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7016B - 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7016B
CN101917016B CN2010102348660A CN201010234866A CN101917016B CN 101917016 B CN101917016 B CN 101917016B CN 2010102348660 A CN2010102348660 A CN 2010102348660A CN 201010234866 A CN201010234866 A CN 201010234866A CN 101917016 B CN101917016 B CN 1019170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energy
photovoltaic
modul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48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7016A (zh
Inventor
葛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23486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170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17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7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7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70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20Active power filtering [AP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发电逆变器,控制器,电网。多电平逆变器由3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组成,n个模块串联为三相逆变器中的一相,各模块单级功率变换实现升降压、逆变和储能,适应光伏电池电压的宽范围变化,可靠性高。3n个光伏电池和储能电池分布于3n个模块,各模块的发电独立控制,实现分布式最大功率跟踪,最大限度地收集太阳能,效率高,避免了光伏电池串联时局部阴影导致的功率损失和热斑问题;灵活控制多电平逆变器馈入电网的稳定功率,实现无功补偿、电力调峰控制等功能;具有多电平逆变的优点,输出电压谐波低,且适合高压大功率、无变压器并网。

Description

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新能源发电之一,光伏发电具有如下特点:1)利用充足的太阳能资源,不会枯竭;2)无污染,无噪声,安全可靠;3)不受地域限制,易与建筑物集成,利用建筑屋壁面和屋顶,转化太阳能为电能等。因而,在能源与环保倍受瞩目的今天,光伏发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有独立发电系统和并网发电系统两大类。独立发电系统主要用于无电网的边远地区和人口分散地区,光伏发电系统独立运行;并网发电系统用于有公共电网的地区,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并网运行。无论建立何种光伏发电系统,功率变换器都是其核心之一,其可靠性、效率与费用至关重要。
目前,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有3类结构:如图1所示的中央逆变系统,图2和图3所示的光伏电池串逆变系统,图4所示的交流模块系统。在图2中,每个光伏电池串配一个DC/AC逆变器,直接并网;在图3中,每个光伏电池串通过各自的DC/DC变换器,将电压升高后并接到一个公共的直流母线,然后由一个公共的DC/AC逆变器并入电网。如图1所示,中央逆变系统只需一个DC/AC逆变器,主要优点是成本低、转换效率高,但是其单一DC/AC逆变器有单点失败的可能,弱化了系统的可靠性。而且,由于光伏电池的串并联组合,即使利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一个DC/AC逆变器无法使所有光伏电池运行于最大功率点,整个系统的光伏电池存在较大功率损失。对图2和图3所示的光伏电池串逆变系统而言,由于将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应用于每个光伏电池串,与中央逆变系统相比较,可减轻整个系统光伏电池的功率损失。然而,无论是中央逆变系统,还是光伏电池串逆变系统,都需要一些光伏电池板串联,以得到期望的电压。尽管要求串联光伏电池板具有一致性,并远离阴影物,但是很难避免串联光伏电池间的不匹配,原因包括:1)制造公差导致的光伏电池参数不一致;2)不同的光伏电池老化效应;3)光伏电池朝向或位置不同,导致串联的各电池板光照不同或存在局部遮挡效应;4)鸟、灰尘、积雪和其他建筑导致的局部阴影等。对于一串光伏电池而言,当其中某一或某几个电池板被遮挡(或受到不同程度的太阳辐射)时,整串光伏电池的电流将受限于光照最弱的电池板电流,整串电流的减小将导致较大的功率损失,被阴影的光伏电池板产生热斑效应,严重时被损坏。为了缓减该问题,目前的光伏电池产品采用并联旁路二极管方案。一旦出现串联的光伏电池板被遮挡,则被遮挡的光伏电池板被短路,不产生功率,但是整串光伏电池的功率与电压之间形成一个多峰值曲线,实现绝对的最大功率跟踪很困难。而且,由于被遮挡的光伏电池板被短路,整串光伏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仍小于所有光伏电池板能产生的最大功率总和,而且系统总的端电压将降低,导致和系统设计标称参数的差异。在图4中,交流模块系统则采取每个光伏电池板配置一个DC/AC逆变器的方案,并各自并接到电网。它可以灵活增减模块,不存在单点失败,系统可靠性高。光伏电池板分散独立,彼此影响较小,每个模块均采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时,可使光伏电池的功率损失最小。但是,需要的DC/AC逆变器较多,费用和DC/AC逆变器损耗问题特别值得关注,而且单块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较低(典型值为12V,24V,或48V),很难实现高压并网。
