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0116B - 吐出器及带有吐出器的容器 - Google Patents

吐出器及带有吐出器的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0116B
CN102190116B CN201110054905.3A CN201110054905A CN102190116B CN 102190116 B CN102190116 B CN 102190116B CN 201110054905 A CN201110054905 A CN 201110054905A CN 102190116 B CN102190116 B CN 1021901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ap
container
push
enclosing cover
down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49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0116A (zh
Inventor
铃木康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c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nc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cl Corp filed Critical Fanc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90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0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0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0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42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1059Means for locking a pump or its actuation means in a fixed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42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1043Sealing or attachment arrangements between pump and container
    • B05B11/1046Sealing or attachment arrangements between pump and container the pump chamber being arranged substantially coaxially to the neck of the container
    • B05B11/1047Sealing or attachment arrangements between pump and container the pump chamber being arranged substantially coaxially to the neck of the container the pump being preassembled as an independent unit before being mounted on th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01Piston pumps
    • B05B11/1002Piston pumps the direction of the pressure stroke being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major axis of the contain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强固地维持未使用状态的吐出器及带有吐出器的容器。具体来说,其为由旋合在容器的颈部22上的内盖(A)、安装在内盖上的泵(B)、安装在泵顶部的下压头(C)、阻止向下按压下压头的挡环(D)和套住内盖及挡环的外盖(E)构成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外盖(E)由套住内盖的本体部和套住挡环的罩部构成,在内盖(A)和外盖(E)的本体部分之间设置在使内盖拧紧于容器上的方向发挥作用的棘轮机构,将该棘轮机构设定为在内盖在容器上旋合终止的状态下逆转方向的转动为空转状态,外盖(E)的罩部可断开,形成为在该罩部断开后挡环(D)可拆卸的结构。

Description

吐出器及带有吐出器的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泵使容器内收纳的液体吐出的吐出器及带有吐出器的容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1807号公报)等中已提出了多种具备通过泵的作用使容器内收纳的液体从下压头的吐出孔吐出的结构的吐出器。并且还提出了如下结构,即在未使用状态下,不能向下按压下压头,防止在未使用状态下从下压头吐出液体的结构,例如有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80774号公报)等。在该以往例中,在未使用状态下,通过或者将盖子(挡环)拆卸或者将下压头拔出等而取出容器内的液体后,未进行特别考虑使其不能复原至未使用状态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80774号公报)中公开的带有泵的容器用挡环,在具备容器本体、被气密性地安装在该容器本体的金属口部的具有用于将容器本体内部收纳的液状内容物放出的泵机构的盖部、和安装在该盖部上端的泵部的带有泵的容器中,可装卸地嵌合于盖上从而禁止泵机构的动作,在未使用状态下将挡环拆卸后向下按压泵部使液体吐出后,可将该挡环再次安装,因此存在未使用状态下可能将容器内的液体抽出等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18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807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可强固地维持未使用状态的吐出器及带有吐出器的容器。特别是提出可防止未使用状态的挡环拆卸的结构的吐出器。
本发明为具备:安装在收纳有液体的容器的颈部的内盖、在从上方施力的状态下使可向下方移动地插通的轴杆的至少一部分从内盖的连通孔向上方突出而安装的泵、设置在该泵轴杆的上端的下压头的结构的吐出器,形成为如下结构:在未使用状态下,至少将外盖的罩部去掉等只要不拆卸挡环,通过向下按压下压头不能吐出液体的结构。安装有该吐出器的容器可维持未使用状态,中途不能开封,可确切安全地展示并提供给用户。因为可特定下压头的方向和吸管的位置关系,所以在不拆卸安装的吐出器的情况下可使残留量极少化。
本发明的主要解决手段如下所示。
1.吐出器,其为由旋合在容器的颈部的内盖(A)、安装在内盖上的泵(B)、安装在泵顶部的下压头(C)、阻止向下按压下压头的挡环(D)和套住内盖及挡环的外盖(E)构成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外盖(E)由套住内盖的本体部和套住挡环的罩部构成,
在内盖(A)和外盖(E)的本体部分之间,设置在使内盖拧紧于容器上的方向发挥作用的棘轮机构,将该棘轮机构设定为在内盖在容器上旋合终止的状态下逆转方向的转动为空转状态,
外盖(E)的罩部可断开,形成为在该罩部断开后挡环(D)可拆卸的结构。
2.根据1所述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外盖(E)可使下压头通过并使其覆盖地安装在内盖上,外盖本体为可使下压头通过的筒状体,在外盖的罩部上形成有下压头通过用的缺口部,
在外盖(E)的罩部和本体部之间沿着圆周方向设置有可断开罩部的脆弱部,在缺口部的拧紧方向侧设置弯曲片,
在外盖完全安装在内盖上的状态下,形成为外盖下缘在内盖下缘的下方的结构。
3.根据1或2所述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在内盖(A)上设置:构成在安装在容器上的状态下,与容器侧卡合而成为逆转阻抗的锁定机构的一个锁定构件,
设定棘轮机构为:使内盖向安装方向转动时的卡合扭矩比生成锁定机构侧的卡合扭矩大,并且使内盖向拆卸方向转动时的卡合扭矩比解除锁定侧的卡合扭矩小。
4.根据3所述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外盖本体在内周面下部形成有卡合肋。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内盖(A)具有延伸至下压头下部的多边形突出鞘筒部,下压头具有所述内盖的突出鞘筒部可嵌入的多边形嵌入凹部,下压头的方向被多边形的配合面限制。
6.根据5所述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下压头(C)插入并安装在泵轴杆的上部,在轴杆上部环状地形成凸状部,形成与插入的下压头紧密接合及防脱落机构,
形成为在未使用状态下拔出下压头的情况下,欲再安装时即使向下按压轴杆,但由于挡环妨碍压入,因而不能完成再安装的结构。
