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9692A - 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和利用这种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的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和利用这种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的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9692A
CN102189692A CN2011100386662A CN201110038666A CN102189692A CN 102189692 A CN102189692 A CN 102189692A CN 2011100386662 A CN2011100386662 A CN 2011100386662A CN 201110038666 A CN201110038666 A CN 201110038666A CN 102189692 A CN102189692 A CN 102189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asing ply
tire
slit
cord synus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86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9692B (zh
Inventor
石原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89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9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9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96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目的]提高在芯体上形成胎体帘布层的精度,通过自动化提高生产率。[技术方案]一种层引导装置,层引导装置用于将用于形成胎体层的帘布层片引导到帘布层附接位置并且用于间歇地馈送该帘布层片;附接设备,在每次馈送帘布层片时,附接设备用于在帘布层片的帘布层馈送部上形成矩形部分并且用于将矩形部分附接到芯体的外表面。附接设备包括:保持装置,保持装置具有保持单元,保持单元用于将帘布层馈送部保持在帘布层馈送部的两端部上;缝隙形成装置,缝隙形成装置具有刀具,刀具用于在帘布层片上、在靠近保持部分和帘布层馈送部在馈送方向上的后侧上形成缝隙,以在帘布层馈送部上形成由缝隙分开的矩形部分;和附接装置,附接装置具有按压辊,按压辊在将矩形部分压靠芯体的外表面的同时转动和在轮胎径向向内的方向上移动。

Description

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和利用这种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的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carcass ply forming apparatus),该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能够在型芯(core)的外表面上高精度地附贴用于形成胎体的帘布层片(plysheet)并且能够通过自动化提高生产率,并且涉及一种利用这种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的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一种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例如,在该方法中,具有与充气的轮胎的内表面近似形状的外表面的型芯用于提高轮胎的均匀性(参见以下的专利文献1)。在该制造方法中,例如,如图10(A)所示,用于形成胎体帘布层的帘布层片被沿着胎体绳al在轮胎的圆周方向切割成多个横向伸长的矩形板片。如图10(B)所示,通过分割得到的多个横向伸长的矩形板片沿着型芯b的外表面被排列在圆周方向上并且被附贴在型芯b的外表面,从而形成胎体帘布层c。
但是,在上述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多个矩形板片完全分离,所以这些多个矩形板片需要先被排列然后被附贴。因此,例如,附贴过程需要很多的劳力,从而降低生产率。另外,在附贴过程中,在径向方向以及在圆周方向上可能会发生偏差,因而难以高精度地形成胎体帘布层c。
