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9039B - 电集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集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9039B
CN102189039B CN201110049911.XA CN201110049911A CN102189039B CN 102189039 B CN102189039 B CN 102189039B CN 201110049911 A CN201110049911 A CN 201110049911A CN 102189039 B CN102189039 B CN 1021890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ush
traveling electrode
dust
sweeping
pola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99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9039A (zh
Inventor
织田启吾
安藤寻树
白丸信彦
早津昌树
望月美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ower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89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9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9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9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集尘装置,其能够在维持高集尘率的同时将刷的磨损量抑制在最低限度,而实现刷的长寿命。电集尘装置具有:壳体,其使含尘气体从气体的入口流向出口;多个放电极,其悬挂在所述壳体内的成为集尘区域的气体流路中;以及移动电极,其通过悬垂于成对的环状链的多片集尘极板形成为环状而进行环绕,具有在规定位置对环绕的集尘极板的面进行刷扫的刷机构;其中,所述刷机构包括:固定刷,其对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集尘区域中的灰尘浓度高的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以及旋转刷,其对配置在灰尘浓度低的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

Description

电集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移动电极的电集尘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悬挂在壳体内的多个放电极以及环绕并配置在所述放电极附近的多片集尘极板的电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电集尘装置,已知的有作为用于除掉例如火力发电厂的锅炉排放气体或各种炼钢用高炉排放气体中的灰尘的电集尘装置,下面,根据图6至图9对专利文献1公开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6中,移动电极式电集尘装置10由壳体12、位于该壳体下部的漏斗13、配置在壳体12内的多个金属制放电架(放电极)14及多个金属制移动电极15构成,从入口16进入壳体12内的排放气体17利用电集尘原理进行除尘,并被从出口18排出。由移动电极15捕获的灰尘(尘埃)掉落到漏斗13内,通过未图示的机构将其从排出口20取出。
图7是图6的A-A箭头方向剖面图,如图6所示,多个放电极14通过从绝缘体22垂下的悬挂架24而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悬挂在壳体12内。并且,配置有每隔一个该放电架14环绕的多个移动电极15。
图8是表示移动电极15结构的立体图,一对环状链30、30架设在上部的驱动轮26与下部的滚轮28之间,多片集尘极板32在其移动方向的纵向长度的中间部33的位置被卡止在这一对环状链30、30上而悬垂,板面沿气体流动方向(粗箭头方向)配置,整体形成为环状。驱动轮26的驱动轴34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而旋转,该驱动轴34的旋转被传递至与驱动轮26啮合的一对环状链30、30,从而使形成所述环状的多片集尘极板32每隔一个所述放电架14环绕移动。
图9是移动电极15下部的配置图,在环状链30上悬垂下降的集尘极板32在下部滚轮28位置呈U形折返而转为上升。在夹隔该上升之后的集尘极板32的位置上,按每个移动电极15的各列配置有一对旋转刷36、38(以下,将这一对旋转刷统称为刷机构,并用标记40表示)。刷36、38是将金属制的刷毛植设旋转轴而形成的,刷36顺时针旋转,刷38逆时针旋转,从而将附着在集尘极板32表面的灰尘向下方刷落。通过刷机构40被除掉附着在表面的灰尘的集尘极板32依次上升,在放电架14在某一放电区域利用电集尘原理而将排放气体中的灰尘捕获到其表面后,再次下降。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固定式刷的电集尘机。在该技术中,将固定式刷利用自重或重锤压接在集尘电极的金属网上,从而将灰尘刷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462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6248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刷机构由旋转刷构成,对附着在集尘极板32表面的灰尘进行动态刷落,因此,在灰尘的刷落量大的同时,刷的磨损量也增大。如果刷的磨损量增大,则灰尘刷落量减少,集尘极板的灰尘捕获率降低,从而导致集尘效率变差。此外,更换刷机构需要费用和时间。可见,灰尘浓度越高刷的磨损量越大,这是由于灰尘浓度越高,集尘极板的灰尘捕获量(厚度)增加,从而使刷与灰尘之间的摩擦增大。