7.根据5或6所述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内盖突出鞘筒部的上端部设置有防止挡环拔向上方的防脱落肋。
8.根据4~8中任一项所述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挡环(D)为多边形,装卸自由地安装在内盖的突出鞘筒部上。
9.带有吐出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容器的颈部上旋合安装有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吐出器。
10.根据9所述的带有吐出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容器颈部上形成的螺纹部的终端的下侧设置有与内盖侧的锁定机构卡合的另一个锁定构件。
11.根据9或10所述的带有吐出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锁定机构的拧紧侧方向的接触面为缓锥形,逆转卡合面由形成陡锥形的突起所形成。
12.根据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吐出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为透明容器。
13.根据9~12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吐出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为液体化妆品收纳用的容器。
本发明通过具备上述结构,产生以下本发明所特有的效果。
1.本发明的吐出器可提高防止不正当使用的功能。可以将安装该吐出器的化妆溶液等安全且确切地提供给用户。
2.在未使用状态下,因为安装在下压头的下部的挡环被外盖的罩部套住,所以只要不去掉外盖的罩,就不能解除挡环。而且,通过使外盖和内盖嵌合,实现了不能将外盖从内盖上拆卸的结构。
3.在将该吐出器安装在容器上的状态下,因为形成有不能从容器上装卸的结构,所以不能将吐出器整体拆卸。因此,可提高维持未使用状态的功能,即使开封后也可防止异物混入。
4.在下压头和内盖的顶壁部之间可拆卸地安装的挡环被外盖的罩部套住,该外盖的本体部外嵌合在内盖上的状态通过外盖的卡合部与内盖的卡合而被保持,防止从容器的颈部上拆卸内盖的拆卸防止单元设置在内盖和外盖之间。因此,通过内盖和外盖的嵌合,不能从内盖上拆卸外盖,至少将外盖的罩部去掉等而形成可拆卸挡环的状态,如果不将该挡环从下压头和内盖的顶壁部之间拆卸,那么,向下按压下压头不会从吐出孔吐出在容器内收纳的液体。特别是将外盖的罩部去掉等而形成可拆卸挡环的状态时,因为不可能恢复至去掉该外盖的罩部等之前的状态,所以可确切地防止未使用状态的挡环的拆卸及外盖的拆卸,可确切地防止从未使用状态的容器内漏出液体,同时可确切地保持未使用状态。
5.在容器的颈部上旋合内盖时,因为内盖被外盖套住,所以无法直接向内盖传递扭矩,施加在外盖上的扭矩通过棘轮机构传递给内盖。向在容器的颈部上旋合内盖的方向转动外盖时,通过棘轮机构内盖和外盖进行卡合,因为该外盖与内盖一起转动,所以可更加确切地进行向容器的颈部安装内盖的操作。向解除在容器的颈部上旋合内盖的方向转动外盖时,通过棘轮机构内盖和外盖不卡合,外盖进行空转。因此,如果不将外盖从内盖上拆卸等,就不能将该内盖从容器的颈部上拆卸,因此可更加确切地保持未使用状态。
6.通过将外盖的罩部从外盖的本体部上分离,因该外盖的罩部沿着脆弱部被断开,所以形成挡环可拆卸的状态。因此,通过拆卸该挡环,成为可将下压喷嘴向下按压的状态,成为可将容器内收纳的液体吐出的状态。其结果,在未使用状态下将外盖沿着脆弱部断开后,不能恢复至将该外盖断开前的状态,所以可更加确切地保持未使用状态,同时一旦成为使用状态后,可确切地防止复原至未使用状态。
7.在容器的颈部和内盖之间设置锁定机构,向在容器的颈部上安装内盖的方向转动时的棘轮机构的卡合扭矩,比在该容器的颈部上安装内盖时的锁定机构的卡合扭矩大,并且向从容器的颈部上拆卸内盖的方向转动时的棘轮机构的卡合扭矩,比抵抗该锁定机构将内盖从容器的颈部上拆卸时的解除扭矩小,通过这样,向在容器的颈部上旋合内盖的方向转动外盖时,通过棘轮机构内盖和外盖进行卡合,由此可使该外盖和内盖一起转动,通过锁定机构可使容器的颈部和内盖进行卡合,同时与没有锁定机构而将内盖安装于容器的颈部上时相比,难于从该容器的颈部上拆卸内盖。因此,在通过棘轮机构防止内盖的拆卸的基础上,根据由棘轮机构产生的安装方向的卡合扭矩和拆卸方向的卡合扭矩,与由锁定机构产生的卡合扭矩和解除扭矩之间的扭矩平衡,可更加确切地防止从容器的颈部22上拆卸内盖。
8.由于挡环位于在内盖的鞘筒上边设置的防脱落肋的下方,并且被外盖的罩套住,所以即使拔出下压头,也可防止将挡环拔向上方。因此,即使在从泵轴杆的上端将下压头拆卸下来的状态,只要不将外盖的罩部去掉,由于防脱落肋的阻挡不能将挡环拔向上方,所以将下压头拆卸后再次安装下压头,可确切地防止可向下按压该下压头,可更加确切地保持未使用状态。
9.使套住从连通孔向上方突出的轴杆的至少一部分的突出鞘筒部的外周面和该突出鞘筒部可嵌入的下压头的嵌入凹部的内周面,分别形成径向截面为多边形,由此可确定下压头的朝向位置。因此,通过确定该下压头的朝向位置,可使容器具有方向性,使外盖的组装工序变得容易。此外,对于嵌入部,通过构件树脂的弹性变形,可改变下压头的喷嘴的方向,并可固定在该位置,所以可特定残留量液体和吸管的位置,所以可将内溶液用完。此外,因为可确定正面和背面,所以可特定粘贴标签等的位置,同时将复数容器排列等时,可以容易地使所有的下压头整齐地朝向同一方向。
10.从连通孔向上方突出的轴杆的至少一部分被突出鞘筒部39套住,在该突出鞘筒部上设置有防脱落肋并安装有挡环。因此,将下压头拆卸从轴杆上端将容器内收纳的液体抽出等后,欲在该轴杆的上端再次安装下压头时,该轴杆的上端进入内盖的突出鞘筒部内,不能在该轴杆的上端再次安装下压喷嘴,不能恢复至未使用状态,因此,可更加确切地保持未使用状态,同时可更加确切地防止将下压喷嘴拆卸从容器内取出液体后向未使用状态的复原。
11.安装有吐出器的容器,在开封前可维持未使用状态,在开封后难于混入异物,而且可使残留量极少化。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在容器上安装有一实施例的吐出器的未使用状态的图,(a)表示将一部分切除后的侧面图,(b)表示吐出器的俯视图。
图2为表示一实施例的容器的图,(a)表示将一部分切除后的侧面图,(b)表示俯视图。
图3为表示一实施例的内盖的图,(a)表示底面图,(b)表示侧面图,(c)表示俯视图,(d)表示剖视图。
图4表示一实施例的泵的侧面图。
图5为表示一实施例的下压头的图,(a)表示将一部分切除后的侧面图,(b)表示上面概略图。
图6表示一实施例的挡环的俯视图。
图7为表示一实施例的外盖的图,(a)表示底面图,(b)表示侧面图,(c)表示俯视图,(d)表示剖视图。
图8表示一实施例的泵上安装有内盖的状态的将一部分切除后的侧面图。
图9表示一实施例的泵上安装有下压头的状态的将一部分切除后的侧面图。
图10表示一实施例的泵上安装有挡环的状态的将一部分切除后的侧面图。
图11表示一实施例的泵上安装有外盖的状态的将一部分切除后的侧面图。
图12为表示吐出器的组装例的图。
图13为表示带有吐出器的容器的组装例的图。
符号说明
1-吐出器;11-密闭容器;2-容器;21-瓶子本体;22-颈部;22a-外周面;23-口部;24-雄螺纹;25-卡定肋;25a-上面;26-卡定片;26a-中心片;26b-侧片;26c-倾斜面;3-内盖;31-上面部;31a-连通孔;32-周面部;32a-内周面;32b-外周面;32c-膨大部;32d-缩径部;33-雌螺纹;34-卡定凹部;35-锁定机构;36-卡定棘轮;36a-倾斜面;36b-垂直面;36c-棘轮齿;37-内盖拧紧棘轮机构;38-棘轮构件;38a-倾斜面;38b-垂直面;38c-棘轮齿;39-突出鞘筒部;39a-外周面;39b-内周面;39c-防脱落肋;4-泵;41-泵本体;42-轴杆;43-安装肋;44-轴状部;45-头安装部;45a-外周面;45b-凸状部;5-下压头;51-外壳部;52-顶壁部;52a-下面;53-周面部;53a-内周面;54-安装筒部;54a-嵌入凹部;55-喷嘴部;55a-吐出孔;56-轴杆插入孔;6-挡环;61-本体部;61a-内周面;61b-外周面;62-插通开口;63-引导肋;7-外盖;71-盖本体;71a-插通孔;71b-周面部;71c-内周面;71d-扩幅凹部;72-棘轮构件;72a-倾斜面;72b-垂直面;72c-棘轮齿;73-嵌合段部;74-卡合肋;74a-垂直面;74b-倾斜面;75-保持肋;76-被覆筒部;76a-内周面;76b-周面部;76c-开放部;76d-侧片部;77-弯曲片;77a-狭缝;77b-脆弱部;77c-连接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具备内盖、泵和下压头的吐出器,所述内盖安装在收纳有液体的容器的颈部上,具有设有与该容器的口部进行连通的连通孔的顶壁部、以及套住该顶壁部的周缘并旋合在容器的颈部上的筒状周壁部,所述泵插通并安装在该内盖的连通孔上,使从上方施力的状态下可向下方移动地插通的轴杆的至少一部分从连通孔向上方突出,所述下压头设置在该泵轴杆的上端,具有形成有吐出孔的喷嘴部,阻止向下按压下压头的挡环介于下压头和内盖的顶壁部之间并可拆卸地安装;具备具有套住该挡环的罩部、外嵌合于内盖上的筒状的本体部和使该本体部外嵌合于内盖上时与该内盖卡合的卡合部的外盖。在外盖的罩部上设置从下压头侧安装外盖时避免该下压头的喷嘴部与罩部接触的缺口部,在内盖和外盖之间,设置有防止从容器的颈部上拆卸内盖的拆卸防止单元。通过使外盖和内盖嵌合,不能从内盖上拆卸外盖,至少将外盖的罩部去掉等而形成可拆卸挡环的状态,如果不将该挡环从下压头和内盖的顶壁部之间拆卸,则不能向下按压下压头而吐出容器内收纳的液体。特别是将外盖的罩部去掉等而形成可拆卸挡环的状态时,不能恢复至将外盖的罩部去掉等之前的未使用状态。
