605驱动传动轮606及传动轮603,再由传动轮603驱动传动轮602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其中,包括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不同轴线设置,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传动轮605;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回转动力源可经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或两端输入;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结合于输出轴3000,传动轮606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5与传动轮606为藉由传动带607作传动的带轮或链轮所构成的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06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的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传动轮605,经传动带607驱动传动轮606,再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可由输出轴3000的一端或两端作输出。
本发明所提供的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具有以下优点:
该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结构型态,包括输入轴与输出轴两者呈同轴心串设的结构,或输入轴与输出轴两者呈同轴心套合的结构,或输入轴与输出轴两者呈不同轴心的结构;于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中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包括:1)于作第一转向输入,驱动第一传动轮系输入端至输出端之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之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或2)于作第二转向输入,驱动第二传动轮系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同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藉由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于由外部对输出轴作相反回转方向驱动时,操控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以消除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呈刚性锁止状态(lock)的结构性不足。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提供对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及/或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的驱动状态作脱离或闭合操作;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含由同功能的游星轮系或周转轮系或由不同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离合装置;传动组件:包括由齿轮、摩擦轮、皮带轮及传动皮带组、链轮及传动链条组、或传动连杆或以流体致动的回转传动装置以作回转输入而作同方向或不同方向,同速比或不同速比的回转输出的传动组件所构成;正反转回转动力源包括来自人力、机力、电马达、液力马达或气力马达,由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为回转动力源;包括:
(1)以人力作正向或反向驱动;或
(2)以机力作正向或反向驱动;或
(3)以气态或液态的流力驱动马达作正向或反向驱动;或
(4)以电力马达作正向或反向驱动;或
(5)由(1)~(4)中不同的回转动力源作不同方向的驱动;
此项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其运转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被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被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6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7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8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八。
图9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九。
图10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十。
图11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十一。
图12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十二。
图13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十三。
图14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十四。
图15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一结构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二结构示意图。
图17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三结构示意图。
图18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四结构示意图。
图19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五结构示意图。
图20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六结构示意图。
图21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七结构示意图。
图22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八结构示意图。
图23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九结构示意图。
图24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十结构示意图。
图25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十一结构示意图。
图26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十二结构示意图。
图27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十三结构示意图。
图28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十四结构示意图。
图29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一结构示意图。
图30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二结构示意图。
图31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三结构示意图。
图32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四结构示意图。
图33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五结构示意图。
图34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六结构示意图。
图35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七结构示意图。
图36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八结构示意图。
图37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九结构示意图。
图38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十结构示意图。
图39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十一结构示意图。
图40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十二结构示意图。
【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202:太阳轮
203:游星轮
204:外环轮
200:游星轮支臂环架
201:游星轮轴
301、302、303、305:单向传动装置
400:周转轮支臂环架
401:周转轮轴
402:内斜轮
403:周转轮
404:外斜轮
500:传动轮系的壳体
600:机体
602、603、605、606、615、616、617:传动轮
604:转轴
607:传动带
618:转轴
700、701: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
2000:输入轴
3000: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所述单向输出轮系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为该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各种结构型态实施例含:
A、如图1~图14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
B、如图15~图28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
C、如图29~图40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
兹举以下结构例说明如下:
关于A:如图1~图14所示,此项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由游星轮系所构成,包括:
图1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1所示,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串设,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与输出轴3000呈同轴线串设,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者;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2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2所示中,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串设,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与输出轴3000呈同轴线串设,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太阳轮202,两者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5;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之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3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三;如图3所示中,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串设,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游星轮支臂环架200的旋转结构及单向传动装置303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与输出轴3000呈同轴线串设,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结合于游星轮支臂环架200,而游星轮支臂环架200旋转于输入轴2000与单向传动装置303之间;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之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4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四;如图4所示中,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串设,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与输出轴3000呈同轴线串设,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结合于游星轮支臂环架200,而游星轮支臂环架2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3旋转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与太阳轮202间的输入轴2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者;