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是植设的固定式刷,因此结构简单,但由于刷机构对灰尘进行静态刷落,所以与上述旋转刷相比,由于减小了与灰尘的摩擦,虽然刷的磨损量减小,但相反,灰尘的刷落量也随之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集尘装置,其利用上述旋转刷与固定刷的特性,在维持高集尘率的同时将刷的磨损量抑制在最低限度,从而实现刷的长寿命化。
为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集尘装置,具有:壳体,其使含尘气体从气体的入口流向出口;多个放电极,其悬挂在所述壳体内的成为集尘区域的气体流路中;以及移动电极,其由利用成对的环状链悬挂的多片集尘极板形成环状而进行环绕,其具有在规定位置对所述环绕的集尘极板的面进行刷扫的刷机构;所述电集尘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刷机构包括:固定刷,其对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集尘区域中的灰尘浓度高的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以及旋转刷,其对配置在灰尘浓度低的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
此外,根据所述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刷配置成对被配置在含尘气流的上游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所述旋转刷配置成对被配置在含尘气流的下游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
此外,根据所述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固定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与由所述旋转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利用独立的驱动系统进行环绕。
此外,根据所述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固定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与由所述旋转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环绕。
为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集尘装置,具有:壳体,其使含尘气体从气体的入口流向出口;多个放电极,其悬挂在所述壳体内的成为集尘区域的气体流路中;以及移动电极,其由利用成对的环状链悬挂的多片集尘极板形成环状而进行环绕,其具有在规定位置对所述环绕的集尘极板的面进行刷扫的刷机构;所述电集尘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刷机构包括:第一刷,其对被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集尘区域中的灰尘浓度较高的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以及第二刷,其对被配置在灰尘浓度较低的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其中,所述第一刷由磨损量比所述第二刷少的刷构成。
此外,根据所述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配置成对被配置在含尘气流的上游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所述第二刷配置成对被配置在含尘气流的下游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
此外,根据所述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与由所述第二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利用独立的驱动系统进行环绕。
此外,根据所述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与由所述第二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环绕。
根据本发明,通过针对移动电极的固定刷和旋转刷的适当排列,能够将刷的磨损量抑制在最低限度,从而能够长时间维持高的集尘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切除后的立体图。
图2(a)、(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刷机构的详图。
图3是刷机构的排列、运转时间及集尘率的关系图。
图4是各种刷的运转时间与集尘率的关系图。
图5是各种刷的灰尘浓度与刷磨损量的关系图。
图6是表示电集尘装置的通常结构的侧剖面图。
图7是图6的箭头A-A方向视图。
图8是表示移动电极的通常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移动电极的通常的下部的配置图。
标记说明
1-灰尘浓度高的区域、区域1、气体流路的上游侧区域;
2-灰尘浓度低的区域、区域2、气体流路的下游侧区域;
3a-刷机构、固定刷、第一刷;
3b-刷机构、旋转刷、第二刷;