本发明的吐出器,向在容器的颈部上旋合内盖的方向相对地转动时,因为内盖和外盖进行卡合,外盖和内盖一起转动,因此可更加确切地将内盖安装在容器的颈部上,与此相对,向解除在容器的颈部上旋合内盖的方向相对地转动时,内盖和外盖不卡合,外盖进行空转。因此,如果不将外盖从内盖上拆卸等,那么就不能将该内盖从容器的颈部上拆卸。使外盖的卡定部从外盖的本体部上分离,从而沿着脆弱部将外盖断开,由此可将该外盖的罩部从内盖上拆卸,形成挡环可拆卸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因为通过拆卸挡环成为可向下按压下压喷嘴的状态,成为可将容器内收纳的液体吐出的状态,所以在未使用状态下将外盖沿着脆弱部断开后,不能恢复至断开该外盖之前的状态。
本发明的吐出器,在容器的颈部和内盖之间设置有在容器的颈部上安装内盖时进行卡合的锁定机构,设定向在容器的颈部上安装内盖的方向转动时的棘轮机构的卡合扭矩比锁定机构的卡合扭矩大,并且比抵抗该锁定机构将内盖从容器的颈部上拆卸时的解除扭矩小。向在容器的颈部上旋合内盖的方向转动外盖时,通过棘轮机构内盖和外盖进行卡合,这样可使该外盖和内盖一起转动,通过锁定机构可使容器的颈部和内盖进行卡合。与在容器的颈部上卡合内盖时相比,难于从该容器的颈部上拆卸内盖,所以在通过棘轮机构防止内盖的拆卸的基础上,根据由锁定机构产生的卡合扭矩和解除扭矩之间的扭矩平衡,可更加确切地防止从容器的颈部上拆卸内盖。
本发明的吐出器的下压头上形成有收纳内盖的突出鞘筒的顶端侧的凹部。对于这种收纳所产生的两者关系,通过采取阻止自由转动的抵抗单元,可规定两者的位置关系,可特定喷嘴的方向等。作为该单元,可设为6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的组合,双方形成纵肋等使下压头转动时接触从而使两者产生干涉抵抗的机构。该干涉抵抗设定为通过普通人加强用力即可克服的程度,并且还要设定确保使用时的便利性。
以多边形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吐出器,使套住从连通孔向上方突出的轴杆的至少一部分的突出鞘筒部的外周面和该突出鞘筒部可嵌入的嵌入凹部的内周面,分别形成径向截面为多边形。因为可确定下压头的朝向位置,可无残留地确切地将容器内收纳的液体吐出,并且可使容器具有方向性,所以例如可特定标签等的粘贴位置,将复数容器排列等时,可以容易地使所有的下压头整齐地朝向同一方向。
在此,为了在施加规定力时下压头可沿着圆周方向转动,这些突出鞘筒部的外周面及嵌入凹部的内周面优选径向截面为六边形以上的多边形,更优选径向截面为八边形。此外,即使在将下压头从泵轴杆的上端拆卸后的状态下,由于外盖的罩部而不能将挡环拆卸,由于防脱落肋而不能将挡环拔向上方,所以在将下压头拆卸再将挡环拆卸后,再次安装下压头,不能使该下压头向下按压。
本发明的吐出器,在套住从连通孔向上方突出的轴杆的至少一部分的筒状突出鞘筒部上设置防脱落肋,因为在该突出鞘筒部上安装挡环,所以在将下压头拆卸,从轴杆的上端将容器内收纳的液体抽出等后,欲在轴杆的上端再次安装下压头时,由于该轴杆的上端进入内盖的突出鞘筒部内,所以不能在该轴杆的上端再次安装下压喷嘴,不能恢复至未使用状态。此外,虽然在内盖的突出鞘筒部上安装有挡环,但在未形成该突出鞘筒部,所以在使泵轴杆露出等而未套住时,也可形成在该轴杆上安装挡环的结构。
1.容器
容器可根据收纳的液体的用途、用量来适当确定其大小。在该容器内例如收纳化妆品等液体,用于在该容器内收纳液体或取出液体的口部设置在上端部。为了看清楚残留量,容器优选一部分或整体透明。收纳的液体从安装在泵下端的软管吸出。
2.内盖
内盖设置有旋合在容器的颈部上的雌螺纹,中央部设置有安装泵的连通孔。此外,内盖可向上方延伸形成套住轴杆的鞘状的筒体。
内盖被安装在容器的颈部,顶壁部上设置有与容器的口部进行连通的连通孔,设置有旋合在容器的颈部上的筒状的周壁部。此外,在内盖的顶壁部和下压头之间的部分,设置有筒状的突出鞘筒部。在该突出鞘筒部的外周面上,可设置在将下压头从泵轴杆上拆卸后的状态下防止挡环拔向上方的防脱落肋。该突出鞘筒部的外周面可形成截面为多边形。此外,在内盖和容器的颈部之间,可设置有该容器的颈部上安装内盖时进行卡合的锁定机构。作为该锁定机构,优选设定为:在容器的颈部上安装内盖时的卡合扭矩比抵抗该锁定机构将内盖从容器的颈部上拆卸时的解除扭矩小。
3.泵
泵被插通安装在内盖的连通孔上,使通过从上方施力可向下移动地插通的轴杆的一部分从连通孔向上方突出。此外,该轴杆中的从连通孔向上方突出的至少一部分被内盖的突出鞘筒部套住。在该轴杆的上端安装下压头。
4.下压头
下压头具有形成吐出孔的喷嘴部,以紧密接合的状态安装在泵轴杆的上端。形成在与内盖的突出鞘筒部接合的情况下,向下按压下压头时内盖的突出鞘筒部嵌入的嵌入凹部。
5.挡环
挡环是阻止向下按压下压头而用以保持未使用状态的构件,在未使用状态下可拆卸地安装在下压头和内盖的顶壁部之间。挡环为在套住轴杆或内盖的突出鞘筒部的纵方向形成有缺口的筒形,通过缺口部可进行装卸。在内盖上形成突出鞘筒部的情况下,可拆卸地安装在该突出鞘筒部的外周面。突出鞘筒部为多边形的情况下,使挡环的截面内周面形成截面为多边形。根据多边形来限制挡环的转动。此外,使用时可将挡环拆卸。
6.外盖
外盖具有套住挡环的罩部、外嵌合于内盖上的筒状本体部和将该本体部外嵌合于内盖上时与该内盖卡合的卡合部。在罩部上设置有从下压头侧安装外盖时避免该下压头的喷嘴部与罩部接触的缺口部,在外盖和内盖之间,设置有防止从容器的颈部上拆卸内盖的拆卸防止单元。该拆卸防止单元优选为棘轮机构,向在容器的颈部上旋合内盖的方向转动时,可使内盖和外盖卡合从而外盖和内盖一起转动操作。另一方面,安装在容器的颈部上后,向解除内盖旋合的方向相对地转动时,该棘轮机构形成解除卡合而外盖进行空转的结构。棘轮机构的卡合扭矩设定为比在容器的颈部上安装内盖时的锁定机构的卡合扭矩大。抵抗该锁定机构将内盖从容器的颈部上拆卸时,棘轮不匹配,解除扭矩对锁定不发生作用。
罩部在使用时从本体部上断开,形成可操作挡环的方式。在罩部和本体部之间沿着圆周方向形成脆弱部,形成可从该脆弱部断开的结构。
在设置于罩部的缺口部的侧边上设置弯曲片,可形成为断开罩部时的手拉部、手揪片。
7.组装方法
在安装于内盖的连通孔上的泵轴杆的上端安装下压头。然后,在该下压头和内盖的顶壁部之间安装挡环,以便不能向下按压下压头。内盖上形成有突出鞘筒部时,在突出鞘筒部的外面安装挡环。此时,在下压头上,将在内盖的突出鞘筒部设置的防脱落肋收容在嵌入凹部,而挡环难于拔向上方。
接着将外盖覆盖在内盖上。通过在外盖的罩部上设置的切口,使下压头的喷嘴通过,使该外盖的本体部外嵌合在内盖上的同时,在该外盖和内盖之间以形成棘轮机构的方式进行卡合。进而,在泵的下端安装吸出用的软管,在收纳有规定量液体的容器的口部将泵的下端侧插入,转动外盖,在容器的颈部上旋合内盖的周壁部,同时通过锁定机构使这些容器的颈部和内盖卡合从而形成未使用状态的吐出器。
8.使用方法
将未使用状态的吐出器变为通过向下按压下压头使液体吐出的通常的使用状态时,沿着脆弱部将外盖的罩部断开并去掉。此时,通过去掉该外盖的罩部成为挡环可拆卸的状态。而且,通过拆卸该挡环,成为可向下按压下压头的状态,成为可将容器内收纳的液体吐出的状态。这样就形成在通常的使用中,只要不去掉外盖的罩,就不能去掉挡环的结构。
但是,强行拉扯未使用状态下的吐出器的下压头等,将该下压头从泵轴杆的上端勉强拆卸,也可以将容器内收纳的液体从泵轴杆的上端抽出,但是,将下压头从轴杆的上端拆卸后,欲将该下压头再次安装在轴杆的上端时,因为该轴杆的上端进入内盖的突出鞘筒部内,不能将该下压喷嘴再次安装在轴杆的上端,不能恢复至未使用状态。此外,为了不使液体漏出,在密封状态下以紧密接合状态安装轴杆和下压头,因此下压头的安装需要在向下按压轴杆而固定的状态下进行。
将内盖从容器的颈部上拆卸,欲从该容器的口部抽出容器内的液体时,因为外盖是外嵌合地安装在该内盖上,所以不能直接操作内盖。欲通过该外盖向解除在容器的颈部上旋合内盖的方向转动内盖时,通过设置在这些内盖和外盖之间的棘轮机构,外盖和内盖不卡合,外盖成为空转的状态,不能将内盖从容器的颈部上拆卸。
此外,通过外盖向在容器的口部安装内盖的方向转动该内盖时,这些内盖和外盖通过棘轮机构形成卡合的状态,该外盖和内盖一起转动,可更加确切地将内盖旋合安装在容器的颈部上。
本发明的容器适合于化妆品用容器、医疗用容器等防止不正当使用或防止开封后异物混入的容器。
实施例
图1~图1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具体的容器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于此。
图1为表示在容器上安装一实施例的吐出器后的未使用状态的图,(a)表示将一部分切除后的侧面图,(b)表示吐出器的俯视图。
图2为表示一实施例的容器的图,(a)表示将一部分切除后的侧面图,(b)表示俯视图。
图3为表示一实施例的内盖的图,(a)表示底面图,(b)表示侧面图,(c)表示俯视图,(d)表示剖视图。
图4表示一实施例的泵的侧面图。
图5为表示一实施例的下压头的图,(a)表示将一部分切除后的侧面图,(b)表示俯视概略图。
图6表示一实施例的挡环的俯视图。
图7为表示一实施例的外盖的图,(a)表示底面图,(b)表示侧面图,(c)表示俯视图,(d)表示剖视图。
图8表示一实施例的泵上安装有内盖的状态的将一部分切除后的侧面图。
图9表示一实施例的泵上安装有下压头的状态的将一部分切除后的侧面图。
图10表示一实施例的泵上安装有挡环的状态的将一部分切除后的侧面图。
图11表示一实施例的泵上安装有外盖的状态的将一部分切除后的侧面图。
在图1(a)及图1(b)中,表示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吐出器1安装在容器2上后的未使用状态(密封状态、所谓的原始状态)的密闭容器11,由安装在容器2上的内盖3、插通并安装在内盖3上的泵4、在泵4的上端安装的下压头5、阻止向下按压下压头5的挡环6以及套住挡环6而外嵌合在内盖3上的外盖7构成。在此,吐出器1为所谓的注油式吐出器,例如为通过泵4的作用将乳液、化妆水等液体L吐出的容器。在泵4的下端安装有未图示的延伸至容器底面的软管。
<容器>