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以驱动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5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五;如图5所示中,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串设,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与输出轴3000呈同轴线串设,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结合于游星轮支臂环架200,而游星轮支臂环架2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3旋转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与太阳轮202间的输入轴2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6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六;如图6所示中,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串设,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与输出轴3000呈同轴线串设,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结合于游星轮支臂环架200,而游星轮支臂环架2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3旋转于单向传动装置301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间的输入轴2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以驱动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之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7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七;如图7所示中,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串设,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与输出轴3000呈同轴线串设,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结合于游星轮支臂环架200,游星轮支臂环架2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3旋转于环设于单向传动装置301的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单向传动装置301为旋转于输出轴3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8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八;如图8所示中,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之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9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九;如图9所示中,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呈同轴套合的单向传动装置302及游星轮支臂环架200及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太阳轮202与单向传动装置305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结合于游星轮支臂环架200,游星轮支臂环架200供旋转于单向传动装置301与单向传动装置302之间;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呈同轴套合的单向传动装置302、游星轮支臂环架200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及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10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十;如图10所示中,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游星轮支臂环架200的旋转结构及单向传动装置303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结合于游星轮支臂环架200,而游星轮支臂环架200旋转于输入轴2000与单向传动装置303之间;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11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十一;如图11所示中,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结合于游星轮支臂环架200,而游星轮支臂环架2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3旋转太阳轮202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间的输入轴2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12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十二;如图12所示中,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结合于游星轮支臂环架200,游星轮支臂环架2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3旋转于太阳轮202与单向传动装置302间的输入轴2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13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十三;如图13所示中,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结合于游星轮支臂环架200,而游星轮支臂环架2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3旋转于输出轴3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14所示为本发明由游星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十四;如图14所示中,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结合于游星轮支臂环架200,游星轮支臂环架2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3旋转于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关于B:如图15~图28所示,此项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串设,包括:
图15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一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中,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串设,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与输出轴3000呈同轴线串设,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的一端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再驱动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经外斜轮404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16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二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中,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串设,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与输出轴3000呈同轴线串设,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内斜轮402,两者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5;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的一端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内斜轮402再驱动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经外斜轮404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17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三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中,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串设,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而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为经单向传动装置303结合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与输出轴3000呈同轴线串设;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的一端结合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而旋转于输入轴2000与单向传动装置303之间;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经单向传动装置301环设于输出轴3000;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及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再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回转方向输出以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18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四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中,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串设,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与输出轴3000呈同轴线串设;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的一端结合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而周转轮支臂环架4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3旋转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与内斜轮402间的输入轴2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经单向传动装置301环设于输出轴3000;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及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再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回转方向输出以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19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五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中,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串设,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与输出轴3000呈同轴线串设;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之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结合于设置在内斜轮402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间之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与输入轴2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3;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经单向传动装置301环设于输出轴3000;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