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7742B - 在多天线通信设备中高效和灵活的传输波束成形扇区扫描 - Google Patents

在多天线通信设备中高效和灵活的传输波束成形扇区扫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7742B
CN102177742B CN200980140469.2A CN200980140469A CN102177742B CN 102177742 B CN102177742 B CN 102177742B CN 200980140469 A CN200980140469 A CN 200980140469A CN 102177742 B CN102177742 B CN 1021777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site
forming
transmit beam
instruction
training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04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7742A (zh
Inventor
刘勇
张鸿远
吴松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wei International Co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arvell Asia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wier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wier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wier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77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7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7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77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47Transmission err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生成多个信标数据单元,并且多个信标数据单元中的每个信标数据单元包含该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在为信标发射所保留的时隙期间,经由多个天线发射多个信标数据单元。在发射每个信标数据单元时,向波束成形网络应用不同的波束成形矢量。在另一方面,接收被冲突损坏的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基于被冲突损坏的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确定与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相对应的第一站点。响应于确定第一站点,向第一站点发射用于提示第一站点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

Description

在多天线通信设备中高效和灵活的传输波束成形扇区扫描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8年10月29日提交的名称为“Efficient and Flexible TX Sector Sweep”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109,462号的权益,在此通过引用来明确地并入其公开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多个设备使用多个天线发射和接收数据的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在此类通信系统中进行波束成形。
背景技术
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可以得到数目日益增长的、相对不太昂贵的低功率无线数据通信服务、网络和设备,这为接近线速(wire speed)传输和可靠性带来希望。802 IEEE标准中详细描述了各种无线技术,例如包括IEEE标准802.11a(1999)及其更新和修改、IEEE标准802.11n以及目前正在完善过程中的IEEE草案标准802.15.3和802.15.3c,在此通过引用将其集中并入。
作为一个示例,一种类型的无线网络称为无线个人区域网络(WPAN),其包括设备的互连,这些设备的互连通常但不必需比无线局域网(WLAN)在物理上定位更加接近,无线局域网诸如是服从IEEE标准802.11a或者IEEE草案标准802.11n的WLAN。最近,此类网络中用于特定的高数据速率(例如,超过1Gbps)的兴趣和需求显著增加。用于实现WPAN中的高数据速率的一种方案是使用几百MHz或者甚至若干GHz的带宽。例如,未许可的60GHz带提供这样一种可能的操作范围。
一般而言,天线以及相应关联的有效无线信道在接近60GHz或者60GHz以上的频率是高度方向性的。当发射机、接收机或者二者处多个天线可用时,使用天线来应用有效的波束图以更好地利用相应无线信道的空间选择性因此变得重要。一般而言,波束成形或者波束导向(beam steering)创建了空间增益图,其(与全方向天线获得的增益相比)在一个或多个特定方向具有一个或多个高增益波瓣或者波束,同时降低了其他方向的增益。如果针对多个发射天线的增益图例如被配置用于产生接收机方向上的高增益波瓣,则可以获得比利用全方向发射所获得的更好的发射可靠性。
在此通过引用于2009年8月26日提交的名称为“Beamforming by Sector Sweeping”美国专利申请第12/548,393号以及于2008年8月26日提交的名称为“Beamforming by Sector Sweeping”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091,914号而明确并入其全部内容。这些申请总体上描述了称为“通过扇区扫描的波束成形”的波束成形技术。一种通过扇区扫描的波束成形的实现用于确定当向第二设备发射数据时第一设备将要应用的发射波束成形图,在该实现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射多个训练分组,其中在发射每个训练分组时第一设备应用不同的波束成形图。第二设备通常确定哪些训练分组具有最高质量(例如,具有最高信噪比(SNR)、最低误码率(BER)等),并且通知第一设备。第一设备继而可以使用产生最高质量分组的发射波束成形图。类似地,为了确定要由第一设备在从第二设备接收数据时应用的接收波束成形图,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射多个训练分组,并且第一设备在接收到每个训练分组时应用不同的波束成形图。第一设备通常确定哪些训练分组具有最高质量,并且继而可以使用产生最高质量分组的接收波束成形图。
如果存在多个设备试图执行与相同设备(例如,中心点设备)的波束成形训练,则从多个设备向中心点设备发射的一些训练分组可能会冲突。此类冲突可能导致波束成形训练过程中的延迟。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方法包括:生成多个信标数据单元,其中多个信标数据单元中的每个信标数据单元包括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以及,在为信标发射保留的时隙期间,经由多个天线发射多个信标数据单元。发射多个信标数据单元包括在发射每个信标数据单元时,向波束成形网络应用不同的波束成形矢量。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可以包括:包含波束精化训练序列的数目的信元。该信元可以包含对可以在相反方向上发送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的数目的限制的指示。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可以包括一个信元或者信息字段,其包含指示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在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的序列中的位置的值或者在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之后的波束成形训练单元的数目。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可以包括用于指示针对波束成形训练反馈的请求的字段,或者可以包括包含此类字段的信元。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可以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后续波束精化参数的字段,或者可以包括包含此类字段的信元。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可以包括一个字段,该字段指示对发射或者接收可以在相反方向上发送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的数目的限制,或者可以包括包含此类字段的信元。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从站点接收不应当将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向该站点发射的指示,并且响应于从站点接收该指示而跳过与该站点的发射波束成形训练序列。
可以在为与尚未波束成形的站点进行波束成形训练保留的时隙中,从站点接收不应当对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进行发射的指示。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种装置包括:与多个天线耦合的收发机, 该收发机包括波束成形网络;以及控制器。控制器配置用于生成多个信标数据单元,其中多个信标数据单元中的每个信标数据单元包括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控制器还配置用于:使得收发机在为信标传输保留的时隙期间,经由多个天线发射多个信标数据单元;以及使得在发射每个信标数据单元时向波束成形网络应用不同的波束成形矢量。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可以包括包含波束精化训练序列的数目的信元。该信元可以包含对可以在相反方向上发送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的数目的限制的指示。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可以包括:指示相应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在多个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的序列中的位置的相应值,或者跟随相应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的多个波束成形数据单元中波束成形训练单元的数目。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可以包括用于指示波束成形训练反馈的请求的字段,或者可以包括包含此类字段的信元。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可以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后续波束精化参数的字段,或者可以包括包含此类字段的信元。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可以包括一个字段,该字段指示对发射或者接收可以在相反方向上发送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的数目的限制,或者可以包括包含此类字段的信元。
控制器可以配置用于响应于从站点接收不应当将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向该站点发射的指示,跳过与该站点的发射波束成形训练序列。可以在为与尚未波束成形的站点进行波束成形训练保留的时隙中,从站点接收不应当对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进行发射的指示。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方法包括:在站点处接收网络控制器在为信标传输保留的时隙期间发射的或者网络控制器向另一站点发射的多个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以及响应于接收多个发射波 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向网络控制器发射不应当将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向该站点发射的指示。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多个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可以是信标数据单元,并且每个信标数据单元可以包含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
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可以包括:包含波束精化训练序列的数目的信元。该信元可以包含对可以向网络控制器发送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的数目的限制的指示。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一种装置包括收发机和控制器。控制器配置用于检测网络控制器在为信标传输保留的时隙期间发射的或者网络控制器向与该装置分离的另一站点发射的多个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控制器还配置用于响应于接收多个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使得收发机向网络控制器发射不应当将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向该装置发射的指示。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多个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可以是信标数据单元,并且每个信标数据单元可以包含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可以包括:包含波束精化训练序列的数据的信元。该信元可以包含对可以向网络控制器发送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的数目的限制的指示。
可以在为与尚未波束成形的站点进行波束成形训练保留的时隙中,发射不应当将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向该装置发射的指示。