在上述3类现有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大多采用两电平单级或两级功率变换器。单级式结构如图5所示[吴理博,赵争鸣,刘建政,王健,袁立强,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单级式三相光伏并网系统,《电工技术学报》,第21卷,第1期,2006年1月,页码28-32],具有紧凑、低费用、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特点。但是,这种单级功率变换器只具有降压功能,而且受光线辐射、尤其是温度变化的影响,输出电压宽范围变化。为此,传统单级式的逆变器容量偏大,以适应光伏电池电压的宽范围变化;为了满足并网电压要求,在逆变器输出与电网间连接一个低频升压变压器,导致系统体积庞大、效率降低、高噪声和高费用。不采用变压器时,则将若干光伏电池板串联,以得到一个较高的直流电压(比电网电压略高),串联的光伏电池在局部阴影时存在较大功率损失和热斑问题。两级式结构如图6所示[程军照,吴夕科,李澍森,左文霞,采用Boost的两级式光伏发电并网逆变系统,《高电压技术》,第35卷,第8期,2009年8月,页码2048-2052],其应用DC/DC升压变换器,将宽范围变化的光伏电池输出电压升到一个恒定的期望值,逆变器的KVA定额最小,也无需变压器。但是,DC/DC变换器将使系统费用增加,效率降低。
随机波动的太阳能发电功率对电网有负面影响,尽管目前尚无导致严重电网失败的案例,但是随着太阳能电站数量、容量的扩大,这个问题将日益突出,寻求解决方案刻不容缓。光伏电池产生的功率受辐射和温度影响,与天气、季节相关,其波动性、不确定性不可避免;另一方面,负荷用电也随季节和人类生活习惯而变化,当光伏发电系统产生较多的电,而负荷却较低时,将导致电力配线电压上升,电网频率也易受到影响。如果采取选择性地关闭光伏发电系统,以调节传输到电网的功率,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个晴朗天气里的大量能量损失。为此,在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中结合储能电池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根据电网的需求,储能系统可以吸收光伏发电系统多余的能量,或弥补其不足,即削峰填谷,也称可调度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王长贵,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综述(上),《太阳能》,2008年第2期,页码14-17]。这样,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最大限度地收集太阳能功率,实现高效率,同时确保电网得到平稳的功率,从而最小化或消除光伏发电系统对电网的负面影响。另外,储能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还能实现一些重要的辅助功能,诸如无功补偿、电力调峰控制等,使电网更可靠。但是,现有方案基于上述3类光伏发电系统结构,采用传统的单级或两级功率变换器,体现有各自的不足;为了有效管理储能电池的充放电,还额外引入双向DC/DC变换器,增加了硬件费用和控制的复杂度,效率将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以实现:1)分布式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最大限度地收集太阳能,避免光伏电池板串联,消除由于光伏电池串联时局部阴影(或失配)导致的功率损失和热斑问题;2)级联多电平逆变器输出高质量电压供给电网,谐波含量低;3)可实现无变压器并网;4)高效率;5)适合高压大功率;6)各个模块采用单级功率变换实现升/降压、逆变与储能,允许光伏电池输出电压宽范围变化,具有最小化逆变器容量;7)能灵活地控制光伏发电系统传送到电网的功率,消除光伏发电系统注入电网功率的随机波动,提高供电质量;8)进行无功补偿、电力调峰控制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它包括: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发电逆变器,控制器,电网;其中,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发电逆变器由3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组成,n为1、2、3、......正整数,而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串联以构成三相多电平逆变器中的一相;级联后的三相逆变器末端被连接为Y形,级联逆变器的3个首端并入电网;每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均相同,所述的每一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包括:储能电池,四只IGBT,具有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S,第一电解电容、第二电解电容、第三电解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光伏电池和串联二极管;其中,所述四只IGBT连接为一个H桥逆变器,所述储能电池与所述第二电解电容并联,跨接于开关管S的发射极和H桥逆变器正极间,且所述第二电解电容及所述储能电池的正极与H桥逆变器正极相连;开关管S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二电感相连;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于H桥逆变器正极;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与H桥逆变器负极相连;第一电感的一端与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电解电容的负极相连;光伏电池串联二极管后与第三电解电容并联,且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相连,第三电解电容的负极与H桥逆变器的负极相连。
对于该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逆变器桥臂可以直通,通过调节其直通占空比,控制从光伏电池端电压到直流母线峰值电压的泵升电压比;开关管S的状态由直通状态控制,逆变器电路直通时S关闭,否则S导通;而且,光伏电池的功率可以通过调节直通占空比控制,该模块输出功率则通过对H桥逆变器进行PWM调制实现;该模块储能电池功率为光伏电池功率与H桥逆变器输出功率的差,实现能量缓冲或削峰填谷的作用。可见,该模块以单级功率变换的形式,同时实现升/降压、逆变和储能,适应于光伏电池电压的宽范围变化,可避免以往单级逆变器设计容量过大的弊端,也无需两级式系统中额外的DC/DC变换器,同时也避免了现有储能系统中额外的功率电路。逆变器允许电路直通,不会由此导致电路损坏,增强了系统可靠性,无需死区则改善了输出电流波形。
