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5533B - 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5533B
CN102185533B CN2011101350598A CN201110135059A CN102185533B CN 102185533 B CN102185533 B CN 102185533B CN 2011101350598 A CN2011101350598 A CN 2011101350598A CN 201110135059 A CN201110135059 A CN 201110135059A CN 102185533 B CN102185533 B CN 1021855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voltage
energy
photovoltaic cell
storag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350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5533A (zh
Inventor
葛宝明
孙东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1350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855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85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5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5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55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其中,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储能型准-Z源逆变器;控制器包括电容电压外环和储能电池电流内环,调节逆变器的直通占空比,该控制使得直流母线电压一直保持恒定,即使光伏电池电压宽范围变化;逆变器输出功率由功率环控制,通过控制光伏电池和逆变器输出功率,对储能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可实现最大功率跟踪。本发明通过单级功率变换完成升/降压、逆变和储能,以较简的结构实现最小逆变器容量,确保直流母线电压恒定、电网得到平稳功率,可最大限度地收集太阳能,改善发电效率。

Description

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颇具前景的新能源发电之一,主要包括独立发电系统和并网发电系统两类,并网型光伏发电是当今发展的主流趋势。功率变换器在光伏发电中担负着重要角色,是连接光伏电池与电网(或用户)、有效传递能量的桥梁,其可靠性、效率与费用对整个光伏发电系统至关重要。
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功率变换器拓扑结构,具有两级或单级、有变压器或无变压器的特点。单级式结构具有紧凑、低费用、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特点。但是,这种单级功率变换器只具有降压功能,而且一块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较低(典型值为12V,24V,或48V),受光线辐射、尤其是温度变化的影响,输出电压宽范围变化。为此,传统单级式的逆变器容量偏大,以适应光伏电池电压的宽范围变化;为了满足并网电压要求,在逆变器输出与电网间连接一个低频升压变压器,导致系统体积庞大、效率降低、高噪声和高费用。不采用变压器时,则将若干光伏电池板串联,以得到一个较高的直流电压(比电网电压略高),串联的光伏电池在局部阴影时存在较大功率损失和热斑问题。两级式结构采用DC/DC变换器,将宽范围变化的光伏电池输出电压升到一个恒定的期望值,逆变器的KVA定额最小,也无需变压器。但是,DC/DC变换器将使系统费用增加,效率降低。
光伏电池产生的功率受辐射和温度影响,所以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的功率与天气、季节相关,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波动的功率对电网有负面影响,尽管目前尚无导致严重电网失败的案例,但是随着太阳能电站数量、容量的扩大,这个问题将日益突出,寻求解决方案刻不容缓。比较理想的是,在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中结合储能电池,将多余电能存入储能系统,以避免电网电压上升;也不必关掉一部分光伏发电系统,而浪费能量。根据电网的需求,储能系统可以吸收光伏发电系统多余的能量,或弥补其不足,即削峰填谷,类似于一个能量缓存,也称可调度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王长贵,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综述(上),《太阳能》,2008年第2期,页码14-17]。这样,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最大限度地收集太阳能功率,实现高效率,同时确保电网得到平稳的功率,从而最小化或消除光伏发电系统对电网的负面影响。另外,储能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还能实现一些重要的辅助功能,诸如无功补偿、电力调峰控制等,使电网更可靠。但是,现有的方案基于传统单级或两级功率变换器,体现有各自的不足;为了有效管理储能电池的充放电,还额外引入双向DC/DC变换器,增加了硬件费用和控制的复杂度,效率将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基于本发明,可以很好地克服光伏电池电压变化对直流母线电压带来的影响,确保直流母线电压恒定,并且,不增加硬件费用和控制的复杂度,以单级变换实现升/降压、逆变与储能,最大限度地收集光伏电池功率,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
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作为被控对象的储能型准-Z源逆变器;其中:
所述储能型准-Z源逆变器包括:储能电池、三相逆变器、二极管D、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2、电感L1、电感L2、LC滤波器、光伏电池、电网及局部负载;所述LC滤波器包括输出滤波电感Lf和输出滤波电容Cf;并且,所述电容C2的负极与所述电感L1相连,所述电容C2的正极和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正极连;所述二极管D的阴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1正极和所述电感L2相连;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相逆变器正极;所述电容C1的负极与所述三相逆变器的负极相连;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所述光伏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负极相连;所述三相逆变器的输出经过LC滤波器后并入电网,并供电当地负载;所述储能电池跨接于所述电容C1两端,且所述储能电池的正极连接于电容C1的正极。