收发机可以耦合至多个天线,并且收发机可以包括波束成形网络。控制器可以配置用于生成附加的多个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控制器可以配置用于使得收发机经由多个天线向网络控制器发射附加的多个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控制器可以配置用于使得在发射附加的多个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波束成形数据单元时,向波束成形网络应用不同的波束成形矢量。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方法包括:接收被冲突损坏的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以及基于被冲突损坏的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确定与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相对应的第一站点。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第一站点,向第一站点发射用于提示第一站点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被冲突损坏的第三波束成形训练发射;基于被冲突损坏的第三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确定与第三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相对应的第二站点;以及响应于确定第二站点,向第二站点发射用于提示第二站点发射第四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
确定第一站点可以包括从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中恢复源地址。
该方法可以包括:响应于确定第一站点,确定第一站点应当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时间,其中去往第一站点的提示第一站点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包含该时间的指示符。
该时间可以在为站点执行波束成形训练所保留的时间段中。
可以由中心站点在多个时间帧的第一时间帧期间接收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其中中心站点可以在多个时间帧中的相应信标间隔期间发射信标,并且其中可以在第一时间帧之后的第二时间帧的信标间隔期间向第一站点发射用于提示第一站点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
可以由中心站点在多个时间帧中的第一时间帧期间接收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并且其中中心站点可以在多个时间帧中的相应信标间隔期间发射信标。可以在第一时间帧期间并且在第一时间帧的信标间隔以外向第一站点发射用于提示第一站点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一种装置包括与多个天线耦合的收发机。该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其配置用于基于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确定与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相对应的第一站点,其中第一波束成形训 练发射被冲突损坏。控制器还配置用于响应于确定第一站点,使得收发机向第一站点发射用于提示第一站点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可以配置用于基于第三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确定与第三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相对应的第二站点,其中第三波束成形训练发射被冲突损坏,以及响应于确定第二站点,使得收发机向第二站点发射用于提示第二站点发射第四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
控制器可以配置用于响应于确定第一站点,确定第一站点应当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时间,其中去往第一站点的用于提示第一站点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包含该时间的指示符。
该时间可以在为网络视为新站点的站点保留的时间段中。该时间可以在为网络视为已知站点的站点保留的时间段中。
可以在多个时间帧中的第一时间帧期间接收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并且其中控制器可以使得收发机在多个时间帧中的相应信标间隔期间发射信标。附加地,控制器可以使得收发机在第一时间帧之后的第二时间帧的信标间隔期间向第一站点发射用于提示第一站点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
可以在多个时间帧中的第一时间帧期间接收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并且控制器可以使得收发机在多个时间帧中的相应信标间隔期间发射信标。附加地,控制器可以使得收发机在第一时间帧期间并且在第一时间帧的信标间隔以外向第一站点发射用于提示第一站点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
附图说明
图1A是包括具有多个天线的发射机和具有单个天线的接收机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1B是包括具有单个天线的发射机和具有多个天线的接收机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1C是包括具有多个天线的发射机和具有多个天线的接收机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配置用于基于扇区扫描而选择并且应用发射导向矢量的示例发射机的框图。
图3是示出基于扇区扫描在站点之间交换信息以实现导向矢量选择的一个示例的消息序列图。
图4和图5是示出基于扇区扫描在站点之间交换信息以实现导向矢量选择的其他示例的消息序列图。
图6是其中通过扇区扫描进行波束成形可以用于波束成形训练的示例网络的框图。
图7是通信协议的超帧的示图。
图8是多个站点使用PCP进行的单个波束成形扇区扫描的一个示例的时序图。
图9A是一种通信网络的框图,其中一个站点关于方向以按顺序的方式执行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而另一站点关于方向以随机化次序执行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
图9B是一种通信网络的框图,其中两个站点关于方向以随机化次序执行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
图10是示出向微微网中心点(PCP)发送的两个波束成形训练发射之间的冲突以及一个示例回退例程的时序图。
图11是PCP在冲突之后的两个独立信标间隔期间轮询站点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12是PCP在冲突之后的单个信标间隔期间轮询站点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13是PCP在冲突发生的信标间隔期间轮询站点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14是可以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的示例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详细讨论用于去除冗余波束成形训练发射和/或用于减少由于波束成形训练而造成的延迟的示例方法和装置。然而,首先在总体上将用于执行波束成形训练的示例方法和装置的简要概述作为背景进行描述。
波束成形训练的概述
图1A-图1C是通信系统的若干示例的框图,其使用此处称为波束成形扇区扫描的技术来标识用于经由无线信道发射和接收数据的有效增益图。为了简便起见,图1A-图1C示出了仅有两个设备彼此通信的系统。然而,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系统也可以包括不止两个设备,并且一个设备可以与若干其他设备通信。图1A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10,在任何情况下,该无线通信系统10中的站点或者发射设备12通过无线通信信道向另一站点或者接收设备14发射信息。一般而言,所发射的信息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例如,分组、帧等)的形式。设备12和14中的每一个例如可以是基站或者移动台。在图1A的示例中,发射设备12装备有定义天线阵列17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16,而接收设备14装备有单个天线18。由此,无线通信系统10是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为了简单和简明的目的,发射设备12示出为仅具有两个天线16A和16B。然而,注意,发射设备12通常可以具有任何期望数目的天线。
在一个实现中,在发射期间,发射设备12控制天线16A和16B中的每个天线处的信号的相位和/或振幅,以定义辐射或者增益图19。具体地,关于控制相位,发射设备12选择导向矢量(或者“相量(phasor)”),其指定一组相移角,并且向天线阵列17应用导向矢量,从而定义相控天线阵列。例如,导向矢量可以为天线16A指定0°相移,并且为天线16B指定35°相移。以这种方式,导向矢量定义了天线阵列17的发射或者接收方向,其可以称为“扇区”。
类似地,无线通信系统20(参见图1B)是单输入多输出(SIMO)系统,其包括站点或者发射机22以及站点或者接收机24,其中发射机22具有单个天线26,而接收机24具有布置为天线阵列29的多个 天线28。发射机22经由单个天线26向接收机24发射信号,而接收机可以通过使用相应的导向矢量控制天线28A-28B处的相移角来定义增益图30。
同时,图1C中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31是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其中站点或者发射机32和站点或者接收机34中的每一个都装备有多个天线(分别地,36A-36B定义天线阵列37,而38A-38B定义天线阵列39)。发射机32和接收机34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向相应的天线阵列36或者38应用导向矢量以定义增益图40。
装备有多个天线并且在MIMO(或者诸如SIMO或者MISO之类的MIMO的退化形式之一)环境中操作的站点可以使用发射导向矢量uTX来定义发射出站数据时的增益图,并且可以使用接收导向矢量uRX来定义接收入站数据时的增益图。引申开来,当一对多天线设备(例如,设备32和34)在两个方向上交换数据时,这些设备可以定义导向矢量uTX 1、uRX 1、uTX 2和uRX 2。另外,天线阵列有时可以在全方向接收图模式或者准全方向接收图模式(即,非常接近全方向模式)omniRX中操作,其中天线阵列不加强或者抑制来自任何特定方向的信号的功率,或者天线阵列可以在全方向或者准全方向发射图模式omniTX中操作,其中天线阵列不加强或者抑制在任何特定方向发射的信号的功率。为了简明的目的,下文将全方向和准全方向模式二者称为“全方向”模式。
一般而言,其中至少一个站点具有多个天线的任何通信站点对可以通过上文讨论的扇区扫描来实现波束成形。通过扇区扫描进行波束成形的一个示例将参考图1C进行描述。为了标识有效(或者至少相对良好)的发射导向矢量uTX,多天线站点32可以向天线阵列37迭代地应用一系列发射导向矢量u1,u2,...un,并且使用天线阵列37以及使用相应的发射导向矢量u1,u2,...un来发射训练数据单元(例如,分组、帧等)d1,d2,...dn。在这种意义上,每个发射导向矢量u1,u2,...un对应于训练数据单元d1,d2,...dn之一(例如,u1对应于d1,u2对应于d2,等等)。站点34可以使用任何期望的技术来评估 每个接收的数据单元d1,d2,...dn的质量,但是站点34可以不接收所有的数据单元d1,d2,...dn,并且由此可以不确定针对数据单元d1,d2,...dn中每一个的质量度量。在一个实现中,站点34使用相同的接收导向矢量(或者全方向或准全方向发射图模式、单个天线等)来接收训练数据单元d1,d2,...dn,并且评估接收的数据单元d1,d2,...dn的质量。站点34可以向站点32发射至少某些接收的数据单元的质量的指示(即,站点34接收的所有数据单元的质量度量或者与站点34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某些子集相对应的质量度量,诸如质量最高的三个数据单元)。站点32继而可以基于站点34接收的数据单元的相对质量,从导向矢量的集合u1,u2,...un或者基于导向矢量的集合u1,u2,...un选择发射导向矢量uTX。备选地,站点34可以基于站点34接收的数据单元的相对质量,从导向矢量的集合u1,u2,...un或者基于导向矢量的集合u1,u2,...un选择发射导向矢量uTX,并且可以继而向站点32发射所选择的导向矢量或者所选择的导向矢量的指示。以这种方式,站点32通过进行扇区扫描来执行波束成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射导向矢量uTX不需要与导向矢量u1,u2,...un中的任何一个精确匹配,并且站点32(或者站点34)可以使用与所接收的数据单元的序列d1,d2,...dn相关联的质量度量来推断期望的发射导向矢量uTX。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站点32(或者站点34)可以对若干导向矢量u(例如,前两个、前三个等)进行平均,以确定发射导向矢量uTX,并且这一技术可以称为波束精化。一般而言,有可能应用任何适当的算法基于与集合u1,u2,...un(或者其子集)相对应的接收的数据单元的评估质量来生成发射导向矢量uTX
站点34可以使用任何期望的技术来评估接收的训练数据单元d的质量。例如,站点34可以测量所接收的信号的强度,计算与训练数据单元d相关联的信号的信噪比(SNR),评估数据单元d中的数据的误码率(BER)等。一般而言,在此讨论的波束成形技术可以与用于测量无线接收的质量的任何方法一起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站点32使用设置为对站点32和34可用的 最可靠调制和编码方案(MCS)集来发射训练数据单元d1,d2,...dn。换言之,站点32可以选择最慢的数据速率,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选择由站点32和34支持的无线标准(例如,IEEE草案标准802.15)定义的最长前导码。站点32和34由此可以增加训练数据单元d从站点32成功传播至站点34的概率。然而,在此讨论的波束成形技术不需要任何特定的调制方案或者编码速率。
在一个实现中,站点32和34可以在相同时隙中执行发射波束成形,在该相同时隙中,站点32向站点34发送请求执行发射波束成形的请求消息。例如,在WPAN的特定上下文中,在其期间发送此类请求并且发生发射波束成形的时隙称为信道分配时隙(“CTA”)。备选地,站点32可以向网络控制器(例如,微微网中心点(PCP))发射执行发射波束成形的请求,并且作为响应,网络控制器可以分配一个或若干时隙,在该一个或若干时隙期间,可以发送指定数目的训练单元,并且网络控制器可以向站点32和34传送调度信息。附加地或者备选地,网络控制器可以调度一个或者双方向上的发射波束成形(即,站点32处的发射波束成形和站点34处的发射波束成形)。
接下来,图2是站点100的示例发射机架构的框图,其包括天线阵列102、模拟/数字发射机数据路径104、波束成形控制器106、用于存储波束成形训练(BFT)信号的存储器108和矢量选择单元110。天线阵列102具有n个天线,其包括与相应的延迟线130、132和134耦合的天线120、122和124,其可以是数字可控的并且其定义波束成形网络135。延迟线130、132和134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将从相应天线120、122或者124发射的信号移动相移角θ。天线阵列102和延迟线130、132和134共同定义站点100的相控阵列。在发射波束成形过程期间,波束成形控制器106可以迭代地逐步通过上文讨论的导向矢量序列u1,u2,...un,并且根据矢量u的当前值,向数字可控的延迟线130、132和134应用相移角θ1,θ2,...θn
