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9973B - 气体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体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89973B CN102189973B CN201110050599.6A CN201110050599A CN102189973B CN 102189973 B CN102189973 B CN 102189973B CN 201110050599 A CN201110050599 A CN 201110050599A CN 102189973 B CN102189973 B CN 1021899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ring
- support
- abutting part
- housin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27455 bi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9739 b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088 plas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125000003003 spiro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380 propel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Argon Chemical compound [Ar]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NFJDJUURJAICM-UHFFFAOYSA-N 2,2,4,4,6,6-hexaphenoxy-1,3,5-triaza-2$l^{5},4$l^{5},6$l^{5}-triphosphacyclohexa-1,3,5-triene Chemical compound N=1P(OC=2C=CC=CC=2)(OC=2C=CC=CC=2)=NP(OC=2C=CC=CC=2)(OC=2C=CC=CC=2)=NP=1(OC=1C=CC=CC=1)OC1=CC=CC=C1 RNFJDJUURJAIC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6 arg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994 ca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63 flame retard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7 hel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4 he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hel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He]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WQGWDDDVZFFDIG-UHFFFAOYSA-N pyrogall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O)=C1O WQGWDDDVZFFDI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69 thermo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6 thermosoftening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 B60R21/272—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of the gas just before or during liberation, e.g. hybrid infl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发生装置,其具有壳体和点火器。壳体具有收容气体发生剂的壳体主体、保持点火器的支架、以及使壳体和支架连结的连结单元。壳体主体通过将环状抵接部向支架侧按压而与支架连结。支架具有支架主体和树脂成型部,该树脂成型部介于支架主体和点火器之间。树脂成型部具有与环状抵接部抵接的凸缘部。支架主体具有支撑部,其在利用连结单元进行壳体主体和支架的连结时,可以支撑凸缘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发生装置,其构成为具有:壳体,其内部填充有在燃烧时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剂;以及点火器,其收容于壳体内,可以对气体发生剂进行点火。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存在如日本特开2001-88653公报所示的气体发生装置,其壳体构成为具有:支架,其保持点火器;有底杯状的壳体主体,其为金属制,收容气体发生剂;以及连结单元,其连结支架和壳体主体。在该现有的气体发生装置中,在壳体主体的开口周缘上,形成呈凸缘状凸出的环状抵接部。并且,在现有的气体发生装置中,通过将该环状抵接部沿壳体主体的轴向向支架侧按压,利用形成于环状抵接部附近的连结单元,将壳体主体和支架连结。更详细地讲,在现有的气体发生装置中,作为连结单元,将形成于支架上的铆接部沿壳体主体的轴向按压并铆接,以在整个圆周上覆盖环状抵接部的外周面的背面侧,从而将壳体主体和支架连结。
但是,在上述公报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中,支架也形成为金属制。因此,在铆接部铆接时,在环状抵接部和支架中与环状抵接部抵接的部位处,在较大的面上金属相互接触(所谓的金属接触),难以确保气密性。
并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还提出了日本特开2002-200966公报所示的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在该公报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中,在支架中与环状抵接部抵接的部位处,收容有O形密封圈,确保壳体主体和支架的连结部位附近的气密性。但是,在上述公报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中,需要利用切削加工等在支架上形成用于收容O形密封圈的收容槽,另外,还需要具有O形密封圈。因此,结构复杂,此外, 在使制造工时及成本降低这一点上具有改善的余地。
另外,作为气体发生装置,还提出如日本特开2003-161599公报所示的气体发生装置。在该气体发生装置中,保持点火器的支架具有:金属制的支架主体;以及合成树脂制的树脂成型部,其介于支架主体和点火器之间。