因此,例如,根据专利文献2,如图11(A)所示,缝隙预先被形成在帘布层片的除了至少中心部分之外的位置上,使得多个矩形部分d2被形成在帘布层片的两侧上,从而相对于位于帘布层片d的中心位置上的连续帘布层部分d1是横向的。另外,如图11(B)所示,具有多个矩形部分d2的帘布层片d绕着型芯b,然后两侧上的多个矩形部分d2随后被折叠并且附贴到型芯b的外表面上。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多个矩形部分d2,使得帘布层片d不会被完全分割。因此,可以减小圆周方向和径向方向上的偏差,并且帘布层片d能够作为一块板而被馈送,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胎体帘布层的精度和其的生产率。但是,具有预先形成在其上的多个矩形部分d2的帘布层片被正在馈送的同时,多个矩形部分d2可能发生形变。另外,如图11(B)所示,当帘布层片d被缠绕时,多个矩形部分d2彼此紧密邻近地排列。因此,难以折叠和附贴多个矩形部分d2,而不使彼此邻近的矩形部分d2发生变形。因而,难以自动地形成胎体帘布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平开专利第11-2549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平开专利第2006-1602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和利用该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的气轮胎的制造方法,该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的结构为:不具有矩形部分的帘布层片间歇地被馈送到帘布层附贴位置,矩形部分被形成在已经被馈送的帘布层片的帘布层馈送部,矩形部分被附贴到型芯的外表面,基于该结构,每次馈送帘布层片时,能够增大形成胎体帘布层的精度和提高胎体帘布层的生产率。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指向于一种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该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包括:
型芯,该型芯在外表面上具有用于形成成品轮胎的胎面部分内侧的胎面内侧形成表面,用于形成成品轮胎的侧壁部分内侧的侧壁内侧形成表面,和用于形成成品轮胎的卷边部分的内侧的卷边部分内侧形成表面;
型芯转动装置,该型芯转动装置使型芯以预定角间距在轮胎圆周方向上间歇转动;
帘布层引导装置,该帘布层引导装置将用于形成胎体帘布层的帘布层片引导到帘布层附贴位置,并且与正在转动的型芯相一致地间歇地馈送帘布层片;和
附贴装置,所述附贴装置用于在每次馈送帘布层片时,在已经被馈送到帘布层附贴位置的帘布层片的帘布层馈送部上形成矩形部分,并且将矩形部分附贴到型芯的外表面上,其中,
附贴装置包括:
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具有保持单元,所述保持单元用于在帘布层馈送部的在帘布层馈送部的两端部上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部保持帘布层馈送部;
缝隙形成装置,该缝隙形成装置具有刀具,刀具用于在至少不包括帘布层片的中心部分的帘布层片上、在由保持单元保持的帘布层馈送部的靠近部分和帘布层馈送部在馈送方向上的后侧形成在轮胎的轴向向外的方向延伸的缝隙,从而相对于帘布层馈送部的中心部分在帘布层馈送部的横向两侧形成由缝隙分开的矩形部分;
附加装置,该附加装置具有按压辊,该按压辊在将矩形部分压在型芯的外表面上的同时转动并沿轮胎的径向向内的方向上移动,以将矩形部分附贴到型芯的外表面。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保持装置的保持单元在保持矩形部分的同时,能够与附加装置的按压辊以整体的方式一起沿轮胎径向向内的方向移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保持装置的保持单元和附加装置的按压辊被保持从而能够在轮胎的轴向方向上移动,并且第一弹簧装置在轮胎轴向外侧方向上推动保持单元,第二弹簧装置在轮胎轴向内侧方向上推动按压辊。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附贴装置包括帘布层片固定装置,该帘布层片固定装置在缝隙形成装置形成缝隙时按压和固定帘布层片的中心部分。