天线120-124可以共享共同的模拟/数字发射数据路径,以减少 站点100的实现成本。为此,分束器140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技术来将来自发射数据路径104一个信号应用到天线120-124,其中该信号被移动了相应的角度θ1,θ2,...θn。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天线120-124中的每一个以及对应的延迟线130-134可以耦合到独立的数据路径。如通常所知,模拟/数字发射数据路径104可以包括诸如编码器、交织器、调制器、数模转换器(DAC)、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处理块等的组件中的某些或者全部。
如上所述,发射机100可以从另一站点接收与发射机100发射的BFT训练信号中的至少某些相对应的质量指示符。在另一实现中,发射机100可以接收要应用的导向矢量的指示符。矢量选择单元110继而可以使用质量指示符或者导向矢量指示符来选择导向矢量。波束成形控制器106继而向天线阵列135应用所选择的导向矢量。
在具有多个发射数据路径的其他实现中,可以使用导向矩阵(导向矢量可以视为导向矩阵的一种类型),并且矢量选择单元110可以称为矩阵选择单元110,其基于来自另一站点的、与所发射的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相对应的反馈来选择导向矩阵。发射机100可以包括波束成形单元,其向来自多个发射数据路径的信号应用所选择的波束导向矩阵。波束成形控制器106控制应用哪个波束导向矩阵。
一般而言,对于图2中所示的接收机架构,可以使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指令、固件或者其组合来实现各个模块104、106、108、110。另外,组件104、106、108、110中的某些可以是定制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例如通过电气总线而可通信地耦合。另外,延迟线130-134可以是数字或者模拟可控的。
接下来,图3-图5是与若干示例方法相对应的消息序列图,一对通信设备(例如,图1A的12和14,图1B的22和24,或者图1C的32和34)可以使用所述示例方法,以支持以上参考图2和图3所讨论的波束成形技术。参考图3-图5所讨论的方法可以实现为用于WPAN、WLAN以及其他类型的网络的通用波束成形协议。在此 方面,注意,根据通信设备对中每一个通信设备处的多个天线的可用性、期望的鲁棒性水平、计算复杂度、信道对称性等,可以省略这些方法的某些消息或者步骤。
图3示出了用于联合双向发射(Tx)和接收(Rx)扇区扫描的示例方法150。例如,如果由一对多天线设备32和34实现,则具有左侧示出的时间轴的站点2可以对应于设备34,而具有右侧示出的时间轴的站点1可以对应于设备32。然而,可以理解,术语“发射机”/“发射设备”和“接收机”/“接收设备”仅指物理设备的操作状态,而并不旨在总是将这些设备限制为在相应通信网络中仅进行接收或者发射。例如,在操作期间的某时刻,图1C中的设备34可以作为发射机操作,而设备32可以作为接收机操作。
在状态152,站点2可以将其天线阵列设置为全方向接收图模式omniRX,准备用于站点1发起以确定发射导向矢量uTX 1的扇区扫描过程进行的Tx波束成形。如上所述并且下文详述,站点1和站点2可以已经提前商议用于Tx波束成形过程的时隙,或者,作为另一示例,网络控制器可以为方法150的某些或者全部消息交换分配一个或若干个时隙。站点1发射训练数据单元序列156,该训练数据单元序列156可以类似于以上讨论的数据单元d1,d2,...dn。例如,序列156可以包括以相等间隔隔开的相等大小的、并且具有诸如序列编号的标识符的数据单元。站点1使用不同的导向矢量u用于发射序列156中的每个训练数据单元。序列156中的每个训练数据单元可以包含这样的信元(IE),该IE标识在站点1处发起Rx扫描过程的请求以及指定在该过程期间要发射的训练数据单元的数目。
接下来,在状态158,站点1可以将其天线阵列设置为全方向接收图模式。而且,站点2可以通过发送训练数据单元序列162(同时迭代地切换导向矢量u)来发起Tx波束成形扇区扫描,该训练数据单元序列162包含:指定去往站点1的Tx扇区扫描过程的反馈的IE(例如,最佳接收数据单元的标识符),以及指示站点2处的Rx扇区扫描请求的附加IE,其可能指定所请求的Rx扇区扫描过程中的期 望训练数据单元的数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序列162中指定去往站点1的Tx扇区扫描过程的反馈的IE可以包含不止一个标识符0。例如,站点2可以报告作为序列156的部分接收的“前三个”数据单元的标识符、所接收的最好和最差的数据单元,以允许站点1评估发射传播质量、所有接收的数据单元的标识符以及相对应的质量度量、或者与序列156相关的任何其他期望报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站点2确定发射导向矢量,并且将导向矢量的指示包括在序列162中。
响应于处理序列162,站点1可以利用反馈消息166来应答站点2,该反馈消息166包含针对站点2处的Tx波束成形扇区扫描的反馈信息。站点1还可以选择并且向其天线阵列应用在序列162期间发送的反馈IE所指示的发射导向矢量。附加地,反馈消息166可以包含指示对来自站点2的Rx扫描请求的确认的IE。确认IE可以指定站点1计划向站点2发送的训练数据单元的数目。在一个实现中,确认IE中的数目应当与序列162中发送的数据单元中的数目相匹配。以这种方式,站点2接收对Rx扫描请求的显示确认,并且还可以依赖于反馈消息166来同步后续Rx扇区扫描训练数据单元的时序。
响应于处理反馈消息166,站点2可以利用类似的反馈消息168来应答,以便与来自站点1的Rx扫描请求同步。然而,注意,消息166和168是可选的。
在状态170,站点1向其天线阵列应用所选择的Tx发射导向矢量,并且发射训练数据单元系列174。站点2使用不同的导向矢量以用于接收系列174中的每个训练数据单元,并且站点2基于系列174中每个接收的训练数据单元的测量质量来选择接收导向矢量。类似于可选的消息166和168,站点1和站点2可以交换可选消息176和178,以确认站点1将向站点2发送的分组的数目(消息176),并且确认站点1准备接收训练数据单元作为站点1处的Rx扇区扫描过程的一部分(消息178)。如上所指出的,这些可选消息允许站点 1和站点2在准备扇区扫描过程中同步。当从发射模式向接收模式切换时,该同步可以是有用的,例如,相对节省时间,或者当站点1或者站点2处存在时钟移位的风险时,该同步可以是有用的。另外,如果站点1和站点2不使用消息166和168或者176和178,则Tx/Rx和Rx/Tx转换时间(即,站点在发射和接收模式之间切换所花费的时间)可能需要在站点1和站点2处都固定,并且使相应的另一站点已知。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消息166可以附加地包含来自站点1的Rx扇区扫描请求。在这种情况下,消息168因此可以包含对Rx扇区扫描请求的确认,同时序列176不需要包含Rx扇区扫描请求。在一个实现中,这将有效地减少指定Rx扇区扫描请求的数据单元的数目。
在状态180,站点2向其天线阵列应用所选择的Tx发射导向矢量,并且发射训练数据单元系列182。站点1使用不同的导向矢量用于接收系列182中的每个训练数据单元,并且站点1基于系列182中的每个接收的训练数据单元的测量质量来选择接收导向矢量。
如果站点1和站点2是有效校准的,则可能不需要发送Rx波束成形序列。相反,站点1可以简单地指派uRX 1=uTX 1,而站点2可以类似地指派uRX 2=uTX 2
参考图4,示例方法200提供了用于Tx和Rx波束成形的联合双向Tx和Rx扇区扫描。如果由一对多天线设备32和34实现,例如,具有左侧示出的时间轴的站点2可以对应于设备34,而具有右侧示出的时间轴的站点1可以对应于设备32。然而,可以理解,术语“发射机”/“发射设备”和“接收机”/“接收设备”仅指物理设备的操作状态,而并不旨在总是将这些设备限制为仅仅在相应通信网络中接收或者发射。例如,在操作期间的某时刻,图1C中的设备34可以作为发射机操作,而设备32可以作为接收机操作。
在状态202,站点2将其天线阵列设置为全方向接收图模式omniRX,准备用于站点1发起以确定发射导向矢量uTX 1的Tx波束成形的扇区扫描过程。如上讨论以及下文详述,站点1和站点2可以 提前商议用于Tx波束成形过程的时隙,或者作为另一示例,网络控制器可以为方法200的某些或者全部消息交换分配一个或若干时隙。站点1发射训练数据单元序列206,该训练数据单元序列206可以类似于以上讨论的数据单元d1,d2,...dn。站点1使用不同的导向矢量u来发射序列206中的每个训练数据单元。
站点2接收全部或者部分(例如,由于丢失、拒绝等而减少)序列206,并且如上所述评估序列206中的每个数据单元的质量。在状态208,站点2估计所接收的数据单元的质量。因为站点2使用全方向接收图来接收序列206,所以每个所接收的数据单元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站点1用于发射数据单元的导向矢量u。站点2标识最佳接收数据单元(即,与最佳估计质量相对应的数据单元),或者确定与序列206相对应的适当的质量度量,诸如如上所述。
而且,在状态208,站点2将站点2的天线阵列设置为全方向发射图模式omniTX,并且站点2发射训练数据单元序列210。同时,站点1接收序列210,同时切换接收导向矢量u,以使得序列210中的每个训练数据单元经由不同的导向矢量来接收。序列210包括去往站点1的反馈,该反馈包括序列206中的最佳接收数据单元的标识符,或者用于允许站点2选择适当的发射导向矢量的其他适当信息。另外,序列210包括发起站点2处的Rx扇区扫描过程的请求。在图4的示例中,站点2包括请求以及标识在Rx扇区扫描过程期间要向站点2发射的训练单元的数目N2的信元(IE)。
类似于站点1的Tx扇区扫描过程,站点1可以接收全部或者部分序列210,并且使用任何期望的技术评估序列210中每个数据单元的质量。站点1针对作为序列210的部分接收的每个训练数据单元向其天线阵列应用不同的导向矢量u。在接收到全部序列210(或者指示站点2已经完成序列210的发射的本地超时事件)之后,站点1选择最佳的一个或者若干导向矢量,并且使用该选择来确定接收导向矢量uRX 1
另外,在接收序列210中的发射导向反馈之后,站点1将所报 告的序列210中的一个或若干标识符与用于发射训练数据单元序列206的导向矢量序列相比较,并且向一个或若干标识符应用任何期望的选择算法来选择发射导向矢量uTX 1。作为一个示例,站点1可以简单地选择用于发射所标识的最佳训练数据单元的导向矢量作为uTX 1
在状态212,站点1向其天线阵列应用发射导向矢量uTX 1。注意,在状态212,站点2可能已经确定在向站点2发射数据时哪个导向矢量产生(至少相对)有效的增益图。站点1继而可以使用导向矢量uTX 1继续向站点2发射N2个训练数据单元(序列216)。站点1响应于包括在序列210中的发起站点2处的Rx扇区扫描过程的请求而发射序列216。序列216可以包括站点2执行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请求。
类似于站点1的Rx扇区扫描过程,站点2可以接收全部或者部分序列216,并且使用任何期望的技术评估序列216中的每个数据单元的质量。站点2针对作为序列216的部分接收的每个训练数据单元向其天线阵列应用不同的导向矢量u。在接收全部序列216(或者指示站点1已经完成序列216的发射的本地超时事件)之后,站点2选择最佳的一个或若干导向矢量,并且使用该选择来确定接收导向矢量uRX 2
在状态220,站点1将其接收导向矢量设置为uRX 2。响应于对序列216中的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请求,站点2发射训练数据单元序列222,同时在发射序列222中的每个训练数据单元时切换导向矢量u。类似于站点1,站点2可以将序列数目或者另一类型的标识符包括在每个训练数据单元中,以使得站点1可以利用消息224中的最佳的一个或若干标识符来回复。在接收消息224之后,站点2可以标识发射导向矢量uTX 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于确定相应矢量uRX 1、uRX 2、uTX 2或者uTX 1的每个过程可以占用独立的时隙,以使得方法200在没有有效地校准站点1和站点2的情况下占用四个时隙。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方法200的全部双向Tx和Rx扫描过程可以在单个时隙中实现,该单 个时隙由网络控制器预先分配或者由站点之一或者二者实时商议。另外,在一些实现中,可以分离参考图4所讨论的某些消息。例如,站点1和站点2可以与请求Rx扇区扫描相独立地报告与Tx扇区扫描有关的反馈。
另外,参考图4,一对设备(例如,图1A的发射机12和接收机14),其中仅一个设备装备有多个天线,例如可以通过控制消息210、216或者222中的参数而容易地绕过方法200的某些阶段或者步骤。特别地,为了向站点1指示站点2不需要Rx扇区扫描过程(因为站点2只具有一个天线),则站点2可以对将N2指定为0的IE进行设置。另外,站点1可以在方法200的持续期间保持该信息,以便省略站点2处的Rx扇区扫描和站点2处的Tx扇区扫描二者(序列222)。当然,当多个天线可用但是不期望扇区扫描过程时,站点1和站点2也可以选择将N1或者N2设置为0。由此,如果站点2仅具有一个天线,则可以省略消息/消息序列216、222和224。
如果站点1和站点2经过良好校准,则交换方法200的某些训练序列可以是没有必要的。相反,站点1可以简单地指派uRX 1=uTX 1,而站点2可以类似地指派uTX 2=uRX 2
图5示出了与图3的方法150很大程度上相似的方法250,不同之处在于:在实现方法250时,站点1和站点2使用扇区扫描执行波束成形的多次迭代(或者“扫描”)。由此,扫描1可以包括与方法150的全部过程相同的状态和消息交换。然而,方法250的扫描1可以包括较少数目的扇区(即,矢量u,以及对应的训练数据单元d)。在这种意义上,扫描1可以是方法250的“粗”扫描或者迭代。在下一次扫描中,站点1和/或站点2可以考虑先前的迭代而精化扇区的范围。例如,站点1可以使用第一次扫描的结果来计算随后的一次或多次扫描应当发生的近似范围。以这种方式,站点1和站点2可以逐渐地获得针对发射和接收导向矢量的有效值。方法250的迭代扫描可以在一个时隙中进行,或者可以在跨多个时隙的时段中进行。
图6是一种示例通信网络300的框图,其中可以在设备与站点之间使用扇区扫描以获得发射波束成形矢量或者度量。网络300例如可以是微微网。网络300包括站点302、304、306和308。如果网络300是微微网,则站点308可以是微微网中心点(PCP)。在其他实现中,站点308可以是接入点、基站等。如下文详述,PCP 308发射信标以向PCP 308附近的站点提示PCP 308的存在。当站点(诸如站点302、304或者306)检测到信标时,该站点可以试图建立与PCP 308的连接。连接的过程的一部分可以包括波束成形训练(BFT)。BFT可以按照多种适合的方式执行,包括如上所述的通过扇区扫描的BFT。
在一个实现中,PCP 308协调网络300中的通信。例如,PCP 308可以建立时间帧,每个时间帧具有时隙,在时隙期间执行不同类型的协议功能。每个时间帧可以开始于PCP 308发射一个或多个信标。随后在时间帧中,可以在站点302、304、306和308之间交换数据。
在一个实现中,网络300可以根据一种协议来操作,其为波束成形训练提供时隙。例如,信标间隔(或者超帧)可以包括用于波束成形训练的一个或多个时隙。当站点302、304、306检测到信标时,每个站点302、304、306可以在波束成形时隙期间向PCP 308发射数据。图7是示例信标间隔(或者超帧)350的示图,其包括服务于不同目的的若干时隙。信标间隔350的时序可以由PCP建立。信标间隔350包括信标时间(BT)时隙352、关联波束成形训练(A-BFT)时隙354、分配时间(AT)时隙356、数据发射时间(DTT)时隙358和波束成形训练时间(BFTT)时隙360。在一个实现中,BT时隙352由PCP用于发射信标。在一个实现中,A-BFT时隙354是用于尚未与PCP进行波束成形的新站点来执行与PCP的波束成形训练的时隙。AT时隙356用于在PCP与网络中的站点之间交换管理帧,可以由PCP用于分配和调度DTT时隙358。由此,PCP可以使用AT时隙356来改变DTT时隙358内的各个时隙(诸如服务时段(SP)359、基于内容的时段、BFT时段等)的长度。AT时隙356 还可以用于交换例如用于关联、信道测量等的管理帧。DTT时隙358可以用于在PCP与通信站点之间发射数据,并且用于在通过信息请求和响应而对彼此已知的非PCP站点之间发射数据。如上所述,DTT时隙358可以包括可以由PCP分配和调度的时隙。BFTT时隙360可以用于利用已知站点(包括在PCP和站点之间以及在两个非PCP站点之间)执行BFT。BFTT时隙360可以是DTT时隙358内的时隙,并且由此可以由PCP分配/调度。虽然图7示出了DTT时隙358末尾处的一个BFTT时隙360,但是可以在DTT时隙358内的多个不同位置处包括一个或多个BFTT时隙360。一般而言,每个BFTT时隙360与一对站点(包括PCP)之间的波束成形训练机会相对应。虽然图7中示出了信标间隔350具有按照特定次序的特定类型的时隙,但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附加类型的时隙,可以省略一个或多个所示出的时隙,并且在给定信标间隔期间,时隙的次序可以不同。
当新的站点系统希望与PCP连接时,新的站点可以试图在A-BFT时隙354期间执行BFT。