在上述公报中,提出了保持点火器的支架由树脂成型部及支架主体构成,该树脂成型部覆盖点火器中的点火部侧的外周侧,该支架主体配置于树脂成型部的外周侧,并且配置于点火器中的远离点火部的导电性销侧。但是,在上述公报中,对于与支架连结的壳体主体并未进行任何公示。另外,对于与壳体主体之间的连结形态也未进行任何公示。此外,在上述公报所述的支架中,在树脂成型部的周面上,在整个圆周上形成凹槽(参照图1)。推测该凹槽为了嵌入用于提高壳体主体内的气密性的O形密封圈。由此,推测在上述公报的气体发生装置中,也使用O形密封圈确保壳体内的气密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发生装置,其结构简单,可以良好地保持壳体内的气密性,并且可低价制造。
一种具有下述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具有:
壳体,其内部填充有燃烧时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剂;以及点火器,其收容于该壳体内,可以对气体发生剂进行点火,
壳体具有:金属制的壳体主体,其构成收容气体发生剂的收容部;支架,其保持点火器;以及连结单元,其使壳体主体和支架连结,
壳体主体形成为大致筒形状,并且具有环状抵接部,该环状抵接部可以与支架中的气体发生剂侧的端面抵接,通过将该环状抵接部沿壳体主体的轴向向支架侧按压,从而利用连结单元与支架连结,
支架具有:金属制的支架主体;以及合成树脂制的树脂成型部,其介于支架主体和点火器之间,
点火器在树脂成型部成型时,与支架一起一体成型,被支架支撑,
树脂成型部具有凸缘部,其在整个圆周上与环状抵接部中的支架侧表面抵接,
支架主体具有支撑部,其在利用连结单元进行壳体主体和支架的连结时,可以与环状抵接部抵接而支撑按压状态的凸缘部,
环状抵接部、凸缘部以及支撑部以沿壳体主体的轴向相互重叠的方式并列设置。
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装置中,通过将形成于壳体主体上的环状抵接部沿壳体主体的轴向向支架侧按压,从而利用连结单元使壳体主体和支架连结。并且,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装置中,在支架上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树脂成型部,具有与壳体主体的环状抵接部抵接的凸缘部。因此,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装置中,在利用连结单元进行连结作业时,即使将环状抵接部朝向支架侧按压的按压力以压入凸缘部中的方式进行作用,凸缘部与金属制的支架主体及环状抵接部相比,成为与当前使用的O形密封圈相似地进行弹性变形的形态。即,凸缘部即使被环状抵接部按压而变形,也会在支架和箱部连结后,成为一边维持由连结单元形成的连结状态、一边以填塞与环状抵接部之间的间隙的方式复原的状态。因此,可以尽可能防止在凸缘部和环状抵接部之间产生间隙。另外,在本发明的动作装置中,在金属制的支架主体中形成的支撑部,沿壳体主体的轴向与环状抵接部及凸缘部以相互重叠的方式并列设置。该支撑部与环状抵接部抵接而支撑挤压状态的凸缘部。因此,在利用连结单元进行支架和壳体主体的连结时,即使按压环状抵接部的按压力过大而压入凸缘部,也可以进行抑制。其结果,利用连结单元进行的连结作业性也良好。即,在本发明的动作装置中,形成于支架的树脂成型部上的凸缘部起到O形密封圈的作用,与壳体主体的环状抵接部之间不易产生间隙,并且,与支架的支撑部之间也不易产生间隙。因此,在壳体主体和支架之间不易产生间隙,可以良好地保持壳体内的气密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装置中,构成凸缘部的树脂成型部和支架主体一起,与点火器一体成型。因此,与如现有技术所示安装O形密封圈的情况相比,结构简单,可以低价制造。并且,在本发明的 气体发生装置中,支架主体和点火器在树脂成型部成型时,介于树脂成型部中而一体成型。因此,可以使点火器和支架主体之间的密封性也良好。
因此,本发明的气体发生装置可以使结构简单,良好地保持壳体内的气密性,并且可以低价制造。
具体地说,优选壳体主体形成有底杯状,在形成在开口的周缘处配置以凸缘状凸出的环状抵接部的结构的情况下,成为连结单元形成于环状抵接部附近的结构。
另外,在气体发生装置成为上述结构的情况下,优选作为连结单元,在支架主体上形成铆接部,其沿壳体主体的轴向按压并铆接,以在大致整个圆周上覆盖环状抵接部的外周缘的背面侧,
铆接部以沿壳体主体的轴向与环状抵接部相互重叠的方式,从支撑部延伸而成,配置为在大致整个圆周上覆盖环状抵接部外周缘的背面侧。
如果使气体发生装置成为上述结构,则可以利用铆接部将壳体主体与支架牢固地连结。另外,如果在壳体主体侧形成从支撑部侧延伸而成的铆接预定部,将该铆接预定部以在大致整个圆周上覆盖环状抵接部的外周缘的背面侧的方式,沿壳体主体的轴向按压并铆接,则形成铆接部,可以将壳体主体与支架连结。因此,如果使气体发生装置成为上述结构,则不需要较高的尺寸精度,可以低价制造。
另外,也可以使连结单元由外螺纹和内螺纹构成,该外螺纹形成于环状抵接部的外周面上,该内螺纹形成于壳体主体上,可与前述外螺纹螺合。
并且,在将气体发生装置作为充气机的动作装置而使用的情况下,
也可以构成为,壳体主体构成为,从充气机的外周壁延伸而构成,并且形成覆盖前述支架外周侧的大致筒状,
壳体主体作为连结单元而具有铆接部,其将远离气体发生剂的前端侧,沿壳体主体的轴向与支架主体中的远离气体发生剂侧的端面按压并铆接。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中,优选构成为,支撑部中的沿 壳体主体的轴向的厚度尺寸,与凸缘部中的沿壳体主体轴向的厚度尺寸相比较大。在上述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中,可以利用支撑部稳定地支撑凸缘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使用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装置的动作装置的充气机的概略纵剖面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充气机中的动作装置的部位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3是说明图2的动作装置中的铆接部的铆接工序的概略放大剖面图。
图4是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的概略纵剖面图。
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的概略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作为向气囊供给膨胀用气体的混合型充气机1的动作装置而使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例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不特别说明,将沿着充气机1中的后述气体填充部3的轴向(动作装置S1中的后述杯部18的轴向)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充气机1中的金属盖部4侧(动作装置S1的杯部18侧)作为上方,将动作装置S1的点火器13侧作为下方,从而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充气机1如图1所示,成为外形形状为大致圆柱状的圆筒型。充气机1在大致圆筒状的气体填充部3的一端(上端)侧,配置具有气体喷出口5的金属盖部4,在另一端(下端)侧,配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的动作装置S1。