4a-对区域1的移动电极进行环绕驱动的驱动系统;
4b-对区域2的移动电极进行环绕驱动的驱动系统;
5a、5b-驱动机构;
12-壳体;
14a、14b-放电极;
15a、15b-移动电极;
16-气体入口;
18-气体出口;
30-环状链;
32a、32b-集尘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将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切除后的立体图。对于与背景技术中说明的图6至图8所示的部分附加相同标记的部件表示相同的构成部件。
在图1中,从入口16导入壳体12内的排放气体(含尘气体)17利用电集尘原理被除尘,并从出口18被排出。由移动电极捕获的灰尘(尘埃)掉落到漏斗13内,并通过未图示的机构取出。如标记15a、15b所示,沿含尘气体在壳体12内的流动方向配置有两组移动电极。其中,根据集尘能力也可以配置两组以上的移动电极。
在壳体12内的成为集尘区域的气体流路的上游侧区域1,以与气流相交叉的方式隔开间隔地配置有移动电极15a,在下游侧区域2,以与气流相交叉的方式隔开间隔地配置有移动电极15b。在各移动电极15a、15b上分别经由环状链14a、14b而悬挂有多片集尘极板32a、32b,在环绕各集尘极板的内侧分别悬挂有放电极14a、14b。另外,在图1中,在壳体12的气体流路设有两个区域1、2,并以区域2为最终区域,但在含尘气体浓度高的情况下,也可设置三个以上的区域。
配置在区域1的移动电极15a具有配置成对下方的集尘极板32a进行刷扫的固定刷3a(刷机构、第一刷)。此外,配置在区域2的移动电极15b具有配置成对下方的集尘极板32b进行刷扫的旋转刷3b(刷机构、第二刷)。所述固定刷3a和旋转刷3b具有如图2的刷机构详图所示的结构。
图2(a)所示的固定刷3a,具有在集尘极板32a的宽度方向(与图面垂直的方向)长的长条形状,通过自重或使用未图示的重锤等对集尘极板32a的宽度方向整体施加一定的推压力,从而将附着在沿箭头方向移动的集尘极板32a上的灰尘6a刷落。图2(b)所示的旋转刷3b包括:沿集尘极板32b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圆轴3c、以及在该圆轴3c的周面沿长度方向呈螺旋状植设的刷单体3d,圆轴3c由电机7旋转驱动。此外,该旋转刷3b通过利用未图示的弹簧等施力机构对集尘极板32b的宽度方向整体施加一定的推压力并进行旋转,从而将附着在沿箭头方向移动的集尘极板32b上的灰尘6b刷落。
标记4a、4b分别是对所述移动电极15a、15b进行环绕驱动的驱动系统,标记5a(未图示)、5b表示其驱动机构。利用所述驱动系统4a、4b使所述移动电极15a、15b同步被环绕驱动。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利用所述驱动系统4a、4b而对所述移动电极15a、15b独立进行环绕驱动。
在上述结构中,从入口16导入的含尘气体,首先被配置在区域1的移动电极15a初步进行灰尘捕获,经初步灰尘捕获后的气体,被配置在区域2的移动电极15b再次进行灰尘捕获。因此,由于区域1充满从入口16导入的含尘气体,因此成为灰尘浓度高的区域,由于区域2充满经移动电极15a初步捕获灰尘后的气体,因此成为灰尘浓度低的区域。
图3表示通过实验装置改变区域1、2的刷机构的排列来测定集尘率时的运转时间与集尘率之间的关系。在区域1、2双方都配置有旋转刷的组合1的情况下,集尘率在运转时间为2.5年左右出现降低,而在区域1、2双方都配置有固定刷的组合3的情况下,维持较低的集尘率。但如图中的粗实线所示,在区域1配置固定刷、在区域2配置旋转刷的组合2的情况下,虽然在运转时间为2.5年之前,集尘率比组合1稍低,但即使运转时间超过2.5年,集尘率能够维持并未降低。
因此可以看出,在配置组合2的刷机构的情况下,能够减少两刷的刷磨损,即使在运转时间超过2.5年后,也能够维持较高的集尘率。
图4表示通过同样的实验装置测定的固定刷和旋转刷的运转时间与集尘率之间的关系。入口灰尘浓度是与图3相同条件。图5表示通过同样的实验装置测定的固定刷和旋转刷的入口灰尘浓度与刷磨损量之间的关系。
如图4所示,从刷的种类对集尘率的影响方面考虑,仅使用固定刷的集尘率在90%以上,此外,集尘率随运转时间一起出现降低,但其降低幅度很小。另一方面,仅使用旋转刷的集尘率虽然要比使用固定刷高,但在运转时间超过2.5年后,出现急剧下降,而集尘率低于使用固定刷的情况。此外,如图5所示,从刷的种类对磨损量的影响方面考虑,固定刷的磨损量远小于旋转刷,而且入口灰尘浓度越高,它们之间的差别越大,在3.0g/m3N附近它们之间的差达到1/3以下。这是由于灰尘浓度越高,则附着在集尘极板上的灰尘越厚,该灰尘会加速刷的磨损。此外,如图5所示,图4所示的旋转刷的集尘率的急剧下降是由于旋转刷的磨损增大。
综上所述,固定刷虽然比旋转刷的灰尘刷落量少,但从集尘率方面考虑,固定刷仅比旋转刷低大约百分之几,另一方面,从磨损量方面考虑,固定刷的磨损量是旋转刷的约1/3左右,远小于旋转刷。因此,将灰尘磨损量较少的固定刷设置在灰尘浓度高的区域,尽管灰尘导致的磨损大,但由于将灰尘刷落量大的旋转刷设置在灰尘浓度低的区域,因此,能够使刷组合整体的灰尘导致的磨损量减少,从而能够抑制集尘率的降低。
所述图3所示的组合2,考虑到上述固定刷和旋转刷的有利的特性,在能够维持各刷的高集尘率的同时,能够将刷的磨损量抑制在最低限度,从而实现刷的长寿命化。
此外,在图1中,在由所述固定刷3a刷扫的移动电极15a、与由所述旋转刷3b刷扫的移动电极15b通过驱动系统4a、4b而独立进行环绕的情况下,能够使所述移动电极15a、15b以不同的速度环绕移动。各集尘极板的灰尘附着量由各区域1、2的灰尘浓度决定,此外,灰尘刷落量由各刷对集尘极板的推压力、以及刷与集尘极板的相对移动速度决定。为了维持集尘装置整体的集尘性能,只要能够适当设定环绕速度,就能够容易确定各移动电极15a、15b的集尘效率。

Claims (8)