PCP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的共享
由PCP执行的通过扇区扫描的发射波束成形导致可观的开销。例如,当PCP执行与单个站点的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时,每个扫描与32个不同方向的发射相对应,在一个特定实现中,估计这可能使用单个信标间隔的5%。由此,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易于留下较少的时间用于实际数据传输。
用于减小此类开销的一种示例技术一般包括多个站点使用PCP进行的单个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例如,当第一站点执行与PCP的BFT时,第二站点可以监听从PCP向第一站点的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发射,并且可以使用从PCP向第一站点的扇区扫描发射来确定与用于PCP到第二站点的通信链路的波束成形相对应的质量度量。
图8是示出两个信标间隔550的时序图。在第一信标间隔550a中,站点552在A-BFT时隙558a期间,向PCP 556发射与发射波束 成形扇区扫描相对应的BFT数据单元554。作为响应,PCP 556向站点552发射与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相对应的数据单元560。但是数据单元560也被站点562和站点564接收。站点562可以使用数据单元560来确定与用于PCP到站点562的通信链路的波束成形相对应的质量度量。类似地,站点564可以使用数据单元560来确定与用于PCP到站点564的通信链路的波束成形相对应的质量度量。
在BFTT时隙566期间,站点562通过向PCP 556发送BFT数据单元568来执行与PCP 556的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通常,PCP 556还将通过向站点562发送BFT数据单元570而执行与站点562的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但是如果站点562能够使用数据单元560来确定与用于PCP/站点562通信链路的波束成形相对应的质量度量,则可以跳过数据单元570的发射。由此,可以减少由BFT扇区扫描所造成的开销。
在信标间隔550b的A-BFT时隙572期间,站点564通过向PCP 556发送BFT数据单元574来执行与PCP 556的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通常,PCP 556还将通过向站点564发送BFT数据单元576来执行与站点564的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但是如果站点564能够使用数据单元560来确定与用于PCP/站点564通信链路的波束成形相对应的质量度量,则可以跳过数据单元576的发射。由此,可以减少由BFT扇区扫描所造成的开销。
在一个实现中,从站点发送的BFT数据单元中包括这样的字段,该字段已经从PCP接收旨在用于另一站点的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数据单元。可以将该字段设置为指示站点是否希望跳过从PCP接收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数据单元。例如,站点562在向PCP 556发送数据单元568时,可以设置这样的字段。在接收到数据单元568时,PCP 556可以确定是否跳过向站点562发送数据单元570。类似地,站点564在向PCP 556发送数据单元574时,可以设置这样的字段。在接收到数据单元574时,PCP 556可以确定是否跳过向站点564发送数据单元576。在一个实现中,BFT扇区扫描数据单元可以 包括用于指示PCP在执行与站点的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时可以采用多少扫描方向的字段。在一个实现中,站点将该字段设置为一个数目(例如0),其指示站点希望跳过从PCP接收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数据单元。
在一些实现中,由PCP发送的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作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例如,PCP可以在每个信标数据单元中包括用于指示其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数据,并且PCP可以发射多个信标数据单元,每个信标数据单元使用不同的导向矢量来发射。使用不同的导向矢量发射的多个信标数据单元例如可以在BT时隙中发射。
可以在信标数据单元中包括通过扇区扫描的发射波束成形(TxSW)IE,用于指示信标数据单元还充当TxSW训练数据单元。接收具有TxSW IE的数据单元的站点可以选择在其波束成形训练过程中跳过PCP TxSW阶段。TxSW IE可以包括将由PCP在后续波束成形精化迭代中发射的波束精化训练序列的数目的指示符。TxSW IE还可以包括用于请求和提供BFT反馈的字段(或者多个字段)。TxSW IE还可以包括用于指示站点可以向PCP发射的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数据单元的数目的上限(例如,4、8、16、32、64等)的字段。TxSW IE还可以包括用于指示可以由站点向PCP发射的接收波束成形扇区扫描数据单元的数目的上限(例如,4、8、16、32、64等)的字段。TxSW IE还可以包括用于提供后续波束成形精化参数的一个或多个字段。表1提供了TxSW IE的一种示例格式。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适当的格式。例如,可以省略表1中的一个或多个元素和/或可以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元素。利用表1的示例格式,可以使用不同的次序和/或不同的字段大小。
表1
可以在信标数据单元中包括信标递减计数字段(CDOWN)字段。例如,CDOWN可以是信标控制字段或者TxSW IE中的子字段。CDOWN是指示信标帧到BT时隙的结尾的数目的计数器。在一个实现中,CDOWN充当递减计数器,并且在BT时隙的最后信标帧中是0。CDOWN可以具有任何适合的范围。在一个实现中,CDOWN具有最大值63,并且在BT时隙的最后信标帧中应当是0。如果站点不接收所有的信标帧(例如,站点仅接收一个信标帧),则站点可以基于接收的信标帧中的CDOWN值以及信标帧的持续时间来确定信标时隙的末尾。
如上所述,使用旨在用于其他站点的TxSW训练序列或者使用针对TxSW训练序列的信标数据单元可以允许站点放弃使PCP向站点发射TxSW训练序列。在一个特定实现中,每个TxSW训练序列使用5%的信标间隔。由此,被跳过的每个TxSW训练序列可以显著减小通信系统的开销,即,更多信标间隔可以用于用户数据的交换而不是执行波束成形训练。
发射波束成形排序
所选择的在其中对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数据单元进行发射的序列可以减少站点从PCP接收的感测延迟和/或帮助减少新的站点进行发射扇区扫描时的冲突的数目。图9A是示出两个站点(N1和N2)执行与站点P的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的示图。在图9A中,箭头的方向通常指示与P相关的波束的方向,而数字指示不同波束被发射的次序。
站点N1关于方向以按顺序的方式发射。例如,站点N1在开始方向开始,并且逐渐沿360度旋转方向。由于方向性,站点P可能接收不到来自站点N1的发射,直到第五次发射。
另一方面,站点N2关于方向以较随机化的方式发射。在图9A中所示的示例中,站点N2的各个相邻发射组(即,发射1和2;发射3和4;发射5和6;发射7和8)相隔180度。因此,站点P仅可以接收站点N2在第二发射中的发射。由此,关于方向的随机化发射次序更加快速地跨过围绕站点的空间,并且由此减小另一站点接收发射的平均延迟。
例如,在A-BFT时隙的开始,PCP需要感测信道并且决定新的站点是否进行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如果PCP确定不存在新的站点,则PCP可以结束A-BFT时隙并且较早地开始AT时隙。如果站点使用诸如图9A中的站点N2的排序,则PCP可以在确定是否存在新的站点之前等待较少时间。作为另一示例,在发送信标之前,PCP可以感测信道以确定在相同时刻其他PCP是否正在发射信标。如果其他PCP使用诸如图9A中的站点N2的排序,则PCP可以在确定是否存在其他PCP发射之前等待较少时间。
使用关于方向的随机化排序还将帮助站点避免多个发射设备之间的不断冲突。例如,使用关于方向的随机化排序可以与信标发射以及与A-BFT时隙期间的发射一起应用。
可以按照多种适当的方式来实现确定相关于方向的随机化次序。作为一个示例,第一发射的方向是随机选择的,并且后续发射的方向也可以从其余的方向中随机选择。作为另一示例,发射的子集的方向是随机选择的,并且基于随机化的子集方向来决定性地确定其余发射的方向。例如,在图9B中,奇数的发射被随机化,而每个偶数序号的发射与先前的奇数序号发射相隔180度。作为又一示例,第一发射的方向是随机化的,而所有后续发射的方向基于第一发射的方向而决定性地确定。如在此使用的,术语“随机化”是指随机和伪随机确定二者。
波束成形训练期间的冲突
如先前所述,如果系统包括不止两个设备,则可能在波束成形训练过程期间发生冲突。例如,再次参考图7,如果多个站点试图在相同的A-BFT时隙354期间执行BFT,则可能发生冲突。当冲突发生时,波束成形训练发射中承载的信息可能被损坏或者为PCP所不可辨别,并且无法完成BFT过程。图10是示出若干信标间隔370的时序图。在第一信标间隔370a中,站点372和站点374试图在A-BFT时隙382a期间分别向PCP 380发射BFT数据单元376、378。冲突发生,并且每个站点372、374响应于该冲突而执行回退过程。在图10的示例中,站点372回退四个信标间隔370,而站点374回退两个信标间隔370。由此,在信标间隔370c中,站点374在A-BFT时隙382c期间发射BFT数据单元384。在信标间隔370e中,站点372在A-BFT时隙382e期间发射BFT数据单元386。如果两个站点372、374都碰巧选择回退相同数目的信标间隔,则可能发生另一冲突,并且重复回退过程。
图10中示出的回退过程可能是低效率的,并且可能浪费大量的时间。除了低效率以外,A-BFT时间段382还可能不会在每个信标间隔370期间发生。例如,网络可以配置为使得每十个信标间隔370发生一次A-BFT。A-BFT发生的频率是效率与网络接入延迟的折衷。当A-BFT不在每个信标间隔期间发生时,可以强制在A-BFT期间经历冲突的站点在试图与PCP相关联之前等待大量时间。例如,可以假设在A-BFT间隔期间存在k个新站点的概率是泊松分布,均值为G:
Pr [ k ] = G k e - G k ! (式1)
利用式1给出的概率,在A-BFT时隙期间发生冲突的概率是:
Prcollistion=1-e-G                      (式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两个或更多个新的站点在相同的A-BFT时隙期间发射波束成形训练帧或者数据单元造成冲突时,PCP能够正确地接收某些BFT数据单元。也就是,PCP可以从发射站点接收 一个或多个BFT数据单元,并且能够确定该站点正在试图执行BFT。例如,PCP能够根据造成冲突的BFT发射来恢复发射站点的地址(例如,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即,源地址)。PCP可以轮询站点以提示站点重新进行波束成形训练(例如,重新发射波束成形训练序列)或者继续波束成形精化。
图11是示出若干信标间隔400的时序图。在第一信标间隔400a中,站点402和站点404试图在A-BFT时隙412a期间分别向PCP 410发射BFT数据单元406、408。冲突发生,但是PCP 410能够确定站点402和/或站点404正在试图执行与PCP 410的BFT,因为PCP 410接收了训练数据单元406中的至少一个和/或训练数据单元408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成功接收的数据单元,PCP能够确定站点402和/或站点404的一个或多个地址(例如,一个或多个MAC地址)。
假设PCP 410能够确定站点402的地址,则在下一信标间隔400b中的BT时隙414b期间,PCP 410向站点402发送指示站点402在A-BFT时段412b期间执行BFT的轮询信号416。响应于轮询信号416,站点402向PCP 410发射BFT数据单元418。类似地,假设PCP 410能够确定站点404的地址,则在信标间隔400c中的BT时隙414c期间,PCP 410向站点404发送指示站点404在A-BFT时段412c期间执行BFT的轮询信号420。响应于轮询信号420,站点404向PCP 410发射BFT数据单元422。例如,轮询信号416、418可以经由信标或者BFT调度帧发送。虽然在图11的示例中,在信标间隔400a之后发射轮询416、420,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PCP 410可以在发生冲突的信标间隔期间轮询站点。PCP 410可以例如通过在AT时隙期间向站点发送BFT隙授权/分配帧来实现此轮询。
作为诸如上文参考图11所讨论的轮询的备选,当PCP在冲突期间获取关于新站点的信息时,PCP可以将这些站点作为已知站点来处理。由此,由于认为站点是已知的,所以PCP可以允许站点在BFTT时隙期间而不是在A-BFT时隙期间进行BFT。如上所述,BFTT时隙可以位于DTT时隙内。由此,PCP可以在相应信标间隔的AT 时隙期间向站点发送BFT隙授权/分配帧(例如,一种类型的管理帧),以分配用于PCP与站点之间的波束成形的BFTT时隙。
图12是示出若干信标间隔450的时序图。在第一信标间隔450a中,站点452和站点454试图在A-BFT时隙462a期间分别向PCP 460发射BFT数据单元456、458。冲突发生,但是PCP 460能够确定站点452和/或站点454正在试图执行与PCP 460的BFT,因为PCP 460接收了训练数据单元456中的至少一个和/或训练数据单元458中的至少一个。
在下一信标间隔450b中的BT时隙464b期间,PCP 460轮询站点452和站点454。PCP 460的轮询包括在信标间隔450b期间向站点452发送指示站点452在BFTT时隙466期间执行BFT的BFT调度信息。类似地,PCP 460的轮询包括在信标间隔450b期间向站点454发送指示站点454在BFTT时隙470期间执行BFT的BFT调度信息。响应于BFT调度信息,站点452在时隙466期间向PCP 460发射BFT数据单元472,并且站点454在时隙470期间向PCP 460发射BFT数据单元474。另外,针对站点452和/或站点454的BFT调度信息可以在AT时隙期间经由一个或多个授权/调度帧来发送。BFT调度信息可以在信标间隔450a或者信标间隔450b中的AT时隙中发送。如果BFT调度信息在信标间隔450a的AT时隙中发送,则所分配的BFTT时隙466和470可以位于信标间隔450a中。虽然图12中示出时隙466和470相邻,并且位于信标间隔450b的末尾,但是时隙466和470不需要相邻,并且不需要位于信标间隔的末尾。
如上所述,PCP可以争取在相同的A-BFT时隙期间检测到任何BFT序列之后立即继续BFT过程,而不是在轮询所检测到的站点之前等待后续信标间隔。图13是示出A-BFT时隙500的一部分的时序图。在A-BFT时隙500中,站点502和站点504试图分别向PCP510发射BFT数据单元506、508。冲突发生,但是PCP 510能够至少确定站点504正在试图执行与PCP 510的BFT,因为PCP 510接收了训练数据单元508中的至少一个。如果PCP 510接收了训练数 据单元506中的至少一个,则PCP 510还能够确定站点502正在试图执行与PCP 510的BFT。在图13所示的场景中,PCP 510立即轮询站点504。轮询站点504可以包括向站点504发射BFT数据单元512,以便执行过程BFT扇区扫描。PCP 510还可以在AT时隙中发射单个反馈帧,随后发射BFT授权/调度帧,以便调度DTT时隙中的BFT时隙用于站点504重新进行或者继续BFT。响应于PCP 510的轮询,站点504可以向PCP 510发射BFT数据单元514,以重新进行BFT扇区扫描或者继续波束精化。随后,站点504和PCP 510可以向彼此发射其他BFT数据单元,以执行一个或多个回合的BFT精化。
当PCP在A-BFT时隙中检测到冲突时,PCP可以增加AT/A-BFT出现频率,以适应多个新的站点。例如,代替每十个信标间隔出现一次A-BFT,PCP可以决定增加A-BFT时隙的出现频率,以使得每五个信标间隔出现一次A-BFT。