此外,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指向于一种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包括通过利用第一至第四方面的其中任意一个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形成胎体帘布层的步骤。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上述特征中,不具有矩形部分的帘布层片被间歇地馈送到帘布层附贴位置,每次馈送帘布层片时,矩形部分能够被形成在已经在被馈送的帘布层片的帘布层馈送部上,矩形部分能够被附贴到型芯的外表面。因此,当帘布层片被传送和馈送时,能够防止矩形部分的变形,并且便利对其的操作。另外,每次间歇地馈送帘布层片时,形成矩形部分,并且被附贴到型芯。因此,彼此邻近的矩形部分不会相互干扰,并且矩形部分能够以高精度依次有效地附贴,并且能够实现自动化。
另外,在附贴装置中,在保持单元保持帘布层馈送部的状态下,缝隙被形成在靠近由保持单元保持的帘布层馈送部的部分。因此,缝隙形成时不会发生变形。另外,由于缝隙被形成在保持单元在馈送方向上的后侧上,所以缝隙形成之后矩形部分被保持单元保持。因此,每次馈送帘布层片时,矩形部分能够被精确地形成。
另外,附贴装置的附加装置具有按压辊,该按压辊在将矩形部分压靠型芯的外表面的同时能够在轮胎径向向内的方向上转动和移动。因此,矩形部分能够以高精度有效地附贴到型芯的外表面,而不会引起矩形部分发生偏差。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能够使在型芯上形成胎体帘布层实现自动化,能够提高胎体帘布层形成的精度和胎体帘布层的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的实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保持装置和附加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缝隙形成装置的正视图。
图5是缝隙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帘布层片的俯视图,展示矩形部分由缝隙形成装置形成。
图7(A)是图释由保持装置实施的操作的正视图,图7(B)是保持装置的保持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8(A)是图释由缝隙形成装置实施的操作的正视图,图8(B)是由缝隙形成装置形成的缝隙的放大侧视图。
图9(A)和图(B)是图释由附贴装置实施的操作的正视图。
图10(A)和图10(B)是图释利用多个矩形板的传统的胎体帘布层形成方法的立体图。
图11(A)和图(B)分别是图释传统的胎体帘布层形成方法的正视图和立体图,在该形成方法中,使用具有多个形成在两侧上与连续的帘布层部分横向的矩形部分的帘布层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的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1(以下,简称为“形成设备1”)包括型芯2、型芯转动装置3、帘布层引导装置4和附贴装置5。型芯2在外表面上具有形成表面M,该形成表面M在形状上近似通过被充入其中的气压而已被充气的轮胎的内表面。型芯转动装置3在轮胎圆周方向上转动型芯2。帘布层引导装置4将用于形成胎体帘布层的帘布层片S引导到帘布层附贴位置P,并且随着型芯2的转动间歇地馈送帘布层片S。每次馈送帘布层片S时,附贴装置5在帘布层片S的帘布层馈送部Sa(图6所示)上形成矩形部分Sa1,并且将帘布层片S附贴到型芯2的外表面。“将帘布层片S附贴到型芯2的外表面”在本实施例中至少意味着帘布层片S经由例如内衬垫(未显示)而被附贴到型芯2的外表面,以及帘布层片S直接被附贴到型芯2的外表面。
型芯2是由例如诸如已知的铝合金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刚性体,型芯2由在轮胎的圆周方向上分割型芯2而获得的多个分离片形成。生轮胎(green tire)形成之后或者硫化和形成之后,具有这种构造的型芯2能够被拆卸并且容易地从轮胎移走。另外,型芯2被支撑轴6支撑,从而垂直地设置为绕着水平延伸的轮胎轴CL。
另外,型芯2的形成表面M包括:胎面内侧形成表面M1,用于形成成品轮胎的胎面部分的内侧;侧壁内侧形成表面M2,用于形成成品轮胎的侧壁部分的内侧,卷边部分内侧形成表面M3,用于形成成品轮胎的卷边部分的内侧。
型芯转动装置3是联接到本发明的型芯2的支撑轴6的所谓的步进电动机。型芯转动装置3通过例如脉冲控制而被驱动,以间歇地驱动型芯2在轮胎圆周方向转动预定角间距θ。