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第二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电压检测单元、SPWM调制单元、比例积分调节器PI、比例调节器P、前馈控制调节器、加法器、功率控制调节器、输出功率计算单元和最大功率跟踪单元;其连接方式为:所述第一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从所述LC滤波器的输出测量到电压和电流,输入给所述输出功率计算单元,用于计算三相逆变器的输出功率;所述输出功率计算单元将求得的功率输入给所述功率控制调节器,作为功率控制的反馈量;所述第一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从所述LC滤波器的输出测量到电压和电流,输入给所述功率控制调节器,用于对三相逆变器实现功率控制;所述第二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测量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储能电池的功率,将所述储能电池的功率与所述三相逆变器的输出功率通过加法器运算,计算出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输入给所述最大功率跟踪单元,根据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确定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在功率闭环作用下,所述功率控制调节器输出三相期望电压信号,作为所述SPWM调制单元的调制信号;所述电压检测单元测量所述电容C2电压,作为电压外环控制的反馈量,所述电容C2电压的期望值为预先设定值,将所述电压外环控制的反馈量与所述预先设定值比较后,经过比例调节器P,输出储能电池的期望电流,确保直流母线电压恒定;来自所述第二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的储能电池实际电流与期望电流值比较,经过所述比例积分调节器PI后,作为所述三相逆变器直通占空比的微调量;所述前馈控制调节器利用所述电容C2电压的期望值,计算出逆变器直通占空比的预设值,将其与占空比的微调量相加,得到逆变器直通占空比;该占空比与三相期望电压信号共同作用于SPWM调制器,产生驱动信号,控制三相逆变器工作。
上述系统中,电容C2的期望电压V* C2和储能电池的设计电压按照如下方式确定: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光伏电池特点,选取光伏电池的一个标称电压Vin,N,该电压为光伏电池的通常工作电压,预先设定期望的直流母线电压为VPN时,电容C2期望电压为V* C2=(VPN-Vin,N)/2,储能电池的设计电压为(VPN+Vin,N)/2。
上述系统中,最大功率跟踪算法具体为:
确定三相逆变器的初始期望输出功率;
将所述初始期望输出功率作为所述功率控制调节器的输入,检测系统由此所产生的实际响应,计算储能电池和光伏电池的初始功率响应;
逐步调整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并将其重新作为所述功率控制调节器的输入,检测系统由此产生的实际响应,计算调整后的储能电池和光伏电池的新功率响应;
判定光伏电池的新功率响应较上次功率响应是增加还是减小;若增加,则继续沿此方向调整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计算光伏电池的实际功率响应,与其上次功率响应比较,直到发现光伏电池功率开始减小时,则获得最大功率点;若减小,则沿相反方向调整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计算光伏电池的实际功率响应,与其上次功率响应比较,直到发现光伏电池功率开始减小时,则获得最大功率点;依据所述最大功率点,确定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方法,所述方法用于控制储能型准-Z源逆变器,所述储能型准-Z源逆变器包括储能电池、三相逆变器、二极管D、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2、电感L1、电感L2、LC滤波器、光伏电池、电网及局部负载;所述LC滤波器包括输出滤波电感Lf和输出滤波电容Cf组成;并且,所述电容C2的负极与所述电感L1相连,所述电容C2的正极和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正极连;所述二极管D的阴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1正极和所述电感L2相连;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相逆变器正极;所述电容C1的负极与所述三相逆变器的负极相连;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所述光伏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负极相连;所述三相逆变器的输出经过LC滤波器后并入电网,并供电当地负载;所述储能电池跨接于所述电容C1两端,且所述储能电池的正极连接于电容C1的正极。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光伏电池特点,选取光伏电池的一个标称电压Vin,N,该电压为光伏电池的通常工作电压,预先设定期望的直流母线电压为VPN时,电容C2期望电压为V* C2=(VPN-Vin,N)/2,储能电池的设计电压为(VPN+Vin,N)/2。
步骤2:测量所述LC滤波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并依据所述电压和电流计算所述三相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将所述三相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作为功率控制调节的反馈量。
步骤3:测量储能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计算所述储能电池的功率。
步骤4:将所述储能电池的功率与所述三相逆变器的输出功率通过加法器运算,计算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
步骤5:基于所述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进行最大功率跟踪,确定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
步骤6:依据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和步骤2中获取的所述功率控制调节器的反馈量,并利用所述LC滤波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计算三相期望电压信号。
步骤7:测量所述电容C2的实际电压,将步骤1中电容C2的期望电压V* C2减去所述电容C2的实际电压,其差经过比例调节,输出储能电池的期望电流,确保直流母线电压恒定;所述比例调节参数为储能电池内阻的倒数,且为负值。
步骤8:将步骤7中获取的所述储能电池的期望电流值减去步骤3中测得的所述储能电池的电流,其差经过比例积分调节后,输出所述三相逆变器的直通占空比微调量;比例积分调节需确保实现储能电池电流的无静差跟踪。
步骤9:利用步骤1中所述电容C2的期望电压V* C2,通过前馈控制,计算所述三相逆变器直通占空比的预设值,并与步骤8中获取的所述直通占空比微调量相加,得到逆变器的直通占空比。
步骤10,将步骤9中该逆变器的直通占空比与步骤6中所述三相期望电压信号进行SPWM调制,产生门驱动信号,控制所述三相逆变器工作。
步骤11,当光伏电池实际电压大于其标称电压Vin,N时,储能电池充电,吸收光伏电池产生的多余能量;当光伏电池实际电压小于其标称电压Vin,N时,储能电池放电。
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5中,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通过步骤51-步骤55确定:
步骤51,确定三相逆变器的初始期望输出功率。
步骤52,将所述初始期望输出功率作为所述功率控制调节器的输入,检测系统由此所产生的实际响应,计算储能电池和光伏电池的初始功率响应。
步骤53,逐步调整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并将其重新作为所述功率控制调节器的输入,检测系统由此产生的实际响应,计算调整后的储能电池和光伏电池的新功率响应。