以下信元(IE)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者没有)可以包括在PCP发射的信标数据单元中。
A-BFT轮询IE可以用于利用已知的MAC地址来轮询未关联的站点,以在发射信标的BT时隙之后的A-BFT时隙期间执行BFT。A-BFT轮询IE可以包括被轮询的站点的MAC地址,或者简化的MAC地址(例如,MAC地址的子集,诸如MAC地址的最后一个字节或者最后几个字节)。接收信标并且地址与信标中的A-BFT轮询IE中的地址相匹配的站点可以认识到:将在下一A-BFT时隙中执行BFT。接收信标并且地址不与信标中的A-BFT轮询IE中的地址相匹配的站点可以认识到:将不在下一A-BFT时隙中执行BFT。表2中提供了A-BFT轮询IE的一种示例格式。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适当的格式。例如,可以忽略表2中的一个或多个元素和/或可以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元素。利用表2的示例格式,可以使用不同的次序和/或不同的字段大小。
表2
BFTT分配IE可以包括在信标数据单元和/或公告数据单元中。BFTT分配IE可以用于向已经与PCP相关联的站点或者对于PCP是新的站点分配BFTT时隙。BFTT分配IE可以包括将要被分配BFTT时隙的站点的标识符。标识符可以是MAC地址、简化的MAC地址、由PCP向站点指派的站点标识符(ID)等。如果BFTT时隙将要分配用于站点到站点BFT,则BFTT分配IE可以包括第二站点的标识符。表3中提供了BFTT分配IE的一种示例格式。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适当的格式。例如,可以省略表3中的一个或多个元素和/或可以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元素。利用表3的示例格式,可以使用不同的次序和/或不同的字段大小。
表3
关联波束成形训练期间的功率节省
应当允许没有包括在关联波束成形训练(A-BFT)中的站点在A-BFT时隙期间休眠。但是A-BFT时隙的长度可能是相当动态的。例如,A-BFT时隙可能在发生冲突时结束。而且,当冲突发生时,PCP可能无法确定站点的TxSW将何时结束。
在一个实现中,PCP设置A-BFT持续时间的限制,并且在信标数据单元中发射该持续时间的限制的指示。站点可以使用该持续时间限制而在A-BFT时隙期间在持续时间限制中进入休眠。如果持续时间限制不够长到足以允许完成波束成形训练过程,则可以在后续信标间隔中继续该过程。如果持续时间限制足以完成波束成形训练,或者如果PCP较早结束A-BFT,则PCP可以使用A-BFT时隙中的其余时间来与新站点和/或其他清醒站点通信。而且,例如,如果包括了诸如表1的SLIMIT字段之类的字段,则当PCP由于冲突而不从站点接收TxSW数据单元时,PCP可以计算站点TxSW过程的结束。
由此,A-BFT IE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A-BFT时隙的最大持续时间的指示、指示可以由站点向PCP发射的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数据单元的数目的上限(例如,4、8、16、32、64等)的字段、新站点MAC地址或者简化的MAC地址等。A-BFT IE字段可以包括在信标数据单元和/或PCP发射的A-BFT数据单元中。
图14是一种示例无线通信设备700的框图,其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以上讨论的示例方法。再次参考图1A、图1B、图1C、图3和图7,可以将设备700用于示例设备12、14、22、24、32、24、 100、302、304、306和308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设备700可以用作PCP或者与PCP通信的站点。
现在参考图14,设备700包括收发机704以及一个或多个天线708。控制器712与收发机704耦合。设备700例如可以实现图2的设备100。在一个实现中,收发机704可以包括设备100的至少一部分,诸如发射路径104、波束成形控制器106和波束成形网络135。在该实现中,控制器712包括矢量选择单元110。
如果设备700充当PCP,则在某些场景中,控制器712生成信标数据单元,该信标数据单元也充当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例如,控制器712可以在每个信标数据单元中包括指示符,该指示符向站点通知:信标数据单元也充当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例如,控制器712可以在每个信标数据单元中包括TxSW IE,如上所述。另外,控制器712可以从站点接收反馈,该反馈向PCP通知:PCP可以跳过将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向站点发射。如上所述,站点可以向PCP发射数据单元,该数据单元包括用于指示PCP在执行与站点的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时可以采用多少个扫描方向的字段,并且站点可以将该字段设置为预定值(诸如0)来指示PCP可以跳过发送发射波束成形数据单元。由此,控制器712可以检查该字段以确定是否要跳过发送发射波束成形数据单元,并且当该字段指示时,控制器712可以使得设备700跳过向站点发送发射波束成形数据单元。
如果设备700充当与PCP通信的未波束成形的站点,则控制器712可以检测PCP发射的也充当信标数据单元的或者向另一站点发射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控制器712可以使用这些检测到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用于与PCP的波束成形训练。另外,控制器712可以向PCP发射信号,以向PCP通知:该PCP可以跳过向站点发送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例如,控制器712可以使得收发机704向PCP发射数据单元,该数据单元包括用于指示PCP在执行与站点的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时可以采用多少个扫描方向的字段,并且 控制器712可以将该字段设置为预定值(诸如0),以指示PCP可以跳过发送发射波束成形数据单元。
而且,如果设备700充当PCP,则控制器712可以确定站点发射了被冲突损坏的波束成形训练发射,并且作为响应,使得收发机704向站点发射提示站点重新发射波束成形训练序列或者继续波束精化的信号。如果设备700充当与PCP通信的站点,则控制器712可以在波束成形训练发射期间检测冲突,并且响应于从PCP接收信号(诸如轮询信号或者BFTT调度/分配信号),使得收发机708重新发射波束成形训练序列或者继续波束精化。如果PCP发送BFTT调度/分配信号,则控制器712可以基于BFTT调度/分配信号来确定发射波束成形训练序列的时隙。
另外,如果设备700充当PCP,则控制器712可以设置用于与未波束成形的站点进行波束成形训练的时隙的持续时间的限制。例如,控制器712可以将该限制的指示包括在信标数据单元或者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中。在一个实现中,控制器712可以将A-BFT IE包括在信标数据单元和/或A-BFT数据单元中,并且A-BFT IE可以包括A-BFT时隙的持续时间的指示、指示站点可以向PCP发射的发射波束成形扇区扫描数据单元的数目的上限(例如,4、8、16、32、64等)的字段(例如,SLIMIT)、新站点MAC地址或者简化的MAC地址等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如果设备700充当已经与PCP进行波束成形的站点,则控制器712可以检查PCP发送的IE(诸如A-BFT IE),以确定用于与未波束成形的站点进行波束成形训练的时隙的持续时间。控制器712可以使用该持续时间信息来使得设备700在用于与未波束成形的站点进行波束成形训练的时隙期间进入低功率模式,并且在控制器712基于持续时间信息确定的适合时间脱离低功率模式。
另外,控制器712可以控制收发机708关于方向以随机化次序发射波束成形发射信号,如上文参考图14A和图14B所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方法包括:接收被冲突损坏的第一波 束成形训练发射;以及基于被冲突损坏的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来确定与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相对应的第一站点。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第一站点,向第一站点发射用于提示第一站点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被冲突损坏的第三波束成形训练发射;基于被冲突损坏的第三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确定与第三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相对应的第二站点;以及响应于确定第二站点,向第二站点发射提示第二站点发射第四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
确定第一站点可以包括从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中恢复源地址。
该方法可以包括:响应于确定第一站点,确定第一站点应当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时间,其中去往第一站点的用于提示第一站点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包含该时间的指示符。
该时间可以在为站点执行波束成形训练所保留的时间段中。
可以由中心站点在多个时间帧的第一时间帧期间接收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其中中心站点可以在多个时间帧中的相应信标间隔期间发射信标,并且其中可以(例如,在后续A-BFT时隙中)在第一时间帧之后的第二时间帧的信标间隔期间发射去往第一站点的提示第一站点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
可以由中心站点在多个时间帧中的第一时间帧期间接收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并且其中中心站点可以在多个时间帧中的相应信标间隔期间发射信标。可以在第一时间帧期间并且在第一时间帧的信标间隔以外发射去往第一站点的提示第一站点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例如,可以在具有BFT授权/调度帧的格式的AT时隙期间发射该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中心站点可以轮询第一站点以在第一时间帧的DTT时隙中继续BFT或者重新进行BFT。在另一示例中,中心站点可以在(例如发生冲突的)第一时间帧的A-BFT期间轮询第一站点,并且请求站点重新进行BFT。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一种装置包括与多个天线耦合的收发机。该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其配置用于基于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确定与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相对应的第一站点,其中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被冲突损坏。控制器还配置用于响应于确定第一站点,使得收发机向第一站点发射用于提示第一站点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可以配置用于基于第三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确定与第三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相对应的第二站点,其中第三波束成形训练发射被冲突损坏,以及响应于确定第二站点,使得收发机向第二站点发射用于提示第二站点发射第四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
控制器可以配置用于响应于确定第一站点,确定第一站点应当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时间,其中去往第一站点的用于提示第一站点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包含该时间的指示符。
该时间可以在为网络视为新站点的站点保留的时间段中。该时间可以在为网络视为已知站点的站点保留的时间段中。
可以在多个时间帧中的第一时间帧期间接收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并且其中控制器可以使得收发机在多个时间帧中的相应信标间隔期间发射信标。附加地,控制器可以使得收发机在第一时间帧之后的第二时间帧的信标间隔期间向第一站点发射用于提示第一站点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
可以在多个时间帧中的第一时间帧期间接收第一波束成形训练发射,并且控制器可以使得收发机在多个时间帧中的相应信标间隔期间发射信标。附加地,控制器可以使得收发机在第一时间帧期间并且在第一时间帧的信标间隔以外向第一站点发射用于提示第一站点发射第二波束成形训练发射的信号。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方法包括:确定将要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的多个方向;以及确定与多个方向相关的随机化次序。该方法还包括在按照随机化次序的多个方向中发射多个波束成形训 练数据单元。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随机化次序可以包括:确定多个方向的子集的随机化次序;以及决定性地确定多个方向中其余方向的次序。
确定随机化次序可以包括:随机或者伪随机地确定奇数序号的发射的方向;以及将偶数序号的发射确定为与先前奇数序号的发射相隔180度。
确定随机化次序可以包括:随机或者伪随机地确定第一发射的方向;以及关于第一方向决定性地确定后续方向。
上文描述的各个框、操作和技术中的至少某些可以使用硬件、执行固件指令的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处理器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执行软件或者固件指令的处理器来实现时,软件或者固件指令可以存储在任何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诸如RAM或者ROM或者闪速存储器、处理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磁盘驱动器中的磁盘、光盘或者其他存储介质等。同样,可以经由任何已知或者期望的递送方法(例如包括计算机可读盘或者其他可传送计算机存储机制)或者经由通信介质向用户或者系统递送软件或者固件指令。通信介质通常具体化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经调制的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诸如载波)或者其他传送机制。术语“经调制的数据信号”意思是具有其一个或多个特征集或者以编码信号中的信息的方式改变的信号。通过示例而并非限制的方式,通信介质包括有线介质(诸如有线网络或者直接接线连接)和无线介质(诸如声音、射频、红外和其他无线介质)。由此,可以经由通信信道向用户或者系统递送软件或者固件指令,通信信道诸如电话线、DSL线、有线电视线、光纤线、无线通信信道、因特网等(其视为与经由可传送存储介质提供此类软件相同或者可互换)。软件或者固件指令可以包括机器可读指令,当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各种动作。