及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再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回转方向输出以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20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六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中,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串设,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与输出轴3000呈同轴线串设;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结合于设置于输出轴3000的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3;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经单向传动装置301环设于输出轴3000;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及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再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回转方向输出以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21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七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中,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串设,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与输出轴3000呈同轴线串设;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之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结合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与外斜轮404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3;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经单向传动装置301环设于输出轴3000;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及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再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回转方向输出以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22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八结构示意图;如图22所示中,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的一端结合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而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再驱动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经外斜轮404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23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九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中,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及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及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内斜轮402与单向传动装置305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者;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设置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而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同轴设于单向传动装置301及单向传动装置302之间;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单向传动装置301为设置于外斜轮404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之间;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24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十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中,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而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为经单向传动装置303结合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之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结合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为回转于输入轴2000与单向传动装置303之间;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经单向传动装置301环设于输出轴3000;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及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再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回转方向输出以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25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十一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中,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结合于邻近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与输入轴2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3;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经单向传动装置301环设于输出轴3000;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及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再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回转方向输出以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26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十二结构示意图;如图26所示中,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结合于设置在内斜轮402与单向传动装置302间的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与输入轴2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3;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经单向传动装置301环设于输出轴3000;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及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再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回转方向输出以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27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十三结构示意图;如图27所示中,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结合于设置于输出轴3000的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3;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经单向传动装置301环设于输出轴3000;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及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再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回转方向输出以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28所示为本发明由周转轮系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十四结构示意图;如图28所示中,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结合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与外斜轮404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3;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经单向传动装置301环设于输出轴3000;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及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再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回转方向输出以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关于C:如图29~图38所示,此项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包括:
图29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一结构示意图;如图29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16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16经回转于转轴618的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5构成同转向传动轮组;
——转轴618为结合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615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615、616、617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由含惰轮的齿轮组或由内齿轮组所构成;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及传动轮616,再由传动轮616经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5,而由传动轮615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30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二结构示意图;如图30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15;