1.一种电集尘装置,具有:壳体,其具有使含尘气体流入的入口和流出的出口;多个放电极,其悬挂在所述壳体内的成为集尘区域的气体流路中;以及移动电极,其由利用成对的环状链悬挂的多片集尘极板形成环状而进行环绕,其具有在规定位置对所述环绕的集尘极板的面进行刷扫的刷机构;所述电集尘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刷机构包括:固定刷,其对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集尘区域中的灰尘浓度高的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以及旋转刷,其对配置在灰尘浓度低的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刷配置成对被配置在含尘气流的上游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所述旋转刷配置成对被配置在含尘气流的下游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固定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与由所述旋转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利用独立的驱动系统进行环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固定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与由所述旋转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环绕。
5.一种电集尘装置,具有:壳体,其具有使含尘气体流入的入口和流出的出口;多个放电极,其悬挂在所述壳体内的成为集尘区域的气体流路中;以及移动电极,其由利用成对的环状链悬挂的多片集尘极板形成环状而进行环绕,其具有在规定位置对所述环绕的集尘极板的面进行刷扫的刷机构;所述电集尘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刷机构包括:第一刷,其对被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集尘区域中的灰尘浓度较高的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以及第二刷,其对被配置在灰尘浓度较低的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其中,所述第一刷由磨损量比所述第二刷少的刷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刷配置成对被配置在含尘气流的上游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所述第二刷配置成对被配置在含尘气流的下游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第一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与由所述第二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利用独立的驱动系统进行环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第一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与由所述第二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环绕。
CN201110049911.XA 2010-03-11 2011-03-02 电集尘装置 Active CN1021890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4427A JP5513939B2 (ja) 2010-03-11 2010-03-11 電気集塵装置
JP054427/10 2010-03-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9039A CN102189039A (zh) 2011-09-21
CN102189039B true CN102189039B (zh) 2014-09-03

Family

ID=44598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9911.XA Active CN102189039B (zh) 2010-03-11 2011-03-02 电集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13939B2 (zh)
CN (1) CN1021890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4811A (zh) * 2014-10-29 2015-02-04 王博 一种用于移动电极型集尘器集尘板的牵引装置
CN105032617A (zh) * 2015-07-04 2015-11-11 艾尼科环保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除尘器的收尘电极极板
CN106540809A (zh) * 2015-09-16 2017-03-29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水浸自净布卷帘湿式静电收尘装置
CN106423563A (zh) * 2016-08-30 2017-02-22 艾尼科环保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带极板喷淋装置的湿式柔性移动极板静电除尘器
CN106733199A (zh) * 2016-12-07 2017-05-31 爱康森德(深圳)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静电除尘装置
CN112135689B (zh) * 2018-05-28 2022-04-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集尘设备以及搭载有集尘设备的空调机