控制器用于控制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发电逆变器,它包括:多电平逆变器输出管理单元,多电平逆变器输出三相电压和电流测量单元,d-q轴电压电流分量计算单元,多电平逆变器输出功率计算单元,功率闭环控制单元,d-q轴电流闭环控制单元,3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控制单元;每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控制单元相同,它包括:储能电池充放电管理单元,模块状态评估单元,光伏电池功率测量单元,最大功率跟踪与限值控制单元,PWM调制单元;其连接方式为:模块状态评估单元输出该模块的储能电池状态与H桥逆变器功率,将其输入给储能电池充放电管理单元,以此为基础,储能电池充放电管理单元确定光伏电池功率限值,并将其传输给最大功率跟踪与限值控制单元,作为光伏发电功率的上限;光伏电池功率测量单元将光伏电池输出功率反馈给最大功率跟踪与限值控制单元,同时传输给储能电池充放电管理单元;基于测得的光伏电池功率,最大功率跟踪与限值控制单元应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产生该模块的直通占空比;直通占空比结合所在相的期望输出电压信号,输入给PWM调制单元,产生PWM驱动信号,用于控制该模块的H桥逆变器和开关管S;储能电池充放电管理单元将光伏电池功率和储能电池状态传输给多电平逆变器输出管理单元;3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控制单元的直通占空比独立,用于控制各自模块光伏电池功率,但是每相的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控制单元有共同的期望输出电压调制信号,各模块相互配合产生多电平电压并入电网;多电平逆变器输出管理单元根据3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控制单元反馈的各模块储能电池状态和光伏发电功率,结合用户功率需求,确定并网输出有功和无功功率期望数值;多电平逆变器输出三相电压和电流测量单元传输三相电压和电流给d-q轴电压电流分量计算单元,以获得d-q轴电压电流分量;d-q轴电压电流分量输入给多电平逆变器输出功率计算单元,得到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并反馈给功率闭环控制单元,与有功和无功功率期望值综合后,产生d-q轴电流期望值;d-q轴电压电流分量计算单元反馈d-q轴电流分量,传输给d-q轴电流闭环控制单元,与d-q轴电流期望值综合后,产生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的三相期望输出电压信号;每相的期望输出电压调制信号与该相各模块直通占空比综合,经过各模块的PWM调制单元,输出n组PWM驱动信号给该相的n个模块。
可见,每个光伏电池板作为独立电源给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的一个模块供电,每个模块包含有一组储能电池。各个模块的发电可独立控制,实现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一个三相系统共有3n个光伏电池板,它们分别进行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完成分布式最大功率跟踪。每个模块利用升压功能,将单个光伏电池板的低电压泵升到一个高电压,使得系统适应光伏电池板电压的宽范围变化。各模块的储能电池则起到能量缓冲作用,确保每个光伏电池板运行于各自的最大功率点,同时根据需求馈入电网期望的稳定功率。尽管光伏发电随辐射、温度变化而产生波动的功率,但注入电网的功率却保持平稳。即使其中某块光伏电池板被遮挡,输出低功率,其它光伏电池板也不受影响,而且由于储能电池的作用,该光伏电池板所在模块仍将输送预期功率给电网,只是此时的储能电池将放电。该级联多电平光伏发电控制系统,能适应光伏电池电压宽范围变化,要求的器件电压应力低,系统可靠性高,输出的交流电压谐波含量低,可以实现无变压器运行。分布式最大功率跟踪不但解决了由于光伏电池串联和局部阴影(或失配)导致的功率损失和热斑问题,而且工作效率高,适合高压大功率。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
(1)避免光伏电池板串联,消除由于光伏电池串联时局部阴影(或失配)导致的功率损失和热斑问题。
(2)各独立的光伏电池板和储能电池被分布于各模块中,每个模块实现自己独立的最大功率跟踪,最大限度地收集太阳能,整个系统则灵活地控制光伏发电系统传送到电网的功率,消除光伏发电系统注入电网功率的随机波动,提高供电质量,系统效率高。
(3)级联多电平逆变器输出高质量电压供给电网,谐波含量低。
(4)可实现无变压器并网,适合高压大功率。
(5)各个模块采用单级功率变换实现升/降压、逆变与储能,允许光伏电池输出电压宽范围变化,具有最小化逆变器容量。
(6)可实现无功补偿、电力调峰控制等,改善电网质量。
(7)系统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光伏发电中央逆变系统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光伏电池串逆变系统1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光伏电池串逆变系统2示意图;
图4为现有的光伏发电交流模块系统示意图;
图5为现有的光伏发电系统单级结构图;