帘布层引导装置4将帘布层片S引导到帘布层附贴位置P,随着型芯2的转动间歇地将帘布层片S馈送到帘布层附贴位置P。帘布层附贴位置P位于在轮胎轴向方向上从轮胎轴CL向上延伸的参考面N(图2所示)上。在本发明中,说明参考面N是竖直表面的示意性情况。但是,参考表面N相对于竖直表面轻微倾斜。帘布层引导装置包括:引导板4A,该引导板4A在型芯2的上方延伸到帘布层附贴位置P或者其邻近的位置,并且将帘布层片S保持在顶表面上从而几乎水平地延伸帘布层片S;引导辊4B,该引导辊4B被设置在引导板4A的后端上,如图2和5所示。引导辊4B将未卷绕并且从例如辊馈送的、并且是带状的帘布层片S引导到引导板4A。引导板4A和引导辊4B由附贴装置5的框架8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框架8包括:两列上前后框架8a,每个上前后框架8a例如是矩形管形状,并且每个上前后框架8a沿着馈送帘布层片S的方向在型芯2的上方延伸;前水平框架8b,该框架是矩形管形状,并且连接在前后框架8a的前端之间;和后水平框架8d,后水平框架8d由从前后框架8a分别向下延伸的下延伸片8c支撑,从而位于前水平框架8b的后面并且与前水平框架8b平行,如图2和3所示。引导板4A被支撑在从后水平框架8d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的附贴板8e之间。
其次,附贴装置5包括:保持装置11,该保持装置11具有保持单元10,该保持单元用于将帘布层馈送部Sa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两端保持帘布层馈送部Sa;缝隙形成装置14,该缝隙形成装置14具有刀具13,每个刀具13通过在由对应的一个保持单元10保持的帘布层馈送部Sa的一部分的附近和在帘布层馈送部Sa在帘布层馈送方向的后侧形成缝隙12而形成矩形部分Sa1;和附加装置,该附加装置具有按压辊15,每个按压辊15将矩形部分Sa1压靠并且附贴到型芯2的外表面。
具体地,保持装置11包括:升降基座17,该升降基座17由前水平框架8b支撑从而平行于参考表面N上升或者下降;一对水平可动基座18,该对水平可动基座18通过升降基座17相对于轮胎赤道被横向支撑,从而能够在轮胎轴向方向上朝着彼此或者远离彼此移动;和支撑单元10,该支撑单元10分别被水平可动基座18对支撑,从而能够在轮胎轴向方向上水平移动。
升降基座17是纵向细长的矩形管形状,并且平行于轮胎轴CL延伸。升降基座17被安装到升降单元的杆的下端,升降单元例如是由固定到前水平框架8b的圆筒19形成。杆19a的延伸和收缩能够使升降基座17上升或者下降。所示的参考标号19b表示安装在圆筒19中的引导轴。另外,引导轨20被设置在升降基座17的底表面上并且平行于轮胎轴CL延伸。
在本发明中,每个水平可动的基座18在横向伸长的基部18a的两端上具有向下弯曲的突起18b。因此,每个水平可动的基座18被形成为近似U型的平板。另外,每个水平可动的基座18在顶表面上具有可滑动地接合引导轨20的接合块。水平可动基座18分别与一对横向可动单元的杆的端部联接,该横向可动单元由例如汽缸23形成,汽缸23借助于附贴固定件22例如被安装到升降基座17的前表面并且水平地沿着升降基座17的前表面延伸。因此,通过杆23a的收缩或者伸出,水平可动基座18可以在轮胎轴向方向上沿着引导轨20朝向彼此移动或者远离彼此移动,从而相对于轮胎赤道对称。另外,每个水平可动基座18在基部18a的底表面上具有平行于轮胎轴CL延伸的引导轨24。
其次,每个保持单元10具有一对夹钳臂26。每个夹钳臂26具有由支撑外壳25枢轴支撑的一端,在另一端上具有保持部26a,并且能够上下地枢轴运动。每个夹钳臂26枢轴地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从而关闭或者打开夹钳臂26的保持部26a之间的空间。在保持部26a的关闭状态中,帘布层馈送部Sa在帘布层馈送部Sa在轮胎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上能够被夹在保持部26a之间。保持部26a位于参考表面N上。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保持部26a被形成为辊27,该辊27被枢轴支撑从而能够绕着在与参考表面N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轴转动。每个支撑外壳25内结合有汽缸,并且该汽缸工作以便倾斜夹钳臂26。
另外,保持单元10经由附加配合件28分别被水平可动基座18保持。每个附加配合件28是近似L型的板,该近似L型的板具有将可滑动地接合引导轨24的接合块29固定在顶表面的上板28a,和从上板28a延伸从而在轴向向外端弯曲的下延伸片28b。每个保持单元10被安装在下延伸片28b的内表面上。用于在轮胎轴向向外的方向上推动保持单元10的第一弹簧装置30被设置在附加配合件28的每个上板28a和水平可动基座18的每个外侧突起18b之间。