KR102118892B1 (ko) * 2018-07-12 2020-06-16 조성진 전기집진기
KR200490821Y1 (ko) * 2018-07-26 2020-01-10 조성진 전기집진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6212A (ja) * 1993-09-29 1995-04-11 Nippon Densetsu Kk 移動電極式電気集塵方法
JPH11290719A (ja) * 1998-04-14 1999-10-26 Sumitomo Heavy Ind Ltd 電気集塵装置
JP3484687B2 (ja) * 1998-11-09 2004-01-06 日立プラント建設株式会社 移動電極形電気集塵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1246286A (ja) * 2000-03-07 2001-09-11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移動電極式電気集塵装置
JP2001276652A (ja) * 2000-04-03 2001-10-09 Inoue Shokai:Kk 集塵装置の清掃用ブラシ
CN2762889Y (zh) * 2005-02-21 2006-03-08 罗思玲 强效净化型静电除尘器
CN2923037Y (zh) * 2006-06-28 2007-07-18 龙岩协珂除尘设备有限公司 电除尘器的阳极板
JP5018709B2 (ja) * 2008-09-11 2012-09-05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ントテクノロジー 移動電極式電気集塵装置および移動電極式電気集塵装置の部材搬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246286A 2001.09.11
JP特开平7-96212A 1995.04.1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83359A (ja) 2011-09-22
CN102189039A (zh) 2011-09-21
JP5513939B2 (ja) 201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9039B (zh) 电集尘装置
EP2424674B1 (e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with collection belt
CN101786045B (zh) 电集尘装置和刮落装置
JP2011092932A (ja) 電気集塵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空気清浄機
JP6104950B2 (ja) 集塵装置、集塵装置の電極選定方法及び集塵方法
US20110308768A1 (en) Cleaning mechanism with tandem movement over emitter and collector surfaces
CN204051909U (zh) 一种往复电极静电除尘单元
CN101804384A (zh) 格栅式横向进风紊流式电除尘器
CN103008107A (zh) 连续缠绕移动集尘板式静电除尘机
WO2016163335A1 (ja) 荷電装置及び電気集塵機
JP6001908B2 (ja) 回転電極式電気集塵機
JP6046979B2 (ja) 電気集塵機
JP6333697B2 (ja) 電気集じん装置
JP2009285560A (ja) 電気集塵ユニット
CN202087420U (zh) 一种变流场高效电除尘器
KR20180007265A (ko) 미스트 제거장치
EP0577895A1 (en) An inertia separation type filter
CN211613071U (zh) 一种进风除尘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输风设备
CN202778191U (zh) 电袋复合除尘器
CN102784720A (zh) 外布水移动式柔性集尘极装置
CN211158939U (zh)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的简易自清洁装置
JP2016117006A (ja) 電気集塵装置
CN104436972A (zh) 一种除尘装置
WO2008068822A1 (ja) 電気集塵装置の移動電極
CN103912905A (zh) 折板惯性除油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1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1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COMPLETE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LTD.

Effective date: 201504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2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mplete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29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Complete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pow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ECHATRONICS SYSTEM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