图6为现有的光伏发电系统两级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发电逆变器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控制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7给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发电逆变器,由3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组成,n为1、2、3、......正整数,其中每相多电平逆变器由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串联,每相逆变器有两个出线;三相逆变器的3个末端被连接为Y形,3个首端通过滤波电感并入电网。3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参数,以a相的第一个模块为例进行说明,其包括:储能电池,4只IGBT,具有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S1,电解电容C11、C12和C13,电感L11和L12,光伏电池与串联二极管;其连接方式为:将4只IGBT连接为一个H桥逆变器,储能电池与电容C12并联,跨接于开关管S1的发射极和H桥逆变器正极间,且电容C12及储能电池的正极与H桥逆变器正极相连;开关管S1的集电极与电容C11正极、电感L12相连;电感L12的另一端连接于H桥逆变器正极;电容C11的负极与H桥逆变器负极相连;电感L11的一端与电容C13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电容C12的负极相连;光伏电池串联二极管后与电容C13并联,且二极管的阴极与电容C13的正极相连,电容C13的负极与H桥逆变器的负极相连。模块中的H桥逆变器可以直通,通过控制其直通占空比,控制从光伏电池端电压到直流母线峰值电压的泵升电压比,对于图7中a相的第一个模块,若其直通占空比为Da1,则有
V peak = 1 1 - 2 D a 1 V in
式中,Vin为光伏电池端电压,Vpeak为H桥逆变器直流母线峰值电压。开关管S1的状态由直通状态控制,逆变器电路直通时S1关闭,否则S1导通;而且,其光伏电池的功率可以通过调节直通占空比Da1控制。储能电池功率为光伏电池功率与H桥逆变器输出功率的差,实现能量缓冲或削峰填谷的作用。可见,该模块以单级功率变换的形式,同时实现升/降压、逆变和储能,适应于光伏电池电压的宽范围变化,可避免以往单级逆变器设计容量过大的弊端,也无需两级式系统中额外的DC/DC变换器,同时也避免了现有储能系统中额外的功率电路。由于模块中H桥逆变器允许电路直通,不会由此导致电路损坏,增强了系统可靠性,无需死区则改善了输出电流波形。每相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由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串联组成,整个多电平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由各模块输出电压叠加而成,而且级联模块数越多,电平数越多,越接近正弦波形,对输出滤波的要求越低。
图8给出了本发明的控制器组成,它包括:多电平逆变器输出管理单元,多电平逆变器输出三相电压和电流测量单元,d-q轴电压电流分量计算单元,多电平逆变器输出功率计算单元,功率闭环控制单元,d-q轴电流闭环控制单元,3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控制单元。如图8所示,每相有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控制单元,分别控制图7所示的对应相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其n个输出PWM驱动信号分别控制n个对应模块H桥逆变器和开关管S。3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控制单元均相同,则以a相的第一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控制单元为例予以说明,其包括:a相模块1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管理单元,a相模块1的状态评估单元,a相模块1的光伏电池功率测量单元,最大功率跟踪与限值控制单元,PWM调制单元。a相模块1的状态评估单元输出其储能电池状态与H桥逆变器功率,传输给a相模块1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管理单元,用于确定a相模块1的光伏电池功率限值;光伏电池功率限值被传输给最大功率跟踪与限值控制单元,作为光伏电池功率控制的上限;a相模块1的光伏电池功率测量单元反馈光伏电池功率,传输给最大功率跟踪与限值控制单元,通过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产生该模块的直通占空比Da1;同时,a相模块1的光伏电池功率测量单元反馈光伏电池功率,传输给a相模块1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管理单元。该模块的直通占空比Da1和a相期望输出电压信号V* a,被传输给PWM调制单元,产生a相模块1的PWM驱动信号,用于控制a相模块1的H桥逆变器和开关管S1,直通占空比Da1用于控制a相模块1的光伏电池功率;其他模块的控制单元相同,如图8所示,产生各自模块的PWM驱动信号:a相模块2的PWM驱动信号,......,a相模块n的PWM驱动信号,b相模块1的PWM驱动信号,b相模块2的PWM驱动信号,......,b相模块n的PWM驱动信号,c相模块1的PWM驱动信号,c相模块2的PWM驱动信号,......,c相模块n的PWM驱动信号,它们分别用于驱动a相模块2至模块n、b相模块1至模块n、c相模块1至模块n的各H桥逆变器与各开关管S,使a相n个模块级联后的逆变器输出电压为多电平,b相和c相与a相相同。所有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控制单元的直通占空比独立,用于控制各模块光伏电池功率,但是每相的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控制单元有共同的期望输出电压调制信号,各模块相互配合产生多电平电压并入电网。每个模块均通过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使其光伏电池输出最大功率,直至达到功率限值。3n个储能电池充放电管理单元将各模块运行状态传输给多电平逆变器输出管理单元,用于整个级联逆变器的输出决策。例如,a相模块1的光伏电池功率测量单元输出该模块的光伏电池功率,并传送给a相模块1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管理单元,结合储能电池状态,a相模块1的储能电池充放电管理单元将该模块运行状态传输给多电平逆变器输出管理单元,a相模块1的运行状态包括储能电池状态和光伏发电功率,其他模块相同。多电平逆变器输出管理单元根据各模块的储能电池状态、光伏电池发电功率和用户需求,确定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的期望输出有功和无功功率;多电平逆变器输出三相电压和电流测量单元传输三相电压和电流给d-q轴电压电流分量计算单元,以获得d-q轴电压电流分量;d-q轴电压电流分量输入给多电平逆变器输出功率计算单元,得到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并反馈给功率闭环控制单元,与有功和无功功率期望值综合后,产生d-q轴电流期望值;d-q轴电压电流分量计算单元反馈d-q轴电流分量,传输给d-q轴电流闭环控制单元,与d-q轴电流期望值综合后,产生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的三相期望输出电压信号V* a、V* b和V* c;每相的期望输出电压调制信号与该相各模块直通占空比综合,经过n个模块的PWM调制单元,输出n组PWM驱动信号,用于驱动该相n个模块的H桥逆变器和开关管S。