其次,如图6所示,缝隙形成装置14包括能够在轮胎的轴向上移动的一对刀具13。借助于一对刀具13,缝隙形成装置14在帘布层片S上、在至少不包括帘布层馈送部Sa的中心部分Sa2之外的部分、在靠近由保持单元10的帘布层馈送部Sa的部分上和在帘布层馈送部Sa在馈送方向上的后侧的部分上形成缝隙12,缝隙12在轴向向外的方向上延伸。因而,由缝隙12分开的矩形部分Sa1被形成在帘布层馈送部Sa的两侧上,从而相对于帘布层馈送部Sa的中心部分Sa2是横向的。
具体地,缝隙形成装置14包括:如图4和图5所示,一对水平可动体31,该水平可动体被后水平框架8d支撑,使得水平可动体31能够在轮胎轴向方向上向着彼此或者远离彼此运动,从而相对于轮胎赤道(tire equator)对称;升降体32,升降体32分别地由水平可动体31支撑,从而能够上升或者下降;和刀具13,刀具13经由刀具保持器33分别被安装到升降体32。后水平框架8d在例如其前表面上具有平行于轮胎轴CL的引导轨34。
每个水平可动体31具有竖直地延长的板状形状的基体31A,并且具有固定到可滑动地接合引导轨34的接合块35(如图2所示)的后表面。在每个基体31A的前下表面上,引导轨部分31B垂直地延伸,从而平行于参考表面N。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可动体31借助于滚珠螺杆机构38运动。滚珠螺杆机构38具有平行于引导轨34而延伸并且由后水平框架8d枢轴支撑在两端的螺杆36。螺杆36的一端被联接到电动机39。螺杆36具有分别在轮胎赤道的左右侧的左螺纹部分36a和右螺纹部分36b。另外,水平可动体31具有固定到其上的球状螺母部分37,左螺纹部分36a和右螺纹部分36b被分别地螺合到球状螺母部分37。因此,水平可动体对31随着螺杆36的转动而运动,使得水平可动体31能够彼此朝向或者彼此远离地运动,从而相对于轮胎赤道对称。
而且,每个都形成为具有向下延伸的杆40a的汽缸40的升降单元分别被水平可动体31支撑。每个升降体32都被附贴到杆的下端。每个升降体32包括可滑动地接合引导轨部分31B的接合部分32a。因此,缝隙形成装置14控制汽缸40的杆40a的伸出和收缩和电动机39的转动,使得刀具13朝着轮胎赤道运动从而彼此靠近,刀具13在帘布层片S上从等待位置Y(如图8(A))向下运动,向下运动的刀具13在轮胎轴向向外的方向上运动。具体地,缝隙12能够被形成在帘布层片S的除了中心部分Sa2之外的部分上,以在轮胎轴向向外的方向上延伸,使得由缝隙12分开的矩形部分Sa1被形成在帘布层馈送部Sa的各自的两侧上,以相对于帘布层馈送部Sa的中心部分Sa2是横向的。
其次,附加装置16包括按压辊15。按压辊15在将矩形部分Sa1压靠型芯2的外表面的同时,在轮胎轴向向内的方向上转动和运动,从而将矩形部分Sa1附贴到型芯2的外表面。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在附加装置16中,按压辊15分别地被枢轴转动地安装到由水平可动基座18保持的辊保持器45,从而能够绕着在与参考表面N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轴转动,如图2和3所示。每个辊保持器45在其顶表面上具有可滑动地接合对应的一个水平可动的基座18的引导轨24的接合块45a。因此,按压辊15能够与辊保持器45一起分别地沿着引导轨24在轮胎的轴向向外或者向内的方向上运动。按压辊15位于参考表面N上,类似于保持部26a。另外,用于在轮胎轴向向内的方向上推动压力辊15的第二弹簧装置46被设置在水平可动基座18的内侧突起18b和每个辊保持器45之间。
在附贴装置5中,保持单元10和按压辊15以共同的方式被平行于参考表面N能够上升或者下降的升降基座17支撑,保持单元10和按压辊15位于参考表面N上。因而,升降基座17的上升和下降引起保持单元10和按压辊15在径向向内或者向外的方向上一体地移动。
另外,在本发明本实施例,附贴装置5具有帘布层片固定装置47,该帘布层片固定装置47在缝隙形成装置14形成缝隙时按压和固定帘布层片S的中心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帘布层片固定装置47被作为经由附加配合件安装到前水平框架8b的汽缸47A,并且在其杆的下端部上具有用于按压帘布层片S的按压片47B。汽缸47A被设置在轮胎赤道的上方并且在馈送方向上在刀具13后面。
因而,随着型芯2的间歇转动,帘布层片S被馈送对应一个间歇转动的圆周长度到达帘布层附贴位置P。如图7(A)和图7(B)示意性所示,帘布层馈送部Sa通过保持单元10垂直地夹持帘布层馈送部Sa而在帘布层馈送部Sa的轮胎的轴向上的两端上被保持在保持单元10之间。
如图8(A)和图8(B)示意性所示,在帘布层馈送部Sa被保持的状态中,运行缝隙形成装置14。缝隙形成装置14运行使得已经在帘布层馈送部Sa上方的等待位置Y上等待的刀具13向下运动,然后在轮胎轴向向外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在帘布层片S上除了帘布层片S的中心部分的部分上形成在轮胎轴向向外方向上延伸的缝隙12,如图6所示。然后,由缝隙12分开的矩形部分Sa1被形成在帘布层馈送部Sa的两侧上,从而与帘布层馈送部Sa的中心部分Sa2是横向的。