步骤54,判定步骤53中获得的光伏电池的新功率响应较上次功率响应是增加还是减小;若增加,则继续沿此方向调整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计算光伏电池的实际功率响应,将其与前一次结果比较,直到发现光伏电池功率开始减小时,则获得最大功率点;若减小,则沿相反方向调整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计算光伏电池的实际功率响应,将其与前一次结果比较,直到发现光伏电池功率开始减小时,则获得最大功率点。
步骤55,依据所述最大功率点,确定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通过单级功率变换完成升/降压、逆变和储能,以较简的结构实现最小逆变器容量,确保直流母线电压恒定、电网得到平稳功率,可最大限度地收集太阳能,改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控制系统在光伏电池功率变化、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恒定时的光伏电池电压、两电容电压、两电感电流、储能电池电流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控制系统在光伏电池功率变化、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恒定时的光伏电池功率、储能电池功率、逆变器输出功率、直流母线电压、逆变器直通占空比、逆变器输出电压和电流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控制系统在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变化时的光伏电池电压、两电容电压、两电感电流、储能电池电流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控制系统在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变化时的光伏电池功率、储能电池功率、逆变器输出功率、直流母线电压、逆变器直通占空比、逆变器输出电压和电流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其中,储能型准-Z源逆变器包括:储能电池,3相逆变器,二极管D,电解电容C1、C2,电感L1和L2,输出滤波电感Lf和电容Cf,光伏电池、电网和局部负载;其连接方式为:电容C2负极与电感L1相连,其正极和3相逆变器正极连;二极管D的阴极与电容C1正极、电感L2相连;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于3相逆变器正极;电容C1的负极与3相逆变器负极相连;电感L1的一端与光伏电池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3相逆变器输出经过LC滤波器后并入电网,并供电当地负载;储能电池跨接于电容C1两端,且其正极连接于电容C1的正极。
对于该储能型功率变换主电路,逆变器各桥臂可以直通,使其具有升压功能,通过控制其直通占空比,控制从输入电压Vin到直流母线峰值电压VPN的泵升电压比,它们具有关系式
V PN = 1 1 - 2 D V V in
式中,DV为直通占空比。改变DV可以改变电容C1两端的电压,对储能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可见,该功率电路以单级功率变换的形式,同时实现升/降压、逆变和储能,适应于光伏电池电压宽范围变化,避免了以往单级逆变器设计容量过大的弊端,也无需两级式系统中额外的DC/DC变换器,同时也避免了现有储能系统中额外的功率电路。逆变器允许电路直通,不会由此导致电路损坏,增强了系统可靠性,无需死区则改善了输出电流波形。
但是,直流母线电压为VPN=VC1+VC2=2VC1-Vin,而电容C1与电池并联,所以其电压VC1被钳制为与电池电压相等。储能电池电压与荷电状态有关,一般相对稳定,这样光伏电池电压的变化将直接体现到直流母线电压。由于光照辐射和温度变化会影响到光伏电池电压,尤其是温度的变化对光伏电池电压影响较大。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则无法实现直流母线电压恒定的目的,将对逆变器及其控制带来不利影响:1)对开关器件的选择有影响,需要选择较大的耐压,以满足宽范围电压变化的要求;2)为了控制恒定的输出电压,必须根据直流母线电压的变化,实时调整调制指数,不仅使算法复杂,而且调制指数变化会影响到直通占空比的取值范围。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本发明的控制系统通过双闭环控制,即使光伏电池输出电压宽范围变化,但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始终恒定;而且,该系统可以实现:1)太阳能最大功率跟踪;2)能量缓冲或削峰填谷的作用,即:当光伏电池提供的功率不足以电网(或用户)需求时,储能电池将提供能量,补充功率差;当光伏电池产生的功率大于电网(或用户)需求时,多余的功率将输入储能电池,进行能量存储;3)逆变并网或供电给局部负载。
如图1所示,控制器包括:第一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1,第二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7,电压检测单元8,SPWM(正弦脉宽调制)调制单元5,比例积分调节器PI,比例调节器P,前馈控制调节器6,加法器9,功率控制调节器2,输出功率计算单元3,最大功率跟踪单元4;其连接方式为:第一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1从逆变器的LC滤波器输出测量到电压和电流,输入给输出功率计算单元3,用于计算实际输出功率;输出功率计算单元3将求得的功率输入给功率控制调节器2,作为功率控制的反馈量;第一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1从LC滤波器的输出测量到电压和电流,输入给功率控制调节器2,用于对三相逆变器实现功率控制;第二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7测量储能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储能电池的功率,将其与逆变器输出功率通过加法器9运算,计算出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输入给最大功率跟踪单元4,用于实现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的跟踪,也就是,通过小步调整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P× out,作为功率控制调节器2的输入,然后在下一步检测其实际响应Pout,计算储能电池和光伏电池的功率响应PB与Pin,判定光伏电池功率Pin较前一步是增加还是减小:若属于增加,则继续沿此方向调整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P× out,计算光伏电池的实际功率响应,将其与前一次结果比较,直到发现光伏电池功率Pin开始减小时,则获得最大功率点;若属于减小,则沿相反方向调整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P× out,计算光伏电池的实际功率响应,将其与前一次结果比较,直到发现光伏电池功率Pin开始减小时,则获得最大功率点;在功率闭环作用下,功率控制调节器2输出三相期望电压信号(
Figure BDA0000063083680000111
Figure BDA0000063083680000112
),作为SPWM调制单元5的调制信号;电压检测单元8测量电容C2电压,作为电压外环控制的反馈量,电容C2电压的期望值为预先设定值,二者比较后,经过比例调节器P,输出储能电池的期望电流
Figure BDA0000063083680000113