当在硬件中实现时,硬件可以包括离散组件、集成电路、专用 集成电路(ASIC)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虽然上文阐述了各种不同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专利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的文字来限定。详细描述仅解释为示例性的,而并未描述每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因为描述每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即使可能也是不切实际的。使用当前技术或者在提交本公开之后开发的技术,可以实现各种备选实施方式,这些仍将落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波束成形方法,包括:
生成多个信标数据单元,其中所述多个信标数据单元中的每个信标数据单元包括所述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以及
在为信标发射保留的第一时隙期间,经由多个天线发射所述多个信标数据单元;
从站点接收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不应被发射给所述站点的指示;以及
响应于从所述站点接收到所述指示,跳过向所述站点发射波束成形训练序列,
其中发射所述多个信标数据单元包括在发射每个信标数据单元时,向波束成形网络应用不同的波束成形矢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包括:包含波束精化训练序列的数目的信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元包含对可以在相反方向上发送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的数目的限制的指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包括:指示相应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在所述多个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的序列中的位置的相应值,或者所述多个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中在相应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之后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的数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包括:用于指示针对波束成形训练反馈的请求的字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后续波束精化参数的字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包括:指示对可以在相反方向上发送的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或者接收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的数目的限制的字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为与尚未与网络控制器进行波束成形的站点进行波束成形训练而保留的时隙中,从所述站点接收不应当将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进行发射的指示。
9.一种用于执行波束成形训练的通信装置,包括:
与多个天线耦合的收发机,所述收发机包括波束成形网络;
控制器,配置用于:
生成多个信标数据单元,其中所述多个信标数据单元中的每个信标数据单元包括所述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
使得所述收发机在为信标传输保留的时隙期间,经由所述多个天线发射所述多个信标数据单元;
使得在发射每个信标数据单元时向所述波束成形网络应用不同的波束成形矢量;
从站点接收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不应被发射给所述站点的指示;
响应于从所述站点接收到所述指示,跳过向所述站点发射波束成形训练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包括:包含波束精化训练序列的数目的信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元包含对可以在相反方向上发送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的数目的限制的指示。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在为与尚未与网络控制器进行波束成形的站点进行波束成形训练而保留的时隙中,从所述站点接收不应当将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进行发射的指示。
13.一种波束成形训练方法,包括:
在站点处接收网络控制器在为信标传输保留的时隙期间发射的多个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其中所述多个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由所述网络控制器向另一站点发射;以及
响应于接收所述多个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向所述网络控制器发射不应当将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向所述站点发射的指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是信标数据单元;
其中每个信标数据单元包含所述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可以包括:包含波束精化训练序列的数目的信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元包含对可以向所述网络控制器发送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的数目的限制的指示。
17.一种用于执行波束成形训练的装置,包括:
收发机;
控制器,配置用于:
检测网络控制器在为信标传输保留的时隙期间发射的多个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其中所述多个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由网络控制器向与所述装置分离的另一站点发射;以及
响应于接收所述多个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使得所述收发机向所述网络控制器发射不应当将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向所述装置发射的指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是信标数据单元;
其中每个信标数据单元包含所述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标数据单元可以用于发射波束成形训练的指示包括:包含波束精化训练序列的数目的信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元包含对可以向所述网络控制器发送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的数目的限制的指示。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在为与尚未与所述网络控制器进行波束成形的站点进行波束成形训练而保留的时隙中,发射不应当将发射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向所述装置发射的指示。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收发机耦合至多个天线;
其中所述收发机包括波束成形网络;
其中所述控制器配置用于生成附加的多个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以及
其中所述控制器配置用于使得所述收发机经由所述多个天线向所述网络控制器发射所述附加的多个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器配置用于使得在发射所述附加的多个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波束成形训练数据单元时,向所述波束成形网络应用不同的波束成形矢量。
CN200980140469.2A 2008-10-29 2009-10-26 在多天线通信设备中高效和灵活的传输波束成形扇区扫描 Active CN1021777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946208P 2008-10-29 2008-10-29
US61/109,462 2008-10-29
PCT/US2009/062070 WO2010053738A2 (en) 2008-10-29 2009-10-26 Efficient and flexible transmit beamforming sector sweep in a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7742A CN102177742A (zh) 2011-09-07
CN102177742B true CN102177742B (zh) 2015-04-22

Family

ID=41819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0469.2A Active CN102177742B (zh) 2008-10-29 2009-10-26 在多天线通信设备中高效和灵活的传输波束成形扇区扫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630588B2 (zh)
EP (2) EP2359625B1 (zh)
JP (2) JP5214033B2 (zh)
CN (1) CN102177742B (zh)
WO (1) WO201005373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27865A2 (en) * 2008-08-26 2010-03-1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Beamforming by sector sweeping
US8184052B1 (en) 2008-09-24 2012-05-2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Digital beamforming scheme for phased-array antennas
US9444146B2 (en) 2011-03-24 2016-09-13 Keyssa, Inc.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electromagnetic communication
US8554136B2 (en) 2008-12-23 2013-10-08 Waveconnex, Inc. Tightly-coupled near-field communication-link connector-replacement chips
US8116819B2 (en) 2008-12-31 2012-02-14 Intel Corporation Arrangements for beam refineme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068844B2 (en) 2008-12-31 2011-11-29 Intel Corporation Arrangements for beam refineme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335167B1 (en) 2009-02-02 2012-12-1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Refining beamforming techniques for phased-array antennas
US8422961B2 (en) * 2009-02-23 2013-04-16 Nokia Corporation Beamforming training for functionally-limited apparatuses
US8509130B2 (en) 2009-02-24 2013-08-13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Techniques for flexible and efficient beamforming
JP2012523142A (ja) * 2009-04-03 2012-09-27 メディアテック シンガポール ピーティーイー エルティーディー 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トレーニングの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10121155A1 (en) * 2009-04-17 2010-10-2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Segmented beamforming
US8331265B2 (en) * 2009-04-20 2012-1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beamforming training using fixed time window for heterogeneous antenna systems
US9178593B1 (en) 2009-04-21 2015-11-0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Directional channel measurement and interference avoidance
US8995326B2 (en) * 2009-06-23 2015-03-31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broadcast/multicast delivery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743838B2 (en) * 2009-09-15 2014-06-03 Intel Corporation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station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association beamforming training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US8625565B2 (en) * 2009-10-06 2014-01-07 Intel Corporation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station and method for multiple-access beamforming in a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548385B2 (en) * 2009-12-16 2013-10-01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via multiple antenna assemblies
US8315154B2 (en) * 2009-12-23 2012-11-20 Intel Corporation Time reduction for multiple link recovery
US9125105B2 (en) 2010-03-11 2015-09-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ervation resource for rel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edia access control based on reservation