该控制系统实现了分布式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可最大限度地收集太阳能,避免了光伏电池板的串联,因而消除了由串联和光伏电池板不匹配或局部阴影导致的功率损失和热斑问题,可有效改善发电效率。可灵活控制系统馈给电网的稳定有功和无功功率,实现电力调峰,而且系统具有级联多电平逆变系统的优点,适合高压大功率。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进行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3)

1.一种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发电逆变器、控制器与电网;
所述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发电逆变器由3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组成,每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串联以构成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发电逆变器中的一相;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发电逆变器末端被连接为Y形,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发电逆变器的3个首端并入电网;其中,n为自然数;
其中,所述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具体为光伏电池板、储能电池以及H桥逆变器连接而成的储能型发电模块,所述每一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包括:储能电池,四只IGBT,具有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S,第一电解电容、第二电解电容、第三电解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光伏电池和串联二极管;其中,
所述四只IGBT连接为一个H桥逆变器,所述储能电池与所述第二电解电容并联,跨接于开关管S的发射极和H桥逆变器正极间,且所述第二电解电容及所述储能电池的正极与H桥逆变器正极相连;开关管S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二电感相连;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于H桥逆变器正极;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与H桥逆变器负极相连;第一电感的一端与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电解电容的负极相连;光伏电池与串联二极管相级联,然后,与第三电解电容并联,且串联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相连,第三电解电容的负极与H桥逆变器的负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发电逆变器,包括:多电平逆变器输出管理单元,多电平逆变器输出三相电压和电流测量单元,d-q轴电压电流分量计算单元,多电平逆变器输出功率计算单元,功率闭环控制单元,d-q轴电流闭环控制单元,3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控制单元;
每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控制单元相同,它包括:储能电池充放电管理单元,模块状态评估单元,光伏电池功率测量单元,最大功率跟踪与限值控制单元,PWM调制单元;其中,
所述模块状态评估单元输出该模块的储能电池状态与H桥逆变器功率,将其输入给储能电池充放电管理单元,以此为基础,储能电池充放电管理单元确定光伏电池功率限值,并将其传输给最大功率跟踪与限值控制单元,作为光伏电池功率的上限;光伏电池功率测量单元将光伏电池功率反馈给最大功率跟踪与限值控制单元,同时传输给储能电池充放电管理单元;基于光伏电池功率,最大功率跟踪与限值控制单元应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产生该模块的直通占空比;直通占空比结合所在相的期望输出电压信号,输入给PWM调制单元,产生PWM驱动信号,用于控制该模块的H桥逆变器和开关管S;储能电池充放电管理单元将光伏电池功率和储能电池状态传输给多电平逆变器输出管理单元;3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控制单元的直通占空比独立,用于控制各自模块的光伏电池功率,但是每相的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控制单元有共同的期望输出电压调制信号,各模块相互配合产生多电平电压并入电网;多电平逆变器输出管理单元根据3n个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控制单元反馈的各模块储能电池状态和光伏电池功率,结合用户功率需求,确定并网输出有功和无功功率期望数值;多电平逆变器输出三相电压和电流测量单元传输三相电压和电流给d-q轴电压电流分量计算单元,以获得d-q轴电压电流分量;d-q轴电压电流分量输入给多电平逆变器输出功率计算单元,得到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并反馈给功率闭环控制单元,与有功和无功功率期望值综合后,产生d-q轴电流期望值;d-q轴电压电流分量计算单元反馈d-q轴电流分量,传输给d-q轴电流闭环控制单元,与d-q轴电流期望值综合后,产生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的三相期望输出电压信号;每相的期望输出电压调制信号与该相各模块直通占空比综合,经过各模块的PWM调制单元,输出n组PWM驱动信号给该相的n个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储能型光伏发电模块的所述H桥逆变器通过控制其直通占空比,控制从光伏电池端电压到直流母线峰值电压的泵升电压比;开关管S的状态由直通状态控制,逆变桥电路直通时S关闭,否则S导通;光伏电池功率通过调节直通占空比控制,该模块输出功率则通过对H桥逆变器进行PWM调制实现;储能电池功率为光伏电池功率与H桥逆变器输出功率的差。