容器2例如为用合成树脂、玻璃等比较硬的材料形成的瓶子,如图2(a)及图2(b)所示,具有在上下方向有轴向的有底接近圆筒状的作为容器本体的瓶子本体21,该瓶子本体21的上端部被缩径并设置圆筒状的颈部22,在该颈部22的上端部设有口部23。在颈部22的外周面22a上形成有雄螺纹24。在该雄螺纹24的下侧的外周面22a上,沿着圆周方向设置有在该外周面22a的径向突出的环状的卡定肋25。在位于该卡定肋25的上侧的上面25a上设置有成对卡定片26。这些成对卡定片26设置在以口部23的中心为基准的点对称位置,沿着该口部23的径向而向相对的方向突出。此外,这些各卡定片26由沿着口部23的径向设置的作为第1片的中心片26a、从该中心片26a开始被间隔开的相对于该中心片26a平行地设置的作为第2片的侧片26b构成。因此,在该侧片26b的面向中心片26a的一侧,形成有基端部形成锥形的倾斜面26c。
<内盖>
内盖3例如由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等与容器2相比较软的材料形成,如图3(a)~图3(d)所示,具有在中心设置有圆形的连通孔31a的圆环状的作为顶壁部的上面部31、以及套住上面部31的周缘而向下方突出的圆筒状的作为周壁部的周面部32。在该周面部32的内周面32a的上侧,设置有可与在容器2的颈部22的外周面22a上设置的雄螺纹24旋合的作为雌螺旋的雌螺纹33。在该雌螺纹33的上侧的内周面32a上,沿着内周面32a的圆周方向设置有截面凹槽状的卡定凹部34。进而在该雌螺纹33的下侧的内周面32a上,设置卡定棘轮36,在容器2的口部23上安装内盖3时,构成被该容器2的颈部22上设置的卡定片26卡定的一个锁定机构35。该卡定棘轮36和容器2的卡定片26构成锁定机构35。此外,卡定棘轮36,如图3(a)所示,沿着周面部32的内周面32a的圆周方向设置,面对在容器2的雄螺纹24上旋合内盖3的雌螺纹33的方向、例如图3(a)中的时针转动方向的一侧的面形成缓慢突出的锥形的倾斜面36a,面对在解除向容器2的雄螺纹24上旋合的方向、例如图3(a)中的逆时针转动方向的一侧的面形成垂直面36b的复数棘轮齿36c,沿着内周面32a的圆周方向以等间隔隔离的方式而设置构成。因此,这些棘轮齿36c以如下方式设定,使内盖3的雌螺纹33旋合在容器2的雄螺纹24上,使卡合扭矩A小于解除扭矩B,卡合扭矩A为使该容器2的卡定片26与任何棘轮齿36c卡合时的卡定片26的中心片26a越过该棘轮齿36c的倾斜面36a所需要的扭矩,解除扭矩B为抵抗这些棘轮齿36c的垂直面36b转动内盖3以解除逆转防止锁卡合,容器2的卡定片26的中心片26a越过该棘轮齿36c的垂直面36b,可从容器2的口部23上拆卸的扭矩。在此,锁定机构35的卡合扭矩A设定为例如20N·cm2,该锁定机构35的解除扭矩B设定为例如80N·cm2
此外,内盖3的周面部32的外周面32b的上侧被缩径,该外周面32b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形成膨大部32c,在该膨大部32c的上侧的被缩径的外周面32b的上端部,设置有构成作为拧紧·拆卸防止单元的内盖拧紧棘轮机构37中的一个的内盖侧棘轮构件38。该内盖侧棘轮构件38如图3(b)及图3(c)所示,沿着外周面32b的圆周方向设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倾斜面38c和垂直面38b在圆周方向连续形成有多数连续的三角形波形。该垂直面38c和在外盖侧设置的构件的卡合面接合形成棘轮卡合。在本实施例中,时针转动方向为旋合方向,在平面视图3(c)中,倾斜的上升方向形成逆时针转动。该内盖侧棘轮构件与设置在外盖上的构件卡合,通过向外盖的拧紧方向的操作进行卡合,通过向相反方向的转动操作,卡合被解除,形成内盖拧紧棘轮机构37的结构。
在内盖侧棘轮构件38的上侧,设置有位于该内盖侧棘轮构件的内侧的圆筒状的缩径部32d,在该缩径部32d的上侧设置有上面部31。在该上面部31上设置有套住从连通孔31a向上方突出的轴杆的外周的突出鞘筒部39。该突出鞘筒部39由周面部32经过缩径而形成,该突出鞘筒部39的外周面39a及内周面39b各自如图3(c)所示,形成径向截面为多边形,例如径向截面为正八边形。进而在突出鞘筒部39的外周面39a的上端部及下端部,沿着圆周方向分别环形设置有防脱落肋39c,这些防脱落肋39c分别设置在以挡环6的轴向大约宽度的尺寸而间隔的位置上,设置为从突出鞘筒部39的外周面39a向径向突出的方式。
<泵>
泵4为用于将从容器2内通过软管移送的液体L吐出的构件,如图4所示,使作为内管的轴杆42的上端侧的一部分从作为气缸部的泵本体41的上端突出而构成。该泵4如图1(a)所示,插通并安装在内盖3的连通孔31a上,在通过内置弹簧机构(未图示)从上方施力的状态下,可向下方移动的、在泵本体41中下端侧插通的轴杆42的至少一部分即上端侧从内盖3的连通孔31a向上方突出,以被该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套住的状态安装。泵本体41的下端安装有用于将容器2中收纳的液体L更无残留地吐出的软管状的吸管(未图示),在该泵本体41的上端侧,设置有向该泵本体41的径向突出的圆环状的安装肋43。该安装肋43,在将内盖3安装在泵4的上侧时,被插入该内盖3的周面部32内,卡定在该内盖3的卡定凹部34上使其保持固定位置。此外,轴杆42的从泵本体41的上端突出的部分,形成为被内盖3的突出筒部套住的圆筒状的轴状部44,在该轴状部44的上端侧设置有比该轴状部44直径小的圆筒状的头安装部45。在该头安装部45的外周面45a上一体设置有沿该外周面45a的圆周方向设置的环状即作为环状膨出部的凸状部45b。该凸状部45b通过规定的间隔与外周面45a的上端侧及下端侧分别平行地设置,与下压头密封以紧密接合的状态进行嵌合。
<下压头>
下压头5例如由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等材料形成,如图1所示,紧密接合地插嵌在泵4的轴杆42的上端。下压头5如图5(a)及图5(b)所示,由外壳体51和喷嘴55构成。
外壳部51具有构成上端的顶壁部52、从顶壁部52的周缘向下方突出而构成外壳部51的周面的作为接近圆筒状的周壁部的周面部53。该周面部53的内周面53a形成径向截面为多边形、例如径向截面为正八边形,以便嵌合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限制该突出鞘筒部39向圆周方向转动。在此,该周面部53及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构成为如下方式,因为这些周面部53的内周面53a及突出鞘筒部39的外周面39a分别为径向截面正八边形,所以欲使下压头5和内盖3相对地沿着圆周方向转动时,通过施加某种程度的力,可越过这些周面部53的内周面53a及突出鞘筒部39的外周面39a的各个角部,可解除向圆周方向转动的限制。
而且,在周面部53的内侧同心状地设置有圆筒状的安装筒部54,该安装筒部54以该安装筒部54的上端侧与顶壁部52的下面52a连接的方式安装。因此,在安装筒部54和周面部53之间设置有向下方开口的圆筒状的嵌入凹部54a。该嵌入凹部54a的外周面形成径向截面为正八边形,内周面形成径向截面为圆形。
此外,在外壳部51的周面部53上设置有向该周面部53的径向突出的细长圆筒状的喷嘴部55,喷嘴部55的顶端部上圆形的吐出孔55a开口。吐出孔55a为通过喷嘴部55与安装筒部54的内侧连通,用泵4将从容器2内移送的液体L吐向外部的开口部。
<挡环>
挡环6例如由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等材料形成,如图1所示,可拆卸地安装在介于下压头5和内盖3的上面部31之间的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上。即该挡环6为阻止向下按压下压头3的作为下压锁定的颈部套圈,如图6所示,为了可外嵌合地安装在突出鞘筒部39上,内周面61a及外周面61b分别形成径向截面为多边形、例如径向截面为八边形。进而,挡环61安装于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的防脱落肋39c之间,通过位于上侧的防脱落肋39c将挡环61的上侧缘卡定,防止从泵4的轴杆42上拆卸下压头5的状态下该挡环6的拔向上方。
具体来说,挡环6具有一部分被扩开的径向截面为八边形的接近筒状的本体部61,该本体部61的圆周面的一部分被开口,设置插通开口62从而形成接近字母C形。该插通开口62形成为将本体部61的径向截面八边形中的两个边去掉后的形状,以本体部61的中心为基准大约开口90°的角度。进而在插通开口62的两侧缘上,分别设置有通过这些两侧缘的向径向突出的引导肋63。这些引导肋63,在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上安装挡环6时,各引导肋63被该突出鞘筒部39挤压,使挡环6的插通开口62更加容易地弹性变形而扩开,容易使突出鞘筒部39与该挡环6的本体部61嵌合,同时从该突出鞘筒部39上拆卸挡环6时,通过挤压这些引导肋63容易使挡环6的插通开口62弹性变形而扩展,容易从突出鞘筒部39上拆卸该挡环6。
<外盖>
外盖由覆盖在内盖上的本体部和套住挡环的罩部构成。外盖7例如由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等材料形成,是在保持密闭容器11的未使用状态的同时,用以防止向该未使用状态复原的外原始盖,如图1所示,将安装在容器2的口部23上的内盖3套住,防止在该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上安装的挡环6的拆卸。
具体为,外盖7如图7(a)~图7(d)所示。(a)为底面图,(b)为侧面图,(c)为平面图,(d)为中央纵剖视图,图示表示内部侧的内面。
具备外嵌合在内盖3的周面部32上的作为本体部的接近圆筒状的盖本体71,在盖本体71的上侧套住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的插通孔71a开口。此外,在作为构成盖本体71的周面的周壁部的周面部71b的内周面71c的中间部上,沿着内周面71c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在外嵌合在内盖3上时被该内盖3的膨大部32c挤压而紧密接合的扩幅凹部71d。