来自第二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的储能电池实际电流与期望电流值比较,经过比例积分调节器PI后,作为逆变器直通占空比的微调量d;前馈控制调节器6则利用电容C2电压的期望值V* C2,计算出逆变器直通占空比的预设值d0,将其与占空比的微调量d相加,得到逆变器直通占空比DV;该占空比DV与三相期望电压信号(
Figure BDA0000063083680000115
Figure BDA0000063083680000116
)共同作用于SPWM调制器5,产生驱动信号,控制三相逆变器工作。
储能电池功率为光伏电池功率与逆变器输出功率的差,实现能量缓冲或削峰填谷的作用。根据光伏电池产生功率和注入电网功率的情况,储能电池将进行充电或放电,即:1)当光伏电池产生功率大于注入电网功率时,储能电池充电,充电功率为二者的差功率;2)当光伏电池产生功率小于注入电网功率时,储能电池放电,放电功率为二者的差功率;3)当光伏电池产生功率等于注入电网功率时,储能电池不充电也不放电。
如图1所示,比例积分调节器PI的参数要满足储能电池电流的无静差跟踪控制;比例调节器P的控制参数要等于储能电池内阻的倒数,且为负值,以确保直流母线电压一直恒定,具体为:
在电压外环作用下,储能电池期望电流为
i* B=k(V* C2-VC2)
式中,k为比例参数,VC2为电容C2电压,V* C2为电容C2期望电压;
在电流内环作用下,有i* B=iB,即储能电池的实际电流iB等于期望电流i* B。储能电池的实际电流为
iB=(VB-VC1)/r
式中,VB为储能电池电压,VC1为电容C1电压,r为储能电池内阻;
如果要求k·r=-1,那么直流母线电压为
VPN=VC2+VC1=V* C2+VB
因为储能电池电压与荷电状态有关,一般相对稳定,所以在电容C2期望电压恒定的情况下,直流母线电压为恒定;
电容C2期望电压V* C2和储能电池的设计电压如下:
因为直流母线电压为VPN=2V* C2+Vin,式中Vin为光伏电池端电压,所以储能电池的期望电流为
i* B=0.5k(2V* C2-VPN+Vin)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比如辐射和温度等,和光伏电池特点,选取光伏电池的一个标称电压Vin,N,该电压为光伏电池的通常工作电压;由于VPN=2V* C2+Vin,N,那么储能电池电流的期望值为i* B=0.5k(Vin-Vin,N);可见,当光伏电池实际电压Vin大于其标称电压Vin,N时,i* B<0,储能电池充电,吸收光伏电池产生的多余能量;当光伏电池实际电压Vin小于其标称电压Vin,N时,i* B>0,储能电池放电,供电给负载;当期望的直流母线电压为VPN时,储能电池的设计电压为(VPN+Vin,N)/2,电容C2的期望电压为V* C2=(VPN-Vin,N)/2;
应用上述实施例进行仿真建模,图2a、图2b、图3a和图3b给出了仿真结果,图中的符号分别为:Time表示时间,单位为秒(s);Vc1表示电容C1的端电压,Vc2表示电容C2的端电压,单位均为伏特(V);Vin表示光伏电池端电压,单位为伏特(V);iL1和iL2分别为电感L1和L2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Va表示逆变器输出经滤波器后的a相电压,单位为伏特(V);iabc表示逆变器输出的3相电流,单位为安培(A);Vpn表示直流母线电压,单位为伏特(V);DV表示直通占空比;iB表示储能电池电流,单位为安培(A);Pin、Pout、PB分别表示光伏电池功率、逆变器输出功率和储能电池功率,单位为瓦(W)。
图2a和图2b对应的运行条件为:光伏电池输出功率变化,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恒定、无功功率为零。参数为:Vin在0.5-0.6s期间光伏电池电压从70V逐渐增加到120V,Vin,N=85V。在本发明控制系统作用下,直流母线电压为恒定值,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和功率都为恒定。一开始时,Pin<Pout,光伏电池和储能电池共同提供功率给负载;光伏电池电压从70V经过85V到120V的过程中,储能电池的状态从放电转变为充电,光伏电池功率和逆变器输出功率的差被储能电池所平衡;当光伏电池电压增加时,光伏电池电流和功率增加,由于Vin>Vin,N,储能电池充电;iL2>iL1时储能电池放电;iL2<iL1时储能电池充电,这与没有储能电池的情形截然不同。图2中,正的iB(或PB)表示放电,负的iB(或PB)代表充电;DV的改变体现了控制系统的调节作用。
光伏电池负载的变化将导致光伏电池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变化,进而使得储能电池运行状态变化,例如,在同样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一个大的光伏电池电流将导致一个低的光伏电池电压,一个低的电流将导致高的光伏电池电压;而光伏电池电压将确定本发明系统储能电池的充电或放电,如图3a和图3b所示。仿真中,光伏电池的开路电压为120V,逆变器负载电阻在0.5秒从4Ω变为16Ω,这使得负载减小。从图3a和图3b看,逆变器输出功率Pout和三相电流iabc从0.5秒开始减小,光伏电池电流也相应减小,光伏电池电压增加,光伏电池功率Pin减小,但是直流母线电压VPN和逆变器输出相电压va保持恒定不变。因为0.5秒后,负载功率小于光伏电池功率,多余的功率被充入储能电池,即PB<0(或iB<0);而0.5秒前,负载功率大于光伏电池功率,缺少的功率部分由储能电池补充,即PB>0(或iB>0);而且储能电池充电时,iL2<iL1;储能电池放电时,iL2>iL1;DV的改变体现了控制系统的调节作用。
从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
1)如果没有该发明的双闭环控制,则直流母线电压将随光伏电池电压变化而变化,将直接影响逆变输出电压,而且给器件安全带来威胁。因为直流母线电压为VPN=2VC1-Vin,电容C1与电池并联,所以电容C1电压被钳制为与电池电压相等,相对恒定,这样光伏电池电压的变化将直接体现到直流母线电压。通过该发明的双闭环控制,直流母线电压为VPN=2V* C2+Vin,N,即使光伏电池输出电压宽范围变化,但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始终恒定,这是一般系统所期望的。
2)该系统以单级功率变换的形式同时实现了升/降压、逆变与能量存储,可并网或独立运行,适应于光伏电池电压宽范围变化。避免了以往单级逆变器设计容量过大的弊端,无需两级式系统中额外的DC/DC变换器。而且,无需额外的功率电路即可有效地管理储能电池的充放电,简化了系统硬件。该系统中逆变器允许电路直通,不会由此导致电路损坏,增强了系统可靠性,无需死区则改善了输出电流波形。
3)该系统中,储能电池实现能量缓冲或削峰填谷的作用,即:当光伏电池提供的功率不足以电网(或用户)需求时,储能电池将提供能量,补充功率差;当光伏电池产生的功率大于电网(或用户)需求时,多余的功率将输入储能电池,进行能量存储。储能电池的充放电管理,通过控制光伏电池和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实现,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光伏输出功率,又能合理地实现电池的最小损耗和最长寿命。
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方法实施例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方法。
该方法用于控制储能型准-Z源逆变器,储能型准-Z源逆变器的结构参照图1,包括储能电池、三相逆变器、二极管D、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2、电感L1、电感L2、LC滤波器、光伏电池、电网及局部负载;LC滤波器由输出滤波电感Lf和输出滤波电容Cf组成;并且,电容C2的负极与电感L1相连,电容C2的正极和三相逆变器的正极连;二极管D的阴极同时与电容C1正极和电感L2相连;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于三相逆变器正极;电容C1的负极与三相逆变器的负极相连;电感L1的一端与光伏电池的正极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三相逆变器的输出经过LC滤波器后并入电网,并供电当地负载;储能电池跨接于电容C1两端,且储能电池的正极连接于电容C1的正极。