帘布层馈送部Sa借助于保持单元10被保持的同时,缝隙形成装置14在由保持单元10的帘布层馈送部Sa的附近部分上形成缝隙。因此,当缝隙形成时不会发生变形。另外,缝隙12被形成在馈送方向上在由保持单元10保持的部分的后侧上,从而同样在缝隙形成之后,矩形部分Sa1被保持单元10保持。因此,每次馈送帘布层片时,矩形部分Sa1能够被精确地形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缝隙12形成之前,运行帘布层片固定装置47以按压和固定帘布层片S的中心部分。因此,当缝隙形成时,帘布层片S不会发生偏差,从而可以增大形成矩形部分Sa1的精度。帘布层片固定装置47可以将帘布层片S的中心部分压靠型芯2或者压靠引导板4A。
其次,如图9(A)和图9(B)示意性所示,在帘布层馈送部Sa被保持的状态中,附加装置16被运行。在本实施例中,按压辊15被支撑从而能够在轮胎轴向向内或者向外的方向上运动,并且借助于第二弹簧装置46在轮胎向内的方向上被推动。因此,通过水平可动基座18与升降基座17一起向下运动,按压辊15能够在轮胎的轴向向内的方向上转动和运动以追从型芯2的外表面的形状,从而矩形部分Sa1能够高精度地压靠并且附贴到型芯2的外表面。
另一方面,由于保持单元10同样被升降基座17支撑,所以保持单元10能够与按压辊15一体地在轮胎轴向向内的方向上运动。另外,保持单元10被支撑从而能够在轮胎轴向向内或者向外的方向上运动,并且借助于第一弹簧装置30在轮胎轴向向外的方向上被推动。因此,当矩形部分Sa1被按压辊15附贴时,保持单元10在轮胎轴向向外的方向上拉动矩形部分Sa1的外端部的同时,保持单元10保持矩形部分Sa1,从而增大附贴矩形部分Sa1的附贴精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转动的辊27被用作保持单元10的保持部26a,所以保持单元10可以自动地从附贴的端部上的矩形部分Sa1移走,保持单元10能够借助于第一弹簧装置30而被返回到轮胎轴向向外的方向上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向下运动的帘布层片固定装置47固定帘布层片S直到结束附贴为止。
另外,结束附贴之后,水平可动基座对18借助于圆筒23分别在轮胎轴向向外的方向上运动,以从型芯2移走按压辊15,在该状态下,升降基座17上升。之后,型芯2间歇地转动预定角间距θ,并且立即开始之后的帘布层片S馈送。重复上述操作,以绕着型芯2的外表面缠绕帘布层片,从而可以绕着型芯2高精度地形成胎体帘布层。另外,诸如已知的带帘布层、侧壁橡胶和胎面胶等的轮胎组件必要地附贴到胎体帘布层的外侧,以形成未硫化的轮胎,并且未硫化的轮胎在硫化模式中被硫化,从而形成作为产品的轮胎(成品轮胎)。除了用于形成胎体帘布层的过程步骤之外,优选地采用常规的过程,因此本发明未给出对其的说明。
虽然以上已经具体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附图所示的以上实施例,能够做出多种改进以实现本发明。
[附图标号的说明]
1   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
2   型芯
3   型芯转动装置
4   帘布层引导装置
5   附贴装置
10  保持单元
11  保持装置
12  缝隙
13  刀具
14  缝隙形成装置
15  按压辊
16  附加装置
30  第一弹簧装置
46  第二弹簧装置47帘布层片固定装置
θ  角间距
M1  胎面内侧形成表面
M2  侧壁内侧形成表面
M3  卷边部分内侧形成表面
P   帘布层附贴位置
S   帘布层片
Sa  帘布层馈送部
Sa1 矩形部分
Sa2 中心部分

Claims (5)

1.一种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型芯,所述型芯在外表面上具有用于形成成品轮胎的胎面部分内侧的胎面内侧形成表面、用于形成所述成品轮胎的侧壁部分内侧的侧壁内侧形成表面和用于形成所述成品轮胎的卷边部分的内侧的卷边部分内侧形成表面;
型芯转动装置,所述型芯转动装置使所述型芯以预定的角节距沿轮胎圆周方向间歇转动;
帘布层引导装置,所述帘布层引导装置用于将形成胎体帘布层的帘布层片引导到帘布层附贴位置,并且与正在转动的所述型芯相一致地间歇馈送所述帘布层片;和
附贴装置,所述附贴装置用于在每次馈送所述帘布层片时,在已经被馈送到所述帘布层附贴位置的帘布层片的帘布层馈送部上形成矩形部分,并且将所述矩形部分附贴到所述型芯的外表面上,其中,
所述附贴装置包括:
保持装置,所述保持装置具有保持单元,所述保持单元用于在所述帘布层馈送部的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两端部保持所述帘布层馈送部;