CN2010102348660A 2010-07-21 2010-07-21 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70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48660A CN101917016B (zh) 2010-07-21 2010-07-21 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48660A CN101917016B (zh) 2010-07-21 2010-07-21 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7016A CN101917016A (zh) 2010-12-15
CN101917016B true CN101917016B (zh) 2012-10-31

Family

ID=43324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486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7016B (zh) 2010-07-21 2010-07-21 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170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54820A1 (de) * 2009-12-17 2011-06-22 Robert Bosch GmbH, 70469 Energiespeichersystem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Betreiben
GB2483317B (en) * 2011-01-12 2012-08-22 Solaredge Technologies Ltd Serially connected inverters
US8884462B2 (en) * 2011-01-27 2014-11-11 Eaton Corporation Power flow regulator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DC-DC converters
CN102270882A (zh) * 2011-02-24 2011-12-07 上海瑞华(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控制系统
CN102111080B (zh) * 2011-02-24 2013-09-18 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并网逆变器及控制方法
CN102157954B (zh) * 2011-02-25 2013-11-13 北京交通大学 光伏逆变装置
CN102655381A (zh) * 2011-03-01 2012-09-05 上海康威特吉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光伏系统
CN102201676A (zh) * 2011-03-17 2011-09-28 清华大学 一种控制混合型h桥级联逆变器的电压输出的方法
CA2835458C (en) * 2011-05-10 2015-09-29 Abb Research Ltd A method in a controller controlling a dynamic compensator, a controller, computer progra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CN102185513B (zh) * 2011-05-18 2014-03-26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并联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01179A (zh) * 2011-05-26 2012-11-28 武汉金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系统
WO2013020250A1 (en) * 2011-08-11 2013-02-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olar inverter
US9819285B2 (en) * 2011-08-12 2017-11-14 Kevin Stephen Davies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N102290828B (zh) * 2011-08-12 2013-08-07 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级联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13192382A (ja) * 2012-03-14 2013-09-26 Denso Corp ソーラー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CN102624286A (zh) * 2012-03-27 2012-08-01 上海耀江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物体的采用微型逆变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CN102664547B (zh) * 2012-05-03 2015-06-10 山东大学 并联级联逆变器
CN102709941B (zh) * 2012-05-22 2014-07-30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准-z源级联多电平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2684543A (zh) * 2012-06-01 2012-09-19 南京博时上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50w小功率模块化h逆变桥串级太阳能逆变器系统