此外,在扩幅凹部71d的上侧的内周面71c上,沿着该内周面71c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在外嵌合在内盖3时与该内盖3的内盖侧棘轮构件38卡合的外盖侧棘轮构件72。该外盖侧棘轮构件72与内盖3的内盖侧拧紧棘轮构件38形成棘轮机构37,在拧紧方向发挥作用。如图7(a)及图7(d)所示,以如下方式形成,形成的具有垂直面的三角形棘轮齿和在内盖上设置的棘轮构件38的垂直面38b接合从而使棘轮卡合的方式。在该外盖上设置的棘轮构件,沿着内周面71c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多数由倾斜面72a和垂直面72b形成的三角形的波形。三角形在从内盖的棘轮构件的上方进行卡合的方向形成。即形成有垂直面72b与内盖的38b接合卡合而旋合方向发挥力量的结构。即在解除旋合的方向转动外盖时,倾斜面72a与内盖的倾斜面38a接触,卡合扭矩变小棘轮卡合被解除。
即:外盖侧棘轮构件72,通过使外盖7的盖本体71外嵌合在内盖3的周面部32上,与内盖侧棘轮构件38卡合,防止内盖3雌螺纹33与容器2的雄螺纹24的旋合解除即拆卸。
具体来说,内盖3侧的棘轮构件38的垂直面38b和外盖7的外盖侧棘轮构件72的棘轮齿72c的垂直面72b接合,例如用50N·cm2作为棘轮卡合力的卡合扭矩C进行卡合,该外盖7的转动操作使内盖3转动,使内盖3的雌螺纹33与容器2的雄螺纹24进行旋合。相对于此,向解除旋合的方向转动外盖7时,这些内盖3的内盖侧棘轮构件38的各棘轮齿38c的倾斜面38a和外盖7的外盖侧棘轮构件72的各棘轮齿72c的倾斜面72a接合但不进行卡合,例如用20N·cm2的空转扭矩D使外盖7空转。此外,图7及图3所例示的棘轮齿38c及72c,虽然表示了倾斜面38a、72a和垂直面38b、72b,但可设计两个面的倾斜角度以可得到期望设定的拧紧方向的扭矩和逆向扭矩。
形成的卡合扭矩的强度关系为:比内盖在旋合终端部形成的逆转锁定防止机构的生成力大,比逆转锁定生成后的锁定强度小。通过这样,通过转动外盖操作内盖,将吐出器安装在容器颈部上后,即使使外盖逆转,内盖也不转动,吐出器不会从容器上拆卸下来。
进而,在外盖侧棘轮构件72的上侧的内周面71c的上端部上,沿着内周面71c的圆周方向设置内盖3的缩径部32d的上端缘所嵌合的嵌合段部73。此外,在内周面71c的下端部上设置有在外嵌合在内盖3的周面部32上时,作为与该内盖3的周面部32的下端缘卡合的卡合部的卡合肋74。该卡合肋74为在将外盖7外嵌合地安装在内盖3上的状态下,防止该外盖7在上下方向拔出的下部凹陷嵌合部。
具体为:卡合肋74沿着盖本体71的内周面71c的圆周方向设置,上侧形成有沿着径向的垂直面74a,下侧形成有向下方缓慢缩径的锥形倾斜面74b。此外,在卡定肋74的上侧的内周面71c上,设置有沿着盖本体71的轴向突出的细长状的复数的保持肋75。保持肋75与内盖的膨大部32进行压接而发挥紧密接合的作用。这些保持肋75在内周面71c的圆周方向以等间隔隔离的方式设置,围绕设置至该内周面71c的轴向的中间位置。
另一方面,在外盖7的盖本体71的上侧,以同心状延伸突出的方式设置有作为接近圆筒状的罩部的被覆筒部76。该被覆筒部76由盖本体71的周面部32经过缩径而形成,将外盖7的盖本体71外嵌合地安装在内盖3的周面部32上时,将在该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上安装的挡环6的周围套住,以便使该挡环6不会从突出鞘筒部39上拆卸,连通地设置在盖本体71的插通孔71a上。而且,在该被覆筒部76的周面部76b上,形成有该周面部76b的一部分在纵向被切除的作为缺口部的开放部76c。该开放部76c,从安装有下压头5的一侧将外盖7安装在内盖3上时,防止该下压头5的喷嘴部55与被覆筒部76接触而不能通过,形成为该下压头5的喷嘴部55的外径尺寸的约2倍的宽度尺寸。即:该开放部76c,在下压头5的喷嘴部55可插入的状态下,使外盖7的下端侧从下压头5的喷嘴部55侧插通时,避免该下压头5的喷嘴部55与被覆筒部76的周面部76a接触,可将该外盖7安装在内盖3上。
此外,在开放部76c的对向的成对侧片部76d中,位于内外盖的棘轮构件38和棘轮构件72进行卡合的一侧的侧片部76d上设置有弯曲片77。该弯曲片77为侧片部76d的顶端在径向弯曲后再折弯延伸至外侧而形成的片状的手揪片。即:弯曲片77为通过将该弯曲片77揪住并把持着向径向拉伸的同时向圆周方向拉伸,以便使被覆筒部76可容易地从外盖7的盖本体71上断开的操作部,在使用状态下被损毁。进而在设置有弯曲片77的一侧的盖本体71和被覆筒部76之间,设置有与开放部76c的设置有弯曲片77的一侧的侧片部76d连续的槽状的狭缝77a。狭缝77a在将弯曲片77把持从盖本体71上断开被覆筒部76时,可在这些盖本体71和被覆筒部76之间容易地弯曲。此外,在盖本体71和被覆筒部76之间,从该狭缝开始形成连续的针孔等的脆弱部77b。使弯曲片77向外侧弯曲的力顺利地从狭缝77a传递至脆弱部77b,可容易地从该盖本体71上沿着被覆筒部76的圆周方向断开。此外,狭缝并不一定需要,也可以仅仅是脆弱部。
外盖7用以下成型的方式构成,即通过使套住该外盖7的外侧的盖本体71的周面部71b的上端缘的上侧为上启模(未图示),使该周面部71b的上端缘的下侧为下启模(未图示),该外盖7的内侧为可缩径的缩径模(未图示)可成型的方式。
<未使用状态的安装关系>
对于将本一实施例的将吐出器1安装在容器2上后的未使用状态的卡合关系进行说明。在未使用状态(原始状态)时,如图1所示,在容器2的口部23插入安装有泵4的泵本体41的下端侧,该泵本体41的上端侧从内盖3的下端侧插入安装。此时,该泵本体41的安装肋43被卡定在内盖3的卡定凹部34内且位置固定,同时,从该泵本体41的上端突出的轴杆42的轴状部44插通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并被套住,形成该轴杆42的头安装部45从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向上方突出的状态。此外,内盖3的周面部32的雌螺纹33被旋合安装在容器2的雄螺纹24上,该容器2的各卡定片26的中心片26a被内盖3的卡定棘轮36的任何棘轮齿36c卡定而被锁定机构35锁定。而且,泵4的轴杆42的头安装部45与下压头5的安装筒部54嵌合,在该轴杆42的上端安装有下压头5。此时,在该下压头5的周面部53和安装筒部54之间的嵌入凹部54a内插入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的上端侧并可上下方向滑动。
进而,在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的防脱落肋39c之间安装有挡环6,阻止向下按压下压头3。该挡环6以在该挡环6的本体部61内插通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的状态嵌合安装。而且,在内盖3的周面部32上外嵌合地安装有外盖7的盖本体71。此时,在该外盖71的嵌合段部73上嵌合有内盖3的缩径部32d的上端缘,同时内盖3的膨大部32c与该外盖7的扩幅凹部71d紧密接合,进而外盖7的卡合肋74与内盖3的周面部32的下端缘卡合,保持着防止该内盖3脱落。此外,内盖3的棘轮构件38的各棘轮齿38c的倾斜面38a和外盖7的棘轮构件72的各棘轮齿72c的倾斜面72a以接合的方式而进行啮合卡合。而且,通过该外盖7的被覆筒部76,在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上安装的挡环6沿着接近圆周的方向被套住,将该挡环6套住以便不能拆卸,同时在该外盖7的被覆筒部76的开放部76c内插通安装有下压头5的喷嘴部55。
根据图12,对吐出器1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
在图12(a)中,准备内盖3和泵4,在(b)中,从泵4的上方插入内盖3并固定,在(c)中,在轴杆上安装下压头5,将内盖的突出鞘筒39的上缘插入在下压头的下方设置的嵌入凹部,然后在通过将下压头5压入下方将轴杆向下按压至下限的状态下进一步压入,将轴杆的上端插入下压头的轴杆插入孔。在(d)中,将挡环6安装在下压头的下方以套住突出鞘筒部39。这样就不能向下按压下压头。在(e)中准备外盖7。在(f)中,将内径大的外盖本体71自下压头的喷嘴插通,将直径细的被覆筒部76以使喷嘴对着下方部76c的开放空间并通过的方式覆盖在内盖3上,结束吐出器1的组装。
根据图13对吐出器1和容器2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
准备具备瓶子容器本体21和口颈部的容器2和吐出器1。将吐出器1的泵本体41插入容器2的口部23,使内盖的雌螺纹与容器的颈部上设置的雄螺纹22接合。从该状态开始,使外盖7向拧紧方向转动,通过棘轮操作内盖,使内盖的雌螺纹旋合在容器颈部的雄螺纹上。在旋合转动终点完成防止逆转的锁定。外盖的下缘与卡定肋25进行卡合从而阻止向上方移动。在外盖和内盖上形成的棘轮机构,形成在拧紧转动方向进行卡合,在逆转方向进行空转的结构。棘轮的卡合强度,设定为比在内盖和容器颈部之间形成的逆转防止锁定机构的锁定生成强度大。在空转方向的强度并不会发挥破坏该逆转防止锁定程度的强度。