缝隙形成装置,所述缝隙形成装置具有刀具,所述刀具用于在至少不包括帘布层片的中心部分的所述帘布层片上、靠近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帘布层馈送部的部分和所述帘布层馈送部的在馈送方向上的后侧形成在轮胎轴向向外的方向上延伸的缝隙,从而相对于所述帘布层馈送部的中心部分在帘布层馈送部的横向两侧形成由所述缝隙分开的矩形部分;和
附加装置,所述附加装置具有按压辊,所述按压辊在将所述矩形部分压在所述型芯的外表面上的同时转动并沿轮胎径向向内的方向移动,以将所述矩形部分附贴到所述型芯的外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保持装置的所述保持单元在保持所述矩形部分的同时,能够与所述附加装置的所述按压辊以整体的方式一起沿所述轮胎径向向内的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保持装置的所述保持单元和所述附加装置的所述按压辊被支撑成为能够在所述轮胎轴向方向上移动,并且所述保持单元在所述轮胎轴向向外的方向上被第一弹簧装置推动,所述按压辊在所述轮胎轴向向内的方向上被第二弹簧装置推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附贴装置包括帘布层片固定装置,所述帘布层片固定装置用于在所述缝隙形成装置形成缝隙的时侯按压并且固定所述帘布层片的中心部分。
5.一种充气轮胎制造方法,包括通过使用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来形成胎体帘布层的步骤。
CN201110038666.2A 2010-02-08 2011-01-28 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和利用这种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的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96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5718 2010-02-08
JP2010025718A JP4904407B2 (ja) 2010-02-08 2010-02-08 カーカスプライの成形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9692A true CN102189692A (zh) 2011-09-21
CN102189692B CN102189692B (zh) 2014-12-10

Family

ID=44592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866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9692B (zh) 2010-02-08 2011-01-28 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和利用这种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的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04407B2 (zh)
CN (1) CN1021896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6015A (zh) * 2011-11-21 2014-07-2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轮胎帘布层材料的制造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4349B (zh) * 2009-10-13 2015-09-30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构造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的处理和设备
JP6235862B2 (ja) * 2013-10-28 2017-11-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ストリップの貼付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6217A (zh) * 2000-11-28 2002-07-03 米其林技术公司 将缆索布置在旋转表面上的装置及其方法