气体填充部3由钢制的金属管形成,形成使轴向的两端侧开口的大致圆筒状。并且,气体填充部3的沿轴向的两端侧分别由金属盖部4、以及收容动作装置S1的箱部9闭塞。在气体填充部3的内部,填 充由氮气、氦气、氩气、或这些气体的混合气体等构成的加压气体。
金属盖部4由钢等金属材料形成,如图1所示,将气体填充部3的一端(上端)侧闭塞。该金属盖部4的根部4a(下端)侧的周缘通过焊接而固定在气体填充部3上。在金属盖部4的前端4b(上端)侧,形成多个气体喷出口5。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金属盖部4的前端4b侧的部位的直径小于根部4a侧的部位。另外,气体喷出口5在金属盖部4的前端4b侧,在沿大致圆筒状的外周面的周向的整个区域上形成多个。
另外,在金属盖部4的根部4a侧,配置有断裂板7(参照图1)。该断裂板7用于分隔金属盖部4和气体填充部3,并闭塞气体喷出口5。该断裂板7在动作装置S1动作时断裂,使金属盖部4与气体填充部3连通,使膨胀用气体从气体喷出口5喷出。详细地说,断裂板7在下述时刻断裂,即,在填充于动作装置S1的杯部18内的气体发生剂15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流出至气体填充部3内,填充于气体填充部3内的加压气体被升温,从而气体填充部3内的内压上升时。
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的动作装置S1,如图1、图2所示,收容于将气体填充部3的另一端(下端)侧闭塞的箱部9内。该箱部9由钢等金属材料形成,形成为两端侧开口的大致圆筒状。另外,该箱部9通过将下端侧的部位以向动作装置S1中的后述支架主体24侧按压的方式进行铆接,从而保持动作装置S1。在箱部9中的气体填充部3侧(上端侧)的端部上配置有断裂板10,其用于分隔动作装置S1和气体填充部3。该断裂板10在动作装置S1中的点火器13动作时断裂。详细地说,在点火器13动作时,首先,形成于杯部18的顶壁部21上的断裂预定部间的部位打开,使得由气体发生剂15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充满箱部9内。然后,在由于充满燃烧气体而箱部9的内压上升时,断裂板10断裂,使动作装置S1与气体填充部3连通,使由于气体发生剂15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流出至气体填充部3内。
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的动作装置S1如图2所示,具有:壳体17,其内部填充有在燃烧时产生燃烧气体的气体发生剂15;以及点火器13,其收容于壳体17内,可以对气体发生剂15进行点火。
点火器13由壳体17中的后述支架23保持,收容于壳体17内。该点火器13具有点火部13a及从点火部13a延伸的一对导电性销13b。点火部13a是对填充在作为壳体主体的杯部18内的气体发生剂15进行点火的部位。并且,点火器13在由支架23保持的状态下,使点火部13a中的位于气体发生剂15侧的上表面侧露出。另外,点火器13由支架23保持为,使导电性销13b向作为壳体17外部的下方露出。详细地说,点火器13周围由支架23中的后述树脂成型部31保持。在树脂成型部31成型时,通过将点火器13和后述的支架主体24嵌入成型,从而点火器13与支架23一体成型,保持在支架23上。在点火部13a内填充有未图示的点火药。在导电性销13b导电时,点火部13a内的该点火药着火燃烧,从点火部13a产生火焰。并且,从点火部13a产生的火焰,使填充于壳体17中的杯部18内的气体发生剂15燃烧。
壳体17具有:金属制的作为壳体主体的杯部18,其构成收容气体发生剂15的收容部;支架23,其保持点火器13;以及连结单元CM,其将杯部18和支架23连结。
收容于作为壳体主体的杯部18内的气体发生剂15,将在燃烧时可以产生燃烧气体的规定药剂成型为规定形状而形成。气体发生剂15填充于壳体17内(如果详细地说明,则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壳体17中的处于点火器13上方的杯部18和支架23的树脂成型部31之间的间隙)(参照图2)。
作为壳体主体的杯部18形成为有底圆筒的杯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杯部18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周壁部19,其从支架23延伸;以及大致圆板状的顶壁部21。顶壁部21将周壁部19的远离支架23的上端侧闭塞。在杯部18中的处于支架23侧的开口18a(周壁部19的下端侧)的周缘上,形成有环状抵接部20。环状抵接部20位于杯部18的开口18a的周缘上,形成为向外侧以凸缘状凸出的大致圆环状,在整个圆周上形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杯部18为铝合金等的金属制。杯部18在其内部填充气体发生剂15的状态下,通过使形成于开口18a的周缘上的环状抵接部20,与支架23的树脂成型部 31中的后述凸缘部33抵接,将从支架主体24延伸而成的作为连结单元CM的铆接部27进行铆接,以在整个圆周上覆盖环状抵接部20的外周缘的背面(上表面20b)侧,从而杯部18和支架23连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杯部18构成为,使周壁部19的内径尺寸比点火部保持部32的外径尺寸略大,可以插入树脂成型部31的后述点火部保持部32。另外,在杯部18中的顶壁部21上,形成有未图示的薄壁的断裂预定部,其在点火器13动作时可以断裂。断裂预定部形成为从顶壁部21的中央以大致放射状延伸的线状。并且,在点火器13动作时,顶壁部21使该断裂预定部断裂,使断裂预定部间的部位以与周壁部19之间的边界部位附近为中心,以放射状打开(参照图2的双点划线)。并且,在顶壁部21中的断裂预定部间的部位打开时,气体发生剂15燃烧而产生的气体向杯部18外即箱部9的内部排出。
支架23由金属制的支架主体24和合成树脂制的树脂成型部31构成,该树脂成型部31介于支架主体24和点火器13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支架主体24为由铝合金或不锈钢(SUS)等构成的金属制。支架主体24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外筒部25,其构成支架23的外周侧的区域;以及大致圆板状的支撑部26,其形成在位于外筒部25的上端(杯部18侧的端部)附近的位置上。外筒部25在支撑部26的下方区域中,覆盖树脂成型部31中的后述罩部35的外周侧。支撑部26配置于凸缘部33的下方,可以支撑形成于树脂成型部31上的凸缘部33。支撑部26形成为板状,支撑部26中的沿杯部18的轴向(与上下方向一致)的厚度尺寸T1设定为,与凸缘部33中的上下方向侧的厚度尺寸T2相比较大(参照图2)。在支撑部26的中央形成有开口为圆形的插入孔26a。该插入孔26a用于使点火器13的导电性销13b、及覆盖该导电性销13b周围的树脂成型部31的罩部35插入。另外,在支架主体24中的处于杯部18侧的端部侧(上端侧),形成有作为使杯部18和支架23连结的连结单元CM的铆接部27。该铆接部27以覆盖设置于杯部18上的环状抵接部20的外周缘的大致整个区域的方式进行铆接。