JP5627344B2 (ja) * 2010-08-30 2014-1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340601B2 (en) 2010-09-20 2012-12-25 Intel Corporation MU MIMO support with highly directional antennas
JP5804407B2 (ja) * 2011-03-18 2015-11-04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無線装置
US8811526B2 (en) 2011-05-31 2014-08-19 Keyssa, Inc. Delta modulated low power EHF communication link
WO2012174350A1 (en) 2011-06-15 2012-12-20 Waveconnex, Inc. Proximity sensing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using ehf signals
DE102011115881B4 (de) * 2011-10-12 2014-11-20 Multivac Sepp Haggenmüller Gmbh & Co. Kg Tiefziehverpackungsmaschine mit einseitiger Folienvorschubeinrichtung
WO2013059802A1 (en) 2011-10-21 2013-04-25 Waveconnex, Inc. Contactless signal splicing
EP2792031A1 (en) 2011-12-14 2014-10-22 Keyssa, Inc. Connectors providing haptic feedback
CN102497644B (zh) * 2011-12-22 2014-08-1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低复杂度正交迭代波束成形的方法
CN107276641B (zh) 2012-03-02 2021-07-02 凯萨股份有限公司 双工通信系统和方法
US8958412B2 (en) * 2012-05-11 2015-0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iming alignment in system with large number of antennas
US8989163B2 (en) * 2012-06-06 2015-03-24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during an association beamforming training (A-BFT) period
KR20150041653A (ko) 2012-08-10 2015-04-16 키사, 아이엔씨. Ehf 통신을 위한 유전체 커플링 시스템
CN104769852B (zh) 2012-09-14 2016-09-21 凯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虚拟磁滞的无线连接
KR102068283B1 (ko) * 2012-09-28 2020-01-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섹터 디스커버리 방법 및 장치
US9531425B2 (en) 2012-12-17 2016-12-27 Keyssa, Inc. Modular electronics
CN103067065B (zh) * 2012-12-20 2015-04-15 清华大学 基于双层圆形天线阵的60GHz波束赋形方法和系统
KR101772040B1 (ko) * 2013-01-02 2017-08-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빠른 빔 링크 형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150132459A (ko) * 2013-03-15 2015-11-25 키사, 아이엔씨. Ehf 보안 통신 장치
KR101700789B1 (ko) 2013-03-15 2017-01-31 키사, 아이엔씨. 극고주파 통신 칩
US10320459B2 (en) * 2013-04-10 2019-06-1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through use of transmit beamforming
KR102043021B1 (ko) * 2013-04-15 2019-1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포밍을 위한 스케쥴링 방법 및 장치
US9622262B2 (en) * 2013-05-03 2017-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opportunity (TXOP) based channel reuse
US9088312B2 (en) * 2013-05-17 2015-07-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for linear RF beam search in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hybrid beam-forming
US20150055587A1 (en) * 2013-08-23 2015-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re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U2013399590B2 (en) * 2013-09-08 2017-04-06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amforming
KR101800804B1 (ko) * 2013-11-11 2017-11-27 인텔렉추얼디스커버리 주식회사 스테이션 및 이의 무선 링크 설정 방법
WO2015099750A1 (en) * 2013-12-27 2015-07-02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selectively responding to wireless transmissions
US9474013B2 (en) * 2014-06-16 2016-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on point discovery and association in a directional wireless network
US10659135B2 (en) * 2014-06-16 2020-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ed discovery of MMW connection points and UES
EP4024939A1 (en) * 2014-08-18 2022-07-06 Panasonic Holdings Corporation Mimo training method and radio device
US11171702B2 (en) 2014-09-30 2021-11-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ccess nodes and beamforming method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056958B2 (en) * 2014-10-27 2018-08-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user beamforming in mmWave wireless LAN systems
US10028153B2 (en) * 2014-11-03 2018-07-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fficient beam scanning for high-frequency wireless networks
US10784904B2 (en) * 2015-02-23 2020-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ceiver configuration for millimeter wa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6145615A1 (zh) * 2015-03-17 2016-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成形训练的实现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0743194B2 (en) * 2015-10-23 2020-08-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ssociation beamforming train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0645605B2 (en) 2016-01-13 2020-05-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for spatial sharing
JP6639284B2 (ja) 2016-03-14 2020-02-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端末装置
US10674435B2 (en) * 2016-03-14 2020-06-0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sh based beam alignment
JP2017169127A (ja) 2016-03-17 2017-09-21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端末装置
CN112910529B (zh) 2016-06-03 2022-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WO2017209583A1 (en) * 2016-06-03 2017-12-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206642A1 (zh) * 2016-06-03 2017-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JP6526743B2 (ja) 2016-06-24 2019-06-05 華碩電腦股▲ふん▼有限公司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ue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及びビームスイーピング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WO2018009045A1 (en) 2016-07-07 2018-01-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ociating between a station and an access poi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273614A1 (en) * 2016-07-22 2018-01-24 Peraso Technologies Inc.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forming training in basic service set discovery
CN107733513B (zh) 2016-08-12 2022-12-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560164B1 (en) * 2016-09-15 2020-02-1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Group addressing for beamforming training
JP7039181B2 (ja) * 2016-11-02 2022-03-22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non-PCP/AP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RU2769950C2 (ru) * 2016-11-02 2022-04-11 Панасоник Интеллекчуал Проперти Корпорэйшн оф Америка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CN108023627B (zh) * 2016-11-03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赋形训练方法及装置
CN108076533B (zh) * 2016-11-14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KR102434560B1 (ko) * 2016-12-28 2022-08-19 파나소닉 인텔렉츄얼 프로퍼티 코포레이션 오브 아메리카 무선 단말 장치를 사용한 통신 방법, 무선 기지국 장치를 사용한 통신 방법, 무선 단말 장치, 및 무선 기지국 장치
CN108260180B (zh) * 2016-12-28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站点和接入点
US11171700B2 (en) * 2017-06-01 2021-11-09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Main beam direction determining device, main beam direction determin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0312985B2 (en) * 2017-06-16 2019-06-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forming for wireless stations that have fixed locations
WO2018230240A1 (ja) * 2017-06-16 2018-12-20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7043335B2 (ja) * 2017-06-16 2022-03-29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950759B2 (ja) * 2017-07-06 2021-10-13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予定データ転送期間のための空間再利用
CN116208213A (zh) * 2017-07-06 2023-06-02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毫米波系统中的多信道多输入多输出波束成形训练