JP2003103650A (ja) * 2001-09-28 2003-04-0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38590A (ja) * 2004-02-25 2005-09-08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タイヤ成形方法
JP2008074013A (ja) * 2006-09-22 2008-04-03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09101558A (ja) * 2007-10-23 2009-05-14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6217A (zh) * 2000-11-28 2002-07-03 米其林技术公司 将缆索布置在旋转表面上的装置及其方法
JP2003103650A (ja) * 2001-09-28 2003-04-0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38590A (ja) * 2004-02-25 2005-09-08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タイヤ成形方法
JP2008074013A (ja) * 2006-09-22 2008-04-03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09101558A (ja) * 2007-10-23 2009-05-14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6015A (zh) * 2011-11-21 2014-07-2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轮胎帘布层材料的制造装置
CN103946015B (zh) * 2011-11-21 2016-10-0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轮胎帘布层材料的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61728A (ja) 2011-08-25
JP4904407B2 (ja) 2012-03-28
CN102189692B (zh)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55731A (zh) 制造轮胎的方法
US9027622B2 (en) Method of building carcass band and stitcher apparatus
CN101670677A (zh) 一种三鼓式子午线轮胎成型机
CN114919215A (zh) 反包机构、机械鼓及轮胎成型方法
CN107206721A (zh) 用于组装轮胎胎坯的方法及设备
JP2011062779A (ja) ホーリング装置
CN114872359A (zh) 轮胎成型方法及机械鼓
CN102189692B (zh) 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和利用这种胎体帘布层形成设备的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CN217553192U (zh) 具有预支撑的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KR101762747B1 (ko) 차륜용 타이어들을 제조하기 위한 공정 및 장치
CN106142608A (zh) 一段成型机及成型方法
CN111186158B (zh) 一种轮胎钢丝圈卷绕成型工艺
CN217553191U (zh) 机械鼓
CN109278330B (zh) 一种胎面层贴合装置及轮胎成型机
CN101200116A (zh) 半钢子午线轮胎一次法成型机
CN201385435Y (zh) 胎肩垫胶供料架输送模板
JP2008524017A (ja) 車輪用タイヤ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プラント
CN201009435Y (zh) 半钢子午线轮胎一次法成型机
CN206122577U (zh) 一种支撑圈铆合卷绕成型设备
CN102862303B (zh) 具有滚压功能的传递环
CN204604951U (zh) 一段成型机
CN202846910U (zh) 具有滚压功能的传递环
CN105922616A (zh) 一种轮胎成型方法
CN211054454U (zh) 一种车胎第二段成型机的布局结构
CN2902513Y (zh) 多层车圈冲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