作为连结单元CM的铆接部27,形成为从支撑部26侧延伸。在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铆接部27在铆接前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构成为大致圆筒状的铆接预定部28,该铆接预定部28形成为,从外筒部25的上端的外周缘的全周开始,形成为与外周面一致并向上方延伸。并且,在铆接时,首先,将杯部18以使环状抵接部20与树脂成型部31的凸缘部33抵接的方式置载于支架23上。在该状态下,使得与环状抵接部20相比向上方凸出的铆接预定部28的前端(上端)侧的部位28a向杯部18的轴心侧倒下。并且,将该前端侧的部位28a以沿杯部18的轴向(上下方向)的方式,朝向下方(支架23侧)按压并铆接,由此可以形成铆接部27。铆接预定部28的壁厚形成为比外筒部25薄壁(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外筒部25壁厚的三分之一程度)。另外,铆接预定部28从外筒部25的凸出距离(长度尺寸)设定为下述尺寸,即,在铆接部27形成时,可以覆盖从环状抵接部20的外周面20c至上表面20b(背面)的整个区域。并且,铆接预定部28构成为,使其内径尺寸与环状抵接部20的外径尺寸大致相同。即,铆接预定部28构成为,使环状抵接部20插入,并且几乎没有间隙地覆盖环状抵接部20的外周侧。并且,该铆接部27从支撑部26侧开始延伸,覆盖树脂成型部31中的凸缘部33的外周侧,并且对环状抵接部20的外周侧从外周面至上表面20b(背面)的整个区域中进行覆盖。即,铆接部27配置为,沿杯部18的轴向(上下方向)与环状抵接部20相互重叠。
树脂成型部31介于支架主体24和点火器13之间。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树脂成型部31具有:点火部保持部32,其保持点火器13中的点火部13a的部位;以及罩部35,其位于点火部保持部32的下方,覆盖导电性销13b的周围。罩部35的下端侧开口,以使得导电性销13b的下端侧露出。点火部保持部32位于点火部13a的外周侧,介于点火部13a和杯部18的周壁部19之间。另外,点火部保持部32覆盖点火部13a的侧面,使得点火部13a的上表面侧在杯部18侧露出。在点火部保持部32的下端侧(支架主体24侧),形成与杯部18的环状抵接部20抵接的凸缘部33。凸缘部33形成为,在沿杯部18的周向的整个圆周上向外侧凸出。该凸缘部33形成为,其外径尺寸与环状抵接部20的外径尺寸大致一致。并且,凸缘部33的上表面33a在全周(整个表面)上与环状抵接部20中的位于支架23侧的前端面(下表面20a)抵接。另外,凸缘部33的下表面33b侧在全周(整个表面)上被支架主体24的支撑部26支撑。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抵接部20、凸缘部33以及支撑部26,以沿杯部18的轴向(上下方向)相互重叠的方式并列设置。罩部35形成为下端侧开口的大致圆筒状。并且,罩部35在点火部保持部32的下部侧覆盖导电性销13b的上端附近的外周侧,并且在使导电性销13b的下端侧区域露出的同时覆盖外周侧。另外,罩部35的外周侧被支架主体24的外筒部25覆盖。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支架23,通过在树脂成型部31成型时使支架主体24和点火器13嵌入成型,从而将支架主体24、树脂成型部31以及点火器13一体地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树脂成型部31形成为在6,6-尼龙、6-尼龙等聚酰胺树脂中含有玻璃纤维而成的合成树脂制。构成树脂成型部31的合成树脂并不限定于聚酰胺树脂,只要是可以将纵弹性模量(杨氏模量)设定得较低的树脂都可以使用。即,构成树脂成型部31的合成树脂可以使用具有下述纵弹性模量(杨氏模量)的树脂,即,在铆接部27铆接时,在作用沿杯部18的轴向(上下方向)向下方压入的按压力时,产生弹性变形,并且在铆接后,在维持铆接部27的铆接状态的同时能够复原。具体地说,对于构成树脂成型部31的合成树脂,优选使用纵弹性模量(杨氏模量)设定为小于或等于20GPa(优选在5~15GPa的范围内)的树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树脂成型部31在气体发生剂15燃烧时暴露在火焰中,因此优选使用阻燃性树脂。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树脂成型部31通过嵌入成型而与点火器13及支架主体24一体成型,因此需要利用热塑性树脂形成。并且,考虑到这些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掺入玻璃纤维的聚酰胺树脂而形成的树脂成型部31。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以重量百分比含有30%玻璃纤维的6,6-尼龙形成树脂成型部31。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S1可以如下所述进行制造。首先,在树 脂成型部31成型时,将支架主体24和点火器13嵌入成型而与支架23一体成型。然后,使内部填充有气体发生剂15的杯部18的环状抵接部20与支架23的凸缘部33抵接,使杯部18叠放在支架23上。并且,将与环状抵接部20相比向上方凸出的铆接预定部28的前端(上端)侧的部位28a,以沿杯部18的轴向的方式朝向下方(支架23侧)按压并铆接,从而形成作为连结单元CM的铆接部27。如果这样使支架23和杯部18连结,就可以制造动作装置S1。并且,将如上所示制造的动作装置S1预先收容在从处于内部填充有加压气体的状态下的气体填充部3延伸的箱部9内。然后,将箱部9的前端(下端)侧铆接,以按压在支架主体24侧,从而可以将动作装置S1安装于充气机1中。
并且,在具有这种动作装置S1的充气机中,在作为气囊装置搭载于车辆上的状态下,如果经由未图示的引线向动作装置S1的点火器13输入动作信号,则将点火器13的点火部13a点火。并且,填充于杯部18内的气体发生剂15燃烧,产生燃烧气体。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S1在点火器13动作时,使形成于杯部18的顶壁部21处的断裂预定部断裂,使顶壁部21中的断裂预定部间的部位打开。并且,由于气体发生剂15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充满箱部9内而使箱部9内的内压上升,从而使将气体填充部3和箱部9分隔的断裂板10断裂。并且,使气体发生剂15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流出至气体填充部3内,使填充于气体填充部3内的加压气体升温。并且,流出至气体填充部3内的燃烧气体使气体填充部3内的内压上升,从而使将气体填充部3中的金属盖部4侧进行闭塞的断裂板7断裂,然后,燃烧气体和填充于气体填充部3内的加压气体,作为膨胀用气体从金属盖部4的气体喷出口5向气囊内喷出。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充气机1的动作装置S1(气体发生装置)中,将形成于作为壳体主体的杯部18中的环状抵接部20,沿杯部18的轴向(上下方向)向支架23侧按压,使用连结单元CM将杯部18和支架23连结。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S1中,支架23中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树脂成型部31,具有与杯部18的环状抵 接部20抵接的凸缘部3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S1中,在利用连结单元CM(铆接部27)进行连结作业时(铆接时),即使将环状抵接部20朝向支架23侧按压的按压力以压入凸缘部33中的方式进行作用,凸缘部33与金属制的支架主体24及环状抵接部20相比,成为与当前使用的O形密封圈相似地进行弹性变形的形态。