控制方法基于的硬件为图1的控制器部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光伏电池特点,选取光伏电池的一个标称电压Vin,N,该电压为光伏电池的通常工作电压,当期望的直流母线电压为VPN时,电容C2期望电压为V* C2=(VPN-Vin,N)/2,储能电池的设计电压为(VPN+Vin,N)/2。
步骤2:测量LC滤波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并依据电压和电流计算三相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将三相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作为功率控制调节的反馈量。
步骤3:测量储能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储能电池的功率。
步骤4:将储能电池的功率与三相逆变器的输出功率通过加法器运算,计算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
步骤5:基于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进行最大功率跟踪确定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
步骤6:依据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和步骤2中获取的功率控制调节器的反馈量,并利用LC滤波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计算三相期望电压信号。
步骤7:测量电容C2的实际电压,将步骤1中电容C2的期望电压V* C2减去所述电容C2的实际电压,其差经过比例调节,输出储能电池的期望电流,确保直流母线电压恒定;比例调节的参数为储能电池内阻的倒数,且为负值。
步骤8:将步骤7中获取的所述储能电池的期望电流值减去步骤3中测得的所述储能电池的电流,其差经过比例积分调节后,输出所述三相逆变器的直通占空比微调量;比例积分调节的参数要确保实现储能电池电流的无静差跟踪。
步骤9:利用步骤1中所述电容C2的期望电压V* C2,通过前馈控制,计算三相逆变器直通占空比的预设值,并与步骤8中获取的直通占空比微调量相加,得到逆变器的直通占空比。
步骤10,将步骤9中该逆变器的直通占空比与步骤6中三相期望电压信号共同作用于SPWM调制器,产生门驱动信号,控制三相逆变器工作。
步骤11,当光伏电池实际电压大于其标称电压Vin,N时,储能电池充电,吸收光伏电池产生的多余能量;当光伏电池实际电压小于其标称电压Vin,N时,储能电池放电。
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5中,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通过步骤51-步骤55确定:
步骤51,确定三相逆变器的初始期望输出功率。
步骤52,将所述初始期望输出功率作为所述功率控制调节器的输入,检测系统由此所产生的实际响应,计算储能电池和光伏电池的初始功率响应。
步骤53,逐步调整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并将其重新作为所述功率控制调节器的输入,检测系统由此产生的实际响应,计算调整后的储能电池和光伏电池的新功率响应。
步骤54,判定步骤53中获得的光伏电池的新功率响应较上次功率响应是增加还是减小;若增加,则继续沿此方向调整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计算光伏电池的实际功率响应,将其与前一次结果比较,直到发现光伏电池功率开始减小时,则获得最大功率点;若减小,则沿相反方向调整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计算光伏电池的实际功率响应,将其与前一次结果比较,直到发现光伏电池功率开始减小时,则获得最大功率点。
步骤55,依据所述最大功率点,确定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
上述实施例中,储能电池功率为光伏电池功率与逆变器输出功率的差,实现能量缓冲或削峰填谷的作用。根据光伏电池产生功率和注入电网功率的情况,储能电池将进行充电或放电,即:1)当光伏电池产生功率大于注入电网功率时,储能电池充电,充电功率为二者的差功率;2)当光伏电池产生功率小于注入电网功率时,储能电池放电,放电功率为二者的差功率;3)当光伏电池产生功率等于注入电网功率时,储能电池不充电也不放电。
上述各个步骤的实现可以通过图1中的控制系统来实现。
如图1所示,比例积分调节器PI的参数要满足储能电池电流的无静差跟踪控制;比例调节器P的控制参数要等于储能电池内阻的倒数,且为负值,以确保直流母线电压一直恒定,具体为:
在电压外环作用下,储能电池期望电流为
i* B=k(V* C2-VC2)
式中,k为比例参数,VC2为电容C2电压,V* C2为电容C2期望电压;
在电流内环作用下,有i* B=iB,即储能电池的实际电流iB等于期望电流i* B。储能电池的实际电流为
iB=(VB-VC1)/r
式中,VB为储能电池电压,VC1为电容C1电压,r为储能电池内阻;
如果要求k·r=-1,那么直流母线电压为
VPN=VC2+VC1=V* C2+VB
因为储能电池电压与荷电状态有关,一般相对稳定,所以在电容C2期望电压恒定的情况下,直流母线电压为恒定;
电容C2的期望电压V* C2和储能电池的设计电压如下:
因为直流母线电压为VPN=2V* C2+Vin,式中Vin为光伏电池端电压,所以储能电池的期望电流为
i* B=0.5k(2V* C2-VPN+Vin)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比如辐射和温度等,和光伏电池特点,选取光伏电池的一个标称电压Vin,N,该电压为光伏电池的通常工作电压;由于VPN=2V* C2+Vin,N,那么储能电池电流的期望值为i* B=0.5k(Vin-Vin,N);可见,当光伏电池实际电压Vin大于其标称电压Vin,N时,i* B<0,储能电池充电,吸收光伏电池产生的多余能量;当光伏电池实际电压Vin小于其标称电压Vin,N时,i* B>0,储能电池放电,供电给负载;当期望的直流母线电压为VPN时,储能电池的设计电压为(VPN+Vin,N)/2,电容C2的期望电压为V* C2=(VPN-Vin,N)/2。
需要说明的是,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方法与控制系统原理相似,都是通过电容电压外环和储能电池电流内环,调节逆变器的直通占空比,该控制使得直流母线电压一直保持恒定,即使光伏电池电压宽范围变化;逆变器输出功率由功率环控制,通过控制光伏电池和逆变器输出功率,对储能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可实现最大功率跟踪。相同之处不再赘述,相互之间互相参照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作为被控对象的储能型准-Z源逆变器;其中,
所述储能型准-Z源逆变器包括:储能电池、三相逆变器、二极管D、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2、电感L1、电感L2、LC滤波器、光伏电池、电网及局部负载;所述LC滤波器包括输出滤波电感Lf和输出滤波电容Cf;并且,所述电容C2的负极与所述电感L1相连,所述电容C2的正极和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正极连;所述二极管D的阴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1正极和所述电感L2相连;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相逆变器正极;所述电容C1的负极与所述三相逆变器的负极相连;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所述光伏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负极相连;所述三相逆变器的输出经过LC滤波器后并入电网,并供电当地负载;所述储能电池跨接于所述电容C1两端,且所述储能电池的正极连接于电容C1的正极;以及