——传动轮615经回转于转轴618的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6,传动轮616与传动轮603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转轴618为结合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02为呈不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02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615、616、617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由含惰轮的齿轮组或由内齿轮组所构成;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15,再由传动轮615经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6及传动轮603,再由传动轮603驱动传动轮602,而由传动轮602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31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三结构示意图;如图31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06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6与传动轮605为藉由传动带607作传动之带轮或链轮所构成的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05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之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及传动轮606,再由传动轮606驱动传动轮605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32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四结构示意图;如图32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5;
——传动轮606与传动轮605为藉由传动带607作传动的带轮或链轮所构成的同转向传动轮组,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06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02呈不同转向传动;
——传动轮602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的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5,再由传动轮605驱动传动轮606及传动轮603,再由传动轮603驱动传动轮602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图33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五结构示意图;如图33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701: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传动轮602,两者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5;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16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16经回转于转轴618的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5构成同转向传动轮组;
——转轴618为结合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615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615、616、617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由含惰轮的齿轮组或由内齿轮组所构成;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及传动轮616,再由传动轮616经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5,而由传动轮615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或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于对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作释放时,则输入轴2000与输出轴3000之间呈脱离传动关系的状态;
图34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六结构示意图;如图34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701: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传动轮615,两者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5;
——传动轮615经回转于转轴618的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6,传动轮616与传动轮603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转轴618为结合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02为呈不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02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615、616、617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由含惰轮的齿轮组或由内齿轮组所构成;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15,再由传动轮615经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6及传动轮603,再由传动轮603驱动传动轮602,而由传动轮602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或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于对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作释放时,则输入轴2000与输出轴3000之间呈脱离传动关系的状态;
图35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七结构示意图;如图35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701: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06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6与传动轮605为藉由传动带607作传动的带轮或链轮所构成的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15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之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及传动轮606,再由传动轮606经传动带607再驱动传动轮605,而由传动轮605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或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于对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作释放时,则输入轴2000与输出轴3000之间呈脱离传动关系的状态;
图36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八结构示意图;如图36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701: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5;
——传动轮605经传动带607驱动传动轮606,传动轮606与传动轮603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02为呈不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02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的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5,再由传动轮605经传动带607再驱动传动轮606,及由传动轮606经转轴604驱动传动轮603,再由传动轮603驱动传动轮602,而由传动轮602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或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于对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作释放时,则输入轴2000与输出轴3000之间呈脱离传动关系的状态;
图37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九结构示意图;如图37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不同轴线设置,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传动轮605;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回转动力源可经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或两端输入;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结合于输出轴3000,传动轮606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5与传动轮606为藉由传动带607作传动之带轮或链轮所构成的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06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的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传动轮605,经传动带607驱动传动轮606,再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可由输出轴3000的一端或两端作输出;
图38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十结构示意图;如图38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不同轴线设置,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传动轮615;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回转动力源可经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或两端输入;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15经传动轮617驱动传动轮616,传动轮616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17回转于转轴618,转轴618设置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
——传动轮603结合于输出轴3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615、616、617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者;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者;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由含惰轮之齿轮组或由内齿轮组所构成者;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传动轮615,经传动轮617驱动传动轮616,再经呈联结之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再由传动轮603驱动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可由输出轴3000的一端或两端作输出;
图39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十一结构示意图;如图39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不同轴线设置,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及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同轴线串设另一段之输入轴2000;输入轴2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回转动力源可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或两端输入;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701: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传动轮602,两者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5;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结合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输入轴2000与传动轮605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传动轮605经传动带607驱动传动轮606;
——传动轮606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的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呈联结之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传动轮605,再经传动带607驱动传动轮606,再经呈联结之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而由传动轮603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于对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作释放时,则输入轴2000与输出轴3000之间呈脱离传动关系的状态;