即,凸缘部33即使被环状抵接部20按压而变形,也会在支架23和杯部18连结后,成为一边维持由连结单元CM形成的连结状态(由铆接部27形成的铆接状态)、一边以填塞与环状抵接部20之间的间隙的方式复原的形态。因此,可以尽可能防止在凸缘部33和环状抵接部20之间产生间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S1中,在金属制的支架主体24中形成的支撑部26,沿杯部18的轴向与环状抵接部20及凸缘部33以相互重叠的方式并列设置。该支撑部26与环状抵接部20抵接而支撑按压状态的凸缘部33。因此,在利用连结单元CM进行支架23和杯部18的连结时,即使按压环状抵接部20的按压力过大而压入凸缘部33,也可以进行抑制。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S1中,利用连结单元CM进行的连结作业性(铆接部27的铆接作业性)良好。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S1中,形成于支架23的树脂成型部31上的凸缘部33起到O形密封圈的作用,与杯部18的环状抵接部20之间不易产生间隙。并且,在凸缘部33和支架23的支撑部26之间也不易产生间隙。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S1中,在杯部18和支架23之间不易产生间隙,可以良好地保持壳体17内的气密性。其结果,潮湿气体难以进入杯部18内,可以长时间地确保在点火器13动作时气体发生剂15的良好燃烧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S1中,将构成凸缘部33的树脂成型部31和支架主体24一起,与点火器13一体成型。因此,与如现有技术所示安装O形密封圈的情况相比,结构简单,可以低价制造。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S1中,支架主体24和点火器13在树脂成型部31成型时,介于树脂成型部31中而一体成型。因此,可以使点火器13和支架主体24之间的密封性良好。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充气机1的动作装置S1,可以使结构简单,良好地保持壳体17内的气密性,并且可以低价制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S1中,作为使支架23和杯部18(壳体主体)连结的连结单元CM,使用铆接部27,其位于支架23(支架主体24)上,从支撑部26侧延伸而形成。该铆接部27构成为,从支撑部26侧延伸,以覆盖环状抵接部20的外周侧的背面(上表面20b)侧的大致整个表面的方式,沿杯部18的轴向(上下方向)按压并铆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S1中,在支架主体24侧形成从支撑部26侧延伸的铆接预定部28,只要将该铆接预定部28以在大致整个圆周上覆盖环状抵接部20的外周侧背面(上表面20b)侧的方式,沿杯部18的轴向(上下方向)按压并铆接,就可以形成铆接部27,可以将杯部18与支架23连结。其结果,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S1不需要较高的尺寸精度,可以低价地制造。此外,如果不考虑这些方面,则也可以构成如图4所示的动作装置S2。在动作装置S2中,作为连结单元CM,在作为壳体主体的杯部18A中的环状抵接部20A的外周侧设置外螺纹20e,在支架主体24A中的后述连结壁部37的内周侧设置内螺纹37b,利用螺纹结合使杯部18A和支架23A连结。
动作装置S2如图4所示,除壳体17A之外,与前述动作装置S1形成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动作装置S2中,对与动作装置S1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壳体17A与前述动作装置S1相同地,具有:金属制的作为壳体主体的杯部18A,其构成收容气体发生剂15的收容部;支架23A,其保持点火器13;以及连结单元CM,其使杯部18A和支架23A连结。杯部18A中的环状抵接部20A形成壁厚为周壁部19A的壁厚的4倍左右,在外周面20d上,在整个区域中配置构成连结单元CM的外螺纹20e。杯部18A除环状抵接部20A之外,与前述动作装置S1中的杯部18形成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部件,在相同的附图标号的末尾添加“A”,省略详细的说明。在该动作装置S2中,在杯部18A中的周壁部19A的上端附近区域,设置未图示的凹部,其朝向中心轴侧部分凹陷。该凹部用于在进行杯部18A和支架23A之间的连结作业时,防止杯部18A沿周向 旋转。此外,环状抵接部20A构成为,在使外螺纹20e与形成于支架主体24中的连结壁部37上的内螺纹结合时,使下表面20f在全周(整个表面)上与树脂成型部31的凸缘部33的上表面33a抵接。
支架23A由金属制的支架主体24A及合成树脂制的树脂成型部31构成,该树脂成型部31介于支架主体24A和点火器13之间。树脂成型部31与前述动作装置S1中的树脂成型部31形成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支架主体24A与前述动作装置S1的支架主体24相比,外筒部25A的壁厚厚壁地形成。另外,在支架主体24A上,代替铆接部(铆接预定部)而形成连结壁部37,其从支撑部26A向上方延伸。除外筒部25A的外形形状和连结壁部37之外,支架主体24A与前述动作装置S1的支架主体24形成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部件,在相同的附图标号末尾添加“A”,省略详细的说明。
连结壁部37形成为,使外周面与外筒部25A上端处的外周缘的整个圆周一致,并向上方延伸。在连结壁部37的内周面37a上,形成有作为连结单元CM的内螺纹37b,其可与设置于环状抵接部20A上的外螺纹20e螺合。该连结壁部37构成为,壁厚比外筒部25A相比略小。另外,连结壁部37构成为,在外螺纹20e与内螺纹37b的结合完成的状态下,上表面37c与环状抵接部20A的上表面20g大致为同一平面。另外,在该外螺纹20e与内螺纹37b的结合完成时,成为树脂成型部31的凸缘部33被环状抵接部20A的下表面20f向下方按压的状态。
该动作装置S2可以如下所示进行制造。首先,预先将内部填充有气体发生剂15的杯部18A设置于未图示的夹具中。并且,在与树脂成型部31及点火器13一体成型的支架23A中,一边将环状抵接部20A插入点火部保持部32和连结壁部37之间的间隙中,一边使支架23A向杯部18A侧移动。同时,将外螺纹20e与内螺纹37b结合,将环状抵接部20A相对地沿杯部18A的轴向(上下方向)向支架23A侧按压,从而使支架23A和杯部18A连结。然后,只要使支架23A和杯部18A连结,就可以制造动作装置S2。此外,在设置杯部18A 的夹具中,形成止动部ST(参照图4的双点划线),其沿环状抵接部20A的上表面20g向上表面20g的外周侧延伸。利用该止动部ST,可以进行连结壁部37的定位。并且,在连结壁部37的上表面37c与止动部ST抵接,完成外螺纹20e与内螺纹37b的结合的状态下,成为树脂成型部31的凸缘部33被环状抵接部20A的下表面20f向下方按压的状态。
此外,该动作装置S2也收容于未图示的充气机中的箱部内。并且,在该动作装置S2中,在支架23A中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树脂成型部31,具有与杯部18A的环状抵接部20A抵接的凸缘部33。因此,在进行连结单元CM(内螺纹37b及外螺纹20e)的连结作业时(结合作业时),即使将环状抵接部20A朝向支架23A侧按压的按压力以压入凸缘部33中的方式进行作用,凸缘部33与金属制的支架主体24A及环状抵接部20A相比,成为与当前使用的O形密封圈相似地进行弹性变形的形态。即,凸缘部33即使被环状抵接部20A按压而变形,也会在支架23A和杯部18A连结后,成为一边维持由连结单元CM形成的连结状态(内螺纹37b及外螺纹20e的结合状态)、一边以填塞与环状抵接部20A之间的间隙的方式复原的形态。因此,可以尽可能防止在凸缘部33和环状抵接部20A之间产生间隙。