CN103580485A (zh) * 2012-08-10 2014-02-12 盈威力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个独立输入单一输出的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3580057A (zh) * 2012-08-10 2014-02-12 盈威力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三相并网系统
US9941813B2 (en) 2013-03-14 2018-04-10 Solaredge Technologies Ltd. High frequency multi-level inverter
CN103248015B (zh) * 2013-04-27 2015-07-08 北京华电天仁电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变流器直流母线短路快速保护系统
CN103337873A (zh) * 2013-06-09 2013-10-02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
CN103795077A (zh) * 2013-08-07 2014-05-14 东南大学 一种级联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功率平衡控制方法
CN103545837A (zh) * 2013-08-27 2014-01-29 苏州张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综合供电系统
WO2015138744A1 (en) 2014-03-13 2015-09-17 Qatar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 Science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Modula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for quasi-z-source cascade multilevel inverters
US9318974B2 (en) 2014-03-26 2016-04-19 Solaredge Technologies Ltd. Multi-level inverter with flying capacitor topology
CN104158212B (zh) * 2014-08-06 2016-03-1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电平光伏发电系统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04504263B (zh) * 2014-12-22 2017-12-0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分布概率的光伏电站谐波水平评估方法
CN105743432B (zh) * 2015-11-19 2019-04-09 中民新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76677B (zh) * 2016-02-22 2018-04-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光伏储能系统能量管理控制方法
CN105610338A (zh) * 2016-03-05 2016-05-25 东北电力大学 大容量并联储能电池能量转换系统
CN105763153A (zh) * 2016-03-30 2016-07-1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超级电容的智能光伏组件
CN107112944A (zh) * 2016-04-26 2017-08-29 胡炎申 多重化级联型光伏发电系统及光伏发电装置
CN108092601B (zh) * 2016-11-21 2024-05-24 丰郅(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光伏储能逆变一体化系统
CN108336753B (zh) * 2017-01-20 2023-01-06 丰郅(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输出功率最大化的光伏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8874015B (zh) * 2017-05-16 2020-08-18 丰郅(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光伏电池安全等级的功率优化系统及实现电池监测的方法
CN107910890A (zh) * 2017-09-13 2018-04-13 中南大学 一种串并联逆变器组合的光储微电网结构及控制方法
CN108429282B (zh) 2018-03-28 2020-11-10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高压光伏发电系统
CN111725829B (zh) * 2019-03-19 2021-10-19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船舶的分级复合储能系统
CN110649864A (zh) * 2019-09-20 2020-01-0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一种实现光伏与储能性能优化的模块化光伏储能系统
WO2021208044A1 (zh) * 2020-04-16 2021-10-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系统
CN112366724B (zh) * 2020-11-10 2024-03-26 上海电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基于蓄电池的无功补偿方法及系统
CN113346577B (zh) * 2021-05-25 2022-10-04 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并网方法