对于本一实施例的吐出器的组装方法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8所示,以在图4所示的泵4的上端侧外嵌合内盖3的下端侧的方式,使泵4的上端侧插通在该内盖3的连通孔31a上,在该内盖3的卡定凹部34上将泵4的泵本体41的安装肋43卡定以固定位置。此时,泵4的轴杆42的轴状部44被该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沿着圆周方向套住,形成该轴杆42的头安装部45从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向上方突出的状态。从该状态开始,如图9所示,以在泵4的轴杆42的头安装部45上内嵌合下压头5的安装筒部54的方式,在该泵4的轴杆42的上端侧对准轴杆插入孔56的位置按压下压头5。此时,该泵4的轴杆42抵抗内置弹簧机构的弹力而进入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内,该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嵌合在下压头5的嵌入凹部54a内被滑动地引导,进而,将该下压头5按压在轴杆42的上端部,直至该轴杆42的头安装部45被内嵌合地安装在下压头5的安装筒部54上的位置,在该轴杆42的上端安装下压头5。此后,进行向下按压该下压头5的操作,确认泵4的液体L的吐出量及泄漏等情况。
而且,在未进行向下按压下压头5的操作的状态,即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几乎未嵌入下压头5的嵌入凹部54a内的状态下,如图10所示,从该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的横向使挡环6外嵌合,在该突出鞘筒部39的防脱落肋39c之间安装挡环6,以便不能进行向下按压该下压头5的操作。此时,形成通过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上设置的上侧的防脱落肋39c,防止挡环6拔向上方的状态。此外,使该挡环6的轴向沿着突出鞘筒部39的轴向,在该挡环6的成对的引导肋63间与突出鞘筒部39接合的状态下,通过将该挡环6按在突出鞘筒部39上,该挡环6的本体部61发生弹性变形,插通开口62被扩开,在该挡环6的本体部61内嵌合安装突出鞘筒部39。
从该状态开始,下压头5的喷嘴部55进入外盖7的被覆筒部76的开放部76c内,为了避免该下压头5的喷嘴部55与被覆筒部76的周面部76b的接触,使外盖7的开放部76c成为向规定的角度例如22.5°下方倾斜的状态,使该外盖7的盖本体71的下端侧从下压头5的喷嘴部55开始嵌合。此时,如图1(b)所示,以下压头5的喷嘴部55嵌合进入该外盖7的被覆筒部76的开放部76c内,同时该外盖7的盖本体71外嵌合在内盖3的周面部32上的方式,使该外盖7缓慢转动并保持垂直的同时使该外盖7的盖本体71外嵌合在内盖3的周面部32上,同时使该外盖7的卡合肋74与内盖3的周面部32的下端缘卡合,使其保持防止脱落而封盖。此时,在该外盖71的嵌合段部73上嵌合内盖3的缩径部32d的上端缘,内盖3的膨大部32c紧密接合地卡定在该外盖7的扩幅凹部71d上,进而该内盖3的棘轮构件38的各棘轮齿38c的倾斜面38a和外盖7的棘轮构件72的各棘轮齿72c的倾斜面72a啮合卡合。此外,安装在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上的挡环6被该外盖7的被覆筒部76沿着接近圆周方向套住,套住该挡环6以便不能拆卸。
进而从该状态开始,向填充收纳有规定量的液体L的容器2的口部23内插入泵4的泵本体41的下端侧,在该容器2的颈部22上外嵌合内盖3后转动外盖7,使该内盖3的雌螺纹33旋合在容器2的雄螺纹24上,使容器2的各卡定片26的中心片26a与该内盖3的卡定棘轮36的任何棘轮齿36c卡合,用锁定机构35进行锁定,形成图1(a)所示的未使用状态的密闭容器11。此时,通过由内盖3的棘轮构件38和外盖7的棘轮构件72构成的棘轮机构37,通过外盖7不能向解除内盖3的雌螺纹33和容器2的雄螺纹24的旋合的方向转动,防止其从该内盖3的容器2的口部23上拆卸。
<使用时>
对本一实施例的吐出器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将图1(a)及图1(b)所示的未使用状态的密闭容器11的吐出器1形成通过向下按压下压头5的操作,可从该下压头5的吐出孔55a分别吐出规定量的液体L的通常的使用状态时,用手指等将外盖7的弯曲片77揪住等,将该弯曲片77从外盖7的盖本体71上拉开,使该外盖7的被覆筒部76沿着脆弱部77b在圆周方向断开,将该被覆筒部76从外盖7的盖本体71上去掉。此时,通过从盖本体71去掉外盖7的被覆筒部76,可形成将挡环6从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在径向拆卸的状态,通过在拆卸该挡环6的方向对引导肋63挤压等,该挡环6的本体部61发生弹性变形,插通开口62被扩开,该挡环6可从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上拆卸。该结果,通过从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上拆卸该挡环6,形成可进行向下按压下压头5的操作的状态,通过进行向下按压该下压头5的操作,成为通过泵4向上吸的动作可将容器2内收纳的液体L分别以规定量从下压头5的吐出孔55a吐出使用的状态。
<防止未使用下的按压头的再安装>
从未使用状态的密闭容器11的吐出器1中将下压头5拉出等,通过将该下压头5从泵4的轴杆42的上端强行拆卸,设想可从安装有该下压头5的轴杆42的上端取出液体L。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将下压头5从轴杆42的上端拆卸后,欲强行将该下压头5再次安装在轴杆42的上端时,该轴杆42抵抗内置弹簧机构的弹力而进入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内,按压轴杆42至可将该下压头5安装在轴杆42的上端的位置之前,下压头5的周面部53的下端与挡环6的本体部61的上端接触,因为不能进一步向下按压该下压头5,所以不能将该下压头5再次安装在轴杆42的上端,不能恢复至未使用状态。进而,在将下压头5从轴杆42的上端拆卸时,通过在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上设置的上侧的防脱落肋39c,不能使在该突出鞘筒部39上安装的挡环6拔向上方,使该挡环6拔出后在轴杆42的上端再次安装下压头5,不能形成可进行向下按压该下压头5的操作的状态。
<防止未使用下的内盖拆卸>
将未使用状态的密闭容器11的吐出器1的内盖3从容器2的口部23上拆卸,欲从该容器2的口部23取出容器2内的液体L时,因为在该内盖3上外嵌合地安装有外盖7,所以必须通过该外盖7,在使内盖3向解除内盖3的雌螺纹33与容器2的雄螺纹24旋合的方向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内盖3的棘轮构件38的各棘轮齿36c的倾斜面36a和外盖7的棘轮构件72的各棘轮齿72c的倾斜面72a接合,这些棘轮38构件的各棘轮齿36c和外盖7的棘轮构件72的各棘轮齿72c不进行卡合,外盖7成为空转的状态,不能将内盖3从容器2的口部23上拆卸。与此相对,通过外盖7使内盖3向在容器2的雄螺纹24上旋合内盖3的雌螺纹33的方向转动时,该内盖3的棘轮构件38的各棘轮齿36c的垂直面36b和外盖7的棘轮构件72的各棘轮齿72c的垂直面72b接合,形成两个构件的棘轮齿进行卡合的状态,可使该外盖7和内盖3一起转动,可使内盖3更加确切地旋合安装在容器2的口部23上。
<原始状态维持功能>
本一实施例,防止向下按压吐出器1的下压头5的操作的挡环6被安装在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上,该挡环6被外盖7的被覆筒部76套住,将该外盖7的盖本体71外嵌合在内盖3的周面部32上的状态,通过该外盖7的卡合肋74与内盖3的周面部32的下端缘的卡合保持防止脱落,并且,通过在内盖3和外盖7之间形成的棘轮机构37,可防止从容器2的口部23拆卸内盖3。因此,在未使用状态下,不能从内盖3上拆卸外盖7,通过至少将外盖7的被覆筒部76去掉等,形成可拆卸挡环6的状态,如果不把该挡环6从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上拆卸,对下压头5进行向下按压操作,不能将容器2内收纳的液体L从下压头5的吐出孔55a吐出。此时,将外盖7的被覆筒部76去掉等,形成可拆卸挡环6的状态时,因为不能恢复至将该外盖7的被覆筒部76去掉等之前的未使用状态,可确切地防止未使用状态的挡环6的拆卸及内盖3的拆卸,可确切地防止从未使用状态的容器2中抽出液体即试用,可确切地保持未使用状态。
特别是在内盖3和外盖7之间形成的棘轮机构37,通过外盖7使内盖3向在容器2的雄螺纹24上旋合内盖3的雌螺纹33的方向转动时,内盖3的棘轮构件38的各棘轮齿36c的垂直面36b和外盖7的棘轮构件72的各棘轮齿72c的垂直面72b接合,形成两者的各棘轮齿进行卡合的状态,可使该外盖7和内盖3一起转动,可进行在容器2的颈部22上更加确切地旋合安装内盖3的操作。另一方面,该棘轮机构37通过外盖7使内盖3向解除在容器2的雄螺纹24上旋合内盖3的雌螺纹33的方向转动时,内盖3的棘轮构件38的各棘轮齿38c的倾斜面38a和外盖7的棘轮构件72的各棘轮齿72c的倾斜面72a接合,形成这些各棘轮齿不进行卡合的状态,使外盖7进行空转。因此,通过外盖7不能将内盖3从容器2的口部23上拆卸,如不将该外盖7从内盖3上拆卸等,解除该内盖3的雌螺纹33与容器2的雄螺纹24的旋合,不能将该内盖3从容器2的口部23上拆卸。
此外,将作为未使用状态的密闭容器11的外盖7的挡环罩的被覆筒部76沿着脆弱部77b断开后,因为不能恢复到断开该外盖7之前的未使用状态,所以可更加确切地保持未使用状态的密闭容器11,一旦为使用状态后可确切地防止复原到未使用状态。
进而,用在容器2的颈部22上设置的卡定片26和内盖3的卡定棘轮36形成锁定机构35,向在容器2的雄螺纹23上旋合内盖3的雌螺纹33的方向转动时的外盖7和内盖3之间的棘轮机构37产生的卡合扭矩C,设定为比在容器2的雄螺纹23上旋合内盖3的雌螺纹33时的锁定机构35的卡合扭矩A大,棘轮机构37的非卡合扭矩,设定为比抵抗该锁定机构35使内盖3的雌螺纹33在容器2的雄螺纹24上的旋合解除时的解除扭矩B小。使外盖7向在容器2的雄螺纹24上旋合内盖3的雌螺纹33的方向转动时,可使该外盖7和内盖3一起转动,使容器2的卡定片26和内盖3的卡定棘轮36进行卡合并用锁定机构35进行锁定从而可保持防止脱落。而且同时与在容器2的雄螺纹24上旋合内盖3的雌螺纹33,使该容器2的卡定片26与内盖3的卡定棘轮36卡合并用锁定机构35进行锁定时相比,难于解除内盖3的雌螺纹33与该容器2的雄螺纹24的旋合,将该内盖3从容器2的口部23上拆卸。因此,通过扭矩平衡,可更加确切地防止从容器2的口部23拆卸内盖3。