——可由输出轴3000的一端或两端作输出;
图40所示为本发明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的实施例之十二结构示意图;如图40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串设,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及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同轴线串设另一段的输入轴2000;输入轴2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回转动力源可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或两端输入;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701: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传动轮615,两者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传动轮615经回转于转轴618的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6,传动轮616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转轴618为结合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02为呈不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03结合于输出轴3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615、616、617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由含惰轮的齿轮组或由内齿轮组所构成;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呈联结状态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传动轮615,经传动轮617驱动传动轮616,再由传动轮616经呈联结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再由传动轮603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于对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1作释放时,则输入轴2000与输出轴3000之间呈脱离传动关系的状态;
——可由输出轴3000的一端或两端作输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在其内部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以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作释放,于由外部对输出轴作相反回转方向驱动时,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回转机件之间可产生空转;
所述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结构型态,包括输入轴与输出轴两者呈同轴心串设的结构,或输入轴与输出轴两者呈同轴心套合的结构,或输入轴与输出轴两者呈不同轴心的结构;
其特征在于:
——于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中的双回转方向输入而不变回转方向输出轮系的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包括:1)于作第一转向输入,驱动第一传动轮系输入端至输出端之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及/或2)于作第二转向输入,驱动第二传动轮系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同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
——藉由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于由外部对输出轴作相反回转方向驱动时,操控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以消除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呈刚性锁止状态(lock)的结构性缺失。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提供对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或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两者其中之一对输出端的驱动状态作脱离或闭合的操作;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含由同功能的游星轮系或周转轮系或由不同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离合装置;
——传动组件:包括由齿轮、摩擦轮、皮带轮及传动皮带组、链轮及传动链条组、或传动连杆或以流体致动的回转传动装置以作回转输入而作同方向或不同方向,同速比或不同速比的回转输出的传动组件所构成;
——正反转回转动力源包括来自人力、机力、电马达、液力马达或气力马达,
由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为回转动力源;包括:
(1)以人力作正向或反向驱动;或
(2)以机力作正向或反向驱动;或
(3)以气态或液态的流力驱动马达作正向或反向驱动;或
(4)以电力马达作正向或反向驱动;或
(5)由(1)~(4)中不同的回转动力源作不同方向的驱动;
此项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其运转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被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被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在作第一转向输入,驱动第一传动轮系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能够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在作第二转向输入,驱动第二传动轮系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动力链中传动组件之间,同轴设置呈径向或轴向的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与输出轴两者呈同轴心串设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与输出轴两者呈同轴心套合的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与输出轴两者呈不同轴心的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游星轮系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周转轮系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与输出轴呈同轴线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与输出轴呈不同轴线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其特征在于,其中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包括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离合装置。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之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的一端结合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而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者;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者;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再驱动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经外斜轮(404)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5);
——传动轮(606)与传动轮(605)为藉由传动带(607)作传动的带轮或链轮所构成的同转向传动轮组,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06)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02)呈不同转向传动;
——传动轮(602)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的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5),再由传动轮(605)驱动传动轮(606)及传动轮(603),再由传动轮(603)驱动传动轮(602)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不同轴线设置,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传动轮(605);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回转动力源可经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或两端输入;
——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为藉由人力或机力或气动力或液动力或电磁力所驱动作联结或释放的机构装置;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结合于输出轴(3000),传动轮(606)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结合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5)与传动轮(606)为藉由传动带(607)作传动的带轮或链轮所构成的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06)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的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藉由上述结构,而于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呈锁住时,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传动轮(605),经传动带(607)驱动传动轮(606),再经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藉由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于对输出轴(3000)作倒退牵动的逆转向驱动时,可藉操作可作联结或释放操控的离合装置(700)作释放,供避免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呈锁住状态;
——可由输出轴(3000)的一端或两端作输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2/699,124 US8418585B2 (en) | 2010-02-03 | 2010-02-03 | Clutch control reversible transmission wheel system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one-way output |
US12/699,124 | 2010-02-0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92301A true CN102192301A (zh) | 2011-09-21 |
Family
ID=439434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31056XA Pending CN102192301A (zh) | 2010-02-03 | 2011-01-28 | 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 |
CN20112003217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40291U (zh) | 2010-02-03 | 2011-01-28 | 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03217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40291U (zh) | 2010-02-03 | 2011-01-28 | 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18585B2 (zh) |
EP (1) | EP2354595A3 (zh) |