CN114243751A (zh) * 2021-11-09 2022-03-25 长春吉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电子化光储融合并网系统
CN114374354B (zh) * 2022-03-23 2022-06-14 杭州智仝科技有限公司 多电压平台的分布式电驱动系统
CN114447994B (zh) * 2022-04-11 2022-08-30 江苏黑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新能源智能并网柜的无功补偿并网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7979A (zh) * 2006-06-29 2006-12-13 上海交通大学 太阳能并网发电能量输出最大化电路结构
JP3910220B2 (ja) * 1992-12-23 2007-04-25 ゼネラル・エレクトリック・カンパニイ 電気駆動システム
CN101488668A (zh) * 2008-04-30 2009-07-22 江苏南自通华新能源电力有限公司 可重构分布式接入并网逆变器
CN102013691A (zh) * 2010-07-22 2011-04-13 荣信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mc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的无变压器电池储能拓扑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45413B2 (en) * 2007-09-04 2011-05-17 Solarbridge Technologies, Inc. Voltage-sens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ti-islanding protection of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JP5498388B2 (ja) * 2007-10-15 2014-05-21 エーエムピーティー, エルエルシー 高効率太陽光電力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0220B2 (ja) * 1992-12-23 2007-04-25 ゼネラル・エレクトリック・カンパニイ 電気駆動システム
CN1877979A (zh) * 2006-06-29 2006-12-13 上海交通大学 太阳能并网发电能量输出最大化电路结构
CN101488668A (zh) * 2008-04-30 2009-07-22 江苏南自通华新能源电力有限公司 可重构分布式接入并网逆变器
CN102013691A (zh) * 2010-07-22 2011-04-13 荣信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mc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的无变压器电池储能拓扑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许第3910220B2 2007.04.2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7016A (zh) 201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7016B (zh) 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
CN101917017B (zh) 单级升/降压储能型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
WO2019136576A1 (zh) 串联同时供电正激直流斩波型单级多输入高频环节逆变器
Tao et al. Multi-input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combining DC-link and magnetic-coupling for fuel cell systems
JP4856069B2 (ja) 三相ソーラー変換器回路および方法
CN102185533B (zh) 储能型准-z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04886384U (zh) 小功率家用光伏发电储能一体终端
CN112072716A (zh) 一种配电网末端电能路由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10893B (zh) 面向用户的多类型分布式电源整合组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931862A (zh) 直流-交流转换系统及直流-交流转换电路
CN100483917C (zh) 可再生能源回馈并网电路及其控制装置
CN101567567A (zh) 载波移相逆变大功率光伏并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29836B (zh) 一种新的两级式交流光伏模块
CN205195587U (zh) 光伏并网变换器、光伏供电系统和电器
CN103312136A (zh) 一种工频纹波电流的抑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5186919A (zh) 非隔离并网变换器、空调系统及变换器控制方法
CN106452153B (zh) 一种变拓扑Trans-Z源逆变器
CN106357139A (zh) 一种高效光储联合的自给式储能变流器
CN108365626A (zh) 一种基于固态变压器的智能小区供电系统
CN2917086Y (zh) 可再生能源回馈并网电路及其控制装置
CN109412182A (zh) 一种新型模块化无电解电容的光伏能量系统及其调制方法
CN204886203U (zh) 提高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稳定和电能质量的储能装置
CN211859618U (zh) 一种新型vsg光-储并网发电系统
CN108023496A (zh) 串联同时选择开关电压型单级多输入低频环节逆变器
CN202737775U (zh) 一种新的两级式交流光伏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

Termination date: 201507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