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第二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电压检测单元、SPWM调制单元、比例积分调节器PI、比例调节器P、前馈控制调节器、加法器、功率控制调节器、输出功率计算单元和最大功率跟踪单元;其连接方式为:所述第一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从所述LC滤波器的输出测量到电压和电流,输入给所述输出功率计算单元,用于计算三相逆变器的输出功率;所述输出功率计算单元将求得的功率输入给所述功率控制调节器,作为功率控制的反馈量;所述第一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从所述LC滤波器的输出测量到电压和电流,输入给所述功率控制调节器,用于对三相逆变器实现功率控制;所述第二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测量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储能电池的功率,将所述储能电池的功率与所述三相逆变器的输出功率通过加法器运算,计算出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输入给所述最大功率跟踪单元,根据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确定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在功率闭环作用下,所述功率控制调节器输出三相期望电压信号,作为所述SPWM调制单元的调制信号;所述电压检测单元测量所述电容C2电压,作为电压外环控制的反馈量,所述电容C2电压的期望值为预先设定值,将所述电压外环控制的反馈量与所述预先设定值比较后,经过比例调节器P,输出储能电池的期望电流,确保直流母线电压恒定;来自所述第二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的储能电池实际电流与期望电流值比较,经过所述比例积分调节器PI后,作为所述三相逆变器直通占空比的微调量;所述前馈控制调节器利用所述电容C2电压的期望值,计算出逆变器直通占空比的预设值,将其与占空比的微调量相加,得到逆变器直通占空比;该占空比与三相期望电压信号共同作用于SPWM调制器,产生驱动信号,控制三相逆变器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功率跟踪算法具体为:
确定三相逆变器的初始期望输出功率;
将所述初始期望输出功率作为所述功率控制调节器的输入,检测系统由此所产生的实际响应,计算储能电池和光伏电池的初始功率响应;
逐步调整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并将其重新作为所述功率控制调节器的输入,检测系统由此产生的实际响应,计算调整后的储能电池和光伏电池的新功率响应;
判定光伏电池的新功率响应较上次功率响应是增加还是减小;若增加,则继续沿此方向调整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计算光伏电池的实际功率响应,与其上次功率响应比较,直到发现光伏电池功率开始减小时,则获得最大功率点;若减小,则沿相反方向调整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计算光伏电池的实际功率响应,与其上次功率响应比较,直到发现光伏电池功率开始减小时,则获得最大功率点;
依据所述最大功率点,确定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2电压的期望值V* C2和储能电池的设计电压按照如下方式确定: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光伏电池特点,选取光伏电池的一个标称电压Vin,N,该电压为光伏电池的通常工作电压,预先设定期望的直流母线电压为VPN时,所述电容C2电压的期望值为V* C2=(VPN-Vin,N)/2,储能电池的设计电压为(VPN+Vin,N)/2。
4.一种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用于控制储能型准-Z源逆变器,所述储能型准-Z源逆变器包括储能电池、三相逆变器、二极管D、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2、电感L1、电感L2、LC滤波器、光伏电池、电网及局部负载;所述LC滤波器由输出滤波电感Lf和输出滤波电容Cf组成;并且,所述电容C2的负极与所述电感L1相连,所述电容C2的正极和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正极连;所述二极管D的阴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1正极和所述电感L2相连;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相逆变器正极;所述电容C1的负极与所述三相逆变器的负极相连;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所述光伏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负极相连;所述三相逆变器的输出经过LC滤波器后并入电网,并供电当地负载;所述储能电池跨接于所述电容C1两端,且所述储能电池的正极连接于电容C1的正极;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光伏电池特点,选取光伏电池的一个标称电压Vin,N,该电压为光伏电池的通常工作电压,预先设定期望的直流母线电压为VPN时,电容C2期望电压为V* C2=(VPN-Vin,N)/2,储能电池的设计电压为(VPN+Vin,N)/2;
步骤2:测量所述LC滤波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并依据所述电压和电流计算所述三相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将所述三相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作为功率控制调节器的反馈量;
步骤3:测量储能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计算所述储能电池的功率;
步骤4:将所述储能电池的功率与所述三相逆变器的输出功率通过加法器运算,计算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
步骤5:基于所述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进行最大功率跟踪,确定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
步骤6:依据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和步骤2中获取的所述功率控制调节器的反馈量,并利用所述LC滤波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计算三相期望电压信号;
步骤7:测量所述电容C2的实际电压,将步骤1中电容C2的期望电压V* C2减去所述电容C2的实际电压,其差经过比例调节,输出储能电池的期望电流,确保直流母线电压恒定;所述比例调节参数为储能电池内阻的倒数,且为负值;
步骤8:将步骤7中获取的所述储能电池的期望电流值减去步骤3中测得的所述储能电池的电流,其差经过比例积分调节后,输出所述三相逆变器的直通占空比微调量;比例积分调节需确保实现储能电池电流的无静差跟踪;
步骤9:利用步骤1中所述电容C2的期望电压V* C2,通过前馈控制,计算所述三相逆变器直通占空比的预设值,并与步骤8中获取的所述直通占空比微调量相加,得到逆变器的直通占空比;
步骤10,将步骤9中该逆变器的直通占空比与步骤6中所述三相期望电压信号进行SPWM调制,产生门驱动信号,控制所述三相逆变器工作;
步骤11,当光伏电池实际电压大于其标称电压Vin,N时,储能电池充电,吸收光伏电池产生的多余能量;当光伏电池实际电压小于其标称电压Vin,N时,储能电池放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发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通过如下步骤确定:
步骤51,确定三相逆变器的初始期望输出功率;
步骤52,将所述初始期望输出功率作为所述功率控制调节器的输入,检测系统由此所产生的实际响应,计算储能电池和光伏电池的初始功率响应;
步骤53,调整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并将其重新作为所述功率控制调节器的输入,检测系统由此产生的实际响应,计算调整后的储能电池和光伏电池的新功率响应;
步骤54,判定步骤53中获取的光伏电池的所述新功率响应较所述初始功率响应是增加还是减小;
若增加,则继续沿此方向,逐步调整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计算光伏电池的实际功率响应,与其上次功率响应比较,直到发现光伏电池功率开始减小时,则获得最大功率点;
若减小,则沿相反方向逐步调整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计算光伏电池的实际功率响应,与其上次功率响应比较,直到发现光伏电池功率开始减小时,则获得最大功率点;
步骤55,依据所述最大功率点,确定所述三相逆变器的期望输出功率。
CN2011101350598A 2011-05-23 2011-05-23 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55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350598A CN102185533B (zh) 2011-05-23 2011-05-23 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350598A CN102185533B (zh) 2011-05-23 2011-05-23 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5533A CN102185533A (zh) 2011-09-14
CN102185533B true CN102185533B (zh) 2013-05-15

Family

ID=44571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3505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5533B (zh) 2011-05-23 2011-05-23 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855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9167B (zh) * 2011-12-19 2014-09-10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虚拟电厂的光伏发电能量管理系统
CN102664425A (zh) * 2012-05-07 2012-09-12 雷霖 基于新型z源逆变器的三相光伏并网系统
CN102709940B (zh) * 2012-05-22 2014-07-30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储能型准-z源单相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02801321B (zh) * 2012-07-30 2014-11-05 西安奥特迅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宽电压范围双向充放电装置控制方法
CN102938620B (zh) * 2012-11-30 2015-03-04 福州大学 单级三相大升压比级联电压型准阻抗源逆变器
CN103036398B (zh) * 2012-11-30 2015-02-04 福州大学 单级单相大升压比串联电压型准阻抗源变换器
CN103281029B (zh) * 2013-05-29 2015-05-2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双级式矩阵变换器-同步发电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3384115A (zh) * 2013-07-15 2013-11-06 深圳桑达国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式dc-dc转换电路及新能源发电系统
CN103701342B (zh) * 2013-12-18 2016-04-06 东南大学 一种准z源逆变器
CN103986184A (zh) * 2014-04-15 2014-08-13 徐州天之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开关电感型准-z源单相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4638958B (zh) * 2015-02-03 2017-05-24 陕西航天西诺美灵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电压型z源逆变器的spwm延迟控制方法
CN104796030B (zh) * 2015-04-21 2017-09-22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准z源逆变器的单相光伏离网逆变器及其软开关控制方法
CN104795985B (zh) * 2015-04-23 2017-10-27 深圳晶福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pid效应的光伏系统
CN105226987A (zh) * 2015-10-21 2016-01-06 许昌学院 一种逆变器控制方法
CN105897099B (zh) * 2016-05-27 2018-10-26 同济大学 一种双向准z源逆变式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6451665A (zh) * 2016-11-18 2017-02-22 四川创汇智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力电池供能的轮胎式龙门吊动力系统
CN109995262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逆变器、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667391A (zh) * 2018-04-28 2018-10-16 巨自动化装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控制器的主动放电方法
CN110707767B (zh) * 2018-07-10 2021-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控制方法、无线充电发射器及系统
CN109067195A (zh) * 2018-10-11 2018-12-2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带储能装置的电力电子变压器
CN110525696B (zh) * 2019-07-22 2021-06-11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减少环间压差的分阵与sada匹配优化方法
CN110797877B (zh) * 2019-11-04 2022-06-21 宁波伊士通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发生器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及高压发生器
CN113949095A (zh) * 2021-09-26 2022-01-18 上海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光伏储能型准z源并网逆变器的无源控制系统