另外,在该动作装置S2中,也将在金属制的支架主体24A中形成的支撑部26A构成为,沿杯部18A的轴向(上下方向)与环状抵接部20A及凸缘部33以相互重叠的方式并列设置,可以与环状抵接部20A抵接而支撑按压状态的凸缘部33。因此,在利用连结单元CM进行支架23A和杯部18A的连结时,即使按压环状抵接部20A的按压力过大而压入凸缘部33,也可以进行抑制。其结果,在该动作装置S2中,利用连结单元CM进行的连结作业性(内螺纹37b及外螺纹20e的结合作业性)也良好。即,在上述结构的动作装置S2中,形成于支架23A的树脂成型部31上的凸缘部33起到O形密封圈的作用,与杯部18A的环状抵接部20A之间不易产生间隙。另外,与支架23A的支撑部26A之间也不易产生间隙。因此,在杯部18A和支架23A之间不易产生间隙,可以良好地保持壳体17A内的气密性。其结果, 潮湿气体难以进入杯部18A内,可以长时间地确保在点火器13动作时气体发生剂15的良好燃烧状态。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动作装置S2中,将构成凸缘部33的树脂成型部31和支架主体24A一起,与点火器13一体成型。因此,与如现有技术所示安装O形密封圈的情况相比,结构简单,可以低价制造。并且,在上述结构的动作装置S2中,支架主体24A和点火器13在树脂成型部31成型时,介于树脂成型部31中而一体成型。因此,可以使点火器13和支架主体24A之间的密封性也良好。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动作装置S2中,也可以使结构简单,良好地保持壳体17A内的气密性,并且可以低价制造。
此外,环状抵接部20A和连结壁部37之间的连结并不限于螺纹结合。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将环状抵接部的外径尺寸设定为与连结壁部的内径尺寸相同或略小,将环状抵接部压入连结壁部,直至下表面(前端面)与凸缘部抵接而挤压凸缘部为止,从而使环状抵接部和连结壁部连结。此时,配置于环状抵接部的内周侧(杯部的周壁部的内周侧)的树脂成型部的点火部保持部,支撑环状抵接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气体发生装置,采用用作为充气机1的动作装置S1、S2的气体发生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气体发生装置也可以用作为微型气体发生器及耐热型(pyro type)充气机的动作装置。并且,上述结构的动作装置(气体发生装置)S1、S2,如上所述可以良好地保持壳体17、17A内的气密性。因此,潮湿气体难以进入杯部18、18A内,可以长时间地确保在点火器13动作时气体发生剂15的良好燃烧状态。其结果,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气体发生装置)S1、S2,可以适当地用作为微型气体发生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S1、S2在作为壳体主体的杯部18、18A内填充气体发生剂15,在杯部18、18A的开口18a的周缘配置环状抵接部20、20A。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S1、S2,在利用形成于环状抵接部20、20A附近的连结单元CM使杯部18、18A和支架23、23A连结的状态下,收容于充气机1中的箱部9内。因此,可以将动作装置S1、S2在不同的场所制造,然后组装在充气机1中。 即,可以使具有气体发生剂15及点火器13的动作装置S1、S2的制造和充气机1的制造在不同的场所进行。因此,气体发生剂及点火器等的处理作业性良好,因此优选。并且,如果不考虑这些方面,则也可以形成如图5所示结构的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的动作装置S3。
图5所示的动作装置S3除了壳体17B之外,与前述动作装置S1形成相同的结构。在动作装置S3中,对与动作装置S1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如果详细地进行说明,则动作装置S3的壳体17B作为壳体主体不具有杯部,而是将充气机1B的箱部40用作为壳体主体。另外,壳体17B具有箱部40、支架23B、以及使箱部40和支架23B连结的连结单元CM。支架23B具有支架主体24B和与动作装置S1相同结构的树脂成型部31。支架主体24B除不具有铆接部之外,与动作装置S1中的支架主体24形成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支架主体24B中,对与动作装置S1的支架主体24相同的部件,在相同的附图标号末尾添加“B”,省略详细的说明。
构成壳体主体的箱部40构成为,从构成充气机1B的外周壁的气体填充部3B延伸而成。另外,箱部40形成覆盖支架23B的外周侧的大致圆筒状。该箱部40具有:上侧的气体发生剂收容部41;以及下侧的支架收容部42,其比气体发生剂收容部41大径地形成。在箱部40中的气体发生剂收容部41和支架收容部42之间的边界部位,配置有环状抵接部43。环状抵接部43形成为,大致沿与箱部40的轴正交的方向形成,同时朝向支架收容部42展开。环状抵接部43构成为,使与凸缘部33抵接的下表面43a大致沿左右方向(参照图5)。另外,在箱部40中的远离气体发生剂15的前端(下端40a)处形成有铆接部44(连结单元CM),其以覆盖支架主体24B中的远离气体发生剂15侧的端面(外筒部25B的下端面25a)的方式进行铆接,使箱部40和支架23B连结。该铆接部44为下述部位,即,将以从箱部40(支架收容部42的下端)延伸的方式形成的铆接预定部45(参照图5的双点划线)向箱部40的轴心侧倒下,并沿箱部40的轴向(上下方向)朝向上方(支架主体24B侧)按压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铆接部44形成为,在大致整个圆周上覆盖支架主体24B中 的外周部25B的下端面25a。另外,在该铆接部44形成时,支架23B中的树脂成型部31的凸缘部33,与箱部40的环状抵接部43的下表面43a抵接。并且,该铆接部44配置为,沿箱部40的轴向(上下方向)与环状抵接部43及凸缘部33相互重叠。
上述结构的动作装置S3可以如下所示进行制造。首先,在充气机1B中,向箱部40的气体发生剂收容部41从下端侧开口填充气体发生剂15,该气体发生剂收容部41从内部填充有加压气体的状态的气体填充部3B延伸而形成。然后,从下端侧的开口处将支架23B收容于支架收容部42内。并且,使与支架23B相比向下方凸出的铆接预定部45,沿箱部40的轴向朝向上方(支架23B侧)按压并铆接,从而形成作为连结单元CM的铆接部44。这样,只要使支架23B和箱部40连结,就可以将动作装置S3与充气机1B一体地制造。