US10051488B1 (en) * 2017-10-19 2018-08-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ual mod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remote device feedback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US10714831B2 (en) 2017-10-19 2020-07-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ual mod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remote radio head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WO2019050757A1 (en) * 2017-09-05 2019-03-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BIMODE DEVICE WITH REMOTE DEVICE FEEDBACK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US10244408B1 (en) * 2017-10-19 2019-03-2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ual mod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null steering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US10523300B2 (en) 2017-09-19 2019-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refinement techniques in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CN110034801B (zh) * 2018-01-12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训练的方法和装置
US10595165B2 (en) * 2018-07-25 2020-03-17 Cisco Technology, Inc. Device location tracking with tag antenna switching
CN110912593B (zh) * 2018-09-14 2023-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训练的方法和装置
CN113950849A (zh) 2019-03-21 2022-01-18 马维尔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接入点的协调多用户传输
US20230108467A1 (en) * 2021-10-06 2023-04-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forming multipath wireless channels using neural network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62496A1 (en) * 2003-12-22 2005-07-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t weights
CN1845467A (zh) * 2006-04-18 2006-10-1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应用于td-scdma下行链路中的结合智能天线技术的多用户发送方案
CN101048944A (zh) * 2004-09-10 2007-10-03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于无线局域网络中实施智能天线
EP1912346A1 (en) * 2006-10-09 2008-04-16 Sony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and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 special frame structure
WO2008069245A1 (ja) * 2006-12-07 2008-06-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局、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3472A (ja) * 1997-05-14 1998-1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端末装置
US6933887B2 (en) * 1998-09-21 2005-08-23 Ipr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ng antenna array using received predetermined signal
US6999724B2 (en) * 2002-06-20 2006-02-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lowing the observed rate of channel fluctuations in a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WO2006031495A2 (en) 2004-09-10 2006-03-2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mplementing a smart antenna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20070121751A1 (en) 2005-06-09 2007-05-31 Qinghua Li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eamforming training symbols in wireless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systems
CN1801687B (zh) * 2005-09-08 2013-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非应答机制的数据帧重传方法和系统
GB0525161D0 (en) * 2005-12-09 2006-01-18 Airspan Networks Inc Antenna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4732175B2 (ja) * 2006-01-30 2011-07-27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EP2127237B1 (en) * 2007-01-19 2012-12-1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covering wireless devices
US8195240B2 (en) * 2007-04-18 2012-06-05 Cisco Technology, Inc. Hybrid time-spatial multiplexing for wireless broadcast messages through antenna radiation beam synthesis
JP2008311911A (ja) * 2007-06-14 2008-12-25 Toshiba Corp 基地局、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626080B2 (en) * 2008-03-11 2014-01-07 Intel Corporation Bidirectional iterative beam forming
US8711784B2 (en) * 2008-03-11 2014-04-29 Intel Corporation Beaconing and superframe structure for millimeter wave wireless technologies
WO2010027865A2 (en) * 2008-08-26 2010-03-1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Beamforming by sector sweeping
US8068844B2 (en) * 2008-12-31 2011-11-29 Intel Corporation Arrangements for beam refineme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116819B2 (en) * 2008-12-31 2012-02-14 Intel Corporation Arrangements for beam refineme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62496A1 (en) * 2003-12-22 2005-07-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t weights
CN101048944A (zh) * 2004-09-10 2007-10-03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于无线局域网络中实施智能天线
CN1845467A (zh) * 2006-04-18 2006-10-1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应用于td-scdma下行链路中的结合智能天线技术的多用户发送方案
EP1912346A1 (en) * 2006-10-09 2008-04-16 Sony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and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 special frame structure
WO2008069245A1 (ja) * 2006-12-07 2008-06-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局、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12317A1 (en) 2014-04-24
US20100103045A1 (en) 2010-04-29
CN102177742A (zh) 2011-09-07
EP2359625B1 (en) 2020-04-29
US9413437B2 (en) 2016-08-09
WO2010053738A2 (en) 2010-05-14
EP2359625A2 (en) 2011-08-24
JP5473174B2 (ja) 2014-04-16
EP3716673B1 (en) 2022-09-14
JP5214033B2 (ja) 2013-06-19
JP2012507946A (ja) 2012-03-29
JP2013176050A (ja) 2013-09-05
US8630588B2 (en) 2014-01-14
EP3716673A1 (en) 2020-09-30
WO2010053738A3 (en) 2010-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7742B (zh) 在多天线通信设备中高效和灵活的传输波束成形扇区扫描
CN102132504B (zh) 通过扇区扫描进行波束成形的方法及站点
CN102396164B (zh) 在通信网络中分段波束成形的方法及装置
US10200097B2 (en) Enhanced antenna array training
US1032054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analog/digital mixed BF system
CN101416417B (zh) 用于基于mimo的无线网络的高效训练方案
US923758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uplink resources in beamforming-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26341B (zh) 冲突避免的调度关联波束形成训练的毫米波通信站和方法
CN101978618B (zh) Mimo系统中的具有反馈的多分辨率波束形成
US8027702B2 (en) Combined omni- and 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igh-frequency wireless networks
US8422961B2 (en) Beamforming training for functionally-limited apparatuses
US201502444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eam Training for MIMO Operation and Multiple Antenna Beamforming Operation
CN108809381A (zh) 无线通信方法、发起者设备和应答器设备
KR20170075768A (ko) 고주파 무선 네트워크를 위한 효율적인 빔 스캐닝
US20110002373A1 (en)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beam tracking process and method thereof
CN109906563A (zh) 利用波束成形训练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KR20130084340A (ko) 빔포밍 기반 무선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링크 빔 트래킹 방법 및 장치
CA2648568A1 (en) Orthogonal resource reuse with sdma beams
US20160329938A1 (en) Beamforming training using polarization
KR20140000847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JP7147756B2 (ja) 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トレーニングを用いる通信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US8437333B2 (en) Contention based period beamforming
CN112333821A (zh) 基于波束成形的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9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City

Patentee after: Marvell Asia Pte. Ltd.

Address before: Ford street, Grand Cayman,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before: Kaiwei international Co.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9

Address after: Ford street, Grand Cayman,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after: Kaiwei international Co.

Address before: Hamilton, Bermuda

Patentee before: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9

Address after: Hamilton, Bermuda

Patentee after: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Address before: Babado J San Mega Le

Patentee before: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