CN114039371B (zh) * 2021-11-04 2023-10-20 浙江艾罗网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逆变器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与充放电控制电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50391B2 (en) * 2001-10-25 2004-06-15 Sandia Corporation Aternating current photovoltaic building block
CN1185782C (zh) * 1999-04-20 2005-01-1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具有并联连接的逆变器的供电系统的操作方法和功率转换系统
CN100347928C (zh) * 2005-03-15 2007-11-07 清华大学 兼备无功与谐波补偿功能的光伏并网装置
CN101917017A (zh) * 2010-07-21 2010-12-15 北京交通大学 单级升/降压储能型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96C (zh) * 1995-05-30 2002-10-09 阿文蒂斯药物股份有限公司 2-氮杂双环[2,2,1]庚烷的新衍生物,其制备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782C (zh) * 1999-04-20 2005-01-1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具有并联连接的逆变器的供电系统的操作方法和功率转换系统
US6750391B2 (en) * 2001-10-25 2004-06-15 Sandia Corporation Aternating current photovoltaic building block
CN100347928C (zh) * 2005-03-15 2007-11-07 清华大学 兼备无功与谐波补偿功能的光伏并网装置
CN101917017A (zh) * 2010-07-21 2010-12-15 北京交通大学 单级升/降压储能型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5533A (zh) 201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5533B (zh) 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1917017B (zh) 单级升/降压储能型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
CN103401463B (zh) 直流母线电容减小的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及控制方法
CN101917016B (zh) 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
US20150021998A1 (en) Stabilized power generation
CN105471238A (zh) 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纹波补偿方法和光伏逆变器
CN203387430U (zh) 直流母线电容优化的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CN106786485B (zh) 用于不平衡负载下直流微电网的电压脉动抑制方法
CN104092243A (zh) 基于公共母线的电力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02570488B (zh) 基于锂电池储能的功率转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oshtkouhi et al. A dual-active-bridge based bi-directional micro-inverter with integrated short-term li-ion ultra-capacitor storage and active power smoothing for modular pv systems
Jiancheng et al. An effective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battery-EDLC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s
Adhikari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low power solar-PV energy system with SEPIC converter
Song et al. A power control scheme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a fuel cell hybrid power
Chandran et al. Solar PV based retrofit solution for cell phone towers powered by diesel generators
Alhurayyis et al. Bidirectional dc-dc resonant converter design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s integration to mvdc grids
Jin et al. A new control strategy of dc microgrid with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and hybrid energy storage
Ramasamy et al. Photovoltaic based dynamic voltage restorer with energy conservation capability using fuzzy logic controller
Koulali et al. Sliding fuzzy controller for energy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load by multi-sources power system using wind PV and battery
CN103986184A (zh) 一种储能开关电感型准-z源单相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Rajan et al. Hybrid grid charging sta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 using IoT
CN111864777A (zh) 一种混合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
Ravichandrudu et al.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a bidirectional isolated Dc-Dc converter for renewable power system
Monny et al.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with solar-grid interactive system for maximum power exchange
Bhargav et al. Active Power Filtering Using Solar EV Charger for Residential Appl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15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