JP (1) | JP2011158093A (zh) |
CN (2) | CN102192301A (zh) |
TW (2) | TW201144144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86292A (zh) * | 2013-02-20 | 2013-05-08 | 王历鑫 | 一种双速单输出减速机及使用该减速机的卷扬机和起重机 |
CN103851150A (zh) * | 2012-12-06 | 2014-06-11 | 杨泰和 | 可避免反转向轮系随动阻尼的双向输入恒向输出轮系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76886B2 (en) * | 2010-02-03 | 2013-02-19 | Tai-Her Yang | Coaxial epicyclic gear train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one-way output |
US8272988B2 (en) * | 2010-02-12 | 2012-09-25 | Tai-Her Yang | Retrograde torque limit bicycle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one-way output |
US8475313B2 (en) * | 2011-02-16 | 2013-07-02 | Tai-Her Yang | Bicycle with output in constant rotating direction and having internal rocker arm epicycle wheel set |
CN201822693U (zh) * | 2010-09-21 | 2011-05-11 | 惠阳亚伦塑胶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传动装置 |
CN201939169U (zh) * | 2010-12-31 | 2011-08-24 | 惠阳亚伦塑胶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四速食物加工变速机械装置 |
ITPG20130003A1 (it) * | 2013-01-31 | 2014-08-01 | Bixe Italia Srl | Invertitore cinetico |
KR101271155B1 (ko) * | 2013-04-08 | 2013-06-04 | 주식회사 씨엠파트너 | 자동변속기 |
KR20150077659A (ko) * | 2013-12-30 | 2015-07-08 | 현대다이모스(주) | 역전 변속 장치 |
DE102014200723B3 (de) * | 2014-01-16 | 2015-02-26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 Planetengetriebeanordnung |
DE102014201868B4 (de) * | 2014-02-03 | 2019-10-31 | BSH Hausgeräte GmbH | Getriebe und Wäschebehandlungsmaschine mit einem solchen |
US9774682B2 (en) | 2015-01-08 | 2017-09-2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Parallel data streaming between cloud-based applications and massively parallel systems |
CN105539130A (zh) * | 2016-01-22 | 2016-05-04 | 吉林大学 | 一种基于单行星排的电驱动桥 |
US10184545B2 (en) * | 2016-08-03 | 2019-01-22 |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 Power drive unit with dual gear ratio mechanism |
US10458520B2 (en) | 2016-11-29 | 2019-10-29 |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 Direction controlled gearbox for appliance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369925A2 (en) * | 1988-11-17 | 1990-05-23 | Vasilios Mantzoutsos | System of bicycle motion transmission |
US5435583A (en) * | 1993-08-09 | 1995-07-25 | Foster, Jr.; James P. | Clutch operated, bi-directional, bicycle gear box |
EP0676561A1 (en) * | 1993-04-27 | 1995-10-11 | Tai-Her Yang | The differential motion gear system to control the speed ratio by means of the change of input direction |
KR20050011670A (ko) * | 2004-04-08 | 2005-01-29 | 김기환 | 자전거 일방향 동력전달장치 |
WO2009134065A2 (ko) * | 2008-05-02 | 2009-11-05 | (주)엠비아이 | 모터용 일방향 변속기 |
CN102190051A (zh) * | 2010-01-20 | 2011-09-21 | 杨泰和 | 可锁住或释放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30669A (en) * | 1989-01-30 | 1993-07-27 | Tervola Pentti J | Stepless transmission with disconnectable neutral seeking mechanism |
US5540629A (en) * | 1991-02-11 | 1996-07-30 | Gene W. Arant | Mechanism for conteracting reaction torque in a powered, reversible, hand-held rotary driver |
US7459816B2 (en) * | 2004-08-11 | 2008-12-02 | Tai-Her Yang | Bidirectional coupling device with variabl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
CN101037087A (zh) * | 2006-03-14 | 2007-09-19 | 朱荣辉 | 一种机动车无级变速混合动力节能装置 |
US20110185849A1 (en) * | 2010-02-03 | 2011-08-04 | Tai-Her Yang | Integrated gear train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one-way output |
US8201839B2 (en) * | 2010-02-03 | 2012-06-19 | Tai-Her Yang | Bicycle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one-way output |
-
2010
- 2010-02-03 US US12/699,124 patent/US841858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1-28 CN CN201110031056XA patent/CN102192301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1-28 CN CN201120032170.XU patent/CN20204029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1-31 JP JP2011018592A patent/JP2011158093A/ja active Pending
- 2011-01-31 TW TW100103586A patent/TW201144144A/zh unknown
- 2011-01-31 EP EP11152760A patent/EP2354595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1-31 TW TW100202218U patent/TWM423173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369925A2 (en) * | 1988-11-17 | 1990-05-23 | Vasilios Mantzoutsos | System of bicycle motion transmission |
EP0676561A1 (en) * | 1993-04-27 | 1995-10-11 | Tai-Her Yang | The differential motion gear system to control the speed ratio by means of the change of input direction |
US5435583A (en) * | 1993-08-09 | 1995-07-25 | Foster, Jr.; James P. | Clutch operated, bi-directional, bicycle gear box |
KR20050011670A (ko) * | 2004-04-08 | 2005-01-29 | 김기환 | 자전거 일방향 동력전달장치 |
WO2009134065A2 (ko) * | 2008-05-02 | 2009-11-05 | (주)엠비아이 | 모터용 일방향 변속기 |
CN102190051A (zh) * | 2010-01-20 | 2011-09-21 | 杨泰和 | 可锁住或释放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51150A (zh) * | 2012-12-06 | 2014-06-11 | 杨泰和 | 可避免反转向轮系随动阻尼的双向输入恒向输出轮系 |
TWI685622B (zh) * | 2012-12-06 | 2020-02-21 | 楊泰和 | 可避免反轉向輪系隨動阻尼之雙向輸入恆向輸出輪系 |
CN111425560A (zh) * | 2012-12-06 | 2020-07-17 | 杨泰和 | 可避免反转向轮系随动阻尼的双向输入恒向输出轮系 |
CN103086292A (zh) * | 2013-02-20 | 2013-05-08 | 王历鑫 | 一种双速单输出减速机及使用该减速机的卷扬机和起重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44144A (en) | 2011-12-16 |
US20110190085A1 (en) | 2011-08-04 |
US8418585B2 (en) | 2013-04-16 |
JP2011158093A (ja) | 2011-08-18 |
EP2354595A2 (en) | 2011-08-10 |
CN202040291U (zh) | 2011-11-16 |
TWM423173U (en) | 2012-02-21 |
EP2354595A3 (en) | 2012-1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040291U (zh) | 离合操控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 | |
CN102162512A (zh) | 限逆传转矩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 | |
CN202163566U (zh) |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 | |
CN104553767B (zh) | 车辆驱动装置 | |
CN202040292U (zh) | 共构式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结构 | |
CN202107066U (zh) | 可锁住或释放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 | |
CN106979280B (zh) | 并联式多级行星齿轮减速传动机构 | |
CN202040293U (zh) | 同轴式双向输入单向输出周转轮系 | |
JP6449536B2 (ja) | 2方向入力・定方向出力のギアセット | |
CN102161369A (zh) | 限逆传转矩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 | |
CN102192300A (zh) | 可锁住或释放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 | |
PL2150727T3 (pl) | Zespół przekładni bezstopniowej | |
JP3168391U (ja) | 2方向入力1方向出力の伝動輪システム | |
CN103335069B (zh) | 筛摆差速减速器 | |
JP3168711U (ja) | 二方向入力/一方向出力歯車列 | |
CN209781587U (zh) | 一种基于少齿差行星齿轮的变速装置 | |
CN111442067A (zh) | 一种磁力换向传动装置 | |
KR20140068460A (ko) | 변속 시 토크 드롭이 방지된 변속장치 | |
CN207229681U (zh) | 双原动力驱动用同轴线齿轮箱和超越离合器集成装置 | |
CN106828065B (zh) | 双电机耦合二级章动变速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2131213U (zh) | 一种磁力换向传动装置 | |
CN114560411B (zh) | 一种起重机行星减速器 | |
JP3189540U (ja) | 2方向入力・定方向出力のギアセット | |
JP2012219951A (ja) | 二方向入力/一方向出力歯車列 | |
CN107355516A (zh) | 双原动力驱动用同轴线齿轮箱和超越离合器集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