<残留量极少化、喷嘴方向规定>
此外,通过使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的外周面39a及下压头5的周面部53的内周面53a分别形成径向截面为八边形,可确定下压头5的安装朝向位置。因此,通过确定该下压头5的安装朝向位置,可使容器2具有方向性,可确定容器2的正面和背面等,可特定在该容器2上粘贴标签等的位置,同时将复数容器2排列等时,可以容易地使所有的下压头5整齐地朝向同一方向,可提高将这些容器2排列等时的美观性。并且,同时通过将这些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的外周面39a、及下压头5的周面部53的内周面53a分别形成径向截面为八边形,通过突出鞘筒部39和嵌入凹部54a的嵌合,仅施加小的力时不能使下压头5沿着圆周方向转动,仅在施加某种程度的大的力时,突出鞘筒部39和嵌入凹部54a嵌合偏离,可使下压头5沿着圆周方向转动,通过对应于在泵4的泵本体41的下端安装的吸管的位置而调整下压头5的安装方向,可更加确切地使容器2内收纳的液体L无残留地吐出,可提高使用状态的吐出器1的使用方便性。此外,通过使挡环6的本体部61的内周面61a形成径向截面为八边形,将该挡环6嵌合安装在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时可确定圆周方向位置,可防止该挡环6向圆周方向转动。此外,作为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的外周面39a、及下压头5的周面部53的内周面53a,优选形成径向截面为六角形以上的多边形,以便在施加规定的力时,突出鞘筒部39和嵌入凹部54a嵌合偏离,可使下压头5沿着圆周方向转动。
进而,通过在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上设置的防脱落肋39c,可防止从泵4的轴杆42的上端拆卸下压头5的状态下挡环6拔向上方,因此,即使为从该泵4的轴杆42的上端拆卸下压头5后的状态,由于外盖7的被覆筒部76的罩而不能将挡环6从横向拆卸,由于防脱落肋39c而不能使挡环6拔向上方,所以将下压头5从轴杆4的上端拆卸,拆卸下挡环6之后再次安装下压头5,可确切地防止可向下按压该下压头5,可更加确切地保持密闭容器11的未使用状态。
此外,泵4的轴杆42的轴状部44被突出鞘筒部39套住,因为在该突出鞘筒部39上安装有挡环6,所以将下压头5从轴杆42的上端拆卸,从该轴杆42的上端将容器2内收纳的液体L进行抽出等进行试用等后,欲在该轴杆42的上端再次安装下压头5时,该轴杆42的上端进入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内,按压轴杆42至可将下压头5安装在轴杆42的上端的位置之前,下压头5的周面部53的下端与挡环6的本体部61的上端接触,因为不能进一步向下按压该下压头5,不能将该下压头5再次安装在轴杆42的上端,所以不能再次恢复至未使用状态。此时,在将下压头5从轴杆42的上端拆卸时,由于在内盖3的突出鞘筒部39上设置的上侧的防脱落肋39c而不能使在该突出鞘筒部39上安装的挡环6拔向上方,使该挡环6拔向上方后在轴杆42的上端再次安装下压头5,不能形成可进行向下按压该下压头5的操作的状态。因此,可更加确切地保持密闭容器11的未使用状态,可确切地防止复原至拆卸下压头5而从容器2内取出液体L后的未使用状态。
进而,在泵4的轴杆42的头安装部45的外周面45a上一体设置环状的凸状部45b,用该凸状部45b保持头安装部45与下压头5的安装筒部54的嵌合而防止脱落的同时形成密封的结构,通过这样,与在轴杆42的头安装部45上安装O型环等其他构件从而保持防止脱落的结构相比,可减少零部件数量,可简化结构,同时在轴杆42的头安装部45上安装组装下压头5时,因为凸状部45a或经过切削或磨损等而发生变形,从该头安装部45上一旦将下压头5拆卸后,将该下压头5再次安装在头安装部45时,使该下压头5难于用凸状部45a保持防止脱落,可更加确切地防止通过将该下压头5从轴杆42的上端拆卸而试用容器2内的液体L。而且,因为不能自由地装卸泵,所以不能拆卸泵混入异物。
此外,通过使套住该外盖7的外侧的盖本体71的周面部71b的上端缘的上侧为上启模(未图示),使该周面部71b的上端缘的下侧为下启模(未图示),使该外盖7的内侧为可缩径的缩径模(未图示),通过组合共计3个模具可成形为该外盖7,可使该外盖7的模具结构简单,可容易地制造该外盖7。

Claims (20)

1.吐出器,其为由旋合在容器的颈部的内盖、安装在内盖上的泵、安装在泵顶部的下压头、阻止向下按压下压头的挡环和套住内盖及挡环的外盖构成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外盖由套住内盖的本体部和套住挡环的罩部构成,
在内盖和外盖的本体部分之间,设置在使内盖拧紧于容器上的方向发挥作用的棘轮机构,将该棘轮机构设定为在内盖在容器上旋合终止的状态下逆转方向的转动为空转状态,
外盖的罩部可断开,形成为在该罩部断开后挡环可拆卸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外盖可使下压头通过并使其覆盖地安装在内盖上,外盖本体为可使下压头通过的筒状体,在外盖的罩部上形成有下压头通过用的缺口部,
在外盖的罩部和本体部之间沿着圆周方向设置有可断开罩部的脆弱部,
在缺口部的拧紧方向侧设置弯曲片,
在外盖完全安装在内盖上的状态下,形成为外盖下缘在内盖下缘的下方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在内盖上设置:构成在安装在容器上的状态下,与容器侧卡合而成为逆转阻抗的锁定机构的一个锁定构件,
设定棘轮机构为:使内盖向安装方向转动时的卡合扭矩比生成锁定机构侧的卡合扭矩大,并且使内盖向拆卸方向转动时的卡合扭矩比解除锁定侧的卡合扭矩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在内盖上设置:构成在安装在容器上的状态下,与容器侧卡合而成为逆转阻抗的锁定机构的一个锁定构件,
设定棘轮机构为:使内盖向安装方向转动时的卡合扭矩比生成锁定机构侧的卡合扭矩大,并且使内盖向拆卸方向转动时的卡合扭矩比解除锁定侧的卡合扭矩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外盖本体在内周面下部形成有卡合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外盖本体在内周面下部形成有卡合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内盖具有延伸至下压头下部的多边形突出鞘筒部,
下压头具有所述内盖的突出鞘筒部可嵌入的多边形嵌入凹部,下压头的方向被多边形的配合面限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下压头插入并安装在泵轴杆的上部,在轴杆上部环状地形成凸状部,形成与插入的下压头紧密接合及防脱落机构,
形成为在未使用状态下拔出下压头的情况下,欲再安装时即使向下按压轴杆,但由于挡环妨碍压入,因而不能完成再安装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内盖突出鞘筒部的上端部设置有防止挡环拔向上方的防脱落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内盖突出鞘筒部的上端部设置有防止挡环拔向上方的防脱落肋。
11.根据权利要求5、6、8-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挡环为多边形,装卸自由地安装在内盖的突出鞘筒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吐出器,其特征在于,挡环为多边形,装卸自由地安装在内盖的突出鞘筒部上。
13.带有吐出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容器的颈部上旋合安装有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吐出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有吐出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容器颈部上形成的螺纹部的终端的下侧设置有与内盖侧的锁定机构卡合的另一个锁定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带有吐出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锁定机构的拧紧侧方向的接触面为缓锥形,逆转卡合面由形成陡锥形的突起所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3~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吐出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为透明容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有吐出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为透明容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3、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吐出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为液体化妆品收纳用的容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有吐出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为液体化妆品收纳用的容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带有吐出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为液体化妆品收纳用的容器。