并且,在用于充气机1B的动作装置S3(气体发生装置)中,在将铆接部44以覆盖箱部40的下表面侧的方式进行铆接时,形成于作为壳体主体的箱部40中的环状抵接部43沿箱部40的轴向(上下方向)向支架23B侧(下方侧)按压。并且,在动作装置S3中,在支架23B中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树脂成型部31,具有与箱部40的环状抵接部43抵接的凸缘部33。因此,在利用连结单元CM进行连结作业时(铆接部44铆接时),即使将环状抵接部43朝向支架23B侧按压的按压力以压入凸缘部33中的方式进行作用,凸缘部33与金属制的支架主体24B及环状抵接部43相比,成为与当前使用的O形密封圈相似地进行弹性变形的形态。即,凸缘部33即使被环状抵接部43按压而变形,也会在支架23B和箱部40连结后,成为一边维持由连结单元CM形成的连结状态、一边以填塞与环状抵接部43之间的间隙的方式复原的形态。因此,可以尽可能防止在凸缘部33和环状抵接部43之间产生间隙。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动作装置S3中,在金属制的支架主体24B中形成的支撑部26B构成为,沿箱部40的轴向与环状抵接部43及凸缘部33以相互重叠的方式并列设置,可以与环状抵接部43抵接而支撑挤压状态的凸缘部33。因此,在利用连结单元CM进行支架23B和箱部40的连结时,即使按压环状抵接部43的按 压力过大而压入凸缘部33,也可以进行抑制,利用连结单元CM进行的连结作业性也良好。即,在上述结构的动作装置S3中,形成于支架23B的树脂成型部31上的凸缘部33起到O形密封圈的作用,与箱部40的环状抵接部43之间不易产生间隙。另外,与支架23B的支撑部26B之间也不易产生间隙。因此,在箱部40和支架23B之间不易产生间隙,可以良好地保持壳体17B内的气密性。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动作装置S3中,构成凸缘部33的树脂成型部31和支架主体24B一起,与点火器13一体成型。因此,与如现有技术所示安装O形密封圈的情况相比,结构简单,可以低价制造。并且,在上述结构的动作装置S3中,支架主体24B和点火器13在树脂成型部31成型时,介于树脂成型部31中而一体成型。因此,可以使点火器13和支架主体24B之间的密封性也良好。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充气机1B的动作装置S3中,也可以使结构简单,良好地保持壳体17B内的气密性,并且可以低价制造。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动作装置S3中,作为使支架23B和箱部40(壳体主体)连结的连结单元CM,使用下述铆接部44,即,该铆接部44位于箱部40中的远离气体发生剂15的前端(下端40a)上,以覆盖支架主体24B中的远离气体发生剂15侧的端面(外筒部25B的下端面25a)的方式进行铆接而成。因此,动作装置S3不需要较高的尺寸精度,可以低价制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装置S1、S2、S3中,支撑部26、26A、26B设定为,沿壳体主体(杯部18、18A、箱部40)的轴向(上下方向)的厚度尺寸与凸缘部33中的沿上下方向的厚度尺寸相比较大。因此,可以利用支撑部26、26A及26B稳定地支撑凸缘部33。当然,如果不考虑这一方面,则也可以将支撑部的厚度构成为,与凸缘部大致相同,或者比凸缘部更薄。
Claims (7)
1.一种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其内部填充有燃烧时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剂;以及点火器,其收容于该壳体内,可以对前述气体发生剂进行点火,
前述壳体具有:金属制的壳体主体,其构成收容前述气体发生剂的收容部;支架,其保持前述点火器;以及连结单元,其使前述壳体主体和前述支架连结,
前述壳体主体形成为大致筒状,并且具有环状抵接部,该环状抵接部可以与前述支架中的前述气体发生剂侧的端面抵接,通过将该环状抵接部沿前述壳体主体的轴向向前述支架侧按压,从而前述壳体主体利用前述连结单元与前述支架连结,
前述支架具有:金属制的支架主体;以及合成树脂制的树脂成型部,其介于该支架主体和前述点火器之间,
前述点火器在前述树脂成型部成型时,与前述支架一起一体成型,被前述支架支撑,
前述树脂成型部具有凸缘部,其在整个圆周上与前述环状抵接部中的前述支架侧表面抵接,
前述支架主体具有支撑部,其在利用前述连结单元进行前述壳体主体和前述支架的连结时,可以与前述环状抵接部抵接而支撑按压状态的前述凸缘部,
前述环状抵接部、前述凸缘部、以及前述支撑部,以沿前述壳体主体的轴向相互重叠的方式并列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其中,
前述壳体主体形成有底杯状,在开口的周缘处配置以凸缘状凸出的前述环状抵接部而构成,
前述连结单元形成于前述环状抵接部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其中,
作为前述连结单元,在前述支架主体上形成铆接部,其沿前述壳体主体的轴向按压并铆接,以在大致整个圆周上覆盖前述环状抵接部的外周缘的背面侧,
前述铆接部以沿前述壳体主体的轴向与前述环状抵接部相互重叠的方式,从前述支撑部延伸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其中,
前述连结单元由外螺纹和内螺纹构成,该外螺纹形成于前述环状抵接部的外周面上,该内螺纹形成于前述支架主体上,可与前述外螺纹螺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其中,
前述气体发生装置作为充气机的动作装置而使用,
前述壳体主体构成为,从前述充气机的外周壁延伸而构成,并且形成为覆盖前述支架外周侧的大致筒状,
作为连结单元而前述壳体主体具有铆接部,其将远离前述气体发生剂的前端侧,沿前述壳体主体的轴向与前述支架主体中的远离前述气体发生剂侧的端面按压并铆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其中,
前述气体发生装置作为充气机的动作装置而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其中,
构成为使得前述支撑部沿前述壳体主体的轴向的厚度尺寸,与前述凸缘部中的沿前述壳体主体轴向的厚度尺寸相比较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45601 | 2010-03-02 | ||
JP2010045601 | 2010-03-02 | ||
JP2010192680A JP5381932B2 (ja) | 2010-03-02 | 2010-08-30 | ガス発生装置 |
JP2010-192680 | 2010-08-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89973A CN102189973A (zh) | 2011-09-21 |
CN102189973B true CN102189973B (zh) | 2013-07-10 |
Family
ID=44599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5059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9973B (zh) | 2010-03-02 | 2011-03-02 | 气体发生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59694B2 (zh) |
JP (1) | JP5381932B2 (zh) |
CN (1) | CN10218997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93713B2 (ja) * | 2010-09-30 | 2013-09-18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ガス発生装置 |