CN201110054905.3A 2010-03-10 2011-03-08 吐出器及带有吐出器的容器 Active CN1021901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3583A JP5394288B2 (ja) 2010-03-10 2010-03-10 吐出器及び吐出器付き容器
JP2010-053583 2010-03-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0116A CN102190116A (zh) 2011-09-21
CN102190116B true CN102190116B (zh) 2014-10-29

Family

ID=44599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4905.3A Active CN102190116B (zh) 2010-03-10 2011-03-08 吐出器及带有吐出器的容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394288B2 (zh)
KR (1) KR20110102167A (zh)
CN (1) CN102190116B (zh)
HK (1) HK1158591A1 (zh)
TW (1) TWI5032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04320B1 (ja) * 2012-01-31 2013-06-05 株式会社ファンケル バージン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CN105236003A (zh) * 2014-03-28 2016-01-13 丁要武 防松脱乳液泵
CN105620895A (zh) * 2016-02-23 2016-06-01 海安欣凯富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油箱
USD920805S1 (en) 2019-05-30 2021-06-01 Berlin Packaging, Llc Container with pump actuator
JP7292177B2 (ja) * 2019-10-18 2023-06-16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吐出装置
US10752412B1 (en) 2019-11-06 2020-08-25 Berlin Packaging, Llc Child resistant container with pump actuator
FR3108861B1 (fr) * 2020-04-07 2022-06-24 Aptar France Sas Distributeur de produit fluide
CN112618758B (zh) * 2020-12-21 2023-01-24 西华大学 一种用于交通工具的喷雾式杀菌装置
DE102021126805A1 (de) * 2021-10-15 2023-04-20 ADA Cosmetics International GmbH Wanddosierspender
GB202214557D0 (en) * 2022-10-04 2022-11-16 Berry Beaute Marolles Sas Collar for screw pump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08477A1 (en) * 1999-12-13 2001-06-20 Canyon Co., Ltd.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JP2001240110A (ja) * 2000-02-29 2001-09-04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縦型ポンプ式容器と該容器が有する作動筒部材支持用治具
JP2003165564A (ja) * 2001-11-28 2003-06-10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ポンプ式液体噴出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0902Y2 (ja) * 1993-06-04 1999-02-24 株式会社三谷バルブ 内容物吐出容器の操作部ロック用部材
JP2003212261A (ja) * 1999-12-13 2003-07-30 Canyon Corp 液体吐出装置
EP1460001A4 (en) * 2001-11-30 2008-12-10 Sachiko Kitamura PUMP WITH FUNCTION TO MEASURE MEASURED QUANTITIES
JP2006027654A (ja) * 2004-07-15 2006-02-02 Katsutoshi Masuda 流動体吐出ポンプ
TWM332646U (en) * 2007-10-30 2008-05-21 pin-yan Chen Pressing pump for bottl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08477A1 (en) * 1999-12-13 2001-06-20 Canyon Co., Ltd.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JP2001240110A (ja) * 2000-02-29 2001-09-04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縦型ポンプ式容器と該容器が有する作動筒部材支持用治具
JP2003165564A (ja) * 2001-11-28 2003-06-10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ポンプ式液体噴出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94288B2 (ja) 2014-01-22
TW201200431A (en) 2012-01-01
HK1158591A1 (zh) 2012-07-20
TWI503264B (zh) 2015-10-11
JP2011184086A (ja) 2011-09-22
CN102190116A (zh) 2011-09-21
KR20110102167A (ko) 2011-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0116B (zh) 吐出器及带有吐出器的容器
JP6230447B2 (ja) 抜栓キャップ
CN1980746A (zh) 一次性分配设备
US20120031871A1 (en) Step twist zipped visual tamper-evident cap and neck finish
US10940983B2 (en) Closure capsule
WO2007126062A1 (ja) キャップ及び蓋付容器
JP6410652B2 (ja) 中栓付きヒンジキャップ
CN104936865A (zh) 容器的封闭装置
JP5626779B2 (ja) 移行中栓付き容器
CN109562877A (zh) 具有显窃启带的闭合件
CN104321102A (zh) 药物输送设备
WO2002085731A1 (fr) Bouchon a vis en resine synthetique
JP2012030849A (ja) 注出栓付き容器
WO1992013776A1 (en) Dual container system with extractor for stopper
CN102917804A (zh) 流体产品分配器
RU127044U1 (ru) Защитная крышка для бутылки
CN102442471B (zh) 带开封单元的容器
JP5483435B2 (ja) 中栓
JP5797584B2 (ja) ヒンジキャップ
CN210913606U (zh) 防伪瓶盖
JP4834229B2 (ja) 合成樹脂製キャップ
MXPA01011498A (es) Sistema de cierre helicoidal de fijacion.
TWM525906U (zh) 桶裝水之改良桶蓋結構
CN103249649A (zh) 用于分开容纳两种不同产品并混合这两种产品的贮存器
CN105620895A (zh) 油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859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859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