JP6504963B2 (ja) * | 2015-08-05 | 2019-04-24 |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 筒状ハウジング開口部の閉塞構造とガス発生器 |
JP7495306B2 (ja) * | 2020-09-11 | 2024-06-04 |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 点火装置組立体及び点火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738436C1 (de) * | 1987-11-12 | 1988-11-24 | Bayern Chemie Gmbh Flugchemie | Elektrische Anzuendeinrichtung |
JPH11240412A (ja) * | 1998-02-25 | 1999-09-07 | Nippon Kayaku Co Ltd | 車両搭乗者拘束装置作動用ガス発生器 |
US6164208A (en) * | 1998-07-14 | 2000-12-26 | Chung 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Igniter for vehicle airbag inflator |
JP2001088653A (ja) | 1999-07-21 | 2001-04-03 | Nippon Koki Co Ltd | ガス発生器 |
WO2001051192A1 (fr) | 2000-01-12 | 2001-07-19 | Nippon Kayaku Kabushiki-Kaisha | Generateur de gaz |
JP2002200966A (ja) | 2000-10-27 | 2002-07-16 | Nippon Kayaku Co Ltd | ガス発生器 |
CN1509240A (zh) * | 2001-05-15 | 2004-06-30 |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 气体发生器 |
US20040232679A1 (en) * | 2001-08-09 | 2004-11-25 | Dairi Kubo | Gas generator |
JP4021178B2 (ja) | 2001-11-21 | 2007-12-12 |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ニシエータ組立体 |
US6820556B1 (en) | 2001-11-21 | 2004-11-23 |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 Initiator assembly |
JP2003226222A (ja) * | 2001-11-30 | 2003-08-12 | Daicel Chem Ind Ltd | インフレータ |
ATE372499T1 (de) * | 2002-02-09 | 2007-09-15 | Delphi Tech Inc | Pyrotechnische zündkette mit einem anzündträger aus kunststoff mit integrierter metalleinlage |
US20060208474A1 (en) * | 2003-12-24 | 2006-09-21 | Nippon Kayaku Kabushiki Kaisha | Gas producer |
US7726241B2 (en) * | 2005-11-03 | 2010-06-01 | Tk Holdings, Inc. | Micro gas generator |
CN101370575B (zh) * | 2006-01-18 | 2011-09-07 |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 气体传动装置用小型气体发生器和预紧器系统 |
JP5450306B2 (ja) * | 2010-07-29 | 2014-03-26 |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 ガス発生器 |
JP5293713B2 (ja) * | 2010-09-30 | 2013-09-18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ガス発生装置 |
-
2010
- 2010-08-30 JP JP2010192680A patent/JP538193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2-28 US US13/036,296 patent/US845969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3-02 CN CN201110050599.6A patent/CN10218997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10233908A1 (en) | 2011-09-29 |
CN102189973A (zh) | 2011-09-21 |
JP5381932B2 (ja) | 2014-01-08 |
JP2011201524A (ja) | 2011-10-13 |
US8459694B2 (en) | 2013-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42270B (zh) | 气体发生装置 | |
CN107685707B (zh) | 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 |
US6936303B1 (en) | Electric type initiator and gas generator | |
CN103003656B (zh) | 气体发生器及防止气体泄漏的方法 | |
CN107074186B (zh) | 气体发生器 | |
EP2891582B1 (en) | Gas generator | |
US7669893B2 (en) | Gas generator | |
CN102189973B (zh) | 气体发生装置 | |
EP1731384A1 (en) | Gas generator | |
CN104040284B (zh) | 气体发生器 | |
CN108698555A (zh) | 气体发生器 | |
CN102883922B (zh) | 气体发生器及其装配方法 | |
JP6265848B2 (ja) | ガス発生器 | |
JP6351439B2 (ja) | ガス発生器 | |
US20130276663A1 (en) | Gas generator | |
CN103402830A (zh) | 气体发生器 | |
KR20160068737A (ko) | 가스 발생기 | |
JP2013063780A (ja) | ガス発生器 | |
JP2010143270A (ja) | ガス発生器 | |
EP1607711B1 (en) | Ignitor assembly | |
JP2009126292A (ja) | ガス発生器 | |
JP6341863B2 (ja) | ガス発生器 | |
JP2016107702A (ja) | ガス発生器 | |
JP2015071395A (ja) | ディスク型ガス発生器 | |
JP2021138173A (ja) | ガス発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